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

第1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第2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一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二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二34、35、36及初一48、49共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各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1、初二:本学期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

2、初一: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三、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初二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地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讨论较激烈,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求知欲较高。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灵活;当然,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成绩不理想。

四、教材分析

1、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2、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分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两大板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三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1)、(2)、(3)、(4)班的地理课的教学,本学期本人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第3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

【设计思想】突出人水关系,依据新课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均水资源少、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从而进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水资源又是最重要的,因为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特别是当今世界缺水、水污染和水浪费问题严重,因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认识世界水问题,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内容: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和“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两部分。

重点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具体对策。

(2)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对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好表现、求知欲强,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以图导学,以案导学,让学生用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策略与手段】利用微视频、多媒体课件和音乐伴奏,采用问题驱动、学案导学、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课前10分钟循环播放《水循环》的微视频及动画片等,让学生了解梗概。

【教学过程】

一、情境荟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水循环微视频;江河、湖泊、水库、小溪动画片;水在人体中的比例、水资源的利用图片等,让学生认识水资源。

教师设疑提问:水资源的概念和属性?人体中水大约占了多少?水资源有哪些利用价值?这些水资源都来自哪里? 水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河流径流量的大小,那么河流分布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等一系列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依据目标,按照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参看多媒体图片并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完成学案上的学习内容(1.认识水资源;2.了解水资源;3.走进中国站;4.珍惜水资源),同时思考解答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会出现严重的短缺问题?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情况如何?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等?),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搞清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小组长调控学习状态,并总结小组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参与各小组的交流讨论。在教师的调控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出疑问,引发全班讨论,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营造多维互动氛围,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三、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归纳精讲:(1)由于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及异常,导致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所以,水资源是夏秋多、冬春少,易造成夏涝春旱,解决措施是兴修水库。(2)由于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所以,水资源是东南多、西北少,且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欠佳,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影响农业生产,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3)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且利用率低,浪费水、水污染现象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所以,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尤为重要!

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整理完善好自己的学案;教师再精选习题,采用选择题、填图题、连线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题等题型,分成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学考体验三个层次让学生练习,查漏补缺、反馈矫正,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堂堂清”。

四、课堂小结、随堂检测:

师生共同梳理小结,然后教师出10个小题,用5到10分钟的时间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第4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一、思考

不少同学把地理列为死记硬背的科目,平时不注重思考,这是他们不能学好地理,认为地理难学的关键因素。思考是学好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原因在于课本中要求理解的内容较多。例如,“季风气候”的学习,仅仅记诵片言之语的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完整地加以理解,首先要运用分析气候类型惯用的方法,思考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形成原因等;同时,要对各种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进行分类,使之系统化;最后进行综合,使之具体化,能用来解释各个季风区(如,马来群岛、中南半岛、我国东南沿海、我国东北等)的具体情况。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二、探索规律

一些同学学习地理时感到知识零乱,无规律可循,这实际上是没有探透地理学的精髓,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地理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学习地理时,应勤于发现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依据气温不同,中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南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依据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等,都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有了规律,还应围绕同一规律有针对性地做些练习题,分析其类型,尽量联系其可变的形式,这样有助于灵活运用规律。

三、对比分析

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并列到一起进行对照,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又能了解各自特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一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形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在图上;二要多采用对比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四、把握整体性,善用综合法

学习地理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对于任何特殊的地理现象都应予以整体性解释,综合地加以考虑。例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2)华北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征?(3)海河等流经华北地区的河流有哪些突出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4)华北地区的经济有何特点?(5)本区的江河径流量及地下水资源能否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6)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本区用水紧张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掌握地理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整体性。我们可以把地理教材知识初步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枝,每一枝内重新做杈,在头脑里形成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如,自然地理结构的一般规律是:气候决定河流的水文特征;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植被类型受控于气候,同时又是气候的反映;土壤系气候与植被共同作用之物。据此,在学习自然地理形成、特征和演变规律时,必须把地形、气候、河流、生物、土壤等要素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当作同时存在着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这是由地理知识的整体性特征所决定的。

第5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在初二地理教研组的统帅下,努力贯彻学校办学思路,立足课堂,抓教学质量,并加强了学校社团活动、拓展型课程的开设,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能够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能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批改能够认真处理,针对学生现实情况,本学期我加强了作业的评讲。

  2.本学期我注意利用地理教具、图片,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加强组内教师的相互交流,互相听课,圆满完成了本学期听课任务,并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教学科研以日常教学活动为基础,并贯穿在日常教研工作中

  1.我能够利用教研活动学习相关课题材料,并争取机会与校外、区外进行交流学习。

  2.贯彻科研落实课堂的原则,继续推进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使我组的课题《地理课堂常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获得较大的进展,并进行了中期汇报。

  3.我积极撰写教学经验文章、论文以及相关案例并获得了较高的奖项。

  三、抓好社团活动、拓展型课程及校本课程建设

  1.认真组织好学校天文知识方面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能结合研究课题,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但相关方面的理论与经验相对不足,需要今后认真学习。

  3.根据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好本学期地理类拓展型课程的开展。

  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转瞬间,一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一年,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我认真学习政治思想理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地理知识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地理教学方面,我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③考虑地理思维和学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

  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我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可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在明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把新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时光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的要求

  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初二4个班共有学生166人,由于学生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中国地理相对于世界地理容易理解,好掌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这一学期学习效果很好。

  三、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材。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地理学科中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第6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地理;教学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将逐渐成为教改的主阵地,而具备良好操作性的多元智能理论,则成为了支撑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在促进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笔者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初中地理教学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将地理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建立起个性化的地理课堂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

所谓智能是指文化环境或社会环境下判断和评价个体解决难题能力、生产创产品能力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与逻辑相关的数理智能,具体指个体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第二,与言语相关的语言智能,特指个体理解语言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身体运动智能,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能力的运用,具体表现是个体对身体的良好控制、根据具体事件做出准确身体反应和合理运用身体进行情感表达;第四,与音乐相关的节奏智能,指人体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第五,与视觉相关的空间智能,指个体记忆能力、空间关系辨别能力;第六,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是指个体体现出的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根据别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做出有关反映。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相关性分析

1.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由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具有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对每一条目标进行详细分解,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教学目标,从而发现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相关性。为了深入探析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相关性,笔者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的《中国的疆域》为例,按照《中国的疆域》一节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对中国疆域图进行学习和辨别,将我国主要岛屿、海峡、邻国等标注在我国疆域空白图上。根据此教学目标,可将课程标准分解为熟练运用中国疆域图和通过疆域图辨别相应位置,此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笔者针对“可以利用地图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进行讲解”的教学目标,从培养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等方面,根据湘教版地理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针对地理教材提供的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活动题和相关文字说明等内容,学生应以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作为学习重点,通过对此图的学习,掌握中国位置,并总结中国位置特点。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地理教学启示

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和知识对其以后的生活和生存具有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能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而重视相应学科学习。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地理知识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个体智力情况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应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此阶段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但在其认知过程中仍以具体思维为主的现状。比如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麦哲伦环球航,或通过小知识竞赛形式,向学生询问麦哲伦航海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以及拓展其他实例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知识,初中地理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实现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其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教师可以制作我国行政区模板,开展我国行政区拼图游戏;通过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籍贯、家乡特征、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介绍个行政区名称来历、划分依据的课堂作业,实现学生语言智能的提升。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全新评价观、智力观和良好操作性的独特优势,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对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在促进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注重对学生空间智能的开发,将学生空间智能发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参考文献:

[1]侯晓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2010.06.01

第7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本课选自外研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模块Traditional life 中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常见的一些日常交际礼仪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学会谈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并能和本国人的行为习惯做简单的描述和对照。学会表达“应该与不应该做的事情”;能就中国的风俗习惯进行探讨交流;能给外宾提供一些建议,简单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

学生的英语基础为中等水平,接受水平为慢热型。课堂活跃度一般。本单元的背景知识储备良好。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情态动词的用法,本课将对其中的情态动词表示推测做更深入的学习,而这个部分也是中考的重难点之一。所以,通过以下几个重要环节来提高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掌握:情境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有层次、梯度的听力训练,最终达到能够流畅交流并熟练答题的中考要求。

【语言目标】Target language

1. 生词和短语Words & phrases

chess, chopsticks, purse, soap, hang, immediately, accept, lucky, do some cleaning, break, anything, receive, set, chat, move, hang on, wrap, custom

2. 重点句子Key sentences

You can’t be serious.

You mustn’t do any clean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And you can’t cut your hair.

No, in China, you must wait and open it later.

What must I do at Spring Festival?

Must I use both hands?

【能力目标】Ability goals

Enabl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nd talk about things they must and mustn’t do.

【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difficult points

The usage of must, mustn’t, can, can’t.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earning.

【教具准备】Teaching aids

A projector or some pictures, a tape recorder.

【教学过程与方式】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

环节一之歌曲热身Warming-up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T: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birthday parties. Play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Ss: Sing the song together.

环节二之知识呈现Presentation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创设情境,模拟生活真实场景,让语言活起来。)

T:1. Read through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Activity 1with the whole class.

2.Play the tape.

3.Ask students what present they like to have got on their birthday.

4.Play the tape again.

Ss:1. Repeat them chorally and individually.

2.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then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3.Answer the question.

4.Fill in the chart.

Suggestions for Lingling’s present? Something relat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toy too old for a toy

a chess set

for her bathroom

to eat

to eat with

a purse

a DVD

to wear on her head

to look up new words

环节三之听力阅读 Listen and read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由浅入深地进行有层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目标词汇及语句。)

T:1. Play the tape four times. (点拨1:Explain the uses of must,mustn’t,can and can’t.)

Ss: 1. 听第一遍录音回答:How many countries can you hear?

2.听第二遍录音回答:

(1)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What must you eat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3.听第三遍录音填空:

(1)In China you________wait and open it later.

(2)In Britain we _______use one hand to accept a present.

(3)You ____wrap hongbao in red paper because it’s lucky.

(4)You____do any clean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4. 听第四遍录音完成问题:Check what you must and mustn’t / can’t do in China.

must/mustn’t / can’t

1.Use both hands when you accept a present.

2.Wrap hongbao in white, blue or black.

3.Cut your hair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4.Break someth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环节四之简单练习Simple practice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巩固所学,并做游戏适当放松。)

T: 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2. Ask students to play a game.

Ss:1.分角色朗读对话或自己读以熟悉文本材料。

2.做游戏巩固must, mustn’t, can和can’t 的有关句型。分成6组,每组发一张写有must, mustn’t, can和can’t 的句子,以耳语形式传递到最后一名学生,由最后一名学生记下这些句子,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环节五之口语输出 Out-put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强调学以致用,并做适当练习更好地理解重难点。)

T: 1.Show some pictures.

2.Ask students to finish Activity 5 on page 97.

Ss:1.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one or two sentences with must, mustn’t, can or can’t.

2.Do Activity 5 on page 97 and check the answers.

环节六之发音和口语练习 Pronunciation and speaking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进行句型操练,孰能生巧。要求学生完全掌握重难点。)

T: 1. play the tape. (点拨2:must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的否定回答用:No, you/he /we/they needn’t.)

2. Ask them to 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s.

3. Ask them to do Activity 7 on page 97 individually.

4. Ask them to do Activity 8 on page 97 in groups.

Ss: 1.Listen and repeat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2. Practice the dialogues in pairs.

3. Do this activity and then check with a partner.

4. Do this activity in groups. In turn, say the things they wrote in Activity7. Find out who has the longest list.

At home:

At the diningtable:

At school:

环节七之反馈 Feedback(同步训练第二题、第三题)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查缺补漏。)

环节八之自我总结Summing-up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训练学生学会总结、归纳。)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在哪方面还有疑惑?

环节九之作业Homework

(设计目的及预期效果:进一步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1. 做题:同步练习第三题、第四题。

2. 选做题:用你本节课所学(1)制定家规;(2)制定校规或班规;(3)制定图书室、阅览室或微机室的规章制度。

【教学反思】Reflection of teaching

随着新一轮中、高考英语改革的推进,2016年北京中考将降低分值,从120分降低到100分,但是同时加大听力分数的比重,100分的试卷,将有50分的听力考查。我省的中考趋势向来与时俱进,所以,在2017或者2018年,也将有类似的中考英语试题的改革。那么,听力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重中之重。本单元核心内容就是听力能力训练,而作为本模块的第一个单元,这也是很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在本单元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努力实现导课和本课内容的契合。导课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以一首常见的歌曲作为导入,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其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是在心理上暗示学生,本节课的大部分内容,都和“听”有关。而且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另外一种不同于母语的语言环境氛围,并且和将要学习到的内容息息相关。

努力使知识内容的呈现有梯度和层次。按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不难推论出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应该和原有的旧知识产生联系,从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内容。那么,第二个环节就是努力让学生把新学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很吃力。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形成良性循环,这也符合本班学生属于慢热型的这一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课堂气氛逐次热烈起来,百分之百的学生都收获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努力做到让每一节课“堂堂清,日日清”。主要是指每节课的当堂训练要确实有效,甚至能达到高效。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练习册现在基本是无法选择的,那么,怎样从其中择取试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选得好,当堂训练的效果就好;反之,则容易简单地流于形式或者是难于上青天。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一般都是根据课堂回答问题以及提问的情况,来临时调整当堂训练的习题。最后,环节七的反馈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全班只有一人不及格,优秀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第8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提问原则

提问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式的提问进行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大纲要求,联系教学实际,以询问的方式逐步解决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这就是提问。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以询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根据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预想结果所使用的教学艺术。

什么样的提问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运用提问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在七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作用

(一)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很容易因其它事物转移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加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并激活课堂气氛。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很快地把心理活动定向和集中到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念上,从而引发认知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二)提问教学重点,获得反馈信息

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学习方法。课堂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通过提问和回答,教师能及时地吸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巩固知识,或弥补矫正。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信息双向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所以,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并充分地利用教学提问的这一重要功能,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服务。

(三)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习能力

提问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教师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展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原则

课堂提问不是空穴来风,它建立在教学内容、任务、目标和教学对象基础之上,必须与学情、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这是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名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好课堂提问艺术,首先要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好玩、自尊性强,他们的注意力欠稳定、欠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其次,七年级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七年级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七年级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他们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第四,七年级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有时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只是获得肤浅的书本知识。

鉴于七年级学生具有以上心理特点,所以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应力戒以下情况的出现:一戒语言缺乏美感,语言生硬,平淡无味;二戒违背认知规律,急于求成。提问要顺着讲课的次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三戒满堂问,时时问。这样会让学生头脑疲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四戒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范围狭窄,只照顾“重点生”,让大多数学生无事可做;五戒不假思索,信口开河,信口点名,简单提问,问题的提出如蜻蜓点水,水过鸭背,课堂没有实效。

基于这些原因,在七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既要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切实把握好提问的原则,运用好提问艺术。只有深入学生心灵,问学生所疑,解学生所惑,才能达到有问有答、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运用

课堂提问,是课堂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途径和纽带,是教与学之间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它是催化剂,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它是助推器,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它是剂,能打开学生的思绪。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教学艺术。如何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掌握好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炼语言,美化提问

1 多选朴实、亲切的语言,增强提问的“感染力”。由于七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不够完满,分辨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提问时也应该选用口语化的,最好是跟学生聊天似的朴实、亲切的语言。朴实、亲切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使学生听得明白,而且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有助于激发和感染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因此,教师提问时要说实话、道真情、讲实理,尽量避免使用生涩、冷僻的语句。为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要注意对教案上的字词做一番筛选,剔除那些假话、空话、套话,尽可能把课讲得实实在在,讲得新鲜活泼。

2 多用幽默、趣味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七年级学生好动、活泼、喜爱热闹,对平淡无奇的事物不感兴趣,对课堂上教师乏味的提问也会顿生反感。因此,教师课堂上的提问语言也需尽量幽默、风趣。幽默、趣味的语言具有生动、含蓄、富有启发性的特点。幽默风趣可以把语文课中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分神的时候,教师一句幽默、趣味的提问,往往有“投石激浪”之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力,增强教学的号召力、感染力、鼓舞力,使学生入耳入脑。因此,幽默、趣味的提问在语文课中是不可或缺的,它犹如菜肴中的味精,少了它就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3 多说贴近学生的语言,提高“亲和力”。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一个道理,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感情,学生则对教师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反之,就会产生逆反、恐慌心理。老师疼他、爱他,他才会接受你、亲近你。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贴近学生的提问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我们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多数比较紧张,这时我们应用亲切的语言提问学生:“不要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错了也没关系。”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多给予热情的提问:“再想想会回答得更好。”教师应多运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所说的话、所举的例应尽量与学生的亲身经历、身边的事、视野范围、生活经验相接近,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理讲出来,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听、愿意听。

4 多出新鲜、生动的语言,加大提问的“吸引力”。学生都有喜新、求新的心理需求,当周围的环境中出现了某种新鲜事物的时候,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吸引学生去注意它、了解它。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说与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时,就要特别注意在“新”、“鲜”两字上下功夫,要注意传授新知识、选用新事例、讲出新道理,要避免“吃别人嚼过的馍”,避免说别人讲过多遍、早就失去棱角的语言,更要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那些没有新意的语言。

(二)注重方法,优化提问

1 围绕中心,破题提问。由于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是很稳定、不会太持久,教师讲课时就要避免泛泛而谈,长篇大论,不能让学生“啃了半天还吃不到馅”。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题目与文章的主题关系密切或题目就揭示了主题,这时可选用“破题法”提问,达到一语中的的效果。破题法,顾名思义即根据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例如: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①“伟大的悲剧”是什么意思?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斯科特的“悲”?③他的伟大又体现在哪?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根据题目中“说”和“做”两个字设计问题:闻一多在“说”方面有何特点?又是怎么“做”的?这样,通过破题提问,达到让学生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2 紧扣主旨,点睛提问。点睛提问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或作者的点睛之笔进行提问。如七年级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可以根据几处中心句提问: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再如八年级的《苏州园林》一课的中心句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据此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①文中“图画”、“画”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②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③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些词语?有何作用?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从而深入地理解了这篇说明文的主题。

3 探究因果,寻究提问。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外阅读《勇气》一文中,文末这样写到:“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据此可设疑提问:她为什么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根据这一结果在探究其具体原因时可设置这样的提问:①幸福的含义是什么?她做了什么?她为美国伞兵做了什么?②她有怎样的勇气?这样探究下来,学生就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的提问与追问,对学生的思维上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 联系实际,发散提问。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书本知识,也需要接受现实社会的考验,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知识。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如《羚羊木雕》一课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假如文中的“我”、“万芳”就在我们中间,你会对她们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像类似这样的语言提问,学生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样就做到了学习既源于课内又源于课外,既深入课堂,又深入了社会现实,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所获得的知识也不再是理论的、肤浅的了。

(三)把握原则,规范提问

1 层层深入,提问有“序”。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接受知识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因此教师提问时切忌“一杆插到底”或盲目无序,而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结合实际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的深入,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揭示课题时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式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式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式提问;品尝精华时可采用鉴赏式提问等。这样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内化知识。

2 捕捉时机,提问适“时”。由于七年级学生稳定性不强,情绪波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才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在不当提问时提问,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应该提问时没有提问,又无法使学生解决学习的困难。如何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首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时机,适时提问,在学生想“知”又不能立刻“知”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其次,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在其对于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或乐于接受时适时地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这时教师只要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就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提问的最佳时机的选择应该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

3 因人而异,提问有“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时,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的学生,其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会有所差异,即使是同龄的孩子,也会因其接受能力的高低而体现出掌握知识的强弱。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作为教师既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提问,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尤其是要关注特殊生――极好生和极差生,才能保证整个课堂的完整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的教学和生活中,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好提问语言,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4 画龙点睛,提问见“真”。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实效性。教师的提问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学生的回答,而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只有获得真实性的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实在的。教师提问时要设计好适应学生年龄和学生个人能力特征的问题,在提问时画龙点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