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烹饪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烹饪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烹饪毕业总结

第1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摘要:中职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面对当前的生源质量,应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就业竞争力?本文从多个维度阐述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烹饪;就业导向;职业素养;路径方法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下简称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掌握现代烹调操作技术和营养膳食组配制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满足餐饮业需求的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烹饪专业作为一个实用性强、技能特色明显、就业率高的专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对饮食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受关注度也不断攀升。然而,与此相反的是,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在顶岗实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如专业能力、敬业精神、沟通协作能力等)还达不到企业需求。

因此,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应针对当前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特性、整体素质,进一步开展专业规划,通过那些路径和方法来培养造就适合行业需要的毕业生,让毕业生实现专业和职业发展无缝对接。通过我们与广东省梅州市内外的餐饮行业、企业的座谈、交流,认为: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应重点加强学生职业忠诚度、职业技能、踏实肯干与沟通协作的工作态度、善于学习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一)何谓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二)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如图

其中,职业伦理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职业伦理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在人的一生中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职业技能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一个人能够做好自己最本质的工作,也就具备了最好的职业素养。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以就I为导向”的特点是体现职业教育的就业方向性,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等应与所就业的工作岗位要求相对应。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就是“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有助于实现就业作为学校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征最根本的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贴近企业、贴近岗位,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面、准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重要前提,是关系着职业教育规范、有序、有质发展的重要改革思想。办职业教育不转变这个观念是不行的,是没有生命力和市场的。

三、餐饮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其对烹饪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期盼

(一)餐饮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据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美食导报》报道:2015年,在北上广深,每天新增的餐厅数量超过150家,一年就增加近60000多家餐饮企业。根据餐饮行业资深媒体―红餐网旗下红程餐饮招聘的监测数据,2016年上半年,餐饮企业用工荒断崖式需求明显,用工缺口迅速扩大。以北上广深为例,厨师缺口达到1:8,即一个厨师8家餐饮企业抢着要。

厨师需求大,目前大多数通过内部介绍为主,故而求职的活跃度不高。根据市场规律,稀缺的物品价格会上涨。餐饮用工紧张,其稀缺性则主要体现在薪酬方面。

根据红餐网旗下红程餐饮招聘公布的数据(以北上广深为标本),2014年餐饮行业平均月薪为4200元/月,2015年为4600元/月,2016年上半年为5030元/月。厨师的月薪平均为6590元左右,厨师长、店长的平均薪酬则在6000-9000元的区间。

由此可以看出,烹饪专业毕业生就业潜力大,而且后续发展空间大。

(二)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

按照《美食导报》的上述数据说明:烹饪专业毕业生只要掌握一技之长,就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必将终生受益。然而,近几年来,好大一部分烹饪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并没有走得更远,一部分毕业生仍然碌碌无为,一部分则转到其他行业另谋出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有些毕业生就业思想不端正,对专业、职业不忠诚。好大一部分学生入读中职学校成绩相对较差,对专业了解不够或者根本就不了解,选专业存在跟风现象。同学选这个专业、我也读这个专业;或者是听父母说“这个专业好”,就选这个专业。盲目选专业的结果,造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不想学,知识能力匮乏。

2、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承受挫折能力差。在当前这些学生中,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在家悠闲自在惯了,没有一点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一旦工作无质量或者是工作过程中产生失误而受到批评,往往不是从自身工作失误中查找原因,而是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立马“炒老板”、抑或是立马辞工走人。

3、基本功、技能不扎实。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讲多做少。在理论学习上,静不下心来,普遍存在学习理论“无用论”;在实操课中,也是凭自己的好恶有选择的学习;对实操课程学习也不上心、不认真、不虚心,特别是对于烹饪基本功的学习,毫不在乎。

4、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有些学生在校不好好学,而在工作上则要求多,一上岗就要上锅炒菜、做大厨,根本不愿意从水台等基本岗位做起,或者是干基层岗位没几天就不干了。

5、学习缺乏原动力,对社会缺乏奉献精神、感恩思想,等等。

(三)餐饮行业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诉求

1、对职业有较高忠诚度

面对当前中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或就业过程中易产生跳槽、工作懒散、挑三拣四、缺乏进取心等现象,很多企业都认为学校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忠诚度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行业的业务特点、职业发展方向,以及自己在工作中应如何应对社会、企业,自己在企业中应怎样准确定位。

2、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学生职业发展、创造财富的根本。所谓腰缠万贯,不如薄技一身。在校期间,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方向,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让学生爱上专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加强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

所谓正确的职业态度就是指培养学生踏实肯干与善于沟通协作。餐饮行业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单打独斗难有作为。在工作中,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沟通,才能有所发展。

所谓正确的职业精神,就是要开拓创新、善于学习、学会感恩。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工作中除了要具有好的态度,还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善于向同行学习,虚心向师父请教,才能不断开拓创新;同时要学会感恩,要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与方法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打破传统的“2+1”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应采用“0.5+0.5+0.5+0.5+1”以就I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把在校学习的2年,按4个学期划分即4个0.5,每一学期保证学生有8―10周的企业实习时间,让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专业氛围、职业氛围。每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围绕“在校学习10周企业教学实习8―9周期末总结考核”这样一个螺旋上升式专业学习循环开展,确保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整个周期能够掌握岗位技能、岗位标准。最后一个“1”是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通过这样一种工学结合的模式,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为保证此种模式的学习成效,应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细化在校专业学习过程,细化企业教学实习的每一个岗位的时间、要求和应达到的目标、效果。

(2)要把课堂设在企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专业学习和思想动态,带好学生,管好学生;

(3)改革评价模式。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采用多元主体考核动态评价。为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校内与校外评相结合并充分关注学习态度。考核评价方式以现场“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工学结合”及“实践成果”,终结性考核为辅;评价内容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考核”为先,“理论知识考核”为辅;评价标准立足岗位、课证捆绑融合,学习或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教师―学生―基地”组成多元主体进行考核评价,对整个学习或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比。

2、改革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课程体系也要打破传统,校企共同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在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实用的方针指导下,增加专业技能的课时比重,突出抓好技能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3、外引内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职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内部提升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不断加强教师执教能力,即“内提素质”;另一方面要引进企业能人参与学校教学,即“外引人才”。通过外引内提,学校专业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从而避免“闭门造车”。

4、完善实训场室设备设施。

成功的专业教学,需要有良好完善的实训设备设施。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主动聘请企业能人参与到实训室建设中来,不断完善实训设备设施,让实训室就是五星厨房。

5、多轮驱动,强化专业建设。

中职烹饪专业建设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通过行业、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多轮驱动,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岗位技能需求,精心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实践能力,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项目化训练,将专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分解到各个模块和项目中,有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力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为学生树立好的形象、好的榜样。

2、行业管理精英、名师、名厨引导作用。聘请业界精英、名师名厨定期到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成才故事分享、成功典型案例教育,教育学生、告诉学生怎样才能成人、成才、成功。

3、成功毕业生示范带头作用。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来校与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教育学生在职业道路上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让学生学有榜样。

4、与时俱进,开创德育工作新路子。通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青年志愿者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理想、情操、道德、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锻炼和提高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更新领导和教师学校管理理念,实现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创建现代企业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三)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塑造学生职业素养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的文件精神,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职业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吸引烹饪大师、名师进校园,有计划地让学生进企业,双向培养学生技能,更好地培养和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第2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烹饪的学习亦然。烹饪的学习方式以前一直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烹饪的学习方式就有了一些改变,许多的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烹饪专业。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只有一套好的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1 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

1.1 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构成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中职开设烹饪专业的课程是由以下学科构成的,大致上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文化课、烹饪基础理论课和烹饪基础实践课。

基础文化课的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数学》、《语文》、《外语》、《化学》、《计算机基础》、《政治》、《体育》、《无机化学》等。烹饪基础理论课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烹饪原料知识》、《烹饪概论》、《饮食营养与卫生》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烹饪基础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包含《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术》、《刀工加工技术》、《勺工技术》等实践课。

1.2 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不合理之处

1.2.1 在黑龙江地区,中职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是为了与高职衔接,并不是为了学生走上社会。在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2:1。第二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1:1。这样这样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因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旅游烹饪学院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做为烹饪专业在黑龙江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中职学生是能够考入继续深造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分数比例为1:1这就是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文化课的课时比重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2.2 烹饪专业课程课时过少,导致学生竞争力过低。众所周知,烹饪这门古老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练习是最重要的,刀工、勺工、食品雕刻、拼摆、面点等烹饪技术都是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效果的。而在基础理论课时比重过多的前提下,学生没有过多的专业基本功练习,导致学生在学校毕业时如果不进入高职进行学习,进入社会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1.2.3 师资力量匮乏。在许多中职烹饪专业中专业教师匮乏,一个教研室最多只有两到三名专业教师,导致专业教师讲授的科目过多,既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讲授实践课程,使得专业教师压力过大。从而在教学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 针对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2.1 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针对不想上高职进修的学生)

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深入企业的调研,在资深同事共同研究后,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1。

2.1.1 公共基础课开设的意义。公共基础课的开设,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既能学习到相关的国家法律知识、掌握专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还能强健体质为以后步入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2.1.2 专业核心课开设的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循序渐进的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知识,学生从烹饪原料的地产、种类、特性、质量鉴定、储存与保鲜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类烹饪原料制作各式菜肴。还能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平衡膳食与营养食谱的设计原则,了解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卫生要求以及合理烹饪的意义。能够融营养卫生知识于烹饪技艺之中,烹制出符合卫生、营养和感官要求的菜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熟悉菜点色彩的感情含义和味觉表现力,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和食用原则,掌明确图案的造型法则及在菜品装盘中艺术表现形式,握常用的花鸟、鱼虫、等得基本画法,具备一定的动物、植物的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为烹饪工艺造型制作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的开设充分符合了现代餐饮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用工要求,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的课程充分带入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1.3 专业技能方向课开设的意义。专业技能方向课的开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到餐饮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宴会冷拼制作技艺及食品雕刻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菜肴美化、常用冷盘的拼摆和花、鸟、鱼、虫风景建筑的雕刻,又可以学习到烹调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操火候、调味、初步熟处理、挂糊、上浆、装盘和制汤等基恩能够的基础理论。明确常用烹调技法的定义和常见菜肴的制作流程,掌握勺工技能,能合理运用烹调方法烹制常见菜肴。既能全面掌握烹饪专业全部技能,又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进行明确的学习,为以后进入餐饮企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我们还开设了西式烹调技术这门学科,《西式烹调技术》既可以独立称为单独学科,又可以作为《中式烹调技术》的辅助学科。《西式烹调技术》作为独立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西餐发展简史及西餐厨房的组织结构,明确西餐主要菜式及特色,掌握西餐厨房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和使用与保养方法,掌握各类菜肴的原料配比与制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常见西餐菜肴的制作。作为辅助学科,可以让学生将中式烹调和西式烹调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时快速融入企业,融入工作岗位。

在这套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我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实践、素质、技能诸多方面的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2 针对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建议

针对在中职学习后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方案,现在所有中职院校都针对全省招生,在哈尔滨的某个中职院校单独设立一个烹饪班级,针对想考高职的学生,按照最初的课程体系授课。第二方案,在现有的所有中职学习前两年,在第三年转入指定中职复习备考。但是此方案对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建议使用方案一。

第3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校企共育;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提升办学效率的必由之路。H校以烹饪专业为试点,在依托行业能源优势,探寻校企战略合作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寻解决困扰职业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之道。

更新理念 引企入校

烹饪专业是H校的特色专业,历史悠久,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和创业典型,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近年来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是招生人数与企业的需求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二是教学时空与企业生产实际时空错位、课程设置和实际需求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不协调;三是出现了教师断层,专业教师数量减少;四是现有的校内实习、实训设备日益陈旧、老化,场地狭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五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对选择烹饪专业持观望姿态。

面对现实难题,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基点,进而进一步做优、做精、做特烹饪专业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多次的调研与分析后认为,必须克服“只管埋头拉车,不问路在何方”的旧观念,必须树立要时时“抬头看路”,甚至还须“请人领路”,从而提高内涵建设和专业水平,而依托烹饪行业优势,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是解决发展难题的有效突破口。

学校在以往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要进一步打破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走“引企进校”的路子,采用“开门办学”的方式,依靠本地行业资源优势发展烹饪专业教学,推进烹饪专业与本地餐饮企业的密切合作,奏响“引企入校、校企联办、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四部曲,构建“顶岗实习、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立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变“计划驱动”为“需求驱动”,变“推销毕业生”为“订单培养”。让学生练得好技能、学得到本领,毕业后能很快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搭建平台,完美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校企共育 订单培养

随着当地烹饪行业的转型升级,五星级酒店也开始在县城出现,对烹饪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也在主动寻找本地的职业学校寻求合作,校企双方“相亲”成功,达成“联姻”意向。学校将此作为校企合作新路的一个宝贵的契机,一系列的亲密合作由此展开,“立体育人”的新型教学模式由此实施,东恒盛大酒店与学校11级烹饪专业的学生成为首批合作参与者。

1.从初步感知到深度合作

在烹饪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中,踏实实施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企业家的声音回荡在学校,让教师的身影出现在企业,共同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首先是学校了解校企合作环境,在听取介绍后学校实地考察企业,重点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员工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了解,认为该企业提供的优质实训教学条件能为烹饪专业的学生创设良好的“立体育人”新环境。

其次是组织“特殊家长会”,组织烹饪专业的全体家长和学生代表实地参观东恒盛大酒店,亲身感受了五星级酒店的员工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了解了企业的整体规划、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让家长也参与其中,成为校企合作的有力支撑力量。

然后是企业专家进校园,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深入课堂,给学生授课,介绍餐饮业最前沿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职业指导等环节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这种与企业水融的关系为校企交流提供极好的平台,为企业的有计划用工提供了坚实的储备,形成了“学校全面开放、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

最后是派遣师生走出去,学校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和学生一起感受企业文化、接受先进的专业技能培训。

2.从平面合作到立体育人

在培养理念上,学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校企订单教育一拍即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量体裁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企业也树立了“实训实习进企业,量体裁衣育人才”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在操作流程上,企业从一开始的派遣专家做讲座、上课示范,到后来依据自身岗位需求提出专业设置要求,参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教学计划;学校从最初将企业文化、生产工艺、生产操作等引入教学课程内容,到后来将实训课程设置在企业现场,安排学生到真实生产场地进行体验实训,实训教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通过深度合作弥补学习体系与实践体系的差距,解决就业与市场对接难题。

在管理模式上,校企双方采用了“双班主任制”的新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即专业老师是他们的主要管理者,在企业期间,则接受企业安排的“班主任”管理,技能、管理、培训均由企业方全权负责,按企业自己的管理制度、经营方式、考核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学校的专业教师“退居二线”,协同企业管理,以便学生接受企业全真职业环境技能培训,经过培训、实训、再培训之后,学生经考核合格才能正式顶岗实习,直至就业,在整个严格而有序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得到飞速上升。

3.从破解瓶颈到多元共赢

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从根本上找准市场定位,突破了烹饪专业的教学瓶颈,克服了“黑板上做教学、课堂上搞生产”的产学脱节问题,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凸显了办学特色,适应了社会需求,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企业找到了专业对口,能顶岗工作的人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以学校为人才培养基地,开辟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全真环境训练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普遍提升,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储备。

学生是最大的赢家,“立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过程,加快了职业发展,铺就宽广的就业之路。首批尝试的2011级烹饪专业的学生们普遍认为:经过了一场正规化、社会化、实战化的培养和历练,不仅专业技能大为提高,在职业素养、社交礼仪等方面都获益匪浅,在酒店真实环境下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创新模式 建立机制

回顾与展望总能引发深沉思考:曾经的路怎样走过,现在的路走得怎样,未来的路该怎样走,学校烹饪专业的新型校企合作之路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及时总结回顾是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前提。

1.抓住“一个关键”

校企进行深度合作的一大关键是选择企业。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的过程中,首先先对企业的规模、发展趋势、实际岗位需求等信息必须全盘了解,合作双方一方面要找到对接口和切入点,另一方面要确保学生接受正常的高中阶段教育,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实战训练。企业双方在相互理解、互为支撑的前提下谋求互惠双赢。

2.形成“一套机制”

校企双方要建立一套实用适用的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从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着手,用明确的制度来化解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实现分工与合作的良性互动,以保证校企合作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校企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3.搭建“两个平台”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学校领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能力和制订校企合作教学计划,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校企双方以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互通信息,使校企联系得到加强,促使进一步融合。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联络员,加强与企业合作企业沟通、协调,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还可以对突发事件的进行及时处理。

4.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师资建设问题。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项能力,既要善于管理学生,还要懂理论,能带实习。学校不但要通过各种培训完成教师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一体化”教师建设。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培训、产品研发和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让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管理、生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

第4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一、思想方面

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友好相处;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坚持“教师无小节,事事是育人”的思想。

二、工作方面

上学期学校安排我教08烹饪1,08电商3和07旅游三个班的数学教学。就08届来讲,高一的学生基础知识欠缺,所以在教学上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及兴趣。这使得我更加认真备课,从网上多寻找能吸引学生的例题引入新课,努力使学生爱上我的课。07旅游这是个会考班,本人深知肩上的担子重,工作压力大,教学难度高,因此我采用结对子的方法,让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同时我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同学在会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能够顺利毕业。同时自己在参加市第九届中职数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与平时自己的工作细节和同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第5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烹饪;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考

前言

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由于繁忙的日常烹饪教学常规工作,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碰

到教学问题,只能凭经验来处理,不仅无法从本质上来提高烹饪教学的质量,而且也无法从事教科研活动,只能让教学在经验教学这个层面上徘徊、停滞不前。

一、思维型学习方法指导

传统的烹饪实验,在同一时间内全班同学用相同的设备,同一种实验方法,在限定时间

内做同一个实验,最后,得出同一个结论。这样,就有可能致使部分学生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如何做,特别是两人合做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观察实验,不记录

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

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采用发散性思维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

所谓归纳法,就是从烹饪个别现象到一般烹饪规律认识的方法,在直接分析烹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和比较,形成烹饪概念,从个别菜例中归纳出烹饪的一般规律。在烹饪实验中,由“鱼香肉丝”“滑溜里脊丝”“油爆肉丁”的实验,学生找出了滑油的一般规律,从而总结概括出“滑油”工艺流程,以便于学生掌握滑油的应用和特点。

所谓演绎法,就是从一般烹饪规律具体到菜例的认识方法,在已知的烹饪规律、规则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与应用,进一步拓展想象空间,并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调味方法的实验教学时,“鱼香味型”可以变化为鱼香茄子、鱼香藕夹等等。

二、重视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发展如何加强生生、师生及组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反馈与调控,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来。由于授课时间和经费的有限,不可能每个菜肴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且节约成本,教师尽可能可以安排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操作。

三、根据市场用人需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

我们应打破原有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多强调以实践教学技能为主线的全方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做法是:首先我们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实习课进行整合,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毕业后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了几个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方向。例如:在以往烹饪课的教学计划中,

各个烹饪课程都是独立授课,互不交叉。

在我校实施的模块化教学中,打破了课程与学科的界限,紧紧围绕市场对烹饪人才的用人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分阶段贯穿于整个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材料、色彩研究,菜式造型研究等内容与课程贯穿起来,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和思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师生交流讨论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师生、生生多向的交流与讨论,不仅能使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而且能使学生各自的思路被明晰、外显,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发认知的冲突以及修正自己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当学生思维步入死胡同时,要适时补充必要的材料或提出适当的问题,为他提供充分的自由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及时地提供反馈和暗示,引导学生走出困境;最后关注课堂中的“弱势群体”,有意识地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注意对他们“言说”的倾听,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迸发内在的潜能,从而使课堂能充分地“交流”起来。

五、通过烹饪实验任务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Slavin.R.E.)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在这里,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就是一个个小组,他们每走一步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在合作中完成的。一般来说,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是以小组活动为核心的。教师要要求学生互

助合作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小组学习的形式,不仅有益于个人特长的发挥,而且

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从而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各小组成员

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

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六、结语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的一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教学质量的一些策

略和途径。但是对教师、学生等的研究,应该经过长期的考察,长期观测才能得出更佳的方

第6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1.1明确课程的定位

“超市生鲜食品管理”课程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选修课,是在具备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基础上,为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到超市工作所开设的提高超市生鲜管理能力的素质拓展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涵盖了连锁超市生鲜区各工作环节和内容,为学生从事连锁超市生鲜区相关岗位提供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它既是满足岗位需求的首要流程要素,也是从事连锁超市门店生鲜区经营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技能)。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目前国内超市的发展、采购、加工、销售、陈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分析超市生鲜区基本管理能力,为学生能适应超市生鲜区相关岗位群要求奠定基础。因此,课程不但重视知识的学习,而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1.2课程内容的建设

该课程着重讲授超市生鲜食品管理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力求课程体系完整,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不追求知识面面俱到,但也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做到内容深入浅出,有效提高学时的利用率,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和深入理解所学的超市生鲜相关知识。[1]在内容选择上,对超市内其他部门内容只作简单介绍,如超市营销、超市服务规范、超市自动补货等;在讲授生鲜食品采购管理时,加重了生鲜食品当地采购和跨地区采购的阐述,强调了采购工作对生鲜区的重要性,而不追求进一步讲生鲜商品的补货知识,从而避免重复,突出重点。根据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重视教材建设。在目前社会对实践人才需求的趋势下,编写了《超市生鲜食品管理》教材,不但满足了自身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被扬州大学、青岛旅游学院等院校及相关单位使用,在国内生鲜管理方面的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等培训考核内容有机结合,开辟了新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近两年的专业学习,在完成该课程及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再经过国家职业鉴定所的考核,可以获得烹饪类相关证书,其培养方案在国内高职高专中起到了领先作用。毕业生的反馈意见表明,获得烹饪类相关证书的学生,如果具备在超市生鲜区实践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在遇到问题时,所提方案与实际情况接近,解决问题速度快。

1.3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能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例如,在上课时讲到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思考内容设置的目的、核心与作用,并让学生来回答或补充。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不断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授课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图表及影像资料,能明显加大学生对信息的接收量。但多媒体课件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利于课堂上学生记录笔记及课后总结复习。因此,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板书式教学方式相接合,才能通过多媒体提供更多图片、影像等信息量的同时,发挥板书有利于加深理解授课内容和掌握知识要点的作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更新,将任课教师担任的科研课题成果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将目前伊藤洋华堂、沃尔玛、好家乡、好又多等超市实施的“品项管理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之中,它贯穿生鲜区商品的采购、制作、陈列、损耗等相关内容,从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带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结合授课内容,对超市管理学中的某些研究课题,以调查报告或策划书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超市并查阅与这些课题相关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新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和科学阐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使学生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工作。例如,对个别学生采取单独辅导的形式,帮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商品策划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考试方案的确定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考试方案能促进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灵活的考试评价机制可以促进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平时课堂作业和课堂提问。这两项考核占总成绩的20%。由于平时作业成绩计入考试,所以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问题的时间也增多了,通过课堂、课间和网络途径与老师交流提问增多。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任课教师都在课堂上进行回顾、提问,使学生复习教学内容成为常态,客观上要求学生平时多下工夫,解决了学生考前突击,考后还给老师的情况。实践过程中严格要求,实践后规范调查报告。实践报告和实践后相关结论占总成绩的30%,导向明确,让学生高度关注和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实践。一般要求在实践课前能自觉提前准备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领会生鲜区各种操作规范及要求,与老师一起总结生鲜区商品及人员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预防措施。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养成了思考问题的作风。精心设计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对本门课程的全面性总结。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采取闭卷形式,在题目类型设计上主要让学生掌握生鲜相关概念,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生鲜区理货、促销、定价、保鲜等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课程教学实践

2.1实践过程

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安排5~6人为一小组,以超市生鲜市场调研与预测、促销卖场进行策划等相关主题进行实验实训,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并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对超市生鲜区人员及物品的管理理解得更为透彻,收获和体会也更多。建立实践课程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发表建议的机会,部分学生能够分析总结自己的实践结果,好的建议可以被采纳实施。[3]目前,该课程在实验实训等方面,充分利用学校酒店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有利条件,开展生鲜类食品的加工、制作及售卖等相关实训内容。另外,通过学校与成都市内沃尔玛、欧尚、好家乡等几家超市的合作,把部分教学中的实验实训相关教学内容安排到超市之中,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此外,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使实验实训内容紧扣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熟食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实践中,从熟食品种的选择、原料的准备及制作,到后期POP制作、商品的定价、陈列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次实践课程,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所学的专业特长及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2.2实践的效果

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等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和方法,结合学生对超市的参观、了解,学生可以用多种感官学习,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生鲜区的一些商品,从而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实践教学中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超市生鲜区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事实证明,通过每次实践教学活动,课后同学之间进行总结、提炼,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培养。(本文来自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2.3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程实践部分的设计与实施是课程发展过程中对学生提升职业素质的根本要求,同时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在超市范围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创新的意识。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如果只强调书面作业,学生就会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字的整理上,过于关注结果,从而忽略了实践体验的具体过程。因此,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考核方式有待改善。

3结论

第7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五位”叠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一、实施背景

近几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给烹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烹饪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受到欢迎,教学质量是关键。而学生综合水平的高低,正是衡量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

综观我国烹饪教育的历史和现状,重模仿轻发挥,重传统轻创新,重口味轻营养,强调循规蹈矩忽视开拓进取,强调经验忽视规律是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弊端,它们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影响了烹饪技艺的发展,所以说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已是当前烹饪教学的重中之重。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 “五位”叠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目标

革新烹饪教育教学,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习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让学生结合烹饪理论基础知识和所具有的烹饪实践能力,成为合格的烹饪专业人才。

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烹饪专业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烹饪专业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示范专业、提高质量的示范专业和办出特色的示范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做到专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专业建设模式独特新颖,专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显著增强,服务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三、实施过程

(一)概述

推出的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五位”叠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五个结合+五个偏重”的特点,即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偏重企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偏重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接合,偏重校外实习;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偏重兼职教师培养;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吻合,偏重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又体现“五位之和”的法国式大厨素质教育模式,即:厨德+技能+营养+文化品位+专业核心素养=法国式大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并努力实现校业共同参与学生校企实习期间的素质教育全程。该校要求素质大于技能,技能包括懂营养,有文化品味,要做成法国大厨式的烹饪;要培养行政总厨、营养师;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专业核心素养,即重视食品卫生与安全,这是国际上公认的法国式大厨的重要标准。

(二)“项目引导,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

根据“五位”叠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基本思路是以餐饮厨房工作岗位为项目分析工作过程提炼工作任务转化学习领域设计教学项目构建课程体系。

1.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

公共文化知识:语文、德育、计算机学体系

文化知识教学体系 行业文化知识:营养卫生、食品安全、成本核算

创新与拓展知识:餐饮管理、职业技能大赛、创新教育

专业技能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专业课分为六大项目,即专业入门项目、食艺项目、冷菜工艺项目、热菜工艺项目、面点工艺项目及西餐项目。“入门”项目围绕能够“支持相近的多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展开;其他五个项目围绕着能够“承担该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展开。

2.基于职业岗位的企业实训及实习教学体系

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员工规范、团队协作企业实训及实 专业技术培训:安全知识、操作工艺流程、食品安全法规习教学体系 企业员工管理:实施企业管理,建立“总结月”、“月鉴定”技能考核:参加多证考核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 基本技能实训 综合技能实训 生产性实训通过以上课程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操作能力、行业从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基于职业岗位的目标体系

培养学生热爱本工种,增强质量意识,做到安全生产,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技能。会熟练操作和运用各种常见的烹饪设备;能从事菜肴制作、并进行简单的营养分析;能熟练做好厨房卫生、器具养护工作;能熟练进行菜肴点缀、装饰工作;熟练完成各种培训指导任务,完成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4.基于职业岗位的内容体系

实践性教学体系分为五个阶段:认识实践、课程实验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前四项于校内完成,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的“岗前培训”阶段,此阶段引入企业“职工培训计划”;顶岗实习是在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培训阶段。

a、认识实践:新生入校第一学期,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见习,了解企业,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兴趣。

b、课程实验与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与基本技能实训都要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并通过专业课程开展。

c、综合技能训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单项训练达到掌握综合技能的目的。

d、生产性实训:通过模拟厨房等仿真环境和仿真管理,培养学生掌握与企业生产岗位接轨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基础。

e、实训、实习: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按照生产工序在5-7个工作岗位“轮岗实习”,掌握岗位技能、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国家行业法规,学习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基于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

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五位”叠加项目为切入点,针对本地区餐饮行业的现状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工作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要求,由企业管理者、岗位从业者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设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依据典型工作岗位确定行动领域。

6. 基于职业岗位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构建学习领域: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将各学习领域按照作用进行归纳分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任务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设计教学项目。

四、条件保障

(一)培养一批德能兼备、素质全面的烹饪专业人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稳定的心理素质。并努力实现校业共同参与学生校企实习期间的素质教育全程。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资源,依托真实职业环境,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同步培养”德能兼备、素质全面的烹饪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注重专业特色,提供“第二课堂”

烹饪教学与其它技能教学一样,具有演示性、操作性、工艺性、模拟性等共同特点。但烹饪教学又不同于其它技能教学,有着明显的特殊性。比如基本功和技巧必须通过长期的“实战”训练才能形成。纵观烹饪教学的现状,分析烹饪教学中的不足和制约因素,可以采用必修实验与自修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尝试针对烹饪专业的特色性,提供自修式烹饪学习“第二课堂”。

在“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实验室的管理、安全外,还要考虑厨房场地的设计、烹饪机械设备维护和菜肴成本核算,更能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以复合式烹饪人才身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三) 建成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核心(精品)课程

针对烹饪人才培养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的总体思路和岗位群所需单项与单元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餐饮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或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课程建设。同时以专业岗位为项目单元建设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辅助教学平台,建成了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具有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核心(精品)课程。

(四) 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校本专业课程

在项目化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内涵,开发一批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对接岗位需求,衔接技能鉴定,体现先进性、新颖性、仿真性、综合性的烹饪专业校本课程,编写特色鲜明的校本专业教材,并向全国辐射推广。

五、体会与思考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南,没有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教研必然陷入盲目或低效状态。根据中餐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精心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方案制定也必然存在一些不足,根据烹饪行业的发展状况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方案,确保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同时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始终保持中餐烹饪专业在同类学校中的优势地位。

综上所述,从对传统烹饪教育教学的革新,到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五位”叠加项目为切入点的构建,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实验室、学生共同努力,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新观念、新思路,适应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形势,推动和促进烹饪专业教学的快速发展,让特色、多元化、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模式走上良性发展的新轨道。

参考文献:

[1] 胡振华,聂艳晖.项目管理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对策 中国土业大学学报,2002, ③.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项目管理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俞佑云 王喜平 崔松进.烹饪教学中在开发潜能[J] .中国烹饪.2001.(11):38-39

[4] 杨米沙.金融营销“项目教学法”实践与探讨 高教探索,2004由:60-63

[5] 杨光明.谈高校实验队伍是素质要求[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1,(4):112―113

[6] 范建波.理实一体化教学视角下教师能力系统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93―95

第8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厨房英语 兴趣 英语学习 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77-02

西餐工艺专业为我校新开设的专业之一,开办三年来培养了一百多名学生,其毕业后进入各大星级酒店西餐厅工作,在业内广受好评。而同时,随着广大学生进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级酒店实习,拥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就成为学生进一步拓展就业面,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的必备能力。这对于烹饪专业的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 存在的问题及观念的改变

我校西餐工艺专业的学生为普高生源,有超过60%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学生高中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在与学生交流之后,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想法:“我是来学习烹饪的,为什么还要学习英语?”“把专业技能课学好就行了,英语学了也没用。”“我的英语基础很差,单词认识我,我不认识它。高职高专英语都学不好,更不用说专业英语了。”

对此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这些想法来源于:(1)对于专业认识存在不足。由于我校西餐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将厨房英语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刚刚开始,尚未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理解,也并未经历过顶岗实习,因此还不能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而一旦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实习之后,意识到英语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时,再想学习已经来不及了。(2)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存在偏见。由于我国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过分注重考试,让学生留下了英语学习就是勾一勾选择题,背一背语法知识,枯燥乏味的印象。而恰恰相反的是,厨房英语课程则侧重于口语和听力,注重交流。(3)学生对于人生规划目光短浅,并未着眼于越来越加快的国际化进程以及餐饮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重新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教研组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和改革。首先,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将课程推后到二年级第一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通过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厨房及餐厅英语交流,为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实习打好基础。而同时,学生在经历了实习之后,更加意识到英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此时已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三年级的课程中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熟练掌握更多的词汇与对话。其次,在课程刚开始时就强调厨房英语课程与其他英语课的区别,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注重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并改变考核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一门实用的英语课程,而并非古板的英语课。最后则是通过文化的渗入,整个专业的配合,使学生的思想具有前瞻性,意识到“要获得更好的职位,英语是必不可少的”。

二 课程内容调整

针对西餐工艺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要求,以及市面上厨房英语教材内容并不完整的特点,教研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为:

1.西餐烹饪过程中常用的食材、调味品及菜肴名称

这一部分最为基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食品词汇,酱汁以及菜肴名称。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基本的英文菜谱配料表,并用英语描述菜肴的组成。同时,在这部分内容中也加入了中西菜点的翻译,使学生今后在与外国客人进行饮食文化交流时游刃有余。

2.烹饪过程中所使用的厨房用品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用到的动词

这一部分侧重于学生能够掌握厨房用具的英文,能够阅读菜谱中对于如何加工菜肴的描述,能够与厨师长熟练地交流如何进行菜点的加工。

3.餐饮服务中所使用的词汇与对话

这一部分为新加内容,由往届学生在实习期间碰到的实际问题,即在自助餐服务中无法与外国客人交流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加工方法而添加。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如地与客人交流菜肴的加工方法,理解客人的要求。

三 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改变英语课堂死气沉沉的特点,教研组尝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1.词汇游戏

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效率低下,而学生也会因为枯燥乏味而放弃。在词汇的学习中引入游戏则不失为一个提高效率的好方法。例如在学生学习烹饪过程中所使用的动词时,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第一名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英文单词,以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给第二名学生,以此类推,第四名学生则要猜测这个动作所表示的单词。而在学习食材类的词汇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根据提供的单词,用英文进行描述,如颜色、大小、味道等,小组的其他同学则根据描述猜出单词,在规定时间内猜出单词多的小组获胜。这些游戏都能加深学生对于词汇的印象,方便他们记忆。

2.情境模拟

针对学生不愿意背诵、记忆课文的情况,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情境模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对话记忆效率。例如在讲到饮料及酒类时,将学生带到调酒实训室中,让学生仔细查看酒类标签上的英文名称,同时在记忆酒类服务的对话时,也要求学生和同伴扮演好客人与调酒师的角色,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进行对话,以加深印象,更快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对话。

3.影片导入

在涉及菜点名称时,可以先用英文影片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子。如《料理鼠王》和《美食从天而降》就是两部侧重点不同,但都十分优秀的影片,前者主要包含了大量法式经典菜肴的英文表达,后者则涵盖了现今流行的美式快餐的表达方式。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而轻松的情境中体验英语学习的魅力。

四 总结

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及个性差异,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良,希望在今后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君.浅谈烹饪专业英语的教学[J].职业,2011(12)

第9篇:烹饪毕业总结范文

一说起他所从事的厨师工作,一直内敛的王国宁就开始眉飞色舞地聊了起来。如同很多厨师刚开始那样,王国宁因为家境困难,为了尽早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加上自己从小就酷爱美食,中学毕业以后就报考了专业学校进行烹饪学习,开始了他的厨师生涯。

进入烹饪学校后,家境贫困的王国宁便开始了半工半读的求学之路。虽然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3个小时,每月工资仅300元,但他坚持学业打工两不误,让自己能在知识和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最初3个多月的时间里,王国宁的工作就是辅助师傅做一些简单的食材初加工,例如配菜、端菜、原材料的清洗和宰杀等,虽然只是这些简单活儿,但王国宁没有丝毫怠慢。有闲工夫时,就留在厨房练刀功,有时下班回宿舍后还继续练习。因为当时很好学,哪位学徒越主动师傅就愿意多教一点,为了多学习些知识,王国宁甚至还主动帮师傅洗碗、洗衣服。

2005年初入餐饮行业,王国宁在一家不知名小店做川湘菜厨师,这个经历对于他来说,算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说:“对我来说是一个起步,不在乎店的大小,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好。后来觉得自己还年轻,想去些有名的酒店深造进修。”之后通过努力,王国宁分别在三亚海天盛筵、海航福巡楼、保亭希尔顿逸林等酒店担任大厨。

回忆起2009年食品雕刻的比赛,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比赛,但对于那时的他来说,获什么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为了见识行业高手们处于什么高度,再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当时他的画画功底还很差,有个雕刻师傅就建议他,要想提高雕刻技术,要把美术功底提高,要掌握动植物的比例再进行临摹修改,这样雕刻才会栩栩如生。于是勤^踏实的王国宁开始看书自学,他笑着说道,他已记不清练习过程中买了多少个南瓜、换了多少把雕刻刀。而这样的努力也到了认可,不少同事纷纷主动表示想向他学习。

其实在王国宁的心里,存在着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天拥有自己的工作室,他说,工作室是他一直的梦想,希望给食品雕刻爱好者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能为社会培养一些技能型人才,于是,在他的努力下,2012创办了“海南国宁糖艺食雕工作室”。他告诉记者,时常看到有学生下课以后还留在工作室里练习,就好比看到曾经刻苦的自己,他愿意陪着学生们一起成长,能教出一些学有所成的徒弟是自己的另一种财富。

今年,身上有了一些烹饪技巧的王国宁毛遂自荐,第二次参加青年服务技能大赛,此时的他已经拥有十年的烹调经历,操作技能与雕刻水平自然有了一个崭新的提升和飞跃。对于这一次的比赛他很重视,他说:“这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在一次大型比赛中获得名次来证明自己,金钱不是我所重视的,把我所特长的东西展现出来才是真正目的。”

在今年“双创杯”青年技能服务大赛中,王国宁通过技能和常识的比赛,总分获得冠军。他告诉记者,在比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环境和设备,每一场比赛的设备都不一样,需要一个个去熟悉,例如火候的大小会影响到菜品的口味,这对比赛来说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为了准备理论考核,王国宁赛前一个礼拜每天只睡五个小时,自己在网上搜索营养学和烹饪相关的职业道德等基本常识进行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国宁获得了理论考核的第一名。而决赛实操取胜的关键点,王国宁认为,是他用了他的特长――糖艺,将糖拉成细丝做成一个网盖在热菜上面,既美观又美味,获得了评委一致好评和认可。

从学徒到大厨,王国宁奋斗了10多年,他的总结是:信念、毅力和努力。而他的勤奋努力,也成为了他参加青年服务技能大赛获得冠军的重要原因。此次冠军也是他人生中第一个冠军,因此不少人慕名而来,和他交流与谈合作,也有学校聘请他去当雕刻和糖艺教师,工作室的知名度也增加了不少。但他并没有骄傲止步,他说:还是想在年轻时多在酒店积累沉淀,等得到了更多经验以后再去当老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