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在职工程硕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职工程硕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职工程硕士

第1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关键词】在职工程硕士;信息系统;综合管理

0 前言

从国务院学位学院委员会于1997年批准设置了工程硕士的专业学位起,工程硕士培养从最初的只有九个培养单位、十个工程领域、年招生仅一千多人,发展到如今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的主要人才输出渠道之一,其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规范管理在职工程硕士的学籍、培养工作,成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在互联网与电子通信技术发展迅猛的如今,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是现今高校教学管理的根本解决方案。通过在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中间架起一个信息互通的桥梁,便于三方及时沟通,从而实现准确、高效率的教学管理。

1 在职工程硕士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职研究生的工学结合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管理上不能完全照搬全日制研究生的模式,在课程信息及时、监督培养过程方面要进行比较大的改善,针对其特点设计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管理系统,方便在职研究生准确获取学校通知的同时也增加其在管理中的参与感,更好的完成学业。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大部分都是全日制研究生与在职研究生共用一套系统,造成数个环节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1-3]。

1.1 学籍管理

在职工程硕士的学制一般为3―5年,远长于全日制的研究生,并且毕业时间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对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学籍管理与监控上更为严格准确。在职工程硕士多数都已经脱离校园学习生活多年,重新回到校园后对于学校的管理缺少参与感,加之工作任务繁重与校内导师或院系教学秘书疏于联系,有些学员超出学习年限后并不自知,从而错过答辩时机。每年都有不少学员面临未取得学位就要取消学籍的境况,给学生的学业、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都带来较大影响。

1.2 信息备份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为学员和管理者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诸多便利的身后,隐藏的是管理者过度的信赖与依赖,容易使其忽略信息备份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系统和数据不出问题的时候“顺风顺水”,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却“一筹莫展”。教育管理的数字信息化虽然比实体纸质记录在存档和整理方面来的简单、迅速,但也同样面临着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1.3 信息安全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大量的学生信息和学校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旦遭到破坏会对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正常工作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管理者和维护者对于信息安全有足够的重视,设置和维护防火墙以防范网络病毒与黑客的攻击。由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都是由第三方开发,后台服务器即使是存放在学校,维护方也有最高使用权限,签订数据安全协议也是必要的。数据的安全与保密都是要长期注意与投入大量精力的重要课题。

1.4 二级管理中的权限分配

大部分高校的在职工程硕士管理模式也是沿袭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二级管理制度,而在职工程硕士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也同样需要体现二级管理,院系教学秘书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明确系统中的权限分配。高校在在职工程硕士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混乱,在管理中既要保证院系教学秘书的足够管理权限也不能赋予其太高权限,不能把管理权利全部放在院系,以免出现管理过于松散的情况。

2 一些措施建议

1)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善预警系统,对于临近超出培养期限的学员,要适时给予提醒,并同时提醒其导师,以督促学员完成学分、开题,并在培养期限内完成论文与参加答辩。同时系统要具备学员的培养中间过程监控功能,管理者需要实时观察并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展,“到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做好提醒和督促的工作,使学生的在校学习顺畅、紧凑、高效的进行,从而减少学员超出培养期限被取消学籍的情况。

2)虽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代替了很多纸质记录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工,但是信息备份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一是平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网络数据丢失、损坏;二是信息数据与实体数据同时备份,如每个学年的纸质成绩单、纸质学籍卡片等,都要打印并留存,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在职工程硕士,外地进修班的数据更是要重视并存档,例如开课的课程记录、进修班人员名单、课程设置表之类信息,都要妥善保留和存档。

3)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其所修课程要满足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培养方案与学生选课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登录自己的用户,了解自己的培养方案并查询所修学分是否满足了培养方案,增加学员的管理参与感并及时了解自身情况。对于进修生考取在职工程硕士入学资格后的课程免修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规章管理制度规定,来决定新的管理程序和操作方法的更新,使得信息化的内容与管理制度统一、协调,使管理平稳、有序。

4)要重视信息安全工作,重点保护在网络上已经存储了的数据安全,以防不法分子对软件破坏,从而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教育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或利用教务网站平台不实信息,做出危害学校和学生的利益的事情。对此,要积极设立功能健全的网络“防火墙”以抵御病毒和黑客的攻击。除此之外,要经常对所有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备份,定期组织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能力及网络操作能力。同时,学校应考虑到教务人员熟悉管理工作周期较长,尽量减少教务管理者的变动,也是有利于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的发展,也有利于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教育管理网络信息化使得研究生教育管理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在职工程硕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发和完善,无论从技术上、规章制度上、管理人员配置上,都需要随之进行变化和改进。各高校只有从自身出发,结合在职工程硕士的工学结合的特点,不断探索、思考,通过现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改进管理的方式,提高管理的水平,从而推动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仇守银.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荟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慧.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9):50-50.

[3]王莉莉.在职硕士综合管理系统构建[D].复旦大学,2012.

第2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越南印刷行业协会和“CHINA PRINT 2017”越南招商业务――三信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10月12日下午在西贡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三楼会议厅联合举行了“CHINA PRINT 2017越南招商组团说明会”。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各国近100余名政府主管官员、协会领导、印企业者和各类专业媒体、大众媒体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

中国印刷及设备工业协会展览部副主任、东莞市中印协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展览总监陈锦铭先生首先受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陆长安先生委托作了“从CHINA PRINT 2017看当前印刷业发展”的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印工协的基本情况和旗下南北两大印刷展会的历史沿革,当前中国和世界印刷行业的基本特点及总体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北京展会的筹备进展情况和主要技术看点。

越南印刷行业协会会长阮文栋先生代表越南印刷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中越两国制度相近,山水相依,在经济发展上具有很大的借鉴性和互补性。中国印工协在中国印刷产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先后成功创办了北京和东莞两大世界级印刷展会,这两个展会在开展多边印刷交易的同时,也为越南印刷企业开辟了就近考察和了解世界印刷产业发展动向的直观展示窗口,搭建了两国加强行业交流。他表示越南印刷协会将与三信集团密切配合共同组团赴北京展会参观学习。

三信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祁晓云先生以“CHINA PRINT 2017”越南招商组团业务的身份,对明年协助越南印刷企业赴北京参观采购的基本原则、组团方式、报名时间、大致日程和各种旅行注意事项作了原则性的介绍和说明。

第3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甲方:_______省_______水电开发公司

乙方:_______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化是目前我国的重要基础建设。企业需要开拓市场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事故灾害等,最需要的就是有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迎来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显得更加迫切。当前人才成为主要矛盾,为此,甲、乙双方经过协商,就各种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双方确认,在今后的三年内,合作培养甲方急需的如下几个层次的人才:

(1)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职工程硕士、在职工学硕士

(2)培训计算机应用系统操作人员

(3)培训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人员

2、乙方对甲方的本科学历人员进行在职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培养,每年可承担10-15人的数额;对甲方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每年可根据甲方的需求举办1-2期培训班,每期20-30人。

3、乙方负责对甲方的在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承担硕士课程教学及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并按照国家对在职人员进修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国家承认的工程硕士或工学硕士学位,并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

甲方负责遴选到乙方培养的在职研究生,为他们的业余学习时间作好妥当的安排,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生产实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程应用研究或者技术改造项目,既解决本单位的实际问题,又为他们的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必要的条件。

4、乙方负责对甲方派出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承担甲方需要的课程教学及结业考核工作,并颁发相应的结业证书。

5、本协议如有未尽之处,须由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解决。

6、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持二份。

7、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_______省_______水力开发公司乙方:_______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代表(签章) 代表(签章)

第4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关键词】 学位信息;备案系统;电子照片提交;要求;建议

学位授予信息报送工作是学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学位授予管理和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学位获得者的切身利益。

学位授予信息的年度上报是学位管理工作者每年必须完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的特点是:上报信息项目多;要求准确度高;采集难度相对大[1]。其中照片作为学位获得者的特征信息,是学位证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学位证书网上查询的重要信息。缺少电子照片的学位信息将无法在学位信息网上查询,给学位获得者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本文根据多年从事学位授予信息报送工作的经验与积累,着重谈谈目前电子照片的采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切实可行之方法。

一、国家学位中心对电子照片的要求

关于电子照片的要求,国家学位中心在2009年5月8日所发的文件中(学位中心2009(34)号)是这样规定的:学位授予信息年报中提交的电子照片一律采用数码照片,不得采用扫描照片,且必须与学位证书上粘贴的照片一致。属于统招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位获得者的电子照片直接使用学历电子注册的电子照片;对于其它学位获得者的电子照片采集,建议学位授予单位组织安排此部分学位获得者随同学历电子注册电子照片一起集中采集,或通知有关人员就近到中国图片社各地分社拍摄,以保证电子照片采集规格和质量。学位授予单位将学位获得者电子照片汇总后通过“学位信息年报(备案)系统”上传至数据中心。没有上传(备案)电子照片者,将无法提供学位证书网上查询服务[2]。

二、目前电子照片的采集现状

对于统招博士生和硕士生,学校一般每2年组织一次电子照片集中采集,由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到学校集中拍摄电子照片,绝大多数有学历的硕士和博士都能参加集中照相,但仍然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参加统一集中拍照。没有参加统一集中拍照的同学一般都要求他们自己去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拍照。每集中拍摄一次,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就会给各院校提供一次电子照片的光盘。在这个光盘里,只有参加统一集中拍照的具有学历的同学的电子照片,零散去图片社拍照的同学的电子照片均未在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提供的光盘里。

目前,学校还没有无学历的博士。无学历的硕士包括:在职工程硕士、在职MBA、EMBA、高校教师,这部分毕业生在职读取学位,很难集中起来按时参加由学校组织的集中统一的电子照片拍摄,他们自己去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拍摄照片,在图片社提供的电子照片光盘里没有零散拍照毕业生的照片;同时,因为他们没有学历,所以无法登陆学信网下载电子照片,虽然他们也去了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拍摄电子照片,但却无法获得电子照片,所以只能去其它的照相馆拍照,所拍摄的照片大小、尺寸、背景各不相同,很难符合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备案)系统对电子照片的要求。

三、存在问题

有学历的零散去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拍摄电子照片的同学,在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提供的光盘里没有他们的照片,每次在提交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时,都要请负责学籍管理的同志帮忙,从学信网上一个一个的下载这部分毕业生的电子照片,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

在职硕士(包括在职工程硕士、在职MBA、EMBA、高校教师),集中参加学校组织的电子照片拍摄很难,自己去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拍摄又无法获得电子照片,去其它照相馆拍照又无统一的电子照片规格要求,往往提供的电子照片提交不上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备案)系统,经过电脑软件的一修再修,虽然当时提交到网上了,但照片的质量和大小都很难符合要求,几年后又会作为不合格的学位信息反馈回来。

2013年国家学位中心返回给我们2008年以来的不合格数据(照片不合格)共计211条,就是说有211位毕业生的学位信息因照片不合格而无法上网查询,其中高校教师57人;专硕(在职工程硕士、在职MBA、EMBA)154人。目前已经补上照片的高校教师有14人;专硕有10人。绝大多数人我们已经无法与本人取得联系,这些联系不上的毕业生将无法上网查询他们的学位信息。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照片不合格的全部是无学籍的毕业生,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电子照片拍摄,单独去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拍照又无法自己从学信网上下载照片,去其它照相馆拍照又没有统一的照片格式要求,不合格的电子照片经电脑软件一修再修,虽然当时提交到学位网上了,但事隔多年,又作为不合格的学位信息返回给我们了,造成了许多不便。

四、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有学籍的博硕士研究生,建议和学信网一样,毕业生的电子照片从网上自动链接,这样就避免了没赶上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拍摄电子照片,而是自己去中国图片社西安分社拍摄照片的同学的电子照片也能自动链接到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备案)系统中,无需从学信网上一个一个的下载,避免加大工作量。

第二,对于无学历的硕士如在职工程硕士、在职MBA、EMBA、高校教师,这部分毕业生的电子照片建议给出一个统一的要求,比如:照片的背景颜色、类型、尺寸、大小等等,便于我们根据这些要求制作成小卡片,给每位前来申请学位的无学历的在职毕业生人手发一张,这样他们去任何一个照相馆,只要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拍照,都能满足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备案)系统的要求。

第三,对于不合格的电子照片,希望能在上传时就被拒,并说明原因。这样我们就能及时的和毕业生取得联系,获得符合要求的电子照片。如果事隔几年再反馈给我们说电子照片不合格,我们就很难和已毕业几年的学位获得者取得联系了,更无法获取合格的电子照片。

【参考文献】

[1] 刘杨等.利用Vb2005制作硕士学位信息采集系统[J].科技信息,2009(6).

[2] 关于做好2008/200年度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的通知(学位中心)[2009]34号).

【作者简介】

吕蕊芹(1962-)女,陕西渭南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研究生学位教育与管理工作.

第5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关键词]工程硕士 学位论文 质量控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16-02

一、引言

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成为我们必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学位论文的写作是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能反映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程度,又能反映学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及工程问题解决的能力,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积累、整理和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与保障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其离不开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

二、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

近年来,随着工程领域多种专业学位的设立,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硕士的生源出现不稳定现象,由此也引发了其质量问题。其一,学校在生源选择上有极大的限制性,受制于企业需求。一方面,有条件、有课题且愿意选派员工参加工程硕士学习的单位较少,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也希望与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学校联合,这些都造成学校生源的短缺。其二,生源的缺乏给培养学校一定的压力,导致培养单位招生资格审查不严,所招收学员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且工程实践经验也不足,另一方面,录取的学生中还有一部分不是来自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生源质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从而也影响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质量。

(二)培养环节

1.培养目标与标准不清晰

学者曲艳华、孙中伟(2009)分析了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其一即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把握不清。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属于同一层次,旨在培养具有高级管理水平且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但由于种种因素,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工程硕士有一定程度的轻视,培养机构对工程硕士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把握不清。

2.培养模式单一

学者赵军、唐祖爱(2009)在其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中,指出了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可简单表达为:对完成课程学习、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工程硕士,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经校学位评定机构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学位。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生源构成相对复杂,要满足不同背景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其单一的培养模式是很难有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

3.培养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者夏天娟、杜朝辉、吴世华、谢咏絮(2008)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指出,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之一为课程设置不理想、教学缺乏实践性及课程教材实用性欠缺。

工程硕士一般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形式,且其具有工程实践的背景,因此,工程硕士培养教材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等都要体现其独特的特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校因为针对工程特点的专业教材的缺乏,而沿用工学硕士的教材,这势必会影响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对工程硕士课程的设置缺乏相应的应用性、实践性,学生很难从这样的课程结构设置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课程的教学也大多只是老师进行满堂灌,学生积极性的缺乏也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三、控制与保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优化生源把好入学质量关

生源的质量是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所以,优化生源质量是控制与保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基础。关于如何做好这一点,可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加大专业的宣传力度;二是严格录取资格的审查。

对于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性,还缺乏广泛、深入的宣传,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为此,我们应通过宣传使企业了解到工程硕士教育是培养在职人员的一个好的途径。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深入企业了解其需求,引进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另一方面,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面向全社会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宣传学校、专业的优势,宣传已取得的成绩。

对于资格审查方面,只有获得学士学位、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才予以报名,严格控制那些所学专业不对口,不是来自工矿企业,或者没有学士学位的人员。要严格报考条件,招收那些符合报考条件的工程技术骨干;要严格专业综合入学考试;要加强面试和录取工作。此外,在严格录取标准的同时,对于一些工程经验丰富的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应该专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录取政策并将其制度化。同时要加强校际合作,建立生源调剂机制。

(二)完善培养环节加强培养过程管理

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

姚美琴(2004)提出对工程硕士的培养要达到三点要求: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及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掌握基本的信息交流和处理手段;掌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相应知识。在培养过程中,必须按照上述目标进行培养。曲艳华、孙中伟(2009)提出学校要从根本上对工程硕士教育进行规范化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就要据此培养目标选择教材、设置课程。要多开一些与工程实践相关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模拟等,采用研讨式、参与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积极性。要建设贴近企业实际需要和发展的特色教材体系,除了从国外引进合适的外文教材,还可以自编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方法应用部分的内容,适当降低理论证明部分的比重,增加对学科前沿、可持续发展等方向的培训,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相适应。

2.加强校企合作及师资建设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迎合企业需求,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关于校企密切合作,可以借鉴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创立工程研究中心的模式,由政府、大学和企业联合建立工程硕士合作培养基地。关于校企合作,曲艳华、孙中伟(2009)提出要实现企业“订单式”培养,在培养的全过程中,密切联系企业需求,且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教师的水平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程硕士的授课教师不仅要具有基本的课堂教学能力,还应该有一些工程实践的经验。对于师资建设,曾兴雯、史耀媛(2003)指出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有关企业去锻炼,支持教师到国内外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和研讨,提高理论和教学水平。此外,应聘请相关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家、高级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工程硕士教学和管理。

(三)加强论文过程管理

1.规范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写作规范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在论文写作之前一定要确保工程硕士学员们了解其基本规范与要求。学校可以将开题报告及论文规范要求在网上公布,使学生更方便地了解其内容。要正确把握对学位论文的要求,避免用学术性学位论文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注重选题,加强选题环节的管理

论文的选题直接决定了论文的质量,必须额外重视。工程硕士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要突出实践性,研究结果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可以先将本单位科研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汇总起来,建立课题库,工程硕士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挑选题目,这也是解决选题难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选题工作不仅包括确定研究课题,还应该有详细的开题报告。选题开题报告要对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方法、已有条件、预期结果等进行分析论述,且应在开题报告会上通过答辩和评议。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杰,李镇,薛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8(2):104-106.

[2] 李振坤,林穗.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探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5):341-342.

第6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王秀平(1978-),男,山东青州人,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讲师;王胜辉(1964-),男,山东黄县人,沈阳工程学院校办产业处,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工程学院校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04-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企事业单位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实践水平和应用技能。为了适应社会的这种需求变化,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变。高校和科研院所从原来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向以技术应用和企业革新为培养目标的工程型研究生过渡。因此,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正在快速扩大,这类研究生在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更应具备实践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这无疑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一直以来,工程硕士的生源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一般在职攻读,其研究生论文选题主要来自生产实际,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难题,实用性很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大约60%来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因此,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在职工程硕士具有明显的差别。同时,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也有所不同,体现在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特别是在实践能力方面,全日制工程硕士既具有特别要求,同时也体现培养特色,因此加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加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指导实践基地建设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工业技术的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解决了企事业单位进行自主能力创新的人才缺乏问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实践基地,必须首先构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这就需要在学校与企业、导师与学生、学校与导师等多个层面进一步理顺产、学、研合作的思路,要以校内实践基地为基础,加强研究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和构建培养机制,让每一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都走进企业,到核心部门学习提高;依托导师承担的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建设、有效利用校内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校内实践基地规章制度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整合优势资源,取得学科建设成果和研究生实践经验的综合的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基地设备比较先进,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技术平台。三年来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共申请中央和地方实验室建设资金近2000万,建设成了9个新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设备先进、技术领先,可较好服务于电气工程专业,当然也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应利用好校内的优势资源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生可以亲自动手设计实验,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运行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了保证校内实践基地服务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校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管理、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电气设备运行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教学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由于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正常有序,设备维护低费用,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

(2)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二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以保证实训教师队伍能够辅导研究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2.组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参与面向社会的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拉近研究生与企业的距离

校内实践基地除了要满足在校生的实践实训教学外,还应积极寻求校外的实践培训工作,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社会化功能,同时更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与社会企业接触的机会,通过参与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研究生必将带动自身水平的提高。

(1)面向行业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使之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使之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组织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参与,进行实践锻炼。

(2)面向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由于企业发展或行业技术发展决定了在人才需求上有着不同的要求,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基地应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服务,更为研究生提供接触企业实际的机会,了解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3)面向企业开展因技术工艺更新、先进设备引进而进行的知识更新和岗位培训,为企业在岗人员及时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和工艺,以及高新设备的操作提供服务,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必将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三、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开发,有效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全日制工程硕士其实就是一种产学合作教育,其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国家下发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指出,实行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机制,加强合作培养基地建设,形成合作培养的有效机制。

1.有许多成功的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经验可以借鉴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符合企事业单位的应用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技术革新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技术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工程硕士这样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发达国家经过半个世纪的培养探索,已经在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在美国,大学和企业通过签订合同、项目资助、订货单、捐赠、购置设备贷款、人员交流、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式进行合作。因此,美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发达,研究工作比较活跃,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学位体系,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发达的阶段。在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业十分重视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德国高校的实践环节大多在企业中完成,参与企业的技术项目成为德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德国的工科高校教师,同时兼任企业的高级技术骨干,企业的骨干人员也通过讲座形式,积极参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教学,企业和学校已经通过这些措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校企合作是达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进行实践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相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因此,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是:既具有本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又了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既懂得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和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必须发挥学校与企业在培养工程硕士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作用,开发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符合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是保证工程硕士质量与特色的必然选择。

3.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方式探索

进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既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的教学管理优势,又要考虑企业的工作性质和总体安排。沈阳工程学院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工程硕士,严格按照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坚持紧密合作、双向选择、共同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基地建设的方式方法。

(1)突出知识的宽广性和应用性,优化课程体系,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指导。由于工程硕士的培养与企业紧密联系,因此应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企业需求,突出知识结构的宽广性和应用性,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课程计划设置和教学安排,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性和应用性课程,成立具有高校教授和工程领域专家组成的校外专家组,对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论证、整改;开展最新技术和前沿科学讲座,开阔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2)积极落实“双导师制”,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沈阳工程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了“双导师制”,这样可以充分融合校内、校外导师的优势,达到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有效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由于遴选的校内导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承担着国家和省市的纵向课题;校外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企业为技术骨干力量,承担着横向课程和企业技术革新课题。因此,采用“双导师”制度可以根据企业具体需要,选择来自生产实际的具体问题,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协作攻关,加强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学校规定导师应经常与学生一起到生产一线进行课题研究,以增强对学生的业务的培养指导。实践证明,“双导师”特别有利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方式探讨,推进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达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互赢,需要对实践基地运行进行规划和管理。制定培训成本分担机制,明确知识产权归属,调动企业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企业的成本必须要认真考虑。长期以来,企业成本无法得到合理分担,企业和参与工程专家的利益无法切实保障,因此为了积极推进实践基地的有效建设,必须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给予参与人员政策上的保障或者经费上的支持,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在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其次应丰富合作形式,拓宽合作层面,全方位推动实践基地建设。现阶段高校建立的实践基地主要是政府投资,或者大中型国企参与合作开发的校外实践基地。而对于求才若渴的中小企业来说,基本上被排除在合作范围之外。高校应积极开拓合作渠道,寻求合作对象,直接接触一些中小企业,与他们进行培养合作,并为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互惠互利。

(4)学校要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固定好权利义务,共同建设、管理实践基地。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可以组织教师带领工程硕士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合作开发,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提供人才资源。企业可在教学条件、教学设备和管理方式方面提供保证。学校、企业双方的研究生导师都需要有制度约束,定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及时解决科研研究和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沈阳工程学院的太阳能中心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可行的经验。学校要积极争取扩大博士后工作站的专业领域,为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创建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黄秋萍.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8):194-197.

[2]李晔,王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83-87.

第7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成绩查询及说明

1、我校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阅卷、成绩登统工作已经结束,现为考生提供自命题科目成绩查询服务。当前成绩查询不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推免生。

2、点击左侧导航栏“成绩查询”,顶部导航条左侧为“博士成绩查询”,右侧为“在职工程硕士成绩查询”,请选中中间的“硕士成绩查询”,输入“考生编号”和“证件号码”进行查询。

3、对自命题科目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于2017年1月18日17:00前,向我校提出书面查卷申请(查卷申请表见附件),按要求填写查卷申请表后传真至022-60438263(24小时自动接收),逾期不再受理。复查内容包括是否漏判和核分错误等情况,阅卷宽严尺度的掌握不在复查范畴。研招办会将复查结果电话通知考生。

第8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 专业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其目的在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调整优化研究生人才比例结构,力争与国际接轨。2010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达到1∶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对规模日益扩大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群体,研究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新思路,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

全日制专业硕士是指以全日制教学方式,面向产业,为工程领域培养的硕士生,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类高层次人才。在我国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属于硕士研究生学历层次教育,但其培养特点不尽相同:学术型硕士教育重点培养继续从事科研的学术人才,而专业型硕士面向政府机构、行业单位,为培养特定职业化、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强调工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学术型研究生仍占主导,专业学位涉及职业领域还较少,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比例相对较大。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特殊性

全日制专业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与其他类型研究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来源于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自身――在校时间较少、滞后的社会观念、不同的待遇政策、学生心理预期、生源质量、不清晰的就业前景等。从学生自身的客观情况来讲,专业硕士的主体现在已为“90后”,整个群体具有鲜明的特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挑选工作时很重“报酬”,不愿做“额外”的工作,重视维护个人权益;另一方面,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给人们思想带来的必然冲击,学生们刚刚走入社会,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入思考,较容易受到社会负面思潮的影响,这也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同时,强调“个性”“与众不同”,对主流媒体和声音有自己的思考。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的研究意义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德育工作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1]。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探索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提出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很必要的。而同时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研究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平衡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根据笔者对多个院校师生、用人单位开展的问卷调查得出,在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着思想共性:思想较为成熟,独立自主性强;偏好直接的现实利益,但抗挫折承受能力弱,情绪容易波动,心理素质比较脆弱[2];集体观念差,责任感缺失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思想问题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学生思想特性,总结规律,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模式,提高专业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难以参与全过程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专业硕士培养期间,必须保证半年以上的实践教学,因此专业硕士大部分时间在校外参与全职实习。学生在校时间缩短,甚至到外地企业,因此对于高校而言,难以开展全过程的思想教育、监管和评价。虽然可以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但校企之间的相关环节交互不流畅、不透明,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甚至导致管理工作中断。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在培养目标、招生录取、培养模式、实践训练等诸多方面都不同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和在职工程硕士生[3];整个社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认识和认可不足,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另外,在某些研究生政策和待遇制度上,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与学术型研究生享受同等权利;教育部门和导师对专业硕士的教育和培养,思想和观念上还未能形成统一认识。因此,专业型研究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对学术型研究生来说更为突出。

(三)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忽略必要的职业引导

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更加重视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是专业硕士培养的重点目标,但是在日常思想教育中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相比,全日制专业研究生主要是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与部门的认识和要求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因此,在对这些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加大对职业规划意识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安全稳定缺乏监管

专业硕士大部分时间在校内外单位参与专业实践和学习交流等各类实践活动,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可控的安全稳定问题,如饮食卫生和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多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恶劣与情况复杂、工作压力大、学业与实习就业的时间精力分配等。如何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特点,提出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教育思路,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的规律与建议

(一)校企合作,将企业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结合专业硕士的培养特色,建立“思想动态反馈”机制,定期举办校外导师、企业人力资源座谈会,听取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校内外导师在学生出现学业或生活困难时,应及时通知学院,快速、有效地引导和解决问题,将思想教育工作常态化,能够确保学生按时、保质、高效地完成校外实践环节。

(二)宣教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心助力全方位成长

考虑到专业硕士长时间在外实践的特点,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院紧抓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的队伍建设,在社会、导师和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素质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优势的宣传,加强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职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现实性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同时,建立企业奖学金等必要激励措施,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优化机制,保障就业诉求与现实环境达到“双赢”

保障和支持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就业诉求与现实环境,特别要从他们就业的保障机制、发展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让专业硕士有可实现愿景的希望,开展就业领航工程,加强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服务意愿、较高的工作热情,具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利益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且对专业学位的后续优质生源,以及专业学位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多措并举,运用全媒体多方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开拓多样化思想引领媒介,增强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全媒体的推广和利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无论是校内外导师、教育管理者还是用人单位,都要提高教育意识和管理水平,避免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思想教育“放羊式”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发送安全小贴士,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和他人,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遵守实践或实习所在地和单位的各项政策法规及相关制度。

全日制专业硕士是一种全新的培养理念和模式,各项工作处于探索中,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较大,只要总结经验,找准规律,努力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必将积极推动全日制专业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雪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农科研究生为例[J]. 高教高职研究,2010(8).

第9篇:在职工程硕士范文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69-02

收稿日期: 2013-06-09

作者简介:荆涛(1971―),男,黑龙江加格达奇人,齐齐哈尔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研管理、绿色化工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依托东北老工业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JG2012010687)

21世纪以来,国家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对于我国全局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1]。在这个经济主导一切的大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科技是老工业区振兴的必由之路。首先,人才和科学技术是发展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高校是人才孕育的摇篮,在高校中发展和建立与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学科群,有利于提升研究生教育以及研究生培养的综合质量,同时高质量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基地为老工业区的振兴提供了很好的储备,也对工业区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推力[2]。其次,大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转化率,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发展成功的经验,他们都是将科研成果与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使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3]。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无疑是对这一政策很好的实践和探索。综上所述,在时代背景下,要摒弃人们的错误认识,加快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将高校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与研究生创新实践结合起来,使得研究生的发展提升到更高层次。

一、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背景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绝对不是单一的工业发展,它是全面的经济发展,包括工业在内的农业、第三产业、基础建设、社会保障等等的全面振兴。在此基础上,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也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现如今,老工业基地的社会发展结构发生很大错位,人才也有很明显的隐形浪费,进而出现人才的严重短缺。具有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流失在机关或者事业单位,高质量应用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高新领域的人才极其匮乏,这就导致了人才数量巨大,而社会需要的人才缺少。

二、东北老工业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校企双方未找到合作点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并且具有高级的专业知识,然而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从学校角度来说,更多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获得研究课题、得到企业资助从而在研究过程中不必担心经费问题。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他们没有用教育“武装”自己的意识,没有意识到依靠教育才能获得更好、更优的发展,只是把目的放在了获得科研成果上。校企双方还没有真正从战略上找到合作点。

(二)发展方向不明确

高校对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项目还没有充分了解,所以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产学研的联合对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社会经验、工作能力等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会有力推进办学水平。现在高校还是把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点放在师资力量上。在教师中,也存在一些重视国家大项目的研究,而对一些应用项目的研究重视不够的现象。

(三)缺少健全的产学研师资队伍

由于产学研联合还没有一个稳定的模式,所以没有一个健全的培养产学研的师资队伍,大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提高相应的人员编制,高校教师还是按照学科及招生数量分配,基础理论研究学术水平和科技成果奖励依然是研究生导师资格评定和技术职称评定的硬标准,没有意识到对现有工程技术开发的重要性,同时对应用价值的推广确认较低,认识不充分。

(四)培养经费不足

对于产学研联合所需要的资金,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辅助模式,这也致使资金问题成了产学研培养研究生项目中的关键问题。近几年虽然设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对于产学研联合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资助,但是支持面有限,资金不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现实告诉我们,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资金投入相差甚远,应该有所改善,高校具有的一些研究中期成果,由于经费问题,也只能放到一边,无法继续研究。

三、东北老工业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对策

(一)确立多维立体导师制

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中,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式多维立体导师制。多维主要是学校多维和企业多维,而立体则是每个维度有多名教师组成一个团体。多维立体导师制要求一个导师团队纵向之间结合多名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资深导师和多名年轻并科研热情高涨的助手共同指导研究生。导师团队横向以协作的方式为研究生制定培养方案,导师团的创新意识通过定期进行的学习交流来不断提升。

(二)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

与多维立体导师制相对应的需要构建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型课程体系,既“多层次课程体系”。为不同学位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来进行教育。层次一:对于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将偏向于理论的研究,并以学术研究作为指导,以此来培养科研机构和大学教师的研究人员。学校企业的导师团应该为此类研究生设定倾向于探讨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利用价值,及其使理论在实践中展示出价值的途径、环境和方法的课程。层次二:对于专业型学位的研究生,应该在专业实践的指导下注重实践中理论的应用,培养出具有正规专业和技术训练的高水平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对学位的授予不仅要反映出专业领域具有的特点,还要反映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学术理论基础上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学校企业导师应该设定倾向于能够把理论技术应用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工具、生产工艺、产品的技术发明的研究课题和课程,注重对理论进行利用使其产品化、商业化并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层次三:将专业型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分成注重系统化的全日制培养和注重实用化的在职工程硕士。

(三)大力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以产学研为纲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硕士人才的最有效模式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首先,学校招收工程硕士专业的学生是直接从企业中招取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学士学位且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仔细分析其招生对象和招生报考的条件不难看出,学生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理论基础,并且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工程技术能力。他们通过工程硕士科学学位的教育后,专业理论基础不仅得到了弥补而且理论水平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带到课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不仅能实际解决工程技术领域遇到的问题,又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应该以产学研的方式作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企业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和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空间广阔,此外企业也具有实际经验和生产现场的优势;高校的优势在于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大批创新人才,而且也是输出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基地。

(四)抓住东北老工业区发展机遇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前期论证阶段提出假设要想真正实现,需要多方位的全面配合,其中政府的支持,政府政策的倾斜,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高校和企业对政府的决策影响比较小。那么当国家好的政策来到的时候,就必须将其牢牢地抓住,坚决不能错过这个机遇。当下国家提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这对高校和企业来说是绝不能错过的战略机遇期。

(五)明晰产学研中高校和企业的地位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高校和企业的协调调度是这一模式得以顺利展开的保证,那么就必须认清在此模式中高校和企业的地位和权责。高校在这个模式中起到主导调度的作用,在进行科研选题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负责对研究生在高校和企业中进行科研的全程约束,企业仅仅是给研究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往往企业对科研选题的指导更加重要,因为企业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急需的技术等科研方面要比高校更加熟悉。企业虽然培养研究生不处于主导地位,但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的科研选题至关重要,在这个层面上企业的地位是必不可缺的。毕竟企业还有更加繁重的生产工作,高校相比主要是科研和培养人才,那么一些基础的工作应由高校承担。

(六)加强政府主导,强化企业主体

政府的主导与企业的主体应从以下几点得以体现:第一,政府须建立有利于产业、学术与科研相结合的适当的限制机制以及法制机制;第二,政府须营造并确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第三,政府须高效发展与合理规范中介服务制度;第四,企业须以创新主体的意识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第五,企业应将“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才”作为企业的生存观念;第六,政府和企业都应对科技研究的投入相应地增加;第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应被科研院和高校所重视,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和企业联手融入其中;第八,高校和科研院科研选题须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出发,避免出现对社会发展创新价值少的项目出现。

参考文献:

[1]陈畅.东北老工业区生产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问

题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秦军.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