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绩效评价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第1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1)核实数据。对2017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实,将2017年度和2016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查阅资料。查阅2017年度预算安排、资金管理、经费支出、资产管理等相关文件资料和财务凭证。

(3)实地查看。现场查看实物资产等。

(4)发放调查问卷。对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

(5)归纳汇总。对提供的材料及自评报告,结合现场评价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汇总。

第2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1.统筹谋划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市财政局多次召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2.加强领导,充实人员。一是成立了由市财政局局长为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二是组建了预算编审中心,定为副县级单位建制,编制10人,与预算科合署办公,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预算编审与绩效管理工作,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机构、人员保障。三是成立了财政预算编审委员会,将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一并纳入编审委员会议事范围。3.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一是通过制度明确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财政部门内部建立了业务工作规程,预算科(编审中心)主要负责牵头组织、专家库建设与管理和财政再评价,其他业务科室负责组织绩效目标申报、开展绩效目标评审与批复、实施绩效监控、组织财政重点评价、落实评价结果应用等具体事项的落实,形成了既协调统一又相互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三是强化责任,财政部门内部实施绩效目标评审和财政重点评价科长负责制,即由业务科室科长任评审、评价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科室项目评审、评价工作,结果作为研究和审定预算的参考依据,推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夯实基础,规范运作,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1.规范和加强预算绩效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市级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二是市财政局结合实际,制订了包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专家库管理办法和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规程在内的10余项配套制度,为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2.采取多种方式构建技术支撑。一是建立了涵盖绩效管理类和行业技术类的市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专家人数达到了220余人,为业务开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保障。二是推进与院校合作,建立了与预算绩效管理有关的高校合作机制,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课题研究等方面为校方提供经费支持,校方在绩效目标与指标设计、绩效目标评审等方面全力提供智力支持。3.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市财政局先后举办了3次针对市直部门、市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和财政部门相关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班,邀请了省财政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领导和专家授课,并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

(三)创新方式,严格程序,稳步推进绩效目标管理

1.明确管理程序。一是与部门预算同步,即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按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程序,对年度预算50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必须申报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的50万元以上支出项目,要求单位在申请财政资金时申报绩效目标。二是明确阶段工作重点。绩效目标审核主要在“一上”阶段进行,“二上”阶段只对项目资金有调整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三是两个环节审核。绩效目标审核分初审和评审两个环节。初审由业务科室组织实施,重点对合规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评审工作由预算科(编审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在操作中以专家评审为主,业务科室科长对评审结果负责。四是两个路径批复。由业务科室在“二下”阶段通过两个路径对绩效目标同时批复,一个路径是项目目录及绩效目标主要信息随部门预算批复文件下达到单位,另一个路径是通过预算编审系统批复完整的绩效目标。2.不断扩面增点。襄阳市自2012年启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以来,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财政资金范围不断扩大,资金数额不断增加。通过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单位逐渐感受到了使用财政资金的压力,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3.创新评审方式。襄阳市采取专家评审和财政集中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目标评审工作。专家评审的具体做法是:(1)制定评审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专家评审的范围、方式、工作原则、主要内容等。(2)遴选专家评审项目。项目遴选的重点是部门预算项目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新增项目和申请增加资金的项目,以及财政专项资金项目。(3)遴选评审专家。按照评审工作方案确定的评审专家应具备的条件,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组织遴选。(4)专家预审。提前制定项目评审工作方案、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等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档,按专家和项目分组情况在专家评审会召开前3个工作日发至各专家预审。(5)评审预备会。在专家评审会召开之前组织各评审组召开预备会,听取各专家组成员预审情况汇报,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6)分组评审。评审会期间,项目单位向评审组介绍项目绩效目标、绩效指标、指标值设计的依据等情况说明,并接受评审组的质询。评审组对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各项内容进行审核、测算,形成初步评审意见。(7)集中会商。各评审组拟定初步评审意见后,会务组再召开碰头会,对评审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解答。(8)提交评审意见。各评审组根据评审小组意见和集中会商意见,在评审会结束前按要求整理,供研究和审定项目支出预算时参考。4.提升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质量。在绩效目标评审工作中坚持把握好两点:一是强化论证工作,努力做到项目资金与绩效目标相匹配。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提供预算支出明细与测算依据,便于精细化核算。二是以监控促管理,落实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管理与绩效监控紧密联系,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以监控结果促目标管理科学规范,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搞好重点评价,探索评价经验,检验管理成效

1.明确评价方式。市财政局制定了《2014年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明确采取重点评价和自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市财政局是重点评价的主体,对政府和社会关注、与经济发展及民生密切相关的2013年度财政支出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市直各部门是自评价的主体,对未纳入本次重点评价范围的财政项目支出开展自评价。2.分类组织实施。按照探索经验、节约成本、提高评价结果公信力的原则,采取了三种形式实施重点评价。一是对于政府和社会关注度高、因子项目多而评价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如住房保障项目、农业专项等。二是对于社会关注度较高、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聘请预算绩效管理专家组成专家组具体实施,如产业发展专项、旅游专项、计生专项等。三是对于政府定向扶持项目和部门预算重点支出项目,由市财政局科室人员与聘请的预算绩效专家联合组成评价小组具体实施。3.提高财政重点评价质量。每个财政重点评价项目都制定具体的绩效评价实施工作方案,建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方法和评分细则。工作结束后,召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评审会,重点审核报告文本格式规范性、内容完整性、结论客观性、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建议的针对性与可行性等,并将专家评审意见作为改进工作和对评价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的重要依据。

(五)注重评审、评价结果应用,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1.推进绩效目标评审结果应用。一是将评审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作为修改预算和绩效目标的依据。二是将评审结果报财政预算编审委员会,作为研究拟定年度财政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三是将评审结果报市政府,作为审定财政预算草案的参考依据。四是将评审结果报市人大预工委,作为审定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参考依据。2.探索财政重点评价结果应用。一是为了促进评价结果在2015年度预算编制中得到应用,市财政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组织实施情况汇报,通报财政重点评价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并就评价结果应用进行研究部署,包括加强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规范部门预算编制、调整专项资金分配结构与使用方向等。二是将财政重点评价报告反馈至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用于整改。

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置疑,襄阳市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但预算绩效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监督考核机制尚不完善。尚未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市直部门目标考核范围,主体责任不够明确,不利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二)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一是立项调研不够深入。主要是项目实施单位在申报预算项目时,未能深入开展立项调研或组织立项论证,以致出现部分项目不能实施、边实施边调整或实施后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二是绩效目标不够明确。主要是项目绩效目标细化、量化程度不够,绩效指标不够科学合理,绩效目标与实施结果难以比对。(三)资金分配与使用不够合理。一是部分专项资金使用过于分散,存在“撒胡椒面”现象,资金的使用绩效不明显。二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与项目绩效关联度不高的项目中,未做到专款专用。三是部分资金分配与国民经济、财政收入、人口等方面指标挂钩,未体现财政资金按需分配的原则。(四)项目监管力度不够。一是财务监管力度不够,存在项目资金串项使用问题。具体情况有:有些项目实施单位未设立专账或单独会计科目核算项目资金,存在不同用途资金相互挤占的情况。二是业务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指项目主管部门、实施单位业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五)项目优选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是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库尚未建立,项目优选机制没有形成,项目决策的主观因素偏多。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主管部门未能按要求对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和50万元以上的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组织专家评审并签署意见,项目优选机制在内部尚未建立。二是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中面向市场主体的资金分配虽然符合审批程序和拨付手续,但未实行竞争性分配,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项目优选中的作用。(六)项目绩效未完全达到预定目标。一是少数项目未能按计划进度实施,绩效目标也未作相应调整,预定目标未完全实现。二是少数项目实施后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七)预算绩效管理专家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部分专家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理论水平不高,表现在项目绩效目标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中,有时抓不准要点和关键环节;二是部分专家的实践经验不足,表现在对项目绩效指标设计、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标准确立、评价依据证据选定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

三、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第3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和完善区委、区政府对部门、街道,部门、街道对科室和个人的“双考核”评价机制。指导部门、街道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室和干部个人的绩效管理工作,推进对科室和个人的科学绩效评价。

严格公务员招录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凡进必考”的要求,认真实施2009年公务员招录计划。目前,经市人事局组织的笔试、面试和体检,我区按计划招录的15名公务员已进入政审考察阶段。

四、完成安置任务和涉军维稳工作。按照“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积分选岗、保底安置”原则,顺利完成2008年度66名干部安置任务,并组织进行上岗前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同时完成2名随军随迁家属安置任务。做好部分企业干部思想教育和解困政策的落实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稳定。

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精心制定由组织、人事、纪检部门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全面参与招聘的工作方案。经过前期网上报名、网上审核、笔试、面试和体检等规定程序,我区5家事业单位共招聘8名工作人员。目前,8名被招聘人员将在政审考察合格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录用审批手续。

突出高层次人才服务。进一步将各项人才政策落实到位,多途径、多渠道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积极开展面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推荐、驻区江苏省海外回国人才登记、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申报、2009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甄选申报等服务高端人才工作。

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严格落实绩效评价体系

1、落实机关绩效评价方案。推进区委、区政府对部门、街道,部门、街道对科室和个人的“双考核”评价体系。指导监查部门、街道建立的科室和干部个人的绩效管理机制落实,推进对科室和个人绩效评价。

(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2、做好年度公务员招录和计划申报工作。完成机关2009年度15名公务员录用审批和培训工作。做好2010年公务员招录计划申报工作。

3、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研究公务员分类分层培训新方法,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公务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建立公务员网上学习平台。继续实施“5+x”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工程,完成公务员必修课集中辅导、考试,确保参学率、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

4、完善上岗和任用制度。开展部门与街道之间公务员内部交流,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规范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的程序,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确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三)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服务水平

5、拓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项目。以人才中心为依托,在人事公共政策与规划、人才评价与考试、人才流动与档案管理、人才培训、智力引进、人事信息、促进就业等方面,探索对现有人事公共服务项目进行优化整合,树立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

6、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三个突出”,即突出公务员队伍建设、突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层次人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加大重点行业和优秀民营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推荐力度,进一步扩大评审、认定比重,力争推荐的中青年专家等实现新突破。

(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改革

7、严格控制编制和领导职数,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推进全区机关部门、街道和事业单位实名制管理,实现机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8、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配合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工作。落实《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指导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及时办理事业单位年检和合同书鉴证,确保年检率100%,合同签定和鉴证率达95%以上。

(五)做好安置和企业干部解困稳定工作

9、认真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做好2008年军队转业干部公务员登记工作。完成2009年度干部政策安置任务。及时准确更新全区公务员数据库信息。做好自主干部管理服务和部分企业干部解困稳定工作。

第4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近年来,各部门开始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初步树立了绩效管理理念,但长期形成的“重分配、轻绩效”的痼疾观念还没有根除,导致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推进阻力较大。目前,县级层面的绩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事后绩效评价阶段,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运行跟踪监控还处在探索阶段,绩效管理理念尚未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

(二)缺乏统一完备的制度支撑。

目前,从国家层面还未出台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县级财政仅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办法来开展具体工作,由于缺乏相关激励约束和长效机制,推进工作的法制支撑不足,改革面临较大的阻力。

(三)专业技术力量欠缺。

财政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熟练掌握预算、绩效管理、项目管理、财政财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及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县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均缺乏专家型的绩效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又懂技术操作的复合人才。

(四)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财政支出范围广泛,使用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在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情况下,县级层面制定的评价指标仅依据上级精神与借鉴外地经验而来,标准设置较为粗糙,评价方法单一,影响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评价质量不高。

(五)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

绩效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从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看,评价结果没有与项目安排、预算编制等有效结合,应用不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程绩效理念。

首先,要从政府层面给予高度重视,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组织、部门实施、中介配合、社会参与”的有效运作机制。其次,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强化绩效管理主体意识,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同时合理分解、量化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设立投入产出绩效目标,以此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中,绩效监控应与项目实施进度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以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分析,对预算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二)夯实绩效管理制度创新基础。

在当前法律法规支撑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办法,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政策支撑和实践指导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是根据上级构建绩效管理框架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从绩效管理的原则、范围、方法、机制等方面制定综合性的制度。二是在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运行跟踪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实施管理及结果反馈应用等不同环节设计制定相配套的专项制度。三是针对各部门不同的业务程序、工作规程、组织协调机制等,分别设计制定相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让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及第三方中介机构等都懂得如何评价,如何操作,逐步将绩效管理融入到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三)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预算绩效管理涉及领域广,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复杂性,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一是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机构职能,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各业务科室之间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充分考虑县级人才和财力缺乏的实际情况,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充实专家队伍,并建立专家跟踪考核机制,实行滚动管理,及时更新专家库。三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外部协调机制。协调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其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职能作用,强化对各预算单位的督促和考评机制。

(四)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

一是要依据财政部的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结合近年来绩效评价实践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共性指标。二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个性化评价指标。对于有政策导向的项目,在评价指标中要设定对政策设置本身、资金分配、政策落实程度及执行效果的持续作用、政策执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保障程度等进行评价的个性指标。对于仅提供具体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项目,在评价指标中要设定公共产品与服务质量、覆盖程度及深度的个性指标。三是结合各部门实际,合理确定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权重,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增强部门之间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可比性,切实提高评价结果的可用度。

(五)进一步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

第5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1、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三年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4、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5、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6、建立及时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机制,并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7、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8、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

9、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河蟹、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注意事项:

1、人力资源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人力资源部在设计制订年度目标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如果一味追求速度,人力资源部将无法对目标完成质量提供保证。

第6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 财政支出;评价主体;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F8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6-0161-03

[作者简介] 卢千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4)

一、评价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导致评价主体的多维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运用有关经济理论和借助一定的分析工具,采用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程序,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制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果进行简单考评,更主要的是发挥绩效评价的决策信息反馈作用,建立一种更理性的、有详实资料和明确绩效标准作为依据的预算编制机制,将绩效评价融入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使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遵循经济、有效和高效的原则进行。

一般而言,财政支出的所有项目就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虽然我国多数地区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只包括专项资金,还没有将单位支出绩效、部门支出绩效和财政支出综合绩效等三个更高层次绩效评价包含在内。而且,在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时,评价范围也往往仅局限于支出项目本身,忽视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但从国内外的实践和设计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通过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从不同的层面满足不同评价主体的需要。事实上,这种划分是与财政活动对国家、部门、单位以及具体活动相匹配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层次不同,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因而评价主体也应该有所区别。评价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得评价主体也呈现出多维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工作量大难度高而且复杂的工作。只有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管理有效的评价主体和组织体系,才能确保评价工作顺利组织实施。

二、明确的评价主体是组织实施评价工作的保证

(一)确定评价主体的实践

在我国,由于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也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与做法。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的确定,理论和实践界也提出了许多建议。

《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财政部负责统一制定绩效考评的规章制度,指导、监督、检查中央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中央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规定:财政部门作为财政预算分配的主体,负责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并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支出项目单位是财政支出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者,负责本部门、本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日常绩效评价,由省财政厅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指定的重要项目,由省委、省政府指定的牵头单位或由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共同组织实施;对省直部门或一级预算单位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由省人事厅、财政厅会同审计、监察部门组织实施。进行绩效评价必要时可以邀请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湖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规定: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规范性办法、制度,确定评价项目,指导、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并组织和统一管理重大项目评价工作;资金使用单位的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门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和部署,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检查所属单位的绩效自评工作,向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评价报告;资金使用单位按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规定及要求制订绩效目标,对本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并向主管部门报送评价报告。重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可由评价工作组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经过财政部门认可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委托中介机构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时,委托方与受托方应签订委托协议。《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表明,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是财政支出评价主体。

在理论界,一些学者认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包括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基层单位、社会中介机构。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主体应由三部分组成:负责绩效评价的政府机关、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专家组和社会公众。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目前我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主要由各个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部门来自评,即评价的主体与客体是同一的,既违背了绩效评价的独立性的原则,也显失公正。一个独立的、有权威性的绩效评价主体由审计部门承担较为合适。

(二)评价主体的新设计

依据财政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财预[2006]13号)的设想,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基建费、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分别为17类、170多款、1100多项。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如国防、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水利”款下的“抗旱”、“水土保持”等。

此类分法为确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提供了新思路。综合考虑财政功能支出的特点和类科目设置、评价层次和行政立法机构性质,评价主体应该由基层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人大及其专门委员会(如财经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等)。评价层次不同,评价主体不同,支出功能不同,评价主体也不同,甚至是支出功能和评价层次相同,评价主体也可能有多个。表1清楚描述了在不同的支出功能和评价层次上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主体是多维的。表中A为基层单位,B为主管部门,C为财政部门,D为审计部门,E为人大及其专门委员会。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方面的部门绩效和综合绩效评价由相应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进行比较恰当;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由相应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进行比较恰当;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方面的部门绩效评价由相应各级审计部门进行比较恰当;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的部门绩效评价由相应各级财政部门进行比较恰当;而单位绩效评价由其主管部门和财政或审计或人大专门委员会进行比较恰当;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由基层单位自评和财政或审计或人大专门委员会进行评价比较恰当。对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可以由审计部门进行,对审计部门的绩效评价可以由人大专门委员会进行。

值得指出的是,评价主体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中介机构在接受评价主体的委托,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必须遵循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有关制度规定。社会中介机构在实施评价工作过程中要根据需要成立评价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共同实施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处理、绩效分析、验收评价。为了帮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可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成立绩效评价专家库。专家库主要吸纳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机构的技术人员,必要时可以吸收社会公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通过政府、专家与公众的参与,既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又体现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评价主体的职责

1.人大(主要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职责。各级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有权要求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定期提供财政支出绩效报告,也有责任对财政支出配置和使用的效率、效益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各级人大及其专门委员会主要实施综合评价,并针对外交、国防、公共安全等特殊部门实施项目评价、单位评价和部门评价。

2.财政部门职责。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财政部门一方面是绩效评价工作的规则制定者、组织指导者,指导相关部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另一方面又是评价实施者。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绩效评价制度、管理方法和工作规范,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实施重要计划、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对各部门执行绩效评价进行监督、指导和质量控制;综合应用绩效评价的结果与相关信息,研究提出改善预算管理及计划、项目管理的措施,提高资源分配的决策能力;加强绩效评价的能力建设,组织或委托组织进行绩效评价的业务培训;实行绩效评价报告登记备案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

3.审计部门职责。审计部门有权对各部门财政支出的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必要时,审计部门可以选择部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一些单位绩效包括财政部门进行评价。

4.主管部门职责。主管部门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其主要职责包括:按照财政部门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统一规定,制定本部门财政支出绩效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组织、指导本部门所属单位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审核本部门所属单位报送的绩效报告,并向财政部门汇总、报送本部门的绩效评价报告;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相关信息,提出本部门改善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5.基层单位职责。基层单位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其主要职责是: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向主管部门报告绩效评价报告;针对绩效评价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和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反馈的相关信息,改进本单位的预算和项目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科学设计评价指标是开展评价工作的关键

(一)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和方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要考虑:(1)系统性,要围绕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按照“投入――过程――产出――成果”这一评价逻辑设计指标体系。投入类指标就是用于反映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提供服务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变量。过程类指标就是指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和对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产出类指标就是用于反映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等变量。简单地说,就是反映项目产出了什么和产出了多少。通过这类指标的历史比较可以反映出工作的变动性或稳定性。结果类指标就是用于反映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一项工作、一种做法或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的变量。结果反映了达到的真实效果和相应的影响。(2)层次性,要围绕评价对象、评价范围和评价主体设计层次清晰的指标体系,反映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3)可得性,指标是反映研究对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指标一定要能够通过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收集,采用一定的方法予以计算。无论财务还是非财务指标、定量还是定性指标、或者投入与过程类产出与成果类指标,一般要选择比较重要且容易获得的指标。(4)牵引性,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确保财政支出战略目标实现和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提升,每个指标都成为一个有力的牵引财政绩效预算实施的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设置方法要考虑:(1)动态与静态指标相结合。以静态指标反映现状,动态指标反映发展。现状和发展结合起来考核财政支出绩效比单纯一个方面的考核更合理,而且发展本身具有连续性。(2)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定性指标也要定量化。无论财务、非财务的定量指标都要容易获得,也可以直接进行统计分析。(3)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涉及内容复杂,有些问题不是财务定量指标都能够反映出来的,需要选择一定的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4)投入――过程――产出――成果各个环节指标相结合,体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5)指标之间的互补和关联。每个指标要都能反映财政支出绩效的某个方面且与整个评价最终目标紧密联系,不能选择与绩效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指标。但各指标之间要有互补性,说明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变动的方向不完全一样,指标之间是有关而不是高度相关。如果某两个指标之间完全相关,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指标就够了。(6)指标数量要合适。考评指标太少,容易使评价结果控,如管理者通过突击或某些不正当的手段提升需要评价的指标,就会掩盖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指标太多,统计困难,评价也困难。(7)以结果指标为核心。其它指标与结果指标不能矛盾,是结果指标的补充。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目标应该一致而不是多维的,每个指标的改善都要有利于财政支出绩效的提高。(8)所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都采用相对或平均指标形式,使不同项目、单位、部门不同时期的绩效指标值之间具有可比性。绩效指标计算中用到的时点指标,一般采用年度平均值,且至少用季度值或月度值平均,尽量不用年初、年末值简均,以避免数据纵。

(二)评价指标的构建思路

评价对象和范围的层次性和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决定了评价指标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从逻辑过程看,要按照投入――过程――产出――成果分别构建投入类指标、过程类指标、产出类指标和成果类指标;从指标内涵看,每类指标要体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从指标作用看,体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指标应由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组成;从指标形式看,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应由若干个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成。

据此,评价指标的逻辑关系(以投入类为例,过程、产出、成果相同)。

结构图的基本意思是,投入、过程、产出和成果类指标分别要体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分别要由若干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反映;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具体通过财务类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建。

(三)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

无论是项目、还是单位、部门或综合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最后会以一个综合值形式出现。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有关指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指标选取后对每个指标根据作用大小和评价的目的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按照一定方法加以组合。评价指标权重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以及财政决策。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思路如下:

(1)在计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值时,投入、过程、产出和成果类指标权重赋值按照投入――过程――产出――成果逻辑过程由低到高,这符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成果的注重。

(2)在计算投入、过程、产出和成果类指标时,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指标权重赋值按照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由低到高,这也符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效果的注重。

(3)在计算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指标时,辅助指标和基本指标权重赋值由轻到重,它符合指标作用的大小不同。

(4)在计算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时,非财务指标和财务类指标重赋值由轻到重。

参考文献:

[1]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公共支出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安秀梅.政府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余小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总体分析[N].中国财经报,2006-06-23.

[4]陈学安.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2004,(8).

[5]景彦勤.绩效评价的作用及相关问题分析[J].林业经济,2006,(7).

第7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绩效 预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94-02

2011年7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先易后难,选择部分项目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试点,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和财政综合绩效管理试点。目前,各级财政部门都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绩效预算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部门预算的项目经费申请及绩效评价。

高校作为准公共产品提供部门,其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资金,但由于高校拨款主要以生均定额方式拨款,财政按在校学生数来核定高校的财政拨款额度。因而高校的部门预算只是简单地将预算资金分解为各类支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绩效预算。同时,高校在内部资金分配时,又编制校内预算,存在部门预算、校内预算两套预算的情况。高校在编制内部预算时,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资金使用效益低,资源浪费等情况。绩效预算管理将绩效的理念和方法引进预算管理中,使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探讨财政绩效预算管理或在财政视角如何对高校进行绩效预算管理的研究较多,但高校自身如何开展绩效预算管理还需进一步探索。

一、预算绩效的概念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反映因预算安排和执行所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A算管理水平

目前,高校编制预算的方法一般是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即以上年预算或支出为基础,在考虑年度变化因素的基础上调增或调减来确定当年预算。一些高校也对预算项目进行评定和审核,但也只是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简单的考核。由于缺少绩效指标,对经费的投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无法进行考核。预算过程就是财务部门与预算单位讨价还价的过程,造成预算分配不均衡,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情况。绩效预算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关注目标结果,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部门预算与部门目标的联系。高校推进绩效预算,必然制定相应的项目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高校事业支出的绩效,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各高校都制定了发展规划,但规划如何有效实现需要财务战略的有力的支撑。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各职能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经费,利用各种名目申请经费,没有真正考量项目的效益以及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贡献,造成经费预算与学校发展目标脱节。绩效预算管理使用预算管理与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相关联,从关注预算运作过程到关注预算活动结果,有利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绩效预算管理强调以绩效为目标来进行预算资金的分配,用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来确定资金的分配,从而使用资金得到有效的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一)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是绩效预算管理的前提。高等学校都比较注重自身发展目标的规划,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为绩效预算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有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自财政部2000年推行部门预算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高等学校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部分高校在预算信息化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各高校都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使高校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绩效预算管理是以项目管理为载体,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为推进绩效预算提供了可能。

(四)有较强的人才队伍

绩效预算管理涵盖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预算申报、项目评审、绩效评价、财务管理等方面,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高等学校自身的人才优势,对绩效预算管理的推进夯实了基础。

四、高校预算绩效的编制

(一)制定战略规划――要做什么

绩效预算是以结果为导向,使资金配置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因而绩效预算的关键是资金安排在保证学校发展的项目上。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五年发展目标及远景规划,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学院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本部门的战略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年度目标,并阐述本部门总体工作任务及目标,以及年度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关系。学校发展规划部门应检查部门发展规划是否与学校整体战略相一致,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分解下达各部门、学院的年度发展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能独立考核,有具体的衡量指标。

(二)制定年度绩效计划――怎么做

校内各部门应根据战略目标确定预算年度的绩效目标,说明预期产出和达到有效果。各部门根据战略目标制定本部门年度绩效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拟定绩效指标和考核办法,确定项目实施机构和责任人,明确权利和责任。计划应有明确的时间表,责权明确可考核。

(三)预测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资金――需要多少钱

进一步细化项目实话方案,测算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资金。测算应具体、明细,依据充分。涉及到政府采购的应编制采购计划。这一步是使预算管理和学校目标有机结合,是绩效预算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

(四)对绩效预算项目进行评审――方案是否可行

高校应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价项目合理性,主要考察项目发展目标是否明确,战略规划是否合理,项目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为方便绩效指标的评价和对比,财务部门应制定相对统一的绩效预算项目评价体系,对项目是否可行,与学校战略目标的匹配程度,项目的管理和效果如何等进行评价。下面参照美国政府项目绩效评级方法――PART法,结合高校情况,笔者设计一套高校绩效预算项目评价方案。由于高校业务相对简单,指标也相对简化。方案主要从发展目标、战略规划,项目管理、项目效果四个方面,设计了四类20个指标进行评价。评价采用问答方式,答案为“是”或“否”,并阐述理由及依据,评审专家根据理由和依据对项目进行评分。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要求对问题进行调整,或对问题关注的重点对分值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学校不同类别的经费设计评价指标。绩效预算作为预算编制方法之一,可以和其他预算方法结合使用。根项目评价结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后按学校的预算程序确定预算方案并下达预算。

(五)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如何

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管理的关键,高校应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合理评价绩效预算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价体系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财政部门也进行了多年的绩效评价实践。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别的项目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也可以按照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共性为主的原则,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

预算年度完成后,应对本年度完成的绩效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重点说明绩效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

五、绩效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高校应成立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学校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制定,发展目标应具体、可行,可以量化,与学校的使命相关,有相应的完成时限,并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来实现战略目标。战略委员会应指导、监督学校各职能部门制定相应职能战略,以具体落实学校战略规划。

高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加强绩效预算管理实施,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完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学校资源,保证学校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逐步推进

高校可以先选取部分学校或部门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流程,再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也可以选择金额较大,关系学校发展的项目中开展绩效预算管理。

(三)奖惩分明

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是建立考核及评价制度,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与部门及部门管理者业绩考核统一起来,与绩效工资挂钩,与下一年的预算安排挂钩。

参考文献:

[1] 王海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 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3] 晁毓欣.国联邦政府项目评级工具(PART):结构、运行与特征[J].中国行政管理,2010(5)

第8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大背景下,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预算的科学性。预算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工具,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此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托绩效指标的设计和考核,挖掘预算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依据及指导,从而推动预算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预算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点,预算执行的刚性不足是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往往导致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脱节,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被大量挪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没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全面把握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资金拨付,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

(3)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都源自财政拨款,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及时发现资金使用的问题,全程跟踪资金使用,规范资金使用,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1.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相关组织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最大限度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就需建立统一、完善的管理机构,夯实组织基础,从而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除财政部门已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相关的组织机构。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很多内容,且范围较广,相互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或契合点,需要一个组织健全、规范有效的机构部门将其联系在一起,如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社会相关组织及行业专家等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同时对相关组织机构建立约束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察工作开展程序是否合理,并科学分析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2.加强沟通协调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始实施具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之前,需加强宣传介绍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减少错误认识,从而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与国库支付中心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协调解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库支付中心之间建立对接机制,委派专人负责落实相关协调工作,为深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人员支持。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1)强化绩效目标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及长期规划,细致研究各自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绩效目标,涵盖工作的内容、投入、产出以及预期效果、考核指标等,同时量化绩效目标,将其分解到每一个职能部门,而各部门要加强研究项目可行性、制定工作方案,细化项目绩效目标,为编制预算、排列项目实施顺序等提供基础支持。

(2)强化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落实统计财务基础数据的工作,将各项预算收入统筹起来,确保单位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完整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积极和相关处室交流,通过落实目标预测、调查研究、论证分析等工作,提高编制预算的质量,从而密切连接业务工作和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另外,还需要加强预算编制精细化,尤其要细化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同时有效衔接上年预算执行和本年预算编制。

(3)科学建立内部资金分配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分配资金的决策程序、执行措施,按照职能情况建立起项目储备库,按照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进行项目审查,考虑项目的时效性,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

4.全过程跟踪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好预算之后,地区财政分局的绩效评价科就要开始跟踪各个项目的实施情况。从下发款项开始,对开展项目的有效性、使用资金的进度、项目支出合理与否等进行跟踪管理,如果认为某项支出并不合理,财政部门应对该项支出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实施。当某一个项目的资金下拨之后,花费突然增大,或年度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还没有使用任何项目经费,都要依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整改,行政事业单位将经费使用说明提交给财政局,由财政局绩效评价科依据单位所交报告探索原因,查找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同时进行重点监督、管理,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为编制下一年预算提供指导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5.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之所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对预算支出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制定预算计划,并指导下一年工作。因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结果反馈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地区财政局预算科要统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并登记在案,然后细致分析这些数据,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果、每一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上报上级部门。将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考核,同时可以作为重大项目支出及项目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另外,地区工委办事处还可把它视作问责指数,对行政事业单位违反规定编制绩效目标、执行预算时偏离绩效目标、未达到预算绩效目标、干扰甚至阻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违反财政管理制度、弄虚作假等行为实行绩效问责,强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

第9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一、总体目标

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部计划从十个方面开展xx年度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三

年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 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 完成日常行政招聘与配置;

4、 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5、 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6、 在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7、 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8、 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

9、 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10、 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二、注意事项

1、行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行政部在设计制订年度目标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如果一味追求速度,行政部将无法对目标完成质量提供保证。

2、 行政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的工作项目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行政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行政部在制定年度目标后,在完成过程中恳请公司领导与各部门予以协助。

3、 此工作目标仅为行政部xx年度全年工作的基本文件,而非具体工作方案。鉴于企业行政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针对每项工作行政部都将制订与目标相配套的详细工作方案。但必须等此工作目标经公司领导研究通过后方付诸实施,如遇公司对本部门目标的调整,行政部将按调整后的目标完成年度工作。同样,每个目标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计划、制度、表单等,也将根据公司调整后的目标进行具体落实。

第二部分 完善公司组织架构

一、目标概述

公司迄今为止的组织架构严格来说是不完备的。而公司的组织架构建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鉴于此,行政部在xx年首先应完成公司组织架构的完善。基于稳定、合理、健全的原则,通过对公司未来发展态势的预测和分析,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公司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使每个部门、每个职位的职责清晰明朗,做到既无空白、也无重叠,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尽可能三年内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良好、管理规范、不断发展。

二、具体实施方案

1、 xx年元月底前完成公司现有组织架构和职位编制的合理性调查和公司各部门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

2、 xx年二月底前完成公司组织架构的设计草案并征求各部门意见,报请总经理审阅修改;

3、 xx年三月底前完成公司组织架构图及各部门组织架构图、公司人员编制方案。公司各部门配合公司组织架构对本部门职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在去年基础上进行改造。行政部负责整理成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