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调>!
大学生调研报告
大学生创业为何成功率低?近日,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哲学系的朱蓉蓉、杨、郭玉华、陈寅鑫4位同学利用寒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进行了社会调研,通过对创业大学生、成功人士、在校师生的调查和访谈,完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报告》,指出大学生创业的投资误区和七大可行性方案。
失败原因一 缺乏创业教育
《报告》指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在于创业能力不足,亟需通过创业教育和实践智慧的积累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限制是重要原因。
不少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创业最艰难的还不是资金,缺乏知识、技能和信息才是创业的最大困难。单凭少数学生自我培养意识,自我实践锻炼,难以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规模,有时也缺乏科学的指导。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高校都开展了相关自主创业的讲座和活动,但是并没有开设自主创业的课程。与创业相比,高校更关注就业。在调查中,有不少高校教师认为,毕业生自己去创业,一般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如果毕业生供不应求,没有必要去创业。大学生缺乏系统创业教育,是他们缺乏创业素质的根本原因。
失败原因二 筹钱四大误区
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创业是一场比尔·盖茨式的“运动”:有了创意有了资金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
据调查,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中超过九成是靠民间借贷起家的。但是大学生在吸引创业投资上存在以下误区:一是筹钱心切,常会为一点小钱出让大股份,或是贱卖技术或创意,从而失去主动权;二是随意违约,对投资协议稍有不满就肆意毁约,结果上了资本市场的“黑名单”;三是过于执著,即使投资人不能提供增值,仍与其捆绑在一起;四是不负责任,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结果两败俱伤。
成功关键 选好创业项目
选择创业项目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选择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最有经验、资源最丰富的行业来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
一、引言
自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近年中国各地掀起一股创业风潮,业4.0时代下,政府层面的支持,风险资本的介入,都让创业、创新在我国变得如火如荼,据西班牙《国家报》2016年报道,在中国,每7分钟就会有一个创业公司诞生,真正迎来了“创时代”。在中国众多创业者中,大学生群体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随着高校扩招及我国经济问题,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重点,在找好工作难的情况下部分同学选择了另一条工作的道路――创业。然而,在如今创业的风潮下,创业者们真的一帆风顺吗?
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据权威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的《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的调查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2008年为1.0%,2009年为1.2%,2010年为1.5%,创业率一直徘徊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与创业率达到20%――30%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根据2011年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研究策划和实施和其余相关协助单位调查后的首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收集了4551个有效样本,其主要发现为:第一,多数受访者(81.5%)对创业“有兴趣”(包括“很有兴趣”和“较有兴趣”),接近半数的受访者(49.1%)打算“自己创业”或“和朋友共同创业”。“家庭”、“朋友”和“传媒”对创业想法的影响相对最大(分别为30.0%,24.2%,21.0%);第二,谈到具体的创业规划,受访者倾向于“进入启动资金少、风险低”(39.6%)或“自己感兴趣”(37.3%)的领域,更多的计划在“工作1-3年后”(69.7%),在“自己家乡”(46.2%)开始创业,并选择“志同道合者”(55.0%)或“有经验的人”(28.7%)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第三,更多的受访者认为通过自主创业能“实现自我价值”(72.1%)、“享受人生自由”(65.8%)和“实现理想”(59.9%)。但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创业行为,存在着矛盾的认识,既认为“是对人生规划的实施”(46.9%),又同时被看作“是就业环境造成的无奈”(37.5%);第四,“资金”、“人脉关系”、“市场环境”和“社会阅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分别为83.3%,67.4%,47.0%,46.1%),而“市场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因素(分别为67.2%,51.0%,47.9%,44.3%)。
三、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战略研究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以下称双创评估报告)显示,在针对“仅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创业面临困难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9.7%的人认为缺资金是创业面临最主要困难,40.2%的认为是缺管理、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39.6%的认为是缺技术,38.6%的认为是缺团队。
而针对“已创业”大学生创业面临困难的调查发现,排在第一位的并非“缺资金”,而是“缺市场渠道”。有44.2%的创业大学生认为缺市场渠道,是他们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困难,41.3%的认为是缺人脉,38.5%的认为是缺技术,有37.2%的认为是缺管理、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37.1%的认为是缺资金。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建议与对策
政府给予支持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可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受更优惠的待遇。政府可联合高校和企业出资设立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
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高校可以把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育体系。而开设创业相关课程是基础,比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学等必修课程,以及管理学、法律实务等选修课程。
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提升自我创业能力。大学生要转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起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当创业目标明确时,需要不断提升资金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只有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徐小洲.中国高教研究,2015.
[2]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_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彭正霞,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困境 对策
[作者简介]田常华(1969- ),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江苏 淮阴 2230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07-02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市场对人才需求下降,大学生就业环境不容乐观。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成效显著,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一直徘徊在1%左右。
一、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及优势
大学生创业是相对于未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群体创业而言的。作为在学校接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处在职业选择和事业起步的关键期,他们既有创业的优势,即具备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思维灵活,创新意识强;又有明显的劣势,即社会经验欠缺、人际交往面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弱。我国大学生创业经历了起步、高热和理性三个时期。1997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创了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先河,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起点;进入21世纪,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创业大赛、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网络媒体举办的创业类大赛呈井喷趋势,为大学生展示个人创业计划提供了平台,初步形成了一批依托于理工科大学建立的创业中心,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业进入高热期;2005年后,伴随着理性分析与思考,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和意义逐渐被社会各界认同,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创业激情较高。《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2011)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兴趣高,比例达到76.7%。”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大学生年龄集中在18~25岁之间,“年轻”是资本,也是大学生突出的创业优势。他们有梦想,朝气蓬勃,目标明确,激情高,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尤其重要的是,大学生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魄力,这是创业必备的优良素质。虽然大学生创业动机不尽相同,如出于就业压力、实现自身价值、为了自我满足等,但大学生对创业的需求是一致的,创业激情高涨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2.创业领域较宽。以高科技行业为主是大学生初期创业的主要形式,以清华大学“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天行健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随着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不断丰富,创业领域已不局限于高科技领域和智力服务领域。虽然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多数项目仍集中于高新技术领域,但这一创业领域需要高额资金投入和面临较大风险,让多数大学生选择了风险小、资金投入较少的行业,如设计装饰、服务咨询、服装、食品加工等领域,商品、中介服务、出售成果、工作室等创业形式正成为潮流。此外,近几年涌现的大学生卖猪肉、卖包子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学生创业领域的延伸。
3.创业创新性较强。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通过十多年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能够为创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学以致业”“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又一个突出优势。大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较强,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领悟力,在与社会有过一定的接触和认知后,不断反思传统观念、模式和传统行业,萌发挑战行业现状的念头,这种创新精神恰恰是促进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新时期大学生所展现的思辨的思维方式、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复合型的专业技术得到社会和风投专家的认可和资助。
4.创业行动较理性。随着我国自主创业环境的完善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创业不再仅凭激情盲目创业,在创业时更多考虑现实因素和自身条件,在行动上渐趋冷静理性。主要表现在更加理性地选择创业项目,关注市场动态,收集行业信息,在加以理性分析和自我评价后,选定创业行业;多数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市场的风险、创业的艰难,正确定位创业目标;多数大学生认识到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能自觉为创业规划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多渠道探析创业项目,积极寻找融资办法,更理性地储备创业能力和创造创业条件。
二、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及困境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还相对较低,除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达到4%外,其他省份基本保持在1%左右,这与发达国家毕业生20%左右的创业率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大学生创业仍处于试探性、模仿性阶段,大学生在创业人数、创业者素质与资本、创办企业领域与层次及对待创业的态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大学生尚未完全适应就业制度的转变,自主创业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政府相关的配套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1.创业意愿高但实际行动少。大学生创业的鲜明特征是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但实际创业行动少。麦可思从2007年开始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在《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近三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不足2%④,这与高达76.7%的创业意愿比例形成了鲜明对比。自主创业尚未成为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大学生在考虑“出路”时首要的选择是就业,其次是考研和出国。从学校类型来看,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越少。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在择业时喜欢相对稳定的职业,重点考虑一二线城市、党政机关部门和国有企业;二是学校教学安排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与市场衔接不够,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意识及自身素质方面均存在局限。
2.创业能力较弱。大学生虽具备了与创业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创业行业的模拟实践,实际经验不足。自主创业不仅要求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具备法律、融资、管理、社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大学生缺乏职场经验,尤其缺乏人脉关系和商业网络,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陷阱、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不足;在开拓市场时,会比社会创业者遭遇更大的困难。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有限,起步艰难;同时又缺乏商业信用,融资借贷难,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绊脚石,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3.创新意识薄弱,创业科技含量低。创新性是当代大学生创业不同于社会人员创业的显著标志。大学生虽具备创新能力,但在创业经验、启动资金和创业场地等方面无法与社会人员相比,要在当前浩大的创业大军中异军突起,通过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在“新”上下功夫,改革行业现状、发掘创业商机,坚持走技术和管理创新之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国外大学生相比还较为薄弱。
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各类高新技术方面的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大学生创业时依然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风险相对较小、容易操作的传统型行业,如餐饮、零售、咨询等;选择电子、网络、软件等科技研发行业的较少。2003年,昆明理工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共收到作品165件,研究开发类的只占13.9%。麦可思中国2008届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自主创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分别占创业总人数的22%和20%,而从事科技行业的较少。总体来看,大学生创业表现出专业化、科技化程度低的问题。
4.创业成功率低。创业成功率低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寄予厚望,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但“大学生成功创业率仅为2%~3%”⑤。大学生在创业的起步阶段,表现出信心充足、激情高的特点,但在创业的维系中,尤其在遇到困难、困境时,很多人忍受不了创业的艰辛与寂寞,抗挫折能力低、心理承受能力弱,无法很好地坚持;再加上社会经验少、资金缺乏、经营能力弱、人脉关系不广等因素,常常遭遇创业失败。
5.创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不同地区间的创业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创业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较好,大学生创业活动相对活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创业,创业积极性及成功率低,主要由于地区创业环境不佳,存在融资困难、管理欠规范、创业服务不到位及缺乏对创业的社会文化认同等问题。
6.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对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大学生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制定和落实尚未完全到位,国家在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在创业投资渠道上缺乏更多的优惠政策;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许多大学生不了解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诸多优惠政策。
7.创业素质教育尚有不足。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造成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规模小的现状。排除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大学生创业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个体。一是创业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缺乏对创业过程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二是创业精神匮乏,缺乏毅力和缺少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是与创业者所必备的各类能力尚有差距,如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分析把握市场能力等。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1.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开拓大学生创业的市场空间,为大学生创业创造商机;全方位支持大学生知识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大学生创办企业的层次和提升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采用合理机制鼓励社会人员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进一步加强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为大学生创业搭建现实平台,促进创业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加强对创业项目的贷款扶持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协助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开拓市场并予以技术支持,科学规划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
努力营造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和政策支持让社会认可大学生创业行为;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培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让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和精于创业。进一步降低创业家长对子女短期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营造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家庭氛围;尊重并支持大学生理性选择就业出路,通过创业实现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尽可能地为子女创业活动出谋划策,提供智力和经验支持。
2.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学校要整合力量、多方配合才能形成全面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专业师资队伍、综合课程体系、科学教学和实践方法等还未完全形成,但强有力的政府、矩阵组织形态的高校是推行和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利因素。一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领导要重视,建立纵向的领导协调机制;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横向的协同工作机制。二是在教育系统外,实行“一对一”的创业教育辅导。为创业初期的大学生配备一名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关键是帮助大学生规划创业过程,指导方式以实地考察、邮件联系为主,使初次创业大学生有信心和精神依托,减少创业失败的可能性。
3.出台有效政策推动大学生创业。政府一是要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机构,指导、服务大学生创业活动,搭建学校、地区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促进大学生与企业家的交流,借助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扶持,为大学生技术转化提供资金;二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器,在大学生创业起始阶段提供办公设备、场地和行之有效的培训,实现人才孵化和初创企业孵化的双重职能。高校应制定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和激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研究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起步较晚,经历最初的起步、发展的,现回归到理性的阶段。在经过市场和现实的检验后,政府、高校及大学生均认识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条件还不够完善,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和整个社会支持创业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身实践经验与教训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指明了方向,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完善提供了现实基础。
[注释]
①杜玉波.认清形势,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2013-04-12.
②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腾讯网教育频道,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EB/OL].http:///link?url=NBa69MDJkbCO8HL9l7aI8QqeSFn1G82D99eJQUqBS6bUHqJAmQE-x8Fz20qY2gaUeDKLKV
QLfVGb3ET9dN3__mkVe0JXWSQw8OWhMjz81CO,2011-03-21.
③王国红,王雨丝.近年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大学生都还面临着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工作的困境。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的可行之路。然而据麦可思公司的相关调查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达到2.0%,比2011届高0.4个百分点,比2010届高0.5个百分点。并且部分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1]。
一、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探析
尽管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为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高等院校逐渐加强了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但大学生创业现状仍不乐观,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创业意识不足,旁观者多、参与者少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创业行列的人却并不多。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一旦出现就业信息,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薪金待遇、地理位置等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广大毕业生认为创业的难度更大[2],创业步伐缓慢。
(二)学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指导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往往把重点放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上,创业并没有跟上步伐,有些高职院校并未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所获得的创业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而且封闭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局限于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导致其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风险承担能力。因此,当前亟需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还必须给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创业指导。
(三)高职大学生创业资金有限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不足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道瓶颈。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包括家庭资助、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投资公司等,由于大学生创业者未来的还款、盈利能力预期较低,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往往不愿意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所以主要依赖家庭的支持,但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资金匮乏使他们很难实现创业梦想,麦可思公司的针对创业的专题调研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2012届毕业生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占到81%,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极少,其中政府科研/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等资助仅占1%。毕业3年后放弃创业的高职毕业生认为创业失败的主要因素有:缺少后续资金(35%)、市场推广困难(34%)、缺乏企业管理经验(22%)[1]。
(四)创业环境困难重重
创业环境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政府政策、金融支持、教育与培训、创业与工商管理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商务环境和文化与社会规范等各个方面[4],与发达国家完备的创业教育、创业服务机制相比,我国的创业服务体系和机构还不健全,在提供创业指导和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对学生来说,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很高,创办企业的手续繁琐,创业后续服务也不够,再加上家长大多观念保守,对大学生创业持否定态度,很大的打击着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难度很大,但其潜力也很大。在学生、学校、政府和社会四方面入手,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以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创业政策,营造适宜大学生创业的优良环境和孵化土壤。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实践证明创业不仅要求创业者具有娴熟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求创业者具有非同一般的毅力和勇气。因此,高职毕业生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要具备风险意识,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这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艰辛。其次,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创业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竞赛等;成立创业协会,让学生在一起进行交流或合作,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积累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锻炼创业团队精神。
(二)切实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形成的重要教育基地,对大学生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高等教育来说,应把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5]。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应该利用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大力发展创业教育,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差异,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创办创业孵化园,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创业,还可以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座,分享创业成功的经验与教训,点燃创业激情,引导学生积极创业。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
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在创业培训、税收优惠、创业融资和场地扶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无疑对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大学生的创业现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针对高职大学生缺少后续资金、缺乏市场推广和管理经验的创业难题,一是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强化指导和服务,组建创业专家咨询团队,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咨询服务,主要在财务、经营计划、市场营销、技术和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二是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三是简化创业贷款审批手续;四是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如设立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6]。
(四)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国家在政策上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并没有形成。首先,转变思想观念,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并不支持孩子创业;其次,学校要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给大学生以更多的创业空间和时间;再次,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创业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创业管理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过程是曲折的,但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持乐观积极的创业态度,加上学校和社会对创业学生的帮助,相信大学生创业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创业学生应该坚持奋斗,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王胜.浅谈大学生就业创业类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7).
[3]朱先奇.构筑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8(4).
[4]聂娟.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
(一)创业意识弱
现实情况是尽管中央给予了创业教育高度的重视,但在执行层面,各个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视的地位。在高职学校层面,包括领导和老师也未对创业教育理解透彻。尽管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也将创业教育引入课程教育,但仍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注,现在没有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调查发现,在我国高职院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创业的含义以及创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还没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只有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创业,或者是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被迫选择创业,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创业。被调查者中只有18.5%学生会优先选择创业,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教育观念不强、重视程度不够都是影响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我国1990年就开始提出创业教育这个概念,但无论是从当前各高校就业的统计数据,还是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认识和创业欲望十分淡薄,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二)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为数较少,大部分都是借鉴和吸收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和优秀成果。虽然政府做出了积极的提倡和鼓励,但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不够,社会上对于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价值意义以及社会观念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国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根本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来完成,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上也不够系统和完善。开展和实施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体现它较强的实践性,更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明显落后,集中表现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明显缺乏,创业教育后勤保障不足。2011年,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的数据,我国在校大学生有76.7%的人对创业感兴趣,另有26.8%的人打算今后创业。这个调研报告是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等联合的。但实际上,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还不到1%,探究原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是最直接的因素。
(三)创业教育实践不足
创业教育的实质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让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和实施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而创业大赛的评比大多停留在规划阶段,学生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创业计划,更无法认识到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获取市场开拓的经验,更不用谈从职业角度出发来整合、管理资源的能力。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积极开拓就业、创业基地,尽管这些实习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认识企业的运作,但还只是向这些实习基地提供劳动力,学生无法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深刻而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学生在实习基地只是从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也不是企业管理层,所以学生就很难获得创业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一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无法得到彻底实施,主要源于创业实践环节的严重不足。
(四)创业教育缺乏外部环境的支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也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保障。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显然缺乏外部环境的强力保障,尤其是资金方面,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对创业教育的支持缺乏有效保障。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条件,然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国家的行政拨款和学生缴费,其本身的发展需要庞大的开支,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创业教育。虽然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出台了大量鼓励创业教育的优惠政策,但在现实中,这些优惠政策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而在社会层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处于脱节状态,如果企业投资于大学生创业就需要克服诸多的障碍,这阻碍了企业资金的投入。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启动基金严重缺乏。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增强创业意识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创造了大的制度前提,积极鼓励人们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学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中,使学生在获得一项基本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获得了创业知识和素质,更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作为创业教育的承担者,应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型教法和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创业充满渴望,对创业充满激情和热情,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载体,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
(二)不断健全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尽管正规的创业学课程教育和创业学研究处于发展之中,创业教育活动也逐渐增多,但创业教育体系仍不完善。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创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高职院校展开创业教育,必须创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美国是最早实施创业教育的国家,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业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从初中到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并且将它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据2005年年初的统计,在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设置了创业学的课程。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也都积极支持和发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越来越成熟。我国高职院校也应该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开设创业教育的内容,编制出创业教育课程统一的大纲、计划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基本认知的培养、创业目标的建立、创业心理准备、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成功典范的介绍以及创业实例等内容。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仅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创业者的必备素质,而且让大学生掌握职场基本常识和商务礼仪,以及职业环境和商业的基本运作过程,还要掌握建立和运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2.建设一支优秀的创业教师队伍。
应该从实际出发,建设一支理论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创业教师队伍。首先,多渠道对承担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要切实加强和提高高校教师的创业意识,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师的创业心理,丰富和提高教师的创业知识,利用多渠道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其次,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高职院校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创业知识,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他们能给学生带来专职创业教师所不能给予的丰富经验和亲身体会。最后,积极鼓励和组织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学生创业的实践。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教师应该深入其中,在学生的创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督导和指导。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加入学生的创业实践过程之中,对在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三)加强创业教育实践的开展
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技能的培训,充分挖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勤奋进取的精神,使大学生能够将学到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能。通过举办和参加创业设计大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学校还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和扩大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保障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开设创业论坛,鼓励和支持创业社团活动,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的社会团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认识和了解企业从创建到能够正常运营的各种程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引进企业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校企合作项目开发,为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造便利条件等。
(四)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社会教育,政府应该积极倡导和大力扶持。一方面,从政策和制度上,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从财政上,加大政府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整个社会都应对创业教育给予关注和扶持,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施创造宽松自由的好环境。
三、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33-2
1 大学生创业政策制定的原则
大学生创业政策制定的原则有:第一,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创业已成为21世纪的热门话题,日益受到各国和各地区的重视,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外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大学生开设一系列的与创业有关的课程,还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第二,提倡艰苦创业精神。进入21世纪后世界形势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我们将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如网络世界个性化、全球经济一体化……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选择的世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召唤有创业能力的人才。要加大对创业人物及创业事迹的宣传力度,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提倡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实现就业,在就业中成就创业。
第三,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我国的创业环境在政府政策(政府直接支持、中央政府的创业政策、新企业审批)、政府项目(政府项目中的服务型组织)、研究开发转移(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持、商务环境(商务环境中为创业企业提供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和文化与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责任关系)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因此,加大对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对创业企业的政府扶持型组织,完善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将是以后政府创业政策考虑的重点,也是对大学生创业有利支持的一个重要体现。
2 逐渐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
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包括诸多方面,根据当前长沙市创业政策的现状,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必须构建创业促进政策体系、创业教育政策体系、创业环境政策体系、创业融资政策体系、创业支持政策体系。
2.1 完善长沙市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所以政府及高校等相关职能部门需引导树立起“要创业、先就业”的思想。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创业是一种必备的谋生手段。
创业活动积极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创业机构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比例的就业岗位,并且大大的推动了社会发展中的创新,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作为政府首先应明确自己在大学生创业中所担当的职责。从以下几点来做到:首先,政府部门和高校要加快制定、修改和完善创业政策及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投资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定这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要修改和去除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和创业发展不利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其次,要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环节,适当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比如减少大学生注册公司的资金额度,加大大学生创办科技型小公司的资助与扶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公司知识产权比例限制额度等。最后,要注重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完善高校、政府、大学生创业服务组织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体系。政府在创业法律、政策方面起保障作用;在信息方面起指导作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及创业计划书的评估;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负责手续办理、项目开发等创业培训,形成一条龙服务;建立起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投身创业。
2.2 完善长沙市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
一方面,各高校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湖南省相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创业基础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去。比如理工类专业实验课程可增加设计型实验、减小验证性实验,以构建主义认知规律为指导,构建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型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的认知模式,激发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激情。创业教育是在创新教育基础上的提升,当然不完全等同于创新教育,它是将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创业。各个高校可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理清楚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关系并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起适合各个高校具体情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在此过程中,各高校必须循序渐进,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思想和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此外,要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到各专业各个培养环节中去,最终形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素质结构、实践教学等各方面相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技能、创业意识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的生存、提高自身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途径。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下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客观需求,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必然表现,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突破口,是解决当前以及今后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办法[1]。自从清华大学举办了我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后,近年来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发展的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在理论研究上,政府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是零散的,甚至不系统的,只是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业与创业等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对创业教育集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2]。另外,高校的理论研究并不系统,再加上高校自身的创业活动本身就较少,和社会上的企业联系不多,创业经验严重缺乏,从而直接导致了教育学上的缺陷。最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缺失、创业意识不够强、创业能力不足也导致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少、成功率低的现象。
2.3 完善长沙市大学生创业环境政策
众所周知,当前在我国的石油、电力、交通等行业还存在着垄断现象,从产业发展来看,显然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打破这种垄断的现象,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性竞争的产业环境,支持并鼓励大学生进入这些领域进行创业。当然支持大学生进入这些行业,为大学生营造公平竞争的产业环境并不是盲目的。
我国大学生创业动机不足,据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向媒体公布的一份对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近600名全日制本科生的调研报告显示,尽管约77.6%的大学生表示会考虑今后创业,但最终决定走上创业之路的不足2%[3]。以上现象在长沙市也同样存在。可见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还没有被调动起来,还必须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教育、鼓励、支持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事例,使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创业致富、创业光荣、创业伟大,充分激发出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将江浙商人那种“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的创业精神宣传深入到人心,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意识,激励大学生敢为人先,在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观,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创业文化环境,形成开放、开明、包容的文化氛围。丢弃一切阻碍创业的清规戒律,清除一切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异地创业的地方保护主义。政府要鼓励、褒奖创业成功者,更要宽容、鼓励创业失败者。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种以引导、鼓励、支持、尊重大学生创业为宗旨的氛围。
2.4 完善长沙市大学生创业融资政策
大学生创业者一般是通过三种方式获得创业资金:商业贷款、小额信贷和政府、高校或其他机构的资助等。但大学生由于创业经验、原始积累不足,很难通过这三种渠道获得融资。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英国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前面“英国促进大学生创业策略”已提到),建立创业资金支持系统。据报道这种独特的资助方式在英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参与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中,有70%基本上创业两至三年内就可以还清贷款,这比风险投资的回报率要高得多,同时这种资助方式能创造更利于社会长远发展的健康的经济环境[4]。
目前各个地区各个高校部分已经出台了大学生创业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比较模糊,这些财政和金融政策观念需要更新,这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首先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当制定明确的扶持标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借鉴私人投资的方式方法,在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资金的同时,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使用和创业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从而降低资助的风险。因此,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中,可以强调商业化的运作流程和运营机制,可以由专业化人士来运作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过程,这样,在符合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获取项目评价、项目支持、项目退出等信息从而保证支持政策延续性。
2.5 完善长沙市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首先,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可以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共享的空间、设施、服务等,能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风险,能为创业企业提供全程化、多方位的服务,从而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其次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非政府性质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中介机构、企业策划、企业培训中心、资产评估事务所、风险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社区服务等机构,充分发挥这些服务机构纽带的功能并形成中介服务平台。第三,各级政府应该明确自身职能、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提高办事的效率,建立有效的政府行政服务平台。政府行政服务工作的效率与创业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直接相关。最后各地区可以建立综合性的创业信息服务网,通过建立创业项目库、创业人才库、核心产品库、相关创业政策法规库、技术专利库、产权交易库等形成系统性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为推进“产学研金”结合提供良好的信息渠道,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的创业者、创业企业之间能有效的交流,形成智力积聚的效应,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通过这些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我们就可以为不同创业阶段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就可以弥补社会资源不能被大学生充分利用的缺点。此外,我们还要采取措施来实现创业服务平台之间的衔接,比如在各高校校园里为大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支持的创业园与政府设立的创业孵化基地之间的衔接。整个服务平台体系可以为创业者开拓市场、建立创业团队、提高创业者自身素质、创业风险融资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和高校要关注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并为创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通过这些创业导师对创业者和创业企业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辅导,不但可以为创业企业提供人脉、团队、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把所服务的企业作为投资或合作的伙伴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诸如此类的个性化服务显然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然需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入[5]。
参考文献
[1] 舒永安,马建平,郭宁安.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2-83.
[2] 王锐,刘杰.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5):98-100.
[3] 顾建国.大学生创业机制建构:高校与政府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74-77.
[4] 对英法两国青年创业模式的比较和分析[Z].中国劳动力市场网lm.省略/gb/faqs/node_4775.htm#.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现状 促进对策
创业指创立基业,即开拓创造业绩和成就。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中的创业者在校学习期间或毕业离校之时发现机会、整合各种资源独立开创或参与开创新企业,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最终实现自身创业目的的一系列活动。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有利于将就业问题转变成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调查了南通市F大学学生的创业现状,了解目前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和促进大学生创业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F大学的创业调查结果及分析
2010年11月份对南通市F大学的学生创业现状进行了调查,选取大三、大四的学生,每个年级发放90份,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为92.8%。本问卷由16个问题构成,其中15个为选择题(5个多选、10个单选),1个为开放题。
1.创业意愿。
从统计结果看,选择“没有创业打算”的人最多,占59.9%;“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为31.5%;而在“有创业打算”中只有8.6%“付诸于实际行动并已经进行了创业”。另外,没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中因“缺乏资金”的占27.8%;认为“经验不够”的为25.4%;“从未想过创业”、“只想找份稳定的工作”、“家人不同意创业”、“认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只占4.8%。
调查显示:大学生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较深,给当今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心理上的障碍。因此,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具有创业打算的人只有少数,而把创业的想法转变为实际行动的更是少之又少,仅有8.6%,此数据与有关的调查研究相比,表面上看来并不低,但是,在调查的已经进行创业的人中,多数都是多人共同创立一个企业,即合伙创业。因此,如从创办企业的数量来看则是更少。
2.创业条件。
从统计结果看,大学生最重视的创业条件是“个人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和个人能力”,占66.7%;其次是“创业资金和机遇”,占63%;再次就是“坚强的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关系”、“创业伙伴”、“政府政策”;只有16.7%大学生选择“学校提供的支持和鼓励”。
调查显示:该校大学生对影响创业成功的条件有着清醒的认识,知道只有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及能力才能获得创业的成功,对创业的资金及机遇的认可度也较高,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成功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寄希望于机遇来获得创业的成功。而只有16.7%的人选择“学校提供的支持与鼓励”,可见当前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未能获得大学生的肯定。
3.创业工作评价。
从统计结果看,53.7%的人认为该校的“创业工作一般”;27.8%选择“不了解”;16.7%认为“几乎没有相关工作”;而只有1.8%“非常满意”。
调查显示:该校创业工作的宣传引导一般,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在促进创业方面的作用,未能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比较关注,希望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政策,苦于未能找到合适的途径。
4.创业政策。
从统计结果看,关于国家、省、市和校提供的创业政策,无人选择“很熟悉”;22.2%的人选择“了解些”;27.8%的人选择“没有听说过”;50%的人选择“知道有但是不了解”。
调查显示:虽然该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建立了校园就创业网站,并举办一定的创业活动,但是因为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主要是由学工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辅导员担任,缺少相应的专业背景及培训,课程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另一方面就创业的网站主要是针对毕业生服务,因此关注课程和网站的非毕业班大学生并不多,导致了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知晓率不高。
5.创业教育课程。
从统计结果看,创业课程开展与否问题上,有72.2%的大学生选择“有必要开展”;而选择“没有必要”、“针对少数学生开展就可以了”、“无所谓”的,分别为7.4%、9.3%和11.1%。另外,关于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的创业帮助方面,选择“设立创业实践基地”的人最多,占77.8%;其次是希望“建立交流平台”的,为57.4%;53.7%的人选择“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专家作讲座”;再次是希望“开设创业教育课”、“请创业中心来指导”,而希望“举办创业大赛”的只有25.9%。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开展创业课程兴趣较大,认同度很高,希望通过创业课提高创业知识及能力。大学生选择所需获得的创业帮助方面,过半数选择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主要希望通过举办一些“创业实践基地”、“创业交流平台”、“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专家作讲座”等形式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创业实践。
6.F大学科技园的运行状况。
从统计结果看,在问到是否知道该校科技社区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时,91.6%选择“不知道”;而仅有8.4%选择“知道”。另外,关于科技社区优惠政策的吸引力问题,超过半数的人选择“没有吸引力”,占57%;选择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为43%,。还有,关于希望提供的创业政策,有75%的选择“进行免费的创业培训”;65%的人认为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其次是“放宽审批手续”、“提供免费的风险评估”、“倾斜税收政策”;最后是35%的人选择要“完善政策体系”。
调查显示:该园针对大学生提供了免两年房租和返还三年地税税收等较为优惠的政策,已经吸引10家大学生企业入驻大学科技园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中来,但从91.6%的大学生不了解科技园的政策可以看出,该校的宣传还很不到位,因为该校科技园的宣传主要是针对教师进行,而针对本校大学生召开的专场宣传较少,导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科技园的优惠政策不了解,认为具有吸引力的也只占43%。因此,还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及制定针对大学生的更优惠的措施,如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设立专项资金、提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吸引大学生创业者在园区内创业。
二、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在创业观念上,大学生创业要避免几个误区。
一是盲目自信。目前有部分大学生在创业时,未进行深入的创业素质、市场、项目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就盲目选择创业方向,最终阻碍创业成功;二是孤军奋战。实践证明强强合作、取长补短的创业团队,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就需要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三是缺乏实践。大学生对创业过程了解过于简单,对市场、注册、财税、资金、营销、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等准备不足,缺乏相关的知识和实践,往往实施起来发现困难太多,导致半途而废;四是好高骛远,许多创业的大学生,创业的目标都非常远大、设想宏伟,但这些创业计划是大大超越创业者自身能力和可支配资源的。因此要脚踏实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业。
2.提高创业素质。
大学生要创业,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要真正实现创业目标还要有过硬的本领,这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一是开展创业教育学科建设。通过创立创业学科来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和内容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提高创业相关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互动式讨论、模拟式体验、课堂和实践对接等。将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二是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开展对创业教师的培训,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创业师资队伍,为创业教育的课程开设和创业教育效果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经常邀请社会上的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开设创业讲座,灌输创业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宽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面,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
3.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大学生轻松创业、成功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实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指导、奖励和转化等制度,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研究。二是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三是加强大学科技园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首先,引导企业家和企业广泛参与。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咨询,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其次,提供项目支持。学校应该向广大师生征集有创新性、具有开发潜力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要创业的大学生使用;最后,落实创业服务功能。协助入驻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税收减免、融资贷款、人才培训及招聘等事宜,免收代办费等;四是组织开展创业竞赛,增强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参加创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
4.增强创业信息服务。
建立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及时搜集、整理、储存和创业的项目信息,供毕业生随时查阅。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和服务组织,如“大学生创业管理中心”、创业网站和“创业者之家”等交流平台。建立健全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素质测评等的各项服务内容,方便大学生创业政策、信息的获取,以及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5.加强创业风险的防范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创业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大学生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应该加强创业心理教育辅导,培养大学生坚韧、乐观的创业意志和情感。另一方面,应该设立大学生创业失败救助体系,政府和学校可以联合设立救助基金,保障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基本生活。保险机构也可开发、推行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险种,降低、化解大学生创业风险。
总之,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政府要起到支撑作用,千方百计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制定推行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创业提供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要起到导向作用,从舆论导向、政策扶持、社会宣传、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让崇尚创业、梦想创业的风气兴起;学校要起到促进作用,更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和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与创业潜能。希望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继续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支持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鼓励创业、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使大学生从“就业的一代”转变为“创业的一代”。
参考文献:
[1]吴启运,张效东.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J].特区经济,2008,(10).
[2]林莉.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
关键词:自主创业 创业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92-03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及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6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为历史最高,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目前我国大学毕创业的大致比例仅为1%,因此,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下的重要民生工程。为了深入了解河北省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和影响因素,课题组在全省大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各高校在校大学生,涉及到的W校有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唐山师范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学院等高校,包含经济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管理、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0多个专业的学生,涵盖了文史、理工和艺术类,覆盖面广。
调查问卷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自主创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自主创业的原因、学校层面的教育和培训、对省和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自身素质等6个方面,15个问题来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26份,其中有效问卷500份,运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性别结构来看,本次调查对象48.2%为男生,51.8%为女生,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其中36%为大一学生,30%为大二学生,24%为大三学生,10%为大四学生,人数分布集中在大二、大三的学生,符合当前情况(大四学生忙于考研或找工作)。具体分析如下。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态度。从问卷结果看(如表1所示),在500份有效问卷中,有369名学生对自主创业是认同的,仅有6名学生反对自主创业。通过交叉分析发现这与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宣传是密不可分的,在369份认同自主创业的问卷中有260多份问卷中都提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仅有1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创业不太重要。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问卷显示,在500份有效问卷中,有196份有创业打算,但没有试过,193份不太好说,正在考虑中,64份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创业,47份有打算,而且尝试过或正在进行(如表2所示)。从性别来看,男生创业意愿高于女生,196份有创业打算的问卷中56.12%为男生,47份有打算,而且尝试过或正在进行问卷中,62%为男生。有创业打算或正在考虑创业的学生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创业的关系不大,有约2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自主创业毫无关系。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分析。从数据统计结果看(表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主要有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我价值,崇尚自由工作时间和空间,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也有的学生认为创业不失为就业的一条成功出路,还有创业可以解决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愈加明显,加以就业的压力,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当然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校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机也有重要影响。
4.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主要有合伙创业、家庭创业、独立创业、连锁加盟、开网店等几种方式,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见图1,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多选合伙创业模式,占到了62.2%,独立创业的占16%,家庭创业的只有3.6%,在其他选项中也有学生写到合伙开网店,合伙加盟等形式。通过个别访谈以及微信朋友圈可以发现,目前开网店、做微商在高校学生兼职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微商,投资小,经营灵活。毕业生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可以依据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选择更适合的创业形式,自主创业可以掌握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团队创业可以有效缓解创业的经济压力,分担风险,也可以博取众长,制定更利于企业发展的计划,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对风险意识淡薄,资金匮乏,这是选择团队创业的主要原因。
5.大学生希望学校在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所做工作。从统计结果看(表4),学生对学校的创业培训还是很期待的,希望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来提升创业素质,调查显示,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基金的排在首位,约占70%。举办创业大赛和聘请成功人士开设讲座也是学生期望的,另外,多举办创业比赛,锻炼学生各方面素质,与成功人士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其他选项中所涉及到的。所以,学生对于学校的创业培训还是很渴望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压力变小,可支配时间增多,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增多,他们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者进行校园创业。高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大学生将最后一次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在大学期间的不断努力和锻炼,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更大的成就,由此看来,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大学生对国家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了解的分析。近几年,国家和河北省、市等都出台了不少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给予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更大的支持,各级政府也在着手有针对性地实施这一政策,整体看来,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创业支持体系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见图2,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很了解的仅占2.2%,完全不了解的占到22.2%。学生普遍存在对高校政策比较熟悉,但是对省市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却了解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高校的政策更偏向在校学生,侧重为在校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而地方政府的优惠待遇更侧重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各有侧重。
7.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见表5,500份有效问卷中超过400份认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原因中创业项目及资金、个人专业知识与能力最重要,其次是政府鼓励与支持,占50%,还有40%多的认为需要家庭给与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另有提到要有大局观、坚持不懈的精神等个人素质。
三、提升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1.完善自主创业教育体系,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自主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来讲,要熟悉和实施这一工程,接受系统的自主创业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西方发达国家,自主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较长的时间并日益得到了普及。在我国,自主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是最近若干年才开始出现的。由于时间短,我国的自主创业教育发展还很不成熟。这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目前在大中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已经开始受到重视,而在经济发展不太发达地区还没有实质性发展。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培养自然也不能离开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师资力量。所以,要培B具有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作为培训实施者的教师首先要求具备同样的素质和意识,否则这种空洞的纯理论性说教在现代的大学课堂上早已失去了立足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能否培养出具有自主创业精神的青年学生,关键是要看从事培训工作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调查与访谈得知,目前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创业经历,而且这类课程也并不是教师自己的主攻专业方向,大多数是由班主任或者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兼职承担,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在这方面,邯郸学院从2014年以来一直鼓励各专业教师利用平时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且实践锻炼对教师的职称评定、经费支持有一定倾斜。这无疑提高了教师实践的动力,自己主动积极地去联系单位,对教师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3.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创业政策宣传和落实。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高校大学生对河北省的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不是十分了解,如大学生创业税收减免政策,银行小额贷款的贷款利息优惠,鼓励创业风险投资优先投资大学生创业,对于大学生创办公司和企业,政府头几年免收企业所得税等。学校可借助媒体的力量,比如建立“创业政策”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学校网站、校内创业社团、学校报纸、广播等来进行广泛宣传,让每一个有志于创业的学生都有专业的渠道获得最新的扶持优惠政策。
4.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虽然政府和高校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能享受者寥寥无几,对此可以考虑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的形式,资金来源要多样化:政府财政出资、企业捐助、校友资助和学校董事会出资等,提高基金的总金额,扩大基金的覆盖范围。
5.组织开展创业专题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富于梦想、渴望成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外部偶像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成自身内在精神的直接动力。如安排企业专家和创业明星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与成功人士近距离接触,沟通交流创业思想。通过创业论坛、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分享等形式,为广大创业学子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企业家创业初期的复杂心态、创业动机、传奇般的创业经历,能有效激发、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加强他们克服创业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6.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通过与一些初步取得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交流发现,他们在校期间就有自己创业或者兼职的经历,比如一个快餐加盟店的创业者,在校期间就利用业余时间到麦当劳、德克士等快餐店打工,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和加盟条件,毕业后还是打工,经过两三年的经验积累,才加盟开了自己的店。还有人开了教育辅导机构,也是在校期间经常做兼职,光顾各种辅导班和辅导机构。
7.构建京津冀高校大学生创业合作平台。河北省环绕京津,省政府和各高校应该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这个机遇,与京津的高校建立相关的创业服务平台,发挥京津冀高校的优势创业资源,实现资源共通、信息互享,抓住优势创业项目,从而实现区域内高校大学生创业的联动发展。
另外,“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正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网上也经常报道大学生回乡创业成功的案例,大学生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回乡创业,利用自己在大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建设,同时还能提高基层劳动者的整体素养,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有效缓解我国年轻人整体外流,改善基层农村老人儿童留守无人照顾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各级政府要优惠农村创业政策,鼓励回乡创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新常态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相关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RSHZ-2016-01072);2015年度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34201095-1。]
参考文献:
[1] 朱震杰.政府主导下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6(1)
[2] 李海峰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26)
[3] 崔鹏.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4] 王云瑜,陈宪泽等.福建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J].福建电脑,2015(8)
[5] 刘富成.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路径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4)
[6] 陈香兰,蒋春艳.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14(8)
[7] 安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江西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8] 高飞.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刻板印象 “90后”大学生 服务与管理
一、社会对“90后”的刻板印象及对“90后”大学生的更深层次的解读
1.负面刻板印象
提到“90后”,大多数人会联想到“非主流”、“脑残体”、“肤浅”、“性开放”、“自私脆弱”等负面的词汇,这就是社会对“90后”的典型的负面刻板印象。
“90后”出生年代的特殊性和时代大背景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形成:他们出生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年代,没有经历过任何社会动荡;他们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MP4等相当普及;他们是中国第二代独生子女;他们受着现代情感观念的影响,电影、电视、网络无时无刻不向他们灌输各种各样甚至互相矛盾的恋爱婚姻观念……这样的大环境决定了他们追求新潮,超前消费,崇尚物质享乐;依赖网络,自理能力差,缺乏团队意识;孤独脆弱,亲情观念淡薄……由此而表现出的桀骜不驯的反叛言行不为社会主流所接受,进而形成了“非主流”、“90后”的负面刻板印象。
2.正面刻板印象
与负面刻板印象相反,时代也赋予了“90后”很多优秀的特质。正因为生在中国改革发展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长在信息飞速发展、思想解放的年代,“90后”思维相对更加活跃,知识面广,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强,视野宽,对新事物接收能力强,有时代责任感,有一技之长。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压力下,“90后”心态更加开放,敢于质疑,敢于语言创新,敢于极力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90后”也因此成为了更加理性的一代。
3.“90后”大学生的深层解读
社会对“90后”的刻板印象并不代表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完全真实状态。2008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首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查报告,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
调查结果显示,与社会刻板印象不同的是,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9%的人热衷于“火星文(脑残体)”或者“非主流”装扮,其他的人更注重生活质量和品位。在人生信仰和心理承受力方面,他们当中有34.5%的人缺乏信念,而77%的人充满自信,但当他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只有9.4%的人会“从头再来”,其他的人表示会留下阴影,甚至有人会一蹶不振。但是“90后”大学生心态比较开放,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调查还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交际主要靠电话、QQ、短信来完成,77.4%的“90后”大学生表示缺乏知心朋友,有时会因为无人倾诉而觉得空虚和无助。除此之外,“90后”大学生在情感方面也有着复杂的经历,他们对性的认识也比较超前,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有过情感经历,其中一部分甚至谈过多次恋爱。
二、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服务和管理
“90后”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对教育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依据。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摒弃以往的呆板说教理论,开展以服务为主导思想,将管理作为其次的辅助工具的教育方式,做到与时俱进,整理出一套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形成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
1.着力发展党、团、志愿组织,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90后”大学生普遍信念缺失,经常会处于盲从、迷茫的状态,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功利化的趋势,但他们这个时期也正是重新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最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接受社会主流价值的至关重要。
班级和党、团队、志愿组织作为开展学生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大学校园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党、团、志愿组织的各种活动,如组织帮扶特困家庭、地震救灾与自救宣传等志愿者活动,不断地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
2.进行创业培训及就业辅导,满足“90后”大学生创业需要
“90后”大学生对家庭依赖性强,创业意识薄弱,受挫能力差。但“90后”大学生更加关注个性化发展,敢于尝试和创新,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发展个性、实现自身价值。
3.开设心理辅导室,利用网络对“90后”大学生进行相应服务
“90后”大学生的确存在很多心理问题,网瘾、叛逆、早恋等等,过早体验性生活也对他们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方法得当与否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保护他们的隐私;另一方面,又要让他们愿意吐露心声,排解烦恼。
针对这种特点,学校可以在网上开设心理咨询空间,利用网络聊天交流,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倾听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减少和杜绝“90后”自杀、犯罪等系列极端行为的产生。
4.组织户外活动及训练,培养“90后”大学生的团体意识
“90后”大学生自我主观意识强,团体意识较差,通过组织户外活动和训练,让他们体会信任与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感恩他人,增强团体协作能力。
5.发挥“90后”大学生的一技之长,进行扬长教育
“90后”大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极强,英语运用能力也超出往届的大学生。针对“90后”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学校可以进行扬长教育。例如,开设计算机维修专业班、英语翻译特长班等相关的强化培训班,并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结合奖励机制来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
6.对“90后”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前面说过,对“90后”大学生应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如果还延续各项硬性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他们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在学校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其更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
三、结论
社会的刻板印象对“90后”大学生的服务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依据,但刻板印象不能代表“90后”的全部,更不代表“90后”大学生的群体状态。在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90后”的大学生群体已经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将承担起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对“90后”大学生的深度解读,对“90后”大学生的服务与管理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他们建立完善的爱情观和性观念,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使他们吸收精华,摒弃糟粕,终有一天成为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的一代人。
参考文献:
[1]曾秋菊,王俊垒.浅议“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魅力中国,2009,(7).
[2]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报,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