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爸爸绘本范文

我爸爸绘本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爸爸绘本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 高师院校 音乐专业 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日渐深入,许多高师院校尤其是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缺陷日益凸显,不具有“师范性”特点,长期照搬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使高师院校培养的音乐师资越来越不适应当下中小学的需求,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改革现行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刻不容缓。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标,对于普及音乐教育、提高全民音乐文化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师音乐专业还承担着发现和输送音乐人才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培养音乐师资还是选拔音乐人才,都必须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为音乐教育战线输送更多的合格师资。

一、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校盲目扩招,使高师音乐专业生源质量下滑,许多学生专业和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有的学生由于文化成绩较差,临考前才决定报考艺术类院校”,突击学唱一首歌,弹一首简单的钢琴曲,根本未经过正规培训。还有少数学生根本就不具备学习音乐的先天素质,但为了考大学就不惜一切手段在招生考试中找关系、采取舞弊行为而被录取,导致入校后由于基础太差,在学习中基本的歌唱音准、节奏都无法判断。甚至有的学生声带还有严重病变也进了大学,导致进校后跟不上学习进度,致使有的学生厌学、逃课、想退学等等。这些都给高师院校管理和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多元文化的发展对高师音乐专业的冲击

当代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对音乐审美标准的提高,更是整个社会观念的大转变。在多元文化这个结构复杂的动态系统中,构成社会大系统的各个要素或子系统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这个子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这是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发展对造就新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随着文化事业的大发展,给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顺应时代,紧跟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是必然结果。

(三)课程结构

1.我国现行高师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单一的课程设置使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受到局限。许多高师音教专业不管学科的实用性,青一色的“三大块”即公共课:(英语、政治思想理论、计算机、体育),专业基础课大课,专业小课构成了三足鼎立,各自为政的课程体系。缺少实践和探究性课程,各科之间也不能有机地整合、横向联系,没有突出“师范性”的特点,不注重课程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不太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式大于内容,比例严重失调。导致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出现了“瓶颈”,供和求的关系发生错位,偏离了培养目标。

2.“由于我国高师院校长期根据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模式进行课程设置,所以对于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方向偏离,课程设置比例失调,没有突出“师范性”特点。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既没有特别深的专业水平,也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造成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的资源浪费。因此,为了适应并促进我国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必须控制招生规模,把住生源质量,优化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构建适应时代要求、以学生为本、回归高师院校本位的音乐师资培养模式。

二、音乐专业考试标准和形式的改革

(一)设置合理的入校专业考试标准

由于我国音乐类招生多年来采用一种模式考试,给许多考生创造了钻漏洞的机会。为了确保音乐类生源质量,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方法,每次考试应更换评委,每年应进行多次考试。专业上重视学生的音乐素质,在文化成绩上必须加强。如果学生专业基础和文化成绩太差、不具备学习音乐的先天条件,就会阻碍学生日后的发展,浪费高师院校资源。对于报考音乐类院校的考生,必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尽量提高音乐类(音乐教育)学生文化和专业成绩。

(二)专业面试要有公平合理的制度

招生部门和学校要把握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具佳、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学生。三是要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进行严格考查与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必须进行声带检查,对声带有疾病的就不能报考高师音乐专业,否则高师院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就会陷入十分被动状态。

三、建设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教师队伍建设

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就是硬件和软件。其中软件就是指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的质量,对于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强不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积极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十分必要。学校可采用内培外引的政策,校内采取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校外定期选派教师到国际、国内音乐教育发达的地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最新进展,适当引进优秀的海外留学生给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在结构上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又要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还要有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

(二)招收艺术尖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在这方面高校在招生时可特招一批艺术水平较高的艺术尖子生。包括声乐、钢琴、舞蹈以及其他乐器等特长生,并将这些艺术特长生分散在各个班(组),可发挥其专业优势,对其他同学学习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把这些特长生组织起来,成立社团组织,一方面发挥其特长作用,另一方面可经常举办一些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或文艺交流活动,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1.学生成绩的评价不能以期末一次考试作为学期成绩的评价,应将平时的单元成绩、月考成绩以及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成绩都应计入期末总成绩,公平合理的评价学生的整体水平。

2.对于教师也应实行竞争上岗,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一是要激励每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精通所教课程,如何用知识去吸引学生,教出好的成绩,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二是鼓励每位教师要不断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取所教学科知识的最新前沿,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知识技能,更新音乐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师水平。三是定期检查教师是否履行了应尽的工作职责,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做出奖惩判断,为音乐专业师资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结构形式与内容探索

(一)课程标准

高师音乐专业主要借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艺书课程标准》,设置高师音乐专业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多一些实际演练的课程。比如即兴弹唱、合唱队的指挥排练、小型乐队编排、化妆课、舞蹈队训练等实践课。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大课与专业小课有机的整合。以会唱、会弹、会讲、会舞、会组织音乐活动等为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师范音乐特点。2001年11月教育部办法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课程方案》中提出:“要均衡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操作性、选择性,即课程改革要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拓展性、探究性几大类设置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才有利于音乐人才的培养。”

(二)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

陈旧传统的办学理念扼制着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要打破自以为是、自恃清高的观念。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多学习国际、国内优秀的音乐教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成果,根据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标准和民族习惯进行改革创新。“符合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会唱、会弹、会讲、会舞、会组织音乐活动等全面综合能力的前提,也是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高师院校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而不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才为主,音乐的基本理念要突出“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以中小学师资为目标,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音乐人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高师培养音乐师资必不可少的一环。加强实践、实习,多给学生创造实际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多到中小学去见习、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学生到社区参加一些文娱活动,让他们多站讲台、多登舞台、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等,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技巧得以锻炼和运用,同时,各种表演才能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

(三)教材的选用

长期以来,许多高师院校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都采用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而专业音乐院校是以培养专门的独唱或者独奏演员为目标,所以在教材的使用上更多的追求艺术性、专业性,注重“高、精、深”的专才培养,不太注意普通型人才的培养,不顾实用性。这种模式不太适合高师院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有的教材已经沿袭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使高师院校教材的选用偏离了目标,没有自己的师范特点,久而久之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也就不能适应社会和中小学教学的要求。由此,高师院校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准确定位,结合实际,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发展多元文化、多渠道、多种形式选订教材,选择艺术性较强、经典、全面的、符合我国大众审美标准、符合中小学教师特点的教材。也可以由本校教师编写一些本地区、本民族、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作为高师教材。还可以到中小学校实地调研,为他们量身打造,根据学校和社会需要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等。通过编写、研究高师院校音乐教材,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当然,之前也有许多音乐专家、学者对高师音教专业培养模式做过一些研究,但在一些地方性高师院校仍然沿袭着多年的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要彻底改革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改革中去实践、探索、逐渐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具有高师特点的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广大音乐工作者继续研究探索,为推动高师音乐课程的改革及创新、加快国民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龙飞.音乐研究与教学探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李聪.关于高师开设表演专业的思考[J].人民音乐,2011.

[3]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

[4]杨立刚.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第2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1.激发学生的说话、写话兴趣,能写一句(或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2.感悟父爱,学习运用“……像……一样……”“……是……,也是……”等句式,用完整的语言“夸爸爸”,表达对爸爸的爱。3.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能写完整的话,养成写话开头空两格和加标点的习惯。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把自己想说的话和想象中的事物写出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较为完整、通顺、真实的语言“夸爸爸”。

【课前准备】

观察生活中的爸爸什么方面最“棒”,画一画“我爸爸”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说出是一位怎样的爸爸。教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爸爸的照片: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个很棒的爸爸,有的爸爸很强壮;有的爸爸多才多艺;有的爸爸乐于助人……谁来告诉我,班上哪位同学的爸爸像图上的这位爸爸一样爱劳动?

师: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幸福。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幸福小天使”(出示一个玩具“幸福小天使”),夸夸我们的爸爸吧!

2.学生做游戏,用一句话夸爸爸。

“快乐传递”的游戏:音乐响起时,请把“幸福小天使”往后传,音乐停止时,“小天使”在谁手上,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自己的爸爸。

(课件出示:我有一个_______的爸爸或我爸爸是个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音像,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情绪被调动,自然地投入到“夸爸爸”的话题中。】

二、绘本引路,仿说“我爸爸”

1.认识安东尼・布朗。

师:瞧,我们还请来了获得安徒生奖,著名插画家安东尼・布朗的爸爸,你觉得他爸爸是个什么样的爸爸呢?(出示插图,生自由说。)

2.出示绘本中的图,仿句式说说“我爸爸”。

①出示第一组图,仿说句子。

我爸爸真的很棒,瞧!

生猜说图片。

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游得像鱼一样快。

我爸爸像猩猩一样强壮。

师: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引导学生提取出示句式:“……像……一样……”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一件事说说爸爸的优点(特点)。

生:我爸爸像小鸟一样爱唱歌。

师:生活中的爸爸怎么爱唱歌,说说看。

生:有一次我和爸爸坐车去旅行,爸爸一路上都在唱歌,他唱的歌可好听啦!

师:像这个小朋友这样从一件事来说爸爸爱唱歌,我们就更了解他爸爸怎么爱唱歌了。大家可以学着他的样子夸一夸你们的爸爸。

同桌交流“说爸爸”。

②出示第二组图,仿说句子。

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生仿说:我爸爸是个_______ 。

【设计意图:借助绘本,引导学生“迁移”,甚至移植绘本中的语言,让他们乐于表达,在“说爸爸”中,着重引导学生表述清楚,语言规范。为后面的“写爸爸”作好铺垫。】

三、师生合作,示范说“我爸爸”

1.师板画,生根据板画“说爸爸”。

师:老师也想夸夸我爸爸,我来画,你们猜猜在老师的心目中,我爸爸是什么样的?

师板画。(一棵带着笑脸的大树、刮风下雨、树下有一棵小苗、树上有只小鸟、书……)

生随着老师的添画进行创造性描述。

如:我爸爸像一棵大树一样高大。

我爸爸为我遮风挡雨,我像小树苗一样快乐地长大。

爸爸像《百科全书》一样有学问,我一有什么不懂的,就问爸爸,他准知道。

2.课件出示范文《我爸爸》。

(课件出示: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像树一样高大,他能为我遮风挡雨。有一次,放学时下雨了,我没带伞,正发愁回不了家,嘿!爸爸为我送伞来了。爸爸撑着伞牵着我的手,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一路上我都觉得很幸福。爸爸爱我,我也爱我的爸爸。)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板画,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夸爸爸”,并适时出示教师的范文,给学生良好的范例,以帮助写话困难的孩子动笔书写。】

四、笔下生花,写写“我爸爸”

1.生看画静想,再和同桌说说“我爸爸”。

提示可以运用:“他像……一样……”“他是……也是……”等句式,更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2.生动笔在自己画的图下边写“我爸爸”。

3.集体交流,评价学生写话。

【设计意图: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写话的冲动呼之欲出。在评讲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让孩子体会到写话的愉悦。】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阅读绘本《我爸爸》。

第3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一、 阅读绘本,在涂鸦写话中放飞想象,表达情感

绘本的内容有深有浅。我精选了一套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绘本:《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我选择的绘本阅读方式是: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阅读课,为学生朗读绘本;边读边引导他们猜想故事的发展,观察绘本中的精美图画,评价绘本中的人物;朗读绘本中循环往复的语句,放飞想象,表达情感;进行涂鸦写话的创作。

绘本《我爸爸》,用孩子的口吻描绘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作者安东尼・布朗在图画中运用了许多太阳的图样,来呼应爸爸阳光般的品质,还添加了许多有趣的细节。例如,藏在树林里的小红帽和三只小猪、三大男高音中的帕瓦罗蒂和多明戈等。我紧紧抓住图片和循环往复的句式,指导学生放飞想象,表达情感。

师:(边出示图片边读)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爸爸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师:这些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爸爸吗?

生:我爸爸像老虎一样勇猛。

生: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

生: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

师:用上关联词“也”,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生: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

师:想不想为你自己的爸爸画张像,再写上一句话?

(学生在纸上自由涂鸦写话)

以上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同学们读文字,发现绘本表达的特点,再说说自己的爸爸。于是,同学们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产生自我表达的冲动。“我爸爸抽的烟像火车一样多。”“我爸爸的身子像熊猫一样胖。”同学们的涂鸦写话是稚嫩的,但表达的情感是真挚的――“爸爸爱我,我爱爸爸”。

在经历了多篇绘本阅读、多次涂鸦写话后,同学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开发,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向书面化发展,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细腻。

二、 阅读教材,在涂鸦写话中积累词句,规范表达

教材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与凭借,课文是学生积累词句、学习写话的范本。我从教材中选择典型的词句,让学生读读说说,在涂鸦写话中运用积累,规范表达。

如教学课文《雨点》,我充分利用书中的四幅插图,让学生比较。他们在比较中发现,池塘是静止不动的,小溪是缓缓流淌的,江河是快速流动的,大海的波浪很大,是跳跃的。再判断哪幅图中的雨点在睡觉?在散步?在奔跑?在跳跃?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同学们积累了句式:“雨点落进( )里,在( )里( )。”接着,我出示了五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上这个句式看图说话。在图片、句式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合情合理,表达有章法,有内容,真正实现了规范表达。如:“雨点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滑滑梯;雨点落到花朵里,在花朵里睡觉;雨点落到水塘里,在水塘里打鼓;雨点落到草叶上,在草叶上跳远……”然后,同学们再把想象到的画面在纸上涂鸦,配以充满童趣的写话,一首首图文并茂的童诗汇集成一本《雨点》诗集。一年级教材中类似的课文还有许多,只要善于发掘,就能成为同学们涂鸦写话的范本。

三、 留心生活,在涂鸦写话中学会观察,自由表达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带领学生留心生活,在涂鸦写话中学习观察,自由表达。

以“春天来啦”为例,我设计了两次涂鸦写话。第一次在三月初。初春时节,柳树悄悄发芽,小草刚刚探出头来,蜡梅花还在枝头,麦苗开始返青。同学们千方百计才找到一点点春天的影子,配的文字也比较简单。但是,同学们走进了自然,初步观察了周围的世界,内心充满着对春天的期盼。三月底四月初,已是春意盎然,同学们再一次走进自然,观察春天。这一次,同学们涂画的春天色彩绚丽了,表达的语言生动细腻了,明显带着期盼后的满足、欣喜和对春天的赞美。两次寻找,两次观察,同学们对春天的变化印象深刻,对春天的特点感受真切,对春天的喜爱油然而生。

春游、校运动会、阅读节、“六一节”庆祝等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后的津津乐道是同学们自由表达的需要。我引导他们把自己参与过的活动画下来,再配上几句文字,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一幅画就是生活的一个片段,几句话就是一个精彩的瞬间。

同学们在涂鸦写话中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自由表达。

四、 多元评价,在涂鸦写话中获得自信,分享快乐

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铅笔涂鸦写话,感受着创作的快乐。如何将这点点滴滴的快乐转化成“对写话感兴趣”的持续动力?我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式:(1) 教师评。认真批阅,童心解读,实物投影上展示、修改,最后盖上几朵小红花。我用鼓励和欣赏评价着每一个学生的付出。(2) 学生互评。教室后墙上张贴着每个同学的作品,同学们利用课间去欣赏,给自己喜爱的作品画笑脸。(3) 家长评。利用班级网页或者家长QQ群,上传同学们的作品,让家长们交流评价。三种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收获自信,分享快乐。

第4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关键词】群文阅读;内容选择;为何;何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21-03

【作者简介】陈慧,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南京,210023)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时代在发展,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现在儿童的语文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常规的语文单篇(课文)阅读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我们的语文课程框架、教学内容已经到了必须重构的时候。审视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以为,群文阅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为何与何为”常困扰着一线教师。以下就四年级《不一样的爸爸》的群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为何

1.增加阅读数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教学”部分,明确了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和课外阅读的数量标准: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6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不少于190万字。阅读量从哪儿来?群文阅读教学是个好途径。相对于常规教学来说,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阅读教学三篇以上的文章,阅读的数量上明显增加。如:笔者以“父爱”为主题,在构建四年级群文阅读课《不一样的爸爸》时,选取了苏教版三下中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人教版五上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李海生的《爸爸真是不简单》、波・R・汉伯格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为阅读材料。一节课中,学生接触了两首诗歌、两篇记叙文和一个绘本。

2.提高阅读速度。

信息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学会快速阅读,便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第二学段要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环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笔者提出了如下的阅读要求:

(1)默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思考:没有人看见,为什么爸爸坚持让我把鱼放掉?默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思考:当别人都认为没有希望、应该放弃的时候,爸爸为什么坚持?(2)用“――”画出文中父亲的语言,想想两位父亲有什么异同?(3)比一比,两篇文章分别写了怎样的父亲?(4)默读、思考时间为6分钟。

这个板块的教学,有明确提高阅读速度的目标和方法,如用主要问题引领、抓主要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并规定了完成阅读的时间。

3.突出阅读主体。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笔者发现,学生对《我爸爸》这首诗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很感兴趣,便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诗歌,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顺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诗中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父亲”。在个性的表达交流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进一步激发,对文本的理解也得以加深。

4.关注阅读方法。

《不一样的爸爸》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悟文本内容,发现文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如:阅读两首诗歌时,学生先比较诗中爸爸的形象,再比较体现爸爸形象的诗句;阅读两篇记叙文时,学生先比较爸爸的语言,然后再比较爸爸的形象;阅读绘本时,学生先比较读绘本与读诗文方法的异同,再比较不同体裁中父亲的形象。最后,学生在这些文本内容的比较中感悟:不一样的爸爸,都有同样的深情和爱。

5.积累语言材料。

“积微者著”,积累,是中国传统求学之法。在《不一样的爸爸》群文阅读教学中,围绕“父爱”主题,让学生阅读诗歌、记叙文和绘本,引导他们熟读精思:“作者分别写出了怎样的爸爸形象?”“写得好在哪里?”“对我有启发吗?”“我也能这样表达吗?”从作品内蕴、结构章法、用词造句等不同角度,体悟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和规律,促发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言语系统,形成系列化的语言材料。

二、何为

1.确立阅读材料。

“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者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阅读材料的选择,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位以及教育理念。

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作家和诗人都常常以母爱为题写下很多感人的诗句和文章,可写父亲的却很少,于是想让学生能阅读一组关于父亲的文章,所以,起初笔者确立的主题是“父亲”,于是从网上、图书馆找了很多资料,有故事、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等。但是,笔者比较发现,如朱自清的《背影》、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贾平凹的《酒》、龙应台的《目送》这些作品,篇幅较长,加上描写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尽管与主题相关,但最终笔者还是舍弃了。

在《不一样的爸爸》的群文阅读材料选择时,笔者确定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选文的标准为:一是让学生觉得好玩;二是有矛盾冲突,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三是能让学生读中有思维的碰撞,有能力的发展;四是在表达上能有迁移的点。

2.选择教学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因为对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单篇文章的精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尚且处于“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状态,而群文阅读教学,面对一组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或整本书,教师更容易雾里看花,或顾此失彼或茫然无措。

在设计《不一样的爸爸》一课时,笔者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组织教学内容:

(1)找准“两线”

一是人文情感线。不一样的爸爸,都有同样的深情和爱。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和李海生的《爸爸真是不简单》,描绘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爸爸。《我爸爸》用幽默的语言把爸爸描写得无所不能,让孩子在心里树立了父亲的伟大形象,最后直抒胸臆:“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爸爸真是不简单》以孩子的口吻,塑造了一个辛苦、勤奋的爸爸形象,诗中虽无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洋溢着爸爸对家庭和孩子的爱。《“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去钓鱼,在父亲的要求下自觉遵守规定把鲈鱼放回湖中的事,塑造了严厉和遵守规则的爸爸形象。《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描绘了在大灾大难面前父亲沉着冷静、恪守诺言、永不放弃的形象。无论哪种形象,都体现着对孩子浓浓的爱意。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会让孩子感受到,离异家庭里的爸爸,对孩子拥有同样的深情和爱。

二是情感表达线。本次的群文阅读教学,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比较”,笔者引导学生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比较中发现:两首诗歌的作者都是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爸爸的特点,塑造爸爸的形象;两篇记叙文的作者都关注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绘在不同事情面前爸爸的形象;绘本将图画和文字完美地结合,弥补了两者的缺憾,发挥两者的优势,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图画的渲染,表达出浓浓的情感。

(2)抓住“三美”

“三美”即“音美、意美、形美”。音美,指音韵节奏的美,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意美,指文章思想内容的美,能够感动人心,触动人们的内心情感;形美,指语言形式上的美,如语法修辞、句式段落的安排,能让人感到悦目。《不一样的爸爸》一课的教学,笔者紧扣住“三美”,挖掘文本中相关元素,让学生感悟和表现“三美”。

在教学诗歌《我爸爸》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1:作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生2:每一节都有“我爸爸真的很棒!”

生3:一句诗就描写了关于爸爸的一件事。

师:对!你们也能模仿着说一说吗?开头用上“我爸爸真的很棒!”

(生模仿交流)

生1:我爸爸真的很棒\他像喜羊羊一样可爱\像熊大一样聪明\在和汽车赛跑中\他轻轻松松得了第一名。

生2:我爸爸真的很棒\他能帮我扎辫子\还能把我的玩具伺候周到\他的头发卷卷的\像包方便面扣在脑门上……

(3)体现“语用”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务,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因此,笔者在建构本次群文阅读课时,努力想体现“语用”的教学理念,如阅读诗歌时,请学生仿照句式,说说自己的爸爸;阅读两篇记叙文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等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抓住对话中的提示语,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记叙文如何通过语言表现人物形象;阅读绘本时,让学生在阅读文字内容的同时,边看图,边想象,引导他们感受绘本图文互补的表达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这些,都为学生交流、表达提供一个示范、话题、形式和平台。

3.讲究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不一样的爸爸》一课,主要运用了下列方法:

(1)情境中激发兴趣

这里的兴趣包含这样几方面:一是对这个主题感兴趣;二是对提供的阅读材料感兴趣;三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拓展、运用感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伊始,笔者便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歌曲《爸爸去哪儿》让学生听,引出交流话题:你心目中爸爸的形象;课中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表达等,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内容,同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比较中加深理解

人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群文阅读本身倡导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这一点,前面已有介绍,就不再赘述。

(3)实践中掌握方法

第5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一、绘本阅读门庭若市,写话教学不容乐观

(一)绘本阅读备受宠爱的两个理由

1.形式多样,独特阅读

现在的儿童绘本打破了这一规律,设计出了一些较为独特的阅读方式。这些绘本构思巧妙、独具创意,更能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除了左右方向翻页阅读,还有上下翻页阅读、两边向中间阅读、双向阅读、多条线索同时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翻页都意味着一个惊喜,所以一页页翻阅的乐趣才是儿童绘本最吸引人的所在,独特的翻页方法所形成的特殊阅读体验更能够让绘本熠熠生辉。

2.图文并茂,简单易懂

绘本运用精美的图画向小朋友们传递故事信息,直观生动,语言简洁、优美,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从封面到封底,少儿都可以在图画书中体会到每一个画面的背景、色彩和线条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注意图画书的每一幅细微而有深意的细节,聆听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因而绘本贴近他们的世界,贴近他们的生活,让每一个呈现在小朋友们面前的绘本故事都通俗易懂。

(二)写话教学被打入冷宫的两个理由

写话是指在教师有效的指导教学下,学生利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想法、思考和情感记录下来的活动,是学生创造性表述和自由表达的重要形式。写话是学生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后续作文的基础性活动。写话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写话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却不容乐观。

1.教师指导写话欠缺

从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看,低年级的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除了课本中写话训练外,平时在课堂上没有将说话与写话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大多数教师只是在完成课时任务,写话教学局限于课本,对写话素材的挖掘不够广,而且在指导学生写话时,要求过高,束缚太多,没有遵循课标要求,着力培养小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导致小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对作文产生了畏难心理。

2.学生写话兴趣不浓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不高,写话动机不端正,很少有人真正喜爱写话,愿意主动写话;写话质量不高,写话能力参差不齐,主要存在错别字较多,语言不流畅,标点使用不规范,缺乏个性等各种问题;缺乏写话的素材和系统的写话训练,写话内容单调等。因为难,学生对写话易产生畏难心理,也容易对写话丧失兴趣。

二、绘本阅读为写话教学铺砖添瓦

绘本阅读说写空间广阔,易于对孩子们进行写话能力训练。绘本画面的动态性,绘本情节预留想象空间的广阔性,绘本内容的生活性,给我们写话训练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一)读绘本激发写话的兴趣

绘本的图画夸张诙谐,能一下抓住孩子的心,调动孩子的情绪,从而激发读下去的兴趣。比如《我爸爸》,孩子们一下子就被绘本中有趣的画面和故事情节吸引住了:穿着格子睡袍的老爸时而变成灵活的鱼儿,时而变成可爱的河马,时而变成空中飞人,时而变成舞蹈家,多有趣呀!老师趁势引导孩子们融入绘本故事情节,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图画,一起猜测情节的发展,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充分调用各种感官丰富故事的内涵,点燃孩子们强烈的表达冲动。此时,孩子们已不再觉得“说话”是一种负担了。他们争相发言,急于表达。真正达到了“情动辞发”“不吐不快”的境地。

(二)读绘本让写话有章可循

绘本中的语言文字比较简单,有的整本就用了一个句式,有的是用两个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模仿性强。这些句式也降低了孩子学写话的难度,并且教会孩子如何用一句话表达完整。

1.仿写经典句式

许多绘本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画面紧密搭配,重复的结构,简单有趣的语言,是孩子们仿说的好媒介。在仿说的过程中,孩子去探索作家笔下描绘的世界,运用语言,迁移绘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

2.扩写图后故事

L本的语言大多比较简洁精练,有相当大的延伸空间。我就抓住这样的句子引导孩子发散开去,把句子说具体、说生动。又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就在读图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抓住动作来说说鼠小弟是怎样学小猴、长颈鹿、犀牛……去“拿”苹果以解馋的。这样的练说因为有了故事图画的情景和语言上的样本,孩子兴致盎然,有话可说,也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来丰实语言。

3.续写故事结尾

许多绘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故事的结尾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我们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续说故事,于是就有了异彩纷呈的故事结尾。

4.创写独特生活

平时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将绘本中的语言进行迁移运用。在指导绘本《我妈妈》时,当孩子们的表达冲动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我们及时将“说话”的内容从绘本引向了孩子们自身,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妈妈的特点,模仿自己妈妈的样子,画一幅自己妈妈的漫画……使孩子们的作文内容从绘本走向生活。

三、写话教学为绘本阅读锦上添花

当孩子们喜欢上绘本之后,对绘本的喜爱往往会使孩子们产生制作绘本的念头,这是孩子们进行独立创造的一个过程。

(一)因“话”而“绘”

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涂涂画画,在绘本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孩子们既话又画。比如绘本《我爸爸》,看完绘本上我爸爸的样子,通过阅读文字,掌握了句式,孩子们的兴趣被点燃,表达的欲望如决堤的河。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用图画、拼音加文字写下自己的爸爸。虽然孩子的画只是粗线条地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爸爸,但是学生兴趣盎然,画出了独特的爸爸,写出了内心对爸爸的爱。

创造不是生拉硬拽让孩子学习和应用的,而是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后进行的表达。这种表达不单单是句子的表述,还要加上图画、色彩进行整合,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画画加写话的乐趣是多么的令人自豪。

(二)创“绘”成“本”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太小,创作绘本难度很高。可以通过现有的绘本进行姊妹篇的创作,让孩子有一个明确、清新的方向。孩子在创作过程中,语言表达越来越熟练完美,情感思维越来越丰富精彩,从而能越来越轻松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笔端,童真、童趣流泻在一本本小小的绘本上,让写话真正成为孩子的一种快乐享受,也为个性化的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绘本激发了学生情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获得了快乐,在快乐中潜移默化,最终在写话中获得“重生”。实践中,我们将绘本与写话有机结合,让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更自然的态度接近写话。

参考文献:

第6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女儿在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她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想对孩子们说的话都说完了。以下是按照我和女儿读这些书的个别节选,记录了一本本我们一起读“爸爸书”的感受。

4招成为温情爸爸

在分享自己与女儿一起读过的关于爸爸的图画书之前,杨政为所有的爸爸们总结了和孩子一起读“爸爸书”的种种好处:

1.和孩子一起读图画书,最好的方式是抱着他读。这样,不仅增加了孩子与爸爸的接触时间,也使爱的电流接通了。

2.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些“爸爸书”为爸爸提供了和孩子相处的有效方法和多样的沟通渠道,让爸爸们从中学习并得以提高。

3. 有些“爸爸书”起到了提醒爸爸如何审视自己言行的作用。

4.经典“爸爸书”的艺术魅力在于,使爸爸和孩子都沉浸其中,引导爸爸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亲子阅读,能够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好形象“爸爸书”

《我爸爸》

这本是我们最早读的关于爸爸的书,当时女儿2岁左右。这是斯洛文尼亚作者莉娜・布拉普的书。

这一本《我爸爸》比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更简单、易懂,也更温和。画作的表达,大致是油画棒画在砂纸上的,给人非常稚拙的感觉。当我读到“我往爸爸背上一爬,就变成了爸爸的小背包”这一页,给我的感觉极其温馨。因为,自从读了这一本,女儿每天都要变成爸爸的小背包。那个小身体趴在我背上,感觉真是好极了。有人说,3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什么记忆的,但是我女儿分明记得2岁左右当爸爸小背包的这个情景。或许,是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加深了她的记忆吧。

“ 巴巴爸爸”系列

我和女儿读过的是巴巴爸爸的续集,尽管巴巴爸爸的画法是非常简单的简笔画,说不上多么高明的画,但却风靡了世界。什么原因?我想,可以从它的开场白看出个究竟:“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可里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

欢快、活泼、异想天开是这套书的基调。使得读这套书的孩子,都会可里可里巴巴变!

《爸爸,我爱你》

这本爸爸书,里面的爸爸只是一个普通的火车司机。但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个有情趣、愿意陪伴孩子、给孩子讲述自己工作的了不起的爸爸。特别是爸爸在工作中受到委屈时,画面中的爸爸就会变得很小很小,是女儿的拥抱、女儿的爱,让爸爸又重新振作起来。

这一本,在女儿的要求下读了很多遍。她当时只有两三岁。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读了这么多遍这本书,但我在和孩子的阅读中,慢慢地体会到了一种力量――每一个孩子其实就像书里的小女孩一样,是拯救爸爸的天使。爸爸的力量,很多时候来自自己的子女。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

读这套书的时候,女儿已经5岁多了,现在觉得如果更早一点读会更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套书里,教会我怎么和孩子相处和做游戏。我觉得在这个系列中最好的一本是《做游戏》。正是在这本书里面,我学会了例如踩脚丫、推小车等很多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直到现在,这些游戏仍在继续。我相信,这些好玩的游戏,会从我开始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吧。

《团圆》

女儿最喜欢的关于爸爸的书之一。我辞职以后,天天陪着女儿,和她一起去爬山,到公园玩,每天给她看书。女儿为什么对父女别离情绪那么的在意呢?或许,每个孩子,对于爸爸的感情,对于好爸爸的感觉,都是如此吧。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春节,每一年都会在千千万万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回家、团圆,然后又离开。有点伤感,但却温馨。

形象不那么好的“爸爸书”

《大猩猩》《动物园》《朱家故事》

这3本书都来自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也是在女儿3~5岁时读过很多遍的书。

安东尼怎么画了那么多有关爸爸的书?我想,可能是由于他的爸爸在他17岁那年因病突然过世,让他深受打击的原因吧。他曾说:“我的父亲是很特别的人,外表强壮、有自信,不过却也有害羞、敏感的一面,有一点像我爱画的大猩猩。除了教我画图外,他还鼓励我做各种运动,像是橄榄球、足球和板球……”看来,安东尼对于爸爸,心里的感觉极其复杂。而他的这几本关于爸爸的书,是让我读了以后背后有冒冷汗感觉的书。

《大猩猩》说的是忽视孩子需求,极少陪伴孩子的爸爸;《动物园》是粗俗不堪,令孩子感觉丢脸的爸爸;《朱家故事》是很少帮助妈妈,对妈妈颐指气使缺乏关爱的爸爸。由此看来,当好爸爸,真的要读一读有关爸爸的绘本。这些绘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

关于爸爸的图画书还有很多很多,孩子通过和爸爸一起读这些“爸爸书”,开始认真地通

第7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30年前,在中国的某个村庄里,这倒真不是童话,爸爸到现在也还常念叨着:“15岁的时候我一个人看一座山,狼娃子夜里不停地叫唤,那时候真是不晓得害怕。”可自打我有印象起,爸爸就好像《疯狂原始人》里那个嗦的瓜哥,尽管他工作上秉公办事,朋友间仗义执言,但只要什么事情跟我有点儿关系,他立即变到“害怕”模式。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年纪太小,爸爸把我从一个五年制的小学转到了八年制的小学。转学对我而言,除了要认识新同学之外,最大的挑战来自刻板的数学老师。比如“一支铅笔三角钱,五支铅笔多少钱”这样的计算,新老师要求按照“单价×数量”的模式计算。一次测验,我大概忘了新规矩,全部按照“数量×单价”列算式。尽管结果一样,但得到的全是大红叉。我鼓起勇气把试卷交给爸爸,爸爸在试卷上签名的同时也写下了异议,可老师并不理会。爸爸担心自己的这种行为激怒老师,使我无法顺利融入新环境,不得不服软。事情过去没几天,爸爸请老师在我们当地最好的红宝石饭店吃饭。印象中,这是爸爸第一次为我害怕。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妈妈手术,这个手术之后,她没有了生育能力。爸爸把我叫到一边,眼圈红红地说:“妈妈动了这个手术后,我们再也不可能有孩子了,你是我们唯一的孩子,知道吗?”那个夏天,妈妈住院,爸爸陪护,我属于彻底的放养状态。有一天爸爸从医院回家准备晚饭, 一进院子看到我领着邻居家的孩子们爬上了没有防护栏的六楼天台。爸爸不敢大声,只能等我们下来。那天,他第一次罚我站了墙根儿。

爸爸的第三次害怕是怕我找男朋友不慎重。大学的时候恋爱,男朋友是回族。爸爸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立即就到学校和我谈话,大概就是“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你有把握适应吗?”这样的话。见我心意已决,爸爸只好低头,对这个回族女婿也格外尊重。有次去了男朋友工作的城市,因为他不给我买烤鱿鱼,我就哭着给爸爸打电话,除了“我要回家”什么也不说。爸爸紧张极了,立即打电话给我男朋友。其实我当时一直想问,爸爸,电话里到底有没有嘱咐男朋友给我买烤鱿鱼啊!

快毕业的时候,爸爸让我去北京实习。一次加班到快10点。下了地铁后,决定吃一碗兰州拉面。不知道怎么碰到了手机,拨了爸爸的号,爸爸在电话那头,除了拉面馆的嘈杂人声,什么也听不到。爸爸后来说,“大晚上、一个人、嘈杂声”,他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拿着手机不停地“喂喂喂”不敢挂。后来我问爸爸,你这么害怕,为什么还要我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实习呢?爸爸说,我害怕你失去梦想,没有梦想的生活比什么都可怕。后来我还是离开了北京,奔向已经定居青岛的男朋友,在那里我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爸爸也做好了定居这里的一切准备。在我预产期的前一天,胎心数值很低,不得不住院观察,主治医师准备给我做剖腹产手术,一家人都着急。后来我和老公接受这个现实,虽然手术单上的家属签字,已经是老公而不是爸爸,可他依然害怕,拉着不耐烦的主治医师:“其实我就想问,如果她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办呢?”

第8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一、绘本创编之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可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面对一个设定的空间,一个具体的情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活动。区域活动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应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在《我们居住的社区》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在益智区投放了:可配对的钥匙和多变的小棍等;美工区提供了:绘画纸、马赛克、各种彩纸和各种绘画工具等;建构区投放了:易拉罐、方块泡沫、各种材质的积木等;表演区提供了:小音箱、小话筒、小栅栏、自制的服装、各种小乐器等。我们发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玩具进行投放,当幼儿发现自己喜欢的玩具能投入区域中,认为自己的想法受到教师的认同,会感到自己真的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促使幼儿向更高一级水平出发。幼儿会在自己喜欢的区域中,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绘本创编之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开展是否有效,是否受孩子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材料的投放。有趣的材料能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幼儿有兴趣参与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实现。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式则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更丰富。绘本创编材料的投放应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尤其是废旧材料,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经过变身都能变成有用的材料,变成幼儿手中操作的教玩具,变成区域活动中的半成品。

在区域材料投放中,我们充分与幼儿最近发展区和最新学习的主题结合。我们拓展思维,充分挖掘废旧材料的教学功能、游戏功能,并通过多种方法装饰废旧材料让废旧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多元想象、多元创造、多元表达、多元表现、多元表述。在《我们居住的社区》主题活动中,在益智区,我们用牙膏盒和牛奶盒做房子,并写上单元和楼层,请小小邮递员送信,利用棒冰棍进行拼房子、数小棍、挑小棍等;在美工区,孩子们画房子、马赛克贴房子、折纸房子、利用废旧纸盒做房子;在建构区,我们利用废旧牛奶盒包装后进行画线再用透明胶包装,做成墙砖,供幼儿拼搭砌墙,利用废的kt板与一次性纸杯进行创意拼搭;在表演区,幼儿根据《我爱我家》绘本的角色进行表演,逼真的角色、丰富又有趣的情节激发幼儿表演兴趣和欲望,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行为理解、表现、体验绘本故事的内容。

三、绘本创编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引导者。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游戏进度,并以幼儿“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感到困难的项目中,用一颗童心走进幼儿,解读幼儿,并根据幼儿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过程中适时加入新的材料。在《我们居住的社区》区域游戏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苹果的网状包装袋不仅有各种颜色而且形状很漂亮,于是我把它投放在美工区。很快,幼儿将各种颜色的苹果包装袋利用起来,将网状包装袋做成娃娃的衣服和娃娃的头饰;将包装袋剪成各种形状装饰房子、装饰树;还将美工区的毛根和吸管串起来,变成手链。

绘本创编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要将幼儿手中天马行空的画和心里奇思妙想的话整理在一起,最终形成幼儿的绘本,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才能发现幼儿的认知发展需求。于是在依托《我们居住的社区》开展的区域游戏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创编绘本故事《我爱我家》,我引导孩子们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吸管像虚线、像小桥、像水滴、像马路,最后师幼共同决定将毛根串吸管变成《我爱我家》绘画作品中的马路、雨滴,同时和幼儿一起将多彩、充满想象的绘画作品整理在一起,并引导他们大胆说出心中的话。孩子们这样讲述:我爱我家,我和爸爸是男生,我妈妈是女生;我爱我家,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爸爸很帅,我妈妈很漂亮;我爱我家,我和妈妈都是女生,我们都喜欢穿裙子;我爱我家,我爸爸很凶,我妈妈很温柔;我爱我家,我们家住的很高,能看见楼下;我爱我家,我家楼下有很多车子;我爱我家,我们家楼下有好玩的健身广场;我爱我家,我家楼下有好玩的滑滑梯,等等。幼儿稚嫩的涂鸦、充满童趣的话语形成自己独特的绘本故事。

第9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绘本 习作训练 习作兴趣

绘本又称图画书,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最早出现在欧美,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它那鲜艳的色彩,鲜明的主题,有趣的故事,简单的情节,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及深刻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阅读人群。《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图文结合,简单易懂的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更是用来进行低年级习作训练的有效载体。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低年级的重点是识字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稍作一点儿完整句子的写话训练,到中高年级再进行段、篇的系统训练。这固然有它的好处,但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过渡时坡度大,“教者难,学者怕”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巧妙合理地利用优秀的绘本,不但能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乐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绘本——让阅读如此轻松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绘本,就是孩子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的感受,就像是孩子的好朋友,它能帮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阅读。每每读起《猜猜我有多爱你》这部作品,我都不禁会心酸。原以为是多年的生活阅历让我有了太多的感伤,然而,当我和一年级的孩子一起读完最后一个字时,她们中间竟有一些孩子趴在书桌上哭了。绘本正以它特有的方式,传递着人类的智慧与道德,唯独孩子,还保留着那份纯真,还能领略那神秘的魅力。《爱心树》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传递着一种永远的爱,永远的索取。当我看到那安静的课堂,不眨的眼睛,忧郁的眼神,听到他们情不自禁喊出“妈妈”时,我知道,绘本肥沃了孩子们的灵魂,是孩子们灵魂的重要食粮。手捧绘本,可爱的蚯蚓、执着的小鼹鼠、任性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一一跃入眼帘。在童话世界里,孩子们有时眉开眼笑,有时候哇哇大哭,有时眉头紧锁,有时暴跳如雷……在绘本阅读中老师仅仅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他让儿童文学变得如此生动、活泼,让孩子们发现原来阅读可以如此有趣!

二、绘本——让表达如此规范

绘本,形象地把孩子们现实生活中的快乐与伤心,生气与害怕……用精练的文和图表达出来。在孩子清澈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无比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喜悦,更看到了跃跃欲试的表达期待。心理学证明,六岁左右的孩子其语言表达能力就和成人已经非常接近了,但他们迫切需要比口语更加严谨、更加简洁、更富有逻辑性的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语言和表达能力。恰恰绘本的语言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更适合孩子模仿。实践中,我深入挖掘绘本所隐藏的语言价值,使其充分地为学生服务,和学生一起交流对话。《小猪变形记》向我们讲述了一只小猪百无聊赖,就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用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等动物。故事用反复的手法,相似的语言结构多次描述了小猪对其他动物的模仿装扮。这种反复的情节设置最切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而小猪的模仿过程正是学生的模仿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储备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在感受故事结构,语言结构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感叹绘本语言的奇妙,也真切感受到了绘本对孩子语言发展的作用。

三、绘本——让想象插上翅膀

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一部分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情节的设置上,更是留有一定的余地。在绘本作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空白点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使学生具有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得到训练的同时,也让学生享受着意想不到的乐趣。在教学绘本《我爸爸》一书时,学生看到“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这幅图的时候,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生活中自己的爸爸的形象,教师不用多说,学生的“表达”恰恰和绘本的表达大同小异。大同的是,都会用“像”来表达。小异的是,形容词用的差不多。比如,说爸爸像牛一样健壮;爸爸的工作像蚂蚁一样忙碌;爸爸的心像太阳一样火热……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发挥的想象是有依据、有张力的,而不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这样的阅读,不正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吗?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