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说普通话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说普通话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1.使学生明确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坚持讲普通话。

3.希望学生能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对不讲普通话的现象勇于指正。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1.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不通,方言隔阂阻碍着社会交际,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如果你想与人交流,你应该说普通话;如果你想做国际人,你必须学会说普通话!

2.讲故事。

讲不好普通话很容易闹笑话,请看一下这些 笑话。例一:广西某高校新来一位口音很重的校长。一天,他走进办公室严肃地对秘书说:“我要杀一个人!”话音刚落,旁边一宁夏籍的女助手被吓得花容失色。弄了半天,原来校长“杀”(sha)“查”(cha)不分,其实是想说“我要查一个人”。. 例二: 与闹笑话相比,林先生可为普通话说不好付出了惨重代价。林先生在南宁某建筑公司工作,讲一口“粤味普通话”。201X年,林先生承接了一个企业建筑工程。企业的老总是天津人,普 通话非常“正”。结果两人上桌一谈,林先生错漏百出的普通话说得对方一愣一愣的,老听不清楚,林先生自己也急出了一身大汗。最后,对方老总“忍无可忍”,提前退席,建筑工程的事情也随之泡汤。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于说好普通话有什么看法。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小小论坛。(大家举例讲讲说普通话的好处)

为了大家都能听懂对方讲什么,我们都请讲普通话。而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故而在不久的将来,为了能与更多的人交流沟通,我们更应该学好普通话。

三 大家齐读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

四、顺口溜朗诵。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

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 谁说四十是细席,就打谁四十 。

2.板凳宽,扁担长, 板凳比扁担宽, 扁担比板凳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五、小组讨论:怎样推广普通话?

六、语言美是文明礼貌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说好普通话,还要能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比如,“请” “谢谢”“对不起”等。

七、普通话是我们的国语,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基本的国语都讲不好,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又如何把普通话推广为世界通用语 言之一。

第2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市教育局、市语委: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我校积极认真地开展了如下创建工作:

一、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管理

在创建工作中,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各级语委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为契机,通过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建设,加快语言文字工作信息化进程,加大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本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服务。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可以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推动学校形成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发挥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过程中的基础、带头和示范作用。因此,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强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语言文字具体工作由教科处负责,各处室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各负其责,认真扎实做好教师、学生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新格局。为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年初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校行政会议工作研究。除此以外,学校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语言文字监督小组,对师生用语用字和学校周边环境用字及时监督,并予以指正。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我校建立健全了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教学、培训、考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并将出台若干关于使用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学校建立健全语言文字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定期进行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情况的检查,做好记载,落实校园用语用字年度目标管理并达标。我校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普通话培训的工作并将此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

1、学校在教室、办公室、楼道张贴 “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提醒师生要说普通话,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我校良好的校园风尚。学校楼道、会议室、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设立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等警示语;以学校的橱窗、班级黑板报、学校网站、广播站、电视台、校刊、标语牌为阵地,使之成为正确的语言文字样板,每期举行以普通话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创设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美化相协调。

2、学校的通知、资料等都做到不错字、漏字、多字。学校的各种通知、方案、计划等都力求做到这一点。

3、充分发挥了校园广播站的语言文字宣传示范作用。校园广播站的广播员、主持人全部经过挑选上岗,每次播出提前准备,力争将校园动态、优美诗文、同学作品以最规范、最优化的形式呈现给全校师生。学校每学期举行关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宣传的班级黑板报评比,并张榜表扬胜出的班级,为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效果提供量化依据,创设凸显人文化。学校十分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各布告栏、宣传栏里,从名人箴言,到各种类型的标语,都采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以楷书字体书写。在写通知、欢迎辞等,注意规范用字,恰到好处,且注意格式措辞。学校非常重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氛围,设置了永久性提示牌,淡雅的色彩、温馨的提示,让全校师生沐浴在浓浓的规范文明氛围中,并于无形中增强爱国意识。

三、开展系列活动,注重日常渗透

1、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学校每学期都要将此项工作写入计划总结中,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坚持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评估活动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坚持师生学习、集体活动必须使用普通话。学校对少数带地方口音讲课和板书用字不规范的教师提出意见,帮助改进。

2、提高全校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坚持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小品表演、啄木鸟等系列活动,并将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开展合格生、示范生评选活动,将语言文字要求作为一项要求单列出来,让学生互相评定考核,使学生增强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感悟到学习普通话的快乐,培养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利用教研活动和教师大会时间以及学校的广播站向师生普及语言文字法规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语言文字法规的卷面调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到街头进行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认真开展“啄木鸟”活动,查找街道两侧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好普通话。

四、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1、提高规范意识,坚持依法治教。

我校定期检查校园用语用字。组织师生员工学习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普及语言文字标准规范。2009年、2010年我校连续举行两届教师普通话大赛,极大地增强了老师们规范意识,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

2、坚持例会学习制度,强化语言文字日常培训。

在每周各学科教师教研活动时间,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教师对语言规范化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法律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普通话既是教师职业语言,又是校园语言,增强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3、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我校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录用、聘任的基本条件,把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在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评估时,将普通话水平视为其中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还要求在与学生、家长的课间、课后交流时也使用普通话,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要努力说普通话。要求板书、教案使用规范字,通过推门听课随机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检查,并将普通话合格做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参加各级评优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教师业务考核条件之一。

4、常抓校本培训,提高普通话测试达标率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和规范字训练。除了不定期邀请普通话测试员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外,学校还统一发放普通话培训资料给教师,建设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站,充分发掘学校省级普通话测试员、部分语文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语言文字优势,发挥他们的推普骨干作用,推动校园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他们依托我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利用教学主渠道,在课堂中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相关内容,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负责全校师生语言文字宣传教育;针对师生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进行技术咨询指导,从而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活动。

五、加大教育教学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要求学生课上课下交谈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并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用语用字能力水平,开展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给学生创造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学校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汉字书写规范。

2、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以校、班为单位的喜闻乐见的口语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如: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庆“国庆”诗朗诵比赛、经典诵读的诗文表演等活动。

3、结合语文课堂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拓展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讨论、诵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贯穿在各年级;每天利用午自习组织写字练习,利用作业和测试提高学生写字水平。语文教师还开设了一些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拓展型课程。

此外,我校语文组还非常重视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的基础上,语文组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在“楚天杯”“天地杯” 作文大赛中,学生200余人获奖。

4、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查活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桌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稽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将所查结果写在纸条上投进监督箱,定期汇总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六、注重积累,做好语言文字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

我校语言文字档案工作按达标评估细则建档,档案资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资料,包括上级机关下发的语言文字的文件、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工作网络、工作计划总结、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师生各项活动的原始资料、学生获奖证书复印件以及校园内外用语用字监督资料。第二类是图表资料,包括教师上岗情况、普通话培训、语文教学情况、口语实践、宣传环境等登记表、统计表。第三类是教师和毕业班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反映师生普通话水平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全面详实的记录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确保推普用字工作落到实处。

全校师生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指导下,积极投入到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中来。校园内已初步形成人人说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体师生为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正努力学习,不断实践,我们真诚地期待着上级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

 

特此申请。

第3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幼儿,口才

要让幼儿有口才,幼儿成长的环境十分重要。虽然现在有更多的教育机构在培训,但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老师,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爱尔维修说:“人刚生下来时都有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在幼儿生长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充分利用家庭环境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呢?也是接下来我想重点分析的。

一、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

家长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活泼、欢快、和睦的语言学习环境。婴幼儿时期,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交流,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表情、动作等来获取需要的信息,父母则通过抚摸、表情等非语言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这种非语言形式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欲望,增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交往的增多,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逐步发展起来,语言能力发展也就越来越快。这一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随之增强,这就要求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楷模。

发音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而要孩子有正确的发音,育人者必须用普通话语音来做示范。一个人要想口才好,会说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试想,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听起来极具口才,可是因为是一口方言,说了些什么,没有人能听得懂,如此之“口才”,又有何意义呢?

教孩子说普通话,首先父母要会说普通话。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语音,主要是靠模仿。有些家长无论如何也说不好普通话,那也不必犯难。可以播放用标准普通话播音的磁带,引导孩子去模仿,小孩子在语言方面的领悟能力和模仿能力特别强,只要用心引导,孩子会很快打下说普通话的基础。虽然我们都不是语言学家,但应力求做到语言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并要求说话时面带笑容,柔和亲切,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语言表达的快乐。

生活的丰富多彩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源泉。诸多实践表明,很少接触外界事物以及很少与人交往的幼儿,他们往往性格压抑、表达能力差,见到生人就害羞。应此,家长应多带他们走出家门,逛商店,看动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让孩子在多种场合中学会观察、尝试体验、丰富和充实其经验,增强幼儿学习和表达的欲望。

家庭生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重要元素。父母在做事时,尽量在孩子面前多说话,用语言来诠释自己的动作、表情,调动孩子参与对话的积极性,通过对话使孩子语言表达无意识中得到培养。比如,“妈妈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苹果是什么形状”、“爸爸干什么去了?”等等,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了增强。其次,家长可制作和设计诱发幼儿说话的材料和游戏,使儿童有话可说。比如游戏“小小录音机”: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或站着,一个人扮录音机,对方在“录音机”上按一下,然后说一句话,表示录音,再按一下表示放音,“录音机”必须模仿重复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既能培养听又能培养说的游戏,其中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二、提供给孩子说话的机会,鼓励他多说。

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孩子通常在看动画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并伴随手舞足蹈,这个时候有的家长非常反感,往往予以呵斥、批评,却不知正是家长的这种武断,压抑了孩子表达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不怕他开口,就怕他开不了口。要鼓励孩子多开口,提供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对不怎么开口的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怀、鼓励、引导,可以通过看动画片或做游戏的方式唤起孩子说话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让他“无所顾忌”开口说话,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时总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总能简单地说一些自己的见闻感受,可是一见到了陌生人时,有的孩子却表现得缩手缩脚很不自然,时常弄得家长也很难堪,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与外界接触的量的多少所致,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诱导他们说话,提供他们说话的机会。

“童言无忌”,所以对他们的“胡言乱语”不要横加干预,反之应多给一些有益的鼓励,让孩子觉得和他们之间没有距离,这样慢慢地让孩子接触面增广,愿意与人交往,愿意多说话,自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丰富了。

我们可以利用餐前饭后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小的辩论。比如对“天上有些啥?”“狮子和熊谁更厉害?”等一些没有具体答案的话题进行辩论,这既能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特别对事事顺从和怯懦的儿童的逆向思维培养大有好处。家长们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地发表意见,这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领特征经常搞一些诗歌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当和孩子一起看了一部有意义的电视剧,可以鼓励他将给家人听。多给孩子当众表演的机会。

西方世界也把“舌头、金钱、原子弹”列为三大武器。21世纪的主人,不仅要管理社会、管理工厂,当律师、做教师,不管做什么工作,离开了口才,只能是事倍功半。现代人应该是能言善辩者,如果还是笨嘴拙舌,那么就很难立足于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

第4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主持人:在前不久召开的上海文代会上,从事儿童语言教学工作多年的梁海燕老师的一个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她一直从事着规范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工作,但偶尔也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学一些祖国各地的方言,如山东话、苏州话、宁波话、苏北话等等,当然那只是作为一种娱乐,增强一些教学的游戏性罢了。来曾想近年来她碰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她不得不一本正经地在上海的土地上教起了上海孩子说上海话,的的刮刮的上海孩子居然不会说上海话,甚至连听都听不懂。看来前一阵有人提起要“抢救上海话”并非危言耸听了。在这样的“上海孩子学说上海话”的背后,究竟反映出什么样的文化生态和心态,今天我们请梁海燕老师和两位资深民俗学家一同来探讨一下。

蔡丰明:上海孩子不会说上海话,这一现象的确十分滑稽。我们老一辈的上海人,似乎大都以会说上海话为荣,其中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那些不会说上海话的人表示出很大的蔑视,称他们为“乡下人”。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反了过来,许多上海家庭出生的孩子倒不愿说上海话了。因为现在上海城市中的孩子平时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学校规定必须讲普通话。同时,同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本地人,长期的普通话交际环境,致使许多上海孩子对于上海话逐渐陌生、淡忘,并且失去了兴趣。

程蕾: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上课基本是说上海话,或他们各自的乡土方言。后来才要求老师上课用普通话,并在全体市民中也推广普通话。现在,孩子们从进幼儿园起,就开始学普通话,说普通话。各级学校的老师也基本上用普通话上课,这已经形成一种教学规范。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是我们努力多年才做到的。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为了应用的。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无论为了对内凝聚各族人民,还是为了对外方便联系世界人士,我们都既需要统一的文字,也需要统一的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是我们今天来谈保护方言的根本前提。当然,各地方言有其存在的合法权利,语言的多样化是文化多样化的保证,也是文化多样化的标志。上海话承载着上海文化,或叫海派文化的许多内涵,我们既要弘扬和发展海派文化的优秀方面,当然不能让上海话日趋消亡。所以,在我看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继续推广普通话,同时又认真保护上海方言。这样两件事,的确是有矛盾的,但我想,我们有能力把它处理好。

梁海燕:上海是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大量外国人的涌入带来了国际流行文化的盛行,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大量外地人的涌入,使得普通话在上海成为主要的交际语言,而作为上海本土的语言似乎有渐渐被淡化的趋势了。

蔡丰明:从一方面说,上海城市交际语言中出现其它非本土语言的现象, 正显示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那种文化多元性、兼容性的特点,这对推动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是具有一定有利作用的。如果一个大城市只流行一种本地方言,那么,它的语言创造力就会降低,文化开放度就会减弱。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上海城市交际语言中非本土语言的因素显得过分强势,就会造成削弱本地方言、压抑本土方言的结果,致使本地人文化心态失衡,产生对于自己家乡方言的“失忆”状态。

程蔷:这里的确有一个“度”的问题。还有一个语言的自然形成和自觉塑造的问题。所谓自觉塑造,就是既要推广普通话,这是一方面;但又要保护上海原有方言,还要积极汲取外来语、各地方言,乃至科技语、网上语等等,加以综合,经过群众实践的选择删汰,专家的及时总结和清理,使之慢慢形成新的上海方言。语言自觉健康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养成关系重大,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值得下功夫研究。梁海燕:方言是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人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苏州人的“软”和宁波人的“硬”都体现在语言上,而上海话介于两者之间。同属于吴方言区,在语言上却有着如此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又体现了不同区域文化和语言的个性。我们在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能把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方言丢弃了。就好像学说英语并不意味着要扬弃中国话一样,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我们更体会到中文、中国话在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思想和感情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同样在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上海话在表达上海人特有的幽默、智慧,甚至“小气”等方面,有着普通话不可替代的那种传神。

蔡丰明:这一点说得非常好。其实,在上海话的表述方式中,存在着许多独特的韵味与地方风情,这是一般普通话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上海话中形容一样物体明亮时叫做“实刮上亮”,形容一样物体光滑时叫做“精光的滑”,形容一样物体为黑色时叫做“墨出乌黑”,形容一样物体为绿色时叫做“碧绿生青”,形容故意找茬叫做“扳叉头”,形容敲诈勒索叫做“敲竹杠”,形容一个人没有出息叫做“现世宝”,形容物体体积大叫做“老老大”,形容物体体积小叫做“眯眯小”,形容物体数量少叫做“一撮撮”……这些方言词汇说起来非常生动形象,反映了上海本地人对于各种事物的独特理解与认识。如果没有它们,上海人就失去了上海人的味道,就会变得与北京人、山西人、广东人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个人十个手指伸出来都是一样齐的,人们肯定会感到很奇怪; 那么,如果各个地方的人们都用着一种方言来说话,这对于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来说, 同样也是很奇怪的。

梁海燕:孩子们在学习普通话中体会普遍性的中国文化,在学习英语中了解世界文化,那么他们是否也有必要通过耳濡目染地学习上海话而体会一下上海文化的精妙之处,而传续一点作为上海人的文化的神韵呢?

目前上海的儿童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都说普通话,大量的新上海人和一些年轻的上海籍爸爸妈妈也让孩子在家里说普通话,这当然并不是坏事,但孩子们平时能接触上海话的时间、机会、场合又确实太少了。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同时,要让他们感受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让地方文化的营养也能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程蕾:我大姐的孙女,是小学一年级生,在学校讲普通话,回家也讲普通话。但我大姐发现,在某种场合,当她觉得用普通话无法表述,或表述得不满意时,她会突然冒出一个两个上海话词语来,如“恶形恶状”,“尴里不尴尬”。这说明她毕竟生活在沪语方言环境中,有些语言自然进入她的脑海,自然地就会使用。上海孩子既掌握普通话,又会说上海话,是不难做到的,只要我们肯稍费些功夫,认真地去做这件事。

蔡丰明:现在让孩子们学些上海话,当然很有必要,因为在上海方言中,隐藏着丰富的上海文化传统密码,通过它们,上海人的后代们就能够掌握更多的上海遗传基因,承传上海的文化血脉。

但是更重要的是怎么学。我认为,仅仅让孩子们从书本上学上海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堂教育只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许多孩子在课堂上学到很多知识,但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并不能实际运用。因此,如果要想使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上海地方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应该塑造一种浓厚的上海文化氛围,让他们天天耳濡目染,亲身感受。在这里,父母、社会,都有很重要的责任。要想让我们的孩子热爱、认同上海文化,我们的家长、社会就必须也要热爱、认同上海文化,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理解上海文化,我们的家长、社会就必须也要认识、理解上海文化。

梁海燕:最近,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同仁收集了大量30年代至6 0年代流传于上海的市井童谣。吟唱起这些弄堂歌谣,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我们把它编辑成册,配上录音,希望它能够迅速地流传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虽然与当时相比,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均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当初盛行在校园、弄堂的跳橡皮筋、跳房子等游戏早已被电脑、游戏机、电视所取代,但儿歌和童谣是孩子们天生的朋友却是毋庸置疑的。童谣里传递着十分丰富的风土人情、家长里短、人际关系、自然知识等等,又有着丰富的节奏和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在对儿童教学方言童谣的过程中,熟悉的乡音、幽默的话语、饱含乡土气和滑稽味的小段子使孩子们由于动情而投入地喜形于色, 由于有趣又兴奋得手舞足蹈。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艺术教育的方式。

程普:孩子们熟悉上海话,有很多好处,除了多一种交流工具外,至少可以开阔他们的艺术欣赏面,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比如,他们就能够欣赏那些用上海方言演出的剧目。现在每天在电视台播出的《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沪语方言谈话类节目《三人麻辣烫》和一些滑稽小品、沪剧,很受老上海人欢喜,年轻人懂得上海话后,也有一些会成为热心的观众。上海话是吸收综合了吴越多种方言而成,所以若懂得上海话,对用苏州方言演出的评弹,用无锡方言演出的锡剧,以苏白对话道白的苏昆,以越地方言为基础的越剧等,也就容易听懂,能够欣赏了。这些剧种都有很多精华,甚至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如果断档、消亡,实在太可惜。而如果观众后继有人,许多地方剧种也就有了传承、发展的可能。不要小看教孩子们几首沪语歌谣,坚持下去,不断扩大战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蔡丰明:这说明,文化传承不仅要重视氛围,而且也要重视方法。对于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接受文化传承,就必须找到符合他们年龄特点、能够引起他们浓厚兴趣的载体,而不能脱离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生搬硬套。我感到现在的儿童们很苦,他们接受知识与文化,往往是依靠着没完没了的应试教育来实现的。他们被束缚在狭小的教室里,成天地读书、写字与应付考试,回到家中,就是成天地上网。他们远离了纯真广阔的大自然,失落了与他们有着深厚血脉关系的地方文化情感,忘却了那些曾经让他们喜爱、痴迷的歌谣与游戏,这对当代社会儿童的成长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现在提出加强对儿童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等理念非常必要。

程蔷: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是否可以教孩子们一些传统的游戏,“一撸麦,两撸麦,三撸开大麦”啊,“金索银索,嘎啦啦一索”啊,“造房子”、“跳皮筋”、“掷竹贴子”啊,乃至于“滚铁圈”“抖空竹”“打陀螺”啊,不妨因时因地制宜地玩一玩,从儿时游戏人手,自然地接触曾在上海普遍流行的游艺文化。后来长大了,不再玩了,但留下美好的儿时记忆。这有利于文化的代代相传。海派文化是个大题目,但不妨从小处一点一滴地做起。

梁海燕:艺术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一种对心智的培育,是对人的情感的培育。为孩子们讲解儿歌、童谣(包括方言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的不仅仅是语言上单一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用另外一种和大人们完全不同的自然心去感受生活,帮助他们一扇扇地打开生活中五光十色的大门,让他们走进丰富多采的大自然,走进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去感受美,感受一切。这种感受在他们的内心渗透着,熏陶着,并逐步地进行着一种对孩子情商的培育,完成着一种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

蔡丰明:西方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与心灵塑造,是现代教育所应担负起的最为重要的责任,它的社会意义,要比单纯的知识教育与技术教育大得多。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不仅包括对于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的树立,对于人的各种精神要素与技能要素,如理想、志向、道德、责任感、意志、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而且也包括对于人的文化情感与审美取向的培养。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失去了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情感,失去了对于自己乡土文化的热爱,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就不可能有完善崇高的人格。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我们现在强调对于孩子们进行适合其儿童特点的文化素质教育、乡土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程普:热爱乡土,爱国主义,都是具体的,实际上都是要落到实处的。上海的孩子长大,有的到外地读书,有的到外地工作,有的甚至出了国,回过头来看上海文化,可能更理智地看清它的优点和弱点。但不管如何,童年生活总是难忘的,童年生活的烙印总会显现。只是当他们有了判断力之后,他们就能自觉发扬优点,克服弱点,成为成熟的人。关于教育的效力,老话有“幼年如漆”的说法,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应该给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们的心灵,“漆”上尽可能多的美好色彩。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梁海燕:曾经有一位朋友从海外归来,谈到许多华人的孩子童年时代去了国外,后来他们不喜欢自己母语文化的背景,甚至瞧不起自己的父母,急于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但是到读大学以后,许多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背景不是一个负面的东西,发现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感觉,并开始喜欢甚至强化这种文化背景。这就是他们童年时代的记忆在起着作用,从小耳濡目染的乡土文化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许多童年时代去美国的孩子都有过这样一段心历路程。在童年的教育中很自然的会有一种地域文化的渗透,像化学反应有多种元素在起作用一样,地域文化虽不是核心和一切,但它肯定是一个人精神世界健康和丰富的必要元素。

第5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1. 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

1.1首先是教学资源匮乏,一直处于教师加课本的模式,无法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普通话水平不高,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深发音经常出现偏差现象带有方言口音,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很难对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拼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2在现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和“读书无用”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纷纷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识字,有的识字也不识拼音,完全不给予孩子辅导,他们也辅导不了这样就成了“课后盲区”,也就是课后家庭辅导很少,甚至没有。

1.3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对新课改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吃透,农村学校教育教研的范围不很浓厚,部分教师对拼音教学不够重视。

1.4其中主要问题是对汉语拼音教学偏离拼音教学指导思想中的“掌握音节”和“结合语言”的指导思想。如:教师处理不好指导学生学习字母与训练学生直呼音节、书写音节的关系。具体表现是,教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字母的发音与识记字母形状的指导,而忽略直呼音节与书写音节的训练。再如:一部分教师在拼音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言进行,而是孤立地教学音节,使学生兴趣索然。问题表现在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构词率较高的音节,适时、适量地指导学生用其组词语或用所组的词语口头造句。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语意有效地识记音节及扩展学生的词语占有量,给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阅读和写话造成了困难。

2. 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社会实践和网络学习的有效工具。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1汉语拼音与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从低年级说话、写话入手,从写一句简单的话到写一段话。小学生在写话时,会遇到很大困难,既不会写字。要想解决这个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拼音代替没学过的字。只有采用这种方法,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就能顺利的进行。

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它的作用甚广。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能学而即用。实践证明,汉语拼音能扫除孩子写作中的“拦路虎”,使小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高年级作文打下了基础。

2.2汉语拼音与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拐杖就是汉语拼音。他们识字量少,阅读时会遇到“绊脚石”。要想搬开它,那就得靠汉语拼音。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诱导学生利用拼音自己读课文,了解其内容。这样既巩固了拼音识字,又能尝试到自己读熟课文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3汉语拼音与学习普通话中

汉语拼音不仅是识字、阅读的帮手,而且对学生学习普通话、会说普通话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一上学就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调号。并且拼读音节、句群的知识学生已牢固掌握,课文又是全文注音,因此,学生能说出一口规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2.4汉语拼音与人民生活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汉语拼音已作为联合国通用的国际标准使用,九十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大图书馆已将汉语拼音作为中文图书音序检索的工具。现在,以汉语拼音为音序的字典词典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具书了。从这一点来说,汉语拼音就成了人们起步学习文化的拐棍,识字正音的工具。

2.5汉语拼音与网络

时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小学教育的计算机课程已经摆上了重要的位置。当人们刚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也是借助汉语拼音入门的。用计算机工作,打文件,查资料,发信息,无一不是使用汉语拼音的。汉语拼音输入有三大好处:第一,拼音输入更快,更准确;第二,拼音录入不影响作者的构思,使思维更流畅;第三,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就已经掌握的工具,不需要重新学习新的输入法,上机就会操作,省时省事。汉语拼音帮助汉语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3. 加强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及措施

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整体水平不高,对汉语拼音的教学的认识不够,我们尽最大可能在树立新的汉语拼音教学理念,使拼音教学的课堂尽可能有趣味性,吸引我们农村娃娃,建立我们农村娃娃学习汉语拼音的平台,汉语拼音本身是比较枯燥,单靠一张嘴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现在的许多农村娃娃的儿童读物越来越丰富,大多都有拼音注释,我们要充分利用娃娃们手中的儿童读物,引导他们自己借助拼音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拼音能力。莎士比亚说过一句很诗意的话: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要让我们农村的孩子学会拼音知识,就一定要让我们的老师教给农村娃娃获得拼音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根据刚入学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以及拼音教学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活动等教学形式,缩小跨度,帮助学生学好拼音。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普通话知识的学习,自己要正确地拼读好每一个音节,注意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温馨的语言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老师之间要多交流,多合作,倡导“为了一切孩子”的汉语拼音,探索和尝试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小学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才能健康发展。总之,在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活动,寓教于乐,注重整合,才能帮助学生走出拼音枯燥难学的阴影,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里学习汉语拼音,拥抱汉语拼音,体味汉语拼音的乐趣。

3.1应用多媒体资源弥补教师发音不规范的缺陷和学生规范发音。要改变这一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发音环境。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资源里的范读就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拼音、课文范读不间断的让学生跟读、练读,让学生处于标准的发音环境当中,加快语言同化速度,这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3.2因为是农村,寨子不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家访的同时给予学生辅导,有必要的话可以安排时间表进行适当的辅导,每天晚上不能只去一个学生家里而应该尽可能多走几家。有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同学们今晚要去谁家让他做好准备,有的时候不告诉去谁家,这样可以给学生觉得虽然爸妈不在家里监督学习可是教师随时会到家里检查,慢慢的就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要告诉家里的爷爷、奶奶一些监督的方法,就是虽然自己看不懂拼音但是应该看着书让孩子大声的背出来或读出来,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爷爷奶奶非常关心自己的学习。这样既受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又辅导了学生又做了家访,辅导和家访一举两得何不乐而为呢!

3.3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索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充满信任的氛围,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一要尊重、相信学生;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活动之中;三要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不轻易否定,即使是错误意见也要耐心引导,认真分析;四要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小,大多数回答问题时很紧张,说话结结巴巴。教师要以和蔼的笑容,鼓励性的语言消除孩子的胆怯心理,让他们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使之转化为探究热情。

3.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标》在基本理念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并不是要完全丢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实现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语文教学必须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以强化学生的内驱力为出发点;合作学习能实现学生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智力活动的转化;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3.5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让他们看图发音、看图记形,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和想象,而且能帮助他们认知和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于是,笔者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3.5.1发音示范法。在教韵母和声母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开口度和唇型,然后让学生模仿,最后观察学生发音时的开口度和唇形,发现学生的发音毛病,及时指导纠正。

3.5.2情景表演法。带表演性质的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形象记忆。如教“a”时,请班里一个梳着短短撅小辫子的女生站在黑板前,指一指黑板上的“a”,问:“你们看,这个字母像‘某某’同学的哪儿?”有的同学说像她那圆圆的脑袋和翘起的小辫子;有的说不对,像她那圆圆的脸蛋和翘起的小辫子。接着问这个女生:“你到医院看病时,医生用压舌板压住你的舌头,叫你发什么音?”女生自然就发出“啊”的声音,全班同学也很快就记住了“a”的读音和写法。

3.5.3看手势读音组词。在学四声时,为了让学生大量地进行练习,笔者采用了看手势读音的方法,如学完“ɑi”,举起了四个手指,学生马上读“āi、ái、ǎi、ài”“热爱”的“爱”;举起了两个手指,学生马上读“ái、ái、ái”“挨打”的“挨”,或者教师读四声,学生做手势。这样不但训练了四声,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3.5.4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字母教学时,充分发挥教学挂图和课件的作用,把图形和字母形体结合起来给学生讲。如b、d、p、g、q这几个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字母,笔者在教学时分别出示“小朋友听广播”、“骏马奔驰得得得”、“小男孩爬坡”、“鸽子衔树叶”、“气球”的图片或课件,让学生领会字母发音,说出记忆的方法:b的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的机体,d的发音像奔跑的马蹄声,形状像马蹄印,p的右半圆像小朋友手举的红旗,一竖像旗杆,g像数字9下面加弯、q像9字,这样学生的头脑中容易形成表象,并储存在记忆中。

3.5.5歌谣法。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里对顺口溜、绕口令、儿歌、谜语等最感兴趣。初入学,他们对字母形体非常陌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教学时把字母编成许多形式的歌谣。比如,在区别f、t、n、m时,让学生记住“伞柄朝上f、f、f,伞柄朝下t、t、t。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在区分h、n时,让学生记住“有背椅子h,无背椅子n。”教学ü时,编顺口溜“鱼儿游,鱼儿跳,鱼儿水里吐泡泡”,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ü”上的两点。在复习韵母时让他们记住“仔细看,记住韵母并不难,a、o、e、i、u、ü带头各五个,挑头各三个。认真学,天天练,韵母个个记心坎”。通过这样编,学生对24个韵母掌握得非常好。在标调时,学生很容易弄错。就让学生记住:“它们六个亲兄弟,老大、老二、老三、老六,标调标前不标后,只有老四和老五,哪个在后标哪个。”还利用歌诀、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拼写规律。如用“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说明三拼规律。用“j、q、x真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挖了还读ü”,帮助记忆上ü两点的省略规则。

第6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1.语言的使用

“以方言写微博”无固定格式,有时纯用方言,有时是普通话词汇与方言词汇混用。在使用方言词汇时,除了一些固有的专属字词外,多以音借字,汉字的表意功能弱化。例如前文所引“银川组织部”微博中的“换的啥节是”、“谁换着泥,换谁着泥”、“昂么家能换点啥泥是”等句中掺杂了很多方言词汇,其中“节”同“这”,“泥”同“呢”,“昂么”是“我们”的意思,这些字词在这里失去了原有的字义,只是为了强调或突出方言中这个字的读音。同时,语序也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很大不同。“换的啥节是”,意思是“这是换的什么”,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倒装句。“用微博写方言”作为一种流行的微博体,其格式比较固定,通常由几个相同结构的句子聚合成一段话,基本句式是“在……(地名),有种……(普通话发音),叫……(方言发音)”,普通话语法格式与方言词汇并用,其中涉及到的方言词汇,基本是采用以音借字的方式,汉字只有记音作用,表意性弱化。

2.语意的表达

方言写微博表达的主题非常宽泛,与普通话通用语一样,无不可入文。就粤语微博而言,由于港澳地区媒体普遍存在着“粤语入文”现象,用粤语写微博,在当地方言区来说,并不显得突兀。如广州日报官方微博,就开辟有“学粤语”专栏,专门就粤语发音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指导:现今喺好多粤语电视节目中亦有此现象。表现为:l与n唔分,‘男(naam4)人’读成‘蓝(laam4)人’;ng声母嘅省略,我(ngo)读成(o)等。”微博写方言,内容虽然五花八门,但网民抱着“好玩”的心态,侧重于晒方言。直到2012年9月福建中烟的官方微博“通仙庄园”发出“保钓方言体”微博:年无分老幼,皆有理国之责;地无分南北,惟怀忱忱护土之情。中国有56个民族,80种以上方言,让我们晒出最纯的家乡话,为“保钓”发出最接地气的誓言———“是林被的”,厦门!这条微博一经发出,短短5天时间,引起7000多次转发,近2000条评论,收录20多个地区的方言版保钓宣言,形成了保钓方言体,方言不再只是网民晒着好玩的一种文字游戏,更具有了爱国的意味。3.使用与传播效果二者相较,用方言写微博属于“小众化”,尽管在特定方言区和网络环境中,这种微博有其受众和影响力,但是从整个微博世界看,写作者、阅读者的范围都比较小,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味道。而“用微博写方言”则较为“大众化”。作为一种微博流行体,一经流行即受到网民追捧和仿写,在网络中产生极大影响。在“用微博写方言”的微博中,普通话与方言混搭产生出的强烈喜剧效果,是网民乐于仿写及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幼习成的方言在微博世界以方言体微博作为载体,脱口而出且流畅自然,反映出每个人珍藏在心底的那一份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与否、贴切与否,网民们并不在意。在这一波微博体热潮中,各地方言体微博体现方言特色、接地气,俨然排列出一幅中国方言地图。

二、方言微博的特点

1.富含地域特色

每一种方言微博,都富含特定的区域特色,让人睹文知声,如在眼前。例如,前文引用的《王疙瘩投票记》,一个憨厚淳朴的农民形象跃然于简短数语间。方言体微博利用方言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进行调侃和夸张,也能进行语言游戏。某些方言非常古朴,经历岁月侵袭后的沉淀,既能表现对人生豁达乐观的调侃,也能体现自我减压舒怀的达观,更显现出一种生活态度。例如,河南版@巩义同城会的微博:有一种沉默叫包吭气,有一种蹲下叫骨堆,有一种昨天叫夜儿个,有一种走路叫私跟,有一种疲惫叫死类晃,有一种楼梯叫科台儿,有一种吃饭叫坐桌,有一种洞叫窟鲁儿,有一种化粪池叫毛缸,有一种默默无闻叫闷兜事儿,有一种菜名叫阿杂菜,有一种缺心眼叫仨菜板,有一种不好意思叫不出场儿。

2.激发思乡情怀

方言是网民的家乡母语,含有浓重的地域味,蕴含着网民独特的情感。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镇化的发展,方言流失的速度很快,城市里年轻的一代对家乡的方言已很陌生。如果寓居异地,几乎与母语绝缘。同一方言区有相似的乡土文化,能抱成一团。例如,河南日报2013年7月23日的一条关于河南话的微博:“这么多年终于知道这俩字咋写了,河南人才懂。”在配图中,描述了河南方言词汇“挟邩(xiehuo)”的写法和拼音。这是河南人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如“你白挟邩了”、“你挟邩啥类”,有“火大、闹腾、大声吆喝惹人烦”或“夸张”等意思,与普通话词语“蝎虎”意相近。这个词人人都会说,却从不知道怎么写,因此,这条微博一经发表,让该方言区的网民倍感亲切,激发起网民对故乡方言的强烈认同感。有网民评论道:“方言带着浓浓的家乡味,一看到就让人想起老家、老乡、亲情。”还有网民说:“‘够不桌’让我这个在外生活多年的河南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突然很想家!”

3.容易模仿

方言体微博并非把方言连词成句,而是一词一解释,句式非常简单,一看就明白,也不以规范和精准作为衡量标准,所以极易上手模仿,也容易相互比较。如长沙版@疯狂瑁瑁:在长沙,有种状态叫发宝,有一种泡妞叫驮腿,有一种情人叫画胡子,有一种糊涂叫宝气,有一种愚蠢叫哈卵,有一种聪明叫灵泛,有种认错叫绊矮,有种错誤叫筐瓢,有种好处叫得路,有种宝宝叫毛陀,有种美女叫妹坨,有种批评叫漫坨,有种骄傲叫得色,有一种肯定叫确实,有一种愉悦叫韵味,有一种鄙视叫西夏。又如@河南日报:在河南,有一种距离,叫够不桌;有一种空荡,叫某任啥;有一种聪明,叫能类不轻;有一种愚蠢,叫信球货;有一种漂亮,叫可排场;有一种潇洒,叫可光棍;有一种炫耀,叫鬼撅;有一种赶时髦,叫烧包;有一种开心,叫怪得劲;有一种空虚,叫可桌急;有一种成功,叫弄类不赖。还有啥,恁也来说说。

三、方言微博文化分析与思考

1.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

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方言微博的出现绝非偶然,也绝不能仅以语言现象简单视之,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语言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周边语言相互影响。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占据语言主流阵地,在当下这个多种媒体并举的时代,任何一种方言都不可能不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同时,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的频繁,越来越多的方言正面对着退化甚至消亡的危险。一些地域性很强的风俗随着方言变化正在逐渐消失,地方传统文化有渐行渐远趋势。当普通话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尤其是当一个城市出现祖孙交流障碍(祖说方言,孙说普通话)时,自然就引发了人们对语言问题的关注。2010年7月广州亚运会前夕,在广州发生的“撑粤语”事件,同年,上海发生的挺沪语风波,以及诸如“拯救四川话”“拯救武汉话”等即为表现。在这些论争中,所有矛头都指向普通话,似乎普通话与方言已势如水火,在普通话的强势之下,所有方言都处于弱势甚至濒临消亡的境地,“保护方言”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除了网民的各执己见之外,一些著名文化人士包括语言学家也纷纷加入论战,更提升了论战的激烈程度。周有光认为:“大都会化”里不可能通行本地方言,必然要使用通用语,这是自然趋势,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如此。[1]陈章太认为:一部分方言濒危甚至消失是正常现象;一百年左右至少要消失一半方言;但是某些方言萎缩需要文化保护,抢救濒危方言,就跟保护非物质文化一样重要。[2]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则不仅通过微博,而且在答记者问时直接表示对方言消失的担忧:如果粤语没落,广州人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我怕广州人到时候会集体失忆。[3]正在消失的方言后面是正在消失的文化,建筑与规划的趋同,让城市越来越没有个性。假如方言消失,连语言都趋同了,那真是万城一面了。由此看,人们对方言的忧虑,体现出的更深层的信息,是一种文化焦虑。

2.推普与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第7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回忆,是漫无目的地的,我习惯回忆,虽然明知道回忆并不是美好的。但是,我认为,那是激励我前进的脚印。

回忆。就从回忆转校开始吧。当初,我是转学生,尽管老师很好,可我还是感受到了拘束感。第一个星期就要将新书全部包皮。不允许没有做完,不允许拖延任何一丁点儿时间,住公寓的自己包,不会包的让家长来。当时我好像快要哭出来了,当然,还包含了一点儿苦涩的回忆,我没有做完,全班唯一一个女生。最后还是老师放宽交到周末做的。回家以后,我开始埋怨妈妈,其他同学都是父母在公寓帮做的,唯独她!我看到妈妈眼里闪过苦涩,也就没有在发脾气。现在回忆过去,心中隐隐有些闷,还是有一种羞辱的感觉,骄傲如我。

再到三年级吧,那时也是苦的。老师依旧对我很好,那时候,也是刚转学。可笑。到了宿舍报到的时候我发现堂姐居然就在我的对面床铺上,不过她没有理我,她也很高傲,不过,她家很有钱,她长得也很高,那时候她的身高比现在我的还高,我1.55米。那时候还小吧,哪懂什么啊。于是,开学报到的第一天,老师让我们做自我介绍。我感觉我心跳加速,当时简直想晕过去了。而且学校是要求说普通话的,我甚至当着志愿者的面说方言。

回忆,回忆,回忆,全是噩梦。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现在自我介绍不会想晕过去,能和同学交流的很自然,和堂姐的关系也算萍水相逢,而且,我会包书皮了,能够包的很好很好。这就是回忆的好处,我成长了。虽然实在不想回忆噩梦,但是,噩梦确实让我成长了。

第8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幼儿 规范化语言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92-01

幼儿在日常对话中会出现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语言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年龄太小及认知能力较弱。幼儿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不受语言规律的制约,常常出现违背语法的错误。例如,幼儿形容猴子走路的姿态是“摆上摆下”而不是“左摇右摆”等用词不当的错误,以及对近音字的混淆,都是幼儿对话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幼儿语言的不规范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成人的语言欠规范以及发音不准的错误现象,会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

一、 营造规范化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习得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幼儿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为幼儿创设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对幼儿规范性语言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规范性的语言,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与幼儿进行交流,给幼儿语言交流提供示范。我们班有几个随父母迁来的孩子,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仅是因为地方口音的影响,还在于他们缺乏使用规范语言对话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有言培养他们用规范性语言进行对话的习惯。因为笔者与原来的这些孩子都坚持说普通话,这为外地迁来的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课堂上与这些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笔者提示他们讲慢点、讲清楚一点,但是起初孩子的地方口音还是很重,让这些孩子按照教师的语气说话,这些孩子很难做到。但是笔者没有放弃,每天坚持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纠正语言不规范现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这些外地迁来的孩子逐渐改掉了原来语言不规范的习惯。因此,良好的语言环境能给幼儿产生良好的影响,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用规范性语言对话的习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 呵护幼儿学习规范性语言的自信心

由于幼儿处在身心发育的初期,语言表达还不成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规范性语言对话的习惯才能最终形成。对于幼儿出现的语言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决不能以成人的观点衡量幼儿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幼儿有时向老师问好,只说一个“好”字,教师要进行示范,教会孩子说:“老师,您好。”对孩子的语言错误,教师要抱着宽容的态度,严禁讽刺与挖苦,因为这样对幼儿规范性语言培养不但没有好处,还会使孩子丧失语言学习的自信,产生自卑。例如,在开展幼儿情境对话时,有些孩子因为胆怯导致语言的表达不规范,这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要进行示范,对于孩子出色的表现,要及时鼓励。要注意在语言训练时,让语言规范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与语言规范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孩子进行对话,发挥语言规范表达能力较强幼儿的辐射带动作用,教师要启发孩子向语言规范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学习、模仿,养成运用规范性语言表达的习惯。

三、 运用儿歌、故事引导幼儿使用规范性语言

幼儿规范性语言表达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模仿的标本。因为幼儿具有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要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点,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地模仿规范性语言进行交流。例如,笔者在开展规范性语言训练活动中,通过儿歌让孩子体验规范性语言的语感,感悟规范性的语言表达。以儿歌为标本,让孩子模仿与学习。通过故事绘本,让孩子相互对话,孩子们看图说话,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对孩子规范的表达进行表扬与鼓励,对于表达不规范的语言要及时反馈与矫正。同时,在幼儿间开展讲故事活动。教师让幼儿先听故事的录音,然后根据录音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时,幼儿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进行纠正,并让幼儿反复听录音,鼓励幼儿进行规范性的表达。

四、 通过对话情境训练幼儿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

幼儿语言规范表达能力是在模仿中发展的。对幼儿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措施耐心加以引导。例如,幼儿对于卡通动画感兴趣,在开展语言训练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场景与对话情境。可以让孩子对这些语言片断进行评价。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仿故事对话情境,让幼儿相互对话。幼儿对生活场景比较熟悉,在开展语言训练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让幼儿进行对话练习。例如,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回到家你怎样向爸爸妈妈进行问候?应该如何表达?小朋友不慎摔倒了,你如何做,你会向他说些什么?这样的生活情境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幼儿自然对语言训练产生亲切感。在这样的情境训练中,幼儿们可以相互对话交流,提升了使用规范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总之,幼儿运用规范性语言进行对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加强训练,使幼儿产生语言交际的兴趣,在对话交际中,养成使用规范性语言表情达意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武艳英.如何开展幼儿语言艺术性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第9篇:说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一、用爱心搭建学生成功的阶梯

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师生间有了爱。班级的一切工作才能有序进行,特别是“学困生”。更渴望老师的理解、关心和帮助。渴望老师有一颗一视同仁的爱心。针对“学困生”,要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漏洞,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抓住要点和重点,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放下沉重的包袱。发奋努力。奋起直追,形成较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享受获得成功的那份喜悦。

二、用真情沟通

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分不开的,很多事情沟通得好了,可以起到很好得教育效果。反之,班主任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例如我班的杨刚(化名)我刚接班时,他一上课就爬到桌子底下去,不是在桌子底下解同学的鞋带,就是翻找书包中他喜欢的物品,有时还将自己喝的饮料洒在同学的身上、头上、脚上,每次班级举行外出活动,他总是东跑西颠,不会跟着班级队伍走,课间操他总是不跟着节奏做,我总是站在他旁边鼓励他,让他坚持到底。在班级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对杨刚倍加照顾,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使他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经过努力,杨刚改掉了不少缺点。杨刚的家长每次见到我都说:“李老师,孩子让你操心了,我们杨刚总说。老师对他好。真的谢谢你。”教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才是班级进步的基石。用真情去沟通。才能唤起孩子的进取心,才能以“关心”赢得“爱心”。以爱心撑起教育的蓝天。

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给队员以展示的舞台

我始终坚信每个队员都是一块金子,老师必须给予他们发光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不断成长。我班根据学校活动要求,创建了特色中队“阳光中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让队员觉得自己是中队的主人,中队是自己的家。我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就尝试着放手让少先队员们自己来设计。自己来布置。队员们全员积极参与。他们设计以“阳光、快乐、健康、进取”为班训,以“展示自我”为学习园地的标题,版面插花图片,颜色鲜艳、内容新颖、丰富。板报设计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的内容是健康快车,它时刻鞭策着队员前进,让队员健康的成长。,第二板块是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在这一板块中,告诉队员们怎样去学习。学习有什么好处。第三板块是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教队员们怎样写规范字、说好普通话。为了张扬个性、展示才华,又添加了墙壁文化。妙笔生花和学海泛舟两个专栏。妙笔生花聚集了我班所有优秀的作文,学海泛舟聚集了我班所有优秀的手抄报。同时还以“知识承载理想。智慧驾驭未来”这句名言鼓励他们。时刻激励着他们的成长。我班的主色调是绿色,象征着“阳光、快乐、健康、进取”,这样的班级文化设计。让学生从踏入班级开始,就会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进而影响日常的思想行为。同时培养队员各项素质。增强了中队凝聚力。也丰富了队员们的课余生活,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四、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