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护经验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大家上午好!

在专委会会员单位的大力倡导下,在省交通厅领导的关心下,在省公路学会的支持下,我们今天在呼伦贝尔召开第一届公路工程筑路材料技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对我们筑材专委会来说,意义很重大,是我们筑材专委会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交流会议,今天我们还有幸邀请到省学会、省公路局以及我们两大高速集团的领导出席会议、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内蒙交通物资公司的梁董和常总能够莅临现场。

这是我们筑材专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我们将交流专委会工作的经验,总结工作规律,探讨加强专委会工作的思路,会后,专委会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制定一个加强专委会工作的意见,以指导和推动专委会工作,由于筑材专委会成立时间短,目前并没有取得突出的成绩来跟各位汇报,下面我先就今后一个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专委会工作,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在座给位多提宝贵意见。

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环保发展为导向

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公路材料服务单位,我们也要把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绿色公路,作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幸福宜居城市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切实依靠科技创新,坚持走节约型、低能耗、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通过制订发展规划,确立了绿色发展目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低碳环保为特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着力打造绿色公路,开辟了一条低碳环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深入实施公路材料标准化战略,不断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制修订能力建设,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努力提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化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公路交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加强组织管理,积极推动行业秩序和行业新技术的发展

我们筑材专委会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是加强组织管理依旧是重中之重。首先作为领导要提高认识,确保做到认识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工作机制到位。其次是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水平,全面加强地方标准建设,持续深入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标准建设,坚持对标准体系进行分类管理。另外还要加强公路材料行业标准的编制和修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建设,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加大部、省、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编修力度,积极推动公路材料新技术的推进,不断优化行业秩序的建设,加强标准信息化建设,确保标准的正确理解与严格执行。

三、学习先进经验,深入开展多地域组织交流会议

此次研讨会不仅会促进公路材料技术的更新,还会促进行业的发展经验交流,更会对我们专委会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经验。尤其是涵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推进,在行业中的普及推广作用显而易见。为此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从学术交流的角度,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确立新的适合专业委员会交流的形态。在全球化环境下,一种新的环保方式、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一种新的技术材料的都是我们专委会不断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四、充分调动专委会委员的积极性,使委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委员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我们专委会工作的成效,所以我们要主动加强与委员的联系,做到感情上尊重、思想上贴近。相待以礼,相交以诚,以良好的理论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与委员加强工作联系、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使委员真正感受到专委会大家庭的温馨。另外是要关注委员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委员每次的来访都认真接待,对他们求助的事项能帮助的一定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千方百计为委员寻求解决的途径。另外,我们专委会要树立为委员服务的意识,委员队伍中人才荟萃,专家、学者云集,只有树立为委员服务的意识,才能真正为委员履行职能创造良好条件。在专委会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都主动征求委员们的意见,或向他们提供有关情况,帮助他们多提意见为公路材料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第2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严格落实市公路局关于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应急处置的有关制度规定,立足基层、夯实基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分析研判、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联动、风险排查、处置评估、征用补偿、情况通报等8项工作机制,提高防范和应急处置公路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控制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

二、组织机构

分局负责公路应急管理“机制创新年”活动的组织指导,养护公司具体负责管辖范围内活动的开展。为确保活动取得成效,分局成立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活动主题

健全机制、创新发展。

四、进度安排

根据市局统一部署,“机制创新年”活动从2012年9月25日至2013年7月31日,共分5个阶段:

(一)对照分析阶段(2012年9月25日至2012年10月31日)

对照目标任务,对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和全面分析,摸清现状,明确工作重点,认真开展并制定“机制创新年”活动方案。

(二)完善提高阶段(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

按照“机制创新年”活动方案及任务分工,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与质量要求,逐项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分析研判、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联动、风险排查、处置评估、征用补偿、情况通报等8项工作机制。

(三)试运行阶段(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

实际运行已建立起来的8项工作机制,并与市局应急工作有效衔接。运行过程中要建立详细的工作台账,记录试运行工作效果,并结合运行情况对工作机制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经验交流阶段(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

对活动开展情况认真总结,突出成效、经验、特点并形成文字总结材料,于2013年5月10日前报市局应急办,做好迎接市局、省局抽查准备工作。

(五)验收评估阶段(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

从方案制定和执行、活动组织开展、应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实际运行效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组织对本单位“机制创新年”活动开展以来的情况进行全面自验评估,要认真分析研究机制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内在规律,建立机制创新和运行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机制创新年”活动是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推动公路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确保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3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大家对护理工作提出更? 高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是临床实习。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直接影响到将来工作中的护理质量的高低,严格临床带教是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护理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就成为确保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本人就护理临床带教中的体会探讨如下。

1 影响因素

1.1 护生方面

1.1.1 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相结合。在部分教科书的内容和临床上有脱节现象存在,很多新的护理技术和项目临床已开展,甚至有些常规护理方法也所改进。

1.1.2心理应对能力不足。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生大多年龄偏小,进入临床工作常不知所措,一时难以适应陌生环境,易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跟患者沟通能力,显得不耐烦,暴躁,焦虑,易怒,情绪容易沮丧,低落,波动大,对新出现的护理问题常感到无能为力,有挫败感,护患关系不合谐,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不快,说话冷言冷语,在应对危重病员的护理操作中不够沉着,冷静,操作时常手忙脚乱,粗心大意,造成患者和家属产生不安全感。

1.1.3护理技能不过关,动手能力差,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技能的规范和熟练与否,不但影响护生的积极性,而且影响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疾病的愈后,在近几年,护生们在步入临床后,我们发现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应变能力不强,使患者感到失望和恐惧。如:操作不合程序,或给病人输液等技术不成功,患者提出质疑不能得到合理解释或前后矛盾,容易使患者和家属关生不满情绪。

1.2 教师方面

1.2.1学历偏低和人员自身素质问题。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护带教老师的工作是趋繁重,而大量的付出却未得到相应的社会认可,面临各种社会压力,护理人员处于巨大心理压力之下,会经常显得不耐烦,暴躁,焦虑,易怒,睡眠品质较差,失眠,经常打哈欠,乏困,健康指数明显下降,容易生病,感冒,头痛,胃痛,记忆力下降,平时缺少充电,不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思想不稳定,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1.2.2带教人员不足。当前的医疗体制造成护理人员编制紧缩,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权利机构将护士置于组织的低层,护理工作繁重,易导致身心疲惫,部分患者及家属常因护理人员缺少护理不到位而导致护患冲突,另外近年来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针对护理工作制定相应奖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同时医院对护理人员重管理轻关心,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人员的素质高低,管理艺术的高低,还取决于足够的护理人员做后盾,否则这就是空谈,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的拓展和各种新技术广泛开展,使护理人员严重匮乏,这就导致带教老师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带教护生。

1.2.3带教的不规范性。不同的科室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统一性。医院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化的管理。

2 对策

2.1 协助护生角色的转换,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护生在实习前应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使护生在上岗前能了解医院基本情况,如:环境,布局,院内规章制度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2 指导护生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培养护生动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作为带教老师应将一些复杂的操作技术分成简单容易的操作程序,以促进记忆和操作,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愿意学、有兴趣学,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临床实习是护士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踏入医疗护理活动的第一步。如何使护士成为技术过硬、医德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是医院护理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对护理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护生观摩带教老师的护理操作示范,要求强化操作技术训练。工作中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尤其要强化急救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监护仪的使用,对常用的急救药品和急救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操作有条不紊,打造过硬的业务素质。

2.3 带教老师要培养护生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从自身做起,首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自尊,自强,自爱,其次要从自已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已在社会中的地位,培养护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高度爱心,耐心,责任心,充分调动护生工作的积极性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培养护生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4 培养护生与人交际能力。在与患者语言沟通中,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礼貌待人,要耐心做好疏导,解释工作,让护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就学会尊重病人和家属,掌握同患者的沟通技巧,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患者。

2.5 提高带教老师综合素质。老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形像,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

2.6 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及评价是保证护理临床带教质量提高的关键。带教老师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经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熟练,法制观念强,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知识和使用高、精、尖仪器的技能。要打破以往按资排辈、以老为先的带教模式,而是通过考评评出真正具有带教资格的临床护士来承担临床带教任务。

2.7 解决人员的结构问题是保证带教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合理的的人员结构才能确保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在目前体制下,使护理人员与床位数能达成合理的比例。只有做好这个前提,护理带教工作才能出现良性循环。

2.8卫生管理部门应大力加强护理工作宣传,提高护理工作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同时要重视护理工作在卫生领领域的作用,不能重医轻护,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护理工作者的荣誉感,使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第4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热再生;沥青路面;养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等级公路养护中的可行性

从全国各省的养护经验交流中我们得知,现场热再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当今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养护中。京沪高速公路江苏徐州-宿迁段也于去年成功的进行了现场热再生养护技术。去年我们通过反复论证研究和试验,最终选择了现场热再生方案。从目前的道路通车效果看,该种技术是可行、可用的。实践证明,热再生处理过的路面与同类型的全新沥青路面相比较,无论从外观,还是从平整度等实际使用效果都没有明显差别。用旧沥青路面材料铺筑的再生路面,要比新沥青路面热稳定性好得多,夏季无泛油、推挤、波浪等现象,路面的平整度、强度等指标都不逊于全新的沥青路面。

二、现场热再生养护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沥青路面采用现场热再生技术养护,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充分考虑了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和利用问题,有利于处治废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谓一举三得。其优点如下:

1)旧路面的沥青混合料可以就地再生利用,不需要考虑废料装运和场地堆放问题,减少了对当地的环境污染;

2)旧路面的沥青混合料全部得到再生利用,可以节省新混合料的采购,减少成本投入,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3)节约了路面原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费用,减少了工程配套等相关车辆之间的运输干扰;

4)具有施工进度快、施工周期短的特点,减少了占用车道的时间,施工结束后可以快速的开放交通,保障高速公路车辆的快速通行;

5)现场热再生技术采用的是进口环保型设备,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烟雾非常少,产生的震动噪声也比其他施工机械小,所以属于环保施工;

6)使用热再生技术减少了沥青加热融化的工作量,减少了养护工与熬制沥青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接触,可谓改善了劳动条件,保护了劳动者的人身健康;

7)采用热再生技术可以缓解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问题,与传统养护方法比较,产生的裂缝远远要小与少;

当然现场热再生技术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受温度等条件的限制,也

有它的缺点:

1)由于使用的是大型专用机组进行连续机械化施工,所以此种养护方法不适用小型维修的项目以及难以确保连续机械化施工的工程项目,施工断面最好在1KM以上;

2)这种施工方法是以沥青路面面层为施工对象的,对于路面病害已波及到基层的,此种方法并不适用。如要采用的话,一定要对其进行局部深入处理后,方可统一进行热再生处理;

3)此种方法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旧路面加热,所以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受气候的影响,寒冷季节一般不宜施工,一般选择在5月份―10月份期间进行施工比较有利;

4)现场热再生机械设备一次性投入太大,目前国内尚无厂家批量生产热再生设备,目前均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非国内一般施工单位所能承受。有的单位即使购买并投入使用,也多因管养里程有限而经常闲置。这大大制约了热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现场热再生技术的施工方法与选择

根据路面的破损程度与病害种类的不同以及对路面质量等级的需求,可以将现场热再生施工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1、整形再生法

整形再生法是由加热机械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加热,达到一定温度

后,用复拌机将路面翻松,并在复拌机上的搅拌器中把翻松的材料拌合均匀,然后直接摊铺到路面上,并用压路机碾压成型。

2、重铺再生法

重铺再生法是用复拌机在整形再生法施工的基础上,把旧路面材料翻松、拌合均匀并整平后作为路面下基层,同时在其上面再铺设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作为磨耗层,形成全新材料的路面,最后用压路机碾压成型。

3、复拌再生法

复拌再生法是由加热机械将旧路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用复拌机将旧路面翻松,并把翻松后的材料与新沥青混合料在复拌机的搅拌器中拌合均匀,形成新品质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摊铺到路面上,用压路机碾压成型。

至于到底采用何种施工方法,主要看路面的破损程度而定。我们负责养护的京沪高速公路江苏徐州―宿迁段,根据前期对路面的综合调查情况分析后,决定采用了复拌再生法施工,09年累计完成现场热再生路面35km。

四、现场热再生施工的流程

去年我们所采用的复拌再生法施工,其简单的流程如下:

1)做好前期路面调查工作。

通过对路面的破损程度,路面的结构类型等基础资料的调查,进行分

析研究,确定能进行热再生路段施工的桩号,以及选择不同的热再生施工方法;

2)新混合料配合比的实验和组成设计。

首先须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对于高等级路面来说,要求再生

混合料要与原路面的混合料类型一致。然后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旧料的掺配率、掺加再生剂的数量等相关技术指标,以满足混合料在强度、抗滑、防渗、平整度、热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3)原材料的选择

a.沥青应选用稠度大且软化点高的沥青,以免夏季泛油。在高温时要具有较低的感温性,低温时又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同时为了提高使用沥青的品质,特别是对重交通量沥青砼表层,更应该采用进口的沥青如壳牌、埃索,标号宜为AH-50或AH-70.

b.集料骨料应该选用洁净、干燥、无风化、坚硬、耐磨、韧性好的碎石,同时应符合磨耗值、冲击值和压碎值等要求。还有通过筛分曲线确定粗集料的粒径范围,以及最大粒径的确定。因为级配中的粗集料粒径大小与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c.沥青混合料用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中的强基性岩石(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的。碎石严禁尺寸有重叠现象,一般选10~20mm、5~10mm、0~5mm、不允许选用5~10mm、10~20mm、10~30mm之类的碎石,避免拌和出现溢料和待料现象,尽量控制超大粒径的含量,应不大于3%,超最小粒径含量不大于7%.

4)选择合适路段进行试铺。

通过沥青路面试验段施工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a.验证目标、生产配合比;

b.通过试验段确定最佳人员组织;

c.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机械组合;

d.通过试验段对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5) 对原有路面有缺陷部位进行前期处理。像补丁、车辙、麻面等部位必须进行前期处理,方可进行热再生施工。

6)施工前需做好现场的交通布控及疏导工作。比如锥形筒、分流指示等标志牌的摆放。必要时采用借道行驶的办法,进行疏导交通,保障施工安全以及车辆的正常通行。

7)施工前做好所有机械设备的调试工作。进行安全调试,定机定人,确保施工能正常连续进行。

8)开始加热与拌合作业。

9)再生剂喷洒、原路面翻松和整形作业

10)摊铺、碾压作业

加铺型就地热再生需要在再生层表面摊铺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其摊铺工艺和一般新建路面的上面层摊铺工艺基本相同,加铺层混合料摊铺后和下面的再生层两层结构共同碾压,碾压时按照试验确定的碾压工艺进行,并做好接缝处的碾压施工。

11)施工结束后的工作

碾压工序结束后,待路表温度降至50℃以下后可开放交通,根据以往工程经验,一般在施工后第二天开放交通比较适宜。在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做到“工完场清”,路面上不得遗留任何杂物与隐患。

五、现场热再生施工的注意事项

1)碾压问题

热再生施工的碾压与普通沥青砼表面层的碾压相似:

a.初压:选用DD-110双轮振动压路机静压过去,回来振动,初压应遵循少喷水、保持高温、梯形迭进的原则。温度下降率随着逐步碾压而减缓,特别是摊铺后,初压前温度下降最快,可达4-5℃/min,所以施工中应安排初压压路机尽可能随摊铺机进行碾压,初压温度控制在130℃以上(改性沥青路面根据相关要求确定)。

b.复压:复压温度控制在120℃以上,宜选用15-30T轮胎压路机柔压两遍,紧跟着DD-110T碾压两遍,复压遍数不少于4-6遍。在复压过程中应及时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如平整度超标,应及时用6-8T双钢轮双振压路机处理。

c.终压:宜采用DD-110振动压路机或6-8T双轮钢筒压路机振压1遍,最后静压1遍,压实终了温度宜在75℃以上.

2)施工机械的选择与组合问题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使用的热再生机械多为进口机械。有德国WIRTGEN公司生产的系列沥青路面再生重铺机,意大利MARINI公司生产的自行式现场热再生设备。它们各有优缺点。我们去年施工中采用了MARINI公司生产的ART220X型现场热再生设备,该种设备的组装、拆卸、转移运输较为方便,再生施工可分幅实施,交通干扰小。与该设备配套使用的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均为标准设备。所以施工出来的沥青路面效果非常好,可见机械的选择与组合很关键。

六、结束语

现场热再生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是一项成熟的先进技术,我国由于起步晚,还处于摸索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广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实践总结,现场热再生技术将逐步得到完善与成熟。今后该项技术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大的推广应用,这也 是实现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第5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字】水库灌区,渠道,防渗技术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水库灌区的主要通过渠道输水,如果采取合理的防渗技术,渠系水利用系数有70%~90%的潜力可以提升,并且可以提高渠道的抗冲刷、输水、输沙能力,并有效地调控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渍化等问题,降低渠道管理养护费用。

二、防渗技术概述

1.土料防渗

将黏土与砂、灰土按不同配合比混合所形成的防渗技术就是土料防渗,在衬砌上有黏砂衬砌、灰土衬砌、三合土衬砌及四合土衬砌。土料防渗一定要注意黏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等标准,并注意确定黏土的各种指标。衬砌层厚度一般为20~40cm。

特点:防渗性、抗渗性都一般,可减少渗漏量的60%左右,不能在较大流速下使用,硬度和强度较低,抗冻性较差、容易出现裂纹,基本不能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初期成本较低,但后期除障清淤的养护费用较高,主要用于温和地区的中小型渠道。

2.水泥土防渗

将水泥与土按不同配合比混合起来的防渗技术。水泥土防渗多参照地区抗冻等级、抗压强度允许最小值、干密度允许最小值、渗透系数、含水率等。衬砌层厚度多为8~10cm,支渠和小渠大多为5cm。目前主要以水泥土为主体材料降造价,以水泥砂浆解决冻融剥蚀难题,以全抛物线断面提高整体抗冻胀能力。

特点:一般可减少渗漏量80~90%,抗冲击能力较好,不易出现衬砌形状变形,抗冻性较差、容易出现裂纹,目前应用的复合材料能用于寒冷地区,耐久性较好,一般寿命为30年左右,衬砌材料来源丰富,并可即时取用,适用于南方无冻害区域,北方较少应用。

3.砌石防渗

主要分为无浆和带浆两种砌石形式。无浆砌石选用的卵石要厚薄相近,先砌渠底再砌渠坡,错开茬口,挤紧砌实。衬砌层多在20~30cm左右。带浆砌石的胶结材料多为水泥、石灰、烧黏土混合砂浆,砌石多采用条石、板石或块石,主要是砂岩、灰岩、花岗岩等,衬砌层的厚度一般在15~25cm左右。

特点:干砌防渗一般可减少渗漏量70%~80%;浆砌防渗防渗效果较好,但不易保证效果。抗冲刷、耐磨、耐腐蚀性强,不易变形,渠内流速一般可达3~6m/s,可用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中;浆砌防渗不建议在寒冷或严寒地区使用。砌石防渗耐久性较好,一般使用寿命为25~40年。适用于石料来源丰富的地区,较难实现机械化,块石价格及人工费用增加,使其成本增加,造价可能超过现浇混凝土。

4.膜料防渗

膜料防渗常采用埋铺式,可以分为有过渡层和无过渡层两种。膜料主要包括土工膜、复合土工膜等,对于原料的选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施工地区是否处在寒冷或严寒地区,渠道规模大小,是否为特种土基。铺膜厚度从012~016mm不等。

特点:一般可减少渗漏90%以上,防渗效果较好,衬砌边坡易坍落、膜料易被穿透、破坏,对温度响应不明显,在寒冷或严寒地区中多与混凝土保护层共同使用,使用寿命一般为40~55年,由于膜料的可搭接性,因此在破损或穿透处可以通过搭接使原铺设膜料继续使用,一般铺设在需要防渗处理的坡面上。

5.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防渗

混凝土衬砌是当今渠道衬砌的主要形式。混凝土防渗技术主要指标为强度、抗渗抗冻、抗变形、混凝土水胶比的允许最小值、不同浇筑部位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指标,厚度约为10~15cm。

特点:一般可减少渗漏量85%~90%,防渗效果较好抗冲刷能力强,可有效提高渠道过水能力、挟砂能力,硬度和强度较高,不易变形,抗冻性一般,可结合其他防渗材料提高抗冻胀特性,一般使用寿命为40~50年,造价相对较低,后期无需特别养护,施工方便,交通便利,较适宜于土壤膨胀系数不高的地区。

6.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的合成比较复杂,主要成分包括沥青、矿粉、矿物,通过沥青将矿粉矿物进行加热整形制成。主要指标有:抗渗性、密度、沥青混凝土的水、热稳定性、柔性等,厚度约为6~10cm。封闭层厚度一般为2~3cm。

特点:渗漏量与沥青的混凝土孔隙率有关,孔隙率越小,渗水越少。一般可减少渗漏量达90%以上,因含有沥青,使得此种防渗材料可塑性较强。表面不易松动,且可以减小因下表面土壤热稳定性较好,因而耐热性高的沥青在低温的冬季也不会脆裂,抗冻性较好现场浇筑混凝土一般使用寿命为40~50年,均匀沉陷等导致的混凝土破坏。

三、防渗技术发展难点及解决对策

1.发展问题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从简单的填土防渗,到现在的高分子防渗材料,我们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摸索出一条是和我国的防渗技术发展路线。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实力限制,科研经费投入有限,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成套的防渗技术方案和防渗施工的机械化、自动化还没有实现:

(一)北方水库灌区严重冻胀问题。我们国家目前处理这类问题采用的方式还比较落后,一般是通过换土或者改善衬砌结构和断面形式来解决的,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减少基土冻胀作用对渠道防渗工程的破坏,标准冻深大于10cm的季节冻土地区,衬砌渠道必须进行防冻胀设计;做好渠道沿线土质、地下水位、冻深的调查,不同的冻胀情况做好不同的处理方法,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试验观测和计算[2]。

(二)水库灌区特种土基渠道防渗技术。特种土基一般包括软弱土、膨胀土、冻胀土等,在这种土基上施工应因地制宜,根据周围情况制定施工计划,首先我们应先对土基进行处理,然后在因地制宜进行防渗施工。

(三)水施工机械化及施工工艺的改进。与发达国家机械化施工为主相比,我国目前仍然以人工施工为主,但也在逐步朝机械化方向发展。机械化施工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缩短工期,其次可以提高防渗施工的质量,不仅可以将低返修率还拥有很好的耐久性。

2.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监督和检测制度,加强对设计和施工人员培训,以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性。

(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设计方法,施工技术进行科学论证和理论研究,保证施工的科学性,并对材料、机械进行创新性研究。

(三)鼓励就地取材,这样不仅不会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能降低成本,实现双赢。

(四)建立模范试点,把防渗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建立成示范点,为其他地区开展工作作出榜样,要求各个区域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各个地区防渗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不断的加大对库区节水宣传的力度,库区渠道防渗技术越来越被重视,库区渠道防渗工作的意义越来越大,随着防渗工作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暴露出来,防渗工作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合作,加大科研投入,才能应对挑战,做好库区渠道的防渗工作。

参考文献

[1]岳宝蓉 我国北方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研究防渗技术-1996年6期

第6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绿化;办公区;耐盐碱植物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72-01

在日益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探讨办公区绿化养护与管理成为近年来绿化研究的一门新课题。

一、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往往是绿化进行前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处理技术要点往往同土壤盐化的成因紧密相关,即从测量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水体盐度、绿化区域的微地形出发进行土壤改良。其原则是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避免可能导致土壤集盐的因素。

1、物理方面:在北方干旱地区,盐分通常在低洼而排水不畅处以及地下水位很高的地方积累。这类地方可能有因为太大的含盐量而不适合植物生长,但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能覆盖,大颗粒土壤,使盐分易于淋溶,这种土壤必须保证不增加原来土壤中的盐,有时沙是非常理想的材料,另外也可以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适当砌石壁,填客土,以抬高地面,降低地下水位,为防止客土盐渍化,须在客土以下铺设隔离层及渗水管。

2、化学改良:它是绿化前改良土壤的一方面,比前者来说,它的应用不太广泛,其原理是通过中合土壤中的一些可溶盐,便易于淋溶,从而有目标地降低某种盐的含量。例如,当使用含碱水体灌溉时要有石膏(CaSO4)可其它材料降低水体的SAR(Osteretal,1984)。一般盐土不能用化学改良剂,或其他土壤改良物质进行改造,碱土可以通过加石膏(CaSO4)改良,同时结合地下排水,来降低土壤中的钠。

3、其它,其它常规的床土处理手段也不能轻视,目的是为了给植物正常生长创造条件。清理场地中的杂物,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除去场地内的死树根、树桩、石块、枯枝、桔枝等杂物。杂草的防治:通常采用机械与化学方法,前一种方法是在土壤翻耕时耙除杂草,后一种方法是用杀灭性除草剂喷雾法除草或熏蒸法进行土壤消毒。

二、排灌系统

它是维持办公区壤植物长期良好生长的必要保障,在土壤返盐严重或用盐水灌溉而自然降雨少的地区,尤其需要排灌系统。这是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雨只能使根区附近10cm-1m范围内的盐份淋溶,如果要长期维持适宜的土壤盐分含量,就要不定期用水漫灌,含淋溶盐的水要从土壤深层排走的缘故,绿化上的排、灌水系统一般包含渗水管、排盐沟、并要求一定的比降。因此床土事先安排坡降是重要的。这对于草坪而言,尤其重要。通常运动场等高品质要求的草坪需要专门设计的排灌系统,其排水深度比一般土壤的要求更深。一般绿化用地排水系统设置要求较低,包括地下渗水道(管)及排盐沟,水分由渗水管流入排盐沟,从绿化区域排走。

三、选择耐盐植物

对于办公区而言,选择耐盐的植物尤为重要,除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外还必须充分了解各种耐盐植物的耐盐能力。

1、耐盐树种:在办公区,一般表层聚盐较重,有时地下水太高,对树木成活造成很大障碍所以选择耐盐的树木尤其重要。有关与这方面报道的资料有很多,实际生产中的经验交流材料也不少。例如:杜梨: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耐寒,耐干旱脊薄,在含盐0.5%的土壤中下沉生长,且耐涝性也较强。白蜡:木犀科白蜡属落叶乔木,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耐盐碱力较强。国槐:豆科槐属落叶乔木,在我国各地有栽培,较耐盐碱、但怕水涝。其变种龙爪槐也较耐盐碱,是常见的观枝树种。

2、耐盐草坪草:由于近来年草坪在绿化中的应用不断扩大,考虑到绿化当中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同时由于草坪草自身可作为办公区绿化的先锋植物的特点,以及其一旦定植有效抑制土壤返盐的能力,其绿化优点已得到更多绿化人员的认可。草坪耐盐性强的种类是碱茅、鞘雀稗、钝叶草。

三、保证栽种的成功率

栽种树木或建植草坪的技术要点也有必要进一步阐述。重点是选择种植或建植的适宜时期,合理的植树或建植方法,以及其它辅助措施。

1、选择适宜的时期对办公区植树或建植草坪的影响很大,北方地区春旱较重,也是土壤返盐最重的时期,播种不易萌发,最佳的播种期是在夏末秋初,不但温度适宜,土壤含盐程度也因为夏季大量的降雨而降低,因此是有利栽植成活的良好时期。

2、合理的植树或建植方法这一条似乎更强调草坪,建植草坪时还可以尽可能用直播以外的方法。例如:铺植草皮块或草皮条。铺植草皮不受时间限制,但以春秋效果较好。还可以铺植生带,其建坪简单、方便、此外无纺布能覆盖地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面蒸发,抑制返盐,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在实践中已有应用。

3、其它:其它一些技术手段,例如:覆盖,其直接目的之一是为了防止地面蒸发,减少地表返盐,同时还避免浇水时冲刷种子。

四、科学合理养护管理

有关植物对办公区改良效果的研究资料表明了植物对盐碱土壤有改良促进作用。在人-植物-环境互作的体系中,既然每一方面都对其他两方面产生互作,也就说明办公区一旦绿化以后并不说明可以一劳永逸,因为以后的日常管理对该绿化体系有重要影响。在办公区绿化中强调一条原则就是避免增加盐碱危害,在养护管理中注意水肥管理,避免二次污染。

灌水是办公区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措施,充足的灌水不但有淋溶根区盐份的作用,还抑制土壤深层的盐份随蒸发上升到地表。春、秋是强烈返盐时期,灌水更重要,每次灌水都要充足,办公区壤上草坪的灌水源一般以淡水为好,含盐水次之。如果水的Na离子交换率(SAR)超过一定值时,对草坪的生长造成伤害,也易引起土壤盐渍化加重,这时最好用石膏来处理水体,降低SAR值至10以下,或者掺入淡水进行灌溉。

在办公区壤上施肥产生的效果比正常土壤上要小,而且在办公区壤上植物的需肥量一般减少,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别外对草坪来说:一定在草叶干燥时,均匀撤施,同时结合灌水。

第7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公路桥梁;日常管理;养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8 文献标识码: A

一、公路桥梁日常养护的意义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交通的安全、畅通以及桥梁的使用性能,可见保证桥梁质量十分必要。桥梁建成通车后,桥梁不断接受风雨的侵蚀和车轮的碾压,其使用性能逐渐降低。为了确保桥梁可以长期保持在正常工作的状态,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桥梁进行一定的检查、检测和维修工作,统称为桥梁的养护。

公路桥梁的日常养护工作是保证城市交通畅通、促进城市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措施,是人们顺利、安全出行的保证和有序的交通环境的前提条件。加强桥梁的日常养护工作不仅可以延长其使用年限、提高桥梁的使用效率,还可以保证出行者的正常出行计划。因此,公路桥梁的日常养护是我国交通发展的需要,要求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制定并调整相关措施,保证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公路桥梁养护的不足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可以分为五类,从一类到五类分别为:正常保养、小修、中修、大修或改造、改建或重建。 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才可以保证桥梁长期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虽然目前的桥梁养护工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

1、养护理念落后,日常养护维护不及时。

“重建轻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基层桥梁管养单位普遍对桥梁日常养护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桥梁管养人员人手不足,养护经验不丰富,日常维护措施缺乏,使桥梁一般病害无法得到及时维修。当桥梁发生明显损坏,不能正常使用后才采取措施补救,这样明显会使桥梁使用效率降低,同时维修费用巨大。

2、 缺乏专门养护人员及设备

随着公路事业的持续发展,公路里程、桥梁数量逐年增多,桥梁结构类型、技术含量日益更新,这对桥梁养护管理队伍的人员数量和技术力量提出更大的要求,要求桥梁养护人员、管理人员必需熟悉掌握桥梁基本概念、桥梁病害和常规检查方法等基本养护知识。目前,基层桥梁管养单位普遍缺乏专业性强的专职桥梁工程师或技术员。现有养护维修人员缺乏,导致现有桥梁养护设备不完善、且养护水平较低[4],不利于公路养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负责乡村公路桥梁管养的乡镇、街道普遍无专门养护人员,建议配备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或技术员,确保桥梁日常巡查检查管理工作。

3、桥梁检查力度不足

桥梁检查是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手段,经常检查是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由桥梁管理单位养护人员具体实施。近几年,基层桥梁管理单位有安排人员对桥面设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附属构造物等技术状况的进行经常检查,但是检查的频率不够(桥梁经常检查周期每月不得少于一次[5]),填写记录不规范。同时,基层桥梁管理单位对营运桥梁每三年至少一次定期检查的资金普遍难以落实,检查无有效保障措施。尤其新建桥梁交付运营一年后需要一次全面检查更加难以实现,因为桥梁管养人员普遍无此意识。建议桥梁管养单位将桥梁检查资金纳入年度正常性支出计划,确保公路桥梁得到及时检查。

4、养护资金不到位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与养护资金普遍短缺,在桥梁日常养护方面的投资远不能满足桥梁养护的需要,使得桥梁得不到及时的养护维修。造成原因有二个:一是由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城市财政比较薄弱,实施的项目资金落实碰到了困难;二是随着市场物价大幅上涨,带来公路建设投资成本加大,导致项目资金缺口加大,造成病害桥梁改造加固等工程推进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补助标准过低,自筹压力过大,导致农村公路、桥梁无法按科学合理的周期安排大中修,建议省局等交通主管部门适时调整补助标准,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二是我省养护定额人工费标准过低,价格水平与市场脱轨,要求予以调整。

三、桥梁养护技术分析

1、桥梁弹底加固

随着水流的不断冲刷,甚至暴雨洪水的袭击,桥梁弹底经常受到局部冲毁或全部冲毁。个别桥梁无弹底,桥下河床冲刷现象更严重,桩基、桥台基础更容易淘空,将危及桥梁安全运行。在桥梁养护经常检查时,若发现桥梁弹底冲毁或河床冲刷严重时,需及时安排设计部门进行设计维修。桥梁弹底维修一般采用原样修复,如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浇筑等。若有需要再在桥梁上、下游增设片石砼截水墙等。

2、墩台基础加固

在对墩台基础进行加固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对墩台基础进行适当的维修,一旦水的深度>3m时,就要修复其局部产生的损害,一旦墩台水的深度

3、混凝土结构加固

混凝土结构积谷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将其表面所破损的一些混凝土进行清除,并将其完好的混凝土露出,损害面积相对较大的就要对高速射水法加以采用,及时进行清理,结合粘结材料对其表明进行封涂,当其损害的面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尽可能借助于手工的方法将其损坏的部分清除。当其结构钢筋出现腐蚀的过程中,现将其破损的混凝土清除,其次对钢筋锈蚀的部分进行清除。最后进行粘接剂涂抹,一旦有着较深的破损深度和较大面积的破损,就要借助手工和气动的方式除去其缺陷部分,进而用清水清洗干净,并修补其缺陷部分。

4、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或更换

桥梁上部结构加固的过程中,若墩台稳定性相对较好,同时又有着相对较强的承载力时,借助于纵梁增设的方法提高桥梁的承载力。桥面铺装层加固的过程中,加强其养护过程,做好及时的养护,将其破损的部分清除,并对新混凝土进行浇筑,进而修补其病害部分。当桥梁上部结构出现严重病害或无法满通所需,在桥梁下部结构完好并满足承载力时,可以考虑更换桥梁上部结构,以便减少桥梁改造加固投资。

5、桥梁结构裂缝进行定期养护

在对裂缝进行定期养护的过程中,更应该对桥梁结构进行及时的观察,并对其修补的裂缝进行定期的检查,一般而言,裂缝养护的过程中,常常采取凿槽嵌补、封闭、以及打箍加固和在表面钢板将设碳纤维复合材料增设等方法进行裂缝修补。但是在工程实际的修复和养护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6、桥梁伸缩缝进行日常养护

桥梁伸缩缝是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装置。常用伸缩缝有型钢伸缩缝等,主要病害表现为:伸缩缝型钢开裂、断裂,止水带破损、缺失,伸缩缝阻塞、锚固混凝土开裂、破碎等。桥梁管养单位每月至少要清理一次桥梁伸缩缝,确保桥面变形需要。同时,对破损的伸缩缝及时维修。伸缩缝破损的修补重点在于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和交通管制。发现伸缩缝有问题后必须要及时上报进行处理,这是防止伸缩缝出现问题的重要措施。

7、桥梁致命病害进行分析判定

桥梁养护管理人员在桥梁检查过程中,对公路桥梁形成致命病害的早期病害特征,需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桥梁出现1~2种此类病害特征时,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尽快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测,尽快实施维修加固[6]。当出现致命病害后,应立即限载、封闭交通,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必要时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并尽快安排专业人员采取进一步措施。桥梁上部结构类型不同,致命病害特征也不同,例如预制空心梁板单板明显下挠;预应力梁板底部出现多条横向裂缝或宽度较大;现浇梁板底部出现纵横裂缝数量多且裂缝过宽,桥面线形异常,出现局部凹陷;拱桥基础滑移、淘空,拱顶严重开裂或下挠过大等。

四、改进桥梁养护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对桥梁养护与管理各方面人才的理论与技术培训

桥梁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程,但是在实际中,基层桥梁管养单位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性强的专职桥梁工程师或技术员。桥梁管理单位要重视桥梁养护与管理各方面人才,通过招聘、培训等多途径多方式提高桥梁管养队伍技术力量。每年多组织培训学习,通过邀请专家系统解说、互相经验交流、总结考试等培训平台,持续提高基层桥梁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桥梁工程师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并熟练掌握桥梁检查、评定、维修与加固等常用措施与技术要点。

2、要完善桥梁养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管责任。

公路桥梁作为道路运输的关键节点,其“健康状况”对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安全营运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桥梁养护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公路桥梁健康安全营运,防范重大公路桥梁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桥梁检查与评定制度,通过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等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桥梁病害现象,通过桥梁病害成因、发展趋势等观察、分析和判定,为桥梁养护管理收集结构技术状况的动态数据,为制定管理养护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3、要突出桥梁预防性养护原则。

为了保证桥梁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满足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的要求,必须对桥梁进行及时的养护,特别要加强预防性养护。

(1)树立“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养护思想。由于多年形成的来重路轻桥的养护思想,对桥梁养护的认识不够,在公路日常养护中,对桥面日常保养及排水系统的清理、桥梁伸缩缝的维修及构件裂缝的处治不及时,使桥梁病害进一步扩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桥梁养护必须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办法。

(2)桥梁养护要“勤”“细”结合防病害。桥梁日常养护工作,主要是对桥梁进行日常保养和检查,随时掌握桥梁技术状况。要做好桥梁日常养护工作,必须做到一要“勤”二要“细”。

桥梁日常养护工作要“勤”。首先日常养护要“勤”。及时清理桥面、疏通泄水孔、对伸缩缝及支座勤保养,保持桥面整洁,泄水孔通畅,伸缩缝完好,避免因泄水孔不通畅,伸缩缝破损影响行车,且对梁板结构造成破坏。二是日常检查要“勤”。通过对桥梁的技术状况的勤检查,可查明病害原因,准确分析构件缺陷影响,以便于分析评价缺陷、病害对桥梁质量和承载力产生的影响,为桥梁加固和维修提供具体的技术资料,还能及早发现病害,及早维修,减小养护工作量;这就要求桥梁日常养护工作要“勤”。

桥梁日常养护要“细”。由于桥梁构造复杂,病害不易发现等原因,一是在日常检查时要“细”。细对每个部位、部件,对大小问题不放过,及时发现病害;细心观察病害发展变化,不管是梁板的一道裂缝还是墩台混凝土的剥落等问题,都要仔细观察,认真对待;再就是日常养护工作要“细”,不论桥梁栏杆还是梁板墩台的养护都要做到精细化,才能提高桥梁日常养护的效果。

4、要加强公路桥梁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桥梁档案。

桥梁档案是桥梁历史的足迹,每座桥的原设计、变更设计、隐蔽工程图片及维修改建加固资料等都是桥梁档案的内容,需要及时搜集整理保存,方便养护管理人员对桥梁结构及技术安全性的了解、掌握。桥梁管养单位需要对运行的每座管养桥梁及时编制、完善桥梁档案基础资料,落实“一桥一档一牌”制度,并对维修加固后的桥梁及时更新桥梁管理信息牌、限载标志和轴载标志,及时整编桥梁维修资料,使桥梁档案资料规范、齐全。同时,桥梁管养单位对桥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及时更新维护,及时录入桥梁维修情况,并存入桥梁维修档案,为以后桥梁的维护储备技术资料。

参考文献:

[1]朱莹.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运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4.

[2]吴彩玲. 关于桥梁日常管理措施及养护技术的探讨[J]. 民营科技,2010,05:198.

[3]徐英峰.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

[4]张国强. 桥梁养护规化管理方法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

第8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质量管控 技术创新

一、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房屋建造材料不合格。建筑材料是房屋建筑的根本,如果材料选用不当就会很容易造成建筑质量控制中出现问题。在选用劣质涂料对建筑墙面涂刷后,将会在短时间内就出现墙壁脱落变色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

2.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达标。现代建筑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大,所涉及到的专业也逐渐增多,因此,对于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变得愈发的严格,这也就意味着,房屋建筑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最近这几年,大量的农民工加入建筑行业,他们在加入这个行业时并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培训,也就不能根据施工计划的施工设计规范操作。甚至于他们并没有具备一定的生活素养,将垃圾直接丢掷于施工场地内,将建筑材料和垃圾混乱的堆放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污染了建筑材料。

3.分工不明确。由于现行的管理体系并不完善造就的施工单位分工不明确,经常造成一个工作多个人完成,但多个工作却无人完成的现象,这种工序上的遗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为房屋建筑施工带来不少的麻烦。

二、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的要点

1.加强组织管理

建筑施工中要有科学的组织管理,第一、要想有科学的管理,就应该有良好的集体建设,因为一个项目工程的建设风气能够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自身创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素质,自觉的遵守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安全意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本条件;第二、要明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只是简单的看重了技术和期限,总是给被管理人员施加压力,不经常性的与员工进行沟通,出现问题一味的推脱,这种情况是不可取的,只会造成建筑工程上矛盾的激化,所以,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更好的符合设计要求,就需要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互相沟通、团结协作;第三、要明确施工的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加强整体的协作,为建筑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学的设计、有力的监督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施工的方法及技术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施工前要进行整体工程的设计,保证其实用性与科学性。工程设计图在整个工程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设计图纸对工程所需的施工细节、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和描述,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都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可以把整个工程划分为基础部分、主体部分和装饰部分,这三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也是相互联系的,设计的科学性对工程具有指导性作用,也为工程监督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能保证工程各环节良好的进行衔接,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也是对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工程的资金能合理的进行预算,从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对成本的控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之一。

3.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建筑企业的生命就是建筑施工质量,施工质量可以保证企业的发展与前进。所以,对建筑施工质量意识的提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加强和巩固,主要的措施有:第一,对建筑工程指定科学的施工目标,合理的进行组织管理。组织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离不开组织的建设,好的组织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交际氛围,这样就能对施工的规章制度严格的进行遵守,自觉的提高施工安全意识,为了是工程质量得到提高,施工要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需要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来进行。第二,对建筑施工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各个要素主要包含建筑材料、施工设备以及结构配件等,这些基础性材料都和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特别的注意。

4.施工强度控制

在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一步加强控制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要由专业的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对混凝土的配置进行负责,在此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首先进行试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配置比例数据,然后根据数据严格施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运送一般采用泵送,该方法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混凝土进入养护期后,需要专人对其进行督查,对养护的具体情况及采取措施应该密切的进行跟踪,如果在此期间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避免造成使用中的质量问题。

5.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施工中,要把施工质量的保证作为基础,还要对成本进行控制,严格控制成本支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成本进行控制:第一,确定控制成本的总目标。按照具体情况,确定施工的总体成本控制目标,可以提高控制过程的针对性,为企业盈利创造条件。第二,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设计环节较多,因此要从每一个环节入手:(1)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降低工程的反复率,以此来节约成本。(2)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工程的进度进行控制,如果在施工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防止工期延误而增加成本。(3)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发现质量隐患,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返工,降低损失。

三、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管理控制的要点

1.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只有适应市场的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应当把建筑项目延伸到市场,从市场中得到可靠项目,然后在予以执行,在此过程中增强竞争力,接着参与新一轮市场竞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并增强市场的竞争实力。

2.大力培养施工技术创新人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始终是建筑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力量,拥有了优秀的人才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要不断优化知识、尊重人才的管理机制;增强人才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施工企业各部门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的推广,有步骤、有计划、有深度、有重点地培养门类齐全、优势互补的多层次人才队伍。

3.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技术创新,善于争取行业制高点,努力摆脱落后、传统的施工方案对工程技术改进的负面影响,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和策略,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投入力度,储备丰厚的技术力量,切实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要适时地“走出去”,不断与国内外优秀同行施工企业加以交流、学习经验,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进行深度技术交流,结成技术联盟,优势互补,共同创新,提高技术创新层次和绩效。

第9篇:养护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养护 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园林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需要连续的养护和管理。只有通过精心养护与管理才能在保持现有园林绿化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要让园林绿化工程持续的发挥作用,养护工作是关键。绿化工程的养护主要是指针对园林中人工栽种的不同植物品种采取不同方式的并对其生长最适宜的养护方法根据植物具体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需要的主要养分等及时对植物进行修剪或是排水等措施。

一、绿化工程养护的要点

l、浇水

新植的苗木由于是挖苗移植,会受到一定的损伤,造成根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为了能让树木尽早恢复自身机能,必须对苗木进行适时浇水。通常对本年份新植树木的浇水次数应在三次以上,苗木栽植当天浇透水一次,15d后进行第二次浇水,如果遇到春季干旱少雨造成土壤干燥,第二次浇水应该提前,可以在第一遍浇水后的一星期内进行第二次浇水,第三次浇水应在第二次浇水后的20d内。如果春早所延续的时间较长,应该有第四遍浇水。保水差的土壤要注意观察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新种植的苗木应视季节降雨量适时补水。

2、排水

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将会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是死亡。因此,防止水分过多和及时排水也是园林养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根据树种、树龄、长势及生长条件的不同会有所区别。常用的排涝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地表径流,在这种排涝方法中,要将地表坡度控制在0.1%~0.3%,并且不留坑洼死角。其二是明沟排水,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雨之后紧急的抢排积水。其三是暗沟排水,它采用地下排水管线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系统相连接,效果极佳,美中不足的是工程造价较高。

3、修剪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的重要设施,同时还作为城市重要的可观赏风景。因此,其养护和管理工作除了对植物进行浇灌和施加养料工作之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修剪。修剪包括对草坪以及植物的修剪和杂草的清除。草坪的修剪比较简单,就是将长高的草剪短,一般是剪短到6-9cm最佳。其他植物的修剪主要是修剪其杂支,使其线条整齐和轮廓清楚。比如绿篱,就需要每年对凸出来的枝条和叶子修剪干净,使其外观看起来整齐,具有较大的可观性。杂草清除是整个修剪工作的一个重大内容,清除杂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杂草与植物争抢水分和养分,影响新植数树苗的正常生长。但是,除草工作不是要将所有杂草挖除干净,而是单纯将地表上的草给清除,其地下的根茎仍需要保护,主要是避免根茎死亡导致地面形成黄土现象,影响生态平衡。

4、施肥

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往往生长着很多地被类植物。在这些地被类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各类地被植物的养分需求,及时通过肥料对其进行养分供给,尤其是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带中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应当注重其生长土壤的肥力,保证其正常生长。全部按照一级养护标准进行养护。每年割草10次、绿篱模纹修剪4次、苗木施基肥1次、追肥2次,道路绿化每年分春秋补植两次,确保行道树无缺株。市区建立病虫害钡(报组织,定期编发《园林病虫快报》,苗木的病虫害生物防治率已达60%以上,防治工作已进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新阶段,多年来,市区没有爆发一起大规模病虫害。

二、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措施

1、提升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一项工程的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具体操作人员的素质因素。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养护与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必要的培训工作,对相关人员还要进行园林植保技术的指导,让员工了解常见的病虫害,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因而需要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细分,尤其是对一些不良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经验交流,实现工作经验的有效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管理水平。此外,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基拙才能有所创新。园林绿化企业定期给绿化养护管理的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养护的新技术、新趋势,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拙,这样才能为具体操作提供保障。在此基拙上,还应当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很好地解决绿化养护中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还应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理念,使得操作人员在掌握安全技术的基拙上,能够实现安全施工。

2、加强宣传提高市民护绿意识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涉及城市内部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是与整个城市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公益性工程。因此,在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上,必须要与整个城市相协调,将全体市民吸引到养护管理队伍中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以及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这样不仅提高了养护管理工作效率,还调动了城市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心。为了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宣传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与每一位市民的关系。主要可以通过设立环保标牌或者是开展生态旅游观光、植物种植以及各大谋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提高市民的护绿意识,激发人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唤起全民对生态建设的关注,尽快参与到绿化美化环境中来,营造绿色家园。

3、强化责任和监督机制

城市绿化建设工程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纯由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负责,而是由多个部门,多个科室人员一同完成。所以,为了能够确保养护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制定出一个有效的责任制度,督促各个单位和科室人员积极配合工作。具体要求每个单位以及每个科室的人员按照职称分派不同的工作,每一个区块均有专门负责,将责任制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为了确保这些单位和个人能够在实际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凭良心做事,认真负责,还需要制定监督制度。监督制度具体还包括园林内部的监察制度和园林外部的社会监督制度。内部监察制度具体指的是园林主要管理单位设置一个监察队,每天分不用时段对园林进行巡逻检查,并详细记录园林树木、道路以及设施等详细情况,一旦发现有人有意破坏园林设施,那么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同时,将被设施破坏事件及时反馈到园林绿化队,要求绿化队尽快到现场处理,保障园林完好叭社会监督制具体指的是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将城市管理工作公开化,接受四方的监督,同时努力听取市民中肯的建议,将城市绿化工程养护和管理工作社会化。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