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第1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认为博学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博学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探讨高师院校文化课程对培养博学型、复合型教师,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关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概念是来自生理学,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它们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基础和必要的条件的作用。[1]现在通常所说的素质,是社会学、教育学中的概念,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这些都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综合起来讲,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 

素质教育是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它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型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二、博学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自1992年实施以来,在理论上仍然存在概念模糊,比如最为关键的概念: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一般都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对立的。其实他们并不是相对立,而是一种包容,即应试教育包含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应试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不搞应试教育,就简单理解为要取消考试,这肯定是没有弄懂素质教育的本质。 

 由于在概念上模糊不清,导致在实践上出现“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学校要减轻学生负担,取消一些考试,但我们的家长却请家教,比以前更加重学生的负担。再看看在“素质教育”成长的一代,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退步,特别在各种学习、生活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尤为明显。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情况,固然有着太多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广大一线教师大部分不是很理解素质教育,总是带有抵触情绪。所以在操作层面就很难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其效果更是可想而知。有一部分一线教师尽管理解素质教育,但无法实施素质教育。换句话说,没有能力来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那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要不要是全面发展的呢?这就值得教育研究者深思。 

 如果把素质教育单纯理解为进行全面的教育,还是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是这样,其实是一种机械的全面发展。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还要我们的一线教师全面发展,能够融会贯通。这里说的教师全面发展,并不是各领域都是精通,而是一专多才,是一种博学型人才。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我们教师呈现专业性特点,而不是博学型特点。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从实践层面来说,远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博学型教师可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出路。 

 

三、博学型教师的培养 

 

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要全面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还得从高师院校培养教师抓起。目前高师院校培养教师还是以专业性为主要特征,复合型、博学型不明显。笔者所在的高师院校就没有体现复合型、博学型特点,尽管学校也要求开设素质拓展选修课,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有管理层面,可能更主要的是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方面。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培养教师专业性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应继续保持并完善,但在培养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方面应加强并突破。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师素质拓展课寻找一个突破口,即开设文化课程来强化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 

1.文化的概念。关于文化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这样的解释可能有上百种。但大体归纳起来,文化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一点说,文化它涵盖了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等一整套观念以及由这些观念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等等。[2] 

 有更抽象的理解,文化就是一个把人变成人,化成人的动态过程。文化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显著特征。文化包含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精神层面是文化最核心的部分。物质层面变化最快、传播最容易;制度层面最具权威性,能左右普通人的命运;精神层面变化最慢,也是最痛苦的。文化包含传统,对于传统,我们不能割裂,而要慢慢转化,转化为适合时展的需求。 

2.文化课程的涵义。根据文化的理解,文化课程就是要把文化的精华,不论是古代遗留下的优良传统,还是现当代形成的各种观念、制度、物质文化;不论是主流文化,还是次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以教材、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种课程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思想文化,主要是历史上名人、伟人的思想和思维,通过典籍来体现。 

 二是制度文化,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主要传统和道德规范。 

 三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文化载体来体现,主要是建筑、园林、绘画、雕刻、陶瓷等文化形态。 

 这三个层次综合起来可以说是微型百科式,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较大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博学型、复合型无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及管理。当前我国课程结构和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三级管理模式。现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其中一条就是缩小国家课程的比例,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建设范畴,主要以地方和学校为主。 

文化课程由于其内容博众型,在文化课程开发、建设上难度较大,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但在文化课程开发、建设方面已有成功的范例,即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理念来开展文化课程的建设。比如,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主持的“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和“中国乡土教材收藏与研究”两个研究项目就可以借鉴。[3]高师院校文化课程同样可以以滕星教授的方式或模式来建设。一方面通过文献法,根据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原则把对学生最能产生影响共鸣的高师院校所在地方文化精华梳理出来。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法,深入地方一线,收集、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精髓。比如民族风情、民族心理特征、民族生活习性、民族遗产等。在收集、了解的基础上按文化课程三层次分类整理成文本教材。 

就文化课程的管理而言,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应把它作为公共必修课,而且要求达到优良以上。学校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吸收文化经典,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有条件的体验、思考文化给我们的影响。 

总体而言,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个较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上只是非常简单的论述,具体操作恐怕要把它当作规划项目来做。至于文化课程对培养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还有待于实施后来检验,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要等博学型、复合型教师出现后来验证。相信有好的效果。可以在一所高师院校搞搞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可以全面推广,以后就形成一个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爱青.素质教育何去何从[j].山东教育,2008,(14). 

第2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育素质;课外活动;教师素质

当前的高中都在响应教育的新课改计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勇敢拼搏的品质以及锻炼学生的体魄,是体育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呢?

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应该与体育课内容相结合,不能一味空洞地生拉硬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巧妙安排。在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接收到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课的教学方式更容易为老师进行德育教育带来有利条件。学生能够在户外、较为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激情。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发现式”、“问题式”等方法让学生一起动手、动脑,是学生对学习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开展多种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

教师要认真了解全体学生,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因人而异。老师不仅要关系优秀学生,同时更应该关注后进生,对他们进行辅导和勉励,对他们的进步要不吝啬表扬,使这些能力稍弱的学生得到进步并提升其自信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技能和体力的教授,增加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的体验,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所长,从而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方面的满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特别是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体育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展开教学,同时,还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够良好的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上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利用其独特的课堂方式,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促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得到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实训课 操作技能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实践操作中多练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让计算机实训课取得更好的效率呢?

一、提高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认识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训课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应彻底改变那种轻视实训教学的现状,对实训教学从以往依附于某一门课程中独立出来,实行实训课程单列,坚持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二、增加设备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学生上机课时量严重不足,因此,增加设备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为重要。一是学校要充分认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尽最大可能补充和更新计算机设备。二是努力创造条件,建立网络实训教学系统,将传统的计算机实训教学活动逐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要高效有力

认真组织课堂是计算机实践课成败的关键。主要按照以下的过程完成教学任务。一是精心导入、激发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好5分钟左右的导入内容。可以是对某方面知识的思索、相关故事的精彩描绘、演示实验、学生讨论等。二是认真组织教材、紧跟技术发展趋势。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必须跟上发展的需要,对教材作相应的增、删、改,体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前缘性。三是精讲多练、作好演示和辅导。总的课堂教学步骤应遵循:讲解――演示――练习――答疑――总结。

五、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

第4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一、如何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做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视培养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2、“智商”与“情商”

    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3、“减负”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 “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手足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4、“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第5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物理 素质教育 探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素质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科学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我们认为物理学科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从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所谓“课题”实际上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二、“智商”与“情商”

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那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重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其情商(EQ),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的创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三、“减负”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手足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四、“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第6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含苞待放的初春时节,在这生机勃勃的美好校园,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办xx中学首届文体艺术节。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心全意关心支持鹿城中学的县四套班子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体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本届艺术节筹备活动中付出艰辛劳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学校举办文体艺术节就是按照十的要求,本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以人为本,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进步的平台,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人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提供了一个观察美、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广阔天地。

同学们,学校文体艺术节是展示会,是对我们学校文化、体育及艺术教育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交流和检阅,她将全面展示我们3500余名师生的文化、体育、艺术、书画、制作、创意、组织等方面的才能,反映xx中学一年来文体及艺术教育工作的成果,表现我们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是对我们学校文体及艺术教育工作的总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特色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工作成绩的汇报,更主要的是通过文体艺术节可以全面体现xx中学的办学思想和综合实力。

在这里首先感谢县四套班子领导!是你们的正确领导,指明了xx中学前进的方向;你们的关心和支持,铺平了我校发展的道路,你们的鼓励和鞭策,增强了我校战胜困难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感谢全体教师们和同学们!是我们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们心心相印,我们风雨同舟。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同学们的勤奋学习,铸就了xx中学明天的辉煌!

祝愿本届学校文体艺术节成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体及艺术教育的新起点,成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加油站。希望我们全体学生在学校文体艺术节期间讲文明、守秩序、守公德、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展示最好水平,争创最佳成绩。我们深信,有县委政府、县教体局的英明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将乘坐十的快车,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用好条件,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善走别人走过的成功之路,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追,全力赶,努力超,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事业进步,幸福快乐!

第7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倡导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也逐渐的提高,并且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初中体育教学地位虽然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应试教育多年来的影响,使其在如今的教学中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其中又以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更多。

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拙见,希望能对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二、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

(一)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

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长久的历史,其对于当今的教育仍然存在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中的初中更加严重。

因为这种深远的影响,虽然有国家明文的国家,但在这些地区的初中里,体育教学的地位仍旧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提高升学率,所设立的体育课程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数量。部分学校为了迎接初三的中考,甚至以各种名义占用了学生的体育课。这种现状眼中的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

(二) 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体育教师的素质不高。这种问题又在农村初中表现的更加突出。一些条件不好的初中,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直接让其他课程教师客串体育教师的职位。

由于体育教师素质不高,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体育课程,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其次,在这之中,体育教师本身也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对课程存在敷衍的心理,从主观上没有认真的进行授课,也极大的影响了初中的体育教学。

(三) 设施设备不完善

这一点特别针对于农村初中,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初中。这些学校本身的条件较差,教学的基础设施已经欠缺,更别提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

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基本的跑步等体能训练,还要求让初中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化运动。这些教学内容要求一定的设施设备,比如操场、球场和各种运动器材。

但对于这些偏远的农村初中而言,根本不具有这些条件。这些学校能有一个较为规范的操场已经少见,更别提其他相应的运动器材和设备。失去这些基础教学设施,其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课程的展开,直接导致相关的体育课程无法开展。

三、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 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

要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刻落实和贯彻素质教育,特别是在中西部和农村初中。

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够从学校的角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使学校重视体育课程,从而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只有有了学校的支持,才能够按照国家的比例设置相应数量的体育课程,并且从师资力量、器材配备等多个方面对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二) 加大国家和社会的财政扶持力度

针对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初中和条件较差的初中,国家应该加大对其的财政扶持力度,至少让这些初中能够拥有基本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才能够让体育教学顺利的展开。

要让国家完全承担这项工作时巨大的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因此社会扶持也是一个好的方向。对于特别落后的农村初中,媒体应该进行报道并且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为了孩子的教育给予适当地帮助。

社会上的各种团体和个人能够对这些初中进行捐赠,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学校无力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现状,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的施教者是体育教师,这些教师的素质和意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要改变某些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敷衍体育教学的错误观念,这些体育教师将自己的工作视为娱乐,根本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其次,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才能够让他们能对初中生进行正规的系统性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四) 进行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的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新课程改革。从体育教学的方法、观念和模式上进行改革,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才能够达到国家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才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要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就必须从教育体制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并且得到学校的大力配合。在此基础上配备完善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来支撑体育教学的开展。

其次才是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从施教者的角度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后是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从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上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在目前存在大量的问题,其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本文已经提出了适当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变这些现状。但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要真正的改变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专家的意见。通过实际工作不断总结和交流,提出更多可行的方案,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通用能力发展教学部体育组北京100018)

摘要:在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大潮下,体育课中推行素质教育也是势在必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也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话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将从通过利用体育课的理论教学,在公共体育课中改革准备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四个方面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公共体育;高校;素质教育;推行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体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

体育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协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增强身体的自我免疫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学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时,要承受一定心理压力,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稳定的情绪和果断处事的能力。在体育锻炼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顽强斗志、团结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适当的体育锻炼在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大脑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

二、在体育课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让素质教育通过理论教学,渗透到体育之中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理论学习,虽然体育以活动实践为主,但是体育课的理论教学也必不可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既不能舍掉大纲规定的内容,又要有针对性地选泽专题进行讲授学习。第一,可以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奥运冠军的成长、成功之路,以及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出现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内心顽强拼搏精神、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拼搏竞争精神。第二,在理论教学中分析体育生理、心理,让学生理性的认识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滋味,让学生明白只有亲身体会到体育运动中的“苦”,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体验到运动所带给我们的“甜”,强调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和顽强拼搏的意志,更能提供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中明白经过自己的勤奋锻炼,掌握其中的运动方法与奥妙,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以结交体育这个朋友而终身受益。

(二)巧妙设计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课前准备活动,它既是一堂体育课新的开始,又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所在。教学伊始的准备活动,不仅起到充分热身,避免受伤的作用;还能为学生适应课程内容作好身体、心理的准备,让学生迅速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活动统一,动作规范、到位,可以选择由体育教师或体育委员带做,但天长日久学生会对单一形式乏味,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为此,在教师带领3次以后将准备活动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具体是这样,全班人数按照小组分配,老师提前进行全班公示基本要求,各组长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自己的想法带领全组做准备活动,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效果不同反想。这样,既让准备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又摒弃常规热身形式,给了学生展示个人的机会,同时,也为培养了学生敢于竞争、创新的意识,为他们走向社会提供保障。

(三)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性,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

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初高中的上课形式,学生一般来自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教师如何组织好新集体中的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体育课户外活动较多,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在新学期开始,明确课堂纪律,提出课堂要求,组织学生自我介绍,相互了解、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老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内容丰富,运动项目繁多,这些特点来有计划、有目的灵活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多组织学生们进行集体活动,例如 在健美操复习动作的时候可以以组为单位创编队形,再进行表演,每位同学在集团活动中提升责任心和集体荣誉。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们明白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的重要性。另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相长的原则,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平等交流,互相切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也要对学生的情况作出如实的评价,及时发现进步学生,及时给予公正的评价。

通过实践证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上课班级都能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懂得只有在好的协作氛围中,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9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范文

1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数学这门课程,知识具有抽象性,很多地方的确是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情况,比如:无兴趣、厌学等。这样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降。所以我在数学教学中,精心策划,认真备课,善于诱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念,并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利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利用名人的故事去激励学生,正确地对待学生数学的态度。兴趣对于学习数学来讲,它是第一导师,同样也是工作学习中的基础条件。对于任何一件工作如果没有了兴趣,更别谈要有所为了。所以,要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把数学知识实际应用

数学应用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在其他学科中的基础性作用。既然数学知识的运用如此广泛,所以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之中,善于运用数学知识于实践之中,所以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之中,善于运用数学知识于实践之中,这将更加有益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例如,我们让学生去量一下学校的旗杆的高度,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动手去量一下,这样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相似形的认识。再如,让学生去测得一个池塘任意相对两点的距离,让学生利用几何知识在池塘旁边再找一点,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去测得,这样就使得学生越来越感觉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将会使他们更加喜欢数学这门课程,通过教学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数学科的素质。

3 培养逻辑推理素质能力,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一些数据以及推进性的重要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强化逻辑推理能力,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解决一些问题,并不是简单地从表面去认识,而要深入其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才可能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也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导师,所以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发现式教学等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手段。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也恰是数学素质能力的有力体现,问题解决中的猜想、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的过程最终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加以验证。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