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物流仓储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仓储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仓储实训总结

第1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物流仓储实训;教学现状;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F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中职物流专业仓储实训现状

中职物流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办学历史来说,属于新兴的专业,其办学的经验也是一直在探索,很多难题都得到重视并开始探索解决之路,其中实训就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设备引进成本高,更新换代快

中职仓储实训在平时的教学组织和学习资料缺乏等困难,尤其困难的点表现在其平时的课程设置上,物流行业是近几年新兴快速发展起来的,而学校的教育一般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中职中技类的学校更加不例外,学校的专业创办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办学经验,所有在课程设置上、教材选择上也是只能参考其他学校同专业的先例甚至是借鉴同校其他专业的经验。虽说是实训课程,但有时由于办学经验的缺乏,还是会相对偏向于理论课程的设置较多。产生这个现象的另一个原因也是由于物流企业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学校的教学设备引进成本较高,申购审批程序较复杂,耗时久。申购到使用的时间较长,而且由于用于教学的设施设备使用率比在企业低,所以其折旧成本就更高。

2.物流专业仓储实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较单一

要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提高教育质量,输送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关键在教师。[1]物流专业的建设时间比较短,师范类的物流专业开设得较晚,师资力量成为了一大薄弱环节。专业教师缺乏,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在大学学完知识直接到中职从事教学工作,本身对实践实训经验的缺乏导致了部分物流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这样既不能提高师资水平,又易使学生反感,最终影响了物流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针对仓储实训当中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改革创新的方法

本人在实践过程中,随着大家对于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行者对于问题的反应越来越激烈,而且对于现在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人现对此提出以下的方法:

1.充分完善学校实训课程设置,改善现有的实训条件

首先,由于实训课程的设置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中职中技学校的学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物流专业的仓储实训的教学目标设计就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分支。课程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就业意愿,设置一些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的年龄特征的有针对性的科目。其次,在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源选择方面,应当结合本校自身专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当今社会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适当对教材进行整合与更新,像有些学校自己编制适合本校专业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整,不断完善。然而,有些学习的教学实训设备确实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陈旧落后,这就需要学校与时俱进,改善现有的设施设备的实训条件,做到紧跟当今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做到及时合理购置满足教学需要的设施设备和场地的支持。

2.加强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老师的培训,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学一体化的改革

首先,可以让学校的物流教师参加一些学校或者是教育同行举行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多学习其他同行学校新颖的教学方式,扬长补短,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其次,[2]学校可以面向聘请物流及仓储行业骨干人才到学校讲课或者开展讲座等丰富本校师资力量。再次,提倡老师在教学当中积极采用多样换的教学方法,例如岗位仿真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等较新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在实训当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在动中学,老师在动中教,同时也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3.加强校企合作,结合当地物流企业特色,加大实训的实践力度

中职中技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社会更加注重中职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相对适合这种需求的方式就是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为学生搭桥,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能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及时考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查缺补漏。同时也可以将企业一些先进的发展理念反馈给老师和学校,让老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会选择在当地工作,服务当地经济,所有学校提前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先熟悉行业环境,做到现学现用。这样学校和企业也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学校为社会及时输送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企业自己也在实践中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在此其中,学生是最大的收益者,既加强自身实训的实践力度,又增加了自身的就业优势。

三、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专业操作性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那么这个责任就自然落到中职中技的各类学校身上来。为社会创造新型的适用型物流人才,就需要学校的仓储实训能够改变现状,能做到从课程设置与考核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望在接下来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能够逐渐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地为社会输送真正适用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物流专业;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6-0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互为推进的两种教学形式。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对学校如何开设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为加强物流专业的校企融合,真正了解本地区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某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方便原则的抽样方法,随意抽取重庆市主城四区的相关物流企业发放220份问卷,实际收回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一、调查结果

1.企业主要提供的物流岗位。由调查结果所得,在企业所需要的物流岗位中物流综合管理需求最多,占25%,仓储管理占20%,运输调度占16%,配送管理占15%,物流信息占13%,另外物流营销跟物流规划各自只占了9%。以此可见,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能适合物流相关岗位的综合性人才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2.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3.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4.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庆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不断改革创新,从物流实践教学定位、实习实训场所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探索一条既适应本地区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安生,罗荣凤.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9-130.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53-57.

第3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1.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2.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3.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

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

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

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

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三、结语

第4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能竞赛;实践教学;影响设计

一、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影响分析

1.转变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是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因此,可以在课程建设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并与职业技能大赛相对接,设计学习情境,选择实训项目、制定考核标准等。这样可以让高职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课程内容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举办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赛,促进职业院校增加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引领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技能大赛中,学校要走访企业,了解并研究企业最需要的技术和人才,探讨优秀员工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在此过程中,学校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3.推动了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应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体现知识点的链接和综合。而“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是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的一大特点。在技能大赛中,每一个参赛项目都不是一门课,也不是可以由一个教师独立承担的,它是综合的,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由多名教师互相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必须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贴近生产实际顺序,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技能,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技能大赛中,学生比赛成绩往往也反映了幕后指导教师的水平,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学生比赛获得最佳成绩的根本。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就会接触很多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这是对教师原有知识、技能的挑战,他们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更好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提高自己的实施能力,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导向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1.技能大赛目标

物流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是展示参赛选手对综合物流活动的实际操作水平;检验参赛选手对物流专业知识、物流方案规划设计,以及物流实际作业操作技能、现代物流设备的使用、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等各项能力;通过任务分工、团结协作,锻炼参赛选手的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引导院校进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明确物流就业岗位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物流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物流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物流高技能人才;建立完善物流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为物流专业人才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2.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结合物流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和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描述,逐层递进,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首先是了解现代仓储和配送中心的组成,认识各种设施设备;其次是掌握各种设施设备和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再次是熟悉仓储与配送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作业流程;最后达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所练分析和解决仓储与配送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达到以上四个基本目标的同时,通过课程实训也为我院选拔学生组队参加物流职业技能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依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从仓储部接到订单到把货物配送到用户的整个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典型仓储、配送企业开展物流活动的真实工作场景为蓝本,体现工作项目的真实性,以真实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中获取实践技能。

结合仓储配送企业工作流程这条逻辑主线,归纳、序化成为三大作业模块:入库作业、储存作业、出库作业,这三大技能模块又以15个工作项目作为支撑。整合后本课程实训项目体系如表1所示。

四、实践教学设计案例――重型货架入库

下面以项目――重型货架入库为例,说明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项目任务:完成货物从月台到重型货架上架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入库单的填报,货物接受,货物组托上架等。

知识、技能目标:能争取使用入库设备;按流程完成货物入库并上架;熟练掌握软件操作。

实践场所: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室。

学生分组作业方式:学生4人一组,分别完成任务,具体任务如表2所示。

成果鉴定:要求学生现场完成重型货架入库任务,任务完成后学生自己总结,指导教师点评。

表2 重型货架入库作业任务

[角色\&人数\&任务\&软件操作\&1\&利用中诺思全国物流仓储与配送技能大赛软件完成入库任务的描述和操作\&RF操作\&1\&利用RF扫描货物条码、托盘条码、货架条码等,并完成入库\&组托与上架操作\&2\&将货物组托,利用地牛、堆高车等设备将货物入重型货架指定货位\&]

经过两年的改革与探索,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职业技能。我专业学生组队参赛,获得了2013年陕西省“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技能竞赛一等奖。2013年全国“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技能竞赛二等奖。2014年全国物流沙盘竞赛二等奖。初步显示出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今后,工作过程和工作步骤的设计与设施内容还将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晓春,林朝朋.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改的探索与实践[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46-48.

[2]郭永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剖析及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6):126-129.

第5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双师结构;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

0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也明确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因此,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开发建设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也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1广东省高等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

广东省高等物流职业教育从2002年开始建设,从开办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不足10所,发展到近百所。经历了从探索到发展积累,到质量内涵建设的阶段。目前,广东省一般高校总数达112所,在校生约133.41万人。其中99所高等教育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占64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约为24,900人,占全省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总数的68%。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64所高职院校,其专业方向主要为:国际物流、工商企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港口物流与航空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等方向。

广东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平均有双师素质教师7人,双师比率为41%。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均有开展校企合作,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并邀请企业物流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全省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平均有8个校企合作单位;81%的院校投资建设了校内物流实训室,全省64所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软件和设备(不含实训场地投资)建设总投资超亿元,各校平均投资物流实训建设约168万,各校平均物流实训面积316平方米。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工学结合”落实困难,校企缺乏深度合作

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物流作业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目前,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需求,许多院校投资建设了各种类型的物流实训室,来实现各种物流作业环节的模拟教学。但由于物流作业的市场综合性,这些模拟的实训室还是很难实现全真的市场物流作业环节,同时,各物流专业课程中实践课时的考核标准及教学方法也还没有形成统一体系,使得教学难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往往在校内实训室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有效的融合,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物流作业技能和知识要领。

从目前各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有的采用“企业校区”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企业配合”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尽管形式各有特色,但这些校企模式大都属于短期的、浅层次的合作,均存在可持续发展及深度合作的问题。如何有效实现院校办学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第一难题。

2.2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联系实践、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 100所高职示范校的建设,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起到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但较突出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都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目前各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部分学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一些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另外,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兼职比例高,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民办院校兼职教师很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太高。

由于物流管理是个新兴专业,专业开设才10余年,目前国内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高校内总体的专业教学师资团队的专业背景是较弱的。同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由于物流行业发展的欠发达水平,目前物流市场运作仍处于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经验运作为主的局面,专业性管理优势不明显。因此,目前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物流行业市场内都缺乏具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也正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显得尤为薄弱的原因。

因此,为满足市场经济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及顺应高职院校课程整合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学校型还是企业型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很长的培养和提高过程。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有待全面提高。有必要建立一支有效的、稳定的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3以《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为例的双师教学团队探索

3.1课程基本信息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是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共同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一般开设于第四学期,是以其他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功能课程为先导的最重要专业核心课之一,是省市国家级物流技能竞赛考点分布的主要课程,是评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体现课程之一。由于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一般要求实践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将仓储作业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具备一定的理论只是水平,能对操作原理进行分析并设计作业方案,同时又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以提高就业水平和物流专业岗位能力。

3.2双师团队教学设计

3.2.1 团队设计

要形成有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不是简单的将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书面组合。而是要切实的将两个人的优势共同实施在学生身上。同时又能促进老师的共同进步。因此,在团队人员设计上,校内教师应是一名以上,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而企业教师应是一名以上,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企业工作经验,对物流市场需求、市场状况、物流岗位工作之分了解,熟悉物流作业操作流程,掌握大量实践教学案例及培训素材。这样的团队组合,加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方能达到双师结构团队的教学效果。

3.2.2 教学计划及分工

教学团队的教师要明确双师结构教学的意义和方法,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教研,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教案。校内教师主要指导课程理论知识,负责理论教学及考核,实践教师学习并予以辅助。企业教师负责企业仓储与配送流程认知指导、实训设备训练、课程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物流应用系统操作等实践教学,校内教师学习并予以辅助。企业教师按实践项目模块,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理论与实践考核共同形成课程考评成绩。

3.2.3 课程设计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定位,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或整合。以所选教材为参考,校企合作单位为支撑,将教学内容、岗位能力和学习模块一一划分,并形成有效的对应。校内教师演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模块重难点,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原理、调研方法,优化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战略,使学生具备对仓储活动进行调研和总结分析的能力;企业教师演示与之对应的实践模块,使学生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各项作业技能,熟悉各种物流设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并按一定的考核方式,进行不同的考核和评价,共同形成学生的岗位能力,并提高教师团队的双师能力。

4总结

目前各院校对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探索,还处于较浅层次,尤其缺乏针对具体课程进行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和口号,因此,要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学,优化教师队伍,必须切实做到:

1)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许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只是形式上应付检查和评估,并没有政策规定和相应的建设措施。同时,相关领导和教师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深刻理解“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内涵。

2)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由于物流专业的特殊性,必须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连同校企合作一起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切实推进专业的教学水平。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各院校应在积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课改、教改,稳定教师队伍,为学科建设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薛焕玉.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国文献出版社,2006.

[2] 徐东.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6).

[3] 邓志辉,赵居礼,曹喜为.高职教育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

第6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仓储管理;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34-01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建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其课程设计的基础是企业仓储管理岗位能力和具体仓储工作过程,其特点是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仓储岗位能力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必修课,它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能够学、做一体化,既掌握了仓储管理知识,又锻炼了仓储实践动手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仓储岗位能力。

2、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案例教学、实习等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1、设计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对仓储企业或相关仓储岗位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分析本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教师根据仓储管理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本课程的教学模块。

2、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两个原则:基于仓储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基于仓储工作流程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按照岗位能力在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序,使学习接近实际工作要求。通过仓储企业调研、物流行业专家访谈等方式,归纳出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岗位:仓储业务员、仓储合同审核员、入库管理员、质检员、出库管理员、保管员、仓储会计员、仓储信息员和仓储主管等。根据岗位任务确定教学内容见表1

根据仓储管理的运作流程,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仓储商务

①仓储认知。了解仓储的沿革,熟悉仓储管理的模式。

②仓储商务是仓储企业进行的经营活动,是一种经济交换活动。其内容包括: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把握商业机会,组织货源;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营销策略,促进产品销售;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仓储服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妥善处理商务纠纷,防范和减少商务风险。

(2)仓储合同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根据仓储业务范围和经营项目,组织与客户的商务谈判,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签订仓储合同。在仓储合同履行过程中,面对变动的经营环境,能够处理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3)仓储业务

仓储业务包括入库、保管和出库三个组成部分。入库管理包括入库准备、组织商品接运、商品检验、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商品保养包括商品盘点、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和布置、商品堆码设计、商品苫垫、商品保管秩序的建立、商品养护、仓储安全等内容。出库管理包括核单备料、复核、包装、点交、登帐和发运等一系列环节。

(4)仓储成本

仓储成本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仓储成本、仓储收入和仓储成本核算。

(5)仓储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系统是一套应用性的操作软件,包括入库管理系统、出库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通过本叫教学模块学习,使学生可以熟练操控仓储管理系统。

(6)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可以从仓库管理和人员管理两个方面来研究。仓库管理包括仓库选址与建设、仓储设施设备选择和库存控制;人员管理包括仓储组织结构、人员选拔、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内容。

三、教学组织实施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理顺了教与学的关系,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收集。收集学科发展、学生的需求信息,向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仓储管理案例、参考书籍、参考报刊和参考网站等信息。

(2)教学大纲制定。根据物理管理学科发展动态和物流人才未来职业需要,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作为授课教师的指导性文件。

(3)教案制作。针对仓储管理课程的特点,制作了集图片、声音、影视的动态PPT教案。

2、教学过程

(1)课堂授课。授课内容与岗位能力培养紧密联系,强调系统性和先进性;授课形式上体现多样化和互动性,充分运用教师讲授、情景体验、案例讨论、疑难解答等方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实训模拟。配套开设仓储实习环节,聘请仓储企业工作一线的人员进行进行实习指导,采用现场指导方式,增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活动平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仓储活动。

(4)课程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采用了笔试、平时成绩、实习报告、等多种课程考试形式。

3、教学总结和研究。

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目的,定期举行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内容,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仓储管理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真虹,张婕姝主编.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第二版[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7

_

[2]田源.仓储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9

第7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物流装备 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的特点分析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介绍物流运作系统中各环节涉及到的各类型设备,要求学生熟悉各设备的类型、特点、功能及其选用和配置原则,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时,能够合理地选用和配置各类物流装备,或对现有的物流运作系统的设备配置进行分析改进。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完成物流概论及运筹学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讲授该门课程,为后续的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及物流系统规划等课程提供基本的知识基础。本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1 知识点多且杂乱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知识点涉及物流运输、物流装卸与搬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与包装等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而每个环节涉及的各类物流设施设备,再加之其功能、特点及选用配置原则等,内容非常繁多,且各知识点间相对独立,系统性联系较少,因此显得有些杂乱。学生因为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大量零散的知识,尤其感觉难于把握。

1.2 缺乏趣味性

本课程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是管理方面较擅长,对于有些偏技术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很难通过有趣的案例或游戏来引导,缺乏趣味性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所决定的,无法改变。

1.3 业务操作性很强

物流运作系统中物流装备的选用和配置是物流规划方案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本课程在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现有或改建、新建的物流系统进行物流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选用。对于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相对较高。

2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材建设模式

2.1 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整合

本课程传统的知识讲授是按照设备的类型来进行的,一般分物流装卸搬运设备、起重设备、连续输送机械等,这种知识点的分类方式,其局限性在于学生很难对整个物流运作过程涉及的物流设备形成系统的概念,难以从全局角度去把握。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基于物流实体运作的核心环节,将现有的知识点整合为七个模块,分别为物流运输模块、物流装卸搬运模块、仓储模块、物流包装与流通加工模块四个核心模块,还包括物流集装单元化作业所涉及的集装单元器具模块,以及作为物流系统的附属性设备,物流周边设备模块。另外,港口作为物流系统重要的节点,港口的货物的装卸搬运尤为复杂,因此港口有大量的专用设备,单独作为一个模块。

2.2 课程实训项目开发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结合七大知识模块,基于物流运作的环节开发了七个实训项目,分别是物流周边设备的认知与选用,集装单元设备中托盘货物的码放实训,运输公司设备的配置调研与分析,包装与流通加工设备的认知,先进的仓储及配送设备的认知,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调研与分析,码头的整体运作系统调研与分析。其中企业调研类的实训项目,教师提前下达实训项目单,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要求设计调研计划,包括资料的收集,确定调研对象,小组成员的分工等事项,教师对学生的调研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调研结束要求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及体会,并进行讲解。校内实训室类实训项目,主要是教师讲解实训项目背景、要求、实训实施步骤,小组成员根据实训要求分工并按要求实施,最后对实训过程进行记录,并撰写实训报告及讲解实训的体会。项目的训练方式更加灵活,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让学生更多去企业,去了解实际的企业物流设备的应用情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高职教育因为其特殊性,要求其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对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理论性不能太强,要符合企业的实际,因此高职教材的开发必须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且选择在该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同时了解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对物流业务非常熟悉的技术人员。学校教师保证课程必要的理论基础,物流企业的技术人员保证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的紧密性。

2.4 教材建设后续改善机制建设

教材的开发过程常常是教材出版以后就结束了,实际上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材使用的学生、教师等的建议和意见是非常宝贵的。但实际的教材使用过程中,这些建议和意见往往缺乏反馈的渠道而不了了之。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教材的编写团队能够不断对教材进行完善。同时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也是不断变化的,教材中实践教学内容必须随着企业的实际进行更新。

3 总结

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是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要重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且实际上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其中课程的教材建设也尤为重要,保证教材的适用且内容不脱离实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材建设机制。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笔者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有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及考评更为复杂,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保证工学结合的改革不流于形式,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因此在后续的改革中加强对教师的工学结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迫切的。

参考文献

[1] 陈传伟,张雪峰,汪令江,高职教材建设JKGF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9):84-87.

[2] 唐红梅,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模式的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21-126.

[3] 樊润慧,FanRunhui.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发展模式思考[J],价值工程,2011.30(25):170-171.

第8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17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gmatic Talents

LI Hu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demand of logistics talent continues to increase. Many training units set up logistics major. However, there's a gap betwe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 Based on analysis of pragmatic talents training, a solution is proposed on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gmatic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Then safeguard measures are presented on the aspect of training mode selection to ensur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pragmatic talents.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gmatic talents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solution

2000年教育部批复北京物资学院开办我国第一个物流专业以来,我国已形成覆盖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全系列的教育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有一千多所,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生达到几万人,但从近几年物流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一方面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一方面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者已经就业的学生由于实践能力不足无法较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进而频繁跳槽。①究其原因,大部分人才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但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导致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的需求错位,因此系统构建及有效实施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应用型”主要指人才培养单位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毕业生重点是面向生产一线,对应用知识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②具体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和落脚点是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

其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要从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片面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与行业、用人单位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根据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上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把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专业设计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③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保证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分三步走:基本原理的课内讲授,校内实验、训练及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选择上应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或分组操作)、启发引导、模拟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特别是要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和产品作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2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应强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整体优化,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及第二课堂通盘考虑,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模块,培养方案要课堂、课外统筹兼顾,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在保障基础的前提下压缩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时数;将实验、实践教学单独组成一个模块,分解到各年级,强化实践,使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抓起,以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和落脚点,以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充分调研行业发展情况、行业岗位及岗位成长目标的基础上,对岗位工作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岗位能力需求,进而理顺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的关联,最后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④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3.1 物流专业初次就业岗位及成长岗位定位

物流专业就业行业及岗位主要包括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业务为主)、制造企业物流部门、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及其他企业及岗位。

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中:

初级岗位:物流市场开发、仓库管理、车辆调度、物流信息处理、客户关系管理、行政管理等;

成长岗位(2~3年):市场部主管、仓储主管(经理)、运输主管、分公司(办事处)经理等。

制造企业中:

物流部门初级岗位:物流计划员、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物资采购、运力采购、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部主管、仓库主管、物流外协业务主管、供应链主管等。

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中:

初级岗位: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信息员、客户管理员、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中心仓库主管、运输主管、配送部主管、供应链主管等。其他企业岗位有货代业务员、货代公司操作员、快递业务员、快递公司仓储员、客服人员、信息处理员等。

3.2 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

通过对典型物流企业、物流岗位的调研,可以得出下列物流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

业务开发的工作过程:寻找、筛选目标客户客户及业务评估递交物流方案书客户确认会同运作部门进行实施确认签定物流服务合同资源准备(计划履行合同)。

运力采购的工作过程:明确需求分析需求和供应市场编制采购计划询价和报价分析认证确定供应商谈判签订合同关系维护评价采购工作。

仓储的工作过程:接收入库(出库)指令货物接运前的准备货物接运审核订单与进货单货物或商品检验接运信息的处理储位的规划管理货物或商品上架储存储存环境条件的管理控制盘点盘点结果的处理系统确认。

分拣的工作过程:接受订单商品订单资料分析确定拣货作业方式制作拣货作业单据安排拣货作业路径拣货作业人员安排货物拣取分货系统确认。

配送的工作过程:领取装车单与配送单据点验单据按单清点货物装车作业 按路线进行配送配送异常信息反馈领取并审理验收单据返回验收单据。

运输的工作过程:接收指令调度车辆提货在途跟踪收货安排费用审核。

合同维护与修改的工作过程:新客户合同登记合同归档按月对登记文件进行查询,看是否有需要续签合同通知客户续签如果客户提出新的需求,对需求进行处理完成续签或终止合同工作。

关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报关资料及报关指令根据运作的具体产品情况配合海关完成产品的清关流程反馈清关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海关临时要求协调海关处理相关问题。

商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客户业务信息录入订单根据业务需要生成不同合同根据合同拟制打印相关单据传递相关单据到关务部和物流配送部并发出相应操作指令搜集运作中的相关信息并反馈客户协调客户及公司处理异常问题配合财务完成与客户的对帐工作跟催账款的回收。

客户服务的工作过程:①接受客户需求订单录入信息系统订单实施的组织和监督对配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协调客户关系,进行投诉处理对问题处理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②客户服务指令确认(仓储、运输、配送、综合)录入信息系统分单应收费用审核回单确认电话回访。

3.3 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分工,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差别主要体现在岗位工作内容上。物流岗位工作能力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的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体能力要求如下: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3.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案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调研物流工作岗位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为基础设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得出如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方案设计。

工作岗位属于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部门、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

工作任务包括物流市场营销、项目客户开发、仓储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商品养护管理、公路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业务管理、运输流程优化、运输场站规划与布置、电子商务运作、物流信息处理、国际、国内货物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报关、物流项目方案设计、物流业务流程优化。

职业能力涵盖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课程体系中基础能力培养学习性任务包括物流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训、国际物流、生产运营管理、物流调查与统计课程;核心能力培养学习、模拟性任务包括电子商务、物流营销与物流法律、仓储与配送管理、仓储与配送实训、国际货运、国际货运实训、运输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训课程;拓展能力培养学习、模拟性任务包括物流函电写作、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英语、物流综合模拟实训、采购实务与实训、客户关系管理、生产性实训、定岗实训课程。

4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1)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过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应遵循需求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动态发展等指标,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证应用型课程体系顺利落地。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需要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系统推进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深入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从外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多维度合作,加强与企业的互动,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企业调研等方式同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及信息互通机制,⑤及时跟踪企业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过程,以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具备自更新性,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 周盛世,房庆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6):142-144.

② 丁立.探讨物流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J].教学研究,2009(4):363-364.

③ 张凯.“四阶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电子制作,2011(2):220-221.

第9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范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现代学徒制成为了职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42 号)一文中也提出了完善物流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探索形成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物流服务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对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必要性分析

2.1 广西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自2004 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落户南宁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商流物流日益频繁,西部大开发,泛北部湾的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承办,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等机遇更加为物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进而推动了广西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了各类物流企业竞争的格局。一是如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如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一批运输型物流企业不断壮大;三是综合型物流企业如防港物流、玉柴物流、邮政物流等企业的快速增长;四是商业连锁配送发展加快,如北京华联、南城百货、利客隆、沃尔玛等连锁配送企业。在广西物流企业快速增长的同时,物流人才的紧缺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在2013 年广西首届物流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共有区内外60 多家物流企业参与,吸引了3000多名区内外中专至本科学历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前来应聘,但在后期调查结果中却差强人意,要么是签约人数不足,要么是签约后留不住人,其中的主要矛盾在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对工作环境及工作时间长度等不满意。

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模式上都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学徒制教学,企业员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直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真正接触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操作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理念素养和操作技能;同时通过企业员工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及企业文化充分了解并认可,最终可以解决物流企业在人才招聘中遇到的难招人、难留人问题。

2.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据调查,很多职业院校在物流专业建设之初,物流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是参考物流定义的内容分别进行开设,如运输课、仓储课、配送课等,让学生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在教室内进行大班理论教学,企业对此类毕业生的评价是只会说不会做,缺乏动手能力。近些年,在国家大力投资建设下,各职业院校的物流专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实训室,实训课程比例逐年增加,但即便如此,物流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却仍然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物流作业的独特性。物流与磨具、汽修等专业不同,其他专业可以实现一台机器可完成一个小组的实训,但物流强调的是过程的衔接性,物流专业除了要学习环节内的知识点,如:单证、入库、出库、保管、调度等,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把各环节进行串联,让整个物流过程流畅地进行,环环相套,要达到这种效果,实现流程化教学,纯粹的校内实训或简单的企业参观明显是不可能办到的。

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将企业引进学校,成为校中厂、厂中校,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物流工作流程当中,从原来教学生如何将运输、仓储、配送进行串联,到现在的从各个工作环节中学会运输、仓储及配送的各个知识点;通过企业员工面对面教学,让学生能真正理解物流各环节中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明确整个物流供应链当中各岗位的职责。

3 可行性分析

3.1 专业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

本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通过对原有的物资储运专业(1985 年开办)进行革新而逐步壮大起来的,2002 年定名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是全国第一批开设物流专业的中职学校,2007 年经评估确认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自从2009年全国物流专业技能大赛开设以来,本校一直作为广西区赛的主赛场,在历届大赛中均囊括各比赛项目的一等奖,每次的赛后总结会上,都为区内各兄弟院校提供硬件、教学等各方面的经验传授。2011 年,本校作为主场协办了广西首届56物流节,各大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和来自全区各物流企业的技能好手同场竞技,为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与教学交流搭建了平台。2013 年,本校与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承办了广西首届物流人才专场招聘会,共有区内外60多家物流企业参与,吸引了3000 多名区内外中专至本科学历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前来应聘,为物流专业的宣传及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

在2014 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名单中,广西只有三所高职院校入围,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作为广西示范性专业,在广西中职物流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解决目前存在的物流企业在人才招聘中遇到的难招人、难留人问题,更应该试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试行中总结经验,为今后学徒制在广西中职的推广奠定基础。

3.2 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成功的基础,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它的职业化,基础教育的教师可以一本书上几十年,这种教师在基础教育中可以称之为经验丰富,但职业教育强调的却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物流专业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师资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刚毕业的物流专业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而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由于薪资差异不愿意到学校任教,据调查,在很多已开设物流专业的职业院校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很多非本专业的教师甚至是行政人员都参与到了物流专业的日常教学当中,大大降低了教学的专业性,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本校物流专业从专业建设之初就严抓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授课专业教师必须是有物流企业经验的人员,同时重视后期培训,为切实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多种途径,鼓励引导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亲身体验岗位技能要求。成为上得讲台,进得车间,行业有话语权的双师型复合人才。为了让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真正实现了职业学校教育进口旺、出口畅的最高目标。专业从企业聘请了13 名来自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等专业的物流专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作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工作内涵中提到两点:一是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要实现这两点要求,除了企业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方面的指导外,更多的应该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要起到校企沟通和专业建设作用。

3.3 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因此,要试行现代学徒制,该专业必须有大量的校企合作经验作为支撑,通过以往的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更有目标地去对企业和专业技能人才进行遴选;同时,从校企合作到现代学徒制的过渡,也可以让校内专业教师更能适应授课形式的转变。

广西物资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早在2011 年就开始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开办了南宁机电公司订单班、南宁储运公司冠名班、上海热风冠名班,通过订单班和冠名班的合作,让企业人员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讲授,同时也能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和实践;2013 年物流专业采用了引企入校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为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校之旅超市的进驻,让学生在超市作业实训课程当中体验到超市真实的运作流程;广西桂华物流的进驻,让学生在仓储作业实训中不再使用模拟货物,并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完成了货物的入库、盘点及出库流程;广西圆通速递有限公司的进驻,为快递实训课程提供了场地设备的保障,学生通过学习和亲身体验,掌握了快件的收取、分拣、发送流程;广西南宁亿城天茂投资有限公司的进驻,让学生可以在其电商物流配送仓库进行实践教学,满足了配送作业实训课程的日常教学需求,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对商品进行入库检验、上架、打印订单、分拣出库、打包等流程。通过以上校企合作,本专业逐步完善了企业引进、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及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文字材料,为今后推行现代学徒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