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工程预算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预算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预算实训总结

第1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装饰工程;工程预算;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1《装饰工程预算》教学现状

《装饰工程预算》在室内设计专业属于必修课程,包含装饰工程分项,计算工程量和定额等内容,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该课程是一门涉猎范围广、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备绘图、设计等综合能力,且具备施工工艺、结构设计、装饰材料等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将全部知识灵活应用于装饰设计中,取得可行性强的专业设计。目前各个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均开通了《装饰工程预算》课程,目前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经常归属于艺术学院,造成学生产生一定误解,认为室内设计和工科没有太大关系,学生缺少工科知识,对于设计的理解停留在图纸设计上,忽视了装饰设计预算和施工的考虑,导致室内设计方案受到严重影响,和现场情况存在很大出入,同时造成超预算的问题,降低装饰工程设计的专业性。室内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的人才,很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偏向于艺术生的培养,很多人体工程学、工程预算等重要知识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更加重视对设计思维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忽略了对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培养,造成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工作缺少造价管理的能力。国外很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将室内设计专业纳入工科中,装饰工程预算课程也是重要课程。对此各个院校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需要通过教学改革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设计方案中考虑到预算造价,提高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2《装饰工程预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于课程内容了解程度较低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对于工程预算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问题,缺少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对于课程内容了解程度较低。很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招聘的学生属于艺术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存在畏难心理,学生看到预算知识内容,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丧失学好课程的信心。造成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2学生动手能力薄弱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和材料相关知识,但是学生学习本课时动手能力薄弱,对于图纸使用的结构、工艺、材料和尺寸,无法清晰表述出来,导致预算报价产生大量漏洞。另外学生对于材料、工艺等市场价格完全不了解,无法准确得出报价,或修改方案降低预算,影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3学生学习装饰工程预算

在教学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时,学生并未参与过真实项目的装饰设计,装饰工程的实践能力薄弱。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可以提高独立编制的能力,必须要在实践项目中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获得成长,可以对装饰项目展开深入学习,具备工程预算的能力,可以灵活改动设计方案,达到业主的需要。

3《装饰工程预算》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原则

3.1重视理论知识的连贯性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要积极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实训室作为实践平台,大部分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方式展开,教学主要围绕现场情况进行,学生来提出问题,教师负责解答,需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连接起来,改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上理论知识体系将作为核心,在实践训练中将零散知识点融合起来,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

3.2利用考核双向评价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作为实践性教学,教师教学期间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分工合作可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安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式学习,保证小组成员可以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得到成长,提高自身能力。

3.3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产教融合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实训项目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学校基建项目关键在于推动项目进展。为了让项目建设得到顺利进行,甲方和乙方都要适当让步,得到统一的结论,要求学生在岗位上可以动用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识,能够利用自身知识体系,完善教学方案。因此在考核上要着重对学生实际技能展开考核,调整考核方向,让学生可以提高实践技能,能够灵活应用学科知识。

3.4合理应用教学资源

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要注重和企业资源共享,可以和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得到企业资金的支持,保证学生得到综合性培养。同时要合理使用学校经费,将学校经费用在刀刃上,保证学生教育可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支持课程教学的开展。

4《装饰工程预算》实例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方案

4.1深入分析市场需要进行教学规划改革

为推进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规划着手改革,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需要先对工程业务进行熟悉,从材料市场、工地等场所取得实践经验后,至少需要1年时间才能成长为室内设计师,才能接手具体的项目,和客户进行接洽。社会中大部分装饰公司不愿意花精力培养应届生,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学规划上要重视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在校期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培养,更加重视岗位和校园的衔接。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可通过摸底考试、实践设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可以从学生的成绩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规划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注意教学过程中分层化教学,保证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保证教学整体质量。

4.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装饰工程预算这门课程存在一定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可以正常应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后续教学建立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对学习工程预算的目的进行详细介绍,可以结合装饰工程行业的发展前景,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对于本课程更加重视。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课程计算的难度,学生通过案例了解计算难度水平后,可以缓解畏难情绪,建立学习课程的信心,可以更加积极的学习课程。

4.3利用工程案例展开课堂讨论

产教融合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融入实际工程案例。如教学工程计量和计价相关课程时,课堂教学工程量计算方法,教师讲完知识点后可以运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模拟计算,从选择清单开始逐步教学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讲解案例后,在考试中使用相似案例进行考试,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可以对案例中的内容自主分析。若学生无法准确分析,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出核心问题和引导,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给学生安排任务,安排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可以领导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都能掌握专业知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利用该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工程量计算方法时,教师要善用多媒体技术,以具体的项目为背景,制作PPT课件,通过多元化图像、图形和表格演示课件,利用课件播放3D工程现场动画,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仅将专业知识局限在文字理解上,充分结合图片和动画,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4.4重视装饰计价软件的应用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室内设计逐渐使用现代化辅助软件,装饰工程预算工作也逐渐使用计算机软件对造价进行管理。学生学习期间需要得到计价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用软件。在学校机房进行学习。教学期间同样结合装饰工程实际项目,利用教学任务书,让学生可以使用计价软件编制规范的造价文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教学期间,需要围绕真实的装饰工程项目,教师负责提供施工组织方案和图纸,要求学生使用计价软件完成项目的建立、造价预算、计算税金等工作。通过计价软件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岗位必要能力,可以将校园专业学习和岗位工作能力形成衔接,大量节约企业的培训时间,让学生社会竞争力得到有效改善。

4.5建设学校专业实训室

产教融合教学的关键在于专业知识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更重视专业知识的输出率,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后,无法立刻在岗位上展开工作,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产教融合是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前实训设备和基地,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深入培养。学校要中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建设专业实训室,利用校园内的实训室,对学生展开教学,配合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楼内设置样板间或者模型,让学生在实训室中进行实践。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中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实训室整合应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6和社会企业建立合作

要重视装饰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开发合作。以双赢、互惠互利为目标,积极和装饰企业建设资源共享。在合作时,学校和装饰企业之间可以创立专项课程,以此项目为基础,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基础上,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装饰企业提供资深设计师,以“一对一”模式对学生培训。教师通过进入装饰企业参与实训教学工作,可以深入了解装饰企业运营模式。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实际装饰设计知识,可以整合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培养质量。另外,加强装饰企业设计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可聘用装饰企业设计师到学校上课,在“兼课”时,与教师共同授课。设计师结合项目实践进行授课,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相关内容。同时也能让教师进入装饰企业增长见识,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和社会装饰企业建立合作,让装饰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实际职业技能,学生可以进入装饰企业,在岗位中参与实践项目,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岗位教学中,装饰企业安排学生跟随设计师参与设计,进入工地现场观摩,设计师可以在工作间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讲解施工工艺以及材料,学生经过实地学习,可以不断学习到装饰行业工作经验和材料,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实习活动中,在察觉到学生有听不懂或者其他问题时,可以立即对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在现场使用手机拍摄,学习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回到学校后可以将现场图片画出来,通过设计图的方式交给教师,让学生可以形成逆向思维。经过不断训练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升级,让学生可以从编制工程中掌握专业技能。

4.7建立双向考核评价体系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期末考核中,也需要改革考核内容,将理论知识考核改变为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项目评分的结合,实践项目评分主要有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提出,对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定。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让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真实表现,了解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

第2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体会;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29-02

一、室内设计专业技术理论课程的设置目的

目前,国内的诸多高校都设置有室内设计专业,是艺术类的主要专业之一,而室内设计行业近年来,发展的也可谓是如火如荼,业态前景良好。然而对于诸多初入室内设计行业的毕业生而言,往往很难将学校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结合。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我们是否要反思,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学术型还是应用型?我们室内设计专业设置的理论课程的目的是否已实现?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笔试考试形式是否还依然适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高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手法和考试改革成为势在必行之事。

民办院校中的艺术类室内设计专业的设置,本身就与公办院校有所区别。民办院校往往注重的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室内设计的理论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设计实践,为设计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室内设计技术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的现状,却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那么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的则已偏离。本文将从如何更好的实现室内设计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为设计服务而设置的目的的角度出发,以建筑装饰材料和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两门理论课程为例进行教学及考试改革的探讨。

二、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体会

(一)建筑装饰材料课程

任何一个室内设计工程的实现都离不开装饰材料,装饰材料以其自身的纹理、色彩、质感和形态等直接影响着室内空间的装饰风格及艺术效果。因此,建筑装饰材料是任何一个室内设计的从业者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然而很多高校设置的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往往是学生最为头疼的。课程理论性太强、过多的材料生产工艺及物理性能、材料种类的繁多、无法亲身体会材料质感、孤立于设计实践课程之外等情况的存在,使学生觉得难学、难懂,从而产生学习抵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中的原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该类问题存在的诟病,树立了“学会应用”才是装饰材料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的原则,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革新。

1.针对理论性强及传统对于材料生产工艺与物理属性的讲解问题。艺术类学生对于此类理论过强的知识,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为室内设计服务,并不需要了解太多材料的原料、生产工艺、物理及化学性能,因此笔者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将这些理论知识做了简化处理,仅讲解必要的材料性能,更多的是关注材料所营造和表现的空间效果,即材料在空间中的具体应用。

2.针对材料种类繁多的问题。学生往往觉的材料多而杂,很难形成系统知识。因此笔者摒弃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材料归纳、整理和重新分类。如按照装饰材料的适用部位进行分类,适用地面的装饰材料有瓷砖、木地板、石材、塑胶地板、地毯等;适用墙面装饰材料有涂料、壁纸等;适用于顶面装饰材料;适用于门窗工程材料;以此类推。这种讲授顺序能够帮助学生较好的形成知识树,更好的理解和吸收。

3.针对无法亲身体会材料质感的问题。除了给学生展示大量的材料图片、空间设计的实景照片之外,还到工地搜寻了主要材料的样块,将样块带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安排材料市场的实训环节,将学生带到建材家居市场进行场地授课,将课堂讲解的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对材料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于材料在空间中具体应用的把握。

4.针对建筑装饰材料与设计实践存在孤立的问题。笔者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辅助3dmax制图软件,进行材料应用的练习。在考虑可实施及协调美观的前提下,进行材料赋予,并分析材料的主要特性及制作该空间中造型的具体施工工艺做法,使学生对于装饰材料的应用形成更为具象的认识。同时,结合各种空间设计类课程,如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等进行系统的应用学习。

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革新,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学生有更大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课程教学反响良好。

(二)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课程

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课程对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要求均较高,是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的必修课程。很多学生在提到工程预算课程时,往往会觉得学习难度很大,而且因为在高校学习期间,工程预算与具体的室内设计实践项目的联系性较小,因此这门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很多学生往往是课堂上听的就一知半解,课后又没有进行理解掌握,最终在毕业踏入工作之后,对室内设计工程预算完全无从下手。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授课时主要有这么几点教学改革。

1.使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开始之初,笔者便举了“采买布料―量体―裁衣”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建筑装饰材料、施工工艺与工程预算的内在联系和工程预算的重要性。同时,举一些因工程预算出现纰漏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的案例,使学生对该课程树立重要性的意识。

2.想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是很难学好一门课程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程授课时,笔者尝试与学生就业后的预算工作性质相结合,除了定额预算之外,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清单计价预算形式作为重点讲述内容,以目前装饰装修市场先行预算形式为依托,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工程预算书的编制的讲述。同时加大实训课程,让学生针对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工程预算书的编制,增加学生的动手学习能力和参与性,使学生对学习工程预算不再畏惧和抵触。

3.增加工程预算课程与其他关联课程的融合学习部分。笔者在讲解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法则时,将装饰材料和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引进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对于分部分项工程的理解更为具体,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三、技术理论课程的考试改革探索

理论课程的考试模式,大多是传统的笔试形式。尤其像装饰材料和工程预算这类课程,往往是一张卷子定分数,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分数高,只能代表其有较强的记忆力,并不代表真正学会了应用。甚至在之后的设计实践时,根本不懂与材料和预算的关联,也就没办法实现真正的理解应用。因此笔者在两门课程的考试形式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调整。摒弃了过去的笔试模式,更多的是对于材料、预算的实际应用方面的考量。下面笔者将阐述一下对于这两门课程考试形式改革的具体举措。

1.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装饰材料课程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应用的案例,分析空间中所用材料的品类、特点、美学质感、适宜的空间部位及营造的装饰风格,并要求至少针对10类建筑装饰材料进行分析。分析汇报时根据分析结果制作PPT汇报文件,在课堂上进行为时5分钟的分析报告。这样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收集空间案例资料、分析材料并汇报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记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法则。其次,针对既定空间进行设计或是在并联的设计类课程中所做的设计方案,对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自己的设计方案,既能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技术联系实际设计实践,增加各课程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同时也能使学生体系化的感知装饰材料与设计的关联,更好的使装饰材料服务于设计。

2.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课程。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是室内设计的组成部分,而过去的考试可以说是完全独立的,这种考核形式,极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因此在工程预算考试形式上笔者做了以下调整:第一,要求学生在列项准确、工程量计算方法及数据金额准确、工程预算书格式无误的前提下,结合室内设计课程所做的室内空间设计方案,运用目前装饰装修市场的计价形式及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制作出装饰施工半包形式的工程量清单预算书。第二,结合学生自己所做的室内设计方案中所需的主材,做出主材工程量统计,并搜寻材料单价,制定主材统计估算表。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真正的完成一整套室内设计方案,并形成完整的设计文本。同时,因为考试运用的预算形式是与市场现状完全接轨的,因此,学生在就业时,有了学校阶段的学习积累,就能更为快速的融入和适应自己的设计工作,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如何让室内设计的理论性课程的教学和考试,更好的适应学生就业后面临的工作形态,是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在任何一门理论课的学习和应用上,均不能孤立对待的观点,积极的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形成更为体系化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刘少帅.室内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教学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第3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轨,达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行业企业。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实训项目 设计 预算 施工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达到顶岗即上岗的目的,除了设置合适的理论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实训项目的设置及开发。实训项目的设置应该符合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需求。社会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暖空调、建筑电气、消防系统等方面的设计、施工、预算,其次是对应这些系统的维护和调试等。

1 开设的实训项目归纳如下

1.1 水暖空调方面的实训。①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空调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2 消防方面的实训。①消防供水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消火栓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③自动喷淋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3 建筑电气方面的实训。①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③供热、给排水、空调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④建筑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⑤应急照明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⑥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广播系统等);⑦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4 设备的综合调试、维护等。

1.5 天正设计软件的应用实训。

1.6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1.7 预算软件应用实训。

以上这些项目从第二学期陆续开始开设,开设的前提是必须要先学习了该实训项目所对应的相应课程。开设的地点在专业实训室。具体实训项目完成的顺序依次是设计、预算、施工、调试。

2 根据开设的实训项目,所开设的具体课程总结如下

2.1 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暖卫施工技术、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工程预算。

2.2 建筑电气自动控制、电气照明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安防技术、网络与综合布线、智能设备测试、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电梯自动控制系统、建筑电气施工预算。

3 成绩评定

具体每一实训项目都是由实训教师布置实训任务、之后学生分组并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实训方案的呈现、操作、答辩、问题的解决情况、出勤等方面来综合评定成绩。

4 实训设备的来源

4.1 依靠学院自身已有的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4.2 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由企业投资购买设备并提供部分实训指导人员、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教师和场地,通过这样的形式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

4.3 根据企业行业的需要,把学生直接引入到企业行业、以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为主、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指导教师为辅,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通过该专业十几年的实训发现,如果只依靠本院的实训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学院的资金有限,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专业的发展,除非学院投资力度很大,才能满足实训的要求。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是开发实训项目很可取的,首先是不用学院资金投入,只是提供场地和部分教学人员,而且企业提供的设备都是很先进的,基本能够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第三种把学生直接送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预期效果会很好,但就是很难找到愿意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企业行业,因为企业行业有经济效益的驱动,有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要想做到学生能够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训或培训,就得从招生环节做起,把招收的学生大多数设置为订单式培养,和企业行业签订合同,既解决了学生实训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训项目一旦开发出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时通过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并与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座谈后,汇总意见达成共识。依次为基础设置课程和实训项目,形如企业行业是用户,我们是生产厂家,根据用户的需要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即培养出满足企业行业需要的设计、施工、预算、设备的维护运行及调试方面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分配情况来看,企业行业需要能够胜任预算、设计、施工、系统及设备的调试运行维护、资料整理方面的人才。根据这一可靠信息,我们要加大对应这些岗位的实训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设置,让学生从基本的实训做起。学会根据需求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并能对实际的设计方案进行预算,之后进行施工,最后进行设备系统的调试维护等。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先进的实训项目,和企业行业联合并确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最终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之路并非平坦,只要学院、教师,企业行业三方拧成一股绳,定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价值,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孙光伟.水暖与空调电气控制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本昌.实用建筑电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4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723.3-4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是高职高专工程造价

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及装饰工程中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套用相应的定额、编制清单、清单综合单价计价、编制招标控制价、编制投标报价等,本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投资的构成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造价文件编制技

能。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政策性和地域性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注重理论教学方面,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想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作为教师必须探究出适合于该课程的教学思路。

一、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学科.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存在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和理论跨度大等特点。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概预算课程教学一直存在以下问题:

1.1专业教材缺乏、内容更新慢,与社会发展有差距

现在沿用的大多数概预算教材在部分内容上与实际工程不相符。例如很多教材当中的工程案例还是采用的砖混结构,而现在建筑市场上砖混结构的房屋建筑已经很少了。另外,建筑工程定额各个省、市都有所不同,那么在进行工程量计算和工程取费的时候就存在差别,但现有教材当中却很少体现出来。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性,影响学习效果。

1.2教学手段较简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概预算技术更新较快,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广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实践知识基础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工程概预算课程基本上都是采用课堂教师讲授方式将所需掌握的工程实践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效率极差,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怠慢的情绪。从教师方面来看授课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上课,课堂气氛较差.不能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

1.3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欠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教学的重点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理论知识,而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从实践教学的现状来看,实践教学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践教学的投入来看,现有的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较落后,实验水平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作为当代高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应用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方法

2.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编制预算书作为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充分熟悉定额的册说明、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定额所含工作内容.了解章节及子目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还要熟悉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反复翻阅直到比较透彻的理解图纸.是编好设计预算的第一步,阅读图纸应从设计说明和总平面图开始.首先要清楚工程的性质、类型、规模,再依次阅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材料做法;然后进行工程量计算,正确合理地套用定额每个子项.力争做到定额项目和实际相符(如实施位置、施工方法、所用机具等),不重复计算、不漏算。使学生了解做工程预算不仅需要图纸.还需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把这些费用都应计人工程总造价内。

2.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师生互动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施工的现场搬进课堂,觉上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采取现场照片与现场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实际的施工方法有感性认知,对老师所讲授的造价内容容易理解,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分析对比,做出工程预算。

2.3引入工程实例

通过引入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思考、提问,并与他们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开展课堂讨论,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议题,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对工程的感性认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得学习此门课程。

第5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Ten years ago, the vocational construction cost diverged from the original industrial or civil professional differentiation. Although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a lot less than satisfactory. Its reasons are various, but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e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of current construction cost course does not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st works, and students lack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is article only discussed the key problems of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onstruction cost cours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工程造价;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st;vocational ability;talent training scheme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14-02

0 引言

十年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从原工民建或土木专业分化出来,期间,虽然我们通过借鉴德、英等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使其较之前更加适应了我国的发展需求。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也只是在母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未形成明晰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模式,培养效果有待提升,特别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岗位需求差距很大,不能满足岗位需要,这造成了当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严峻的教育现状。再加上近几年工程造价专业的招生异常火爆,使得该专业学生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从“根儿”上解决,即必须适时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符合造价工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仅就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如何结合岗位需求和一名“社会人”的需要制定高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1 什么是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涵盖面较广,譬如工作能力、完成工作以外的其他职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否有自己一定的人格魅力、对于陌生事物的认知能力等。概括起来说,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2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企业类型较广,包括建筑安装公司、房地产公司、咨询公司、设计单位、招标等企业,而且可就业的岗位群也比较多,初次就业岗位包括造价员(预算员)、资料员、招标员、施工员等,发展岗位有经营部经理、项目中层等。

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一线管理层,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应基本技术,具备从事工程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满足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在广泛深人的调研的基础上,认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可概括为图1所示。

本课题组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将其总结为:

造价员(预算员)——编制工程造价方案;处理工程竣工结算;参加工程施工工程变更索赔事项处理;向各班组下达核定施工定额;核定项目成本管理等。

资料员——负责保管工程项目的文件,图纸、工程设计变更、通知等资料的签收交接;负责工程现场签证单、工程联系单等有关与建设方联系资料的签字盖章确认工作;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起草各类文件及打印复印文件资料;负责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编制以及各方的签字盖章确认工作。

施工员——施工图纸自审和会审;编制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工程竣工交验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向各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及材料限额领料单;参加工程竣工交验,负责工程完好保护。

由此得出,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重点聚焦于:工程施工图识读、编制施工组织、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变更与索赔、施工资料管理等主要职业能力,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素质,以及热爱本职工作、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3.1 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学习领域的课程分析 考虑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以及岗位群,并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相应学习领域课程的原则,我课题组为高职造价专业制定了以下学习领域课程。(见图2)

3.2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随着人们对高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制定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2+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等。总结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我们认为,高职造价专业的最适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4+1+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三年学习时间的前四个学期归为系统学习阶段,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五学期为专业综合实训阶段,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侧重在校内实训室完成项目实训;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侧重岗位一线实训。

3.3 “三阶段”课程体系构建 对学习领域课程从课程内容、相互关系分析如下:

①基础学习领域,主要有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施工等,此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类的课程,是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的前导课程。

②专业技术学习领域,包括水暖安装与预算、通风空调与设备预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预算软件,此类课程为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此外,造价管理类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辅助类课程有建筑工程资料与档案管理、建筑法律法规、建筑CAD等课程。

③拓展学习领域,主要有装饰构造与预算、会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建筑财务管理、安装预算软件等,此类课程作为专业扩展选修类课程。

④综合强化学习领域,主要有工程图识读实训、安装预算集中实训、土建工程预算集中实训、岗位证书集中实训等,此类课程为综合实训课程。

⑤顶岗学习领域,主要是毕业学期顶岗实习。

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采用“4+1+1、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第一阶段为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为综合强化学习领域课程学习,第三阶段为毕业学期顶岗实习。详见图3。

4 结束语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对高职教育的不断研究,工程造价专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封峰.高职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J].华章,2010(29).

[2]何宗花,裘汉琦,陈利.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及其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3]陈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科技信息,2010(22).

[4]徐友辉,张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5]马行耀,瞿丹英.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1).

[6]刘玉新.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方法和途径[J].职业技术,2008(04).

[7]王欣.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探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02).

第6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211人才培养模式;网络实训;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14-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Training Teaching Based on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LI Xue-feng,YANG Jian-qiang

(School of Mat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nagfan 44105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 the contect architectur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network training are discussed under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 el. The experience is communicated and summarized in whole teaching tache of project programming,task setting,teacher inspecting, stu? dent communicating, group competiting and cooperating,based on project leading and task driving network training teahing.

Key words: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network training; project leading; task driving

针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211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所重视。我院在2007年开始进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的高年级学生设置了一个学期的专业实训,用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针对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制定了实训方案,并提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方式,该文是对几年来网络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案、实施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总结,同时也对进步提升实训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思考。

1网络实训内容体系的制定

根据学院211人才培养方案,网络实训为时一个学期,这对于我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在兄弟院校也是没有先例的。如何确定网络实训的内容体系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网络行业的需求,我们确定了网络实训的目的是为了从网络设计与实现、网络服务的部署与管理、网络工程的实施与管理上,培训具有较高的网络理论知识,较强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工程实际操作的复合型网络人才。并最终确定网络实训的内容由路由与交换实训、网络系统工程实训与网络服务与管理实训三部分组成。

路由与交换实训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的实际训练,着重锻炼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部署与实施的能力,其中主要是基本的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与管理,VLAN的设置与管理、生成树协议的配置与管理、无线网络的设计与管理、NAT的配置与管理、路由协议RIP与OSPF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的配置与管理等等,通过实训切实地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能具备熟练设计、部署与实现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网络服务与管理实训主要针对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网络服务的规划、部署实现与管理的实际训练,着重锻炼学生在Windows Server环境下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服务的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能力,其中主要有DHCP服务、DNS服务、WINS服务、WWW与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流媒体服务、PKI与CA服务、TLS/SSL服务、VPN服务、活动目录的创建与管理、组策略的应用等。通过这部分的实训,让学生能熟练的在Windows Server下进行网络服务的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能力。

网络系统工程实训主要针对智能楼宇建筑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实训,通过以真实的企业网络需求为背景,进行企业网络工程的应用分析、规划、设计、实现与测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网络工程的从需求分析、分析设计、预算与投标、工程实施与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工程的设计、文档的建设、工程预算、工程实施、工程的检测与管理的能力。

2网络实训方式

一个学期的实训,在如此长时间里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根据网络工程的特点,我们确定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方式。此方式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实施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网络实训教学。

3“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

3.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一个具体的项目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完成项目要求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目标去实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引导学生探索并进行相应的评价[3][4]。

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专业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网络与服务设计能力、部署实现与管理能力。更重要的 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且网络产品种类较多,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自主完成相应学习内容,从而在学习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处理项目的具体思路、自我提高的思想、合作学习的精神。

3.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设计

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中,实训指导书的设计与编写是做好实训工作的第一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之上的,所以我们的实训指导书由三部分组成: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实训任务、拓展任务。

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部分的内容是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在进行实训任务之前,务必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训任务与拓展任务部分则是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设计的。此时,项目与任务的设计是成功运用该方法的关键,它将决定教学是流于形式,还是真实有效的;决定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还被动的。因此在项目与任务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背景的真实性。

对于每一个实训项目,必须给一个真实的项目产生的背景。项目背景的真实性,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之后的成就感。

2)任务目的的明确性

项目中的任务的设计要求每一个任务的目的必须明确地进行说明。任务的顺序最好是我们解决相应问题一般流程的顺序。可以针对相应知识点的要求,特别设计一些相应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观察相应的结果,加深对网络工作机制的理解。

例如,在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的实训,用二个路由器连接的三个网络,在配置好接口的IP地址后,在每个网段的PC上设置好IP地址和默认网关后,让PC间互ping,让学生观察PC间的连通性,并加以思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其思考学习路由的工作机制。并进步提出如果要让三个网段都能互通,要如何配置?如此,步步为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3)项目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项目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能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即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

例如,在NAT的实训中,设计了一个小型企业网设计的项目中,项目任务设计为:1)画出拓扑结构;2)规划VLAN;3)规划IP地址;4) VLAN间的互连;5) NAT与Internet的连接;6)企业内的PC访问Internet上服务器的数据包传输过程的观察。

这个项目就包括了以前已学过的知识,如VLAN,VLAN互连等,也隐含了新的知识,如NAT的使用,NAT数据包的变化过程等。学生完成这个项目的同时,也学会了知识的综合应用

总之,在设计项目时,要仔细推敲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能力。

3.3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促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督促与检查,也是保证实训按时按量完成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同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完成情况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但有的同学却感觉到困难。这要示教师在任务的设计要兼顾到大多数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4学生阶段报告与经验交流

实训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实训阶段报告,从这一周中抽出一些知识点作为报告内容,让学生上台来讲解,交流心得体会。在交流过程中,特别要求学生注重交流在实训过程中的出错的一些案例,是如何产生及解决的,通过总结交流经验教训,让学生整体进步提高。

3.5单兵训练、小组竞赛与团队合作

单兵训练,是指实训中的一般任务都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独立完成。让每位学生都要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的每一部分的内容。在做路由交换的实训中,单兵训练时,我们一般让学生使用模拟器来进行,这样操作会更加简便。

现实社会中,一个网络工程任务往往任务大、时间紧,所以团队合作的训练是必须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训中分阶段地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这些综合性项目都要完成多台设备的配置与网络调试,并且要求必须在实际设备上来完成。综合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以完成时间的长短作为小组成绩的依据。每次小组比赛后,教师进行总结评分,并将此评分做为最终实训成绩计算的一部分。

这种综合项目要求小组同学必须进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才可以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热情,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3.6“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网络实训效果

通过二年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实践表明此方法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4总结

在21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被充分地重视,实训力度加大。经过实践说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辅助以配套的实训指导书、教师监督激励、报告交流、小组竞赛与团队合作等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训中长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热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奇.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9).

[2]王春婷.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

第7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1.1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科应用性要求传统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程实践方面,进行模拟招投标演练以及园林建设项目中的分项工程(如景观亭/张拉膜等)练习,由于学生没有接触真正的市场,计算造价时只会关注单价和数量,其他影响造价的更多因素无法预见,对实际园林工程项目招投标流程及概预算的注意事项不能深刻体会[2].1.2教学主导为教师,学生被动接受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导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全部讲授,课程实践方面的内容也由教师描述为主的讲解,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且缺少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练习,使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动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没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真实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以致在接触到实际工程项目时不能多维、多向、动态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生难以体会园林工程多方的利益诉求和掌握诸多影响造价的因素.对于招投标仅仅限于分组模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一定的理解,对于其他很多自己没有扮演的角色和任务知之甚少;练习概预算时也只是算量为主,无法充分感知影响造价的要素,报价策略更无从谈起.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使其对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产生疏离感.最终对概预算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仅知道名词解释和概念理解,不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不能为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1.3教学内容滞后,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时效性也很强,每年住建部门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规范或意见,这些是教材中没有的[4].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施工完成的项目为案例,或只以其中的一个单体为例进行练习,没有进行现场踏勘和项目投标过程,学生缺少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感,不能全面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到学以致用.例如在统计道路土方量时,学生应该去现场实地勘察,计算面积时是按路面净面积计算还是应该包含到路牙的位置,是否还要考虑回填土,没有经历过的学生难以作出判断.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如项目现场情况、材料和技术情况等.教材中虽然涵盖了一些内容,但工程实例所采用的材料、施工技术严重滞后,且缺乏大量的项目信息,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园林工程项目时有陌生感和恐惧感.1.4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前的教学过程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仅仅在理论教学结束一周后安排模拟招投标和分项工程的预算,导致学生对概预算工作很难及时上手[5].且主要采用卷面考试、作业、考勤三者相互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没有真正检验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应用方面的能力无法有效考核,也难以有效完成该科目的教学目标.

2让实际园林工程项目伴随课程

让实际园林工程伴随课堂是指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课程教学过程中,先进行一个月的理论教学,以及学生自学强化理论知识,第二个月引入实际园林工程项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应该让学生以社会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项目立项(以建设方人员身份作工程造价估算)—项目规划设计(以设计单位概算员身份作设计概算)—项目施工图设计(以造价师身份作施工图预算)—项目施工投标(以工程公司造价师身份作清单报价)—项目施工(以甲方项目代表或施工方造价师身份作工程变更)—项目竣工(以造价师作竣工结算)6个阶段.一般园林工程项目从立项至竣工需历时数月甚至数年,而课程实践时间却只有3个多月,考虑到时间因素,我们选择项目施工图设计完成,刚进行施工招标的项目介入,全程参与项目的施工投标及一段施工阶段,学生以5~8人一小组为单位,以实际的项目为依托,以园林工程公司造价师的身份,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展开3个月的实训,参与寻找项目获取招标信息———编写投标文件———投送标书———参与开标,让学生掌握园林工程投标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园林企业的适岗能力.具体思路如下:理论教学———在课程教学的前四周,教师授以学生园林工程招投标的规范和概预算基础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把互动法、探究法、情境法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其有效理解、掌握园林工程招投标及施工图预算相关概念、原理、工作流程及组成内容.寻找项目———理论教学完成后,学生以5~8人一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在网上查找招标信息,寻找项目体量较小、总造价较低、施工周期较短、项目特色明显的项目.各小组根据要求推荐各3个符合要求的园林招标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每个项目的特征,然后汇总分析确定一个最佳的项目,把对投标主体资质和资金条件要求不高但是操作规范的项目为实训对象,以小组为单位挂靠相关市场主体报名参加投标.制作标书———每个小组拿到招标文件后,研究招标文件、调查投标环境、研究投标策略、制定施工方案,以中标为目的对园林工程进行清单报价.结合工程量清单课程所用软件编制该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表,完成投标文件的投标函与商务标.结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课程知识,小组熟悉施工图设计图纸、了解工程内容、工期要求、技术要求等,熟悉施工方案,核算工程量,并深入现场调查建设地区施工条件,结合现场实际可见与不可预见因素,选取价格参照标准.再核实工程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和国家规定的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工程材料预算价格、建设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等资料,确定投标报价的水平.在此环节,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动态,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投标方案.筛选标书———每个小组都已完成投标方案之后,小组长进行汇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起讨论并分析各小组投标方案,看标书是否标准、报价是否合理,总结其优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综合选出最好的标书制作方案小组参与开标.参加开标———将选出的最好的投标方案,在招标方规定的时间内,由小组长将标书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则进行参观,切身体会招投标过程的开标、唱标、评标、定标过程.不仅了解招投标过程,还了解了市场行情和运作规律.

3让实际园林工程项目伴随课堂的意义

教育部2013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要求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朝着产、学、研相结合这个大方向前行,让学生不再沉浸于教科书中,在社会中学习,将其培养成综合型人才[6].让实际园林工程项目伴随课堂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拓展了教学时空,它是互动法、探究法、情境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结合体,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园林工程投标与施工图预算强调综合性与实践性,在授以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实际园林工程项目伴随课堂从“教材唯一”走向“生活为本”,就像学生以前只是学游泳的理论知识,而现在是要让学生在水里真正游泳,使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思路清晰,落脚点准确,注重体验过程.以实训项目为依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展开实训,从寻找园林工程项目———编制标书———现场勘查至参与投标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在项目中实现思想交流、互动和碰撞,形成自身的体验、感知、感悟.不仅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很好地贯彻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3.2拓展了学习对象让实际园林工程项目伴随课堂过程中,学生介入项目后不仅仅是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学习对象也不仅是以往教学模式中的老师和课程教材,还有招投标活动中的相关场景及对象,如招标方代表、公证人员、其他投标团队以及活动本身和相关规范.整个参与过程所接触到的人和场景都是学生可以学习的对象,拓展了教学时空,在师、生、市场三者间交流、碰撞、升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跳出书本,在真正的市场中学习,不仅巩固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相关知识,还增进了对市场运作规律的了解.3.3丰富了教学内容,突出了学习内容的时效性园林工程招投标与工程概预算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填补教材重点内容与社会需求落后数年的空白,如目前市场采用的报价方法是工程量清单报价,就代替了教材中重点讲述的定额报价法.随着科技的进步,施工材料及技艺更新速度加快,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了解市场信息,了解现场,学习施工工序、施工技艺、施工管理以及相关法规及材料价格、人员工资等社会人力资源的有关资讯,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弥补了教材未涵盖内容的空缺.3.4找到了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由于市场的介入,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则不只采用以往考试、作业、考勤结合的方式,而是通过他们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来进行考评,每个学生的成绩由方案成绩、老师评价、组员评价三部分组成,方案成绩和教师评价对市场及专业能力进行考核,组员评价则对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考核,形成了科学的考核评价的体系,投标方案好、能力强的成绩就优秀,能真正检验到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第8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财经院校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广的专业覆盖范围,但在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性和应用型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已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财经类院校由于受到资源限制,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是薄弱环节,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实训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工程技术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基础薄弱,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很多来自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大多已过时或与实际脱节。

1.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分析

我校是一所以经、管、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工程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下设专业,结合我校的财经特色和我院的工科背景,学科基础课设置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设置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突出工程管理的特色而不是工程特色,财经类院校具备培养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营意识的学生。纵观国外工程领域的情况,工程管理公司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服务,而对工程管理人员并不要求太强的专业资历,但要其有过硬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水平。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凭借较强的经管类学科和师资优势,初期设置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方向,随着就业环境的需求变化,教学计划修改后改为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也在筹备中。

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课程设置层层递进,由简入难,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设置专业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任选课,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人文素质、艺美体卫、专门史、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信息技术等模块。结合工程实际教学,扎实打好经济类和管理类知识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工程造价方向,则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财经类资源,开设一系列基础课和专业课,另外,我院拥有的信息技术等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关软件的教学。总的来说,我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颇有特色,但实践教学环节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2. 就业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据建筑英才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的招聘职位数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7%,企业招聘需求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五大热门招聘职位分别是项目经理、室内设计师、测量员、建筑师/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其中,项目经理需要熟知项目管理之道,熟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熟练运用项目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招聘需求岗位增长较快的以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基建专业为主。从区域看,二三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还是要低于一线城市,但在招聘需求的涨幅上明显胜过一线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建筑业人才需求增长明显加快。随着各地基础建设的推进,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致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然而,企业普遍反映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好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专业培养要面向实际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更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随着我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技术人员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取得必要的执业资格证书,如全国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建筑行业人才的特点是门槛高、起步低、成长慢、流动大、人才培养的周期长,用人单位需要招聘一部分储备人力资源来维持公司的长期发展,但储备饱和后就会停止相应岗位的招聘。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要求工作经验外,还需要应聘者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提高了进入门槛。

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校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

3.1 完善实践教学的制度化

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要做到有据可依。首先,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其次,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校外导师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可参与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最后,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和反馈制度。一方面,对于每一门实践课程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另一方面,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对创新性实践的指导进行奖励。

3.2 实践教学内容要面向工程实际

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如《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补充一些宏观政策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些适当的调整。或者组织学生到项目部实地调研,当实际情况与法规政策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又如《工程招投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招标大会,让学生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单一的招投标方法、过程等理论介绍。

3.3 开设模拟实践课程

例如可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增设《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突出直接参与及体验式的教学特色,以工程项目管理沙盘为载体,构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仿真环境,将施工项目“搬到”学校课堂中,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业务流程和现场情况,自行决策,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体验真实的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另外,可以增设《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课程》,使学生亲身体验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及其职责,掌握实战中的一些策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面向就业市场开展工程实践教学

目前,与工程类有关的执业资格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等。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围绕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尽早的了解相关的备考信息,使学生毕业后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能通过考试很快拥有执业资格证,从而做到持证上岗。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也可以考取相关的资格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5 构建校内外实训平台

一方面,建立校内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计实验项目。如在《工程造价》实验课中,以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编制实际工程预算,培养和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购买成熟的教学软件,如《房地产估价》课程的实验软件,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训平台。目前,我院正在与蚌埠市荣盛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望实现“3+1”的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后,就可以去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后达到考核要求即可留在用人单位。

3.6 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结构的模拟训练与检验。而现在大多的毕业设计都流于形式,改革势在必行。毕业设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完成。一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选取其中一个模块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校内指导老师全权负责;二是由校外指导老师定题目,在实训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由校内指导老师审核。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也要做出调整,在大学四年期间都可以进行,毕业前完成即可。

总而言之,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以经济和管理知识和综合素质见长。这个优势也是特色,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方向和工程造价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在加强工程实践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建筑英才网.http:///

[2] 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07-108

第9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16-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工学结合能否得以实现的基础,是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随着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推行,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我院建筑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力学、建材、土工实验室,以及测量、建筑技术、建筑装饰等实训室。自2006年被立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实训场地扩建、实训装置建设、新设备扩建,以及实训环境建设等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一、基地建设思路与实践

1.根据职业能力需要整合实验实训室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首创了具有高职建设类特色的以培养建设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职业能力为支撑,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仿真模拟和工学交替为途径,以实现就业即能顶岗为目标的“41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试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出合理的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推行,完全颠覆了围绕理论课程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2]根据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重构要求,我们将先前分属力学、建筑材料、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实验室整合成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一方面,按照学习工作任务和项目要求调整实训场地的布局和实训设备的配置。比如,压缩了验证脆性、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的实验场所,用于增加钢筋取样与性能检测设备的台数,将演示、验证型实验项目改革为应用型、综合型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实验室整合的同时进行了建筑材料检测室的计量认证工作,根据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要求建设实训场地。在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等方面按照检测标准要求配备,同时在检测程序、检测报告等方面都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设置。还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配置了技术水平高、操控性能好的仪器设备。如增加了数字回弹仪、钢筋扫描仪、混凝土超声仪等用于建筑实体检测的先进仪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

2.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的要求创建实训环境

我们在测量实训室扩建过程中,结合建筑测量技术和高端测量仪器的使用,启动了5000m2仿真测量实训场地建设,利用校园及周边区域布设四等级以下测量控制点位200多个,并进行数字化成图。又购置了先进的GPS定位系统、智能全站仪等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学生可以在实训场地边学边练,完成集测量技术、测量仪器应用、计算机应用和绘图训练等内容的学习训练,包括工程涉及到的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等项目。实训场地还可供学生完成四等以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为地形图测绘、数据采集和定位放线提供了可靠的检核依据。我们还在各实训室设置了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区域,自制了仿真的节点展示、检测构件、钢筋绑扎、砌筑抹灰等多种实训装置,提供了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等资料,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3]

3.按照互惠多赢原则校企共建实训室

例如,由我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组建的“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在教学、人才培养、技术等资源的优势,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特点,使实训基地增强实训效果,强化岗位技能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培养。

喜利得公司是一家在建筑及建筑维护领域内为专业客户提供高质量及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全球知名企业,“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培训中心”将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的紧固、防火封堵等先进技术和钻孔凿破、射钉固定、测量定位等尖端设备引入到我院的实践教学中来,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和技术培训,又根据喜利得公司产品的需要,通过现场演示和讲解,在中心开展产品推介和技术培训。同时,培训中心还为相关院系的师资培训、为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搭设一个高水准的平台。

再如,我院与德国萨克森州建设协会、德国凯莱国际公司下属的长兴伊通公司合作,增加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实训的校内实训项目,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取得由德国萨克森州建业促进协会及长兴伊通公司颁发的合格证书。学生实训所用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全部由长兴伊通公司免费提供,学生学到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的新产品也得到了推广,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4.建设装备水平高、教科研共享的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上,既加强与课程建设的联系,更新、添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仪器设备。同时也注重创造教科研条件,增加高、精、尖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例如,我院配置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动三轴试验机,它可以比较灵活地改变和控制试样应力状态直接模拟各种动力作用,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固结度和孔隙水压力的消长,较好地模拟不同排水条件下饱和土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它既可用于岩石、砂土、岩浆的轴向压力和侧向压力的强度试验、土动力学试验,也可用于测定细粒土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是目前室内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先进的试验设备。然而,由于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我们在为我院教师顺利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向周边企业和院校开放,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二、基地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在基地建设中,我院注重跟踪技术前沿,优化实训设施,营造真实的岗位环境,努力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既是建设类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具教科研项目开发、行业技能培训鉴定、行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1.基地建设的成效

(1)促进了“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专项能力培养阶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进行了重构,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更好的贯彻了工学结合的要求。依托基地的实训条件建设,完善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专项能力培养所需的实训条件,突出了专项能力训练的重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体系。在2007级、2008级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如建筑材料检测训练、建筑识图与构造基本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基本训练等多门独立的专项职业能力训练课,不仅与理论课程构成了良好的对应补充关系,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也是工学结合的有益尝试。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真实情景的布置,强调完整工程的体现,在提供了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条件的同时,也提供了用于感性认知、参观学习、工艺流程等多方面实训的设施。实训基地使“4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模拟、顶岗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认知实践、校内实训、仿真模拟三个环节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得以完成。

(2)促进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的开展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整体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依托完善的实训基地,专业开发了基于工作课程体系,开设了多门尝试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另外,实训基地还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轮岗训练,迅速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于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为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实训条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专业对于能力培养和能力评价的重视。完善的实训条件为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能力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内容和专业有较大突破。学生除获得各种如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施工员、质检员等职业技能证书、岗位证书外,还可获得校企合作开办的各类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紧固技术等培训证书,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4)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了基地资源共享。

建成的实训基地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承担了实训教学,校内共享专业达13个。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实验场所和技术服务,有多项省厅级教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在基地进行。同时,还为我院周边院校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以及开展了材料检验检测、测量放线、钢筋绑扎、砌筑等工种的技术培训和鉴定;为浙江省中职师资、全国高职师资开展了高技能教学能力培训;为农民工开展了钢筋、抹灰工等技术培训;还相继举办了省高校学生“天地杯”工程测量员技能竞赛和省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等。

2.基地建设的问题

我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虽然已注重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但如何保持实训基地科学、有序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要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推进基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绩效评价是将资金支出与效益产出挂钩,应结合专业做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工作,应包括项目建设工程预算表、工程进度计划的详实的建设实施方案,验收合格后应对新建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教研结合,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应有效能。

(2)要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

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学院应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络,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多赢的原则,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4]在政策、经费、组织和人员等方面提供充分保证,在人员培训、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研发等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3)要加强基地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引进校外专家和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授课,要注重选拔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企业或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改善现有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建成一支能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和开发任务的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总之,学院要总结以往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广泛调研,勇于创新,形成实训基地整体建设、评价考核方案,推出适合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