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团活动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中职学校;社团建设;对策
G715.5
近年,中职教育不断发展,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但中职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较差、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等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社团逐渐发展,学生群体凭借共同的爱好、科技的热爱等利用社团平台与更多同道中人进行交流。学生之间共同的爱好凝聚出多姿多彩的校园学生社团活动,映射出校园文化的良好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带来了中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改革,而社团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社团将对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及能力产生见微知著的蝴蝶效应。在优秀的学生组织中,社团成员参加社团活动中建立起学生与社团、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领导者的沟通桥梁,并由归属感逐渐向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转变。由此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个人动手能力、改善教学风气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一、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
研究现状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现状的分析将问题的分析变得更具有针对性。首先,社团活动从广义而言并不局限于校园内,其承办的活动更多的与社会交织,其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拓展是发展的特色,有效拓补了书本中实践知识空白的部分、提升教学效果、巩固知识架构、提升创新能力、夯实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其次,社团初始参与者人数众多,但初始整体人数虽多但也体现了学生社团参与的盲目性。同时,由于参与的盲目性,其社团活动的参与度普遍偏低,持续性低。再者,社团整体的管理效率尚待提高,规章制度与实际实施结果大相径庭。管理效率的低下与活动开展频率的较低直接相关。
从现状感知问题,我们可以发现:(1)社团活动过度商业化。部分社团活动的目的性并不纯粹,非但不关注教学实践相结合、兴趣交流,取而代之是商业化运作,活动的开展以盈利性为目标,丧失了社团活动自身的纯粹性。活动的举办,经费是基石,榛袢【费学校划拨是一方面,更多时候需要利用社会资源,利用活动联系社会企业赞助并进行宣传,但目前活动组织者为充足的经费,宣传过度,使得社团活动商业化程度过重,以致影响社团以及学校的整体声誉。(2)社团活动有待精品化。社团活动的最终追求应为社员带来最大的收获,无论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而在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由于外环境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限制,很多活动并未起到相应的效果。活动缺乏实践性、创新性,流于形式,使得很多学生“高高兴兴参会来,毫无收获离团去”,造成参会人数“首重尾轻”的现象。(3)制度结构有待规范化。组织生存,制度先行。优秀的组织也会有规范的组织结构和规范的制度实施,但目前中职社团欲成为优秀的组织在制度结构方面还有待优化。而如何制定制度并全力实施是最大的问题。据调研结果显示,24%的社员表示社团制度待优化。若管理者再无行动,组织松散,规程不清将会成为社团衰落的路上的强大推动力。
二、发展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
(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过度商业化的改善以及之后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层面的支持。第一,中职学校上层相关管理方应结合学校社团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从政策角度出发,为社团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如活动举办场地的顺利签批、活动举办过程中相关经验导师的助力、活动优胜者的相关奖励、社团活动优秀举办者的表彰、涉及校方举办费用的部分减免等等。同时校方为实践性活动的增加,可选取相关合作企业进行活动资助,避免赞助企业鱼龙混杂的现象。再者对于社团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及品学兼优人员进行表彰或实习方面的推荐,解决社团举办活动的后顾之忧。
(2)强调社团领导者及导师的组织带头作用
优秀的领导者可以使团队产生出强大的向心力,散兵游勇无以成大事,精品活动的推出需要社团齐心打造,领导者的作用在这时尤为凸显。加强中职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培养,注重培养社团干部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除此以外要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社团领导的选拔应更加关注政治思想是否坚定,文化素质是否符合,专业能力是否胜任,责任心是否坚定,组织凝聚力是否雄厚的学生。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通过考察学习、实践监督、个人自荐等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方式发掘、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使其都能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社团干部。同时,导师指导不可或缺:引导思想教育,警惕错误思潮;引导制度管理,以身作则;协调各方;助力社团发展;培养人才,提高自身素质。
(3)建立适合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
所谓领导机制,包括:一是帮助社团建立相适应的工作和运行机制,助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前行;二是加强社团领导的督导和选拔,建立与职级相应的工作机制,首要的就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完善。制度的建立,重在落到实处,制度才真正有用武之地。规范工作流程,强调制度的严格执行实施,社团运行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而不会产生机构臃肿、功能重叠的现象,社团的运行也不会是一盘散沙。
规章制度的建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际的社团活动相结合,处理好教师、团委、学生团体、学校领导和社团会员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丰富校园文化,分层管理社团,层层严抓管理、年度考核评优,不失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
三、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总结出其发展中的过度商业化、待精品化、待规范化三大问题,从政策、领导者、制度三大方面进行对策建议的阐述,进一步明确中职学校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产生与发展正适应社会中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促进中职学生个人能力全面提升,为社会进步和祖国发展献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团活动
德育功能“五个一”工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88-0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环节的学生社团活动正以多彩缤纷的态势影响着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及课余生活。笔者对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德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针对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德育功能的“五个一”工程,使社团德育工作更具有连续性,构建了分阶段进行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把学生社团活动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锻炼功能统一起来,实现方法、手段、载体的创新,切实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发挥社团德育功能找到了有效途径。
一、“五个一”工程的内涵及做法
社团实践活动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平台和载体,活动是德育功能的外化形式,开展活动必须以德育的功能和目标为指导方针,根据社团的类别、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校园文化特点氛围,分层次分阶段安排和设计活动。
(一)“五个一”工程的内涵。“五个一”工程的内涵:每周一活动、每月一考核、每季一交流、每学期一评比、每年一总结。每周一活动指每周社团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使整个校园呈现“团团有活动,人人得锻炼”的文化氛围。每月一考核指每月对社团活动和成员进行一次考核。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社团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能力得到提高,社团凝聚力增强。考核切实提高社团负责人和成员的素质,发现问题和不足,提高社团活动的管理水平和影响力。每季一交流指每个季度开展一次交流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培训,负责人统一思想,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能力提升,为开展好社团活动提供思想和能力保障。每学期一评比指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评比活动,诸如优秀社团、优秀社员、最具活力社员等评选活动,树立品牌社团,让后进的社团看到优秀社团的长处,在身边的成员中找到学习的榜样,真正让成员找到差距。每年一总结指通过社团的全方面总结,明确方向,提高社团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五个一”工程的做法。学生社团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考虑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尽量从参与性、可操作性、新颖性、趣味性等方面着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排除不利的、干扰的因素。
1 每周一活动。每个社团根据工作计划和活动的实施方案独立开展特色活动。比如,书画协会负责人带领书画协会成员,通过书画活动,互相学习和交流,了解我国的独有艺术,感受书画的神韵及博大精深,在活动中既丰富知识,修心养性,又增强民族自豪感。英语协会开展“英语角”活动,组织学生早晨或傍晚到英语角朗读和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志愿者服务队在校园内一块闲置空地开辟“集体农场”,让同学们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让这些从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种植农作物劳动的学生增长了见识,收获了劳动的喜悦与快乐。
2 每月一考核。学校团委每月在社团中开展一次考核活动。采用打分量化的方式,从社团负责人、成员、活动内容过程效果、日常管理、创新与特色等方面进行考核。
3 每季一交流。具体为学习交流培训。分社团负责人学习交流培训和社团成员学习交流培训两个层次。首先是社团负责人的学习交流培训。这一培训主要由学校团委组织开展,根据每个季度的情况决定学习培训的内容。社团负责人经过换届选举刚上任时,学习培训的内容是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社团的章程和管理办法,以树立管理理念,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和目标;学习交流工作方法和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出学校进行校际学习交流,学习品牌社团经验,向先进的社团学习,进行业务能力培训;针对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专门召开分析会,互相讨论交流,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培训管理能力。
其次是社团内部成员的学习交流培训。根据社团一个季度以来的情况和社团成员的表现,确定学习交流培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平时,成员一起参加活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位同学表现优秀,哪位同学表现落后,大家心中都很清楚。每个季度为社团成员搭建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让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感想、体会和收获,取长补短,提高认识,分享快乐,增进团结。
4 每学期一评比。一个学期在社团中开展一次综合评比活动。根据社团的综合情况和活动的德育功能制定评比的内容,从成员的综合素质、活动的数量质量、德育功能(包括道德品质、个性特长、协作交际能力)、社团管理、持续发展情况、品牌作用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在全校的社团中评出优秀社团。同时,在每个社团内根据德能勤绩方面的条件,开展评选优秀社员活动,并进行表彰奖励。
通过这种评比,能在比较短的时间(一个学期)内及时反映社团的全面情况、日常管理工作和育人作用,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增强社团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在社团之间和成员之间营造一种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和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每学期评比的优秀社团和个人,作为一种荣誉,将激励其他同学。
5 每年一总结。每个社团对一年来开展的活动情况和所有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征求成员的意见或建议,集思广益,形成观点和纲要,提炼出成功的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使一年的总结成为下一年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提高工作的前瞻性。
二、相关讨论
近年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通过加强社团建设,形成了独特的、符合中职学校社团实际的“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是发挥社团德育功能的前提和保障,实现了德育工作的创新,构建了发挥社团德育功能的长效机制。
(一)“五个一”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五个一”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社团活动和日常管理纳入了科学的管理体系。每隔一定时间安排一个主题内容,突出社团工作的连续性和常规化,构建分阶段进行的社团德育工作新体系。
1 合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开展社团活动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不能太频繁,也不能太少,既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也不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还要从有利于管理和方便组织活动出发,适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生活实际,增强活动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五个一”工程的实施,逐项合理分工,深入开展,每隔一定时间都有主题的活动,活动一考核一交流一评比一总结递进开展,促进了社团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把德育方针和育人目标贯穿在“五个一”工程之中。
2 功能性与成就感并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考虑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尽量从参与性、可操作性、新颖性、趣味性等方面着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排除不利因素。按照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活动育人要求,让社团成员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自信,或感受失败的痛苦,磨炼意志,使成员的各方面素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使社团的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 连续性与长效性渗透。“五个一”工程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考核,季季有交流,期期有评比,年年有总结,考虑到了社团成员的层次性,从普通的成员到负责人,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形成一个工作模式和体系,实现了德育工作的连续性、长效性。品质的养成和能力的形成不是通过一次会议或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培养过程,在社团制订工作计划和策划活动时,要确定教育主题内容,然后列入社团工作日常安排,提前告知社团成员时间及要求,使德育工作连续性、常规化。
(二)“五个一”工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新理念。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把学生社团活动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锻炼功能统一起来,实现方法、手段、载体的创新。
1 提高活动质量。通过加大社团活动重心下移,让学生亲力亲为,以提高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能力为核心,增加学生体验,亲身感受、感知、感化,使育人活动经常化、模式化。
2 扩大活动平台。从多方面多角度组织活动、学习、考核、评比,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参加管理,提高能力,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参加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和交流范围、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平台,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有效载体,实现方法、手段、载体的创新。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教育效果 制约因素 改进建议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团体[1]。作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团体,高校学生社团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
1.学生社团教育效果综述
1.1学生社团与适应性教育。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主要在于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以及心理适应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自然而然地被认为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其教育效果的期望,主要有以下几点:
导向作用——通过社团活动,引导新生对高校环境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新生进校后,发现大学的学习要求、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管理机制等都和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差别往往会导致部分新生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出现厌学、迷茫、情绪低落等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学生社团可以发挥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社团中高年级学生以“过来人”的经验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大学生活,较快较好地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
补偿作用——这是相对于班集体等正式群体而言的,即新生在班集体中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在学生社团可以得到满足和补偿。学生社团对新生的补偿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能为更多的新生提供释放能量的舞台和机会;二是它能满足新生情感层面的需要。
激励作用——由于学生社团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自发性,因此通过策划、组织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从被动灌输到主动获取的思维转换。学生社团既是学业个体的有机组合,同时又是他们活动的舞台和场所。在学生社团中,新生不仅能拥有较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而且自己的社交、友谊、尊重、归属和成就等多方面的需要也可以得到满足。因此,学生社团对新生的行为、学习和创造,具有激励和促进的作用[1]。
1.2学生社团与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本身蕴涵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契机,并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绝大部分新生认为自己对各类职业特点及应聘要求都不了解,故生涯规划根本无从谈起,而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的自发组织形式,作为学生群体的自我规划及实践平台,被普遍认为完全可以充当起高校与社会间的纽带,帮助学生了解、认识社会,进而起到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学生社团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硬性灌输,而是通过社团活动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潜移默化于教育之中。由于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目标的指向性和行为的自觉性,学生没有感到来自外部的强制要求,更有利于刺激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利用本身具有实践性、灵活性,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中,以此弥补课堂教育“说教”的种种不足。
1.3学生社团与思政教育。
社团活动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推动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社会趋势与竞争要求,积极寻求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途径,其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变性,而单靠学校的官方组织无法满足学生这样的成才需求。高校学生社团利用其自身优势,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健全价值观。学生社团处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中间层次,是学生之间的自愿结合体,因为具有媒介功能、调节功能、服务功能和监督功能,是学校思政教育的借力点,可发挥其双向服务的作用。
1.4学生社团与个性化培养。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形成,因此社团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追求真我的舞台。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不断地策划、组织、实践,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收获自信、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实践自己想法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自我,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趋于成熟,使个性化培养达到理想的效果。
2.问卷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纸质版500份,网络版100份,有效问卷534份。受访对象比例为北航:其他高校为5:1。
通过结果分析,关于社团教育效果得到如下反馈:
2.1思想政治素养。
对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看法。调查发现,在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效果上,社团性质起决定性作用。除了少数日常活动必须以时政事件为载体的人文类社团外,对于绝大多数社团而言,时政热点不是社员讨论的焦点(仅16%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团对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影响较大);同时在社团活动中,能力培养是大家所重视的问题,而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却相对弱化(仅2%的受访对象认为加入社团最大的收获在于引导其进一步认识社会)。因此,社团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教育效果远不如预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1)社团负责人自身政治素养参差不齐,没有能力把提升社员思想政治素养列为社团的内容;(2)当今大学生存在一些“莫谈国事”的现象,较少交流时政信息。
2.2适应性教育。
据调查结果,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肯定了社团在自己大学适应性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26%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团对其最突出的作用在于帮助其适应了大学生活,同时在加入社团的初衷这个问题上,21%的同学选择了结交朋友。由于学生社团的自发性特点,社团成员间相对于行政班级的同学而言,其“志同道合”程度更高,因此在人际关系适应问题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同时社团成员间具有年级的层次性,因此社团亦成为高年级学生为新生答疑解惑的平台。尽管社团在适应性教育上发挥了不容小视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仍旧存在部分问题:首先,引导教育缺乏规划性。学生社团在适应性教育问题上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提出问题与需求而社团内部才去相应的解决,而非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适应性问题引导;其次,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社团负责人缺少官方信息的来源渠道,因此在为社员答疑解惑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是凭个人经验,在某些问题上准确性把握不足,容易以讹传讹。
2.3社会化。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社团是其认知社会的渠道,而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看,社团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依托平台。但就社团起到的“社会化”作用来看,实际收效不如预期——在回答“如何看待高校社团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时,39%的调查对象认为联系不大,6%甚至认为几乎没有联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效果亦不理想:仅7%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团对其生涯规划起到了很大作用。据调查结果分析,相关人力、物力、政策支持不足及社团自身的认识局限性是限制其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的主要原因。
要充分发挥社团的社会化作用,仅仅依靠社团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充分“借力”。一方面,需要发挥社团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入社会力量支持社团发展,为学生培养搭建更广的平台。另一方面,需加强对与社团有关的社会资源监管,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团负责人的个人眼界、认识高度对该社团在此方面的教育效果影响甚大,因此需针对社团负责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同时利用社团优势外借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2.4个性化。
高校学生社团在个性化培养方面的教育效果反馈并不理想,但通过对比数据得知,随着社员职位的升高,给予的评价则越高。可以说,学生对于社团在个性化平台提供方面的期望值相当高,但是由于普通社员很难参与到社团活动的决策中,无法使社团活动与个性施展很好地配合,再加之各种条件对社团活动的限制,个性化教育效果不如预期。
3.制约因素
3.1内因。
社团结构的不合理性。大多数社团并无核心成员组织,社团发展过于依赖社长的个人能力,且并无完善的经验传承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仅仅是被动地参与社团活动很难最大限度地激发社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社团局限性这一问题的调查中,15%的受访对象支持此观点。
社团活动的不规范性。大学生只有深度参与社团活动,才能得到能力提升,学校也才能达到育人效果。受访对象认为“社团活动有时是浪费时间”(11%)、“缺乏专业指导,许多问题不能解决”(14%),皆是社团活动不规范引发的“后遗症”。许多社团自身定位不明,也鲜有社团会拟定正式的学期工作计划,活动开展之前很少会有规范的书面策划,这样一来不仅社团活动的掌控力不足,而且也让社员难以从宏观上了解社团的发展方向与活动的整体流程及社员能力和认识的局限性。从认识上说,不论是普通社员还是社长,鲜有能全面地认识社团的教育作用的,因此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必然使得部分教育效果受限;对社员来说,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加入社团时抱有的期望值很高,无法接受初入社团时所必须经历的做“琐事”的过程,参与热情迅速消减。此外能力方面,外联能力相对缺乏,导致社团资金受限,活动规划与组织协调能力亦有待提高。
3.2外因。
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要想充分发挥社团的教育作用,针对性的引导不可或缺。但目前来说,一般高校并无系统的针对社团负责人的全方位能力培训,同时指导教师可能徒有虚名,作用亦不如预期。
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首先,制度保障有待完善,学校对于社团活动的鼓励态度应进一步明确,在不违反安全稳定的要求下,对社团活动少限制、多支持,积极为其引进平台与资源;同时社团联合会的作用需进一步强化,积极从各社团收集反馈信息,整合后向学校反映所需的资源与政策支持,切实发挥其纽带作用。
经费不足是限制社团发展的最大因素。在社团局限性问题调查中,“缺少硬件条件和经费,导致活动无法开展”这一观点的支持率最高(27%)。由于外联能力的匮乏,社团经费基本属于只出不进的状态,因此只能从缩小活动规模与减小活动数量来节省开支,如此一来社团活动质量必然随之下降,教育效果亦受之影响。
4.改进建议
4.1社团工作重视策划,注重活动的规范化。
一年工作开展之初,应当有社团核心成员拟定一份书面的年度工作计划,从社团定位立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出发点制订该计划。并将计划进一步细分,落实到具体活动的策划上,使得社团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4.2注重外联技巧培训,学校政策给予相关支持。
一个社团如果有较为突出的外联人才,不仅给社团提供了资金来源,而且极大地增进了社团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因此,培养社团成员的外联技巧,并有计划地进行外联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开阔社员个人视野、提升社团发展的立意高度。与此同时,学校的相关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4.3加强社团内部凝聚力建设。
社团作为一个集体,必不可少地面临凝聚力的问题。加强社团内部凝聚力的建设,例如组织社团内的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出游等活动,可增加社员的归属感、加强彼此联系,不仅有利于社团活动的开展,而且因消除了交流屏障而让工作方面的反馈信息更加真实全面。
4.4重视信息反馈与搜集。
这一点是被许多社团忽略的问题。社团活动的收效如何、社员想得到哪方面的锻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通过信息的反馈是很难了解到的,此项工作做不到位直接导致所开展的工作“适应性”降低,不利于实现社团培养人的宗旨。
4.5传承制度化,并建立系统的资料库
社团传承方面应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需将竞选人在社员中的个人影响力考虑在内。此外,建立系统的社团资料库,不仅对社团的发展有着借鉴、参考的作用,也让社团发展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同时资料库除了少数核心文件外应该对社团内部所有成员公开,这有利于社员真正全方位地了解社团定位与发展方向,让其有机会从“做事”上升到“学本事”的层次。
5.结语
高校社团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既需要社团内部的自教育与自充电能力,亦需要学校的充分重视与有效引导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各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将使得高校社团在育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社团办公室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使社联在各社团之间真正起到领导和推动作用,使社联和社团在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具体内容:
1、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让各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防止在工作时胡乱安排,工作安排要做到有条理、有计划、有方案。
2、配合主席团做好社联章程的修改和制度的完善,让每一件事都有据可依,有章可查。
3、做好社联和社团办公室新干部的培训,让每一名新干部在已进入社联就得到好的锻炼和培养,也让新干部能够尽快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同时也好让社团的办公室的成员能够真正起到对社团发展的积极作用。
4、为进一步加大社联和社团的影响力,也使社联和社团在工作上真正衔接起来,我们见配合组织部组织好社联和社团的迎新晚会。
三、工作细则:
十月份:
1、社联办公室将做好社联办公室的布置,规范好社联办公室的管理制度,给每一个社联和社团提供一个好的办公环境;
2、做好各社团和社联的招新工作,再招新之后组织各部门对社联干部进行好培训,让每一个社联人都有好的业务素质,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十一月份:
1、完成社联的培训并组织培训考试,组织各社团办公室的成员进行培训,使各社团的办公室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在培训后组织培训考试。
2、协助组织部办好社联和社团的迎新晚会,并在结束后做好活动的总结并组织好档案。
十二月份:
1、做好社联和社团的档案管理,把各类档案分好类,为以后查阅提供方便。
2、收集各社团的半学期的活动素材,筹备一期社团活动展。
一月份:联合各部门和各社团办好社团活动展,并做好一学期工作总结。
四、注意事项:
1、规范好社联的财务管理,要做到每一笔开支明确,做到社联财务公开,让每一个会员知道自己的会费用在什么地方。
2、办事效率要高,每一个人要对自己所负责的时相当明确,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好水平完成每一件事情,防止出现一件事长期没人理,
3、值班时要做好值班记录,让后面值班的人知道前面值班的人到底做过些什么事,不要出现两天值班的人完全脱了节。
4、档案管理一定要规范,不要再不要时乱放,在需要时又找不到。
1、负责会议的通知,记录,考勤,日常管理、档案工作。
2、统筹安排各社团活动,协调各社团之间的关系.
3、监督收缴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和汇报活动经费的情况。
4、及时做好经费预算工作,做到开支合理,帐目清楚。
5、做好各部门办公用品的采购工作.
6、在现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新干事的选拔工作,尽快让新干熟悉我们社联的各项工作
社团评选将在每学期的结束,社团联合会将召开成员大会,为获优秀社团的社团公布(得到团委统一之后)。社团联合会的体制:***集中制。社团联合会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了***集中制,主要事件都召开全体社团大会进行讨论。社团联合会将这种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并继续完善。所有社团有义务配合其办公室将本社团的基本材料和其他档案管理整理完整、清楚,以备上级检查。
除此之外,我们还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开干部培训班与干事培训班(和学生会合作) ,培训对象是学生活动主干分子与部门干事。社团联合会已经成立一年多了,从无到有,它已经历了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社团联合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在下一年里社联将以“服务社团,让同学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工作宗旨,积极鼓励并大力扶持各个社团独立自主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社团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取决于从业者的素质。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适合市场适应社会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养成支撑点正是素质教育。因此,在高职教育中,面对21世纪的要求,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长久关注的课题。
现在的高校里,学生班级的功能在弱化,而学生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自由宽松的舞台,在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成为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颇有成效的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中提到“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校园里,学生社团的发展呈迅猛的势头,以强大的生命力逐步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素质教育内涵极其丰富,目前高等教育界已明确了大学生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在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教育是主干,身心素质教育是保障,而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1]。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的主要体现
(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有效的提高作用。学生社团从成立起,章程制度、组织程序等都是由社团成员共同制定的,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规范,这样就培养了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在开展活动中,社团成员要思考策划、主动实施,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需要社团成员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特长服务同学服务社会,大大增强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可以说,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改造思想、净化心灵,进而促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起到健康的促进作用。如今的青年学生大多喜欢表现自我、放肆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而学生社团正好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优质平台。他们能够结交众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迅速融入崭新的大学生活。社团宽松和谐的氛围,使成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融洽接触,为养成健康人格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而社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到每一个人,易形成团结、奋进、向上的精神。同时,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锻炼,使得他们易形成坚持、积极、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挫折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可以说社团活动是青年学生化解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精神乐园,这是传统课堂教育途径所无法达到的。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巩固。在任何一个社团里,成员不受系别、专业、年级等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还能交流掌握到各种信息。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会给学生带来冲击,进而思考、触动、改变,最终使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在社团活动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时,会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为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要重点培养出懂技能、有特长,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这是和普通高等院校所不同的。因此,就要充分提供学生在教学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主体参与的机会。除了常规的课堂教育和专业实训外,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以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基础而结合的群众性团体,在平时就起到了对课堂专业学习有益的强有力补充作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来说,他们在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但有着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适应性比较强的特点。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去获取知识就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就是高职学生最适宜、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因为在不增加特别负担的情况下他们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
优秀的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组织,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如:学术型社团,对于培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钻研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兴趣型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明修养水平;文化型社团和新闻型社团,更是由于其专业性强,能对学生进行有关专业训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能造就一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有服务型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2]。一般在高职院校里都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的学生社团,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学校鼓励新兴社团,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找到一个途径来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2]。
各种类型社团活动的展开,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要,丰富着校园的生活,呈现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笔者一直担任着学院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认真花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切切实实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我院为例,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院在学生社团活动上狠下工夫,社团活动欣欣向荣,逐步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平台。截至目前我院学生会社团部注册登记的社团共有31个,如“红烛爱心社”、“实践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写作协会”、“书香协会”、“乒乓球协会”等。这些社团的建立不仅是学生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对专业以外知识的拓展。各社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校园增添了无限魅力。
二、素质培养模式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以下学生素质培养模式。
(一)社团开展“素质拓展”计划。我院尝试将社团活动与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全院社团里开展“素质拓展”计划。“素质拓展”计划是以社团为组织单位,挑选部分社团开设素质训练班,而学生必须参加一个设有素质训练班的社团。社团课程在晚上或周末周日进行,有一套课程大纲、目标体系等,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考勤制度。考核由出勤分和考核分两部分组成,考核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这和公选课所设置的要求一样,从而实现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社团活动课程化后,打破了传统社团管理模式的限制,学生以学分的形式取得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作为评优、推优和获得奖学金的重要依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迎新工作。每年的新生报到之时,迎新工作异常繁重。我院的习惯做法是以社团为单位组织一台迎新晚会,力争让新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精彩纷呈。而每个社团则在迎新晚会上充分展现自己。这不只是一个迎新的舞台,也是一个展现自我、释放才艺、增进友谊的舞台。很多学生通过这个展演,团体协助、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社团招新工作。各个社团都要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才有利于社团组织的充实及新学期社团活动的开展。每年社团都在新生进校之时招兵买马,吸收新会员。为了吸引新生的眼球,每个社团都会挖空心思,结合自己社团的特点举办一些活动。每一次的招新工作,我们都很欣喜地看到某几个社团的新点子。招新工作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次又一次给逼发出来。
(四)举行“社团巡礼月”、“社团艺术节”等活动。要使新干部尽快适应工作,就得让老社团干部对新干部传授管理经验。我院采用在实践活动中达到“传、帮、带”目的的方法。在每年新生加入社团后的11月,我们都要搞“社团巡礼月”活动。这个活动主要以新生为主,让新生参与活动的策划、拉赞助、活动实施、活动成果展示、总结等,激发他们的热情,集中展示各类社团新成员的风采。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活动对新生来说,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而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后,我院举办“社团艺术节”,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让全体师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社团、走进社团、融进社团,提高各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更好地推进学院社团文化的发展,营造活跃的校园生活氛围,为建设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单单是几次活动就可以完成。要紧紧依靠学生社团这个平台,使素质提高落实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之中。“任何一个社团背后,都是学生对某种希望的追求,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给大家带来了拓宽知识面、了解新生事物的机会”[4]。总而言之,校园有了社团,学生生活就有了丰富的色彩;社团活动有了蓬勃发展,学生素质就有切实的提高。只要我们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不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培养一批批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高素质的高等人才。实践证明,魅力社团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优质平台。
参考文献:
[1]谭属春.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王承新,郑泽俊,胡长贵.论高校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04).
[3]艾丹青,杨琳.大学校园“另类”社团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杭州日报2006-09-25.
[4]艾丹青,杨琳.大学校园“另类”社团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杭州日报2006-09-25.
形成制度化的核心是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条例中包含新社团成立审批办法、社团招新办法、社团负责人产生办法、社团负责人工作守则、社团活动开展办法、优秀社团评比办法、优秀社团负责人评比办法、社团经费管理办法等内容。通过对新社团成立审批的把关,实现学校对社团规模和类型的有机规划,调控社团结构;通过对社团招新的控制,杜绝违规招新、私自超额收取会费等行为,提高会员积极性,方便社团工作安排;通过对社团负责人的产生以及工作的考核制订量化标准,调动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成效;通过对社团活动具体要求,实现社团活动从策划、申请、审批、开展、监督、总结到评比有章可循,保证活动质量。通过对社团财务工作的详细规定,防止操作失范衍生的吃喝风、借社团盈利等不良现象。总之,借助《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加强对社团各项工作的监管力度,规范社团的各项行为。
2.从对社团的具体管理策略的角度讲
(1)施行三种机制,提升社团品味
在社团以及社团负责人中引进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淘汰机制。实现这三种机制的载体为对社团以及负责人实行综合测评法。由社团管理委员会对社团以及负责人的各项工作制订详尽的积分细则,按照积分细则,每个月对社团以及负责人进行一次综合测评。首先,根据测评成绩,按照社团类别(公益、学术、文艺、体育四大类别)进行各类别的内部排名并予以公示,引发同类别社团之间的竞争,然后进行全校性不分类别的社团排名并予以公示,激起跨类别社团之间竞争,用良性竞争促发展。奖励是引导竞争的最佳方法。为了使竞争的效果最优,社团管理委员会将对测评优秀的社团以及个人进行政策、荣誉、物质上的奖励,鼓舞其再接再厉,同时激励其它的社团和个人不断的向优秀的目标奋进。没有惩罚就缺少压力,除了奖励之外,淘汰机制也被引入社团管理。对于每年年终综合测评总成绩为末五位的社团,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过以后,由社团管理委员会评估验收,验收之后将评议为确实没有活动开展能力或者不具备运行条件的社团予以淘汰,终止注册。通过以上三种机制综合实施,进一步促进社团纵向发展,增强社团存在的意义,提升社团品味。
(2)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团结协作
目前高校社团存在独立性较强,社团之间联系较少,缺乏经验交流,社团联合开展活动的机会不多,社团负责人的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许多社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长久处于自己的圈子里面,很难找到发展的突破点。针对此种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
①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社团述职大会。各社团负责人向大家陈述一年中本社团的管理模式、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此种正式严肃的形式,让各社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清社团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正方向,为后期的发展寻找目标,促进社团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②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举行“社团交流节”。交流节的内容以轻松、愉快的形式(例如:茶话会、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展开,参与对象不仅为本校社团,还可以联系其它高校社团。在欢乐的气氛中,社团负责人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讨论困难,解决社团发展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也增进各社团之间的友谊,为后期联合开展活动做下铺垫。
③由学校倡导、组织开展以丰富全校学生生活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月。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全校社团共同参与,不限形式、不限风格,鼓励社团联手,发挥自身特点,表现自身优势,使各项活动的开展系统化、优质化、规模化,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强活动成效。
④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举行“社团干部训练营”。通过理论知识讲解、专业训练、野外拓展、企业参观、活动实践、论文分析等形式增强社团干部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批社团活动精英。
(3)提高意识,加大投入,改革会费管理模式,扶持精品活动
学校相关部门要意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社团要从组织上给予重视,政策上给予支持,工作上给予关心,活动上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倾斜,努力为社团的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特别是在场地使用、活动设计、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等方面要为社团工作创造条件。
①学校应该根据情况,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学生社团的办公条件和活动条件,添置必要设备和物质,通过组织的力量帮助社团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学生社团工作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②在对待指导老师的政策上面,学校一方面鼓励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老师积极地介入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性力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落实教师介入学生社团活动工作的认定与考核。比如学校可以把教师在这方面的业绩列为评选教书育人先进的重要
关键词:体育社团现状 影响因素
1 前言
在蓬勃发展的各类学生社团中,体育社团是一支最为活跃、最具有生机活力和影响力的校园学生社团。高校体育社团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的组织在一起,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为其成员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体育社团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伸了体育课堂的空间,在发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也丰富和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终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的确立,使得大学生对课外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促使体育社团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管理知识缺乏、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缺乏有力的指导等原因,使得社团的发展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体育社团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关于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活动运作方式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和文献做重点分析、整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问卷调查法
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社团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91.3%。其中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96.2%。
2.3访谈法
针对我校体育社团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进一步获取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活动内容、活动的运作方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2.4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后得出的结果通过SPSSIO,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社团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3.1.1体育社团的规模及成员结构分析
(1)体育社团的规模
目前我校体育类社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得到我校师生的普遍认可。根据学生团体联合会的最新统计,目前我校注册的学生团体共102个,其中体育类社团24个,占到所有社团总数的23.5%,涉及到篮排足、乒羽网、武术、游泳、登山、轮滑、舞蹈等众多项目。
(2)体育社团的成员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表1),社团成员主要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招新的主要对象为新生,由于高年级的学生面临实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在成员结构中,除了不同年级的差异之外,也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多。
3.1.2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及原因分析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对体育社团参与者参与动机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明确且呈现多样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体育社团功能的多样性。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社团还是因为体育活动本身的魅力,在运动过程中体验乐趣,还有较多学生因为想丰富课余生活和缓解压力而参加体育社团。
3.1.3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
根据调查,目前我校体育类社团采用的是学生团体联合会和体育与运动学院共同管理的模式。与以往由学生团体联合会单独管理的模式相比,共同管理的模式更具合理性。学生团体联合会在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完善社团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社团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在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力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3.1.4体育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
体育社团工作具体体现在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方面,社团活动的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合理安排是社团良好运作的重要标志。
(1)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
对我校体育社团活动时间的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体育社团将社团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末,每次活动时间在2―3小时的占46.8%,1-2小时的占31.3%。
(2)体育社团活动的频率
对我校体育社团活动频率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表3):每周两次(36,3%)、每周一次(29,5%)、不固定(20.3%),活动频率在每周一到两次的占到了65.8%。值得注意的是20.3%的成员选择了不固定,说明有一部分社团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随意性比较大。访谈中许多体育社团负责人也表示社团有学期的活动计划,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按计划落实的并不多。
(3)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
针对我校体育社团活动内容的调查显示,目前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训练、辅导,基本能满足社团成员对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的需求;(2)社团内部的练习赛,内部练习赛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3)校际间的友谊赛,在比赛交流的同时还能扩大社团的自身影响力,但是由于社团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校际间的友谊赛次数相对较少。总的来说,我校大部分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相对固定、单一,缺乏创新。
3.2影响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分析
对影响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调查显示(表4):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组织管理不到位、成员流动快、缺乏有力的指导是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活动层次低、领导重视不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社团的发展。
3.2.1社团经费缺乏保障
学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收取社员费,这是社团经费比较固定的来源但是收取的社员费极其有限,根据学生团体联合会规定社员费缴纳额度为每人lO元,其中还有部分需上交学联:二是申请拨款,对于校园内学生的活动,拨款针对的主要是学生会组织的校内大型的、全院型的活动,而对社团提供的资金支持很少;三是拉赞助,由于社团活动主要局限于校内,活动的规模小、层次不高,影响力小,获得社会赞助的机会极少或根本没有:四是自筹经费,学生是无经济收入群体,如果靠自筹经费举办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参与,不利于体育社团开展全民性的活动。
3.2.2社团活动场地不足
体育社团的活动对场地设施有很大的依赖性,缺少这一
条件体育社团的活动将难以展开。调查显示:除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地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场地。我校的场地设施相对紧张,能提供给社团活动的场地受学校正常教学、训练比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加上学校部分场地开展经营活动,能提供给体育社团的场地就更少了,这给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3社团组织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校体育社团坚持“学生体育学生办”的原则,自主策划、组织社团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活泼的运动锻炼氛围,但是与此同时也对社团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管理是一个组织发展的根本前提,然而很多社团组织不当,管理散漫,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无法有效的约束成员的行为,导致整个社团秩序混乱。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2)规章制度不健全。(3)社团活动不规范。
3.2.4社团成员流动快
社团成员流动快是一个值得令人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体育社团存在,其它社团也普遍存在,这也比较符合社团具有松散性的特征。造成成员流动快的首要原因是,社团活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造成社团成员感到乏味,积极性降低甚至失去兴趣,使得社团成员流失:其次是,社团活动时间上的冲突,、使得成员无法正常参加社团的活动。成员的流动快、不稳定,不但使社团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而且严重影响社团凝聚力、阻碍社团规模的扩大。
3.2.5社团活动缺乏有力的指导
目前,虽然大部分体育社团都配有专业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但是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并未完全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能定期或很少指导社团的相关活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任务繁重或不想过多干预社团自主开展活动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团活动的指导任务就落在骨干成员身上,学生的实践能力、经验毕竟有限,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是离不开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的。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呈现多样性。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同时也带动了全校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但是,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也存在着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组织管理不到位、活动内容单一、缺乏有力的指导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我校体育社团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建议
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学校的一个学生组织,其发展取决于多个部门的协作,只有学校、体育职能部门、社团自身互相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有效的发展。
4.2.1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投入和支持
活动经费缺乏、场地不足是影响我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供社团活动必要的场地、器材,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科学管理和指导力量,确保体育社团的正常运作,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体育社团走出校门,利用社会资源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促进学生体育社团健康、稳定地发展。
4.2.2加强对体育社团活动的指导
学生体育社团是由一群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这些学生的组织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都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对社团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加规范化,从而促进社团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社团;问题;新模式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固定名称、有共同目的、有团体章程的学生群体组织。1904年我国高校的第一个高校学生社团――京师大学堂的抗俄铁血会开始,高校社团从学术团体到思想团体,从政治团体到艺术团体等发展过程,逐渐呈多元化模式发展,最终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全面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社团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虽形成了颇有成效的管理模式,但仍存在一些症结亟待解决。
一、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突出问题――内部组织问题和外部管理问题
(一)高校学生社团内部组织管理模式陈旧,缺乏规范管理。
1.学生社团类型“重文轻理”和“偏实践避理论”。学生社团虽然种类繁多,但构成类型发展失衡,文学艺术类社团、体育健身类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自然科学类社团较多,理论学习类社团和学术科技类社团较少。
2.学生社团包装精美,内在空虚,量多质少。学生社团虽然多,但容易出现社团名称和活动内容不符,活动稀少陈旧,无法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
3.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匮乏。许多高校社团发展尚不成熟,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导致社团内部一盘散沙,社团活动假大空,社团无凝聚力。
4.学生社团缺乏整体管理,社团间力量欠整合。社团间各自为阵,无联系无交流,甚至社团活动有重合。
(二)高校学生社团外部监督管理模式死板,缺乏统筹管理。
1.大部分高校社团联合会形同虚设,学生社团自生自灭。高校社团联合会并没有起到协调关系的作用,社团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组织混乱。
2.高校团委监管学生社团力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学生社团相应行政部门并没有对之进行引导、鼓励、指导、规范,而是让高校联合会学生干部进行管理,活动质量堪忧。
3.高校为学生社团提供的支持有限,限制学生社团发展的步伐。学生社团缺乏场地和经费,没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社团活动举步维艰。
4.高校为学生社团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社团缺乏各种保障运行机制,特别是缺少评价激励机制,社团缺乏持久生命力。
二、探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及管理的新模式
(一)强化学生社团主体意识,规范内部管理制度。
1.强化学生社团集体意识,融自主、发展、创新为一体。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的主人翁精神,强化社团的自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切实地将学生社团作为成人成才的锻炼基地,形成独立的、持续的、精品的学生社团。
2.开拓学生社团的政治、科技领域。政治是社会形势的把控,直接关系到学生社团的社会环境的融合度,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研讨团体,更利于大学生参政议政的开放性和党的思想政策的贯彻。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学生社团科研方向的建立,配备专业的老师和专家进行指导,培育面向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
3.规范学生社团内部组织结构,健全管理制度,丰富团队活动。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即领导核心稳定,分工明确,制度健全;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专人管账,账目清晰,收支透明化;丰富社团活动,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有一定科学研究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活动落实到位,及时总结调整。
4.加强学生社团间的合作和交流,资源共享。社团间可以共同举办一些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而且能够实现社团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建立校团委领导下的社团联合会统筹管理学生社团。
1.认真履行高校社团联合会职责,对学生社团进行长效管理。社团联合会制定章程,设立常务机构,统一协调、管理社团之间的各种问题;严格制定选拔干部制度、培训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2.高校团委做好政治思想导向工作,严把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和培训。高校团委定期对对学生社团进行思想导向教育,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审批,包括可行性分析报告、活动策划书、活动责任分工、安全预案和活动经费;定期对社团学生干部进行培训,邀请相关教授和社会成功人士与学生社团干部和成员进行交流;将学生社团同高校教育教学联系起来,对社团指导老师工作纳入教学实践工作量中去。
3.增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时空调控力度,将网络方式纳入进来。高校应给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各社团间进行系统调配;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社团活动固定时间和寒暑假进行学生社团活动;并利用好网络夸时空的特点,拓宽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利用互联网资源更好地开展各项社团活动。
4.健全高校学生社团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校团委需制定学生社团人员和相应活动的保障机制,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社团活动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另外,每年对社团活动进行定期评估,给与一定的量化考核,对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社团和个人应给与荣誉奖励,并在次年增加相对应的社团的活动经费,以资激励。
参考文献:
[1]丁学国.试论学生社团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研究,1998(02).
大学迎新工作总结1
随着20年开学季的到来,本学期开始了。为了对本学期的社团活动进行总结和对2020年社团活动进行展望,同时让社团成员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周,传媒学院各个社团纷纷开展迎新总结活动。
“嗨!XX”舞社新年展望活动
x月x日,街舞社以“分享和总结”为主题举行年终总结活动。活动开始后,社长对本学期社团常规训练和社团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优秀学员进行了表扬,同时也对2020年社团活动进行了安排;随后社团通过进行趣味游戏、匿名礼物交换和舞蹈比赛等三个环节的活动让社团成员有了进一步的沟通和了解,现场气氛火热,最后五十余名社团成员齐舞更是嗨翻全场。
手工社“回望XX”学期总结会
x月x日,手工社在传媒502教室开展新年茶话会活动。手工社通过ppt向大家展示了本学期开展的五期社团活动,并对活动中出现例如新颖度不够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具体解决意见。研讨结束后,社团成员通过举行“心有灵犀”等趣味游戏活动让社团成员进行沟通交流。活动最后,社团负责人为社员赠送了元旦礼物,在欢声笑语中,社团成员留下了XX年的第一张社团合影。
话剧社举办 “我们的舞台,我们的精彩”新生茶话会
x月x日话剧社举办了新年茶话会活动。活动之初,社团负责人对本续期开展的排练活动进行了总结。随后,社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话剧表演,构思新颖独特的话剧被非专业的传媒同学演绎的生动有趣,活动在社员们交换新年礼物游戏中结束。
通过社团期末总结活动,各个社团活动总结经验、及时纠正不足对进一步提升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工作的效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传媒学院各个社团将会以此次总结会为契机,继续开拓创新,打造精品社团活动,提升社团活动吸引力,为传媒学院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
大学迎新工作总结2
本次迎新活动已经划上一个句号,但是是否圆满我不敢说,因为以前没有经历过,但是各人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首先要感谢信息部,秘书处张欣怡,文艺部刘玥以及宣传部贾燕飞同学的帮助。
本次迎新我们卫生生活部的主要任务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分为迎新前、迎新中和迎新后:
迎新前,我们主要负责新生宿舍的检测和安排,因为我们新生的宿舍分散在三个宿舍楼上,并且还要分阴阳面,所以我们要逐一的进入宿舍检查他们宿舍的床铺分布和室内设置有无损坏,确保每位新生在入学时能及时的得到一个温馨的小窝。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在和信息部一起打印新生宿舍安排表时,由于宿舍分布情况复杂,以至于部分宿舍的安排表打印错误,但是经过我们的反复排查,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
迎新中,我们主要负责告诉新生的宿舍以及他们的床位,发给新生卧具单和军训服装领取单。在这一环节,总体来说还是挺顺利的,但是其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说数学1101班张静同学的卧具单和床铺就发混了,但是经过我们和物业的沟通,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迅速、有效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新生和家长看到了我们统数学院学生会的办事能力及效率。
迎新后,我们主要负责告诉新生宿舍卫生检查的标准,严格尊守我们院的卫生标准,用行动维护好我们统数学院的良好形象。
以上是对我们卫生生活部的迎新总结,然后我想谈谈对这次迎新的总体看法,本次迎新还是存在很多小问题值得注意的:
1、提前准备不充分,比如帐篷和桌子问题;
2、人员分工不合理,部分人任务很重,部分人任务很轻松;
3、志愿者人员不是太够,致使文艺部调度很困难;
4、交接班不及时;
5、很多事情没有提前预案,大家都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
以上是对本次迎新活动的.总结,希望以后可以借鉴以便改正,但是由于不能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有些地方说的不对,敬请原谅。
大学迎新工作总结3
我们的努力成果终于在9月29日晚展现在大家面前,02级迎新晚会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回忆。在总结前我先代表文艺部向参与晚会筹备工作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院系的各位领导参加了这次晚会,肯定了晚会的节目质量,也指出了晚会的不足:气氛不好。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是很成功。同学们对晚会的反应比较积极,普遍给予晚会较高的评价。至此,晚会已经结束,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总结,我们会认真对待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保留成功的经验并吸取失败的教训,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和其他学院合作,也是第一次在菁菁堂举办大型的晚会,所以我想把整个晚会的制作过程回顾一遍,给大家一个具体的印象,也为以后的活动留作参考。
序曲:
晚会的酝酿从军训的时候就开始了。鉴于我们院的客观条件,我们想单枪匹马地做一台有影响力的晚会是不可能的,更不用想是在菁菁堂举办,于是我们就想到了跟其他学院合作,一来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二来可以给大家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新一届学生会成立后,迎新晚会的事情便即刻提上了日程。9月8日我们拿出了《迎新晚会方案》。此次方案有两点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一是跟其他学院联办,二是计划在菁菁堂举行。之后便是等待领导的审批,其间出现了一些未曾预想到的问题,耽误了一些时间也花费了很多不必要的精力。因为是尝试,我们不妨把这当作一种历练。9月16日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晚会由船院、外院、农院三个学院联办。这时距9月29日只有两个星期,当时的难度可想而知。
筹备:
节目是一台晚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新生报到第一天,我们就到寝室去挖掘人才,鼓励更多的新生参与晚会。这首先是考虑到他们有较高的热情,此外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迎新的气氛。然而几天之后仍旧没人报节目上来,我们只好再次登门造访,终于发现了他们几个好的想法,最后在大家的合作和努力下成功地登上了舞台,如《卡门序曲》、《双簧》等。当然也有因拿出了颇具特色的舞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的大一新生参与到了舞美的制作过程中,他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宣传是这次晚会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从一开始的传单设计我们就比较注意,工作宣传的时候更是采取了多种形式,如贴海报、发传单,最有创意的是我们采用了舞蹈的形式,加上宣传的工作人员都穿了统一的服装,宣传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个从当晚的到场人数就能看出来。当然这其间也存在不足,比如没有在校园里挂宣传横幅,印的传单数量也不够,20xx多份一会儿就发完了,这都源于我们当时对问题考虑得不周全。 视频的制作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工作,多亏得力友人的帮忙,还有校长以及各院领导的支持和配合。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意!
演出:
对于晚会当天工作人员的安排,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一台高标准的晚会,工作人员的分配是特别重要的,哪一个元素出现疏忽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晚会的演出质量。而且是在菁菁堂,晚会对灯光、音响等元素的要求比较高。本来的打算是以老带新,可一直都找不到有经验的人,这给我们提出了一大难题。还好,最后诚邀艺术中心的两位友人负责追光,他们也负责过军训晚会的追光任务,比较有经验。而其他岗位上我们用了一些大一新生,如音响、催场等,让他们得以锻炼和学习,为以后的活动做好准备。
此外当天晚会进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晚会没能正式彩排,这直接导致晚会出现的衔接问题,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主要是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有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根本没法安排一次完整的彩排,尤其是当时音响没有准备好,无法上节目。再后来晚会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音响设备出了问题,使得晚会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这是我们比较痛心的一个地方。归根到底这都是因为当时没能充分准备。
在《迎新晚会方案》中我曾特别提到了一点:资金问题,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晚会的质量,因此要尽量找赞助,拉友情支持。如果允许,假如菁菁堂能给我们两到三次正式彩排的机会,晚会一定会做得更好。
小结:
这次晚会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支持以及积极配合,给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使得我们可以更加主动和充满信心地去做晚会。同时,肩负着大家的期望,也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我们深知,晚会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晚会筹备过程中,三个院的工作人员合作得很协调,每个人都尽职尽责,为晚会出谋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对晚会的每个细节都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大家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弥补了很多经验上的不足。
学生会各部门的合作也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体育部和宣传部,给予晚会最大的帮助。当然还有学生会的其他人员,大家团结在一起,各尽所能。一句话,这次学生会的工作是成功的。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晚会得到了很多友人的鼎力支持,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精诚的团队精神,为晚会的成功举行奠定了基础。
考虑到为以后的活动锻炼人才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迎新,我们邀请了很多大一新生参与到晚会的筹备工作中去。从开始的出节目到后来的晚会现场工作,他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