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春雨的色彩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雨的色彩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春雨的色彩课件

第1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幼儿;语言教学

幼儿园传统的语言教学,表现形式单一。教师基本上借助图画来进行教学,无论画面有多丰富,它的表现形式都是静止的,小朋友的思维总是被老师牵着走,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如果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故事教学的效果。

近几年来,我大胆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形象,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利用清晰标准的发音和情节相关的音响效果,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参加语言活动的效果。

一、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计算机将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组合而成的教学演示程序,是为教与学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

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形象性。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使原本呆板、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生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一个更为真切的体验意境,并从中受到情感教育。2.趣味性。多媒体课件以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使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对幼儿各种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之产生兴奋,快速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3.省时性。教师事先将准备的活动以课件的形式准备好,在课堂讲解有限的时间内,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让幼儿充分思考,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4.共享性。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相互传递,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共享,使知识的传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就具有这样的优势,它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美的教育,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概括、理解能力,让幼儿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如:在语言课件《梨子小提琴》中,有一个故事情节是狐狸追小鸡、狮子追小兔,画面一开始,凶狠的狐狸和狮子紧紧追着小鸡和小兔,小鸡和小兔惊慌失措地奔跑着,脸上都是惊恐的表情,再配上音乐,一下子就把小朋友带入到了那个紧张的氛围中,激起了他们全部的学习兴趣。这时,优美的小提琴音乐缓缓响起,画面切换到了小松鼠拉小提琴,拉小提琴的小松鼠脸上是那么恬静沉醉,优美的音乐让狐狸和狮子都停下来,小鸡坐在狐狸的大尾巴上,狮子搂着小白兔,大家围坐在梨树下,安静地倾听小松鼠拉琴,这时候的森林是如此的安详宁静,没有了刚才紧张慌乱的气氛。情境的不断变化,抓住了孩子们的思维,牢牢锁住了他们的视线,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欣赏优美的散文诗和儿歌,也是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语言文字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悟及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则能以文字、声音、动画三结合的方法,有效的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使幼儿入情入境。

3.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幼儿语言活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举一反三,会按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74—01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从小开始慢慢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特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教学时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听”、“辩”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听教师讲授课文,听其他学生发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才能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一些认识与看法,才能达到“辩”,才会畅所欲言。其次,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学习《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听教师饱含深情的范读,逐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小男孩是如此懂事,然后就课文中的这句话“当售货员阿姨得知小男孩家中情况后眼圈红了,准备买辆小汽车送给他当作节日礼物时,遭到了小男孩的拒绝”进行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拒绝售货员阿姨送的小汽车呢?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模仿文本,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教师先反复示范,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其核心是看准,听清,再模仿。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大胆采用这一方法,即教师读,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如果学生看准听清了,一旦教师让他们表达,他们便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中,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说一说他们自己心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实物等营造学生积极表达的氛围。比如,在学习《我们的小制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在上课时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参观,然后就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也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制作的过程或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积极、勇跃地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

二、从课文中挖掘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

1.把课文改编成情境对话,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戴上课前准备好的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等头饰,分角色来表演课文内容。这样就可以把枯燥乏味的书本文字变成有声语言,把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思想融入到课文中,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表达心中所想。

第3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春天是清新的,春天是和煦的,大地万物接受了春天的给予、阳光的洗礼,那么春天主题活动策划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春天主题活动策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春天主题活动策划1【内容与要求】

1、通过故事《响亮的大鼓》感受春雷,引起对春天自然现象的关注。

2、尝试运用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与环境创设】

1、教师:改编新教材故事《响亮的大鼓》

自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前期活动照片布置而成的版面。

2、幼儿:听到、看到过春雷、春雨认识一些动物,对它们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一些了解开始探索、发现春天的秘密,有一些经验。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1、引出话题今天,老师又发现一个春天的秘密……你还发现了哪些春天的秘密?

2、结合周围版面内容交流

3、师生共同小结

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秘密,小草变绿、种子发芽、花儿开放、动物出生春天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小朋友快快去发现。

二、听听、看看、说说“响亮的大鼓”。

(一)分解故事,体验春雷与冬眠动物的关系。

第一段

1、引出故事角色一――青蛙

(1)幼儿随意猜今天我请来了一位也很喜欢春天的动物朋友,你们猜是谁?

(2)根据外形特征猜猜

这个朋友有四条腿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白肚皮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白肚皮,绿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

(3)课件演示

2、讨论:你们喜欢小青蛙吗?

冬天小青蛙在干吗?

它在哪儿冬眠?

3、演示课件,讲述故事第一段。

讨论:小青蛙在哪儿冬眠?

小青蛙怎么会醒过来?

青蛙想知道是谁在敲大鼓。你觉得会是谁在敲大鼓?

第二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二段

2、猜测故事角色二――蛇

(1)看影子猜朋友

(2)仔细观察特征后猜测

(3)演示课件验证

3、继续讲述故事

第三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三段

2、猜测故事角色三――熊

(1)听脚步声猜测

(2)演示课件验证

小结:原来很重、很胖、很大的动物走路,发出的声音就很响。

3、继续讲述故事

第四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四段

2、根据生活习性猜测故事角色四――乌龟

这个朋友是从蛋里出生的。

有的住在水里,有的住在陆地上。

它也要冬眠,冬眠的时候可以睡在泥土里,也可以睡在沙子里。

3、青蛙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乌龟怎么说?

演示课件,揭晓答案

三、想想、说说自己对雷声的感受。

1、讨论:你们听到过雷公公敲大鼓吗?

雷公公打鼓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你们听到雷公公打鼓会怎么样?

2、小结:老师小时候听到打雷也很害怕,可是现在我明白了,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

春天,雷公公打鼓是要告诉大家“春天来到了”。

四、延伸:引发对春天(春雨等)自然现象的关注

打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雷公公来了,谁也会跟着来?

春天主题活动策划2时间:4月20日上午7点50分——11点40分

地点:__公园(老公园)

主题:寻觅家乡春日美感受浓浓学友情

内容:

1.参观动物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动物园里,组织学生有序地参观动物,增进学生对动物的爱护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外出踏青,感受春天的温暖:闻闻泥土的芳香,看看花草的笑脸,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春光的美。

3.集体游戏,分享集体的快乐:在老师的组织下,与伙伴一起活动;

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共享快乐!(从学生安全考虑,我们共选定了八样大型玩具,分别是:欢乐喷球车、立环跑车、激战鲨鱼岛、双人飞天、迪斯科转盘、袋鼠跳、灌篮高手、森林火车,我们班会选择其中三样玩耍。)

4.野外聚餐,增进同伴的友谊:在野外,铺上塑料餐布,把自己的食物与请同学共同品尝,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温馨提示:

1.学生自愿参加。

(不参加活动的同学,请家长安排好孩子的学习生活。)身体不适者,建议不参加本次活动。

2.学生7点50分到校;

中午11点40分,家长到甘棠公园门口(靠一中小坝)接孩子回家(接到孩子要在班主任老师处登记)。

3.春游这天,孩子要穿合脚的运动服、运动鞋(建议孩子们穿平时最舒适的鞋,不要穿新鞋子),要用空书包(或双肩背包)装上饮用水(是白开水,不要带饮料)、干粮(适量即可),还要准备一个垃圾袋和手绢(餐巾纸)。

4.在路上不准吃食物,不准喝水,要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就餐。

聚餐时,要铺上塑料餐布,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

5.到了公园,老师有序地组织学生参加游乐活动,学生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单独行动,不允许学生到湖边玩耍,要上厕所,请听从老师指挥集体前往。

春天主题活动策划3一、活动主题:“亲近自然,增进友谊”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20__年3、4月,春意盎然,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通过本次春游活动,在领略优美的景色的同时,促进各学校社团同学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同时,为全体成员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增进舍友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活动对象:

__级外语1区

四、活动时间:

20__年4月19日

五、活动地点:__公园

六、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团委们进行协商,了解旅游路线、行程及价格,并就相关事项达成共识。

2、召开团委会议。

为大家讲解春游当天的行程,让大家对行程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提醒大家出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不要私自离队独立行动,注意人身财产安全等。

3、完成活动当天工作人员的安排,以维持春游当天的秩序。

4、与其他社团负责人交换本社意见再次协商。

5、准备出游过程的摄影工具,购买出游所需物品,安排出行车辆。

6、各项工作负责人需及时跟本活动负责人汇报各项工作的进程。

(二)活动当天事宜

1、活动时间:4月19日早上8:00在校门口集合,人员到齐后集体乘车前往森林公园。

定于16:30返回学校。

2、活动内容:

1)在前往景点的途中,让大家在车上交流分享曾经出游的经历以及趣事;玩些互动游戏。同时再次提醒大家游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抵达后,点名;一同进入景区。

3)每到休息时间,会进行人数清点。

(三)具体安排:

2)学习委员负责人数点名,踩点,安排各队组长,活动等。主要景区

竹类观赏园

树木观赏区

人文景观区

龙潭风景区

森林博物馆

鸟语林

珍稀植物园

3)团支书和副团支书负责安排游戏,提前到场组织。

4)文体委员、生活委员、实践委员等负责那天中午伙食,提早做好采购,聚餐等物品,讨论就餐地点。

5)宣传委员做好通知工作,包括人员安排情况。

6)生活委员最后要做好集体合影。

(三)后期总结工作

(1)了解同学们对本次春游的满意程度,为下次更好地组织活动积累经验;

(2)将本次活动的照片以及同学们的感想制作成纪念册,为协会活动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七、注意事项:

(1)出发前由宣传部门做好有关出游安全方面的宣传,提醒同学们不要私自离队,要集体行动。

(2)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不在风景区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破坏环境。

(3)在游玩过程中,注意看护好自己所携带的物品,避免丢失或者损坏。

(4)提醒同学们出发前手机充足电,出游全程保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方便联系。

(5)出行时由活动部门准备应急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晕车丸等等,以处理突发状况。

(6)期间出现任何突况时,要及时上报负责人,负责人及时处理好应变工作。

备注:如遇下雨天气,便将活动推迟。

春天主题活动策划4活动背景

春天悄悄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的.可是没有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上。设计并开展了“春天的秘密~我眼中的春天~春天进行曲~春天的色彩”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又生成了“我眼中的绿地~春天里的为什么~绿色和黑色”(创编小青蛙和小蝌蚪的故事)等活动。而我选取这篇文学作品开展活动,旨在通过色彩这个很小的点,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运用画画、编编、讲讲的方式充分感受和表现春天的色彩。巴迪贝贝园服

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画画、缩编、讲讲,大胆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3.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天的色彩》课件、班德瑞《春》的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理解作品内容。

(1)完整欣赏文学作品(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共同阅读大屏幕,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

(2)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述)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小白兔告诉小熊??(引导幼儿接下去说)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所以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让幼儿接)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色彩呢?

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色彩。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色彩.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色彩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春》的音乐,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语:请你一边画一边想,准备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如:这只美丽的蝴蝶是淮画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告诉小熊:春天是??

(3)整体欣赏(播放课件)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色彩。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教师加上结束语:看了小朋友们的画,小熊突然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彩缤纷的。”

4.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色彩。再来告诉小熊。

活动反思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开始在一片漆黑中。出现若隐若现小熊睡觉的情景,让幼儿观察是谁,猜想在哪里睡觉,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随着春雷声音和文字的出现。实现场景切换,镜头从树洞内小熊睡觉推进到整个树洞的画面,再切换到树洞外小熊出来的场景,让幼儿通过情境感悟到原来小熊是在树洞里睡觉。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春天主题活动策划5一、活动目的:

为拓展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重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培养幼儿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__野生动物园:乘小火车游野生动物园,参观猛兽区;观看蓝宝石演艺表演;参观科普天地、森巴派嘻乐园体验游乐项目。

四、活动准备:

1.旅游车4辆,每辆车上贴好标签(幼儿园名称、班级):8:00从幼儿园出发,14:30返回。

2.幼儿、家长及教师午餐自理,做好亲子互动游戏的准备工作。

五、活动过程:

(一)参加人员早晨8点分准时到园,分班讲解

1.安全第一

2.活动内容、时间安排

3.注重活动的过程:

1)家长在整个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积极参与各项游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家长要作好表率,主动与别的家庭联系,共同组织家庭间的游戏,自由活动以前尽量不要单个家庭活动。

(二)整队出发:沿途应引导幼儿观察看到的景物,如街道两边特征明显的建筑、田野里的蔬菜等。

(三)到达目的地后自由活动20分钟。家长应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物。

(四)照全家福、分组活动

1.照全家福以班级为单位给照一张全家福。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

(五)中餐、休息

(六)清理场地:带领幼儿捡垃圾,培养幼儿爱护环境。

(七)各班开展各种亲子互动游戏。

(八)自由活动。

六、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和监督措施保教主管对各个环节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班主任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幼儿出游安全工作教师负责组织好幼儿活动维持好纪律保育员负责照顾好幼儿出游护理工作除此以外各班级增配行政人员保障出游安全工作。

2.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春游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携带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情。

4.春游活动期间一切行动听指挥准时出发准时返校。

第4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关键词:教学;语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12-01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

二、教师要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知识经验的累积,他们已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也更趋于成熟,也正值个人世界观的形成。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述能力,不可独断专行,在授课时,教师应该避免作一些主观化地评说,要把畅所欲言的机会留给学生。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内容,我们看一节课,应看学生是否已把“合作”成为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一次两次或者十次八次的练习形成的,而是因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主观形成的共同学习的一种合作模式,在自主的状态下或老师的提示下,有组织地分组合作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更高要求的合作习惯体现的不单单是学生三五成群地看书、学习、交流的情景,更要求合作组的成员个体具有这样的习惯素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参与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履行组员职责的习惯。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实现教学相长。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我在上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雨的感悟,在导语中设计了让学生看着优美的春雨图,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的下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联想到小鸟们都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直奔课文主题,很多枝节都在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音乐声中感悟明了,有的孩子还兴奋的跟着音乐一起合着节拍唱起了《小雨沙沙》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情绪与心也随着这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动听的歌声进入文本和小鸟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界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五、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第5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了我们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使他们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因此,教学应该是充满智慧的。

但冷静地审视我们现在的不少语文课,我总觉得缺乏智慧。课堂虽“热闹”了,看似一帆风顺”。却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缺乏智慧的挑战。金器的好坏,我们主要看它的含金量,而一堂课的好坏我认为看它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含量,即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创造性。学生思维火花的喷发才是“自主、合作、探究”目标实现的标志。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的不够深入,致使我们的许多语文课思维能力训练严重匮乏。这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 问题设计缺乏广泛性与深刻性,缺乏让学生自主生成的问题

在一些语文课中,我们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无须多加深入思考,就能立即回答,而笔者个人觉得这些问题很多是学生本来一看就懂的,答案也是现成的。例如《春雨的色彩》:“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绿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红色的……’”提问“小燕子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麻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如此一来,似乎每句话都能问个问题来,而且大多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学生看似发言积极,课堂热闹了,但多是浅层次的“碎问碎答”,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得不到锻炼,只会是高耗低效。应该说这种情况在课堂上还比较多。要改变这种局面,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要善于设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提问应该能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应该具有挑战性,激起学生思维风暴:或豁然开朗,或浮想联翩,或悠然于心,或怦然心动,或各抒己见,或敏于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启学生的心智。

再有,聪明的学生应该是会思考的学生,他应该具有自己的想法,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就算有的课让学生质疑了,但这些问题还是老师预设的问题。比如学生已经预习,老师还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是“谁”、“怎么发生的”、“结果如何”等预习中就明白的情节性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应该是在教学逐步展开的过程中生成的。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学生逐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越多,说明他越会思考,求知的动力就越强,我们的学生就会越聪明。

2 教学内容的出示丧失了文本的整体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

《语文课本标准》指出,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有些课,尤其是中低年级的课,老师喜欢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把课文呈现出来,使得教学内容支离破碎,没有主次之分,什么都是重点就什么都不是重点,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树木”就是支离破碎的内容,而“森林”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思考与把握。另外,课堂教学设计有一种很流行的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喜欢的原因。这种做法有可取之处,它能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但是它却可能丧失文本的整体性,无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权利。从学生实际阅读效果看,长此以往,学生准确、迅速地把握整体的能力越来越弱,概括思辨能力也越来越弱,而我们平时读书恰恰需要培养这种能力。事实上,只有准确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部分有深入的理解,不重视文本的整体性,学生支离破碎的阅读,没有前后联系地思辨,对部分的理解也不可能深入,这必然降低知识的智力价值。

同样一个文本内容,在不同的教学处理过程中它会显示出不同的智力价值,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表面语意的理解,更要关注文本的结构语意、本质语意、社会语意等,怎样学生才会主动深入探究。这样一个阅读过程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能自然经过的,其间需要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把握整体,关注内容内在的联系、本质、规律。这样,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催化剂,学生智力的细胞才会在它的激发下不断活跃。因此,充分发挥教材的智力价值也是我们现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3 读书思考的实践时间的短暂性,限制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现在的语文课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似乎已不喜欢课堂中的“静”了:课堂中默读几乎没有了,静静的思考少了,静静写字写文的实践活动少了;多的是热闹的读书、讨论、表演,这些外在的形式让人感觉到学生多“活跃”、多“自主”,多精彩。其实,思维的投入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只有在眼到、手到、心到的听说读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地深入,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因此,我们得考虑多种实践形式,有朗读思索,有理解感悟,有学法探究,有积累表达,有内化运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再说,实践时间也不保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初读才一会儿就打断学生的阅读,接着便是学生热闹的讨论。讨论又是匆匆忙忙,依着老师设计的程序亦步亦趋,不越雷池一步。置身于这样的课堂,让人想起陆永安的诗句:“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功夫在深长”。其实,学生间的“对话”,首先要求学生与文本间“对话”要充分,这就应静,但实则静中有动,这是思维的灵动,情感的跃动。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评判和欣赏,实现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学生可以体会、感悟和自由倾吐。感言于心,以心化言,其间,充满学生思维灵感的涌动,充溢情感的流淌。

第6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各个学科、领域要相互融合渗透,以达到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说,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只是艺术课的任务,还可以渗透到其他领域,如从文学――这一基础审美领域开始。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活动类型,它在培养幼儿听、说、读等语言能力的同时,还承载着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重任。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可以使幼儿感受、理解、体验真善美,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美,让幼儿在美的氛围中、美的体验中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让幼儿在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呢?如何引导幼儿感受、理解进而表现文学作品的美呢?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通过环境的创设、开放的教学、自主的表现来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效果是很好的。

一、创设丰富环境,帮助幼儿感受美

环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纲要》中也特别提出要为幼儿创设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环境。因此,我们积极挖掘环境的影响作用,为所开展的文学欣赏活动创设相宜的环境,通过其对幼儿多感官的作用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中美的感受。如,在开展散文《落叶》的教学活动时,由于孩子们注意力、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面对落叶往往视而不见,并不觉其美。于是,我们就选择了秋天叶落时节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看、去听、去摸,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配上舒缓的轻音乐,展示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散文的意境之中了。

另外,在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朗诵、讲述也是表现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孩子们可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体验文学作品美的内涵。因此教师与文学作品相衬的语态、语调、语气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于文学作品美的感受。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的情景。一些比较抽象的、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作品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比如《春雨的色彩》,作品描述出绵绵的春雨、欢快的群鸟等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但仅凭幼儿的想像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实难有好效果,然而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在诗情绽放画意流动的教学情景中,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把听到看到的春天告诉他人。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散文与诗所表达的意境,从而更直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又如,在为幼儿朗诵散文诗《春雨》时,幼儿对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缺少直观的感受,而在Flas的演示中,幼儿很容易就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加上幼儿的现场模仿互动,更真切地理解了诗的具体含义,并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像,体验散文诗的动态美。这样,运用动画与文学的结合,就可以有效地再现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景、物。画面情境的创设,拨动了幼儿心灵的琴弦,使幼儿入情入境,从而感受意境美带来的愉悦。

三、运用背景音乐,帮助幼儿感受美、理解美

因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容易激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选择与幼儿文学作品相通的乐曲,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以优美的旋律创设美妙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幼儿耳听心动,更容易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例如在文学活动《动物的雨伞》中,活动一开始,以歌表演《春天在哪里》引入主题,欢快的乐曲可以迅速给幼儿以强烈的冲击,进而提高注意力。当幼儿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时,我有感情地为幼儿讲故事《小金鱼找朋友》。这样就会使幼儿从欢快的音乐中初步感受到故事的语言美。当故事讲完,有些幼儿可能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时我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说出对美的理解。当有的说“这个故事真美”,有的说“故事和音乐一样好听”,有的说“草地上的花真美”,有的说“蝴蝶很美”,还有的说“小甲虫也很美”……这时,文学作品的意境与乐曲的意境已融合在了一起,幼儿也已经与文学和音乐融合了。这样,《春天在哪里》欢快的旋律为《动物的雨伞》奠定了情感基础,孩子们被美所感染了,所以就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的讲述进入《动物的雨伞》所描写的美妙意境中,在内心形成了一道和谐的风景,从而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文学欣赏中,利用音乐情感的直觉性,渲染文学作品的情境,使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扣击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对文学情感的体验、共鸣更加深刻、强烈,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从而也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育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课件可以把文学作品中的“境”再现出来,使活动充满童心、童趣,让幼儿在图文并茂中更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境的美。

四、示范朗诵要声情并茂。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作品能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朗诵也很重要。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幼儿对散文诗的欣赏与创造不能像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散文诗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和引导幼儿去欣赏、创造散文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本身对散文诗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解说水平,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儿童散文诗一般以抒情为主,侧重于通过画面内容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即散文诗在画面深层蕴涵和承载着作者的情怀。如果仅引导幼儿单纯去理解散文诗中的语言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内容,那么就不能算完全了解了散文诗,或者说仅是对散文诗浅层次的一种解读。只有让幼儿去感受、把握散文诗作品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才能真正懂得作者要表现的全部。在散文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找准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还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都应该符合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该是真实充分的,这种感情应该是真挚的,是教师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流露,而非矫揉造作或随意曲解。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真实充分地投入,

是帮助幼儿有效接受散文诗的一种重要方法。散文诗所承载的很多情感信息,往往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去主动感悟、体会。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幼儿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五、扮演角色,体验情境,帮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角色扮演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通过扮演文学作品的角色,能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活动室创设语言区――墙上布置背景图和道具(手偶、头饰等),幼儿可以套上指偶或带上头饰在背景图的衬托下自由表演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操作手偶进行角色表演。如在欣赏故事《小兔乖乖》后,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聪明小兔和大灰狼的情感变化,即:害怕一一勇敢兴奋――高兴。在此情此景中,每位幼儿都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幼儿在扮演角色中进行体验,从而对文学作品美的感受会特别深刻。

六、留下一个展现作品魅力的空间,帮助幼儿表现美

在教学的舞台上孩子是主角,在文学活动的学习中,孩子更多的应是主动参与感受和表达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诗歌《春雨》教学活动时,我们说:散文里说的春雨美吗?你愿意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散文美丽的景象?鼓励孩子用画、身体动作、器乐、歌曲等方式来表现,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孩子进一步加深对作品中春雨美的认识;在诗歌《春雨的色彩》教学后,我们鼓励孩子用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我们还有效发挥日常生活及游戏区角的有利条件,在语言活动区中为孩子提供作品的图片、图书,让孩子尽情地表述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还为孩子提供了文学作品展现的小舞台,孩子们可以进行配乐诗朗诵、诗伴舞、童话剧表演等,以展现文学作品中精彩的部分。

相信我们教师都能把握好这一针对幼儿的重要审美环节,也祝愿所有的幼儿都能在这一环节里获得美的感受,进而发现美、爱好美,在美所创造的和谐情境中健康成长。

课程经验化――就是在课程组织中将课程内容在学习环境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学习经验则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为基础,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就,与他能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开发学习环境,将课程经验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7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生动、直观、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声像特效等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还能够为幼儿教师减轻教学管理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组织教学,使教学氛围变得活泼轻松,孩子们也更加乐学、爱学。

一、多媒体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的讲解,即使老师运用图片讲解,也显得静态单调,枯燥乏味,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但是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有效利用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例如:在大班我们组织了《森林音乐会》的美术活动,专门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内容丰富、场面盛大的动物音乐会:各种可爱的动物个性十足、穿着时尚,或优雅、或风趣、或热烈、或冷峻,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观看了节目之后,我让孩子们站起来给大家描述和模仿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和节目,孩子们情绪高涨,踊跃发言,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当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作业后,他们更是急不可待地拿起了画笔,认真地去发挥和创作。孩子们的作品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用色大胆,富有创意。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的这种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和内心情感,同时,增强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可以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使抽象的教材形象化科学教学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有了难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能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抽象的道理和要求非常具体地表达出来。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去观察、探索和思考。例如:在科学活动《蚕的一生》时,我跟小朋友一起观看了课件,使幼儿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五个阶段。知道蚕是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刚孵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叫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开始进食,以桑叶为食,不停地吃,待身体变得又粗又白后开始脱皮,脱皮时不吃也不动,“休眠”一天,蚕的一生共要脱四次皮,成为五岁幼虫开始吐丝结茧……通过对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让幼儿仔细观察,真切感知。整个过程孩子们看得非常认真,而且印象深刻。最后,当孩子们看到雄蛾和雌蛾相继死去的情景时,急得泪眼婆娑。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科学教育活动,能使主题活动开展得更生动、更丰富,更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媒体可以开阔幼儿视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大自然五彩斑斓、奇妙无比、精彩纷呈:河流山川的壮丽妖娆之美,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之美,茫茫宇宙的浩瀚无垠之美。有些景色近在咫尺,有些景色远在天涯,我们不可能让幼儿随时身临其境去真实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所在。但电教手段却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例如:大班散文诗欣赏《春雨的色彩》,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唯美的音乐动画再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小雨淅沥淅沥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小野花像小星星一样眨巴着眼睛醒来;小草从泥土里偷偷地钻出来,大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上面绣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桃花笑脸盛开,像美丽的彩霞;油菜花竞相开放,分外耀眼;花丛中,蜜蜂采蜜,蝴蝶起舞;小河边,柳枝摇曳,鸭子戏水……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的注意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见所闻告诉大家。在享受音乐作品的同时,孩子们了解了绵绵的春雨与万物之间的联系,心中增添了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这时,我又给孩子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让他们放学回家后寻找春天的景象,把觉得美的地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或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下来。通过这样的“说”“写”“画”,幼儿既加深了对美的感受,也对这篇散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生动、动静结合等特点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即便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孩子的年龄特征等因素,合时、合适、科学地选择和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降低教学效果。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唯有这样,才能开阔幼儿的视野。

第8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关键词兴趣形象思维能力效率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是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课件尤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媒传”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 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认为“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致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powerpoint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暗夜星空的图片。再自定义动画使诗句字幕式的出现。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此时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状态始终很饱满,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

如讲《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种舞蹈艺术的内涵。此外诗一样的语言,也使学生无法理解安塞腰鼓所体现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播放安塞腰鼓舞蹈片段,然后展示文字图片,简介安寒腰鼓的艺术特色。让学生从场面、舞姿、声响等方面,感受腰鼓的恢弘气势,铿锵激越;此外,借助于文字资料可帮助学生领会安塞腰鼓的艺术内涵,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老斑羚和青壮年斑羚分成两队,老少斑羚先后起跳,在老斑羚将要下落的一瞬,小斑羚踩在老斑羚的背上,借力跳到对岸的悬崖上,而老斑羚却坠入万丈深渊。对于没有学过力学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也很难领会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心,突破难点,用动画形式将这一场面展现,当老斑羚被小斑羚一踩,像树叶一样坠下悬崖,这一场景极具震撼力,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学生沉浸在这种悲哀的氛围中 为老斑羚惋惜,为小斑庆幸,也为捕猎者惭愧,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传统的课堂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散文,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但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例如上《春》这篇课文时,分别展示了五幅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展现了风柔柔,草青青、花灿灿、雨绵绵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时,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随着朗读速度切换。音乐优美动听,朗读声情并茂,画面清晰逼真,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 、语言美,让学生感受“春光灿烂”“春意盎然”的同时,感叹“春”的美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 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成果,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于去开发、去创新。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将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 李永前

第9篇:春雨的色彩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

一、多媒体教学给语文审美教育带来了契机与活力

1.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借助形、色、声使语言文字描绘的美变成形象丰富、充满动感的画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更有利于学生感悟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无法比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语文课上,教师必须尽快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美产生兴趣,使学生的整个心思都进入特殊的审美状态。这对语文学科的美育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多媒体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注意到美,为进一步实施美育教学营造理想的教学情境。

2.多媒体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和信息量大的特点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语文教材选材广泛,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有涉及,是发展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源。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威特罗克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如果缺少对相关教学内容的了解,就会缺少想象的凭借,就不可能理解美。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时空,将涉及各个时代和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进而顺利地帮助他们感知美,理解美。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与课文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融入课堂,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而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与知识面。

3.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环节的设计美与教学过程的节奏美

语文审美教育的审美对象是广泛的,不仅包括教材中蕴含的美,还包括教学美。教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样具有美的本质属性。成功、卓越、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就是美的教学。美的教学可以展示教师的个性魅力、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照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深层次把握和挖掘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可以展示教学设计美。导入新课是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第一步。在短短的三四分钟内,怎样才能尽快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迅速感知到美呢?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美,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住学生,抓住学生注意的目光和期盼的心。

二、精心制作声像,让学生感知美

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视觉是人感知美的主要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要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用笔的精细,按钮的色调、大小、字体也要与图片风格相吻合,以保证画面的整体美。如《沁园春・雪》的课件中,制作者在开始阶段展示了几幅中国北方冬天的雪景图:在广阔的背景上,雄伟的万里长城蜿蜒起伏,显示出大气磅礴之势;冰封的黄河凝然安静,雪花舞姿轻盈。这就立刻把学生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从而使之受到美的强烈震憾。

文字图片的制作也要讲究。文字图片要能体现出“建筑的美”,注重文字的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同时应注意文字色彩、字体、大小的变化,避免单调呆板。

其次,应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们在《过故人庄》课件中,用平静缓慢的语气、恬淡悠然的基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孟浩然的愉悦心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体会语言形象美

1.声音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配乐朗读录音,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文并茂,文质兼美,适合借助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如教学《笋芽儿》时播放配乐朗读,以清脆悦耳的乐声反映“小小音乐家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乐曲”的情景;用悠扬的舞曲表现笋芽儿钻出地面观看春景和长大成材翩翩起舞的场面,整个配乐朗读音调和谐优美、节奏明快流畅。学生如临其境,怡情悦性,陶醉于充满自然美的大自然中。如果学生再遇到相似的自然美景,那么表现美的欲望定会油然而生。

2.画面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