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堂外包范文

食堂外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堂外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堂外包

第1篇:食堂外包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ear service socialization reform, college canteen service outsourcing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urden of school, bring remark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meet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dining needs, but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it also has many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supervis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anteen service outsourcing supervisory system is the key to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canteen of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高校食堂;服务外包;监管体系

Key words: college canteen;service outsourcing;supervis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41-03

0 引言

在以“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参加、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新一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高校已平稳完成了后勤服务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的规范分离。本文从食堂服务外包的含义、食堂服务外包的意义以及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食堂服务外包管理为例就如何建立健全对高校食堂服务外包企业的监管体系进行浅析。

1 食堂服务外包的概述

1.1 食堂服务外包的含义 所谓外包(Outsourcing),在英文是“Outside Resource Using”的缩写,其直译为“外部资源利用”,是指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业务运作方式[2]。

就高校食堂而言,服务外包是指高校后勤根据自身实际,以合约形式将后勤食堂服务中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运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并增强高校后勤食堂实体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1.2 食堂服务外包的的意义

1.2.1 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通过服务外包,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强化竞争机制,促进优胜劣汰,逐步减少高校自办后勤市场份额,实现从以“自办后勤”为主向“选后勤、管后勤”为主的转变。

1.2.2 形成合力、实现企业、学校、师生共赢 高校后勤食堂合理评估食堂服务项目、结构中的不足,通过建立外包合作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一条新的供应链管理,有效地将合作双方各自拥有的优质资源、专业人才和管理能力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倍增实力,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双赢[3]。

1.2.3 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了平安校园的创建

通过食堂服务外包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社会优质服务引入校内,提升服务水准,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满足不同层次就餐需求,从而促进了和谐、稳定校园环境。

2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食堂服务外包监管体系浅谈

2.1 学院食堂经营模式的选择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食堂先后进行了职工承包经营、外包加自主经营等方式的尝试,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式,都给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但是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些弊端。为此,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建立了新型的校企合作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学校食堂的服务内涵、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推动食堂经营社会化,餐饮服务品牌化,日常管理规范化,卫生监督制度化,饭菜价格大众化,品种搭配科学化[4]。

2.2 建立健全食堂服务外包监管体系

2.2.1 建立健全社会餐饮企业引入机制(企业准入管理程序) ①建立健全资格预审查制度,主要是对参与竞争企业的资格进行审查,以便剔除不符合资格条件的企业,降低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风险。②在校园网上公开招标信息,根据学院所处市场环境(区域性、唯一性)和食堂服务外包特点,具体确定参与社会企业的竞标审查门槛(标准)。③学院成立以学院分管后勤领导为组长的招标小组,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对投标的社会餐饮企业经营的大学食堂进行调研分析,听取同行对该公司的相关意见。其次对各投标方的资信条件、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最后根据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确定中标企业。

2.2.2 完善社会餐饮企业退出机制 学院后勤监管部门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餐饮企业承包经营高校食堂管理的意见》(苏教安[2011]11号),结合本院食堂管理模式,制订和完善食堂服务外包企业退出制度,规范服务外包企业退出程序。

2.2.3 建立健全保证金机制 食堂外包企业在与学院后勤签订合同时,予以缴纳规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作为该企业实施合同条款内容的服务质量信誉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制度的建立有效制约外包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行为,督促外包企业工作人员自觉提供优质服务的效果。

2.2.4 构建政府主管部门、学院、后总、监管部门四级安全管理机制 ①为加强食品安全,学院后勤主动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对餐饮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体检、培训,提升监管水平。②成立学院食品安全小组。学院卫生安全检查小组每学期不定时对学院师生食堂进行安全检查;同时,为明确责任,细化管理,学院与后勤服务总公司签订安全责任状。③成立后勤服务总公司服务质量监督办公室。后勤办公室为主的服务质量监督办公室,每月不定时对师生食堂进行全方位安全监督,提出意见,确保师生食堂服务“价不涨、质不变”;同时按照学院要求,后勤服务总公司与食品监督职能部门生活服务中心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责任,细化管理。④食品卫生安全职能监督部门。职能监督部门与师生食堂餐厅负责人签字安全责任状明确责任,细化管理;配有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员,每天早上做好各餐厅原材料的验收,确保原材料新鲜卫生,同时做好原材料的登记、索证、肉类有效检疫证明登记工作;在食堂生产加工过程中,监督员进行安全巡查,规范员工操作行为。

2.2.5 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安全意识 ①食堂采用现场管理—“6T实务”。为提高师生食堂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师生食堂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与推行餐饮现场卓越管理规范(简称“6T实务”)相结合的“双轮驱动”长效机制,坚持从源头防范、过程控制着手,切实通过监管模式的转变,理清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餐饮企业的责任,实现了餐饮单位环境整洁、卫生清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操作规范,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促进了企业加强自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使餐饮企业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②制定食堂经理6T管理手册。提升餐厅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餐厅经理责任,加强食堂经理对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督,保障师生饮食安全,推进食堂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③着力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员工多层次培训机制。制订《员工培训制度》,开展员工岗前培训,强化员工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和服务理念;组织餐厅经理到兄弟院校食堂考察学习,提高餐厅经理管理水平[5]。④做好台账管理工作,规范台账记录。在各餐厅实行“6T”岗位制度,岗位责任人每天每餐专人做好餐具消毒记录、饭菜留样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剩菜剩饭加热记录、紫外线消毒记录、饭菜质量抽样记录等食品安全方面的台账,进行检查、备档,做到有档可查,有据可寻,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2.2.6 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督 ①完善操作流程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根据高校饮食服务相关规定及国家、省市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政策法规,先后制定了食品采购、储存、保管、领用到食品加工、留样、出售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同时将制度上墙,使师生食堂管理日趋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②建立周例会卫生互查制度。根据师生食堂实际情况制定周例会餐厅经理卫生安全互查制度。通过卫生安全互查,加强食堂经理之间交流,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提高了师生食堂饮食安全系数。③建立经理日巡查制度。根据师生食堂实际情况制定餐厅经理日巡查制度,餐厅日巡查主要由一名餐厅经理和一名中心监管部门成员,每天对食堂操作流程进行全天候检查。通过日巡查提高了各餐厅经理管理水平,增强了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④严格执行《生活服务中心奖惩条例》。为推进食堂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范化服务;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完善公司制度,结合本院师生食堂实际情况制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生活服务中心奖惩条例》。

2.2.7 明确食堂投入主体,坚持食堂服务公益性 引进社会企业参与高校后勤服务,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满足社会企业的营利性,又要符合教育规律实现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在引进食堂服务外包过程中,学院、后勤、企业明确责任,合理分担投入,坚持食堂服务公益性[6]。

①实行“交钥匙”工程。食堂主要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购置、房屋建筑年度维修均由于学院负责,中标餐饮企业只需易耗品和日常流动资金投入即可营业。②建立价格平抑基金。学院为保证饭菜价格稳定,解决因市场伙食物资持续上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对食堂饭菜价格的影响,学院设立价格平抑基金,每年度根据食堂营业额、物价等因素给予补贴。③平价水、电、气政策,学院根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关于学校水电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委[2007]2463号)文件,对食堂用电、用水、用气统一按居民类价格标准进行收取。④制定《大伙饭菜价格执行标准》,强化食堂内部管理。对各食堂原材料进行电子台账管理汇总,对伙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每家食堂的毛利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确保饭菜品质价相符。

2.2.8 完善量化考核机制,搭建良性竞争平台 ①采取“6T”考核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进一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强化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结合“6T管理”建立6T考核奖励机制,做好月月有奖励,提高师生食堂服务质量。②建立年度考核机制,优胜劣汰。为加强食堂经营管理,促进师生食堂经营、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食堂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建立起以伙食管理委员会考核为主,学院卫生安全小组、后勤、职能监督部门参与的考核机制。

3 总结

高等院校食堂社会化运作、管理、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立足于为师生服务,保障供应,维护校园稳定;既要考虑经营者的利益,更要兼顾广大师生的利益。文章就高校食堂服务服务外包分析,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食堂服务外包监管体系的简述,为我国高校食堂监管如何健全服务外包监管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肖竟章.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后勤实体职工思想工作[J].中国市场,2006(40):42-43.

[2]祝招玲.马云驰.论酒店管理中餐饮外包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50-51.

[3]马祥甸,徐燕.关于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构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1):132-134.

[4]张建学,高职院校食堂经营模式的探讨[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7(10):4-5.

第2篇:食堂外包范文

一、高校食堂外包的效率优势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逐步剥离计划经济体制积淀下来的庞大的行政后勤系统,实行市场经济下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以减少投入,提高效率,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从这一目标来看,食堂外包模式比自供模式显然具有更大的效率优势。自供模式就是高校自办食堂,目前大多是高校所属的后勤实体自办食堂。由于后勤实体的高校所有制、管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员工身份的复杂性(事业编制、合同工、集体工、临时工)之间的矛盾,自办食堂往往管理人员多,员工平均工资远高于所在行业平均工资,采购、保管、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漏洞较多,固定资产过度购置、使用,浪费严重,成本远高于社会企业所办食堂。

高校食堂客源稳定、就餐人数多、需求相似且价格低廉,最需要也最适宜的是低成本经营思路,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而社会餐饮企业管理人员少,员工工资标准符合同行业平均工资标准,采购保管、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漏洞少,固定资产投入恰当,管理精细,浪费较少,他们的生产效率当然要高于后勤实体的生产效率。

二、高校食堂外包模式下的风险

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润。对于高校食堂来说,无论是自供模式还是外包模式的经营者,都有逐利的动机,但相对于自供模式而言,外包模式下的风险因素更多。过去人们说,全国的安稳在北京,北京的安稳看高校,高校的安稳看食堂,原因就在于此。报告显示,“2007年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为117起,中毒3773人,死亡6人。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学校食物中毒总数的47.01%和59.42%。学校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主要是以食物污染或变质以及加工储存不当引起的中毒为主”。

(一)逐利动机过强的风险

集体食物中毒的起因一是食品原料不卫生;二是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有问题。外包模式下,尤其是在融资建设的食堂中,由于投资商投资额大,投资回报期长,所以投资商为了在固定的回收期内尽快回收成本并获取利润,他们一般选择在固定时期内回报额最高的经营商承包。而承包经营商在对投资商高额的回报和自己逐利动机的双重压力驱使下,会尽量降低总成本、提高售价以谋取较高利润。1.在食品原材料的采购中,他们往往不顾质量甚至不讲安全,只顾价格低廉,致使劣质甚至带病毒的原材料进入库房。2.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易于产生病菌。3.在销售之后,对该销毁的剩余食品没有销毁,对该妥善保存的余料没有妥善保存,致使病毒产生。4.偶然也有人为投毒事故的发生。

(二)质量低劣的风险

质量低劣的风险包括:1.原材料质量差必然带来食品质量低劣。2.加工过程中原材料配比降低,也是常见的质量低劣现象,如荤菜中降低荤料比例,提高素菜比例。这对于营养尤其是蛋白质需要量大的青年人来说,同样是不能忍受的劣质食品。3.加工过程中工艺粗糙产生的质量低劣,如口味过咸、过淡、过辣、过苦、过酸、异味等。

(三)管理混乱的风险

社会餐饮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大多为家族式管理,经常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组成管理队伍,员工中的骨干成员也以家族成员或亲友为主。家族式企业的优点是互相了解、易于沟通、诚信度高、凝聚力较强。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包括:1.有意无意干预管理事务者多,政出多门。2.人际关系复杂,矛盾纠结,任人唯亲,制度不严,使员工思想与工作混乱。3.家族成员依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一般在薪酬分配中都有较高的期望。一旦期望不能达到,便产生怨恨心里,碍于面子关系,愤怒得不到宣泄,就可能导致怠工、贪污甚至投毒事故。

(四)态度恶劣的风险

食堂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集中、工作环境较差,销售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或城镇下岗工人,其中个别性格修养较差的员工面对个别态度恶劣的学生,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发生口角甚至斗殴,引起青年学生的公愤,发生群体性抗议事件。

(五)“自己人”寻租的风险

外包模式下,食堂经营者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很容易主动向学校食堂管理者行贿,而由于制度不够严格、管理者素质有限,管理者也比较容易发生寻租现象。这样非常容易带来以上的风险,最后致使学生或食物中毒的严重后果。

三、高校食堂管理中的权利分类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主要牵涉到以下十种权力与利益的运作。

(一)进入退出权

对进入食堂经营者,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资质条件,如企业(个人)注册资金、资质、技术等级,行业从业时间及荣誉,风险抵押金,经营承诺等。一般来说,门槛越高,可能进入的企业(个人)越少,但其资信可靠性和合作诚信度越大。反之,对于不能守法经营、履行合同或者发生了严重责任事故的商家,学校可以要求他们提前退出。同时,还要建立商家正常退出机制。

(二)人员选择权

人员素质高低决定其经营成功的程度:人员素质越高,工作胜任度越大,成功几率越大,风险越小;反之亦然。高校对于食堂员工都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设立相应的标准。同时,在外包模式下,还应当关注并督促食堂经营者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杜绝因劳资矛盾引发的恶性事故。

(三)采购控制权

采购控制首先是对食堂燃料原料包括煤、米、肉、油、面粉、食盐、干货、冻货、调味品及蔬菜等的进货渠道和价格的控制。只有保证原料合格,才能保证成品的合格。其次是对数量的控制,尤其是对荤菜类中的荤素原料比例的搭配。只有保证了合理的比例,才能保证营养的充足与平衡,保证合理的性价比。再次,价格的控制。外包模式下,经营者自己会尽量控制原材料的进价。只要渠道正规,学校一般不太干涉。

(四)菜品更新权

顾客的口味不断变化,菜品应该相应地调整。

(五)生产管理权

中式菜品的制作过程一般没有统一的生产、制作工艺,不同的厨师对同一菜品有不同的辅料配比、制作工艺、加工时间和火候,结果相同的菜品却有不同的口感。但对于食堂来讲,保证基本菜品的标准化生产、大众化口感,既可保证质量,也可保证销量。

(六)销售控制权

销售控制的目的不是销售总量的控制,而是份量、价格的控制。份量控制的实质仍然是价格的控制。食堂所服务的顾客是没有收入的学生群体,应该保证对他们的公益性。价格控制是保证公益性的有效手段,中低档菜品价格的控制是广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营养得到基本保证的关键。

(七)环境监督权

食堂必须有清洁的环境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八)经济收益权

作为投资和管理者,高校应该具有经济收益权,但因为食堂的公益性,高校一般没有从中获利。有些学校虽然收取了目标管理费或设备维修费,但一般也只是收回部分成本。在当前物价上涨严重的时期,这些资金仍然以补贴的形式返回给学生或(和)食堂。

(九)补贴分配权

学校食堂享受免税政策;国务院、教育部经常要求各级政府和高校给予食堂和学生一定的伙食补贴,并减免水电气等费用;2007年以来,教育部还拨出巨款补贴学生伙食费。高校对学生、学生食堂具有补贴分配权。在外包模式下,资金更多地补贴了学生,较少地补贴食堂。学生获得补贴后,具有更大的消费自主选择权。校内外食堂、餐馆竞争更加激烈。国家、学校的补贴因此获得更大的边际效益。

(十)竞争引入权

学校为了防止或减少垄断、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一般会引入两家或多家企业来经营食堂,使企业之间产生竞争,促进质量提高、价格降低。

四、高校食堂外包模式下的权利让渡与风险管理

高校作为食堂的投资者、管理者,其投资、管理食堂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高校只能促使食堂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获得学生对学校整体教育服务的认同,从而获得办学的美誉度。同时,由于高校对食堂具有垄断管理的部分条件,有些食堂同时具有地缘垄断和行政垄断。因此,外包模式下,学校能够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权利,适时、适当地进行权力与利益的让渡,严格控制各种风险的扩大和发生。

(一)高校及食堂管理者要转变观念,积极引进社会企业参与后勤服务与竞争

高校有一些领导觉得社会企业“无奸不商”,很难驾驭,又担心引进社会企业后,本校教职员工丧失创收的机遇,弄不好还会把学校的产权丢失,因而不肯把业务让给社会企业。其实,在比较成熟的法律环境下,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企业自律性的加强,社会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乐意守法经营并取得合法利润。如“上海市为高校服务的社会企业已超过120家,约占市场总量的34%,安徽省高校296个食堂,社会企业经营155个,占52.4%”。

(二)在设计食堂外包的合作模式时,高校要充分调查

高校要分析学校所处环境对学生就餐的影响,了解校内食堂所具有的固定资产、资金资源、就餐者消费资源及管理者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我们掌握的权力与利益按照重要与可能的程度实行有条件的让渡。首先,对于进入退出权、采购定点权、销售价格权、环境控制权、竞争引入权、补贴分配权,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把握,不可过多让给企业。如果校外餐饮业十分发达,而校内就餐人数较少,则校内竞争程度可以降低;相反,学校处于郊区,周围没有餐馆,校内竞争就要加强。在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时期,可以减少学校的收益、较多地给予学生与食堂直接的现金补贴,同时控制价格上涨幅度,保证质量不降低。而对于人员选择权、采购价格权、菜品调整权、生产控制权、高档菜品销售权则要更多让渡给经营者。这样既利于经营者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利润,又可减少学校的管理成本。

(三)选择社会企业时,高校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了解合作者的资信状况,通过公开竞标确定合作商,以避免因“自己人”的腐败寻租而引进不法商家

经营者确定之后,要针对食堂管理的各项权力反复协商,在确定让渡的项目、程度与比例之后,签署尽量完备周详的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

第3篇:食堂外包范文

关键词:分配;创新;体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9-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原本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各单位分配、派遣高校毕业生的局面已经很难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了,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尤其是针对高校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针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分配制度”、“大锅饭制度”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等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改变,那么新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高校体质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打破常规,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

在计划经济体质下,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校行政人员以及后勤管理人员,完全要符合国家的配给制度,无论是你有多么高的学问,还是在某一项学科研究上在海内外有一定的权威性,只要是你不符合学校的分配制度等计划经济下特有的特殊制度,你就只能“论资排辈”的往后站。但是通过次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全新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被引进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既鼓励了一线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压缩了臃肿的行政以及后勤办公机构,使学校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一线教学中来。

以西南某高校为例,在教育体制改革之前,全校有学生35000余人,在册教职工1170人,按照正常比例来讲这个是符合师生资源配比的,但是在一线任教的老师纷纷向学校建议增加教师资源,以便更合理的安排学生上课。通过认真的分析我们发现,原来在册的1170名教职工中,附带在三产行业中的占到了420人,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在册教职工没有任职在教学一线,而是从事着与一线教学工作联系并不大的其他工作。但是由于体质问题的存在,导致学校并不能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来引进教师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通过高校体质改革之后,该学校一次性精简后勤及三产工作人员330余人,同时又精简和压缩了相关的行政科室8个,一下子就把臃肿的办公环境做了全新的改进。随后又通过媒体面向全国招聘了具有一定水平的高校教师280余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资源配置,也为学校节省了一大笔的办公经费开支。另外,通过这些新招聘的高校教师,又相继与国内外30多个大型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签订了700余项科研成功研究课题小组,其中达到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标准的就有9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完善制度,规范教职工的工作秩序

长期以来,在高校中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现象存在。这一现象不仅仅是提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迈入了大学校门之后就放松了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学生逃课现象简直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有的学生还为此编了顺口溜“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公共课集体逃,专业课专门逃”。这种现象是原来依附于应试教育下的一种畸形学习心态。而教师也因为高校自身体质的不完善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出现。参与学校自身的研究课题的人少了,参与教学课件改进的人少了,参与专业学术研究的人少了,几乎形成了一种“学生糊弄老师,老师应付学生”的局面存在。

这种情况的存在其弊端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要是有些常识的人都清楚长此下去之后的后果将是什么。但是通过高校体质改革之后对此类混乱的制度有了一个颠覆性的改进。首先是各高校都引进了全新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学校还自行开发和研究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软件。结合当下企业管理中最为时兴的OA办公系统和学校教学系统,逐步的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办公模式。

例如,在人力资源办公软件中明确的划分出一线教职工的科研教学模块,让行政管理人员很清晰明白的能一下就看到这个教师目前在单独或者与他人共同研究什么学术课题,以及研究的进展度是如何的。经费使用情况、社会调研情况、数据统计情况等等也一目了然的在系统中独立的呈现出来,对于课题中存在的实验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真实度,通过简单的排序就可以清楚的比对出来。而对于学生而言,诸多教学科目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就有了一个较为准确、客观的体现。

在华东某高校里,办公自动化软件与教学相结合的作用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学校组织专人成立了课题小组,专门研究这套软件的开发工作。其内容上到老师到学校的签到,下到学校相关行政性办公文件的下发;大到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进度,小到学生食堂主副食的标价……全部清晰明确的在这套体系中有一个明确的显示,这不仅仅是满足了教职工的日常工作需要,更大程度上是为全新的高校体质改革,尤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对进一步的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三、校企分离,保障一线教学资源合理分配

说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内容是回避不了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较为重点的一个内容,那就是高校后勤及三产人员的管理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国家以供给制的形式发放到学校的,而且在“干部配给制”的左右下,有的学生因为也是干部身份,所以享受了一般教职工几乎同等的待遇,从而就导致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配给制”已经逐步的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庞大而且臃肿的高校后勤管理机构已经成为了高校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彰显出来。豪不夸张的说,如果解决好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问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重点以及核心问题就等于说解决了一大半。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之前,是必须要搞好情况调查的。

比如说,前几年的高校扩招工作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情况一度出现混乱的局面,原有的学生宿舍已经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正常住宿需求,通过几年来不断的新增学生宿舍的基础建设工作,学生宿舍到底有了多少?后备床位到底还闲置多少?最少需要多少人来进行管理?这些看似比较繁琐的问题其实可以用一个方式来进行解决,那就是整体外包。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重新整合以前的后勤管理人员,组建全新的物业公司等,把学生宿舍这一块的工作完全外包给物业公司来管理,这样既能对学生宿舍采取专业的管理,又能让学校把原本庞大的后勤管理人员在学校行政编制中剥离出去,进而简化了学校针对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行政指令的管理,更符合市场化的运作法则来促进和规范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

例如说,学校的学生食堂管理工作一直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几乎是所有的高校都曾经遇到过比较棘手的情况出现,有的学校也曾经尝试过采取食堂外包或者是整体出租形式来对食堂工作进行整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收效并不是很大。与此同时,对于这种盲目的食堂外包,学生也是意见颇多。如何让食堂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妥善的解决,不产生“鸡肋”问题的存在呢?其实,在延续食堂外包的情况下,建议可以采取“三方共管”的形式来进行。以往的食堂外包,大多数都是采取的“一言堂”形式,也就是说学校与某个人或者公司进行接洽,由其自身或者组织他人把学校食堂整体承包下来。这种组合看起来是完美的,因为校方和企业以及个人都是得利的,但是这其中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问题就是食堂的顾客能否接收这种模式的存在?无论是饭菜质量还是菜品花色等等,高校食堂的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依旧还是学生,如果供需双方不能达成一个合理的供销模式的话,那么这样的组合最终还是将面临失败。前述中所说的“三方共管”说的就是在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中能听取和掌握学生的情况,更好的为学生服务,那么这样下来的话就可以打到一种比较和谐的局面了。可以由学校牵头,食堂外包工作人员配合,并且邀请学校学生会的同学共同组建一个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堂的日常精英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食堂外包单位还可以适当的为学校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辅工作岗位。如此下来的话,食堂的日常工作既有学生参与其中,又有学生进行监督,既杜绝了食堂在原材料选购上的偷工减料情况出现,又听取了学生对于食堂工作的建议和要求,极大程度上缓和了供需直接的矛盾,而作为学校,仅仅是派出了一个常驻的监督管理人员(或者是机构)就解决了复杂的局面,可谓是一举多得的。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采取的“一刀切”的精简,也不仅仅是采取的“一窝蜂”的增加,而是要依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的对一些岗位个人员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必须要进行全新的改革的时候,能适当的增加一些高科技的产品或者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就必须要给予重点投入,在无关紧要的岗位或者是区域,必须要进行“手术刀”式的精简的时候,坚决不能考虑短时期内存在的一些矛盾或者是纠纷,必须要站在长远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充分的研究其存在的价值。

高校,作为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优质人才的摇篮,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教书育人上,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所做的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着这一核心工作来开展,所有的工作都必须要依托这一事实基础来拓展。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我们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早日完成高校体质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食堂外包范文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R734.2;R815;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62(2010)06-0580-05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放射治疗在近年内发展很快,2/3的患者适合首选放射治疗。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在这一部分病人中,70岁以上的占30%~40%。老年人生理功能减弱,免疫机制降低,对比年轻人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更易受伤害。随着NSCLC放射治疗的进行,各种因放射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亦随之有所升高。如何提高NSCLC放射治疗的肿瘤控制率,并最大可能地降低放射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是肿瘤临床医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一直以来单一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心肌损伤、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是Ⅲ期NSCLC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本研究对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合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Ⅲ期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总医院放疗科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的住院病人,共65例,按1997年国际肺癌临床TNM分期,按入组条件收治。用数字表法随机将病人分成A、B两组。A组32例,年龄60~74岁,平均66岁,其中鳞癌20例,腺癌10例,鳞腺混合癌2例。B组33例,年龄61~78岁,平均67岁,鳞癌20例,腺癌1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TNM分期、KPS评分及入组前的症状、体征等分别采用x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的组间均衡性较好。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设备

瑞典Elekta公司pereise型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6MV的x射线进行纵隔区的外照射放疗及原发病灶的三维适形外照射。

1.2.2 治疗用药物

A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贵州壹佰制药生产)为复方制剂100ml,其组分为丹参相当于丹参素20mg、盐酸川芎嗪100mg、葡萄糖5.0g、甘油1.0ml。B组:生理盐水250ml、维生素C注射液2g、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

1.2.3 治疗方法

A组:直线加速器6MV的x射线,进行纵隔区及原发病灶的三维适形外照射放疗。GTV为影像学上可见的肿瘤及转移的淋巴结体积,CTV为GTV的范围外扩3mm,PTV则根据摆位的误差、呼吸运动等在CTV的基础上外放5mm。剂量分割方式为200cGy・次-1,1次・d-1,5次・周-1,总剂量4000cGy。二次修改放疗计划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追加剂量放疗,200cGy・次-1,1次・d-1,共10次,总剂量2000cGy。放疗开始当天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注射,1次・d-1,共6周。B组:放射治疗方法同A组,放疗当天开始生理盐水250ml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2g、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1次・d-1,共6周。

1.3 肿瘤放疗后观察指标

1.3.1 肿瘤疗效评价

1.3.1.1 两组肿瘤近期疗效评价按WHO制订的统一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进展(PD),有效为CR+PR。疗效评定标准按制定的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CR:肿瘤完全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PR: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NC: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PD:肿瘤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新病灶出现。

1.3.1.2 两组生存率比较分别统计肿瘤治疗后3、6、12、18个月的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

1.3.1.3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对机体免疫力的副作用按放疗各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亚群比较标准进行。采用EPICX-XL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进行检测计算CD+3、CD+4、CD+8的百分率及CD+4与CD+8比值,检测试剂与质控物原装进口,标本与质控物同时检测。

1.3.1.4 两组中医肺癌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

评价按Kamofsky评分标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评分提高为改善。两组病人根据Kamofsky积分法进行质量评定最后分别予以计分。显效:治疗前后计分提高20分者。有效:治疗前后计分提高10分者。无效:减少等于或大于10分者。稳定:增加或减少小于10分或无变化。

1.3.2 NSCLC放疗急性毒副反应评价

根据国际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oncology group RTOG)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cancer EORTC)制定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肌损伤和血液学放射性损伤等放疗急性毒副反应标准,用于放疗1~90d的急性放射治疗反应的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 结果

2.1 肿瘤疗效

2.1.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2.1.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比较见表3。

2.1.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见表4。

2.1.4 两组肺癌综合治疗前后中医生存质量评价见表5。

2.2 NSCLC放疗急性毒副反应见表6、7。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Ⅲ期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局部肿瘤病灶和纵隔淋巴结肿瘤转移灶控制疗效明显。但长期以来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肌损伤、脊髓功能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等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分为丹参、盐酸川芎嗪等,其中丹参性苦微寒,养血活血,通行血脉;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

本研究中A、B两组患者治疗后放疗急性毒性反应骨髓抑制毒性比较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各项数值A组均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肌损伤,以1、2级为主,1级放疗的急性反应A组明显好于B组。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比较A组远期疗效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B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B两组中医综合疗效标准评定具有显著性差异。

分析以上结果,原因主要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放射治疗中发挥作用。刘琳等研究报道中药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放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速,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和内部纤维蛋白的聚集,增加瘤床和瘤体的血流量,提高氧分压,从而提高瘤体的氧效应,改善乏氧细胞放射敏感性。(2)降低肿瘤细胞的氧耗量,增加乏氧细胞氧分压以改善肿瘤细胞的乏氧状态。(3)增强对肿瘤细胞DNA的辐射损伤作用及抑制受损DNA修复作用。(4)处于不同增殖周期位置的癌细胞,其放射敏感性有明显的区别,而某些中药放疗增敏剂如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可使癌细胞阻断于对射线比较敏感的增殖期,如G2、M期。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年龄较高的原因,生理功能减退,体质欠佳,多同时合并心、肺等脏器的器质性及功能性疾病。放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药治疗能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减轻放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完成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老年NSCLC放射治疗中应用可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损伤,减轻放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起到放疗增效与减毒作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23-642.

[2]邓心婷,林丽珠,生存质量评价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3):225-228.

[3]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90-4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6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6-19.

[5]PEREZ C A,PAJAK T F,RUBIN P,et a1.Long-term obserrations of the patterns of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non-oat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 treated with definitive radiation therapy.Report by the Radiation Therapy Ontology Groupa(973-01)[J],Cancer,1987,59:1874-1881.

[6]郑国灿,李智英,丹参酮I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现代医学,2004,32(5):296-298.

[7]刘琳,王锦鸿,中药对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概况[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1):63-64.

[8]FAN J,TEN G J,HE S C,et al.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Gastroenterol,1998,4:33-37.

[9]SPRAGG R G.Acute lung injury in 2003[J],Act PharmacolSin,2003,24(12):1288-1291.

[10]FAN J,KAPUS A,LI Y H,et al.Priming for enhancedalveolar fibrin deposition after hemowhagic shock:role oftumor necrosis factor[J],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2000,22(5):412-421.

[11]SHEU J R,KAN Y C,HUNG W C,et al,The antiplateletactivity otetramethy-lpyrazine is mediated through activationof NO synthase[J],Life sci,2000,67(8):937-947.

第5篇:食堂外包范文

【关键字】高校食堂 经营 效益

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师生提供卫生可口、价格合理的饮食服务的任务。教育的公益性决定高校食堂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高校食堂又不能不关注经济效益。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高校食堂真正为师生提供安全、优质的饮食服务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一 高校食堂在经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食堂仍旧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式的管理模式,在经营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采购环节,一些人中饱私囊;在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上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不高;不少员工白吃白拿习以为常。造成食堂饭菜长期处于质不高价高的状态,既谈不上经济效益,更谈不上社会效益。在人们纷纷诟病传统的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之弊端时,许多高校后勤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将食堂对外进行承包。但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高校食堂社会化并未取得较为立项的效果,其中出现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首先,广大师生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经营者承包高校食堂大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因此,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承包金额较高,饭菜的价格也随之攀升;不少商家还通过减少饭菜数量或菜多肉少等方式变相提高价格。安全卫生意识较为薄弱,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常常是采购一些价低质次的原料,危害师生健康。其次,管理和监督执法难。由于投资者完全掌握了经营和管理权,学校的管理形同虚设,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难度很大,学生的饮食卫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食堂外包,高校可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高校师生的饮食安全存在隐患,毫无社会效益可言。

二 改善高校食堂经营管理的对策思考

坚持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兼顾学生承受能力、财政支付能力、学校负担能力的学生食堂资金投入和政府保障机制,消除学生食堂的不稳定因素,确保学生食堂能正常、稳定、持续运营。同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完善学生食堂可靠平衡的供求机制,发挥市场在学生食堂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学生食堂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1.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高校食堂为师生员工生活提供服务的原则。坚持高校食堂经营管理公益性的原则,不适宜把学生食堂作为学校增加经济来源的创收项目。而应把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解决食堂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食堂工作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和辩证统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2.保障饮食安全

高校领导对饮食卫生要应格外重视,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对食堂操作过程的卫生控制扩大到包括食品验收、加工和出售等环节。学生是食堂最主要的消费者,为加强监督,建议设立处理学生意见的机构,建立赋予学生民主监督权的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有学生参加的会议,认真收集、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食堂饮食卫生存在的问题,使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3.控制运营成本

食堂成本控制是指食堂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它是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对食堂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资源的耗费与相应的降低成本措施的执行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干预,以保证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实现。高校食堂是高校的一个后勤保障部门,食堂经营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职员工的饮食服务水平。因此,食堂要从成本控制着手,抓好食堂的管理和服务,以提升教职员工的满意度。

4.提高人员素质

高校食堂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用人之长,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从而通过员工的优质服务令师生满意。

5.引入适度竞争和注重饮食产品创新

有竞争才有发展,学校可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多引入几家饮食服务部。这样,既可增强学校内饮食业的竞争,控制好餐饮价格,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还可增强各食品供应方之间的相互监督,在竞争中形成一种比服务、比价格、比卫生的良性循环,推进学生食堂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高校食堂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一四服务创新。传统的学校食堂就餐时间比较死板,过了规定的时间就没得吃。为此,建议食堂在适当延长售饭时间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定时服务。二是饮食产品创新。高校的师生来自全国各地,饮食口味各不相同,单纯的大锅菜已经不能适应多种消费的需求。食堂经营者应该研发出价位适中、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各种地方菜。因此高校食堂应该想方设法通过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来满足师生新时代饮食的需要。

6.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

第6篇:食堂外包范文

本人***,始终对工作保持高度热忱,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得到了同事的支持和领导的肯定。

一、主要工作业绩

入职后,本人同时或相继从事了公文函件、会议、印章、翻译、后勤、外围联系、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对行政管理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以及在与各单位的沟通联络中,对制度及工作流程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负责上述工作期间,各项工作均能做到高效有序开展,与各部门的工作对接、沟通协调也颇为顺畅,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工作基础。

根据《项目管理策划》中机构设置要求,基于扁平化的管理思路,大坝工区行政管理工作由项目部行政管理部统一管理并负责具体实施。在初到首部时,理清工作思路的同时,自主编制了《行政管理工作在大坝工区开展方案》。工作中,根据实际要求对方案进行及时修改。2020年度,在管理思路清晰和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㈠后勤保障

1.在疫情背景下,做好食堂管理的同时,绝大部分职工对首部食堂餐饮表示满意。是在巴基斯坦疫情较为严重时,提前做好了物资储备。随着首部施工区域中方人员不断增加,食堂压力增大,本着在现有食堂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尽可能让职工吃好的原则,主抓食堂管理。要求厨师日常比对首尾部食堂菜单,对每周的食堂物资计划及菜品样式上要求做到常变常新。同时,从卫生、服务、及巴方帮厨等方面加强管理。本人也时常主动同职工询问了解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方便我们及时改进。

2.确保员工住得舒心,同时做好新员工进场后勤服务。在首部住宿房间有限的条件下,本人首先增加自己房间住宿人员,再积极与员工沟通,充分尊重员工个人意愿,合理安排,减少矛盾。在下半年新员工分批次进场时,提前规划住宿安排,准备好一应生活用品,联系尾部分配电话卡等,做好一应后勤服务。

3.服务车辆管理确保了安全出行及成本节约,同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每月给所有巴方司机定期开会强调安全及具体疫情防控要求,对中方人员反馈的司机不当行为及时警告处罚,不断提高司机规范行车及疫情防控意识。同时,人员出行严格要求提前报备,尽量减少出车频次,车辆按期维保,节约了成本。

4.强化巴方员工后勤管理,稳定疫情下巴方员工状态。为了确保疫情下首部施工区域巴方员工能安心工作和生活,本人持续改善首部生产营地生活用水问题,同时,加强生产营地巴方食堂外包经营管理,从价格、卫生、菜单、荤菜频率等作出明确要求,努力为巴方员工提供较为优质的餐饮,最终更好的服务于现场生产。

㈡人力资源

1.属地化管理成绩突出。首先明确了办公室4名巴方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及工作内容,从人力资源、后勤管理、内业记录、对外联络进行细分,在涉及巴方人员、事务工作范畴,均让其充分参与。在本人悉心指导下,该4名巴方管理人员表现突出,充分利用了属地化管理优势,较好地实现了以巴治巴的模式。同时,也解决了行政管理部只我一人派驻可能存在的人员缺口问题。

2.持续优化巴方员工基础管理方式方法。在原有统一编号的基础上,规范各个队伍英文名称,并复查编号,于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出上述工作的优势,极大地方便了人员统计与核查,做到了全员无遗漏。因疫情期间巴方员工无法按期休假将工资送回家中,本人积极与当地转账机构联系,特安排转账机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做好防护措施后帮助巴方员工将月工资转至家中,同时严格落实请假审批制度,晓之以理,确保了现场巴方员工在岗率。

3.妥善解决了现场纠纷,规避罢工风险。现场多次发生中方带班人员与巴方员工之间产生矛盾,本人第一时间都做到了及时妥善处理,避免矛盾升级,本着生产大局为重,规避了数次罢工风险。对因行为不当的中方人员导致矛盾发生的情况,本人提出批评的同时,对其耐心劝诫,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4.青年员工队伍建设效果良好。本人以自身正能量感染并紧密团结周围的青年员工,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学习上引导和互相监督,生活上给予尽可能多的照顾,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形成了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态度。2020年首部施工区域青年员工无一人辞职。

㈢外联工作

1.与驻地军方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本人的努力下,极大地改善了首部驻地军方对我们现场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是建立在理解和互助的基础上,通过闲时与驻地军方的沟通交流和价值观感染,提升了驻地军方对现场工作及中方人员生活态度的理解,并适时给予驻地军方合理范围内的帮助。本年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军方在施工区域范围内当地车辆人员管控、巴方员工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与当地人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联系当地宗教权威进场指导,解决了疫情期间封闭式管理造成巴方员工无法外出前往清真寺礼拜的情况,2020年度,穆斯林重要的节日礼拜巴方员工均在营地内完成,保障了现场施工秩序。同时,因施工道路影响,通过提供彩条布进行部分遮挡,及时缓解了当地人对抗情绪,维护了外围环境稳定。

二、后期主要工作思路

第7篇:食堂外包范文

【关键词】医院餐饮 管理模式 新机制

1.医院餐饮管理改革的背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无论走到哪里食物总是最为重要的,食物的好坏,味道的优与次,价格高与低,直接反映一家餐厅或食堂的形象,餐饮管理就成了一门必修课。尤其是医院餐饮管理(包括职工就餐供给和病人的特殊饮食需求),如何做好医院餐饮管理成为医院后勤保障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百人百心,众口难调,有人喜欢吃荤,有人喜欢吃素,有人口味偏重,有人口味清淡;有职工、有病人、有家属、有陪人、其他等人群,确实不好做。为了满足医院职工和住院病人的餐饮工作,应对各种消费者的需求,除特殊饮食需求外,尽可能大众化,多品种,多口味,价廉物美才能满足悠悠众口。

从建院半个世纪以来,我院对病员营养灶和职工食堂管理经历了从“统一经营”管理模式阶段开始,经历了“个人承包”管理模式,再到“统一经营”和“个人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实行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经济责任制的目标管理,服务保障型经营管理模式。

餐饮管理经历了多种模式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管理不善,甚至不顾就餐者和食堂员工的利益,饮食卫生堪忧,质量受损,员工报酬减少,积极性低落,餐饮环境急待改善。

餐饮模式的改革如同其他改革,不仅仅是体制的转换,还需运行机制的不断更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餐饮运行机制,并按新的机制进行运作。

2.医院餐饮管理的特点

医院餐饮管理的综合范围很广,管理难度很高。管理部门对餐饮监管一般从原料采购,厨房加工,仓库管理,日常核算,财务收支,经营分析等六方面开展。

福利性的特点是不盈利或少盈利。营利性的特点是不亏损,适当盈利。

3.转变旧观念 建立新机制

3.1新机制要求,转变原单一公有制驱动的餐饮机制,变为多元化的经济成分的、靠市场驱动的经营服务运作机制。改变过去单一在窗口打菜大伙食局面,办成有便餐、快餐、套餐、盒饭、小炒、糕点、面食、风味小吃、西餐、休闲就餐等多元化的餐饮格局,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

提倡新的消费观念,注重合理搭配,将原来传统的重色、重味、重量转变为重营养、重清淡、重卫生的科学饮食。各班组采取经营定额型,利润提成型,柜台租赁型、厨房承包型等多种经营形式。这样相互竞争,增强活力,提升经营水平,小炒部会美味飘香,顾客满意,人气旺盛,营业额会翻番。

3.2引用人力管理的竞争机制 改革用人机制是医院餐饮服务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是人才问题,人才是医院餐饮业最宝贵的资本,是搞好饮食工作的关键。注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爱惜人才和使用人才。二是能者上,庸者下。正式工与合同工一视同仁,没有偏见,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不少合同工担任班组长,业务骨干,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是建立奖惩机制,每月进行考核,对采购质量、价格、数量、逐日登记,打分计评,月末奖惩兑现。四是有职有权,责权分明,各负其责,人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统一。营业额、利润双目标管理,量化、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人,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员工的工作热情。

3.3运用报酬绩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岗位、效益不同,员工的报酬也有差别,实行“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年终奖励”的分配模式,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分配要向一线倾斜,向技术岗位倾斜,并定员、定营业额、定利润指标,加上质量、卫生、服务等考核指标,按照岗位责任大小、技术含量高低、操作熟练程度、工作效益、工作态度进行报酬绩效工资的分配。完善员工的各项福利,建立岗位提拔和奖惩制度,通过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以人为本,优质医院服务为目标

医院餐饮业也是社会的一个准餐饮行业,在着力改善就餐环境的同时,注重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从人性化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的高度要求,不论是职工、家属、病人、陪人、老人、小孩等人群,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尽力营造一种温馨的就餐环境,让就餐者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全面推行“三好一满意”服务,评选金奖、银奖微笑服务员,以促进服务更加优质化和人性化。

确保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提供餐饮服务,做好手术误餐供应,精心研究,专人负责,优先制作,优质保量,优先送达。花色品种多样化,饭菜质量不断改进。

提高服务质量,推出特色服务。一是要打造服务品牌,从食品卫生到就餐环境,从员工着装仪表到菜肴的出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二是创造特色品牌点菜。根据就餐者的需求点,坚持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定期检查,专题评选,聘请餐饮技术顾问指导,这样特色服务、品牌效应,才能做好职工午餐供应,就餐人员回头率就会不断攀升。

5.规范餐饮管理,引入先进软件

5.1发挥餐饮部门管理职能,就餐环境分为:职工餐厅、病员餐厅, 院内招待餐厅。对医院餐厅的食品安全、质量、卫生监督,负责组织协调各餐厅的正常运转,保证全院职工、家属、病员、陪人、进修和实习人员的餐饮供应。 各餐厅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提供的各种餐饮安全、卫生、营养合理。

确保职工餐厅和病员餐厅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病员餐厅负责营养治疗膳食的配制和下送服务工作。

服务宗旨:安全第一、质量上乘、服务一流。

5.2引进先进的餐饮管理软件

引进一套功能强大而又简便实用的餐饮管理软件,包括前台营业、营业设置、营业分析、财务查询、库存管理、辅助管理、系统管理、帮助信息等功能模块,实现餐饮日常营运的全面自动管理等等。

管理系统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同类软件的优点,进行了精心设计,功能模块清晰,界面美观友好,操作简便快捷,并提供完善的在线帮助和使用说明,是餐饮业进行电脑信息化管理的理想选择。

5.3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在标准化菜品营养分析方面,医院营养师采用电脑化系统,定期对每份菜品原料分量和食物烹制过程人工输入电脑,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得出每份标准菜营养分析结果,包括三大营养素含量及微量营养素含量。改变中国传统饮食的观念,对各种原料用量(主、辅、调料)、烹饪程序、烹饪时间、成菜温度、营养成分分析等,让就餐者在选择食物时做到心中有数,更科学地指导饮食行为习惯。

5.4引进餐饮管理公司进行经营或管理

餐饮管理公司必须是一家或两家以上通过ISO9001:2000,体系双认证,承接医院餐厅的承包经营、食堂外包托管管理、饮食承包的专业机构。最好拥有种植基地,并与各地养殖关联,同时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直接挂钩,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市场、以创新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以食为天"的宗旨,运用先进规范的管理体系,树立了良好的餐饮形象。

做到餐饮让职工的满意,病人的放心、舒心源自于餐饮经营的诚心、专心。餐饮管理机构广揽烹饪人才及管理人才,对承包大型综合性医院职工就餐,住院病人配送餐服务,及其他餐饮服务具有独到的优势。

医院餐饮管理的模式的改革,必须做到注重经营目标,注重不断创新,注重食品安全。把握好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先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原则,顾客永远是对的原则,以及饮食健康的原则。坚持盈利性和服务性的统一,制度化和亲和力的统一,开辟医院的餐饮管理新纪元。从而实现更好的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餐饮取胜之道,刘学治著

[2]现代酒店星级服务标准

[3]中国医院后勤管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