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计算机论文软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论文软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论文软件

第1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⑴开发出自带防护功能的软件。计算机系统非常庞大,除了必备软件,在许多行业还装有专门的软件。面对如此复杂的软件系统,软件的维护工作不易开展。因此,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要加大对防护功能的有效应用,使软件自带效果较好的升级、保密、病毒查杀等功能,使其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做好第一道防护工作。⑵在程序设计中使用高级语言。每一个软件都是由一定层次的语言编码而成的,像机器语言和换边语言这样层次较低的语言,虽然在操作的过程中较简单,但是不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软件的维护。因此,要在软件开发时使用较高层次的语言,增加软件对用户指令的智能识别能力,通过技术的手段让软件维护工作简单化、精细化。⑶严格把关软件的质量。计算机软件不同于其它实物,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软件的运行效果,质量好的软件给软件维护减轻了负担,能够减少计算机软件问题的出现,这也意味着对计算机软件在源头上进行了维护。

2用户方面

⑴养成计算机软件维护的意识。对于多用户而言,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没有必要去进行维护。⑵安装防护能力强的杀毒软件。为了保证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运行,安装防护能力较强的杀毒软件是必要的。⑶经常清理计算机内存。计算机内存过多也会影响软件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因而要定期进行计算机内存清理。对计算机内存进行清理包括对无用文件的清理,也包括对非常用软件的清理,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减少C盘的储存数据。⑷经常对硬盘进行维护。对硬盘进行维护能减少垃圾数据对软件的影响,维护硬盘主要在于:第一,定期对硬盘进行扫描、清理、木马查杀等,清理废弃的数据,减少对内存的占用。第二,要注意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减少计算机风险。⑸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第一,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减少电脑接触病毒的机会。第二,不打开来路不明的链接地址。第三,不进行“翻墙”行为,减少恶意木马的攻击。

3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中需注意的问题

3.1促进软件开发者和用户的合作维护并不是某一方的工作,而是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共同的课题。作为软件开发者,应该不断改进技术,在提高软件使用性能的同时加强对软件防护性技术的探索。作为用户,应该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软件维护意识,并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以便在后期开发中改进相应技术。

3.2加强对相关软件维护知识的宣传为了提高用户的计算机维护技术,应该加强维护知识的宣传。首先,经营商应在用户购买电脑时给予详细的讲解,让用户意识到软件维护的重要性。第二,开发者应制订详细的维护说明书,减少用户的疑惑。第三,网络管理者可以在相应电脑界面给出维护建议,提醒用户及时对电脑进行维护。

4结语

第2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1.1软件中间件技术

人们运用互联网的人数越来越多,互联网已经普及,为了能够合理的解决网络平台的不同步问题,实现网络平台的互操作,中间件技术应运而生,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软件,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其性质是一种分布式软件,能够解决网络平台不同步的问题,能够使应用系统实现转移的效果,而且,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中间件的使用也越来越明确,中间件能够使计算机软件朝着更加集中的应用方式转变,能够支持系统软件的运行,而且,中间件能够对高级软件的工作起到支持的作用,中间件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起到了良好的统一作用,便于软件的开发。中间件技术已经成为用户的主要需求,其种类也非常多,主要有数据访问、远程、事务处理等作用,而且其面对的对象也是非常广泛的,其可以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机制,能够实现各类软件的通讯,能够高效地在不同的异构之间传递信息,现在,我国使用的中间件主要有微软公司的COM,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在不同品牌的计算机上使用,在不同的异构环境之间都可以使用。软件的产业模式在更新,软件的研发都是以客户的需求为根本的,WWW由之前的两个体系变成了三个体系,中间件也能够在互联网之间连接,现在又研发了一种新的中间件,WEBSERVICES产生,其能够结合不同公司的中间件的功能,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并且具有查询的功能,运用编程语言,完善了操作系统,实现了一种开放、动态的模式。

1.2网络计算

网络计算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相比较,其可以使不同类型的服务器统一起来,都连接在统一的网络上,其网络结构更加完善,能够为社会和机构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能力,能够形成大型的数据库,具有可视化的功能。网络计算将计算机硬件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并且实现了网页的有机统一,能够将储存的信息、软件资源、信息和数据等联结在一起,便于对资源的统一管理,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网络上的资源进行使用,而且信息比较透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搜索,无需在多个网站中搜索,为用户提供了高效、透明、系统、安全的资源共享系统。

2我国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挑战

2.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软件市场带来了冲击

当前,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国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经济在下滑,在全球范围内,软件市场的前景不是特别乐观,造成我国的软件市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我国软件市场的发展延缓。

2.2国内软件市场的竞争日益严峻

我国很多软件研发的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经营效果并不好,这使得他们在极力地扩大国内市场,这就导致了我国的软件市场压力过大。

3我国软件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物联网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了我国的一种新型的战略化的产业,物联网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能够促进我国各类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类软件发展比较迅速,实现了网络化、可信化与智能化软件的研发,我国的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在广泛地研发,国家正在借助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各类工业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能够带动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云计算时代,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虚拟的网络环境,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云计算也将应用于各类产业,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

4结语

第3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计算机软件与设计的互动在成长,设计软件将逐渐的深入到会展设计的潮流当中,成为了会展设计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现在,会展设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类软件的使用辅助会展设计的实现,在会展设计中,利用专业设计软件辅助空间环境、工程建造、视觉传达等手段的实现,讲所要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呈现在公众。计算机软件本身就是虚拟的仅在运行时占用计算机的运行资源,所需花费的只是在计算机的资源消耗上以及在购买软件的版权使用费用上,在实物的投资上几乎为零,而且还能够达到传统教育的功能,而且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和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上要便利的多,而且还能够无数次的重复利用,在长远的看来,这样的教学成本也低的多。计算机软件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具有的优势,可以使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通过多种方式把课堂知识分解或综合然后传递给学生。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的课堂容量增大,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方式趋于多元化,教师的教学难度降低,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通过现代化的软件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辩证分析能力。这都使计算机软件在会展设计中的应用成为必然。

2计算机软件在会展设计教学中应用建议

2.1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会展设计是一种实用的、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空间设计,要求会展设计人员能够使商品宣传更显档次,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我国现在会展的人才需求看来,会展人才必须具有熟练的应用性技能,会展设计的教学主线应该在以培养熟练掌握专业应用技能的人才为主线,本专业的教学应该以专业核心技能为核心与其他专业理论合力搭配的进行。会展设计的视觉要求会展设计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软件使用的教授,这是有效的进行会展设计的基础。会展设计人员必须对一些平面效果设计以及空间效果设计的软件能够熟练应用,比如PhotoShop、AutoCAD、3Dmax等图形设计软件,还应该能够熟练应用专业排版、专业插画、多媒体处理的软件,比如AdobeIllustrator,以及用于商标设计、模型绘制、分色输出等功能的软件,比如CorelDRAW等,通过设置此类课程使会展设计学生能够其专业基础工具的使用。2.2因地制宜的选择所学软件的教材。由于会展设计是近年来我国刚刚兴起的学科,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市场上专门针对会展设计,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教材还是比较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是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教材,注意教材与课程的匹配度,以及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比如平面设计大部分是以广告设计为主、3D模型绘制是以动漫设计为主、专门用于建筑行业设计等教材是不适合用在会展设计教学当中的,还有的对软件的使用介绍不多,全篇却是在介绍软件的科普类知识,这中教材也是不应该采用的。最好选用一些工程型的教材,是以作业模式进行教授的,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有效,例如:《3dsmaxPhotoshop现代会展设计》由马凌云、刘茗编写。2.3以工程型的任务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软件。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最终容易导致“纸上谈兵”。在会展设计教学过程中,要以阶段性任务模式来引导学生去学的专业技能,通过把课程分割为各个阶段,然后配之以相应的任务,逐步的引导学生去熟悉软件的使用,熟悉工程的开发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去表达自己的创意等等。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学习的懈怠性,可以为每个阶段设置专门的奖惩措施,可以把学期评分放到每个小阶段的工程完成度上来评判,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是也可以把学习的过程作为类似毕业设计的答辩方式作为结题的最终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和分析,老师针对学生作品之中的缺陷进行点评和改进,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激发学生的新创意,在为学生思维中建立知识结构的同是,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踏实的学习态度。

3结束语

第4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1.1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概述

通常来讲,分层是指将属性不同的物质放置到不同层面,从而使物质之间顺利隔开。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主要是指将不同设计方案通过分层的方法实现对计算机的不同控制,从而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其中,不同层级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层级在级别上是平等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分层技术主要应用于软件构架设计,软件构建最初呈单层结构且该结构以相关的编程技术和数据库结构作为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广泛普及到千家万户,传统的单层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软件分层结构开始在我国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可以有效实现软件结构分层,从而使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

1.2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优点

目前,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开始逐步完善,使我国网络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将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应用到软件开发领域,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新开发软件的安全和质量,也可以有效缩短软件开发周期,从而减少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浪费,有利于软件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有效实现构件循环利用,这样既节省了软件开发时间,又有利于软件开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应用软件分层技术可以将构件分为低层次和高层次两大类,低层次构件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一般来说,在不同层次软件构架中都会得到应用。相对来说,高层次构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只有在某些特定功能模块才会得到应用。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可以将软件功能进行逐一分层,不同功能层次之间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大大地改善了软件的结构和功能,使软件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因而这一技术值得应用推广。

2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

2.1双层结构技术

一般来说,双层结构指的是客户端及服务器作为构架形成的双层数据库系统,其中,客户端用于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可以有效处理计算机之间的部分逻辑关系,服务器可以有效实现数据的查询和计算,并能及时向用户反馈相关数据的处理结果。通常来讲,双层结构技术对于用户较少的情况较为适用,可以有效处理不同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然而,对于用户较多的情况,计算机对于数据处理就会不及时,容易导致运行迟缓、容易出错和费用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不利于数据传输的安全,因此,应用软件分层技术对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开发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2.2三层结构技术

基于双层结构技术的局限性,进一步开发了三层结构技术。三层结构技术主要是对双层构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和延伸,使构架分层更为清晰,各分层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促进软件系统功能的完善。与双层结构技术不同,三层结构技术奖服务器分为应用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两大类,应用服务器可以有效处理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数据服务器只需要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即可。三层结构技术客户端不再处理计算机之间的部分逻辑关系,而是集中进行可视化服务,从而有效真正实现人机互动。三层结构技术一般包括界面层、数据层及业务处理层三个层面的软件结构,各软件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软件功能的优化。界面层主要面对广大用户,并将用户的需求数据送至业务处理层进行业务处理,业务处理层能够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分析及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输送至数据层,数据层接收到业务处理层的相关信息之后就会对数据进行相关的查询和处理,并及时反馈到业务处理层,并进一步反馈到界面层,三个不同界面层次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了数据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了软件系统的功能。由此可见,三层结构技术较双层结构技术更有其优越性,目前我国采用三层结构技术和双层结构技术配合使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2.3四层结构技术

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软件运行环境越来越趋于复杂化,计算机软件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三级结构技术因其各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影响,难以保障数据数据的更精确、更快速,因此,四层结构技术应运而生。四层结构技术可以使界面层、业务处理层及界面层各层次之间更为相互独立,从而使数据处理工作更高效、更快捷。通常来讲,四层结构技术在三级结构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储存层,可以有效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储存及修改等功能。四层结构技术的界面层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主要包括JSP页面,其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可以直接将用户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查询,并及时反馈,然而该种模式不利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因而不利于大型系统开发。第二种界面模式以MVC结构为基础,非常有利于较为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四层结构技术目前来说发展还不成熟,在我国应用还不广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四层结构技术终将取代三层结构技术的地位,成为我国软件开发设计的主流。

2.4五层结构技术

四层结构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数据精确处理,然而对于某些特定功能的实现却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五层结构技术应运而生。五层结构技术在四层结构的基础上,将数据层分解成资源层和集成层两大模块,集成层可以有效实现对用户需求数据的处理,从而便于用户持久性访问,资源层可以起到数据库的相关功能。相对于四层结构技术,五层结构技术对于数据的处理功能更进一步完善,然而五层结构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只有为实现特定功能才能使用,因此还不能大力推广应用。

3结束语

第5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1.1在项目工程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信息化社会,不管是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好还是信息量也好都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使得项目各方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变得比较困难,因此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对一个工程的管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计算机软件充分的运用到项目工程中就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现在按照功能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划分为两种,比如高档次的P3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但是也相对的具有较高的价格,TimeLine属于一种低档次的软件,其只能解决工程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1.2在工程制图中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工程制图中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充分的运用能够使工程师的劳动力可以极大降低,并且也使得工程开发的进度得加快。现在制图软件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较快的提升,一般可以将工程制图的软件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初步使用光栅扫描显示器,广泛使用PC机以及飞速发展的工程制图软件。现在有很多软件都在计算机工程制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Java以及AutoCAD等都属于比较常用的软件。各软件侧重不同,适用范围各异。

1.3在移动计算机通信中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现在在IT技术中移动通信和Internet属于两大热点技术,有效的结合这两大这点技术就诞生了移动计算机通讯网络。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主要指的是可以在网内随意移动主机的一种网络,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计算机用户的使用。比如PDA(个人数字助理)以及HandbookPC(笔记本电脑)等基本上都对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了配置,用户可以在任何无线网络覆盖到的位置对各种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随意的发送或者接收。计算机通信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分布处理功能、资源共享功能、数据通信功能。目前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移动internet的应用、纵向应用以及横向应用,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4在移动数据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移动通讯数据业务不断发展的今天诞生了多媒体应用处理器,现在3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普及。3G网络能够将更加有效地支撑起共给移动业务的发展,其除了使通信质量得以极大提升之外,同时也保证了视频通话的实现。全方位的移动数据服务时代是3G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各方面3G移动通讯技术都表现出了非常大的优势,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现在又已经推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与3G移动通信网络比较起来,4G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势更为显著,其能够保证全球性的互通和漫游在不同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实现,并且能够对多媒体互动业务进行支持,因此其具有更强的相互交错的功能性,年轻一代在未来市场上的多样化需求势必会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而得到更好的满足。

2结语

第6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一)计算机软件设施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运行系统中有关程序和文档的总称,属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实际需求。计算机安全从软件方面来书,软件开发部门开发的软件既要满足用于的各种需求,也要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更要避免其他软件开发剽窃或者复制软件,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用户也要求功能齐全、实用性好、保密性好、具有高性价比的软件,尤其是软件的安全性能,因此计算机软件安全指的是软件不易被剽窃和软件自身的安全性。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计算机用户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保密意识,同时计算机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有一定的安全漏洞,这是引起网络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Windows系统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软件自身携带的插件等,这些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有些黑客会侵入计算机的安全系统,甚至导致数据丢失或者系统的瘫痪。此外,计算机病毒入侵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威胁。因为病毒具有很快的传播速度,只要病毒进入网络,既对计算机安全运行产生影响,也将计算机数据破坏,极大的损害了用户的利益。

二、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的对策

当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和计算机息息相关,为了维持计算机更长的寿命,并促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要了解计算机,并且具备普通的维修常识。可是,计算机的寿命是有限的,用户有必要对操作流程进行学习,然后正确使用计算机,如果计算机发生问题要及时维修,避免计算机硬件遭到更严重的损坏。用户熟练掌握计算机日常使用规范以及基本的维护知识可以促使用户及时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并且提早做好预防,促使计算机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二)计算机软件设施安全问题的对策

首先加密计算机软件,并且确保密码的安全性,因为计算机软件非常容易复制,因此计算机软件安全防护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密码保护。而一个密码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因此用户要定期对密码进行更改,确保计算机软件安全。其次,为了从源头上确保计算机软件的安全,就要做好它的安全设计。软件设计人员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要全面细致考虑软件的安全问题,比如从软件用途方面来说,就要对用途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考虑,并且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在开发完软件之后要全方位检测软件,及时修补检测出来的漏洞,并且提高检测次数,最大程度的避免软件漏洞。而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并应用合理措施实施修补,确保安全运行软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以及硬件传播,所以要定期升级计算机软件,应用最新的版本,确保计算机软件具有较少的漏洞。此外也要及时更新浏览器的版本,确保网页浏览的安全性。在浏览网页时尽量不要浏览不合常规的网站,不安装不合常规的软件,确保浏览的安全性。

三、结语

第7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1.1计算机软件C语言的编程技巧

计算机软件C语言的编程中,最主要的依据是指针应用,C语言指针能够根据软件程序的编写需求,构建可行的函数,而程序员在设计函数编程的过程中,即可通过函数参数的具体分配,设置C语言的指令控制。程序员利用C语言编写软件程序时,不仅要准确地控制指令,更重要的是编制C语言的算法。C语言的算法内,体现出诸多应用技巧,利用流程表示的方法规划操作位置,以此来提高C语言的流程算法。程序员编程软件C语言时,需要注意语言设置,首先确定C语言在软件编写中的对象,如程序运算,保障C语言在编程实验中的对象;然后分类计算机软件编程所需的文件,完善文件之间的关联性,设定C语言编程文件的相关步骤;最后全面检查软件C语言编程中涉及的数据,方便编程中的数据查找。

1.2计算机软件C语言的程序应用

计算机软件C语言编程实验中的程序应用,分为函数、算法和运算三个部分。分析如:

(1)C语言在软件编程中的函数,软件编程的函数,负责不同的软件功能,程序员通过C语言定义编程中的函数,由于C语言可以实现编译,因此软件编程所需要的函数,可以在系统内直接调用,程序员操作“#include指令”,关联所有的应用文件,如程序员使用C语言中的sqrt函数,还需引入头文件#include“string.h”;

(2)算法是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核心,C语言在基础算法的作用下,实现程序表达,程序员需要掌握程序算法,才能保障C语言在计算机软件中合理性,程序员还要在算法的过程中,添加流程图,利用流程符号协助算法运行,提高C语言编程的效率;

(3)运算是C语言编程实验的特色,其对象是二进制,按照计算机软件的C语言编程,设计程序运算,软件的C语言编程中包括诸多基础文件,此类文件是软件编程的重要部分,程序员将编写程序存储到相关的语言内,有利于运算过程中的语言查询。

2计算机软件C语言编程的案例

计算机软件C语言的程序设计比较复杂,以混合软件编程为例,分析C语言的编程。首先程序员应该根据计算机软件的运行目的,将运行语句编写到C语言中,形成源代码,程序员需要连接C语言中的汇编语句,如:Main(){asm{Movah,2Movbh,5Int10h}}整个编程实验案例中,C语言的语句汇编存在格式要求,而且格式较为固定,因此,程序员应遵循一定要求,如:检查语句中是否具备asm,如果缺少asm需重新设定在语句前;确定汇编语句能够正常嵌入C语言内;注意C语言的分隔符,分隔符必须正确。然后设置编译代码,此项模块需要具备单独编程,待C语言编程完成后,利用链接的方式联合代码和编程。混合软件编程中的C语言,函数部分能够被汇编使用,多个编程共同组成一项语言任务,而且C语言倾向于独立编程,基本是以函数的状态实现软件的编程实验。编译代码的应用,提高C语言在计算机软件中的编程能力,保障C语言编程的准确度,强化计算机软件的实践性。最后程序员在混合软件C语言编程实验中,需注重已经出现的编程问题,尤其是参数、存储等问题,排除C语言编程的因素干扰。例如C语言编程实验中出现的参数问题,实际汇编中无法实现正常的参数传递,导致参数堆栈传输时出现问题,不能正常汇编到C语言的程序内,因此还需在汇编中增加两类指令,如:sp、pushbppopbp。混合软件C语言中添加汇编方式,可以提升计算机软件程序的运行速度,完善软件编程。

3结语

第8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1.1传统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及其设计框架

概述从总体来看,以往人们所设计出的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的框架较为简单,传统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框架当中的技术处理模块往往是固定的,在设计目标对象时,直接套用便可以实现软件设计.鉴于可穿戴式技术的特殊性,即可穿戴式计算机的动态可重构技术较为复杂,只有成熟的技术人员才能驾驭其特性,这就是之所以长期以来计算机软件平台开发设计内容极力回避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项目研发的关键原因.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小型电子设备的应用已然成为时代的主流,所以,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之下,能够从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开发设备着手来提升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适应性与经济性,其趋势朝向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项目发展.

1.2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的基本原则

从目前总体的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开发设计的核心内容来看,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开发设计工作是一项需要系统规划的项目,该平台之下的软件开发环节的工作量巨大,过程较为繁杂琐碎,所耗费时间较长,而且,在以往的软件设计过程中,能耗较高.在这种情况之下,针对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项目的研究极为关键,如若采用合理、高效的技术来为其做支撑,则效用就突显出来.从实践过程来看,在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之上,能够实现较为复杂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项目的开发及模拟运作,这就为日后提升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的核心内容分析

从具体设计内容来看,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对于降低能源消耗标准的要求更高.我们在实践中所得到的反馈是,可穿戴式计算机中各类型软件的能耗不能过高,以此来保证该设备能够长时间运作.基于此,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偏向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来执行操作.实际上,鉴于动态可重构技术本身的能耗较低的特点,在该技术支撑下的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所设计出来的软件也同样具备低能耗的特性.与此同时,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对于软件的人机交互特性的标准更严谨.对于当今社会而言,电子设备的联网功能似乎是设备本身就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功能之一,这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留有的印象,因此,对于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必然要具备更强的网络互通特性.在动态可重构技术的影响下,激发出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的更高级的性能,即在移动的状态下,实现网络信息交互的过程.从整体情况来看,动态可重构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大致结构较为明晰,具体来看,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的结构主体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即软件平台的应用层、框架库层、网络通信系统层、操作系统层、驱动程序层以及计算机硬件层.每个层面的具体职能作用很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其中,最为关键的、同时也是整个软件平台架构中的核心层便是框架库层,该层不仅为上层应用供应通用的框架哭与可重构性质的框架库,而且,还是上层应用赖以实现可重构性技术特征的基础,以及硬件设备的控制核心层.通过研究传统模式下的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及其设计框架的核心内容,能够进一步了解该类型软件平台所需的关键技术,以及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等内容,从而将动态可重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技术及其优势在整个设计方案当中突出出来,避免以往所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以及设计漏洞,就可以将基于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内容进一步完善处理,以便在具体实践环节中更好地实现此项目设计.

2阐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实现

小型化设计理念下的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实在保证其优质性能的基础上实现的,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智能化、轻量化高科技电子设备的需求,从中获得极佳的物质设备体验.从软件平台设计的专业角度来看,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改变了传统以COTS(商用现成产品)为设计基础的思路,转而将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性能优势突显出来,整个设计方案的具体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计算机系统在运作过程中的实际功耗,进而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软件平台系统的运行成本,避免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中图形桌面系统客户端等模块功能的实现极具价值.

2.1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低成本运作优势阐述

通过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研发设计与模块化操作,更加明确了该平台的技术优势内容,进而为研发人员提供统一的软件系统API,便能够实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集合管理与编程,而且,鉴于平台操作的可调整特性存在,则有利于其降低能源消耗,则运行成本就会低于传统软件平台.从具体情况来看,基于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的桌面环境是图形化状态,以此种形态来执行软件设计,则可以降低技术人员的操作使用难度,并通过设置软件开发系统,这样一来,就明显增加了软件开发的效率,进而增强了基于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构建过程的实践价值.探究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开发设计内容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研究及实践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开发设计理念较为可行,在动态加载可重构模块的运作环节中,通过模拟各类型的外设环境,挖掘到多种硬件算法,各算法在理论上能够满足可穿戴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要求.尽管如此,仍需要在软件平台操作及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系统操作环境,进而实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升级,以便于更好地设计多种类型的可穿戴式产品.

2.2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中图形桌面系统客户端等模块功能的实现

在应用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来设计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延续了以往COTS产品设计方案当中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耐用性等优势,而且,还融入了诸多动态化变量在其中,以便于在进行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在不影响软件设计成本的前提下进行适度优化调整,可见该软件设计平台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另外,鉴于可穿戴计算机的特殊应用场景,在实现系统设计操作的过程中,重点需要考量设计对象的重量指标、体积数据以及功耗参数等内容,这是实现基于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科学合理化运作的基础.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我们能够看到诸多的电子设备趋于小型化、轻量型设计,但实际上,传统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系统剖析该平台的技术限制,以及探索动态可重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优势,在其支撑下,能够从根源来解决传统技术水平下所未能处理的问题,从而改进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性能,提升可穿戴计算机本身的适应能力.从实践过程来看,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科技化生存空间营造的构想.

3结束语

第9篇: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关键词:异构计算机;软件移植;可视化仿真;指令系统

微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家电等领域。单片机性价比的提高,使单片机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主流芯片。

目前,控制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是在PC机上编写和调试单片机系统程序。虽然,国内外有不少单片机开发系统,但由于单片机与PC机体系结构不同,用单片机指令编写的程序无法直接在PC机上运行,因此,系统开发时要有仿真器、编程器等专用设备,程序运行不能脱离单片机开发装置。因此,基于单片机的系统开发,源程序调试工作非常复杂,操作繁琐,调试结果的显示不够直观。针对上述情况,研究异构计算机软件移植可视化仿真技术,设计独立于单片机开发装置的可视化仿真系统,应用于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异构计算机软件移植可视化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在IBM-PC机上运行51系列单片机指令的可视化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完全独立于单片机开发装置。

1软件移植概述

1.1软件移植方法

计算机系统层次模型[1]说明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及程序的执行情况。指令在计算机中执行的过程,实际上是指令由系统的高层逐级向低层转换的过程,从应用语言级直到微程序语言级,最后产生各种控制命令,驱动计算机的硬件完成指令功能。高层语言转换为低层语言的实现方法有翻译法和解释法:翻译法是将高层程序变换成低一层等效程序,其处理流程可描述为

while(excutingFlag)

{取指令;

分析指令;

转换成本层指令并保存;

}

执行转换后的指令;

上述流程中变量excutingFlag为执行程序是否结束标志,其值为0表示程序结束。翻译法又分为动态翻译和静态翻译。动态翻译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将被仿真的指令逐条转换成仿真程序代码;静态翻译是代一次将所有被仿真的程序转换为仿真代码后执行。解释法是低层机器仿真高层机器级语句或指令,即对高层机器级语言进行解释并执行。其处理流程可描述为

while(excutingFlag)

{取读指令;

分析指令;

解释执行;

}

翻译法速度快,但编程和调试困难;解释法易实现和调试,但速度慢。异构机之间的软件移植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将一台机器上所描述的语言在另一台机器上从高层向低层转换的过程。要实现异构机之间的软件移植,可以采用模拟和仿真两种方法[1]。模拟就是用一台机器(宿主机)的机器语言解释另一台机器(虚拟机)的指令系统来实现软件移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运行速度显著降低、实时性差、编写程序困难。仿真是用微程序(宿主机)直接解释另一种机器(目标机)指令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速度快,但微程序机器结构依赖于传统机器级结构,开发人员需要了解微程序机器的逻辑结构,当两种机器结构差别较大时很难仿真。

1.2软件移植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解决异构计算机之间软件移植问题,可以根据设计人员的需要开发指令仿真系统。指令仿真系统开发的一般步骤为

(1)分析仿真计算机和被仿真计算机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指令功能和指令结构;

(2)需求分析,编写程序模块和各模块流程图;

(3)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并编写程序;

(4)程序调试和优化;

2数据结构描述

数据结构描述关系到程序运行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设计的仿真系统主要解决在IBM-PC机上执行由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所编写的汇编源程序,在分析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2]的基础上,根据C语言的特点,同时兼顾程序运行的效率,合理地描述了系统设计所需的数据结构。

2.1程序存储器结构

MCS51内部虽然只有4kB的程序存储器,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外部扩展至64kB,其内部有一个16位的程序计数器PC可寻址64kB以访问程序存储器。根据单片机指令结构[2]及C语言的数据类型关系,并考虑到程序仿真时并不会用到所有的存储单元,因此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程序存储器的数据结构描述如下:

typedefstructprogMEM

{charopCode;

unsignedlabel;

//该条指令如果有标号,则存放其地址

charopNum1;

charopNum2;

charopNum3;

pMEMrecAddr;

//存放当前指令的地址

pMEMnextIs;

//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MemData,*pMEM;

pMEMPC;

在结构体中,几个字符型变量分别用于存放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并用结构体指针变量存放当前指令及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仿真系统将单片机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放在程序存储器(结构体)中,通过结构体类型的指针变量可以访问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

2.2数据存储器结构

MCS51将工作寄存器、端口和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存储空间为256B。堆栈区设在30H~7FH,由堆栈指针SP指向栈顶。内部RAM,除了工作寄存器、位标志、堆栈以外的单元,其余都可以当一般数据寄存器使用。如果内部数据存储器不够用,可以外接数据存储器,扩展至64kB。内部数据存储器在程序调试时需经常查看单元内容,且数量不大,因此将内部数据存储器定义为数组,堆栈指针定义为整型,并初始化为30H。

chardataRAM[256];

intramSP=0x30;

数据存储器单元的地址和数组的下标对应,这样在程序调试时,如果要查看内部数据存储器的内容,只要查看数据相应元素的值即可。另外定义一个结构体类型,模拟外部扩展的数据存储器,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exDataRAM

{chardata;

unsignedaddrRAM;

//存放存储单元的地址,用于查询

exRAMptexDataP;

}RAMdata,*exRAMpt;

如果用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则将数据存在动态链式存储结构中,由于仿真程序运行时使用本机的存储器,因此其地址与仿真的单片机的地址不同,用一个变量addrRAM存放数据存储器的地址,以便于地址单元内的数据查询。

3软件移植的可视化仿真

软件移植可视化仿真系统,不仅要完成汇编指令的功能,而且应该根据要求查询程序执行后各寄存器的内容、端口的状态和运行结果。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我们详细分析了单片机指令格式[2]和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3],并根据仿真的速度要求,通过比较各语言的特点,选用VisualC++语言和80x86汇编语言,采用C语言环境下的在线汇编技术,用解释法实现可视化指令仿真系统。

3.1软件移植过程

解释法完成异构机指令仿真,需要对源程序中的每一条指令执行如下操作:

step1对指令从右向左扫描,如果有注释,则去掉注释;

setp2对指令从左向右扫描,如果有标号,则去掉标号,并记录标号所在位置;

step3将无标号和注释的指令从左向右逐步分离出操作码和操作数;

step4保存操作码和操作数;

step5分析操作码的功能并执行该指令。重复执行以上步骤直到程序结束,对分离出的操作码和操作数存入结构体progMEM定义的变量中。实现这一过程的函数结构如下:

pMEMStringSplit(char*IstructionString)

{IsCode_Num=newMemData;

if(scan_char==’;’)

{去除分号后的内容;}

if(scan_char==’:’)

{保存该指令所在单元地址;}

if(scan_char==’’)

{保存空格前的字符串;}

//得到的第一个字符串为操作码

return(IsCode)

}

该函数入口参数为指令字符串,返回指向保存该指令的结构体变量的指针。生成目标代码和执行指令的过程可以用switch语句或事先设计函数跳转表实现[4],本文采用switch语句实现,实现函数结构如下:

voidGetCode(pMEMinCode)

{⋯

switch(opCode)

{casecode1:excuCode1();break;

casecode2:excuCode2();break;

casecodeN:excuCodeN();break;

}

}

以上代码中excuCodeN的入口参数为指令的操作码和相应的操作数。

3.2可视化仿真的实现

可视化仿真系统应该提供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在此环境下可以编辑新的汇编程序和打开已经存在的源程序,并能将用被仿真计算机语言所编写的源程序汇编(编译或解释)成IBM-PC所能识别的代码及执行所需的操作,根据需要查询相应存储器单元的内容和端口的状态并显示查询结果。本系统在实现集成开发环境时,设计一个文本窗口,在窗口内输入的每条指令占用一行,程序输入后,选择工具菜单中的“执行”命令,则对窗口内的指令逐行扫描,完成对程序的解释执行。程序执行分单步执行和连续执行,如果是单步执行,则执行一条指令后显示相应存储单元或寄存器的内容。连续执行,则在执行完所有的指令后,弹出一个对话窗口,根据实际,可以查看所有数据存储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或者输入要查看的寄存器或内存单元的地址,显示相应单元内容,结果显示采用十进制或二进制。对于端口状态,显示数据为二进制形式。结果的可视化查询对于存储器和寄存器采用不同的技术,为每一个寄存器设置一个文本框,用以显示对应寄存器的内容,而所有程序中涉及到的存储单元的内容显示在同一个文本窗口中。

4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开发技术,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示直观、结果查询方便,而且应用VC环境下在线汇编技术,编写的程序代码占用系统资源少,又能保证系统运行效率。虽然本文以IBM-PC和单片机作为应用实例,但是详细分析其它异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指令功能,使用本文提出的软件移植的可视化仿真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各种系统开发中的难题,而且可以解决各种异构计算机之间的软件兼容性和移植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吉锋,徐炜民,严允中.计算机系统结构.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2徐君毅,张友德,余宝洪等.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