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我国人力资源现状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这标志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大国,但是在发展的强大体系下,我国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不如它们丰富,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较低,这就需要我国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相关策略。
我国的人力资源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需考虑的问题。现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人才的集中地,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开发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提高为企业的贡献率,不仅能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其发挥所长,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终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他们的自身素质问题很重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在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要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展员工个性,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培养员工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实用性人才,让员工具有参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如何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其他人员和新进员工三部分。首先关于员工方面,在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在保证员工工作顺利完成后保障员工的权利,是员工关心的问题,也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应该履行与员工签订合同中所规定的条例,按照合同的签订内容给予员工应得的权利,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方法无论在企业的员工人才选择上还是员工履行其义务上,都具有可实行性。对于企业其他人员方面,要提高其他职工的服务水平,培养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于新进员工方面,要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基础,培养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新进员工对企业改革创新方法的参与热情,以便企业更好地对新进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三、如何加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1、培养竞争意识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科技和财富的人身上,在大家广泛关注下,作为代表的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要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经济师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通过竞争来激励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根据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自己,树立发展新目标,企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投入企业的建设中,培养竞争意识能够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软件力量。
2、提高人才能力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能力是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管理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比较稀缺的,一个企业的规模再强大,发展理念再先进,员工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企业也是无法顺利发展的。提高人才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组成和职能,有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前景,能适应企业和商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管理好企业内部成员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好整个企业。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好的人才如何让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和服务,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地佣金制度,根据其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回报;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明确企业发展目的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够让企业员工有一个对企业发展总体的认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在体系的规范下,有目的有规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发展的计划,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强大体系的支撑下以人才为填充,才能巩固企业的发展。
尽管民营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正在通过诸如WTO、IMF等国际组织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经济全球化,各大跨国公司均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纷纷登陆,在中国出现了全球竞争本地化的局面。本土民营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将转为外资企业。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浪潮也在开始涌动。与此相适应,世界范围内将出现大规模的产业结构重组。中国民营企业在其中如何定位,也十分值得深思。此外,我们也看到由于民营企业长期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摆脱了像国有企业那样的计划和行动约束,追求自我利益的机制得以强化,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忽视乃至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诸如逃避纳税责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污染环境,克扣员工工资和福利等社会责任缺失现象。这不仅制约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给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政府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引导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民营企业政府引导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课题之一。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兴衰,是民营企业研究的一个理论分支。深化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和引导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民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脉络,认清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找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其把握市场的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民营企业市场引导的研究也有利于民营企业认识到自身在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突出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核心竞争力,促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著名学者唐世龙撰写了《湖南民营企业成长的政府引导模式分析》。本书内容丰富,思路创新,一方面,总结到目前为止湖南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发展现状、优劣势分析,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政府引导和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理性预测,并提供许多针对性的建议和有益的参考。例如,本书运用市场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从企业管理层面研究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拓展了市场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再如,本书通过对湖南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实地调研和分析,了解湖南民营企业发展与政府引导实证研究领域的基本资料.找出湖南民营企业短寿的内在原因和壮大发展规律。
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力求实现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合。规范分析为本书引出问题、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奠定了基础,而翔实的实证研究则为进一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许多企业管理理论被介绍和引述过来,由此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在政府引导企业发展的研究中盲目地跟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不恰当的,尤其是只接受某一国家或企业的模式而漠视本国实际环境背景更是不足取的。因此,如何全面地认识西方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政府管理企业发展模式,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实践,如何从本质上把握政府引导模式的运行机制,是本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与现有的湖南民营企业发展研究著作相比,本书有三个明显特点:
1.针对性。本书是为湖南民营企业家量身定做的,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的实际环境和需要。本书在系统介绍国内外相关理论与观点的基础上,帮助民营企业家建立起相应知识背景,并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和运营难题,探讨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创新的途径与手段,并对政府在引导民营企业创新运营的运作机理和基本特征做出比较深入的探讨。民营企业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实践,对企业运营中的主要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重点提升。
2.实用性。本书注重实务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将提供大量翔实的有针对性的第一手材料,既有创业企业的成功经验,也有知名企业的失败教训,有机地将生动的现实案例解析与管理学规律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企业运作精髓,强调制度规范和运作科学,为湖南民营企业家提供了经营原则和运作指南,同时对新的经济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发展;内在关系;研究
1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企业规范化管理
经济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对企业进行一定的制约,这种制约可以保证企业发展不会脱离人们的掌控范围,保证企业会按照管理者的意愿稳步前进。管理者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利用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走向规范化,进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规范化的管理,代表着整个企业的整体实力,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使员工拥有更高的工作激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困难时,规范化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所以管理者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手段的运用,努力使企业向规范化靠近,促进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1.2有助于企业管理系统化
每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之中占有一席之地,自身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系统,这也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经济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向系统化发展。在我国现今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系统化是建立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靠。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利用有效的方法对企业产品的营销过程进行不断调整,进而提升企业产品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精细化管理是每一个企业未来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管理方法,而这种管理方法又是以企业系统化管理为依托,以M足需求者要求为目标来开展的有效管理方法,它凸显出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是提高企业效益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3可以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长时间的竞争压力下,很难产生良性循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及交流也更加困难。而利用高效的经济管理,可以让同行企业之间达成一定的竞争共识,也可以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相似的经济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可以使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纽带,进而加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市场竞争有效开展。
2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存在的关系
2.1有效的经济管理可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经济管理可以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参考条件,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点,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在企业内部实施经济管理可以满足员工的内心需求,同时还可以刺激消费人群进行消费,是保证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通常企业都会采用高薪、嘉奖、惩戒等手段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实现加快企业发展的目的。将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效益进行结合,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及效益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2.2可以促进企业成长
要想加强企业的发展,有效的竞争是有效的保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竞争,优胜劣汰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所以要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帮助企业有效成长,必须要为企业之间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标准。企业之间的竞争战略都拥有精细化特点,往往都表现在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方向上。要想保证企业拥有有效的战略方向,并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必须要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人才培养,加强自身战略团队的建设,培养精英人才,使企业制度向精细化靠拢,这才是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要依靠高质量的经济管理,而精细化管理也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二者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我国经济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经济在近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很多企业也在不断的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在很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企业的经济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情况,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经济教育,自身对经济管理认识不足,而且经济管理意识薄弱,在面对重要决策时存在盲目性,管理思想不够新颖、前卫,这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市场扩展和业务量的提升,忽视了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这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会得到大量的经济回报,但是对其长远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4经济管理应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当企业面临发展风险时,管理者会采用最为保守的方法尽量避免企业遭受损失。但是如何选择保守的方法是考验企业管理者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科学的运用经济管理方法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可以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是控制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措施。所以经济管理在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要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向大型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经济管理经验,并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创新经济管理方案,进而形成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
关键词:工会 企业发展 和谐劳动关系 作用
一、工会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工会在企业组织结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可以积极引导和动员职工支持企业改革创新,促使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等,从而使得企业维持可持续发展。例如,工会通过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大赛、QC等活动,激发职工发挥自身的潜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改进、生产管理等献计献策,利用群策群力帮助企业克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障碍,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维护企业的正常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会可以利用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理顺工会、职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缓和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在职工、工会、企业间形成一股合力,避免职工由于对企业不满而消极怠工或滋生各种事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农民工,工会组织通过日常走访活动,了解到农民工对企业的要求,了解到农民工的工资需求和一些基本要求,将问题反映给企业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农民工的要求,就会调动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工会组织通过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民主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促使企业管理层严于律己,不至于使企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例如,职工通过工会组织,将对企业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工会组织,对管理层的工作实施监督,从而可以促使管理层坚持廉政工作,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避免浮夸作风,有利于促进企业稳定有序地发展。
二、工会在和谐劳动关系中应发挥的职能
一般来说,通过工会的职能,可以促进职工与企业间形成新的劳资平衡关系,还可以帮助职工争取正当的劳动权益,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工会是职工在劳资博弈中为维护自身利益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组织,而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也正体现在不遗余力地为职工争取正当的利益分配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这就决定了它作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者的身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入企业的职工依靠个体的力量是不足以与企业抗衡的。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职工更是处于弱势地位。在我国部分企业中,漠视职工利益、工作条件差、拖欠工资、加班、无工伤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等各种霸王条款不一而足,严重侵犯了职工的自身权益,是不和谐劳动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在这种境况下,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有必要对职工的权利进行趋同和整合,将职工的要求和愿望反映给企业,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从而在企业与职工间营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切实担负起工会应尽的职责。
三、如何正确发挥工会在企业发展及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一)健全工会发挥职能的各项机制
工会应该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促使职工的各项意见和建议能够借助相应的平台表达出来。同时,为了落实职工对企业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建立企业领导与职工的沟通、信息公开等,使职工对领导层的意见能够借助工会提供的平台传达给领导层,使企业领导能够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并将职工的建议提供给企业领导,在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工会在实践中要促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度建设,解决好各种劳资矛盾,保护好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工会要推动政府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在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再就业转换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监督企业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督促企业执行国家的最低工资制度,促使企业规范加班行为以及帮助企业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等等。
工会不仅要配合企业做好各种劳动保护,还应配合政府做好各种劳动执法检查,加强对基层劳动争议的解决能力,尽量将劳动争议消化在基层,妥善处理职工,并通过法律援助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相应的劳动争议帮助。
(二)工会组织应该具备发挥作用的各项能力
工会组织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和政策解读能力等,从而使自身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会工作需要。工会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定期对职工进行技术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工会组织围绕着企业发展,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中心,明确企业和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各方在企业发展中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营造新型的劳动关系,促进职工和企业实现双赢的局面。唯有如此,工会才能够切实发挥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职能,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发展中,工会组织通过协调劳动关系,缓和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使职工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同时,工会通过营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起职工利益诉求、保障、调和等机制,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并借助工会组织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工会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担当力,构建其职工与企业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范韶华.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2(4)
[关键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20-01
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青年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激情,青年是企业的未来,肩负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艰巨重任,如何充分发挥青年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如何有效发挥青年职工的作用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1 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社会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持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使得青年工作的内外环境、思想特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青年职工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遇到了青年工作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1 部分青年职工的思想观念滞后。大部分行青年职工好学上进、勤奋工作,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但也有为数不少的青年职工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需引导。有的政治取向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有的只讲享乐,不讲奉献;有的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大,产生消极冷漠情绪,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和超前思维,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还有的在社会上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以上种种反映了新形势下,青年职工思想波动大,触发点多,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1.2 有些青年职工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青年职工的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但是其工作技能没有同步提高,部分青年存在着重社会实用性知识、轻职业技能知识的倾向,理论与实践脱节。有些青年职工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知识面狭窄,专业技术型人员较少,懂生产、会管理队伍的人员就更是少之甚少。社会飞速发展,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和更新越发成为每个人的立身之本,继续教育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
1.3 工作方法落后,不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和青年特点。在竞争性和开放性较强的环境中,青年工作原有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和青年特点。这也说明了青年需求的旺盛与组织供给能力的薄弱,青年求新求变的特点与青年工作方式的陈旧形成矛盾,青年工作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呈减弱趋势。
这些现象或问题的存在不仅束缚了青年职工进步的脚步,而且在一定程度了制约了我们企业的发展。造成青年职工以上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主观上,缺乏热情、爱攀比,只讲报酬不谈奉献的思想存在;客观上是企业没有提供好的条件,没有好的机制激发青年职工的积极性。
2 有效发挥青年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青年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
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是青年职工立身做人和成长进步的基石。工作中要联系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和青年职工思想实际,帮助青年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政治意识,谋求企业持续发展道路。在正确的政治思想指引下,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正确教育和引导青年职工讲政治、顾大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引导其树立正气、充实思想,使他们勇于吃苦、乐于奉献,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做不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有损企业形象的事;做到意志坚定、经得起诱惑、耐得住腐蚀,在经济利益面前不丧失原则。
2.2 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培训教育
对青年职工开展培训教育是企业不断发展动力。引导青年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的观念,广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层面,优化知识结构,使青年胸怀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鼓励青年职工进行在职学习、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青年职工的学历层次、文化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青年职工要有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愿望,企业应该多组织业务技能培训,改变重视学历教育为重视能力培养、技术培训,开展以能力教育为基础的培训,引导青年岗位成长,注重培养青年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使青年职工在学中干、干中学,认真研究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掌握促进企业发展的先进方法。青年职工要学会通过工作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企业发展提供新路子,提出好点子。
2.3 正确对待青年职工的需求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青年职工对于自我需求的要求更为强烈。企业管理者要深刻意识到员工的正常的而不是“超常”的需求都是合理需求,不能通过“打棍子、扣帽子”等方式压制其需求,要通过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找到青年职工需求的动机和原因,求得满足其需求的有效方法。也不能一味地去满足员工不断提升的“合理需求”,而应根据“有利于企业发展”这一总体目标和企业发展环境的承受能力,甑别合理需求中的“有效需求”成分并努力满足,同时向职工做好解释说明,从而取得他们对企业的关心和谅解,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要使青年职工坚定一个信心:随着企业的发展个人条件必定会得到改善。
2.4 规范化管理企业,激励青年职工干劲
淼一商贸公司是万和与奥普在宝鸡地区的商。公司已经运作了大约六七年时间,从原来某知名热水器的二级商发展成为宝鸡地区的一级,公司规模也在日益的扩大。那么他们在培训当中最急需要的是什么呢?
目前公司内部的培训工作主要围绕销售展开的。通过公司的销售经理和厂家的派驻人员为导购员、售后服务人员还有维修人员进行销售技巧及产品知识方面的培训。另外在我们参加厂家的年度经销商会的期间,厂家营销总部的人也会为我们进行培训。厂家所做的培训一般侧重于实战,例如如何管理导购员,如何提升销量,如何开发空白市场等。通过企业内部体系培训与厂家方面的培训,我也感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确有帮助,它可以开拓经销商的思路,可以提高经销商的团队作战能力等等。但无论是我们企业内部的培训还是厂家的培训,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内部的培训更侧重于技巧方面及产品知识方面的,知识面比较窄,有时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厂家则想通过培训,让我们经销商跟着它的思路来走,是站在厂家自身利益去展开,最终是为工厂服务的,但可能并不一定能给我们经销商带来更多的益处。
针对现在公司在培训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而言,我们商目前需要两方面的培训:一是如何在营销方面掌握一些规律,将所的品牌运作自如,营销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针对企业自身的现状及发展目标,来提出明确的营销思路,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再确定出具体的做法,应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一环做不好,都不行,都关系到今后的执行能否进行得顺利;二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销售。管理提升,是指一个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进入了相对的稳定期时所涉及的一种发展策略。管理提升最终的目标是使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化,从而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管理提升的目的是将企业带入更高的发展目标,并达到这一目标。对于企业而言,管理提升是企业获得再次发展的契机。因为企业已进入一个调整时期,故如何将现有资源合理进行再分配就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三是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职业经理人由于先天性的职业教育基础不足,后天性的市场历练时间过短,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整体能力不够强,专业能力不够专,人文素质不够高,缺乏竞争力。提升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提升他们的职业技术能力、职业素质能力、职业态度能力、职业交往能力等等,从而更正确、更有效地去做事情,尤其要在细微之处更显得职业化、专业化。
我们对现在各地兴起的各类培训班也很迷芒和顾虑,怕培训的内容与公司目前的状况有些距离,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如果培训能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能够与经验丰富的老师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能为我们经销商答疑解惑,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能有合适的价格,这样的培训是我们最需要的。
(责编 石少菊)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
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发展,也使得人才得到很大的关注,谁得到人才,谁就有竞争优势。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注重人力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将人力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的发展特点、规章制度当中的意识,难以提高管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有很多企业仅仅将人力资源管理局限于六大模块,从招聘到绩效考核等并没有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导致员工流失率高或难以招到人才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另外,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由于权力的限制,忽视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部门的实际工作还是局限于管理层以下,对于企业员工反映的问题如薪酬福利、激励机制不健全、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难以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也没有完全体现“凭能力上岗,凭贡献取酬”这样的策略,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所谓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意见,而现代企业的大多数领导者对人力资源这块重视程度不够,主要集中于企业的发展前途、经济效益等,忽视了人力的影响和作用。有的甚至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不了解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的形成,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开展。
(二)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侧重于形式
从我国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发展来看,号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发展仅仅是作为一个形式宣传,并没有完全落实到实际的人力管理工作中。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对于关系到员工薪酬福利、工作积极性等,若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制度说说而已,会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员工认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得到企业认可,从而失去对企业的信心。
企业在招聘人才方面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很多招聘要求对于人才的硬性条件设置过高,比如有些岗位一定要求知名院校毕业生或者对于企业人才岗位分配上忽视了其优势,只专注于其所学的专业是否对口等,这些都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利。
(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通过运用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激励等方式来进行。目前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程度不够、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教育培训上不能将长期培训和中短期培训有效结合,对企业员工培训的需求调视程度不高;第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者也无视员工的付出。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人员,整体上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如何管理好企业人员安排,主要还是侧重于领导者和决策者的态度,对于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或者策略,缺乏鼓励创新的勇气,工作畏畏缩缩,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传达上级的指令,不在乎这项指令是否对企业员工或者企业有所影响,自身价值也难以得到实现。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建议
对于如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尊重市场规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每个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阶段都不一样,对于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尊重企业的发展规律和需求。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需求来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必须在人力资源配置观念上有所突破和转变,不能只从职工队伍稳定和安排就业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减轻企业负担。
另外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到市场人才变化的需求,提高人力的运用效率。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不定期、动态化的调整优化,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岗位的适应能力,并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适时更新完善管理机制。
(二)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职责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员工的成长环境和氛围。企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员工的需求,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管理部门也要理性认识部门的性质、功能和职责,改变以往极端认识的错误认知,尤其是企业高层的经营管理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予以明确。建立企业文化不仅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也是领导者和决策者对员工负责的表现。
(三)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仅是通过招聘引进优秀的员工,更多的是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企业要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一是要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激发员工创造力和活力。因此,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要将人力资源的培养性开发、使用性开发和政策性开发三者综合起来,有的放矢、人尽其才,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知识经济市场中,人力资源已经成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成败的关键的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转变旧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注重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人力视为要素的观念转移到将人力视为资源的观念。
(五)完善企业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与人才是相互选择的关系,在选拔人才上不管是通过内部竞争还是外部招聘,都要根据企业发展所需来选拔。特别是要建立评价人才的选拔标准,不仅是注重专业能力,还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他的责任心与态度。这些软实力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好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主要是由基本工资与绩效考核组成。企业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企业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便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在绩效考核中,首先建立一套通用的考核标准,再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按照管理层和基层员工来制定针对性的考核细则。另外,还要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不能只注重数量,还要注重质量指标,特别是一些团队业绩考核,来保证员工工作的持续性和积极性。要为员工设置一个反馈途径,收集相关的工作反馈结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确保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七)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信息化时代为社会企业创造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把所有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集中起来,完全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努力做到由以前僵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化成现代的流程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互动学习流程,为员工平级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开拓一个新的交流方式,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组织的绩效水平。另外,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及项目知识技能的掌握,组建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有综合经验的团队,从而提高系统的使用水平和系统的运行效益,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培训教育 企业发展 加速器
现代企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高起点、高速度、高科技、新思维”,显而易见,三高一新理念的形成、支撑都离不开培训教育。培训教育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
一、培训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
如果有人问:企业靠什么发展?很多企业家会迅速地给出答案:靠市场,靠创新,靠人才。
1.培训教育让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尤其是企业发展初期,任何企业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市场的需要,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生根发芽的土壤,市场就是主宰企业生存命脉的大手。
在大多数人眼里,市场是无形的、隐蔽的、难以琢磨的,要准确把握和驾驭市场,几乎是没有什么可资借鉴的东西。其实,市场的变化也是有其规律的,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市场从渐变到突变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善于用知识武装,善于用武装的知识分析、判断。
市场需求是一种拉力,是一种动力,企业必须清晰明了这种动力,让这个动力作用在企业的关键点上,引导企业在商海中自由驰骋。其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识别市场需求(或顾客需求);将需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产品要求;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满足要求,满足市场需要,赢得市场空间。在整个流程的各个过程,无论是市场人才通过沟通获取信息,还是研发人才通过技术和知识转换开发产品,抑或是作业人员通过脑力或体力劳动生产产品,都是人的知识、能力、经验在产品转化过程中的增值。毋容置疑,培训教育在各个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企业牢牢占领行业、市场的制高点。
2.培训教育让企业不断推陈出新。
创新就是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创造新需求。企业只有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引导消费,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来。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创新工作显得日趋重要,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赢得优势,向前发展。企业的培训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活动。
3.培训教育让企业提升绩效。
一些大型企业在计划经济中诞生,伴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而成长为大型集团的同时,面对着商海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思维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而成熟,并越来越多地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员工培训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已成为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要靠企业家的聪明头脑,要靠广大营销人员对市场的调查和驾驭,也要靠技术素质好,产品质量意识强的广大产业工人的努力。因此,需要大量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开拓型人才和高精尖技术人才。企业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人才之争是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些已成为那些大型企业家们不争的共识,这无疑也对所有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员工的综合素质能随同企业的发展而提升,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才会稳健而强劲。否则,企业的经营必将为员工素质的瓶颈所困。因此,培训教育,使员工增长技能,让企业提升绩效,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
4.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培训教育是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密武器。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国富民强,虽然有其不同的条件和因素,但他们重视教育,尤其是在职的培训教育,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企业的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有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而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6%,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其技术创造积极性比只受过初小教育的职工高30-80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很短,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企业要创造世界一流经济指标,永久保持世界先进行列,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企业不间断地进行培训教育来保证。
5.培训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
虽然培训教育活动不比其它活动更贴近经济,更敏感地反映市场经济的特征,但是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这就足以说明:培训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
二、如何让培训教育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要问,既然培训教育能给企业带来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怎样开展培训?
这确实是个问题,企业培训不是一个会议室里坐满听课员工的场景,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作,了解培训工作的人都知道,培训教育似乎是一看就懂,但是一做就乱的工作。所以培训教育就有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
1.着眼未来――不急于求成。
如何促进员工成长与进步,带动企业迈向新的发展里程,将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管理的焦点。很多企业领导者对各级管理人员乃至基层员工的成长都寄予了厚望和重视。无论是针对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或是针对各层管理人员形式多样的内部再教育,或是专门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等,都是企业重视全员培训和再教育的有力说明,也是培训教育工作的一次次举措。培训教育,让员工和企业深切感受到其短期和深远的影响,但是企业人才的造就,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将培训教育工作提升,以确保培训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进行。
2.润物细无声――不拘泥于形式。
我们姑且不去考虑如何根据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发展状况制定培训规划,如何根据组织设置、岗位分析、绩效比较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如何根据人员层次划定、时间段落安排制定培训计划,以及如何预算培训费用和如何进行效果评估。因为很多时候,企业缺的不是完美的方案和战略,而是有效的执行。
当我们在谈到培训教育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人力资源部,想到了课堂中的听课,似乎人力资源部便要包办一切,似乎只有像学生那样坐在课堂中才能学习,而忽视了各部门主管才是培训教育的主体,忽视了在生产工作中的无形的教导作用。一次会议座谈、一个失误分析、一个教导指正、一次生活交流都可能在工作中起到很好的教育。言传身教、以师带徒都是很好的培训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思想上,首先不要困于培训的方式,不要困于教育的经费,这些往往会成为企业在培训和教育工作上的障碍,使各部门在教育培训下属时止步不前。
为此,必须改革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方式,把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丰富实用――强调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针对性。
培训教育不能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抽象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上,而应把重点放在发展完善知识,注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上。应紧密联系社会,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注重先进性。要把重点逐步转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设计方法上来,直接为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服务,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服务,为开拓新的市场服务。必须结合实际,企业和职工需要什么知识,就组织培训什么知识,及时向企业员工灌输新的知识,新的技能。
对技术管理人员,可以要求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提高业务技能、创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除组织他们参加公司内外举行的专题培训外,还要组织他们参加有计划、有指导、有考核的自学活动。
对于构成企业基本力量的工人,要鼓励和促进他们掌握技术技能,刺激他们持续努力地学文化、学技术,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并引导他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建立一条可望也可及的通道。
培训教育对象应该是企业整体,而非局部;是全员,而非只是管理人员。“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其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而是会有什么薄弱的地方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好的管理者也必须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真正发挥起功效。所以,均衡培训结构,同样重要。
4.整合资源――促进培训系统化。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已无形地形成了自己稳固的管理人员队伍和技术力量,并在日常工作中逐渐积累和深化。同时,相应的内部技能培训也在不断地开展着。但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企业规模较大,车间较多,培训上往往各自为政,从而在某些独立的科目上因缺少系统安排,往往造成内部培训工作的重复、口径不统一、讲解缺少标准等现象。同时,有些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却没能有效地进行共享和沉淀,对公司管理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提升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因地制宜地对企业原有知识的积累和提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技术上的提升。
这一大批掌握、扩散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管理人员队伍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内部强大的师资力量。
内部培训师更加了解企业,培训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费用一般较低。所以很多企业都有利用现有管理人员进行授课的实例,但由于层次和侧重优势不同,而且没有有效的指导和恰当的运用,造成员工对各公司组织的培训并没有予以较高的认同。因此,有必要对授课人员和授课选材进行挑选和指导,系统地对课程进行阶段性安排,促使相关部门的充分支持。同时,可建立培训师授课补足或奖励制度,促进培训师资队伍的成长。因为,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根本基础。
如果企业能在现有基础上,更多地利用资源,浓缩和提炼更好的培训教案和资讯,以提高教育水平和拓展管理人员的管理视野,同时,根据现有的实际工作情况及员工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课程。包括对原有一些实用的课程进行重新修订和充实,并新增不同的基础管理科目,更多地与相关人员进行互动,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将使企业的培训工作更加系统化、扁平化,更加贴近实际,也必将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5.监控和跟踪――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培训后若未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跟踪,就很难把握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以致产生应付形势的现象,降低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造成许多员工并不乐意接受培训的恶性循环。未能将各个部门的培训工作与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有效的结合,也会一定程度地弱化相关管理者对培训教育的重视力度。所以,单靠培训主管部门不能主导企业所有的教育培训工作,但必须将所有的培训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合理融合,方能使企业的培训实施有力,忙而不乱。
同时可以将培训效果纳入考核体系,形成双层约束机制,将授课者的培训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成绩都进行必要的考核、建档,并纳入到其个人工作绩效和职务升迁的必须条件之中。这样会对培训双方都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度,促进培训课程进行的配合与认可,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保障培训工作的良好循环。
简言之,企业若好好运用“培训教育”,发展速度将会得到惊人的提高。更通俗地说,就像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发展速度不知不觉中就加快了。
关键词:企业管理;数学统计;辨析
管理就是要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目标。基于这样的情况,企业管理必须要在占有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才能制定计划。这样,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统计基础,运用统计的方面来进行分析。使得企业管理更有利于决策者做出决定。统计中不但包括如何搜集和整理数据,还包括如何分析和应用这些数据。这些都为企业管理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法,使得企业能力利用这些方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立足。所以说,要想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更加离不开统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计划管理离不开统计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考虑计划管理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统计数据,还要考虑到检查方法。这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统计是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检查计划手段和方法同样也是制定计划额的参考条件。所以,不得不说,统计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企业管理活动离不开统计
确凿充分的事实情况是智慧企业发展的重要根据。而统计正好符合了这个确凿充分的特点,它是根据现有的指标体系和数学语言来完成的,能够把企业的执行活动、相关业务活动等方面以量化的形式直接反应出来,更加的直观、具有针对性。
拿统计报表来举个例子。统计报表可以让管理经营者直观的看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生产情况。比如商品流通统计报表,管理者通过简单的数据统计,就可以把问题直观的反应出来,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把商品的库存情况、流通情况以及和上一年度的比较,看到其增长和发展状况等等。通过这些统计报表,找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偏差,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及时调整,有针对性的加强企业管理,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除了上文当中论述的之外,还要考虑企业其他的相关情况。例如:商品生产情况、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供求关系、本企业发展的其他客观条件。这些情况要靠专业的组织进行社会调查才能完成。而这些专门组织的调查,多半都是离不开数学统计的。而且有许多组织就是专门的统计调查组织。这些组织通过调查,借助有效的数据统计手段,来分析了解客观情况,针对发现问题,采取可行性策略,为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所以,企业活动离不开统计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三、监督企业活动离不开统计
企业通过对自身情况进行统计,这种统计同时也是企业“自查”的一种行为。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统计,对自身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在统计当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统计中,看到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提出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方案,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从一个方面来看,企业管理运用统计的方法,会对企业执行情况进行查看,对其中的资料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整体情况所有掌握,了解企业活动的基本动态。在计划期未结束前,结合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及时了解计划执行的基本情况,对剩余部分,有一个清晰认识和整体规划,如果时间不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跟进计划;如果时间富足,可以按照计划做相应调整。总之,这样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能够把握好计划发展的节奏,不断调整新的内容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员工工作热情,从而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经济核算方面,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监督经济核算。严格的经济核算也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在企业管理核算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为经济效益提供数字方面的依据,给经济核算提供更多的方法作为参考。
四、企业经济研究离不开统计
企业管理要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坚持客观的价值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活动盲目进行,最后以失败告终。所以,企业中对经济规律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特点、趋势以及走向等等方面。研究这些内容,同样需要占有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搜集,就离不开统计方法的运用,比如:动态数列、平均指标等等方面。所以说,企业经济研究还是离不开统计。统计从不同侧面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占有数据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生产经营状况,给企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五、企业劳动竞赛和群众参加管理离不开统计
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群众是既是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消费的主体。所以,企业要想发展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但是,如何处理好企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处理好的。要想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和群众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及时的把生产情况公布给群众,开展一些群众竞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实行这种民主管理,才能推动劳动发展和生产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合理运用好统计,不但会让企业管理更加的高效科学,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这些都是我们企业发展在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怎样按经济规律管理企业,怎样运用统计资料、统计方法管理企业,仍是今后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池国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功能定位与系统构建[J].管理世界,2011(06).
[2]刘玉廷,王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10(07).
[3]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