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教育导师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伍家实小中南校区2020年春季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学生德育综合评价为导向,继续全面推进少先队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以“墨香气质 香樟情怀”为我校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深化学校雅正德育内涵。以德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生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主线,扎实推进德育工作。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拓宽德育空间,创建“雅正”德育特色校园,创新德育活动方式,扎实走稳中南“雅正”德育工作的特色之路。
【工作目标】
一、疫情期间不在校,隔屏坚持做德育。
充分发挥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育人作用,结合疫情开展好线上德育活动,加强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指导。
二、加强德育建设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进一步落实实施“雅正”特色的德育工作,规范到岗,细致到人。
三、利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结合学生的兴趣开设自主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德育素养自我锻造、自我管理继而发挥学生的潜能,催促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丰富德育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创新我校各项德育、少先队活动,使活动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以“活动——体验——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落实家校联动长效机制,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继续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的合力,落实“五星”家庭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合力推进提升我校“雅正”家庭教育力的德育品牌。
【实施策略】
一、疫情期间不在校,隔屏坚持做德育。
1.以疫情为核心,落实育人提升。
通过校级“雅正讲堂”促进疫情期间德育发展,第一期:加强防疫科学知识的推广,让学生认识冠状病毒的危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公共卫生意识。第三期:结合时令节日3月5日学习雷锋精神和疫情中的雷锋们,开展学习身边的奋战一线的雷锋事迹,提高学生们的爱国、感恩德育情怀。第四期:围绕时令节日“植树节”开展线上少先队队会课。第五期:围绕疫情期间如何正确开展居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让德育隔空落实。
2.携手家长,家校共育提升。
切实做好“雅正讲堂”家校平台,通过第二期:邀请爱有方教育与学校德育联手开展亲自讲座:《用国际视野看疫情》倡导健康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疫情中爆发出的民族凝聚力,培养感恩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同时借助线上网络平台有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3.立足网络,线上德育提升。
鼓励学生通过制作美篇、手抄报、书法作品、朗诵、视频作品等形式展示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督促学生在网络学习课间落实好眼保健操和体育锻炼,通过组织体育小达人之“舒心运动”活动等形式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在上学期初步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上,强化德育工作小组管理职责,由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结合我校德育团队整体年轻化的现状,充分发挥德育导师团队及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1.加强德育管理理论---管理育人提升
本学期,我校将以“理论研修”+“活动实践”等集中培训学习的方式继续大力抓好班主任理论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德育育人理论水平,根据上学期“田野观班”活动开展的情况,本学期由政教处继续对青年班主任跟踪指导,学以致用。以自主理论研修为基础,结合我校传统特色德育“雅正讲坛”开展青年班主任读书交流沙龙活动,互通读书心得体会交流管理经验。采取理论学习(每人必读一本德育工作书籍)、实践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交流会)、专题讲座(结合“雅正讲坛”进行德育导师进行专题德育成长讲座)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和能力。
充分发挥德育导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我校“青蓝工程”和“师徒结对”的传帮带模式,充分发挥德育导师的作用。德育导师团队在自己所在组内,进行青年班主任德育管理和全员老师德育教学管理进行指导。
重视副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副班主任班级管理责任意识及育人方法,规范副班主任考核标准也是本学期德育队伍建设的重点。形成切实可行的副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纳入学期末绩效考核中。有针对性的对副班主任进行培训学习,明确责任意识,强化德育育人根基,落实德育工作。学期末评选“优秀副班主任”。
雅正讲堂之班级管理 具体安排(以具体通知为准):
序号
时 间
主讲人
主讲内容
66期
第3周
李焱
微课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67期
第6周
许晶晶
我们这样做课题研究
68期
第9周
张颖
青年教师共读一本书沙龙交流活动
69期
第13周
张萍
一课三磨反馈
70期
第19周
周洁
师德师风教育
年级德育导师分配 具体安排
德育导师
帮扶教师
德育导师
帮扶教师
陈原
孙丽娟、房小芸
蔡青
唐岑、王晓彤
郑丹
陈思梦、田丽凤
任晓妍
尤维斯、王倩
李金芳
杨勰、向一丹
毕巍巍
傅舒婷、
2. 立足教研渗德育--课堂育人提升
引导教师切实履行师德规范,提高“全员育人”,“时时处处事事育人”的意识。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科和每一个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育人任务,并切实承担自己的职责。发挥课程和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把握各学科的“德育点”,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落实德育课程。结合教科研室反思集《思想的芦苇》,切实将德育教育作为反思内容之一,围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进行反思(结合教科室的安排,每学期至少1-2次德育方面专题教学反思)。
四月(暂定)
战疫情,教师能做什么?
“领航”先读,反思拟定为课题,撰稿
五月
“迁移”再读,反思再改教育论文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六月
“反思”三读,论文三改
课程成长,我成长
七月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让师德师风贯穿教育过程
三、提升学生德育自主管理,培养学生干部主体作用。
学生在德育素养自我锻造、自我管理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发挥学生的榜样辐射作用,和自主管理的模式,发挥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师德育管理的赋能,减轻教师德育管理的难度。
1. 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育人提升
上学期特将原“星级中队”评价办法进行了修订,拟定了规范常规管理,争创星级中队新的《五星班级考评细则》。关注五个维度:雅正之品--文明守纪;雅正之格--身心健康;雅正之韵--学习习惯;雅正之行--责任担当;雅正之境--劳动卫生的评价,同时设置成果加分项“雅正之质”。本学期将继续完善和落实好“五星班级”的考核制度,做实、做细。有据可依,真正起到制度带动德育育人的良好循环。
具体措施如下:
(1)设置班级量化开公正,透明实时反馈班级日常常规。
(2)每周公开五星班级评分明细,反馈。
(3)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墙及红领巾广播台宣传每月评选“雅正少年”的事迹。
2. 加强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培养--自主管理提升
一是重点培养中队、大队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和自主组织学习能力。抓落实,培养他们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做学校的小主人,从小建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提升培训好两支骨干队伍,即值日教师队伍与值日学生干部队伍,提高两支队伍值日工作的自觉性与检查评分等管理水平,做到定点、定时、定岗,加大督查力度。天天检查,及时记载,每天一通报,每周一评比,月月一汇总。
大队管理:由大队辅导员每月一次大队干部例会总结,大队长每周一次会议布置,反馈各部门工作过程与结果,每月一反馈一考核;形成有体有系的大队工作量化表。由大队辅导员撰写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由大队长结合学校大队部工作撰写学校大队部工作计划。纪检部负责落实日常规范动作,文艺部抓实日常及重要文体活动,劳动部夯实日巡查周检查反馈;加强每天两操的检查,强化眼操质效,落实近视防控工作。充分反馈大队部管理的自主化,增强学生管理能力和自信心。并落实好学期末工作总结,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
班级管理:一是本学期各班应加强各班班级文化建设,建立中队管理文化。形成具有班级和年级管理特色的德育育人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学生校园主人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撰稿,建立并完善红领巾广播站,让每个孩子成为校园正能量的因子。三是中队班会回归学生,每周五下午大课间均为班队会活动,大队部将班队会主题下发给班级中队长,由中队长进行队会课的开展,并制定大队干部带低年级的帮扶形式,让学生真正做主任,上好,上活,上实每周的班队会。并由执勤中队和大队干部进行每周检查,反馈。
班队会帮扶 具体安排 (学生名单具体开学后召开大会干部会议在安排)
大队干部
帮扶班级
大队干部
帮扶班级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执勤中队管理:一是进一步优化升旗仪式的程序,增强升旗仪式的仪式感,通过优化执勤中队上岗宣言及岗前培训,增强示范性和辐射性。二是增强队员统筹性、协调能力,让学生在深度参与培养自治能力。三是继续扎实检查—反馈—督查—落实过程轨迹,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养。
3.习惯教育正行为——养成教育提升
一是在培养学生讲卫生,懂礼仪良好品行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学生讲节约、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期末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的方式,记入学生的成长手册。
二是常规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在贯彻新的“五星班级评比”和“雅正少年”的基础上,再明确每月常规重点及每周常规要点。
三是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队干监督学生的卫生、礼仪、集队、纪律等,每月评进行好人好事评比,逐步让学生从"要我这样做" 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丰富德育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性的德育活动,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大力宣传"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意识。
1. 立足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提升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题教育;以升国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入队、等传统仪式为载体,开展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为载体,开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德育融入到月活动中,小活动构建育人切口。通过每月时令主题活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成长,让德育浸润心灵。
2.彰显德育特色--特色活动提升
通过五星班级评比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结合《雅正十大公约》进行学习,强化。通过每三周一条公约,从“文明、卫生、安全、习惯、守纪、环保、劳动”等多个维度,开展常规检查活动,结合五星班级评价细则落实考核,及时评价,反馈,完善表彰机制。每月进行五星班级亮点展示。抓典型,树标杆。
“德育问题”学生,每月周四中午进行集中交流辅导。
落实“雅正少年”评比,采取月评、学期评比公开,亮点事迹推荐(微信推送、升旗仪式表彰)等方式。增加学生自信,将雅正正能量注入校园,深入人心。
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力争本年度,初步建成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独具文化特色的学校。
继续开展两静(净)课程。上学期,我校以“静能生慧一发现安静的力量,净能养心一挖掘优雅的内涵”为目标,实施“两静(净)校园”新举措,全面打造“人静身净能养心,静思勤研能生慧”的育人环境!上学期,两静课程重在全面督促监管“校园宁静、环境干净、教室安静、穿着洁净”的行为常规。本学期将继续将两静(净)课程结合五星班级考核深化落实,落地生根,将两静(净)内涵和意义深入学生德育提升中。表彰在两静(净)课程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事迹。
3.打造品牌创特色——雅正品牌提升
继续开展“雅正”特色德育活动--校园雅正讲堂,围绕寒假作业,通过PPT展示、现场演讲的方式,各班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择优进行年级评选,择优参加校级展演。
自编寒暑假作业,通过规定版块和结合时事,制定实小中南特色假期作业。通过作业让学生得到全面提升,把德育养成从校内贯穿到校外,家庭中。时时刻刻将德育教育深日人心。鉴于本学期疫情的特殊情况,本次寒假作业的选拔,展示优秀作业,及评选各项作业完成的优秀学生。将陆续以网络“雅正讲堂”的形式进行呈现。激励学生在寒假暑假都能够人心愉悦的健康成长。
继续完善提升“童年印象”艺术节,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和会场布置,庆六一“童年印象”文化节。初步方案将庆祝六一和校内社团展演相结合,校内和班内庆祝相结合,打造台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六一文艺演出。
继续强化鼓号队的训练,本学期依旧采取每周二、四早上进行训练。每月政教处将组织一次验收和考核。本学期内完成各个板块的整合,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用鼓号队现场奏乐的方式,参与升旗仪式,增强学生们的仪式感。
继续提升校级合唱队的训练,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每周训练两次。将合唱打造成为中南的特色项目。
鉴于我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特点多余声乐专业为主,结合本区的校园文化特色。将戏曲列为德育特色项目。协同教科研室打造精品的戏曲社团,争取在区内形成独树一帜的德育特色。
继续传承“家教家风”的德育特色,将家书传承,深挖传承活动形式,开展多样性丰富的德育活动。
具体措施如下:
1.将“家书”亮点德育活动融入到不同学科教学中,语文:二年级开始学习写书信。品德课中将书信融入学生遵守“亲情孝道”中。
2. 每学期评比“最美家书”(内容设计美观,好看)“最暖家书”(内容文字写的好)“最炫家书”(内容富有创意)。
3. 每学期将家书由家庭延伸到学校在延伸到校外,扩大家书范围,可以结合疫情写给社会各界人士。
五、具体活动安排
1.抓共管聚合力——协同育人提升
开展“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活动,各班招募2名家长,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按天轮流执勤,维持学校早晨学生到校校门口秩序。
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家庭状况,学习环境,与家长、学生促漆交流,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或生活上的帮助,及时疏导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困惑或障碍,给家长提供良好的家教建议,形成家校合力。
2.家长学校促发展--家庭教育提升
每学期定期与爱有方等家庭教育机构一同开展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讲座。通过学校的平台提升家长的整体育人素养,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完善雅正家庭教育力机构组织,通过教育局五星家庭教育力的评选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家庭教育力的逐步完善与提升。本学期评选出“五星家长”。
2020年春季伍家实小中南校区政教处主题教育月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1.安排第一周值周人员;
2.制定副班主任安排表;
3.后寒假时代展评活动;
第二周
1. 召开大队部第一次会议;
2. 制定《国旗下讲话》安排表;
3.班级雅正讲堂;
4.部门计划;
第三周
1.召开班主任工作会;
2.班主任拟定工作计划;
3.启动学雷锋主题活动;
4.校级雅正讲堂;
5.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第四周
1.启动“雅正公约”学习;
2.学雷锋主题活动;
3.评选班级“雅正少年”
第五周
1.开展“安全伴我行”主题教育;
2.班主任雅正讲堂活动;
第六周
开展“向英雄致敬”主题班会活动;
第七周
1.召开大队部工作例会;
2.开展“网上祭英烈”网络祭祀活动;
第八周
1.开展青年班主任“读书分享”活动;
第九周
1.大队干部会议工作例会;
第十周
2.雅正少年评比;
第十一周
新队员队前教育;
第十二周
1.开展“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教育;
2.筹备“童年印象艺术节”系列活动;
第十三周
拟定“童年印象艺术节”系列活动方案;
第十四周
1.评优评先;
2.少先队入队规范检查(新队员队前教育);
第十五周
1.发展新队员;
2.开展“童年印象艺术节”系列活动;
3.表彰校级优秀中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和优秀队干部;
第十六周
1.召开大队部工作例会;
2.开展“爱眼护眼”主题活动;
3.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第十七周
各班进行生命安全、行为习惯教育;
第十八周
加强夏季安全教育,监督学生的文明行为;
第十九周
1.期末复习迎考动员;
2.少先队工作总结;
3.筹备六年级毕业典礼;
第二十周
1.制定第八季假期作业;
2.资料归档;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强烈地改变着我们面前的世界,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据调查分析,当下初中生上网的途径趋向多样、上网的地域趋向多地、开始接触网络的时间趋早、一次上网的时间趋长、一周上网的频率趋多、上网的用途趋向多元、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使用网络有具体的指导但指导得不到位、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学生认为使用网络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但有时做起来难。根据不同类型的样本比较,我们也发现,在班级之间、男女生之间存在数据差异和判断差异,学生在使用网络之中存在着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场地的倾向,学生在网络使用之中有时会失控、有的沉溺于网络、有的甚至会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手机等移动网络工具逐渐进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给学校、家庭监管的带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学校、家庭、社会对于青少年学生网络监管与指导的作用有限。
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面对网络信息时代,如何认识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造成的影响,探索与思考互联网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必须要主动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青少年学生的闲暇德育,促进未成年人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闲暇德育是指教导人们具有自由地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充实个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活动的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学生缺乏闲暇价值意识。网络与闲暇仅是满足感官需要,追求物质带来的情感体验。这种享受和自由放纵的心态,导致青少年学生的闲暇价值意识缺失,在闲暇行动选择上呈现出低层次、低质量和低情趣的特征。学生往往缺乏正常社会活动和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特别是长期沉浸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匿性容易使他们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与社会脱钩。
2.学校缺乏正确的闲暇教育引导和指导。学校缺乏正确的闲暇教育思想导向和对闲暇深入的研究。重视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却很少教育学生如何“玩”。学校缺乏足够的闲暇行为指导。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开展得不够丰富,而且部分课外、校外活动偏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中缺少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互动性强的项目,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闲暇生活的盲目性。
3.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学生闲暇教育的认识模糊。青少年学生三分之二的学习、生活、休息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在青少年学生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家庭、社会教育仍然是难点和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闲暇教育还不能形成认识上的一致性,在操作上更是存在着盲区,甚至还存在着诸多反教育的倾向。
学校、家庭、社会要把闲暇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认真落实并抓好,以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闲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须确立“闲暇德育”的“首位”意识
闲暇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必须确立“首位”意识、起主导作用,协调各方共同推进。要辨证分析、深入研究青少年学生闲暇德育,充分发挥学校在闲暇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将闲暇德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科任老师课时计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闲暇德育内容,创设“闲暇德育指导”选修课程,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提升学校管理者、家长、学生的闲暇行为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2.将“闲暇德育”融入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划教育活动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划是“自我认识、同伴互助、师长引领”的综合教育体系。学生、同伴、师长、学校的倾向、兴趣、爱好、能力左右着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划教育活动的“量与质”,而其中闲暇活动对个人的兴趣、需要、性格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就这个角度而言,闲暇德育和成长规划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闲暇德育里要引导学生回答“我是谁? 我要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我将成为什么? ”,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决定,由被告知到主动追问,自由选择,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闲暇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系统的制订教育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基点,明确学生成长方向,体现闲暇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环节。
3.建立起青少年学生“闲暇德育”的学校、家庭、
社区的联动机制 学校要主动走进家庭、走向社区,借助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力量,促进青少年闲暇德育的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学生在校、在家、在社区等环节开展专门的闲暇德育好的设计与规划,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的合力,促进青少年闲暇德育活动的常态建设和创新发展。
闲暇德育是积极实施有效德育的具体实践。我们推进过程中依据中央8号文件精神和《太仓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细则》,紧密围绕学生健康成长指标,整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要求,扎实开展“洒扫应对”、“日行一善,月积一德”等主题活动,以培养“守道德、懂感恩、具爱心、有担当”的学生为目标,通过“五个优化”做实闲暇德育。
1.优化德育队伍建设
注重德育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干部队伍的理念更新和实践创新。加强班主任队伍,形成“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的班级”的共识。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按照“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特长发展”的要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发挥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榜样引领作用,促进和谐德育局面的形成。
2.优化学生文明习惯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相融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习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知、行、思”相统一。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文明习惯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3.优化德育品牌和家长学校建设
打造德育品牌建设。开展好学校传统德育校本课程:龙狮文化、少年邮局、“聆听者”同伴互助心理社团,把校本课程作为德育创新的载体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阵地。结合实际,大力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主体性,凸显课程实践性,逐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积极开展德育立项课题研究,促进德育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形成和行为落实。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实地家访、家校路路通、校园开放日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建设,以家校合力共促教育质量的提升。
构建了与“网络时代”相适应、有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的闲暇德育工作格局,使学校德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有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显著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形成了科学的闲暇德育队伍体系。以优质的德育队伍为主导,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建立了立体的闲暇德育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各学科德育渗透,以各种德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深入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观;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66-03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家庭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立体教育体系。然而,幼儿园应该怎样与家庭相互配合?怎样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家长工作应该怎样实施才更加有效?这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比较薄弱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在家园合作在地位上存在两种极端:绝对权威与盲目迁就,家园合作在方式上缺少计划性、连续性,家园合作在形式上存在着形式单一,程度不深入,家长合作在内容上存在着合二为一、或者配合失度等问题。为了使家长工作更科学、更有效,为了保障幼儿获得健康、良好的发展,我们对家园共育的有效结合点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影响家园合作共育的因素分析
大多数学者认为家园合作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社会因素、幼儿园因素、群体因素及个体因素等,从宏观层面上,政府及其推行的政策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因素,如给家园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提供经费等等,鼓励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保证家长有机会、有时间参与到家园合作中来。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师与家长自身的观念、背景因素等等,如学历背景、年龄背景、自身职业特点等等都是影响家长合作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影响家园合作共育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在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中,国家非常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家长的积极参与。例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强调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幼儿园必须积极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掌握基本育儿基本技能,以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重大作用。
但是,从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规来看,要求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都是十分薄弱,只有个别法规提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具体的参与内容,家长参与的权利模糊,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等缺乏明确化、规范化的细则,从而不能构成良好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保障系统,也不能让孩子家长真正意识到参与孩子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能明确参与孩子教育不仅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从而阻碍了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影响了家园合作的开展。其次在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家园合作的奖励与考评机制,幼儿园对教师与幼儿家长进行有关问题沟通的工作不够重视,许多日常琐事也限制了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缺乏资金的保障
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在逐年的加大,但幼儿园教育经费不足也成为制约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幼儿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是幼儿园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政府的拨款,往往是自负盈亏。许多幼儿园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连基本的教育教学材料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家园合作的开展,如开展亲子活动、办幼儿园社区网站、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等等很多工作,幼儿园就在能免则免的原则下省略了。更有甚者,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招生规模。可想而知,降低收费标准,幼儿园只有要么降低教师工资水平,要么减少教学材料的投入,同时我们不难想到,这样肯定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出现,没有一流的幼儿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没有较高的教师工资,就不可能留住一流的幼儿教师,所以活动经费有限也是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影响因素之一。
(三)研究深度不够,知识经验不足
首先是家长工作的研究的深度不够,从幼儿园目前工作重视的现状来看,家长工作远远没有像日常教学活动那样被纳入深入的研究范畴。由于幼儿园在家园合作共育方面缺少系统的思考,包括对家长背景分析,家长育儿观念的分析等,这样缺乏思考,缺乏整体的规划,从而有可能使家长工作陷入误区。
其次教师组织开展家长工作的知识经验不足,如开展家长工作,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拥有幼教相关专业外,还需要具有其他较为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家庭教育学、家庭管理学、家庭伦理学等等。如今许多幼儿园都是90后的孩子(教师)教育着80后的孩子(家长),那么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候表现出种种萎缩与不自信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的年轻教师要不断“修炼内功”,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增强与不同类型家长交往能力和指导能力。
(四)理论指导薄弱
目前,从已有家长工作的研究成果上看,幼儿园向家长讲授的内容多局限于幼儿园已有工作经验,一些涉及家园配合的有关基本问题没有被很好的研究,如如何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家长如何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等方面。一些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应用性研究和可操作行研究也非常少,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就容易走向盲目或走入误区。
二、家园共育的有效结合点
随着各国开展家园合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或国内学者提供了多种家园合作的模式,如国外学者艾普斯丁(Epstein)(1995,1996)从学校为家长提供指导与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六种类型的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模式:⑴养育。即学校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帮助家长为儿童获得成功的学校生活条件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⑵交流。即学校和家庭围绕儿童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方案进行有效的沟通。⑶志愿者活动。即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校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⑷家庭学习。即指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和活动建议,以帮助家长指导孩子的家庭学习。⑸决策。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⑹与社区合作。指将社区中的资源和服务整合起来,进而促进学校教学和家庭活动的实施以及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笔者结合我园的家长工作实践,提出家园合作应该在以下领域找到结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一)家长权利结合点――要放权给家长
我们都知道,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如何呢?我们觉得家长委员会首先要保证家长委员会的权利,权利才是发挥家长委员会功能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家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家委会参与管理和监督幼儿园工作的作用。例如:西方国家一般都会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从立法角度保护家长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我园的家长委员会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是名副其实的。每学年初,我们都由各班推选家长代表成立幼儿园家委会,并选出家委主任1名,副主任2名。家委主任根据各个家长委员的特长成立若干监察小组,这些监察小组分别是:教学工作小组、保健工作小组、餐饮工作小组、设施安全小组、各种活动小组、生活常规小组等。每学期,我们都召开一至两次家委会议,审议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听取园长工作汇报,协同幼儿园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幼儿园举行的重大活动都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同时,我们又意识到,家委会不应在幼儿园的指挥下被动地进行工作,而应有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让他们有权力、有义务,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同时家委成员凭借着工作证可以随时进幼儿园检查幼儿园各项工作,而且不用知会园长,园长也禁止门卫打电话通知各相关部门,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新时期的家园关系基础上。家委小组每学期会把监察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园长,以便园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及时作出回应和改进工作。信任,是联系家园共育的纽带,建立的尊重、理解、信任的家园互动环境,幼儿园与家庭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确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只有在信任、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会主动参与,而主动参与才是家园共育的关键,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点――让家长走进课堂
由于家长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因而使幼儿园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不同的是家长又具有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的各种职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这些都是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如我们请来了当医生的家长给孩子上牙齿保健课,请来了公安部门的家长讲交通规则、防火知识,请家长上英语课,认识汽车,并载着孩子“游车河”。这些生动、浅显的讲解、演示使孩子很快就明白道理。又如,有音乐专长的家长给班级合唱队伴奏,文字、语言能力强的家长为班级节目写报幕词并亲自上台作晚会主持。为幼儿运动会制作班徽、道具、购买服装,为孩子当啦啦队助威。一些家长还为幼儿园的专题活动剪辑音乐、录像、拍照。当律师的家长又为教职工上法律常识课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因为有家长的加盟而更添色彩。
让孩子走进社会,让家长走进课堂,这种做法能够突破幼儿园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家长参与了幼儿园教学活动,他们才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是怎么样生活学习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长与幼儿教师彼此之间的理解,许多家长走进课堂后才发觉,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三)家长学校结合点――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家长思想道德、育儿水平;加强法制意识,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长教育工作,举办家长学校,按计划开展家长教育指导工作。
1.家长学校的组织建设。组织健全、岗位明确、措施落实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前提。首先幼儿园在每学年开课前,各班教师在挑选家委会的成员时候一定要所挑选,将一些高素质、乐意关心幼儿教育、责任心强,有时间关注幼儿教育的人拉进本园的家委队伍。其次幼儿园要制定系统的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明确各家委会成员的职责,幼儿园可以专门安排一位园长任家校主任,具体负责常务工作,包括学籍册的管理、授课计划的制订、授课内容的提纲草拟、学员的考勤与考核等。最后挑选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同志作为家长学校授课老师,这些成员可以是家委主任、级长、保健医生、优秀教师或者外聘专业教师。
2.授课形式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幼儿家长学校虽然有现成教材,但我们还是从优质、高效着眼,形式多样,努力把家长学校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这其中包括常规授课、定期测查、家教交流、亲子活动、定时广播、约谈家长、读书活动、办好《家园通讯》、开辟家长留言版与设立园长、家委主任信箱等。此外为了让家长开阔视野,幼儿园也可以与其他幼儿园结成姐妹园,组织不同幼儿园家委之间的交流,互相促进,在授课形式上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开通BBS、微信、网站、QQ群等现代沟通手段进行家园沟通,解决家长下班老师也下班没有时间沟通的难题。
(四)全纳教育结合点――特殊儿童教育服务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这次大会最终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并首先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同时强调了“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我园就实施了全纳教育的理念,在幼儿园实际条件范围内接纳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入园。因此,我们也会面对一些特殊儿童家长,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工作,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年新生入园,都碰到一些“问题”幼儿。例如有些很特别的孩子,他们都存在非常相似的问题:孤独、不合群,天天哭闹,死活不愿上幼儿园。对于特殊儿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起介入,园长与老师、孩子家长一齐策划,先把孩子的情况摸清楚,如特别表现、起居饮食情况等等。然后与各班主任一齐备课,分别约见祖辈、父辈家长和保姆,齐齐坐下探讨教育方法,体现出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以技术、专业功底服人。也就是说家园共育不仅要关注全体,更要关注特殊需要的个体儿童和家长。为了这些孩子,我们家园携手,与专家并肩,不断研究,知难而进。
(五)社区支持结合点――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家园社区共育结合的实践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不再是封闭的形式。我们巧妙地利用社区的条件、环境,为孩子提供便利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如:为了充分让孩子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参与社会的活动。我们根据活动主题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周边特有的资源,带孩子到附近的社区、公园、医院、商场、邮局、小学等,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与体验,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和行为。带孩子到敬老院联欢,为老人家表演节目,探访独居老人,邀请全区孤儿和贫困儿童到幼儿园参加“六一”系列活动,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周末开放幼儿园体育场地、舞蹈室和玩学乐园,邀请社区孩子参与活动,把优秀的教育资源辐射到社区;与社区互动开展环保节能、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活动,与社区联谊举办曲艺活动,传播本土文化,联合家长携手建立社区亲子图书馆,营造共育氛围,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其实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结合点有很多,关键是幼儿园要花心思,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真诚务实的态度和工作的实绩感染家长。因为家长参与,家园才能形成合力,这样就一定能促使孩子向着身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误区、成因与出路[J].学前教育研究,2001,(1):48.
[2]郭媛媛.幼儿园家长教育实践研究-以南京市G幼儿园为个案[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关键词 协调 成长 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1班主任是协调各方教育力量的纽带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班中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
1.1统一校内教育资源
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总体指导思想任务计划措施,都是通过班级实施和落实的。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正是学校教育教学指令的具体化和实践过程,所以班主任应在协调统一各方教育中,充分发挥自己独特作用,把本班所有的任课教师的教育要求协调起来,形成坚强的教师集体,做到目标一致,相互融洽,促进班级前进发展。
首先,班主任要教育本班学生尊重任课教师不仅是学生应有的品德,而且也创造了任课教师关心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条件。为了教育学生尊重任课教师,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机会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可以向学生介绍新任课教师的业绩和专长,使学生产生对新老师的良好印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尊师活动,如自制贺卡分赠老师,以班集体的名义向获得某种荣誉的老师写贺信,因此班主任要重视与任课教师的交往态度和方式,尽可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其次,在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应主动介绍班级情况,主动介绍班集体的长远和阶段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步骤和要求。主动介绍优秀生和后进生的表现,因人施教介绍班级情况与教育管理计划,目的是与各班任课老师取得沟通共识,在主动介绍情况时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充实自己的班级工作计划,这样班主任对本班的教育管理就可能更合理。在对学生统一要求上更容易受到任课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再次,在学校的支持下,在取得任课教师理解的前提下,定期召开有任课教师参加的学生座谈会,全面听取学生对教学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反映,把师生之间仅仅是老师要求学生执行的单向交往,变为双向交往。使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使协调工作更主动自觉。
1.2建立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有目的、系统的,对他们的成长起主导作用,但家庭教育始终在他们的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学生与家长朝夕相处,交往的机会最多。一方面,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素质品质、言谈举止、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时时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道德观念形为准则的掌握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和生活习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并在家庭 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和一目了然的表现。家长对其最了解最熟悉,并且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都是积极的,社会上的落后面在家庭中也必然有所反映,如果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因素使之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那么学生在家庭所受到的影响就会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样做好家长工作力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也是班主任职责的重要方面。
首先,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全面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班主任要主动地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这样家长和班主任在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上就可以互相补充,从而有可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正确的评价,为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创造必要的前提。
其次,在教育子女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上给家长提供可能的指导和帮助。现在全社会都重视教育,望子成龙可以说是家长们共同的心态。但这只是家长们的愿望,愿望并不等于事实。一方面家长们也知道并不是人人都会成龙,另一方面家长们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这样的指导思想造成了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种种错误做法,如溺爱、骄纵、粗暴等,其是望子成龙心切,育子成龙无方,这种状况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这就要求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很好的家教典型,帮助家长总结经验,提供成功实践的理论说明,在班主任教育的帮助下,家长们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就会重视自身的修养,重视家庭环境的调整和塑造,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也会逐渐被他们所理解和应用。
2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班主任工作质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班级学生的政治思想面貌、道德品质和班级风气,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有管理经验的学校领导在新学年工作安排中首先要考虑选择和配备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班住任确保班级工作的质量。
2.1班主任自身素质专业化
(1)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实践证明,如果说热爱是转变学生的关键,那么尊重是添给学生自尊心的原油,是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种,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初级动力。
(2)懂得教育理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能力。班主任工作实质上就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要努力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性,班主任教育学生成功的因素在于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坚持正确引导,耐心启发学生内在思想的自觉积极因素,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奋发向上的希望火种,这就要求班主任认真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理论,并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3)业务知识比较丰富,教学能力比较强。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是一个好的老师,他要用最大的精力下最大的功夫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讲不好课的老师是得不到学生信任的,一个班主任的威信和感召力就在于他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正是师表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威信是指一个教师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声誉;受尊敬和爱戴,有威信的教师在学生中常表现为他的意见特别受学生重视,他的行为举止被学生当作学习的榜样,他的人格学问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2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
2.2.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的一个能动的主体,相信学生,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
2.2.2新的人材观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班主任应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应该培养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个没有良好个性和良好心理素质 的人智商再高也难成才,义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品德,基础知识扎实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意识,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有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克服学生中存在的窄(知识面窄)死(学的死)重(作业负担重的状况),使学生智慧得以充分发挥。
2.2.3转变旧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手段
由于许多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封闭性求、同性、单向性、主观性等特点,使班主任习惯于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因而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必须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加强开放式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班主任应当充满热情和爱心,博学多艺。
2.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与学的协调统一,都要依赖于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具有强有力的教育、感化和控制作用。它能把班主任的教育力量变成学习的力量,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显示出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
3班主任是当代青少年心里健康成长的导师
班 主任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耕耘者,个性的塑造者,精神世界的大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并且青少年、身心各方面尚处发展阶段,再加上他们的情感具有不稳定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很容易成为心理不健康的直接感染者,因此班主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3.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全新的世纪里不可避免地使其心理受到双重因素影响。一方面,积极地影响它,推动青少年在时代大潮中敢于拼搏,不怕困难,适应压力与挑战的步伐,另一重消极地影响它,伤害着青少年的感情,侵蚀着青少年的灵魂,诱发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2学会做学生心灵的朋友,让学生体会到爱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能够自觉地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人去共处,而不是一味地控制管教束缚,把他们置于被统治被领导的地位。其实在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都呼唤着温情的老师妈妈出现在校园,温情的老师妈妈=爱心+责任心教育。所谓爱心是指尊重某人或某物的价值,它包括对自我的重视,对所有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重视以及对唯系生命的环境的重视。爱心有道德知识的一面,它包括关心自己和他人,履行我们的责任奉献社会,减轻痛苦营造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我们只要做到爱心与责任完美结合的使者就能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愿意把我们作为心灵的朋友,我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避免偏袒讽刺为难学生或者任何其他伤害学生尊严和自尊的行为,尊重和关爱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关系,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在肯定学生好的一面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减少学生犯错误时的恐惧。重视学生的观点,把良好的典范和直接的道德指导结合起来,利用上课时间提出一些重要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个人观点,有时还要进行个别指导,尽力去发现肯定和提高每个学生的特殊才能和优势,用写批语的形式赞扬学生,让学生记日记和写评论谈他们学习的感受,以此方式同每个学生建立起联系,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寻找教育感化的切入点,找准时机进行引导。班主任作为专业化性强的群体,要用理性之爱的光辉照耀学生的心灵。
综上所述,班主任为学生创造了受教育的渠道,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明了方向,为学习环境提供了保障,是塑造新一代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 思考
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我就知道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任;踏上三尺讲台,我更深刻的领悟到“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爱心成就教育。我就是凭着一颗爱心来做好教育工作的。从教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心中装着学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1亲近学生,研究学生,让爱播种在学生心中
俗话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教师要想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就要让学生先感受到你的“爱”和“亲近”。作为一名教师绝不能光是打骂教育,要学会爱。就拿我们班的同学来说,我刚接触他的时候,他不爱说话,其他方面都好,就是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考试成绩总在50分上下晃动。我思来想去,怎么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呢?我请他担任小组长,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大概是肩上有了压力,他开始写作业了。偶尔也有一两次不屑,我先装作不知道,上课了,在另外的一个同学告她的状时,我故意装出大吃一惊的样子,深表不信,我对其他同学说:“可能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吧”。我边说边对李志强看了几眼,她心里已有了变化,因为她头低得很低,小脸已经通红。从此后,他再也没有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坏习惯。学习也有了上升。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了解学生,还要研究学生,找到好的方法,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现长处,正确鼓励。让爱温暖班级的每个角落
“伸出十个指头有长有短”。一个班级中也总会有一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我们班有个调皮的男生,他几乎和班里的每个人都打过架,学生尽是告状的,弄的班里怨声载道。经我多方了解知道,他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又管不住他,他就像脱缰的野马,怎么办?我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查、写保证书,也没起多大作用。后来班里要生炉子了,谁来管理呢?同学悄悄对我说温家龙天天起的最早,我想了想:让他来试试。在班会课上,我征求他的意见,他听完后马上点了点头,从来都没见过他那么高兴。整个冬天我们班最暖和。他在期末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他是那么的自豪,慢慢的他变了,成绩也上升了。我觉得我抓住了一次好时机,对他进行了有效地帮助和教育,指引了他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弯路上推了他一把。
3让爱唤起爱。让班内充满爱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土壤,今天你播下道德感受的种子,明天就会有道德体验的收获,今天你播下道德体验的种子,明天就会有道德情感的收获,今天你播下道德情感的种子,明天就会获得道德人格的收获。帮助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体验到父母般的温暖,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学生一周吃住在校,我想了很多办法。生活中,我关爱学生和他们做朋友。我常常告诉学生要有爱心,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抓住孩子的心理,主动和他们接近,课上和同学们同学习,课下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打饭时我随着学生一起吃饭,帮助一些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垫付了生活费用。学生渐渐地体验到了在校如在家的温暖。学生离开父母,吃饭、睡觉、学习,我都对他们关怀备至。公平地说,我倾注他们身上的爱远远超过自己的孩子。我相信,用心耕耘,用爱浇灌,就一定会看到繁花似锦的春天和果实累累的秋果。
4多给学生一些解释与反思的时间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应让他讲话,决不能堵学生的嘴。我认为师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朦胧昏然。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教师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抗教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帐”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坚持不堵嘴,不塞言,尽量做到开启言路,引发讲话。我一般使用这些问题诱导学生:①刚才是怎么回事?能谈谈吗?②你认为这样做对吗?有什么想法?③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该怎么办呢?就这些问题,无论学生谈多谈少,我都认真听,并适当提点看法。由于师生双方都能讲,情感比较融洽,学生的解释使教师情况更明,教师的意见使学生易于接受。实践告诉我,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教师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效果也较好些。同时多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有些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由于自我意识较强,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思。在反思中,跟他们谈心,沟通情感,增加共识。通过一段时间,他们是能够认识问题,服从真理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思想工作过于急促,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6多给学生一些申辩的时间
以人为本教学评价质量监控
在各行各业中,有两种行业最显示其神圣,一种是医生,人命关天、不容忽视;一种是教师,为人师表、育才育人。如果说医生与人的关系是显性的、立竿见影的,那么教师与人的关系就是隐性的、长期显效的。更为重要的是,医生仅只涉及一个体,疾病痊愈或死亡,而教师甚至关乎几代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教育是一个长效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们从小接受到的是家庭教育,之后就会接受长达十几年的在校教育,老师是他们相处最多的人,教师身先为范,言传身教,引导做人和灌输知识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方向。产品做坏了可以换掉重做,而教育一旦失败了就彻底失去了再造这个人的机会。教育的不可逆转性,导致这个工作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大学生现在重要的不仅是期末考试成绩合格,他们需要在这四年中实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适应性,学习规划离开象牙塔之后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多个五年规划等等。而不是现状下满目可见的上课时趴在课桌上睡觉、课余时间捧着手机上网、结伴逛街、交男女朋友……在四年中不停的翘课、重修中荒废掉自己最宝贵的大学生涯!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如此无奈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是要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群体,是将来要走向社会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重要力量,如此颓唐的一族,我们还如何面对整个社会的未来?
教师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最身担重任的一个职业,不仅能决定是否为国家和社会输入人才,更首要的是你们输送给这个社会的首先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正能量的人、一个人格优秀的人!他们在这个与社会过渡的大学时期,利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对教师而言,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生动而复杂的小世界,你要靠近他、了解他,深入他的内心,你想要教育他就要与他调成同一个音调,然后他才会与你共鸣,如此才能令他走上教师引导的正确轨道。
如今高校大部分教师重在教,轻管理和引导,导致学生被动地学,老师生硬地教,学习效果显而易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让教师在业余时间多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心、提高修养、洞察力,针对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没有目标无所事事的情绪、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现象,来切实制定工作计划,由低到高难度地解决特殊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排除横在他们面前的障碍,最后将他们引导到一心向学的职业规划上来。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学生道德的引导者、心灵的启蒙者、情感的塑造者。教师在工作中要把对学生“一刀切”变为“以人文本”有针对性地引导;从教他们学变成让他们自己学,从只关注他们学变成首先关注他们的人格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敬业精神、师德修养,都是教师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照本宣科、自我陶醉式的课堂教学,再也不能适应现代的大学教学。我们应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学校、学院、系三级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效果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式。
学生评价主要通过网上评教,评教成绩如果均在90分以上,则可以反映出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此外,还可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定期反馈等途径,以座谈的形式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要求,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详细评价。通过主讲教师、班导师、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等多个途径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风气。
教师的同行评价可以通过教师互相听评课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各学院设立兼职督导教师,通过兼职督导教师的听评课,各院系统一进行汇总分析,再组织教师们之间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专家评价可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利用,作业及辅导,课堂纪律,学生出勤及教学效果等,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听评课计划,要求教师每次听课后均详细填写听课记录、小结评议,由学院将意见或建议反馈给被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检查教师教学情况、授课效果,将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结合起来,以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角色转变 模式转变
教师否能够正确领悟和灵活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做好班主任工作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六大改变,然后对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进行了论述。
一、新课程改革六大改变
新课程改革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改体系。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改革主要有六大改变,具体如下。
(一)课改目标方面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维”目标的达成,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二)课改结构方面
新课标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改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课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强调课改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课改内容方面:新课标主张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
(四)课改实施方面: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五)课改评价方面
新课标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而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挺用功,但是由于基础较差,只考了58分,教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进行学习。
(六)课改管理方面
新课标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了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二、转变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行为转化的外部条件,班主任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协作、自由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园;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环境来培育和熏陶学生的文化人格;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班级人际关系,让学生在班级中舒展心灵,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内化行为。
三、转变教育模式,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以前,班主任通过学校制度的相关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管理,通常会生搬硬套地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新的教育模式需要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过渡,这就需要班主任将学校控制标准作为基础,由“单纯的经验型”教师向“学习探索型”教师过渡。班主任要持续接受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永恒的真理,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提高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多班主任认为依靠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班级管理活动,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掌握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在实际中,来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班主任要定期对自己的管理意识和控制手段进行改进,及时发现不足,同时加强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同感,进一步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转变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关键就是要使他们敢于创新,善于吸取新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增加知识储量,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组织学生去外面参观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引导和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知识的兴趣。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学工作计划的完成者。班主任除了完成一般教师的工作任务,还要挑起管理班级的重担,因此,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教师和沟通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要正确领悟和灵活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耀年,郭德.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课堂内外,2009(4).
论文关键词:学风建设;教学;管理;合作共赢;新模式
加强学风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何谓学风?其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路,反映了高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学风建设是一个学校或院系的灵魂,好的学风是这个学校或院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创品牌、树信誉和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当前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调查发现,学风及学风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对四年的大学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涯缺乏科学实际的规划,大学生活无从事事,虚度光阴。
第二,个别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律性差,对自己要求不严,存在缺课、逃课现象;学习方法不当,学不会又不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精神,随意学习与生活,迷恋网络游戏和交异性朋友等。
第三,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学习浮躁,不肯花力气,急功近利;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玩耍、消费高;团队精神弱化,生活纪律涣散;部分学生不会说话,不会沟通,特别是在求职、考研面试时表现比较明显。
第四,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积极进取精神有待进一步养成;平时对教师、学生不尊重,不懂礼貌,不注意礼节,与教师、学生沟通意识差。
第五,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动口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强化。上述现象,虽不是主流,但影响不好,与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不相容,与形成良好的学风是相悖的。
二、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学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是“扩招”后高校新生的素质对学风的客观影响。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学校、学生、家长都重视应试教育,使学生素质提高不全面,个别学生素质呈下降趋势。第一,入学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高考成绩相差几十分甚至百分以上,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同一节课中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第二,并轨后学生的市场意识增强,对专业的选择强调热门、强调个性发展。这给绝大多数的非热门专业如何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第三,学生学习目的不一,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有的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学习缺乏积极性。第四,在校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父母、亲戚朋友的呵护与迁就,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习惯较差。此外,随着近几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学校师资紧张,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发展,超负荷运转;学科专业存在结构性矛盾。这导致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都碰到了许多新的问题。
二是教书与育人相脱离对学风的直接影响。第一,“教风”不正。“教风”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作风。教书育人,意即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学生做人。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好坏。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照本宣科,不管教育方法,不管课堂纪律,只追求上课数量,不追求上课质量。有的教师把精力放在搞科研做论文上,教学水平不高。第二,管理与教学相脱离。在教学与管理的结合问题上存在不足。有些教师只知道向辅导员或学院领导反映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而不予以管理或根本不管课堂纪律;有些课程人数众多,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有些学生不主动配合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迟到缺席司空见惯,这都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建设。第三,学生工作人员积极性发挥不够。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生队伍思想不稳定。每个专职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太多,工作无法深入细致。学生工作队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责任心不强,没有根据新的形势和学风的现状思考科学的管理办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三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学风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文化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导致产生浮躁、功利、散漫、虚夸、动力不足等学风的病理现象。高校周边环境严重影响学风,社会上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涌进校园,大学已不再是“一方净土”。当然,信息时代对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辐射和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对学风建设也存在不良的影响。
三、教学与管理合作共赢的学风建设新模式
学风建设与教学、管理密切相关,学风建设必须与教学和管理相结合,必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学风建设实现教学与管理合作共赢。结合工作经验及院系实际提出应积极构建教学与管理合作共赢的学风建设新模式。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教育
开展班级学风竞赛活动。结合学生成绩、知识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早操、晚自习、上课出勤、大型活动参加情况对各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学风状况进行量化考核,指导班级和学生及时做好学风建设的总结,每学年评选学风建设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同时进行事迹宣传。
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带工作。对那些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进取心不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档案。把思想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坚持开展谈心活动,经常与家长沟通情况,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
将学风建设与考研、就业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积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明确目标,为将来的考研、就业做准备,并结合专业特点,逐步建立学生实践基地,进而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目前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旷课、责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缺失、恋爱行为不检点等现象,对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当前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标准,在学生中开展宣传、讨论,召开主题班团会。 2.严格管理,建立和完善学风教育制度
从学生上课、自习等常规管理入手,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由系党总支书记牵头,以各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进行教学秩序检查(不定期)。重点检查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实行周通报、月总结制度,按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籍管理条例严格管理。
寝室由辅导员带队进行晚归、不归等现象检查,重点检查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帮助学生杜绝网络成瘾;学生会宿管部晚上检查学生宿舍,督促学生的就寝秩序和检查宿舍卫生,并检查学生夜不归宿情况。党员每周至少一次深入所承包学生宿舍检查就寝情况,并做好记录;体育部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集体出早操,早操后做好晨练(晨读);学习部组织检查学生上晚自习的情况;生卫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教师进行卫生检查,以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从而在时间上、体质上、环境上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坚强的保障。
建立和完善学风教育制度、考勤制度、考风考纪制度、评优评先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制度”、“辅导员与家长沟通制度”,保证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除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章制度教育以外,为严肃考风,每学期末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考风、考纪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和自身道德素质,层层签订责任状。对于在考试中违规作弊的学生将严肃处理。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履行监考义务,并加大督查力度,健全监督机制,使学生在考试中没有机会去作弊。
3.加强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以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每年召开一次学风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当年学风建设工作,学风建设列入当年党政工作计划。强化教师教风建设,实施全员育人的方案。由于大学的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科研任务,这使得教师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身上,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少,学生对某些教师的讲授方法和理念表示不理解、不接受。为改变这种现状,各年级学生实行班主任帮扶制,三、四年级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在学生教育、管理、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做到以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以精湛的技能带动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
教师应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在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的同时,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动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学科前沿阵地,以使自己的课堂内容有声有色,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要提高自身挖掘学生潜能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避免单调乏味的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
积极开展教学能手比赛活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图书馆;阅读现状;阅读推广
一、当前中国国民的阅读现状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上报道,中国国民阅读图书的情况令人堪忧。据悉(201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2011年国民全年阅读图书的调查所消息来看,2011年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纵向观察,在2010年是4.25本,2009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几乎都在3-4本范围内,而没有超过5本的阅读量。横向观察,2011年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尽管这组数据是否完全真实,但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的读书数量的确偏低。
如此状况,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是受到如今发达的互联网的冲击?因为4.35本书特指纸质书籍,那是不是在读电子书籍呢?我们可以理解互联网对于我们阅读传统纸质书籍的影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国外的互联网也是相当发达或并不比我们低的。就以韩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例,他们或也上网阅读,但他们为什么乐于捧着图书孜孜不倦地阅读,其阅读图书的数量会远远高于我们?
(一)从国民的年龄层面上来看
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曾经工作操劳辛苦一辈子,退休后要么成为"空巢老人",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自己动手,有空余的时间,或就跳一跳"广场舞"或就看一看电视,搞得不好,还要看管孙儿孙女,能够清闲下来安度晚年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抽空清清静静坐在那里读书的人,实为少数。
25岁到6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的人群。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为自己的事业和前途疲于奔波,不仅上有老,而且下有小,自身工作也"亚历山大",据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北京地铁的人潮,犹如"天天是中国的春运",上下车人潮的拥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就已经感受到人们生活的辛苦与劳作的艰辛。在来去匆匆每天上千万的奔波人群中,下班回到被调侃为5.9环或6.1环的家中,就这一天的疲惫后,能够有多少人再静下心来,翻阅一下图书?
再看6岁到25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这一部分的人群,一是在从小学到初中的义务学习阶段,他们基本上是在进行知识与文化的基础学习阶段,众所周知,他们面临的同样是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的问题。除了在学校内完成的学业任务外,许多学校都给学生布置了不少的课外作业,许多孩子周末还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学生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二)从阅读的功利性上来看
从古至今阅读在中国并非大众化的习惯。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据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仍占很大的比例,约为50.32%。在科举制度的强大推动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阅读早已被打上了深刻的"功利性"烙印,这种烙印至今未曾磨灭。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是学习成绩好,将来才能够"出人头地"。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希望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唯一能够实现他们的愿望的就是发愤读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始终只有采取筛选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的所有课本知识都变成了考试的分数,而这些分数,成为了选拔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一切为了学习,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即使学生考入了大学,不排除一部分人还将继续考研、读博。即便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还得考各种繁多的资格证、职称证……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图书,恐怕也为数不多。而这类"急功近利"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与家庭中是极其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现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真正的阅读被抛弃是可想而知的。
(三)从人们的休闲方式来看
当今时代,大家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有了空闲的时间,人们可以寻找各种自己喜好的方式去休闲,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去释放大脑的紧张与身体的疲惫。诸如电影、电视;上网唱歌;琴棋书画;品茗交友;游戏打牌;户外旅游……人们在寻求着轻松愉悦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甚至将这种方式结合在社交活动之中,剩下能够独自静心品味阅读图书的时间或人数也已经不多了。另外,如今许多年轻人,走路、吃饭、躺在床上都在玩手机耍游戏,自然不会更多地去认真读书了。
(四)从出版商、书商和著书者几方面来看
当今社会一些出版商对市场把握得非常清楚,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能够赚钱,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会倒贴亏损。书商也是如此,什么书籍销量好价格高就销售什么书籍。一些"著书立说"的所谓"专家学者",也同样在迎合读者群与市场的需求,要么写的大多是"营销学""成功学"类读物,要么就是针对学生的教材教辅类书籍。据统计,教材教辅出版物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实,书籍的作用,在于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在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在于交流思想、反思社会。而真正有志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他们那些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而且紧跟时代脉搏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却要作者自己掏钱出版。另外,许多纯文学艺术类的杂志,订阅量也呈逐年锐减趋势,甚至濒临倒闭的危险。
二、中职学校图书馆学生的阅读现状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全国全民阅读现状的普遍性,经过调查、分析和统计发现,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的阅读情况并不乐观。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众所周知,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从而对待阅读积极性也不高。他们比普通高中生提前三年进行专业学科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因而,希望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图书不是很乐观。
(二)中职学校的学目的,主要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更新、运用知识的能力;选择、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创造力的能力和任务策划、管理组织的能力;具有明智、宽容、坚毅、自立和有强烈的责任心的各类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而对阅读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少得多。
(三)学校和老师对于鼓励他们通过阅读,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方面的引导和宣传,也相对重视不够。
(四)受经济和地区差异的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办馆条件相对落后,图书馆建设面积不大,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平衡,资金短缺,藏书量少,新书不足,设施较差等,都制约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挫伤了学校师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应是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艺型工匠,而是要将他们造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自觉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真正的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
那么,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应该怎么去做呢?
三、中职学校图书馆阅读方式的思考
(一)借助我国即将出台的《全民阅读法》的强劲东风,推动学校图书馆阅读热潮
目前,针对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未成年人"功利性"阅读的状况,国民阅读的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以及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及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不足等现象,为此,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了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2013年8月5日《新华网》)。据相关信息显示,国外关于阅读,已经早有立法。在美国,1998年有了《卓越阅读法》,2002年有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在日本,2001年有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5年有了《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案》;在韩国,1994年,就有了《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2009年有了《读书文化振兴法》;在俄罗斯,2012年,政府制定《民族阅读大纲》等。当今中国全民阅读正处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能够在近期有此法律的出台,无疑对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热情,是一剂极有效的"强心针",对于在全国推动全民阅读,也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这样,中职学校图书馆,可以乘着我国《全民阅读法》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即将诞生的强劲东风,来推动和掀起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热潮。
(二)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于阅读的龙头示范作用
中职学校要推动学校师生阅读的工作,要掀起师生到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热情,学校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努力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党委必须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和学校中层干部的学习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龙头示范作用,以引导、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之中来,为增强师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师生阅读的良好风尚,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尊重师生高雅的阅读品质,引导师生健康地阅读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为推进全校的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图书馆阅读的考评机制,以评价、检验和督促师生阅读的效果
学校图书馆,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统筹安排下,将学校师生的阅读情况纳入到学校各级各班、各部门的文化建设和目标考核中。学校校长带头、各部门负责人层层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定期评选出阅读优秀部门、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以起到模范标兵的带头作用。
(四)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添加图书馆的藏书总量,为阅读提供最佳服务
学校图书馆一定要努力加强其硬件建设,在学校高度关心和重视下,改变图书馆的办公条件,完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应该注入大量资金,购买最新图书,扩大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另外,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健全电子书籍的文档库,以满足学校师生阅读的需要。并且,积极配合我国国家图书馆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工作,密切关注,紧密联系,争取尽快与各省市图书馆搭建起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
(五)借助或创造各种"读书日"活动,掀起校内外读书热潮
1、借助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不仅让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到读书日的宣传活动中,也让此活动的宗旨传播到每一个社会大众成员之中,使社会各界和大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让社会更多的成员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之中。
2、据有识之士建议,欲将我国孔子诞生日――9月28日,确立成我国的"全国阅读节"。学校可以借助这个日子,作为推动和加快全民阅读的良好契机,学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形成一个学校内部师生与学校外部社会良好的读书环境。
3、可以定期在学校内,开展"读书月"的演讲、比赛、交流和创办阅读宣传栏等形式的活动,让学校师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图片展示、语音表达、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既培养了师生的阅读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音、文学等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体现到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人生价值。
(六)"走出去",肩负责任为社会服务;"请进来",接收熏陶提高自身素质
1、学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学校师生"走出去", 到工厂、到社区、到军营、到农村、到偏远山区学校去参观、学习、交流;去为他们送文化、送图书;尤其是到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学校,去感受和体会他们的文化结构的现状,去了解他们对阅读的认知与渴望,去给他们送图书,去给他们引导、讲解阅读的意义,去推动当地阅读和文明的新进程。学生身临其境,也让自身体会到知识与阅读的重要性。
2、学校图书馆可以将当地社会中的文化精英"请进来", 请作家进来、请诗人进来、请书画家进来、请学者专家进来,用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能量"来引导师生;用他们的艺术才华来感染师生;用他们亲自撰写的文学作品来激励师生;用他们亲身演绎的艺术人生来熏陶师生;用他们亲笔点染描绘的书画艺术作品来影响师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中国全民阅读的积极性如今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全民阅读的热情还没有形成,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也因为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未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中,一定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中职学校图书馆肩负的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职学校阅读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全民阅读的春天也必然会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卢子博,《中国图书馆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2008.3.
[2] 《全民阅读立法已经列入国家立法计划,新华网(海外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