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

第1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一、读书――打好专业基础

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

教师读书,首先对学生是一种引领、一种示范。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激活教学活动。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的读书人。

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经典是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要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

二、教研――充实专业内涵

教师在课堂上能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是一个教书匠,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远,就要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以大胆务实的钻研精神充实自己的专业内涵。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要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能以流畅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写作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阶梯,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语文教师写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札记、教育反思、教育博客等。另外,教师写作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写身边的教育实例,这样的写作才有生命力。

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是教学的实施者,还是教学的研究者,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规律一脉相承,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众所周知,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这就是笔者所说的“研究”。教师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方面,我校因地制宜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让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教师沙龙”上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成长心得、细节处理等,鼓励年轻的教师认真学习,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夯实专业素质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迅速成长,已经成为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教师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理想途径,也可使广大教师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

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 引导者 开发者 研究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仔细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们发现,如何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换和定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

一、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以一种单向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拥有着非常强烈的话语霸权,不容许有任何的质疑,而学生就是知识灌输的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思想和情感都被无情地压制和禁锢,个性被抹平,无法真正自由地表达自我。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在这期间,要实现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而这也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也不能要求学生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这种角色转换,也符合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要努力完成这样一个转换,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2]

二、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是由少数专家学者编定的,语文教师虽然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在教材面前,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事实上,大量的一线语文教师,都有着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和需求,也清楚各个地区的差异和学校的办学特点,但却都没有参与到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这对课程的制定者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变成了既定课程的阐释者和传递者,教学活动被限制在狭小的操作层面上,很少有自主发挥的余地。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现实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课程,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其实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报刊、影视广告、演讲会、辩论会、博物馆等等。总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社会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所以广大的语文老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利用语文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使自己成为课程开发和创新的主体,实现语文教师由被动执行者向主动建设者的角色转换。

三、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大多充当的是教书匠的角色,他们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却被排除在研究的大门之外。实际上,教师做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拥有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是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拥有着很多的研究优势。所以当“没有理想”、“不会创新”、“缺少个性”、“简单重复”这样的标签,贴在语文教师身上时,“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了。

新课程背景下,争当“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研究意识,对自己的思想、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批判性的研究,也就是教育科学中的行动研究。教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能使教师个人缄默的、隐性的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以此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建构,逐步摆脱自己外来“权威理论”的束缚和禁锢。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常通过课后备课、写反思日记、问题研究、合作讨论等方式,达到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目的。总之,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是成为“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3]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观念和角色,我们就可以顺利进入新课改的实施,在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第3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副校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听课;再培训

教育教学是所有学校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其效率以及质量往往对所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狠抓教育,全面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笔者担任小学副校长一职多年,在日常的语文教学管理工作中也积累了部分经验,现将其分享给广大教育同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组织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实现共同提升与进步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备课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鉴于教师个体知识以及能力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教师集体备课从小的范围来说,可以着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讲,则可以尽快地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研究的众多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对我自身的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指明了道路与努力发展的方向。我在组织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其实现了灵活地运用与发挥。首先,我带领众多语文教师组建起了一支备课小组,并由教师骨干轮流担当备课组长,指导其他小组成员更好地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接着便要求每位教师都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一套备课计划,并在备课小组内进行发言与交流,这样一来,教师之间就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利于其认识到自身在备课以及教学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这对于语文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具备独立备课的水平与能力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意义;之后,再采取众家之所长,将所有备课计划中最完美、最精华的部分有效融合到一起,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精彩、卓越的备课方案,有利于真正推动其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保证教师听课与接受再培训的时间,给予语文教学最大的质量保障

1.安排语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能充分做到教学经验的互通有无,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实际教学业务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作为一名主抓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必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我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给予了听课充分的重视,经常组织语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并要求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探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的最终教学目的。

例如,在李老师教学《南辕北辙》的公开课上,她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了南辕北辙的整个故事,这一做法充分契合了小学生对视频的独特爱好以及探究兴趣,不但瞬间集中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更是在正式讲解知识点之前就让学生对于这个寓言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与判断,为她接下来更好地展开文章主旨以及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的讲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使语文教师队伍都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先进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他们摒弃以往“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节语文课”等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模式,为其灵活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组织教师外出参观,接受再培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快速更新,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远远落后于新课标的要求,这不但严重制约了其教学水平的提升与进步,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语文素质以及造诣的发展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这种背景下,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接受再培训成为摆在众多教学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主抓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名管理者,我提倡教师在外出接受培训之前先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以及难题进行详细的梳理与总结,这样一来才能保证他们在听课的时候真正做到“心里有底”,进而为培训中积极、主动地吸收优秀教师的解答与指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我还要求外出接受培训的教师对培训期间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充实与归纳,接着在全体语文教师队伍中间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与沟通,并将真正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先进教学手段以及方法灵活运用到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给予语文教学最大的质量保障。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主抓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每个人都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这一话题有着独特的认识与看法。以上仅为我个人结合部分教学管理经验得出的粗浅感悟,还希望广大教师同仁能不吝赐教,给予我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以便促进我在语文教学管理中更好地展开与落实各项工作,实现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彩凰.教学副校长要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

第4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一、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教学理念

在主题教育思想当中提倡将学生看作为具有个性、主观能动性且在不断发展的认识个体,而教学是学生借助教师指导主动学习、探究新知并掌握新的技能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学时必须给予其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新课程改革结合了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单一地将学生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提高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目标,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下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教学资源,开放教学内容

仅仅借助小学语文课程有限教材的讲解与学习难以满足语文课程结合丰富多样的生活化场景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充分把握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课外资料,并通过课文讲解中对课外知识的合理融入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典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中鼓励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所收集到的故事进行分享,从而使学生对成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语文素养。

三、重视素质教育,开放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则下对教学方法做出及时的更新,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等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积极吸取成功、先进的教学经验引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一课时,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之甚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战争年代炮火纷飞的景象,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下对产生崇敬之情并积极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四、激发学生兴趣,开放教学环境

一方面,教师应当维持教学的新鲜度,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往往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新鲜度的保持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对学生的座位做出合理的变更,采取圆桌式摆放等新鲜的方式,或者组织学生展开野外授课等,这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大大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教学活动高质量的必备条件。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与想法,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关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还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环境等措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程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5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素质;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58-01

当今时期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给小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小学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实施者,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与优劣直接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为了适应新时期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符合时展的要求,才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

一、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灵魂在于人格

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是未来教育非常强调的最终目的之一。故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是整个教师素养的灵魂所在。小学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因此,评价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时应从思想品德、各科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能力、模拟设计教学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身体素质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特别要增设写作能力的评价。这里的写作能力,主要指通过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价,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格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是教师首先就应具备相应的素质。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基础中德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师德是核心,是灵魂。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主体,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学校语文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除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修养: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高尚的审美情操;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教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诙谐、优美的教学语言;敏锐的观察力与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健康、饱满的精神与优美的举止与风度。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修养是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品格。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自我提高与教改能力

目前,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吃老本现象,教法也比较单一,只是教教基本知识,其他内容讲的太少,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跟上社会发展需要,并随时随地接受新的信息与新的知识,来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关键所在是能力。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是小学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正确”,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进而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选择和运用“听话和说话”、“写字”、“直接教学”、“合作学习与激发动机”、“阅读教学”等模式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

第6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4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相较于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加偏向于对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日常语文常识的应用和普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借助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课文基础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学生们在参与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也会从各个方面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文基础修养,深化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还可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和资源,让小学生充分享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视听感受,加强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期待,从而将小学语文教育向着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内容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中往往会因为内容的难度和触及的知识面之广,造成理解速度的缓慢和理解程度轻重的差别。因此,为了简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丰富课本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学活动的形式激化学生的课堂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往往可以采用师生教学互动、学生课堂测验、学生课堂发问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继而在语文思考与练习中了解到自身的语文盲点,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改善。例如,在师生教学互动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学生在与教师的活动中也能够进一步密切同老师的关系,在积极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学习语文新知识。在学生课堂测验方面,考虑到活动的即时性,因此小学生往往在活动中会表现出极大的张力,以此牢固对课文文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学生课堂发问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其实是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度消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课本教材以外知识的教授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通常也表现出极强的多样性特征。学生们在此教学阶段往往会学习到更加多样的文化常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延展了课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实和扩展了小学生的语文文化视野,进而激化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中,积极思考,努力发现课文以外的文学知识。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需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精选和延伸出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极大的专业性和探究性。

二、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还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对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借鉴与总结。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选择出适合本班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中,对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语文教师需要依托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分类,以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首先,在传统语文教学领域内,语文教师需要明确了解常见的语文教学形式,在认真分析各个教学形式的优缺点之后,进行多样性的研究与总结,继而选择出最佳的传统教学形式。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应该意识到传统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推动作用。小学生由于对教师的课本教学往往有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感受。

其次,在现代多媒体教学领域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通常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反应态度。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接受性和活动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梳理,帮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互动中真正体会和感受课本教学内容所要传授的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以及科学文化领域的综合知识。小学生们在多媒体的教学氛围中,一方面可以见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范围,另一方面也会在教师的教导下不断深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和学习到更加广阔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活动中各科知识多维性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以外,从深层次上来说,还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多维性渗透中。因此,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是综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应用能力的体现。

首先,语文学科的课堂活动通常是具有强烈的人文知识交流互动的特点,因此学生们在此类教学互动中,一方面可以应用到所学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不断感受到其他人文性学科知识的渗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教学活动人文性的延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综合性的同时,也能够激励他们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主动性的探究与学习。

第7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作为经历小学语文学习已久的人,总会觉得小学语文很简单,以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无非就是教授学生拼音组字等,简单之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各个行业都有各行业的苦楚。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也是。那么,小学语文教师究竟“苦”在哪里呢?小学语文相关教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以下是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经验总结出的几点关于小学语文的相关教学事项,将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逐一进行分析:

1、重视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学习和课程活动时期的纪律管理

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年级教育的过渡阶段,他们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觉的意识,需要教师在教育学生明确纪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督促遵守规则。我们之所以把纪律管理放在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首位不但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而且考虑到语文课堂的课堂活动开展方面。根据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等多个方面,通常我们将一二年级定为小学低年级。

低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且天真无邪,在课外喜欢向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身边的趣事,而在课堂上,她们也同样容易忽视课堂纪律随口就说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方面也是难以集中精神,因为年龄尚小,不懂得她们的注意力往往很容易被一些看似比语文知识更有趣的事情吸引,比如窗外的一只飞鸟、桌面上的一个橡皮等等。所以作为课堂的领路人,我们要为了维持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稳定,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要着重强调课堂纪律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古诗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来帮助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同时,为了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好奖惩制度,并告诉学生这也是课堂纪律的一部分。通过对活动纪律的遵守合规与否,来决定是否给予某个学生或者某个小组“小星星”,通过这一步骤的设计,学生将会更有意识地去遵守纪律。

2、重视中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纪律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学生能够在低年级阶段知晓并学会遵守课堂纪律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这为中年级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铺垫。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样语文课堂的学习习惯涉及得相关广泛,它可以由初学拼音字母时整齐抄写字母的良好习惯,延伸发展到对待数学作业工整答题的良好习惯。

因为如此,我们巧妙地从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由不懂纪律变为遵守纪律这一特点出发,可以更加便捷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我们小学中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年长一些,在规律、意识方面更能够理解和遵守,但是因为生理自然规律,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比如说,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火烧云》一课时,我们发现,这篇课文有多处对云的颜色和形态变化进行了描写,由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云的想象,以此促进并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类似的,我们在各类课文教学中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经过多次训练和教师督促,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习惯,为以后的有效学习提供保障。相信在规则的约束下,师生齐心,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督促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养成拥有正确理论指导和时间积淀的受益终生的习惯。同样,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道路上很好地考验了指导教师的耐心以及学生自身维持良好习惯的恒心。

3、疏导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和纠正早熟心态

说到叛逆心理阶段的小学生,我们能够很快联想到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也正处于主观意识增强、渴望独立和自由的状态。与学生这种状态相反的是,有些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少走弯路,有时直接强硬地去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这类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他们想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和社会经验去让孩子的成长更顺利一点,然而,他们的方法却欠妥当。这种欠妥当的行为方式与学生成长特点相冲击,于是产生并加强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心理。处理这种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静下心来考虑,多去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避免强硬的态度导致过激的行为。早熟心态主要表现在物质攀比和恋爱方面。

学生的这种心态是急需转变的,如果放任这种心态的存在,不但影响班风校风,更严重的会给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不但具有文化学习的特征,还具有思想教育的特点。所以学生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给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学生的早熟心理可以很好地给予纠正。比如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就以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这个鲜明的例子为学生做出了心理榜样,老师可以由此引申出对学生之间攀比心理的否定态度,帮助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除攀比心理外,更为明显的就是恋爱心理了。

第8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研究的故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课例进行研究,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课例与课例研究是有区别的,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

二、课例研究的意义

(一)重视积累,增加实践智慧

美国学者舒尔曼指出,教师专业知识应该由三类知识构成: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三是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教育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二)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追求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改善和提升实际的教学行为和能力。教师的科研过程是解决特定教育问题,分享实际教育经验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进而调整或改进工作的过程。各行业多年的实践发现,案例是用以表达这种过程的好形式。

三、课例研究的途径

(一)研究主题的确定

对课例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以下的划分是根据课例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作用来区分的,它们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严格并列关系,相互有所交叉,但主要是根据侧重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而言。

1.问题式主题

这类课例主要来自教师教学一线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主题往往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关注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课例设法找到理论来解释并协助解决实践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唤起教师的深刻反思以及随后的反省行动,问题通常是开放型的,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

2.方向式主题

这类课例价值较高。课例反映新的教学思想、理论视点等,也包括课例研究中对学科内容产生的新发现,获得的新知识。这类课例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经验式主题

这类课例主要来自教师利用自己教学经验,形成的一个新的教学设计及其随后的教学改进过程。整个课例叙述较多,教师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因此,受到大家喜欢。

(二)研究伙伴的确立

在课例研究中,研究伙伴的确立不容忽视。语文教师,因为学科本身限制,思维常常较感性,教学策略也常常受教学内容所限制,不大胆,不开放,甚至效果甚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做课例研究的时候,除了语文一线教师和各个层面的语文专家之外,一定还要想办法整合各学科教师,加入理性学科、开放性学科的学科教师,比如数学、科学、品德、综合实践。学科视野打开了,语文学科本身才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大胆开放有效向前。

(三)研究流程的设置

在课例研究中,研究流程的规划与设置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规划了课例研究的蓝图,不仅提示研究者提前做什么,还给研究者提供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其流程设置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则是教案设计与修改的次数,至少3~5次。教案的设计是整个课例研究的基石,必须整合所有研究者的经验与观察反复修订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第9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教科研标兵”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一腔热情,一份执着,一路汗水,一路歌声!

这样总结她13年的教研历程最合适不过。**,在初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2006年调入教研室担任初中语文教研员,一干就是13年。离开学校前,老校长叮嘱她,“教研室并不轻松,去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走进教研室她带着一腔热情!

历练:打铁还需自身硬

进入角色后她才懂得,教研员是师之师,肩负的是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自己尽管有十来年的教学经验,但理论知识缺乏,教学指导中怎能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仅仅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不行,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她从深研教材入手,那时候语文教材正是新人教版和苏教版交替时期,为了搞清教材编写体例,领悟编写理念,她常常扎在两个版本12册教材整整一桌子书里,两套教材区别在哪里?教学重点怎么定位?为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她常常深入课堂听课、自己下手备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几年下来,光听课笔记就写了50多本,而且做到了即听即评。作为教研员,在渭南市举行的阳光师训送教活动中担任主持、评课,受到各级好评。2008年,她被评为渭南市优秀教研员。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她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011年,适逢陕西省教育厅庆祝建党90周年论文、作文大赛,她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认真准备,积极投稿,结果她的论文《取其精华 以小见大》成为省教育厅奖励的5名特等奖之一。这让她对自己平凡的教研工作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顺利通过了渭南市教学能手的评选。2012年,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角逐,对她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但困难是挡不住一路高歌的人,除了正常的教研活动外,她连业余时间都用来查找资料、深挖教材、钻研教法,争取把每节课都备成精品,指定参赛的几本教材都被她翻得吊页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研员的岗位上,她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此间,担任了6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渭南市阅卷组组长。近年来有近10篇文章获奖或发表。2016年被市局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引领:万紫千红胜独秀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排头兵,一个人走得再快不是目的,而是要带领整个队伍前行。让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这得从培养骨干入手。她是这样做的,一方面通过活动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举行语文教师朗诵赛、下水作文、同课异构、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形式以全员参与与以点带面相结合,既激发了教师竞技的兴趣,又实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使一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发现好的苗子重点培养。她大胆推荐教学新秀李侠、冯海燕等承担渭南市阳光师训、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增长见识,历练教学技艺,连续6年来共引领推荐出5名省级教学能手,使语文成为韩城市初中省级教学能手最多的学科。每次送教或者示范课前,她都要深入学校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帮他们深入解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准确把握学情、甚至推敲课堂语言,将教学设计精打细磨,通过试听、磨课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帮助教学新秀更快的成长。为了更精准的指导教学,近年来她运用考试系统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检测成绩,将各校本学科学情、教情了然于胸,同时深入学校教研组,与任课教师面对面分析得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措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既有一个全面宏观的了解,又在细节和薄弱处有清醒的认识,去年开学初,在芝川初中的教研会上听了她的详细分析,杜永军老师感激地说:“太好了,我正为不知道从何抓起发愁呢,现在方向明确了!”2017年我市作为实验区率先使用教育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面对全新的编写体例、先进的编写理念、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如何引领教师们转变观、快速成长成为当务之急,她深知肩负的重任,在参加国家级中,认真记写笔记,边听边全程录音,回来后结合教材反复学习、琢磨专家的报告内容,领会部编教材精髓,同时通过听课、走访,对我市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2018年暑期为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做了部编教材培训,其中有理论引领,又联系课例,教师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作为教研员还要有全局观,平时只要组织全市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她从不就课评课,而是要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介绍新的理念和做法,在点滴的渗透和交流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服务:甘洒热血化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