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养成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国内外教育家对养成教育的探索
关于养成教育的思想产生由来已久,并且一贯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重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把行动、习惯、性格与命运联系在一起;教育家洛克也提出良好德行的练习和养成习惯的具体主张,其思想中的“绅士”教育是和习惯的养成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思想,陈鹤琴也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其幼儿时期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期,应当特别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成为培养人良好行为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式。
(二)陶行知关于养成教育理论的探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核心,而养成教育又始终贯穿于其中。他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陶行知从更为广阔的范围论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陶行知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他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养成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其目的就是教会幼儿做人。陶行知提出了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方法和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种:第一,养成教育宜在幼儿期就开始实行,要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第二,养成教育应该遵循“行—知—行”的原则,要使幼儿在实践中和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养成教育需要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以使幼儿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养成教育需要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五,养成教育注重加强和巩固良好行为的训练,以促进幼儿的自我管理;第六,养成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合作,家园共育能发挥强大的教育合力的作用。另外,养成教育还具有系统性、阶段性、终身性、基础性、反复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行为、长期的践行、外在的培养与自我的内化等多种教育手段,对幼儿的自主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
二、幼儿自主能力的涵义及其与养成教育理论的关系
(一)幼儿自主能力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主的定义为“自己做主”。基于心理学的视角,自主性是个体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于他人,能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幼儿的自主能力具体是指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带着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独自的探索解决困难,从而在不断尝试中逐渐完成任务,以获得结果的能力。自主能力主要包括独立能力、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品质。具有较强自主能力的幼儿能够在性格上保持充分的自由,他们在保持自己判断力和坚持自己想法的前提下与他人合作,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调整自己的活动计划,以幼儿自愿的方式从事游戏和活动。因此,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的更高追求和教育目标的重新选择,培养具有自主性的幼儿在当前背景下已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二)养成教育与自主能力的关系
养成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由养成教育的含义可知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提高幼儿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自立、自律、自强、自护的行为习惯。自主能力是养成教育内容的基本体现,其实质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通过运用养成教育理论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正好从概念上强调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这两个概念的相容性特点,为用养成教育的教育方式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三)养成教育对提高幼儿自主能力的作用
自主能力的养成和巩固要比知识的获取重要得多,它是一个人适应并且能够独立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从而影响幼儿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养成教育理论作为一种传统、持久、符合中国育儿特点的教育方式,其对于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养成教育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张将教育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使幼儿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培养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自主行为习惯。
三、养成教育视角下幼儿自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养成教育理论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个体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它关系到人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与适应能力,而这一切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和持久的过程。
(一)及早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自主能力
养成教育理论强调要在幼儿阶段施教,对幼儿及早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关于及早施教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颜氏家训》中提倡家庭教育要及早实施,勿失时机。陈鹤琴认为教育幼儿应该从小就进行施教,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待人的方式等都要从小就养成,从小加以训练,以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这样以后可以减少许多问题。由于幼儿在学前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格特征,因此容易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及时地对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培养,着力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那么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注重丰富实践活动,增强幼儿自主意识
陶行知的养成教育理论非常注重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其主张“行是知之始”,因此应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激发幼儿的自主行为的动机,不只是教给幼儿应该怎么做,而是让幼儿自己主动去做。首先,教师应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多变的刺激物是幼儿最为感兴趣的,在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具,以吸引幼儿自主活动的欲望。其次,教师还应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游戏,还有看电影、参加活动等,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设置问题情境。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驳问题———再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幼儿间反复进行讨论,幼儿不断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其探索的欲望和程度逐渐加深,答案也就越来越明了清晰。教师通过语言启发,提示幼儿,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和大胆地发言,这种在教师指导下幼儿不断探索的过程,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等良好习惯,大大增强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自主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需求
真正的养成教育不在于说教,也不在于对幼儿的强制约束和惩罚。养成教育理论强调环境熏陶,多样和丰富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充分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接受生动形象的教育,养成规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蒙台梭利也指出,对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来说,为其准备一种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应当在活动室和休息室内为幼儿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的人际环境,从而创设出宽松、使幼儿能够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其次,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幼儿是通过眼看、耳听等感官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的,由于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对新奇、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不断地丰富和变化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数量的游戏材料,使幼儿有更多和充足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在这种精神和物质上能够给予幼儿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下,幼儿可以感受被同伴和教师所接纳,从而建立自信心,进而帮助幼儿养成自立、自信、自尊和自我约束等良好品质。
(四)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幼儿自主动机
陶行知认为,教师的天职是“自化化人”,教师应该与幼儿共同生活,做幼儿的朋友,帮助他们在积极的活动上行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行,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其教育幼儿的先决条件和前提不是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力所决定,而是要以“自化”的方式引导幼儿,成为幼儿的榜样。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自主行为的榜样和范例。首先,树立家长榜样。父母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家长要在幼儿面前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为幼儿做示范,使幼儿养成自主行为。其次,树立教师榜样。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自主能力培养时,应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加强对幼儿的感染与熏陶,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主能力的目的。再次,树立同伴榜样。研究表明,群体之间能为幼儿提供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行为。因此,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应善于发现幼儿在某一方面或行为上的优点和进步,积极表扬,让幼儿有具体模仿的对象和自主行为。
(五)强化巩固自主行为,促进幼儿自主管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不断强化的结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也提出惩戒方式在降低幼儿错误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并且主张应用强化、消退等方式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通过适当合理的奖惩方式促进幼儿自主的产生和巩固。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训练方式,增强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磨练幼儿的意志,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性能力。首先,教育者要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充满信心,鼓励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探索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当幼儿在活动中碰到困难和阻碍时不要急于去帮助或者代替幼儿去做,而是让幼儿在自己的逐渐摸索和动手动脑中主动解决问题,为幼儿留下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其次,要注意给予幼儿积极、正面的评价和反馈,针对幼儿的自主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和反馈一方面可以对幼儿的自主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幼儿继续坚持自己的良好习惯,对幼儿的自主起到强化作用。
(六)注重加强家园合作,完善幼儿自主发展
礼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素养,而礼仪行为养成的黄金时期则是幼儿时期。所以,幼儿园在担负幼儿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着眼于礼仪训练,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幼儿教师更应通过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借助隐性环境,促进幼儿文明礼仪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一所好的幼儿园,更应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强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小草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在走廊、楼梯、围墙、门厅等位置的内容设计上,尽可能渗透一些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张贴文明礼仪的照片或用卡通图片张贴“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向右行”等提示性语句,也许幼儿不认识这些字,但是通过卡通图片的设计,采用幼儿熟悉的画面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中学到文明礼仪知识,学会辨别对错和是非,为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而班级的环境创设,则需要结合幼儿实际,在活动室、盥洗室、寝室等幼儿经常接触的地方,布置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卡通图片,如在饮水的地方张贴“请排队”的图片,在堆放玩具的地方张贴“请及时整理好玩具”的图片,等等。
二、借助教学活动,形成幼儿文明礼仪认知
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阵地。从幼儿教材来看,大多是通过卡通或者绘画方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对此教师应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幼儿知晓文明礼仪知识,懂得在类似场合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教师还可通过文明礼仪读本或者相应的游戏,将礼仪知识贯穿其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教学形式,将文明礼仪知识贯穿于每一个角落,这就需要做到:(1)抓好晨间接待,即每日安排一名幼儿与教师一起在教室门口迎接幼儿。(2)抓好区角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活动提高合作、协商能力。(3)抓好重点节日,利用“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
在系列互动过程中,除了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外,还需要借助外在力量进行督促、提醒和检查,在无形之中推促幼儿对礼仪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借助主题活动,渗透幼儿文明礼仪行为
幼儿天性活泼,对鲜艳、感性的内容感兴趣,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和活动就成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文明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让其过程多样化,以便真正达到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只有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各种主题活动中,才能顺其自然地推促幼儿真正了解礼仪教育的内涵。
例如,针对《弟子规》的教学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幼儿诵读。在幼儿初读几遍之后,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孝顺父母的视频,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同时开展“孝顺父母,从点滴细节做起”这一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对父母说一声“谢谢”,给父母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还可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这些小细节让父母感受幼儿的成长。另外,对于其他文明礼仪,如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主题活动渗透给幼儿。
四、借助游戏活动,矫正幼儿不良礼仪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率。通过游戏,教师可以适当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而且还能对幼儿具体礼仪行为进行反馈,以便在游戏过程中纠正错误行为,为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奠定基础。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制定相应的规则,但由于游戏的不可预测性,往往会有意外发生,如幼儿之间碰撞、争吵,甚至会出现动手打架的行为。对此,教师需要客观审视这些行为,而不是怒斥或惩罚。幼儿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教师要利用这些错误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知道遇到类似事件应该怎么处理。
例如,在“黑猫警长”的游戏活动中,扮演“黑猫警长”的幼儿在抓“歹徒”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引发争执,甚至出现扭打的行为。这时教师应告诉“歹徒”,“警长”不是故意的,要学会谅解别人,而不是抓住不放;同时也告诉“警长”,做游戏时要小心,万一碰了别人,要及时学会道歉……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两名幼儿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一定要改正。
五、借助一日活动,巩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靠平时说教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日活动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巩固,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条件反射,而且能为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例如,早上入园时,要求幼儿使用入园礼仪,鼓励幼儿与父母用礼貌用语道别。在盥洗的时候,教师在一旁轻轻引导幼儿说儿歌:“洗小手,勿拥挤……”教师起头后,幼儿就会跟着说下去,原来没有排队的幼儿都自觉排队,没有关水龙头的幼儿,则自觉拧紧水龙头,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午睡时间,可以说是一天中最“混乱”的时间,有的幼儿随意扔鞋子,有的幼儿上下乱窜,有的幼儿大声喧闹……一般情况都是教师大声喊几句,然后训斥几名幼儿,才有可能控制这种混乱的局面,让幼儿睡觉。后来,教师结合《三字经》改编成“睡觉三字经”,午睡时,教师轻声起头:“不蒙头,不趴睡……”幼儿也慢慢地跟着教师吟诵儿歌,他们在儿歌中渐渐停止打闹,慢慢睡着了。
六、借助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由于家园配合不到位,还会出现“5+2=0”的现象。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家园联系,尽可能与家长多沟通,以便形成“统一战线”,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礼仪行为。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让幼儿园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教师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动力。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本学期继续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结合课题研究,潜心研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
8、清点财产、资产、资料归档。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2-0103-04
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已经颁布,这为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及相关幼儿教师培养的培训机构提供了评定、选拔和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的重要依据。该标准在强调专业道德、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自我“反思与发展”等 [1 ]。相关高师院校应参照该标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重视专业能力和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专业能力训练与专业知识难以有效融合
专业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实现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幼儿教师要成为行家里手,就应该有能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而现实中的有些幼儿教师,要么“低知低能”,由于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无法根据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也难以根据不同类型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差别的教育策略与方法;要么“高知低能”,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把科学的原理、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不能因材施教,课堂不够生动灵活,没有教学个性,不能培养幼儿的健全个性。
出现这些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师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偏重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转化训练偏少;部分高师院校特别是专科学校实践能力训练与专业知识常常脱节,及时性训练无法完全落实;相关课程评价多以卷面分数检验,实践能力提升往往得不到学生重视;大部分院校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缺少稳固的优质幼儿园实习基地和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经历,实践指导要么缺位严重,要么力不从心;加之学生规模庞大且基础能力不够,缺乏有效指导和长期训练的学生毕业后难以创造性地组织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2. 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未能强化
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运用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引导幼儿学习与生活,使其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幼儿教师如果缺乏游戏实践能力,就很难设计与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更谈不上寓教于游戏之中。笔者在所在城市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园游戏活动选材没有突出趣味性,类型单一,幼儿觉得“不好玩”;幼儿教师设计游戏活动不能针对幼儿实际水平,只会模仿现成的教案,不能创新;游戏准备工作达不到要求,随意性大;游戏活动组织能力欠缺导致现场混乱,应变能力差;有的游戏活动不完整,没有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达不到“玩中学”的效果。
反思幼儿教师培养,我们不难发现,高师院校或者过分偏重艺术技能训练,幼儿游戏课程学时不够,或者游戏实践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要求,缺乏专职游戏课教师。有些学生学习游戏课程只是觉得好玩,不反思如何提高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的幼儿园在教育观念上不重视游戏活动的开展,小学化倾向严重,对幼儿教师游戏组织能力并不鼓励,能提供游戏指导的师资力量也不够,如有的园内或班级内没有任何游戏区域的创设,或者游戏材料、玩具缺乏或无更新,学生实习时难以设计、组织和指导像样的游戏活动。
3. 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幼儿,每天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而是科学组织一日生活并不间断地实施保教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就是保教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应该是全科教师。但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与同事难以充分合作,与家长往往沟通不畅;在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时,不能创设有效环境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班级管理主导性太强,组织教学的形式单一,随机教育能力差,不能以幼儿为本实施差别教育。要么只能组织艺术活动,要么只能实施简单保育活动,要么只能进行小学化的教学,综合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很少。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首先,幼儿园招聘教师过分看重音乐、美术、英语等专长,对幼师生产生误导,也使得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作为实习基地的大部分幼儿园难以提供保教综合能力锻炼的理想平台,实习学生只得参与“幼儿英语”和“中华文化”等课程教学,五大领域教学的全面实习无法展开,也得不到有经验教师的全面指导。其次,保教实践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学校——幼儿园——学校流程中的反复见习实习,通过幼儿园教师与学校教师的多重指导才能提高,但更多的高师院校只是在最后一个学期的1~2个月提供总实习机会,返校即毕业,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能力的综合。再次,从幼师生自身来看,高招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四年,艺术技能基础差,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提高。有的幼师生认为毕业后理所当然是带班、当老师,所以对保育实习不重视,也不能理解在幼儿园工作都是先从保育员干起。
4. 终身学习能力养成教育欠缺
学前教育置身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其服务对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保教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幼儿教师只有具备自身发展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从初级教师到成熟的教师,最终才有可能成为专家型教师。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或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研究能力差,无法及时总结幼儿教育工作的规律,导致工作很多年仍然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对教育行为没有改进和提高。还有的幼儿教师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高师院校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理解为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得不到拓展,文化基础课一再压缩,致使学生被限制在传统的保教技能训练之中;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的培养,课程安排过满,学生自我成长的时空有限。同时,学前专业主体上是大专生,多属于学习主动性较差、依赖性强的学生,专业认知不强,缺乏终身学习的基本态度与信念,其专业领域各项能力难以得到持续成长。
二、基于《专业标准》构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1. 培养目标应进行科学设计
社会特别是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幼儿园要更加重视和关注幼儿健康、快乐并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成长。学前教育机构类型越来越丰富,其服务领域与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化,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幼儿教师是越来越专业化的职业,专业能力是其职业活动最基本的支撑。现代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包含目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全部能力以及能够谋求继续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发展能力。高师院校要依据《专业标准》,顺应学前教育改革要求,针对幼儿园保教实际,联合学前教育机构与专业人员,科学设计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促进在校生专业能力训练 [2 ],在培养学生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熟知学前教育的基本工作规范和方法的基础上,更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幼儿园保教相关技能 [3 ]和综合能力。各省市要根据本省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依据《专业标准》组织高师院校联合制订相应的幼儿教师能力培养标准,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2. 课程设置要强化实践取向
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品质 [4 ]。专业技能既是幼儿教师的立职之本,也是幼儿园最感兴趣的求职“名片”。高师院校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得到体现。其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社会需求,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实现课程教学与《专业标准》的融合;专业课程力求摆脱浓厚的理论色彩,加大实践课程在总体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专业能力训练要从“模仿”、“累积”到“探究”、“生成”,切实增强学生解决保教活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要根据《专业标准》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培养如游戏设计与指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沟通与合作等具体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创设与利用不同环境扩展幼儿学习范围,确保优化的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学生与其将来所从事的保教工作相适应的能力、方法与技巧。如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新开设的《幼儿学习与发展》,就是具有实践指向非常具体的课程。
3. 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合一
为有效达到《专业标准》,实现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高师院校应强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突出情境教学,探索教学做合一,构建完整有效的专业能力训练体系,积极推广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诊断式教学,拓展网络演习教学、情景再现教学等,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能有机衔接。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幼儿园环境中,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幼儿园教学过程并完成典型的保教任务,在与指导老师、同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同时,高师院校应分阶段分层次组织教育实习见习活动,力求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综合实习与分领域实习相结合,随机穿插与顶岗实习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收集学前教育的活动案例和优秀方案,自行设计幼儿园保教场景;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家庭和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并协助开展保教活动。高师院校应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做兼职导师,以确保实习见习的质量 [4 ]。不论是理论课还是技能课,都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小组式的“课前漫谈”,整个过程类似于一次短期的小型论文写作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4. 质量评价要促进专业能力提升
高师院校必须建立有效的幼儿教师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把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保教综合能力作为评价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项目考核指标都要围绕优化专业能力培养的理念来设计。在幼儿教师培养评价中,应依据《专业标准》和幼儿园保教岗位的能力标准制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最好与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确保教学工作始终贴近社会要求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着重评价学生的教学方案编写能力、制作与选择教具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游戏设计与组织能力、师幼互动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尽量选择多种角度、采用多种方法,把课堂教学评价与实践训练评价结合起来,理论知识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结合起来,长期考察与集中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 [5 ]。
三、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1. 优化教学管理
目前多数高师院校对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未能重视,有的学校教务处只有一名管理人员协调实习实训工作,有的学校未能根据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师院校要根据《专业标准》要求,重视与支持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可专门成立实习实训机构,统筹教学过程中各年级和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积极建立与附属幼教机构及校外基地的联系,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实践工作。教务部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完善实习实训计划,保障实践能力培养课时,提高实训教学课时津贴,鼓励老师到外地幼教机构指导实习工作。学校教学管理权限要有所下放,放手让学前教育相关专业根据本专业要求与学生职业方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专业能力培养。
2.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为保障专业能力培养,高师院校要依托附属幼儿园成立幼教集团并参股多家股份制幼儿园,依托幼教集团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满足学生见习、观摩、顶岗实习与保教技能训练,促进人才培养回归到保教实际情景中。同时,要严格挑选实习基地并加以建设,确保其真正成为学生保教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平台。要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基地的实训实习活动,有效运用基地提供的各种教学与课程资源,鼓励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当前,高师院校可适当延长实习时间,鼓励与支持学生选择教师相对缺乏的农村幼儿园或到边远山区支教,从而能独当一面获得大量的实践锻炼,能较快当上带班老师 [5 ]。有条件的院校可建设“学前教育课程实验中心”,促进实验实训活动的常态化和有效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高师院校学生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与发展。
3.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为适应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高师院校应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促进高品质双师教师的涌现。高师院校双师教学队伍必须注重成员间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提升,来自幼儿园的兼职教师人数比例应达到25%以上,实际授课时数应达到总课时数的20%以上。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构成要合理,专业带头人须具备突出的教学能力、卓越的实践水平,且勤于和善于带动本专业的改革发展,并要有幼儿园工作的经历。为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高师院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校本培训、校外培训与园校合作培训相结合,鼓励教师到幼儿园兼职或下园工作 [6 ]。高师院校要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良好的服务机制,建立有利于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教学制度、人事制度以及职称评聘制度。
4. 保障优质生源
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与各项待遇相比中小学教师明显偏低,考生报考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缺乏专业能力基础考核,导致高师学前专业招生困难且生源质量不高。由于有些高招学生专业能力基础过于薄弱,即使加大比重进行强化训练,很多分数较高的高考学生依然难以达到幼儿教师相关专业要求。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出发,必须改革现有的招生方式,如积极扩大免费师范生比例,扩大初中起点5年制专科招生计划,扩大对口招生比例,加大面试环节并注重专业能力。在取得省音乐、美术专业联考合格证的考生中,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根据高考文化成绩单独画线,按照文化分数由高到低录取的新方式进行招生 [7 ]。特别是要提高学前教育地位,提高幼儿教师待遇,通过提高职业地位来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学前教育专业 [8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1-12-12(3).
[2]徐跃飞.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5):80-83.
[3]张丽莉.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0,(5):83-85.
[4]史丽君.就业导向下的本科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中州大学学报,2008,(4):101-102.
[5]师远贤.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试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7-9.
[6]高 健,蔺艳娥.幼儿教师网上学习资源管理策略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2,(3):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