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石油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部分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时,非常强调学生的英语能力。一是看学生是否有四、六级证书。二是用英语直接面试考查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很多学生因为英语这一关而错失就业良机。基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为了切实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符合高职学生水平和需要的英语实践途径,对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和历届毕业生进行了多项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在校学生包括:中澳班51人,普通班100人。95.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较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和沟通。对于在校期间练习英语听说的机会,只有1%的人认为,机会较多;7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机会。对于最有效的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方法,72.2%的学生认为,行之有效的是集中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和大量课外英语小组活动。同时,普通班63%,中澳班37.3%的学生认为,最理想的英语强化训练方式是:电影对白模仿+工作场景+日常英语交际训练。同时,对15家外向型单位和10家非外向型单位进行了调研。92%的单位认为,新毕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一般,只有一家单位表示很满意。而52%的单位经常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而以英语听说能力培训居多,达到84%。因此,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符合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需要,也符合企业方的利益。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训内容和模式
针对本次调研结果,选取了学院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石油工程专业中澳班进行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训。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出适合高职高专英语水平的英语听说实训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习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1.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主要内容
衡量一个人口语水平高低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表达是否流利。(3)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需要制定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英语交际能力实训内容。总体思路是:典型任务确定实训内容,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模拟生活场景建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学习指导,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多种实训模式,并逐项进行能力考核。实训主要分五个模块进行。模块一:语音语调训练。学生需掌握较为标准的语音,较为自然的语调,较为流畅的语速。训练的重点是语音、语调、语感、意群、连读、重读、弱读。选取原版标准视听材料对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他们跟读,辨音,听写,交谈。模块二:日常生活场景交际。主要实训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各个生活场景下自然流畅地进行交际。重点内容是特定场景下的相关词汇、短语及句子表达,尤其要注意各场景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因为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对于口语能力至关重要。主要方式是选取典型情景样例对话,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两人或多人进行场景交际。模块三:小组话题讨论及辩论。本模块实训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就某个话题发表自己观点。重点内容是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设计一些活动来推动本轮实训的进行,例如:抽选话题,模拟记者采访,模拟电视节目,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赛等。模块四:电影对白片段模仿。本模块实际是对语音、语调训练的更高一个层次。实训目标是让学生更有兴趣练习英语,能较流畅模仿电影台词和对白,重点训练语音、语调、语速及词汇。模块五: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根据各石油企业对新毕业生英语的要求,增加了石油英语900句的训练。
2.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主要步骤
2.1准备阶段。
(1)确定合作学习小组规模。根据教学需要,学生5~7人为一小组。(2)创设学习情境,描述学习任务。(3)确定小组学习任务。
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任务。
2.2完成任务阶段。
完成任务是每名学生练习口语的具体过程。任务的完成一般要经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开展都会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1)搜集信息。为了能为口语实训课提供资料准备,在开课前一周,安排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分组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汇集、分类并记录工作。在此过程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充分的资料准备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说,口语好的学生丰富了交流素材,口语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实践演练,克服语言不流畅、不会组织语言的劣势,对增强自信、克服焦虑感有积极作用。(2)交流信息。小组内部的信息交流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果是角色扮演,小组要进行剧本编写的交流和排练。如果是辩论,小组中可以分为正方和反方以及记录员,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先进行模拟辩论,为和其他小组的辩论进行准备。(3)成果展示。在口语活动课上,各小组在全班展示完成任务的情况。由于各小组负责的任务不同,组间存在信息差异。每个小组在展示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学生都能保持浓厚兴趣。学生完成交流任务后,教师及时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针对学生的语言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纠正学生所犯错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对第一期中澳班通过模块一和模块二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实训,取得了很好的实训效果。第一,几乎所有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这是一个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训练提高的大好机会。对于英语程度稍差的学生,也增加了他们开口说英语的信心。第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群体中提高技能的能力。第三,通过不同小组不同任务的展示,让学生看到了彼此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
3.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模式
实训既有成功的经验,还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实验阶段实训学时(一周)太少,实训内容不够丰富,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太少。实训课程应安排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每学期实训时间应以两周为宜。其次,课后“寝室英语”的推行由于缺少指导者的参与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汲取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符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实训模式。
(1)任务型合作学习模式。
不同于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训期间,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给学生布置与实训模块相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2)浸泡式强化训练模式。
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学习材料,以及要完成的密集的能力要点,学生会感到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会加班加点,连续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这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3)课堂内外延展性模式。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课后时间,形成浓厚的听英语、说英语的良好氛围,英语训练还应延展至课堂之外。推行了“寝室英语”。即以宿舍为单位,学生选取感兴趣的英语话题进行英语讨论,第二天在课堂上各宿舍进行展示评比,极大地激发了说英语用英语的热情。
三、英语实训课程考核方式
实训课程必须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且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要有别于理论课程考核。根据所设计的实训内容,考核方式也应进行改革,尽量做到全方位地、细致地、人性化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此,采取了过程性能力要点考核方式。也就是在为期两周的强化实训期间,每天要细化需掌握的能力要点,并对此逐一进行考核。比如第一模块实训内容是语音、语调训练,要细化需掌握的能力要点,即正确好听的语音、语调、节奏。考核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听音辨析,朗读对话和短文,模仿视听材料。每一个能力要点的考核标准分为优秀、通过和不通过。不通过者,只需重新练习该部分即可。平时的各种能力要点考核,占本实训课程考核的70%,最后各小组还要进行小组成果展示,这部分占30%。
四、结语
经管研究生要与时俱进,根据目前就业形势,在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掌握创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创业平台可以弥补市场对经管研究生创业激励的缺陷,对企业初创阶段的种种风险和困难提供支持,为创业企业补充自己暂时不能获得但又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必需的要素,使企业能够渡过初创期。经管研究生作为拥有经济知识和管理素质的高层次人才,要积极利用好创业平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亦可与理工科学生合作、共赢;经管研究生利用创业平台搭建的优质资源和广阔舞台,在创业的沃土上一定会茁壮成长,实现经济效益和人生价值的双丰收。以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希望能够在经管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等多个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经管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科的自身特色,使得经管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研究生,掌握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理论知识,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客观规律,因此,随着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自主创业也成为经管研究生当前比较认同的一种就业形式。然而由于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锻炼的单一模式,使得走出校园的经管研究生往往缺乏创业能力和创业需要的实际知识。
二、提升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建议
在目前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管研究生创业作为一种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应该鼓励。所以,相关政策应更务实、具体,便于操作,资金等物质方面的优惠条件也要确保落实,能帮助他们承担一定风险。为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首先经管研究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次政府、高校和社会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1.对经管研究生自身的建议
首先,经管研究生要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创业不仅仅是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的事情,经管研究生在创业上也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其次,创业主要是指为了创建新企业而进行的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具有一定风险性,以创新方式将各种经济要素综合起来的一种带个体性特征的经济活动。创业是一种创新,包括技术上的创新、理念上的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创业又是一种事业,基本上要经过融资、进入市场、商业运作等过程。经管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创业态度,不能仅将创业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唯一目的,更多的要将创业作为人生的一次锻炼,一次超越,当作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常态,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要享受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竦所带来的乐趣;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和素质体系。
2.对政府、高校等社会支持力量的建议
首先,出台和宣传支持经管研究生创业更为优惠的政策。经管研究生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不太现实,所以政府和高校应给予其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包括创业教育和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等。据统计,全国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比例仅为5%~8%。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者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创业者开业成功率达60%以上。创业教育不仅为经管研究生创业提供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专业指导,更多则是创造了一个交流信息、促进创业的平台。河南工业大学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业基金,从资金上支持研究生的创业。山东财经大学从完善制度体系和提供资金方面构建大学生(含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承认学分,开设专门的课程;若在求学期间创业允许大学生休学,学校对学制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此外还通过建立校友联谊会、校企合作平台等多种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还制定和出台经管研究生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和创业专项基金,以帮助和鼓励经管研究生创业。
其次,举办以“挑战杯”为旗帜的经管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自1999年拉开帷幕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了大学生独立分析、团体协作、语言表达、社会活动和实践创业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科技创业和实践成才。作为经管研究生,本应在该类创业计划竞赛中大显身手,但令人遗憾的是,经管研究生参加的同学屈指可数,以广西有培养经管研究生的8所高校为例,在2008年度举办的全区高校创业计划大赛中,经管研究生竟然没有一件作品入选,究其原因,原来很多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主要针对本科生,对于研究生还是空白,缺少相应的组织和实施部门。
另外,政府和高校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构建企业孵化器(又称创业园)等经管研究生创业平台,融入现代管理理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吸收风险资本,切实把创业平台做好。美国全国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经过孵化器扶持过的企业成功率达80%,反之,没有得到孵化器扶持的企业,其成功率只有20%。通过创建创业园,既为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提供了条件,也为将来真正创业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作为经管研究生,更应发挥专业优势,可在管理咨询、资本运作等服务领域创办企业(或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设立广西第一个大学生企业“孵化器”—桂林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已有20余家由大学生(含研究生)创办的企业进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经成功构建了“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平台,“三级联动”的创业平台,为包括经管研究生在内的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学生的创业经历也少走了许多弯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与经验。
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正是这有组织教育起点上的组织者、实施者。“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很多人尤其是教师做出艰巨的努力。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师,最关键的支撑是教师”。[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农村学前教育受到空前广泛关注的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成为保证农村幼教质量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更多地集中在偏远贫困地区,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议题。江苏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的省份,本研究以苏中某县为例,对该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其研究结果亦是对当前研究的补充。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中部某县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由于该县隶属于江苏省一直素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地级市。该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苏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近年来该县在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学前事业,制定了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近五年来该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到底如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学前教育的质量。
(三)研究工具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上是幼儿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习得幼儿教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内化幼教专业规范、形成幼教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的历程。[2]本研究结合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划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3]编制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生存状态;第二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其中专业精神包括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满意度和职业理想,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教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第三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状况,即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途径。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县进行调查,并对其中一名园长和5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份,回收率为92.8%。问卷结果以SPSSforwindow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情况描述
1.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至35岁,占到近一半,36岁以上的教师达27.1%。各个教龄阶段教师比例基本成均匀分布,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2.该县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层次,27.8%的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已经取得本科学历,其中有4名教师是第一学历,这一变化是可喜的。由此反映出,当地农村幼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3.83.5%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并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证,这一结果表明该县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已经达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4.在职称评定方面,有51.5%的教师目前没有职称,这意味着一些教师在工作多年后还是保持原状,个人发展成果不是很明显。另外,58.8%的教师没有事业编制,在与园长的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编制太有限了,一些老教师工作了十几年仍然没有编制。但是这两年我们明显感觉到国家的重视,近年我们县每年增加20~30个幼儿教师的事业编制,虽然杯水车薪,但也使我们一线教师看到了希望。”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分析
1.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涉及教师的专业理想、对教师专业的热爱程度、对工作的积极性、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对该职业持满意态度,其中“满意”占28.9%,“基本满意”占48.5%。另外,还有21.6%的教师“不太满意”。面对如果可以再次选择职业的问题,25.8%的教师表示执着追求,继续从事这一职业;33%的教师认为还是当教师好;23.7%考虑从事别的职业但不急切;16.5%的教师表示有机会一定换,不再当教师;1%的教师表示现在就急于换。虽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会继续从事该职业,但是40%的幼儿教师还是希望能够从事别的职业。如果这种状况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将不利于整个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更不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幼儿教师工作时间、压力与其报酬之间的悬殊差距,导致他们严重的心理不平衡。42.3%的幼儿教师表示工作经常占用业余时间,累计高达97.9%的教师都表示工作会或多或少地占用业余时间。50.5%的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另26.8%的教师则认为压力非常之大,即累计高达96.9%的教师认为该工作存在或大或小的压力。那么,在工作占用如此之多业余时间,存在如此之大压力的同时其报酬又是如何?调查发现,34%的幼儿教师月收入(包括工资、补贴)在800~1000元之间,25%的教师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因此,工作量大报酬低导致81.4%的教师对其所得报酬与工作量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满。这将不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热情的提升,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其专业发展。另外,在对教学工作的创造热情的相关选项中,有44.3%的教师表示总是充满创造的激情,28.9%的教师在任教的前三年有创造热情,后来就比较平淡,还有25.8%的教师则认为该工作是相对定型的,比较机械。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对该职业缺乏创造的热情。考察其原因,还是与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压力大、收入低、闲暇时间少,使得许多教师无力去创造,更缺乏创造的激情。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教师们“减负”,给予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营造学习和创造的氛围,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教学,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生机。
2.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84.5%的幼儿教师能够以《纲要》为标准,以教材内容为参考,结合幼儿实际水平及其生活的环境设计教学内容,9.3%的教师认为只要实现课程目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或自行编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63.9%的教师做到经常设置教学情境,其余教师也能够有时或偶尔设置教学情境。当幼儿兴趣与活动冲突时,64.9%的教师会设法吸引幼儿注意力,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开展活动,而32%的教师会调整计划,以幼儿为本,做到“心中存有大目标,及时调整小目标”,组织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虽然比例只有32%,却非常难能可贵。由此可见,自《纲要》颁布以来,特别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更新,不是停留在过去严格按照计划、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也不完全像过去农村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他们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方式的特殊性,重视活动情境的创设,在教育教学中更关注幼儿的兴趣。
3.农村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指教师为了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而自觉调整、完善自身教育理念与行为的意识,即教师对自身发展的反省认知。这是决定教师发展速度快慢和水平,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对其专业发展满意度表现为:“满意”占9.3%,“基本满意”占64.9%,即75%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有25%的教师表示“不太清楚”或“不太满意”。99%的教师愿意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对于自身专业发展规划,22.7%的教师目标明确,68%的教师有一定思考,即高达90.7%的幼儿教师对其发展是有思考的,只有10%左右的教师表示很少考虑或从没想过。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利于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调查显示,54.6%的农村幼儿教师表示经常反思,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41.2%表示有时反思。他们更多采用课后写反思和与同事讨论这两种方式,找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追寻更好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一结果同样非常令人欣慰,农村教师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传统的自由发展状态中的“教书匠”或“保姆式”的教师,他们也像城市的教师一样,追求自我专业发展,为了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而自觉调整、完善自身教育理念与行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4.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知识指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丰富的课堂情境知识。专业技能则包括各方面的能力,即教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教研能力等。调查结果显示:59.8%的幼儿教师认为现有知识是能满足幼儿活动需要的,也有40%的教师认为自身知识不太满足需要。其中,教育科研和教育技术的知识是幼儿教师认为自身比较缺乏的两大类知识。从调查中,我们看到高达61.9%的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这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农村幼儿教师的视野已不仅仅局限在教学中而是扩展到教育科研;不仅仅满足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关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这些都足以说明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儿童的发展,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对自身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换言之,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已经在农村教师身上苏醒。
5.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状况
农村幼儿教师与城市的教师一样,他们也渴望通过各种培训与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满足广大农村教师的需求,各种培训方式应运而生。调查中教师们提到的他们曾经参与的培训方式有:阅读理论资料(75.3%)、听专家报告(54.6%)、学历培训(43.3%)、校内交流(42.3%)、网络(39.2%)、短期脱产(6.2%)。可见,现代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这一新兴的培训方式也占到一定的比重。农村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状况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有78.4%的教师表示培训机会太少,甚至有4.1%的教师表示没有培训机会。虽然国家与地方政府开展了不少的培训,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但是僧多粥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数量巨大,还是不能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接受培训需求。另外,有83.5%的教师表示培训内容单调,多集中在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上,而他们更希望多一些教科研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费用支付方式方面,完全自理占42.3%,幼儿园承担一部分占29.9%,幼儿园负责全部费用占20.6%。调查中,不少农村幼儿教师表示,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另外培训费用太贵(33%)、教学任务紧张(25.8%)、信息不灵通(8.2%)等也成为造成培训困难的因素。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良好(1)苏中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抽样地区各个教龄阶段幼儿教师比例基本成均匀分布,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且基本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并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这一结果表明苏中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2)《纲要》颁布以来,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不再停留在过去严格按照计划、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也有了较大改变,过去农村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完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减少,农村幼儿教师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的特殊性,重视活动情境的创设,在教育教学中更关注幼儿的兴趣。(3)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增强。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教师希望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同时高达90%的幼儿教师对其专业发展规划是有思考的,有的目标已很明确;90%以上的幼儿教师能做到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努力提高其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4)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方式呈现多样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机会不多,培训内容单调。2.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令人担忧。抽样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目前既没有正式编制,也不具备职称评定的机会和条件。这部分教师由于工作的不稳定,使他们不仅不能同工同酬,甚至也无法享受医疗及养老等各类福利,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此问题不解决将不利于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2)工作时间、压力与其报酬不能成正比,差距悬殊。工作压力的大小影响着教师对其生存状态的满意度。调查显示,90%的教师表示工作会占用业余时间且有压力。尤其是乡村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教师少,他们同时承担保育和教育工作,繁重的任务及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产生了较大压力。近半数的教师对收入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工作时间、压力与薪酬的差距悬殊降低了农村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幸福感。低幸福感、弱责任感的状态不利于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3)专业发展机会不多,科研素质还需加强。该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有着较强专业发展意愿,九成以上的教师都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或者明确的规划,但是苦于培训机会少、经费太贵、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影响了专业发展的规划。教学任务繁重、缺乏科研素质、教学研究理论掌握不够这三大因素成为影响该地区幼儿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
1.幼儿教师应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柏拉图说过:“凡是自动的才是动的初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自主的、能动的,教师只有自我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措施,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实现人生目标。所以,农村幼儿教师应真正意识到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努力抓住各种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锻炼自身,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历,服从上级安排被动地去发展。最后,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克服困难,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2.幼儿园重视并加强培训,扩大学习范围,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络农村幼儿园应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扩大教师专业学习的范围,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完善幼儿园的教师考评制度,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不是如部分教师认为的只是“走过程,没有多大帮助或者是说不清”。(2)制定相应的规章,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教师通过园本教研、外出学习等方式,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同时为外出学习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补贴。(3)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竞赛,为教师创设一个平等、宽容、和谐的精神环境,进而提高集体凝聚力,使教师产生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教师的教学探索热情、创造热情,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生机。(4)加大在职培养的力度,与当地的师范院校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补偿教育等,丰富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3.政府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1)增加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比例,稳定教育经费的来源,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让其能安心从事教学工作。(2)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的机会,保证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公平、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平。(3)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政策,严格规定农村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人数及师资配备,将教师工作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幼儿园随意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4)建立长效、科学的管理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时段性的,还要注重连续性和周期性;同时兼顾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发展。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部分,正以其巨大的辐射性和影响力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旅游专业现状调研
(一)旅游专业学生市场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旅游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从人才需求上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有较大差异,但数量都不少。据统计,需求量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需求量最大的十个城市的需求总和更是达到四万以上。同时,在当今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在各管理类专业就业排名中超过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资产评估等传统热门专业,排在第9位。这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较好,找工作时有较大优势。此外,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我国入境游人数与过去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国际接轨。入境游的发展无疑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学生必须提升英语能力,熟悉各国文化风俗,多进行跨地区甚至跨国的交流实践,以便在接待入境游客的过程中为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与旅游口碑,吸引更多入境游客。
(二)实践教学情况调研
1.校外实践教学情况
旅游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极富创意的产业,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要想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除了在校时要学习理论,更要磨练技能,多进行实践活动。然而,很多高职学校都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无论是因为学校本身不重视,还是相关企业出于营业和保守机密的考虑而不配合实践教学工作,都造成了这样一个事实: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
2.校内教学情况
一是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大问题,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实际的适应性都亟待提升。具体有如下几点:第一,课程内容陈旧、死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密切,旅游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辐射范围等都在不断变化。然而调查中我们发现课本中仍有很多陈旧的、形式化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第二,课程设置未能与当今社会需求相适应。当前我国旅游人才的供需存在较严重的失衡,旅游人才类型的供需有较大错位。大多数高职学校希望提高学生工作层次,因此对主要职能为战略管理、营销规划的支持型人才,在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忽视负责服务、接待工作的辅助型人才的培养。事实上,辅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更大,这种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有极大弊端,使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第三,课程设置局限性很大,缺乏科学性、全面性、深入性。旅游业的综合性很强。只有课程设置得更为全面,学生才能在今后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更多选择,才能全面胜任工作。第四,专业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有的高职学校课程设置偏杂,难以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这种增强学生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学生学好当前专业的情况下开设相关课程。二是教学方式。通过对湖北省多名高职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在教学上仍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只负责把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不关心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质;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毫无新意的实践课程。而学生则更希望教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战训练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在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上,学校仍采用传统的阶段测试、期末测试,与学生希望的动手操作为主、理论为辅或理论与动手操作同样重要的考察方式相去甚远。在这种考查方式下,学生兴趣淡化、对考试有抵触心理的情况不难预见。三是实践教学条件。首先,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还是比较缺乏。大部分专业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甚至很多教师是直接由其他专业转来,只经过几个月的自学就上台给学生讲课,难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人才培养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旅游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然而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甚至认为实习经历可有可无,完全忽视学生的实习锻炼。并且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困难重重。这些都影响了旅游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三)单位及学生反馈
论文摘 要: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头,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也面临全面更新和优化。本文在了解大学生对《旅游文化学》课程的需求的基础上,对当前旅游文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教学评估。
旅游文化课程必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如近几年持续的生态旅游热,支撑其发展的文化基础(生态文化),仍处于零散状态,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时吸收新的内容,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历史的文化为主体,对现代旅游有关的其他文化没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说,目前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仅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近年来我院在进行《文化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创新:
1.问题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教学材料通过思考、探讨、交流(分析与争辩)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常见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前后(4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或派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讨论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或问题(课题)式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材料应是广义的,它包括教材、资料、图表、录像、课件、采访、野外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在讨论中师生共同依据系列问题,为解决问题而研究有关信息,在研究、思考与交流中又会受到启发,提出新问题,或将问题引向深入或师生共同得出某种结论、解决某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规律。讨论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运用讨论式教学时,需避免放任自流与偏离主题的局面,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进度,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首先是讨论题的质量,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难易适中、切中要害、不能是无关紧要或漫无边际。其来源可以是教师拟定;或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师生共同拟定。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准备,最好提前布置课题,在各自有一定见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三是发扬民主,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包括错误的观点、方法。教师参与讨论,但不要过早做出结论,而是适时引导捕捉有利于深入解决间题的沦点,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2.案例讨论式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到上世纪20年代世界旅游发达的国家已将案例教学引入了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旅游教育培训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引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案例数量也远远不够。许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文化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专业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地,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及教师,而旅游文化学的案例是实践经验的浓缩,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炼。案例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
3.参与式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地积极投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现在主动性和参与性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即时情景,给学生创设场合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之中,参与到学习的各种环节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果学生上第一堂课,老师介绍课程内容时,只讲课程体系和内容如何系统和严密,这样实际上把学生定位在只能被动学习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师能告诉同学,这门学科并不是"天衣无缝"的,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进行科研的部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表现自己的参与潜力。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学问"起源于"学习、问难",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问"出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一些包括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这些习题,有时则在课堂上讨论。不同答案的讨论和争辩,使得同学思想更为活跃,掌握知识更深入。
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门专业选修课,从开设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力争以直观的方式解读中国旅游文化。教学内容既规范又新颖,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教学方法灵活,且极具启发性和互动性;能以散而不乱技法,娴熟、轻巧地驾驭着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制作精美的课件,文字、图像、声音、动态和谐、统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现象,演绎得直观、生动;条分缕析的图标设计,使纷繁的旅游文化现象变得简约而条理分明;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一个老师满堂灌的做法,比较注重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和新资料;形象而深刻的语言艺术追求,激发学生在美的陶冶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能主动的学习。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对今后课程改进的建议如下:(1)申请增加课时,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增加景区、旅行社的实训内容,将《旅游文化学》课程直接搬到景区讲授,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使学生首先对该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2)开展小班教学,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3)增加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4)更好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资料的播放;(5)邀请一些专家做旅游文化专题演讲。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1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1年6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1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原则上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两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1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论文同时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至,请在主题栏标明“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字样。
七、评选和奖励
1.将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1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省略”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省略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为主;教学中忽视实践操作能力,单纯理论传授,照本宣科等现象。为了改变现状可以引进体验式教学模式,提倡改变教学观念,推广多种体验教学方法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它与强调体验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法具有相同的契合点与关键点。基于这一背景考虑,本文首先从基本含义与主要特点这两方面入手对体验式教学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当前旅游管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联系实际并尊重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对如何将体验式教学法作用于旅游管理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参考建议,以期给优化当前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带硪欢ǖ钠舻稀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1)基本含义。体验式教学法指的是将教学需求作为基础及依据,由此来进行课程的引入,通过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或相符合的氛围,借助模拟或真实的场景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心理与脑力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2)主要特点。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强调轻松体验,愉悦感知。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与精粹是“体验”,即是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浓烈饱满的热情去体验学习中的各个知识点,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其二,强调师生互信互助。学生要跟随教师设置的场景来进行学习,教师同时要做好引导与辅助工作,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实际性。
二、当前旅游管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不够科学。纵观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理念,其主要存在有两大方面的问题,其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都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灌输与教导,包括导游的基础知识、旅游地理学的内容、旅行社业务的开展等,但落实到操作层面,则会因为缺少相应的合作单位或匮乏实习基地而降低其在教学中的比例。其二,重知识的掌握轻素质的培养。以导游学的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都会教导学生如何带队、如何处理突况、如何与团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团队矛盾等,但对于导游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长远发展等精神层面上的教学,则相对会较少涉及。
(2)学科设置不够合理。从学科的性质上看,旅游管理专业属于综合性学科。其中既包括有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学科,又包括有景点规划、信息系统等地理生态学,还有政策与法规等基础法律学科。这虽然是该专业对知识系统的客观要求,但部分高校并没有平衡好各个学科种类之间的关系,或是存在学科交叉重叠,或是存在学科毫无联系等问题。这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旅游管理技能的综合性培养,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打造具有竞争性与特色力的旅游管理专业。
(3)教学方式不够先进。一方面,教学内容比较局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与根本,但不应成为局限教学的理由。在教学范围上,部分教师存在过度依靠教材的问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展教学。另一方面,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在教学媒介上,多是以口头传授与书面板书的方式。在教学地点上,多是以课堂或校园内为主。部分高校受限于经费,鲜少外出教学或到景区进行实地考擦。
三、如何将体验式教学法作用于旅游管理的教学改革
(1)以体验式教学的原则作为教学理念的导向。 即是要紧扣“愉悦体验”与“互相互助”的原则。一方面,要提高教学的实际性。即是要重视实操性教学,特别是对于旅游专业这种强调服务性的专业来讲,更应当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去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对服务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比例。在教学中与课堂上,学生应当是主体,教师则是辅助指引的角色。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度与交融性,避免出现“填鸭式”教学的单一输出模式。
(2)以体验式教学的模式作为学科设置的依据。 即是要紧扣“创造及模拟场景”来设置学科,平衡好学科之间的比例与关系。一方面,要提高学科的层次性。除了基础性知识的学科外,学校还应当开设与旅游咨询、旅游服务、项目管理、科研讨论等有关的延伸学科。这既是为了培养学生以更深入,更长远的视角去认知并了解旅游行业,同时也是为了将旅游专业打造成一个全面性流程的系统学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涉猎度。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科的衔接性。不论是经济类学科、管理类学科,还是信息技术类学科、心理研究类学科,都应当以符合实际场景情况,满足实际场景需要来进行设置,提高整个专业对市场需求的满足度与适应性。
(3)以体验式教学的步骤作为教学方式的参考。即是要参考“创造情境合作探究感悟体验总结评估升华能力”的模式。一方面,要扩大教学范围。另一方面,要丰富教学的媒介。除了基础的口头传授与书面板书外,还可以尝试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景区教学。对于经费相对不足或自然地理资源比较匮乏的学校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或演示著名景区的风土人情,讲解景区所代表的自然特色。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尝试远程教学,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合作来进行联合教学。对于经费相对比较充裕的学校来讲,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多深入到实际场景中。例如,带领学生到当地的酒店、饭店、旅行社、宾馆等去实习或上岗,以更好地观察并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以更好地模拟导游的带队过程等。总的来讲,就是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4)完善教学设备、设施,为体验教学创造条件。体验式教学对教学设备、设施要求和依赖程度较高。旅游专业为了实施体验式教学必须引进一些教学设备。目前旅游院校初步改变了“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引进了一批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设备使得体验教学的条件略有改善,但是为了更广程度的推广体验式教学还需引进各种软件系统,如虚拟景区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等。
总之,许多高校基于这一背景,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其教学过程却在教学理念、学科设置、教学方式上存在有各种问题。从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改要求上看,体验式教学法将有助于提高教改的质量与效率。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将其原则、模式、步骤等渗入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贴近教改方向,符合教改要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师范生 实践性知识 构建策略
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是出于对实践的感知,虽然不是得心应手地操作某种技术的熟练技能,没有明确的逻辑模式和准确的知识形态,但它能够帮助师范生做出适当的教学选择,它追求的是师范生在教育情境中以经验为基础的自我设定,是以对教育情境的感知、辨别、顿悟为基础的对教育的合理性追求。下面笔者从真实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两个角度,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学科教学,探讨构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策略。
一、在真实性学习中构建
所谓真实性学习(Authentic Learning),Authentic的中文翻译是逼真的、可靠的,真实性学习不等于真实学习,并不是在真正实践中的学习,而是指模拟一个高度逼真的教学环境与场景学习。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需要直观形象的专业教育场景,对于1~4年级的师范生来说,能进行专业实践的活动只有短暂的教育见习(一般前四年的学习中只有一周时间的见习)。只有创设一个与教师工作非常接近的场景,引导师范生应用教育理论知识,用教师的思维思考问题,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学习,才能真正建构出为师范生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程实施中,真实性教学设计应注意情境学习设计一定是基于任务或问题的,然后基于教学内容创设行为发生的真实场景。
比如在“小语教”的教学中展开微格教学,这是一种真实性的学习。首先,确定微格教学训练的主题和具体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要求选择,比如专门进行课堂导入的教学训练、写字教学训练、字义教学训练等。师范生可以查阅、观看相关教学资料或视频。其次,利用微格教室的摄录设备,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录像,课后,观看教学录像,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详细记录下来,或和同学一起分析讨论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师范生经过全面反思,为自己新的实践行动做准备。微格教学的数字化环境可以使评价多元化,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可靠,更有效合理。如果要进行的是某个单项教学技能训练,譬如,进行“课堂导入方法”的教学,就可以让师范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片断模拟。一位师范生模仿教师,其他师范生扮演小学生,选择不同类的课文进行课堂导入教学,师范生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交流之所以这样教学的原因,相互评价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帮助师范生构建分析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概念框架,养成专业思维习惯,习得实践性知识。
二、在问题研究式学习中构建
从个人教育知识建构的角度看,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使师范生学会批判地看待教育理论,形成新的见解,而且可以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普林在《教育研究哲学》中说:“通过分享问题、疑问和尝试性结论,教师能够建立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也许是尝试性的,但经受了批判性质疑,这种知识是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解释和对解释加以评判得到发展的。”[1]与一般研究的结论不同,这种实践性的结论着眼于具体情境。
问题解决式研究是师范生最常见的研究方式,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直接目的,一般情况下,问题解决式研究的程序是:
1.发现问题,选定问题。
师范生研究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由于师范生的专业知识限制,往往不能从众多繁杂的教育现象中提取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教师需要根据师范生的感受和能力,选取“真问题”。比如,一位师范生在实习时接到一个小学生的请假条,是这样写的:
老师您好!
下午我妈妈要带我去一个我也不知道什么的地方,去干什么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下午也不知道是哪些课不能上,希望您批准!
这位师范生看到请假条时哭笑不得,同时感到这位三年级的小学生还不会写假条,认为值得研究,但又不知道怎么研究,从哪个角度切入,是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还是小学生思维训练?通过教师指导,该生决定把小学生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作为研究问题。
2.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假设,即对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效果之间关系的假定性说明,是实验科学中的变量对因变量结果的假定性推测。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师范生进行假设时应依据已有的教育知识教育事实、当前的教育情境教育条件及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类型。提出假设,需要进行逻辑检验,看它能否合乎情理地说明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将假设纳入教育实验方案,进入实验过程。
通过对163本实习日记的叙事研究发现,85%的师范生在实习时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做小学生的班主任真不容易,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吵起来听不见人声;有45%的师范生无法控制课堂,出现学生吵闹无法进行正常教学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有位师范生进行了深入思考――怎样的教师气质和风格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针对问题作出假设――班主任树立严厉的形象更有利于班级管理,这个假设是师范生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和其他教师的经验逻辑推理的结果,该生在实习日记中反思:
开始,我对他们很亲切,记得上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时,老师讲过,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可是,当我对他们微笑时,他们却吵翻了天、炸开了锅,我叫他们停下不要说话了,根本没有几个学生听,即使有两三个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闭嘴了,没坚持三秒一看别的学生还在说,也又吵起来,气得我脸都绿了。后来,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的小学指导老师,他告诉我,对待他们必须板起面孔。
3.基于实践效果的后续行为。
如果实践效果很好,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总结,反之,则要继续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样是上例中师范生对于班主任管理风格的问题研究,师范生在进行“严厉的管理风格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假设后,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管理风格从“亲民”转为“严厉”,对违纪学生不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而是“板起面孔”训斥;该师范生说:“至少学生不敢顶撞我,我这样做的直接意思就是告诉学生:我虽然是实习生,但是也不是好惹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年龄太小了,训斥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哭个不停,于是,我又换了一种方法,谁表现得好,我就表扬谁,这样一来,似乎所有孩子都进入我预想的状态了”。在该案例中,师范生不断地进行实践――反思――修改行动――反思,在一系列行为中,获得了关于班级课堂管理的实践性知识,这些知识通过师范生主体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并在“建构――解构――建构”的模式上逐渐生成。
论文摘 要: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为了真正的发挥语文的作用,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还应该结合专业进行。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文章主要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 重视旅游知识的积累
积累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因为,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是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的。同时积累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条件。没有丰厚的积累,就没有流利的表达。表达即是“说”,而没有积累,就不会有“说”的存在。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脑子空空的人,他的表达能力会有多好。旅游业是一个文化含量非常高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首先是语言修养,旅游从业人员,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还要有较好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其次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旅游从业人员不一定需要是专家,但必须是一位“杂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涉及到,这就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考察。因此,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第一,结合课文内容广泛的积累旅游素材。旅游专业固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与语文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挖掘蕴含在语文资源中的旅游知识,名胜古迹、与名人的相关作品、景点的典故传说、诗歌等。第二,通过熟读、背诵积累旅游素材。熟读成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法,要学好语文必须积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语言材料,为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上要求的段落,背诵一些精美的短文,或者是背诵一下典故、名人传说等。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导游词、景点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第三,用竞猜、填空、在电脑上写帖子等形式,帮助学生收集和背诵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
2 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文质俱佳的文章,通过阅读,他们加深了对这些文章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的积累了素材,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当然,阅读教学也要讲究策略,第一,泛读。泛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早自习或者是晚自习的时间不断的大声朗读,锻炼其表达能力。第二,精选朗读和背诵。教师可以精心的选择一下比较好的范文,让学生不断的朗读,然后进行背诵。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三,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就是让学生遵循课本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比较适合分角色朗读。
3 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性。逻辑思维能力是靠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的。有些学生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说了半天也没有清楚的表达一个问题,这都是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造成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在讲解一个事物的时候,设计到许多方面的知识,面对许多的人,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差,相信即使他的知识再丰富,也没有办法让大家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抽象、推理等都属于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例如:在写“总结”时,要让学生从“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今后怎么做”这几方面来写;应用文应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谋篇布局;而说明文就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方位来进行。在进行文章分析的时候,教师更要善于将这些思想运用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文章,找出文章的脉络。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分析方法以后,久而久之,他们说话也会按照这种规律来进行,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4 重视语言表达活动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常的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说”,有勇气“说”。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课前5分钟或者是10分钟进行演讲训练。可以由教师限定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演讲结束后学生进行自评或者是互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背诵、讨论、续编故事等进行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课堂训练要以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由选择。教师还可以让全班同学轮流做新闻值日生,播报和评论时事新闻,让学生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锻炼其普通话以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另外,在课下或者是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在相互辩论中,训练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提倡学生多举办诸如:校园主持人大赛、播音员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当老师给了学生说的机会以后,然后为学生的“说”创造一个最为和谐的环境,也就是给学生说的“勇气”。有些学生不敢发言,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滔滔不绝,但一到课堂上就会很紧张。教师要努力的创造条件,消除这些学生的紧张情绪以及焦虑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的持肯定的态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5 结语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要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旅游专业来说,语文教学就应从积累、阅读、思维训练、语言表达活动等方面努力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兴扬.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10(5).
[2] 蓝桂娥.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简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