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三学期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前半个学期,有点迷糊。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每天早起,坚持不逃课,当个好学生。只有一次回了家看外婆。感觉时间紧张得不得了,却像是什么也没有做成,是自己在浪费。听别人讲起别人的风光历史,我拼命地在自己脑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历史。最终找到的只是自己前两年的堕落,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跟别人讲的。学习成绩也不好,学生工作也没有突出,真不知道自己毕业的时候拿什么跟别人竞争。于是,我选择了暂时地逃避也是想要借此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为爸妈争光——我一定要努力地考上研究生,我要努力考上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就算考上爸妈不让读,我也要考。那证明的是我的能力,是爸妈有我这么一个出色的女儿。免得爸妈总是在那些有钱人面前抬不起头。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那浑身的铜臭味我才不要呢。
可社会就是有钱说话,我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在知识上胜过他们。语文课程论上了半个学期的理论课,后半个学期是实践的环节。理论课程不算折磨,还上得比较开心,教师这个行业是自己有点喜欢的,要了解清楚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下半个学期的实操环节做准备。但是下半个学期的试讲真是折磨人。从热情高涨到心如止境,对教师这个职业开始了思考——是不是真的适合我?在试讲的过程中,和同一组的同学对“教师”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教师只是教知识,学生懂就懂了,不懂也不算什么。如果教学生做人的那么些大道理,肯定会引起学生的讨厌情绪、公愤……所以当一个教师就是依旧以前的教师的方法,不用讲创新不用讲道德。我彻底地无语了。这难道就是我所向往的教师职业?这难道就是一个还没有称为教师的学生该承受的现实打击吗?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这样的道理。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没有办法怎样的*探讨些什么。现实,很难改变。可是人只是安于现实而不想着如何改变又怎能证明另一种的途径走不通呢?只有尝试过才有否定的权利。没有真正尝试过的人就不应该说出那些字斟句酌的话来。社会的残酷现实,让还没有走出校园的学生过早地对这个社会失望了。所以,我就一直逃避着。试图找到可以一直躲避的港湾,让我可以只沉浸在自己创设的乌托邦里。现实的世界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只能在精神上寻找。我找到了。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位置。
然而,当我只是想当我自己,过自己生活的时候,别人总会闯进来,不打一声招呼地。这个学期里,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都是让人心烦的繁杂之物,只求能够尽快地完成摆脱它们。可以安静学习的时间不多了,就珍惜最后的半年吧。奉劝自己,可以再投入再认真点。自己学习态度不认真的时候,看看同是考研的人,他们是怎样的努力啊。这个学期,借着无数的可浪费的时间,看了想看的、不想看的但是必须看的作品。喜欢外国文学课,这是我这个学期唯一可以喜欢的课程。几门选修课,学得平常。有一门还真是让人怄气。每次上课都要气得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念叨一阵子。没办法,什么样的老师就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这是我们说不能选择的。本来喜欢这门课也没有办法,谁叫那位老师让这个课程完全地失了人心呢?演讲与口才课上,进行了两次公开演讲。第一次不熟悉,也就不怎么样。第二次的题目太煽情,害得我在讲之前就哭了,上了台让老师叫下来控制情绪。真是丢脸丢到了家。临近期末,来了一次辩论赛,承蒙同学的推荐成了辩手,虽然在投票之前就告诉他们不要投我,因为我没有时间准备。结果出来还是我上。他们真是看得起我。辩论场上,从辩论赛开始,主持人一开口就注定这是一场不公平的辩论,结果我们输了。输赢在这样不公平的辩论赛里显得无足轻重。
在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紧围绕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应用型”办学方向,深入理解学校“发展是主题,学术是根本,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品牌”的办学理念,发展学校“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依托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活动,紧扣大学生复合型人才素质培养,开拓实践领域,在吴川市郑山中学播种知识的种子,给实践基地学校带去了新的理念、新的气象,为学校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新鲜与活力,使学校呈现出一片青春洋溢的景象。我们的足迹延伸到吴川市长岐镇的村村落落,给那里的人民带去了新的观念。学校的校长和该镇的镇长以及交办主任对我们这次活动都给与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肯定。
本次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当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同时也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现在我对本次实践活动做如下的总结:
(一)启动篇:志愿服务 义不容辞
出发前,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书,召开动员大会和开展相应的试讲活动。充分的分配好各个人的职务,让队员们在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2010年7月20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06教育技术学(1)班社会实践服务队怀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满腔热情和带着校、院团委的殷切期望,带着激动的心情从湛江师范学院踏上我们实践的旅程。
(二)开班典礼篇:用激情开启新的旅程 用青春放飞新的梦想
我们的开班仪式于7月21日早上在郑山中学举行,场面的气氛隆重而热闹。在开班仪式上,基地副校长首先发表了讲话,他向我们服务对表达热烈的欢迎和殷切的期待。接着是我们带队老师沈丹丹发表讲话,老师对湛江师范作了详细的介绍,也对我们服务队以及基地学校做出期盼,希望我们能在实践中收到累累硕果。最后队长代表服务队讲话,充分的阐述服务的目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以及我们服务队员的决心。
整个仪式活动的流程和场景均有我服务队全体队员一起策划,我们的流程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因为这是他们学校有史以来最隆重、最正式的一次开班典礼活动。他们当即对我们的活动充满信心,也对我们服务对充满希望。开班典礼的举行和支教的分班及选课都进行得非常的顺利,这为我们的队员和学校的领导、老师以及学生树立信心,为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支教篇:情驻农村教育 心系学生前途
义务支教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师范生技能的集中体现,是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当地学生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我们学以致用和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追求的最中目标。同时是我们师范生师范技能逐渐走向成熟、逐步得到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志。
支教内容分为课堂文化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课堂文化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级授课。第二课堂是由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课程,这样的选课与大学的公选课程序类似,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课程的安排使当地老师为之震容。
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该校学生的知识水平设定的,对该校学生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课堂是文化课堂的延伸,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设定的,主要课程有:街舞、拉丁舞、交谊舞、健美操、手语舞、武术、篮球等。课程内容生动、丰富而多彩,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新的体验,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生活视野。以此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为主要目的的。
(四)调研篇:深入调查 关注社会民情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农民的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主要因素。针对农业的增收问题,和农村信息化的普及程度,我调研支队对长岐镇各村庄进行调查,以及提供提供农业生产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思路。
以问卷的形式对村民进行调查是我们调研的主要方式。为扩大湛江师范学院和本服务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每次出发之前都带上校实践旗和本服务队的队旗。调研是“三下乡”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队员深知身负重任,顶着烈日深入各个村庄调查,我们除了以问卷的方式调研外,还进行了实地调研、访问调研,从而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查完该镇的村庄外,我们还到吴川市中心调研,对该地的经济情况作深入调研和考察。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服务队员本着友好的态度和当地的人民交流、沟通。尽管一开始当地的群众对我们的采访持着怀疑的态度,但在我们队员的耐心和诚恳的态度的感染下,他们从逐渐接受我们到热情接待我们。他们总是很真切的反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提出他们对国家建设农村的希望和信心。
我们调研组的队员能抓住当地的特点,专挑可以乘凉和小卖部等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调研,这样既节省了步行的时间,更能收集到广大群众的共鸣。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协调宣传组的工作,时刻向群众介绍我们服务队的情况和我们所举行的所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宣传的难度和工作量。
《1》
(五)宣传篇:深入大街小巷 传播知识信息
为了提高湛江师范学院的知名度和我服务队的影响力,我们开设专门的宣传队,深入长岐镇各地方进行宣传。主要宣传湛师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本服务队的主要目的以及本服务队的主要活动内容。在宣传的过程中,我们不忘为农民伯伯、阿姨们做些简单的农活。我们宣传组的队员以专业的素质在各村庄进行大力的宣传,在张贴海报前不忘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我们的海报是否可以张贴在墙上。我们的谦虚、热情有礼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六)劳动篇:日晒雨淋终不悔 为取劳动新体验
为加强队员老师和学生对劳动的观念,深入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农民的艰辛,我支队征求学校的意见,在校内开展一场校园“卫生清洁、除草大集会”的大型劳动活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师生都忙乎悦乎,大家都干劲十足,忘记了劳动带来的疲劳,谨记着劳动的快乐。劳动场面喧闹而和谐的情景,感动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张主任和李惠欣老师也投身到我们的劳动中来。
经过这次劳动,我们队员老师和学生对农间劳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新体验,也体会到古人所说的“粒粒皆辛苦”的真切含义。这次劳动为我们的未来之旅铺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脑力劳动的同时,不能忘记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才是生存之本。
(七)座谈会篇:体察民情 实时汇报 了解基础教育实况
经过三天的调研之后,我们总结了各村庄的具体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队长带领部分队员和该镇的镇长梁亚统、教办主任车进程、校长许智等领导开了一次座谈会。此次座谈会历经两个多小时,主要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扶持、农民信息培训、农村未来发展规划、村民监督村委领导机构建设以及农村教育的状况开展的。首先梁亚统镇长对农村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也对未来的规划做出了设想,同时也介绍了目前村庄的监督机构的建设情况。车进程主任则对当地现状的教育情况作了全面的分析,分析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普及的利弊因素,以及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只管教、不敢管”的现象,这种观念以深入到当地基础教育的领域中,大大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后镇长和主任用激励的语言教导我们要看到教育事业积极的方面,将来好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并承诺以后会大力支持我们回去搞一切有益的活动。
(八)慰问篇:点滴问候点滴关怀 传递爱的信息
为贯彻团委布置的工作,在实践期间我们深入了解当地“五保户”的生活情况。当我们踏进“五保”老人的家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因为他们住的简陋、吃的简朴、用的是我们想像不到的。他们有些家里连最基本的电灯都没有,让我们看到都觉得心酸。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五保”其实就是每个月一百元的生活补助。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代表湛江师范学院去慰问他们的时候,他们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激动的握住我们队员的手,表现出无限的欣慰。通过这次的慰问,我们的队员更深刻的体会到基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更加懂得如何关心他人
(九)成果展篇:精彩缤纷现成果 铭记于心师生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场成果展午会将我们在“三下乡”期间所取得的硕硕成果展现在郑山中学的领导、老师和初一级的同学以及当地村民的面前。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新意的节目,赢得在场所有观众的喝彩。整个成果展体现了“激扬青春共建和谐”的主题,我们的成功举办和圆满结束得到了该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校长在会上发表讲话,主要强调我们这次实践活动所带给该校的活力,感谢我们服务队为他们灌施新的思想和理念。最后服务队长对整个实践活动作了详细的总结和汇报。
(十)总结篇:总结过去 展眼未来 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收获是丰富的。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队员不仅得到了锻炼、能学以致用,也达到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最终目的。同时实践基地学校的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也有了新的体验。这是我们队员们实现自己价值的见证,也让我们队员对未来的事业建立起充分的信心。
(十一)送别篇:离别的泪水 难忘的师生情
在我们回校之前,学校的学生自发的来欢送我们,早上六点多就停留在我们的宿舍门外等候,生怕会错过欢送他们的老师的机会。在离别的那一刻,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流下了留恋而感人的流水,我们彼此的泪水体现了我们深厚的感情,这一切都是我们所取得的成果的最直接体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学生不舍的情怀。
(十二)励志篇: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纵观本服务队在吴川市长岐镇郑山中学开展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无论从队员表现的精神面貌、团队合作精神,还是在当地所产生的影响力来说,效果都是值得肯定的。在炎热的夏日里,我们经受烈日的蒸晒、厨房的蒸烤、和蚊虫作斗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验这我们的意志力和承受能力,然而,我们都微笑着走过来了。
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为了组织好2007年以“支援贫困,服务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团委书记为组长,校团委、校学生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并拨出了专款。在上级团组织和校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落实了有关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联系实践点、前期宣传动员工作等,确定了永嘉小坑村和平阳赤溪圣雄希望小学两个实践点。为保证全校同学的实践参与率,学校在组织工作别注重点面结合。点上,学校采取就近就便按需重点组队的原则,从各班及学生社团中选取品学兼优的30余名同学组成了2支社会实践队。面上,校团委认真制定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书,制定了详细了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暑假前夕,学校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动员,对进行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我们和当地的团县委取得了联系,对实践地进行了先期探查,并要求各实践队伍在活动期间一直同团委保持密切联系,要求队员在活动期间和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实践报告和成果报校团委,并由校团委2007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组编成特刊,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进一步深化。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2007暑期社会实践虽然只有两支队伍,但是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除保持自身以往实践工作特色外,还鼓励同学以农村为主要出发点,学习典型,以多种角色渗透了解基层生活和工作。
(一)主题明确
与往年不同,我校今年的两支队伍都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为各自的社会实践确立了主题。永嘉县小坑村和平阳赤溪圣雄希望小学都是贫困落后地区,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和自然条件。永嘉小坑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很可能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位硕士村长,该实践队的主题便确立为“共建****新农村”,而另一支队伍则确立为“放飞希望 支教农村”。
生活篇
我们的居住环境比起预期的要差得多。因为我们住的地方原本是一个私人学校,今年刚被政府买过来,正在整体加固中。整个屋子都很脏乱,我们打扫了几个小时才弄干净。没有洗澡的地方,水房只有一个水龙头,洗漱都要排队。还有,就是晚上,文字特别多。在吃饭方面要好一些,但是连续7天吃几乎不变样的饭菜,也挺折磨人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但是我们最终挺过来了。回想起来,虽然苦了点,但是自己得到了锻炼,收获还是很大的。
我们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在工作中互相协助,在生活中相互鼓励。点点滴滴的积累,铸就了我们深厚的友谊。多日的协同工作,与生活的互帮互助,使我们真正地融入了一个集体。那种归属感让人心里踏实。一成不变的饭菜,没有磨灭我们的热忱,连续不断地挑战没有打败我们的激情。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中包含波折,平静中蕴含起伏,同样的生活可以过出不一样的精彩。
收获篇
有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收获。通过这次下乡实践的锻炼,我不仅在速写方面取得了极大地突破,而且思想上得到了磨练与升华。没有与形形的人交流的经历我不会懂的,与人为善,人比报之的道理。这短短7天的锻炼,给我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精神财富。
我们在生活上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画具带的套数少了,我们必须轮流进行水粉写生,大大的耽误了我们的工作进度。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很多人不愿与我交谈,在我们继续询问时甚至冷言相对。但是我没有气馁,继续调查工作,最终得到宝贵的调研资料。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成功需要一种拼搏奋进的精神,永不言弃,使我们的永恒动力,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使我们的信条。
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的态度,构成了我们不平凡的经历。难忘繁峙,难忘下乡实践。
感动篇
我们带着激情与热忱而去,满载感动与收获而回。短暂的时间因我们的我们的努力而变得充满精彩。我们在汗水与泪水中成长,我们在挫折与挑战中坚强。我们无怨无悔。
三下乡活动不只是对我们肉体的锻炼,同时也是对我们精神洗涤与升华。一次次的考验使得我们的精神与思想得到蜕变。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父母庇佑下的孩子,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勇敢地面对挑战,不能再逃避,依赖他人。
另一方面,三下乡是对集体行动的锻炼,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只代表着我们个人呢,同样代表着整个集体。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损害集体的荣誉。
三下乡是个充满艰难困苦的活动,但是他无处不充满了真情与感动,一次次新鲜的尝试,一次次全新的经历,给予我们平淡的生活一笔笔浓重的色彩。在艰苦的生活与工作的挑战面前,我们保持沉默,沉默代表的不是逃避,而是我们的坚持。我们一直在为了梦想而努力地奋斗着,从不懈怠。燃烧自己的每一分热量,为繁峙县做出贡献,为居民竭尽全力的服务,我们无愧于心。
肃穆的寺庙,喧闹的街道,空旷的田野,忙碌的工地,寂静的老巷,我们的足迹遍布繁峙县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热忱与激情融入繁峙县的每一寸土地。全身心的投入,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回报。清晨淅淅沥沥的细雨,正午炙热的骄阳,傍晚宁静的微风,深夜闪烁的繁星。都在见证我们的付出,都在讲述着属于我们的故事。
与父老乡亲们零距离地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点滴心言。我们熬过了思乡之切,顶住了烈日之毒,忍受了生活之艰,我们像一团火,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我们没有选择逃避,逃避自己的使命,逃避自己的责任。
我们毫无保留的付出,理直气壮的收获。7天下来。我们黑了,瘦了,苦过,甜过,哭过,笑过。在踏过一个个的挑战之后我们迎来了收获,真挚的友谊,成熟的思想,坚韧的性格,珍贵的回忆。这些都会成为我们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一、迅速行动,组织得力,广泛宣传
8月3日,局班子召开“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专题会,研究制定了湖滨区交通局《关于深入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并充实了人员组成,迅速部署再学习再动员阶段的工作计划,要充分认识这次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是推动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切实增强开展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坚定性和积极性,要认真按照“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统领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本文来自 本文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进一步充实完善本单位大讨论方案,切实把搞好这次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推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再学习再动员做到“四落实”
自8月4日开始,每天下午安排2个小时学习,要求再学习再动员阶段要做到“四落实”,即:落实人员,凡应参加学习的人员登记造册严格考勤,凡每次集中学习无故不参加者以旷工论处,并要给局领导小组写出深刻检查,在年终总评时凡累计3次以上无故不参加者取消评先评奖资格;落实时间,集中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天下午5至7点;落实内容,凡区大讨论活动办公室规定的学习内容,以自学与集中学习两种形式全部安排到天、学习到位;落实效果,通过学习人人联系思想实际,首先提高认识,人人记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同时,通过局信息网、各类会议、板报、横幅等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这场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我局安排出了二期板报,制做好一条横幅,印发200份宣传资料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从而使区委号召深入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深入人心。
三、结合实际工作,学以致用
通过再学习再动员,我局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大提高,解放思想有了新跨越,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新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抓监管、保质量、促进度,确保工程如期完成。县乡公路改建目标3项17.8公里,其中三级公路12.9公里、四级公路4.9公里,分别是x018大坝至黄底8.6公里、x018棉洼至泉脑4.3公里;y006磁钟至野鹿4.9公里,目前路基已经整好。总计已完成5公里。通村公路共9项10.7公里,涉及高庙、磁钟、交口3个乡,6月份路面已经整好工程的60%,按要求、$本文来自 本文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按计划正在施工,7月底已修建2.8公里,其中有村道沿黄路至三门、后川村公路2项2公里已全面完成。
交通规费征收狠抓“网格化”管理,加大源泉管理力度,上门催缴、热情服务,区政府下达全年130万元任务,现已完成101万元,占年目标的78%,汽车规费征收大厅和行政催缴大厅落户我局,8月中旬将开始全面征收。
地方海事处除抓好正常的水运安全监管外,目前正抓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水运监控站占地问题已经审批定案,正在抓紧设计筹备开工建设;二是计划投资10万元购置一艘水运巡航艇;三是投资10万元在西门渡口改建2个堆船,从而严格监管水运安全,确保我区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和意义
1.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又称工学交替,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情况,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协商来安排。2.我院工学结合—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我院受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委托管理,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我院的工学结合模式根据海南省的特点于每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进行,称为第三学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就是运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方面的综合培养模式,突出德育为首、实践育人的“实践第一”的思想观点。
(二)工学结合的意义
从高职院校角度来讲,一方面,学生在酒店进行第三学期实践,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宗旨,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在酒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提高项目合作、情境模拟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的实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从酒店角度来讲,通过工学结合引进的实践学生可以弥补其在旺季时人员不足的情况,还可以降低酒店人力资源的成本费用,也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在第三学期实践中真学、真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态度,为更巧的适应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形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学做一体”。根据海南旅游淡旺季的特点,冬季外来旅游人口多,用工需求量大,变寒假为第三学期。具体情况如下:大一上学期,学生刚入校,主要通过学习加强对岗位认知,这个时候是做中学,老师手把手的教,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作为酒店里的学徒跟着师傅在学中做,老师这个时候要放开手。学生到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等到第二个三学期时,他们能够教学弟学妹们如何做,成为他们的师傅,我们现在的学生有一部分在酒店可以做到领班和主管,达到了育巧手的目的。到第三个三学期和大三下学期时,有学生可以胜任基层管理工作,实现教学合一,手脑并用。
(二)创新点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职业生涯为主线贯穿始终,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选择酒店并签订协议
1.工学结合模式要树立长远的规划,从管理、费用、食宿等角度经过细致调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包括明道集团旗下的明道鹤川温泉度酒店、雨林仙境酒店等以及三亚海韵度假酒店、红树林度假酒店、京海国际酒店等在内的多家酒店建立联系。2.校企双方签订工学结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协议中明确实践教学时间、人数、实习岗位、培训考核、生活条件、伤病处理、费用支付等。
(二)配备相应指导教师
我院工学结合是以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形式展开,首先要明确第三学期的性质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去企业“实习”,在学生去酒店前,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制定相关指导书和任务书,每个酒店也会配备相应指导教师,在学生生活和工作方面给予感情交流及指导,满足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要求的“双导师”教师队伍建设。
(三)双重考核管理
【摘 要】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已开设陶艺通识、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等课程。课程体系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制作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及艺术理念。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设置了产、学、研相结合“第二课堂”。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雕塑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陶艺方向人才。 【关键词】陶艺实践课程;合理;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15-02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现在在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大三开设实践课程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生活陶艺。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装饰方法、烧成的技巧。在陶艺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陶艺教学的一个重点,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尝试着解决问题,并进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陶艺教育的实践,正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点。陶艺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老师的职责主要是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创作的经验及技巧,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创作,并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从而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陶艺有更深刻的体验和了解,通过创作陶艺作品,对学生设计思维,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强调开阔的设计思路、反复训练、学会技能、形成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一、实践课程需要艺术理念针对陶艺的特殊性,雕塑专业开设了陶艺通识课程,此课程为理论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传统陶艺、近当代陶艺与陶艺技法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陶瓷概述、百花齐放的中国传统陶艺、博采众长的西方传统陶艺等;第二部分包括现代陶艺分类及风格流派、中国近当代陶艺;第三部分包括陶艺的成型技法、装饰技法、烧成技法。此课程使学生了解陶瓷艺术在中国美术历史上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的状态,了解不同艺术形态的变化,制作手法的进步以及装饰手法的发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日后的陶艺创作有一个铺垫,结合传统的艺术理论从而更好地理顺自己的创作思路。所有的实践课程都离不开理论方面的学习,而理论的学习必须规范化,整体化,即可指导实践又可与现代的艺术思潮发展水平接轨,同时弥补作者的创作修养的不足。因此,实践课程需要渗透理论学习,需要有生命力的艺术理念的介入。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好的实验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我学院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践,从设计到成型制作,到装饰再到烧成全方位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们能综合运用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诸如泥板成型,手捏成型,拉坯成型,泥条盘筑等)进行作品的创作,完成好基本坯体后再运用刻、划、画等各种坯体装饰手法以及运用釉色进行装饰,最后装窑进行烧制。陶艺方向课程的学习从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为起始,而实践类课程为大三开设的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为毕业设计做准备。各门实践课程层层递进,并各有侧重点。(一)陶艺基础陶艺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如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拉坯成型等几种基本成型技法,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泥性,并解决立体的造型能力。(二)陶瓷装饰陶瓷装饰是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装饰课程现有设置主要包括彩绘装饰、雕塑性装饰、原料的装饰与火的装饰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釉上彩绘、釉下彩绘等;第二部分包括刻划、镂雕、堆雕、压印和粘贴;第三部分包括绞胎、色釉、泥浆;第四部分包括素烧、乐烧、盐烧及柴烧。通过对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实践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种装饰方法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学会自由运用并形成综合装饰的能力。(三)现代陶艺现代陶艺课程在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之后,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成型技法以及装饰方法,并且加以创作。创作是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关键,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专业只有在设置好课程,预想所能达到的效果,有步骤地实践,才能摸索出科学的教学规律,逐步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三、设置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在现代创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践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现代陶艺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创作和生产工艺为主线,设置了产、学、研相的结合“第二课堂”。安排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和开放性的实践过程,使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审美情感、审美认知和创作与生产技能。(一)校外实践基地窑炉烧制等一直是陶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考虑到安全和场地等因素,我专业于校外设立“东崖柴窑”。校外实践基地的设立主要是方便学生对于陶瓷烧制部分的学习,实践基地现有大小两个柴窑以及一个中型电窑,陶艺作品完成后,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烧制的学习和实践,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趣味性。实践基地的设置同时方便了学生与陶瓷手工艺人的交流,我们经常会邀请当地的土陶艺人进行技艺传授,比如拉坯制作大缸花盆等等。同时也常邀请各地的陶艺爱好者来基地进行交流讲学,使得学生能集各家所长,更好地将学校与社会进行有效的链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二)“第三学期”的设置学校把每年暑期定为“第三学期”,设立了1―3年级学生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以及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大三的“第三学期”为现代陶艺方向对的实习,通过暑期实习,利用暑期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江西景德镇,深入产区进行教学实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教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把学生放到社会生产、技术应用中去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了解社会,了解技术应用状况,能够服务社会经济第一线所需要的人才,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陶艺课程的积极性。四、总结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全面发展,综合学习。陶艺本就是一个综合的,知识交叉的学科,在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需要集聚艺术理论、材料、设计、雕塑等领域人才的智慧,以及综合的实力来完成陶艺创作。在实践课程中就更力体会到陶艺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培养的是综合创作能力,这就需要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融合到行起,通过老师的指导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理念,新的创造,最终通过实践活动以淘艺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综合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学习,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务实、全面的陶艺人才。参考文献:[1]竹内雄敏.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91.[2]曾成平.教育实践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210.[3]杨永善.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J].装饰,2000,(3):125.
【关键词】小学期;小学分;大学数学专业;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无限维李代数的表示及其应用(152300410061),2015年;河南大学教改项目:河南大学第15批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小学期小学分代数课程设计研究,2015年立项;研究生基础代数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硕士)(Y1411005),2014年立项.
河南大学为首个河南省试行“三学期制”的高校.试行“三学期制”后,每年工作总周数与原来两学期制相同,仍为40周不变,只是把每学期的总周数进行了调整,分别为18周、18周和4周.也就是说,虽然多一个小学期,但总的假期时间和上课时间是没变的.第三学期究竟做何用?
一、三学期的意义和作用
1.三学期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选课难问题.两学期制,不少课程从结束到期末考试,复习时间长达两到四周,有时候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而且,学生选课的频次和数量有限.三学期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2.三学期制并非简单的学时变化,教学安排也随之调整.在保证学生在校总周数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时间的合理调整,学生会有更多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利用短学期,学生可选修一些个性化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等专项活动,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学院为了吸引学生,准备在小学期开设一些与学生专业对口、有实际作用的课.另一方面,对于上学期重修或挂科的学生,院方也会尽量在小学期安排上课,以便学生在下学期时间安排上更自由.除此之外,对于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学生,学院会安排一些实习、创新创业的课程,帮助学生提前做好毕业准备.例如,在为期一个月的小学期里,一方面,学校请了一些国外大学的教师开设讲座,让学生和国际接轨,学习国际上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学院自身也会安排一些整体介绍数学前沿的课程、特色课程,如,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兴趣拓展等以及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论文)、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与科研训练等,帮助学生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前景.
二、小学期小学分大学数学专业代数课程设计
1.本课程计划在高等代数和抽象代数之后开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代数知识,合理地调配教学内容,在16个课时左右讲解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好代数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训练好从定义出发,得到性质、定理的抽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目前设计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数学系的学生来说,开设代数课是一次很好的思维训练,而这种训练是从定义出发,得到定理、性质和结论,是其他数学课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与推广,代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与方法已经渗透到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实际应用的各个部门.而从师范教育的角度看,中学的数学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属于代数的,其中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数系及其扩展)以及一些初等数学的难题(例如,三等分角),如果没有抽象代数的知识是不可能彻底搞清楚的,因此,代数课程对于我们高屋建瓴地理解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着其他数学课程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另外,代数学中的等价、划分、同构等思想方法,不仅是最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也是观察和研究自然和社会普遍采用的方法.然而开设小学期的小学分的代数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在国内外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更没有教材可循,所以本项目是一个必要且急需研究的课题.
2.表示论是代数学的永恒的主题.数学上的表示是指把一个对象的代到峁乖傧钟谝桓鱿咝员浠换蚓卣蠊钩傻木咛宥韵笊希表示就是同态,是一类很特别的同态,它的目标对象由线性变换组成.表示论在数学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熟悉的多项式环、分析中的平方可积函数空间、拓扑里的上同调群和K群等等都有丰富的表示结构.I.M.Gelfand曾说:“所有的数学就是某类表示论.”表示论最关注的代数结构有群,还有一类特殊的环称为代数,以及一类特殊的非结合代数,称为李(超)代数,因此,表示论大致分为群的表示论、代数的表示论和李代数的表示论三部分.表示论的基本思想有两点:一个是对称,一个是线性化.代数结构反映了对称性,尤其是群最容易理解这一点.代数结构的表示给出了代数结构的线性化,也反映了相关线性空间的某种对称性.本项目研究如何把表示论的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
3.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增添了部分将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如,交换代数介绍、同调代数介绍、表示论初步、数学的分类思想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代数的基本方法很有帮助,对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也很有用.
4.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索和发现知识,从学生熟悉的高等代数和抽象代数的内容和方法出发,根据需要引入概念,并总结出定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由于该课程学习的抽象性,需要一定的练习,因此,应注重习题辅导和答疑.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课堂教授,体现启发式,讲出数学背景,数学思想本质,讲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小学期小学分大学数学专业代数课程设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开设小学期的小学分的代数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在国内外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更没有教材可循,所以本课题是一个必要且急需研究的课题.
2.开设课程具有前沿性,在代数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小学期小学分代数课程是一些选修课程,基本上由国外知名专家讲授,讲授的是国际上代数学方面最前沿的课题和热点.利用代数学方面的最基本的工具,利用交换代数、代数几何、同调代数等工具,来解决当今代数学方面的最热门的问题.
3.所开设课程应加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一般来说,深刻的理论和广泛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门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如果从教学目的来看,重点强调它的理论性是必要的,只有学习并深刻领会一门学科的思想方法才是提高能力的根本之路.但是,当前最薄弱之处却是根本不讲应用.在讲授该课程时,教师应该多讲该课程的广泛应用.事实上,20世纪初群论已经应用于理论物理和分子化学,而到20世纪中叶,理想理论和域论在计算理论、编码、信息安全等领域更是大显身手.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看到该理论的巨大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所开设课程还应兼顾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师范性.例如,河南大学数学学院从20世纪末开始,办学方向已经多元化,从单一的基础数学教育拓展到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数学、金融数学等专业;从单一的纯数学专业发展到以应用数学专业为主,近年来又增设了信息与计算以及金融专业.因此,必须从本身教学的实际出发,兼顾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和师范性.例如,群论中优美的伽罗华理论彻底地解决了五次和五次以上多项式方程没有根式解的问题;域的扩张理论彻底地解决了不可能用圆规、直尺三等分任意角的问题;商域的构造理论完全讲清楚了有理数域的来源问题.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这些都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不断有社会人士(包括中学生)向大学教师或科研院所投寄他们解决诸如费尔马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尺规作图三大难题的论文,并要求鉴定,这可能与我们的中学数学教育在某些方面还不到位有关.
小学期小学分大学数学专业代数课程设计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需要大家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程永胜,张新育,裴明.线性代数――内容、思想与方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专业认同;角色适应;农村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21-02
一、专业认同内涵
专业认同包涵以下两个层次:一,学生对所学专业高度认可,并以此上升到情感层面上的兴趣与爱好,愿意积极开展专业学习、探索和研究;二,学生在专业认可程度较高基础上,自觉将其升华为职业价值、职业规范和职业态度,由此作为其终生职业的热切渴望与毕生追求。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三个阶段与角色适应的四个时期
1.专业认同的三个阶段。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本着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注重科学性,讲求系统性。依据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以及认知的内在逻辑顺序,可以将大学生专业认同划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提升和专业运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是学生对专业了解、认同、内化的三个过程,又是对知识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规律的把握和体现。
2.角色适应的四个时期。专业角色的适应过程是人们职业特征内化的过程。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角色适应过程就是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服务“三农”理念自觉融入到实践工作中,成为职业信仰和目标的过程。根据Hinshaw的学生角色适应理论,可将学生从大一入学到毕业参加工作划分为初期的天真、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角色识别、角色模仿、波动阶段、内化阶段六个不同的时期,在每一时期由于受家长的期望、学生自身的憧憬、社会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因素影响,学生会在心理上都会发生一定波动,对专业产生动摇,因此必须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与障碍,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专业认同感,坚定专业信心,在对专业高度认同的基础上,视之为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实现专业的内化和生华,成为终身努力奋斗的职业。笔者在借鉴这一专业角色适应模式同时,参考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自身特征,以及数年来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相关经验,将Hinshaw的六个时期简化为四个时期,即理想期(大一第一学期)、波动期(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二个学期)、角色识别期(大三学年)和角色模仿期(大四学年)。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最终形成,与大学生所经历的专业角色适应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伴相生,彼此包容,互为影响。
三、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途径
1.专业认知阶段。这一阶段涵盖大学生专业角色适应的理想期全部和波动期大部(横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其特点是: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往往怀揣着过于理想化的梦想与不切实际的期望。随着时间的流逝,初入校园的新鲜感逐渐消退,生活和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传统观念上对农业、涉农专业的偏见,现实社会的浮躁心态、功利主义对校园的侵蚀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的波动,对专业缺乏认可。作为专业教师,如不及时把握专业核心、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势必造成生源流失,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造成障碍,同时也不利专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