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中秋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秋高气爽,气爽秋高,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大部分中国人都喜欢过中秋节,中秋节象征着团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1秋高气爽,气爽秋高,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全家都喜欢过中秋节,我爸,我妈,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这天,我们全家能在一起合家欢乐的吃月饼。
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俩站在院子中央,抬着头,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说:“看呐,这边的月亮升起来了!”弟弟说:“看呐,那边的月亮也升起来了!”这时,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几乎全都异口同声地一起喊道:“看呐,东边的月亮真的升起来了!”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轮明月,又象一轮圆月,正在升起来!
我们在院子里高兴的简直就是高兴,没有人能说出这不是高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美丽而又美观的中秋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正巧又赶上中秋节,真是双喜临门呐!月有悲欢离合,人有阴晴圆缺,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全国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团圆的好日子,让我们一起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饮这一杯高兴的月饼吧!
夜色已经很深了,深夜也渐渐的浓了,皓月当空,映着皎洁的月光,我们全家都流连忘返,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依然兴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着那轮明亮的月亮!今年的中秋节,真是让人难忘啊,但愿明年八月十五,还能赶上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2我喜欢秋天,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风习习,天高气爽;秋天也是个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秋天更是个团圆的季节,因为有中秋佳节。
提到中秋节,大家马上会想到的是不是月饼呢?每年中秋节快到的时候,姥姥和妈妈会在家里做很多月饼。她们做的月饼种类很多,有五仁馅的,有豆沙馅的,还有栗蓉馅的。其中,我最爱吃的是五仁月饼。虽然平时超市里随时能买到月饼,但我觉得只有中秋节的月饼吃起来才有滋味。
姥姥和妈妈做月饼会很忙碌,需要的材料要提前准备好。我也不偷懒,跑来跑去帮她们取东取西、揉搓面团;还会偷吃一口香甜的馅料。姥姥边做月饼边给我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妈妈教我唱儿歌:“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等到月饼新鲜出炉了,姥姥却总会说:“月饼要放两天才好吃呢!”我可等不及了,拿起一个就咬了一口,呀!好吃极了,一直甜到心里!
做好月饼,我还会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给长辈们送月饼。我们走在乡村小路上,看见田野里的玉米和谷子都成熟了,沉甸甸的果实在向大地弯腰致敬;有人挑着一筐新摘的瓜菜走过,筐里有金黄的南瓜和长弯弯的倭瓜。
香甜的月饼伴随着祝福的话语都送到了长辈家里,我们也满载而归:爸爸肩上扛了一只大南瓜,妈妈提了一袋核桃,我拿着红枣和葡萄边走边吃……
这就是我心中的中秋节——一个大家可以一起分享甜蜜,分享收获喜悦的节日,真是一个迷人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圆圆的月饼,望着圆圆的明月,吟诵着动人的诗歌,这个时刻真令人难忘!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今年的中秋节就要到了,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今年的中秋节真令我难忘啊!
新学期开学前几天,在菏泽的姥姥来到了我家,她这次来主要是帮妈妈拆洗被子。姥姥来了我可高兴啦,每天放学后都想早点回家,因为每次我快到家时,姥姥都会到楼道里去接我。而且,妈妈周末加班时,我也不用跟他去单位了,因为有姥姥陪着我。
可是,本来要住到国庆节的姥姥,才住了十几天就想回菏泽。姥姥说天越来越凉了,她没有带厚衣服。其实我听妈妈说,姥姥是惦记着姥爷的身体和我的小哥哥。
我们留不住一心要走的姥姥,于是在放假的第一天中午,我和妈妈就把姥姥送到了长途汽车站。一进候车室,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这里人山人海,每个售票口都排满了很多人,当我们好不容易买上票,来到检票口时,才发现去各个方向检票口前也都排满了长长的队伍,队伍中有背着旅行包的学生、有抱着孩子、手里还拿着各式礼盒的年轻的叔叔阿姨,还有拖着大大的行李袋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队伍中焦急的张望,盼望他们的车次快点到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从攒动的人头、长长的队伍、喧闹的人群,我感受到中秋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只要有可能,远在他乡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赶回去与家人团聚,赏故乡明月、诉思念之情。
今夜是中秋节,虽然观赏不到美丽的圆月,但看着桌上那圆圆的月饼、圆圆的苹果、圆圆的葡萄,我不禁想起了姥姥,此时她一定在和姥爷、舅舅一家吃着月饼,他们也一定在想念我,就像我在想念他们一样。
这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中秋节啊!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4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大家都兴高采烈,以各种形式来欢度这个特殊的节日。我家也不例外,在中秋节这天晚上,全家都聚在一起,共度中秋。
晚上,姐姐、哥哥他们都到了我家。忽然,我看到了诗,于是便提议开一个对诗大会。在征得大家的同意后,大会便开始了。第一个是哥哥,他学着诗人李白的样子捋着“胡子”深情地说:“妙哉!妙哉!此主意真妙!我先来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哥哥刚说完,姐姐就对上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不紧不慢地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哥哥怪腔怪调地说。我正要说,只听姐姐拉着嗓子说:“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哎呀!坏了!这正是我要说的。我该怎么办呢?正在我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他们却过来起哄了,说:“弟弟,如果你在十秒内想不出的话就算你输哦!十、九…”说着便数了起来。我却急得团团转。我猛一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明月,我便像抓着了救命稻草一般拼命地大喊:“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在我们对得激烈时,妈妈却像个孩子似子似的吵道:“我来!‘今年八月十五夜,我们一起吃月饼。’”“哈…哈…”妈妈这诗把我们都逗笑了。
不过,我们还真饿了。于是便吃起了圆圆的月饼。吃着这香甜的月饼,我的心里却流过了一丝酸意?台湾的同胞们是不是也在赏月呢?他们是不是也盼着早日投入祖国的怀抱,早日和大家团聚呢?别说,今天的月亮还真应了“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句话呀!
八月十五桂花香。在月光与有些凉意、带点儿桂花香味的夜光中,我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难忘的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5话说每年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话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有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为团圆节!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节都要举行印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西瓜,月饼,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这些东西中,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必须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都要一样。
在古代齐国,有一位丑女无盐女,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在唐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玩月。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少。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在南宋,明间从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活动。
1.当堂小练笔
在教学开头的写作方法时,讲到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当堂练笔,仿写短小的句子。因为句子简短,我使用教师抛砖迎玉、学生集思广益、全班交流讨论的形式。通过口答,进而落实于笔头,形成阶梯式的过程教学。由浅入深,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比如,写排比句,三句为一组,经过讨论,两句自己写,一句可借鉴同学的奇思妙想。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并且在投影仪的协助下,学生能看到彼此的写作内容,修改错别字、病句等相应落实。也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彼此的提高。
2.当堂讲练结合
人物描写方法,是六年级学生写作必须落实的方法,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落实到位。在教学人物动作描写的时候,结合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中的具体描写,学生更有了直观的感受。正值运动会,全校展开足球比赛,学生对于这件事的记叙,兴趣很足,辅导学生进行“踢足球”的“动作分解法”把动词提炼出来,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进行口述,这样学生就心中有底,明确自己的表述对象,便能把动作描写落实的到实处。学生习作:我方球员将球轻轻一拨,到了自己身后,随后左脚用力往后一蹬,将球停住,而后再把脚背微微一扫,球又灵巧地滑到了身前,忽然,他的身子一缩,想用力突破防守,敌方队友显然不吃这一套,将重心往后一移,他咧嘴一笑,猛然一蹬草地,将身躯强行控住之后看,往左侧突击而去。敌方球员被晃倒,只能目送我方球员突破而去……
3.当堂素材积累
明确写作目的后,讨论题目中的重点,学生讨论素材并交流。这个环节很重要,每一次的作文题目,都是从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入手,把握好题眼,自然能结合学生实际,联想到生活中的点滴,带入到课堂,和同学们分享交流。素材举例———《我爱家乡》讨论描写家乡的美景、美物、美食、人情风貌。我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所死,所感。写出爱家乡的原因。学生习作:说起北海,自然不能缺少各种美味的海鲜,有入口即化的火焰虾,有外焦里嫩的碳烤鱼,还有酸甜可口的糖醋海鱼……其中最好吃的是嫩水白豆腐鱼汤。这道菜是吧水豆腐切成丝状,放入少许的葱花,与海鱼,味道鲜而不浓,香而不腥,融入了北海大自然的风情,丝丝细腻,透亮之中体现了北海人的自由、清爽的人情风味。
二、写作手法延辐射性过程训练
1.从课文到回家作业的辐射
结合课文讲解,设置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等过程性训练。如《藏羚羊跪拜》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写羚羊跪拜时的语言描写、以及老猎人射杀羚羊后的心理描写。这样的补写练习,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感受课文深层的内涵,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感受,转化为自己的感悟,整理成文,从而让学生有感而发,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从作文本到周记本的辐射
作业,周记、班级日记、考试多角度多方面的操练。两周一次的作文课,主题方法都不同,因此,我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布置周记作业,和作文教学相辅相成,特别是“人物肖像”描写方法的指导,除了作文中必须有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肖像描写意外,我还另外添加了周记《猜猜他是谁》,不出现同学姓名,只描写同学肖像或动作,学生兴趣被激发,写得格外用心,在交流时,同学们读的开心,猜得也开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讲评与讨论的过程
不局限于作文课进行讲评,而是在平时批改中及时讲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以鼓励和肯定,历时两周的作文,我只要批到出色的作文,就会利用语文课3分钟里讲评,也可以在平时的课间、早读、午休等零散时间内完成。虽然零散,但是功效显著,因为每一次的讲评就是一次表扬的机会,能在全班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学生格外珍惜,后面的周记和作文自然也会越写越认真,也是学生们互相学习的过程,思维的火花随之撞击,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闪光点,这样写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变成了期待已久的、快乐的事情。
四、积累运用相扶持过程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马上就要得到了,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庆祝中秋节小学主题作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庆祝中秋节小学作文1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都有自己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蕴涵着它值得纪念的意义。《我们的节日》一书中,详细描写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还有部分外国节日。阅读了此书后,就能对这些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让大家更爱这些节日,更爱这个民族,更爱这个社会,更爱这个家园……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节日也能够过得如此有意义,如此值得回忆。
一听到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人们首先跳入脑海的便是那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后想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赏月、吃月饼等,到后来也会慢慢联想起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不错,中秋节的夜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家户户来到阳台上,走到树阴下,抬头望着墨蓝的天空,观赏这一轮滚圆的月亮,这一道皎洁的月光。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身于五湖四海的儿女们总会回到家乡,与父母亲戚吃上一顿团圆饭。虽然只是一顿饭,却是老人们最朴实的期盼。吃吃月饼,看看孩子,聊聊生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足以让他们脸上露出涟漪般灿烂的微笑,渐渐荡漾开来,一圈又一圈……然而,有些人由于多种原因并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只能寄托这夜晚,望着月亮,对家人勾起一丝丝的回忆,对着天空,向着月光,许下心愿,望家人们能够幸福、平安。李白在《静夜思》中的心情也正是如此吧。
而对于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共同携手创建我们的家园,让它变得更加美好。比如就对于中秋节来说,我们可以陪亲戚家人一起吃饭;可以自己亲手学着做月饼,让这个节日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可以寻找、搜集一些节日的来历,充实我们脑袋里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传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的节日;也可以关心孤寡老人,让他们在中秋节时同样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做的事正在等着我们去做,只要大家都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身影踏遍更多的泥土,让我们的节日影响更多的人心,让我们的家园充实更多的地方!
庆祝中秋节小学作文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听到这关于月亮的诗句,使我不得不想起今年美好,愉快的中秋节!
我与爸爸在中秋节的那一天,走进了人山人海的超市。我走到月饼的柜台旁,啊!好多种口味的月饼,如:五仁馅儿的月饼,南瓜馅儿的月饼,核桃馅儿的月饼,果仁馅儿的月饼……看着那美味的月饼,真叫我垂涎三尺。来自:作文大全我和爸爸又买了许多水果和月饼回到了家。看着塑料袋里各种各样的水果,我十分不解的问爸爸:“爸,买这么多的水果干吗?吃不了,不就坏了吗?”爸爸拿着小刀边走向装水果的塑料袋,边对我说:“这些水果不仅要吃,还要拱奉月亮。不是咱们迷信,而是咱们一个传统的习俗,是对明年的寄托。”爸爸说着抱起了大西瓜,你一定会认为我爸爸要把它切开,一起吃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爸爸是要把它雕刻成一个漂亮的花篮,作为观赏这可是我们家几年不变的老节目!妈妈还做了许许多多的家乡菜,让我和爸爸大饱口福!
晚上八点种,“荣成月,中华情”中秋节大型晚会正式开始,看着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听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忽然,不知是那一位主持人说了一句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另一位主持人应到:“独在异乡唯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听了这两句话我的心情就像,软米粥拌面粉——愁上加愁。想到这里,我就给远在内蒙古的奶奶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奶奶荣成就在我们附近,听到那苍老奶奶的声音,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奶奶的农家小院,坐在奶奶腿弯,听奶奶嫦娥和月兔的故事……如果可以许愿,并可以梦成真的话,我真希望:我和爸爸妈妈一下子回到内蒙古,与亲人一起吃月饼,一起吃团圆饭。
眨眼间,就到了十点半,中秋节晚会也接近尾声,我不会忘记今年的中秋节,我不会忘记有着奥运会,5、12地震的中秋节,我不会忘记这美好,愉快的中秋节!
庆祝中秋节小学作文3这几天,我怀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节日的起源和关于节日的文化。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不难看出,贯穿着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从传统的节日中,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先说春节吧,它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守岁”,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如下棋、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晚会等等。在摆放的节日供品中,必备一大盘苹果,这叫做“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在守岁时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口彩:吃枣表示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义,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再说中秋节吧。“中秋节”又名“祭月节”,农历8月15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每逢中秋节,大家都要举行赏月和祭月的仪式。中秋节在这个时期已经初见规模了。明、清时代的中秋节,赏月依旧,一轮圆月东升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和各种水果,边赏月,边畅谈。中秋赏月的习俗流传至今。瞧,月光下,人们在自家小院品尝月饼、欣赏月色。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在一旁拿月饼来照月亮,比较哪个更圆,还担心着月饼会被月亮吃掉呢,真是其乐融融。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庆祝中秋节小学作文4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从唐朝就流传下来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吃月饼、赏月、喝桂花酒,陪伴在家人身边感受大团圆。
妈妈提前准备好了月饼。打开月饼盒,中间的月饼是最大的,旁边围绕着6个小的,摆放的形状让我想起一个美好的成语“花好月圆”。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今天起的很早去打乒乓球。我打的很认真,因为我想我认真就是送给乒乓球老师最好的中秋祝福。之后我就迫不及待拉着妈妈、奶奶去舅爷爷家找小小姨含含一起大团圆。我们去了徐记海鲜聚餐,我和含含看到了俄罗斯巨蟹、比我小臂还长的皮皮虾、和我拳头大小的贝类,还看到了好多其他的海鲜。餐厅人特别多,大家都是来庆祝中秋的吧。
聚完餐,我和含含难分难舍,奶奶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聚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开开心心的,分离的时候也要开开心心的”。送含含回家的时候我和她一起在小区溜滑梯,妈妈说我们从黄色的管道滑梯爬出来的时候就像是从月亮里走出来的小仙女。我和含含听了觉得妈妈说的特别好,妈妈还给我们录了视频。
晚饭的时候,我们全家举着月饼拍了合影,还和爷爷、弟弟通过视频团圆了。
今天我们全家都过得非常开心,我和妈妈、奶奶互相表扬。我做什么都很认真、妈妈没发脾气、奶奶包的饺子特别好吃!
庆祝中秋节小学作文5十五的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夜幕,中秋佳节也随而地来到了。这个团圆的节日,老奶奶的儿子回来过节。
说起老奶奶,不少人会为她落泪,老奶奶从小就苦命,爸妈在他她出生的那年就离开了人世。是一个下田的农民把她捡回了家。有了儿子后,儿子却要飘泊他乡,去外地工作。老奶奶整天念叨他儿子。特别是这几天,老是在我们面前念叨,他儿子回来了,回来了。
这天一早,老奶奶就能在小区门口等,太阳爬上了山头,老奶奶的额头上渐渐有了汗珠。她毫不顾虑这些,终于,盼来了儿子。人群将这一对母子簇拥进了房里。
晚上,月亮出来了。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老奶奶在自家摆了桌酒席,硬拉我们去吃。说什么她儿子回来了,得来看看。开始吃饭了,老奶奶什么话也没说,她儿子也是一样。大家看着老奶奶的儿子,不时议论几句。他或许是认识到了什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趴在老奶奶怀里就哭。大家望着这感人的一面,也是黯然泪下。老奶奶扶起儿子,把月饼塞到儿子手里,泪眼汪汪的看着儿子。
儿子呜咽着说:“妈,儿子不孝啊。没尽好孝道,这十年来,我都没回家,您老想必受到了不少委屈。现在好了,我辞掉了以前的工作,来我们这片搞经营。您老该享福了!”听着这些话,老奶奶低下头,擦拭着泪水,抱住儿子,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咱们来猜一猜,爷爷会到哪儿去品茶?”
“哪儿呢,家里呀,茶馆呀。”孩子们想都懒得想,脱口而出。
“我们这节课就专门为爷爷品茶来设置背景,也就是特意刻画爷爷品茶的环境,如果按春夏秋冬来分,你会把爷爷安排在哪儿品茶呢,至少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画面美,二是意境好。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作文要求,就是让爷爷在美景中美美地品茶。”
“冬天,那么冷,我家爷爷喜欢在室内品茶。”有个孩子抢着回答。
那么,此时的室外之景是什么?下雨?飘雪?亦或是阴风怒号?室内之趣是什么?和谁品茶?讲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咱们把这想清楚了,画面生动的好文也就呼之欲出。
这样吧,你们用口头语来说,我呢,用书面语来表达,也就是说,你们做领导口述,我做秘书记录。可以吗?
当然可以呀,老师给我们当秘书,怎么不可以呢?孩子总归是孩子,调皮着呢。
室外之景,下雨吧,太阴冷,不如来点雪花有意思!
学生一说完,我马上在白板上打出开头:
古雅苍劲,满眼飞霜,是窗外之景。
学生一读,随即鼓掌通过,短句入题,是我经常讲的技巧,且文笔不俗。
你们还记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吗?咱们来齐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既然能喝酒,当然也能喝茶呀!于是我接着写道:
围炉喝茶,拾花酿春,是室内之趣。
你们读一读我写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精炼、优美。”一个孩子脱口而出。
对,在叙事作文中,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不宜过多,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记住要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情景设置好了,人物就要登场了。这个时候,最盼望什么呀?
当然是朋友远道而来。
此时此景,最喜风雪故人来。
故人进屋的情景如何?爷爷会怎样做?
是下雪天,那个朋友肯定身上有雪花,爷爷会赶紧泡茶,然后在一起品茶呀。
对,就是这样的:
涉寒而来的朋友,身披荠菜花般的细碎雪粒儿,眉眼沧桑。爷爷赶紧烧开水,洗净茶杯,再抓一把芽叶肥硕、色泽翠绿的谷雨茶放进茶杯,开水入杯,清绿满盏。迫不及待地品一口谷雨茶,再佐以逸事或者趣闻,两人围炉对饮,拾起岁月的花瓣,酿成一抹春色。
咱们来自由地朗读白板上打出的文字,看与我们的写作要求是否相符?炉前对饮的意境是否表达出来?再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置背景进行环境描写呢?
对呀,为什么要设置环境描写呢?直接写爷爷和故人炉前喝茶亦可呀?
孩子们来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我呢,整理归纳如下:
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二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铺垫。
设置恰当的环境,也就是借风景写意境,达到用美好的氛围来感染读者的目的。不过呢,老师要来个友情提示,就是描写环境时要惜墨如金,恰到好处,方能引人入胜。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弄清楚了为什么要设置背景,怎样设置背景。那么,咱们从春天出发,你们最想把爷爷安置在哪儿喝茶呢?
春天不是花多吗?那就把爷爷安排在花下喝茶,和老友坐在花树下,坐在春风里,喝喝茶,说说话,看看花,不就行了吗?孩子们大多有这样的想法。
咱们能不能蹊径独辟呢?别人最喜欢写的,咱们偏不写,来个与众不同。不在花下,在旅游胜地,譬如黄鹤楼、洞庭湖、西湖,行不行?同学们学过很多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用来得心应手,不如就把爷爷安排在黄鹤楼上喝一杯清茶听一曲《高山流水》。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咱们来说一说!
站在黄鹤楼,可以俯瞰三镇(武昌、汉口、汉阳)两江(长江、汉江),三镇隔两江而对峙,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四周著名的景点还有鹦鹉洲、晴川阁、古琴台,其地理位置不可谓不独特!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能不能引用进去呢,增加美感呀。
趁孩子们认真思考之时,我在白板上打出几行字,来个抛砖引玉:
楼内吹玉笛,紫气相引约,信步到黄鹤楼顶,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隔两江而对峙,飞架南北的大桥,鹦鹉洲,晴川阁,古琴台,这些绝景意象叠加,可谓: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在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爷爷和朋友清茶一杯,听罢《高山流水》,然后各自挥手告别,岂不是别意深深、韵味无穷?
夏天呢,太热了,爷爷一起床,赶紧泡了一杯茶,端着茶杯,踱步到池塘边。咱们来遐想爷爷喝茶时的背景:
晨曦,一支支红莲终于攒足了力量,倏地跃出水面,疏影横斜,清远深美;一只蜻蜓似乎等待了很久很久,迫不及待地驮着晨光飞过来,啜饮甘露,采撷芬芳……爷爷对着晨光,抿上一口清茶,惬意安好,那一缕缕晨光折射入茶杯,美如画。
天高气爽的秋天,爷爷在哪儿喝茶最惬意?
那肯定是在桂花树下,并且是中秋之夜的桂花树下才行!一个女孩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回答。
给10分钟的时间,你们谁先写完,谁来展示。
还是那个女孩,站起来就说:
饱满圆润,是中秋夜的那轮明月。含英吐芳,是月下肆无忌惮怒放的桂花。独自一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品茶的,是古稀之年的爷爷。一杯破孤闷,两杯涤烦尘,三杯心生香,观自在……
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极为紧密。过年过节这个话题,一般在文章中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节日的由来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但是,年节作文要写好,就不能仅仅拘泥于此,不能停留在表面。写作中,我们要学会把读者带进自已的节日生活中,带进自己的时空与心境里,用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如何写年节作文概括成三个字:喜、实、益。
“喜”:指的是年节作文,在叙事过程中要展示节日背景氛围,要写出欢喜等节日特有的气氛,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反复强调的环境描写与烘托。应景作文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个别节日,例如清明节,未必一定有“喜”,但一样有其固有的节日气氛。
例如:天气虽说炎热,却怎么也敌不过人们的火爆热情。太阳烘烤着大地,人们不甘示弱,在河边越聚越多。鞭炮声持续不断,和着人们的欢呼声、小吃贩子的叫卖声、龙舟上的锣鼓声,热闹非凡。五彩的飘带,可爱的气球,鲜艳的横幅,构成一幅绚丽的端午图画。
河面上的龙舟越来越多,弄潮儿顶着着炎炎烈日,来回划着龙舟,似乎在挑战对手,又好似凯旋而归的王者。这场景为端午节增添了浓郁的气氛。
――节选自黎嘉敏《端午龙舟》
“实”:指要写出实际事情和人物,不要空抒情,而是要选择一、两个生动的场景塑造清晰的人物形象,以记叙,描写为主,以展现节日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与感情。比如,通过对节日中的人物和场景的描写和渲染,再现当时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简单地说,就是落到实处,写细节,以实实在在的情节打动人、征服人。
例如:看!那个大头佛右手正拿着蒲葵扇,随着节奏指挥着狮子,使狮头时而上时而下。狮子那双大且有神的、闪着金色光芒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人群。经过点睛的它们,似乎越发地炯炯有神了。我望着它们,突然有点害怕,或许是因为那双过于有神的眼睛。但我还是双眼紧紧盯着舞狮,唯恐错过一点点精彩。狮子一下子腾飞起来,好像要带着只属于他们的希望冲向那遥远的天上,直达那名叫天堂的幸福之地。
耳旁传来喝彩声,人们热烈地拍着手掌,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热烈的掌声,响亮的喝彩声,震耳欲聋的鼓声、锣声,传递着人们的快乐,诉说着人们的幸福。
――节选自罗沛琼的《真好,又到新年》
“益”:年节作文要注意写出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益。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同时,要从生活中获得感悟,获得精神享受。这在年节作文上就表现为:在点出节日的文化内涵时要表现自己的感悟,以此强化文章的中心,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唤起了人们心中的纯真。在这天,水相当于一滴滴真心的祝福,把水泼出去也就等于把祝福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传说从前有一个魔王到处生事,老百姓民不聊生,人心惶惶。他的第七个妻子决定为民除害,联合其他的妻子,趁着魔王睡觉之际,斩下了他的头颅。头颅滚落在地,燃起了熊熊的火焰,人们为了灭火,便把水泼了过去,同时也把水泼向七位姑娘,洗去她们身上的污浊。慢慢地便演变成了今天的泼水节。
归根到底,泼水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积极向上的表现。(注:点出作品文化内涵,并与文章主题挂钩。)这一天,大家不分年龄,不分民族,不分肤色,把心中的爱撒泼出去,银花碧浪,一浪接一浪,一簇高一簇。铃铛般清脆的笑声,孩童般无忧无虑的笑靥,让我有种心灵被沐浴的感觉。珠玉四溅,滑落在额间的水珠一下子有了生机,晶莹透亮,折射出一颗颗透明的心。心中所有的烦躁、郁闷、烦琐,都被飞溅的水花冲走了。有的只是湿漉漉的身躯,满身的祝福,和被净化的灵魂。
按下快门,一幅充满欢笑的照片呈现在眼前。今天,泼水节成了人们释放自我的节日。我们把爱传递出去时,收到的是一份珍贵的人类本性的善良。这些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真、善、美啊。(注:点题,抒写感悟,强化中心。)
一、注重学生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例如,在让学生描写秋天的习作教学中,我采用了语文实践性学习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课前我安排学生走进田野,观察秋天,参加劳动,感受秋天,并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文,摘抄好的词句。这里我还关注了学生的喜好与特长,让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会录像的同学录制一段秋天的专题片,用课上的时间交流活动成果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旨在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多方位、多视角的感受秋天,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习作积累了生活素材,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时达到眼中秋天丰富多彩,笔下秋景特点鲜明,心中情感真切自然的境界。
二、加强教师指导
作文不是语言的堆积,更不是现实生活的“底片”,它是生活的提炼与浓缩,是情感的升华与创造。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合理的指导,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
还是以描写秋天的习作教学设计为例。在学生有了实践的基础之后,我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行指导、梳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初步把握秋天金风送爽、天高云淡、色彩缤纷、蕴含成熟的特点。通过再现秋天实景,倾听秋天自然界的声响,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激活学生语言积累,并通过想象,进行重新匹配创造,由说到想到写,打开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精巧的布局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眼中的秋天,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在课上交流这样的内容,学生的作文会出现许多雷同的句子。其实,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学生的想象力超乎我们的预料。我们这样的指导会开启许多孩子想象的大门,他们会在别人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写出令同学和老师惊喜的精彩句子。课堂上的指导也不是面面俱到,教师只作一点提示,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去自主创作。
三、注重交流评价
1.开门见山开头法。 即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使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入。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如,“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魏巍的《我的老师》
2.描写景物开头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铺垫。
如,“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里,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心中筑起一堵墙》)
《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运用时要注意几点:(1)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2)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造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3.巧设悬念开头法。
(1)倒叙开头法。 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站在这充满荣誉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羡慕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两年前,他们——我的同学将我从孤寂的暗夜引向光明的经历。”(《走出黑夜》 )
(2)“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揭开谜底,一睹为快,故能引人入胜。如《“常胜将军”生死传》一文开头如下:“这常胜将军是何许人也?别忙,你且听我慢慢道来……”这一开头很新颖,颇能吊人胃口。
4.抒情式开头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学生习作《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5.揭示中心开头法。 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如,“爱劳动,其乐无穷!”——《劳动的滋味》
又如:做一个大写的“人”,两脚永远踏踏实实踩在地上,不要轻浮、自大…… 这个道理让我终生难忘。——《现实改变了我》
6.对比开头法。
如,“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整的家。”——《我想有个完整的家》
如,“秀是山里的姑娘,却总喜欢望着山外那座城出神。”——《秀儿》
7.运用修辞方法开头(生动形象或增强气势)。
如,“风雪,折断了大树的枝叶,却折不断大树的精神;暴雨,淋湿了苍鹰的翅膀,却淋不湿苍鹰的勇气;苦难,遮挡了我前进的视线,却挡不住我前进的信念。”——《生活因迎战苦难而精彩》
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懂得宽容,你便拥有了一份心灵的晴空,你的生活将春暖花开。——《我懂得了宽容》
8.引用开头法。 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古诗、歌词、俗语、名篇美句等开头,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
如,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登上领奖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终于站到了领奖台上》
9.由此及彼,类比联想法。 这类手法通常运用于怀念某人某事或想象作文中。因某一事物或某一景物而不经意地触动作者的某处记忆火花,从而调动写作灵感、创作思维,自然引出写作内容,杀入主题,这样的开头显得自然、朴实、和谐。如习作《美丽的朝霞》一文叙写一位纤弱而勇敢的姐姐为救一误入车道的小男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博爱之歌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开头是:“我常常到西边山头,看那美丽的朝霞。我站在这里,望着远方想念着你──姐姐。”小作者由绚丽的朝霞想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姐姐,想到她如朝霞般美丽的品质,过渡自然而不露斧凿之痕。
10.排比法。 (开头运用几组句式相同的句子以增强语势。)
如“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11.欲扬先抑法。“母亲是属虎的。特凶,不仅对她的五个儿子凶,而且对我的父亲也凶。我们都挺怕她。”——《今天我已经懂你》
12.设问法。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致于急切地读下文。)
一、理清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
人物形象虽然是小说的核心,但也是建立在一定故事情节基础上的。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阅读鉴赏小说必须从故事情节这个环节开始,只有细读小说,熟悉故事情节,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几个阶段。有的小说情节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基准的,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它的情节为:潘家酒楼吃酒(开端)――护送金家父女(发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南门外逃走(结局)。再如鲁迅的《社戏》,全文以“看社戏看戏中看戏后”来组织全文的故事情节,还有鲁迅的《药》《空城计》等。也有以时间的推移来展示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的叔叔于勒》《百合花》等。另外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上的区别。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的有头有尾,力求故事的浑然一体,滴水不漏,而现代小说往往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者追求的不是“块状”的故事框架,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情节无所谓首无所谓尾,人物不一定要有结局。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刻画人物的描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描法刻画人物的。如在教学鲁迅小说《孔乙己》时,外貌描写有: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显示人物的性格邋遢)。神态语言描写有: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人物性格死要面子)动作描写有:他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表现人物的性格自命清高)。
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对小弗郎士的刻画运用心理描写,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爱国主义感情在他幼小心灵中的萌芽滋长,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孙犁白洋淀小说《芦花荡》中刻画的老头子形象也用到了众多心理描写,刻画出老头子的“自信”“内疚”“高兴”的心理,进而体现老头子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英雄精神。
三、体会环境描写,加深主题理解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鉴赏不可缺少的环
节。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体会环境描写要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入手,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推动情节;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如《最后一课》中写到小弗朗士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的场面,渲染了时代特征,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如《孔乙己》: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由此可知,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
四、续改故事情节,写鉴赏评论作文
1.续写、改写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改动小说中的某些情节,或续写小说,进行一种再创作的思维训练。如改写《我的叔叔于勒》(碰到有钱的叔叔);然后比较续写、改写的故事情节与原文情节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优劣,加深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明白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理由。
2.写鉴赏评论,通过写鉴赏评论,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小说的主题
写鉴赏评论时引导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但教师要教会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阅读,更应教会学生如何要有目的地阅读,把握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悬
关键词:阅读教学 乐趣 魅力 意境
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
一、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优美的语句摘记下来,并且换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作文和说话中加以运用。同时,教师对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得好的句子,要用红色笔标记,并附上自己的赏析,这样能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能增加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而且,学生应该学习一下作者的描法,化为己用。这样长期积累的话就可以出口成章,把摘抄语句和语言归纳变成自己的爱好。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语句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爱上写作,爱上阅读。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中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
学校应该每天开设阅读课,利于学生收集精美的句子。同时学校应该开设在外写生写作的课程,利于学生阅读中摘录的句子能够得到运用。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是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地运用和掌握积累的语言。笔者认为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积累的乐趣,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一)熟读成诵法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只有了解了摘录的文章的意思,才能出口成章,在实践中更好地去运用。熟成背诵法又包括:主导词背诵法、提纲背诵法、手抄与背诵结合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别介绍了这三种方法的运用。
(二)主导词背诵法
如果文章不是很长,可以找出段落中最主要的部分,然后根据主要意思进行概括归纳,归纳完后再比较一下与原话的不同之处,如果自己归纳的比原文要好的话可以用自己归纳的部分,相反归纳的不好,要找到原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三)提纲背诵法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要先把文章熟读几遍归纳出文章的大体提纲,根据每段提纲的大义来背诵,这样既能练习学生的记忆力也能练习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
(四)手抄与背诵结合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人照读背诵的很慢,但是把要背诵的内容抄一遍却能很快地记住。所以可以让学生试试不同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在此基础上,应该灌输学生巩固的思想,在能刚好背下来的时候要再多读多记几遍,以此巩固发到熟练背诵的程度,达到事倍功半的结果。在刚开始背诵的时候,记住得快但是忘得也比较快,再能熟练背诵后应该适时地复习,这样就不会很快忘记背诵的内容。
(五)摘记法
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写在纸片上,或者在书中标记下来。学生可以自己随身带一个手抄本,当生活中遇到优美的句子或者感人肺腑的话时可以记在手抄本上。
(六)归类法
对于自己收集优美的语句,可以自己归纳分类。比如描写人外貌的包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更多时候侧面描写比正面描写表现的更为生动形象,学生可以把自己摘录的侧面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学习一下侧面描写的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如何积累语言,就能够在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
三、运用比较法理解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比较法能够看出普通的语句中不同的地方,能看出丰富的哲理。
(一)省略原句原段中的精彩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
例如,“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和“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让学生比一比,这两句有何不同?学生仔细一读,发现第二句多了一个比喻句。再让学生说说有了比喻句好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二句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徐悲鸿不知疲倦学画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比喻句的妙处。
(二)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
例如,“他十分珍爱图书。”句中“珍爱”一词引导学生换词,可换成“爱护、珍惜”,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珍爱”包含有“爱护、珍惜”之意,更能表达出主人对图书的“爱”,可见作者用词多么精妙。
四、运用想象法畅想语言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例如,《但愿人长久》一文中写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乌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在这里,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全家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的情景。第三小节中写到:“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埋怨起来。”可引导学生想象苏轼面对明月,听着外面传来的笑声,他会想些什么呢?古诗《游园不值》的佳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那满园的春色。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丰富了课文的内涵,领略了语言的意境之美,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成为一种爱好。
参考文献:
[1]张勇.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2011(22).
[2]杨庆太.小议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J].学周刊,2011(8)期.
[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J].吉林教育,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