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身心愉悦。人民群众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获益者。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是带有多个身份的,这就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全程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发展成果和精神满足。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普通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指连续举办的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重大群众文化公益性活动。
二、群众文化建设打造品牌活动面临的问题
群众文化建设要从很高的标准来打造品牌活动,不仅要有较好的思想内涵,还要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并且要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现实中,很多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思路受限制,理念较守旧。出于各种目的,政府、社会机构都经常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较多的活动是带有引导性的目的,或者是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不可否认,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欢迎,但是,某种程度上,部分活动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忽视了人民群众的需要,社会接轨的现实。所以,很多时候活动形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要形成品牌,群众文化就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期望能够做成优势项目。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由于活动形式类似、内容雷同,难以做成精品活动,也就无法扩大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依托专业优势,瞄准需求,就地开发。如宁德市“魅力闽东”文艺演出,其传统项目大型畲族歌舞《凤凰到此》就是基于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的天然优势及专业的训练,并长期表演,才深受群众喜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3.转型难度大,创新力度少。群众文化的传统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群众喜爱的,但是不见得能够完全跟上潮流,得到更多的群众欢迎。如果要跟上时代潮流,那就意味着转型,加大力度创新。转型能否成功,这是需要市场考验的。组织方一般不敢轻易尝试,只能维持现状,更别提创新。
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发展路径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在一定范围、具有一定水准、有较大影响力、有较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要立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认可和接受,这样的品牌活动才是成功的。
1.全民参与,措施得力。当前,人民群众从事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相对庞大的需求来说较为有限。大家普遍利用公园、广场甚至部分空地来开展活动,一是人员众多,场地较小;二是部分场地车来车往,给活动开展带来不便;三是活动会给周边的居民带来困扰。比如,近来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广场舞就遇到了较多的麻烦,场地的限制使喜爱这项活动的人民只能在广场、居民楼之间、公园跳舞,活动时间普遍是晚上,这些场所的居民较多在家,声音较大时就造成了影响。近期,广场舞活动者和周边居民的冲突时有发生,个别甚至有武力发生。由此看来,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都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机制,采取一定的措施,群众文化活动才能较好地开展。政府要在尽可能的基础上,开辟较多的场地用于人民开展活动,保证大多数人能够从事文化实践。社会机构引导人民利用合适的地点在合适的时间开展活动,避免引发冲突,以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长期存在。人民也需要配合政府、社会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找准切入点,形成特色,以期形成品牌。
2.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活动品牌的一个优势就是立足本地、借助本土文化资源,走别人无法简单复制的道路。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只是因为时代的发展,没有与时俱进,以致人民群众不够喜爱,部分传统丢失。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挖掘较好的、适应新时展的群众文化,不断探索,多次开展相应活动,找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再次创作,保证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同进步,让人民群众能够一直喜欢。一旦达到这种地步,群众文化活动就形成了本地特色,贴近人民生活,才能提高活动档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3.借鉴他人,融会贯通。品牌是需要一定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并长时间坚持才能提高影响力。本地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群众的喜爱又是多样的。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呢?除了让当地的特色活动开展的更好、优势更加明显,其他可向别的地方取经,借鉴好的经验,并将他人的活动融合当地的特点开辟出新的活动方式。一个活动在一个地方具有较好的口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说明这个活动是有好的群众基础的。但是这个活动移到另一个地方,能不能得以延续生命,并发扬光大,这就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有清晰的思路、较强的理论和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也就变成了当地的本土活动了。这种活动开展到一定地步,就能形成品牌,甚至能影响其他的本地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关键词:文化广场;群众文化活动;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226-02
所谓的文化广场,是对广场的进一步定位,文化广场具有广场本身的特点,即它是户外开阔的活动场所。是城乡之间很大的平整空间。文化广场则强调文化气息,强调该广场主要是用于文化活动。早在远古时代,人们的“文化”活动就是在“广场”上进行,当时地方辽阔,人们借以举行各种祭祀、集会以及商议本族、本部落之事,可谓“文化广场”的早期雏形。
文化广场需要有人类的参与,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产生的产物。在新的时代下,它被赋予新的涵义,向人们展示了它新的形态、属性与意涵。
一、文化广场的特点
文化广场在群众活动中产生,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剂。因之它的特点便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群众性。[1]群众是文化广场长期保留下来的最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群众的大范围参与使文化广场的再次繁荣成为可能。
其次是开放性。广场本身就有开放的含义,群众的广泛参与更使它不可能躲进象牙塔,而体现兼容并包、外向开放的性质。
再次是公开性。文化广场是公共物品,文化广场里的摆设和装饰都是所在区域全体人民的共同财产,不具有排他性。因此文化广场往往也是公益活动的不二选择,如文艺晚会、文艺演出以及各种展览等等。
最后是义务性。其实这个特点在上述的几个特点中都有包括。文化广场是免费的,它备受观众的喜爱与青睐,它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细微的变化,它活跃人的神经,给人一种视觉上或者听觉上的享受,它更趋向平民化,也特别让人亲近。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文化广场在所在区域的公关服务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表现出独特的作用。它的持续时间很长,受益范围也广,演出的场次更是不计其数。它不费分文却填补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空白,人们的精神追求也不仅再限于自娱自乐,而是共同性的一起欢乐;它把小型的晚会等文艺活动进行扩大化和平民化,表现出时展所应有的趋势。
二、文化广场所具有的功能
文化广场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它的功能与效应。笔者试将其功能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教育功能。文化广场上的活动都是积极的、健康的、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或宣传目的的活动,因此多数有教化作用,且是寓教于乐的。在轻松的形式下,包含了催人上进的主题,潜移默化中给百姓传递了正能量。
第二,辐射功能。文化广场范围广阔,带动了附近房地产的发展,在文化广场附近居住,可以随时抓住文化活动的观看机会。同时,文化广场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方便、快捷和魅力也给其他社会领域提供了范本。
第三,交流功能。信息时代的到来,虽然给人们带来交流的便利,但却拉大了人们之间面对面交流的距离。通过文化广场的各种活动,人们走出来,不再沉迷于虚假的世界,敞开心扉、共同娱乐、共同学习、互相倾诉,使人们的心理保持健康。[2]
第四,引导功能。文化广场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不仅教育、而且引导人们朝着理想的发展前进。广场上的舞蹈、歌唱活动,书法、摄影展的普及,都在无形中引领居民向更高层次的生活、更有文化品位的人生境界靠拢。
第五,窗口功能。文化广场的活动可展示当地的精神风貌与艺术追求,以及独具特色的本地文艺样式,从而向来往的外地、外藉人士宣扬了本地的风神与气韵。例如镇江市文广新局、文化馆举办的“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文心大舞台·大家一起来”等广场综艺演出是镇江百姓生产、生活的写照,是地道的本土风味,外来人员可以藉此感受到千年古城的文化氛围、可以体验到当地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可以看到文明传承到如今的现代镇江。
三、文化广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文化广场既具有如此丰富的功能,它的作用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它是群众文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了基础性的地位。[3]它是人们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进行集会、比赛以及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包括组织活动和非组织活动、公益性活动和规模相对较小的灵活的个人活动等。笔者认为可以大胆地说一句:文化广场是群众文化的缩影。
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容易把它局限于城市里的各大广场。事实上,它的脚步已走进乡镇、农村。科学技术的使用,使得富余劳动力增多,同时也减轻了人们的负担,村民日益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束缚,开展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这使文化广场深入乡镇甚至田间地头成为可能,人们借助这个平台认识他人、了解未知的文化生活并增强自身的文化积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广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产物,是时展的附属品,同时也是群众文化日益丰富的重要体现。它就像是一个窗口,向外来人展示了这个地方的文化习惯;同时也是一个平台,把群众的所思、所想以及所为向世人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它可以有效地彰显该地方的文化特色,并在不断的演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了城区、乡村或者是社会的公共安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集体文化的继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1]姜燕.广场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宁:群文天地,2012(08):82.
【关键词】 组织与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 研究论述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不断繁荣的同时带动了群众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活动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对于组织与开展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到基层群众的利益,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有效的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一、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在满足群众教师生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单一文艺表演,更能丰富基层群众生活,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更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
(二)有利于宣传党政方针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群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方便了党政方针的宣传。有关部门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入积极的思想宣传,树立良好的活动形象,有效的实施党政的宣传。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积极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我国的由古至今的精神文明文化扩大到各个领域,帮助党和国家建立更好的和谐社会。
二、群众文化的内涵
(一)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
想要做好群众文化必须了解群众文化的本质是什么。经济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被带入市场经济中,许多文化馆、艺术馆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脚步,吸取了商场中的不良风气,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噱头,失去了原本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文化对于群众来说是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群众文化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功能不会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而改变。
(二)群众文化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民众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项关乎群众自身的文化,能够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群众文化与群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表达群众的基本情感,群众文化的发展和产生贯穿着人类的劳动生活全过程。正因为群众文化与群众密不可分,群众才会主动参与到其中,自愿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三)群众文化的特点
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地方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各个公共场所都可以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从活动分类上来讲,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散的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活动,也有兴趣不同的群众选择一起统一的活动。群众中既有进行的集中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分散活动,确保了群众的个性发展。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
想要更好发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包括乡镇与农村也要重视群众的文化活动。政府需要在资金方面大量投入,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中提供资金的支持,加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需要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增加群众参与的热情,不论是公办、民办组织活动,政府都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增强各种组织方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群众文化活动中搭建群众文化设施和活动平台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基础文化的支持,基础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想要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要加强基础文化建设, 基础文化不仅局限于图书馆等文化中心,还需要建设适合群众活动的场所。许多地区的公共活动场所由于长期无人管理,造成了活动设施损坏,降级群众的活动热情,政府要在管理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尽可能的提升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文化活又刑逑肿陨淼募壑怠
(三)有效提高活动管理部门的队伍素质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要加强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力度,提升管理部门的专业素质。管理部门在挑员工时就需要对员工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考核,选拔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员工,为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打好基础。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部门员工的专业素质,要定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确保管理部门在文化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对于那些做出积极贡献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员工发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结束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政府不仅要重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想要更好的提升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就要将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各级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才能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更加完善,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