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效益分析范文

效益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效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效益分析

第1篇:效益分析范文

关键词:杉木;不同坡位;施肥;生产量;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S7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7202

1引言

近十几年来,世界人工林的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工林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最主要的就是林地土壤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林地的生产力,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林业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大部分研究人员比较倾向于采用施肥技术来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杉木是著名的速生林木,并且是我国特有的,主要的产区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杉木人工林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林木的质量有所下降, 这就使如何培育优质的林木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杉木施肥的效益。

2我国目前人工林施肥研究现状

我国南方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主要是杉木,正是由于其一直种植杉木,致使土地的生产能力有所下降,杉木的产量也逐年降低。关于实验结果很多研究者都有相关的论述,但是因为杉木施肥实验有很多影响其结果的因素,所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综合来说,可以总结为氮磷钾肥对施肥效果的影响有着一定联系,混合施用氮磷钾肥的效果要高于单独施用以及两种混合的情况。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性状不同,所以对杉木种植以及施肥的研究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肥效差异最明显的就是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当给杉木施完肥之后,其肥效有时空上的差异,比如在林木生长的第几年施肥效果会更好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尚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很难得出比较统一的意见或是规划。对林业施肥的研究虽然普遍受到关注,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到其实微量元素对树木的生长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树木的生长,以及氮磷钾肥的施用,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不能及时提供林木所需的营养,从而影响了树木的产量和质量,目前由于种植杉木的地区是多年连续栽种,土壤中的锌和铜元素严重不足,因此在施肥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下文具体以实验的形式探讨杉木施肥后的效益。

3材料与方法

3.1实验地概况

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位于福建省建阳市麻沙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特别是在春、夏季,雨水更为丰沛,光合作用比较好。这里的气温以及相关因素都比较适合植被的生长,湿度比较大,土壤种类比较多,土层也比较厚,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经过测定水肥的条件比较好。

3.2实验方法

肥料种类的选用以日常和对杉木生长适用的肥料为其用量,每亩施肥10kg。实验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随机排列小区,主要的肥料种类有氮磷钾复合肥、氯化钾、过磷酸钙以及含铜或是锌的微肥。

施肥方法:首先,在施肥前应该把肥料搅拌均匀,精确地算出小区内每株杉木所需要的肥量;然后用比较精确的弹簧秤称出需要的肥料用量,称好后放在塑料袋内备用。杉木的追肥也是使用沟施的方法,挖沟时沟深不能超过10cm,其位置应在杉树树冠垂直投影处,并且在杉树主干的上方25cm处挖半弧形;最后,将事前准备好的肥料均匀地撒在沟内,然后把土覆盖上。实验区的林木管理同林区的其他树木管理是一样的。

在进行施肥以前,应该做好对实验区杉木具体情况的记录。比如在每一个实验小区中选取比较平均的杉木作为观测的对象,测量小区内每株杉木的胸径和树高,并根据这些相关数据进一步计算出杉木材积和蓄积量的多少。

4结果与分析

4.1施肥对2年生杉木生长量的影响

肥效的指标是通过当年生长量来客观地表达出来,本文主要分析连续2年施肥的杉木的生长量的变化情况。

(1)地径:经过调查对照发现施肥处2年间的生长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10年施肥处杉木与对照区的杉木的地径相比生长量增加了7%~25%,2011年施肥处的杉木比对照区的地径生长量增加更多,即10%~40%,还发现施氮、磷、钾、锌肥的效果好于铜肥,可能是由于铜肥抑制其他肥料的营养成分的作用。

(2)树高:2010年和2011年间的施肥处理的杉木的生长量与对照区相比也有所提高,2010年不同肥料杉木的生长量与对照区的杉木相比分别提高了10%、5%、14%,2012年则分别提高了30%、14%、15%。由此表明2011年的施肥效果比2010年的好,氮磷钾肥对杉树的生长有比较大的作用而且不同地区因为气候、土质等一系列因素的差异,不同的肥料等原因,实验的结果存在一定区别。

由实验可知,在福建省建阳市施用氮磷钾肥以及氮磷钾加锌肥的效果比较理想,明显促进了杉木的地径和树高的增长。虽然实验中氮磷钾加铜肥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树体长大,肥效也在呈上升趋势。

4.2施肥对2年生杉木林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土壤肥力中的有机质作用是多方面的,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的判定标准就是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各种植物中养分的主要来源依靠土壤中有机质的提供,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够改善土壤的孔隙结构,使土壤可以为杉木的根系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为孔隙结构变化使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以及通气性得到改善,这样水的入渗速度加快,进而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4.3施肥对2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植物生长所需要最多的营养元素就是氮、磷、钾,每一种养分对于植物的生长都很重要。①氮素,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是植物直接可以吸收的有效养分,土壤中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林木的生长情况,判定土壤中氮素供应状况的指标是土壤中的全氮量。②磷素,它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其含量的增减直接决定土壤的肥力状况。③钾素,速效钾也是反映土壤中钾元素的供应状况,这种元素与植物吸收的钾量是密切相关的。其中,土壤的全钾含量是其提供钾能力的潜在的指标,影响着速效钾元素的增减。在对杉木林地的施肥实验中发现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在施肥后含量明显增加,施肥还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的微量养分元素,比如锌、铜养分的增加。

4.4施肥对2年生杉木养分含量的影响

杉木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各种矿质元素,比如氮、磷、钾等大量的矿物元素以及铜、锌等微量元素。观测2年生的杉木的针叶养分含量,在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的养分含量情况,发现如果是施肥的杉木针叶养分含量高于不施肥的杉木,混合施肥要比单纯使用一种肥料的效果要好。在对这一情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2年生的磷元素的含量有所上升,但是原因尚不明确,其他养分有所下降的可能是因为土壤被稀释的缘故。在对杉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微肥的重要性,第二年生长量比对见表1~表3。

综上所述,通过施肥杉木的树高和地径的生长是比较显著的,以2009年和2010年为例,施肥后林地的杉木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比对照区的杉木增高了5%~14%和15%~30%左右,地径的生长量大致是在7%~25%和10%~40%,也了解到施肥不能只是单一地施一种肥料,要相互混合并且增加一些微肥效果更好。

5结语

(1)经过实验研究表明,给杉木施肥不仅可以减少工人的工作量,还能够提高木材的产量,进而使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成为扩大林业生产的重要措施。除此之外,施肥这项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杉木的生长提供好的环境,林木生产质量得到发展,进而林业的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2)杉木的施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如何利用有效的资金并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如何选择比较有前景有潜力的林地值得探讨:一是林地的土壤条件要好,土壤中的养分资源比较充足,物理条件也要好,这样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就可以解决缺失的养分问题;二是如果土壤条件一般,物理条件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通过施入一定的养分原料后,土壤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明显体现出增产的潜力,就是有限的资金发挥出了其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第2篇:效益分析范文

Abstract: In 2011, the National Children's Hospital presented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 utilization was high and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is high, which played better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we should focus on asset structure, improve asse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strengthen cos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costs expenditure.

关键词: 儿童医院;效益;分析

Key words: children's hospital;benefit;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312-02

0 引言

中国医疗资源集中在医院[1],其中专科医院主要分布在城市,非公立医院多于公立医院,私营医院略多于国有医院[2];儿童医院效率利用指标居全国专科医院前列[3]。因此,本文拟研究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的发展情况,选取若干数据指标进行效益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给其他专科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思路。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采用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和环比增长速度分析。

2 结果

数据处理结果见图1-6。

3 分析与讨论

3.1 卫生规模。从图1看,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卫生机构数环比增长速度为9.72%。农村较城市环比增长速度高8.27个百分点,为16.67%;非公立机构较公立医院环比增长速度高7.73个百分点达15%。提示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在农村、非公立性医院得到良好发展,中国基础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的卫生人员数环比增长速度与卫生机构数增长速度大致相同,为9.08%,卫技人员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0.05%,其中注册护士的环比增长速度达10.35%;相比,工勤技能人员的环比增长速度较大达8.76%,较执业(助理)医师环比增长速度高2.84个百分点。

3.2 收入支出、医疗服务质量指标的环比增长速度分析。从图2看,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的总收入、业务收入、总支出、业务支出、人员经费支出的环比增长速度均呈2位数字增长,分别为16.18%、14.35%、17.11%、15.14%和26.56%,但支出比高于收入比。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数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19%和4.49%,但健康检查人数环比增长速度高达24.45%,提示重视儿童预防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儿童治愈率。

3.3 人力资源利用指标分析。从图3看,职工平均诊疗人数达944人次,平均住院床日数为231.7日,医师人均担负诊疗人次数14.5人次,医师人均担负住院床日2.4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人力资源利用较充分,社会效益良好。职工平均业务收入38.06万元,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146.1万元,人力资源利用率高,职工与医生产出高,经济效益也高。

3.4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从图4看,收支结余率为5.71,总资产结余率为0.06,净资产收益率为5.89,虽然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能依靠自身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获利,但应关注资产结构、管理水平和自有资产及利用效率,加强总资产的获利能力。业务收入结余率为0.08,百元收入支出为99.9,经费自给率略大于1,提示儿童医院加强成本核算,节约成本,控制成本支出,确保医院经常性收支能够自给,减轻政府负担。人员经费支出比为27.87%,较2010年高2.08个百分点,注意合理配备人员的薪酬结构与水平。

3.5 效率指标分析。从图5看,病床使用率高达105.5%,病床周转率达48.64,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7.9日,提示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的病床使用效率和资源有效性高,每张病床的工作效率较高,且平均住院日低,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均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得到较好的发挥。

3.6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从图6看,总资产利用率为0.73,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提示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营运能力较强,而流动资产运用力一般。

3.7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从图5看,业务收入、总资产和净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4.35%、9.28%和6.6%,提示医院呈健康、持续发展,运营状况良好,市场占有力强,有发展潜力。

3.8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从图5看,资产负债率为21%,无论对公立还是非公立医院,虽然医院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但提示医院利用经济杠杆能力较弱,都应该加强运用外部资产的能力。

4 小结

综合上述,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在农村、非公立性医院发展良好,中国基础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利用率高,职工与医生产出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均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得到较好的发挥。总体全国儿童医院呈健康、持续发展,运营状况良好,市场占有力强,有发展潜力,但应关注资产结构、管理水平和自有资产及利用效率,加强总资产的获利能力和运用外部资产的能力,加强成本核算,节约成本,控制成本支出,减轻政府负担,注意合理配备人员的薪酬结构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敏,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1990~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6):

283-285.

[2]李敏,顾俊.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10年全国专科医院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30):288-289.

第3篇:效益分析范文

[关键词]甩挂运输;经济效益;运输方式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94-03

1 前 言

甩挂运输是提高道路货运和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运输方式。在我国,甩挂运输的发展一直步履艰难,遇到诸如养路费、交强险等种种问题,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缓慢,物流成本高,物流低碳效益无法显现,和甩挂运输发展缓慢是分不开的,滞后的政策制约了甩挂运输的快速发展。

为推动物流业的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海关总署、保监会五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交运发〔2009〕808号),使甩挂运输迎来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机遇,从而有力助推物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

2 甩挂运输及其特点

21 甩挂运输的概念

甩挂运输(Drop and Pull Transport)是指一辆牵引车配制多辆半挂车(即“车架”,简称“挂车”),在运输过程中用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另一挂车运往新的目的地,以提高车辆运输的周转率和方便货主装货的运输方式。

甩挂运输是一种先进的道路物流组织方式。它的原理就是利用牵引车与挂车的灵活分离与组合,缩短因装卸货物而造成的牵引车或牵引汽车停滞时间,提高车辆动力部分利用率的运输形式。甩挂运输的原理如下图所示:①装满货物的挂车,②卸货点卸货(挂车),③装货点装货(挂车)。

汽车甩挂运输组织原理图

22 甩挂运输的特点

一是组织集约化。甩挂运输的集约化,表现在对所属的牵引车、挂车、货物及行驶路线进行科学的组织与调度,从而提高车辆运输的高效率,降低车辆空载率,提高运输周转效率。因此,高度集约化组织是甩挂运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是管理信息化。甩挂运输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实现对车辆调度、车辆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装卸理货等作业任务的综合管理。信息化是甩挂运输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运营规模化。甩挂运输针对具有较大规模的运输网络,通过大规模运力实现与其他物流市场资源良性互动,可以大大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运输质量。规模化、网络化是甩挂运输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是设备标准化。甩挂运输由于规模大,只有通过使用标准化、系列化的车辆,才能使不同的牵引车、挂车之间能自由组合、便捷流转;只有通过标准化的仓储设施和货运站场,才能使甩挂车辆“甩得下,挂得上”。因此,设备标准化是甩挂运输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技术上的充分保障。

3 甩挂运输与传统运输比较

31 甩挂运输的主要形式

随着运输组织工作的手段不断完善,甩挂运输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根据运输汽车后挂车辆配备数量、线路网特点、装卸点的装卸能力等,甩挂运输分为多种形式,一般情况下,甩挂运输(或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线两点甩挂运输。这是在短途复式运输线路上采用的形式。汽车列车往复于两装卸作业点之间,在整个系统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挂车,汽车列车在线路两端根据具体条件作甩挂作业,根据货流情况或装卸能力,可采用“一线两点,一端甩挂”(即装甩卸不甩或卸甩装不甩)和“一线两点,两端甩挂”。适用于装卸点固定,运量较大的地区,只要组织得当,其效果比较显著。

(2)循环甩挂运输。这是在循环行驶线路上进行甩挂作业的一种形式。在闭合循环回路的各装卸点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周转集装箱或挂车,列车或汽车每到达一个装卸点后,甩下所带的集装箱或挂车,装卸工人集中力量完成主车的装(或卸)作业,然后,装(挂)上预先准备好的集装箱(挂车)继续行驶。采用这种形式需要有以下条件:

①满足循环调度的基本要求;

②运量大且稳定,有适宜于组织甩挂运输的货物条件。

采用循环甩挂运输提高了载运能力、行程利用率,压缩了装卸作业时间,是甩挂运输中较为经济、运输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但其组织工作较为复杂,对作业条件要求较高。

(3)驼背运输(或载驳运输)。这是甩挂运输的基本原理应用于集装箱或挂车的换载作业形式。其基本方法是,在多式联运各运输工具的联结点,由牵引车将载有集装箱的底盘车或挂车直接开上铁路平板车或船舶上,停妥摘挂后离去,集装箱底盘车或挂车由铁路车辆或船舶载运至前方换装点,再由到达地点的牵引车开上车船挂上集装箱底盘车或挂车,直接运往目的地。驼背运输组织方式加速了车辆周转,扩大了货物单元,节约了装卸及换载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32 甩挂运输与传统运输比较

我们以公路甩挂运输为例比较。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牵引车拖带挂车组成的汽车列车已成为发达国家干线运输的主力依托,所完成的货运周转量占道路货运总周转量的比重高达70%~80%,牵引车与挂车拥有量之比普遍达到1∶25以上(例如:美国是1∶3,新加坡达到1∶7),厢式半挂车也成为欧美地区承担内陆运输的主要工具。甩挂运输相对于传统运输的区别,主要如下:

(1)降低物流成本。一是降低运营成本。甩挂运输要求牵引车和挂车按照1∶3的比例进行配置,能有效减少牵引车和驾驶员的配置数量,节省牵引车购置费、人工费和管理费等运营成本。二是降低仓储成本。甩挂运输创造的时间效益使得物料随订随到变为可能,有效地增强货物的流动性,为实现零库存创造了条件,节省了货物仓储成本。

(2)提高运输效率。一是甩挂运输使牵引车和挂车能够自由分离,减少货物装卸的等待时间,加速牵引车周转,提高牵引车生产效率。二是挂车独特的厢体车轴,使得承载能力与容积明显要比货车厢体大得多,长途货运效益明显。

(3)提高集约化程度。甩挂运输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全国性或地区性运输网络,引导运输企业之间合作,在不断满足生产企业个性化运输服务需求的同时,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这些客观要求能够有效地促使道路运输资源向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不断推进道路货运业的集约化经营。

(4)提高技术水平。甩挂运输对道路货运业整体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一是需要专业化的甩挂作业站场,提供摘挂、停车、理货、装卸等生产流程服务;二是需要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车辆管理、车辆监控与调度、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装卸理货管理、企业综合管理等功能;三是需要标准化的车辆配备,确保不同的牵引车和挂车之间能够自由组合。因此,甩挂运输能够促进道路货运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5)实现节能减排。一方面,甩挂运输牵引车和挂车分离的技术特性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据统计,运输同样重量的货物,厢式半挂车的耗油量只有普通货车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甩挂运输组织模式能够减少车辆空驶和无效运输,从整体上降低能耗和减少废气排放。

(6)发展现代物流。甩挂运输能够促进道路货运的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并推进道路货运与海上滚装运输、铁路驼背运输等运输方式形成多式联运,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公司开展甩挂运输后,节油234443t标煤,减少CO2排放508273t;2010年全部采用进口牵引车替代国产车后,节油342084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741638t;而2010年与2008年采用传统运输模式相比,实现节能612150t标准煤,减少CO2排放1327142t,取得了明显的节能减排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第4篇:效益分析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效益;全面性

1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概述

1.1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即在经济活动中,投入的固定资产数量,与该资产产出数量之间的比率。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时候,资产的投入主要包括建造以及购买材料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以及购买产品、设备的开销。固定资产的产出指的是利用该部分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由此产生的新资产,以及产生的新的生产力,同时还包括利用该部分资产投资所取得的新利润、税收等等。能够反映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效益指标分为微观、宏观两种。微观主要包括了工程所花费的工期、投资的回收率、资产的产值率等等。微观的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出投资产生的直接信息效益,同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在该投资当中,所消耗的资源数量,以及在投资结束之后,所产生的供给能力。宏观指标包括了整个投资的周期、投资率、投资的效果系数等,集中反映了不同建设项目之间的关联,同时相互之间产生的连锁效益。

1.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特征

固定资产的投资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其效益具有长期性、不稳定性、间接性的特点。从宏观层面来分析该投资效益,其包括了从固定资产最初的投入,到该资产最终的产出全过程;从微观层面来分析,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使得原本的资产实现增值,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当中各种需求。比如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文化生活丰富等。上述的不同改变,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同时也会在不同地区的GDP中有所反应。

2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提高的制约因素

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据了很大比例。如果投资没有取得较好的收益,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统计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带来的宏观经济效益,通过指标来正确反映这一数值,成为了对经济发展监测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实践当中,对该效益进行衡量的各项指标,与当下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进。

2.1效益指标反映不全面

在实践当中,投资效益的衡量指标重点放在我国的建设领域当中。这一衡量方式,仅仅能够反映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进度如何,但是对于该固定资产的投资究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很难反应出来。从实践上来说,固定资产的投资呈现出长期性、多样性、阶段性的特点,因此仅凭某个单一的项目来判断该投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应当从多个方面展开,能够反映出投资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够准确反映该投资行为对经济产出带来的影响。

2.2效益评价指标过于静态化

正如上文所述,投资效益是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在实践当中,我国采取的是每年度编制下年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指标,这显然是一种静态型的指标,无法对投资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不能准确反映效益情况。

2.3效益指标缺乏应变性

投资效益评价指标的制定缺乏应变能力,指的是我国制定的效益评价指标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投资与经济增长方面,重点讨论的是资产的投资是否能够帮助经济增长。但是却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否能够引起经济变量发生变化。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为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改善周边环境质量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估,都能够反映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所取得的效益。

2.4评价结果片面化

目前,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评价仅仅从单方面讨论,投资是否取得良好的效益,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稳步提升。换句话来说,如果想更加全面地监督目前的投资情况,全面分析投资的效益,对投资进行严格的管理,就需要采用定量的方式来分析投资中的各个要素,找到与投资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展开重点研究。

3完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途径

3.1规模效益合理规划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规模效益,可以从该投资的规模,以及该投资行为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帮助两个方面展开。换句话说,在某一段时期当中,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与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能够促进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3.2投资结构效益的正确界定

我们可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具体界定投资的结构效益。详细地说,我们应当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去探讨结构效益。一方面,从静态角度去分析投资的结构效益,可以了解该投资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是否存在部分资源浪费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指标是“投资边际产出效益均方差”;另一方面,从动态角度去分析投资的结构效益,是具体研究该投资结构发生的变化,会对其它领域、其它部门的投资产生的影响。

3.3把握投资效益的整体性

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投资的效益,具体从质量、关联性、直接效益三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通过直接效益的评价指标建立,通过“房地产销售率”这一指标的制定,能够反映出在房地产领域中,开发与最终经营效果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关联效益的指标,寻找与固定资产相关联的其它要素,比如就业率、环境指数等,来评价投资的效益。

4结束语

综上,在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分析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开展,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通过合理的评价来确保各项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子龙 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参考文献:

第5篇:效益分析范文

[关键词]膜下滴灌打瓜试验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S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34―01

最近几年,额敏县节水滴灌技术越来越完善,彻底改变了农业用水从大水漫灌到浸润式灌溉的转变,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额敏县把节水滴灌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来抓,通过强化领导、加大宣传引导以及严把工程质量关.使全县节水滴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让农民掌握了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仅去年一年,额敏县就完成高效节水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

1试验地工程概况分析

试验地选择在额敏县农业示范区,试验面积170公顷,整体土地资源比较充足,地势平坦。将试验地划分为五个系统,分别使用五口机井加压进行膜下滴灌,每一个滴灌系统长度为659m,南北朝向宽520m左右,面积34.1公顷,整个膜下滴灌系统为手部枢纽、干管、支管和滴灌带,保证干管、支管和毛细管之间相互垂直分布。在每一个系统中都配置一个每小时120立方米流量的机组,干管和分干管为埋地的聚乙烯管材,间距大概为260m,每个分干管铺设六条支管,支管间间距维持在110m左右。毛细管呈现单翼迷宫式铺设,沿着支管双侧进行铺设,长度一般维持在55m左右,系统运行后系统内部压力为0.4M pa。

2试验过程

2.1整地

整地时间一般选择在四月中上旬进行,整地前每亩施入尿素5公斤,磷肥5公斤,使用除草剂做好灭草工作,采用机械翻耕整地。

2.2膜下滴灌种植

四月中下旬开始播种,播种采用一膜两管四行种植,分宽窄行机械膜上穴播,保证保种一次性完成。选择使用0.7m的地膜,打瓜种植模式为0.4+0.8m,穴距维持在0.24m,每亩定植4500株左右。一般每亩需要种子2.5公斤。出苗为了避免出现苗期病害,按照每100公斤种子拌种0.8公斤的敌克松,整个生育期可以划分为苗期、甩蔓期、开花初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

2.3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苗期滴灌工作。滴灌时间在四月下旬,每亩滴水15立方米;其次,做好孕蕾期的管理工作。滴水时间一般在六月下旬,滴灌量30立方米;再次,开花初果期。滴水时间在六月下旬到七月中旬,滴灌量35立方米,这个时期结合滴灌施入尿素7.5公斤,滴灌调理肥1公斤。在这个时期随水使用20%的病易克水剂15g,防治立枯病和枯萎病;第四,果实膨大期的管理。这个时期是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滴灌两次,分别在七月中下旬进行两次。随水用药60g的瓜枯宁、1公斤的滴灌调理肥以及7.5公斤的尿素。两次滴灌量为35立方米;最后,成熟期的管理。滴灌时间在八月上旬,滴灌量为20立方米。在整个生育期一共滴灌六次,一共用水170立方米。

2.4适时收获

收获日期一般为中九月底到十月初,采用机力脱粒,人工自然晾晒并要经常翻动。

3打瓜膜下滴灌试验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首先,物化成本合理每亩420元;其次,间接费用合计成本为每亩120元,总的成本为540元,试验地膜下滴灌平均收益每亩360元。

3.2打瓜膜下滴灌和常规灌溉方式对比分析

首先,实现了增产增收。膜下滴灌技术根据土壤结构、作物生长需求、土壤墒情滴灌,不需要修整土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操作简单,显著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其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膜下滴灌技术减少了常规灌溉所带来的病害传播问题。滴灌还减少了传统灌溉方式导致果实腐烂的现象;再次,提高了果实的品质。膜下滴灌技术采用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收获,解决了常规灌溉施肥不均衡,作物高矮不一,成熟期不统一的问题,收货后打瓜瓜子大小均匀,整洁度高,残次品少;最后,抑制杂草生长。膜下滴灌技术属于局部灌溉技术,控制水肥分布在作物根系附近,杂草不容易生长。

第6篇:效益分析范文

黑豚原名豚狸,是一种繁殖力极强的节粮型小型草食动物。黑豚肉鲜嫩味美,香酥可口,无腥臊味,属低脂、低胆固醇肉类,野味浓。豚肉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铁、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抗癌元素硒。它的皮毛是一种很好的裘皮服装和工艺饰品的加工原料,豚、胆和血是制药工业的原料。黑豚全身黑色,黑色素含量极高,具有药食两用效果。它能降血脂、助阳功、缓解胃痛,对高血压、冠心病有明显的食疗作用,民间视为“强身珍品”。

与那些饲养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见效周期长的养殖项目相比较,养殖黑豚具有明显的优势:

黑豚疾病少,饲料容易解决,饲养管理比较容易,老弱妇孺皆可饲养,成活率均在90%以上。饲养规模可大可小,饲养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集约化生产,也可以小规模饲养,更适合家庭养殖。养殖1只重量为500~750克的商品黑豚,成本4元左右,1人可养200~400只。养殖黑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家庭养殖业,具有一定的养殖前景。

黑豚养殖市场前景很好,市场需求量在不断上升。目前内地商品肉豚每千克38~50元,沿海大城市每千克60~80元,产品供不应求。投资1.2万元,1~2个劳动力饲养300只(1公2母为1组,共100组)种黑豚.年售商品肉豚2800只,以每千克最低售价38元计,年纯收人4.89万元。以下是黑豚养殖效益分析和养殖前景养殖场建设分析。

(一)黑豚养殖场规划建设

1.饲养房舍:饲养1公2母为1组,共100组,种豚采用立体笼养,需要44平方米房舍。可利用闲置旧房或畜舍改建,也可以在房前屋后空地搭盖。若在空地上搭盖,以水泥地面夏能散热、冬能保暖为好。

2.养殖笼:饲养100组需建立方体繁殖笼104个。设计为每列13个,4层52个,两列共104个。每个规格宽为50厘米,高第一至第三层为45厘米、第四层为30厘米,深第一至第四层分别为50厘米、55厘米、60厘米、65厘米。

3.产仔、保温双联箱:104个,木板钉制,安插在两笼之问,规格为宽25厘米、深5盯厘米、高35厘米。箱内一分为二,箱底左右各开一个洞供黑豚进出。

4.中池和大池:池高均为45厘米,可用砖围建或水泥板组装。中池3个,用于饲养断奶幼豚,面积1.5平方米,在池一边设置一条30厘米宽的保温槽,保温槽隔离墙底部有2~3个圆洞相通,供黑豚进出。大池3个,用于饲养种豚和商品肉豚,构造同中池,面积2平方米以上,保温槽加宽至35厘米。

各种养殖池内部均用水泥抹光滑,防止黑豚攀爬逃走。

(二)黑豚养殖办场投资效益概算(08年数据)

1.饲养房:44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共3520元。

2.养殖笼:104个,每个12元,共1248元。

3.产仔、保温双联箱:104个,每个6元,共624元。

4.养殖池:中池3个,每个30元,共90元;大池3个,每个50元,共150元。合计240元。

5.引种费:黑豚繁殖极快,饲养300只种豚只需引种100只,然后通过自繁自养选择1公2母为1组共100组。引种100只,每只25元,共2500元。

6.饲料周转金:按300只120天计算,每只每天0.05元,共1800元。

7.水电、防疫和消毒药品共500元。

8.饲养用具200元。

9.牧草种苗费100元。

10.不可预测的开支(以上1~9项的总和×15%)共1609.8元。

以上1~10项合计1.234万元,投资概算取1.2万元。

(三)黑豚养殖经济效益分析(08年数据)

1.出卖商品肉豚收入:以每只母豚1年产5胎、每胎平均3.5只成活90%计算,1年共繁殖15只仔。200只母豚年产仔3000只,除去当年留种200只,从自繁自养达到办场规模后开始计算,第一年可出售商品肉豚2800只,饲养120天每只体重0.65千克,每千克38元,每只卖24.7元,可收入6.916万元。

2.饲养成本支出:

①繁殖种豚全年饲料,每只每天0.05元,300只365天,共5475元;商品肉豚饲料每只每天0.04元,2800只120天,共1.344万元。饲料费共1.892万元。

②水电、防疫和消毒药品共500元。

③笼具维修500元,饲养用具200元,牧草种苗费100元,共800元。合计支出2.02万元。收支相抵,盈利4.896万元。

(四)办场经营提示要获得上述黑豚养殖效益,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引种后必须进行选育高产种群,将年产5胎、每胎产4只仔以上的母豚的后代留做种。

第7篇:效益分析范文

红肉蜜柚是从溪蜜柚中发现的变异株系培育而成,2005年9月份通过江西省非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组织的果树专家鉴定。其果形倒椭圆形,单果平均重1480克,最大3500克以上,果皮薄、绿黄色,囊瓣半月形或肾形,囊皮粉红色,汁胞淡紫色,果汁丰富,品质佳。果实发育期从4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可在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前上市,比溪蜜柚早熟20天以上。

二、效益分析

1.投资预算:①每667平方米(1亩)栽植种苗110株,按目前种苗价格10元/株计算,果苗投资为1100元;②每667平方米果园每年需农药、化肥等费用约200元,5年共计1000元(即200×5)=1000);③人工费用每年每667平方米需2000元,5年共计1万元(即2000×5=10000)。

2.收入预算:红肉蜜柚结果早,种植嫁接苗,第3年可试果,第4年有一定产量,第5年起进入丰产期,按每667平方米种植110株、每株平均挂果30个、每个1.5公斤计算,667平方米可挂果4950公斤(即1.5×30×110=4950)。若按最低售价6元/公斤计算,则667平方米收入为:4950×6=29700元。

由此可见,种植红肉蜜柚第5年就可收回全部成本,第6年开始就有较丰厚的收入。

三、技术要点

我国南方地区一般能种植柚子的地方都可种植红肉蜜柚。根据红肉蜜柚的生长习性,需采用自然开心形整形,在主干高30~40厘米处留3~4个主枝,主枝上间隔40~50厘米选留左右分枝的侧枝3~4个,在主侧枝上的分布空间选留方向好的辅枝1~2枝,形成前期的结果枝组和树冠;修剪时,注意开“天窗”采光;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少用化肥,成年树年施肥3次,分别为发芽肥、壮果肥和采果肥。

四、灾害防治

红肉蜜柚灾害主要有病害和虫害两大类。对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方针,科学用药,尽量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绝对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在果实采收前1个月不能使用农药。最好给果实套袋,以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1.疮痂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梢、幼果的幼嫩组织。可在春芽萌发期、花落期、幼果期、夏梢期、秋梢期各喷药1次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可杀得、科博、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

2.溃疡病:是细菌性病毒,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未成熟的果实。可用可杀得、科博、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3.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毒,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可用可杀得、科博、多菌灵、炭疽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4.红蜘蛛和锈壁虱:可用达螨酮、倍乐霸、灭扫利、阿维菌素制剂进行防治。

5.蚜虫:可用抗蚜威、吡虫啉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6.潜叶蛾:可用菊酯类、万灵、功夫杀虫剂进行防治。

第8篇:效益分析范文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政府补贴;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056-02

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拉动了物价的全面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稳定猪肉价格,保障猪肉市场的有效供给,减少猪肉市场供求平衡压力,调动生猪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国家出台了六项针对生猪养殖业的补贴政策。

一、绩效指标分析

(一)综合指标分析

1.补贴构成分析。在该区2007年和2008年度执行发放的六项补贴资金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禽畜防疫检疫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补贴分别为850万、802万、226万、240万、97万、963万,占补贴总金额的27%、25%、7%、8%、3%和30%。

2.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因为“养猪总收入=每头均重×出栏数×单价”,而生猪出栏的每头均重在这三年当中没有变化,所以这里主要分析出栏数和单价对养猪总收入的影响:

(1)2006―2007年收入的因素分析:

用C表示出栏数,W表示每头均重,P表示每公斤单价,1表示报告期(2007年),0表示基期(2006年),采用指数多因素分析法对2007年度出栏数及单价对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和金额进行分析进行,得到以下结论:

①相对变动量:

收入总变动幅度(%)=== 160.22%

出栏数变动幅度(%)=== 98.88%

单价变动幅度(%)=== 162.03%

②绝对变动量:

收入总变动金额 =WCP- WCP =100×951 089×10.84-100×961 828×6.69 =387 237 122.97 (元)

出栏数引起的变动 = WCP- WCP=100×951 089×6.69-100×961 828×6.69 =-7 184 391.00 (元)

单价引起的变动 = WCP- WCP=100×951 089×10.84-100×951 089×6.69 =394 421 513.97 (元)

2007年度,该区生猪养殖环节的收入增长到2006年的1.6倍,比2006年增加了387 237 122.97元。其中,由于生猪出栏平均单价由6.69元/公斤上涨至10.84元/公斤,增长到1.62倍,使得收入增加394 421 513.97元。然而出栏数降低到2006年的98.88%,降低了1.12%,使得养殖户减少收入7 184 391.00元。由于2006年猪肉市场的低迷,生猪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不高,使得2007年度的出栏数较2006年度减少,相应的,出栏数减少使得市场供应量减少,生猪出栏价格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上涨。

(2)2007―2008年收入的因素分析:

用C表示出栏数,W表示每头均重,P表示每公斤单价,2表示报告期(2008年),1表示基期(2007年),采用指数多因素分析法对2008年度出栏数及单价对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和金额进行分析进行,得到以下结论:

①相对变动量:

收入总变动幅度(%)= == 120.94%

出栏数变动幅度(%)= == 96.18%

单价变动幅度(%)===125.74%

②绝对变动量:

收入总变动金额=WCP- WCP=100×914 798×13.63-100×951 089×10.84 =215 825 016.31 (元)

出栏数引起的变动=WCP-WCP=100×914 798×10.84-100×951 089×10.84 =-39 328 743.89 (元)

单价引起的变动 = WCP- WCP =100×914 798×13.63-100×914 798×10.84 =255 153 760.20 (元)

2008年度,该区生猪养殖环节的收入增长到了2007年的1.21倍,比2007年增加了215 825 016.31元。其中,由于生猪出栏平均单价由10.84元/公斤上涨至13.63元/公斤,增长到前一年的1.26倍,使得收入增加255 153 760.20元,然而出栏数却只是2007年的96.18%,出栏数的减少使得养殖户减少收入39 328 743.89元。

3.2006年猪肉市场的低迷产生的消极影响延续到了2008年。国家在2007年和2008年出台的各项政策对于生猪的规模化养殖产生了非常乐观的效果,规模猪场的出栏数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长了19.92%和9.36%。但是对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效果不甚明显,整个该区的生猪出栏数在政策执行的同时却在持续下降,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下降了1.12%和3.82%。

4.由于2006年猪肉市场的不景气,在2007年该区的生猪出、存栏数之和减少了7.14%,随着国家补贴政策在2007年中期的出台,2008年度的生猪产业开始复苏,出、存栏数之和较2007年度增长了2.78%。猪肉产量增长了8.12%,是2007年的2.02%的4倍之多。生猪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发挥到了实效。

5.资金补助投入产出比,即生猪养殖业总收入/补贴总金额,由2007年度的82.39减少到2008年的64.69,降低了21.48%,说明在2008年补贴发挥的作用没有2007大,补贴的边际效益开始递减。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指标分析

1.该区的规模猪场个数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长了19.44%和13.49%,规模化率也由2006年的15%增至30%和40%。说明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但是在政策出台的当年刺激效果更为明显。

2.生猪养殖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养殖成本的提高主要是由仔猪购买成本和饲料成本的增加导致,人工成本并没有显著地变化。

3. 2007年规模猪场的出存栏数和收入在全区出存栏数和收入的比重分别增加了22.82%和28.78%,2008年规模猪场的出存栏数和收入在全区出栏数和收入的比重分别增加了6.8%和13.69%,可见,这次生猪市场的恢复中,规模猪场所起到的作用是逐年递增的,生猪养殖产业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三)能繁母猪补贴指标分析

能繁母猪存栏数分别增加了23.75%和24.39%,能繁母猪存栏数的大幅增加说明能繁母猪补贴确实起到了作用。

(四)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指标分析

能繁母猪的参保率在政策实施前几乎为0,很少会有养殖户为能繁母猪投保。政策实施后,能繁母猪的参保率达到100%,为养殖户减少损失额高达240万,该项补贴的积极效果最为明显。

(五)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指标

该区出栏的育肥猪在补贴政策出台前后的良种覆盖率均为100%。良种政策的作用并不是体现在良种覆盖率上,而是在人工授精百分比上。由于本交方式配种的成本为每胎50元~60元,而使用人工授精方式每胎只需20元的费用和10元的技术费。因此,使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的百分比在这两年分别增加了66.67%和96%,该项补助大幅度地降低了配种成本。

(六)禽畜防疫检疫补助指标分析

该区生猪的免疫密度在补贴政策前后无变化,均为100%。对于养殖户来说,不管防疫检疫补贴发放与否,该打的疫苗还是要打,因为疫苗的成本并不高,但一旦生猪因为疫病死亡,养殖户的损失将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所以即使国家不实施防疫检疫补贴,养殖户仍要做好生猪的防疫检疫工作,要保障出栏猪肉的安全性。此项补贴的现实意义较小。

二、补贴金额、建设规模、出存栏数、收入、成本敏感度分析

在SPSS软件中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调查中走访的30家规模猪场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可得出以下几点:

1.新增建设规模――补贴总金额分析。各个规模养殖场在政策出台后收到的补贴金额随着其新增建设规模而增加,虽然二者不呈密切的线性关系,但可以大致得出一个趋势:规模猪场的改扩建规模越大,得到的补贴金额越高。补贴政策的分配和落实情况基本符合政策制定时调动养殖户规模生产的目的。

2.总收入――建设规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总收入与规模猪场的建设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R2=0.887,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 63 494.187+ 1 268.478 x。

规模猪场的总收入随其建设规模线性增长,当建设规模每增加1m2时,总收入就相应地增加1 268.478元。

3.出栏数――建设规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出栏数与规模猪场的建设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R2=0.912,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 49.941+ 0.822 x。

规模猪场的出栏数随其建设规模线性增长,当建设规模每增加1 m2时,出栏数就相应地增加0.822头。

4.出、存栏数之和――建设规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出存栏数之和与规模猪场的建设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R2=0.856,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321.472+ 0.939 x。

规模猪场的出存栏数之和随其建设规模线性增长,当建设规模每增加1 m2时,出存栏数之和就相应地增加0.939头。

5.头均养殖成本――建设规模分析。头均养殖成本不随建设规模严格递减,但可以大致得出,头均养殖成本会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相应减少,建设规模越大,规模化效益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三、生猪出栏价格走势分析

第9篇:效益分析范文

关键词:外汇储备;效益最大化;风险规避;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外汇储备效益最大化对策分析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1日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这几年一直在增长。而在2009年12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位于世界第一,并且达到了2.4万亿美元之多;2013年第四季度末,它的总额一度曾经达到3.82万亿美元的数额。伴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鉴于此,我国相关机构应该主动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增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

从21世纪初年开端,我国外汇储备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快速轨道。2005年第四季度末位于全世界第二,数额达到8,188.72亿美元。另一个数据节点在2006年2月的时候,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跃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数额也达到8,537亿美元。截至2013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8,213.15亿美元。根据中国银行在2014年1月15日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到2013年12月月末,中国国际外汇储备余额为38,200亿美元,比上年净增加额度达到5,000多亿美元,年增量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另外,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中国正寻求一些方法和手段尽量避免人民币对美元过度贬值。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我国外汇储备过度依赖美元,这样对我国的经济以及金融稳定都很不利,要警惕美国采取“货币战争”的方式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二、外汇储备利与弊

一般来说,一国的外汇储备需要适度的衡量和存储,而过高的外汇储备不利于一国的经济稳定,并且有可能会成为其他国家转嫁风险的领地。例如,2009年美国产生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很多国家,同时由于我国在外汇储备上的巨额压力,在2014年末到2015年初都采取了减持美元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了我国对于外汇储备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见解,所以外汇储备也是有利有弊的,应该注意在外汇储备上保持适量的度。

(一)外汇储备的有利之处

1、有利于维持一国的汇率稳定。根据传统的一些研究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假如某一国出现应付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的时候,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一国的汇率稳定,比如兑美元的汇率进行相关的稳定和发展。一般来说对表现国际收支和偿付外债方面以及我国的信用评价方面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2、有利于实现经济均衡稳定。作为一国经济调节、实现国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举足轻重的。如果国内宏观经济出现失衡,总供给小于总需求,这个时候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扩大进口,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状态;如若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情况,利用外汇储备的差额可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而在一国汇率出现波动情况的时候,这个时候更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对汇率采取合理的调节,使它不断达到稳定的状态。

3、有利于提升国家的信心。一国的外汇储备的多少,在传统的看法认为,反映着该国的经济实力,也可以提升该国的信心,说明该国在经济上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在当前新兴市场方面的一些国家,在这上面的认识是:国家外汇储备往往被认为是一国经济信心的一种标志。

(二)外汇储备的不利之处

1、不利于实施一国货币政策。外汇储备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在外汇方面的政策实施,同时也会增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困难程度。我国如果在外汇储备上保持过度的量和其他因素,就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不可以很好地达到我们所想达到的目的,会给国内货币均衡带来压力。

2、增加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可以表现为一国的金融债券的持有,同时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不是可以为本国其他所用,也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在外汇储备上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假如一国货币当局不再持有一国的外汇储备,那么他们就可以根据一国的实际情况,把这些储备的资产用来进行购买消费,进口商品或劳务,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更不值得的。

3、加大持有国的经济风险。当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多的时候,就会加大持有国的经济风险,因为一国的经济稳定与否也是值得我国注意的,特别是2009年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稳定和风险,并且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在对外贸易方面更是影响着国家采取对外需求政策,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一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规避风险。

三、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有着深远的影响,短期来看,我国虽然在持有的外汇储备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特别在近年来增长速度奇快,并成为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当然这也会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大压力。

(一)干扰货币政策,提升通膨压力。199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新的外汇管理制度,进行强制结售汇制度,这项制度导致外汇储备迅速扩大。随后2009年至2015年,伴随我国连续贸易顺差和不断扩大的外汇储备,宏观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使得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减弱,更加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不稳定性,影响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程度。

(二)资产结构单一,遭遇储备风险。我国的外汇储备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末,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外汇储备约为2万亿美元,占据我国的一大部分,同时我国共持有美国国债金额达到1.2689万亿美元。这些数据显示出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单一,并且在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中,欧元占比达到20%,而日元占比达到10%。与此同时,美国信用评级下调,金融市场的汇率波动也受到流动的国际资本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遭受着比较大的汇率风险,尤其是美元方面的汇率风险。

(三)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外汇储备作为一种货币资源,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就形成了巨额的机会成本。因为美国仍然是第一大经济体,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占据着主要位置,其国债相对来说更有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放弃了可以获取较高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就难以实现。

(四)扩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最直接的原因是不断增长的国际收支顺差,而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高额的外汇储备所造成的。伴随着本国货币的升值,其外汇储备是一定会增长的,因此可以说本国货币升值压力是源于其外汇储备的高涨。从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不断上涨。

高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也会对我国的通胀压力不断提升,所以我们应该保持适量的外汇储备。

四、外汇储备效益最大化对策

根据上文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的情况进行分析,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长,并且成为了外汇储备的世界第一大国,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并且很高的外汇储备也会造成我国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认为应该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对于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改革管理制度,注意货币多元化。在全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经济举步维艰的情形下,对于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这已经不是一个严重的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本着长远考虑,主动做好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周期做好准备。特别是需要改变目前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应逐步适度地降低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适当地将多种国际货币引入储备资产,实现储备货币多元化。

(二)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面对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我们应该适时采取相应的策略,比如扩大人民币适用范围,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由于我国在近年来也提出一些经济组织的发展,特别是亚投行和丝绸之路等新战略的提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同时在亚投行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行相关的协调发展,让全世界相信人民币的作用和其他的影响,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三)降低美债的购买量,增加黄金储备。在2013年之后,美元出现贬值的趋势的情况下,应该降低美债的购买量。因为当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在不断地加重和扩大,这些变化都将动摇美元在全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仍然不放弃,它不仅想要阻挠我国崛起的进程,还想通过出售其武器来进一步一解其国内的债务燃眉之急。因此在如此的局势下,我国需要采取适度的减少对其国债的购买和其外汇走势,从而实现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四)加强自主创新变革,主动走出去。建立在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之上,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所在。我国在金融方面也在寻找自主创新的办法,特别是2014年提出的亚投行的建设,这对我国利用外汇储备都有深远的影响,这样利于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这个基础上尽快建立全方位的要素资源的战略储备制度,特别是人民币的交易条件改善和资源价格回落时,我们要抓住时机扩大我国一些产品的进口。

五、小结

总体上说,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断推行,欧洲债务危机解决困难,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这都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相关机构采取适度宽松的政策刺激下,当前巨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压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缓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和国内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的水平和意识,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建设也会进一步推进下去,为更好地达到“藏汇于民”的目标建立优良的外部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锋林.外汇储备经营效益管理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2]郑俊涛.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6.

[3]黄峰敏.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与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