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舞蹈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舞蹈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间舞蹈从内容到形式体现着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时民间文化是特定时间内的生活反映,体现了文化再造。在舞蹈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将不同的民间舞蹈形式,运用到舞蹈教学中
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舞蹈传达的内涵、舞蹈风格都不相同。在舞蹈教学中将不同的舞蹈元素运用到其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例如藏族舞蹈是农牧文化和宗教文化之下的产物,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舞姿重心靠前,呈现出身体向前倾的朴实之态。无论是踢踏悠还是摇跳翻甩,都呈现出沉稳有力、柔韧多变的风格。藏族舞是连绵不断的颤动或者屈膝,在步伐上呈现出重心的转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住藏族舞蹈的特点和基本要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寻找舞蹈中的内涵美。在将民间舞蹈渗透进舞蹈教学中时,要把握舞蹈形式的核心。而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民族舞蹈的内涵,将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渗透进其中,让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例如东北秧歌,是在东北土壤上发展起来的,体现的是东北人的直率、乐观,因此东北秧歌体现的是活泼、有趣。传达的是一种娱乐和欢快的信息。不同的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是特定历史背景和土壤文化的产物,在表现形式上都打上了民族地域烙印。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将舞蹈文化运用其中
在舞蹈教学中,失去了民间传承环境,同时教学时间上的限制,民族舞蹈教学的深刻内涵不能尽快传达给学生,因此在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下,让学生体会舞蹈的文化有些困难。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各族文化和环境移植于教学当中,因此就必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来传达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营造氛围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在既定的舞蹈课程中,营造具有民族文化的课堂氛围。
(三)融入民间舞蹈养料,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首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一是在高校的舞蹈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理解的民族舞蹈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进行点评,然后再讲述舞蹈的要领,这样能够与学生形成互动,在实践中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民族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采用民间还原法来进行授课。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本土文化的训练,让学生在舞蹈的发源地感受舞蹈的生命力。深入舞蹈发源地,吸收民族舞蹈的养料,让学生在民族舞蹈中了解传统文化,寻找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路径。
(四)将民族舞蹈动作融入教学中
传统文化的渗透除了在舞蹈形式、舞蹈氛围中体现之外,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渗透传统文化。舞蹈主要就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的,因此将舞蹈动作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常用的抖肩、甩胯以及新疆的肚皮舞,这些动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民族文化,这些思考都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本和舞蹈,给予相对确切的解释。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把握舞蹈文化内涵。
三、小结
舞蹈的学习是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舞蹈的学了展现形体美之外,重要的是将文化传承下去,将舞蹈精神延续下去。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会刻意地注重舞蹈动作的训练,忽视了舞蹈文化的内涵。这样的教学只有形式,也不会长久下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舞蹈技巧之外,还要将舞蹈内涵贯穿其中,让每个舞者可以体会舞蹈的灵动和优美,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切身感受舞蹈文化的灵魂。
作者:朱露露 单位:宿迁学院
参考文献:
Abstract Danc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how to penetr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dance, and it is the key to inherit and inherit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shows a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ance with the dance increasingly by holding,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dance teacher, in dance teaching, in addition to guid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movements and morphology,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enetr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able students to in dance performance to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he focus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mbodied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enetration,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dance costumes and other aspects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summary, hope can help peopl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danc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是来源于生活,并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时间性和时代感。正因为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因而其舞蹈文化的境界可谓登峰造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仍保持着原汁原味,且韵味十足。当前,民间舞蹈的教育已经从原始的人民群众的直接传承升级为从幼儿到高校的舞蹈教育,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的即兴课程研究更成为重头戏,笔者将从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舞蹈教学中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传统文化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种类多、风格各异,这种文化的结合体是民族文化典型心态和样式的突出体现。不但保留了传统文化,且各具舞蹈语汇系统特点。在具体到舞蹈教学内容中,教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这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心态和样式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重点将风土人情、舞蹈风格韵律、民族心态的动态语汇等按照匹配的教学元素进行分解再讲解,在文化知识讲解中深化学生对不同民族舞蹈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在肢体训练中巩固它们对不同民族舞蹈动势原理和风格特征的掌握,最终使其通过身体语言的方式来展现民间舞蹈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最终实达到舞蹈形神兼备的至高追求。
中国舞蹈教学者的任务不只是教授学生形体动态,更肩负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讲述各民族民间舞蹈素材的形成和由来。其次讲述民间的风土人情和民族心态,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用身体去表述。举例说明:
1.1 藏族舞
因受农牧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共同影响,在政教合一和喇嘛教努力迎合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封建农奴制历史背景下,呈现出舞姿重心靠前,身体微前送或90度前倾的朴实之态,无论踢踏悠,还是摆跳翻甩,均稳沉有力、柔韧多变的风格特点,但万变中的不变是:膝部上多为连续不断的或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连绵不断的颤动或屈伸,不断的颤动和伸屈动作使舞者在步伐上出现重心移动和上肢运动,最为典型的带动性动作有”踢踏“和”弦子“、”锅庄“等。此外,藏族地区的地域辽阔也注定了藏族舞蹈的风格迥异,但都,在教授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不同颤动和屈伸的核心点,再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当然亦不能忽视对学生律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的把握。
1.2 东北秧歌舞
其基本体态特征为上身前倾、微微含胸、膝部微屈、重心在前,很多刚接触东北秧歌的舞蹈学生对其表现体态渊源不够了解,在课堂中一味的简单模仿,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在体态表现中使东北秧歌失去其原有的内在韵味。因此,作为舞蹈教师,在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教授前,为更好地启发学生的表演,很有必要为学生讲述其体态形成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影响因素:一是东北人民审美情趣的形成。东北地域开阔宽广、居住人群多为体力劳动者,在自然熏陶和劳动生活的陶冶下,形成了东北人民性格的代名词:朴实、坚韧、直率、乐观,其审美情趣也更偏重于氛围浓郁、线条粗犷。二是东北人民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逢年过节和庙会时,东北人民都会通过敲锣打鼓和舞动秧歌的方式来求神保佑故土新居,因高跷最受欢迎,因而,高跷舞动也就成了东北民族的特有风格。回归没有脚踩高跷的真实课堂,当学生了解了其背后的体态原由后,在跳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中也能很快抓到要领,将其特有的内韵风格更好的体现出来。同样,在教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上下、前后、化圆动律)所呈现出前踢、后踢步等步伐特征时,也要将高跷文化渗透进去,让学生想象脚踩高跷的“急出、慢落、稳移重心”之感,进而表现出东北秧歌特有的那种“艮劲儿”和点线强化韵味。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在基本动律的教习中,当渗透了民间高跷文化知识后,学生的动作才更准确、生动,方能更好地体现东北秧歌特有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总之,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内容安排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民间舞蹈的动作、舞蹈风韵和风格特征;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创造”形神合一“的美感;为学生讲解并分析不同舞蹈所蕴含的民族传统和继承现状。如汉族舞蹈中的秧歌舞,一定要从有历史记载的汉代(当时叫高跷)讲起,盛行发展为清代(改叫秧歌),此后不同地区形成不同风格的本地秧歌。
2 传统文化在教学方法上的渗透
中国古代著名学者朱熹在就曾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足见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舞蹈课堂讲教习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深入到人民群众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主要概况为如下几种:
2.1 氛围烘托法
即根据课程内容设定课堂情境,烘托特有的民间气氛。举例来说,在笔者教授藏舞课程时,开始先喊了一声“拉索”,当舞蹈快速利索的结尾时喊“呀”;而在教授东北秧歌的课程中,我又会着重加入“嘿嘿”声,这些声音的加入一方面具有提神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不同民间舞所生成的不同环境和文化的理解及记忆。
2.2 生活体现法
在当前我国的舞蹈课堂教学中,“一言堂”的口传身授的方法最为常用。这种方法极易禁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对教师有严重的依赖性。因此,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实践中去,因为只有那里才是民族民间舞的最初文化原型。以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我倡议其他舞蹈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根据所教的民族舞的类型带着学生到相应的民族去进行本土体验和考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听觉、视觉、触觉、感觉和嗅觉),在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真切体验民族生活,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程度和舞蹈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乡土气息中海量的吸收民间文化养料。寻根之旅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不断创新和时展的必然。当然,要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去民间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除了有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外,还需要时间的等待。
2.3 静观欣赏法
对舞蹈教学活动中,单纯依靠语言的阐述是很难全面深入地阐述舞蹈的风格、舞蹈的韵律、情感等,其中很多要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使用教学辅助器材,如投影仪、电视等现代设备。举例来说,我在教习藏舞时,就采用了投影仪为学生放映了藏族风光,包括神圣的唐古拉山脉、穿着藏族服饰载歌载舞的藏民等,这样能帮助学生在静态的欣赏中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进而营造对这一舞种的深度理解和认同度,进而激发其对舞蹈动作学习的积极性。
2.4 主动创造法
这是被动模仿的升级,只有主动创造才能发现更多的美。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自行组合音乐、自己编配舞蹈动作,最后再进行教师指导、加工和修改。这样既能去除学生死板模仿的短板,我们又能发现,其实学生往往能创造出很多优秀的舞蹈动作,是我们所没教过也没想到的,最主要的是,学生普遍喜欢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自由度的全新教学方法。
3 传统文化在舞蹈服饰方面的体现
服饰与舞蹈表面看是一种绿叶配红花的装饰,实则对舞蹈的风格有着极大的制约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服饰更是不同地域文化及品位的一种体现。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舞蹈对应着其特有的服饰风格,举例来说,傣族穿筒裙,藏族穿长袖袍,维族穿小上衣和大摆裙。为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的韵律和地方文化,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穿藏袍,学生表示这样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双臂的松弛下垂、袖子对指尖的影响,甚至有学生细致地描述了脚撩袍子时的”似绷非绷“的感觉,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舞蹈动作规格。
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我发现,如教师能在舞蹈教学中加入服饰风格的训练,不但能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自然地将民族特有的风情文化和审美心理渗透到教学中,在提升学生了解所学舞蹈文化的同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传统教室;未来教室
未来教室是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开放教室。目前一些小学已经在未来教室建设上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是未来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未来教室即将应用的情况下,生物教学必须实现从传统教室到未来教室的转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工具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未来教室为计算机教学服务。
一、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提高教师的生物教学能力
1.增加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室中,师生互动基本上依靠的是语言交流,而未来教室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很多选择手段,如利用互联网、模拟实验工具等。学习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人类起源或进化的资料,并绘制人类进化阶梯图,然后将其在课堂上采用PPT、FIASH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使学生对人类起源与进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2.增强教师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熟练运用计算机手段,如课堂上的FLASH快速制作技术,熟练地使用WORD、EXCEL软件中的各种制图与图表功能等。当然,在未来教室当中可供使用的技术不止这些,未来可能有很多技术应用其中,如虚拟模拟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这些技术目前已经在一些科研、电影制作当中得到运用,相信很快就能用于未来教室中。如果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无疑就不能发挥未来教室在生物教学上的优势。因此,学校在未来教室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所有使用未来教室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未来教室中各种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方法,使之能够熟练地应用于生物教学中,为从传统教室到未来教室的转变做准备。
二、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未来教室的要求
1.探索应用主题探究式教学
未来教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学校学习资料数据库等随时查阅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基于这种便利性,教师可以尝试应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先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未来教室中的各种手段与教学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节课,让学生明白光合作用的过程,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传统教室教学比较抽象,学生对此很难理解;未来教室则能够让这些知识动起来,教师可以将光合作用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分步骤进行分析讲解,还可以将叶片内的有机物耗尽遮光照射,在黑暗处进行,上下两面要同时遮盖,遮光和不遮光处形成对比,将这一过程用摄像机拍摄起来,在课堂上播放,学生才能明白光合作用当中“光”是最重要的条件。这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是传统教室教学所不能具备的。教师要明确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即确立主题任务、明确研究方向、利用未来教室组织探究活动、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学生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或答案、交流与展示等。整个探究教学过程,能够由智能录播系统全程摄录存储起来,学生的探究成果将保存在他们的电子档案中,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教室的应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第一,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在未来教室中,如果可能应用到虚拟模拟技术,学生可以运用这种技术进行解剖实验,因为完全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生可以反复地实验,整个实验能够被记录下来,学生在实验中存在哪些问题都能观看视频加以解决;第二,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并学会质疑。知识的进步与发展是从质疑开始的。生物学知识基本是正确的,当然是从现在的科学知识的角度看,如果更换新的角度,这些知识的真实性也有值得怀疑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针对课本知识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未来课堂上收集相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未来教室的应用必须实现从传统教室到未来教室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思想、能力、方法等多个方面,只有实现了这种转变,才能更好地利用未来教室为生物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育;创新
一、中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1.生源差异性较大
生源差异性大是中职院校的普遍现象。中职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曾经接触过舞蹈,小学时上过舞蹈班,他们很早就学过相关的舞蹈知识,能够很快地适应教学,跟上教学进度,并且动作更有节律性。但是,有基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很多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舞蹈训练,对舞蹈一无所知,他们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基本体态、技能技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差异在舞蹈教育中都是不能忽视的,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加大了教学难度。教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每个动作,找出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甚至可以实行分组教学,把基础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因为与基础好的学生差距大而失望,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学习积极性较差
目前,中职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稍显不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所以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愿意付出努力,讨厌艰苦的训练。这种懈怠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面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和动作,他们同样表现得不以为然,积极性的严重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目标,每天处于懒散的状态,既不想学习理论知识,也不想刻苦训练,舞蹈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3.排斥传统舞蹈
中职学生排斥传统舞蹈的现象较为常见,学生更欣赏街舞、霹雳舞等较为新奇的舞蹈,对民族舞、芭蕾舞等传统舞蹈缺乏兴趣。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街舞等较为新颖的舞蹈形式在动作、节奏等方面都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也是街舞在年轻人当中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传统舞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学生对传统舞蹈没有足够的兴趣,不会欣赏传统舞蹈的美,也不愿意欣赏传统舞蹈,进而不愿意学习传统舞蹈,使得传统舞蹈的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4.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目前,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习惯于采取讲授的形式,强调口传身授和模仿。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在多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的路径
1.创新舞蹈课程教学
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中,应该注意安排更多的具有实践性的实操课程,适当减少单纯的理论讲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训练的机会和时间。在教学媒体上,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积极主动地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舞蹈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影视等功能。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不同于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定式思维,它是我们进行创新的必要准备,拥有创新意识,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对舞蹈动作等内容进行创新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学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推动舞蹈文化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做到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学生拥有了创新的基础才能进行真正的创新。其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把创新作为自己的需要。最后,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都要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市场需求,根据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4.开展和谐的课堂教学
舞蹈教学要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很多中职学生比较腼腆,信心不足,在教师给学生提供表演机会的时候,学生由于不够自信,往往选择放弃。所以,教师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下来,克服紧张情绪,大胆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
三、小结
舞蹈教育对中职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审美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际训练中,掌握舞蹈课程的理论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并拥有一定的舞蹈审美能力。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对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一定能够提升中职舞蹈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民间舞蹈教学;传承;探究
民族舞蹈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拓展,新文化和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倾向,导致民族舞蹈文化一度陷入边缘化的境地甚至濒临消亡,促使国家、各级政府和民间团体纷纷采取措施来保护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间舞蹈教学,实现民族舞蹈教学与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完美结合。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结合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能传承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一、我国民族舞蹈概述及其特点
(一)我国民族舞蹈的概述
舞蹈是人类在漫长发展历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门艺术,它来源于人们最自然的生活。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就通过相应的动作来传递消息,进行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通过不同的动作姿态来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形体艺术。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了充分反映本民族风格的舞蹈,造就了我国灿烂的文化。
(二)我国民族舞蹈的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都有自身的语言、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这些民族舞蹈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条件等方面都不同,各自成为一个系统,具有不同的内容、风格等。因此,要想通过舞蹈教学全面掌握这些舞蹈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必须全面分析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还要以此为基础,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掌握风格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舞蹈作品。我国的民族舞蹈常常是将歌、舞、乐三者完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承方式。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表现出本民族的特点和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舞蹈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炼、完善,使民族舞蹈更具有生命力。同时,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舞蹈兼收并蓄,产生了新的舞蹈形式,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
二、现阶段民间舞蹈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虽然通过鼓励民间舞蹈教学来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民间舞蹈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当前,部分教师依然坚持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过分注重对舞蹈动作的练习,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舞蹈动作,就能掌握民族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分解、练习,注重动作之间的流畅性,忽视对背后知识的讲解,如文化等。即便在课下或空余时间,也让学生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评价一个学生舞蹈掌握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舞蹈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流畅、是否与教材一致,使原本十分有趣的舞蹈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民间舞蹈学习变得与普通课堂学习毫无二致,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未能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进行调整。民间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课,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特点,对其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同时,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比,我国的民间舞蹈教学起步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再加之教材市场鱼龙混杂,缺乏权威性,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国家在现阶段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了相应投入,培养了一批民间舞蹈教师,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但是与快速发展的舞蹈教学相比依然不足,同时,这些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老教师的知识往往比较陈旧,过分依靠传统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基础。新进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且其他方面的工作也会占据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开展民间舞蹈的正常教学。
(四)忽视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民间舞蹈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创新。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然后将它们进行分解,逐一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完全模仿教师的动作,即便掌握了动作要领,也未能理解背后蕴涵的文化,忽视了自身的主动性。
三、在民间舞蹈教学中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进行民间舞蹈教学,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舞蹈文化,我们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对舞蹈背后所蕴含文化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广,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注重让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认真练习,更要注重讲解舞蹈背后的文化精髓,即舞蹈属于哪个民族、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舞蹈意义等,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舞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客观基础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年级阶段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需要让他们掌握民间舞蹈的发展情况、保持基本队形等基础知识;对于中间年级的学生,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初级舞蹈动作的练习,增加其柔韧性和灵活性,培养他们的整体协作能力,初步掌握文化知识;对于那些高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懂得民族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实现文化传承。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当今信息化、科技化趋势更加明显,舞蹈教学要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多媒体加强练习,了解民族舞蹈文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邀请专家技术学者对教学进行指导,引进新型教师,为民间舞蹈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四、结语
总之,现阶段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着坚持传统教学观念、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忽视创新教学方法等诸多问题,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进新型教师,促进民间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进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
作者:廖紫薇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罗志江.分析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4,(19):10.
关键词:舞蹈教学;合作关系;整合
舞蹈教学作为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的教学的研究课题,舞蹈专业作为一个专业,客观的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的,一方面,舞蹈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舞蹈的教学必须要遵循艺术的规律,要充分的挖掘学习者的艺术天分,发挥自身的艺术天赋,才能有效的做好艺术的教学;另一方面,舞蹈教学,作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教学规律,需要有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要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来完成舞蹈的教学,但是又不能太死板,扼杀了教学的规律和艺术的规律就不是有效的舞蹈的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研究合作,是一门新兴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教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舞蹈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师生之间发挥自己的最佳的水平,挖掘艺术的舞蹈规律,做好舞蹈教学。
一、舞蹈教学中合作的基础
舞蹈教学的合作来源于舞蹈教学的课程改革,传统的舞蹈教学更偏重于舞蹈训练,因此这些具有艺术天赋的舞蹈学生在学习舞蹈专业的时候,更多的在于舞蹈的训练和舞蹈的勤练,但是这样的舞蹈教学模式是不利于舞蹈艺术天分的挖掘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舞蹈表演者,但是并不是一个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不能用舞蹈来赋予生命和灵魂。因此,长期以来,舞蹈教学模式被学界给予广泛的研究,究竟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既用舞蹈科学的教学观念来完成教学,用标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设置来完成教学,又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磨灭学生的艺术天分。因而在舞蹈教学中就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索”的舞蹈教学模式。合作成为了舞蹈教学的中心和灵魂。其实在舞蹈教学中,合作是必然的发展模式,也是有相应的理论支撑的。首先,舞蹈教学本身就是艺术的教学,舞蹈的合作教学是一种教学过程中的需要的满足模式,学生在被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需要被认可的,因此充分在进行舞蹈教育的时候,在诠释舞蹈精华的时候,在舞蹈的编排的时候,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舞蹈的理解和学习,便于舞蹈的教学的创新。其次,舞蹈教学本身从舞蹈专业的开设以来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舞蹈教学需要在新的时代全面的教学发展。再次,舞蹈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多方的了解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向,才能学习的更好。
二、舞蹈教学中的合作关系的体现
1)舞蹈教学的合作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一种新型的合作体现。传统的舞蹈教学,只是在于教师的教授,而教师的教授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往往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实际上,舞蹈教学中必须要十分的重视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动的学习就是合作的一个过程。所以对于舞蹈教师来说,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达到合作学习的理想效果,转变舞蹈教学的观念,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就是舞蹈教学合作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的重点。因此,实际上,传统舞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建立已经不能够在适应新型的师生之间的舞蹈教学了,舞蹈教学中的合作关系的体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更需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有效的把舞蹈教学提到新的高度。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感到学习就是一个轻松、自由的愉快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来帮助学生学习舞蹈,从而实现有效的舞蹈授课模式,使学生和教师的合作实现互动双边和合作关系,从而有效的帮助舞蹈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和创新。
2)舞蹈教学的合作还体现在信息化的建设和舞蹈教学的整合,多运用新技术的教学资源方式,帮助舞蹈教学的内容丰富。新时代的舞蹈教学的合作关系体现,在新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之下,信息化资源的利用和舞蹈教学的整合也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舞蹈教学在新时代的教学,需要相应的新媒体平台的资源来支撑,尤其的舞蹈的编排,再也不是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运用已有的舞蹈案例来进行充分的教学,在新媒体平台上有太多的舞蹈视频资源,这些成熟的舞蹈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的舞蹈的学习中进行互动,从而整合各项舞蹈资源,帮助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增强。高校的舞蹈教学最重要的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外,还需要教会学生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舞蹈编导过程中赋予艺术的创新能力,而现在新媒体上面的舞蹈资源不管是音频和视频都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有效的整合这些资源用在教学上面,让学生感受经典舞蹈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增加灵感,建立有效的教师、学生、舞蹈资源的整合关系,从而有利于舞蹈的教学。综上,舞蹈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新型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师生之间共建和共享,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磨合的方式来有效的完成,师生之间的合作是舞蹈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的体现,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改革模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杨磊 单位: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舞蹈系
参考文献:
[1]常国华,浅谈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技能在舞蹈教学中的辨证关系,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2月
[2]王爽.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西南大学,2013年3月
[3]金宁.浅谈舞蹈教学中的情感作用,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
【关键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而且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成长尤为重要,有利于为学生将来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高校民间舞蹈的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突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特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从而导致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出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的问题。民间舞蹈教学中包含丰富多样的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正确理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提升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质量,进而达到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时期背景下,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要想培养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支撑,还要具有前进发展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对提升高校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更为注重学生舞蹈技能、文化素养的培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技能。虽然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但是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掌握的舞蹈知识技能具有局限性。因此,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多元学习的意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且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中,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也给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很多高校纷纷采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民间舞蹈教学管理课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在部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开设的民间舞蹈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舞蹈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在落实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高校民间舞蹈教师需要教授的学生较多,进而在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和因材施教方面面临教学压力,从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民间舞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部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未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将学生带入高校民间舞蹈的多元化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学习内容。此外,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还存在师生之间互动效果差、互动教学环节缺失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第三,民间舞蹈教学队伍不完善。为充分发挥高校民间舞蹈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高校还需要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舞蹈教学能力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存在民间舞蹈教学师资队伍不完善的问题,甚至部分高校还存在专业民间舞蹈教师匮乏的状况,难以有效地提升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水平以及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如果缺乏民间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也会给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教师带来教学方面的压力。囿于时间和精力,教师很难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难以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全面了解,最终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不佳,还会制约和影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完善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方式、师资队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改革需要考虑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三、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体系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工作体系。当前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主要沿用传统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教材等,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时,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社会对于民间舞蹈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要求,构建完善的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并采用重新编写民间舞蹈教材等方式,整理与选编区域性民间舞蹈教材,进而有利于凸显高校民间舞蹈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区域性民族舞蹈创新能力和学习素养。这方面,云南某艺术学院的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和教材的优化中,不仅包含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彝族、苗族、哈尼族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还涵盖很多与区域性优秀曲目、舞蹈相关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整合了本地区的民间舞蹈教学资源,进而也为培养学生民间舞蹈学习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期间,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民族舞蹈专业技能的教育,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特点,开展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知识讲解的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等,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民间舞蹈的实际表演和创新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民间舞蹈教学的方式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方式。良好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能体现教学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特征,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舞蹈能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民间舞蹈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利用多媒体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也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舞蹈教学的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并通过对视频分析、对专业技术动作的分析,正确掌握民间舞蹈的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结合多媒体视频和教学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互动交流能力。
(三)建设民间舞蹈教学队伍
新时期背景下,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师资队伍之间的竞争。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高校建设民间舞蹈教学的师资队伍,通过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舞蹈素养,进而推动舞蹈学科的深层次发展,充分发挥舞蹈教师的潜能和育人能力。高校可以聘请国内民间舞蹈研究专家兼任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同时,整合高校民间舞蹈教师的骨干教师资源,构建具有多重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合理参与到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中。高校需要组织开展民间舞蹈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举办名家讲座、表演与比赛活动,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多元化学习和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在教学中积极投入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中,促进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对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教学队伍的优化工作,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让学生能够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提升文化素养及学习能力,感受民间舞蹈的学习乐趣,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葛宗男.高校舞蹈教学传承东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方法与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1):265-266.
[2]刘楠楠.“非遗”民间舞蹈进校园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艺术评鉴,2019,(24):132-134.
[3]郭珺.论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3):242+244.
关键词:网络技术 多媒体 舞蹈课程教学效果 辅助系统
一、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的优势
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是一种利用综合化教学媒介与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一种可操作的平台,该平台利用各种多维度的教学资源与数据,整合为一个操作整体,帮助学习主体掌握舞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知识的有效手法。提升了教学多维度发展的可能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之中可视性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局面。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一般会通过网络平台搜索资源,共享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性能。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的优势为:
1、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一般拥有较多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化平台互动链接与共享资源读取的方式选取大量的丰富的教学数据展开教学。[1]
2、为多媒体舞蹈教学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与技巧,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可以利用网络化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舞蹈知识与技巧,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沟通,掌握学习技巧与内容。
3、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的内容更新速度快,与时展速度相协调,加快了课件的更新频率,帮助舞蹈教学内容更快更好的实现了全新的转变与发展。
4、更加形象、直观的交互环境,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互的整体教学、学生间交互的分组教学、人机交互的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无限制地互相交流,与他人沟通、联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
二、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原则
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主要参考基础为Internet网络技术,以互联网技术为使用基础,增加了相关的幻灯片、音频、视频、图画、论坛、互动资料以及综合性资源为一体,形成了综合化的软硬件教学条件,提供了不同层次与不同形式的教学管理帮助,增强了舞蹈教学的多层次性与多功能性教学目的,实现了多空间立体化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舞蹈教学的总体向上发展的优势,帮助舞蹈教学更快、更好、更便捷的转变发展策略,改善了舞蹈课堂教学的传统思路与模式,增强了舞蹈教学的可视化程度,帮助学生建立了对舞蹈的理论知识的浓厚兴趣,实现了网路化与舞蹈教学互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平台的建立。
所以,为了有效发挥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的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完善管理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舞蹈教学的完整性。在进行多媒体舞蹈辅助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在符合舞蹈教学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使舞蹈教学的各项动作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完成,不仅避免了操作平台来回切换而造成的不必要麻烦,还有效降低了舞蹈系统的操作难度。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舞蹈教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开放,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在网络中进行下载,自主学习。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可以实现课程内容在共享平台之中的有效传输与开发,不针对课程的开发工具做出限制,只是要求工具开发的课程内容可以在平台上有效运转。
第三、坚持简化处理的原则,保证多媒体舞蹈辅助教学系统的最简单化处理,降低多平台辅助教学的复杂性操作,多媒体辅助系统的教学首要功能就是要降低网上教学的技术难度,提供有效与方便的教学工具,简化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内容,保证教师的教学专注性与教学的针对性。
第四、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必须要支持多种教学发展策略,多媒体舞蹈
教学辅助系统其自身是一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化发展的新型教学途径,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摆脱了传统化的教学思想与单一的模式,注重多元化与多位一体的教学资源开发,注重发展新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出了新的舞蹈学习思维与新的舞蹈教学方法。
三、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的实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业余休闲活动层出不穷,舞蹈作为一项既有健身效果又有美学享受的运动,自然受到了大多人的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休闲活动。舞蹈可以有效拉近人们的距离,从而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联系彼此感情的纽带。近年来,正是由于舞蹈的繁荣发展使各大高校认识到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的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了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希望能够给那些热爱舞蹈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3]
现代化教学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舞蹈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的教学观念环境之中,必须要逐渐增强对传统模式教学的新动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全新的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系统的新观念与思路,完善舞蹈教学的体制与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舞蹈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舞蹈专业本身也是一项具有艺术价值与魅力的专业内容,学生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观察舞蹈动作和艺术魅力,还要通过多次数与拆分阶段的方法分析掌握舞蹈动作,以便于掌握好舞蹈教学的关键知识点与核心。作者通过整理与分析这些相关论点,通过对舞蹈教学内容的详细分解与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建立了相应的多媒体舞蹈教学辅助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辅的教学系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更好地学习氛围,帮助差异化的学习舞蹈的群体找到了自我的归属。多媒体误导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舞蹈美学的特点。[4]
参考文献:
[1]陈自旺. 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2:18-20
[2]孙月红.谈多媒体教材在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2009.06:60-66
关键词: 高校健身舞蹈 分组教学法 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外南国商学院健身舞蹈选项课大一的学生,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对体适能身体指标进行测试,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基础条件为同等人群。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网上搜集大量研究论文和关于高校健身舞蹈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书籍,多看多听健身舞蹈教学理论和专家学者的优秀成果。
1.2.2实验法。
实验组1、2为大学健身舞蹈选项课1、2班,对照组为健身舞蹈选项课3班。实验时间为期一个月。每次练习时间均为80分钟,同一老师上课,教学要求、内容、条件相同。实验组的教学顺序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老师练习、相互观察模仿、互纠互练、相互讨论、自主练习。学生主要练习方法以分组练习为主。对照组教学顺序为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跟做、集体练习,学生主要按传统练习法进行练习。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健身舞蹈的技评成绩。
1.2.3问卷调查法和追踪测试法。
观察学生学习健身舞蹈的兴趣、爱好,制定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并在考试结束三周后,再次评定学生练习健身舞蹈的遗忘率。
1.2.4统计分析法。
用数理分析法对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健身舞蹈成套动作进行评定。考核小组由三位健美操专业教师组成,在测试条件、场地均等的情况下,严格执行统一的评定测试标准,对两个组学生健身舞蹈成套动作的技能、表现力等进行评定打分,然后统计分析测试结果(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实验组学生的健身舞蹈技术比对照组好,p
2.2结果分析
2.2.1促进正确动作技术、技能的形成,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从上表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分别是85.42、84.42和76.63,因此分组练习法关于提高学习方法方面很明显。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助于对运动技术、技能教育实现具体感知。成功的健身舞蹈教学在于学生之间的反馈学习,观察和指导教学过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一个方面。老师的示范技术、动作指导、及时评估反馈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以理解和进行操作技术。传统的技术能力训练,学生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老师,教师占主导作用。
2.2.2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自主锻炼的意识。
分组互动教学法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学习情况,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助小组的操作性。
2.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组互助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发挥体育课程的教育作用,确定学生在健身舞蹈课堂教学的科学、自发展。健身舞蹈是健身舞蹈与时尚舞蹈的结合,教师的示范只是起引领作用,学生自主练习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积极思考和讨论,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风格,解决教学单调的问题,将达到创新的效果。
2.2.4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健身舞蹈是音乐与舞蹈与健身操的结合的体育实践课程。锻炼应在互启发互补中进行。练习合作性不仅存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应相互提问帮助。体育课堂练习合作犹如一支球队,在练习中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
3.结语
健身舞蹈课程采用分组练习法进行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健身舞蹈技术动作的改进。分组互助教学法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反馈、相互纠正自主练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了“快乐体育”的真正内涵,这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