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第1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 信息化 知识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建筑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加入WTO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建筑市场。据日韩两国业界对中国建设市场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建设市场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全球第三位 。2004年9月中国政府出台规定,承认外国建设工程公司在其本国所取得的建设施工资格和成绩及其技术人员的资格。目前已有日韩美等国家的多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建设市场的准入资格。中外企业、外国企业之间在中国建筑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已迫在眉睫。国内的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专业领域有建设部的“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地方管理网站,“中国建筑资讯网”等专业的建筑网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如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的网上资质管理系统、招投标信息的系统等。根据建设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至2008年,要建立建筑材料与设备信息库、工程造价信息库、施工法信息库、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信息库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和企业信用档案等信息系统等。在公共资源领域,如工商、税务等部门已在国家信息化“三金”工程的平台下实现了年检、报税等网上办公。以上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基层的管理还较为混乱,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成本浪费和不正当行为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专业软件很难发挥作用,出现软件用了没效果,或是软件有人买没人用的局面。一些人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配置了电脑等软硬件设施就是信息化的理解误区都是这些企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措施

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层次是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实行办公自动化。调查显示,传统建设工程项目中2/3的问题与信息交流有关;建设项目中10% 到 33% 的成本增加与信息交流问题有关;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信息交流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 5% 。可见信息交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信息的共享和及时的上传下达,使信息流通方便快捷。同时,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企业及时通讯工具,如MSN、E-mail等的应用,方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通过应用Visual Meeting多媒体工具使总经理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组织会议,视频信息通过宽带网络传达到各个项目部的终端,不但详细地记录了会议的过程,而且还可以回顾会议中的重要信息,解决了企业异地施工项目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存储问题,实现了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工商、税务、社保、业主、监理、分包等之间的资料传输,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对外运转效率。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包括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动态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层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它进行的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信息依靠管理系统实现收集、分析、应用、共享,只有集中统一化,才能成为企业的可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计算机的应用,关键是要有各类管理软件组成的子系统的支持。如以财务管理、经营计划、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以计划进度控制,估算与费用控制,采购管理和材料控制,质量控制,费用、进度综合监测,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信息协同平台等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以及提高方案优化和工程设计水平,提高设计信息共享与复用性的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从而实现整个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信息化建设中的知识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层次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已经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具有将信息所带来的短暂竞争优势转化成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必须拥有捕捉信息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源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即企业的知识化,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手段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而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显性知识的透明化

一般来讲,企业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工作流程、商业计划、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等等。显性知识一般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归档和储存。通过采用编码和分类技术,利用信息网络,使之非常容易被检索和查阅。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及时地获知企业中最新的知识变更,如规章制度的修订、企业重要事件的发生、工程项目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等。对于企业的新员工,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迅速地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快就可以熟悉环境,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

2. 隐性知识的共享化

隐性知识侧重于企业及员工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主要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对隐性知识的识别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施工企业中,很多缺乏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依然是在实践的失败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给工程项目带来损失的同时,也阻碍了本人的发展速度。对此,企业可以通过人员间的交流,辅之以定期的培训,由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将工作中的知识积累制作成文档或者PPT,通过培训传授给其他人员。也可以通过MSN,Chatting Room等即时通讯工具,使各项目部及公司总部员工之间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沟通,使员工围绕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群策群力,帮助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办法,可以节约盲目施工带来的诸多损失。同时,企业应注意将各种途径表现出来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及时归纳总结,编成案例库或流程规范等,从而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供公司及其他项目部参考借鉴。

3. 知识创新的持久化

对于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依赖于固有技术和知识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为了不让竞争优势随着原有知识价值的贬值而消逝,企业应当拥有对知识持久创新的能力。知识创新不是单纯的依靠知识管理工具来提供,更多的是要依靠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发挥,依靠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使员工将创新作为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这也是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源泉。要达到对员工的激励目的,必须具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容易量化的指标,如员工在系统平台中对其他员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数目和质量、对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数目、将新理论、新工具应用于实践的成功案例等对员工的创新情况进行考核,结合相应的激励措施来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和交流知识经验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积极的知识创新欲望,使企业朝着学习型组织的方向良性发展,最终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第2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一、系统建设

1.总体思路

以现代知识管理为理论依据,以信息化手段为实现方式,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分析并构建了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主要面向系统软件工程研究室,组织中包含软件研制标准、质量分析报告、专业开发小组、科研成果分享等大量知识资产,涉及从个人到科室、从科研成果到日常管理等多个维度。因此,系统设有标准/范例、质量管理、知识管理、组织管理、综合管理、软件产品化及问题交流7个版块,用户可以在首页登录并获得相应的查看和管理权限。

2.实施方案

项目以实际应用为着眼点,根据目前系统软件工程研究室的管理需求并结合已有的管理系统应用,研究所提出了知识管理的4个阶段。目前,系统软件工程研究室已经达到第二阶段。静态知识管理系统。这个阶段是知识管理的初级阶段,主要用于组织中大量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文件档案、科研资料等各类文档的管理,实现分类存储及数据共享,以方便员工查找相关的资料。此阶段的常见应用如文档管理系统等。动态知识管理系统。这个阶段是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如何动态解决工作中大量文档资料的版本控制、如何快速与反馈知识资源等,通过对知识体系的动态管理完成对组织知识资产的快速积累、共享及应用,更好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此阶段的常见应用如知识管理系统等。知识应用整合门户。这个阶段对知识的动态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并实现了动态知识管理系统与门户网站的对接,达到了知识资产在流程执行过程中的关联和沉淀,形成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管理应用。此阶段的常见应用如知识门户系统等。智力资产管理系统。这个阶段是知识管理的升华阶段,将知识当作第四大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知识资本的统一管理、评估与优化。

3.具体内容

知识管理系统在设计上采用分层结构,由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层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层,负责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访问及控制,并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接口;服务层提供知识管理系统核心服务构件,如资产管理、内容检索等;应用层完成具体功能项的实现,并形成统一风格的界面展现。目前,系统软件工程研究室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7个功能模块。通过“分类存储、组织管理、学习/共享、再利用/创新”4个步骤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由最初的静态管理逐步转向动态管理,加速知识的沉淀、共享与应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分类存储。知识管理系统收纳、规整了组织中大量离散的知识、资产信息,如质量问题管理、科研成果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通过分类存储将其归纳整理成为3个层级4个方面的管理模式,集个人、班组、科室管理于一体,囊括标准、质量、知识、产品化工作。组织管理。将党政工团及型号项目队伍、班组、兴趣小组等各类组织纳入知识管理系统的组织管理模块,实现组织信息、规章制度的共享,会议纪要、活动策划的在线编制以及新闻宣传、党费收缴的实时处理。学习/共享。用户注册并登录后即可在终端进行浏览、下载与上传,实现知识的学习与共享,使组织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以标准/范例板块为例,其分为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过程改进、软件产品化3个标准查询系统,可按照生命周期模型、过程改进阶段等多种模式查询相应的标准规范,下载组织中的优秀案例。同时,为提高基层员工培训及会议的有效性,系统提供了会议室预定、培训资料共享、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价等功能,实现培训绩效全程追踪。再利用/创新。知识的再利用与创新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动态运转,大量的知识进入组织资产库,促进了知识的再利用;同时,知识的积累与提炼加速了知识转化,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证,降低了组织运营成本,强化了核心竞争力。

二、应用成果

1.标准/范例与质量管理

从软件研制过程的角度,把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标准及规范罗列出来。一方面方便查找,另一方面具有针对性,可以提高对标准的执行和使用程度,利于标准的有效实施与改进。尤其是便于新员工学习,点开一个研制过程就有对应的研制标准和优秀案例可以参照执行。在质量管理板块提供了全部质量问题的查询,防止别人的错误重犯,起到交流和举一反三的作用。将研究室与研究所内外跟软件研制有关系的问题报告按照缺陷分类录入系统中,为设计人员提供前车之鉴,对系统普通使用者提供按照型号、问题类别方式统计的信息,并可生成柱状图或饼状图,对研究室管理者额外提供可按人员的查询方式,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依据。软硬件库的建设提供了软硬件调试、验证、测试环境等,既可统一资源,减少重复的需求,又可避免重复性的建设。

2.知识管理板块

该板块分为技术资料、科研成果、交流精华、图书管理、常用术语、固定资产投资和专业开发小组7个部分。技术资料部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到的技术方面(设计、研发、历史研况、前沿开发经验等)的展示;科研成果部分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专题研究和成果交流等;交流精华部分用于收集内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材料,提供给员工一个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图书管理部分收录了系统软件工程研究室近200本公用图书,不仅方便大家浏览、借阅图书,同时还有每本书的借阅记录,方便看过同一本书的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常用术语部分展示了经常使用和相关联的术语,可以帮助理解达成统一意见,同时也利于专业领域的扩展;固定资产投资部分提供了一个固定资产建设、申报、实现情况的收集、展示平台,避免重复性申报,利于交流和借鉴,更好地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运用到型号中;专业开发小组部分主要是将前端、关键技术、高攻关的技术开发小组成果和进展情况作展示。

3.组织、综合管理与软件产品化板块

组织管理板块主要从党政工团、人力资源角度进行管理,包含了党政知识介绍、班组建设、组成、制度、活动几个方面的展示,方便员工进行查看和交流。综合管理板块包含了规章制度、培训管理、行保管理、会议管理、设备管理、下载中心和投票7个部分,囊括了规章制度、培训教材、职业健康、会议管理及会议纪要等方面内容。软件产品化板块提供了现有的软件复用构件的评价和下载,将可靠性、易用性、通用性用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示。

三、效果与展望

第3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美国 企业信息管理 信息检索 元数据 GE Health

[分类号]G250

大型企业在用户信息查询、企业项目规划、企业信息演变追踪、问题解决方案寻找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信息膨胀、信息孤岛、信息的非结构化以及非个性化等诸类问题时,经常会遇到直接导致企业整体协调困难、信息流通不畅或不完整等问题。原因之一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系统)管理方案,常常忽视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忽视对隐性知识的组织以及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认识。

企业信息组织进入知识管理这一新的阶段后,信息管理模式随之发生转变。企业在信息检索系统适应用户网络化、服务方式人性化的建设过程中发现,旧的信息检索系统结构不能满足知识管理时代的信息需求。具体表现为信息检索方式单一、信息组织方式不明确、易用度不高、检全率与检准率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等。知识管理的网络化要求企业信息组织所采用的知识组织及分类方案更加明确、检索方式更适应目标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筛选、排序方案更加多样化、知识组织更为个性化等。用户意志与信息组织现状之间的矛盾及相互作用,不断推动信息检索系统从传统的信息组织模式中脱离出来。

本文着重从美国通用电气集团旗下的医疗公司(GE Health)信息组织的经验人手,探讨学习型组织在满足用户需求和现存系统之间的矛盾中,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GE Health公司通过周密的用户需求调查,引入元数据信息组织方法,重新设计了信息系统的架构,使其更贴近目标用户的需要,实现了信息检索系统的转型。其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在检索系统开发中借鉴。

1 GE Health的信息系统问题

1.1 GE公司简介

美国G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商。GE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广阔,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水处理和安防技术,到医疗成像、商务和消费者融资、媒体。GE公司在160多个国家拥有近33万名雇员,2007年实现利润225亿美元,全年持续性经营业务收入达到1730亿美元。其中GE Health公司属于六大产业部门之一的医疗部门,总部设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

GE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执行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它寻求同时增加顾客满意和企业经济增长的经营战略途径,所依靠的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的引进,而是全新的管理模式。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必须达到以下目标:①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顾客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永无止境,因而要求企业进行严密的量化分析,充分考虑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的平衡;②企业要在正确定义顾客满意、忠诚的质量的基础上,避免任何缺陷和风险,使其差错或缺陷只有3.4DPMO(即:每百万次采样数的缺陷率,是指100万个机会里面,出现缺陷的机会是多少,计算公式是DPMO=(总的缺陷数/机会)×一百万分之一百万)或99.9997%的完好率。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决定了GE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同时也决定它信息组织方式必须以用户为中心,竭力实施方便用户使用的信息系统。

1.2 GE Health信息系统问题

GE Health公司以前使用的是Verity K2 Search数据库系统,后因用户电话投诉太多,不得不进行改造。Verity K2 Search由美国搜索引擎及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Verity开发,其索引程序(Crawler)和文件系统能够识别上百种文件格式,支持23种以上语言的检索,既有支持Verity分类体系的分类浏览,同时也支持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模糊检索以及概念的提取等。然而,GE Health的研究人员反映,当他们使用“CT lightspeed tube”(CT光速管)为检索词,以最近修改过的文件为目标,进行全文检索,结果Verity K2 Search从近150万件记录中检索出1289篇文件。

经检索者判断,检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与用户的期望相差非常之大,同时包括大量不相关文献,远不如人们使用传统的OPAC系统检索纸质文件或图书那样方便有效。GE Health公司起初委托计算机公司,根据企业的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局部改动,效果不明显。GE Health后又引进Google的搜索引擎技术,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最后GE Health公司找到威斯康星一密尔沃基大学信息学院,该院的穆祥明副教授提出基于元数据信息组织方法的解决方案。

2 解决方案

2.1用户需求调查及其问题

穆祥明副教授从4个方面对Verity K2 Search系统进行了适用性调查:GE Health用户在信息检索中咨询最多的三个问题;用户对数据库功能的评价及要求;数据库用户十天的检索日志;对GE Health数据库用户作面对面访谈。结果发现:49%的被调查者认为,数据库提供的检索选项不足,用户只能通过输入所需文件的ID号才能进行检索;30%的被调查者认为,系统返回的结果缺乏相关性;23%的被调查者认为,系统返回的结果不能按照相关性高低或者按照文献新颖性排序。另外,Verity K2 Search不能实现从相同作者、相同主题的关联检索。GE Health的用户抱怨说“当你输入一些关键字,你可能得到10000个结果,在这么多的记录中,可能有你想要的结果,但也可能没有”。研究人员发现,用户在检索过程中,基本上都不会完全浏览一个检索式返回的全部检索结果,如果他们不能在前10个检索结果中发现相关文献,一般就会认定这个检索是失败的,然后打电话进行投诉。

2.2元数据作用和类型

在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中,元数据具有多种功能,如信息的描述、定位、搜寻、评估和选择等。信息描述是最基本的功能,即通过描述与识别信息资源,为信息对象的存取与利用奠定基础;定位指元数据包含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的位置信息,以确立资源的准确位置;元数据还提供了对象的基本属性信息,便于用户识别资源的价值,使用户在无需浏览信息对象本身的情况下,就能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资源。元数据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及功能实现如图1表示:

元数据包括三种类型:描述性元数据(Descrip-tive metadata),主要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与属性的,如DC中的题目(title);结构性元数据(Structural metada-

ta),主要用来显示和导航数据资源,即关于数字资源的内部组织方面的信息;第三种是管理性元数据(Ad-ministrative metadata),提供信息来帮助管理一个资源,包括有关数字实体(digital object)的显示、注解、使用和长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管理性元数据有许多数据子集,如权限管理元数据(Rights management)和保存元数据(Preservation metadata)等。

2.3 GE Health的元数据构建

2.3.1 GE Health的元数据原型GE Health公司在为其信息检索系统设计元数据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都柏林核心(DC)的元数据模型,这是因为DC有较强的信息检索和资源确认功能。设计人员想从这三种类型的元数据模型中,构建以服务用户为中心的元数据。表1是他们针对GE Health的信息系统,提出的元数据模型:

其中,描述性元数据有title、author、subject key―words、description、date、language、document type,所有相关描述性元素可以用来进行排检;结构性元数据包括modality、project name、project phase,从这些元数据人手,可以组织GE Health信息资源的层次结构,实现从部门到项目,再到研究阶段的分类查找;管理性元数据包括document ID、format,access,兼容了传统的从文件ID入手进行检索的功能。

GE Health后来又对以上元数据原型进行了改进,现在使用的元数据集主要包括:name(文件名称)、revision(修订)、type(文件类型)、title(文件标题)、de-scription(文件描述)、policy(政策)、state(状态)、owner(所有者)、originated(起源时间)、originator(创建者)、modified(修改时间)、secured(是否锁定)、language(文件语种)、modality(文件形式)、business function(商业功用)和created on(创建时间)。

2.3.2元数据改造方案通过用户调查以及对GEHealth所处理信息的分析,威斯康星大学的穆祥明副教授认为,信息系统开发,应该考虑使用以下元数据集,如表2所示:

穆详明副教授所建议12个元数据全部由DC的15个元数据改造而来,充分利用了DC元数据集作为专业标准的优势:①可选择性,具体企业进行元数据构造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元数据元素,而不必完全采纳15个元素。其最低限度一般保持在7个,即题名、出版者、形式、类型、标识符、日期和主题;②可扩展性,可以通过DC元数据的修饰词,将简单的元数据变成复杂元数据,使信息描述更加清楚、更加专指。例如日期可以用Created、Valid、Available、Issued,或Modified等,实现描述的具体化,以适应不同应用环境的需要;③可重复性,解决多著者、多版本等重复元数据著录问题;④可扩张性,允许资料以地区性规范出现,同时保持元数据的基本特征,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

GE Health通过对元数据集合的不断完善,寻求适合本企业信息组织的最优解决方案。与以往的信息组织解决方案相比,其优势体现在:①用户界面简捷友好,用户可以容易、准确地检索文件,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②为用户、员工提供了多途径检索选项,从而提高了系统满足用户不同类型需要的能力。用户可以执行多字段联合检索,能够对任意两个字段做叠加检索;③充分展现文件类目之间的关系、文件之间的关系等,如Relation字段提供了文件所处于的项目名称和项目阶段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这些线索去查找对应同一项目的相关文档。

3 结语

第4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我院自从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以来,遵循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案。从功能上我院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有二大块组成:HIS系统、网络直报系统及操作系统。

一、HIS系统(医院临床业务管理系统)

现目前应用的主要模块有:门诊挂号系统、门诊划价收费系统、门诊中药房系统、门诊西药房系统、西药库管理系统、中药库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系统、病区医生工作站系统、病区护士工作站系统、财务查询系统、院长决策分析系统、医保接口、合作医疗接口、公用支持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病区药房系统、病区手术、麻醉系统、皮试系统、设备总务仓库管理系统、医技系统。

二、网络直报系统及操作系统:

负责各类数据的录入与上报工作。

三、网络硬件配置:

总服务器在卫健局;交换机2台;路由器2台,电脑23台。

从网络布线上目前已基本已能够满足需求,HIS系统硬件服务器放置于县卫计局,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医院的数据和业务不受影响。

四、“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想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日益加快,如何更好的实现医院智能网络的构建,满足医院内各部门间轻松安全的信息交换,从而充分利用网络的高效、及时等优势,为日后网络的拓展与建设做好全面的考虑,有效的利用整个网络的业务能力,成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医院坚持走科技兴院的道路,重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院领导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现代化的重要性,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迫切性,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对下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初步的设想:

1、加强涵盖全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的管理中枢,同时承担着“临床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双重使命,逐步完善和扩展HIS系统的应用范围。

2、搭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可管理并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基础平台来承载医院的应用:

(1)、虽然目前整个系统运行良好,数据也无较大的差错,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管理、维护不便,维护成本较高;缺乏对业务数据的分析、统计以及再利用;缺乏与其它的信息系统的互联、有效汇集、集中管理、综合分析等。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成,HIS系统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信息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对医院是十分重要的,且用户的信息是动态的,时刻在发生变化,一旦出现不可恢复性的缺损,就可能对疾病的诊断救治造成影响,有必要搭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可管理并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基础平台,对HIS查询统计等系统进行整合。

(2)、医院的信息化工作走到今天,随着各类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与日益成熟,必须对全院数据资产的管理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有一个集中管理方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而且能够为将来对这些数据资产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3)、加强信息网络的数据安全性

第5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每个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都会先建设一个办公系统。而具有一定信息化程度的企业,都有着称为“OA系统”、“综合办公系统/平台”或“协同办公系统”等不同名称的一个或多个办公支撑系统。

本文就企业办公系统建设时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梳理、讨论,为企业制订办公系统建设方案时提供参考。

企业办公系统建设及应用通常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多个企业办公应用系统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多数企业办公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缺乏合理的总体规划、技术方案不完善。

存在不同技术路线和技术平台,直接增加了总体的建设和应用费用。

面对各种产品定位不同、系统功能各异、品牌繁多的办公软件产品,不知如何选择。

定制化需求实现周期长、成本高,导致办公应用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

集团型企业内办公应用需求重复度较高,但没有较好地实现应用系统或模块的复用,存在重复投资。

为了改善办公应用系统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梳理系统建设思路,需要从系统组成、需求及定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办公应用系统的组成

从“协同办公”的视角来看,协同办公系统完整的架构通常包含5个层面:展现层、协同交流层、业务应用层、开发平台层、基础平台层。

协同办公系统的不同层级可以由一个厂商的产品组成,微软或IBM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也可以由不同的产品组合搭建而成。

尽管“社交化办公”是大厂商协同办公产品的演变方向,但受限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差异,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在社交化办公的成功实践还较少,仅在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和跨国企业有成功案例。由于社交化办公的价值是在改善沟通方式、提高沟通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而国内企业的需求大部分还处在业务规则的实现上,认为基于社交的办公模式不如基于流程的办公模式可控制、可管理,社交化办公的应用还不会广泛。同时,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协同”的方式也在快速演变,社交化办公模式还在变化。

因此,目前企业办公系统建设的思考重点主要是业务应用层的实现。

(有关协同交流层以及“社交化办公”建设和应用的思路,我们将在以后进行讨论)

办公应用系统在企业IT架构中的定位

如果问办公系统的用户,办公系统的应用范围是什么?可能获得最多的回答类似于“主要是办公室的职能”、“应该就是行政办公的范围”。事实上,我们考察不同企业的办公系统的应用范围时看到,大多数办公系统应用覆盖的职能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行政、人事、财务、党群、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职能范围。

从办公应用的建设方式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比较重要的事实:ERP、CRM、eHR等系统通常是采用产品套件进行实施,核心的业务规则在产品中已经具备,而大部分办公应用的业务规则是在系统的定制开发时实现的。在小型企业中,通常受预算和能力的限制,在进行需求简化后,往往选择已具有常用应用模块的OA产品。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信息化需求会越来越复杂,也会要求进行大量的定制开发。

尽管办公系统经常被看成是企业员工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一入口,但从企业信息化整体的技术架构视角来看,办公系统重点关注在业务应用层面,门户、服务总线、BPM、用户身份认证、内容搜索引擎等技术功能通常应该由相应的专业产品实施、搭建。

由此,我们可以把办公应用系统的边界划分的比较清晰。

办公应用系统的需求功能类型

通常情况下,办公应用需求没有复杂的业务逻辑,不需要采用专有的信息处理的技术能力。比如一般不进行地理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大型树型结构数据的处理、财务帐务形式的数据处理等。

在这4种功能类型之外,还存在一个应用的功能同时具有两种类型或三种类型的情况。比如流程协作+台账管理、流程协作+文档管理、流程协作+文档管理+信息等。

经过长期建设和应用的积累后,通常可以看到办公系统中流程协作类应用比重较大,占比可能超过50%;在没有统一建设文档管理系统或知识管理系统的企业中,文档管理类应用占比可能超过30%。

办公应用系统的需求来源

从办公应用的需求部门及应用范围来看,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需求目标。

不同的应用范围、需求重复程度,带来不同的质量要求、功能要求和管理要求,建议企业对此采用不同的建设策略。

办公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主要改进建议

1)选择办公应用的开发平台,首先关注流程管理、文档管理、台账管理的功能实现能力。

通过较强的开发平台快速满足定制开发的业务应用需求。

2)集团型企业应统一办公应用的技术路线,并应进一步实现统一的开发平台,完善开发平台的技术水平。

收益1:通过统一的开发平台可以落实信息化管控要求

推动信息化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标准化,有助于落实开发和运维的标准和规范;

强化信息安全;

提高技术自主可控程度;

保障协同办公应用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的质量要求。

收益2:通过统一的开发平台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信息化共享服务

总部信息部门可以在技术、开发和运维方面发挥作用;

发挥总部技术优势,快速引入新技术,降低技术门槛;

提高办公应用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的质量水平;

推动信息资产的共享与复用;

直接降低系统采购成本;

降低办公信息化的总体投入。

3)集团型企业应建设办公应用“商店”,促进复用、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应用水平

针对办公应用存在较多重复性开发、优秀的应用没有推广机制的情况,应梳理出重用需求较高的应用模块,选择效果好的应用实践进行模板化的集中建设,采用办公应用“商店”形式进行推广与使用。配合应用“商店”集团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级用户单位的应用创新。

办公应用“商店”的主要特点:

各级用户单位都能够看到各应用的介绍、管理理念、评价、改进意见、使用经验;

各级用户单位都可以参与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发表使用经验;

第6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一、企业信息管理概述

企业信息管理是指为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生产等服务而进行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储存、交换、检索、利用、反馈等活动的总称,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EMS)则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管理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各样品牌的应用解决方案与信息管理系统,如用友ERP、海艾迪C-EMS和M-EMS及SAP信息管理系统等等多个方面。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与发展,尤其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与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的关键。从事企业管理的人都清楚,企业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员工的个人头脑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知识在流动。

二、知识管理概述

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有一个定义: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则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特性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作用。(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与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问题。(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赖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五、做好企业知识管理的要点

(1)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程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2)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问题,重视人与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如果不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将导致核心信息掌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3)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与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与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与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最后,企业的知识管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实现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去建造企业信息系统定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营,让企业有一个更加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维·查菲,史蒂夫·伍德.企业信息管理:用信息系统改进绩效[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

[2]高波.企业管理信息系统[J].科学出版社,2011(8)

第7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系统;信息系统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olutions

Zhang Jun

(The Suqian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laceSuqianJiangsu223800)

【Abstract】Engineering item management, is a complications, the Jian huge system engineering, involve progress, quality, investment, contract, personnel, risk, diagram paper text file etc. various of work, numerously participate section and unit, such as design, superintendency, construction, equipments, supplies, luck camp etc., make communication and moderate of work difficulty, a great deal of of information demand valid of management.Particularly the domestic widespread"three sides"s engineering, enlargement the difficult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Tradition of item management method, already seem to be more and more exhausting, engineering item managemen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have already become a kind of forerunner viable new method, make use of calculator network system, can consumedly exalt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 data collect of efficiency, a great deal of the numerous and disorderly information carry on having a preface of organization, attain engineering item thus of valid control.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Information system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投资建设的项目层出不穷,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大加快了向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靠拢和接轨的步伐,投资方和业主无论是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要求、工程的质量要求,还是对工程的资金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甚至是比较苛刻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方法,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先进、可行的新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沟通和数据采集的效率,可以把大量纷杂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注重过程控制,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前期策划、调研、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评估等过程进行管理,对参与建设的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及使用期的管理方等各方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管理,从而为项目的参与各方提供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平台。

1. 计算机管理的要求

1.1电子化: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首先要求人们的工作电子化。数据要存储在数据库中,文档要用Office等软件书写,图纸要用CAD等软件绘制,纸面的东西要扫描成图象文件等。只有进行了电子化,计算机才可能帮助大家来进行管理。

1.2网络化:只有在网络化环境,计算机才能发挥无穷的魅力。网络下,用户可以方便地沟通、共享数据和文档等。没有网络,往往就是信息孤岛。当今美国的经济奇迹,就主要得宜于Internet的出现。

1.3业务化:计算机是个0和1的工具,能够让它发挥作用,必须和具体的业务和管理相结合,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软件就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因此,管理系统都是十分专业的。同时,管理系统也和管理的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1.4规范化:计算机要求业务管理必须是规范化的,包括输入到计算机中的用语、业务管理的流程等,否则,计算机无法处理零乱的数据,零乱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只是垃圾数据,没有任何的作用。

2. 克制影响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

2.1管理模式:国外通过多年对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研究发现,管理模式是最主要的原因。工业时代建立的以专业分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信息社会,变得反应十分迟缓,弊端越来越明显。项目的管理和企业的运营,需要设计、技术、施工、设备、物资、运营、财务、市场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然而由于部门的堡垒,往往使信息难于顺畅流动。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建立信息系统,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进入90年代,国外的企业纷纷把管理模式从部门管理转向过程管理。ISO9000、过程重建(BPR)、知识管理(KM)等新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大面积的应用。国内有一些高速发展的新型企业,也在积极实践这些新的管理模式。过程管理模式,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打破部门的界限,按照重新设计的工作流程,建立企业网络化的工作模式。当然,由于受国情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国内企业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但如果要开创新的管理模式,国外很多成功的经验和观念,是值得借鉴的。

2.2人员素质: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采用。信息系统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长期耐心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很难提高,对很多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接受。很多系统,软件开发得很好,可就是用不起来,原因就是软件开发商和企业对这方面没有充分认识。

2.3企业文化:成功的计算机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往往变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对于企业来讲,只是基础的原料,知识才是企业的竞争资本。一个企业,有没有对知识的重视,也构成了信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知识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是知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举个例子,在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大量有关设备的信息,在今后运营期设备维护过程中,有重要的重复使用价值。这些信息如果不被专家组织放到计算机系统中,在运营维护时,又要投入资金去建设。企业中大量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或者堆在档案室无法利用,或者随着专家的离去而带走。

2.4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的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企业的领导和广大的用户比较难于把握。用户往往是站在自己部门工作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然而,由于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必然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下,解决用户具体的需求。如果不能达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参与的部门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系统就很难建设,工作很难推进。

3. 重视项目管理系统的地位

企业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3.1办公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提高日常办公事务的效率,内容包括领导信息查询、公文管理、会议管理、公司公告板、电子邮件等。

3.2企业资源系统:企业资源系统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3.3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是项目投入运营后,需要建立的配套系统,其中包括过程机控制、集成制造等。

3.4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是完成项目建设、运营后的维护和技术改造等需要的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以特定的项目为目标,与日常的办公、管理和运营系统有紧密的联系。

以上四个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办公信息系统供企业的领导层决策使用的,其它系统的综合信息,要通过办公系统,提供给企业的领导。各系统之间,必然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整个系统应该是完整和集成的。

项目管理系统是在项目建设期就要着手建设的,它是整个系统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项目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包括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营等过程,涉及办公、合同、财务、设备、物资、计划等环节,是一个需要企业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不仅要解决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还要解决设计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图纸文档管理等工作,又要考虑和运营管理相衔接,是一个集成的系统,数据的交换需要联动性,比如,出现设计变更,就要在合同、工程、设备、材料、财务等子系统中自动反映。

这个系统相对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需要对项目管理业务比较熟悉、有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经验的单位来帮助建设。这个系统如果建设好,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就打好了,到运营期,大量的基础数据已经具备,只要根据运营的特点,完善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投入,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设备管理系统,在建设期,设备清单、零件清单、设备图纸、设备技术参数、设备安装精度表、设备价格、安装预算等信息已经产生,设备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信息具备了,今后主要根据点检、定修、大修对设备最新状态进行跟踪、补充进新的数据就行了。

4. 项目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4.1计算机网络系统(Network):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配备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等硬件环境,是项目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4.2信息沟通系统(Communication):采用先进的Intranet模式,建立信息沟通系统。为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配备电子邮箱,利用电子公告板、会议管理系统等共享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定标准的文件交换格式和数据交换系统,方便地进行数据和文件的交换。

4.3电子文档管理系统(document):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有序地组织,实现充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

第8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一、信息管理系统

1.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

根据ISO的定义和现代应用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信息管理系统是由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科学和人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它能提供信息,以支持一个组织机构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MIS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它不仅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分析、维护,同时又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它能记录企业各种运营活动的运行情况,并且进行信息分析,利用已发生存储的数据有理有据地预测未来,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辅助企业工作人员及经营者处理日常业务。总之,信息管理系统依赖对信息的高效管理来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规划目标。

2.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由最初普及阶段的初级数据处理阶段进入到了更深层次的数据建模以及模型模拟阶段。在特别依赖信息的新兴产业中,很多企业还引入了专家系统,利用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为企业智能化提供决策支持对各种方案进行优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来说信息管理系统都具有以下功能:

(1) 数据存储和处理

建立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增强系统管理大量数据的拓展能力。不仅要具有初级的数据的收集、输入、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和输出的功能,还要能够支持对数据的并行处理和具有基于决策支持的访问查询功能。

(2) 数据挖掘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数学、统计或模拟等方法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从纷繁杂乱的数据中充分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充分挖掘企业数据库的潜在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根据过去的数据合理地预测未来的市场情况,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3) 规划和控制

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整个企业,将企业各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对信息进行高效的收集、传递、存储与处理,是高度集中统一又支持多用户共享的系统。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根据信息管理系统合理安排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同时各基层和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的共享网络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用各种方法加以控制。

总之,企业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规范并优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办事机构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规范,对重点业务实行全面质量监控。实现各部门间的协同作、无纸办公,实现与关系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并有助于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能划分层级权限,杜绝互相推诿现象。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图形化、报表化的市场分析数据,能够对未来的公司业务发展、客户需求发展、市场发展作出预测。MIS全面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大幅拓展业务,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构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1.设计原则

(1) 集成原则。企业信息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设计依据的闭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在信息系统之上,并且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拓展,由人、计算机和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各种信息等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

(2) 整体原则。利用系统的思想,设计开发时注意系统优化和系统协调、注意综合技术的运用,重视可行性调查,整体性的核心是追求协调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率最优。

(3) 兼容原则。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任何一个元素发生变化会导致系统内其他元素发生改变,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良好兼容性使各功能模块无缝衔接。注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在开发过程中有不断发展的超前意识,保留系统可修改和可调接的接口,保障系统的协调适应。

(4) 实用性原则。大而全和高精尖并不是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衡量标准。事实上许多失败的信息化案例正是由于盲目追求高新技术忽视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而造成的。因此在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更要注重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同步提升。

2.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从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的角度来设计,信息系统不仅支持整个组织在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功能还能支持各种职能之间的各种信息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业务流程在信息层次上的集成。

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大部分组成。信息从信息源生成、汇集,通过信息处理器进行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当有信息用户请求访问或者查询,信息处理器便根据用户的要求输出相关的信息,方便信息用户的应用;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以及维护等工作,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协调的运行。

现代MIS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中,除上述四大元素之外,还需要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基础条件的支撑。

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各管理层次,各职能部门服务,因此信息管理系统也和企业的组织结构一样,具有层次的、纵横交错的交叉结构。

交叉结构把系统抽象为一种纵横发展的结构,实现了各个部门相互之间联系,并且增强了各层级管理层次之间信息畅通,充分共享数据和信息资源,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这正是系统的观点的设计体现。

三、系统分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内部环境的互相影响,还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制约,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设计开发前对与信息管理系统相互关联的企业系统进行分析调研是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调研目的是明确企业当前的基础条件,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以及所有即将开展的工作内容。

首先,要客观认识和描述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并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摸清楚现行主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各子系统的接口情况,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数据的存放方式等;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部门协作流程和纵向管理流程,人员职能分工,以及客户测评、客户服务、供货商管理等系统功能内容进行调研。这个阶段主要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盘点,认识清楚目前市场运营的支撑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各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哪个系统是核心系统、这些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系统建设的原则是什么、优先级如何设定等概念问题。

在了解现状之后,全面地评估当前的情况。在系统建设初期,最大的问题是想到什么就上什么,缺乏整体考虑,最终导致系统孤立,导致信息孤岛,功能重叠或出现空白,应急性的接口、临时性的补丁妨碍了系统的正常规划和发展。全面评估环节促使企业重新审视IT建设的历程和问题,这对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集成兼容是大有益处。这一阶段评估的主要内容有: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目前系统有无统一标准,是否实现了数据的集成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系统能否满足使用部门的需求等等。通过全面评估,了解当前信息化的各种缺陷,以及它们的产生原因,完成这一步骤后,基本上对系统就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最后,根据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需求的愿景,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系统设计和规划,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内容。

四、系统设计及实现

1.系统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设计包括计算机处理方式,网络结构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软、硬件选择与设计工作。

(1)按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选择系统平台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分为三个级别:单项业务系统、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针对单项业务系统,常用各类计算机,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就需要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和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最高级别的集成的MIS是由计算机办公辅助O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决策支持系统DSS等综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综合性更强,规模更大,系统平台也就更复杂,涉及异型机、异种网络、异种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因此在信息处理模式上,便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系统建设目标来进行选择。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四种体系结构,即主机/终端结构(M/T结构)、文件服务器结构(F/W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结构)和浏览/服务器结构(B/S结构)。目前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或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已经成为分布式处理系统的主流。

(2)计算机处理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计算机处理方式可以根据系统功能的定位,企业业务流程的特点等因素,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计算机的处理方式分为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联机成批处理、分布式处理等。在一个集成的功能完备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也可以混合使用多种方式以满足企业信息处理的需要。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

企业网络结构的选择主要要考虑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规模、管理模式、业务及信息处理量,安全及可靠性等综合因素,同时兼顾企业在资金投入上的预算。计算机网络是现代MIS系统的建设基础,网络设计应体现出这个特点,具体设计内容包括:中、小型机方案与微机网络方案的选取,网络互连结构及通信介质的选择,局域网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应用模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的选型,网络协议的选择,网络管理,远程用户等工作。具体技术内容在本文不作展开。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建模是否合理和数据结构的优劣,都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有着重大影响,并最终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成败。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MIS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各个子库应当为它所支持的子功能管理目标服务,在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数据库必须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数据库必须高度结构化,保证数据的结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是建立数据库和进行信息交换的基础。数据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要重视编码的应用;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减小冗余度,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降低数据一致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适当的冗余,以提高运行速度和降低丌发难度;必须维护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在MIS中,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由于并发操作,可能影响数据的一致性。因此必须用“锁”等办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设定相应的安全机制,由于数据库的信息对特定的用户有特定的保密要求,安全机制必不可少。

(5)软、硬件选择

根据系统需要和资源约束,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的选择。计算机软、硬件的选择,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进行硬件的选择原则包括:尽量选择技术上成熟可靠的标准系列机型,机器的处理速度快,数据存储容量大并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充性与可维修性。但也不能盲目追求高精尖,还应考虑经济因素,注重性能价格比,选择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持一定的先进性,以及供应商的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好的硬件。机器在操作上尽量简单方便,符合大众普及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软件市场上基本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企业的信息系统技术人员一般不需要自己开发程序,只要熟悉软件维护,保障软件正常运行即可,这就更便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由于软件的更新换代比较快,而且价格相对硬件也比较低,因此对于软件的选择,一般只要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容易维护,性价比高即可。

2.系统实现与管理

当企业完成了全面地系统设计,接下来就进入了系统建设阶段。系统实现即是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并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之中的过程。即,将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式的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物理模型)转成可以实际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软件,并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之中。系统实现也是一项系统任务,包括系统调试、系统转换、系统运行与维护以及系统评价等步骤。

但应当注意的是,企业不能只着眼于信息管理系统本身的建设,同时还应该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不仅仅是系统分析员、设计员、程序员和计算机专家的引入,更要提高各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水平,因为他们才是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能够实现信息系统价值的人。

结束语

企业的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要求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坚定的信息化改造信念,并且努力在企业内改变传统观念,营造支持信息化改造的文化环境,使整个企业对自动化管理有明确的认识,确定与信息化相符的管理模式,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是系统建设的当务之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但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要有远大的目光,一定要有系统的经济效益通常不能在短期内就能反映出来的心理准备,不能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在开发系统时,用户与系统开发技术人员必须密切合作,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现状,探索一种较为先进的、适合自己业务流程的管理模式,和系统结构。另外,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还要求企业制订一系列的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改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和不规范的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确保信息系统真正融入企业的日常业务中,融入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中,充分体现信息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冀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8):34

[2]胡璐: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中国外资.2008(1 1):71

[3](美)斯蒂芬•哈格等: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第1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周永辉:关于中小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问题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08

[5]何淑贞 王晓海:主宰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J].中国数据通信,2002,(6)

[6]肖勇: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化――从数据管理到知识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1)

第9篇: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协同;管理;平台;信息化;集成

引言

电力设计行业作为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中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早、取得成果较多、应用效果较好的行业之一,经过20多年不懈地努力、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电力规划研究,优化计算、CAD绘图、三维模型设计、办公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个以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勘察设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己成为勘察设计最活跃的生产力,是勘察设计单位能否在同行业中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是提升勘察设计单位核心竞争能力和创造财富效益的所在。只有坚持不懈地发展信息技术,才能最终达到勘察设计工作现代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设计院和行业软件供应商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探索行业IT应用发展方向和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工厂设计、运营和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实现工厂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建立集成应用系统,建立协同工作平台等IT应用新理念或目标,已经被行业广泛接受,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浙江省电力设计院从2007年开始开展协同工作平台构建,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协同工作平台构建目标

1.1 设计院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1.2 协同工作平台构建目标

在信息系统总体框架下,在当前已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企业信息门户,整合完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等,集成设计项目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三维设计技术,实现设计和管理的一体化集成应用的发展目标。

2.协同工作平台建设主要内容

2.1 企业信息门户

基于MS SharePoint建立设计院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平台,依托门户集成主要的生产、管理等应用系统,统一应用系统界面,形成统一的信息和协同工作平台,提供有效的检索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形成知识管理。

门户分企业、部门、项目、个人四类,主要功能包括:

内容集成展现:通过目录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支持内容管理。

个性化: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支持。

内容管理:对内容更新的自动管理,依赖通用业务件的内容管理服务。

权限控制:统一的门户访问权限控制。信息搜索:门户内的信息搜索,依赖通用业务件的搜索服务。

统一认证:保证用户单一登录即可访问授权的整个系统资源。

2.2 综合办公管理系统

建立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企业资源数据库与管理知识库。基于目前的各种管理系统,进一步整合和提高系统功能与性能,建立以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综合信息系统。整合经营决策信息,优化企业资源,优化工作程序,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人力资源库、客户资源库、市场信息库、合同数据库等),充分利用知识流管理和数据挖掘技术技术,建立企业管理知识库,以支撑辅助决策。使管理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

(1)日常办公管理

包括公文管理、签报管理、设备管理、车辆管理、会议室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分别建立相应的申请、审批流程,便于查询资源信息,了解使用成本。

(2)人力资源管理

在组织机构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机构、岗位、人员,实现人事基本信息管理、人员薪金管理、考核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工程人员设计任职资格管理等。

(3)财务管理接口:通过专业财务管理软件接口,提供职工财务工资、公共资源查询、项目信息查询及财务数据分析,建立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应用接口工具,可以从财务软件将需要的各种报表数据导入到系统中。财务信息可按照设定的权限由相关岗位人员查询、统计。

(4)经营管理:为院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提供任务信息、合同和收费信息,做好工程勘测设计合同的管理以及掌握收费情况,同时能掌握合同中包含外委合同的执行和付款情况,能随时查询某工程的合同基本信息、业主信息、到款情况、外委合同基本信息、付款情况等。市场信息和关联的客户信息可以及时的提供给决策部门,使决策层实时了解到最新的市场情况,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具体包括客户关系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收付费管理等。

2.3 设计项目管理系统

设计项目管理涵盖设计院生产流程的全过程管理,也是协同工作平台构建中的重点。其主要功能包括项目策划、项目范围、项目计划、项目文档、项目资源、项目质量等;实现互提资料、四级校审、成品出版、归档等流程;实现项目信息、项目计划等台帐展示以及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展现等。将设计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在系统中管理起来,达到项目协作和项目过程控制的目的。

(1)项目策划管理:包括项目立项信息、项目任务通知单、 项目启动、项目经理任命、项目组成员配置、 项目设计计划编制、开工会会议纪要、专业设计计划编制、 搜资调研等;

(2)项目范围管理:包括设计工作分解及工作包编码、项目模板(计划模板、卷册模板、任务书模板、外部资料模板、互提资料模板、计算书模板、校审要点模板)等;

(3)计划任务管理:包括WBS任务分解、项目计划制定(月度计划制定、科室计划制定)、设计成品计划、顾客资料验证计划、提出资料计划、规范书编制计划、 设备及主要材料招评标计划等;

(4)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设计质量信息采集反馈、设计质量分析、施工图卷册质量计划管理、施工图设计质量复查、数据分析控制、不合格控制、顾客投诉管理、工程回访及工程总结管理、工程项目创优和报优管理等;

(5)项目资源:包括部门人力资源、项目人力资源、工作任务人员配备、人力资源负荷统计、勘测设备资源调度等;

(6)项目监控:项目进度监控、项目质量监控、项目成本监控、项目管理月报、全院管理月报、项目任务执行情况汇总、项目任务交付文档监控等;主管院领导等各角色人员可方便进行生产统计分析。

(7)项目文档及协同管理:在该协同设计环境下,与项目有关的所有信息均可得到共享,同一项目中各专业的设计、校核、审核人员可随时或者根据权限看到其他相关专业的最新设计文件版本。

项目文档管理覆盖整个设计过程所涉及的设计输入资料、数据,厂家提供的设备资料等。专业互提资料经过审批可发送到相关设计人员手中,便于生产人员利用,对处于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文件等动态的设计资料进行管理。设计校审流程在系统中进行,完成时可将设计成品及其他信息、资料、表单自动归档到图档管理系统。

2.4 工程设计集成系统

作为设计院目前核心业务的是电源和电网设计,逐步提升以工艺设计系统、工程设计系统、三维工厂设计系统等为主的智能化设计平台,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与可视化、数据库、模型设计等技术,适当时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特别的针对电源设计,逐步建立设计数据库(包括工艺、工程、三维模型数据库)和设计知识库(包括专有技术专家库、用于支撑智能设计系统的各种知识库,如设计规范和规则、自动工作流管理、设计专家知识等)。研究基于智能化P&ID(工艺系统流程图设计)的自动建模技术,加大使用三维设计系统进行配管研究和方案研究的工作,为项目前期的快速报价和估算提供较准确的设备和材料信息,提高报价水平。同时,逐步提升三维工厂设计系统应用水平,提升三维模型数据库和材料数据库,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设计水平和促进企业国际化。

针对电网设计,建立典型设计标准知识库,研究参数化、智能设计技术,适时引进设计平台,整合各应用系统,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迎接市场竞争。

2.5 文档管理系统

主要实现包括成品文档管理、原始资料管理、档案整编管理、文档协同管理、竣工图草图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和文档智能搜索等。通过文档数据库管理企业大量的知识财富,变个体知识资源为企业资源。

3.实施步骤和策略

3.1 实施步骤

协同平台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按“有限目标、渐进滚动”进行。根据企业当前的业务状况和管理水平,按先急后缓,由易到难来分阶段实施,确定当前的有限目标,重点解决设计项目的管理和信息共享。使建成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技术上尽可能要有先进性和可扩充性、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建设协同平台分两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设计项目管理为主线,使勘测设计咨询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重点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初步的工程设计集成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同时探讨基于EPC的工程项目管理,为建设满足工程公司应用的集成系统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完善第一阶段工作成果,扩大集成协同设计的程度。在工程设计方面,人员以工程项目为中心进行组织,依托参数化设计集成系统和信息资源,以二维工艺系统设计为先导,以三维模型设计/二维原理图设计为核心,按新构筑的适合的业务流程和项目角色,高质、高效、高技术经济性的进行项目的咨询、勘测设计和服务。在综合管理方面,人员以业务功能/职能为中心进行组织,依托综合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和信息资源,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化的管理流程,采用程序化方式录入数据并日积月累,围绕项目业务的开展对院的资源进行高效控制,对院的发展进行科学决策。扩大信息集成面,重点开展覆盖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服务、项目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设,促进企业向工程公司方向发展,提高我院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3.2 构建策略

在工程设计集成方面采用以引进国内外适用的、开发思想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支持得到保证的商业化软件和相应接口(包括自行开发部分软件接口)为主、以自行开发少数专用软件/接口为辅的集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