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贫困助学金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助学金 评选 贫困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67.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73
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国家从2007年开始加大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助学金的资助,这一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不完善的助学金评审制度所产生的不公平感对班集体的影响,获得助学金同学不诚信行为所导致的同学关系紧张,竞争激烈的助学金评选降低学生自尊心,变得毫无社会责任感等等。
1 高校助学金评选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完善的助学金审查评审制度
目前助学金竞争激烈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确实存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或是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单亲家庭,父母劳动力丧失,家庭里兄弟姐妹过多,或是家庭处于国家级贫困县,边远山区等等。另一个原因是国家审查评定制度的不严格。很多同学都反映,在当地的村镇县政府去开具一份家庭贫困的证明并不困难,很多时候只需要自己写好申请然后直接去相关部门盖章就可以了,由于资格审查制度的不严格,导致了很多伪贫困生的出现[1]。作为学校方面来说,班主任和辅导员在评选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对这些情况进行甄别,再加上评选过程中要秉持民主的原则,由全班同学或者评审小组的同学进行投票表决,所以必然会参杂入人情的因素,有些同学虽然是家庭困难,但因为人际关系不良,所以最终也无法获得帮助,而有些同学家庭情况还可以,却因为善于人际交往,和同学之间关系都相处得不错,最终却获得了助学金的补助。
1.2 获得助学金同学的不诚信行为
助学金评审制度里明确说明,助学金的使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不能将助学金用于与学习无关的娱乐消费,不能大吃大喝,买非必需的生活用品,然而由于后续跟踪监管的不足,实际上从学校方面来说并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更多的只能靠学生的自律以及同学间的互相监督,但实际情况中,即便有同学发现了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出现违规使用助学金的情况,也很少有人会向学校检举揭发,影响评选的公平性[2]。
1.3 助学金评选对学生自尊心及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在助学金评选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个环节,由申请者上台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为竞争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必须要把自己的情况说得很详细,常常会有很多同学在讲台上声泪俱下,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同样也会有一个弊端,可能会让同学降低自己的自尊,而自尊心对于一个人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失去自尊心,以后竞选中可能会故意为了赢得支持把自己的情况说得很惨,做出欺骗的行为。
助学金评选也会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有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想过去找兼职的工作来赚钱,即便是找过一旦遇到一两次的失败也会很快的退缩。另一方面,获得助学金的同学有很多会表现出对社会的冷漠,面对自己的同学需要帮助也不会积极提供帮助,他们心里只想着自己获得了什么,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够对这个社会做出什么样的回报[3]。
2 助学金评选改进可行性建议
2.1 建立班级评审委员会,设立每学期监督审查报告制度
每次助学金评选都要建立班级评审委员会,但很多班级评审小组的成员全部由班干部担任,这样有可能会造成权利的滥用,在实际情况中,建议评审小组成员尽量多元化,必须要注意班干部和非班干部的比例,注意参与竞选同学与不参与竞选同学的比例,最好是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每次的评审小组都是临时决定,避免私下拉票的行为产生。同时设立监督审查报告制度,监督小组由所有评审小组成员以及评选中未获得助学金的同学组成,负责对获得助学金的同学进行监督,每个学年结束的时候,都必须匿名提交一份审查报告,汇报这一学年里,同学对助学金的使用情况。
2.2 在评选中引入综合评分的因素
助学金的评选并不涉及到学习成绩,仅仅只是帮助家庭情况差的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然后在实际情况中,有些同学年年拿着助学金,但成绩却很差,毫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班级活动毫不关心,引入综合评分并不是绝对化的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而是作为多一方面的考量,目的是督促这些同学专心学习,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3 在助学金评选中积极进行感恩教育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但如果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全都变成为了竞争而竞争,做出欺骗不诚信等行为,变成一个自私自利,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这绝不是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本意,所以必须在评选中积极的进行感恩教育,这种感恩教育的进行也绝不能仅仅只是理论教育,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下去,比如经常组织同学做一些公益活动,改变从行为开始,然后内化为观念[4]。
总之,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本意是好的,而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帮助了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保证评选过程的公平公开性,保证后续监督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赵文英.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耿家营,倪青.新体系下国家助学金发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3]蔡颖.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实施现状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助学金发放是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一项惠民工程,通过补贴方式减轻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基本符合国家期望的目标,即教育部提出的“不让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但助学金后续教育目前未能有效利用,特别是与道德教育结合度不强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能把助学金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有责任、有奉献的合格大学生,是我国培养新世纪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高校助学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助学金工作中,普遍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科学公正评选助学金,防止助学金被挪用、贪污以及虚报人数等各项工作上。在国家的严格监督下,助学金评比基本没有大问题,发放对象覆盖绝大多数的贫困生身上。但在如何使用助学金上,国家采用办法是不经学校直接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上,等发放金额完毕后监督学生防止出现违规行为。而对受资助学生再教育工作没有统一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学生对受资助的认知态度,产生错误的认识。如何纠正错误认识,利用受资助教育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目前这种重评比轻教育的资助方式,让部分大学生对助学金产生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行为,主要问题如下:
1、受资助学生不懂得回报和感恩
很多大学生认为国家资助是因为学生家庭贫困国家有义务帮助,因此自己获得助学金是应该的,不需要付出和感恩,并以这样的目的去申请助学金。如果申请上了,则认为自己的贫困程度受到大家认可,获得资助是应该的且不用付出回报。如果没有申请上,则会与其他同学对比,信息的不对称与私利心让自己心理产生失衡甚至影响日常学习生活。如果不采取教育方式,长期注重评比发放助学金,会让助学金资助目的产生误差,学生会因助学金而产生思想波动。受资助学生的无回报而享受资助让个别学生心理偏颇,最终造成集体关系失调和个人因资助问题与其他同学关系变差。
2、获得资助同学不懂得如何补贴自己生活
获得资助同学通常将资助用于非学习非生活的事情上。目前发放现金的方式让学生短期内获得大量金额,面对如此金额学生可选择余地比较多。通常有:存起来每月取出消费;存起来不消费;一次性消费购买物品;短期内多次消费掉。前两种情况比较普遍,因为资助学生大多是家庭贫困,懂得如何利用资助,但后两种情况也普遍存在,因为随着校园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学生除了校园学习还可以选择课外报班学习、参加校内外社会活动、个人兴趣活动等各类活动均需要财力支持。虽然国家和学校严格要求学生不能用于非生活学习等各类高消费行为,但信息不对称性让学校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资助资金使用状况,使学生高消费依然行为存在。
3、采用虚假方式骗取资助
现在采用的助学金评比方式,主要采用学生书面申请、口头阐述、提交各类贫困证明材料,经由贫困小组讨论并确定拟资助名单,公式无异议后正式确定。部分学生为了能顺利评选上,就虚构家庭经济情况,想各类办法从家庭所在地开各类虚假贫困证明材料,虚构自己经济情况并为个人高消费行为寻找借口。碍于同学情面很多评选小组成员不能公正评比,让个别本不能获得资助学生获得资助,而应该获得资助学生却没获得。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国家资助政策,是各级学校严格禁止的。要消灭这种不正之风,除了各级政府学校严格要求按照以贫困程度为唯一标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国家资助政策是给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用的,如果个人占用让其他学生可能失学。只要教育学生充分理解才能引导学生如实填写并选取最贫困学生。
4、不理解国家资助的目的和意义,评选程序有失公正
助学金评选最重要的是各级评选小组评议,目前主要评选小组分别是二级学院级评选小组、各年级评选小组和各班级评选小组。每级评选小组都是由教师担任组长,辅导员和部分学生代表作为评选小组成员。在评议过程中,碍于同班级、同宿舍和同学关系情面,评选小组学生代表存在隐瞒申请者情况现象。通常对于不符合评比条件可以指出问题,但对于两个情况相差不大申请者,则通常采取非经济标准来衡量,如以个人关系好坏、学习好坏等方法衡量。与他人关系不佳的申请者会因为没申请上而更加脱离集体,学习差的学生会因此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助学金评比科学公正对学生工作和学生生活有着巨大影响。
5、存在“贫困一切优先”的错误认识
相比各类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发放金额大、发放面广,因此在学生中有着巨大影响力,个别学生甚至放弃奖学金而申请获得助学金。助学金的评比是以经济情况为依据,学生以家庭困难为申请理由获得资助。这样对学生产生影响认为自己家庭贫困是所有资助优先获得的一个理由。目前各类学生奖励资助评比条件基本集中在三个标准: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和集体活动参加情况,很多社会资助对学生社会活动予以要求,而学生申请则通常仅有家庭贫困以理由。一旦没有申请上,轻则质疑学校评选标准,重则产生心理影响对学校抱不信任感。
二、国家助学金资助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国家资助政策的作用十分明显,不让每一名学生因经济原因失学,现在已经达到。如果能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思想工作,将会更大限度的发挥国家资助政策,为我国提供专业知识基础扎实、道德行为高尚的合格大学生。从目前国家资助政策实施以来情况看,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来提高资助目的和意义。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认真积极对待助学金评选
对学生教育从申请助学金开始全程伴随,在评选之中边评比边教育,让学生通过全程实际参与来理解国家资助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讲解教育,各级学校可以通过统一培训的方式充实教师该方面内容,领会国家资助精神,并要求全程教育学生,以班会座谈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国家资助精神,教育每一位同学按照国家资助要求进行助学金评选。
2、要求受资助学生撰写思想心得,通过与教师交流认识资助意义
通过教师教育后,每一位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都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每位学生撰写思想心得,既可以考察学生认识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国家资助政策精神并提供个人看法。教师则可以通过点评思想心得方式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教育。通过多次的这种方式让学生彻底明白资助政策,并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3、对学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调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资助资金
助学金感谢致辞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班级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对关心我们每一步成长的国家、社会、学校、以及班级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
我是******。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发言。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感动,喜悦,同时也深受鼓舞。感动的是国家对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莘莘学子的眷念和厚爱;喜悦的是自己可以为并不宽裕的家里减轻一部分经济负担;鼓舞则是因为助学金不仅是一种奖励,更是学校对我们的肯定。
国家助学金是为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一部分助学基金。当我们拿到这份资助时,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我们肩负着国家、社会、学校、班级老师对我们的期望。面对这份期望,我们除了感恩之外,更应感到的是一种鞭策。我们应当明白,只有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广泛涉猎,不断丰富自己的修养,拓展自己的思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断的取得新的成绩,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年来,在西安科技大学“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指引下,我感受着大学精神所蕴含的博大,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三年来,“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始终鼓励着我。我相信“上帝关上一扇门,却给你打开一扇窗”。艰苦困顿并不可怕,只要励精图治,这种“可怕”就会变成无限的动力。在国家助学金的资助下,我
抛开了经济上的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信念,让我的青春和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我们要把获奖化作今后不竭的动力,去完成新的目标与追求!小溪想要拥抱大海,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雏鸟要翱翔于蓝天,需要展翅的勇气。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具有这样优秀的品质,但可以通过学习养成这种品质。“百步九折萦岩峦”,学会养成知难而进,逆水行舟的能力,在逆境挖掘智慧,激发潜能
虽然我们面临着生活的贫困,但是我们的思想不应因此而贫瘠。大学是一个讲习学问,发扬天赋,革除旧习的地方。作为受到国家和社会资助的大学生,我们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论语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应该加倍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我们的大学生活,倾注了太多人的关怀与期盼。我们要以最优秀的成绩回报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决不能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
人生有涯而恩情无边,此时此刻充盈在我心中的是无尽的感激。我们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深切关爱,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对所有关心我们的领导、班级老师、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真诚的说一声——谢谢!同时,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谢谢大家!
助学金感谢致辞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班级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财经管理系会统G111班的杨超。今天,能够代表助学金获得者站在这里发言,我深感荣幸,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喜悦,并且倍受鼓舞!
那一天,带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带着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们走进了辽建职院,可每年的学费和每月的生活费却让家里捉襟见肘,但国家助学金的政策让我们不再忐忑担心,助学金的资助减轻了农村和城市低保学生的经济负担,使我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在辽建职院,我们感受到了学院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关怀与期望。虽然今后还有很多困难,但我们不害怕,因为有党和政府帮助我们,社会关注我们,学院支持鼓励我们,班级老师关心我们,我们不再孤立无援。土地最清楚春雨的无私,万物最理解阳光的慷慨,是你们让我们重拾生活的热情。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蓝天自信飞翔。在接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承载的许多期许与一份厚重的责任,将爱传递下去,用心感恩,我们将以坚实的信念、进取的精神、顽强的斗志和乐观的态度,用汗水写下青春无悔的诗篇。
在此,我代表受资助的同学郑重承诺:我们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社会和学院的各项活动,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习,不断武装自己,早日成为高素质、高标准的社会有用之人。请大家相信,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同时,我想与受资助的各位同学分享一句古话:“自古将相出寒门”,一个人的出生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绝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贫困并不可怕,历经磨难是难得的财富。奋斗的人生注定是无悔的、有意义的才有无限可能。也许现在的生活有太多辛酸苦辣,但是,能够承受,就是一种成就。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穷且意坚、志在青云,成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新一代大学生典范。
最后,我谨代表受资助的同学再一次向领导、班级老师表示最真挚的感谢!我们会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从各个方面汲取营养,带着感恩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院和父母。
助学金感谢致辞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
我是来自XX中学的受助学生XXX,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此次获奖受助的同学们发言,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受助同学向为我们提供帮助的XXX 教育慈善基金会和在座的各位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使我们能够顺利地升入大学 并专心深造,免受高额学费给我们及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扰。因为 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孩子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得知我被XXX 大学录取后,我的家人既开心又发愁,我经常 听到家人念叨:大学的学费多高呀、大城市的生活要花钱的 地方很多等等。我不禁也担心起来:我的学费能筹够吗、我的生活费会够用吗?其他同学眼中的象牙塔在我心中却蒙 上了一层恐惧的阴影。但是,当学校老师告诉我,我有幸获得了叶柳春助学金后,这层阴影消失了,家人的担忧消失了。
这时,我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雪中送炭”的含义,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可以说这笔 助学金不仅解决了经济 方面的问题,更减轻了我内心的压力,让我能够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让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 高校助学帮困工作 问题 对策
随着高校改革,学生学费自筹,大众化教育深入,招生规模扩大,高校贫困生人数也不断增加。据统计,2010年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23.06%。[1]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对象。贫困生往往指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学杂费,生活水平在当地最低保障线的学生。他们享有与别人同等的受教育权,他们当中也不乏志存高远、勇于奋斗的优秀学子,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就自身理想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责任。虽然各高校本着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为读不起书而辍学的原则,通过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个渠道形成自身的资助体系,但如何更准确地将奖助学金发放到最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手中,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激励贫困学子成长成才,各大高校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助学帮困工作的基本现状
国内各大高校的助学帮困工作虽然具体做法不一,但基本模式和总体思路非常相似,基本都采用以经济扶持为主和心理教育为辅的双线资助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先通过“学生申请—学校审核”认定贫困生资格,然后根据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和家庭贫困程度等发放相应的奖助学金。在贫困资格认定的过程中,学生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学校为了确保资助的公平与合理,会设计出较能如实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表,其中包含生源地、家庭主要人口数、经济困难成因、人均收入水平、月消费水平等,将表格交由学生填写。同时,为了节约调查成本,学校一般会将《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认证工作交由当地部门完成,比如民政部门,由他们盖章证明表格数据的真实性。学校对照认定标准,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商议贫困等级,审核,公示,完成认定,通过认定的学生享受资助。
在学期中间,高校还会开展一些感恩成才励志教育,提倡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精神,鼓励贫困生成才,帮助某些问题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向更阳光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助学帮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定标准不够完善,贫困程度难以界定。
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贫困生资格认定,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资助的效益与效率。[2]国内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水平和学生在校生活的情况,结合对照贫困生认定标准,最终确定。学生家庭收入水平以学生上交的申请材料为主要依据,虽然校方在申请材料的表格设计上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学生在表格填写的过程中掺杂着许多人为因素,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弃诚信随意捏造数据填写,这使得材料本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地民政部门把关不严或者出于其他动机为学生加盖公章,就会导致最终认定学生的贫困程度是遵循学生及其家长的主管意愿而非从其实际经济的情况出发。
在认定过程中,对照人均收入是否超标是审核的重点之一。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且每位学生具体情况复杂,使得认定标准本身存在漏洞。比如有些学生家庭总体收入可以,但入不敷出,他们可能会因为认定标准僵化而失去机会;也有些学生,心理包袱过重,对申请贫困的事情不积极,加上父母连民政部门都不知道,他们有时会直接选择放弃,默默承受巨额学杂费的压力。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我们错漏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无偿资助凸显弊端,弄虚作假普遍存在。
国内对贫困生的资助存在着无偿为主、有偿为辅的现象。无偿资助使学生产生依靠心理,期待不劳而获,对学生长期发展不利;学生被动接受资助,使他们缺少主体意识,丢失感恩之心;同时,随着贫困生总数的不断增多,无偿资助对国家和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无偿资助弊端凸显,也正因为高校资助的无偿性和资助金额的可观,使得一些学生和学生家长觊觎这本不属于他们的实惠。资助贫困生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理想主义被现实主义逐渐替代的今天,有些人的物质欲望完全战胜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尽管他们家庭并不贫困,但是他们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编写材料。家长会怂恿学生向学校申请贫困生资格,学生则会背弃诚信骗取助学金。而学校很难一一查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尤其对于大一新生,由于没有深入接触,缺乏了解,班级民主评议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审核往往以民政部门的证明为依据,以学生自行填写的收入情况为参考,对其进行贫困资格认定,这样很难辨别其中一些造假者。
(三)助学贷款作用低下,社会资助有待开发。
助学贷款是一种将学生未来收入投入到现在的个人教育上来的措施,本应是国家资助贫困生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作用很不明显。首先,部分贫困生思想观念守旧,不愿背负贷款,或出于强烈的自尊心而对其敬而远之;其次,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额度偏低,通常不能将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同时解决,对一些特困学生的实际帮助不够明显;第三,学生还贷信用较差,学校又不具备行之有效的催款能力,导致银行方面设置门槛,增多手续,不愿办理助学贷款。
资助经费来源单一,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在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以国家和地方财政为主,社会企业和个人只占一小部分。有些企业的慈善资助因为贫困生缺乏感恩意识而终止,也有些因为校企双方对接不善而找不到资助门路,使学生错失受助机会。所以,社会资源对贫困生资助仍有很大空间。
三、完善高校助学帮困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贫困生认定方法,科学、有效认定贫困生。
通过与贫困生生源地方面建立直接对话与联系,调查学生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建立真实可信的贫困生数据库。贫困生认定是助学帮困工作的第一步,保证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将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在实际认定过程中,最难考证的往往是贫困生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对于大一新生,可采取电话回访、公函回访或实地走访等多种办法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掌握每一个贫困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做能够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对他们的个性有所把握。虽然对每一个提交申请的新生进行调查了解工作量大,但是这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开展,有利于对这部分学生的综合把握。对于老生,则要强化班级的民主评议,充分发挥班级同学的监督作用,因为同班同学每天都生活、学习在一起,只有他们才最清楚这些同学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平时生活习性,等等,这可以为老生补充认定和奖助学金发放提供重要参考。总之在认定过程中要不厌其烦,采取综合评定的方式,保证不让真正的贫困生错漏,也避免让弄虚作假的人得逞。
(二)建立动态档案数据库,严惩作假、违纪贫困生。
为所有贫困生建立纸质版、电子版双重档案库,并时时更新。档案库中除包含他们的基本信息外,还应为他们定期补充相应内容,比如奖助学金获得情况、助学贷款申请情况、勤工助学表现情况、学习成绩情况、违纪记录、班级民主评议意见等。整个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方便学校及时了解每位贫困生的现状,指导每个阶段的助学帮困工作,使得资助更具针对性。
明确资助受体的义务有助于增强受助生的主体意识,只有权力和义务对等,才能使资助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对于认定且档案入库的贫困生,他们获得了受助的权力,但同时也应接受监督与评议,将资助金用在该用之处。学校可在每个班级成立生活指导小组,对受助生的生活费用提出合理建议,同时经常监督。一旦发现受助生申请材料造假,或发现受助生违规违纪,应马上根据学校规定进行处罚,不可姑息。只有明确义务,严格要求,处理违纪,才能对那些作假或乱纪的学生有所震慑。
(三)加大有偿资助力度,深化感恩诚信教育。
无偿资助已显弊端,学校应尽量调动学生自主性,加大有偿资助力度。通过多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学生设立校外的勤工助学基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勤工助学是资助贫困生的重要方式,能避免学生形成等、靠、不劳而获的依赖心理。在岗位的安排上,劳务型岗位与智力型岗位相结合,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在起到帮困作用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3]同时还要充分挖掘社会力量,拓宽资助渠道,号召全社会帮助贫困大学生,让更多的贫困生得到社会的关爱。在资助工作的进行当中,要同时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通过主题班会、义务劳动、个体谈话、集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健全他们的人格。通过贫困生心理状况的跟踪关注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征文集编纂、感恩事迹汇报、励志舞台表演等多种形式,树立学校典型,用学生身边的事、朋辈的事迹教育、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信、自强、自立,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健康成才。
贫困生问题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我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特别希望能将国家、政府、社会的资助金最科学、最合理地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手中,使得他们能够受益,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让他们成为祖国和社会的未来栋梁,将来有机会能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究与改进,助学帮困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戴海群.对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7):80-82.
【关键词】小团体;沟通;集体意识
现如今的大学生都是每位家长的掌中宝,含在口中怕化了,捧在手中怕碎了。家长们的娇惯使现在的学生在考虑问题和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已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中,如出现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去沟通,如何去协调,从而使矛盾越来越大。辅导员应该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多沟通,多交流,在班集体中搭建心灵相通的桥梁。
一、案例
某大学某大一新生班级,班级不足20人,却有8个学生来自同一个城市,而且还以女生为主,只有两名男生。刚进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老乡自然会比其他同学来得更加亲切一些。这8位同学无论在宿舍还是在教室都常常聚在一起,还喜欢用方言来交流,班集体无形中被分成了两派。别的同学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很难加入他们的话题;宿舍其他同学也总觉得他们在说自己的坏话。渐渐地,班级其他同学与这8位同学的关系疏远了,心里也有了隔阂。这个班的班长也是这8个人中的一位,挺开朗的一个女孩子,处理班级事情时很积极,也很负责,但有时稍有点“独断专行”。其他十几名同学对此也会背后议论,有时甚至会“恨屋及乌”,对班长的不满蔓延到其他七名同学身上。
女孩子的小心思就像泡泡机,一点想法会越变越多,越传越远。甚至有的时候,捕风捉影,添油加醋也是实际存在的,这些做法对于班集体和谐关系的建立是极大的障碍。刚开学的一个多月,同学之间虽然有一些小矛盾,但表面上看起来还算“风平浪静”。可是量变能够引起质变,矛盾终于在助学金评定的过程中激化了。
二、过程
一个周六的中午,我接到了某个班级班长翠翠的信息,说是有点班级的事情想跟我说,问我什么时候在办公室。我以为是正常的班级事务汇报,就回信息让她周一上午到办公室找我,她随即回我一条说好的。因为短信无法传达出发信人的心情,我当时并没有解读出翠翠的不安,回完短信后就把这件事暂时搁下了。可是下午3点钟的时候,我又收到了翠翠的信息,问我有没有空,现在就想跟我说一点事情。我马上意识到事情肯定不像我当初想得那么简单。我立刻拨通了翠翠的电话,果不其然,电话那头传来了她的抽泣声。我心里很是诧异,一瞬间也没有想到班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让一个性格开朗的女生哭得这么伤心。这样的状态肯定是没法儿完整地讲清楚事情原委的,我便首先安慰了翠翠,尽力安抚她的情绪。等她稍微平静了一些,我才开始仔细询问事情的经过。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助学金的名额问题。这个班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贫困生人数却是我所带班级中最多的。而助学金的名额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得。我刚刚接手这个班级,对每个人的实际生活情况肯定没有整日在一起的同学来得清楚,所以我决定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本学年申报助学金的学生。利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投票和唱票都顺利完成了,整个流程看上去都很公平公正公开。翠翠给我打电话之前,我已经在指导被选出的学生填写助学金申请表了。可是这个时候,翠翠却说班上的小青对助学金投票结果有异议,昨晚还在宿舍门口骂了她。我听了觉得非常不解,整个投票的过程我都在场,票也是我亲自唱的,为什么小青会觉得有异议呢。而且有了异议,为什么不联系我,却找了翠翠。我问了翠翠,她却支支吾吾地在电话里不肯说,只说星期一要当面跟我谈。我看她情绪已经稳定了下来,而且在电话里一时也问不出更多,便同意了她的要求。
挂断了电话以后,我没有停止思考心里的两个疑问。我决定打电话给小青,再多了解一点实际情况。结果在电话里,小青告诉我,在选举之前,翠翠发短信给她的7个老乡,让她们都不要选自己。结果昨天跟小青一个宿舍的小凤不小心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震惊,在我的印象里翠翠不像是这种背后搞小动作的学生。我告诉小青一定会调查清楚这件事情,必要地话会考虑重新投票。同时指出了作为学生,在任何情况下,辱骂同学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在电话里,小青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大体了解了事情的大概以后,我没有着急给翠翠打电话,我想她自己一定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所导致后果的严重性,但目前肯定还觉得很难跟我开口,不然她不会急着给我打电话,却又支支吾吾。我决定给她一些思考的时间。星期一一大早,翠翠就到我办公室门口等我了,我单刀直入地问她小青跟我反映的情况是不是事实。她脸一红,告诉我说她确实发了短信,不过只发给了与杨青同宿舍的小凤,并没有群发。因为对她们八个人的长期不满,让小青有了误解。翠翠说她知道无论发给了几个同学,这种行为都是错误的,发了以后自己心里也一直很忐忑,但她认为小青平时在穿着上都不太像贫困生,所以才会有这个举动。她说她现在知道她欠考虑的举动给小青造成了伤害,她愿意在班上公开道歉,并辞去班长的职务。这时,事情的全过程基本水落石出了。我批评了翠翠轻率的举动,没有任何沟通就单从表面断定别人不具备获得助学金的资格。同时指出辞职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逃避的表现,她应该好好跟班级其他同学沟通,获取他们的原谅,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对于翠翠所说的杨青平时在穿着上都不太像贫困生的问题,我相信她不是在撒谎为自己找理由。我又找来了小青,想核实一下她的贫困生资格是否属实。杨青告诉我家之前她家的经济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可是前些年做生意亏损了,但父母不愿意委屈她,还是竭尽全力满足她,希望她过得能和以前一样。我没有过分严厉批评小青在如此条件之下还追求高消费,有句话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应该也需要一段心理适应的过程。但我劝导她一定要体谅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在父母心疼自己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多为父母想想,你所买的一件衣服很可能就是父母几个月的生活费。小青点了点头,眼圈也红了,我相信她一定会好好思考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翠翠首先找小青单独道歉了,2个女孩子一起聊了好久,将之前埋在心里的不愉快全部都说开了,沟通完之后她们发现原来对方都不是自己原先所猜测的那样,对方在某些事情上的做法只是自己不了解前因后果,所以才不能相互理解。获得小青的谅解之后,翠翠又在班会上公开向全班同学道歉,并保证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征求全班同学,特别是小青的意见之后,申请助学金的名单还是维持原先的投票结果。小青表示,这次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起因是自己没有获得其他同学的信任,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决定好好表现,下一学年堂堂正正地参选。
转眼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这个班集体的氛围真得转变了很多,每次晚自习进班都觉得气氛特别融洽。上个星期,小青生病,王翠翠主动到我办公室来帮她请假,还陪她去医院看病。
三、做法
1.心灵相通,自我反省。找案例中涉及的同学谈话,让学生尽情倾诉,在这个过程中,对她们目前的处境表示理解和同情,同时适时地指出她们存在的问题。让她们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何在,试着让她们自我反省。最后让她们自己交流,自行解除心中的误会。比我夹在中间,代为沟通的效果要好得多。
2.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原则,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在找学生谈话之前,我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大概,但我没有一上来就以批评为主,该肯定的还是要肯定,该鼓励的还是要鼓励,摸清她们的真实想法和动机,避免了工作上的武断和盲目。在翠翠提出辞职时,我虽然批评了她,但这同样是一种挽留的方式,并鼓励其继续做好班长工作。最后在助学金名额是否重新投票的问题上,充分尊重了当事人和全班同学的意见。
四、成效
在我与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班级不再是开学时两派“割据纷争”的局面了,每一个同学无论来自哪个城市,都相处地像一家人一样,非常得和睦。遇上困难,互相帮助;意见不一致时,相互沟通。一座相互理解的桥梁已经在这个班集体中成功构筑。
五、启示
1.辅导员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如何掌握分寸,采用适当的方法的为学生排忧解难,需要长期探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有很多成长中的烦恼,辅导员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要强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
参考文献:
[1]陈振乾.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干预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社会学报,2013.
[2]李智慧,龙跃,齐立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
在认定标准、评定办法或称为认定体系、学生参与程度等三个方面, 学生参与程度应当是最重要的。因为大学贫困生的认定标准都是按照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的指导意见统一标准制定, 各个高校之间大同小异, 所以差异不会大。又因为具体认定方法或者评定体系,各个高校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在认定的目标、过程、结果的2007年指导意见的约束下,差异不会太大、问题也不是太大。那么,为什么说大学生参与程度最重要呢? 原因有二:一是从认定的目标、过程和结果来看, 核心人物是大学生, 是在全体大学生中认定出25%的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而不是其他什么人;二是从认定的指导思想来看, 认定贫困学生是为了资助相对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 而不是为了其他事情。所以无论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还是按照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都是要以大学生为核心的工作,而不是以其他什么人为核心的工作。同时,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大学生应当作为主体依照规则来认定贫困大学生,而辅导员和班主任只是组织者和协调者, 不是决策者; 二是认定工作的结果必须在大学生的监督和认同下与资助工作密切对接, 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地匹配对接。在学生积极真诚的参与下,伪贫困生将大白于天下、无处藏身,虚假造成的诚信问题很容易解决掉。如果把诚信问题简单分成两类: 一是故意弄虚作假的诚信问题;另一类是无知失误造成的诚信问题。后一类诚信问题可能占据绝大比例, 可以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们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必要的常识教育来解开迷雾。不是他们不想诚信,只是他们不会诚信, 只要在认定过程中具体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就能拨开诚信的迷雾。
一、认定工作需要齐心协力
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初的大学生贫困生认定工作前,辅导员要进行统一思想认识和克服糊涂思想的先遣工作。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充分领悟到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二是使学生真正获得处理集体事务的勇气和技能。具体方法是: 主题班会的预备会议是宿舍代表座谈,每个宿舍出一名代表就行。代表要了解同学情况并热心同学工作,一般是宿舍长。主要交流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宿舍成员情况总体汇报,主要汇报有突出问题的宿舍成员,一般要保密;二是集思广益汇集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并且代表要把认为有效的办法反馈给宿舍成员。QQ群公示讨论的解决办法可能更简洁、完整,但这会使代表们损失掉一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代表们作为后备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必须抓紧一切机会给予严格训练。开学初,事务繁杂,这要抓紧空闲的较长段时间做实工作。几天后若没有反馈给辅导员的强烈意见, 认定贫困生主题班会就能开了。主题班会侧重两点:一是尽量全员参与,既讲自己又谈别人;二是轻松氛围,畅所欲言,注意言语分寸。只要一人开说了,与会人员都要说自己说别人,态度一定要真诚,说错了没关系,可以道歉也可以保留,与会的辅导员班主任要示范指导,并评选出最会说话的学生一名。由于相互之间都有对方把柄,保密工作靠学生自觉就能做好的。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即保证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个人收支平衡讨论。自己的经济来源自己说,自己的消费自己和别人都可以说,并要适当讨论不一致的看法。
班级同学之间充分深入了解之后便知根知底,相互之间的信任才能建立,友情才能牢固,相互关心与帮助才能有的放矢,误会和猜疑才会减少,矛盾和冲突才会消亡。说出真心话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这一步主要解决态度问题。当然,有学生认为自己说了真心话, 但是同学们不理解不认可,这只是说话的技巧问题,很容易改进提高的。只要该学生态度诚恳,教师和同学们都会积极主动帮助他迅速提高的。按照李宝堂(2012)调研资料,经过深入沟通交流之后,同学之间的信任信心甚至高达93%以上。
二、认定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每一次的贫困大学生认定都是上一次的延续,也都是下一次的铺垫,保持认定工作的连续性是提升认定水平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认定指导思想不变, 辅导员的认定思路必须按照指导精神走, 具体认定方法可以权衡取舍, 但班级认定的结果连续几年一成不变是不合情合理的, 一定要依据班级学生家庭经济变动情况具体分析和认定。按经验来看,60人班级认定的贫困学生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调换变动。
有一种机械做法不太好,即在评价指标体系里面填写每个学生提供的数据,然后计算出加权平均值,按照数值的大小排列顺序确定贫困生名单。看似客观公正的方法隔断了同学之间的深入沟通机缘,看似迅捷准确的方法阻挡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机会,在这个机械的做法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一场空话。如果没有了交流沟通结交新朋友的期待,没有了展示自己语言和意志的舞台,那么攫取利益将成为唯一选择,尤其是在相互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很可能面临好心没好报的尴尬抉择。如果班级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不深透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大一学生为个人申请贫困生,大二学生为宿舍申请贫困生,大三学生为好友申请贫困生,大四学生为班级评定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班级同学之间交流充分齐心协力的话就能减少误定。误定很伤人也很伤心,暂时的利益可能会长期地失去全班同学的认可与友情。所以辅导员应当抓住一切机会促成班级内部的深入交流沟通,早促成早见效,并且这将影响到班级全面建设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认定工作必须未雨绸缪
每学年第一学期初,各高校学生处都会下发通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是惯例性的工作,所以在放假之前就要布置给老生一个任务,即进一步确认家庭经济收入和可能获得的资助。这项任务只有在假期足够长的时间内才能见效。一般学生,家长不会直接告诉孩子家庭具体收入的,即使上了大学的孩子。比较准确得了解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是认定贫困生的基础,这样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却只能由大学生自己来完成。辅导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可以加快进程,实际情况往往是鞭长莫及。要求学生主动了解家庭收入好处很多,坏处极少。好处是:了解家庭收支是理解父母的基础,也是限定自身收支的前提,也是理解同学家庭收支的基础训练,还是了解国家社会收支情况的入门训练,与家庭联手培养大学生将加速其成长成才等等。总而言之,知己知彼才能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才能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大一学生的申请需特别关照,一般是听家长说起家庭收入不多,供自己上大学不易,自己又比较懂事,这常被作为冲破情面心理阻碍申请贫困生的主要动力。其实,多数家长只是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把握好上大学的机会、努力学习成才,并不是家里真得不能保障孩子完成大学学业。这就需要辅导员在迎新生时积极地问家长一句:您家能供孩子上完大学吗?这句话很伤人,但效果很好,至少能清楚家长是否有信心、愿意供孩子上大学,并且有利辅导员提前做好了分类应急的准备。大一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的家庭收入几乎都被低估了,一定要请求他们当你面给家长打电话核实。误解误会是难免的, 一定要包容并积极引导正确思路方法,只要不是故意的,尽量不批评。
四、认定工作尽量有始有终
贫困生认定与助学金密切相关, 与励志奖学金密切相关, 获得一等奖学金的贫困生最多能拿到10000多元的资助,至少也能获得6000元资助。励志奖学金比例少,一般是在全学院认定,此时就可能有个别学生为了自己、班级等的利益来游说辅导员是否可以通融一下。这个关键时刻一定不能放水,严格按照规定、按照班级认定的结果上报,否则通融的事情一多人心就散了、班级就散了。若这一次有纰漏,就抓紧尽量补救,到期限立即终止,留待下一次调整完善。几乎每一次都有遗憾的,不要太较真,一定要令行禁止,否则会没完没了的。
【关键词】高职 帮困育人 工作体系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76-02
高职贫困生的资助、教育、成长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的途径与措施,开通绿色通道、银色通道、金色通道、橙色通道、蓝色通道、黄色通道、红色通道(以下简称“七彩通道”),建立经济资助、心理援助、精神激励和能力提升的帮困育人工作体系,提高帮困育人的效果。
一、把贫困生资助工作作为学院重要的全局性工作来抓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把贫困生资助工作作为重要的全局性工作抓实抓好,充分认识到贫困生是学生中重要的学生群体,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结合的突破口,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学校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建立帮困育人资助体系,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资助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班,认真学习全国、全区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文件精神。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印发宣传资料、主题班会等途径,广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每年三月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集中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和教育,使国家和广西资助政策深入师生、人人知晓。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有4名专职干部分别负责贫困生的心理引导、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经济资助等工作。各教学系设学生资助办公室(与学工办合办公),指定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本系学生资助工作,形成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宏观管理、教学系学生资助办公室具体实施、学生班级认定和评比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机制。各项资助制度以服务贫困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工作职责、方法程序、服务要求和工作目标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为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的途径,开通七彩助学通道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经济资助、心理援助、精神激励和能力提升的帮困育人工作体系,开通七彩助学通道,以服务贫困生成长成才。具体内容是:
第一,开通绿色通道,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每年在新生入学时,由各系迎接新生现场设立“绿色通道咨询点”和“绿色通道办理处”,简化操作规程,对于无钱缴费或一时筹不齐学费的新生,直接填写入学绿色通道审批表,让其办理入学手续,确保没有一名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院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建立了院、系、班三级认定组织。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经济困难认定申请,学生宿舍长根据学生生源地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口基本信息和学生日常用品、用餐消费、活动消费、生活消费等主要信息汇总进行初步认定排序;班级评定小组按《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评定办法》和学生宿舍长认定初步排序表进行民主评议。其次,系认定工作组进一步审核学生经济状况,评定为“特别困难”、“突发事件特殊困难”、“困难”等三个等级。最后,学院资助管理中心利用广西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申报审核,准确地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认定。
第二,开通银色通道,让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学生学费问题。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随同新生录取通知书寄发《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的办理流程。开通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及时解答学生及家长提出大学生资助政策的问题。加强与银行、县(区)资助部门联系,协助贫困生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时登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系统,录入贷款学生回执,尽力做到“应贷尽贷”。
第三,开通金色通道,通过国家、广西区人民政府、学院、企业奖学金,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创优争先。2011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广西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学院技能竞赛奖学金、企业冠名奖学金共228万元。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国家奖学金、广西区人民政府奖学金管理办法和学院奖学金管理规定,成立班级、系、学院三级奖学金评定小组,执行三级评选制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学生的品德、学业、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和评选。国家奖学金评选时,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候选人进行个人PPT才艺展演汇报,由学生综合评分排序,使评审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同时起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周莹198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从上初一开始,周莹家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先是妈妈下岗,每月只能领到176元低保,紧接着,爸爸又被查出了胸腺癌。
从那以后,周莹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苦涩滋味,但她反而更懂事,学习也更加刻苦了。2002年,以666分考取北京大学数学系。
那时候,家里早已一贫如洗,还欠下了数万元的外债,连给爸爸治病的钱都借不到,还能到哪里去筹措学费呢?
抱着一线希望,妈妈拉着周莹找到长春市慈善会。
2002年8月6日,慈善会通知周莹,齐爱民叔叔愿意资助她。当天下午,她跟妈妈赶到慈善会与齐爱民见了面。
交谈中得知,齐爱民是做小生意的,最多只能算小康,这样的家境还能帮助贫困学子,实属不易。想到这一点,周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叔叔,我一定要学有所成,将来报答您的恩情!”齐爱民摇摇头:“你学有所成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9月2日,周莹带着齐叔叔资助的7000元学费进京了。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身在北京大学,周莹始终不忘自己背负的恩情。
她一直与齐爱民保持着联系,每逢年节都给他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寒暑假回长春也会去看望他。齐爱民听说周莹课余文化生活不丰富,还为她买了一台小巧的汽车电视。
2003年8月,齐爱民再次资助周莹学费6500元。
然而,妈妈的处境还是很艰难。不但要还债,还要供给周莹生活费,周莹想到了当家教。不久,周莹就和一个女孩的家长签订了家教协议。做家教后,那个女孩的数学成绩快速进步。女孩的父母很高兴,不但按照协议支付了工资,还给周莹买了一辆八成新的自行车。
后来,通过勤工助学中心,她同时做几份家教,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第一次拿到家教工资,她含着眼泪给妈妈打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电话那头,妈妈也是喜极而泣。
突生变故,资助半途中止
2004年8月,齐爱民第三次资助她学费6500元。可是开学不久,周莹就接到齐爱民的电话。电话里,齐爱民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直觉告诉周莹,齐叔叔一定是遇到了特别的困难,她非常着急,三番五次地说:“请有话直说,我能帮的一定会帮助您。”
齐叔叔说出的事情让周莹震惊不已:一个合伙做生意的“朋友”骗出了他的入股资金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的入股资金包括他全部的家庭储蓄,也包括向朋友借来的几千元。一夜之间,齐叔叔不仅沦为赤贫,还遭到债主追逼。周莹惊愣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说:“叔叔,您给我的钱我还没交给学校呢,我马上就把这些钱给您寄回去。”齐叔叔颇为无奈地说:“我本不应该这样做的,可是实在没有办法。你先寄回5000元吧,等我有了钱再给你寄去。”齐叔叔的口气好像是向她借钱。
放下电话,周莹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她想,叔叔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不能考虑学费的事了,还是先把钱给叔叔寄回去。叔叔是我的恩人,我不能让恩人为难。
随后,周莹只得把自己的情况反映给校方。校方研究后,为她办理了助学贷款。有了助学贷款,加上刚刚获得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周莹的学业总算能够继续下去了。
然而,想到齐爱民如今的境况,她还是不放心。她想,齐叔叔的钱被骗光了,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啊?能不能用做家教的方式把齐叔叔资助自己的两万元钱还给他呢?尽管齐叔叔没有让自己还钱,可是,能把这些钱还给他也是对他的一种帮助呀!
于是,周莹又找了几份家教。她给城东的孩子上完课,马上又赶到城西……时间一长,周莹累得支撑不住了。
她很想休息几天,可是一想到恩人的困难,她还是咬牙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我得赚钱供自己上学、生活,还要还齐叔叔资助的钱。
可是,几个月下来,她发现要用这种方法还清两万元几乎不可能。
一天,同学们谈起了将来读博士的方向。有个同学说,香港的大学奖学金非常丰厚,以大陆学子的节俭,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会有富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周莹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报考香港的大学,我要用奖学金来报答齐叔叔。
于是,她用做家教积攒的几千元钱报了托福班,全力以赴备考香港的大学。
学有所成,回乡寻找恩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6月,周莹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成为该校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的“硕博连读生”。
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她激动得泪流满面。接到女儿的报喜电话,妈妈也是泣不成声。
她和妈妈还一致决定马上把这个喜讯告诉齐爱民,可是,齐爱民的电话早就打不通了,妈妈找到齐爱民原来的住处,也是人去楼空。无奈,周莹带着遗憾开始了新生活。
在香港,她千方百计节省花费,仅用3个月就还清了在北京大学欠下的助学贷款。接着,她就开始实施另一个还款计划:每月积攒3000元,到2007年暑假回家前攒够还齐叔叔的两万元钱。
2007年7月9日,周莹终于攒够了两万元,心情激动地回到长春。可是,无论是在齐爱民原来的住处,还是在慈善会,她都找不到齐爱民。慈善会的工作人员说,齐爱民早就不跟他们联系了。这种状况,越发让周莹不放心,她流着泪对妈妈说:我们一定得找到齐叔叔,他现在非常需要钱,就是找遍长春也要找到他!
在慈善会的协助下,她们终于找到齐爱民的一位亲属,通过这位亲属找到了齐爱民父母的电话。原来,齐爱民被骗不久,妻子就跟他离婚了。之后,齐爱民再婚并生了一个孩子。目前,他正在一个农贸市场做蔬菜生意,艰难度日。
周莹和妈妈来到这个农贸市场。周莹远远就看见了正在摊位上卖菜的齐叔叔,她快步走过去,一把拉住齐叔叔的手,看着昔日的恩人如今变得又黑又瘦,她的眼里满是泪水:“齐叔叔,我终于找到您了。”
当周莹把两万元钱捧到齐叔叔眼前时,他却拒绝了:“我现在虽然很困难,但不能再收回已经捐出去的钱!”周莹怎么也止不住奔涌而出的泪水。
两人最后决定:用这两万元在慈善会设立“周莹慈善助学金”。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救助 进路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家庭贫困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有效开展“贫困生”的救助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所关注。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状
在以往的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中,出现了重物质性救助而轻非物质性救助的趋向,使得家庭贫困生的“心理贫困”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主要表现在:
(一)自尊观念错失
自尊就是尊重并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相对其它大学生,贫困生对自尊需求更加强烈。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尊观念,已经成为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自尊观念来讲,有两种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一是自尊预期过高。具有这种倾向的家庭贫困大学生往往具有自负的心态,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特别敏感。因此,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迫使自己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争强好胜的特点。二是自尊预期过低。自尊预期过低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卑。具有这种倾向的家庭贫困大学生往往表现出逃避现实、隐匿痛苦、抑郁失望等特征。
(二)意志观念错位
意志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的总和。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其生活的环境、成长的经历有着直接关系。对于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小就经受了生活困难所带来的磨难,养成了不怕吃苦、积极努力、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然而,有一部分家庭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接受了高校贫困生救助之后,往昔的斗志不见了,奋斗的目标模糊了,攀比心理严重了。
(三)诚信观念缺失
对于家庭贫困大学生来说,诚信观念的缺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方面,诚信观念的缺失集中表现在助学贷款上。个别家庭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之后,不能积极、主动地与银行、学校进行联系和沟通,而是采取恶意拖欠或有意逃避还贷的态度。在学习方面,诚信观念的缺失集中表现在面对作业及考试上。个别家庭贫困大学生为了改善经济状况,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用到打工上,而把完成作业和通过考试的希望寄托在抄袭、作弊上。在就业方面,诚信观念的缺失集中表现在个人信息上。个别家庭贫困大学生为了提升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含金量”,简历上填写虚假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
(四)感恩观念淡漠
感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感恩是指对那些为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团体或个人,报以感激之情,并以力所能及的方式给予适当回报的心理。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感恩观念淡漠的现象,主要表现:一是广义层面上,表现出对社会、学校、家庭的不满和忿懑。个别家庭贫困大学生经常报怨社会如何的黑暗,学校条件如何的差,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如何的不公平……等等,对社会、学校、他人和环境缺乏感恩之心。二是狭义层面上,表现出对资助团体或个人的不满和冷漠。个别家庭贫困大学生在接受资助之后,不能积极主动的向资助团体或个人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更有甚者,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资助协议被迫中止之后,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不但不能理解资助人的苦衷,更是对资助人心存不满,报怨连连。
(五)依赖观念严重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日趋完善,为家庭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保障。然而,在家庭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经济压力得到缓解的同时,却又滋生出了新的问题,部分贫困生对奖、助学金产生了过度依赖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对奖、助学金“分分必争”、斤斤计较,为了获得高额奖、助学金,不惜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请客、送礼拉选票;另一方面,他们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而是贪图不劳而获,坐享奖、助学金之利,从而把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困境转嫁到学校和国家身上。
二、高校贫困生救助制约因素
(一)救助观念的偏狭
通常情况下,对于“贫困”的认定标准,往往是指经济上的短缺和匮乏。基于“经济贫困”认识,当前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紧紧围绕着“经济帮扶,物质解困”这一核心工作来开展。事实上,所谓的“贫困”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贫困”,也包括了精神上的“贫困”,“贫困”概念的界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更是一个社会学和政治学范畴。因此,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不应局限于经济上的救助,而应该包括精神上的救助,尤其是思想救助、心理救助等。
(二)救助主体的泛化
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受救助主体客观上存在两个层次,一是群体层次,一是个体层次。当前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主要停留在群体层次上,对高校家庭贫困生的相关调研工作大都局限于定性描述。既忽视了贫困生群体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又忽视了贫困生个体的个别性和差异性。在传统群体层次、定性描述模式之下,整个救助工作呈现出空洞、泛化的特征。为了提高工作实效,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必须实现“群体”层次与“个体”层次、“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统一。
(三)救助体系的不完整
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除了观念偏狭、主体泛化之外,还存在着体系不完整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非物质性救助缺位。所谓非物质性救助,就是指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内容除了经济、物质救助之外其他方面的救助,如心理辅导、行为养成等。二是社会救助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救助资金的募集、管理,救助渠道的完善、回馈等方面。三是贫困生的资格认定缺乏科学、规范、长效机制。四是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等。
(四)道德、法律意识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今天,只要求道德教育贴近市场经济,把市场意识中那种等价交换、物质利益驱动等普遍存在的现实作为道德和历史发展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对“经济救助”的特别关注,使得道德、法律意识层面的救助工作渐渐边缘化,严重制约着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成效。因此,要想使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必须学会物质和精神两条腿走路,补上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这一课。
三、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进路探究
随着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家庭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呈现出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高校家庭贫困生的救助工作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尽可能的避免贫困生“片面发展状况,克服‘道德人’、‘政治人’、‘经济人’、‘工具人’的发展局限”,适时创新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关于救助主体方面
1、突出个体差异
为了弥补救助主体泛化的不足,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必须实现从受救助主体由“群体”层次向“个体”层次的转化。只有不断强化贫困生救助主体的个体差异,我们的救助工作才能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化,才能使救助工作不拘泥于外在形式,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转化,必须建立贫困生的动态数据库,对每一位贫困生的经济状况、思想动态作详细的、动态的描述,为贫困生救助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支撑。
2、构筑“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同机制
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强调“个体”层次上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对群体层次的忽视。我们在群体的层面上强调定性描述,为救助工作提供理论上的研究和指导,同时,在个体的层面上强调定量分析,使救助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从而在整体层面上,构筑一个由“个体”层次与“群体”层次相互补充、相互协同的运作机制。
(二)关于救助内容方面
1、突出非物质性救助
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应在完成物质性救助的同时,突出非物质性救助,也就是更多的关注贫困生的思想状态和精神世界,为其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贫困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等。
2、构筑物质性救助与非物质性救助的协同机制
对于大多数的家庭贫困生来说,其思想上的变化、心理上的扭曲,大都是因为经济上的短缺所造成的。因此,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应在突出物质性救助的同时,也要重视非物质性救助,致力于构建一个物质性救助和非物质性救助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协同机制,以实现两个层面上救助工作的协调统一。
(三)关于“非物质”救助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就是从家庭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出发,强调教育的“重点不是认知道德规范,而是内化道德规范,践履道德规范,用道德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的、稳定的道德品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在家庭贫困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上。
2、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机制
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是非物质性救助工作的基本举措和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家庭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等。因此,我们尽快建立和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在贫困生救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发挥贫困大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所谓模范贫困生,是指那些具有自立自强精神、顽强拼搏意志、乐观向上态度、吃苦耐劳素质的贫困大学生。在非物质性救助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贫困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模范贫困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对于其他贫困大学生说,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能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走出心理困境;二是模范贫困生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对其他家庭贫困生来所,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打造一支模范贫困生队伍。我们通过科学、规范的途径,考察、发掘和选拔一批模范贫困生,评选出学习标兵、诚信标兵、道德标兵、自强标兵……努力开发模范贫困生团队在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中的整体合力。
(四)关于救助体系方面
1、探索新的救助渠道和方式
为了更好的实现贫困生救助工作的目标,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传统救助渠道和方式,充分发挥现有救助渠道的潜力;二是探索和创新高校家庭贫困生救助工作的新渠道、新方式,以适当变化了社会实际和贫困生现状。具体表现在:第一,强化国家在贫困生救助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健全贫困生救助的信贷体系;第三,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慈善捐助机制;第四,建立健全灵活机动的弹性学制;第五,规范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第六,拓宽贫困生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的渠道,发挥网络工程、信息技术在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中的作用。
2、整合多种救助方式,形成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整体合力
贫困生救助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救助途径和方法,都不可能完成救助工作的全部任务。同时,这项复杂工程还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动态发展的态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贫困生救助体系,在充分发挥各种救助方式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各种方式之间的互补与融通,凸显救助系统的整体合力,“实现学生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全面人’”。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