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论文范文

高中音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音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音乐论文

第1篇:高中音乐论文范文

现代的人们在听音乐会时,为让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环境中,通常都会穿正式的礼服,从而得到心灵上的共鸣。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在欣赏音乐之前,向学生讲述一下音乐背景,让学生大体了解歌词的含义,形成一个的大概的印象,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让真正优美的音乐传递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一定要在正式聆听之前,给学生讲解一下贝多芬的生活经历,还要介绍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惊涛骇浪,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贝多芬的心路历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此时,再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在乐曲中会领会到更多的信息,也会从更深层面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注重音乐聆听,增加音乐课堂上聆听的比重

音乐的美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传授就能体会的,需要学生自身多次的聆听,自己体会。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就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聆听音乐。

(一)增加音乐聆听的时间

一堂音乐课中,应该保证学生的聆听时间至少半堂课。如果在一堂课中,教师一直在不停地讲,学生没有进行音乐欣赏,那么,再多的言语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也不会产生美好的感觉。只有让学生亲身聆听、感悟,才能在思想上产生音乐是美的享受。另外,聆听花费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也不是听一次、两次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只有加大欣赏力度,增加欣赏时间,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熏陶中,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二)反复多次聆听

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完整的听一遍,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个整体的音乐印象会在学生的心中有一个真实的音乐体验。然后进行反复多次的聆听,学生只有在耳熟能详的基础上,更易产生美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提高教师音乐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

第2篇:高中音乐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音乐教学 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3

On Culture Education in Music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U Yu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Longnan, Gansu 742500)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teaching is the essential par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student artistic abilities. Music teaching is one of important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moralities and enrich their life experience. So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music teaching. However, the quickl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breaks 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to sown ext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brings relevant challenges to its music teaching. Therefore, connecting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music teach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teaching,and then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music teaching.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ic teaching;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0 前言

高职音乐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由于当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渗透等众多因素,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着各种挑战,加之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根本不重视道德品质、价值观等的学习与培养,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发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以及积极分析与探索文化育人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路径,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且高素质与高技能二者缺一不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高职院校需要综合考虑文化传承改革的任务,需要主动承担文化育人的职责。教育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不仅需要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而且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文化育人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界对高职院校职责的认识更加深刻与全面。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文化有利于人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至关重要。

一方面,文化育人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以及强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主要依靠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所以,我们可以在充分了解与掌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促进文化育人的实现,但文化育人的实现需要学生强烈民族归属感的支持,可见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文化育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职院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校园文化时时刻刻感染着大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而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文化育人的支持。可见,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关键。

2 当前高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音乐美育教学体系不完善

音乐教学是高职公共课程的一个类别,但其没有得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课程门类较为单一,通常主要包括流行、影视音乐欣赏及音乐、舞蹈欣赏,且其缺乏固定性。开设的课程也仅是围绕高职教师音乐教育背景而设置的,在规划科目时也没有严格依据相应的教学规律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只能被动接受教学门类和内容的束缚,实际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教学过程也是沿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即倾听音频、观赏视频等,缺乏新意。除此之外,教材的选择更是随意,教师在没有充分了解与掌握音乐教学的情况下,随意选取教材,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2.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大多都是欧美与现代流行乐,很少有民族传统音乐。部分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兴趣,即选用近现代欧美与中外的流行音乐作品开展音乐教学,虽然这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却忘却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部分学生缺乏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他们偏执地认为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早已过时,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可见,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3 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3.1 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育人路径

其一,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主题或者旋律,要求学生依据此主题或者旋律创作出各种类型的织体;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问句,要求学生演奏出答句;或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提示主题,要求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奏,从而使学生无论面对什么主题都能以各种形式进行创作或者演奏。

其二,提升创造力的训练。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诗文的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合理转换诗文与音乐间的创作,以及文字信息与音乐信息的合理转换;其次教师可以依据画家名作,要求学生围绕此画面进行即兴创作与演奏,促进视觉信息与音乐信息、舞蹈织体语言的合理转换;最后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即兴配乐,以在音乐互相转换中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

其三,加强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特征与学习能力,所以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建和谐的环境,以及发展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创新。

高职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摒弃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身份,而是应以引导者的身份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有效融合表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

3.2 在音乐教学实训中的育人路径

其一,创建音乐实训教学平台,音乐实训教学平台的有效创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音乐教学实训,首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内容、舞台艺术、社会运用实践这三者的关系,以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模式;其次需要有效结合产、学、研和教师培训,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形成丰富的音乐教学实训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环节。这些实训活动的有效开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创建模拟实训模式,模拟实训模式的创建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学实践方式的创新。依据高职音乐教学的实际状况及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选取仿真模拟实践法,基于情境互动实训模式的创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三,促进音乐专业和演艺院团的良好合作,音乐专业与演艺院团的良好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教学联合体的创建、促进了校外实习阵地,拓展了音乐教学领域,即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已经拓展至社会,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在音乐教学二维空间的育人路径

其一,健全音乐实训制度体系。音乐实训制度体系作为音乐实训的基本工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虽然其存在方式是独立的,但从文化育人方式角度而言,音乐实训制度体系的健全和音乐育人成效及教学质量有着因果关系,且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因此,音乐实训制度体系的健全为音乐教学二维空间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此环境中美化品质、陶冶情操等。

其二,改善音乐教学环境,音乐教学环境的改善对高职文化育人工作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在音乐实训室中张贴音乐实训的相关制度及音乐家名言等,让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时时刻刻地享受道德文化的熏陶等,以及吸取一定的灵感。

其三,创建音乐课堂人文空间氛围。音乐作为情感艺术的精神营养,其教学氛围尤为重要,在具体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需要共同创建与情境相适宜的空间氛围,营造和谐愉悦的音乐学维空间氛围及课堂环境。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文化育人成效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语言的表述。

基于高职音乐课堂、实训、二维空间环境教学方式的探索及创新,我们不难发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以及音乐教学对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既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又可以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平台。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高尚情操,又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文化育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音乐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高职文化育人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对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音乐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文化育人策略,从而真正为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音乐论文范文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中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高中音乐教学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着力建设课堂的民主性、平等性、和谐性,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培育学生新的课堂生长点,以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多说多展示,逐渐形成欣赏音乐,认识自我,实现音乐素养。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元素启发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民族风,将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与音乐的旋律及乐器使用紧密结合,对比蒙古族风格《天堂》、维吾尔族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藏族的《青藏高原》等歌曲,让学生通过视听来辨别各民族音乐的差别,并且通过探讨民歌中的不同情感和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辨析力,学生也可以尝试着演绎民族音乐,既学到了民族风情的特色,也激发了学生对民族、对文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手段创新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对多元教学模式的需求已经明显增强。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环节,邀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鼓励学生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体验教与学的双重身份,在课堂找到主体地位,自主的音乐学习能力就容易大幅度的提升。这也是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所追求的效果。教师可以预先留下作业,让学生动手搜索音乐背景,音乐的词曲作者的相关信息,歌曲产生的背景以及体现的文化内涵等等。在课堂上,由学生和教师配合,完成曲目的播放和解读。学生根据对歌曲认知的加深,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喜欢上歌曲。以《歌唱祖国》为例,既能够体现特定历史时期人民为国的大无畏精神,又能够在新时期尤其是90后乃至00后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塑造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音乐可以打开心灵”,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的演示,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悟历史,承担责任,体味人生。多媒体技术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效的将音、图、话、文字有机结合,严重冲击了传统只有教师一个声音的教学模式。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全身感官,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领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内容,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比如,在乐器教学,我们很难通过图片或者教师口述将各种乐器解释清楚。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展示相应乐器的图片,播放乐器发出的声音,在何种场合运用相应的乐器,以及由几种乐器所演奏出的完整乐曲等等,让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及乐器产生和运用的思考,促进学生艺术细胞的形成,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语

第4篇:高中音乐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因素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它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同时与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如兴趣、信念、内驱动力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情感起着一种侦察机构的动力功能,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唤起主体对信息的追求。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更是贯彻情感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充满积极情感的和谐的语文教学情感氛围,师生双方才能融洽,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激感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育的客观依据,其中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新课标下的现有的众多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注重了文学艺术品质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精神。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悉心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通过创设情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这样,才有可能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创设出一种极富陶冶力量的情境,通过引导和培育,潜移默化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展示情感过程,保证教材内容的引人入胜。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常常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烘托渲染的背景穿插等手段,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达到文意的理解与情感体验的统一。例如,在讲授《归去来兮辞》一文,教师可以采用朗读引发先声夺人,再补充人物介绍及背景材料,放图片和录像,让学生增进了解,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讲解《滕王阁序》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幅海天一色的壮丽秀美的风光图景,并让学生听录音,看课件,通过渲染气氛,以强烈的感情引发学生的兴致,自己疏通文章的内容。这样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又得到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

二、充分调动教师自我的教学情感,以情带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那么,他的教学一定是充满激情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情感是学生情感培育的催化剂,教师应该用他深刻的思想内容,丰富的情感世界,飞扬的激情,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从而使枯燥的语文教学成为一次学生的情感体验之旅.要做到这样,首先,教师必须挚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爱这种情感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学生最能敏感体会的,学生对老师也因此更尊敬,更喜爱,并且,还常常会因为爱老师而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情感、没有爱,也不会有教育。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语文老师付出赤诚的爱心,才能以情动情,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语文老师的爱,首先是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以充沛的精力、忘我的工作、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之中,才能使学生对老师及其事业产生敬佩之情进而喜欢上语文课。其次,教师应深入体验教材蕴涵的情感。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自己首先要被课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和打动。因此教师首要的是练好内功,不断夯实思想内涵,提高文学艺术修养,丰富人生阅历,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如是,教师以愉快的心情,和蔼的表情,亲切的语言,充沛的情感,飞扬的激情,必能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与情感激荡的海洋里畅游,让语文学习回归到它应有的要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以真心热爱学生,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意和老师保持心心相印的关系,向老师传达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师生这种真诚相待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营造情感氛围的基础,从而能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人格被尊重、被欣赏,那么他们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上好语文课,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忠告与批评,使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活泼、生机盎然地开展,以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全方位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网络下载软件、网上查寻资料等与学生相互交流等方法来完成语文的自主性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扬长避短,而不能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而一味地配上多媒体课件。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选文,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感,在情感的陶冶下,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此类选文就不宜用多媒体课件从头到尾讲解,而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在情感的浸润下获得新知和美的享受。而相反,有些知识的学习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在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生动,而且还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采用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此外,启发式、辩论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写小论文等有趣的教学方式,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和培育学生情感世界,重视情感因素的激发和体验,对于活跃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贯彻素质教育原则,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回归语文学习根本目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音乐论文范文

关键词:湖湘文学;民族音乐;协同高校教学发展;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98-02

通过研究湖湘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其与民族音乐的密切关系,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及音乐影响力使其成为湖湘音乐表达的重要内容及载体。地方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是当地人民喜爱并推崇的艺术展现形式,文化与音乐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成为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展示方式,在湖湘文化的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当地的高校音乐教学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一、湖湘文学、民族音乐、协同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背景研究

湖湘文学、湖湘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地域艺术呈现方式,在中华文学与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指导,做好民族音乐与湖湘文学的音乐课程教学融入具有现实必要性。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明确指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之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具体阐述为:通过将地方民族音乐与当地文化融入到当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切实提升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力与传承优势,从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的影响力。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忽略了当地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音乐教学影响力,特别是湖南地方高校将高校音乐教学与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割裂开来,忽视了其教学指导影响作用。对这一问题的改革,是我国各大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趋势。

二、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提升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精神品质与内涵。湖湘文化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湖”与“湘”的解读,“湖”从地理位置上解读为洞庭湖,而“湘”则指湘江,因此从地理位置上,湖湘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标签印记,是特定历史文化精髓的展现。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涵盖丰富的思想价值与深邃的精神内容,这正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所要求体现的教学精神品质。只有引导高校学生感受湖湘文化,品位湖湘文化,探寻湖湘文化,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当地的民族音乐内涵,才能在高校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做好对当地文化与音乐精髓的把握。湖湘文化不仅承担着教育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更将地域文化与民族音乐融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使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更深刻、更积极地参与到高校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在高校的音乐教学研究中鼓励学生研究、传播湖湘文化,积极拓展湖湘文化层面中的音乐内涵与价值,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启迪、陶冶,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取向,指导后续的音乐专业学习,增强对音乐教育的亲切情感。

2.有效丰富了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底蕴。湖湘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产物,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关注研究价值,但是很多湖湘文化却隐匿在民间,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探索。在这些湖湘文化中,我们也可以搜寻到音乐的影子,常见的花鼓戏、巴陵剧都是湖湘文化的内容,也是民族音乐的呈现,而这一切都为当地高校音乐教学指明了努力方向。在方向的指引下,我们不断的去挖掘、搜寻,弘扬传播当地的文化与音乐,做好高校音乐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不断丰富与完善了湖南高校音乐教学的艺术底蕴。

3.有效推动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完善。湖湘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其传承与创新性,而这也恰好是湖南高校音乐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在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育人”导向的功能发挥,只有做好文化与当地民族音乐向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融入才能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完善。一方面,湖湘文化与民族音乐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使高校音乐教学更加系统、丰富。另一方面,音乐教学为湖湘文化的传播与当地民族音乐的弘扬提供了便利,使当地的文化精髓更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不足剖析

基于目前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现状来说,其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湖湘文化教育融入力度的不足。只有不断强化湖湘文化、民族音乐中的音乐教学指导元素,才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协同融合,建构起更加系统完善的教育融入机制。其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湖湘文化及民族音乐关注意识较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湖湘文化,更不熟悉当地的民族音乐,湖湘地域特色在其专业音乐课程学习中处于缺失阶段,使三者协同性差,学生对湖湘文化、民族音乐缺乏基本的关注研究意识。其三,湖湘文化、民族音乐与高校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结合上的错位。高校作为文化交流碰撞的综合体,应该为学生建构起开放性的知识交流平台,湖湘文化与民族音乐作为地域性特征的文化艺术形态,在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结合时却发生了偏离与错位,多数高校的专业音乐教学忽视地域文化因素的教学指导作用,使其结合存在明显错位。

四、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分析

1.加强对湖湘文化及民族音乐的关注,凸显其高校音乐课程应用作用。从我国湖南各大高校音乐教学现状来看,音乐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地方关注,往往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以西学为主,带有全盘西化的明显印记,使当地的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始终处于劣势,本土音乐教学十分尴尬。要想打破现状必须从转变价值观念入手,在当地文化的关注引导下积极推动湖湘文化、民族音乐的课程融入,打破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元的课程教学建构中,通过系统化的建构让学生在开展音乐学习时能抓住湖湘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审美意义,在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熏陶感染下茁壮健康成长。

2.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发挥湖湘文化的音乐教学指导。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施推广必须与湖湘文化的传播与民族音乐的发掘结合起来,而湖湘文化的传播推广与民族音乐的资源发掘要求高校必须做好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推广,在这方面,校园艺术社团是高校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的主力。目前,我国湖南大多数高校都建立起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社团,其借助文学艺术实践搭建了文化音乐交流的共享平台。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湖湘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在民族音乐的素材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以湖湘文化及民族音乐为主题的艺术类文化社团,使校园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也带动了音乐的创新。在艺术社团的不断努力下,完成了当地民族音乐素材的搜集与编写演唱,而这些带有湖湘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地民族音乐优势的民间歌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当地文化,感受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也使其成为当地文化高校音乐艺术展示的有效窗口,对当地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积极拓展湖湘文化的教育外延空间,实现湖湘文化与音乐教学同步。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实地采风等也是了解当地湖湘文化,丰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寻求教学灵感与突破的有效手段。这些都为学生了解湖湘文化,参与当地民族音乐表演拓展了外延空间,成为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地采风使学生在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做好相关音乐素材的整理与编订,使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课堂生动丰富起来。学生不仅仅能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感受音乐魅力,更能借助第二教学课堂实现课外拓展,这对于湖湘文化的传播及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湖湘文化教育外延空间的合理拓展,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得到统一,实现了三者同步。

4.积极举办以湖湘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引导学生参与讲座做好音乐创新。湖湘文化的既定文化优势及民族音乐的独有历史底蕴为主题讲座的开展奠定了前期基础。因此在湖南等地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文化讲座的形式实现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及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协同。通过前期的主题选择,讲座的精心策划,讲座的合理安排与布局,讲座的统筹协调,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学生在参与讲座的同时感受到湖湘文化、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密切关联性,从而感同身受,受到启发。通过定期举办该类型的讲座,鼓励音乐专业的学生就讲座主题进行研究讨论,积极探索音乐创新的有效方式与手段,实现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升。

五、结束语

音乐作为常见的艺术展现形式,只有继承文化精髓,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价值,发挥魅力。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浪潮,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也备受关注,在学习西方音乐艺术理论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地域性及本土、本国文化音乐的关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与地域文化、民族音乐存在密切关联,本文选取湖南地区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以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为研究方向,就其协同意义、协同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理念关注、教学外延的拓展、实践活动的开展、艺术讲座的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协同方向与协同策略,为三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以期在新时期引导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实现新的突破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周玉屏.湖湘音乐融入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4,(04):176+182.

[2]王文君.论湖南高校音乐教育中湖湘文化的融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80-281.

第6篇:高中音乐论文范文

流行歌曲在音乐教育的用途

音乐是一种艺术,蕴含丰厚的文化在内,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工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要求也不断变化着。以前人们偏爱西洋音乐的高雅脱俗,但那已是十九世纪,离我们太远;民歌是音乐文化的积淀,虽然经典,现实生活中却也逐渐消失。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各方面的压力巨大,高中生对那些高雅的、艺术性强的音乐认识不够,难以理解。而流行音乐歌词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便于掌握,有些流行歌曲就是现实生活的原形,如《一封家书》,在歌词上的创作方法采用的是书信体,容易被大众接受。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能力除歌词外,流行歌曲的旋律节奏、人声、音箱等因素共同产生的感性效果,有利于挖掘人的表现能力,是另一种音乐美学。沉溺在流行音乐中,人们的身体是活跃的,精神呈”本我“状态,身心都能得到极度放松。而在欣赏音乐时,由于全身心地投入,能净化心灵,缓解紧张和劳累,心跳和节奏融为一体,不仅缓和了情绪,还能扩大学习音乐的空间,有利于提升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这种表现力和创造了都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价值。例如《朋友》这首歌,不仅易学易唱,还能让学生们从中领会到友谊的可贵,加深他们之间的团结。而陶喆的《Susan说》借用了传统戏剧《苏三起解》中一小段,可以经此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加他们的素养。

接触多元音乐,拓宽文化视野在21世纪这个多元化时代,音乐教育也应该更新换代,建立多元音乐的理念。学校音乐教育已有部分把流行音乐引入到课堂上,提高了高中生的对音乐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音乐教育者应对流行歌曲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作总结,对每一种音乐形式的产生及其文化背景都进行论述,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音乐的价值和期间的差异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国文化学习去接触全世界的音乐。流行歌曲在放松身心的作用下,还要承担一些责任,让高中生在认识了解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表别能力、创新能力和鉴赏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