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直销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销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直销市场分析

第1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超分割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3-0035-02

目前放射治疗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40多年来的食管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无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一般≤20%[1]。随着放射生物学的进展,临床上出现了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改变分割方法能否提高疗效,1997年8月至1998年10月,笔者对100例食管癌进行了超分割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本文对其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入组条件卡氏评分≥80分;病变位于胸段;经病理检验证实为食管鳞癌;病变长度≤7cm;能进半流质食物;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声带麻痹;无远地转移;无严重内科疾病。

1.2剔除条件入组病人要求退出临床研究;能按照规定方案完成治疗者;入组病人出现难以耐受的毒副反应。此类情况病人可以随时出组,不计入疗效分析,但计入毒副反应分析。

1.3一般资料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各50例。超分割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中位年龄56(35~76)岁;病变长度≤5cm者22例,>5cm者28例。常规分割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中位年龄55(31~73)岁;病变长度≤5cm者25例,>5cm者25例。

1.4照射方法全部采用60℃照射,源皮距离为80cm,照射野为3个野(一前两后野)。常规分割组:照射5次/周,1次/d,2Gy/次,总剂量66Gy/33次,45~52d;超分割组:照射5次/周,2次/d,间隔>6h,1.15Gy/次,总剂量75.9Gy/66次,45~53d。

1.5统计方法一般资料构成比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率、生存率;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

2结果

2.1随访率全部病例除每组各3例失访,随访率为94%。

2.2局控率和生存率生存及局部控制时间从放射治疗开始之日算起。诊断复发主要根据临床症状、食管X线摄片的改变及胃镜、病理检查结果。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的2,4,6,8年局控率分别为57.1%,52.6%,47.9%,42.2%和34.6%,29.2%,25.4%,21.6%;两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5)。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的2,4,6,8年生存率分别为30.1%,24.2%,22.8%,18.5%和22.4%,18.5%,14.6%,12.1%;两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4,P>0.05)。

2.3放射毒性2个组100例患者均住院治疗。2个组的放射毒性发生情况见表1(两个组的放射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种放疗方法治疗食管癌的放射毒性发生情况比较放疗方法总例数食管炎气管炎食管穿孔食管出血超分割5012(24%)10(20%)0(0%)2(4%)常规分割5014(28%)11(22%)1(20%)4(8%)2.4死亡原因超分割组40例死亡患者中局部复发20例,远地转移9例,区域淋巴结转移9例,重复癌2例,食管大出血1例,食管气管瘘1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心脏病1例。常规分割组死亡44例患者中局部复发28例,远地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7例,重复癌1例,食管大出血2例。

3讨论

食管癌常规分割照射治疗的疗效长期以来很让人失望,其主要失败原因之一是由于肿瘤干细胞加速再增殖。临床上尝试增加局部照射剂量来提高局部病灶控制率,却往往受到晚反应组织耐受量的制约。近年来放射生物学研究提示:大部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类似早反应组织。照射次数增多保护了晚反应组织,晚反应组织受损程度主要决定于每次剂量的大小。超分割治疗是指用较标准分次量为小的剂量进行治疗而总治疗时间不变,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每日二次,每周5d的分割方式。其目的是利用早晚反应组织间/β比值的差距来降低周围正常的放射损伤。此外,通过增加分次间隔数,使增殖的肿瘤细胞由于细胞周期非同步化的再分布有更多自身增殖的机会,而对非增殖的正常组织细胞则无影响。每天二次治疗之间的时间应尽可能延长,最好应大于6h,其主要原因是晚反应正常组织的亚致死损伤能得到修复。目前采用超分割技术治疗头颈部癌及非小细胞肺癌获得较好疗效[2]。

第2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西医结合规范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2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溃平汤剂,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复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消溃平汤剂; 规范诊治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治疗难度大与反复发作的特点,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因子,且可能进展为胃癌,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比较大[1]。除幽门螺杆菌之外,其发病原因还与胃酸分泌异常、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西药治疗治标不治本,治疗效果不佳,治愈之后容易反复。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消溃平汤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面应用广泛。本研究为了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规范诊治的效果,随机纳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患者行比较分析,主要是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2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7例,年龄17~64岁,平均(42.1±3.2)岁,病程1~13年,平均(7.3±2.1)年;对照组男20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43.2±3.5)岁,病程2~11年,平均(6.8±2.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为慢性病,属于周期性发作的临床疾病,疾病的发生、患者的饮食结构、精神刺激及本地的天气变化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患者通常存在上腹灼痛、隐痛、剧痛或钝痛等症状,通常于进食0.3~3h发作,口服抗酸药物后疼痛缓解。基层医院可根据患者主诉疼痛部位、程度与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克拉霉素(生产厂家:浙江亚太药业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8223;规格:0.5g/粒)0.25g/次,用药1d后,给予奥美拉唑(生产厂家:沈阳圣元药业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67169;规格:0.4g/片)20mg/次,2次/d以及阿莫西林(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03263;规格:0.5g/粒)0.5g/次,2次/d。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溃平汤剂,成分为黄芪、乌贼骨各15g,茯苓、浙贝、黄连及白芷各10g,大黄11g,蒲公英20g,1剂/d,共服用4周[3]。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研究的疗效判定标准共分为三级,其中,治愈: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溃疡消失或形成瘢痕,黏膜水肿消失,Hp转阴;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经胃镜检查,溃疡面积减少50%以上,但黏膜水肿仍存在,并未完全消失,大多Hp转阴;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且黏膜水肿依旧。Hp根除标准:停药30d后,快速尿素酶试验及呼气试验显示为阴性[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69.2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复况比较

观察组治愈的19例患者中,6个月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5.26%,对照组治愈的12例患者中,6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于治疗难度大、易复发的疾病,研究证实,该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为幽门螺杆菌,属于进展为胃癌的起始阶段[5]。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有效根除Hp感染能预防胃癌。西医研究认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出现损害时,导致侵袭因素及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或者是防御作用减弱,或者是侵袭因素增加[6]。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因子主要为Hp感染与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与饮食不当、遗传因素及NSAID药物的使用相关。因此,西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且长期使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头晕、皮疹、恶心、乏力等。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发展,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中医理论认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胃脘痛”范畴,是由于肝脾失调、脾胃虚弱及气滞血瘀所导致[7]。因此,中医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面多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托毒生肌、活血理气为主[8]。在临床治疗上,通常以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于提高Hp根除率、提高临床治愈率均有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患者生活习惯差,加上药物使用不当,导致患者治愈率不高,且复发率较高,因此产生耐药菌株的危险性较高。为了更好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进行治疗,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溃平汤剂,旨在增强胃肠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同时也具有理气活血、温中健脾之功效。其中,消溃平汤中的甘草和黄芪具有很好的和胃行气、健脾益气等功效;蒲公英、乌梅、丹参、黄连和大黄具有活血行气、解毒清热、通降胃气等功效;三七和白芨能够很好的消肿止痛、生肌收敛。因此,使用消溃平汤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9]。本研究给予观察组西药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6例,无效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愈的19例患者中,6个月后复发1例,复发率5.26%,对照组治愈的12例患者中,6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给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西医结合规范诊治,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为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疾病,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胃酸分泌异常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方面,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加速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并提高Hp根除率,临床治疗效果理想。中医崇尚辩证施治,注重整体观念,符合现代医学理念,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景涛,卢开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6例[J].现代中医药,2010,23(3):20-21.

[2]周加虎,方志强.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J].中国当代医药,2010,21(9):48-49.

[3]刘小玲.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3,24(3):60-61.

[4]陈庭富.奥美拉唑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3524-3525.

[5]杨旭.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5(6):182-183.

[6]谢荣迪,陈林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探讨及治疗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2):177-179.

[7]吴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z2):266-267.

[8]张晓晖.双金胃肠胶囊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74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2):47-48.

第3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就业导向

市场营销人才是我国企业亟需的人才类型之一,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还没有树立“就业导向”的理念,因而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条件下,高院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

一、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养理念缺乏市场意识。从当前我国一些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尽管从思想上都普遍高度重视“就业导向”,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培养理念缺乏市场意识的问题。比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以及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适应市场需求,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能力;再比如还有一些教师市场意识不强,还没有对当前市场需求、市场状态、市场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学生没有学到更多的前沿营销理论。二是培养内容缺乏市场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教学来说,更要淡化理论教学,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满足市场需求。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体系来看,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对于教材的内容缺乏改革和创新,还没有把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融合,缺乏对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没有对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做出有效的调整。三是培养方法缺乏实践环节。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来看,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由于其培养方法比较落后,因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这就直接导致市场营销人才无法更好的接触市场,而市场又是千万变化,作为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具备了解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实践环节,必然导致很多市场营销人才无法提升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比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因而无法更多的接触市场,必然会对未来的就业、发展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就业导向”下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是创新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理念。理念具有先导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就业导向”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则,把教育与就业结合起来,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在培养理念方面要进行转变,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培养理念,有的放矢的开展市场营销人才培训工作,只要有利于提升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能力都要大胆的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就业导向”。二是优化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内容。要把实践性、专业化、职业化作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特别是要从高职市场营销人才未来发展出发,既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高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营销管理、营销意识、营销道德、营销素质、营销分析、营销创新等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出一批“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使市场营销人才在走向社会之后不仅具有就业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创新与发展能力。三是完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法。要想将“就业导向”落实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当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法,着力提升引导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研究、解决、创新的能力。比如应当改变“应试化”的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市场进行锻炼,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但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仍然存在“市场导向”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培养理念、还是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法都存在不足,这就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在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培养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

第4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 市场细分 因子分析

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营销研究的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从以企业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就要了解其习惯、行为特征。随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影响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其年龄、语言、人口环境、非语言传播、收入等因素,而且包含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因素。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居民生活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这一现象对企业的生产、营销活动均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创造出巨大的市场机会。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效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基于价值观的市场细分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可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借鉴。

价值观是倾向于某种存在或行为方式的持久的信念,是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原则。它往往比较稳定,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基于此,许多学者对价值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与消费行为相联系,研究消费者价值观的不同所引起的消费行为的差异。

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吴垠(2004)以被访者的生活形态为分类基础,建立了5层14族群的价值观分类结构(CHINA-VALS模型)。卢泰宏的研究最具权威性,在他著名的《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一书中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中包括“中国女性消费角色5F模型实证研究”、“中国E世代消费生活形态实证研究”、“中国消费价值观维度及量表的研究兼中国区域消费差异分析”等。

目前对消费者价值观度量的工具有很多,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三种:Rokeach价值量表(RVS),它以36个价值项目来测量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类别;VALS模型以及后来的VALS2,VALS2还将消费者分为类,其中除了包括一些心理变量外,还加入了收入、教育程度、购物欲望等其他因素;价值观量表(LOV),主要包括“自我尊重”、“受尊重”、“自我成功”、“成就感”、“开心和享乐的生活”、“刺激感”、“安全感”、“归属感”及“与他人和洽的关系”9个项目。历次的研究结果表明:LOV适合测量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研究设计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并且根据我国居民的特点,在对文献修正的基础上确定初始问卷,通过预调查和适当的修正后,确定最终的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的5级量表,共涉及32个测量项目。对消费者的价值形态采用其中的18个测量项目进行研究。研究中选择与价值观有关的指标,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采用的分析工具为spss17.0。

本文的实证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通过选取反映消费者价值观的指标;然后,利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消费者的价值观因子;最后,基于价值观因子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市场细分,从营销的角度对细分市场进行深入阐述。

本次调查以全国为对象,采用面对面的访谈形式、通过调查员直接拦截的方式进行。在调查之前,就调查的内容、方法等问题在兰州大学对调查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为减少样本的同质性、缩小误差,我们在全国不同的地区发放问卷。

实证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本文在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新消费文化观念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在全国不同省市的调查问卷,得到调研数据库。本文在甘肃兰州的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不同地区的有效问卷1820份。受访者性别主要是:男性占57.3%,女性占42.7%;教育程度的阶层主要是:受教育程度以高中、技校(32.5%)、大专、本科(46.2%)为主,占78.7%;家庭月收入以1001-2000元(24.0%)、2001-3000元(14.3%)为主,占38.3%。

(二)价值观因子分析

本文研究设计的价值观指标共18个因素,各个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基于此,首先,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王宝进(2007)的观点,如果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就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其次,采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KMO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偏相关系数越低,进行主成分分析效果比较好。

本文利用Spss17.0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价值观因素各变量相关矩阵系数在0.3-0.8范围内,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问卷的KMO数值为0.728,并且通过了Bartlett球形度检验,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因此,利用Spss17.0对价值观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本研究中采用Kaiser准则,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7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80.83%,说明采用7个主成分可以有效解释原来的18个因子的信息。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第5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一、控制权市场的涵义

1983年詹森和卢巴克在其著名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科学的证据》一文中,提出了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定义:“我们将公司控制权市场看成是一个由各个不同管理团队在其中互相争夺公司资源管理权的市场”。其中,我们可将资源管理权理解为公司控制权,即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市场就是公司控制权市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权征集,也就是权争夺市场;二是收购,也就是接管市场,包括兼并收购和管理层收购。

曼尼在他的开创性论文中指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存在大大削弱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问题,这个市场把小股东在公司事务中的与其拥有的权益相当的权利与应受到的保护交给他们。他认为,公司控制权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这一价值与规模或垄断利益无关,许多的并购不是由于要获得规模经济或垄断利益,而是控制权市场新的意义产生作用的结果。公司控制权市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解决大公司中的“两权分离”问题。

二、控制权市场解决问题效应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控制权市场解决问题有其有效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一)控制权市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解决财务问题的控制权市场主要包括兼并收购、权之争和管理者收购。

1、企业并购效应。企业并购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主要内容。据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估计,1981~1986年在成功的企业并购中,目标公司的持股者获得了超过其并购前所持股票价值的540亿美元。根据吉拉尔和普尔逊等人的研究,在1962~1985年的663次成功并购中,六十年代并购的平均收益为19%,七十年代为35%,1980~1985年为30%。詹森和卢巴克对1980年之前的13次并购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后认为,成功的并购收益在16%~30%之间。企业并购对股东的影响集中反映在股价的变动上,在正式宣布并购前,目标公司的股价就迅速上涨。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对172次成功的并购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在并购宣布的前一天,目标公司的股价就上涨38.8%。并购的宣布,就是目标公司控制权竞争的开始。企业并购市场的存在使企业管理层改善了资产的管理,促使更多的资产用于生产率更高的产业和企业。

2、权之争效应。多德和华纳研究了权之争的效率,并认为这一研究可以很好地检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在保护股东利益方面的作用。他们研究了在纽约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在1962~1977年之间96宗权争夺战。主要研究结论是:虽然持异议的股东实际仅在25%的争夺战中获得控制权,但超过75%的企业由于权之争而提高了价值。平均而言,在争夺期间,股东获得8.2%的超常回报,不论发起权之争的目的是获得控制权还是仅仅为了参与董事会,股东都可以获得超常收益。Deangelo对1978~1985年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60宗权争夺战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多德和华纳的结论。

3、管理者收购效应。管理者收购有许多正效应,主要表现在:(1)管理层收购使管理人员持股增加,从而增加了他们提高经营业绩的激励。(2)当获取有关管理人员经营情况的信息成本较高时,在位的管理人员可能被错误地撤换,管理人员可能浪费资源,以在潜在的竞争者和外部股东面前保住自己的职位。管理者收购使管理者持有大量股权,并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这反映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再结合,会有助于降低成本。(3)自有现金流量往往促使管理人员进行奢侈的消费,而非将其作为股利分发给股东。通过管理层收购而增加债务,可以迫使这些现金流量被用于偿还债务。这样,债务增加减少了自由现金流量引致的成本。

(二)控制权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利用控制权市场解决问题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搭便车问题。中小股东在接受收购要约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搭便车”行为。由于股权的过度分散,单个股东也可能并不接受收购要约。他们认为自己的股份并不会影响并购,而且持有到并购后还可以享受股价上涨的利益。但是如果所有股东都采取这种行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交易就不会发生。

2、管理者的潜在抵制。管理者通过反托拉斯诉讼和“毒药丸”使企业对侵入者失去吸引力。或者他们与侵入者合谋,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买下后者拥有的股份,这就会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3、接管威胁的反向激励作用。接管威胁的存在,使管理者获得长期利益的可能性很小,破坏了其职位的稳定性,导致其行为缺少远见,这就会降低其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做出与企业利益相反的决策,同时也会妨碍他们建立信任。

三、完善我国控制权市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数量已大大降低,有的上市公司已经实现了股票全流通,这为控制权市场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但要更好地发挥控制权市场的作用,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制度执行效率。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形式远远领先于信息披露的实质,以条文为基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与披露标准的制定和颁布的速度远远超越于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实践。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效率。缩短年报、中报、季报的披露时间,改善信息滞后的局面;加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增加相关法规的可操作性,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努力培育经理人市场。活跃的经理人市场有助于创造出更多控制权争夺的冲动,而且当公司控制权转移或在职经理不合格的时候,董事会就可以方便地从经理人市场上寻求到合适的替代人员。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经理人市场是公司控制权市场得以发展的基础。

第6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高职;教学方法;工作过程教学

《市场营销》课程是大多数高职校院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更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部多次发文提出了高职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和顺应社会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和进行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而近年来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上也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占主流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各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是:拿来能用、用之则好,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为主、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阶段,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使毕业生难以达到社会企业的要求,其教学方式也与当代学生的性格特征不相符。

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的人才,也希望员工有独立思考而不是只会接受命令。因此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而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营销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下,往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是脱节的,学生在实际问题面前往往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近年来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要求目的要明确、案例要客观真实、综合性较强、要有深刻的启发性和实践性、要以学生为主体、过程要具有动态性、结果要多元化。对同样的案例也要鼓励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找出不同的观点,切忌案例分析给出“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分三个阶段:个人准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这三个阶段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只有经过了认真的准备,积极地探讨和修正,才能真正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项目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而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作过程教学等方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因此本文将项目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归为一种。

项目情景教学法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开发和引导,需要教师开发丰富的教学项目素材,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一种浑然一体、轻松自然的学习情景中。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营销部门的角色中,并给出详细的营销产品或拓展市场的计划书,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时刻享受成功的快乐,不自觉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够用、实用”特点。

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应用项目情景教学法,学生能够真实地去操作市场调研、营销计划书的制定等部分,而对营销计划的具体实施环节可操作性相对较弱。因此项目情景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要为学生精心创设特定的情景,给学生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环境,将案例教学的间接经验学习延伸到让学生体验式地学习。

要完成项目任务,学生除了要具备营销知识外,还需要有财务、会计、经济学、企业管理和法律等相关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形成自己的营销知识和企业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蓝图。

3.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虽然也要创设情景、用到相关案例,但这只是为工作过程做铺垫。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活动是由实际的工作任务来指导的,按完整的工作程序来实现工作任务目标,以工作行动为导向的。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要结合本行业职业技术标准,以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过程来安排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比单纯的“先理论后实践”和“先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方式更好。其任务驱动模式如下图:

针对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汽车营销方向和房地产营销方向,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汽车销售和房地产销售相应岗位的要求来进行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比如4S店的汽车销售顾问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亲和力,对商务政策、按揭保险等有关知识要熟悉,能进行销售统计、填报销售报表,以及对客户的定期回访等工作。学院紧临一汽大众、丰田等汽车生产基地和销售门店,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家学生能接触到的车型来设计工作过程的销售任务。从成都的汽车销售环境、汽车产品知识、价格策略、渠道和促销策略等方面来融入市场营销课程理论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要求下来学习汽车销售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必要知识技能。

工作过程教学法其实施的重点和核心在于行动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充分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利用多媒体手段和任务布置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或模拟真实的营销任务,尽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销售工作中去。在运用工作过程教学法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的行动性,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成绩好的人;要注重学生学习行动的合作性,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用脑工作的人。

4.实验教学法。采用软件模拟来进行教学,是一种对办学条件落后、实习实训基地不足的补充和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较多的是利用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来模拟进行市场营销工作。

ERP企业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不同的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等,涵盖了企业的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和财务核算等关键环节。沙盘能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以此来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和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管理和营销能力。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设专周进行营销沙盘实训,学习小组构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虚拟公司,分配相应的职位和工作任务。借助沙盘载体来模拟经营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各小组之间相互进行对抗演练,通过在模拟中的短兵相接,体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从而掌握市场竞争的方法,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真实营销环境的工作过程,感悟营销工作的真谛。

三、结论

市场营销课程做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实践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课程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学生能接触到、适合学生的案例和工作任务,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情景教学法以及工作过程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经验和理论知识,在项目和工作过程中来运用知识、体验营销过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郭杨.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J].中

国高教研究,2009,(5).

[3] 丁度坤.关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

科教创新导刊,2011,(2).

第7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一、调研基本信息分析

1、武汉地区市场营销从业现状分析根据湖北人力资源中心、方阵人力资源集团2014年三季度统计的薪酬标准和岗位需求情况分析,武汉人才市场招聘需求量占前10名的岗位,占需求总量的70%~90%。市场营销岗位需求量占岗位需求总量的40%~50%左右,一线生产技术岗位需求量占20%左右,会计和行政占需求总量的7%。市场营销排在所有招聘专业的第一位,求职专业的第二位,出现了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销售经理、业务代表、促销员、售后服务四类。

2、武汉地区市场营销行业热点走向分析此次调研通过对武汉、宜昌、黄石、襄阳等地区营销人才较为集中的行业走访,发现房地产营销人才业已成为众多企业渴求的营销人才,也是热门招聘职位之一。这是由于2014年以来购房人持币观望的心态日渐浓厚,使得各大板块楼盘销售进度放慢,各家开发商对营销人才的渴求也由此变得更加强烈。通过对武汉万达中心、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的调研走访,了解到房地产企业现阶段虽然不缺人手,但非常缺乏在营销方面既懂行又有推销能力的人才。一个楼盘的销售,在经过前期广告“狂轰滥炸”的视觉营销后,就得靠房地产营销人员的专业销售了。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购房者不再简单盲目跟风购买,开发商仅仅把楼盘概况告诉购房人远远不够,还要让购房者有充足的理由动心才行。然而,眼下靠销售技巧能让购房者动心的营销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据了解,武汉万达中心每年都在招聘大量的营销人才,其招聘要求为适应企业文化,并看重应聘人员的教育背景以及外语能力,尤其青睐于海归。通过对武汉地区市场营销行业的了解,可以肯定的是未来5到10年内,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广阔就业前景不会改变。社会用人单位也开始积极转变用人观念,从以往的重学历转变为如今的重技能,从以往偏重于选择专业转变为如今更为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企业更愿意为那些有一技之长、一专多能的人才提供更为合理的发展资源和空间。

二、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此次调查,我们契合了社会、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采用半开放式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调查显示企业最为看重的是营销人才对本行业、本企业产品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营销专业知识的认可程度居第二位,其次是管理和经济法律知识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这说明,企业对于营销专业人才的行业、产品知识和销售能力最为看重,希望能够尽早熟悉行业、熟悉产品,不需经过太长的培训期即可投入营销工作岗位。

2、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分布调查显示44%的企业愿意选择有岗位经验的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毕业生,而应届高职毕业生和本科生的就职岗位比例相仿。这说明,企业对于有工作经验的高职生有着更高的偏好,高职生在市场营销的岗位上有着一定的优势。

3、高职学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分布调查显示50%左右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比较适合企业市场营销岗位的工作;30%用人单位认为可以在渠道开发岗位上求得职位;20%左右的用人单位认为可以在市场调研与客户服务岗位上求得职位。

4、应届毕业生工作岗位情况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企管类毕业生从事销售业务代表、销售业务员、售后服务员等市场营销类岗位的占73%;从事其他职业的占27%。这说明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就职率非常高。

5、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调查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所开设相关课程的认知度和重要性的调查,可以初步确定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分析、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营销策划、销售心理学、商务洽谈能力、客户服务实务等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三、市场营销行业学生的从业意愿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回收分析,我们发现市场营销行业从业学生对品牌营销行业兴趣巨大,经统计有95.62%的同学均表示愿意从事奢侈品、时尚品、流行品等品牌营销工作,居此次选择营销就业行业的意愿之首。品牌营销是一门较新的学科,随着近年来国内市场上各大国际著名品牌的迅速崛起与商品品类的日益繁杂,这一类品牌营销专业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国内企业在经历多年以来的国际化市场竞争后,也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纷纷不遗余力地创新品牌建设。因此,社会当前对于品牌营销及管理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堪称巨大。并且,品牌营销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国内尚无一所高职院校开设品牌营销课程,目前只有上海大学、中国人大等高等学府在尝试与海外大学联办奢侈品管理专业硕士课程。可以说在高职教育领域,品牌营销课程还是空白。如果我院现在能对品牌营销的课程建设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则有可能在这一专业的高职教育领域率先举起一面鲜艳的旗帜。

四、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思路和相关建议

1、营销专业人才就业供需的地区、数量优势明显此次调查发现,在汉的绝大部分企业在人才招聘的来源地区上选择了武汉本地,武汉的本土企业更是坚持本地招聘的原则。这说明武汉在为周边地区输送人才,尤其是在营销专业人才上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此外,企业对营销岗位的需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武汉本土营销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武汉新城区的不断扩建所带动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为营销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商学院目前的就业形势上来看,我校企管、连锁乃至物流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行业的就业率将会高达70%以上,就业顺畅是专业招生的基本保证。从目前武汉及周边地区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来看,在未来几年内有计划地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具备相当的可行性。

2、人才质量要求提高,营销知识结构趋向复合型武汉地区外资企业较多,相对而言企业间竞争比较激烈,这就需要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更多考虑精确的数据、科学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市场风向的预判。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武汉地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整体水准、营销拓展能力和营销观念等方面离大多数企业的切实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使得营销类人才变得更加抢手。因此,营销人才的短缺也是一种质量上的短缺。从长远来看,具有一定的行业、产品专业知识,又懂得市场营销技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例如品牌行业企业在招聘营销人才时,除学历、专业外,对行业和产品的专业知识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需逐步趋向平衡的未来,以及大量非营销专业人才转行到营销行业,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会向着既懂营销技能又懂得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营销人才方向转变。

3、营销专业建设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对销售型企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对于营销理论知识而言,企业更看重员工的推销能力和创新思维。众所周知,员工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需要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所以,企业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考虑,更希望员工上岗前就具备实践销售技能,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培训开支。此外,企业也很注重员工的创新思维。很多企业认为,创新思维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所以,无论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考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需要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它能使企业、学生、学校三方都受益。

4、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析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排在前几名的素质要求和工作技能是:吃苦耐劳能力、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企业看来,这些能力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是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必备素质。因此,我们高职教育的重心应放在对学生思想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上。另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从事于哪个具体的销售行业,掌握此行业以及产品的专业知识非常重要。至此,此次调研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初步概括为: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掌握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具有热忱的服务精神与现代推销意识;具备良好的营销管理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礼仪风度;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有实际工作的初步开展能力。

第8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 供求机制; 调控措施; 市场效应; 抑制炒房

新一轮房价调控在《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文件后,市场立即作出了反应。从2010年5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4%,环比上涨0.2%,涨幅均有所回落;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15.8%和25%,降幅较大。在中央严控政策的高压下,房价涨幅有所回落,个别城市也出现了房价下降的个案,成交量大幅跳水,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如何使房地产市场回归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需要从供求因素入手分析,增强调控政策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有效性。避免对真正有住房需求的购房者造成伤害,防止回到“一控就死,一放就涨”的不良循环之中。做到既有效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又较好地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一、影响房价过快上涨的供求因素

(一)供给状况

1.居住用地供给不足

土地资源具有天然稀缺性,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住房用地变成了地方政府控制的稀缺资源。地方政府很大程度依赖“土地财政”,需要通过紧缩土地供应,以提高拍卖价格获得更多地方可支配的财政资金,缺少提供保障性住房用地的积极性。居住用地价格不断走高,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地王。而在一些地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成为“样子工程”,多选择偏远不便的地段修建;一些城市仅有的经济适用房也被非经适人巧取豪夺。一项对经济适用房居住情况的调查显示,经济适用房小区80%的入住率竟然是靠出租市场撑起来的,不符合条件者取得保障住房的现象普遍存在。

2.房地产开发带有寡头市场的特征

我国2007年出台了不允许单位集资建房政策,为发展房地产商品化和市场化开辟了通途。由于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需要足够的融资及运筹能力,因此房地产开发不可能象其他产业那样形成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天然带有寡头垄断的特征。保持适度供应不足从而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房地产开发商所惯用的策略。

3.炒房者大量持有并空置加剧供给不足

将房价步步推高的是炒房行为。综合各地调查数据,商品房平均入住率不及50%。炒房者缘于逐利的初衷进入楼市,本属正常现象,如果商品房市场的逐利行为演变成为没有限制的逐利竞技场,就会通过自发性的利益共谋,炒房者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一出相互哄抬、水涨船高的涨价大戏。

住房在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增值是完全合理的,自然成为人们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选择。但如果演变成现实中攫取暴利的手段,就如同饮鸠止渴,不仅会缩短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生命周期,加速房地产市场走向衰退,而且畸形的市场将使整个经济运行的风险增加,加剧社会矛盾,最终影响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二)需求变化

1.城市化发展加快购房需求增加

近20年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据建设部统计数据,每年有约1 500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和集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城市生产建设创造GDP的同时,必然会使得更多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换,这些人随着工作的稳定必然产生购房需求,而且会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大幅增加。

2.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

改善住房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这种需求是发展房地产市场应首先满足的;否则,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们对生活幸福的感受度。改善性住房交易应是房地产市场交易的一个主要内容。

3.市场游资逐利投资增加

游资如同一股强大的气旋,走到哪里就会在那里掀起风浪。仅温州就有民间资本6 000亿元之多,“温州炒房团”曾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它只是当今中国市场庞大民间资本的代表。出于资本逐利增值的本性,在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在市场规则不够完善的领域就可能操纵市场。游资炒房是我国住房价格增长过快,与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过大状况形成的直接原因。

二、房价调控是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房价应不应该调控,其实是一个无须讨论的问题,房价过快上涨和高房价的危害显而易见。任何暴利对于市场经济都是有害的,会造成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加剧分配不公,诱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经济下滑。目前我国房价过快上涨已经产生了令人十分担忧的不良反应。

(一)降低了实体投资的热情,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后劲

由于炒作,房市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相对发达的地区)已经演变成暴利场,50%的年回报率诱惑着许多辛苦经营获利不足20%的实体经济投资者,把本要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转入房地产市场,直接造成实体经济投入的不足,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后劲。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加剧,则会严重挫伤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导致整个经济发展模式的扭曲。不仅对目前恢复经济不利,而且会对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产生严重泡沫,增加金融市场风险

目前炒房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完成资金运筹,炒房者通过贷款以小博大,甚至一些更高明的炒房者通过运作设计,直接玩起了“空手道”。随着房价推高,贷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风险也一步步累积。

市场经济不是没有计划的经济,这种“计划”性是通过经济(主要)手段,甚至行政(辅助)手段维护经济健康、合理、有序地运行。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当今带有寡头垄断形态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追逐暴利的逐利场,政府对房价的调控不仅是合理、合法的,而且十分迫切。我们必须吸取国外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而造成整个经济衰退的教训,并引以为鉴。

(三)加大贫富差距,使社会矛盾变得突出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产生富豪最多的行业,近几年公布的富豪榜前十名中有一半以上是以房地产为主业,前一百名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房地产市场演变为有钱人盘剥中低收入者的场所,出现“二八效应”,加大了贫富差距。急剧上升的房价给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增加巨大的生活压力,降低了生活幸福度。而富人手中握有大量房源宁肯空置待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过快上涨的房价已成为目前最受诟病的社会问题。

三、抑制高房价和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

房价调控的难度空前,缘于价格博弈“多空”双方实力悬殊,在房地产市场参与者中,高房价的获益者包括地方财政、税务、开发商、炒房者、银行、中介等。其收益被地方政府、开发商、投资商“三分天下”。高房价的受损者是中低收入无房者、改善性住房需求者。前者对房价的影响力之大是决定性的,而后者对房价的影响力小到只能忍受。降低房价或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难度可想而知。

从2010年4月17日“国十条”算起,调控已近3个月,房价未降市场先衰。调控的现状是房价还没有降低,而市场交易被消灭了;而租房市场价格的升高,又为抑制房价增加了新的困难。抑制房价已经成为当前迫切而又棘手的经济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合力解决。

调控首先要使高房价降下来,价格不降低,市场交易量就不可能增加。如果价格未降低,而市场重新活跃起来,则意味着市场离泡沫破灭不远了。反对调控降低房价的人提出两个问题:房价降了会不会更没人买?房价应该降低多少?前者需求定理早已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而后者是需要通过市场选择实现均衡的过程。关键在于通过财政、货币、税收等经济手段,从增加供给、调整需求结构两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引导市场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

当前商品房的高价格与住房困难家庭支付能力不足是一个突出矛盾。因此要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供应。通过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加强土地供应管理、资金筹措管理、存量周转管理等措施,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到实处。

(二)调整对集资建房的限制

取消集资建房的初衷是为了废除住房计划分配制度,让房地产市场摆脱与权力伴生的纠葛,避免侵占国家资产、侵害普通百姓利益。集资建房与计划分配住房完全不同,无论是个人集资还是单位集资(单位组织个人集资),都属于住房商品化的范畴,不应因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性错误而对其严格限制。个人集资建房缘于消费者面对高房价的无奈,而事实是个人集资建房行动大多中途夭折。单位组织个人集资建房则具有可行性,对于增加供给,减少住房供求矛盾,抑制高房价和房价过快上涨具有一定作用。

(三)抑制炒房行为

目前握有大量房源的炒房者在观望,因为其持有成本与预期收益悬殊,有的甚至在交易减少的情况下继续推高房价。调控的关键是抑制炒房行为,使炒房人愿意降低价格出售住房。只有当价格降低到改善性住房需求者能够承受的时候,市场上的非炒作交易才可能增加。市场规律决定市场走向,完全不必担心房价降低会使整个房地产市场遭受毁灭性打击,所谓毁灭论无非是房地产市场投机者的苦肉计。只有市场上的炒作成份大大降低,房地产才真正具有投资避险的作用。

怎样才能使炒房的人愿意降低价格出售房屋呢?有效途径之一是对持有第三套房及以上住房(炒房)征税,通过房产税增加其持有成本,使其对房屋价格继续上升获利预期小于现实持有成本的增加额。有效途径之二是加强对炒房收益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税务机关依法对自第三套房起的投资性炒房收入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并征收税款。而其中二套以内的居民自住及改善性住房不属于征税对象,这是保持税收政策与抑制炒房行为这一调控目标一致性的关键。

征税的对象是个人现实同时持有的第三套房起的多套住房而不是自第二套房起计算,理由很简单,因为改善住房的人们在购置第二套住房后,手中的第一套房暂时保留,在市场上等待与新的购买者达成一致而出售是很正常的,属于消费的范畴,不属于投资炒房的范畴。

(四)支持首次购房和改善性购房

政策在市场中要保护什么、限制什么的导向必须清楚,刚性需求(首次购房和改善性购房)应予保护(所谓难免误伤完全是明知故犯)。第二套房首付提高到50%是个误区。社会经济发展了,要体现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就有了改善住房的需要,把原来旧的、拥挤的、条件差的住房更换为新的、宽敝的、条件好的住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强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促使人心安定,社会稳定。提高二套房贷后,使得本来希望依靠辛苦积攒下来的一些积蓄改善住房的人们的愿望无法实现。让这些人先卖掉第一套房变成无房者以后再去购买改善性住房,这不具有操作性。只有在打击炒房的同时支持刚性购房需求,才能够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又避免出现零交易的状态,使房地产市场真正回归健康发展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直销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营销专业 校企合作 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和市场紧密联系的特点,开展校企合作是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实践的良好方式。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寻求校企合作并不难,难在如何长期和企业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创出品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就业环境服务。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缺少高质量的合作

由于受到专业以及学历层次的限制,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合作企业范围有限。制造类企业的营销人员岗位有限,且相关的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对其产品和行业的相关知识,偏向工科类学生;高科技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合作不感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对象主要是一些商贸类企业,比如大型商超、连锁专卖店等。与这类企业的合作主要有以下方式:

(1)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的学习中需设立相应的实训课程,学校联系合作企业提供实践场所,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实训一段时间。但由于学校课程安排的限制,实训时间一般都较短,在一周至半个月内。对企业来说,在这期间企业需要安排学生到相应岗位,对学生进行培训和管理,学生进入企业时间短,尚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同时也会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对学生来说,短时间的实践也难以真正学到实质的内容,实践学习流于形式,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2)邀请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上课,能为学生带来企业第一线的新鲜资讯,是很好的合作方式。但由于企业人员的时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学校的上课时间经常会因出差等因素临时停课或者调整时间,影响教学质量。

2.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管理薄弱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使学校在管理上面对三方:学校、学生和企业,这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管理薄弱成为阻碍校企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学校的教学管理未根据变化及时作出改进。校企合作的教学活动主体、地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旧的教学管理制度势必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多数院校的做法是对校内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部分修改甚至不做修改即套用到校企合作教学活动上,这势必造成一系列问题,不能对合作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很好的监控,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

(2)对校企合作班级的学生管理松散。校企合作班级的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的学习场所同时存在于学校和企业,这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也随之出现了对学生管理松散甚至“放羊”的现象。

很多企业不接受校企合作或者中途退出校企合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入产出比”不平衡。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相对付出多,而收益少。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没有从企业角度出发,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实惠,实现双赢。实践证明,任何合作必须是双赢的才会是长久的,高职院校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训场地,培训学生,而不思考学校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会直接导致企业的不合作以及合作的中途流产。

二、加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

1.挖掘校企合作深度,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1)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实训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将零散的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将连续性课程的实训安排在一起,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可以从原来短期且零散的分段实训变成相对长期的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的系统实训。这样学生就能相对完整地熟悉企业的操作流程,熟悉门店的相关岗位,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后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亦能观察、发现适合的岗位预备人选,从而实现双赢。

(2)兼职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化。从企业聘请来的兼职教师不一定只是邀请到学校课堂来授课,也可以在企业中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做长期的指导和培训。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能得到企业“师傅”系统指导的机会并不多,主要还是靠自己多看多学,所以如果能将兼职教师的授课指导更多地融入到平时的实践学习中,对学生的知识习得和技能训练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校企合作的管理同时涉及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实训基地管理以及师资管理等,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管理校企合作各项事宜的管理部门,对全校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个校企合作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中涉及到的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2)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以可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是否达标,并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学校领导和企业领导听课和实习巡视制度,定期检查教学和实习实施情况。建立教学评价标准,由学生、校方和企业分别对任课教师或指导师傅进行评价,并分别设定权重,以学生的评价为主。校企合作注重的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的考核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课程的要求,由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除了笔试形式外,还应多增加实践类的考核形式来考核学生日常的实践操作情况、业务熟练程度、企业文化认同度等,以此来综合评定学生的习得情况。

(3)加强学生管理。建立专人负责制,该管理人员应当熟悉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并且对学生管理有一定的经验,他要负责校企合作班级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并保持与企业间在学生管理问题上的沟通,以保证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要建立一支有效的学生管理队伍,从校企合作班级中培养和选拔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学生干部,协助学院管理专员做好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工作。班委要定期与学院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并汇报在企业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学校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与学校的沟通桥梁。

3.提升高职院校的服务水平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高质量校企合作服务,让企业在合作中受益,赢得企业的信任,从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希望得到的利益回报大体有:得到有较高素质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廉价劳动力;从中发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选企业未来的员工;让学校的科研平台为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更新、管理改革服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只要在这些方面使企业得到自己所需,企业认为投入产出比平衡了,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升。

学校应主动深入企业了解职业和岗位需求,以获取深化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将企业介入合作的时间向前延伸,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初期即邀请企业的管理者、专业技能人才共同参与,这样既使校企合作更具连贯性,又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是与学校在共同培养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科研和管理优势,结合企业的需求进行科研项目研究,针对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帮助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企业和学校可以进行员工培训的合作,学校承担企业新进员工的培训,既为企业节约了培训基金,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培训人员缺乏以及场地等问题。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