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营销团队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销团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营销团队论文

第1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关键词:年内轮耕;小麦-玉米两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分布

中图分类号:S158.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063-06

团聚体是维持土壤质量的物质基础,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重要影响[1]。土壤有机碳是评价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它影响着土壤的结构和团聚[2]。土壤有机质是团聚体分级的主要胶结剂,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必须有赖于土壤中的有机质[3,4],它的积累与分解是维持与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5]。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核心,影响矿化过程的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都直接对土壤氮素供给和作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6]。王勇等[7]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旋耕、免耕措施能提高土壤0~40 cm深度大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贡献率。刘玮等[6]研究表明垄作免耕显著促进了土壤中氮素矿化作用的进行。Angers等[8]认为耕作方式和强度影响有机碳和氮素的矿化速率及碳、氮在土壤中的积累。前人对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碳、氮的分布和稳定性做了较多研究[9~11]。而关于小麦―玉米两熟区年内采用不同耕作方式组合的轮耕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研究较少。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华北平原的应用,多年少、免耕后,出现了土壤变硬、容重增大、孔隙变小等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12]。适宜的轮耕模式能改善土壤质量[13]。因此,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开展年内轮耕模式试验研究,分析年内轮耕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为该地区选取适宜的年内轮耕模式和提高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0~2012年在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半阁村(34°95′N, 117°04′E)进行。研究区为华北平原典型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 383.0 h,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水量 773.1 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质地粘壤,地下水在5 m以下。试验前 0~20 cm土壤 pH值6.77,容重1.36 g/cm3,有机质25.08 mg/g,全氮1.48 mg/g,速效磷50.16 mg/kg,速效钾192.33 mg/kg;20~40 cm 土壤 pH值7.48,容重1.45 g/cm3,有机质16.87 mg/g,全氮0.96 mg/g,速效磷4.11 mg/kg,速效钾155.67 mg/kg。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小麦季耕作,分为小麦季免耕(WZ)、小麦季深松(WS)、小麦季翻耕(WC)。副区为玉米季耕作,分为玉米季深松(MS)和玉米季免耕(MZ)两种。两因素相互组合共6个年内轮耕处理(表1)。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各处理统一田间管理,小麦季基施氮磷钾三元复混肥(18-15-12)750 kg/hm2,后期不追肥,玉米季基施氮磷钾(30-5-5)配方肥 30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600 kg/hm2。小区面积 15 m×50 m=750 m2,重复3次。小麦玉米秸秆等量还田,小麦还田量 8 974 kg/hm2,玉米还田量9 968 kg/hm2。深松采用间隔深松,间隔60 cm,深松取样地点为深松作业处,其他耕作处理为随机取样,重复5次。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于2012年6月7日小麦收获后在田间用直径10 cm环刀(避免外力挤压,以保持原来的结构状态)按“S”形分布5点分层采集有代表性的原状耕层土壤,取样深度分别为0~10、10~20、20~40 cm。运回室内后(运输时避免震动和翻倒),沿土壤的自然结构轻轻地剥开,将原状土剥成小土块,同时防止外力的作用而变形,过7 mm筛,并剔去根茬和石块。土样平摊在透气通风处,自然风干。

小麦季免耕玉米季免耕

(WZ-MZ)前茬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前茬小麦秸秆全部粉碎还田,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

小麦季免耕玉米季深松

(WZ-MS)前茬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前茬小麦秸秆全部粉碎还田,ZS-180型震动深松机深松1遍(深度35~40 cm),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

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

(WS-MZ)前茬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ZS-180型震动深松机深松1遍(深度35~40 cm),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前茬小麦季秸秆全部粉碎还田,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

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

(WS-MS)前茬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ZS-180型震动深松机深松1遍(深度35~40 cm),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底基肥、播种作业前茬小麦秸秆全部粉碎还田,ZS-180型震动深松机深松1遍(深度35~40 cm),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

小麦季翻耕玉米季免耕

(WC-MZ)前茬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铧式犁翻耕1遍(深度15-18 cm),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前茬小麦季秸秆全部粉碎还田,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

小麦季翻耕玉米季深松

(WC-MS)前茬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铧式犁翻耕1遍(深度15~18 cm),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前茬小麦秸秆全部粉碎还田,ZS-180型震动深松机深松1遍(深度35~40 cm),2BMF-7/14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深度6 cm)、施基肥、播种作业

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采用湿筛法[14]。将25 g风干土样放入水稳性团聚体分析仪的套筛(5、2、1、0.5、0.25、0.053 mm)顶层,浸润10 min,开启团聚体分析仪,使之达到 20次/min(上下筛动时套筛不能露出水面),定时2 min。筛好后,将套筛拆开,留在筛子上的各级团聚体用细水流通过漏斗分别洗入铝盒,待澄清后倒去上面的清液,烘箱55℃烘干,空气中平衡2 h后称重[15],计算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分数[16],重复3次。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的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17]。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和DPS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团聚体分布状况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内轮耕措施对0~1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不同。MZ、MS条件下,小麦季三种耕作方式对5~7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均表现为WZ>WS>WC,差异显著(P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内轮耕措施对10~2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影响不同。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在5~7 mm和1~2 mm粒级,小麦季三种耕作方式对团聚体数量的影响为WS>WZ>WC;而在2~5 mm、0.05~0.25 mm和WC>WZ,玉米季深松条件下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无论MZ还是MS的年内轮耕模式下,WS比WZ、WC能降低10~20 cm土层

不同年内轮耕措施对20~4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影响不同(表4)。20~4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要比0~20 cm更为广泛。WZ处理的年内轮耕模式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2~5 mm粒级,WS为2~5 mm和0.5~1 mm,而WC模式为0.5~1 mm粒级。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在0.5~1 mm粒级,小麦季三种耕作方式对水稳性团聚体数量的影响表现为WC>WS>WZ;而在WZ>WS。在5~7 mm和1~2 mm粒级,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WZ处理的年内轮耕模式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比WS和WC多;而在2~5 mm粒级,则表现为WS>WZ>WC,差异显著。无论MZ还是MS的年内轮耕模式下,WS比WZ、WC能降低20~40 cm土层

2.2年内轮耕对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年内轮耕措施对0~40 cm土层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之表现出不同含量的分布趋势。在0~40 cm土层,WZ和WS的年内轮耕模式下,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含量逐渐降低;WC的年内轮耕模式下,由于WC对0~18 cm土层的翻转作用,0~20 cm土层内有机碳含量并无显著变化,20~40 cm土层内有机碳含量降低。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小麦季三种耕作方式对0~10 cm土层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影响表现为WZ>WS>WC。在10~20 cm土层,WS和WC年内轮耕模式下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WZ,WS和WC之间无显著差异。在20~40 cm土层,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小麦季三种耕作方式对20~40 cm土层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影响表现为WS>WC>WZ。无论小麦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MS比MZ能降低0~10 cm和提高10~40 cm土层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但差异不显著。

2.3年内轮耕对团聚体全氮的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不同年内轮耕措施对0~40 cm土层团聚体中全氮含量影响不同。在0~10 cm土层,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WZ和WS的年内轮耕模式比WC能显著提高团聚体中全氮含量,WZ和WS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10~20 cm土层,各种年内轮耕模式对团聚体中全氮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在20~40 cm 土层,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WS和WC的年内轮耕模式比WZ能显著提高团聚体中全氮含量。无论小麦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MS比MZ能降低0~10 cm和提高10~40 cm 土层团聚体中全氮含量,但差异不显著。

2.4年内轮耕对土壤团聚体C/N的影响

不同年内轮耕对0~40 cm土层团聚体中C/N影响不同(表7)。在0~10 cm土层,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小麦季三种耕作方式对C/N的影响表现为WZ>WS>WC,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在10~20 cm土层,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WS和WC的年内轮耕模式比WZ显著提高团聚体中C/N,WS和WC之间无显著差异。在20~40 cm土层,各年内轮耕措施对团聚体中C/N无显著差异。无论小麦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MS比MZ能降低0~10 cm和提高10~40 cm土层团聚体中C/N,但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内轮耕措施处理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在0~40 cm土层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表2~表4),这可能是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耕作深度、扰动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水稳定团聚体分布的差异[18]。无论小麦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MS的年内轮耕模式比MZ有利于0~40 cm土层微团聚体聚成更大粒级的团聚体和保护大团聚体免受破坏。王勇等[7]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能提高土壤0~40 cm深度大团聚体含量。本研究表明,无论玉米季免耕还是深松条件下,WS比WZ、WC能降低10~40 cm土层0.25 mm粒级的大团聚体含量。

土壤团聚体和不同土层中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在免耕处理中都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且免耕对土壤碳、氮的分布产生分层现象,使碳、氮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而传统耕作使土壤碳、氮在0~30 cm均匀分布[19]。本研究表明,年内轮耕能显著影响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及C/N。无论玉米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WZ和WS比WC能显著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及全氮,使更多的碳、氮在土壤表层聚集,但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碳、全氮含量逐渐降低(表5,表6),这可能是由于免耕、深松处理不翻动土壤,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在表层土壤富集。无论小麦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MS比MZ能降低0~10 cm和提高10~40 cm土层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及C/N,这可能是由于MS能增加根系等残留物在10~40 cm的分布。前人研究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不仅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影响的机理不同,而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20,21]。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阐明不同环境条件下年内轮耕对土壤团聚体的作用及土壤固碳减排增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Oades J M.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J]. Plant and Soil, 1984, 76: 319-337.

[2]陈志杰, 廖翠华, 黄仕凤.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4): 13203-13204.

[3]Tisdall J, Oades M. Organic matter and water-stable aggregates in soils[J].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82, 33: 141-163.

[4]Oades J M, Waters A G. Aggregate hierarchy in soil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1991, 29: 815-828.

[5]苗淑杰, 周连仁, 乔云发, 等.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矿化和团聚体碳分布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09, 46(6): 1068-1073.

[6]刘玮, 蒋先军. 耕作方式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氮素矿化的影响[J]. 土壤, 2013, 45(3): 464-469.

[7]王勇, 姬强, 刘帅, 等. 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7): 1365-1373.

[8]Angers D A, N’dayegamiye A, Cote D. Tillage-induced differences in organic matter of particle-size fractions and microbial biomas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 1993, 57: 512-516.

[9]田慎重, 宁堂原, 王瑜, 等.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2): 373-378.

[10]梁爱珍, 张晓平, 杨学明, 等. 耕作对东北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其稳定性的短期影响[J]. 土壤学报, 2009, 46(1): 151-158.

[11]王彩霞, 岳西杰, 葛玺祖, 等.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3): 642-649.

[12]何进, 李洪文, 高焕文.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0): 62-67.

[13]孙国峰, 陈阜, 肖小平, 等.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12): 109-113.

[14]Elliott E T. Aggregate structure and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native and cultivated soil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86, 50(3): 627-633.

[15]Barreto R C, Madari B E, Maddock J E L, et al. The impact of soil management on aggregation, carbon stabilization and carbon loss as CO2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a Rhodic Ferralsol in Southern Brazil[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9, 132: 243-251.

[16]Yang X M, Wander M M. Temporal changes in dry aggregate size and stability: tillage and crop effects on a silty loam Mollisol in Illinois[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1998, 49: 173-183.

[17]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8]田慎重, 王瑜, 李娜, 等.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 33(22): 7116-7124.

[19]Muhammad A, Rattan L. Tillage and drainage impact on soil quality. I. aggregate stability,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8, 100: 89-98.

第2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沈阳分析,市场的买家中,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占很大比例。卖家及很多是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庞大的本科、专科生买家群体因论文只需提交校方审核答辩,无须发表,因而没算进1180万有需求队伍。但他们无疑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如中介和们承诺论文质量有保障,还保证论文具有原创性,不会被反剽窃软件测出,这些都助推了2009年市场的活跃。

再看看市场。这里,不仅非法期刊买家提交的论文;只要付费,大批正规学术期刊也发表买家从非法网站、中介、处买来的论文。由于市场营销模式更便利,他们赢得更多回头客。

论文荣誉市场更是令人瞠目。花上800元人民币或更多,卖方能为买方提供论文的国家级评奖(这些评奖大部分都是虚假评价),包括盖章的评审鉴定和奖状证书。

第3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关键词]产品整体概念;专题讨论;营销教学

市场营销教学中,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加深学生理解,在讲到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时,教师一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但由于专题讨论需要花费学生和教师大量的课堂和课外时间,所以往往需要挑选最重要的内容实施讨论。产品整体概念是企业贯彻现代营销观念的基石,只有真正理解了产品整体概念,企业的产品(包括服务)生产才会是以顾客为中心,由顾客需求来决定的,企业的产品创新也才会有系统的理论支持。所以,笔者在营销教学中一般都会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产品整体概念的专题讨论。本文即是组织讨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各位同人磋商交流。

1研究回顾

为了解近年来国内同行发表过的关于产品整体概念专题讨论的教研论文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为分类基础,分别用“产品整体概念、营销教学方法、产品整体概念讨论”等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截至2016年10月,讨论产品整体概念的论文有82篇,讨论营销教学方法的有338篇,而谈到产品整体概念讨论的为零。这些论文中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论文基本都是讨论对产品整体概念本身的理解,或者讨论基于产品整体概念的产品开发、产品创新、差异化营销策略、提升品牌核心价值、顾客满意等内容的。这些都属于学术研究文章,没有教研论文。而关于营销教学方法的论文基本都是教研论文,论文内容大都是讨论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及其改革创新,或者具体讨论某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维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等。和我们的研究主题较为相近的教研论文主要是谈互动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的,如张萍(2007)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肖超盛(2011)的“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马涛(2014)等的“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刘培红(2014)的“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等。但这些教研论文也只是概括谈论讨论教学法的,并未具体提及产品整体概念讨论到底如何实施及实施效果。综上所述,对于在营销教学中如何实施产品整体概念专题讨论,前人并未发表过专门的教研论文,本文以此为主题进行分析讨论是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

2产品整体概念专题讨论的实施

2.1组织过程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一开始,笔者都会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以后课堂的专题讨论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组时要求每组人数大致相等,一般一个班划分5~7个小组,这样方便控制整体讨论时间,也有利于讨论的深入。课堂讨论之前,教师提前1~2周布置讨论主题,让学生下去阅读产品整体概念相关资料,例如学术论文、相关案例、类似教材等。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阅读材料,但不局限于这些材料。笔者一般会布置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思考:选择一种熟悉的产品,思考该产品的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实现该产品的差异化?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就实际产品来说它的五个层次的含义具体是什么,理解消费者购买产品实际购买的是什么,掌握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方法。考虑到很多学生有创业梦想,所以笔者提醒学生,所选择的产品既可以是现实中常见的产品,也可以是自己拟创立的企业将要营销的产品。课堂讨论时,学生们可以将桌椅拉开,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要有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并需要推选一人负责讨论结束后上讲台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各组组长负责维持讨论秩序。讨论时间根据分组数目及该次上课总课时安排,一般30分钟左右。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在教室内走动,回答学生疑问,提醒学生参与。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抽签或由教师指定上场顺序,每组讲解人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倾听并择要记录,记录时注意将各组讲解要点、存在的问题、听的过程中将迸发出的一些灵感写下来,以备后面总结时使用。同时给各小组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每个小组学生展示结束后,允许下面的学生就展示中的疑问进行提问,展示的学生回答。该小组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形成全班讨论的气氛。全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陈词,这也是专题讨论的关键点。教师不仅要对展示中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包括结论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最后还要结合讨论结果总结讲解产品整体概念的理论内容,以及产品整体概念在产品开发和创新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该概念与理论,并明白如何在企业实际中应用。讨论结束后,各组讨论记录按要求上交,教师存档作为平时成绩依据。

2.2课堂讨论结果

笔者2015年在为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学生讲授《市场营销学》产品策略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专题讨论。讨论问题设置如前。学生共组成了10个互动小组,课堂讨论气氛比较热烈。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最后教师进行了点评。因为小组讨论内容较多,无法详列,故总结其要点和大家交流磋商。(1)涉及行业众多,产品选择比较现实。学生们讨论涉及的行业和产品有:餐饮、鞋子、智能手表、净水器、医药、卷烟、服装销售、眼镜和手机。行业种类繁多,既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服务。虽然前面提醒学生可以选择拟创业企业的产品,但实际上大家都选择了现实中的比较熟悉的产品,这可能跟本次讨论专题比较务实有关。(2)基本理解了产品整体概念,初步掌握了产品差异化的方式。每个小组一开始都是结合他们讨论的具体产品或服务,解释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的具体含义,提出差异化的方式,理解大都比较准确。例如其中一个小组讨论的是云南白药的白药产品,他们解释其核心产品是指满足人们止血疗伤的需要;形式产品是指式样有散剂、胶囊剂、酊剂、膏剂、气雾剂等,包装有瓶装、盒装,特征方面是国家保密配方,多年临床验证,商标是云南白药,品质是高质量,全国知名品牌,名声享誉全球;期望产品是指人们购买云南白药时期望买到疗效好、使用方便的药;延伸产品是指云南白药的售后服务和保障,比如药品的“三包”、品质的承诺;潜在产品有些已经开发出来了,例如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牙膏等,还有很多可开发的产品,例如救急药箱、药妆、保健品等。对于云南白药差异化的手段,他们认为在形式产品和潜在产品方面差异化的途径比较多,例如云南白药使用形式的变化,产生了胶囊剂、膏剂、气雾剂等;云南白药和其他日用产品结合形成新产品,例如云南白药牙膏,以后还可开发云南白药卫生巾,等等;以及云南白药扩展到人们的日常保健,开发出含云南白药成分的保健品。从他们的讨论结果看,对于产品整体概念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对于产品差异化的途径也能指出一些方向,但具体到未来可开发哪些产品,还谈不出太具体的内容,说明他们还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产品差异化的方式。(3)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学生们的思路非常开阔,经常可以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例如讨论眼镜的小组在谈到产品差异化途径时,他们提出可以在外观、材质方面差异化,可以开发游戏眼镜(其实现在谷歌已经在开发类似的眼镜,叫可穿戴设备),可以给眼镜增加日程提醒、地图、导航等功能。讨论服装销售的小组谈到延伸产品时提出可利用VR技术让顾客虚拟试装,通过网络指导顾客进行穿着搭配。讨论手机的小组提出潜在产品可以开发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手机;增加手机安全气囊,解决大多数人经常把手机掉在地上摔坏的问题;增加手机投影功能,甚至可以直接投影到空气中,形成三维立体画面。讨论鞋子的小组提出未来可将鞋子开发成单人代步工具。从以上举的几个小组的例子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他们思想很活跃,没有太多束缚,所以往往可以想出很多天马行空的绝妙创意。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笔者进行了总结评价。首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结果说明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产品整体概念的含义,并能与具体产品结合起来,提出的差异化创意有很多亮点。其次逐个小组分析评价他们的理解和提出的创意,表扬他们理解的正确性和创意的亮点所在,同时也指出他们讨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讨论海底捞的小组在谈到形式产品时只说了服务的各个方面,而没有提到食物,这显然有遗漏。最后,笔者重新梳理了一遍产品整体概念,并对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这五个层次的内涵以及如何从每个层次实施差异化,如何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结合刚才小组讨论中大家谈到的具体例子进行了讲解分析。因为是学生刚刚讨论的例子,所以大家听得会比较认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就达到了该讲内容的教学目的。

3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3.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织专题讨论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1)差异化创意的可实现性考虑不足。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很多小组的差异化创意可能很不错,但可操作性方面往往考虑不足,没有具体去想怎样才能实现创意。没有具体实现路径和技术,创意就会成为空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读书、多讨论,同时多参加企业实践,多参加学校组织的SRTP、挑战杯、营销大赛等,以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2)问题讨论不够深入。本次专题讨论课堂气氛虽然热烈,但感觉各小组讨论问题不够深入,很多讨论内容都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学生对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和企业具体产品的结合虽然大都是正确的,但认识还比较浅薄,结合不够深入。究其原因,除了对产品的了解不够详细全面外,讨论问题的设置可能也有所不足。笔者认为,可能将现在的第二个讨论问题分解为两个问题更好:一是“描述该企业的产品开发历史,分析它是在哪些产品层次上进行了新产品开发”;二是“今后该企业可以从产品的哪些层次进行新产品开发,如何开发?”这样设置问题将需要学生事先阅读大量关于讨论企业的资料,会让讨论更加深入。(3)组织过程中存在参与度不足与小组过多的问题。本次专题讨论的组织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讨论时,总有个别学生在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讨论不积极。究其原因,可能是对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老师没有惩罚措施。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强调讨论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问题在企业实践中的作用,增加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老师在巡视时可以记下来哪些学生没有认真讨论,在发言提问阶段专门点名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用外力迫使他们参与。一旦形成参与习惯,这种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就会大为减轻。二是小组过多,评论不够深入。因为这个班级人数较多,而且还有很多重修的学生。组队时本班学生已经组织了7个小组,重修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又自行组成了3个小组,从而导致小组过多的问题。小组多了,每个小组汇报的时间就不得不缩减,汇报不够深入。教师评价时也无法深入全面评价每个小组。解决办法是控制组数,每班组建5~7个小组为宜。

3.2未来实施展望

对于以后如何组织类似的专题讨论,笔者也有一些想法。(1)借助团队游戏,提高参与积极性。专题讨论组成的小组其实都可以看成一个团队。但只是课堂讨论的话很难培养出团队精神,次数多了也不容易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以笔者考虑可以借助于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的形式,在小组组建时就要求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每次讨论前组织开展一些小的团队游戏,增加学生对小组的认同感。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算是学生以后走入职场的一种提前演练。(2)组成虚拟公司,增加带入感。以往的专题讨论学生每次都会更换讨论企业,讨论不同的产品。这样讨论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因为讨论的企业与自己无关,学生的讨论很难深入,导致他们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比较肤浅。所以笔者设想可以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一开始就指导学生直接组建虚拟公司,一个小组组建一个公司,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在公司中担任不同职务。以后课程每次专题讨论都以该公司为讨论对象,例如讨论该公司的营销环境、提供的顾客价值、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等。因为是自己的公司,讨论时就像在开董事会,大家各司其职,带入感就很强。这样整个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这个虚拟公司营销的思考将比较全面,即使以该公司为例参加挑战杯或者营销大赛,或者直接创业,都将会有更大的成功机会。最终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将更为全面,也能培养出相应的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萍.“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7(7):180-181.

[2]肖超盛.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2):102-104.

[3]马涛,李玉明,方成民.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10):127-129.

第4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一,本研究的主要依据和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及其在现实生活的研究现状

1,本项目的意义

团队建设顾名思义就是要搞好整体,维护整体,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前进.团队建设注重团队的核心目标,团队的管理机制,团队的精神."团队的业绩大于个体业绩的总和"——这是团队建设根本利益之所在.一个良好团队的建设还会在公司决策执行,项目开发,企业形象,资源整合,公司效率和管理行为的执行中起极其有效的作用.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的建设又有其特殊性,它不仅具有"协作性"团队所拥有的合作作用,同时,它也十分重视团队个体的个性发挥.建设良好的广告业务团队将有助于广告公司效率的大大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不断发展,广告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广义上来说,服务的竞争实质上是一种无形产品的竞争.但最终意义上的竞争是人的竞争,人的竞争是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竞争.福州广告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从经营业务较为单一,部门设置较为简单,管理制度较为简单的企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广告业务多元化,部门设置较为齐全,管理制度较为规范化的公司.

目前,根据目前的广告公司的资料表明,大多数都存在以下问题:(一)传统的经营思想和淡薄的发展意识阻碍了福州地区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建设发展.(二)福州地区的广告专业人才大量缺乏阻碍了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建设(三)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监管,对福州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了福州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大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海松.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L]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9(4)

[2]杰弗里·兰开斯特,莱斯特·马幸哈姆著,丁梅生冯晓波,应斌译.战略营销计划和评估[M] 远东出版社 : 1998(6):53-67

[3]杭州日报报业集团2019年报(L) 内部刊物, 2019

[4]福州博采广告广告调查报告(L) 内部资料 , 2019

[5]刘大东. 高效团队建设5W1H .中国管理传播网 2019(2)

[6]陆斌,媒体广告经营策略[L],现代广告2019 (106)

[7]朱月昌,公共广告研究[L] 国际广告,1994(3)

[8]朱月昌,略论电视广告解说词的创作[L],福建广告论文集,福建科技出版社,1998(7

[9]于晓茹, 从福视广告看广告业的发展趋势[L],视听天地,2019(6):68

[10]广告业呼唤整体策划人才和广告创意人才[EB/OL].

[11] 王军光,网络广告业步入分众传播[EB/OL]. tech.tom.com

[12] 2019年中国广告业统计分析报告[EB/OL].

[13] 新浪网.丁俊发,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新趋势[EB/OL].

[14] 新浪网络.郑和平,世纪之交的广告业发展方针和政策[EB/OL].

[15] 丁俊杰, 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 [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二)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内容

1.1团队建设的相关理论

本项目主要以一个具体的广告公司为例,考察和分析其在寻求发展中,团队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团队建设顾名思义就是要搞好整体,维护整体,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前进.团队建设注重团队的核心目标,团队的管理机制,团队的精神."团队的业绩大于个体业绩的总和"——这是团队建设根本利益之所在.

1.2福州地区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现状

业务团队的建设是广告公司发展的重要管理工作,它是广告公司各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的关键.福州广告公司的业务正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有业务项目的多元化,业务服务的多元化以及业务范围的多元化.随着福州广告业的发展壮大,对福州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福州地区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导致福州地区的广告公司在业务团队建设上面临了许多问题,也成为了大多广告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业务团队建设将直接关系到福州地区广告公司的发展.

4改善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调整经营思路,建设高效业务团队是发展广告业的关键.业务团队的建设,最关键是加强对福州地区广告人才的"开发,吸引和保留".建立良好的地区的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和加大行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来有效的管理和监管.

2.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初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广告业团队建设.为同行们构建一个新经营战略思路,实现人力资源战略整合研究在广告业中能蓬勃发展并得以在实际中应用和创新.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通过实际广告业团队建设的现状,对其实际操作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实用型的人力资源战略整合方法和建设新的团队建设.

3.2.解决其在特定环境下广告业如何按照地区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和加大行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来有效的管理和监管.

(三)本研究的特色和立论依据

1.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1.针对性.人力资源战略问题是一个宏观而且抽象的问题,当前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针对一个具体行业做的研究还比较少,也不够系统和深入,不够针对性.本文试图在这些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在实际的操作中的过程,综合探讨广告业团队建设问题.

1.2.引入人力资源战略分析理念.近几年来,人力资源战略研究在我国各行各业中迅速蔓延开,短短的几年中,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果并有很大的突破,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战略分析体系,人力资源战略整合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行业对其进行人力资源战略整合问题,不仅细化了人力资源战略整合的作用,而且突出了行业的特殊性.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2.立论依据

本文以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分析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的具体的广告公司的分析总结和调查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社会调查学等多学科理论,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对比,对广告业中的团队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调研安排

1,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解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研究分析广告业中的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2,调研安排

2.1搜集和整理各类相关文献,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并总结广告业中的基本数据

2.2对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了解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

2.3根据所研究分析成果,采用上述研究方法,提出广告业中的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措施方案,写出毕业论文初稿.

2.4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并对论文初稿进行必要修改,最后定稿.

三,论文基本大纲

福州地区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二,福州地区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一),传统的经营思想和淡薄的发展意识阻碍了福州地区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建设发展.

(二),福州地区的广告专业人才大量缺乏阻碍了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建设.

(三),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监管,对福州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了福州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大环境.

三,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业务团队的建设是广告公司发展的需求.

第5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战略性销售团队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创造优异的顾客价值来获取组织绩效,但如何对这种绩效进行评价却是众多团队管理者面临的难题。文章结合战略性销售管理与团队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了一个模块化的战略性销售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并对该体系的构成模块及其内在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简要的说明。

战略性销售团队的目的是采用人员推销的方式与潜在的消费者进行沟通以建立起与顾客不同类型的关系,这些顾客关系是企业认为能够实现其市场营销战略目标而必须建立的,要评估和控制所有销售人员的活动,就必须有效地处理好人员推销职能中的人的因素,处理好组织内外的(特别是顾客)人的因素。但是在当前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将战略性销售管理与团队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目前理论界对此鲜有研究;二是在战略性销售管理方面,如何超越由产品销售向关系销售的简单转变,系统地考虑绩效评价体系与销售责任的相

应变化:三是在上述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构建战略性销售团队的绩效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块化的战略性销售团队绩效评价体系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战略性销售团队绩效评价——一个模块化体系的构建

所谓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模块化体系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一是结构,确定哪些模块是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二是界面,详细规定模块如何相互作用,模块之间的相互位置如何安排、联系,如何交换信息;三是标准,检验模块是否符合设计规则,衡量模块的性能。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了看得见的设计规则的主要内容。

战略性销售团队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时限,而对此目标与任务及其实现程度的测评即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目前还较为分散,如Ingrain认为应该从销售额分析、利润率分析、成本分析和生产率分析四个方面来评价销售组织的效率;Stanton和Spiro指出,销售队伍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销售量分析、营销成本和盈利性分析、销售人员的绩效评估;Cichell.i认为,应该从创造需求、客户鉴别、得到购买承诺、订单执行、客户服务、销售流程等方面评价销售团队的绩效;而徐芳指出,团队绩效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团队成员的工作成果、团队整体的工作成果和团队未来工作能力的改善三个方面,等等。基于上述观点,结合战略性销售与团队管理的相关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模块化思想的战略性销售团队绩效评价体系(见图1)。

二、战略性销售团队绩效评价体系的模块化分析

1.作为引导模块的公司营销战略体系。企业整体、企业业务单元、企业营销和销售等各层次的战略整合为战略性销售管理活动确立了基本的战略导向。然而,要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就必须形成一个高效的公司营销战略体系。公司营销战略是通过将公司营销战略流程整合成一种框架体系加以完成的。销售业绩如何是公司的结构、基础设施、工作方法、行为和资源配置之间有利互动的结果,任何战略的执行都会导致将竞争的重点转变成组织的能力。因此,战略作用于并影响到中间要素,它们又依次影响到公司的运作情况。公司营销战略是市场驱动战略实施的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为顾客提供优异的价值,而这种优异价值的实现和传递是通过将公司营销战略流程整合成一种框架体系加以完成的,同时,公司的营销战略体系也为如何评价这种顾客价值的优异程度指明了方向。

2.作为核心模块的团队生产力。战略性销售团队最为核心的也是最为直接的绩效测评内容无疑是该团队的生产力,为此,我们设计了战略性销售团队生产力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见表1),这些指标的设立遵循的是以下原则:(1)指标应该是明确的;(2)指标应该是尽可能地达到或超过期望水平,并且是可以实现的;(3)指标应该是可以绩效跟踪检查和指导的;(4)指标应该是公司整体营销战略的体现,并在达成后能够对组织战略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3.作为动力模块的团队领导。战略性销售团队领导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可以应用到两个方面,首先,将该体系融会到公司的甄选体系中.使得公司的团队领导们保持一致的评价标准;其次,将该体系融会到战略性销售团队的管理体系中,以保证销售人员能够得到与胜任工作息息相关的行为与技巧的指导与反馈。

4.作为维系模块的团队关系。关系是打破团队成员间时空限制,使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处于一种虚拟状态的关键,战略性销售团队成员的配置要随着销售任务的需要而改变,而任务的变动则要根据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技术状况,以及与顾客、供应商、渠道成员和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反馈结果。因此,团队关系的维系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图3。

5.作为支持模块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一种鼓励、激励和培养团队成员为达到和实现团队及组织目标,根据团队及组织价值观协同工作的组织体系,包括四个层次:(1)团队精神: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团队凝聚力、领导模式的协调分散化、多种思维模式和判断方式并存、鼓励风险和创新。(2)目标专注:团队目标的稳定性、团队目标的聚焦性、团队目标的业绩导向、团队目标的信息导向。(3 )服务导向:客户服务的精确性、优越性和创新性;任务目标的设定与实现维度;源于知识的高附加值。(4)能力导向:对能力的认可、追求和充分发挥;对能力上限的突破、调整与改善;对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萃取;基于能力学习的奖励机制。

6,作为发展模块的团队开发与改善。持续的开发与改善过程是在创造和发展一种环境,在其中团队成员能感受到领导者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来自领导的反馈。这一过程是联结公司战略与组织核心能力的纽带,同时既是战略性销售团队绩效评价循环的终点,也是下一循环的起点,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图4。

三、战略性销售团队绩效评价体系的简要说明

目前和未来成功的销售人员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而不是诉说者,他应该与顾客发展长期的关系,而不是强调高压的短期推销技术,应该能够忍耐漫长而复杂的销售过程。本文所构建的模块化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引人持续的开发和改善过程,打破了传统销售过程线性的或是单循环的模式拘囿,形成了围绕客户关系建立和顾客忠诚培养的良性循环模式,并且使整个评价体系中各构成模块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第6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 营销 人才培养 策略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供不应求。房地产营销人才在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目前我国某些房地产公司推出的楼盘发生的积压现象而言,主要是与房地产营销理念的严重滞后,在培养营销人才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是攫取了当前时期下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房地产营销人才为主要阐述对象,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房地产营销人才进行了着重地阐述。

引言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这主要是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优越生活的追求是分不开的。总体来说,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蓬勃地发展,然而,对于某些经营理念欠妥的房地产公司,仍然会出现推出楼盘发生大量积压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与房地产公司营销人才的素质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难题,即当前应该如何加强房地产营销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以这个难题为主要线索,提出了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加强房地产营销人才素质的培养,即需要对该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进行提高,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房地产营销人才。

1.当前时期下高职房地产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房地产营销专业人才是非常紧俏的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与房地产业发展相吻合的高层次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房地产营销人才。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房地产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某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下面就将这些问题进行着重地阐述。

1.1 教学理论不能很好地与房地产营销实践相吻合

对于房地产营销,它需要学生在掌握本领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能够具有非常强的营销实践方面的沟通能力。然而,据笔者的经验和观察可知,高职院校的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仍旧是过于强调该领域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学生们所获得的仅仅是理论知识,而对实践十分缺乏。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培养。

1.2 缺乏在房地产公司进行实习的机会

根据当前我国的职场的发展不难看出,我国职场正在朝着两个极端的方向而发展,即一方面用人单位是求贤若渴,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却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房地产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均对实习机会抱有一定的期望,却事与愿违,学校组织学生的实习机会非常少,这就使得房地产营销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较差,专业的实际技能亟待加强。

1.3 团队协作的能力不够强

对于房地产营销而言,对人才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定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在房地产实际营销过程中,如果一个人单干是永远也不能完成得很好。但是,这反映在实际生活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个性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学生的个性也十分之强,那么这就导致了在工作上很难融入至一个团队之中,从而这就引发了学生个人的团队精神不足。笔者认为,若要能够与现代房地产营销的发展步伐相吻合,那么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综合性的知识加以学习,尤其是对团队协作精神方面的历练。

2.高职房地产营销人才素质培养的对策

针对如上关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房地产营销专业的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关于如何培养高职房地产营销专业的人才的素质,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2.1 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

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房地产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培训。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房地产经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保险、房地产评估以及房地产投资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2)对房地产楼盘本身所具有的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主要包括楼盘的建筑规模、价格定位、软硬件设施以及买卖交易条件等;(3)加强物业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的服务、公共契约以及管理规划等方面;(4)对楼盘所在的区域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行了解。

2.2 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2.2.1 适应能力

对于即将走出校门而进入房地产企业进行工作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外面的工作环境由于与学校的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很快地对工作环境进行适应,那么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让其深入房地产公司,了解和总结这些公司的企业文化、营销战略等,而且还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进行一定的熟悉和了解。

2.2.2 实际应用能力

在高职房地产营销专业的实际教学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实际教学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培养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房地产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若要提供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做到:要加强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笔者曾经使用了这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起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评价,提出相关的意见或是建议,从而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最大的锻炼。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时期下对于高职院校房地产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积极地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职场。针对当前时期下高职院校房地产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知,应该从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效东. 营销人才素质培养的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0).

第7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 冲动性购买行为之购后评价研究 网购中潜在购买行为与实际购买行为的关系研究 体验营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分析 时间管理倾向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冲动性与大学生网购现状的关系研究 异地冲动性购买行为驱动因素研究 青年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特征研究 线下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综述 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综述 冲动性购买行为理论综述 冲动购买行为研究动态探析 基于购物网浏览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关系的研究 框架效应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信用卡使用对中国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研究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后动态满意度研究 参照群体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 基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商场营销策略建议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探析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及营销策略 生活方式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Yoo W.S.Y.Lee.The Role ofInteractivity in e-tailing Creating Value and Increasing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10,(2):89.

[3]Clore, G L, and Centerbar, D B.Do approach-avoidance actions create attitudes?[J].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1):22-29.

[4]Aviv Shoham,Maja Makovec Brencic,Compulsive buying behavior,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Vol.20,NO.2,2003,pp.127-138.

[5]Baumeister,R F.Yielding to temptation:Self-control failure,impulsive purchas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2,28(4):670-676.

[6]赵宇娜.网站环境特征对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

[7]林东清(李东改编).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DixonNM. Common K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Sharing Wllatthey Know[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9]阚文莉.年轻人冲动性购买机制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周鹤.购物网站的商品推荐和客户评论对冲动性购买意图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11]姜道奎.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2.

第8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策略

一、引言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态,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约18万亿元。但目前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目标、资产配置和服务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资银行不断强势入驻,品牌效应不断加强,而我国私人银行由于现行的品种、投资方式单一,将逐步丧失本土优势。面对强敌,我国商业银行应认准形势,剖析自身,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土私人银行发展道理。

二、对策

(一)转变观念,从“收益驱动”到“收益、成长双驱动”

以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主要靠收益驱动,追求收益最大化。但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发现外资银行除了注重收益驱动,还注重成长驱动。成长驱动指私人银行不仅关注银行理财和投资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实际收益,而且通过提供间接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成长”。从“收益驱动”转变为“收益、成长双驱动”,那么私人银行在确保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既可以为客户提供诸如宏观、行业等方面的数据以及专家分析报告,为客户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又可以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客户融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促进企业成长。

(二)完善私人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

私人银行客户分布广泛,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层次要求很高,业务独立性较强。因此构建一种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迫在眉睫。私人银行部门作为零售银行总部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全面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绩效。分行成立相应的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中心与分行其他业务相互独立,直接向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汇报工作。总行应在营销和业务上赋予分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力,以便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

各分行私人银行中心配备由客户经理、投资管理团队、专家支持团队、研究团队等组成的专家队伍,采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即由一名客户经理和若干专家为一个客户服务。各团队专家隶属于各专家团队,当有客户需要提供服务时,客户经理可以从专家各团队中寻找若干专家,形成项目小组为客户提供全程私人服务。若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客户经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相应调整项目组成员。各团队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段为不同的客户经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开展差异化营销

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所以私人银行有必要对客户进行进一步细分。

(1)民营经济经营者,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主力军,他们大部分是第一代财富创造者,未来三年增长潜力最大。但是这一客户群的需求差异较大。

(2)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事务繁忙,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机敏的金融头脑;但私人时间较少,对银行及其产品较为严谨,不大喜欢冒险。

(3)专业投资者。学历高、收入高,通常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坚持不懈地跟踪市场动向,并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依赖私人银行的意见,但会重视其提供的市场信息。

私人银行细分客户类型后,应制定有针对性地营销方案。

民营经济经营者在产品组合上应以稳健增长型产品为主,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自主型,由自己管理资产,所以私人银行应定期向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产品盈利状况,为客户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精力有限,他们依靠私人银行跟进市场,并需要银行提供优质的投资建议或财务规划。一些则采用全权委托的方式,请私人银行代管他们的资产。

专业投资者由于自身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并不需要复杂的投资产品,但需要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参与型,依靠良好的投资建议,需要客户经理主动识别好的投资机会。

私人银行不仅需要强调“量身定制”和激发客户参与积极性,而且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私人银行顾问与专家团队,构建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开展差异化营销,才能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招商银行搭建境外私人管理平台[ol].caijing.com.cn/2011-04-20/110697592.html.

[2]郑芳.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中资私人银行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

[3]于洋.理想的私人银行模式应该独立于商业银行之外[j].银行家,2007(7).

第9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66-03

[收稿时间]2013-06-01

[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2009SJGLX170)。

[作者简介]雷兵(1973-),男,四川华蓥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

一、 引言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1年以来,我国已有275所本科高校、700余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15万余人,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专业之一。另外,利用互联网等数字化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对于教学手段的评价,也将是否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列为评估重点。在利用互联网等数字化媒体进行教学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具有极大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教学手段的改革,还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环境。然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包含“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反映电子商务最新发展”、“教学过程不能较好地利用互联网以及“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

二、 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的特征

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从事产品或服务的买卖活动。因此,电子商务专业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具有天然优势,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具有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来讲,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方法与内容的融合

一般而言,网络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但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学生对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商业模式、网络营销等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本身就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采用网络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还体现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内容方面。

(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很强,部分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很难理解。而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如通过网络互动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讨论的知识,还能进行网络社区营销知识的实践。

(三)获取与贡献的融合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方便了学生获取广泛的知识。然而,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课堂教学往往滞后于实践,这就要求电子商务网络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完善。但是,仅凭任课教师很难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学生也必须参加知识内容的完善和更新,从而实现知识获取与贡献的高度融合。

三、 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建构主义的“刺激-认识-反应”理论框架是网络教学应遵循的理论模型。其核心在于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强调认知结构的作用及其发展、环境认知有机组成与互动。因此,网络教学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电子版,不能简单理解为将教学内容“搬到”网上,也不是简单的网络自主知识型学习或实践教学。根据网络教学及电子商务专业的特征,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模式主要由平台共建型、知识贡献型、开放互动型、团队博弈型教学模式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一)平台共建型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必须有网络平台作为支撑,网络平台建设、管理与维护既是网络教学的必要“后勤”工作,同时又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环境。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采用师生共同设计及开发、师生联合编辑、师生联合维护的方式来进行建设。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教学还可以辐射到其他高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和交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组建由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网络平台推广团队,推广活动既扩大了平台的影响范围,也是对网络营销课程的技能实践。平台共建型教学模式 2所示。

图2 平台共建型教学模式

在组织形式方面,首先确定平台的总设计师,由专业教研室主任或者专业带头人担任。另配备教师分别担任开发组、编辑组、管理维护组、推广组组长,并从高年级学生中遴选优秀学生成为成员。由于每年都有新生和毕业生,学生成员需要每年更换一批,另外,为了让每届学生(高年级)都有设计、开发平台的机会,平台可以每四年改版(或重建)一次。

(二)知识贡献型教学模式

目前,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初期,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且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快速的知识更新。因此,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采用 “博客”形式,让学生撰写电子商务专业论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论,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二是采用“维基百科”形式,让学生添加、修改专业词汇或电子商务案例,共同学习、修正、补充内容。知识贡献型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贡献型教学模式

在具体实施方面,不同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于专业术语较多的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管理、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支付与结算、国际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任课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如要求每章内容学习结束后,每个学生新增或修改相关章节专业词汇5个等;对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课程教师可以采取考试方式,如要求每人做一个完整的案例、并修改已有案例3个,将其作为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等;对于部分专业任选课,课程教师可以将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试内容,成绩评定时还可参考其他学生对其评价情况进行打分。

(三)开放互动型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供了全新的互动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在基于SNS(社会化网络)的教学平台中,可以联系任何有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甚至邀请企业界专业人士,让他们成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者与使用者。

在实际操作中,任何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可以在群组(SNS中的一种群体讨论交流形式)中开设网络课堂,本校或其他高校的学生、教师乃至企业界专业人士可以共同参与,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跨校互动、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对于高校,可以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对于企业,可以吸收理论知识、贡献实践经验、发现人才。

图4 开放互动型教学模式

(四)团队博弈型教学模式

团队博弈型教学模式是指课程教师在布置某项带有观点性质的讨论话题时,让学生自助组成3-5人的团队,针对布置的讨论话题,按团队“辩论”,以发表主题数以及有效回复数作为团队的排名,按照名次给予每个团队一个总分数,团队内按照贡献分配给成员,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计入课程成绩。由于采用博弈形式的评分体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不是按量完成“作业”,而是根据与其他团队的比较,不断做“作业”,带有较强的竞争性质。

图5 团队博弈型教学模式

例如,对于网络营销课程,课程教师可以先确定不同名次的团队总分,如第一名100分/人,最后一名60分/人。然后在每章结束后,要求团队根据所学内容在网络社区中发起话题并讨论。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话题发起数、有效回复数为每个团队排名,并给予团队分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知识,还对“网络社区营销”技能进行了实践。

四、 结论

在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通过运用平台共建型、知识贡献型、开放互动型、团队博弈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另外,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容易得到有效反馈,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沈军,顾冠群.面向网络教学的互动式体系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