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大学生涯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涯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涯规划

第1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一、开展大学生涯规划活动的意义

什么叫大学生涯设计?所谓生涯,就是一个人从生命一开始到生命结束这一整个的过程,以及与生命过程有关联的生活的全部。大学生涯就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一直到毕业这个时期所包含的大学生活的全部。大学生涯设计包含对大学生涯的整体规划、科学安排、有效管理等方面。通过开展大学生涯规划活动,学生可以将所遇到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反映出来,这样,教师的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避免了空洞的政治理论说教,直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进步服务。

开展大学生涯规划,是提高大学生活质量和效率的一个手段。做好规划,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朝向哪个方向努力,也是完善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规划,学生就能明确自己的目标,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完善自我;同时也是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规划。大学在人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决定了生涯规划应该与人生设计有关,大学对很多人来说是人生中最后一次能够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学习的地方,因此大学生要充分历练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1.开展时间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后。在这个时间段,大部分同学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并且对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判断。从这个时间开展生涯规划,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可操作性。

2.主要目的

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目标和自我发展的规划,并促使广大学生自觉围绕目标与理想发奋学习,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适应新的时代和形势要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主要内容

(1)开展大学生涯规划讲座,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2)设计专门的大学生涯规划设计书,组织学生统一填写;

(3)以生涯设计为主题,开展演讲、征文等活动;

(4)举办“五心教育”、个人工作坊等主题教育活动,指明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

(5)举办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具体内容包括网络技能、调查报告、创业计划、科研创新等,调动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热情,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召开座谈会,请优秀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

4.过程和形式

大学生涯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宣传教育和自我评估阶段,二是自我规划阶段,三是自我评估和补充修改阶段。

在第一阶段,首先要在学生中做好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明白做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我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在经过大学一个学期的洗礼之后,很多学生已经对大学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着手准备做好生涯规划;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估。通过对自身兴趣、特长、性格、气质、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估,对自己进行自我检查,从而激发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还要评估周围的环境,主要包含社会、学校、专业、家庭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就是明确志向和设定目标,在大学阶段必须认真思考并形成成熟的思想,确立高标准目标并努力实现。选择合适的路径去具体实施和行动。

第二阶段,就是要做好自我规划,给自己正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经过第一个阶段后,很多学生都按照要求作出了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设计书,我经过统计,从中发现了很多共性的东西。首先,大部分学生都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认为在大学里学习仍然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放弃学习。从内容上也认识到大学毕竟不同于高中,它是社会的前沿,也是一个小社会,学生要学的东西应该是广泛的、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其他学科知识、交际、口才、气质、能力等。其次,大学要发展综合素质,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提出在大学阶段要学好英语和计算机,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把考研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强调知识面的宽度,广泛涉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让自己充实起来。注重自身修养也是很多学生规划的重要内容,经过大学一个学期的生活,学生已经能够清醒理智地分析自身在性格、心理方面存在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很多学生都提出要在大学阶段找一份兼职,想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我通过对这些规划进行比较发现,规划中有着很多共性的部分,当然其中也不乏个性的东西,比如出国、毕业后到西部支教、在校经商等,也反映了一些现实的问题。

第三阶段,主要是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评估,要定期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反省,发现问题或者不足的地方,及时调整、修改自我规划,使之朝向正确的目标前进。我在统计好个人的生涯规划后不久,就有学生要对生涯规划作一定的修改,而且在期间一直有人进行修改,说明通过大学生涯规划设计,大部分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考虑自己的未来,制定近期和长远的规划。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导学生对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和调整。

三、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1.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存在从众、从全、从大的心理。我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生涯规划都具有趋同性,虽然有一定的外界影响因素,但是大学生的从众、从全心理还是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有部分学生把规划做得太大,大部分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其指导意义。

2.部分学生具有敷衍的心理,通过前期的宣传发动,到具体的指导,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生涯规划设计,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充分重视这项活动,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促进作用。

3.还有一些学生有明确的想法,但是有部分涉及个人隐私,不愿意公开,需要因势利导,或者调查了解具体情况,这也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开展生涯规划的前景

大学生涯规划作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为个人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因此在个人的人生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可考虑将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结合起来,从大一新生就着手开展教育。

目前我校已经开始着手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很受学生的欢迎。具体步骤如下。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了解了这些,才能弄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

2.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不论什么样的目标都要立足现实,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

3.环境评价

要充分认识与了解自己的相关环境,分析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例如要了解本专业的地位、需求与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

职业方向定位是指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而且从发展的角度,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确定职业方向,进行职业发展和职业转换。

第2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择业观;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56-03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最早出现在美国生涯理论家舒伯1957年出版的《职业生涯心理学》中,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欧美传入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是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的一个综合管理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表现为,通过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科学合理的求职择业方法,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充分做好就业准备,自觉规划和设计好自我成长发展的轨迹,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历练品德,培育健康身心,积极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自己求职择业、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在大学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

2 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的得到重视。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展系统而全面的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认清自己,制定出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知己之长短、知环境之利弊、扬长避短、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掌握人生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2)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3)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4)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5)引导大学生理想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兴的或有发展潜力的职业机会。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解决对策

3.1 全面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理念

要想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前作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对大学生来说,提升职业规划意识与认知能力,首先要接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再根据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评价,借助职业兴趣测验, 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分析自我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其次对人际关系和环境进行分析,对自身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有把自我因素和社会条件做最大限度的契合,才能在现实中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现实意义。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时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如果不能合理的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就会出现偏差。

3.2 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关键。因为有了职业目标才有事业的方向和追求成功的动力。短期目标一般是能力素质的提升,包括学习目标、职业目标、收入目标、名望值和成就感。长期目标一般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定点和高点。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长短配合恰当准确,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期目标。大学生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加以设计,要择世所需,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关注人才需求的动向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要择己所长、择己所爱、择己所利充分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追求个人幸福最大化。通过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明确实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完成目标的优势和困难,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载体。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实训活动,达到了解就业形势、职业特征和岗位性质的目的。通过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体验和预谋,大学生会切身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在实践中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培养服务意识,锻造吃苦耐劳品质, 练就职业素养,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

3.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加快课程体系

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指导部门及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学生入校时开始,全面推行并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一年级注重加强职业意识教育, 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职业素养与能力,并根据职业志向拓展个人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三年级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完成职业目标的修正与完善;大四阶段引导学生将职业规划付诸于实践,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是教会大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设计职业生涯路线,通过开展自我评估、机会评估,从而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并付诸行动,最终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为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教师的培养工作非常关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职能。这就需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含金量,打造一支科学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通过开展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 同时还可以从社会上引进专业人士充实到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中,切实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形成必需的职业素养。

3.6 引进职业测评体系,选择科学的测评工具

职业心理测评通常分为职业能力性测评和职业倾向性测评,它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对人的质素进行客观、科学、标准的系统评价。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独特性。在选择和开发适合的测评工具时,应注重专业性、经济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了解其在态度、动机、兴趣、个性及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依据社会需求及所学的专业,确立可行、务实的职业方向, 为其职业目标进行知识准备和能力培养。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学生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确立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

第3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万。面对愈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高校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共同的课题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担负起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区别

1.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学生教育的“时限”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项工程,是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贯穿始终的。而就业指导则更倾向于解决学生遇到的求职问题,因而,就业指导是具体的,灵活的,短期的,具有“即时性”的。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对学生教育上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于事物,而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因此,人的发展源泉在于其自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自己来主导。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性格类型、知识和技能、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成长环境、社会背景、职业生涯目标、价值观、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因而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会相同,个人的规划只能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

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不同。现如今的社会,职场变化瞬息万变,竞争压力逐年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后会选择“跳槽”,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由于以往的就业指导只是结合具体的求职活动进行,很难让学生对决策过程有深刻的体验,而学生在就业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忙就业的经历并不能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变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应向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转移

1.高校就业工作应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熟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着重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念,以时代为导向,准确把握现如今的就业形势,成立集教育、管理、规划于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创新就业指导工作,从单一的就业指导向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转化。

2.应努力培训一批业务精、专业性强、有责任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现如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高校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老师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此类辅导老师要真正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需,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总之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乐于奉献,时刻抱有为同学服务的信念。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质素,当今的大学生,思想开放,眼界开阔,职业生涯规划不循规蹈矩,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3.在就业工作中要引入心理专员,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予以辅导和纠正。如今,大学生找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焦躁心理、依赖心理、矛盾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等。凡此种种,任何一种心理作怪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着重引入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心理辅导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找回自信,调整就业心态,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克服不良情绪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实现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自己的个性。很多大学生发现毕业后找工作难,或者是频繁换工作,还有的为得不到提升而苦恼,更有甚者,得到提升后却无施展才华的机会,等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这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否适合该工作,就业专家指出:要想知道去哪儿,你必须先知道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是谁。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充分评估自己的个性、性格特征和优缺点,即彻底剖析自己的基础上,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了解下一步的发展空间,才可能计划自己的职业。

2.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自己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朔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老师指导和学生自身努力,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等等。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这就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随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就业中真正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合理匹配”,即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岗位所需能力相适宜,而且在精神上也匹配,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达到和谐的境界。

3.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当今的大学生,进入“象牙塔”后,往往就“与世隔绝”了,整天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对社会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们大多数都是理论上的“富豪”和实践中的“乞丐”,“高分低能”现象十分普遍。而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让学生尽早的社会实践,通过亲自观察和体验,对社会现实有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学生可以领先一步进行职业定位,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促使自己及早就业;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成功率;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向工作的转化,加速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检验理论知识水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培训和引导。高校应转变就业指导模式,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和创新点,集合高校优势教育资源,加大师生配合力度,不断开拓,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为其将来实现人生价值,造福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鄢敬新.职业生涯规划宝典[M].青岛出版社,2005.

第4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根据主客观条件拟定出合理可行的一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就其学科发展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研究30年前在美国诞生,之后被引进各个国家并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从第一部系统阐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专著问世到现在仅仅几年时间,现在国内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比较少,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尚处于启蒙时期,但其核心理念已被一些先进企业接受并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热点。相比之下,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强的技巧与方法。然而思想认识的觉醒必将推动这项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发展,相信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春天会很快到来。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特征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阶段也是大学生个体学生生涯的关键期和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呈现出多种特殊性:

首先,从“职业性”角度分析。美国著名学者金兹伯格(E Ginzberg)率先提出了“职业性”概念,即“人的职业能力和对职业的认识之类的特征是发展的、演进的,是一个不断成才、不断成熟的过程”。[2]这种“职业性”决定职业选择及其正确、成功与否,成为人们迈入社会生活、完成社会化的动力与导向系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大学生的“职业性”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外部职业的认识与了解仅仅以其所学专业为基础,往往忽视了职业的真正内涵和职业选择中所蕴含的职业兴趣因素和职业能力要求,而随着其“职业性”的发展,必然带来其职业行为及意识的变化,导致与先前不同的职业选择。

其次,从生涯认知角度分析。涅菲卡门波(Knefelkamp)和斯列皮察(Slepitza)从认知学说出发,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生涯发展模式理论,[3]发现在社会人的生涯发展历程中,有九大认知项目发生变化并对个人生涯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项目是:控制信念(locus of control)、分析能力(analysis)、综合能力(synthesis)、语意结构(semantic structure)、自我处理(self processing)、开放及有弹性的见解(openness and alternatives)、负责任(ability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扮演新角色的能力(ability to take on new roles)和自我冒险能力(ability to take risks with self)。按照这九个项目所构成的变量,该理论把人的生涯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和九个阶段,认知发展层次则呈现出从模糊到清晰、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状态。从大学生的生涯认知实际考量,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个人智力水平、人格特征等将会影响他们职业发展的九个认知项目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差甚远的发展水平,使他们的生涯认知程度自然地“散布”在各个时期的各个阶段,并且这种认知还会随着时间、经验、受教育程度而改变,使得他们职业的选择与调适成为一种个性化的连续性过程。在大学生实际的职业发展中,可以通过调控、改变这些影响因素来发展自己的生涯认知。

再次,从“职业锚”角度分析。“职业锚”理论最初来源于美国管理学家爱德加・薛恩的“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4]也就是人们选择或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目标。由于以上所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性”“生涯认知”及对外界环境的认识有盲目、不准确之处,他们现在所持有的就业动机与职业价值观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受到客观实践的矫正,才能够正确、清楚地显现出来。

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求

罗素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深思熟虑的筹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层次递进。而所有这些需求实际上都要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满足,尤其是高级人生需求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职业生涯进展状况。换而言之,每个人都希望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差别就在于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说,大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和即将面对的世界是非常广阔的,职业生涯规划正是要帮助大学生在憧憬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选择好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立足眼前,着眼未来,牢固树立“职业生涯在于规划”的基本理念。

2.把握具体的规划要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对职业目标、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行动策略的规划。其中职业目标的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它们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等条件为依据,要求必须清楚、合理。对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规划,通常要考虑“想往那条路线发展、能往哪条路线发展和哪条路线可以发展”[5]三个问题,并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准确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到大学的各个年级层次,应设计为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素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行动策略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教育、训练、人际发展、晋升等操作,这些措施的规划也要特别具体。

3.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首先,要准确评估自己的主观条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人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地分析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冷静面对自己的不足;既不要盲目夸大,更不能过分否定,力求客观准确地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其次,要客观分析所处的内外环境。要分析环境因素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环境对个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要考虑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还要考虑竞争对手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不利方面。再次,要及时修订自己的规划方案。由于自身“职业性”“生涯认知”的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在实践中加以修订,以更好地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4.施行有效的规划管理。这也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找准差距。分析目前自身的状况与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差距,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缩小差距的过程。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规划时,要准确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性”“生涯认知”水平的发展状况与所构建的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之间所存在的距离,认识到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与职业目标的要求之间所存在的距离,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我心理素质及其调控能力的状况等。同时,要根据发展目标的需要,创造所需要的条件,尽快缩小差距,提升个人职业潜能,这样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更好地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二是找对方法。在分析差距的前提下,方法是否正确,决定了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程度。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错误,事倍功半。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一生的规划,更需要借助科学、正确的方法,使其实施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特别是作为对职业生涯规划知之甚少的大学生,亟需增加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主动听取专家的讲解指导,自觉进行职业生涯咨询辅导,积极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体验,在遵循职业生涯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实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三是积极行动。歌德说:“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应用;仅有愿望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立即行动。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的行动,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一纸空文、纸上谈兵,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所以,务请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从现在做起,瞄准目标,充满信心,脚踏实地,按照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马上行动起来,那么,美好的一切将会真实而明确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参考文献:

[1]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2]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7.

第5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前瞻性

指尽可能对未来进行预测。针对大革命时期党内的一些悲观情绪,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这极大地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它的准确性。大学生初入社会,涉世不深,难以对未来做出准确预测,但要借助各方力量、广泛搜集信息,对未来的职业做最大可能的预测,有了大致的方向,才能安排现在要做的事情。

2.个性化

指随每个人的特点而变化。根据每个人的理想追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职业素质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实现人与特定职业的最大化匹配。

3.可调性

指可根据目标及影响因素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最初设定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情况变化适当调整,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设计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不断修正。

4.阶段性

整个生涯包括若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时间内,目标保持相对稳定。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一蹴而就,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若目标不断变化,就成了朝令夕改、浅尝则止了。

5.开放性

职业生涯设计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集中多方智慧,融合多种资源的结晶。既有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又有成功名人的导航启迪,而在职业目标选择与专业的不一致性上,打工、创业等就业形式渐为大学生所接受的择业观念上,都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

6.高起点

大学生年富力强,是国家的栋梁,应该选择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职业起点,如果随便找一个谁都能干职业,就会浪费人才,枉读四年大学,选择高起点但又不能好高骛远、志大才疏,要高、小结合,凡事从小做起。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很多,综合多种方法可分成五个阶段:明确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分析、确定职业目标、有意识的素质培养、调整和评估。

1.明确自我认识

正确的自我评估是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应该对自身爱好、个性特征、相关经历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形象气质、性格特点、天赋能力、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等,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选定一条适合自己能力和价值观的职业生涯路线,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为了做好自我评估,可以通过专家或专业机构帮助来进行自我分析,通过这些机构和一些测评软件进行职业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气质测试、性格测试等等,对自己的认识程度越高,职业生涯的目标和方向才越明确。

2.职业环境分析

在进行职业环境分析时,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如当地的、全省的、全国的、全球的百强企业,了解这些企业如何起步的、利润点在那里、如何发展的,尽可能地搜集各高校往届毕业生分配情况,通过家长、亲属、朋友了解某些企业运营情况、某些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某些单位往年的录入人员方式等。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以是国内或国外,可以是城市或农村,可以是经济发达的特区或是经济一般及贫困落后地区,要考虑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如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习俗等。对职业行业性分析时,要对某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能只看当前的热度、高薪等,要分清哪些是夕阳行业、哪些是朝阳行业,要清楚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如当前全球升温会迫使未来行业和人们生活方式向低碳绿色转变,向使用可再生能源转变。对职业岗位性分析时,要了解职业岗位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除了解所需要非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可以通过实习、打工等方式对岗位要求做具体的了解。

3.确定职业目标

在充分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个人的职业目标要符合整体利益,既个人的目标要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人作为活动个体应该适应社会需求,才能实现个人的追求。职业目标是要实现最大化的“人职”匹配,“人”的因素涉及对自身性格、气质、理想、兴趣和道德等内在因素以及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外在因素,“职”的因素涉及社会的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等因素。人生职业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就业,维持生存;第二层次是职业,从事比较稳定的工作,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第三层次是事业,这个层次不仅有丰富的生活物质,更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这三个层次逐步推进,逐步实现,一般不能一步到位。当前大学生毕业普遍面临四种选择:考研、出国、就业、创业。考研可以继续在校学习知识,拥有更多知识有利于提高处理问题能力,可以从更高的高度及更宽的角度观察处理问题,但考研只是暂时回避就业问题。出国可以在专业方面深造,提高外语能力,增长见识,文化、地域、习俗等差异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就业选择时要避免做临时、仓促的决定,要进行充分的搜集信息、分析、筛选、应试准备等工作,避免高估或低估自己,寻找最佳的职业切入点,做好吃苦、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创业要做好市场分析、调研,寻找到合适的利润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

4.有意识的素质培养

在确立了职业目标后,大学生需要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达到职业目标的需要。首先,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是专业+外语+计算机,有了专业知识才能找到职业切入点,有了外语知识才能站得更高、与更多的人交流,有了计算机知识可以更好地搜集、管理信息。同时,要培养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活动、大学实习活动等,要注意提高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各种形式的讲座,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参加各种勤工俭学活动,体验实际工作的感受。

5.调整和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其进行调整、评估和修正。当前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迅猛,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而进行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传统行业会消失,一些新的行业会涌现出来,体现在职业领域就是新旧职业的更替。因此,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意问题

1.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崇高品德

大学生应以国家、社会利益为重,应以为社会多做贡献作为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如果只是为了金钱、享乐,那么即使创造了再多的财富,也会感到空虚、寂寞、迷茫。要培养优良品德,诚实做人,与人为善,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为了一些利益而损人利己,那样只能得小利而失大义。大学生要培养责任心、学会合作、助人为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大学生要强化法纪观念,掌握与他们未来就业、生活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法律,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意识到只有懂法,才能守法,才能平等地与他人对话,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成为一名知法、守法和用法的公民。

2.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踏实走好每一步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康素质包括大学生的体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标;智力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道德素质包括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组合;角色素质包括大学生的角色规范、角色认同、角色适应、角色整合诸方面的素质。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实践,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情,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每个实验、积极参加每个实习活动、认真过好每一天。

第6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5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变迁,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生活和职场中往往充满了变化,工作稳定性降低。如人们的工作变动性越来越大,生涯发展路径更加难以界定和预测,工作环境更复杂,影响因素更加多样化,意外事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等。①而我国的青少年从小学到大学,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作各种各样的设想和准备,尤其是大学阶段是设计人生规划未来的黄金时期。当前的大学生已基本是“90后”,他们的生活和对未来的认知有其独特的特点。然而,“90后”大学生刚刚度过青春期,还没有进入完全承担责任的成人世界,个人的未来还不确定,在恋爱、职业、世界观等等方面有探索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生涯规划概念最早源于20 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职业辅导领域,意指通过信息给予,帮助个人选择职业,做好就职准备,进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②后来逐渐发展为应将职业行为置于人类发展的整体架构中加以考察。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③个体的人生发展是动态的,就纵向而言,生涯所关注的范围从幼儿园到退休甚至死亡;就横向而言,其范围不只局限于职业选择和职业活动,而是覆盖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国职业心理学家舒伯基于发展心理学的这一基本理论,提出了生涯发展论。他认为,生涯就是终其一生、不同时期不同角色的组合,个体生涯的发展是由生命广度和生活空间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过程。生涯规划就是在这个纵横交织的生涯发展框架中展开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成功地应对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在应对过程中形成必备的身体、情感和认知特征,为下阶段更高一级的生涯规划做好准备,推动生涯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90后”大学生对生涯的认识和具体规划状况,笔者仅以某重点大学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大二学生为样本,以课堂活动的形式进行了专项调查和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抽取某重点大学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139名大二学生,其中男生75人、女生64人,他们来自文、理、工35个院系。

本次课堂活动以团体行为训练的方式进行,名称为“生活生涯规划——展望未来”,要求每位同学在半小时之内从当前开始展望自己以后的未来,对自己今后一生的生活进行规划,以10年为一个单位,对自己从现在到死亡的人生历程中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等重大事件做一个的规划和描述。同学们在活动过后把自己的规划交上来,笔者对他们的活动资料转换为数据库,再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生涯规划的完整程度

笔者以被研究者对自己各阶段的规划的内容是否缺失为标准,对被研究者的生涯规划的完整程度归为两类:完整和不完整。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规划完整的为121人,占87.1%;不完整的为18人,占12.9%。男生和女生的生涯规划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规划不完整的18名学生中,3名学生缺乏30岁以后的规划内容,5名学生50岁后的规划内容缺失,其他10名学生缺失60岁以后的规划内容。

(二)生涯规划的详略程度

笔者以被研究者对自己各阶段的规划的内容多少和字数多少为标准,对被研究者的生涯规划归为三类:比较详细、一般和比较简略。

从表2中可以看出,规划详细程度呈现正态分布,规划详略程度一般的占绝大多数,为72人,占51.8%;规划比较详细的为27人,占19.4%;规划比较简略的为40人,占28.8%。其中男女生的分布状况基本相同,女生在规划详细的比例中较男生稍高,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

(三)生涯发展论指标

从生命广度来看,本次研究的被研究者的平均期望寿命为80岁以上,平均预期结婚年龄为30岁左右,女生比男生的平均预期结婚和生子年龄大概早3~5年,女生的预期退休年龄比男生早5年。

从生活空间来看,男生和女生都比较重视家庭角色和工作者角色。全部的被研究者都对自己的事业多多少少有些规划,女生没有人愿意做家庭主妇;男生和女生都提及了要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60%的被研究者都对孝敬父母和爱护下一代十分注重。但是,也有30%的被研究者的规划里面只有自己,没有其他角色的加入。

三、讨论

通过本次对重点大学“90后”大二学生进行浅显而粗略的课堂活动的研究,能够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生涯规划中的一些特点和问题。

(一)生涯规划的认识和目标:视野开阔而目标模糊

此次研究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不合现实的评价,心存远大抱负却并不能把生涯目标具体化。139名学生中仅有5名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做了明确规划,其余则用 “工作”或“事业”来概括职业生涯规划,对今后生活角色的认知也十分模糊。

(二)生涯规划的情感和态度:追求积极而盲目乐观

不论学生们的生涯规划详细不详细与完整不完整,他们中的90%都心怀“天生我才必有用”和“明天生活会更好”的信念,其中不乏计划读研、出国、定居海外和环球旅行的,但往往对未来的发展有非理性激情,有一种“只要我想,我就能”的生涯期待。

(三)生涯规划的知识和实践:期望值高而准备不足

被研究者的规划期待几乎都是高成就、家庭幸福、自我实现、享受生活、经济富裕等,却极少对将来会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他们大部分规划比较简略,对生涯规划的知识欠缺而准备不足,匮乏的方面有自我性格探索、自我价值观探索、自我能力探索、自我兴趣探索、自我职业性向探索、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信心培养、创业与创新思维培养、领导才能培养、求职技能训练、婚恋心理、人的社会化等。

四、思考与建议

大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许多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对于大二的学生要制定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恐怕有一些难度,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及其能否实现是由社会发展、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努力等方面的多重因素决定。但笔者相信从学校和个人层面可以促动其更好地进行和实现生涯规划。从学校层面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与教育

生涯辅导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而展开,学校辅导的内容应该包括培养生涯规划及决策能力、培养个体正确认识自我及职业价值观、做出合理选择的能力、开发自我潜能。④

(二)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资料袋

学校可以利用各种能力、职业兴趣、价值观、人格测验等心理测验,帮助大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社会态度、个性等心理特质,并将这些资料整理归档,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资料袋,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提供依据。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涯管理全程指导体系

学校应该树立生涯管理指导工作的全程观,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涯管理指导工作体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全程指导。

从个人层面来说,大学生可以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自我评估是指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个性、兴趣、气质、性格、能力、价值观、智商、情商等进行全面认识,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应加强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填补知识上的漏洞;培养实践能力,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对社会和环境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增强对现实的准确的知觉和判断。

综上所述,大学生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只要主观上加强学习、锻炼,学校客观上加强专业的管理和引导,大学生便能更好地做好生涯规划。

[注 释]

①姜飞月:《生涯混沌理论:心理学理论的新视角》,《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②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第7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咨询案例

来询者小雷,男,21岁,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大专二年级学生,就读石油工程专业。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两个哥哥,家族无精神病史。8岁时小雷家庭出现变故,倾家荡产,整个家族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但小雷一直努力学习,中考时,顺利的升入了重点高中,由于高中精神压力过大加上努力不够,使得高考失败,考上了现在就读的大专院校。大一上学期,学习很茫然,没有目标,只希望不挂科就好。

来询的主要原因:大二的学习即将结束,小雷忽然感觉自己特别迷茫,面对选择不知道该怎么办?

1. 第一次咨询

由于小雷是我的学生,在平常的接触中我对他的一般资料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因此,此次咨询省略了收纳面谈阶段,而且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所以本次咨询是开门见山地进行的。我向小雷介绍了职业规划的程序、过程、目的、所用的技术、需要遵守的规则,并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他做些家庭作业,希望他配合。本次咨询结束前,我跟小雷签定了一份协议书,并给他留了一个“生命线”练习的家庭作业。

2. 第二次咨询

2.1商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从提交的 “生命线”可以看出它的积极影响较多,说明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我问他,画完生命线的感受是什么?他说,觉得自己经历了太多其他同学没有经历的苦难,但是恰恰就是因为这样的苦难,才塑造了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但是后悔高中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考上了一个专科大学,然而庆幸的是认识了这辈子最重要的两位老师,感谢他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感谢家人。通过一个生命线的练习,小雷总结了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我对他的感悟表示了肯定和鼓励。接着我与小雷沟通后共同商定了如下咨询目标和方案:

(1)用非正式评估的方法,引导小明对于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价值观进行自我探索。

(2)启发小明对于自己的未来进行思考,鼓励他自我做出职业决策。

2.2兴趣探索

在兴趣探索方面,我与小明进行了兴趣岛的游戏。他的选择是I、E、S。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他说,挺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从小想当科学家,研究人员,而且喜欢和人打交道。我对于他的坦诚表示肯定,并对他说他选择的这三个岛屿,其实是三个代码,即霍兰德代码,代表的是职业兴趣,并且可以对照“霍兰德职业索引”,根据职业兴趣代码选择相应的职业。通过游戏和交流,我发现小雷的职业兴趣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

2.3能力探索

考虑到小雷的职业兴趣是从事研究工作,所以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他的能力问题,看他是否能够胜任研究领域的工作。我让他写“十大成就故事”,在分享的时候他说:“以前真是没有好好总结自己,通过这个练习,我更加了解自己了。不管是中学时参加奥数比赛获奖,还是大学时参加技能竞赛获奖,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力量,他们激励着我去攻克一个个难关,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业上的。”通过交流,我发现小雷虽然平时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不怎么说话的人,但他的思想却是深沉的,他有很强的总结和思考的能力,有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价值观探讨

在价值观探讨方面,我使用了发展清单,即在工作环境、工作关系、工作特性、内在价值中选择十项,之后在十项中再选择五项,然后在五项中再选择最重要的一项。他的第一次选择是薪资水平、升迁机会、信任程度、交流沟通、竞争性、自主性、能力、创造力、挑战、成就感,第二次选择是升迁机会、交流沟通、能力、挑战、成就感,最后一次选择是挑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挑战”对于小雷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他追求的不是一层不变的工作环境和工种,他需要挑战自己的能力。

第二次咨询结束时,我给小雷布置了生涯平衡单的作业,请他在“生涯细目表”里将所列出的各种参考因素,填入“平衡单加权计分表”的左侧里;给所选择的项目从1—5分配权重,5分是最重要的;在表格右边的选择项目中填入“本专业方向”和“化工专业方向”两个选择项,按照满意度从-10—+10进行赋值,10分表示最满意;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出总分进行比较,选择结果将一目了然。

3. 第三次咨询

就生涯平衡单开始进行会谈,小雷最后得分本专业方向:102分,化工专业方向:116分。我与他逐条讨论了生涯平衡单,并问他做这个练习之后有什么感觉,他说他填写这个表格的时候思考了很多,在对各因素进行赋值时,其实就是自己的思想斗争过程,是自己在做选择的一个过程,通过一个个数字将自己的内心显现出来。我对他的悟性表示赞赏。然而,小雷还是疑惑地对我说:“我还是对自己的专业很在意,既想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失去自己的专业着实让我不安。”面对着这么诚恳的人,我很想去帮助他,很想直接回答他并尽快帮他解决问题,然而,作为一个GCDF,我知道我不能违背我们的职业道德准则,我不是去替来询者做出决定,而是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在他们还有疑惑的时候,引导他继续自我探索并自我做出决定。

考虑到小雷还有这样的疑惑,我运用了行为治疗的空椅子技术来帮助他自我做出决定。我让他把两张白纸分别贴在两张空的椅子上进行自我对话。一张白纸上写着“本专业方向”,一张白纸上写着“化工专业方向”。在不断的对话中,我发现他“化工专业方向”一方逐渐占了上风。他陷入了沉思。

为了解决他的困惑,我让他做个家庭作业,回去之后做个计划,同时提醒他下次我们将要结束咨询。

4. 第四次咨询

第四次咨询时,我问他的计划如何。他说:“回去之后,我认真地咨询专业课以及指导就业工作的老师,了解到大三开学就会有相应的实习岗位提供给各个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胜任岗位需求,并且本人也有意愿继续为实习单位工作的话,学校可以出面与其签订就业协议,顺利完成实习就业一体化。如果,实习结束后,对实习工作不满意,还可以另作选择。与家人沟通之后了解到,在暑假期间,可以到哥哥家附近的那个化工厂去看看,也可以做暑期实习,如果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工作感兴趣,那么毕业之后,或者在大三实习期间可以来这里工作。”这个时候,他的神情明显多了很多的自信和从容。

我继续问道:“你是否对化工专业有了解?”他回答说:“我已经咨询了化工专业的学生,并且在不耽误专业课的情况下,和他们一起到班级以及实训基地学习,还到图书馆借阅了很多相关书籍,现在正在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听了小雷这一席话后,我觉得他是个很懂事并善于思考的人。看到小雷这么详实的计划,我感到由衷的高兴。经过四次的咨询,小雷心里已找到了答案,在咨询结束时他对我表示感谢。由此我们高兴地结束了咨询。

职业规划师的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工作,我们能提供给来询者的只是一种方法、一种陪伴、一种理解、一种支持,我们不能去代替他做出决定,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的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第8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对自我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制定合理的个人职业成长路径,最终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生涯状态的设计。虽然早在1916年,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就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中国,但此后中国经历的战争等社会变动使我国生涯规划领域的发展几近停滞,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在港台地区重新兴起。20世纪末,中国大陆高校才逐步开始推广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做法。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

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高校的普遍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使广大学生对自身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促进了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但是,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而言,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专业性。目前,我国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或者有效的补充,但是,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着授课教师并非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课时偏少等现状,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专业发展。

(二)缺乏针对性。目前各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上采用了教师讲授、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授课,普遍存在着授课教师泛泛而谈,无法针对学生个人特性进行独立辅导,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完全准确定位,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日后的职业发展。

(三)缺乏系统性。目前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普遍仅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缺乏连续性、系统性。许多学生在开课的一段时间内目标相对明确,有了初步的目标设定。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系统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许多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无法解决时,没有求助的途径,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对策

(一)培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和实践体验,满足学生个体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和参与,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方向,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条件,就是培育一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深谙职业生涯规划之道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改变过去简单地从思政队伍、招生就业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中抽调教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师的做法,选拔和培养一支具有较扎实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掌握职业测评工具运用,能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良性发展。必要的时候,可以挑选就业工作经验丰富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兴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辅导员进行培训,充实师资力量。

(二)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导入阶段性目标细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内容上划分,应该囊括了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工作规划和生活规划。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阶段性目标细分。

大一阶段:认识自我与环境适应期。大一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面临着饮食不适应、教学方法改变、人际关系协调适应、心理情绪疏导等种种困惑,需要职业生涯教师介入加以引导。此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气质、性格、天赋、能力、价值观等,指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从高中的紧绷状态的极端走向大学自由放任的另一个极端。根据笔者的上课经验总结,在第一堂课中,首先抛出问题"大学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最终指出"大学就是长大了自己会学",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教师指导思考如何学习,将学生长久以来的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学习的观念。然后通过结合现实的详细讲解,利用案例分析、测评软件等使学生全方位、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气质、性格和价值观,全面了解个人的优势和劣势,避免陷入夜郎自大或妄自菲薄的境地,实现正确的自我定位。如讲述气质的匹配类型时,以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林黛玉作为典型代表进行阐释,使学生更容易判断自身的气质类型。

大二、大三阶段:专业知识建构期和综合素质养成期。结合所在高校关于毕业、获得学位、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规定,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引导学生总结大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对照大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指导学生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个人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拓宽职业视野,不断修正和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大四阶段:职业目标探索与实现阶段。大四期间,学生面临着毕业与就业的压力,如何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转化为寻找人职匹配的岗位的助力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在此阶段,应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确评估自己,摒弃官本位思想和盲目攀比的心态,降低就业期望,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潜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少部分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可以实行个性化的辅导,使学生走出求职失败的阴影,修正或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三)切勿片面强调学习、工作的职业生涯,更应该注重成长的职业生涯

很多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工作职业生涯路径的规划,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刻苦学习,积极钻研,学有所成。但是,却忽视了学生成长的职业生涯。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的工作阶段,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幸福应贯穿于始终。因此,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锻炼强健的体魄,培育人文艺术情操,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使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的成长职业生涯。

三、小结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培育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大学四年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简红艳,何瑾,丰鹏.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

[2]康艳霞.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模式建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4]付玉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0(11).

[5]杨倩.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设计与分段指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2).

第9篇:大学生涯规划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规划与应变、适应与发展,在大学阶段努力发掘个人兴趣、培养技能、澄清自我价值,确定个人奋斗目标,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以使未来在职场处于有利地位。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因此,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构建以体验带动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理念源于体验式学习模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学习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学生在课堂上开始体验并分享看法,然后进行反思与感悟,再通过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当前,体验式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多种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来。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学生是主体。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体验式教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记忆和重复知识,而是教学的主体和主动的参与者,去主动建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了教练、主持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设计、情境设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辅导、评价小组成员的分享互动等。

2.强调互动。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强调个人与环境关系的“交互作用”。体验式教学以情境、机会的创设或创造作为教学的基础,注重课堂互动。师生互动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分享和沟通不同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3.具有实效性。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两周后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来看,分别是:“听讲”为5%、“阅读”为10%、“声音或图片”为20%、“示范或演示”为30%、“小组讨论”为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为75%、“马上应用”为90%,体验式学习成效由此可见。只有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们通过积极体验、反思观察,具体体验、抽象概括,他们的潜能、灵活性和创造性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二、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实践体验法、游戏互动法、团体辅导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体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并完成任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在情景创设前要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任务完成后对学生完成情况作出反馈和总结,并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正模拟情景。例如,在探索职业兴趣部分,可以创设兴趣岛的旅游度假活动,学生按照要求,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三个喜欢的岛屿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最终确定个人的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在职业生涯目标定位部分,通过情景剧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现十年后自己的职业角色,表演形式不限。学生在想象美好未来的同时,会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弥补差距的行动意识。在整个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倾听者、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二)案例分析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式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最为常见。这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研究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到几个案例或前后相关的一系列案例,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独立做好准备,然后先小组后全班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对案例讨论做出总结,指出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如在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部分,可以采用故事类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在大学期间进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涯决策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些大学生生涯目标定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准确掌握“5W”法、SWOT分析法、生涯决策平衡单等职业决策方法,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经验分享法

经验分享是指个体把自身积累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与另一个体或群体共同享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经验分享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让叙事主体分享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感受、经历、心得,叙事主体既可以是在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身边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例如,在认知职业世界教学部分,可以邀请本校或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通过视频或现场进行经验分享,这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效果更好,也可以让班级、小组里的学生分享自己做兼职工作时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促使学生今后积极主动探索职业环境,提高职业素养。

(四)实践体验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力求实践,实践体验是学生确定职业规划、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转换的重要途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实践体验教学体现在多种形式中:要求学生通过短期实习、参观和见习、做义工、职场人物访谈来体验和认知职业,并撰写体验报告、访谈报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参加社团及社区活动,认知环境,锻炼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的能力;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参与比赛过程中,把学过的职业规划理论科学化、系统化。在实践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评定其成绩。

(五)游戏互动法

课堂游戏互动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或引入游戏方案,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例如,通过完成“生涯量量看”撕纸等活动,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价值观市场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认知自我。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师进行反馈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六)团体辅导法

团体辅导强调体验过程与经验整合,是让学生以开放、接纳的态度共同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将生涯知识设计成一系列活动或讨论,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事实开始,认知和分享个人学习经验,把学习到的心得和收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辅导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快乐的氛围和平台,使其在沟通互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可以运用到探索自我、环境知识、职业目标和方向、学习做决策的技巧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聆听别人的反馈而对自我认知有更多清晰的了解。团队辅导需要教师做好团体建立前的成员筛选工作,以保证辅导成效,可以把教学班级的学生按照不同职业兴趣分为若干团体。为增强团体辅导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把团体辅导活动拓展到第二课堂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如通过开展“信任倒”活动让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重要性,开展“大圈套小圈”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一)讲授与体验环节相结合

体验式教学重在体验,但传统的讲授环节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了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决策技巧、职业素养培养等内容,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如舒伯生涯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讲授目的是让学生构建系统的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行动,使学生清楚为何要做、怎样去做。在体验教学后,教师深入浅出的总结点评能让学生深刻领悟理论。

(二)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调控能力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获取更多课程活动资料,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要求条件等,不能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氛围而不切实际地生搬硬套。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开放性的,气氛活跃,要求教师能灵活应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适时进行总结点评,驾驭好课堂。例如,在团体辅导中,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与讨论。

(三)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重在学生实践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教学中,缩短“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转化时间。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个性有一定要求,同一种教学方法会因教师风格特点不同而效果有别,亲和力较强、学生喜爱的教师课堂互动效果会更好。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需要选用适用的教学方法,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给职业生涯规划课带来了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提升个人综合教学能力,进一步探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育的应用探索[M].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 dYLw.net 提供毕业和会计学论文服务] 

[2]黄兰红,李玉雄,廖辉天.就业指导

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4.6:43.

[3]潘懋元,王韦廉主编[M].高等教育

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193.

[4]张旭东,夏徽.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