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户籍管理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户籍管理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护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抓好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今年的护理工作要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胸外科全体护士讨论制定201x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把安全护理作为每周五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APN排班及弹性排班制,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8.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并于周二基础护理日加上健康宣教日,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3.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发放护患联系卡,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服务质量好与坏的护士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

三、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制度,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经常深入病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整改措施。

四、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2.每季度进行心肺复苏演示,熟悉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

3.每周一早晨会为护理药理知识小课堂,由治疗班搜集本科现用药说明书,并给大家讲解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并提问医院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4.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护理工作计划二

在20xx年新的一年里,我们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 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吸纳多学科知识,在队伍建设上强调知法、守法、文明规范服务和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逐步把护理人员培训成为病人健康的管理者、教育者、 照料者和研究者角色。特制订年护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1.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重点加强对护士的考核,强化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以强化“三基”护理知识,50项护理操作及专科技能训练为主,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

3.做好低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工作,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4.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二、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

5.护理部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1.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 的意见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坚持每周进行两次护理大查对。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

4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

我科的护士比例搭配未达到要求,护士的人员少。工作繁重,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全科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五、树立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如何在护理服务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按照省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护理记录完整、客观。明确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并向上级医院的同行请教,明确怎样才能书写好护理文件,以达标准要求。结合我院书写护理文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举证提供法律依据,保护护患的合法权益。

第2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护士;工作积极性;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48-02

如何采用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稳定护理队伍,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担护士的工作压力,发挥护士的工作潜能,使其从被动完成护理任务到主动关心治疗对象,已经成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1]。我院自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08年至2012年在编的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所有护士均取得执业资格,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及精神神经疾病史,自己能完成测验内容。年龄20-47岁,平均28.7±5.8岁;护龄1-24年,平均8.5±2.3年;学历:大专12例,本科及以上28例;职称:护士14例,护师12例,主管护师14例;婚姻状况已婚29例,未婚11例。以人性化管理为分界点,管理前后该组护士无人员变动,所有护士近期无家庭重大事件发生。

1.2 人性化管理方法

1.2.1 人文关怀 护理管理者要多关怀护士,对护士的工作多给予及时的肯定,多表扬,避免在患者及其他护士前谈论甚至批评护士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少批评护士,可以在私下沟通的时候提意见,帮助其改正[2]。知人善任,使每一位护士能在最恰当的岗位上,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对于表现突出的护士,为其争取晋升的机会。关心护士的生活需求,及时发放福利,多采取物质奖励措施,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了解护士的家庭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创造机会让给护士多表现自己的长处,建立工作信心,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加护士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创造和谐、愉快、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使其安心工作,增加工作愉悦感[3]。

1.2.2 人性化排班 实行人性化排班,护士长上行政班,实施责任班相对固定,大小夜班双班制,严格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护士长提前1周将班次排好。建立排班留言卡,贴在排班本首页,有需要调班的护士可将调班申请写于卡上,安排一名机动护理人员,排班前提前根据留言卡,在不影响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调整班次,在排班时实行新老搭配,给每个护士最大限度的照顾,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

1.2.3 个别心理咨询 每周2次由心理精神专科医师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培养前来咨询护士正确的认知,学会自我暗示,指导护士学会与不同角色患者的沟通技巧,学会管理情绪,包括健康情绪的培养以及负面情绪的及时排解。指导护士使用能力排泄法、环境调解法、语言暗示法等进行自我调节,提高个人抗压能力,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完善自我人格。指导护士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安排弹性的生活,参加有氧运动,选择减压食品等。

1.2.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P

2 结 果

2.1 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变化 人性化管理后护士长在自我效能感评分、对职业的满意度、自我实现愿望、自我价值体现和综合成就感显著高于管理前(P

2.2 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生活质量的变化 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目前而言,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高,导致护士出现工作倦怠感,持续高水平的压力不仅不能保证护理质量,而且还会造成身体平衡失调,易发生器质障碍,导致身心疾病[4]。因此,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管理和经验管理的观念,采取合理的护理管理手段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性化管理是护理管理的升华,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护士为中心,重视护士的主体地位,把护士当作人来关心,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5]。本研究中人性化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人文关怀、人性化排班和给予个别心理咨询。整个管理过程满足了护士的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等社会情感需求,保证了护士的正常休息,并降低了心理压力,并减少了压力带来的有害的身心反应和消极情绪。结果显示,人性化护理实施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都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安凤荣,王志英,王智民,等.精神科与普通内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个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9-80.

[2] 窦凤真.实施人性化管理减轻护士心理压力[J].当代医学,2011,17(2):125-126.

[3] 冒才英,杨明丽,金婉薇,等.精神科人性化弹性排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4):114-115.

第3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第4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3、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4、加强护士长、护士工作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6、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

7、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推进护理专业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护理部、各科室将对照各项质量考核标准遵循PDCA循环模式认真进行考核、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实行目标管理。

1.1护理部:每月专项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

1.2护士长:每周专项检查、每月全面检查1次。

1.3各科室、护理部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追踪评价整改效果,适时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完善制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将品管圈这一管理方法融汇到护理管理工作,鼓励带动各临床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

3、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将不定期下科室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要求进行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3.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领、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3.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于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

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液、输血等治疗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3.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对刚进入医院的实习护士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她们的风险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控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3.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执行夜查房、节假日查房制度,及时给予指导,消除薄弱环节时段的护理隐患。

3.5加强对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监管,保证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的安全。

4、进一步加大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做好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医疗垃圾的管理、使用、处理。

5、健全、完善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危急重症病人及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对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部及时下病区进行查看,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责任护士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理、心理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2、加强优质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责任护士要求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治疗计划,同时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3、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点,各护理单元有专科护理常规、标准护理计划,具有专业性,适用性,责任护士要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要能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4、护理部每季度、各科室每月进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5、各科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星级护士评选活动。

6、延伸护理服务,落实出院随访工作。

(三)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第5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深入开展好“病人满意在科室”的活动。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随时为病人着想,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需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达到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达到临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年事故发生率为零。

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病人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3、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一步完善各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第6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二、按护理部及产科质量管理要求,负责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各班岗位职责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及时总结讲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三、根据产房的工作任务和助产士的具体情况,优化护理力量的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定各班岗位职责。

四、组织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提问或采用其它形式考核,并做好奖惩考核工作。

五、督促所属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按计划和要求定期进行产房无菌区域的空气、物品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并鉴定消毒效果。

六、及时传达护理部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产房各项工作,主持晨会,了解中夜班工作情况,不定期检查中、夜班、节假日的工作情况。

七、参加并组织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以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了解各级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第7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年2月23日—2月26日,根据《珠海市绿化养护管理办法》(珠府建[200*]109号)和《珠海市香洲区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办法》以及与各园林作业单位所签合同,我局组织各镇、街道办和各绿化养护单位对我区*年第一季度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从检查的总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绿地景观效果较好,植物生长健壮,而且部分绿地的养护工作做得较为全面、细致;各绿化养护单位基本能按照绿化养护标准的要求进行绿化养护,大部分绿化作业内容到位,养护质量普遍有所提高,总体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绿地除杂工作比较到位,基本上没有出现杂草蔓延、草皮杂化的现象。

2、大部分分车绿化带、标准段植物以及行道树长势良好。

3、齐苗率高,绝大部分绿地植株较完整。

4、修剪水平有所提高。灌木、绿篱、色块修剪比较整齐,如迎宾路分车绿化带、情侣路绿化等。在植物长势、修剪方面较好的路段绿地有:九洲大道、迎宾路、南湾大道分车绿带灌木。

5、各养护单位能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出现明显病虫为害、影响绿地景观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从整个季度绿地管养现状可以看出,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各辖区管理责任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督促各养护单位要在日常养护上全面下功夫。绿地养护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1、绿地草皮缺水、缺肥现象严重。除迎宾路、九洲大道分车绿化带及情侣路、标准段草皮比较青绿外,大部分草皮,特别是大面积的草皮由于缺水、缺肥,没有能够及时返青。如梅华路与迎宾北路交汇处闲置绿化地、柠溪路三角地、唐家湾镇政府对面绿地等。

2、不少路段绿地植物长时间严重生长不良,而且未及时采取可行措施改善土壤肥水状况,促进植物生长。如梅华路标准段绿地色块、珠海大道、桂花北路、南湾大道标准段绿地色块。

3、仍然存在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缺苗多,植物严重生长不良等。如康乐园、柠溪三角地(公路局对面)绿地、香华路、旅游路分车绿化带、南湾大道、港昌路标准段、桂花北路标准段绿地等。

4、主行道树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树冠定干高度参差不齐,一条道路没有统一的标准,树冠凌乱不堪,枝叶和气根凌乱下垂,树的高度相差悬殊,树的大小相差较远,另外还有缺苗、缺肥现象等,如明珠路、紫荆路、桂花南路、建业一路、港昌路等主次干道,很多小支干道也存在上述问题。

5、病虫害防治不够及时,造成植株枯黄。如九里香的白粉病、苏铁的蚧壳虫、榕树的烟煤病等;少数草地发生病虫害,导致草皮枯死,需要采取措施防治,如“家乐福”对面草地的大花紫薇等。

6、“自然径”现象严重,目前市区存在很多闲置绿地或公共绿地被践踏得黄土露天,形成一条条小路。如体育中心附近绿地、九洲大道路旁标准段绿化、家乐福对面草地、凤凰路标准段绿化等。

7、其它一些管养问题,如灌木丛的修剪时间及标准缺乏统一性;灌木球造型单调,缺乏特色化、多样化。

综上所述,我区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还应加大力度,各镇、街道辖区应根据各自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养护单位日常养护工作的巡查、督促。

三、根据本次检查的情况,结合平时日常养护状况,各镇、街道办辖区内养护单位养护质量考核评分结果见附表。

四、建议

1、针对平时的养护情况和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管理单位应根据《珠海市绿化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稿)》和《珠海市香洲区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办法》,执行相关条款。

2、各养护单位要抓住春季植物生长的重要时机,加强施肥工作。

3、各养护单位要对缺少和长势不良的苗木进行补植、换种。

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春季是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病虫害的检查和防治工作。

第8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皮肤完整性受损

[相关因素] 烧伤。

[主要表现]

皮肤呈现发红、水泡或焦炭状。

剧烈疼痛。

[护理目标]

烧伤得到及时治疗,未进一步受损

皮肤恢复完整。

[护理措施]

评估、处理并记录皮肤损伤情况(面积、深度、渗出、变化)。

皮损处理要点;

保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持续受压,按时换药。

出现渗液、疼痛时,及时告诉医师。

关节处皮损者,需严格限制局部活动。

使用烧伤专用无菌敷料或非粘连的敷料保护烧护伤部位,防止粘连。

面部烧伤使用软膏外敷,并暴露创面。

防止烧伤区域再次受伤;

定时按序协助患儿变换,按摩各骨突处。

内衣裤、鞋袜选择宽松、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衣裤、褥垫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指导家长正确使用便器。

皮肤瘙痒者,积极用药止痒,禁止用手抓搔。

遵医嘱清除和松解坏死组织、渗出液、焦痂。

遵医嘱局部使用抗生素,换药期间去掉局部软膏是要特别注意防止去掉新生皮肤。

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保持四肢处于功能位置,防止畸形愈合与挛缩。

[重点评价] 烧伤创面愈合的程度。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皮肤完整性受损 。

损伤呼吸道粘膜。

存在死皮。

进食少,创面渗液多,机体抵抗力下降。

[主要表现]

患儿高热不退。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

伤口分泌物多,且有臭味。

[护理目标]

患儿未发生感染。

伤口愈合理想。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清洁,定期空气消毒,必要时每天消毒。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儿,有条件者尽可能安排其住单间。

严密观察创面变化,随时记录创面色泽、水肿情况,渗血、渗液多少,有无臭味,有无痂下积液 (脓),定期作创面细菌培养。

接触患儿时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必要时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

剪掉伤口周围的毛发,减少污染。

ⅱ0烧伤有水泡者应保持水泡完整,以形成自然屏障,影响活动或污染的水泡需行手术引流。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遵医嘱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以减少体液丢失,并保护伤口免受细菌侵入。大面积烧伤患儿使用无菌的床单、被套污染后及时更换。

做好基础护理、婴幼儿会护理每天2-3次,口腔护理每天2-3次,剪指甲每周1-2次。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注意营养摄入,加强饮食管理,预防肠道感染。

认真做好切痂植皮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重点评价]

监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患儿烧伤创面及全身是否有感染迹象。

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烧伤创面液体渗出。

疼痛引起进食减少。

应激性溃疡而导致大出血。

[主要表现]

皮肤弹性差,口渴,尿量减少。

血压下降。

[护理目标]

患儿维持正常体液量。

血压、尿量正常。

[护理措施]

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干燥、脱水,皮肤弹性好坏及有无口渴情况,哭时有无眼泪。

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注意有无黑便,胃管内引流出胃液的颜色、量、性质。

监测、记录尿量及尿比重:一般要求儿童20ml/h,婴儿10m l/h,每小时低于此标准者,一般需加速补液,超过则要减慢输液速度及减少输液量。

观察、记录患儿精神状态和周围循环情况。

遵医嘱输入白蛋白和利尿剂,补充液体,减轻水肿。

遵医嘱静脉补液、输血浆,补充电解质,注意输入速度。

预防性使用h2受体阻滞剂,以减少胃出血的可能。

[重点评价]

监测血压、尿量、尿比重。

体液不足的症状/体征改善的程度。

四.潜在并发症-低效性呼吸型态

头/颈烧伤。

呼吸道粘膜烧伤。

严重浮肿。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紫绀、三凹征明显。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护理目标]

患儿维护有效的呼吸方式。

动脉血气正常。

[护理措施]

观察、记录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咳嗽、紫绀是否使用辅助呼吸机。

抬高床头,让患儿处于半卧位,以利用肺扩张和呼吸。

给予氧气吸入。

指导年长患儿做深慢呼吸运动。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行超声雾化,以消炎,去痰,温湿化呼吸道粘膜。

备好抢救药品与器械 ,作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

[重点评价]

患儿缺氧症状改善的程度。

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是否正常。

五、疼痛

第9篇:户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镇每季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原则上安排每年的3、6、9、12月底,会议地点和具体时间由卫生部门安排。出席对象为卫生、公安、计划生育、教育、妇联、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各村(居)委会等相关管理部门的分管负责人。会议目的主要是通报本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确定需要重点控制的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各部门、单位近阶段合作的工作重点。每次例会前,由卫生部门提出会议计划研究讨论的议题,会后印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编写由卫生部门承担)。

二、信息资料的相互通报

(一)通报原则

卫生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应及时、准确地互相通报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各种信息资料。

(二)通报交流内容

1、卫生部门信息资料

(1)流动人口适龄儿童本底资料;

(2)本季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变动情况;

(3)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情况;

(4)流动人口计免相关病发病分布情况;

(5)年度工作计划、本季度工作总结、下季度工作要求、月报、季报、年报等。

2、公安部门信息资料

(1)流动人口的暂住信息;

(2)私房出租信息。

3、计划生育部门信息资料

流动儿童的出生信息。

4、教育部门信息资料

外来工子弟学校分布和外来适龄儿童入学情况。

5、村(居)委会信息资料

流动人口适龄儿童0—6周岁台帐及变动情况。

(三)通报方式及时限

1、以书面形式进行交流、交换和管理。

2、月报、季报、年报等按照各部门的规定进行通报。

3、发生爆发疫情,按上述规定及时上通报。

4、其它信息按季度和年度通报或根据需要通报。

(四)疫情通报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各村(居)委会、卫生、公安、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流动人口管理、信息通报管理工作,信息通报负责人以及联系电话或手机应在3月底报卫生院防疫科备案。

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长效管理工作职责

1、公安部门:由各户籍管理员在进行流动人口暂住登记、房屋出租登记时,同时登记外来流动人口中0—6岁适龄儿童信息,填写“区非本市户籍0—6周岁儿童登记表”,每月5日前将上月“登记表”报镇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每月10日前,外管办向镇卫生院防保科提供收集的信息资料,同时,将汇总表报区外管办。

2、妇联和计生部门:协助户籍协管员开展0—6周岁非本市儿童调查登记,查漏补缺;参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长效管理,利用会议、宣传等形式营造氛围。

3、中心小学、幼儿园:每学期向卫生部门提供全镇外来工子弟学校和幼儿园的本底资料,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入托入学前的预防接种证验证工作,有途中转入者及时通知。

4、卫生防疫部门:汇集外管办、计生办、各村(居)委会、小学、幼儿园的信息,根据计划免疫程序,由卫生防疫科组织人员到各预防接种点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并将完成情况通报联席会议职能部门。

5、各村、居委会:要做好进村入户的宣传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内外来工居住情况,特别是外来适龄儿童的流动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同卫生院、外管办进行协调沟通。

四、检查和监测

1、镇卫生院、各村(居)委会、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要定期开展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镇将汇同联席会议的人员单位,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检查,根据情况需要也可适当增加检查督促频率,具体检查方案由卫生院防疫科制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