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安全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安全健康教育

第1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空勤科

健康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运用健康知识使患者达到知、信、行的过程。随着责任制护理工作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责任制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因此,健康教育质量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科自2013年3月采用责任制健康教育表对患者进行宣教,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1 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的版式

1.1 眉栏有姓名、床号、入院时间、诊断、责任护士、经治医生。

1.2 A4纸正反面,内容一般分为入院、住院、出院、随访登记四个方面。

2 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内容

2.1 入院健康教育部分 内容包括病区环境、人员介绍、安全管理、请销假管理、作息时间、营具使用、标本留取、就餐时间、地点、探视制度等。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科室环境,①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②使患者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

2.2 住院健康教育部分 住院期间依据患者不同疾病阶段及病情变化时采

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一般宣教的内容:①健康教育评估和健康教育诊断:首先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情况、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其次再确定健康教育诊断;②治疗用药(起止时间、药名、剂量、执行时间、作用及副作用);③等级护理及活动范围;④饮食指导(医嘱饮食、饮食种类、饮食注意事项);⑤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⑥自护技能;⑦医学宣教(疾病病理变化、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措施);⑧安全护理(安全风险预测、安全措施);⑨特殊检查(准备方法、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2.3 出院健康教育部分 内容包括①返院复查时间;②出院诊断;③治疗效果(治愈、好转、未治愈);④用药指导;⑤生活指导。

2.4 随访登记 通过电话随访延续护理服务,跟踪患者出院后病情变化情况,提供针对性的专科理论知识,并给予康复锻炼、饮食指导、用药观察、自护技能和心理疏导等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告知患者2w后我们会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内容有联系方式、随访时间、随访情况。

3 结果

通过采用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宣教,我科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无1例护患矛盾和纠纷。

3.1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知识 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的实施,护士必须掌握我科常见病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专科护理的要点,从而一方面间接督促护士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护士业务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3.2 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 表式的宣教要好于简单的口头宣教,使用方便,患者随时可以阅读,提高了患者对医学知识的兴趣,达到了宣教的效果。

3.3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简单、明了的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患者比较接受、认可,再加上护士详细的讲解,患者对疾病与健康相关知识有正确的了解,从而强化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使医疗护理质量得以保障[1]。

参考文献:

[1]吴继英,吴爱娟,侯爱霞 健康教育卡在骨科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3,2:105-106.

[2]Callaghan S,Copnell B,Johnston 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securement in the pediatric setting[J].J Infus Nurs,2002,25(4):256-264.

[3]Foster L,Wallis M,Paterson B,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ediatric unit in one Australian hospital[J].J Infus Nurs,2002,25(3):159-167.

第2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57-04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护理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的标准之一。住院环境易导致患者生活安全隐患的因素。医院生存的环境令人不满意,以及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还包括院内烫伤、跌倒与坠床、环境污染等[1]。部分护士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不够,导致护理纠纷[2]。护理人员必须增强对患者的爱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从入院宣教、常规检查、诊疗护理操作、护理措施、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各方面多做宣传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尽量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如何更好地将入院宣教工作做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杜绝因为入院宣教不到位导致的护理纠纷,是每一位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毕生追求之一。笔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进行入院宣教,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800例作为筛选对象,共入组9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0例。将2012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10例,女150例;年龄31~87岁,平均(54.09±4.89)岁;病程1周~30年,平均(9.21±3.40)年;文盲21例,小学39例,中学268例,大专及以上132例。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460例为试验组,男303例,女157例;年龄30岁~81岁,平均(53.62±5.71)岁;病程2周~32年,平均(8.98±4.11)年;文盲23例,小学38例,中学258例,大专及以上141例。两组在教育前入院知识掌握程度及行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教育和住院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的设计 参考相关文献[1-5],经过多名专家评议认可,自行编制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问卷的信度为0.856,克龙巴赫系数为0.872。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床号、住院号、糖尿病分型、病程、住院次数、接受入院健康教育次数等。第二部分是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项目,共31个条目,内容包括一般指导(病区环境、管床医生、护士及护士长、住院次日标本留取方法)、病区管理制度、病房设施使用、公共安全指导、高危意外安全指导及其他。对于执行单项目每个条目后面均有第一次及再次教育时间、教育效果评价、教育者及患者签名栏。教育效果评价效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2.2 干预方法 ①实验组。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分3个责任组采用统一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教育及评价。对于新入院的患者,3名责任护士在接诊患者时均使用统一的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按照执行单的项目逐一进行评估及教育,并在项目的对应栏内签上教育时间及姓名,同时请患者在相应栏内签名。将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放在患者床尾。住院期间,3名责任组长对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的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患者掌握不好的知识和行为,责任组长将再次进行教育和评价,并在相应栏内签名。护士长每个月对3个组的教育效果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教育质量。②对照组。对于新入院的患者,责任护士在接诊患者时首先按照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的内容进行评估,然后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入院宣教,内容包括:病区环境、管床医生、护士及护士长、病区管理制度、病房设施使用、公共安全指导、高危意外安全指导及其它,医嘱开出后再讲解住院次日标本留取方法,入院宣教工作完成。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再次按照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的内容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入院宣教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的人数分别为456、428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教育后实验组无法正确回答管床医生、护士及护士长的比例[3.48%(16/460)、1.96%(9/460)、11.96%(55/460)]低于对照组[6.52%(30/460)、7.61%(35/460)、17.17%(79/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教育后实验组无法正确回答病区管理制度、病房设施使用、标本留取方法、公共安全及高危意外安全等项目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入院宣教项目中科室微波炉的使用方法及放置地点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3.1 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入院宣教中应用的可行性

由表1结果显示,本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的条目有31条,涵盖了入院宣教的所有内容,简单、具体、一目了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按照其内容逐一进行教育,也能够将入院宣教做得很好,不会因为入院宣教不全面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难免有患者的财产被盗、跌倒、坠床、烫伤等情况发生,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大部分患者都会选择找医院赔偿。传统的入院宣教中,会出现进行入院宣教但患者未签名,或宣教患者岁签名,但公共安全及高危意外安全内容笼统,没有具体的项目,当患者提出质疑时,护理人员拿不出有说服力证据的情况。本研究中,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项目每个条目后面均有患者签名栏,只要进行了教育患者都会在签名栏内签名,为举证倒置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应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开展一种透明服务,重视患者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公示服务内容,充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尊重患者,从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出发,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一个细节[4]。有研究显示,应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后,患者更加配合护士,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5]。因此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在临床上是可行性的。

3.2 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入院宣教中应用的有效性

表1结果显示,教育后实验组对管床医生、护士及护士长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对病区管理制度、病房设施使用、标本留取方法、公共安全及高危意外安全的认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2年11月~2013年5月使用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期间内分泌病房比2012年2月~2012年10月应用传统方法教育时更整齐,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的内容具体,每一个条目后面均有教育者及患者签名,同时教育效果的评价者不是教育者,是责任组长,且护士长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查,对于教育效果差的责任护士会进行记录,记录的目的一方面要在每月全科护士会议进行反馈,另一方面要进行积分记录,与护士在职培养及奖金挂钩。因此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会更用心的教育和认真的学习。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入院宣教项目中科室微波炉的使用方法及放置地点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微波炉的使用十分普及,使用方法已经掌握,即使没有使用过微波炉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微波炉的频率亦较高,使用方法掌握较好。有研究显示,应用床旁健康教育执行单便于护士及护士长掌握健康教育落实情况,保证护理工作质量[6]。与本研究一致。

3.3 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入院宣教中应用的必要性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责任护士在接诊患者时首先按照执行单的项目逐一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责任护士亲自管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及教育,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社会、家庭情况了解较全面,因此,能够解决患者的需求,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使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7-9]。本研究显示,应用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后,无一例医疗护理纠纷发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的例数分别为456、428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应用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患者对医生护士的知晓率提高了,当患者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能及时与管床医生及护士沟通,获得满意的回复。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对患者的入院教育具体明了,同时充实了护理病历入院宣教的内容,对于护士来说操作简单,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健康教育为非医嘱护理项目,执行时随意性大,应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后,将无法量化和考核的软指标变成可测量、可量化的硬指标,加强了护理管理[10-13]。因此本入院健康教育执行单在临床上有必要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玲.安全管理现状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血管杂志,2012, 20(1):187-189.

[2] 张清会.心内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14):412-413.

[3] 任新敏.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2,25(5):270-271.

[4] 朱玲玲,陈鹏.妇科健康教育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89-2390.

[5] 李春柳,李书强,卢彦辉,等.健康教育执行单在新入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21):3102.

[6] 江敏.床旁健康教育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85-386.

[7] 桑海燕,朱凤珍.优质化护理服务中如何提高责任护士健康教育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71-272.

[8] 刘琳,岳淑英,李金丽,等.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恢复、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30-332.

[9] 周兰姝,李树贞,姜安丽.骨折患者入出院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等[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26-328.

[10] 张景爱,辛雪梅,戚翠英,等.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刘花香[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95-997.

[11] 王芬,李春波,吴文源.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9):638-642.

[12] 吕姝,于红,孙丽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重要性[J].航空航天医药,2005,16(2):52.

第3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效果;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17-03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健康教育与系统医疗护理相结合,促使患者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1-2]。随着医疗模式转变,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即单一的文字或口头健康教育形式已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要求。曾伟娴等[3]报道,专职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和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但护士人力相对或绝对缺乏,大部分医院还无法设立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质量,本院将实行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后对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7~12月实行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和2013年1~6月开展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后的住院患者共12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6~86岁,平均47.6岁;患者住院天数5~30 d,平均10.5 d。对照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3.3岁。观察组60例,男性4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受教育程度以及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调查对象均无精神意识障碍,能正常交流和有效沟通。

1.2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和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1.3 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

1.3.1 集体入院教育 由培训合格的初级以上责任护士按照制订的规范入院教育内容和流程对当天所有新入院患者实行集体入院知识教育,行动不便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教育模式。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的介绍;医院及科室环境的介绍,医院和科内各项制度的介绍,将医院和科室的环境、布局、检查线路等,以图片、图表的形式向患者讲解,提高患者知晓度。

1.3.2 集体术前教育 由培训合格的中级以上责任护士按照规范的术前教育内容和流程,采用多媒体和现场示范形式,对次日行手术的所有术前患者或家属实行集体术前教育,内容包括:术前患者自我准备,术前饮食、活动,术中配合,术后饮食、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等,并针对患者术前紧张焦虑心理给予心理支持。

1.3.3 护患沟通会 每月定期召开,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责任护士主持,患者或家属代表参加,借助生动的多媒体帮助患者学习疾病健康知识,每次讲座后进行知识抢答、发放小礼品,充分调动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患者的学习效果,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认同感。同时在会上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了解患者思想动态,督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4 个体化健康教育 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实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如对高龄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护士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以期让患者理解和配合。对于缺少家庭支持,无亲友陪伴的患者,护士除做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外,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给予适时的安慰,每日增加查房次数,并鼓励同房病友与患者多交流,减少此类患者的孤独和陌生感,利于疾病的康复。

1.3.5 健康教育资料 ①制作科室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展板,宣传单,挂放在病区走廊,为住院患者和家属提供可取阅的疾病健康教育资料;②根据科室的专科特点,制订本科室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包括医院及病区环境介绍、特殊检查指导、科室常见疾病围术期护理、出院指导等内容,每个病房定位挂放,方便取阅和查询;③制作科室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采取护士发放和患者自行取阅的方式。

1.3.6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对于本专科已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如腹股沟疝等制订规范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责任护士每日按照路径实施健康教育。

1.3.7 集体出院教育 由培训的初级以上责任护士对即将出院的所有患者实行集体出院指导,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饮食、药物、功能锻炼、复诊时间、项目及预防保健知识。本科已实行医护联合查房,所有的责任护士均分配到各医疗小组,晨间查房后,责任护士已了解当日或次日出院患者情况,各医疗小组汇总后,实行集体的出院教育。

1.3.8 应用住院患者健康实施、评价登记表 本院统一制订住院患者健康实施、评价登记表,每一位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都必须使用该表格,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健康教育项目、宣教时间、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的评价。将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内容分为3个部分,即入院阶段、住院阶段和出院阶段,入院阶段包括科室介绍、住院安全等,住院阶段包括饮食、活动、疾病相关知识、护理相关知识等,出院阶段则包括休息、用药、随访等指导。将对患者的评价内容分为患者是否能复述、解释、模仿和操作4个方面,均采用选择或打钩的方式填写,实行护士与患者或家属的双签名。

1.4 评价方法

1.4.1 健康教育效果评判 采用本院统一制订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入院宣教、护理安全、饮食、药物、特殊检查5个方面共12个条目,总分为100分,分3个级别,完全掌握评8分,部分掌握评6分,未掌握评0分;最后一项4分(为患者对科室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评4分,满意评3分,较满意评2分,不满意评0分。调查表每月发放10份,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100%。

1.4.2 健康教育质量评判 采用本院统一制订的健康教育质量考核评分表,分为4个部分,总分100分。入院及安全教育20分,药物、饮食、活动35分,围术期健康教育30分,出院指导15分。由质控组长每月检查考评。

1.4.3 患者满意度评判 采用本院制订的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士责任心和健康指导5个方面共10个条目,总分100分,分4个级别,很满意评10分,满意评8分,较满意评5分,不满意评0分。共发放调查表120份,有效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秩合检验方法,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21,P

3 讨论

3.1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增强

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后,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可以接受多次及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疾病康复知识得到不断强化,患者掌握程度显著提升。健康教育路径的使用,使护理人员依据路径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4]。在集体入院、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中,患者受到集体氛围影响,学习时会比较专注,患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接受集体宣教的患者能系统了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同时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机会[5],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此外,集体健康教育将分别进行的相同工作集中进行,减少护士重复工作量和时间,在目前护理人力紧缺的情况下,有效节省了护理资源。实施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模式以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3.2 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模式,实行“责任落实、包干到底”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位护士都有自己分管的患者,护士责任心全面提升,每日深入病房评估患者,对所分管的患者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用住院患者健康实施、评价登记表,及时评价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再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个别补充指导。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护士对患者的宣教只有措施而无结果评价的弊端,实行护士与患者或家属的双签名对护理工作也起了监督作用,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3.3 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实施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模式以来,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得到提高,能主动配合并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护理中。护士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加强专科知识学习,并运用所掌握的医学、护理学专科理论和技能,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心理、健康知识和康复指导方面的问题,将整体护理理念贯穿在日常工作中,与患者建立更为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得到稳步提升。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干预活动,促进患者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相关因素,预防疾病。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6]。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遵医行为就越好[7],常规健康教育由于形式单一,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灵活应用即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落实到位,又有效地节约护理资源,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建,刘晓勤,赵琇利.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监护病房微量泵持续给药病人依从性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223.

[2] 李诗君.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全科护理,2009,7(4):363-364.

[3] 曾伟娴,古惠英,姚嘉萍.专职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64-66.

[4] 黄珺.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21-122.

[5] 杨丽黎,叶志弘,冯金娥,等.设立各种集体教育项目深化住院病人教育[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1):72-73.

[6] 李文慧,王克芳.术前健康教育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精神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34):3151-3153.

第4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围产期;保健

【中图分类号】R7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58-01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育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保健院必须提供全面的护理保健。合理的孕期健康教育措施能够增加产妇认知,促进孕妇优孕优生[1]。围产期健康教育注重孕妇保健知识和技术的提高,通过保健院人员与孕妇及其家属面对面授课、交流、互动等活动,能够使医务人员根据孕妇围产期各个阶段的特点,从心理、文化、生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向孕产妇讲解孕产知识和自我护理措施,促进孕产妇身体健康。

1围产期保健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产前与孕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孕妇围产期健康教育的观念比较低,孕妇在怀孕前很少接触此类知识。肖杏琴等专家对孕妇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孕妇在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了解度只有26.4%。传统形式下保健院只有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对孕妇进行必要的口头宣传指导或者建立准妈妈俱乐部等,但是这些方式往往在授课过程中辅助对工具的利用不够重视,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很难起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效果。

1.2 产时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孕妇在分娩时对分娩知识的了解比较少,分娩知识一般是通过护理人员和助产士的宣传而了解。但是我国目前保健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而且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他们往往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并没有给孕妇灌输全面健康教育的意识,在加上保健院对围产期健康教育宣传时间比较少,缺少与产妇的互动交流,很多孕妇还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技术,健康教育效果不是太好[2]。

1.3 产后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孕妇认为产后健康教育仅仅包括母乳喂养和日常饮食、生活护理方面,缺乏妊娠分娩知识的讲解,导致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比较低,认为只要顺利诞下胎儿就万事大吉,导致孕妇在产后容易出现大出血以及其他妇科疾病等,严重者甚至威胁产妇生命。

2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保健中应用发展方向

2.1 培养健康教育人才,完善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近几年保健院逐步重视围产期健康教育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力量,对医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术。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便为孕妇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围产期健康教育效果。

2.2 健康教育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

围产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根据不同阶段孕妇的不同需求,开展各个阶段培训班,比如产前班、分娩班、产后班、并发症班、新生儿班以及母乳喂养班等,有针对性的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提高孕妇对围产期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比如在围产期早期开展早孕班,早孕班主要为孕妇讲解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早孕反应产生的原因和缓解的方法;再如产前班的开展,产前班主要讲解妊娠晚期孕妇的生理反应,注意事项、饮食标准以及出现异常的处理方法,同时要讲解临产征兆和分娩过程等,给产妇传授分娩技巧、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分娩时应该注意的注意事项;另外,分娩疼痛班的开展主要讲述分娩时疼痛产生的原因、级别以及缓解疼痛的方法,教会产妇怎么做才能达到无痛分娩;产褥期班,讲解的内容是关于产褥期产妇对自身身体情况的观察和注意事项,告知产妇要尽量早点下床活动,有利于恶露的排除和体能的恢复,并告诉孕妇怎么正确的观察孕期不良反应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讲解产后疼痛缓解的方法,指导产后性生活及避孕;妊娠合并症班,主要讲解引起合并症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预后和护理等;新生儿护理班主要讲述婴儿的日常护理,母乳喂养的方法与好处,教会新妈妈如何辨别新生儿异常情况[3]。培训班开展过程中建议父母双方同时参加,结合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册,子宫、、婴儿模型等;利用现代计算机设备播放分娩或者母乳喂养录像,使健康教育更加生动。

3 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保健应用的注意事项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优生。健康教育在围产期的应用首要求医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为孕妇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知识教育,从而引导病人改变不健康习惯,健康教育是一种护理手段,病人有权利获得更加全面的服务。重视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宣传,调整产妇心态,缓解孕妇情绪;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讲解妊娠期常见疾病的病因、主要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比如在妊娠期教育中要普及孕期知识,提高孕妇妊娠认知。指导孕妇及家属正确看待妊娠及分娩流程,让产妇了解分娩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原因,以及缓解疼痛的方法,并指导产妇进行产前训练、新生儿监护、母乳喂养等知识,指导孕妇正确的产前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巨大儿或者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现。产后嘱咐产妇多休息,指导产妇进行自我监护、心理状态调节、护理以及安全用药等;同时注意产后个人卫生,防止产后感染。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了解,掌握有利于提高母婴生存质量,提高自然分娩率。

综上所述,孕期健康教育应用围产期保健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孕妇的孕期知识,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孕期并发生和感染,而且促进优生优育,提高母婴良性结局,促进我国人口出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国各级保健院均要重视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提高孕妇健康教育认知,帮助孕妇顺利分娩,安全度过围产期。

参考文献

[1] 陆荣仙.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16):120-122.

第5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献血者;健康教育;整体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整体护理作为先进的护理模式脱颖而出。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积极的社会心态树立正确健康信念增加保健意识[1]现将具体的做法报告如下。

1转变观念,明确运用整体护理理念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

1.1无偿献血的概念是指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少量的血液或血液制备的成分去挽救垂危患者的生命,献血者不要任何报酬[1]。

1.2建立信息机构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多层次全方位向献血者宣传在决定献血所需了解对各种献血知识的认识。建立网站、开通免费语音查寻系统和献血咨询热线,使献血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得到信息反馈。

2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注意护理工作实效,加强护理人员与献血者沟通和健康指导

2.1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2.1.1献血前的心理健康指导科学研究证明适量献血使人健康长寿,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80%的血液在血管内参与体内循环,其余20%的血液储存肝脾等器官。一次献血量200~400 ml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只占全身血容量的5~10%,只有在血容量丢失>20%时,才可能出现低血容量的一系列反应症状[2]。让献血者充分了解科学献血的生理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为献血者创造一个环境明亮、舒适、流程合理的献血环境。医护人员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去接待无偿献血者,讲解献血的目的,科学献血的生理知识,指导献血者阅读献血宣传资料,为献血者讲解有关献血的健康条件和导致不能献血的危险行为及保密制度,介绍献血的经过和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捐血无碍健康只需小小勇气。

2.1.2献血中的护理宣教认真做好献血者的核查工作,采血袋及献血前设备和原材料的检查所使用的必须是安全正确的.严格执行在采血无菌操作的质量体系中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动作应精确娴熟,确保一针率>99%。采血护士主动热情与其亲切交谈,解除紧张恐惧心理分散注意力已确保献血安全性,整个采血过程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2.1.3献血后的护理宣教密切观察献血者情绪变化避免变化出现不适症状,以正确的方法按压针眼。为献血者提供高标准护理服务,以诚恳态度感谢献血者奉献精神,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支持血站工作,以确保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

3效果评价

3.1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①运用整体护理理念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健康教育的实施使其真正体会到献血的好处,掌握一定健康知识,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真正体现义务和权力的对等。②消除他们对采血器材安全性以及采血会感染疾病的疑虑,献血是安全的。③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得到优质服务,提高了满意度,在无偿献血者的保留中取得满意效果。

3.2对医护人员的影响①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这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观念指导思想,体现护理专业性和独立性,更好的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②以献血者满意为标准,告知沟通满足需求,与献血者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灵活的使用沟通技巧,把宣教知识深入到无偿献血者的情感世界中,建立完美的自我形象。③提高护理人员心理业务水平 健康教育要掌握丰富医学理论知识,不断拓展深化自身业务技能,知识与工作相结合将之转化为能力素质提高,充满自信乐观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

整体护理理念在工作中的应用,加强了无偿献血者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壮大无偿献血队伍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目前我市街头自愿献血、血小板无偿机采率达到100%,每次献血量400 ml占95%。科合理的采供用血,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及输血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第6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淋巴瘤患者PICC治疗间歇期健康教育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较长时间化疗的淋巴瘤患者,既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也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或组织坏死。PICC置管住院期间导管的护理由护士完成,而化疗间歇期的护理须由患者或家属来完成,开展治疗间歇期规范的健康教育是为患者建立一条长久安全的静脉通路,为顺利完成整个化疗周期提供了保证。对6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进行了规范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7月对60例进行PICC置管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5岁,学历: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5人,高中22人,初中以下21人,文盲2人。

方法:对60例置管患者采取建立PICC长期护理手册,进行4步教育法,发放问卷调查表,电话随访的方法。

健康教育内容:⑴建立PICC长期护理手册,手册中记录患者导管型号、穿刺时间、穿刺血管、置管侧上臂围,置入导管长度、皮肤外导管长度、联系方式,患者出院时交给患者,要求患者保留手册,院外护理需记录在手册。⑵采取“看”“讲”“示”“练”4字教育法。看:看PICC置管护理的操作VCD,讲:讲解治疗间歇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及注意事项。示:向患者及家属示范PICC护理操作的全过程。练:在护士的指导下对家属进行换药、封管的练习,必须在出院前掌握。⑶定期维护是保持PICC置管通畅安全的关键:治疗间歇期需每7天按时进行维护,冲管需要用20ml的注射器进行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在无菌操作下更换贴膜、肝素帽,消毒范围应大于贴膜面积,维护时间只能提前不能延后,以防发生导管阻塞、局部感染等并发症。⑷观察置管侧上臂的情况:患者要及时观察上臂围有无变化,导管外露长度,穿刺点周围有无肿胀、疼痛、红肿,发现异常要及时联络医护人员进行处理。⑸紧急情况的处理:患者院外发生贴膜脱落、导管脱出、断管等紧急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先自行紧急处理后立即联系医生护士,返院处理。紧急情况中以断管最为危急。发生断管的第一时间患者要立即使置管侧肢制动,固定好皮肤外导管,以防导管进入体内。导管不慎拔出首先要压迫穿刺点止血,其次保留导管检查导管是否完全脱出,如贴膜脱落首先固定好导管防止导管脱出。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避免置管侧肢提过重物品,做引体向上、举重等剧烈运动。2避免侧壁长时间被水浸泡,如游泳、泡澡、淋浴时穿刺点上下10cm以上要用保鲜膜包裹好以防进水,如贴膜卷边、进水要及时更换。3避免侧壁长时间受压,穿衣服要先穿置管侧,脱衣服时后脱穿刺一侧。⑺发放问卷调查表: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个性、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导管维护情况,调查健康教育满意度,护理满意度。

讨论

由于PICC置管比留置针、CVC置管具有更安全、更方便,置管时间更长的优点,这些优点更加明显降低了化疗患者由于药物作用引起的静脉炎和组织坏死,通过对60例PICC置管患者的调查中留管时间125~365天,其中导管阻塞5例((8.3%)),其中尿激酶溶栓后继续使用3例,拔管2例。局部感染2例(3.3%),静脉炎6例(10%),导管脱出1例(1.7%),断管1例(1.7%)。无全身感染、静脉血栓病例发生,健康教育满意度93%,护理质量满意度95%。与此同时为了降低PICC导管的不良发生率,还要加大力度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等多种途径展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化疗患者院外护理的信心,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使置管时间延长,并发症减少,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规模推广应用PICC导管对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应更加重视健康教育,应将系统规范化健康教育作为以后整体护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何彬,陆月兰.健康教育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7,24(12):69-70.

2李燕,罗淑娟,黎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家庭健康教育[J].岭南现代外科,2008,8(4):308-309.

第7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安全、方便的静脉输液通道,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最长可留置1年,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患者带管时间长,治疗间歇期的导管维护和指导非常重要。专业化维护和有效的院外宣教是决定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因素,同时可降低医源性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我院从2008年1月起,对行PICC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对每一位患者建立信息档案,发放《置管后护理手册》;同时成立了PICC专科护理门诊,由2名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负责出院患者的PICC导管维护,病区护士规范化培训,使导管维护更加规范,安全,同时也满足了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提升专科护理质量,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64例行PICC患者,男89例,女75例,年龄32~81岁,平均57.4岁。2008年217例行PICC患者,男104例,女113例,年龄27~76岁,平均59.1岁。

1.2 导管资料 美国巴得公司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4F导管。

1.3 方法

1.3.1 2007年置管者健康教育内容 只采用口头健康教育,包括按时换药,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去专业医疗点维护等。出院无书面维护资料提供。

1.3.2 2008年置管者健康教育内容 发放《置管后护理手册》,护士演示日常生活起居方法,并反复强调专业化导管维护,建议维护医疗点及维护者的资质,解答患者常见问题,教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1周后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出院时与患者签写接受本档案资料的确认卡及24 h医院热线咨询。出院后再利用回访电话或门诊换药时间再次反馈导管信息。

2 结果

2.1 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见表1。表1 381例PICC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天)

2.2 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表2 381例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注:χ2=23.64,P

3 讨论

PICC尽管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但健康教育不到位或维护不当仍可出现一些并发症。我院2008年起置管后改进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标,循序渐进;发放维护手册使患者和维护者明确各自义务和职责;成立了PICC专科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负责出院患者的PICC导管维护,病区护士规范化培训,在表中可看到导管堵塞和脱出有明显下降;平均带管时间延长。

3.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反复向患者教育导管维护重要性及日常生活技巧,可提高导管使用时间和安全性,同时也是医院内健康教育的延续,为患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准备,知道如何处理,如何避免。

3.2 维护双方职责明确 维护手册既有患者维护方面注意事项,又有医疗点维护的工作程序,建议维护医疗点及维护者的资质,再加上医院患者间的确认卡签署,更加明确了各自的职责,维护了各自的权利,为安全、规范的维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3.3 强调专业化维护,提高导管的使用率,降低并发症 从表1,2中可以看到由于提供了专业化的维护手册,规范了维护手法和消毒常规,以及观察内容,使并发症有很明显的下降,降低了医源性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延长了留置时间,提高了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PICC导管是高科技时代在医疗护理领域里开发的一门新技术,是当今先进护理的必经之路。建立PICC导管维护资料和专业的护理网络,为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维护工作有了一个动态的跟踪记录,护理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胡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

2 施雁.六西格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上海护理,2006,6(5):20-22.

3 袁玲,叶惠华,陶立芳,等.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5,20(1):66-67.

4 花蓄,李淑迦,徐艳,等.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39-540.

第8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 健康教育 健康行为 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预防和促进冠心病康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心内科通过改进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健康教育的对象

随机抽取2006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患者均符合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男68例,女32例,年龄40~72岁,平均(58.67±10.9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23例,初中及以下者77例。职业:干部24例,工人76例。吸烟者41例。NYHA功能分级:I级24例,II级47例,III级29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42例,合并糖尿病者38例,合并心律失常及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各28例。

2 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2.1 应用护理程序指导健康教育过程 在患者入院时给予评估,根据资料确定健康问题,制订个体化的教育计划,然后实施。评估的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对健康的理解和关注程度、目前的饮食、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目前的病变程度、服药的依从性、患者的情绪状态、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随时评估,及时了解教育效果,给予强化和调整,使教育活动在不断的监控中逐步完善,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2.2 制订健康教育方案 人的健康需求各不相同,对文化程度较高、较关注健康者提供疾病最新的治疗、护理、保健信息;对理解能力差者反复宣教,教给其一些疾病的自护知识;对生活质量较差者宣教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知识。同时注重冠心病健康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如做饮食护理时经常请营养师给予协助,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出发,列表向患者讲解可以采取的食物种类以及忌食的食物种类,并教会患者正确掌握食盐的摄入量,对糖尿病患者则协助其制订食谱。对吸烟者因人而异,与家属共同制订个体化的戒烟计划。

2.3 掌握恰当的健康教育时机和步骤 ①灵活掌握宣教时间:采用忙时“见缝插针、言简意赅”,闲时“主动有序、具体详实”[1]的教育方法。危重患者仅给予急需的护理指导,规章制度宣讲及一般健康教育在病情相对稳定以后再进行;在治疗操作和护理中,给患者解释和介绍相关药物知识;在非治疗和护理时间内与患者进行交谈,联络感情并收集资料,以便系统地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出院指导在出院前1~2 d内完成。②步骤:采用胡容创立的“优势健康教育内容递增教育法”(APIE),即通过从患者最希望获取的知识教起,不断激发患者的学习愿望,不断递增健康教育内容[2]。

2.4 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①语言教育:包括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护士在给患者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时,主动介绍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为主动形式。患者提出问题,护士针对性地作解释为被动形式。②书面教育:采取宣传栏、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卡片等书面形式,这种形式适合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以及年龄较轻的患者。③实物教育:应用模型或实物向患者展示、讲解,把抽象的知识让患者感到直观、具体,易于接受。

2.5 运用多种教育形式 ①个别指导: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知识层次、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一对一的指导;②专题讲座:每周一次集中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康复知识;③小组讨论:组织患者一起讨论交流;④电话教育及随访:我们对出院患者登记在册,定期给予电话或上门督促指导,指导其合理饮食、安全服药、适量运动、定期复查。

2.6 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 通过各种途径,指导患者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行动。行为转化过程中,护士不仅反复说教、宣教知识,更重视技能的培训。

2.7 增强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取决于良好的自我效能的建立。根据Bandwra理论,个体自我效能的形成有4个来源:即自我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及情绪[3]。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①中年冠心病患者阶段性复测血糖、血脂,观察血压、体重,自我评估身心状态及工作生活质量,正向积极的作用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形成起了正性强化作用;②鼓励患者记流程日记,体验克服困难和惰性、坚持规律饮食和锻炼的成功经历和益处;③组织各种形式的病友交流会和座谈会,充分发挥患者的角色榜样作用;④与患者建立密切护患关系,定期家访和咨询,督促患者维持良好的行为。

3 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调查,患者1年后较入院时对冠心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38%,对护士满意率提高了42%,定期门诊复查和服药依从性佳者提高了21%,血脂达标率提高了18%,戒烟率提高30%,心绞痛复发率降低了12%。其中血脂达标率按内科学第6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TC

4 讨论

4.1 健康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采用灵活多样、形式不一的健康教育方法,是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有力纽带。我们采用了胡容[2]的APIE教育法,利用恰当时机,采用多种形式,并逐步使健康教育走出医院,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详细具体的长期个体化的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患者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轻松掌握了自己最迫切希望获得的知识,使健康教育取得了实效。

4.2 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 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观是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已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利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通过护理干预逐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使药物治疗与行为、心理治疗有效结合,加强了其自护和自救能力,减少、避免了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4.3 健康行为的建立和自我管理能力 维持和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健康教育效果得以巩固的法宝。通过运用各种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患者基本能自觉遵从健康教育方案,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并且能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总之,对冠心病患者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改进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患者进行安全、高质量、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士的满意率、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血脂达标率,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红宇,倪利蓉,刘桃英,等.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0922.

第9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指多种原因的慢性肾脏疾病所导致的功能损伤,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其也是各种肾脏疾病的最终状态[1]。近年来,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显著增高,随着病情的进展并发症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故针对患者需求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遂在四川某医院对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分析,为今后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5年10月~2016年3月四川某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患者18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2];②非透析者;③病情稳定者;④愿意参加本研究着。排除标准:言语不清、昏迷,意识、精神障碍者。回收有效问卷178份。

1.2方法 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3-5]的基础上,经专家审核及预调查,多次修改总结后制定而成。分一般项目(年龄、文化程度、肾衰竭病史),健康教育现状(全面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健康教育需求内容:①饮食:控制钠、钾、磷及蛋白入量的重要性,如何补充钙质,怎样控制饮水量;②用药:用药时间、药物作用、副作用、服用方法、用药后反应;③防治并发症:如何控制血糖、预防感染、纠正和治疗贫血、控制血压;④运动:活动量,活动类型及活动注意事项;⑤易感因素;⑥肾脏替代治疗的早期充分准备:心理准备、透析通路、透析常识、肾病自我护理要点等),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医务人员面对面交谈、专题讲座、宣传资料、电视多媒体、微信圈公众平台)。

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方式方法的培训,经住院患者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在病房调查,当场收回问卷并及时核对无误后整理收集。

1.3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进行分析[6],以P

2 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78份问卷中,男96例,女82例;年龄29~80岁;小学及以下47例,中学89例,大专及以上42例;肾衰竭病史(3.63±2.14)年。

2.2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现状 71.35%~80.9%的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对健康宣教未做到全面了解。见表1。

2.3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 在所有健康教育的需求内容中,用药安全和替代治疗的早期准备强烈需求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2.47%和60.11%;对易感因素需求最低,为35.39%。见表2。

2.4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情况 所有健康教育形式中,需求度最高的是医务人员面谈(97.19%),微信圈最低(50.56%)。分析不同学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形式需求情况显示,大专及以上需求宣传资料显著高于初中、小学及以下患者(P0.05)。见表3。

3 讨论

3.1健康需求现状 21.35%~30.9%的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对饮食运动、用药安全、并发症防只、易感因素、替代治疗的早期准备都不了解,41.57%~53.93%患者对上述内容部分了解,仅19.10%~28.65%全面了解,说明在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不够的。从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可以看出患者想接受更多的疾病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用药安全、饮食运动及疾病发展后的相关替代治疗的早期准备。所以,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程度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2健康教育形式 医务人员面对面需求度最高(97.19%),这种方式是每个患者接触最多、最常用,也是患者最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增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增进医务人员的相互信任。微信圈在健康教育需求中为50.56%,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与网络走得越来越近,建立微信公众号也是作为健康教育的平台,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此方法阅读,在微信平_上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Zhang L,Wang F,Wang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disease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12,379(9818):815-822.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0-291.

[3]莫国华,等.肾脏疾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3):45-47.

[4]张倩倩,等.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5):16-1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