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氧化铁的化学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氧化铁的化学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一、 化学式的书写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不同物质的化学式有一百多个。记忆和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绝不能靠死记硬背,而应掌握其书写要领,只要常写常练,便能较快地达到熟练的程度。

1. 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

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相对较为简单,首先它与元素化合价无关,其次初中阶段一般只要求同学们掌握两类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 “X型”单质化学式书写

所谓“X型”,即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的化学式。这类单质情况之一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初中最常见的是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如单质铁的化学式为“Fe”、氦气的化学式为“He”,X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常温下为固体的单质(除碘单质),如硫单质化学式为“S”。

(2) “X2型”单质化学式书写

初中常见的有常温下为气体且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如:H2、N2、Cl2;另外还有碘单质I2。

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 名称中带有数字的

书写名称中带有数字的化合物化学式时,一般也不要考虑化合价,只要直接根据名称书写即可,当然要注意前后位置(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及数字的位置(直接写在对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如四氧化三铁(Fe3O4)、五氧化二磷(P2O5)等,需要注意的是,写在后面的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时,名称中的“一”一般不省略,写在前面的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时,名称中的“一”则省略。如CO2读成二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一碳”,CO读成“一氧化碳”,而不是“氧化一碳”。

(2) 名称中不带有数字的

正确书写这类型物质的化学式,一是要熟练记忆元素符号,二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熟练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三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要符合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四是掌握书写化学式的一般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2.2.1:命名为“某1化某2”型的

如氧化铝、氯化钙、氢氧化钠等,书写化学式时,某2写在前面,某1写在后面,再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书写步骤写出对应的化学式。如氧化铝(Al2O3)、氢氧化铜Cu(OH)2等

2.2.2:命名为“某1酸某2”型的

这种类型的化合物往往由以下两部分组成:“某1酸根”和“某2元素”。书写化学式时,“某2元素”写在前面,“某1酸根”写在后面,再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书写步骤写出对应的化学式。如硫酸铜是由“硫酸根“和“铜元素”组成的,不能认为是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也不能认为是由“硫酸(H2SO4)”和“铜元素”组成的。

2.2.3:命名为“某酸”型的

这种类型的化合物往往由以下两部分组成:“某酸根”和“氢元素”。书写化学式时,氢元素写在前面,某酸根写在后面,再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书写步骤写出对应的化学式。如硫酸(H2SO4)等。

需特别提醒的是:硫酸是由“硫酸根(SO4)”和“氢元素”组成的,初学者往往以为“SO4”就是硫酸的化学式。

二、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中考时,大都考查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它一般有以下几种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该构成物质的分子及分子的原子构成;还能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元素的质量比等)。

如“H2O”的意义有:表示水;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水分子或1个水分子;表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1个水分子是由于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表示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相关数量关系等。

典型错误分析:

关于“H2O”的意义,有下列常见典型错误:

(1) 表示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原因分析水是分子构成的物质,不是原子构成的物质。

(2) 表示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原因分析分子是微观的,元素是宏观的,微观概念不可能由宏观概念组成。

(3) 表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2:1;

原因分析2:1表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对于不同元素来说,元素的质量比不等于原子个数比。

三、 中考链接

1. (2011南通)依据氧化铁化学式Fe2O3,某同学做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氧化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

C. 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60

D.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2. (2011年盐城)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 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

C. 每个(C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

D. 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3. (2011年苏州)下列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 酒精乙醇C2H6O

B. 纯碱氢氧化钠NaOH

C. 熟石灰氧化钙CaO

第2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一、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铁丝的质量增大了,试解释这种现象。

例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后剩余固体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减轻了,试加以说明。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四氧化三铁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质量大于金属铁的质量。同样道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高锰酸钾分解生成了固体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还生成了气体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等于生成固体和气体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比高锰酸钾质量小。

二、用来判定反应物、生成物、物质间质量比及反应类型

例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解析:从;甲丙丁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可推测甲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20-2)g,丙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分别为(32-20)g,(26-20)g;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20-2)g:(32-20)g:(26-20)g即3:2: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反应后乙的质量仍为mg,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由于该反应是甲生成丙和丁,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三、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和定性判断物质的组成

例4:光合作用可看成如下反应

测有机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

例5: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解析:以上例题中涉及到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的问题,只要应用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有变化这个规律,就能解决此类问题。但必须注意是:一、例4的反应式不是化学方程式,不能反映反应前后原子总数相等的关系,不要用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去定量推断有机物中含有什么元素,只能根据元素种类不变作定性判断。二、例5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X的化学式,必须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各类原子总数守恒来求解,求解过程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计算所得的原子个数要除以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方能求得正确答案。

四、进行有关计算

例6:质量为mg的铁锌铝混合物,加入到质量为M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得固体质量为ng。求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例7:用一氧化碳还原混有铁粉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发现质量减少了3g。问此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铁多少克?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反应后生成固体【FeSO4、InSO4、A12(SO4)3】中SO4根的质量为(n-m)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与质量为(n-m)g SO4根结合的氢元素,被置换出来变成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n-m)/48g。例7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但相对来说比较繁,如果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就能求得答案。解题过程很简单。解题过程为:

第3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一、选择题

1、铁、铜等金属可拉成丝或轧成薄片,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

(

)

A

导电性

B

传热性

C

延展性

D

密度小

2、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纯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C

铁器可用来盛放酸性物质

D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3、下列有关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火星四射

B

产生大量的热

C

生成黑色固体

D

生成红色固体

4、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在适当条件下能跟其它三种反应,这种物质是

(

)

A

氧气

B

C

硫酸

D

硫酸铜

5、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仪器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应用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A

用铝合金制门窗

B

有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

C

用铝合金作飞机、火箭材料

D

用金属铝制电线

6、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元素中,因摄入不足容易导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是

(

)

A

B

C

D

7、西汉刘安所蓍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指的是如硫酸铜之类的化合物),它的反应原理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无法确定

8、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

铁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

B

铁在纯氧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9、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溶液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

稀盐酸

B

硫酸铜

C

稀硫酸

D

硫酸亚铁溶液

10、以下不属于金属共同性质的是

A

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

有良好的延展性

C

导热性较好

D

导电性能好

11、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A

价格便宜

B

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C

传热性能好

D

硬度高

12、铁、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Fe>Al>Cu

B

Al>Fe>Cu

C

Cu>Fe>Al

D

Fe>Cu>Al

13、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A

观察颜色

B

放在火上烧烤

C

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D

放入稀硫酸溶液中

1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Fe2O3

B

CuO

C

Al2O3

D

FeO

15、11.2克某金属和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0.4克的氢气,该金属是

A

B

C

D

二、连线题

16、用连线表示下列金属的用途(左边)与性质(右边)的对应关系。

A

铁锅

(1)导电

B

金箔画

(2)导热

C

铜电缆

(3)耐腐蚀

D

磁铁制作磁卡电话

(4)机械强度大

E

铜镜

(5)磁性

F

金属材料

(6)金属光泽

三、填空题

17、日常生活中,用于铁栏杆外层涂料的“银粉”大多是金属

的粉末;家用热水瓶内胆壁的银色金属是

;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

;灯泡里做灯丝的金属是

18、已知铝粉和氧化铁粉混合物在高温引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属于

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19、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为了除去其中的硫酸铜,可加入足量的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把一根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表面变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将其浸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蓝色,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探究题

2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简要写出步骤、现象、结论)

第4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化学反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响生成Na2O2     B. 室温下,Al与4.0mol﹒L-1NaOH溶液反响生成NaAlO2

C. 室温下,Cu与稀硫酸反响放出H2气体     D. 室温下,Fe与浓H2SO4反响生成FeSO4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以下物质通过一定反响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非金属单质

④酸性氧化物

⑤酸

⑥碱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全部

3.如下图,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响,X和R反响有气泡出现,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X是稀硫酸

B. X和Z反响无明显现象

C. R与E反响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Y

4.以下对应实验现象的反响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

)

A. 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外表逐渐变暗:2Na+O2=Na2O2

B. Na2CO3溶液中逐滴参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Na2CO3+HCl=NaCl+NaHCO3

C. 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 向NaHCO3溶液中参加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

O32−

+2H2O

5.聚合硫酸铁[

Fe(OH)SO4]n易溶于水,能用作净水剂(絮凝剂),可由绿矾(FeSO47H2O)和KClO3在水溶液中反响得到。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KClO3在反响中作氧化剂

B. 每生成

1

mol

[

Fe(OH)SO4]n

转移1mol电子

C. 将绿矾水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滴加几滴

KSCN

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D. 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故能用作净水剂

6.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种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

)

A. 只有Na+        B. 可能有Na+

可能有K+        C. 一定有K+        D. 一定有Na+

也可能有K+

7.证明某溶液中只含Fe2+而不含Fe3+的实验方法是〔

A. 只滴加KSCN溶液                                         B. 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D. 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8.“胃舒平〞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是一种常见的两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

A. Na2O2                              B. Al2O3                              C. NaHCO3                              D. Al(OH)3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

⇌甲丁

丙。以下有关物质的推断错误的选项是〔

A. 假设甲为Cl2

那么丁可能是铁

B. 假设甲为铁,那么丁可能是硝酸

C. 假设甲为AlCl3溶液,那么丁可能是氨水

D. 假设甲为NaOH,那么丁可能是CO2

10.甲、乙两烧瓶中各盛有100mL

5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向两烧瓶中分别参加等质量的铝粉,反响结束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甲∶乙=2∶3〔相同状况〕,那么参加铝粉的质量为〔

A. 2.7g                                    B. 3.6g                                    C. 5.4g                                    D. 6.75g

11.以下图像中的曲线〔纵坐标为沉淀或气体的量,横坐标为参加物质的量〕,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A. 图A表示向含H+、Mg2+、Al3+、NH4+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B. 图B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C. 图C表示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CO2气体的关系曲线

D. 图D表示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12.密闭容器中装有1mol

NaHCO3和0.8mol

Na2O2

加热充分反响后,容器内残留的固体是(

)

A. 0.8molNa2CO3和0.6molNaOH                         B. 0.5molNa2CO3和1molNaOH

C. 0.8molNa2CO3和1molNaOH                            D. 1molNa2CO3和0.6molNaOH

13.向一定量的Fe、FeO、Fe3O4的混合物中参加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参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假设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复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A. 11.2g                                  B. 5.6g                                  C. 2.8g                                  D. 无法计算

1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①氧化铝是一种比拟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

②氧化铁常用于制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③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④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两种氧化物均可作潜艇中的供氧剂

⑤焰色反响表达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5.以下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B. Na2O

Na2O2

都能和水反响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Na2O2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16.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NaOH溶液。以下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响的是〔横坐标表示参加NaOH的体积,纵坐标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

A.                  B.                  C.                  D.

二、综合题

17.

〔1〕如图进行实验,将a溶液逐渐参加盛b溶液的试管中,写出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a

b

试管中现象

离子方程式

Na2CO3

稀盐酸

________

________

稀盐酸

Na2CO3

________

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NaIO3和NaHSO3反响来制取单质I2。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NaIO3+________NaHSO3=________I2+________Na2SO4+________H2SO4+________H2O

〔3〕ClO2常用于水的净化,工业上可用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

ClO2−

。写出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18.固体化合物

X

3

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答复:

〔1〕由现象

1

得出化合物

X

含有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X

的化学式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

Y

的成分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室常将氨气(NH3)通过红热的黑色固体化合物

Z

制备氮气,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当有28克氮气生成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19.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答复:

〔1〕由现象1得出化合物X含有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2〕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________(填化学式)。

〔3〕X的化学式________ 。

〔4〕x与浓盐酸反响产生黄绿色气体,固体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0.磁性材料

A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

〔1〕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化合物

A

能与稀硫酸反响,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

1.518

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写出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

FG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

G

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

H2O、H+、K+、I-〕:________。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A.

室温下,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响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A不符合题意;

B.

室温下,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B符合题意;

C.

室温下,铜与浓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C不符合题意;

D.

室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响,即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铁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不会生成硫酸亚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4Na+O2=2Na2O;

B.

2Al+2H2O+2NaOH=2NaAlO2+3H2。

C.Cu与稀硫酸不反响;

D.室温下,Fe与浓H2SO4发生钝化,阻止反响进一步进行。

2.【答案】

D

【解析】①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可生成盐,如Na与Cl2反响可生成氯化钠,①符合题意;

②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酸都可能生成盐,如Na2O与CO2反响生成碳酸钠,氧化钠与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②符合题意;

③非金属单质与金属单质可生成盐,如Na与Cl2反响可生成氯化钠,③符合题意;

④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响都可能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都能反响生成盐,④符合题意;

⑤酸与金属、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响,都可能生成盐,如盐酸与钠、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反响生成盐,⑤符合题意;

⑥碱与酸反响可以生成盐,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响生成氯化钠,⑥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⑤⑥都可通过一定的反响生成盐,

故答案为:D。

金属单质与酸或某些盐溶液反响生成盐;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响生成盐;

某些非金属单质与碱反响生成盐;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响生成盐;

酸碱中和反响可以生成盐,据此分析解答。

3.【答案】

D

【解析】

X和R反响有气泡

,那么X、R为稀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又R能与三种物质反响,那么R为稀硫酸,X为碳酸钠,那么Z为氢氧化钡,Y为二氧化碳,E为氧化铁

A、X为碳酸钠,故A不符合题意

B、X和Z,有白色沉淀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R为稀硫酸,E为氧化铁,不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E为氧化铁,被C或者CO复原时,能生成二氧化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此题突破点在于

X和R反响有气泡

,且R能与三种物质反响,。

4.【答案】

B

【解析】A.钠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根结合氢离子也是分步的,刚开始无气泡生成,产生碳酸氢根,故B符合题意

C.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生物为十水合碳酸钠,故C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过量,那么无碳酸根剩余反响为

2HCO3-+2Ca2++2OH-=2CaCO3 +2H2O,故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离子方程式判断,看是否符合反响事实,是否量的关系正确,是否配平,是否漏写离子反响

5.【答案】

B

【解析】A.根据分析,KClO3在反响中作氧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KClO3将FeSO4氧化成[Fe(OH)SO4]n的化学方程式为6nFeSO4+nKClO3+3nH2O=6[Fe(OH)SO4]n+nKCl,根据反响可知,生成6mol[Fe(OH)SO4]n转移6nmol电子,那么每生成

l

mol

[Fe(OH)SO4]n

转移nmol电子,故B符合题意;

C.绿矾(FeSO4⋅7H2O)中的二价铁易被氧化成三价铁,那么将绿矾水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滴加几滴

KSCN

溶液,溶液变血红色,故C不符合题意;

D.聚合硫酸铁中的铁为+3价,能用作净水剂,那么聚合硫酸铁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KClO3将FeSO4氧化成[Fe(OH)SO4]n的化学方程式为6nFeSO4+nKClO3+3nH2O=6[Fe(OH)SO4]n+nKCl,聚合硫酸铁[Fe(OH)SO4]n又称为碱式硫酸铁,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据此解答。

6.【答案】

D

【解析】钠离子的焰色反响为黄色,钾离子的焰色反响为紫色,会被钠离子的黄色所掩蔽,所以焰色反响为黄色,说明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钠元素的焰色反响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响为紫色,要观察钾元素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黄色的光的干扰,焰色反响属于元素的性质,为物理变化。

7.【答案】

B

【解析】A.二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不反响,无明显现象,只滴加KSCN溶液,不能证明二价铁离子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排除三价铁离子的干扰,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可证明二价铁离子存在,故B符合题意;

C.先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不能排除三价铁离子的干扰,故C不符合题意;

D.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很多种,不能证明存在二价铁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故答案为:B。

铁离子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可以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也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

8.【答案】

D

【解析】A.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两性物质,不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但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B不符合题意;

C.NaHCO3能和酸反响,但不能仅仅生成盐和水,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那么它不是两性物质,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既能与酸起反响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响生成盐和水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据此结合实际问题答复。

9.【答案】

C

【解析】A、假设甲为Cl2

氯气与铁反响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响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响生成氯化铁,故A不符合题意;

B、假设甲为铁,过量铁与硝酸反响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溶液与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铁,硝酸铁溶液与铁反响生成硝酸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假设甲为AlCl3溶液,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但不溶于弱酸弱碱,氨水为弱碱,不能与氢氧化铝反响,故C符合题意;

D、假设甲为NaOH,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碳酸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但不溶于弱酸弱碱,氨水为弱碱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10.【答案】

D

【解析】盐酸与铝的离子反响式为:

2Al+6HCl2AlCl3+3H2

,KOH与铝的离子反响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响,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的量比盐酸少;而此题中反响结束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甲∶乙=2∶3,故盐酸少量,那么与盐酸反响生成的氢气为

n(H2)=2n(HCl)=0.25mol

,故与KOH溶液反响生成的氢气为

n(H2)=1.5×0.25mol=0.375mol

。KOH溶液足量,参加其中的铝完全反响。故可求得

m(Al)=M(Al)×n(Al)=27g/mol×0.25mol=6.75g。

故答案为:D。

铝的质量相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假设Al都完全反响,那么生成氢气应相等,而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2:3,由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Al反响时,消耗HCl较多,故酸与金属反响时酸不过量,碱与金属反响时碱过量,结合方程式计算解答.

11.【答案】

C

【解析】A.H+、Mg2+、Al3+、NH4+的溶液中H+最易与OH-反响,所以开始无沉淀,其次为Al3+

反响后生成水、氢氧化铝,出现沉淀,Mg2+和OH-反响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达最大量,继续滴加,NH4+和OH-反响生成一水合氨,沉淀量不变,继续滴加,氢氧化铝溶解,Al〔OH〕3+OH-=AlO2-+2H2O,故A不符合题意;

B.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先发生Ca〔OH〕2+CO2=CaCO3+H2O,生成沉淀,后发生CO2+CaCO3+H2O=Ca〔HCO3〕2

故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前后两局部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1,故B不符合题意;

C.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响,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响,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产生CO2气体,开始未产生气体消耗的盐酸应比产生气体消耗的盐酸多,图象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D.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参加Ba〔OH〕2溶液,当Al3+恰好全部沉淀时,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继续滴加,那么发生Al3++4OH-=AlO2-+2H2O,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此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钙镁铝化合物的性质,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响是解答的关键,反响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学生解答中的难点,注意图象比例关系。特别是C选项,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响,再与碳酸钠反响,且先生成碳酸氢钠,再生成二氧化碳。

12.【答案】

D

【解析】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

物质的量分别都是0.5mol。生成的CO2首先和过氧化钠反响,消耗0.5mol过氧化钠,生成0.5mol碳酸钠。剩余的0.3mol过氧化钠再和0.3mol水反响生成0.6mol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D。

根据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

及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响规律进行分析。

13.【答案】

B

【解析】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响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

12

n(HCl)=

12

×0.1L×2mol/L=0.1mol;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复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1mol,质量为0.1mol×56g/mol=5.6g,

故答案为:B。

由题意可得,铁完全转化为氯化亚铁,那么物质的量之比Fe:Cl=1:2,又n〔Cl-〕=0.2mol

故n〔Fe〕=0.1mol

14.【答案】

A

【解析】①氧化铝具有很高的熔点,是一种比拟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故符合题意;②氧化铁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符合题意;③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因其碱性较弱,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故符合题意;④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但氧化钠不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响生成氧气,所以氧化钠不能做供氧剂,故不符合题意;⑤焰色反响为物理变化,表达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正确的有①②③⑤

故答案为A。

①氧化铝的熔点高,可作耐火材料

②氧化铁,俗称铁红,呈红棕色,故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③小苏打加热可分解放出气体,故可用作发酵粉,呈碱性且碱性较弱,故可用作于治疗胃酸

④只有过氧化钠能做供氧剂

⑤焰色反响为物理变化,表达的是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15.【答案】

B

【解析】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发生2NaHCO3

__

Na2CO3+H2O+CO2,碳酸钠受热不分解,不符合题意;

B.Na2O2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响,且碳酸氢钠的碱性较弱,对胃壁的刺激作用较小,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D.Na2O2中阴离子为O22-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响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过氧化钠除了盐和水还生成了氧气

16.【答案】

D

【解析】因横坐标表示参加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响生成沉淀的质量,

那么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NaOH溶液,发生Mg2++2OH-Mg(OH)2、Al3++3OH-Al(OH)3,那么沉淀的质量一直在增大,直到最大;然后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的质量减少,但氢氧化镁不与碱反响,那么最后沉淀的质量为一定值,显然只有D符合,

故答案为:D。

先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继续反响,沉淀局部溶解但不消失应选D

二、综合题

17.【答案】

〔1〕立刻产生气泡;CO32-

+2H+

=H2O

+

CO2;开始时无气泡,后来有气泡;CO32-

+

H+

=

HCO3-

HCO3-

+

H+

=H2O

+

CO2

〔2〕4;10;2;7;3;2

〔3〕

【解析】(1)将碳酸钠溶液滴入到稀盐酸中,盐酸过量,开始就产生气泡,其离子反响方程式为:

CO32-

+2H+=H2O+CO2;将稀盐酸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盐酸少量,开始时无气泡,后来产生气泡,其离子反响方程式为:

CO32-

+H+=

HCO3-

HCO3-

+H+=H2O+CO2;

(2)

NaI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HSO3溶液时,

HSO3-

被氧化成

SO42−

IO3-

被复原成I2

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该反响为:4NaIO3+10NaHSO32I2+7Na2SO4+3H2SO4+2H2O,该反响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0e-;

(3)

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ClO2

本身被复原为氯离子,1个氯气分子反响得到2个电子,因此离子反响方程式为:

2ClO2-

+Cl2=2ClO2+2Cl-;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

(1)

碳酸钠溶液参加稀盐酸中:Na2CO3+2HCl=Na2CO3+2NaCl;

稀盐酸参加碳酸钠溶液中: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2)

氧化复原反响的配平:

1.标出化合价并计算出价态的变化量;

2.使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最小公倍数〕;

3.再观察非氧化复原局部中元素的个数;

4.最后配平氢氧的个数。

对于氧化复原反响可以采用电子守恒的方法,根据物质得到

的电子数,等于

失去的电子数;

(3)

两者反响为氯元素自身的氧化复原,注意两者生成产物的不同。

18.【答案】

〔1〕S;BaCuS2

〔2〕BaO和CuO

〔3〕2NH3+3CuO3=Cu+N2+3H2O;6

【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中含有S元素,固体化合物Z的物质的量为:

8g80g/mol

=0.1mol,固体混合物中BaO的质量为23.3g-8g=15.3g,BaO的物质的量为:

15.3g153g/mol

=0.1mol,因此固体X中S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26.5g-0.1mol×64g/mol-0.1mol×137g/mol32g/mol

=0.2mol,N(Cu):N(Ba):N(S)=1:1:2,故X的化学式为:BaCuS2

故故答案为::S;BaCuS2;〔2〕由上述分析可知,Y的主要成分为:CuO和BaO,

故故答案为::CuO和BaO;〔3〕氨气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响,生成铜、氮气、水,其化学反响方程式为:

3CuO+2NH3=高温N2+3Cu+3H2O

反响

3CuO+2NH3=高温N2+3Cu+3H2O

中N元素由-3价变为0价,每生成1molN2转移6mol电子,故当有28克氮气即1mol生成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故故答案为::

3CuO+2NH3=高温N2+3Cu+3H2O

;6mol。

根据现象1可知,无色气体为SO2

向黑色固体化合物Z中参加盐酸,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Z为CuO,向碱性溶液中加硫酸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Ba2+

由此可知,固体混合物Y中含有BaO,据此解答此题。

19.【答案】

〔1〕O

〔2〕Cu、NaOH

〔3〕NaCuO2

(Na2O2·2CuO)

〔4〕2NaCuO2

+8HCl=2NaCl+2CuCl2+Cl2+4H2O

【解析】〔1〕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因为X和枯燥的H2反响,根据元素守恒分析,必定含有O元素;

〔2〕现象2获得紫色单质,说明Y含有Cu,现象3焰色反响为黄色说明有Na元素,与HCl发生中和反响说明有NaOH;

〔3〕由反响NaOH+HCl=NaCl+H2O,所以NaOH为0.02mol,得出m(Na)=0.02×23g=0.46g,铜为1.28g,得m(O)=m总-m(Na)-m(Cu)=2.38-0.46-1.28=0.46g,N(Na):N(Cu):N(O)=0.4623:1.2864:0.6416=1:1:2,故化学式为NaCuO2;

〔4〕X与浓盐酸反响,根据反响现象,产物有Cl2

和CuCl2蓝色溶液,因而化学方程式为2NaCuO2+8HCl=2NaCl+2CuCl2+Cl2+4H2O。

固体混合物Y溶于水,得到紫红色固体单质,说明是Cu,产生碱性溶液,焰色反响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与HCl发生中和,说明是NaOH〔易算出为0.02mol〕,混合气体能使CuSO4变蓝,说明有水蒸气,说明含有氧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20.【答案】

〔1〕Fe3S4

〔2〕;Fe3S4+6H+=3H2S+3Fe2++S

〔3〕H2SO3+I2+H2O=H2SO4+2HI

〔4〕取溶液

G,参加过量

BaCl2

溶液,假设产生白色沉淀,那么有

SO2-;过滤后取滤液,滴加

H2O2

溶液,假设再产生白色沉淀,那么有

H2SO3。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C溶液显黄色,参加KSCN,D为血红色溶液,可知C为FeCl3

D为Fe(SCN)3等,B为红棕色固体,B为Fe2O3

且n(Fe2O3)=2.400g160g/mol

=0.015

mol,n(Fe)=2n(Fe2O3)=0.03

mol,m(Fe)=0.03

mol×56

g/mol=1.68

g。无色气体E溶于水得到酸性溶液,参加碘的KI溶液,得到无色溶液G,且溶液酸性变强,说明l2氧化了E的水溶液,那么E应为SO2

F为H2SO3。那么G中必定含有H2SO4和HI,可能还含有未反响的H2SO3

根据原子守恒,A含有Fe、S两种元素,且m(S)=2.960

g-1.68

g=1.28

g,n(S)==0.04

mol,可得n(Fe):n(S)=3:4,A的化学式为Fe3S4

据此解答。

所以A为Fe3S4

B为Fe2O3

C为FeCl3

D为Fe(SCN)3

E为SO2

F为H2SO3

G中含H2SO4、HI及H2SO3等。

(1)由以上分析可知,A组成元素为Fe、S,化学式为Fe3S4;

(2)A能与稀硫酸反响,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

gL-1)。那么淡黄色不溶物为S,该气体的摩尔质量=1.518

g/L×22.4

L/mol=34

g/mol,那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是34,为H2S气体。H2S电子式为:,

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Fe3S4+6H+=3Fe2++S+3H2S;

(3)F为H2SO3

S元素具有复原性,在溶液中和I2发生氧化复原反响,FG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3+I2+H2O=H2SO4+2HI;

(4)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

K+

I-)为SO42-和H2SO3。可以先检验SO42-

再检验有H2SO3

第5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AABBCCDD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33.某同学组装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其中电极I为Al,其它均为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Al2(SO4)3溶液的烧杯是原电池,其余两个为电解(电镀)池B盐桥中电子从右侧流向左侧C电极II逐渐溶解D电极IV的电极反应:Cu2+ + 2e- = Cu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44.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完成下表所列的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55.氯化银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实际上是一个个由很多“AgCl”结合而成的集合体,向盛有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静置后用一束光照射试管,试管的三个不同区域中只有一个区域具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区域是A,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最小B该区域是B,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介于A、C之间C该区域是C,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D各区域AgCl的大小相同,但只有B区域中分散质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66.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O(l)==2H2(g)+O2(g) H=+571.6KJ·mol-1,无法求H2的燃烧热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无法比较二者的稳定性C已知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气体,放出19.3KJ的热量,无法推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D已知2C(s) +2O2(g)==2CO2(g) H1;2C(s)+ O2(g)==2CO(g) H2,无法得出H2>H1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7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B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8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 )A1mol•L-1 MgCl2溶液中的Mg2+数为NAB8.96L标准状况下的NH3气体通入含0.05mol Al2(SO4)3的溶液中的到的溶液含AlO2-数目为0.1NAC5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氢原子的总数为0.6 NAD100 mL 12mol•L-1 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2NA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99.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4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 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B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C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NaOH、Na2CO3、BaCl2,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D右图所示装置可以比较Na2CO3和NaHCO3晶体热稳定性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 溶液:B向石灰水中滴加少量Ca(HCO3)2溶液: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O22-+ 2H2O= 4OH-+O2D一定量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沉淀的质量时:2Ba2++4OH-+Al3++2SO42-= 2BaSO4+AlO2-+2H2O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11.亚硝酸钠(有毒性,市场上很易与食盐混淆)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盐,广泛用于物质合成、金属表面处理等,物理性质与NaCl极为相似。相关化学性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NaNO2稳定性大于NH4NO2C可用KI—淀粉试纸和稀硝酸鉴别NaNO2和NaClD分解NaN3盐每产生1molN2 转移6mol e-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2.电化学降解NO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蓄电池的A极为负极B电解的过程中有H+从左池移动到右池C该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仅为:2NO3- + 12H++ 10e- = N2 + 6H2OD若电解过程中转移4moL电子,则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20.8g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1313.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属于一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NaH2PO2溶液,其阳极反应式为:2H2O-4e- =O2+4H+BH3P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3OH-=PO23-+3H2OC将H3PO2溶液加入到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H3PO2的还原产物可能为H3PO4DH3PO2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2H++ H2PO2-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B45 mLC30 mLD15 mL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1515.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为0.3molB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Cn(Na+):n(Cl-)可能为7:3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8:2:1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Ⅰ:将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至不产生气泡为止,过滤、冷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蓝绿色固体。该小组同学猜想此固体为xCuCO3•yCu(OH)2.(1)为了验证猜想,先进行定性实验。实验Ⅱ:取适量蓝绿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蓝绿色固体中含有CO32-(2)为进一步确定蓝绿色固体的组成,使用如下装置再进行定量实验。

实验Ⅲ:称取5.190g样品,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和D中。16.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时要通入适量的空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测得装置C增重0.270g,装置D增重1.320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18.若x=y=1,写出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有同学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出如下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加热装置B前,先通空气一段时间后再称量C、D的初始质量B将D换为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C将C、D颠倒并省去E装置.分值: 1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7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20.人们常用催化剂来选择反应进行的方向。右图所示为一定条件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使用不同的催化剂,生成CO、CO2或HCHO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O2(g)和生成物H2O(g)略去]。676①写出1 moL HCHO与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H3OH与O2在有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产物中HCHO比率大大提高的原因是 ,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设计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该装置中

a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况下有11.2L氧气参与反应,Zn电极质量改变 克。分值: 18分 查看题目解析 >18钠、钾的碘化物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工业利用碘、NaOH和铁屑为原料可生产碘化钠,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22. NaOH溶液和碘反应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低,会生成碘的低价副产品NaIO。若NaOH溶液和碘反应时所得溶液中IO3-与I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生产流程中加入过量铁屑的目的是 ,过滤所得固体中除剩余铁外,还有红褐色固体,则加入铁屑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溶液2中除含有H+外,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试设计实验证实该金属阳离子的存在:,25.溶液2经一系列转化可以得到草酸亚铁晶沐(FeC2O4·2H2O),称取3.60 g草酸亚铁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图中数据,根据信息写出过程I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②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试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18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4I2+8OH-=IO3-+IO-+6I-+4H2O解析

NaOH溶液和碘反应时所得溶液中IO3-与I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若均为1mol,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I-为,结合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知离子反应为4I2+8OH-=IO3-+IO-+6I-+4H2O,故答案为:4I2+8OH-=IO3-+IO-+6I-+4H2O;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解题思路

由制备流程可知,碘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I、NaIO3,加入Fe与NaI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I、氢氧化铁,经过滤后得到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过滤后溶液中主要含NaI,分离、提纯得到NaI;生成IO3-与IO-,I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则还生成NaI,结合电子、电荷守恒分析;易错点

据化合价的升降配平离子方程式18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还原IO3-(或使IO3-转化为I-);3H2O+2Fe+NaIO3=NaI+2Fe(OH)3解析

加入过量铁屑的目的是将NaIO3完全转化为NaI,加入铁屑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O+2Fe+NaIO3=NaI+2 Fe(OH)3,故答案为:还原IO3-(或使IO3-转化为I-);3H2O+2Fe+NaIO3=NaI+2Fe(OH)3;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及化学方程式,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解题思路

Fe与NaI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易错点

据氧化还原分析产物18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Fe2+;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褪色,证明存在Fe2+(或者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证明存在Fe2+);解析

固体中除剩余铁屑外,还有红褐色固体,加硫酸得到溶液2除含有H+外,固体完全溶解,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证实该金属阳离子的存在方法为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褪色,证明存在Fe2+(或者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证明存在Fe2+),故答案为:Fe2+;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褪色,证明存在Fe2+(或者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证明存在Fe2+);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验,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解题思路

由溶液含H+,固体完全溶解,Fe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易错点

离子的检验操作18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①FeC2O4•2H2OFeC2O4+2H2O;②Fe2O3解析

①3.60g草酸亚铁晶体,物质的量为0.2mol,过程I使其质量减少3.60-2.88g=0.72g,恰好为0.4mol水的质量,则过程Ⅰ发生的反应是: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FeC2O4+2H2O,故答案为:FeC2O4•2H2OFeC2O4+2H2O;②草酸亚铁晶体中的铁元素质量为:3.6g××100%=1.12g,草酸亚铁晶体中的铁元素完全转化到氧化物中,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0g-1.12g=0.48g,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g:0.48g=7:3,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则56x:16y=7:3,x:y=2:3,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故答案为:Fe2O3.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解题思路

第6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探月工程的信息资料,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聚焦航天的化学动力――燃料,“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搭载着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三号乙运载火箭(CZ-3B),简称长三乙,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构成最复杂的运载火箭,代表中国目前运载火最高水平,在世界航天界也居前列。火箭共有三级,头两级用的是常规燃料四氧化二氮,作为燃料的氧化剂,四氧化二氮是一种有污染性的液体燃料,第三级用的是低温液态燃料液氢,液氢属于新一代无污染的火箭燃料。运载火箭需要的液氢、液氧推进剂对保存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保存液氢须在-253℃的温度,而保存液氧须在-183℃的温度,只有达到他们要求的温度,才有利于保存。由于在加注的过程中,很难避免燃料的挥发,因此要求精确计算燃料的加注量。同时,要避免液氢、液氧溢出导致保温箱损坏,从而引起意外爆炸。

材料二:聚焦21世纪的波斯湾――月球,月球上有两种资源将会给地球带来重大贡献:一是月球上可以接受到丰富的太阳能。理论上可以在

月球表面无限制地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得丰富而稳定的太阳能。二是月球矿藏资源丰富,尤其是富含核聚变燃料氦-3。氦-3主要来源于太阳风,而地球上非常缺乏。据估计,月球土壤里含有大约100万吨~500万吨氦-3,10万吨氦-3所发的电就可以满足我国一年的用电量。

1.由火箭燃料链接热化学方程式

例1“嫦娥三号”使用燃料是液氢燃料。液氢燃料作为清洁能源,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已知:

①H2(g)+1/2O2(g)H2O(g);

ΔH1=a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b kJ・mol-1

③H2(g)+1/2O2(g)H2O(l);

ΔH3=c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0

C.2a=b0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热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在给出的4个热化学方程式中,b=2a,d=2c。由于从气态水转化成液态水要放出热量,又由于反应均为放热反应,a、b、c、d均小于0,故只有C正确。

评析热化学是高考重点内容。燃烧热、中和热概念是热化学的基础。

2.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三态变化链接吸热、放热反应

例2“嫦娥三号”的燃料是液态氢,助燃剂为液态氧。物理性质如下:

气态密度g/L液态密度g/cm3熔点/℃沸点/℃氢气0.08899 0.070 -259.14-252.4氧气1.4291.149-218.4-182.9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液氢、液氧滴在皮肤上,会灼烧皮肤

B.同条件下降低温度,液氢比液氧先液化

C.氧气沸点比氢气的高,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关

D.液氧比液氢更容易挥发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三态变化特点及其性质。液氢和液氧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热量,会冻伤皮肤,A错;气体沸点越高,恒压降温时越容易液化,氧气沸点高于氢气的沸点,所以同条件下,氧气先液化,B错;氢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且都是非极性分子,氧气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氧气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氢气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氧气比氢气容易液化,C正确;液氢沸点比液氧的低,沸点越低,越容易挥发,D错。

评析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三态变化与吸热、放热关系等均是《高考大纲》要求考查的内容,本题以氢气和氧气物理性质为信息,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3.探测月球表面氦-3链接同位素

例3利用核聚变发电,3He是最清洁最安全的能源,地球上的3He仅有15t左右。月球上的3He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而月球上有数百万吨3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3He、4He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③3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④3He液化是物理变化

⑤3He、4He形成的晶体类型,所含化学键不同

⑥3He、4He组成的气体单质,在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为3∶4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同位素性质及含义。原子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①正确;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二者中子数不同,②错误;化学变化指原子核不变,电子排布变化,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③错误;液化指气态变成液态,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④正确;稀有气体单质是单原子分子靠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不存在化学键,⑤错误;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⑥正确。答案:B。

评析同位素是中学化学重要概念,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中“位”即在周期表中位置,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变化断裂化学键,原子重新组合,原子核没有变化。

4.新型材料的链接

例4“嫦娥三号”卫星进入距地面80km至40km的大气层时,是气动加热最严重的一段,卫星表面温度高达千摄氏度以上,像一团大火球。为了防止卫星表面温度过高,可在卫星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推测该物质最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导热性能好、熔点高、热量大

B.高温下可分解或“燃烧”时气化

C.良好的热稳定性

D.较强的还原性,易燃烧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材料的性质。卫星表面的涂料主要作用是防止温度过高,即具有吸热、散热作用。特殊材料分解或汽化都要放热,所以B正确。

评析新型材料是社会进步的关键,高考十分重视新材料的考查。本题把新材料与性质联系起来,理解特殊材料的价值。

5.安全生产的链接

例5“嫦娥三号”升空前加注液氢、液氧是一个险象环生的过程。因为超低温的燃料在空气中挥发到一定的程度时,有可能导致爆炸。如液氢挥发后,在空气中积聚到一定的浓度后就会爆炸。一粒米从1m高的地方掉到地上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液氢!已知氢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气体体积比)为4.1%~75%。发生爆炸最剧烈的空气中氢气体积分数是()。

A.33.3%B.42.0%C.29.6%D.21%

解析本题有关气体体积分数计算:

2H2+O2点燃2H2O,

V(H2)∶V(O2)=2∶1时,爆炸最剧烈。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取V(H2)=2 L,V(空气)=1 L/21%=4.76 L,φ(H2)=2 L/(2 L+4.76 L)×100%=29.6%。答案为C。

评析实验安全是《高考大纲》新增内容,本题以氢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载体考查有关气体体积分数计算,引导备考安全知识。

6.综合考查的链接

例6氢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起动“三乙”火箭发射的优良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T之间互称同素异形体

B.它们均是共价化合物

C.LiH、LiD、LiT摩尔质量之比为1∶2∶3

D.它们都是强还原剂

解析H、D、T之间互为同位素,A错;氢化锂是离子化合物,B错;LiH、LiD、LiT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C错;氢化锂是氢阴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物只能升高,作为还原剂。D正确。

评析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物质的量、化合物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等都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本题以金属氢化物为载体对以上概念综合考查。

例7回答以下问题:

(1)在火箭发射时,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发生剧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点燃3N2+2X+4H2O

则X的化学式为。

(2)在加注前两级推进剂时,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有;第三级火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月球上的铁矿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目前人们利用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4)近期对月球的研究发现在月球两极可能有冰,化学家也正着力研究利用太阳光进行催化分解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一反应对于人类开发月球资源有何种意义?(任写一点)。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2N2O43N2+2X+4H2O

可得知:

反应前反应后

氮原子66

氧原子84

碳原子20

氢原子88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每个反应物X的分子由2个O和1个C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2)偏二甲肼为易燃物质,所以在加注前两级推进剂时要注意防火,第三级火箭反应为液氢和液氧的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点燃2H2O

(3)炼铁原理为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所以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2Fe+3CO2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水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催化剂、太阳光2H2+O2

由于该反应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所以该反应能够为地球提供燃料及氧气。

答案为:(1)CO2;

(2)注意防火;2H2+O2点燃2H2O;

(3)3CO+Fe2O3高温2Fe+3CO2;

第7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一、 立足基础,着眼应用

试卷考查了规定范围的大部分基础知识,不是简单地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识记,而是考查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4题)白化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它是由于细胞内缺乏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造成的. 针对白化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化病患者细胞内具有白化病基因

B. 研制白化病疫苗,是预防白化病的有效办法

C. 要做好隔离,防止白化病在人群中传播

D. 口服促使形成黑色素的酶能治疗白化病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15题)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 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 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 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21题)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 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 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

(1) 2H2O2 2H2O+O2

(2) 2Na2O2+2H2O 4NaOH+O2

(3) 2Na2O2+2CO2 2Na2CO3+O2

(4) 2CaO2+2H2O 2Ca(OH)2+O2

(5) 2CaO2+2CO2 2CaCO3+O2

(6) KCl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A. 双氧水 B. 过氧化钙

C. 过氧化钠 D. 氯酸钾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0题)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 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 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SO2+H2O 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

II. 再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

4NaCl+O2+2H2SO3 2Na2SO4+4HCl

III. 再采取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1) 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

(2) 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____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3) 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的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____ 、加入足量的 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

以上试题考查:白化病与基因、“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中海水pH变化与离子的关系,要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题目貌似简单但不平庸. 又如通过分析鱼苗运输来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通过理解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来考查酸的性质这个基础考点,要求学生会“变式”,用迁移方法学以致用.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课本材料,以点带面,把“珍珠”串成“项链”,通过主题化、网络化、综合化,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二、 注重实验,突出探究

科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家精神. 有关实验与探究问题在试卷中分值约占50%,比例有所提高.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1题)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 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性.

(2) 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____后____,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 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____.

(4) 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2题)小张在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实验时,器材有:6伏蓄电池、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 1.5A)、开关各一个,导电性能较差的镍铬合金线MN(电阻较大)一根,刻度尺一把,导线若干.

(1) 右图是实验时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请完成电路的连接.

(2) 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____端(选填“A”或“B”),在实验中小张同学记录了下表一组实验数据,请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的关系是____,而小张认为由这些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的结论. 请你为他说明理由____.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8题)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 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I. 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 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II. 阳光持续照射,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 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

(3) 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 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____.

(5)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____.

以上试题:导体电阻与长度关系的实验探究、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与异常现象原因的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实验的分析研究,突出考查了对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分析、数据处理、控制变量、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考核. 部分问题适度开放,鼓励质疑创新. 探究内容一方面来源于课本实验,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 要求考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其中,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与智慧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前概念”,多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动手实验,合作交流. 享受过程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复习课教学,倡导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 理性思维,学会建模

科学是理性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是科学的两个基本方法. 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相结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途径. 科学建模是后续学习的需要. 理性与建模思想体现在对自然界的态度之中,体现在科学探究之中. 如日本福岛核电站人工放射物质碘-131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微观过程模拟与化学式书写;针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的自然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因素分析,并通过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猜想,用逻辑思维得出温差关系式. 又如要求通过受力分析的理性思维,推出均匀实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等.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26题)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目前在我国各地监测出的人工放射物质碘-131(碘元素符号:I)的数值水平极其微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 碘-131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反应的微观过程模拟图如下:

写出全部反应物的化学式____,写出全部生成物的化学式____.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3题)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

(2) 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

(3) 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 (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下的气温(T1)、____下的气温(T2)、____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____.

第8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1.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8g气体全部是O2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2.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A.10g B. 13g C. 16g D. 18g

3.已确定某可燃性气体含有甲烷(CH4)和乙炔(C2H2),为进一步确定其组成,现取5.8g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测得生成CO2为17.6g,H2O为9g,则混合气体中CH4和乙炔C2H2的质量比为

A.13:23 B.16:13 C.3:8 D.13:8

4.有一包“铁”的粉末,可能含有Fe 、Fe2O3 Fe3O4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称取23.2g放在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并加热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共得到40g的碳酸钙固体。关于这包“铁” 的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有Fe 、Fe2O3 Fe3O4三种

C.如果有Fe ,就一定有Fe2O3 D.如果有Fe2O3 ,就一定有Fe3O4

5.—定量某Fe203样品(含有少量的Fe0、CuO),与1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该Fe2O3 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 0.8 g B. 1.6g C. 3.2 g D. 6.4 g

6.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7.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和 化学性质相似

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8.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的混合物的质量为

A.13.6g B.13.4 g C.12 g D.11g

9.在反应A+B=C+D中,2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C,若要制得5g D,则需要B的质量为()

A.5g B. 4g C.2g D.3g

10.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发生反应3Mg+N2 Mg3N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11.已知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2

C.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

1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 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3.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14.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H2 Cu; (2)CuO CuSO4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相同质量的铜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 )

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生成的硫酸锌质量相同二、填空题

15.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16.(7分)使用密度小、强度大的镁合金能减轻汽车自重,从而减少汽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1)镁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工业制镁的一种原理是2MgO+Si+2CaO ====== 2Mg+Ca2SiO4,抽走容器中的空气对反应有促进作用,且能防止空气中的物质与Mg反应使产品混有 (填化学式)。

(3)制镁的原料MgO可从海水中获得。小华利用镁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模拟从海水中获取MgO的过程,实验如下:

步骤1:向上述废液中,边搅拌边分批加入CaO,至MgCl2完全沉淀为止,过滤得Mg(OH)2固体。共消耗8.4g CaO。

步骤2:将Mg(OH)2固体加热分解为MgO和水,所得MgO的质量为4.0g 。

①步骤2中Mg(OH)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通过所得MgO的质量计算上述废液中含MgCl2的质量m= g。

③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步骤Ⅰ中反生的化学反应有:

CaO+H2O==Ca(OH)2;Ca(OH)2+MgCl2==CaCl2+Mg(OH)2; 。

17.实验室有一瓶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请回答:

(1)配置200g这种溶液需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2)现取10g配置好的稀硫酸,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多少?

三、简答题

18.(7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若收集一瓶氧气,进行F的实验使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装置

序号),理由是 。

(3)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的发生装置都可以选B,试写出满足选择B装置的一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称取了10g含杂质2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理论上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精确到0.1g)。

19.(2013广西南宁)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 直接接触。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

(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选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溶液和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0.(13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因发现烧杯底部有固体未溶解,对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明认为溶解后剩余固体为变质后的难溶性物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华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OH)2;

猜想二: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CO3;

猜想三:你认为熟石灰样品成分还可能是 。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小烧杯中的物质进行 (填操作名称),得到固体和液体。 猜想三正确

②向①所得液体中加入适量 溶液; 溶液变红

③向①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拓展与应用】

(1)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 (举一例)等也具有这样的性质,认识到这两种物质都应 保存。

(2)小明想测定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0.5g样品,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 0 2.5 3.65 6

样品的pH 12 11 7 2

①当pH=2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②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

四、推断题

21.(6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 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做如下实验:

反应①结束后,所加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反应②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

(3)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

(5)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6)用36.5%的浓盐酸配制80g上述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

22.(3分)“热分解法”是金属冶炼的方法之一,金属银可以用这种方法冶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 4Ag + O2。用此方法冶炼108吨金属银,需要氧化银多少吨。

23.下图是某钙片的说明书,请阅读解答下列问题。

X X 钙 片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

药品规格:2.5g每片含C6H11O72Ca 0.2g

用 量:每日2次,每次一片

①葡萄糖酸钙中含有_________种元素。

②葡萄糖酸钙中碳与钙的质量比是_______;

③按说明书服用此钙片,每天补充钙的为: 。(只写算式,不算结果)。

友情告知:C6H11O72C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30

(2)现有废硫酸 4.9t。废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多少?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则:

2CO2+2Na2O2=2Na2CO3+O2

88 156 212 32 88-32=56

x y z m 6.6g-3.8g=2.8g

88/ x=156/ y=212/ z=32/ m=56/2.8g

解得:x=4.4g,y=7.8g,z=10.6g,m=1.6g

由计算结果可知,3.8g气体有二氧化碳2.2g,氧气1.6g,A错;将该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被吸收,气体减少2.2g,B正确;反应中二氧化碳过量,即反应后的固体只有碳酸钠,C错误;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D错。故选B

考点:差量法计算

2. A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 由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A与B2反应的质量比是1:1,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时,A过量,参加反应的A和B2都是5g,因此生成AB2的质量是10g.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B

【解析】

试题分析:A、CO2和HCl,通过澄清石灰水,两者都会发生反应,错误,B、除去CuO中的炭粉,滴加稀盐酸,碳粉不会反应,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把氧化铜除去了,错误,C、除去NaCl溶液中CaCl2,滴加适量碳酸钠,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再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正确,D、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虽然能除去Na2CO3,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NaCl,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的除杂

4.C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这一包白色粉末是一种物质(铁的氧化物),设铁元素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是X,则铁的氧化物是Fe2OX,根据两个方程式可以找到如下关系:

Fe2OX~XCO2~XCaCO3

(112+16X) 100X

23.2g 40g

112+16X/100x=23.2g/40g

得:X=+8/3

单质中铁的化合价为零,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8/3价,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又0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氯化镁、硫酸铜;Fe+CuSO4=FeSO4+Cu

考点:考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文字表达式

20. 【提出问题】CO2+ Ca(OH)2=CaCO3+H2O;固体还可能是微溶的氢氧化钙饱和后析出的晶体;

【进行猜想】Ca(OH)2和CaCO3(缺少或有错误不得分)【实验与结论】过滤 酚酞 有气泡产生;

【拓展与应用】(1)NaOH 密封(2)①CaCl2、HCl(缺少或有错误不得分);② 74%

【解析】

试题分析:【提出问题】小明认为溶解后剩余固体为变质后的难溶性物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CaCO3+H2O;小华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小华同学的理由是固体还可能是微溶的氢氧化钙饱和后析出的晶体;【进行猜想】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及反应的程度可知,猜想三:熟石灰样品成分还可能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实验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三:依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性质可操作如下; ①取小烧杯中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固体和液体,②向①所得液体中加入适量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色,说明氢氧化钙存在,③向①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混有碳酸钙,证明了猜想三正确;【拓展与应用】(1)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氢氧化钠,因为二者都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这两种物质都应密封保存;(2)测定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0.5g样品,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盐酸溶液进行实验①当pH=2时,说明盐酸过量,故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②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 设:样品中Ca(OH)2的质量为x

Ca(OH)2 + 2HCl = CaCl2+2H2O (1分)

74 73

x 3.65g×10%

74:x=73:0.365g 解得,x=0.37g

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100%=74% (1分)

答: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74%。 (设答正确1分)

考点:实验探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1.(1)CaCO3+2HCl====CaCl2+H2O+CO2(1分);(2) (或 或 或 );(3)80%(1分);(4)7.4g(1分);(5)11.1%(1分);(6)40g(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鸡蛋壳含有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80g-88.1g=4.4g,再结合化学方程式即可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 ;(3)由(2)计算可得碳酸钙的X质量为10g,故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4)由(2)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7.3g,因为反应①结束后,所加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则滤液a中氯化氢的质量也为7.3g,设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结合化学方程式2HCl+Ca(OH)2==CaCl2+2H2O利用氯化氢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氢氧化钙的质量: ,y=7.4g;(5)溶液b中溶质为氯化钙,反应①和反应②均生成氯化钙;利用(2)中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①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11.1g;利用(4)中的化学方程式及氯化氢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z: ,z=11.1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所得溶液质量为80g+10g-4.4g+107g+7.4g=20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11.1%;(6)反应①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即80g盐酸中含有氯化氢质量为7.3g×2=14.6g,设需加水的质量为m,利用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80g-m)×36.5%=14.6g,计算得出m=40g。

考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稀释溶液

22.设需氧化银的质量为x

2Ag2O 4Ag + O2

464 432

X 108t

X =116t

答:略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生成物中银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得氧化银的质量.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3. (1)(1)①四(1分) ②72∶40 或 9∶5( 1分)(结果化简也可) ③2×0.2g×(40/430×100%)1 分合理即可得分(2)1.52t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葡萄糖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其含有 四种元素;

②葡萄糖酸钙中碳与钙的质量比是:6×12:40=72∶40 或 9∶5( 1分)(结果化简也可)

③按说明书服用此钙片,每天补充钙的为:2×0.2g×(40/430×100%)1 分合理即可得分

(2)解: 设生产 FeSO4 的质量为 x则

Fe +H2SO4 FeSO4+ H2 …………………………1 分

98 152

4.9t×20% x

98∶152= 4.9t×20%∶x …………………………1 分

x =1.52t …………………………1 分

第9篇:氧化铁的化学式范文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

1.教学目标的差异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大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定性分析、形象思维为主;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发展,在知识层次方面,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能力培养方面,由定性分析逐步向定量分析迈进,思维能力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生活问题,且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例1:2010年浙江高考理综卷: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就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性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本题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叠氮化钠的化学式,而是提示由Na、Fe、N、O四种元素组成,要求学生根据题给信息,并结合定量计算推测出叠氮化钠的化学式。生成的钠性质活泼,它与空气接触很危险,故题目要求学生写出钠与氧化铁的反应。本题综合性很强,强调发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2.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教材仅有2本,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没有选择性和差异性。高中化学教材共有7本,其中包括2本必修教材,即必修1与必修2;5本选修教材,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深入学习。

从知识层面看,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深广度有了明显提高。以必修1为例,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几种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全新概念及相关计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生首先将常见的物质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学习物质类别间的转换关系,其次是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的电离,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几乎全新的概念,并且这些内容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强,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它们成了部分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拦路虎”。前两章所学内容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工具性知识,如若没有学好,学生的成绩将从这里开始分化。

二、教给学生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将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为学习选修模块和今后继续提高化学知识水平作必要的铺垫。因而,在必修阶段必须掌握四大工具,即化学实验和分类思想、物质的量、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四种工具全都包含在高中化学必修1前两章中,因而学好必修1的内容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至关重要,下面以必修1为例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1.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物质性质的研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物质时,通常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因此要学好化学一定要重视实验。

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完成验证实验,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真正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而,无论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探究实验,学生不应仅仅满足于简单地重复和验证,而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逐步掌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化学用语、化学计算贯穿全书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和交流的工具,如果一次性向学生展示太多化学用语,则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应该将化学用语渗透于整个学习阶段,将枯燥的内容分散开,便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时则应该注重规范表达,做到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