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农村阅读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阅读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阅读实践总结

第1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早期阅读 文献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将早期阅读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最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农村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主要内容

早期阅读:也称前阅读。《教育大辞典》对“早期阅读”的定义是“儿童一岁半以后即开始的阅读。主要由成人将儿童读物中的内容读给儿童听,儿童识字后进入自己阅读。”周兢认为“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儿童发展语言和元语言的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委员会在《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一报告中指出,适当的早期阅读包括“通过阅读从印刷品中获得意义,有足够频繁且深入的阅读机会,定期、经常面对拼写――语音关系,了解字母书写机制的本质以及理解口语单词的结构”等。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阅读注重对幼儿自主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阅读、认识文字,它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意义。

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总结为:创设阅读环境、提高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有效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提高农村幼儿的阅读能力及探索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式和途径、选择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适合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材料等问题。

二、研究现状的归纳与启示

(一)对农村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理性审视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尽管农村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农村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就农村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规范对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教材、经费的管理。比如在经费管理上,应该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改造阅读环境和购买早期阅读所需的教材和教具等。

当前大量指向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对象为城市幼儿,对农村幼儿的早期阅读研究甚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农村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问题应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研究内容可以涉及农村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准备状况、农村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实施状况、预防农村儿童读写困难及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方面、影响农村幼儿早期阅读发展的因素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等方面。

(二)做好传统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

在进行早期阅读研究时,很多城市幼儿园的经验值得借鉴到农村幼儿园研究中。比如:首先,幼儿园可设立专门的儿童阅览室,每个班级开辟“快乐阅读区”,教师也应积极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其次,在开展常规阅读的基础上结合“世界读书日”等主题活动,形成全园阅读和幼儿乐于阅读的氛围。鼓励孩子续编、仿编故事,制作故事小画册与朋友分享。第三,明确基本的阅读要求和规则,如:看书、取放书、借还书、对破损图书的修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鼓励家长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和幼儿共同阅读。

陈雅典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融合全方位教育资源,建构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阅读体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开展“邀请家长进园实践、教师走进家庭指导、幼儿阅读活动进社区”等交互式实践活动。还可以借助幼儿园网络平台,评选“书香家庭”“优秀家长”等,以此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当然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讲,我们需要创设适合农村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有利环境,选择适合农村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内容,收集日常生活中具有本土化的早期阅读材料,探索农村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策略。

(三)利用现代媒介技术,建构多维整合的早期阅读教育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媒介技术在儿童早期阅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将现代媒介技术引进早期阅读教育有其巨大的优势,比如动画冲击效果、集图片、音乐、视频于一体的多感官体验、永久性的循环利用等等。儿童早期的阅读教育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语言教育,而是应该集语言、认知、社会等领域发展于一体的多维、全面的教育。早期阅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和发挥图画书在各学科教育中的价值,在美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

(四)建立家园一体化,推进亲子阅读的深入研究

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教育所长,增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建立“家园一体化”的儿童早期阅读促进机制,引导和帮助家长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早期阅读环境和氛围。一方面,幼儿园要定期为家长推介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资源,引导家长选择适宜的图画书。

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可以充分利用园内已有的图书或是集合儿童家庭中的阅读资源,由教师进行分类和筛选,通过开设班级图书屋、图书漂流站等方式让儿童定期借阅,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建立固定的亲子共读常规,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儿童朗读故事,与儿童共同看书。

第2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实践研究报告范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直指应试的大门。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苦不勘言。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厌语文。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价值

(1)课题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语文作业趣味性:本课题研究的“语文作业趣味性”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动作业的群体效应。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 理论价值

首先,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当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满热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会产生厌学心里。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课题对于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语文作业在使学生获得母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乐于倾诉、善于写作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语文作业趣味性作业的研究,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形式

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或“拿来”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作业设计。

2、丰富作业内容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乐于表达。

3、尝试多种评价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尝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班组长评价等等方式激励学生享受作业乐趣。

4、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5、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在实践中获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通过对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使语文作业更加趣味化、创新化。探索出适合于学生情趣的趣味性语文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语文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做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语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勤于阅读、乐于写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XX.11—08.12)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进行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XX.1—09.11)理论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反馈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总结阶段(XX.12—XX.1)案例搜集、研究资料、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为第二轮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操作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法,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时效性和精确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专科毕业,35岁,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主体化、开放式行动研究》研究,该课题已经与XX年7月结题。参与了是此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XX年6月被评为县“教研先进个人”。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多篇论文获市、省、国家级奖。

2、参考的主要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八、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的能力。

2、整理、编排出一套《学生语文趣味性作业优秀选集》

3、撰写相关论文:拓宽阅读空间,培养阅读情趣浅谈。

4、撰写《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村官发展研究报告范文改革开放的实践报告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通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设计,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分类晋档、勤绩联酬”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练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经验,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第3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教学质量

1前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所存在的弊端也在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很多企事业用人单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变得日益激烈,而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用人单位都将人才选拔标准从传统的高学历和优秀考试成绩转变为考核应聘者的创新、实践以及沟通等能力。而语文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解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一直处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位置。因此,研究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语文阅读设施不完善:受农村经济发展迟缓、交通设施不健全以及通讯设备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小学始终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以及教学形式单调等问题[1]。且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但是与素质教育工作相匹配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标准等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学机构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了本来教育经费就十分紧张的农村小学只能将大部分的经费都用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其他教学活动却得不到有效的开展。2.2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阅读文章之前,缺少一定的阅读热情和阅读积极性,那么就会出现中途终止阅读或阅读效果不佳等问题。再加上很多小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学习就被灌输了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使得他们在学习知识时,只关注可以最直接、最快速、最简单等提高考试成绩的学习方式,对于像阅读这种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快速提高考试成绩的学习方式,很多小学生则不愿过多的尝试①。2.3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逐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但是,很多农村教学机构都没有完全的摆脱应试教学模式的阴影,考试成绩依然是我们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决定小学生是否可以就读于名牌初中的主要考核指标,使得很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在不择手段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继而他们无限制地占用小学生的课余时间督促学生搞与考试有关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小学生的阅读时间。

3完善农村小学阅读现状的策略

3.1营造阅读氛围,完善阅读设施:本文将营造阅读氛围和完善阅读设施的措施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确保小学生有书可读。通过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等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同时增加农村小学课外读物的量,以便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学生的读书需求;第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班主任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每周为小学生安排2—3次的阅读活动,使小学生可以明白阅读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主动参与阅读;第三,丰富阅读的内容②。不断丰富农村小学阅读刊物的内容,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其喜欢阅读[2]。3.2激发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我们学习和认知新事物、新思想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反之,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回避与这一事物有关的一切活动③。因此,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依然是我们改善农村小学阅读现状的主要措施之一。对此,本人在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前提下,将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措施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并对每组学生都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第二,定期对每组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抽查,对于阅读效果显著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来,就会给小学生产生不能拖小组后腿和通过阅读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等心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目的。3.3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在我国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而就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3]。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小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足。对此,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其充分明白对于提高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作用,以便于家长可以在课后监督和帮助小学生从事阅读活动;第二,在学校操场、教室、走廊等区域设置合理的书本存放柜,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本;第三,教师应彻底转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充分明白阅读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4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学大纲不断完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强以及社会人才观念不断革新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了阅读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但是,受农村小学阅读设施不完善、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以及阅读时间少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小学都存在着轻视阅读教学的现状,身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地发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秀红.谈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教育.2016.32.

[2]莫立群.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8.07.

第4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素质教育的发展也让初中的英语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英语教师已经不再单纯地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上,这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另一种形式。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定要认清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1. 农村初中英语的阅读理解教学现状

1.1学生方面的问题

首先,学生不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这直接会影响到学生阅读理解的质量。再加上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家庭环境相对较差,及时市面上有各种形式丰富的英语阅读教材,可他们所拥有的只有课本教材,对于词汇的来源也变的十分有限;其次,缺乏一定的阅读情感,对阅读有种无形的抗拒感。学生没有进行英语阅读的愿望,无法充满热情的投入其中;最后就是学生们相对单一的阅读思维,也而会导致阅读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而导致阅读理解的困难。

1.2教师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缺乏创新性,单一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对于文章的翻译一般就是照本宣科,“轻理解、重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对于文章的不理解,就不可能让思维产生一定的转变,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就是,对于英语文章的问题解答也不够全面,学生只能片面地了解正确的答案,对于“为什么错”这种问题却含糊不清,这也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教师没有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教材以及教材缺乏实用性也是一大弊端。

2. 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2.1解决农村英语词汇障碍的情况

英语阅读的根本就是词汇量的累计,词汇量的储备大,那阅读能力自然会高。所以,要想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就要从积累词汇量开始入手。英语教师要做的就是传授给学生们一些快速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拆分记忆法,具体含义就是把一个单词拆分成几个小的单词,然后根据特定的意义去记忆单词,比如family这个单词,就可以看成是爸爸(father)、和(and)、妈妈(mother)、我爱你(I love you)组成的,这样学生们就更容易记忆单词了。每天教师都定时定量地让学生理解一些单词,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就能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2.2重点解决相对容易的阅读问题

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来自于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只有让他们不断地体会成功的感觉,才会激发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学生们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英语教师要做到充分的理解。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理解课程时,要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分别设置不同的问题,也要找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来进行课问题的解答,比如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可以提出:Which word is strange for you in this passage?让他们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把不懂的生词找出来;而那些基础强,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in character?Can you retell the story?看学生理解文章到什么程度、对文章的脉络是否可以理清,来对该层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2.3进行初中英语的多样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阅读理解内容来进行多样化教学,对于那些情节生动的阅读内容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朗读与原文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更能提高词汇量,加强朗读能力以及表演力,为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带来了很好的条件。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总结

综上所述, 对于农村初中的英语阅读理解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此发挥的作用就是对于学生的配合和课程的编选设计,把课堂交到学生手里,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对学习得到理解和接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中间强调的是对于实际环境的利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李春莉.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浅析[J]. 校园英语, 2015(20).

第5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养成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很差,例如,一些学生写的字很潦草,七扭八歪,很难辨认,错别字时常出现,运算符号常常出错,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时有发生,计算时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的学生做作业不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按教师的要求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等。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数学教师,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鉴于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以供同仁们借鉴。

一、培养学生读课本及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跟语文书一样,需要阅读。众所周知,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数学知识、技能的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教科书,使学生养成读课题、读例题的习惯。教学中,特别是新的章节,要指导学生预习阅读课本内容,教师可以给出预习提纲,这样可以使学生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例题,可以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点跟数学实践相结合,有助于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每节课后,在学生练习前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做到逐言逐句的复读,边读边记忆,还应让学生用笔将重点知识勾画下来。总之,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数学课本,养成学生阅读预习数学课本的习惯,是学生学习、掌握、巩固、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经常性的检查落实,使学生的预习阅读数学课本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课堂45分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间。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若发现学生走神或干其他事,可停顿或提高声音或用形体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听课。使学生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此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有疑问的话大胆的提出来,使自己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另外,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能做出必要的评价和补充。课堂上发现学生不注意时,应用形体语言给予暗示,提示学生注意。还有,我们教师要清楚,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大约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所以教师尽量在30分钟内解决问题,留给学生充足阅读与练习的

时间。

三、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是应付家长。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做到:

1.做作业前先读书,模仿例题解决问题

2.规范书写,保持书面整洁

3.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

4.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完题验算

其方法是学生的作业晚上带回家完成,第二天早上交。

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

使学生在每单元结束后都要归纳总结知识点,都学了哪些知识,把它总结罗列出来,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打“√”,对不太了解的或不熟悉的打“?”,再想办法消化解决掉,或问老师,或问同学。

另外,针对某一知识点,应采取何种解题方法,都有哪些步骤,又有哪些解题技巧,把它总结出来,写到笔记本上,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也应把一些题型归类,方法归类,做好总结记录,为我所用。

五、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地、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总之,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从细节入手,有意识的培养。只有要求具体,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才能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让好习惯伴随学生终身,成为学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一、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学语文的兴趣和机会

第一、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备差,使学生想看的看不到,想听的听不到,见少识少,没有条件和机会积累丰富的知识。 第二、经济意识的增强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少数学生及家长 “知识无用”的想法仍然存在。他们认为读书只是混张文凭,不如早出校门早挣钱。而且农村学生家庭、家长对课外阅读普遍不够重视。大多数家庭不能提供课外书。即便重视孩子学习的部分家长也由于错误的认识干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是需要阅读的。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增加知识,开拓视野,锻炼思维,提高能力。阅读包括课内资料的阅读和课外资料的阅读。比较而言,学生更喜欢课外资料阅读。但许多家长认为只有课内资料的阅读才是正事,课外资料的阅读是不务正业。因此限制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第四、我们个别不负责的教师教学马虎了事,得过且过,让学生失去了学语文的机会和兴趣。笔者考察过许多学校,个别语文教师不正常开设语文阅读课甚至从未开设阅读课,即便开设阅读课的也多是“放羊式”阅读,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可以想象这种语文阅读环境下的学生有多少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自身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首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是导致语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我们每个学生开学之初都充满了希望,都渴望自己成绩好,可大多数学生未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因此,即使老师不断鼓励甚至督促,也常常出现 “一曝十寒”或者“偷工减料”“自欺欺人”的情况。 其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是语文水平低的又一重要原因。迄今为止,仍有部分学生学语文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甚至没有。积累太少,不能 见多识广,使课内外知识不能很好结合,语文科与其它学科不能有机融会贯通,语文与生活脱节。这种方法学语文,面对时代的进步,学生早已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 再次,少数学生性格胆小、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可以整天坐着不说不动,更不必说上课答问,沟通很是艰难,这样的学生语文能力自然就极不如人意。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学生学语文的机会,没有任何理由不鼓励学生学好自己的母语。只要找准病源,对症下药,相信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有志者,事竟成”。 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总结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肤浅的认识是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多想办法,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

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可能有的同学有这样的课外书,那个同学又有那样的课外书,如果放在家里,自己永远也只能读那一本书。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教室,设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那样课外书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我布置学生每学期拿新书换回上学期的旧书,借此不断更新图书内容。班级图书角由学期读书优秀者负责管理。如此,既能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这个办法我实践了很多年效果非常好。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室。虽然说大多数农村学校经过“普实”达标,图书数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图书质量却值得商榷。然而作为语文老师却不应该忽视这个相对丰富的语文资源宝库。

(二)、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魏书生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一旦产生了兴趣,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上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

第7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农业推广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课程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YJG-004。

Abstract:Studied on overall designing of “technology extension theory and methods” course teaching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full?鄄time education, proposed that defin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 Having plann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skill training course content, propos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skill training method, such as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role playing law,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in Full?鄄tim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echnology Extension Theory and Methods;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8-02

2009年3月2日,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应用人才培养,逐步压缩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的要求。随后,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决定从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这对于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研究《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课程特点,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一、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和方法相互依存不可分开。理论可以通过分析水平,清晰度、借以陈述的类型、描述或说明的本质等作用于方法,而方法则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假设取样、异常数据分析等新理论视角帮助发展或增加理论。学习技术推广理论对于掌握技术推广方法和提高推广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7部分。第一部分推广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功能、农业推广学研究进展、推广的框架模型、创新扩散理论、问题解决理论等。第二部分推广对象行为及其改变,内容包括沟通理论、行为产生理论、行为改变理论、我国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特征。第三部分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内容包括农业推广组织、农业推广组织类型、农业推广组织设计与评价。第四部分农业推广项目计划与评估,内容包括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程序、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监测与评估。第五部分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内容包括推广方法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第六部分农业推广服务,内容包括农业推广服务的含义与内容、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方式、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技巧。第七部分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内容包括影响农业推广的政治与经济环境、其他环境。

(二)理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贯彻以育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探索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学生通过课堂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辩论、演讲等教学形式,大胆尝试将“参与式”教学方法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始终。以“参与式”教学展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随时更改调整发言内容,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活跃课堂讨论的气氛。以案例式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改变过去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教师由原来的“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产生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手段,全面、深入地体现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反映最新的推广案例资料等,同时通过板书进行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推广学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课堂讨论、情景设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献,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形式鼓励和督促学生阅读和涉猎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体系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学位获得者除了应具有从事农业推广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农业推广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能力。《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了培养目标,其中具体要求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因此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对实现培养目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体系覆盖农业推广方法和实务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一)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内容

1.实践教学方面 内容主要包括推广对象行为分析、农业推广人员与机构、农业推广体系与运行、农业推广评价、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与政策等。

2.技能培训方面 一是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内容包括成果资料收集与评价选择,收集渠道、途径。成果选择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为一个地区提出启示式的推广项目建议。选择新成果,制定实用化方案。二是农业推广方法运用与创新、农业推广试验示范与评价。内容包括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与类型、试验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成果与方法示范及其基本要求和实施步骤。三是写作技能。写作内容与文体包括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推广科技报告(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课题报告、科技试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农业推广公文、农业推广合同(协议)(如农业推广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承包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农资与农产品购销合同等)、科普文章、科技简报、科技广告等[2]。四是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演讲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群众培训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如科普宣传、农民培训、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

(二)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手段

1.农村社会调研 进行农村现场调研,分析推广对象行为特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有关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内容、组织形式等。

2.推广机构参观调研 进行农业推广机构参观调研。了解农业推广人员的类型及其职责、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及现状、农业推广人员管理内容、管理方法。了解农业推广机构设置、职能、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等。了解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作用、评价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步骤、方式与方法。

3.组织阅读 推荐阅读材料,通过阅读了解我国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国际农业推广政策与改革。推荐案例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区农业推广的情况。每人写出读书报告,教师选择其中典型的进行点评。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就是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安排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训练项目,将受训者安排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受训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4]。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担任一次推广者的角色,一次被推广者的角色。作为项目推广者,为某一个地区选择一项有推广价值和推广前景的项目(或者为一项有推广价值的项目选择一个适合该项目推广的地区)。设定一个推广地区,针对所选推广项目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编写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要)。针对所选推广项目编写各个推广工作环节的工作计划要点。基本程序包括: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告诉大家如何做,做什么等必要事项。重点进行项目选择、项目分析、项目推广、演讲推介、农民培训模拟等。作为被推广者,对项目进行咨询,尤其是针对项目风险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安排双方辩论。通过双方讨论辩论,把优势与不足分析透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想全面。

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5]。具体案例教学实施大致可按如下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种是案例分析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首先是阅读分析案例。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生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其次是组织小组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最后是总结评述。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做出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第二种是案例总结教学。对当地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调研,筛选成功和成熟、甚至是失败的案例,全面的总结、研究分析,总结优缺点。总结编制出一套较系统、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案例。

参考文献:

[1]高启杰.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0-12.

[2]李尚蒲.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定位及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8,(28):117-118.

[3]王威,龙志强等.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6):43-45.

[4]黄一珊.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1,(14):66-67.

[5]杨蓓.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运用.教育探索,2011,(243)9:62-63.

第8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目前中考试卷中,阅读题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阅读时间少,阅读资源严重匮乏,课外阅读涉猎面窄,缺乏正确的目标与方法。由此导致农村学生阅读量小、理解能力差、视野狭窄、基础薄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本人长期的农村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出以下有效的方法: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提高语文整体水平

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说:“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储蓄、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树立新型的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教学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目的。在西方教育中,把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素质,但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相应的能力和习惯是不会得到发展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故事,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教学《出师表》时,介绍并推荐学生看《刘备三顾茅庐》,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向他们推荐《儒林外史》等,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揣摩字词,品优美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阅读习惯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其能举一反三

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远比教给学生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那么,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老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地阅读。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所谓精读就是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巧妙。”不仅要熟读,而且要背诵。熟读、精思、背诵,这就是精读。所谓略读,是指以较快的速度粗略阅读,以获得对读物大体印象或有关信息。略读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快中求知,以摄其要点为目的。

三、合作探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阅读知识和生活体验等限制,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对于这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以解决。探讨遵循的原则是:一要有探讨的价值;二要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可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问,设计这样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①从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看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②从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世态炎凉;③从重点人物(范进、胡屠户)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分小组加以讨论,每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看完课文后,同学们开始踊跃发言,有的小组发言人说:范进中举前穷得揭不开锅,母亲饿得两眼昏花,中举后有了银子、房宅,难怪人们总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中举对读书人的影响度有多深。有的小组发言人说:范进中举前,连老丈人都瞧不起他,嬉笑怒骂,百般嘲弄,范进受尽了人格侮辱,饱受人间心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着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逐步培养其自行设置问题的能力。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退出历史

传统教学中那种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已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授业、训导和教育,而是要更多地去激励、引导和帮扶学生。教师的责任不再是去灌输知识,而是要点燃火炬,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探索知识的主动者。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功能,多形式、多渠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林森.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9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范文

动;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28―01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在农村小学如何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为探求有效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班集体的建设,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学校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准备、深入宣传,积极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召开主题班会等,创造条件建立班级图书角,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各班级在读书活动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展示同学们的读书成果,营造班级文化氛围。通过强势宣传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也为有效落实读书节方案中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职责、重抓落实,确保读书节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读书节”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根据活动方案,我校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语文教师已把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当成本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繁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各自的教学需要制订了任务明确、措施有力,便于操作的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班级读书活动机制,确保了学校读书节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注重指导、创新活动,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导航

1.认真上好“阅读指导课”。各班级语文教师每周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进行指导,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不断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通过班级读书心得交流会以及低年级的故事会,学生们交流各自阅读的收获、采蜜酿蜜,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通过交流,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的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2.按学段分层次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各班级语文教师通过精心组织班级读书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读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着重对学校读书节方案中所指定的精读篇目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最后层层遴选。

3.建立长效的课外阅读机制。建立班级读书专项档案。各班从捐赠图书、撰写读书笔记、学生制作书签、读书手抄报等活动均有资料记载,学年末学校将根据《课外阅读活动考核细则》进行考核量分,以此评选出本届读书节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辅导教师奖。并将其考核成绩与语文教师的工作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