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专业本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性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旨在向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技术人才。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合格与否,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完成、社会经济部门效益能否提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江苏省具有会计专业学位点的综合性高校培养方案中,都有独立设置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且时间安排都在最后一个学年,持续时间都在10周左右。各高校都有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均规定了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答辩的要求、程序及论文评分标准等,明确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定稿等各阶段的截止时间,并且全部工作都要求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完成。各会计专业学位点都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和写作规范,对相关附件也都有相对应的写作指引或参考模板。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经管类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各会计专业学位点每年都会根据形势发展设计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基本在第7学期末商议确定选题,学生根据选题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然后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然而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期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选题难定。由于会计学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对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既有规定的账目也有规范的核算方法,只有涉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事项时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样一来,如果对于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研究,难免落入教科书的窠臼;而对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也只能对规定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对目前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展开理论研究,探讨其不足和如何改进,以及对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都是不错的研究方向,但对缺乏研究工作基础的本科生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对综合性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更难,因为其教育模式并不偏重于理论分析,而是融入一定数理分析和计算技术的应用创新模式。
上述原因造成会计方向的选题范围过小,而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学生人数又众多,因而只有将相关或相近研究论题都纳入选题范围才能满足选题需求。相关论题包括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审计方向,财务危机、财务绩效等财务方向;相近论题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方向,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企业管理方向,高管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对于相近方向的选题往往要求必须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以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导致题目设计的难度增大。
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难执行。确定选题后,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出研究框架,再由指导教师审核把关。一般来讲,选题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主要做案例研究,而定量分析则主要做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主线,而实证研究强调归纳和演绎,从样本推知整体,从宏观分析微观。
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实证研究的选题,但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却发现并不简单,如数据难找、模型难懂难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困难等。那些不愿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的学生,后来发现案例分析也不那么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现状和问题”及“问题和原因”,提出的建议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写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多数学生会自行改变开题时设计的方案,任意删减,造成框架不合理,逻辑不严谨。
3.写作不规范。教育部门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一般在25%~30%之间。对于定性分析论文来讲,由于规范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的运用,导致文字叙述占大量篇幅,且多数是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为了降低重复率,学生往往将原本科学规范的学术语言替换成大白话,甚至出现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况。而对于定量分析论文来讲,由于其包含一定量的数据、模型和处理分析,相比定性分析论文而言,修改任务较少,但仍有降低重复率的压力,因此学生常常会在字数达标的前提下,大量删减理论部分,造成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对实证分析的支撑不够。
1.专业特点的原因。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相关论题往往比较敏感,会计数据也会涉及到商业机密(主要涉及非上市企业或敏感信息)。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或案例的,只能针对公开数据(如财务报告、公告等)进行分析,未公开的数据则因无法获取而无从分析;以非上市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即使通过一定渠道拿到部分资料,也往往因数据不全而无法分析。上述情况导致有些好的选题被迫放弃,造成会计选题范围小、选题难。
2.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不当。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献检索、图书情报学等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要么设置为选修,要么根本未出现在培养方案中;二是常用统计软件、财经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设置为选修。由于有些高校对于选修课程规定选课人数的上限,没有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对文献检索工具不熟悉、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论文写作第一个环节——查阅文献时就遭遇了困难,继而会产生撰写论文的自信心不足,严重制约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是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的高峰时期,很难保证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指导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增大,非财经类院校也普遍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并大量招生,而师资力量却并未成比例增加。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加大,与学生沟通交流次数减少,导师对学生论文质量跟踪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吃苦耐劳的品质相对匮乏,加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学校不会在最后关卡亮红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1.开展科研技能训练。综合性高校应积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高校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并通过开设多项技能培训项目,如数学建模竞赛、模拟股市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既帮助学生修完了创新学分,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除了开展上述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外,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还应在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数字文献资料检索的工具、建模、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此外,应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对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本文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生认为选题应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应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但这一时期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较多的专业课程,给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建议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对总学分的要求或适当压缩非核心课程或其他实践环节的授课学时,减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上课压力,既给学生考研、就业留出空间,又能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投入。
3.严把论文质量关。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并增大核算工作量,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指导教师应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时间节点,督促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对于科研能力欠缺或专业基础不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告之外文文献的常用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获取的主要网站、案例分析资料的获得途径,并且对数据的真实性、模型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度严格把关。经常召集学生开会研讨,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总之,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论题难定、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执行不力、写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从学校方面来讲,应全方位的规划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缓解毕业论文的各种矛盾,减轻毕业生负担;从教师方面来讲,应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技能和方法,以责任心和爱心对毕业论文全程跟踪指导,严把论文质量关;从学生方面来讲,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在毕业论文中的主导作用;从社会方面来讲,应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减轻毕业生论文工作的外界压力。
关键词: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过程监管
计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会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后,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文章排版格式要规范,而且论文立论要正确,观点要有创新性,论据要严密。会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可以衡量一所高校会计办学水平高低。但近年来各高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下滑,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分析影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探索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应是当前高校强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加强教学监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写作马虎、抄袭严重。尽管学校会就毕业论文格式、论文要求等下发文件反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从学生交来的论文一、二和三稿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字体大小、文章排版不规范,错别字多和语句不通顺等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如此,文章抄袭现象很严重。
(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差。很多学生只会使用Google、Baidu网络查询工具检索文献资料,对于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不会运用。所以收集和查询的文献资料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不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正确选题。学生在写毕业论文前,很多人从来没有看过会计论文和论著,对于会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概不知,因此无从谈正确选题。为了交差只能盲目从学校公布的相关论文题中选,结果题目要么偏大,论文写不出深度;要么题目偏小,无从展开,论文缺少宽度。
(四)写作能力较差。从交来的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初稿来看,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有的学生可能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同时也收集了一定的材料,但由于写作能力较差,最终无法写出满意的论文。
二、影响会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各高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会计教学改革,应该说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为什么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毕业论文每况愈下,质量不尽人意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目前各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取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打分,导致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校也会担心因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而影响学生就业和前途;少数学生因不能按时毕业而闹事时有发生,造成指导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有时会有所迁就。这样学生不端正写作态度,毕业论文出现错字连篇,文章东拼西凑甚至严重抄袭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本来课程负担就不轻,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生不仅要参加4、6级英语、托福、雅思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还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理财规划师等名目繁多的考试。除了上课,学生平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考证上,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会计专业期刊和学术专著。没有平时的专业理论的积累,只凭毕业前一小段时间怎么能写好毕业论文。此外,毕业班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多重压力,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
(三)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多数教师都能按要求对学生指导论文写作,但也有少数教师或由于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自身科研能力不强,疏于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加上目前会计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写出好的论文。
三、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改传统会计教学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改革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后,教师每讲完一、二章会计专业课后,应就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会计专业资料,随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形成新的观点。比方说,教师在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相关内容后,就要布置学生查阅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有关理论探讨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形成新的观点,并让学生撰写。又比如,在教师讲解《审计学》中内部控制内容后,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材料,提出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撰写内部控制相关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凡的学生,该门课程考核成绩可加分。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就能在日常的教学中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科研能力。
(二)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该课程可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来讲授。专题内容应包括:(1)如何使用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CAMAR证券财务年报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期货股票分析高频数据库、国外ASP、BSP全文数据库等的使用。(2)如何选题。(3)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4)如何写开题报告。(5)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6)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专业论文。教学时要边教边练,学练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科研工作。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仅凭一时就能提高,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较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和指导。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平时都承担了横向和不同级别的纵向课题。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科研团队里要有学生成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学生不同的科研任务,每年的寒暑假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学校要给教师配置教师工作室,科研任务在教师工作室里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今后做毕业论文打牢基础。
(四)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适当提前。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末,收集资料、调研和实质性写作在大四第二学期,前后不到三个月就要提交论文定稿。这种安排,时间上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很多学生要报考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试是每年的元月份。选题、开题时间正好是学生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段,学生这时根本不会把精力放在选题和开题工作上。而到了毕业班的最后一学期,考研已上线的学生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研的面试上,其他学生有的要备考公务员,有的要去落实工作或顶岗实习,一事接一事,学生往往认为目前的考试和求职更重要,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建议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这样不但能加长论文写作时间,而且能有效避开因就业、考研造成的时间冲突,也能与毕业论文专题课相对接。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规划和教育,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但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考试,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作用不大,学生可以不报考这类考试。有了充足的写作时间,毕业论文质量才有保证。
(五)要切实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管。第一,各学院(系或教研室)要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生论文的论题的遴选、确定毕业生的选题、安排论文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的答辩等工作。第二,各学院(系)要制定具体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细则,并在指导委员会具体监督下对实施管理细则和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监控。要规定学生从开题报告到任务书,再到毕业论文的定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至少要经过三次修改;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全程记录。记录过程可作为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第三,对毕业论文电子稿进行检测。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不能高于20%,重复率高于20%的论文要再次修改。所有学生要求答辩,通过答辩进一步确认论文的真实性,答辩后要求学生根据答辩意见再作最后的修改。这样论文经过检测前的三次修改、检测后再次修改和答辩后最后一次修改,才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现象,确保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第四,建立评优激励机制。每年开展毕业论文的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并推荐在学校的学报上发表。对获得校级、省级优秀会计毕业论文奖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不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国海,杨美霞.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李红.高校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
3.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
4.林丽琼.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肖鹏,康红霞.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杨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0) .
6.马中,屈波.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教研究版),2008,(01).
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总体上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周志》中的"哈尔滨工业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48.企业生产环节财务控制研究
[关键词]工科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48-02
如今,很多工科高校都开设有会计学专业,但是如何使学生提高未来发展的竞争力,突出工科特色,仍需进一步探讨。东南大学财务与会计系于1994年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每一年本科生都有相应的培养计划,但是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对比不同高校的培养模式,对以东南大学为例的工科学校会计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议。
1 与优秀工科类、综合类、财经类高校会计培养模式的比较
东南大学财务与会计系采用“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清华、上交等工科高校相比,东大专业任选有所欠缺,无法真正满足志向不同的学生需要。此外,东大会计专业学生论文写作发表的比例较低,远不及上交和清华。上交和清华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比较强,学生对于前沿的研究了解比较多。另外,东大利用自己的理工科优势的特点不太明显。
复旦、南大等综合性大学重视通识教育。会计系课程设置中,大多含有面向高层次发展的相关课题,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与社会意识,全校课程普遍开发,有利于校园内不同院系学生学科交流。培养人才目标采取多元化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高年级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的变革,以满足不同需求。
财经类大学由于培养人才目标的不同,专业方向明确,专业划分细。学生接触专业课的时间较早,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较大,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此外,财经类院校对学生实习的要求比较高,理论与实践并重。
2 工科高校培养模式调查结果
我们搜集了江苏省数十所工科高校的毕业生对于学校课程设置的意见,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后,得出以下结论:76%的学生表示本科期间对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不够清晰,55%的学生认为本科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主要收获是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61. 5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经济学素养较为欠缺, 61%的学生认为本科期间自学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94%的学生认为自己本科期间学术论文写作和科研能力没有被很好培养。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科期间课程设置认识不够清晰,所以在初期学习专业知识时会有茫然感;职业规划和未来目标的缺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构建较为困难;而经济学素养对于管理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基础目前不够牢固;而本科期间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也有待提升,当然这与学校师资力量和学校层面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关系。
3 对工科高校会计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3. 1 会计人才培养缺乏工科个性与特色
大多数工科院校的“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学科专业定位导致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培养模式缺乏个性与特色,呈现明显的雷同化趋势。大部分工科院校基本定位于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高级会计人才,也没有结合自身工科优势,培养相对应的行业领域的会计专业特色化人才。笔者认为差异化的培养模式才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根本。
3. 2 工科院校会计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存在问题
会计在实务中是一门重视经验的学科。但调查显示,工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课程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同时,开设的税法、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以及电算化等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重和课时比重远远不够,工科院校很难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通识课程所占比例过高,专业课程学习内容较少,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够深入,从而在职业发展规划上目标不明确。
3. 3 工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没有体现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社会主要以毕业生的质量作为高等院校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即主要评价高校毕业生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和境外并购,商业银行改革、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越来越重要,会计也发生相应重大变革。因此,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必须适当地将经济环境变化纳入考虑范围。但实际上,工科院校的会计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基本大同化,没有体现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影响。
4 对工科高校会计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东南大学在会计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改进上不断努力,每年都会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但是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通过分析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对以东南大学为例的工科院校会计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提出了改进建议。
(1)继续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学校给学生提供宽泛的学科选择,不同志向的学生选择自己的课程;低年级学生学习通识课程,拥有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视野较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更开阔,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进入不同行业。同时,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多元化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针对学术型,创业创新型,跨专业型的学生设置相关进阶课程,进行多元化培养。
(2)会计学专业要能够体现工科特色。我国了2011计划,鼓励协同创新。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选课,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学校继续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一系列创业创新类竞赛,利用学校强大的技术成果提升学生对于工科的了解和认识,并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加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东南大学会计系学生普遍踏实勤奋,但是领导力和创新精神有待提升,会计系等应该率先设置相关领导力培养课程,帮助学生增强社会意识,关注时事政策,辅助学生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4)对于大多数学生应该受到更多的实践的训练,更好地开放和使用会计实验室,接触企业实践,鼓励或者推荐学生进入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习,并且要尽量接触真实的会计日常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
(5)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将导师制进一步加强。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就业选择。东大目前要求学生都要参加SRTP项目,对学生培养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想要进一步从事研究或深造的学生,导师还应该加大对他们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研究的方法,从而能够很好地适应研究的工作。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虽然东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有过很多努力,但是目前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被动式的,一旦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积极学习的热情,将会使得毕业生面临很大挑战。我们建议结合西方会计教育方式,老师在课堂上只讲授框架、重点和难点,列出参考书目和章节,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安排课后辅导。
(7)加强案例教学比例,同时提升理论认识。我们建议加强模拟实习和案例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改编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看作是对就业后面临的实际情况的模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版权所有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1企业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培 养大学生社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综合 知识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并对其进行 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
但是,近年来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仍 然有下降趋势。根据本校企业管理类专业 近5年来的论文指导工作调查情况,主要问 题表现为:(1)选题大而空,论文以大量来自 互联网上的重复内容拼凑而成,甚至完全 抄袭。泛泛而谈纯理论的多,通过毕业论文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少。(2)调查研究 过于肤浅,立场过于主观,人云亦云,缺乏 自我独立的分析思考。罗列堆砌多,分析论 证少。(3)研究方法定性多于定量。较少联系 所学知识,或者胡乱套用知识,不懂得正确 利用知识为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 提供解决方案。(4)文字表达口语化严重,描 述与论证过程不准确、不严谨、不简洁、不 流畅,无论是总体结构还是基本语句逻辑 性都较欠缺。(5)答辩流于形式、草率。对师 生之间即时探讨学术与实践问题的环节非 常不适应,表现为教师不知如何提问,学生 不知如何应答。(6)论文选题与评价无明确 的参照原则和标准,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真 实的论文工作质量和学业掌握水平。过于 强调论文外在形式、格式,甚至成为唯一标 准,以应对上级检查。
2实践导向的企业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原则
本文在综合调研用人单位对未来职业 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 企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素质水平,从论文 的选题、提纲确定、论文调研指导、论文修 改、最终评价标准、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环 节,提出了参考思路,以其改进论文指导思 想,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就业水 平和职业素养。
企业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应 该看成是一次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既能 面对企业实际务实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又 能体现本科教育的专业素养,即以未来的 职业企业管理者的视角来撰写论文。根据 对一些企业发展现状和管理者进行调研, 参考一些管理咨询公司的思考模式,在高 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提炼出一些企业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强调实践性: 对于本科生毕业生的知 识和能力要求,尤其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的 培养目标而言,应当是以应用知识解决现 实问题为主。
适度的理论评价与延伸:在严谨、细致 的企业内外环境调研的基础上,在现有企 业发展经验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尝试对理 论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局限性作出评价,以 体现知识的价值与学以致用的能力。
强调学习、思维和表达能力:高校目前 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 有一定的滞后,所以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 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既有基础知识,更重要 的是强调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方法, 以及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其他人合作共事中所 体现的组织能力,文字和口头的表达能力。
3企业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改进思路
前提条件:毕业论文调研必须以实习 单位情况为基础,以自我的人际交往技能 和工作作风取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的信任 与合作,以利于尽可能获取真实、丰富的写 作素材。
(1) 选题阶段——确定研究对象:根据毕 业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和实习条件的优劣, 可以以整个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个部门或者 某两三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事务作为研究对 象。可以选择企业纵向组织所表现的问题, 如战略层、管理协调层、操作层,也可以关 注组织横向协调所表现的问题,如不同岗 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鼓励自我选 题,挑战复杂企业的复杂问题,但教师需帮 助作出判断和修正,以免好高骛远,影响论 文进度。
(2) 调研阶段一确定研究内容:要搜集 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某部门管理现状资料, 要尽可能以事实与图表数据做客观和精炼 地描述。也可以通过目前的各级管理者了 解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所感受到的危 机和挑战。总之,要看、问、听、思相结合获 取一手鲜活资料,培养对知识和问题的敏 感性,不要完全寄希望于他人提供的二手 静态资料。
(3) 理论工具选择:简单引述某一两个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能用到的专业理论, 并做出理解,评价其适用条件。这些理论广泛存在于战略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 生产运作、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各种核心 课程之中,一定要选择权威教材中的某个 原则、方法、理念进行引述,分析该理论的 适用条件和方法, 发现知识的价值。
(4) 分析阶段一应用理论工具和研究 方法:根据已经获取的一二手资料进行分 析,了解企业发展的长远思路和现实困境, 理解企业各部门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职责 与工作流程,判断其合理性。发现企业与客 户、企业与竞争者之间、部门内部与部门之 间的冲突,必要时与同事、上级管理者、指 导老师进行讨论,边分析边补充调研内容。 确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次要问题,列 出问题组成的结构。
(5) 解决问题阶段一兼顾创造性与现 实性提出方案:根据问题分析阶段的结论,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评估方案,要综合 考虑解决问题的理想化程度、可行性、阶段 性和解决成本来提出解决方案。要避免目 前论文中常见的书生意气错误,即用理论 一对比,到处是问题,对目前的管理者全盘 否定,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过于理想 化或者某种策略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均导 致论文的幼稚和浅薄。
(6) 论文修改、答辩与评价阶段:指导教 师需要加强论文过程的沟通管理,尽可能 在论文的前期阶段,如选题、调研、提纲拟 定把握论文的质量,以免后续的大量反复 做重要修改的情况出现。论文的答辩过程 以交流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心得为 主,而非仅仅走一个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过 场。
4结语
论文指导工作是每年需要花费众多专 业老师大量心血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 是学生收获较大的一个教育环节。本文所 提出的一些改进原则和指导思路,基于重 新追溯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社会用人单位 的基本需求而提出, 并提供可操作性的注 意要点。当然,毕业论文工作及至其他教育 环节的质量改进,还需要教育评价体制、高 校办学理念、社会和政府的支持等多方面 配套因素的变革。
【作者】 卢忠东;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的观点。具体研究了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论文指导多样化、论文评价与答辩的多样化。研究成果对工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5]马忠,屈波,张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3-118.
关键词:会计教学;本科教育;改革构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走向完善,金融市场走向成熟,财会人员面临是一个与现在不同的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为此,财会教育的很多方面都应进行改革。
一、确立大学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
根据下一世纪高等会计教育所面临的经济、文化的客观环境及我国的实际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有预见性。虽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一个伴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目标,但人才培养的时效性要求目标的确定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质量和规格的需要。第二要有适应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第三要有科学性。教育具有其内在发展规律会计学科发展也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培养目标的确定要符合会计学科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要求。第四要有层次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体系,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满足不同经济和社会层次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大学会计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1)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各门课程建设中过多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整体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如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决策方法,存货管理方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2)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基础课安排必须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科技等领域,注重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而我国过分强调专业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很少开设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相关专业课程开设也较少,学生很难将会计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审视和理解,造成学生缺乏应对新型事务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存在遗漏
(1)缺少新型会计分支学科的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因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就要求对一些新生事物的细化研究,诸如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其次,缺乏角色模拟和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再次,缺少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等涉外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
(2)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不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专业课程的教案讲义居然几年如一日,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3)实践教学与实务脱节现象严重。会计作为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我国重规范、轻理论分析的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更大,导致学生互相抄答案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居多。
三、我国大学会计本科教育的改革构想
面对21世纪会计环境出现的巨大变化,以及会计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会计教育必须做出正确的反应,我们必须改革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以满足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一)优化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为适应经济环境对会计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以及我国人才工程战略目标的需要,应当优化我国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现有课程体系的具体操作流程,实施“滚动式”动态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流程。
(二)改革会计教学模式
提倡采用会计案例教学法,首先,一定要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必须以会计实践活动为主体,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必须与会计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所选案例中应融入适度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或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能有效地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目的。其次,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较复杂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余查资料,互相研究,以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
(三)强化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很有必要,但是还不够,因为职业判断,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这种能力不能只靠简单的知识积累就能实现,也需要在本科会计的教学中注重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育目标上明确树立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1.校内会计实验中心的模拟实验
此阶段应在学生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有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进行,会计实验中心是一个会计的仿真世界,在这里,学生通过仿照企业实际业务来操作,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实战应用能力的作用。
2.校外企业实习
此阶段一般情况下应安排在本科教学的最后学年即毕业之前进行,这是经过四年的学习后第一次独立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践,能有效的加强和提高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广泛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改变以往“放羊式”的实习挖掘高校潜力,或教师带队或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有效监控实习,全程监督,保障实习效果。
随着会计国际化的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作为会计人才教育的关键,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会计研究人员的重视,也是大学本科教育应当接受的挑战。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将会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潘克勤.会计类专业本科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8).
[2]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COOP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11-03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我国旅游人才市场中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一方面旅游市场上高层次人才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一些旅游专业院校针对旅游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陆续开展了旅游管理学科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专业实践模式;(2)实践教育与评估体系;(3)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4)区域性的旅游实践教育探索。
从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对旅游专业实践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旅游实践教学”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得到2003年以来相关文献58篇,不仅数量较少,研究范围也较窄,大多偏重于定性描述,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学者往往把高等旅游教育与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或者主要围绕高职高专教育展开论述,而专门针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阐述得比较模糊。
从实践探索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高度重视,但是一些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一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本科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基础与管理能力不足。二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是以专业建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中心,而是因人设课,课程体系有明显的拼装色彩,课程覆盖面广,针对性差。三是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及实际地位不高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立足于理论本位,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从教学周期上看,书本知识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常是三年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几个月的实习,而学校的整个教学环节针对旅游相关岗位的实践教学时间设置明显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对于旅游从业者的要求。
纵观国外成功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如:洛桑模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大学,实际操作)、康奈尔模式(美国康纳尔大学,工作经验)、波恩茅斯模式(英国波恩茅斯大学,带薪实习)、南十字星模式(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实地考察)、立教模式(日本立教大学,演习教室)等等,都离不开“理论+实践”的双管齐下,同时实践教学地位突出。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优势和特色:课程设置紧贴行业实际,注重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注重与企业合作的模式;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师资队伍,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国际化经验,注重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理论学习,注重研究型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需要紧密的连贯性、持续性。而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其教学计划中将实践教学集中安排在第7或第8学期,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导致学生既不能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也不能使理论有效指导实践。不仅如此,安排分散的实践活动,缺乏前后的连贯性,不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模式选择
基于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学习理论的观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理论认知能力的培养,又要通过实践环节巩固认知能力,并强化行为学习。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设计缺陷、实践形式特征,选择创新能力导向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符合旅游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对创新能力导向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集中实习模式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自2011年起开始对2008级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引进加拿大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导入并实施了COOP项目,即学生统一由旅游管理系安排集中实习。具体环节:由旅游管理系负责选择两至三个五星级饭店,根据学生人数分组,集中安排毕业生不间断五个月带薪管理岗位实习。实习管理由系里统一安排教师分工负责与实习饭店人力资源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实习成绩由双方评定。毕业生集中毕业实习指导与毕业论文指导相统一,由指定指导教师分工负责学生的两项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期项目实施的班级为旅游管理081班,全班共有33人,合作企业为苏州金鸡湖大酒店和洲际酒店集团南京绿地酒店,学生实习岗位为业务部门(客房部和餐饮部)和管理岗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工作薪酬为1800~2000元/月,企业负责实习学生食宿和福利。此后,在2012年7月至12月和2013年7月至12月又进行了第二期和第三期项目,实施班级为旅游管理091班和010班。在每一期实习结束后,针对集中实习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的反馈评价来看,95%的学生接受集中实习,90%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效果较好,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效果很好,98%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对就业有帮助,35%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培养技能,3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学会管理,2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了解社会。
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自2011年7月引入COOP项目以来,截至2014年7月将有四届毕业生导入COOP项目,该项目进展顺利,学生普遍反映实习效果良好,为今后进一步完善COOP项目积累了经验。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导入COOP项目的基本思路
COOP项目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拥有的北美地区最大的合作教学项目,合作由该校教学和职业服务部负责管理和实施。在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加拿大高等学校中,滑铁卢大学排名靠前,其本科教育中的COOP培养模式独具特色。
COOP是Co-operative Education的简称,意为合作教学,是一种由用人单位参与、学校教育和工作实践三个环节相结合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自1957年建校起,COOP教学就成为滑铁卢大学的办学特色,并且取得巨大成功。滑铁卢大学所有六个院系的本科生中有一半的学生都参加了合作教学项目,包括应用卫生科学、艺术、工程、环境商务、数学和科学专业。增强学生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为本科生提供工作机会是这一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目前在加拿大有100多所高等院校也都吸收了这一经验,引进了这一培养模式。
COOP项目的实施具有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学校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工作实践。与我国高等院校文科普遍实行的本科生毕业分散实习模式不同,COOP项目强调集中安排实习、统一监督管理、实习工作带薪、实习结束评价。
1.对时间安排要求。COOP项目在时间上要求每一学年将时间分作学习期(在校上课)和工作期(在用人单位工作),并且在四年中连续进行。滑铁卢大学的做法是,每一学年三个学期(秋季、冬季和春季),每个学期时间长四个月,两个学习学期和一个工作学期。
2.对学生的要求。COOP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开始工作之前,学生必须作相应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到工作实际现场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撰写简历、面试的技巧。当获得工作机会后,学生会在用人单位工作一段时期,然后再返回学校上课学习。工作期间必须遵守相关企业的纪律。学生必须真正参与工作,而不能仅仅进行观察,并且从实习单位获得相应的报酬。当实习工作结束后,学生要向学院提供用人单位对本人的评价,并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交与学院,同时得到实习学分。
3.对实习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在COOP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其职责主要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并支付学生的实习工作薪酬。这需要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长期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而言,引进COOP项目要解决上述三个关键问题。对于实习时间的安排,学校要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将第七学期空出以便安排集中实习;对于学生的实习管理,要有别于分散实习,要转变思路、强化管理、跟踪监督、随时关注;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要着眼于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选择高星级旅游饭店作为实习单位比较适合,既体现了旅游行业特色,又可以保证学生获得管理岗位实习机会,企业也需要在旅游旺季增添人手以及为旅游发展储备人才。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COOP项目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对于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探索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第一,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以“企业管理+饭店管理+创新创业”为培养特色,培养学生获得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同时熟练掌握现代饭店管理的专业技能和手段。COOP将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二,将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COOP将工作实践设计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学年都有工作实践的机会,并且上课学习与工作实习不断轮换,将所学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并用实践不断检验所学理论,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学校通过COOP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同时,企业为了谋求未来的发展,希望能够抢占网罗优秀人才的先机,不断补充人才,与学校互惠共赢,最终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旅游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要原则,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拉近课堂和行业的距离,深化学生对于行业的了解;另一方面旅游市场发展需要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经验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凯,吴成基.基于迁移理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7-142.
[2]张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123-127.
[3]伍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94-97.
[4]韩宾娜,吕品晶.普通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外比较[J].人文地理,2010,(6):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