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证券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present studies about the profit pattern of enterprise and listed companies. It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for example, the research is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lack of depth and systematic and so on.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profit pattern;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ies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26-03
0引言
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1]。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
通过对“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733篇,其中期刊论文622篇,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95篇,会议论文16篇。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3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见表1)。
国内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具体企业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另外还有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和绩效的大量研究,例如公司治理,资本结构等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等。针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CNKI文献检索,可以看到与“盈利模式”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如图1)。
国内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开展研究也相对较晚。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文献检索来看,国内最早开始对盈利模式进行探讨的文章出现于2000年7月,徐锋在《互联网周刊》上发表《慧聪――低成本盈利模式》一文,文中叙述了某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
自2000年以后,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迅速增加。2001年和2002年,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加快发展和普及,这一时期,对宽带、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迅速增加。2002年,中国入世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研究学者也把目光转向国外企业,通过研究探索跨国公司的盈利模式,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借鉴。对宽带、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相关研究仍然较多。2003年的相关研究较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专家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2004年至2005年,这一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券商盈利模式,数字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和广播电视行业盈利模式等相关方面。
2006年,国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数量又创新高。比2005年的研究数量多一倍,研究关注点也越来越多样化,涉及房地产企业、出版企业、连锁企业以及手机互联网等电信网络行业。2007年至今,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逐年递增。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和新兴事物的盈利模式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涉及到新兴时尚产业盈利模式(如动漫产业等各种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如手机报、电子杂志、网络视频、数字电视等),还有对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行业盈利的模式探寻。
2国内外盈利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2.1 盈利模式内涵目前,理论界关于盈利模式(profit pattern)的定义并没有达成统一观点。有的学者从狭义角度出发,提出盈利模式即企业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其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关注于企业如何获得利润。麦考尔・罗帕(Michael Rappa)[3]认为盈利模式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盈利模式决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Alexander Osterwalder,Yves Pigneur(2002)[4]把盈利模式定义为一个公司提供给一个或几个细分顾客和公司架构体系及合作伙伴网络的价值,公司创造、营销和传递这些价值是为了产生盈利性的可持续收益流。
部分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区分商业模式跟盈利模式。他们认为盈利模式就是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包含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等各个方面。以下相关学者的论述虽是对商业模式的描述,但都明显地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如Hawkins(2001)则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盈利模式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盈利模式必须把握住几个要点。首先,盈利模式是围绕企业如何获得利润展开设计的。其次,盈利模式是模式化的,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第三,盈利模式是一种方法和途径。第四,盈利模式是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和执行整个生产经营行为始终的。Linder,Cantrell(2001)[5]认为,盈利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琼・玛格丽塔和南・斯通(2003)[6]指出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
国内学者对于盈利模式的定义,也给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周永亮(2001)[7]在《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有经营模式。栗学思(2003)[8]分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归纳总结了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和设计的五个要素,认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潘永涛(2004)[9]认为,盈利模式指的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阎峰(2006)[10]指出盈利模式通常是以发现行业利润区为基础,以高利润区的持久停留为目标,通过对技术、产品、销售渠道、顾客、声誉、资本、品牌等在内的资产系统配置,发展相应的经营模式。
尽管各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是相同的,即让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且这种盈利状态能够保持持久性。盈利体现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可以用公式表达:企业盈利=产品价值-生产成本。盈利模式是基于战略层面考虑的企业资源运营方式。其设定要尽可能的提升产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理解盈利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盈利模式是以顾客需求为前提,并且需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寻找新的盈利点;第二,盈利模式除了关注资源的投入分配的合理性,更关注资源的产出效率;第三,作为资源运营方式,盈利模式建立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设计制度安排等作为保障。
2.2 盈利模式创新和策略研究西方学术界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争论的焦点在于何种具体的盈利模式最适用。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如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 J Slywotzky)和大卫・J・莫里森(David J Morrison)[11]出版《利润模式》(Profit Patterns,1999)一书。书中通过分析众多知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竞争对策,提出了30 多种改变各行各业竞争态势的模式,指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形成新的盈利模式。2002年,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 J Slywotzky,2002)[12]在《赢利艺术》(The Art of Profitability)中提出了能够实现高额利润的 23 种模式。美国学者加里・哈默尔(2002)[13]对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了盈利模式的组成元素。他认为,盈利模式应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及价值网络四个组成部分。
我国学者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企业盈利模式进行了众多分析研究。饶红兵(2003)[14]对中国的经销商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大类经销盈利模式是当前阶段经销商赢利模式的最优选择。黄(2004)[15]分析了互联网服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及零边际成本等特征,认为这些特征既对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有一定影响,更对企业实现利益回报的方式有重大影响。提出产业链横向扩张的盈利模式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和相关传统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余伟萍等(2004)[16]通过分析企业在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再生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性,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提出各种盈利模式设计。芮明杰(2005)指出创新的盈利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终点;②增值服务;③广泛的分销网络和分销能力;④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协作等,并说明了盈利模式转变的途径。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17]。吴晓求(2004)[18]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他提出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应该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从而带动证券公司的经营理念、产品、利润结构、收益风险匹配机制不断完善优化。何诚颖、陈东胜(2004)[19]在分析券商的经营业务时发现,亏损企业通常存在业务开拓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够,而且过于依赖经纪业务等问题。目前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创新的新时期,传统的旧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券商必须积极发展以服务为核心的新盈利模式。因此,针对证券公司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纷纷提出不同建议策略,力求构建新的利润模式。一般认为要创新券商的盈利模式,应包括盈利方式的转变、盈利结构的优化、开拓新的利润来源以及加强成本控制等方面(王如富2003[20],林娜2004[21],王滨2005[22])。李连三(2002)[23]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和业务收入结构的特点,提出国内券商应大力发展并购业务。郭良勤(2002)[24]运用历史数据分别对股票发行和证券交易业务的集中度进行测定,总结了我国券商经营发展的一般趋势,提出我国券商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壮大资本实力,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发挥比较优势。吴志峰(2004)[25]认为业务品种的多元化和业务的个性化、专业化,有助于券商提高抗风险和盈利能力,提出要加强资金能力,强化业务创新能力,完善资产管理业务等。黄建(2005)[26]提出改善盈利模式应包括资金实力、人才优势、销售能力、投资能力、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傅佳琳(2005)[27]分析了我国券商的发展模式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从业务收入角度与美国投行进行比较,提出新的盈利模式如优化通道模式、投行业务创新模式、技术优势模式、集团化战略模式、人力资源精英化模式和国际化战略模式。徐丽梅(2005)[28]认为券商的盈利模式创新的核心是业务创新。同时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比如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产品创新机制等。黎水龙、丙学飞(2005)[29]认为券商业务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是我国券商盈利模式转变的关键。
2.3 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相关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可以看到,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学术研究只有3篇。2003年,丁秀斌,王占武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上市公司MBO:一种新的盈利模式》[30],文章认为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MBO有渐成盈利模式的趋势。有关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措施,使我国股市能够健康发展。范军环(2009)[31]以阿里巴巴、慧聪、生意宝等上市公司为例,结合B2B电子商务公司的年报数据对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它B2B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电子商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胡南山(2010)[32]以案例形式分析了本土潮商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包括了以奥飞动漫为代表的产业互动盈利模式,以皮宝制药为代表的产品创新盈利模式,以潮宏基为代表的品牌创新盈利模式等。通过研究潮商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为更多潮商企业获得商业的成功提供经验借鉴。
3现有研究成果不足之处
3.1 研究文献总量相对较少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从1979年-2010年07月国内以“盈利模式”为标题进行研究的各类文献共计只有733篇,包括了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以及会议论文。研究数量在总体上偏少。从各年度研究总量来看,2000年初是经济型酒店研究的初始阶段,每年的研究数量也只有个位数。2009年达到最多,也不过153篇。而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只有3篇期刊文献资料。
3.2 深层次研究文献少各类文献中以期刊论文为主。733篇有关盈利模式的文献研究,其中期刊论文622篇。而博士论文为0篇;硕士论文95篇。可见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缺乏深层次研究成果。
3.3 系统性研究文献少目前,国内外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等。通过对盈利模式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发现目前盈利模式的研究多是针对具体行业或具体部门,其中分析较多的如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以及互联网盈利模式等。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研究目前仅限于案例研究和基本的理论探讨。真正全面、系统阐述盈利模式的研究较少,对上市公司这类特殊企业形式的相关研究还不具有代表性,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
3.4 缺少定量实证研究目前国内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多数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实证性的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少量化分析。这也将是我国企业盈利模式在未来研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潘永涛.我国大型旅行社赢利模式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4.
[2]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06.
[3]Rappa,M. 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Bussiness models on the Web.Http:///t/page/105888.
[4]Osterwalder, Alexander and Pigneur, Yves.An eBusiness Model Ontology for Modeling eBusiness(2002).BLED 2002,Proceedings:Paper 2.
[5]Linder, J. C. Cantrell. S. Changing Business Medels: Surveying the Landscape.Institute for strategic Accenture,2001.
[6]琼・玛格丽塔,南・斯通.什么是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0-53.
[7]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06.
[9]潘永涛.我国大型旅行社赢利模式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4.
[10]阎峰.传媒赢利模式:概念、特点与战略层次[J].新闻界,2006,3.
[11]Adrian J Slywotzky,David J Morrison.Profit Patterns[M].Warner Books Press,1999.
[12]Adrian J Slywotzky.The Art of Profitability[M].Times Books Press,2002.
[13]加里・哈默尔(美),卫新等译.领导企业变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63-166.
[14]饶红兵.建立新型赢利模式[J].销售与市场,2003(07):36-96.
[15]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市场特征与赢利模式创新[J].商业研究,2004,15.
[16]余伟萍,段桂敏.企业发展与盈利模式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12(26):20-23.
[17]王开国等.中国证券市场前沿问题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8]吴晓求.中国证券业:发展与未来之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p27.
[19]何诚颖,陈东胜.开放条件下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六届会员单位、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获奖成果,2004,(2).
[20]王如富.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战略取向[N].国际金融报,2003.10.21.
[21]林娜.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分析[J].中国经贸,2004,5.
[22]王滨.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当代经济,2005,05.
[23]李连三.中美证券业券商业务收入对比[J].资本市场杂志,2002,12.
[24]郭良勤.证券业务集中度分析[J].资本市场,2002,7.
[25]吴志峰.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内涵拓展与创新[J].上海金融,2004,4.
[26]黄建.着力产品服务创新重构券商盈利模式[J].证券时报,2005-4-2.
[27]傅佳琳.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28]徐丽梅.我国券商盈利模式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
[29]黎水龙,丙学飞.多元化业务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J].国际金融报,2005-3-30.
[30]丁秀斌,王占武.上市公司MBO:一种新的盈利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论文摘要:网上证券业务在我国已经经过了近六年的探索,在这期间,管理部门和投资者都对其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券商更是对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趋之若鹜。但这种肯定态度并不代表业务的完善,在红火热闹的追逐后,网上证券业务处于发展的“瓶颐”阶段。作者探讨了形成这种“瓶颈”的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求对推进我国网上证券业务的发展有所禅益。
网上证券业务已经在一些国家获得巨大成功,如:美国网上投资者已占投资者总数的50%以上;韩国的网上业务交易量在2001年就已经达到了证券交易总量的63 %,瑞典预计到2003年末网上证券交易量占证券交易总量的比例将达到75 %。分析我国的情况:我国的网上证券业务于1997年起步,2001年得到初步发展,但2002年以来其发展谏度已经很缓慢。2002年下半年网上证券业务成效量一度出现了下降趋势(见图1, 2003年上半年网上交易额的快速增长主要因为受到了“非典”因素的影响,此期间非现场交易升温),而网上交易的开户数亦随我国证券市场开户数的萎缩而呈下降趋势。同时,通过对历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进行分析(表1)可以看出,对网上证券业前景看好的网上用户比率、以炒股需要为主要上网目的网上用户比率、以网上炒股为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的用户比率都从2002年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经过近六年的发展,网上证券业务并未如预期所愿—成为证券交易方式的主导,反而处于停滞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是什么因素抑制了这种新型证券交易方式的快速发展?
一、形成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一)准入约束
我国网上证券业务属特许项目,《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规定:“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任何机构不得开展网上委托业务”。“证券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不得开展或变相开展网上委托业务”。券商想获得网上证券交易的资格,就必须在网络建设上加大投人,但这样很难满足技术要求,容易形成安全隐患;而拥有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设施的tt证券网站,却不能获得证券经纪资格。在政策制约的情况下,若券商和企业之间不能有效合作,必然会抑制网上证券交易的健康发展。
(二)投资者对网络交易的责任分担制度存在疑虑
虽然证监会和相关部门对网上交易的准人和安全问题出台了一些规则,但尚缺乏严格的责任划分制度、客户纠纷处理程序来有效保护投资者在网上交易中的合法权益。目前普遍实行的责任分担方式是由投资者在阅读券商制定的《风险揭示书》和《服务免责条款》后签订委托合同,在这种委托合同中,对于发生交易失败、交易错误、信息被篡改或泄漏等情况,均规定责任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显然,这种不平衡的责任分担制度会抑制投资者改变交易方式。
(三)网上交易的投资者构成亦是制约因素之一
由于机构投资者和资金量较大的“大户”早就拥有券商提供的专用交易通道和资讯,这些投资人很少参与到这种新的交易方式中来。可以说网上证券业务的开展主要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而我国的中小投资者尚属于证券市场的弱势群体,拥有的资金量及网络知识亦有限,且已开通网上委托功能的客户,多数同时采用其它委托工具,纯粹采用网上委托的用户少;网民委托交易次数少,单笔交易金额小。这种投资者构成对券商网上业务发展的整体推动价格不高。
(四)券商收益与成本不对称
与传统证券交易方式相比,网上交易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者的时间成本、交易成本,也可以节约券商近80%的投人。但由于网上交易的规模小,券商通过网上业务获得的收益还不足以补偿网络投资和日常维护的支出,大部分券商并没有达到通过开展网上业务降低成本的目的,面临着收益与成本不对称的窘境。如:天同证券拆资1亿元、耗时两年构建的网上证券交易平台(天同在线)已不单独作为一个业务存在,它与营业部的传统业务合在一起,成为营业部的一种辅助交易手段,这种发展结果与预期截然相反。
(五)竟争主体多,刀民务创新少
截至2003年10月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批准89家券商开展网上委托业务,另有9家证券公司的资格申请还在审核之中。但我国大部分券商网站实际上只是为网上证券委托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证券电子商务有很大差距,缺乏像美国的美林、嘉信、e一trade等在规模和综合实力上均强大的网上券商,投资者无法体会到网上服务带来的投资收益与便利,这导致投资者还不能把网络投资当作是一种必要的选择。
(六)网上开户尚未开通
网上交易的一大优势便是打破时空限制,这意味着办理开户手续以及资金存取都只需到身边的银行即可完成。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网上开户受到制约,投资者开户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到证券营业部办理,这使广大农村居民以及所住地区证券营业网点少或根本就没有营业网点的城镇居民,难以通过网上交易能够带来的便利加人到股民队伍中来。
二、打破瓶颈制约.实现网上证券交易的快速发展
(一)建立与《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相配套的法规
管理部门理应确保相关法规的及时性与前瞻性,建立与《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相配套的法规,力争解决好以下问题:1.数字签名无法可依的问题。网上交易需要《数字签名法》来保证用电子签名代替书面签名的合法性,我国尚未制定这一法律。2.相关法律的冲突问题。我国的《合同法》已经承认电子合同的合法有效,且许多交易项目的结算也都是通过电子票据来完成的,而我国的《票据法》目前还不承认非书面的电子票据。3.网上信息披露问题。尽管我国《证券法》对有关信息披露作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对通过网络发送信息的合法性尚未加以严格确认,对通过网络谣言或其它扰乱证券市场秩序行为的制裁也缺少可操作的法律条文。4.法规上的国际协调问题。网络会使证券的跨国交易变得普遍,而各国的法律不同,发生纠纷时将存在着法律选择的冲突。5.市场准人问题。应逐步降低网上交易的行业进人壁垒,推动市场参与者开展竞争。6.部门间的合作问题。国家应尽快立法促成金融证券业与电信、通信等产业的技术与业务合作。
(二)加强对网上证券业务的监管
注意监管如下风险:1.网上证券业务的跨国风险。通过互联网,在某一区域发生的证券违规行为可以迅速传播到其它地区,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稳定。网上证券交易在全球范围内尚无统一监管规则,我国监管机构应加强与国际证券监管组织之间的合作,倡导制订全球统一的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协议。2.加强对在线论坛及在线咨询的监管。对各证券公司在线论坛如果不加强监管,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虚假信息的传播行为;对于在线咨询环节,必须监督券商所邀专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严禁欺诈投资者。3.对网上交易责任分担的监管。在建立严格的责任划分制度和客户纠纷处理程序的基础上,监管交易双方责、权、利的分配,有效保护中小证券投资者的权益。
(三)引入保险机制
我国的保险公司以虚拟空间加大理赔风险为由,尚无一家保险公司备案登记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险业务,也没有券商提出为投资人的利益担保。国外已经有保险公司为在网络交易中受损的用户提供保险服务,如:“黑客保险”业务。美国网上证券经纪商e一trade以高额免费保险吸引投资者参与,为每个账户免费提供1亿美元的保险(由于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不在保险的范围之内)。e一trade的这一举措,增强了投资者网上交易的信心。券商为自己的网上交易客户提供商业保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客户对网上业务安全性的后顾之优,也能够将券商网上业务的经营风险控制在有限范围内。我国券商应意识到开拓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重要性,在网上业务方面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开发对应险种,为投资者投保,树立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四)券商明确月民务定位,实现网上交易与传统交易并重
以单纯提供网上证券交易通道为主的业务模式不能适应券商业务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者的需求,券商应不断开拓服务品种,立足将业务在某一领域内做强。如:定位于为初学的投资者服务—提供最基本的投资工具和常识的在线帮助;定位于为成熟的有经验的投资者服务—提供丰富的技术分析软件和全面的研究报告;定位于成为个人理财和投资的综合门户—在投资品种和个人理财方面提供定制的服务。
目前美国的网上券商开始致力于更贴近投资者的离线服务,这种将网上服务和传统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供我国券商借鉴。由于技术引进较晚,我国投资者对互联网的认识、运用及其交易习惯的改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决定了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缓慢行进的轨迹。因此,实现网上交易与传统交易并重,依靠对客户的培训工作和售后服务,不断推进网上业务的开展是现阶段券商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浅析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前提条件的完善与发展
4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5 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6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
7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8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及应付措施
9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10 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危险分析
11 人民币升值后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举措
1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分析
13 人民币贬值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4 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15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6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风险防范
17 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发展研究
18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创新
19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小额贷款发展
20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21 浅析外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2 从日元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
23 欧洲负利率及其经济影响
24 我国汽车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
25 ××省农村支付环境现状及政策建议
26 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探究
27 美联储量化宽松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28 ××省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29 民营银行的发展及问题分析
30 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问题分析
31 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与对策
32 地方债务风险与银行信贷的关系
33 ××省小额贷款公司问题的研究
34 信用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
35 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调研
36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对策分析
37 ××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38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9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40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41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探究
42 p2p网贷的风险探析及防控对策
43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对策
44 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控制研究
45 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收益及管理建议
46 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47 基于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
48 当前我国P2P网贷内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49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物风险探究
50 中信银行对公信贷贷后风险管理研究
5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2 ××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53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54 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5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分析
56 ××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研究
57 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58 P2P平台与小微企业融资合作可持续性的探讨
59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60 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分析
61 中小企业私募债信用风险及对策分析
区块链的概念于2008年在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通过建立一组互联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叫“区块链”,顾名思义,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
不可否认,区块链已经成为新一代“网红”,作为一个基础的底层技术,不仅为投资机构瞩目,研究机构青睐,更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新宠。它跳脱出领域的局限,正成为各行各业突破再造的新风口。从IMF(世界货币组织)到博鳌论坛,区块链的名字无处不在,这项走出了开发者圈子的技术成了热词。
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基金Santander InnoVentures早在 2015 年就报告指出 ,到 2022 年,区块链技术将在跨境支付、证券交易、监管合规等方面,帮助银行业每年节约 150 亿美元至 200 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成本。
招商证券分析报告认为区块链未来应用空间巨大:比特币只是区块链巨大应用空间的冰山一角,区块链技术将不仅仅能应用在货币体系中,还可以推演到各类社会服务、合约行为、交易行为中,诸如去中心化的微博、微信、搜索、租房,甚至是打车软件都有可能会出现。因为区块链将可以让人类无地域限制的、去信任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协作。
【关键词】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实验教学学科竞赛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较多,如卫慧平(2010)认为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按实验内容划分,可分为自主型、合作和研讨型实验教学模式三类别,按实验技术层次划分,可分为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1]。吴凡和潘峰(2012)提出了国际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4Cs教学模式,即Casestudy案例教学法,Computersupport电脑辅助教学,Counselinginstructing校外实务导师咨询性指导,Cooperation&Competition合作与竞争互动[2]。NSCardell,RBartlett(1996)探讨了大学本科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3],Gyorgy,K.研究了企业金融课的实验教学方法[4]。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南雪峰(2013)提出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投入最低限度的实际资金进行阶段性国际投资实战,或组织专题讲座(由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专职人员讲解现实中国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或进行分组小论文写作等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5]。李辉,侯志铭,高嘉琳(2014)等提出了利用最新国际投资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由学生分组自选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案例制作PPT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等方法[6]。程金亮(2014)提出国际直接投资部分的实验教学可以尝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了解国际投资的真实过程,打破传统的以老师和黑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7]。ChenXiaoying,Yur-AustinJasmine(2013)探讨了国际投资学课程中模拟投资组合项目的教学意义[8]。总之,国际投资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需要结合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和投资形式不断创新的背景,积极创新相关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二、传统的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投资学课程地位低导致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不受重视
国际投资学作为证券投资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但根据笔者抽样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30%的方案并没有把国际投资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常用投资学、证券投资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代替。即使是在纳入教学计划的方案中,只有40%左右的高校单独开始国际投资实践课或实验课,且国内现有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体系偏重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了国际投资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
(二)教学项目定位不明或内容不全面
其一,根据对相关教学大纲的抽样调查,已经开设的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课程中,大部分仍然存在教学项目定位不明确或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如有的教学大纲强调一般性的国内市场证券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没有国际证券市场或国际投资的内容,国际化环境模拟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而有的教学大纲的实验实践项目和内容虽然体现了国际性特色,却片面的退化为外汇投资实验课程、国际金融与外汇投资实验课、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实验(跨国公司实物资产的取得方式-跨国并购、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等)或国际直接投资案例教学课(招商引资策划方案和投资环境分析)等项目,忽视了如美股投资,国际指数期货,黄金交易等国际间接投资项目和内容。其二,根据对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软件或教学系统的抽样调查,笔者发现有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课程使用网络版金融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只有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投融资等相关内容,实验项目只有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融资及财务管理,金融投资行业专业课程等。某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只使用一套外汇交易模拟系统从事国际金融外汇模拟实验,或利用某金融软件高校金融实验室进行国际金融与投资模拟实验,实验项目只有股票、商品期货、外汇模拟交易、黄金等间接投资内容,而且股票和商品期货产品类别只限于国内证券市场等产品,没有国际化特色。其三,根据实验内容的语言环境而言,多为中文,缺乏双语甚至全英文的实验环境。因此,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存在国际化特色不明确和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且缺乏教学内容全面的国际投资实验教学软件。
(三)实验项目创新性不足
一方面,从实验项目的特征来看,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和设计性项目,如证券,外汇等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直接投资等,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格式较固定,而探究性项目和创新性项目较少。另一方面,从实验中学生是否合作的角度来看,自主型实验较多,合作型和研究型实验较少。如证券投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注册开户、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委托方式、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拟交易、证券分析软件系统的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主要学习国外投资环境和政策、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的政策和流程、投资风险分析等内容。而如国际商务谈判这类多角色合作或竞争实验的项目较少,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或投资风险分析等研讨性项目较少。
(四)实验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目前多数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学校实验室集中教学模式。但是由于高校扩招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或多校区并行教学等原因,常产生实验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而由于部分高校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建设落后等问题,一时也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参加远程实验教学,也难利用互联网上外汇模拟交易平台或证券模拟交易平台等企业型实时模拟国际投资实验,降低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另外由于还缺乏完善的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政策机制和社会环境,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有限,所以也很难组织大规模学生到企业或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现场实践教学,这也影响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
(五)实验教学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由于学生管理工作条例的限制性和大学学制和学时安排的计划性,目前大多国际投资实验项目都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规定教学时间和实验地点进行指定项目的基本业务技能的操作,导致学生只能集中在实验室以班级为单位按规定时间段学习,难免出现实验时间不足或不连续,实验设备不足,不能利用课后时间继续实验或不能在实验室以外地点远程参与实验等问题,实验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如网络平台版的外汇模拟或国际股指期货的交易需要按照美国等多国交易时间看盘,就很难按照中国的上课时间完成实验。另外由于学分管理制度的限制,目前还少有能用参加学科竞赛来替代的国际投资实验课程学分的制度安排,所以实验实践教学还不能很好的与国际投资相关的学科竞赛相关联,也限制了实验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新时期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及教学内容改进
(一)突出教学项目的国际性特色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
应多做面向国际市场的实验项目、营造国际化的投资实验环境优化验证性项目,打造国际投资实验的国际性和双语性(或全英文)特色;应鼓励创新性项目,如外汇投资实验方面,要更重视外汇投资技术分析实验而不是外汇投资流程模拟实验,多做问题式教学;考虑到模拟实验与真实投资的心理差距会导致模拟实验投资的效果,可以探索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同学进行最低资金限度的国际投资实战项目;另外在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教学方面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实时的教学案例,对实验教学案例的形式要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多种形式的结合;要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互联网技术,降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重,加大网络平台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教学的比重。
(二)注重实验项目的全面性和内容的动态性
实验指导书中要对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进行多元化、多视角和多层次的安排,实验内容应该全面覆盖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重点部分,同时也应紧跟时代变化,对实验项目动态调整,如结合国际直接投资中非股权投资形式的发展拓展服务外包、特许经营、订单农业、管理合同等内容的实验,结合互联网平台拓展国际金融衍生品投资项目;鼓励教师选择、重组和优化教学内容,如对高年级实验教学则可设计动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部分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潜力,如对今年来中国企业OFDI案例的跟进和关注,并分组制作PPT在班级进行宣讲。
(三)完善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
维护和更新软硬件条件,加大实验室无线WIFI的建设力度,为使用互联网实验教学平台创造条件;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构成,注重企业指导老师的聘任;积极与国外大学相关专业合作,引进国外的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方法,如全球模拟投资系统(如美国的StockTrak系统);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联合企业开发和完善实验教学软件和实验教学系统。
(四)改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应灵活管理实验具体时间和地点,适当扩大实验的时间段和学习地点(网络实验可以由学生在实验室、图书馆、宿舍和自习室等地点完成),为外汇模拟实验的同学提供操盘时间安排上的便利;鼓励学生跨班级,跨学校形成实验小组,进行比赛和交流,探索学科竞争获奖成绩用来折算实验课程成绩的制度;在教学任务书中设计一定比例的学生自选实验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统一协调好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影响不断加大,国际投资课程教学越来越具有重要性,所以应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方案中重视国际投资学的课程地位,教学计划中应该安排有实验实践课时;同时要注意与经济管理类其它实验课程体系相互协调互补、层次递进,如果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实验等课程安排在前,国际投资实验实训安排在后,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方面要相互协调并各有侧重;另外,实验实践内容也要与理论课程内容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卫慧平.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07-9.
[2]吴凡,潘峰.国际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内容构建———基于4Cs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04):68-70.
[5]南雪峰.普通高校《国际投资学》课程科学创新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288-9.
[6]李辉,侯志铭,高嘉琳.应用型本科院校_国际投资学_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多种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已初具雏形,并成为我国许多金融机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本文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壮大的现实路径。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1999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共同组织的金融集团联合论坛将金融控股公司界定为:“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虽然我国法律中对金融控股公司尚无明确的界定,但是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需求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已经形成以下四种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一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形成的控股公司,如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等等,其是以集团公司为主体,全资拥有或控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以及各种实业公司。二是由大型商业银行搭建的金融控股公司,如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搭建的金融控股平台,这类公司通常是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海外注册非银行子公司,然后利用资本运作手段控股各类金融公司而形成。三是由实业集团投资金融产业形成的控股公司,如宝钢集团、海尔集团等,这类投资可分为两类:一是实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发展的结果,二是产业发展与金融服务在产业集团内的互动。四是地方政府整合当地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资源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如上海国际集团、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等。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从宏观层面来说,金融控股公司的性质及法律地位还未明确,其改革发展缺乏法律保障;同时,国内现行监管模式是建立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各监管机构之间权力和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对风险复杂性的认识和监管能力还不高,监管信息共享程度低,未能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难以适应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需要。
(二)从公司层面来说,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集团资源协同效应不显著、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1.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背离,其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体现出来,不仅有利于防范企业的不正当行为,监视公司经营,还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规范,甚至高管人员还是由政府直接任命,造成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经营层的约束弱化,高管人员权力过于膨胀,集团公司的战略和决策得不到规范和监督。
2.与一般的金融投资公司或实业投资公司不同,金融控股公司除了强调对金融子公司的控制权,还必须能够影响其经营决策,并通过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业务队伍、营销渠道、信息技术系统、客户信息平台等的有效整合,发挥集团资源的协同效应。
3.金融控股公司实行多元化战略,一般说来能够分散风险。但是金融控股公司管理体系复杂,由于内部协同导致的大量关联交易使得金融风险相应增大,各子公司之间还可能对存在的风险相互掩盖,如果各子公司间未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又不严格,那么一个子公司的风险很容易传递给另一个子公司,反而会增大整个集团的系统风险。内部机制不健全、风险预测与防范工作落后、资产损失率高、抗风险能力弱化是当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普遍存在并亟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壮大的路径探索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和监事会的权力与职责,以便有效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形成相互制衡机制;2.稳妥解决委托—问题,重点处理好所有者(股东)与法人及法人代表(董事会)之间的委托—关系和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3.妥善划分金融控股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的权力与职责,确保子公司拥有必要的自主权;4.正确处理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并将产业组织问题的解决融入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公司治理之中。
(二)建设统一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金融控股公司以多元化金融业务为基础,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统一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发挥协同效应的根本保证。具体说来,要在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以下功能目标:
1.金融服务综合化,即任何子公司的客户在任何一个营业场所或客户服务中心或通过互联网均可以便捷的办理金融控股公司提供的所有金融业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以及个性化服务;2.客户资源共享化,即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子公司在客户信息、交易数据等方面的共享;3.用户界面统一化,即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采用统一的人工服务、自动语音应答、web页面等服务媒介的运作模式,使客户通过任何接入方式均能享受到一致的服务模式和操作流程。
(三)加强业务的协同和创新
1.公司金融业务的协同和创新。当前,客户对综合金融服务具有迫切需求,尤其是多渠道融资和组合产品理财等,其关心的是产品能否解决问题,公司能否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而言,这类综合金融服务的创新需要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和多种制度组合运用,旗下各金融子公司由于资本纽带关系更有利于实现这类业务的协同。
2.消费者金融业务的协同和创新。通过整合和共享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金融销售渠道,包括物理渠道(主要是以营业网点为主体的销售渠道)和非物理渠道(互联网、呼叫中心、移动终端等);通过扩大金融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重新包装和组合,加强金融交叉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力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超市服务。
3.资产受托管理业务的协同和创新。各子公司有许多产品是建立在信托原理上的受托管理业务,相似性极大,可以把这些资产管理业务模块进行整合,在最大范围内组合不同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和避险工具,打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满足客户的综合理财需求,并以此减少重复投入,优化各子公司的分工和合作,降低同业竞争。
参考文献:
[1]王国刚.运作机理: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人民出版社,2006.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丰富和完善与专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则是高校办学特色之所在。结合我院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实践,探讨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进行的商务活动,随着互联网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也愈加广泛。几年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普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优势,就在于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构建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是目前所面临的课题之一。
一、电子商务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电子商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商务环境的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才可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性专业人才。从目前我校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实践教学课时及条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二是实验教学管理的脱节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电子商务实验变成了上网。
二、构建电子商务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1.计算机网络及互联实验。计算机网络是电子商务实现的重要技术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体系结构,培养学生知网、组网、管网以及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2.网上交易模拟实验。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模式章节之后,可以通过网上交易模拟软件对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进行实验。目前网上交易主要采用三种模式,即b2b、b2c和c2c,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模式的网上流程、操作步骤和交易特点,以巩固和加深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理解。
3.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实验。学生学习过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章节之后,可以针对金融企业在电子商务中活动的作用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网上银行服务、电子钱包管理和证券电子商务。通过访问银行网站或使用网上银行模拟系统,了解网上银行服务的特点和主要功能,熟悉使用网上银行的申请步骤、服务流程等;也可以下载电子钱包,了解电子钱包的功能和使用流程;另外还可以进入中国银河证券网等证券交易网站进行实验,以掌握网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流程和基本特点。
4.物流管理实验。物流系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支持系统,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物流必须通过物流配送体系来实现。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课程后,可以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物流系统的具体操作步骤、运作流程、原理及管理策略等知识的掌握,提高对于物流系统各类流程的理解及其运用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一定的物流管理控制能力。
5.网络营销实验。网络营销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新闻组信息实验、网络广告模拟实验、搜索引擎实验、邮件列表实验及产品实操实验等。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新闻组的使用方法和流程,了解新闻组服务的安装与配置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营销;了解搜索引擎的特点、结构和功能模块;了解网络广告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学生设计和完善网络营销广告计划;了解邮件列表的用途、掌握邮件列表注册、订阅和创建的方法等;通过部分产品,在网上开店或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6.电子商务安全与认证实验。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实验内容包括数字证书的使用、ca认证实验、邮件的加密与数字签名以及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等。在数字证书实验中能够使学生了解证书的申请方法和用途、掌握证书下载、导入、导出、安装、使用的具体方法;通过ca认证实验,可以了解数字证书管理的内容,掌握证书审批的操作步骤等。
7.电子商务综合运用实验。通过在网上访问实际应用的电子商务系统,对系统的网络平台、业务系统、经营模式、信用体系、安全措施、营销策略等进行深入的考查和比较,分析每个系统的特色、构成和竞争优势,启发和引导学生将电子商务知识综合运用于商业活动之中。具体实验内容和形式可灵活掌握,比如从某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入手,对系统进行全面剖析,认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及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过程,树立电子商务系统运营和实施的直观概念。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替代的则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特征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此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加大实践训练,提高学生技能,实现能力培养预期。
积极采用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相应的电子教案,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这样可以减少板书的时间。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应用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把用语言叙述非常困难的具体事物轻而易举的用图像、动画来表达,它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一切因为条件限制而不能搬进课堂的情境,让学生感知,使学生产生一种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通过e-mail、博客等形式下载课程纲要、电子教案、演示文稿、习题库、案例集、实验指导等,从而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四、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反映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果是一个什么程度,是否达到能力培养目标。首先,是考核内容的确定。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其考核内容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网络营销环节,一方面要考核其理论知识,更重要考核在网络上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是考核的标准要规范化。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考核质量分析制度。最后,是考核的方法要多样性。如闭卷与开卷笔试、闭卷与口试相结合、上机测试、作业与调研报告、论文与设计等相结合方法,改变传统一次性闭卷考试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亚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1).
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媒介已使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传统纸质媒介相比,提供网络财务信息会面临更多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既可能源自网络技术本身的缺陷,也可能源自公司积极投身于网络财务信息披露,但适用于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披露规则仍未成形、确定,无法判别并确保公司的披露方式、内容已遵循了这些轮廓仍然模糊的新规则。本文主要探讨源自后者的潜在风险。
一、网络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违背相关证券法规的信息披露要求,信息使用者可能据此提讼,要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网络财务信息披露是个新生事物,在实务中很多做法仍属摸索阶段,可以说当前网络财务信息更多地是依靠对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揣测和公司自身意愿来供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BRRP课题组(1999)对财富500强前100家公司中93家在网站上披露的财务信息的调查显示,即使在公司信息披露规范比较充分、网络财务信息披露较活跃的美国,网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也不尽理想,表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在网站上披露财务信息的情况的调查结果(截止到2000年7月25日)。表二是BPPP课题组对上述93家公司在网站上披露财务信息的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后的结果(截止到1999年1月30日):
表一:
表二:
如以上所示,有些公司在网上的财务信息漏掉了其中一些主要的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附注,而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要求财务报告要有附注,附注披露的信息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和解释。证券法等相关条款也禁止漏列重要事项,依据现行职业规范和国内外证券法的信息披露条款,人们有理由认为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包括非财务信息)与传统纸质信息一样是真实、准确、完整的。那么,表一、表二显示的数据是不是表明当前网络财务信息存在严重的漏报?如果信息使用者依赖这些信息进行决策造成不利后果,是不是意味着公司很有可能因此卷入诉讼纠纷?虽然目前国内外都尚未出现这方面的司法案例,但我们还是有必要采取一些能降低公司信息披露风险的措施,如提供完整的全套财务信息;在用户点击公司财务信息版时,跳出对话框,提醒用户即将看到的财务信息未包括一般决策所需的全部应获得的信息,任何使用这些信息的人有责任参照其他来源的信息以作出合理决策。这种类似“责任解除声明”的提示有利于公司避免或降低网络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导致的潜在风险。
二、网络财务信息版中与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其他网站的不当连接,很可能被认为公司已采纳或同意了与其相连的网站中的所有内容,因此公司应对这些内容负责。
也许目前最大的法律隐患是与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的网站连接或在公司网站中包含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的报告造成的。公司可能要对提供给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的重要误述承担直接责任,如果公司散布该报告或以其他方式暗示认同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报告,则被认为公司已“采用”该报告。在法律上,这也许可视为公司在直接传播该信息,因此得承担信息失真的责任。如果公司提供的有选择性的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网站中,只包括对其股票价格进行分析的部分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的地址,则其“采纳”责任风险就会增大。若公司确实希望在其网络财务信息版中列示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其他网站的地址,责任解除声明或与责任解除声明的连接应列示在上述站点地址列表附近显眼的地方,指出公司没有复核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预测的准确性,因此在公司的财务信息中未来用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报告;公司也没有采用任何其他网站上与本公司相关的信息。
另外一个与不当连接相关的潜在风险是从其他网站中移植数据或图象。在访问者看来这些“外来”信息与公司自己制作的信息没有区别,实际上使用者可能从未意识到屏幕上的某些信息并不是公司网站的一部分,公司由此又多承担了一份本应由第三方承担的责任。稳健的解决办法仍是责任解除声明,配以醒目的边框划定“外来”信息范围。
三、审计报告与不完整的、漏列重要事项的网络财务信息一起披露,或审计报告中包含不当的连接,这样做没有减轻公司的信息披露风险,相反,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表一、表二的数据显示,公司在网上披露财务信息时很乐意展示审计报告。美国公司披露审计报告的比例(65%)甚至超过了披露财务报表附注的比例(63%),而沪市15家公司中有11家披露审计报告,比例高达73.33%。实际上,审计师出于风险考虑是不会轻易将审计报告与他们认为不够可靠的网络财务信息相联系的,但是公司在制作网络财务信息版时自然而然地去借助于审计报告的鉴证力,在审计人员不积极介入的情况下,共同过失风险很可能降到他们头上。更危险的是,将近22%的审计报告也含有连接——通常可连接到审计报告提及的附注中。显然审计人员不会发送含有连接的审计报告,所以这些连接肯定是公司后来加上的。以上两点是值得审计职业监管人员思考的问题。也许,最彻底的做法是把审计报告排除在网络财务信息之外。版权所有
四、互联网旺盛生命力之源——速度——使公司有可能提供动态信息,但它也可能诱使公司卷入没有及时更新信息引致的责任风险之中。
网络具备的“致命”的速度已经使相当多的信息使用者作出了对公司极为不利的认定——公司网站上的信息都是由公司及时进行更新的(除非公司网站中有特别声明),因而是与当前决策相关的、可靠的。而且,就网络财务信息而言,即使公司的确做到及时更新,但提供的信息更多是当前的、缺乏一贯性的,可靠性有可能随着及时性的提高而降低。财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冲突可能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信息更新责任的基点之一。
五、财务信息披露借助干网络使实时报告成为可能,然而,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实时报告可能传送更多的数据,却未必是更多的信息。
论文摘要网络时代的来临,使会计经历了由电算化到信息化的变革,由传统的会计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使之在环境和实务处理上都与传统会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更好地了满足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需求。
网络会计是依托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同时它也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帐、查帐、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使之在环境和实务处理上都与传统会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的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纸张、笔墨和算盘。而这种置换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改变,也不再是手工会计的简单模拟,更重要的是它对传统会计理念、理论与实务操作方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冲击与反思。本文将就网络会计的应用分析及发展前景作初步的探讨。
一、网络会计的应用分析
在传统会计下,对商品交易的会计处理是通过大量的纸制单据、凭证,通过手工方式开具单据后再输入电脑完成的。在网络会计下,商品交易方式“无纸化”,电子票据、电子凭证和电子账簿将取代手工二进制的单据、凭证,而且账务处理可以自动完成。此外,商品交割和资金给付将统一起来,在完成交易的同时,利用电子数据交换和交易各方,包括银行、税务、运输等进行各种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的交换,完成款项的支付,从而大大简化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大量坏账的产生。
在网络会计下,会计流程发生变化,大量的数据直接从企业内部或外部其他系统获取,企业信息将实现“数据共享”的信息集中管理。会计信息的传递方式将由附层型变为水平型,新的矩阵型网络组织结构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企业采购、销售等部门可以将各类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授权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财会部门也可通过网络把会计信息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网页上,并把有关信息传到银行、税务、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利用网络发送取代传统的纸质或软盘等报送方式,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将大大提高。网络会计下,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即时报告和定期报告,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有关信息,并获取财务分析的资料,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财务信息也将接受来自于外部使用者的监督。
在实现操作中,各基层单位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把原始信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传递到计算机中心(总公司、总部、某地的记账公司)的主计算机上。主计算机收到原始信息后,对需要核对的数据凭证等发送到互联网上,向有关部门(如税务、银行、工商、开出发票部门、债权债务人等)核对,核对不相符的退还原单位并令其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对一些数据如商品价格、资产价格等可以通过互联网有关部门查询,以确定存货价值、财产物资价值等。对不需要核对的和已核对相符的原始数据,计算中心的主计算机编制记账凭证,并根据记账凭证词汇总总账和明细账及分户总账和分户明细账,将分户账数据上网发送。计算中心的主计算机根据各种账簿编制各类会计报告并上网发送。各基层单位、各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互联网获取各自所需会计信息。
它还帮助企业实现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
二、网络会计的发展前景
(一)网络会计将朝着集成化、多元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①网络会计系统将会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到企业的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等)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经销商等)相联结,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②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将会促使网络会计朝着搜集与提供信息多元化、处理信息空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③网络会计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具控制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网络会计系统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或“傻瓜型”系统,而必须朝着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型”系统方向发展。
(二)网络会计将更好地满足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