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信息技术评课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评课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评课稿

第1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方式

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它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教学评价是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判断,反过来又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这一过程不仅把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应用情况作为关注点,而且对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即学习方法和伴随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作为着重点进行关注。对于信息技术科,学生进行学习时,首先,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因为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实践性强,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在模仿前人知识的同时也会有不断的新的发现,即这也是一个创造过程。因此这门学科的评价除了与其他学科有相同之处外,还应有其特殊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

传统的评价方式一般是对一段学习时间或一学期学生学习结果的考察,比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可以说是在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了。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目标比较狭窄。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只是以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主,以信息技术科为例,一般的形式是:笔试+作品+上机操作的成绩,而这种方式却忽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忽视对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二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因为一般是在学期末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察;三是实施评价的主体固定,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成绩,这样一来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发展;四是评价的效果存在限制,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后的反思上存在限制,从而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上作用有限,对教师本身反过来调整教学方式作用也有限。

通过以上分析,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对学生、教师两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根据高中生信息技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以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不能只从这种普通的考试成绩这一单一的方式来对学生做简单的评价,还应该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全方位地对他们的学习状况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学校、教师在进行新课改条件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两方面:从大的环境看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从小的环境上看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评价趋于多元化

1.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要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各个层面有机整合,一起来参与评价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让学生们参与评价过程,因为这个评价过程可以使他们有自我反思、关注他人的机会,这样就可以乘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比专门在课堂上开展这方面的教育要有效得多。另外,这个过程也给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提供了机会,从而就可以达到以评价促进学习,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评价时把目光放在学生的个性差异上,目的是使参与评价的全部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高中生中,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应用能力以及学习风格等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校、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时,必须要考虑到以上因素,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最低的教学要求上,力求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来展示自己所学知识、所取得的成绩、进步及创新性。

二、评价注重发展性

20世纪80年代,发展性评价发展起来了。这是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其主要内涵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被评价者的评价信息和对之进行分析,对双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教育活动来作为价值判断,目的是实现双方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在新课改下,发展性是信息技术这一学科进行教学评价时所应具备的很关键的特征之一。原因主要是我们的评价对象——高中生一直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这种动态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更客观地评价他们。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改变之前通用的过于强调评价的判断、选择的功用,重点放在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功能上。我们的教学评价不仅要看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更要重视他们的未来发展,每一位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情况。

教学评价应接受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承认他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我们的评价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上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然后对他们进行评价,再向学生的将来发展进行评价。因此,新课改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做全面分析,包括过去和现在,然后根据他们原有的基础和目前水平,来预测每个学生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可能的发展目标,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从而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基础》

第2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评价原则;参考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97-01

课堂评价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或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更为完善而进行的监控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如课堂练习中的作品评价等。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对其最终的活动成果进行的评价,如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等。

一、过程性评价实施的背景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往往还是比较注重以考试结果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特别是多个省份已经把信息技术学科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考试成绩与高中毕业证甚至高考录取相关联,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信息技术学科曾被冷落、被边缘的窘况。针对上述种种弊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即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等方式的结合使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师评环节中则主要纠正偏差、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信心。

二、过程性评价实施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目前我市高中学生来源广泛,城乡兼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性很大,起点及能力水平也不一样。

2、多元化原则

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主要指学生对某个学习主题的理解与表现,如观点是否准确,论证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全面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主要指对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等方式,系统客观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景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采用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比较精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可行性原则

在指定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时,应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到的,且每一项评价指标应具体、明确、简明、扼要,易为学生理解,便于教师掌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繁琐和形式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和量规,以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4、全面性原则

过程性评价的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即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是指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延伸的一般性发展目标,如道德品质、信息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方案参考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的评价。学生自评前,应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出评价量规,制定好的评价量规可以贯穿自评、互评和师评等环节。评价量规一般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等几个要素构成。教师先行就评价量规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向学生做出说明。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一般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以4~6人为一组,可以通过博客、FTP服务器共享作品的方法来进行。首先,互评重点在“评”而非“价”,评价的目的是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促进对方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时,不能只简单的要求互评者评判等级,更要求他们说说为什么,要让被评人真正从中有所感悟和提高。其次,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应只看他的定量掌握情况,还要看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辛勤努力、学习态度、所用方法甚至勇气与耐心,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的评价要素。

3、教师评价

对比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环节,教师在师评环节不应只是简单的总结,而应点拨并促使学生学习的升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评价反馈,不仅要纠正学生知识与方法上的错误,更要激励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培养。同时,师评环节又是一个开放性、交互性较强的环节,教师评价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点评和补充。师生良好的互动,不仅促进了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升华,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

总之,过程性评价应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必须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建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第3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高效课堂

Abstract: teaching depends on evaluation, in high school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eaching good guidance. The new round curriculum reform advocate "based on process, promote development" of course evalu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cours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evaluation reform,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became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on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he content of making a simple summary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evaluation, efficient classroom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而应该有一套适合本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要力求避免传统评价中的缺陷,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探讨如何更科学 、合理地评价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一、高中传统信息技术课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的总结性的考试来评价。

这种习惯,无意中强调了标准的唯一性,潜意识里会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认知或操作的层次和水平。而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若把它当成评价的唯一方式,过分强调评价的结果,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2、评价与教学脱节,不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对教学缺少及时地调整和有效地促进。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鉴于所教班级多,学生数量多、工作量较大的问题,经常采取比较简单直接的评价方式,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评价,继而使个人的教学也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调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水平也难有大幅的提升。

3、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其他的评价方式

学得好不好,老师说了算。在过去,我们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以老师的评价作为唯一评价的方法,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等内容,老师、学校、家长都很少去考虑。一方面加重了教师的评价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很难实现通过评价来达到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健全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学业、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施中的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原有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使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1、引入“无纸化”的考试方式

根据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的模式,尝试让学生一人一机在限定的时间内在计算机上答题,考查的不仅是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上机操作能力考核部分。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是对学生操作水平的一次检验,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也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在实际操作“无纸化”考试方式时,由于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考试系统,目前笔者只是自己建立一个简易的在线测试系统,系统中的题目也较少,还处于一个试验阶段。

2、使用过程性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过程性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最大区别是在评价功能上的拓展上,它强调通过一系列间隔性评价,来控制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与良好的状态。由此可见,过程性评价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而且可以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3、结合Blog建立“电子档案”

对于每个学习阶段,评价的重点就是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都学到了什么。在这部分评价中,学生需要在每一阶段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笔者的做法是在WIN2000服务器上为每个班级建立相应类型的文件夹,然后在每个班级文件夹中,建立与学生学号、姓名对应的文件夹,通过设置“安全”和“共享”,每次上课时,学生把作品保存到一个自己专用的文件夹中,学生的作品只能由这个文件夹所属的同学浏览和修改。然后在某个阶段或期末学习完成后,进行统一评价。

Blog是近两年迅速兴起的一种操作简易、方便快捷的网上空间。每班学生之间通过Blog链接,建立起学生Blog群,从而形成了一个网上交流平台。Blog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以可视化的形式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笔者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结合完成的作品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其他同学、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等等。

4、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第4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其特殊性,每次活动产生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但是评价的结果又往往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甚至教师自己有时也会忽视。除了学习成绩的评价是刚性评价,由教师主导的综合评价和由学生主导的过程评价都是弹性评价,如何防止评价流于形式,如何保证评价的公正和透明,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起点能力评价

相对于其他课程,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更大,有的学生经常使用相关电子产品,有的却只在电视中见过,从未接触过。在学生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应给予每个人一个大致的评估,即起点能力评价。

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之前,原有的知识技能准备水平。研究表明,起点能力比起点智力对新的学习有更大的决定作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的最重要原则是学生必须达到规定教学目标的85%,才能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其目的就是确保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已具备适当的起点能力。因此开学第一次课让学生完成一个活动,活动的内容与高中课改后的高中新生水平要求相符,如给学生一部分教材电子稿(一般就选择《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二节),让学生自学后从中找到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并将问题与答案以Word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从旁观察,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动手能力、反应速度、理解能力、互助能力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活动结束时,教师通过收集作品、批阅作品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对各个学生的操作技能、信息素养、自学能力、观察敏锐度、审美情趣有所了解。

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使教师今后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和关注个别教学事半功倍。由于信息技术基础差不全是学生主观因素造成的,教师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不要点名评价,在以后教学中给予关注,效果会更好;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表扬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其提出较高的作品要求。

二、强调每个学生发展和进步的评价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教师应以“了解、掌握和熟练操作”程度为标准,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

这个评价应基于基础评价,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有的能够自主的制作刊物、使用合适的工具完成作品,就可以评价为“优”;有的能在网上找到资料,虽然不熟练,速度也很慢,但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可给个“优”。只要他有所进步,就值得表扬,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反之,如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统一标准,显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具有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的评价

新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是把评价重心从结果和答案转向学生求知、探究与努力的过程,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转变,注意发现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

学生在评价过程之中,得到的是建议、目标和动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不是一个分数,它表达的是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实践能力;不是一个结论,它描述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不是为了比较,它指明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学习习惯和品行评价

新课程中,要求全面公正地看待学生、多元的评价学生。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往往会忽略对学生习惯、品行的评价,而有的信息技术教师甚至认为只要最后能通过等级考试的,就是好学生。其实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都应担负起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责任。教师要善于利用记分册,每一次没穿鞋套、没带书、带课外书看等违反教学规定的行为在记分册上都可以有所体现;学生窃窃私语等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也记录下来,每一次记录教师认真了,坚持不懈,学生也会认真对待。此外,学生一些良好的细节,教师也应该记录下来,比如,笔者在一次教学工作中发现,有几个学生走的时候没有把椅子放回原位,一位女学生就细心地把椅子一个一个放好,还把其他学生乱扔的面纸丢进了垃圾桶,笔者在旁边看了非常感动,在品行和平时分上为其加分。

五、开展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评,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作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即小组集体对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在协作学习中的贡献作出评价。这两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学生从被评价到自我评价、评价他人,这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长足进步,“学会评价”也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之一。

在新课程实施后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自评、互评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除了平时起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外,在作品展示阶段,评价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以网页展示活动为例,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人,考虑到不同角色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展示作品的学生自评表(就课题研究成果、网站制作技术、展示风采等方面提出要求),观看展示的学生评价量规(见表3,就课题研究、网页作品、成果展示等角度提出基础分值、提高分值、典范分值),最终学生以不同角色在留言板上给出分数评价和文字评价。这些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公。

从学生评价的语言上看,确实还略显稚嫩,但是相信随着评价次数的增多,学生不仅能够精准的评价他人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更能够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优化自己的技术和作品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科学、易行、活泼、多样,如网络问卷、课堂提问、讨论、竞赛、作品批阅和展示、随堂测验、成长记录、课后交流等,不一而足。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新式的评价平台,也是对自身技术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高中网页制作活动中,使用了几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小组合作积分,责任组内挂钩,全组分数的增减互相关联。树立“同甘共苦,共同进退”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小组内责任到人,每一个环节有详细的记录,根据贡献的多少进行评分,尽最大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表1 提高效率而制作的上网规划表

表2 阶段工作记录表

(2)教师细致区分研究水平、技术水平和展示水平,给出评价量规,学生按项目评分,给出具体分值。

表3 网页制作成果展示评价量规

(3)asp评价系统或Blog评价。asp评价系统,学生填写网页上的选项,给出分数之外,填写闪光点和关注点,学生填写的过程,也是发现一个作品的优点及可改进之处的过程。

Blog评价,教师使用博客平台帖子,学生以回帖的形式评价同学的作品。在发帖的过程中,了解评价的语言,学会到位的评价。

第5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论文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评价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而应该有一套适合本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要力求避免传统评价中的缺陷,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反思现状,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评价认识不足

随着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已经迈入了中小学必修课的行列,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在绍兴仅仅是有这样一项规定:获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等级证书者可降5分参加录取。许多家长、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目前没有成为中考、高考学科,这门课程并不重要,在中学尚且如此,在小学阶段就更未引起重视了。与其他学科相比,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尚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2.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内容只注重结果

就目前我市各小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开课率还是很高的,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各校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某些考试,沿用了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等)的考查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笔试,教师评分后记入成绩册;有的学校没有考试,放任自流,造成学生学习的时候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上网、聊天、游戏等;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在信息技术考核评价中增加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试评价(即上机测试),但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仍然是几项测试的有限相加。以考试方式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往往忽视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过多的重视考试分数、成绩,其弊端就是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3.评价方式的现状急需改革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明确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注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后能否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因此,需要一种既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又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新颖的评价方式。

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施中的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原有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使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1.引入“无纸化”的考试方式

根据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的模式,尝试让学生一人一机在限定的时间内在计算机上答题,考查的不仅是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上机操作能力考核部分。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是对学生操作水平的一次检验,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也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在实际操作“无纸化”考试方式时,由于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考试系统,目前笔者只是自己建立一个简易的在线测试系统,系统中的题目也较少,还处于一个试验阶段。

2.自制电子作品考试方式

即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教师在给定了范围与评定标准后,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和素材,完成作品并存盘交给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进行这样的考试。例如:在完成PowerPoint模块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春节或元旦为内容,以简单的文字、图案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PowerPoint基础知识。学生对这种考试没有过重的压力,自制电子作品考试方式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结合Blog建立“电子档案”

对于每个学习阶段,评价的重点就是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都学到了什么。在这部分评价中,学生需要在每一阶段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笔者的做法是在WIN2000服务器上为每个班级建立相应类型的文件夹,然后在每个班级文件夹中,建立与学生学号、姓名对应的文件夹,通过设置“安全”和“共享”,每次上课时,学生把作品保存到一个自己专用的文件夹中,学生的作品只能由这个文件夹所属的同学浏览和修改。然后在某个阶段或期末学习完成后,进行统一评价。

Blog是近两年迅速兴起的一种操作简易、方便快捷的网上空间。每班学生之间通过Blog链接,建立起学生Blog群,从而形成了一个网上交流平台。Blog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以可视化的形式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笔者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结合完成的作品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其他同学、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等等。

4.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作品制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师评是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评价坚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主导的原则,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由于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而言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在制作作品中的经验,从而使学生有清楚的自我认识,从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评价分层

对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学习兴趣的差异,操作时间的差异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差距较大。就我校而言,学生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正视这种差异,对于各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同时,评价要注意鼓励性,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任何进步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在实际应用中,笔者采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平时表现、上机操作、作品相结合,采取等级制(即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告诉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在哪些方面尚有不足,指给他们前进的方向。

三、实施评价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它的评价过程较长,比如自制电子作品考试的题目与评定标准是事先告知学生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创作作品,在作品评价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说明的机会。因此,学生在作品制作中可以以轻松的心态认真投入测试。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看重评价过程。比如在完成一个综合性作品中,学生要完成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处理和信息的,这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笔者任教的是中高年级,虽然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低年级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与文字输入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评价方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其他,比如学生自评、互评会占用部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自评难免存在虚报成绩的现象。这些都需要今后对不同年级评价方式进行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总之,我们应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以上是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杨淑筠.对“课堂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结构和基本概念的认识[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5,4.

[2]王坤敏,刘红艳.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作品评价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第6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应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然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学生爱上信息课但主要兴趣只是集中在玩游戏和聊天上,无法将学生真正兴趣持久保持在信息技术学习上来,基本信息素养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无法进行相对准确测量“有效教学”达到什么程度,课后也没能有留下痕迹无法知晓,制约着高效课堂的打造。为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行研制开发,建立并应用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系统,成功将学生的兴趣活动真正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上来,实施了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1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为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提供网络支撑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和计算机教室一人一机的优势,自行研制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网络教学平台,将中小学全部课程资源和每节课的评价要素(也就是信息素养形成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细化和分解)预设在教学平台中,课前教师只需要选定课时教学内容,就可将该节课的教学资源和评价要素自动提供给师生课堂使用。如七、八、九年级上下两学期各预设20个课时,如果选定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时后,师生只要登录到学习平台,就会出现该课时(“文章的版面修饰与美化”)学习与评价一体化的网页界面。该界面分成为导学区与评价区两部分,在导学区里提供了本节课的导学任务(文章修饰美化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此处略述),评价区里对应导学任务出现6-8个评价要素:(1)设置不同字体字号和颜色;(2)设置段落对齐方式;(3)设置首行缩进;(4)设置行间距;(5)插入艺术字和图片;(6)设置图片版式;(7)按时完成作品美化并上传;(8)积极交流和评价。学生学会或者完成了相关的学习探究任务,只需点击评价要素下的功能按钮(“学会”或“完成”)就将学习情况提交到服务器上,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即时查看到全班所有学生的自学情况(见图1),在有效时间内,哪些探究学习任务都能学会和完成,哪些任务仅有部分同学完成,哪些任务学生都不能完成或仅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在学习平台上一目了然。对于全部都能独立学会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教师可以免予讲授或交流,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对于仅有部分学生能够学会或者完成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与互学,而后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与展示,达到全班掌握和解疑破难、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都不能完成或仅有个别同学能完成的探究学习任务,教师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讲解或补充。由此可见网络教学平台支撑下的过程评价系统对于教师即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准确把握教学进程,合理调控教学环节,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显得极为方便、灵活和重要。

2课堂评价系统应以过程评价贯穿课堂始终,强化信息素养的落实

课堂评价系统的建立,给课堂学习的过程评价提供了依据和便利条件,师生可以将评价活动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尾全过程。课前学生只要打开评价系统首页界面,就会弹出上次课后学生的星级荣誉榜,系统自动选出10名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即将学生照片滚动显示在登录首页上并授予不同的星名(见图2),给学生以成功的幸福感,激励学生挑战星级榜;课中学生针对自己的探究任务完成情况,点击评价区“学会”或“完成”按钮,相应的评价要素下就会显示出一个“ ”,同时自已的“本次课堂积分”和“累计积分”、所在小组的总积分也自动增加一分,各小组的学习星级排行榜立刻发生变化,激励小组同学比、学、赶、帮。学生作品提交后,师生可以通过评价系统查看所有学生的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或加分,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减少了学生提交作品后无所事事甚至玩游戏、聊天现象的发生,在这里积分的增加过程,实际上体现出了学生信息素养的落实和提升过程。课尾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系统中显示的学生课堂得分

情况,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和“探究达人”、“交流达人”、“作品展示达人”将评价活动推向。

3课堂评价系统是多维评价的综合应用,提高了评价可信度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系统中设计了多种评价方式,自评、互证、师评、系统自动评价。既有分数评价,也有留言评价。在具体课堂实施中,不要求每种方式都用到,但要求真实可信,可将学生每3-4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选定一个同学当组长负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督评价活动,当学生学会了某项技能或完成了某些学习任务后,可以进行自评记分(系统中显示“ ”);小组长对组员的学习结果给予检查确认后可以进行“互评”记录,即将“ ”改为“ ”;教师对小组学习成果认定后可以给小组评价记分,该小组成员前面出现小红旗标志。对于作品制作优秀或者探究交流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系统给相应同学送出一个“笑脸”图案,也可以在学生个人留言板里写上几句激励性的话,如:“作品真好!让老师欣赏”、“你们小组学得真不错,继续保持!”这样做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肯定,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会更加专注地去学习信息技术。

4课堂评价应用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深入持久地学习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基本信息素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要注意观察评价系统中学生的成长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级别升级状态。对于课堂评价系统中表现出学生已经学会或完成的技能,教师应抽查检验数据的真实性,不能为了升级而拉票加分,以此培养学生负责任以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对评价系统中表现出探究操作、作品制作方面还存在困难不能按时完成的学生(即评价系统中各评价要素都没有得“ ”),教师千万不能不管不问,任由学生发展,一定要给予足够关注,必要时给予个别辅导或请求其他同学帮助,然后安排他们代表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他们就可以感受到教师对每一个同学的关注,才能将注意力真正集中到学习信息技术上来,学习才能深入,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建立且能持久。

5 课堂学习过程评价系统的应用保留学习痕迹,为后续教学提供内容选择的依据

第7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高校教师 信息技术水平

2012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在全球迅速兴起,国际背景下的慕课也向中国乃至世界高校提出挑战。作为课程建设主体的高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大规模在线教育引起的全球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国家及各高校主要通过相关学习培训和信息技术教学大赛手段进行。虽然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的特点是短平快,而欠缺应用巩固;信息技术教学大赛,则因大多数教师的知难而退、望而却步而普及面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所有一线任课教师的参与。《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使精品课程建设又上新台阶。部分高校把精品资源课建设纳为评定职称的必要因素,甚至提出“一人一门精品课”的高要求,在制度上鼓励、鞭策广大教师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因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压力和技术需要,大大调动了教师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给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且普及率很广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平台。

一、教学录像制作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学录像资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是资源库中的重头戏。无论是微课的录制,还是教室内的课堂教学实录,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录像设备、录制软件、视频美化软件做支撑。授课教师必须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其他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以顺利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微课、现场实录等多种课型教学录像的录制任务。

(一)在PPT的制作技术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网上共享课程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的制作向团队教师提出挑战,在PPT制作过程中,从母版背景的选择、排版和布局到文本与图片的结构处理及幻灯片出现的方式、视(音)频资料的剪辑与插入方法等,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这些技能的熟练掌握,能够加快团队教师教学课件的制作速度。

(二)在教学录像资源的生成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1.在微课片段录制中成为录屏软件的使用高手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微课资源是非常重要且便捷的学习资源,特别适合网络在线学习。微课的主题单一而突出,用时短,特别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下学习者的学习。而且传播形式多种多样,资源占用容量小,可以通过手机、电脑、MP4、IPAD等进行移动学习、观摩或研讨。作为资源共享课建设主体的教师必须熟练运用超级录屏软件,以完成微课的录制任务。

2.在课堂教学实录课程摄制中成为视频美化大师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课堂实录视频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系统而连贯的学习内容,更直观地体验教与学的全过程。有趣的师生互动,生动形象的教与学设计,使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一目了然,更便于观摩者学习和研讨。

进行课堂录像时,首先要注意光线的明暗、远近景的处理,特写镜头的拍摄等;之后为取得更好的播放效果,还要使用视频处理软件对录像进行剪辑合成,而且为保障网上顺利播放及减少录像在网站所占空间,还要对教学录像进行格式的转换。通过以上课堂教学、现场拍摄、剪辑合成、格式转换的实践,团队教师提高了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用摄像设备录制视频、运用多种软件剪辑合成和美化视频的能力。

二、相关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建设与开发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方便学习者与主讲教师之间、团队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团队创建了精品课程研讨QQ群、微信平台、优酷自频道和博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特别是优酷自频道的创建,可以容纳大量的视频资源,极大地减缓精品课程网站的空间压力,保障学习资源的无限提供,这些视频资料都是经过团队教师严格筛选、过滤之后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精品,对学习和研讨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保障学习资源的质量。

团队教师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与学习者交流、研讨,指点迷津、解决问题,并上传学习资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以上网络资源的提供和建设,团队教师的网络信息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

三、网站建设与维护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有力支撑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是展现课程的舞台,是学习者进入、了解学习资源的首要渠道,是课程的大粮仓,囊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实训指导书、考核方案等多种学习资料。为保证网站首页和相关内容的链接及各部分内容的直观展示,在处理文档、课件与视频的排版布局和美化网页等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团队教师学习网站建设、美工等相关技术技能,大家由开始的初步了解到逐渐掌握,提高了网站建设能力。

应用更有利于掌握,技能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意识到其重要性,正所谓“不愤不悱,不悱不发”,困而学之。广大教师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由被动到主动,由笨拙到熟练,用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升。通过PPT和录像制作、资料上传及网站建设,提高团队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提升中提高课程建设主体――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客观上促进高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在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第8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延边州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相关文件要求,提升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真正达成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破解教学难点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决定进行文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文科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文科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软件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活动目的

1 .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三、参与学科

英语、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

四、活动内容

(一)展示课。出课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应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课堂展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第9篇: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一、电子备课的优势

1.电子备课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应用

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网络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资源及教学相关信息。如在进行《平行与相交》一课备课时,只需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平行与相交》”,再单击“百度一下”,就会查找到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料,有课件、教案、教学反思,还有说课稿和考题。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联盟网还是百度文库,或一些个人的博客等,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超大信息量让备课内容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通过有效筛选,可让更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进入课堂教学中。电子备课有利于课程资源的优化应用。

2.电子备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电子备课让教师的备课变得省时高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开始使用电子备课方式,这不仅节省了书写的时间,而且在网络上选好例题后可直接复制粘贴过来,再加上电脑绘图软件操作便捷,使得电子备课变得高效轻松。

教师在电子备课过程中,可以对文字、图表、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提供更多样的授课方式。例如在准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时,可以插入生活情境、动画等去更生动地诠释教学内容。

电子备课还便于教师对以往的教案进行修改。教案完成后有时需要依据课堂教学调整例题顺序、难度等,如果在纸质教案上修改,会乱作一团,而电子备课稿改来改去页面永远整洁。当教师的教案应用于教学后,有时在反思后需要大修大改,电子稿件最不怕“动大手术”了。

3.电子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

在校园网内进行电子备课,教师不必跑来跑去地借备课本,轻轻一点便实现了资源共享。电子备课还利于资料的储存,让备课稿长时间、大范围实现共享,大大提高了备课稿的使用率。查询快捷也是电子备课的优势,只需打开文件夹,资料便立刻显现于眼前。例如,我们在集备中对《除法》一课形成了教研组的备课稿,一课三式的教学设计、说课稿与课件同时存入一个文件夹,可共同使用、重复使用,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之后为我所用,形成了资源共享的局面。我们既可建立公用的学校教学资源库,也可创建个人教学资源库,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资源准备,减少重复性劳动。

二、电子备课的弊端及改变方法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们,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电子备课也是这样,它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同时,也会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1)许多教师打字速度较慢,编写电子备课稿时耗费时间多,效率低,有的教师想制作一个动画过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以至于没时间去钻研教材与教法。

(2)一些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不认真钻研教材,不用心编写教案,而采取“搜索—复制—粘贴”方式去抄袭网上现成的教学设计,这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提高。生搬硬套教学设计会损害教学质量,还会造成教师缺乏责任心、养成不思进取等坏习惯,使得课堂授课缺少针对性和创造力。

电子备课弊端的去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责任感,把抄袭教案这一问题提升到教师素质、责任心、态度的高度。第二,新教师若过多依赖现成的教学设计,不利于专业的成长,“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建议不足五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有纸质的教案稿。第三,多多宣传,强调认真备课,精心备课,提倡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多组织教研活动和备课比赛,校方与教研组长正确引导,趋利去弊。

三、提升电子备课的有效性

提升电子备课的有效性,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硬件环境建设:电子备课室硬件的建设要跟上,电子备课室要与多媒体教室配合使用,保证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健全。

(2)提升教师个人能力:掌握电子备课有赖于教师个人的领悟能力、学习态度和训练程度。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全面、有计划的培训,帮助教师提升应用水平,学会从感性到理性地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学情与学习方法等,最终体现出电子备课的优势。

(3)建立科学的备课流程:为了发挥电子备课的优势,同时又力争去除其不利因素,我们不妨在摸索中设计出一套较为科学的备课流程,既要避免备课过程中抄袭现象的发生,又要能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和创造力。

下面笔者举例谈一谈提升电子备课有效性的备课流程设计预案:

第一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在各自形成教案前,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来设计整体规划,将教学要求、课前准备、课时安排等确定下来,然后再设计教学过程,大家讨论不同的讲课程序的大致提纲,一课多备,结合各人的不同风格,在教研小组内进行交流,以便大家取长补短,学习借鉴。例如《三角形》的导入新课环节中,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境;有的教师用折纸游戏导入;还有的教师用猜谜的方法吸引学生进入听课状况。大家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使每位教师都能借他山之石去攻玉,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

第二步,不同分工,细处落实。根据大家的备课提纲,教研组长再结合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去进一步分工:有的教师备课思路好,可以形成大家的意志,让这位教师做成简单的PPT课件;有的教师精于信息技术,可使之做一些辅助主备的局部素材剪辑与动画制作等;年轻教师需要多动笔,可让他们把教学思路结合课件形成电子文稿;让年长的有水平的教师将电子文稿提升为说课稿,或是对最后形成的教学设计文稿进行敲定与审查。

第三步,听课评课,积极改进。同样的电子备课,由于课堂节奏、细节处理及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会产生许多新的思维火花,课后的反思、电子备课稿及课件的修改是对讲课的一种促进与提高,教研活动中通过评课与教案修补,使优点得以肯定,不足之处得到弥补。最终将定稿作为校方备课资源入库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