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

第1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间实习;课程化;设计

一、明确中间实习的特点

中间实习就是在顶岗实习之前,让学生到相关企业学习两周,主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中间实习中由“学生”向“员工”角色的转变,胜任企业工作,我校明确规定所有专业的课程方案中都必须开设中间实习的课程。中间实习的周期长短根据专业特点由各个教研室共同商定。我校质检专业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为期两周的中间实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工作流程等。通过中间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更具体、更突出的专业知识和问题,那么学生再回到学校学习时,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此外,一些招聘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所以开设中间实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间实习课程化设置

1.以职业知识为载体设置中间实习基础课程

中间实习是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熟悉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两周时间快速转变理念,增强岗位意识和社会经验。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在校期间所有的课程内容,更多的是把学校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职业知识主要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涉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习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相关专业的知识。例如:质检专业中间实习课程化设计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化学分析、化工原理、环境保护等理论知识在实习中的运用和体现,专业基础知识则是根据各个企业岗位分工不同、侧重不同,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质量管理、化验室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专业基础知识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中间实习的内容组织模式

质检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分析工中级证书,养成良好的“安全、环保、质量”的职业理念和“严谨、规范、求实”的职业习惯。具体表现在要求学生具有查阅国家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样品的采集和试样的预处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对分析数据准确记录、分析、处理、报告的能力;掌握常见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能力;具有化验室管理等一系列专业能力。

能力导向是作为课程组织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存在的。作为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态,随着岗位实习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中间实习课程领域,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模式具体化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主要涉及环境适应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方法能力主要侧重于继续学习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质量管理的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包括: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协作意识、制度约束意识。

3以职业道德相关标准完善中间实习的评价考核机制

中间实习的评价体系主要从个人品质、工作质量和职业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虑。个人品质具体体现在中间实习过程中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自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质量主要从实验质量和安全质量两个方面来考量。职业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中间实习后的择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中间实习的考核机制包括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为保证质量,必须对参加中间实习的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考评。建立起企业指导老师、学校专业教师或学生工作者的双向考核制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评价和考核办法,共同探讨双向学生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实习的情况并进行跟踪反馈,促进学生提高中间实习的效果。

总之,要解决中间实习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学生、学校达成“三赢”,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使之符合企业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自身的长远发展,勇于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时政府要制定一定的宏观政策并做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第2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食品质量检验;岗位能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食品质量检验专业与食品企业质检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检验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检验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食品检验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对接的模式,在“十二五”期间让中职食品质量检验专业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我们就食品质量检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了广西区内85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种类涉及有:糖类(16家)、茶叶(21家)、饮料(12家)、酒(6家)、其他粮食加工品(11家)、糕点(6家)、肉制品(7家)、大米(6家)等8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食品质量检验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其中专业技能指学生拥有感官检验基础知识、理化检验基本操作、微生物检测基本技术、某类食品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技术、其他与食品相关的拓展知识等。

表1 毕业生具备文化基础知识比率表 单位: %

高中初中小学无要求

语文801163

数学722602

英语3234331

化学752500

物理4346011

注 :分析表中人为设定百分比< 6O%不是很重要,60%≤百分比

1.1 文化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

据统计,企业对检验岗位中检验员的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知识与能力须达到高中以上文化基础的比例分别为80%、72%、32%、75%、43%。见表1 。

1.2 专业技能要求。

1.2.1 感官检验基础知识。糖类、饮料、其他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糕点、大米等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岗位对感官检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不高;酒类、茶叶类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岗位对感官检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在90%以上。见表2。

表2 毕业生具备感官检验基础知识能力表 单位: %

感官检验基础知识感官敏感性(视、嗅、触、味)感官评价方法感官评价描述能力合计

糖类16126438

饮料26286464

其他粮食加工品14225647

肉制品16163439

糕点26256461

大米28164351

酒类3338101091

茶叶3640101096

1.2.2 理化检验基本操作。主要是掌握分析化学原理及应用,如标准溶液的配制、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法的运用;熟练掌握食品检验流程:采样――制样――检验数据处理――报告。除大米、茶叶类食品的出厂检验项目不涉及滴定分析外,其它类食品均涉及,特别是糖类、其他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类食品的检验岗位上应用广泛,比例在76%以上。见表3。

表3 毕业生具备理化检验基本操作能力表 单位: %

分析化学原理及应用标液的配制滴定分析重量分析食品检验流程合计

糖类323081080

饮料203041064

其他粮食加工品283081076

肉制品303081078

糕点202481062

大米00101020

酒类302801068

茶叶040101060

1.2.3 微生物检测基本技术。在食品检验岗位上,对微生物检测基本技术的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如灭菌技术、生物显微镜的使用、菌落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测定等,并能通过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对食品进行质量控制等。除糖类、茶叶、大米类食品出厂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外,其他食品均要进行微生物项目的检测,而大多数需要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见表4。

表4 需要微生物检测基本技术的食品岗位表 单位: %

基本实验技能无菌技术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测定项目菌落大肠合计

糖类000000

饮料201010252590

其他粮食加工品2020102525100

肉制品2020102525100

糕点2020102525100

大米000000

酒类(酒精度≤20%vol露酒)2020102525100

茶叶000000

1.2.4 某类食品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技术。食品生产出来后需经检验合格才能出厂销售,食品检验员必须具备相应检验能力和相关的资格证书,如食品检验工。各类食品出厂检验项目不同,对检验中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室规则和安全防护、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报告会有所不同,对检验人员综合性检验能力要求高。如表5。

表5 部分食品出厂检验项目及检验能力合格率

大米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其他粮食加工品之谷物粉类制成品茶叶糕点其他酒(酒精度≤20%vol露酒)白砂糖蛋白饮料类

加工精度感官感官感官净含量净含量感官净含量感官

水分酸价菌落总数水分感官品质感官酒精度蔗糖分净含量

最大限度杂质总量过氧化值大肠菌群酸度水分水分(或果肉含水率)净含量还原糖分蛋白质

糠粉净含量净含量菌落总数粉末、碎茶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干燥失重可溶性固形物

矿物质大肠菌群茶梗大肠菌群大肠菌群电导灰分菌落总数

带壳稗粒非茶类夹杂物馅料含量总糖色值大肠菌群

稻谷粒滴定酸粒度商业无菌

色泽、气味、口味甲醇浑浊度

杂醇油不容于水杂质

合计检验项目844566997

检验能力合格率364340687860405246

1.2.5 其他与食品相关的拓展知识。食品质量管理原理及实践在300人以上食品企业应用广泛;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知识在100人左右食品企业应用广泛;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知识在10人以下小型企业广受欢迎;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知识在各类型食品企业均需要。如表 6。

表6 毕业生具备与食品相关的拓展知识需求表 单位: %

企业规模食品质量管理原理及实践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知识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食品生产许可认证(QS)知识合计

300人以上3412202591

100人左右2028162589

10人以下128302575

2. 小结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在食品生产企业中,食品质量检验这一职业岗位所需文化基础知识与能力、专业技能基本情况。各类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岗位要求检验员的文化素质学历须中职毕业,其中语文、化学和数学知识与能力要求应达到高中程度,英语、物理知识与能力达到初中以上程度。食品质量检验专业技能方面,因食品种类不同,技能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

2.1 同样是执有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的检验员,不同类别的食品专业技能偏重点不同。如茶叶需要更多的感官检验基础知识,检验人员岗位技能主要有理化实验室检验中常规实验仪器使用与安全防护、茶叶水分的测定、毛茶或精茶中粉末与碎末的测定、茶叶审评室的设计与配备、茶叶感官审评技术“五项评茶法”(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对于茶叶检验岗位的人员需要执有二个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食品检验工证、茶叶审评员证。

2.2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在食品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标准溶液的配制、常用仪器(分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的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2.3 大部分食品都要测定微生物项目,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检验中是不可缺的一部分。要求检验人员能够合理规划微生物实验室,会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具备微生物实验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灭菌技术,会配制培养基,掌握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测定技术。

2.4 某类食品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技术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具有很强的职业性。这是一个真实地来自于企业检验岗位的任务,要做好食品的出厂检验,必需明白出厂检验的项目有哪些,清楚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及标准的有效性,会配制标准溶液,仪器设备的合理布局与正确使用,原始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修约),如何出具出厂检验报告,并对所检验的食品做出评价。

3. 建议

坚持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企业一线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从岗位能力需求入手,有必要及时调整食品质量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

3.1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3.1.1 打破学科研究型体系,按模块化教学模式开发食品质量检验专业的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能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食品质量检验专业课程体系。

3.1.2 按照“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原则,妥善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强化文化课中的语文应用文写作、数学逻辑推理及计算能力的教学;整合化学与分析化学相关内容,为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打下牢靠的基础;适当减少英语、物理教学课时,加大与食品检验专业相关的选修课比例,如质量管理、计量、标准化等方面的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1.3 积极推行“双证融通” 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与中职学历教育相互融通为根本,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使学历证书与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让人才培养质量贴近企业需要。

3.2 根据食品质量检验岗位群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

3.2.1 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与食品检验岗位实际紧密结合,从理论教学的“学科导向”内容模式向以职业活动内容为基础的“职业导向”内容模式转化,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根据食品检验岗位群的需求,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可强化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弱化对分析理论的推导论证;在实践教学中将三大操作技能(滴定分析操作技能、重量分析操作技能和基础仪器分析操作技能)分为基本操作、单项实验、综合实训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食品检验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知识。

3.2.3 建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动态运行的理念。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及时注意本行业、本专业知识更新与应用,克服教材内容滞后、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为实现学生上岗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提供保障。

3.3 优化授课方式。

3.3.1 将授课场所有针对性地从课堂转移到企业、检验机构的实验室,采取岗位见习认识(职场体验)――教学实训――专项与综合实训(实境训练)――顶岗实习阶段式实践授课方式,强化食品检测机构及食品生产企业检验现场的介入和对接,检验标准有效性和学生的检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对接。

3.3.2 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设置企业岗位情景,项目任务与职业岗位完全对接,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增长。从而体现出以职业导向内容模式的特征:能力为主,应用为本。

参考文献

[1] 王希平. 浅谈职教实践教学的内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4)

[2] 陈芬. 高职食品分析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O07, (28)

[3] 夏莹.实习教学中四阶段教学法[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8)

第3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1、会计专业主要学:基础会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统计基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基本技能、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2、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09―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近年来住院医师实行的一套科学化、标准化全面培养的方法,是提高医师队伍的基础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越来被当前许多医院所重视,认识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本文就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新考录入和临时招聘入院的临床医学本、专科生。入院后先岗前教育,在到各科进行轮转,轮转培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定科室后要在本科室担任总住院医师1年。通过初级规范化的系统培训,使住院医师具备较好的医德医风,比较全面的掌握医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保证轮转培训质量,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带教制。每个有带教任务的科室选择1~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带教老师,负责本学科轮转医师的指导、教学和考核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着重于基本功训练,要求掌握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种物理诊断、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进行各种特殊检查和基本手术操作。进入定科定向培训时,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要着重培训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逐步熟悉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独立处理本专业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的综合能力。最后担任1年的总住院医师,重点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其组织协调、独立开展工作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室轮转考核由轮转科室负责,轮转科室和带教老师组成考核小组,在轮转结束时对轮转医师实施考核。考核内容为专科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考核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后由带教老师写出评语填入考核表。轮转结束考核合格后,医院根据情况定科室。

2 存在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足。(1)部分科室主任和轮转医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轮转医师接收再学习意识不强,很多年轻的住院医师没有认识到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如果没有扎实的实践基础可能连日常的医疗工作都很难开展,更不用说创新。(2)轮转科室对考核工作重视不够,部分科室的轮转考核流于形式。由于部分科主任对轮转医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日常工作繁忙和部分考核老师碍于情面,使得轮转医师出科考核不够规范,部分科室的科考核流于形式,轮转医师科小结和带教老师评语泛泛而谈,难以真实具体的反映轮转医师的工作学习成绩,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2 规范化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健全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师队伍素质水平、保持科室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但是,部分科室主任为应付眼前工作,打乱了轮转培训计划,不按章办事。另外,少数轮转医师过分注重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对通科知识掌握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集中精力学习的自觉性、相对较差,影响了轮转培训质量。

2.3 重使用轻带教倾向。由于受严重缺编制的影响,医疗一线工作人员紧缺,各科室对轮转医师过分强调使用,频繁值班,应付各种公勤杂务,使轮转医师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再有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低,碍于情面、业务繁忙或经济方面等原因,要求不严格,这对住院医师培训非常不利,使轮转医师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指导,影响了轮转培训效果。

2.4 现行体制与人才培训不相适应。大部分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着训练周期短,住院医师应付日常工作感觉不到压力。因此,主动、认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临床基本技能差,部分住院医师忽视基本功的锻炼而过分地依赖于仪器设备。

2.5 轮转培训存在薄弱环节。基础知识有待加强,因为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基本安排在临床科室,而医院质量管理、院感、信息、药理、病理、影像、检验等职能和医技科室由于受轮转时间等因素限制,不能安排轮转,使轮转培训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对X线片的读片能力较差、抗生素的使用不太合理、对院内感染重要性认识不够、医纠成因的认识等,导致轮转医师基础知识不够全面、扎实。

3 对策

3.1 加强认识,完善考核管理制度。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并具体组织实施,向各临床科室贯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制定和完善培训、考核管理规章制度,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列入各科室主任的目标管理中,并制订明确的轮转医师培训计划和具体要求,建立《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记录手册》,为轮转医师建立培训档案;医务科加强监督,定期检查各科室完成培训情况。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学分制,制定医院《住院医师范化培训考核大纲》,明确考核范围,强调技能考核。把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严格制定考核学分标准。每人一本考核手册,轮转医师的出科鉴定和考核成绩均记录在考核手册中,考核手册指定专人管理。确保出科考核客观、公正、全面。

3.2 调整轮转方式,实行“先轮转后定科”由于“先定科后轮转”在实施运行中受科室主任重视度等多种因素干扰,影响轮转效果,为此,医院调整轮转方式,实行“先轮转后定科”,轮转结束根据考核成绩,结合轮转科室意见、个人学习工作表现和意愿再定科。

3.3 建立健全带教制,增强带教老师责任感。由科室推荐,医院确定每个轮转科室有1~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作为轮转医师带教老师,具体负责轮转医师带教培训工作指导。督促、指导其学习、临床实践技能给予全面的指导。另外,为调动带教导师的积极性,建议医院给每个带教导师发放津贴,每年根据带教情况评比表彰优秀带教老师,以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3.4 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短期集中训练计划。一方面加大对住院医师培训的力度,以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针对轮转医师存在基础理论不扎实的现象,制定短期集中训练计划,加强基础理论培训。对每一批轮转医师,计划地安排院内专家为他们进行专题(质量管理、感染控制、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培训。对于一些各级轮转医师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如:阅片能力较差,有目的地举办培训班,实行短期集中专题强化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专题报告会,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手术观摩等进行集中培训。另一面,接受一定时间的专业进修学习,是专业化培养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开拓视野、引进技术、掌握方法的有效途径。

3.5 建立担任科室总住院医师体制。这是基于住院医师培养已经历了一段时期,在临床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都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担任总住院医师1年,以全面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同时,也是对其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考核与考验。

3.6 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入院工作三年内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否则给予解聘以此来督促他们参加轮转培训学习已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

第5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建造阶段;标准;标准化;工程质量;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建造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建造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质量的成果和目标要由建造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来实物化,同时工程服务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服务又是以建造阶段的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不是靠维修来达到的。因此要确保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必须做好建造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定义

1、标准:即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2、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大的规则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3、工程质量: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建设工程的安全、使用要求、经济技术标准、外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4、质量管理:是指为了达到建设工程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二、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的关系

标准化和质量管理都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他们之间密切相关、相互支持、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一方面,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在一整套标准的基础上,没有标准,质量管理就没有依据,检验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没有质量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和监督。所以说,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又对贯彻实施标准给予支持。有的人把质量管理看成是一项“从标准化开始,到标准化结束”的活动,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中,实施(D)阶段,是根据计划(P)阶段制定、采用的标准进行实施;在检查(C)阶段,是按标准进行检查,找出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A)阶段,要最后确认修订或制定标准。所以质量管理每一阶段都离不开标准,都是以标准作为依据,标准贯穿于质量管理全过程,PDCA循环也是制定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标准过程的循环。(本文摘自《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基础知识问答》)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并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和依据,质量管理是标准的保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也是标准的制订、贯彻、验证和提高的过程。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推行标准化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质量管理又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1、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工程建造包括土建、钢构、机电等多个专业,涉及几十个专业分包单位,协作供应商遍布世界各地。这样一个复杂的生产组合,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生产活动和工作质量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一致。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许许多多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制度即管理标准化,使各专业分包单位和项目各施工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保证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2、质量管理标准化的作用

(1)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有利于提高工程实体质量,为建设精品工程提供了保障

(2)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质量管理问题程序化,具体化,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可以缩小各专业单位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整体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3)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分包单位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

(4)通过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5)通过对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6)有利于将各类质量管理标准与标准工程数据的规范化,建立信息编码系统及其标准化,数据处理程序、各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库管理的标准化等。

(7)质量管理标准化为项目管理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信息平台创造条件。促进实行计算机辅助标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快速提供各类标准及标准工程数据; 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从而真正实现科学管理。

四、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践

1、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

项目部全面规范统一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核心内容及规范标准要求的验收程序全面梳理,根据公司流程管理和流程运作现状,结合项目实际进行优化和规范,完成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制定,并建立相应的监控考核评价机制;各项标准在不同分包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2、质量管理组织及人员配备标准化

2.1明确组织架构,细化工作职责

采取二级管控的组织架构,总包项目部为质量管理层,注重的是管理,即计划、流程控制;成立总包部领导机构和质量管理归口部门(如:“质委会”和 “品质保障部”),品质保障部在质委会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总包部各职能部门对专业项目部的质量管理进行支持和控制。

各专业项目部为质量管理的执行层,注重的是执行,即执行、施工控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组织结构(如“质量管理小组”和“质检部”)、明确隶属关系及相互沟通方式,包括各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人员设置,同时明确各机构的管理方式和职责范围、以及各机构工作衔接与相互联系的工作网络,负责对所承建的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机构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

2.2强化培训观摩,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3、质量计划编制标准化

3.1、“两级”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部按照与业主签订之合同所约定的质量目标或企业内定的质量目标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专业分包按照本工程总包项目部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进行承建本专业项目部的《项目质量管理实施计划》、《质量创优实施计划》编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总包项目部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合同签定滞后或“三边工程”的项目,可分段进行有关项目质量策划。

3.2、统一质量管理计划格式和内容

质量管理计划统一采用A4纸,文件的封面、标题、段落、字体、图表、页眉、页脚等样式为统一样式;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大纲。明确质量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2项目目标3编制依据4.项目组织机构与质量职责5.文件和资料的控制6.物资管理7.工程分包8.标识和可追溯性9.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10.成品保护措施11.质量监督检查12.质量技术资料的管理13.工程创优策划

4、深化设计标准化

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原图纸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各阶段施工协调综合图纸,解决设计图纸和使用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及设计深度不能满足精细化施工要求的问题。

4.1、在结构建造阶段,应绘制各专业预留预埋管线、箱、盒等综合布置图,协调土建与安装专业预留预埋的关系,做到位置准确,不错不漏,不影响结构安全。

4.2、在设备安装阶段,应绘制各专业管线安装综合布置图及管线交叉布置节点详图。统筹考虑各管线标高、走向、交叉、支吊架的做法,确定专业交叉部位的安装方法,明确管线布置等。

4.3、 在装饰装修阶段,应绘制各专业末端安装综合布置图。确定各末端设备安装位置,如吊顶上的灯具、烟感探头、消防喷淋、空调风口、音响喇叭等,做到布局合理、居中对称、美观大方,不影响使用功能。

5、材料检试验标准化

5.1、计划编制

针对工程质量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构件等质量、采购及验收编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质量控制计划》。该计划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质量工程师和工程技术、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及责任工程师、试验人员,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完成。

5.2、材料进场

凡用于工程的材料、构配件等物资,必须由物资部填写《物资取样送检通知单》及时通知试验工程师,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原件(合格证、材质鉴定书或专门检验的技术数据等),无原件的应在复印件上标明经手人、原件存放地方,并加盖使用单位印章。凡无合格证或合格证不符合实际情况者严禁使用。

5.3、材料复检

须取样复检的材料,试验工程师填写《见证取样委托单》 上报监理见证取样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填写《物资复检反馈通知单》向物资部及时反馈;应做好各类送检和检测记录。专业项目部试验工程师应及时填写《项目检验和试验台帐》, 并将试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其项目总工程师,试验报告送交资料员存档。

5.4、不合格品处置

对于不合格品,必须做出标识,依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处置,并填写《不合格品台账》详细记录不合格品名称、部位、日期、处置方式和处理责任人。

6、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化:

6.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化

由项目质量总监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验收计划》。计划书中应明确工程项目检验批的划分、验收的内容、验证的方法;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验收的程序和参加验收的人员等内容。

按照《验收计划》划分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完毕,要求施工人员自检,技术人员复检,施工方质检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报验; 按照项目执行的标准和地区相关要求,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工程总包组织业主、建设单位、监理和质监站等单位进行联检查,对报验项目进行验收, 并按照规定的表式进行评定、记录和签署。施工专业工程师负责进行监督检查,施工现场质量负责人每日填写《施工检查日志》,发现质量问题随时协调、跟踪处理;

6.2、控制关键部位和特殊过程的质量

针对涉及工程安全及功能检测项目关键部位、特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验收而编制《关键工序及特殊部位质量监控计划》、如钢结构制作安装、结构混凝土施工等有重要影响的施工过程;对施工结果不易达到全检的工序或不能经济地通过后续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特殊部位,如隐蔽工程、钢结构焊接、防水施工应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前对涉及质量控制点的施工工艺应明确操作方法、要点和难点、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应提出对特殊操作工具的要求等内容。应当执行如下特殊规定:

1)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具备相关职业资格)。

2)对作业过程需连续监视的设备,应检查其工作状态,对需保存过程参数的应进行记录并予以保存。

3)检、试验和计量检定执行有关检定规程,并做好检定记录。

4)地基基础和框架结构等隐蔽工程施工方案应得到批准,并应有完整的过程记录。

6.3、促进工艺过程和达标质量的标准化

项目应充分利用“样板” ,发挥其引导作用,对外展示质量管理能力,对内强化施工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利用样板对操作工人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提升人员质量意识及感知度。

1)编制样板计划:

项目开工后应依据施工进度总计划编排样板施工计划,以项目分项工程为单位、以工期为周期编制

2)建立材料设备样品库

在施工现场建立专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样品库,对确认的建筑材料设备样品封样存放,并在每件样品对应部位粘贴展板,说明材料名称、规格、批次、产地、供货单位、使用部位、使用数量、确认意见等,作为大批量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的依据。

3)建立质量标准化工艺样板区:

在施工场区内适当位置,搭建实物样板,对主体结构和外墙抹灰、保温、饰面做法、门窗安装等各道工艺做法进行逐一展示,并在对应部位粘贴展板标识工艺,

4)分项工程施工前建立实体样板区

对实施过程组织实施样板引路;在基础、主体、安装、装饰等各阶段,开展工序质量实物样板引路活动,并应对实体样板组织验收并填写《样板质量验收记录表》,达到标准后再按样板的标准、操作工艺程序组织大面积施工。样板间、样板层实物样板产品周围应设置展示板、标注出工艺标准、工序流程便于对有关责任工程师和操作班组做好交底工作

7、工程资料管理标准化

7.1计划编制

编制《工程资料管理及资料归档总目录计划》,进一步规范本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将资料形成逻辑性,关联性和统一性的体系;作为工程资料管理指南,统一资料收集、整理、组卷、移交及归档的具体要求。

7.2培训宣传,强化意识

利用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工程竣工资料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执行管理规范化的自觉性,使管理规范化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形成制度。

7.3定期定部位检查

按照分部工程检查定期按照资料管理计划检查施工分包单位需移交的竣工资料编制是否做到同步、规范、真实、有效,指导、监督施工分包商及时完成竣工资料的移交工作;确保施工图纸质量控制、设备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上三个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 。

7.4运用“经济杠杆”

工程验收时通过签证等方法,集中检查原始资料整理情况,资料符合规定时,才予以结算工程量。充分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承包单位抓好竣工资料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8、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

8.1制定《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制度》

统一各专业承包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的基本指标和方法,规范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使各专业承包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考核有据可依,

8.2检查考核评价内容及等级

针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按照制度,从质量管理体系10%,质量管理策划20%,质量过程管理30%,现场实体质量 20%、工程资料20% 五个方面检查考核;考核评价采取评分表的方式,评分采取标准分扣、增方法,每个分项均为100分的基础分,根据权重设置各子项基础分;总体评分 = 各分项实得分加权总和考核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评定等级。

8.3考核评价小组定期检查

1)组建考核评价小组,成员由各专业承建项目部委派代表共同组成,以促进各专业项目间相互学习交流并确保评价结论的公正。

2)检查评价组成员应全程完成对各专业项目的检查考核工作,并按要求书面提交对各专业项目的检查记录和评分结果,对检查考核中发现和提出需整改的问题,汇总发出整改函并召开评价小结沟通会。

3)各专业项目部应安排相关人员积极参加考核评价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人员应及时同被评价专业项目人员及时沟通,协助受检专业项目制定整改计划,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各专业项目应立即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在限定时间内书面回复;安排有关人员对整改过程和结果进行复核。

8.4奖罚分明

综合考虑排名和等级奖优罚劣。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实现以考核评价结果为推力,全力推动质量管理标准化及其他各项质量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效提升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结语:

质量管理标准化能够有效的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标准,推动内业资料与工序同步实施,提高工程建造的工作质量,促使大家养成处处讲标准、事事做标准、件件达标准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有效控制工程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使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授控状态,并在较高标准的要求下得到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工程优质、工艺美观、资料完美,最终实现向标准化要效益的目的。

参考资料

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1部分 :基本术语》GB/T 3935.1-1996

2、《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

第6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质量管理;护理专业

随着社会大卫生观的提出,现代医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护理专业也由过去的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先进护理设备的操作和针对全体人群的整体护理,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要求护理工作者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的医院、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大多是中专学历,已不适应今天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出现了高级技术护理人员匮乏,社会需要增大的矛盾[1]。应运而生的护理专业远程教育,起到了缓解目前这一突出矛盾的作用。但是确保远程教学的质量,是管理者面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校在护理专业远程教育工作中,注重完善质量管理,以较高的质量保障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从分析学员学习能力、制定各学科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扩展性教学、自注意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严格监管教与学的全过程、认真评价学习的结果,从多个方面逐渐构建和完善远程教学管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 严格报名人员的基本条件

远程教育的优势是能够利用有限的医护教育资源为更多的护理专业求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但是要做到“宽进严出”,达到提高护理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目的,应该严把招生质量关。制定规范的招生章程。因此,坚持以学历资格作为最低入学条件。坚持采取入学考试或入学水平测试的方法。坚持招生过程中考察学习能力,审核工作能力的原则,多项综合评价后确定录取学员。通过切实有效的考核方法,保证招收学生的基本质量。为今后完成学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质量管理系统的首要项目。

2 根据课程设置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远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要求去做,只有每个环节都达到要求,才能最终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科学的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制定、执行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参与教学人员的每门课程的授课目标;即每学科按照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以目标的内容作为讲解的重点,以目标的具体要求作为考核的基础,学生则以目标的要求标准进行复习。其次教学目标还包括对学生管理的具体标准。对学员的出勤、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质与量的具体要求。辅导员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记录成绩。按阶段评价后向全体学员公布。

3 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

这里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学与管理行为的实施过程,包括招生过程、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专业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报告、实践教学、考试、毕业审核等。

教学计划是进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的制定即要符合开放性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又要体现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倡先进性、实用性,注重符合护理专业发展的特色,课程设计和内容编排以引进新技术,提高学员的岗位技能,培养护理职业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科发展新动态,增加新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项目。

建立健全学生的作业管理系统,根据作业的类型和重要程度,采用机上批改作业与人工批改的形式,及时记录分数,作为学业成绩评估的基础。

严格考试过程的管理,公平公正评卷是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措施,严肃考风、考纪,严格监考,确保考试过程的规范。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构建教学人员结构

建设一支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精通护理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和辅教人员,承担护理远程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通过学校设立的专门的培训中心,具体执行远程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保证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最新的专业技术得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从事远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应是专业教学的骨干,既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有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通晓国内外行业的发展动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远程开放式教学,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熟练运用远程教学多媒体技术,自制优秀的教学课件,增进学员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各学科的教学过程[2]。

5 建立学员的各科学习成绩的评价系统

为保证护理教学的质量,需要有一套完整地的监控手段和评价体系,用来衡量教学目标的执行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评价、教学过程的测评与反馈矫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和修正。同时采用检查、抽查、评估等多种手段对学员的学习质量进行监控,以保证按标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既要注重总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因为这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关键。根据质量评价所反馈的情况,对整个管理体系设计的质量、教育资源的开发水平、教学过程的控制进行综合性的调整。构建质量监控、评价指标,完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作为保证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管理始终是重要的,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促进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保证教育的质量,是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从教的工作者、管理者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是我国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的新途径,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构建护理远程教育质量监管体系为这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第7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员工培训 教学管理 困惑与对策

员工培训是企业为员工提升岗位专项技能和培养生产经营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举办的教学。举办员工培训是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有力手段。但是员工培训的举办面临着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和学员管理的困惑。

一、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培训内容方面

培训的培训内容是实现培训目的的重要保证,也是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但是,各种培训用于员工培训的培训教材,其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或专科的与培训内容所需的同类教材,由培训教师删减、增补而成;二是用中专教材或在中专教材基础上增加内容的教材;三是由培训单位与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四是由培训教师自编。这使得培训内容仅仅体现在教材内容上的增减变化;也造成各类培训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强调培训知识的完整性,应用技能比例偏轻的现象,培训教师在培训课堂上仍然在强调“是什么”、“为什么”而没有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员工技能培训的特征与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员工培训,缺乏培训教育特色。

2.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培训教师大多没进过工厂,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培训中,培训教师要么“满堂灌”——纯粹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要么就是“满堂抄”——纯粹为了让学员记住职业资格证或上岗证鉴定考试内容的答案。培训教师通常都是处于教育者的绝对角色,完全忽略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缺乏师生互动,令学员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3.教学管理方面

培训过程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过程。为确保培训效果,就需要有一个比较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但是,有些培训的开办只看到了办的经济效益,培训时没有培训目的、明确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效果评价,也没有符合培训要求的教师和标准化培训教材、课件及教学方法,更没有符合培训要求的试验实训装备。其次,培训前不重视对学员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教学无的放矢,难免会出现培训内容与学员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要求不能衔接的现象,使得培训效果收效甚微。

二、培训的教学与管理对策

1.强化培训内容与岗位能力的匹配性

(1)内容的先进性与适应性相统一。内容的先进性是指面临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与此同时,人类知识老化速度也在加快。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员工培训内容应能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最近的技术发展动态。内容的适应性就是培训内容要针对培训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做到先进性与适应性二者的统一,通过培训学习就能帮助学员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及时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但要注意研究解决相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无限和高速增长而培训的教材内容相对稳定和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2)知识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相统一。培训知识应用性是指培训课程的内容应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训中所传授的技能和知识学员回去后要能在岗位上直接应用。因此,在选择和组织培训内容时,要紧密围绕实际的生产活动,有目的地将培训知识的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展开,这将使培训内容更加实用,也更具培训特色,学员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加扎实。培训知识基础性是指培训学员通过培训应掌握的从事本专业岗位需要的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培训教材要尽量考虑兼顾知识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相统一,既选择“必需、够用”的通用专业基础知识、又融入足够的实际生产知识和实训内容。两者可合可分,应视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而定。培训教材的内容虽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也要防止断章取义、详略不当,甚至杂乱无章、零碎无序等问题。

(3)综合性和针对性相统一。一方面,现代社会许多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是综合性的,用到的知识涉及多个学科;另一方面,不少职业岗位又是高度专门化的,必须给予针对性较强的专门指导和训练。为了解决“综合性”与“针对性”之间的矛盾,教材可采用具有组装性的模块式内容结构。对培训内容中知识与技能进行有目的的综合、融合和整合,组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相对完整而又独立的单元,便于构建各类培训的所需培训内容,解决综合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的矛盾。

2.创新教学管理保障实效性

(1)完善培训课程建设。培训课程是培训教学的主要实施载体。课程模式的选择要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为根本,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培训项目为单位;针对职业岗位群,构建体现培训要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横向有机联系、纵向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选拔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结构要合理。要注重骨干培训教师的培养,并充分发挥其中坚作用。聘任高水平的兼职培训教师,努力提高培训团队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注重培育培训团队的合作精神,形成优良的培训团队文化。

(3)实训资源的建设。要建设具有培训教学、职业训练、技能鉴定、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的多层次实训基地,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使学员能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提升从事并胜任某一岗位的能力。在当前数字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下,要考虑建设针对性强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专业图片素材、虚拟仿真课件、实况操作视频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各种最新动态、相关职业背景前沿技术等。

第8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护理 远程教育 质量 管理体系

由于现代医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护理专业也由过去的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先进护理设备的操作和针对全体人群的整体护理,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要求护理工作者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的医院、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大多是中专学历,已不适应今天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出现了高级技术护理人员匮乏,社会需要增大的矛盾[1]。应运而生的护理专业远程教育,起到了缓解目前这一突出矛盾的作用。但是确保远程教学的质量,是管理者面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素质

远程教育的优势是能够利用有限的医护教育资源为更多的护理专业求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但是要做到“宽进严出”,达到提高护理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目的,应该严把招生质量关,制定规范的招生章程。因此,坚持以学历资格作为最低入学条件。坚持采取入学考试或入学水平测试的方法。坚持招生过程中考察学习能力,审核工作能力的原则,多项综合评价后确定录取学员。通过切实有效的考核方法,保证招收学生的基本质量。为今后完成学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质量管理系统的首要项目。

2.根据课程设置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远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要求去做,只有每个环节都达到要求,才能最终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科学的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制定、执行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参与教学人员的每门课程的授课目标;即每学科按照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以目标的内容作为讲解的重点,以目标的具体要求作为考核的基础,学生则以目标的要求标准进行复习。其次教学目标还包括对学生管理的具体标准。对学员的出勤、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质与量的具体要求。辅导员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记录成绩。按阶段评价后向全体学员公布。

3.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

这里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学与管理行为的实施过程,包括招生过程、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专业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报告、实践教学、考试、毕业审核等。

教学计划是进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3]。教学计划的制定即要符合开放性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又要体现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倡先进性、实用性,注重符合护理专业发展的特色,课程设计和内容编排以引进新技术,提高学员的岗位技能,培养护理职业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科发展新动态,增加新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项目。

建立健全学生的作业管理系统,根据作业的类型和重要程度,采用机上批改作业与人工批改的形式,及时记录分数,作为学业成绩评估的基础。

严格考试过程的管理,公平公正评卷是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措施,严肃考风、考纪,严格监考,确保考试过程的规范。

4.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讲课能力

实际教学显示现成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为讲好课要广泛的涉猎资料、通过网络、电视媒体、书刊杂志等获得最新知识,而且教师之间要经常在一起探讨、交流授课内容。教师要以协调员和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感情,这样把伦理课和思想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知、领悟到伦理道德的内涵。。同时熟练运用远程教学多媒体技术,自制优秀的教学课件,增进学员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5.建立完善的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评价系统

为保证护理教学的质量,需要有一套完整地的监控手段和评价体系,用来衡量教学目标的执行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评价、教学过程的测评与反馈矫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和修正。同时采用检查、抽查、评估等多种手段对学员的学习质量进行监控,以保证按标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既要注重总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因为这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关键。根据质量评价所反馈的情况,对整个管理体系设计的质量、教育资源的开发水平、教学过程的控制进行综合性的调整。构建质量监控、评价指标,完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作为保证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管理始终是重要的,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促进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保证教育的质量,是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从教的工作者、管理者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结束语:

总之,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是我国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的新途径,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构建护理远程教育质量监管体系为这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凌玉. 护理人员短缺状况亟待纠正[N]. 健康报, 2009年3月19日5版

第9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况

1.概念。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市场竞争和现代化大生产,以多方位、整体性和综合性等客观要求为依据,而对产品进行的质量管理。具体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所有的部门、组织和人员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将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起的科学、严密且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用来控制生产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用经济实惠的方法提高用户产品需求的全过程。

2.煤矿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内容。煤炭作为产品,与众多商品一样,其利益的实现依赖于客户的满意程度,即满足客户需求,符合客户价格定位,按时交付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若想做好这些工作,首先,需要煤矿企业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对人员、工艺方法、设备和环境等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其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实现是由不同环节共同组成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需要企业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安全隐患;再次,产品和服务质量除了与产品质量各环节工作质量有关外,与企业整体、各部门也有直接关系,需要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到产品质量管理中,从自身做起,为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优质产品而不断的努力;最后,企业质量管理中需要综合运用统计方法、质量成本控制法和最佳质量边际法对煤炭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进而提高煤炭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能力。

二、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1.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企业内部任何一级的领导都是本组织的核心,在企业决策和执行中有重要作用,其制定决策,按照决策内容严格执行,能带动企业上下全员参与其中,为企业发展共享自己应有的力量。同时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理解程度,便于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促进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其中领导的带头作用尤为重要,领导重视煤矿质量管理,并率先参与到煤炭质量控制中,同组织内部的员工也会参与到质量管理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2.提高员工素质,落实质量责任。员工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对企业决策的制定和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有重要作用,必须提高其综合素质。首先,煤矿企业要对直接参与质量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对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与煤矿企业产品质量相关的内容进行培训,让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产品质量有清晰的认识,在工作中能熟练的将具体内容运用到质量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以适时的组织实践和交流活动,为技术人员搭建交流平台,在交流中相互促进,提高自身技能,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并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质量要求,从生产布局、开采方式、运输方式、煤台筛选、营销方式进行全面补充和合理设计与布局。再次,应对质检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培训,使其在质检工作中能熟练的进行质量检测操作。最后,要对煤矿企业产品细节工作进行管理,并将每一个细节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和组织内部人身上要制定各个细节的质量奖惩措施,这样当发生错误时,能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用最快的速度制定解决方案,以免错误扩大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员工也能在工作中感受到主人翁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质量管理中。

3.树立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企业能否获得最大化效益最终实现来源于客户,企业产品是以客户需求为依据而进行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信誉、价格优势等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做好这些的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客户。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品牌意味着其质量和各种服务优越,值得信赖,客户买到优质放心产品后,会将产品推荐给身边的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知道这一品牌的人越来越多,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丰厚的利润。没有名品牌效应的产品,即使质量再好,价格再低,也很少或难以赢得客户的青睐。因此,煤矿企业若想在同类产品中有影响力,需要树立品牌,制定品牌策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精心打造特色品牌,使客户一看到某个煤矿企业的产品品牌,便会被这一品牌吸引。从而对其产出信任感。

4.吸收名企精华,提升企业价值。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渐被缩短,以卖方为主体的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消费层次的提高,需求的增加,企业产品战略必须以市场为依据来制定,从现在企业产品现状来看,创新和精益求精已经成为越来多名牌企业发展的潮流。在这种情况下,煤矿企业有必要从知名企业管理中吸收其精华,将创新和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作为本企业发展的依据。

创新过程中,首先,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开采工艺和技术,结合本企业实际,提高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不安全因素;其次,可以依据市场细分理论,对本企业产品进行定位,使其在同类产品市场中独树一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寻求到极佳机会。如可以对煤矿企业的挖掘工艺技术进行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力量,降低企业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占有有力的地位。为了使更好的对工艺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集高级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为一体的团队,来提升品牌价值。只有拥有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才能为煤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精益求精是价格适度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要求煤矿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考虑产品成本,用优质价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在享有优质产品的同时,也能最大化的节省成本,进而提产品名牌效应;其次,煤矿企业必须有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文化、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搞好质量、提高质量最为员工的必然行为,并以此约束员工行为,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认识,知道品牌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促进作用,为实现企业品牌价值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