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语文特点;课堂教学;策略

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因此,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加系统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情感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而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语言营造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学科的融合,发现生物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课堂语文特点

课堂教学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渗透的主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方面,教学语言基于学科的特点要求严谨和科学;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目标又对课堂氛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语文特点主要体现在运用语言的艺术性营造课堂氛围上,具体表现为:(1)科学性。生物知识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例如,对细胞结构的阐述就是历代的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对动植物细胞的细致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其语言不仅要符合科学的逻辑,更要符合科学的精神,而这与语文表述的逻辑性密切相关。(2)严谨性。生物学科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性的语言通常都有深厚的逻辑作为支撑,因此,生物语言在实验的基础上,为知识论证找到了大量的事实根据作为论据,以有效地确保了生物现象、生物规律解释的严谨性和逻辑性。(3)生动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许多生物规律包含着深刻的抽象逻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发,在保证知识准确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缓解知识理解的难度,提高学习的热情。(4)情感性。生物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而这与语文学科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艺术性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陶冶情操、进而激发其心灵共鸣,提高对知识的感悟,并树立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观念。

二、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创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中常常脱离人文理念,使教学过程陷入僵化单一的困境:(1)课堂导入不够准确,即有些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往往不能抓住已经学过的生物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的语言沟通,从而造成了学生在简单、乏味、缺乏针对性的语言中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2)教学切入点选择不恰当,即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找到生物与语文学科的切入点,就可以让整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抓住时机切入语文教学,从而错过了教学的良机,使学生难以顺利实现知识点的突破。(3)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情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却忽视学生的情感,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讽刺,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有效性

(一)找到教学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知识与学生主体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知识切入点,为不同层次学生的难点突破找到思路。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实验语言,让学生融入教学环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物品以及观察任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在任务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教学实践既是知识的传播过程,也是情感的融入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重视对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进而影响了学生情感的调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通过对语文特点的运用,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情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激励

课堂上的语言激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诱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语言的艺术性,并通过融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让学生在恰当的语言语气中得到情感的安慰和思想的启发。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自信心理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指导,从而帮助其突破心理障碍,树立主动学习,敢于挑战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其学科特点,生物课堂语言也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效地利用生物的学科语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科学、严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发现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代玉杰.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2):129.

[2]黄日顽.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6(11):32.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07-01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效率低下,这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初中语文活动课的特点: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1、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2、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活动课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3、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一段时间实践后,许多学生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了。

二、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随机应变。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

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年龄特点

初中语文学习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以及运用交际环境。从语文的学到语文的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相当多的时间长期日积月累才能够逐渐做到。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与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有直接关系。不同的年龄阶段针对的学生的特点不尽相同,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和侧重点及采取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应变地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要想搞好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对初中生的特点了如指掌。经过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中学生的这一年龄阶段具有以下特点:初中生的自我约束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学生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教师要利用语言环境,不能够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只进行简单的机械讲解,把学生单纯地当做知识的容纳器,而不注意营造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语言的运用环境,导致学生眼中的语文教学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把利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研究。只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让他们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掌握语言知识并在语言场景中主动应用。那么,如何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特点搞好初中语文教学呢?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方面的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要想搞好初中语文教学,我想首先就应该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信赖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师生不平等的思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程度的学习目标,对于后进生要多尊重和包容,多给他们鼓励。

二、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关注点主要是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自然不好。要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必须改变这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因为课堂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学习采取的态度。课堂氛围的营造责任在于教师。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采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学习态度。教师要想改善课堂氛围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情趣性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单一、缺乏趣味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即使再优秀的教学方法,长期使用也会变得乏味,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学习新鲜感,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新鲜的学习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外,在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尽量不选择哪些没有趣味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在教学方法多变的同时以趣味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多变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摆脱教学枯燥性,又可以活化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导入方法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众所周知,初中语文课程本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其语言的魅力能够通过语文教学来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导入技巧和方法,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学的导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教学魅力,究竟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语文教学导入,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注意的问题详解

语文本是一门理解性比较强的学科,还具有艺术教学的形式,注重领略语文教学过程中魅力,这就需要掌握好语文教学导入的技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技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导入技巧,首先要注意导入的几个细节问题。

(一)注意有目的性的导入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刻要明白,语文教学导入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语文教学导入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导入是手段,是方法,而掌握真正的语文知识是在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进行导入时要合理设置设计教学导入技巧,不能只为了追求语文课堂的活跃气氛,而偏离语文教学的主体,本末倒置,必须把学会语文教学知识作为课堂导入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合理导入。另外还要把握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进行语文教学导入。

(二)注意新颖特别的导入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讲求教学方法的新颖、独特,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因为别具一格的教学特点能够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仅如此,还能给学生创造悬念,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导入方法要新颖、独特。另外,创设多样化的导入方式也是增加导入新颖的主要方法。导入形式陈旧,每次都是固定的模式,这让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在老师导入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导入的形式了,没有任何新意,这在潜意识里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热情。因此,讲求独特、创意的导入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导入方法探析

语文教学导入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把握良好、合理的语文教学导入方法能够促进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初中语文教学导入的方法。

(一)设问式导入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断要求掌握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技巧和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我们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设问式导入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设问式导入能够通过悬念式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从而增加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讲:在进行《愚公移山》文言文教学之前,语文老师首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比如:当一座山挡在了你家门口,你会怎么来处理这座山。通过设置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和上课的热情,之后再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展开讲授,慢慢的告诉大家《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显然比开门见山的直奔课堂内容要好很多。

(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导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断应用到现代教学课堂中去,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的应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功能的展示,形象而生动,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课堂知识,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教学的课堂效果。举例来讲:在进行著名文章《二泉映月》讲解之前,语文老师首先让学生听一遍《二泉映月》的曲子,让学生在乐曲的魅力中认真体会作者的形象,并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又如在进行朱自清的著名文章《荷塘月色》授课时,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的意境很美,作者眼中的荷塘好似一幅活生生的艺术画面。为了帮助学生们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意境之美,可以展现给学生一些美丽的荷塘图片,并配之美妙的《荷塘月色》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沉醉中,体会文章的魅力。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的应用,展现了美妙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诗文朗诵导入

在某种程度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押韵的词句,富有音乐节奏的诗歌,所有这些都使语文教学工作充满趣味。由于语言的特殊魅力,所以运用朗诵方式导入也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教学导入方式,并且朗诵也是一种用途普遍和广泛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诗文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语文教学开始之前,语文老师可以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诵课文,或者分组进行朗诵。朗诵课文能够创造一个热闹的语文课堂氛围,及时调整学生的态度,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语文教学状态。另外课文朗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语文课文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学生通过课文朗诵,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学生的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发挥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并不断进行创新,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向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11)

[2]张露文,朱海梅.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

[3]彭新媛.宁夏地方文化资源在当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利用[J].宁夏大学学报,2013(09)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实践

前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内容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转变,已经开始由传统知识教学转变为能力教学,对学生知识运用更为重视。在上述教学需求下,我国开始对主题式教学方式进行挖掘,在该基础上构建语文主题式教学体系。主题式教学模块从主题板块出发,形成了对应任务结构,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训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育作为当前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主题式教学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主题板块达到教学的改善,形成优化模块教学结构,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主题式教学模块进行全方位把握,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原则,形成应用为主的语文模块,从而实现能力分析、主题内容、设计目标及主题明确,达到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全面强化。

(1)能力分析。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要对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全面分析,依照学生特征配置教学资源。如在《世说新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对学生文言文水平进行了解,选取古文翻译作为教学主题,在学生古文翻译能力基础上进行《世说新语》讲解,课堂效益大大改善。

(2)确定主题。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从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出发选取对应主题,从而保证主题与教学相得益彰。如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选取交际、介绍、朗诵、演讲等作为主题,鼓励学生参与到主题训练过程中。

(3)设计目标。主题确定后要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原有主题基础上了解学习目的,在明确目标指引下实施学习。这种有目的学习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减少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弯路。

(4)主题模块。主题模块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围绕主题对各项划分后的内容进行合理“放置”,从而形成重组的教学模块。如口语交际主题式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的空中楼阁》划分为一个版块,将其归类到介绍主题下,形成了介绍主题模块,对其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依照主题模块进行记忆和学习,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效益。

2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实践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个性进行全面把握,结合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指标构建对应教学体系,将新时期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学体系的全面改善,达到主题式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2.1 自主学习,训练能力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主题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设计好的学习主题出发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对主题模块内容进行理解。如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试着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外阅读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内容学习,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获取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

2.2 精讲释疑,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主题内容配置对应教学资源,围绕主题对教学体系进行细化和丰富,提升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对主题部分进行细化精讲,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强调,加深学生对初中语文主题模块的理解。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解难,在解答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改善学生语文主题式学习的效益,又可以激发学生主题式学习热情,双管齐下,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面优化。

笔者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就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对重点词句进行翻译,解释了文章的主要意义。与此同时,笔者还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朝服衣冠是什么意思?”、“邹忌为什么要如此向齐王纳谏?”等问题进行解答,肯定学生的学习。

2.3 内化反馈,提升质量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实施了解,实施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从两方面评价出发全面把握学生主题式学习进度和效益,提升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对学生行为反馈信息、评价反馈信息等进行总结,在该基础上对主题式教学进行调整,从而全面优化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结构。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评价内容的公平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基础上实施动态评价,从而实现激励与行为的结合,全面改善学生学习效益。

3 总结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中要确保突出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素质进行强化,从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效益,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把握好能力要求、知识内容、模块内容及整合训练,从上述四方面对设计进行细化和完善,结合实践经验实施对应调整,从而形成系统化、层次化主题式教学结构,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金庆峰. 开放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1:90-91.

[2] 黄慧. 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 外国语文,2013,04:138-141.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特点;措施

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其对于改进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往我国的语文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探究扩展的弊病,使得我国的初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于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大的阻碍。本文就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落实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1.突出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体的作用,学生只是一味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自身的探索,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探究式阅读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研究,只有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其加深对于问题的认识,从表层深入到内在,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2.具有开放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重在交流,而不是灌输,由于存在众多的交流对象,这样就决定了观点上的多元化,所以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开放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其锻炼的不是学生做出标准答案的能力,而是加深学生的感悟,使其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

3.强调互动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为了探究问题,每个人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并不相同。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将自己心中的设想及时表达出来,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维度,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对教学互动性的把握,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措施

1.创设情境,以情入境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情境,才能对阅读中语句的情、用、意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需要创设必要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式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以情作指导,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2.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里所说的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探究式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会做答案,而是要懂得如何去思维,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学生只有具有刨根问底的意识,才能更快地从文章的探究式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营养”。文字表现的只是文章的外衣,文章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学生亲身体会,这样才会情境交融,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对答案的由来要有所好奇,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加强合作交流

探究式阅读教学发挥的是集体的作用,采用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还能够使学生之间达到互补,使得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够获得整体性的提高。在进行谈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学生自然而然会对他人的言辞有所感悟,这样也就达到了互相促进的目的。如在《花的话》一文中,二月花赞美的是默默无闻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此有不同看法的话,就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获得快速的进步。

4.及时进行总结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228-01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淘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倾向于标准化,即让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等方面保持一致,扼杀了学生天性的发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被阻挡,无法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初中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文字上的变化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力的发展平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理应改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让学生思维更为活跃,从而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现代化教学中,课堂主体地位较传统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自己只起到引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受到的尊重,从而主动学习语文,主动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表现,属于意识方面的变化。这类变化是在现有物质形态基础上加以思考与创新得到的,因此更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若是以“牛”为主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来创作,学生在没有经过引导的情况下,必然会想到许多关于“牛”的写作方向。例如从牛的勤劳引到自身学习需要勤奋刻苦方面,或是写鲁迅笔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状态,这类思维的扩散就是创新的过程。同时,由于思维扩散是在语文课堂中产生的,因此还可能引发全班范围的头脑风暴,让全班学生参与到创新中去。

二、拓宽思路,提出疑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一直以来,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相似的认知,即书本上的知识就是完正确的。其实并非如此,受自身认知程度限制,书本上的知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将自己与书本描述的不同看法大胆表达出来。

问题点的提出需要建立在想象之上,学生只有在全面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拓宽思维,提出自己质疑之处。因此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的多元化发展并不会阻碍正常教学内容的灌输。思维的拓展是创新的表现,教师应支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胆创新,带动全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

三、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通过课文内容创设相应情境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文章描述内容,并加强课堂参与性。对于初中生而言,情境教学更能够提升自己对课文的兴趣,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前在班级内选好扮演者,将诸葛亮的内心思想表现出来。扮演者应重点选取表现力强的学生,并鼓励夸张表演,让学生在研究表演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自主感受诸葛亮内心情绪的变化。表演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思维上的创新才能够将文字性的描述转化为表演形式,无论在课文理解方面还是思维创新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开展探究式学习

同情境教学相似,探究式教学也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究教学需要教师选取合适课程内容,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思考。探究式教学可以以小组形式展开,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形式上的多样化让教师更青睐这种教学手段。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在问题解决时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带动日后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例如,在学习《杨修之死》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杨修为什么会被杀死,大家从这一事件中能够得到哪些教训?”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与向家人寻求帮助等方式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发现,学生得出的答案方向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说是因为杨修卷入皇室传承被曹操杀害;有的说是因为擅自揣测曹操心理而被杀害;有的说是因为他恃才放旷而招致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体会也会呈现出方向上的不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社会的发展更多需要创新型人才,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根据课文特点,通过教学手段与模式上的创新带动学生思维方向的创新,以此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让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 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2] 施立云.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13(13).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特点 实施方式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一)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课文的选择都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单元文章在选材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心挑选了阅读课文《春》、《三峡》以及《济南的冬天》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外,还通过《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设计思路开放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语文综合性教学一改传统以教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主体还原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关键所在。例如七年级第五单元“关注科学”,通过《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以及《梦溪笔谈二则》等多篇文章,让学生对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开放式的语文学习方式是现代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意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重要方式。苏教版语文教材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每单元都设置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学习中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意识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设置了“走上辩论台”的开放性活动,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独立思考、团结协作以及口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是我国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一)紧扣语文味

现代语文教学重视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首先必须具备浓郁的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育者应该明确教学工作的主线与重点,重视学生听说读写思想基本能力的提升,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可靠的保障。例如开展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春》教学活动时,笔者针对课文内容做了以下设计:第一,成语中的春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成语,并且明确成语的意思,如春回大地、春意盎然以及秋实春华等;第二,诗歌中的春天:朗诵杜甫的《春夜喜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从而感受春天的美;第三,现实中的春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认识,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第四,心目中的春天:通过写作的方式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情。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通过全景式的教学方式对春天有了整体的认识,扩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这就是紧扣语文味、突出语文味教学的最佳选择。

(二)体现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综合性”,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该综合各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各学科的知识为教学出发点进行综合性教学。为了将语文综合性教学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式的综合性。例如在开展七年级上册《社戏》教学时,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做了以下教学设计:第一,社戏知识知多少?如:有关社戏的来源有哪些?社戏有哪些习俗?人们为什么要开展社戏?通过以上问题再结合课文提出:思考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终于到了平桥村等来了社戏,课时看社戏对于“我”来说可真是一波三折,“我”遇到了哪些波折?文章最后说“但我......”为什么我感觉那时看到的戏是最好的,吃到的豆是最好的?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再结合师生之间的互动解答,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整个学习过程知识充分,教学效果明显。

(三)重视过程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还应该高度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明确以下两点要求:第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应该独立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第三,重视学生的感受;第四,重视学生的扩展思维。例如开展《父母的心》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父母故事、讲述父母爱的故事、谈谈爱的感受等多项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发展的产物,这种教学方式从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充分发挥了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学工作者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重视语文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为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红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探究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而言的,在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将学生当做盛放知识的容器并对其进行专制的、单向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教学是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出发,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从而发挥其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对于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教育界更多的是从教学思想而非教学方法领域进行探究。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都可称为启发式教学。

一、现阶段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课上,有些教师或教学经验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或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高分,使得他们在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时,出现了很多问题,追其原因,主要是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应试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影响和束缚;主观方面是语文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有误区,实践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

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与中考均追求升学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老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方式。由于注入式教学是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像个容器一样,被动地接收知识,这样便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抑制,更有甚者会产生消极影响。

很多语文教师只是粗浅地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启发式的理论识相当肤浅,更不清楚启发式教学的重要规律,另外,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和精髓,即启发式教学的特质的认识更是非常浅薄,更别谈深入地进行研究了。正是由于语文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特质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才大大限制了启发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于启发式教学并没有一个准确、科学的模式,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实施启发式教学,有时很难驾驭课堂。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技术或教学技术上有问题或对启发式教学理念把握不准,教师可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善于启发的几个要素有:启发的深浅度、什么时候进行启发、启发的切入点是什么、朝着哪个方向启发等。

二、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经上所述,我们发现通过以下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合理利用教材、开展针对性教学、精心设计问题、采用合理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合理运用教材。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以后,教材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它由教学工具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必须认识到教材运用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确立教学目标,对学生思考问题要进行合理的设定,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去研究教材,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

第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以带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为根本目标。可以说启发式教学不论是在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方面,还是选择课堂模式方面都是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展开的,并针对初中生教育教学特点进行相关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首先,必须注意的是,进行启发式教学问题设计要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使其符合教学内容。在以上基础上,还应使设计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学生问答的积极性。

第四,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直主导着初中语文课堂,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应做出积极调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这一课堂主人翁的作用,开展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从旁辅助的双向教学模式,从而带动初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作为一门语言,尤其是一门母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教学优势。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利用教材中的美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生动、形象、简练、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增强自身的感染力,活跃课堂氛围。教师知识面的广阔度,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决定了他教学中创造性的灵感,决定了他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没有这个基础,他不仅不能在语文教学中调动自己的情感,深刻地进行思维,在备课准备中接近不了作者在作品所显示的思路与情感,而且调动不起学生的相应情感,来展开他们的思维,形成与作者在作品中显示的思路与情感的统一了,也就更无法诱发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