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对牛弹琴的道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牛弹琴的道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牛弹琴的道理

第1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艺术特色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名家点评

东周文学家《庄子·齐物论》:“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音律,惠施好谈名理,他们各以自己的才能显示予世,而世人不能理解"。

宋代学者载姚镕《齐东野语》载姚镕: “物之不灵,告以话语而弗听,俗所谓对牛马而诵经是已。”

宋代禅师惟白《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

第2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 ②不合其耳也( )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第3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关键词: 弹琴 和谐 兴趣

“对牛弹琴”出自汉・牟融的《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公明仪给牛弹奏高雅的琴曲,牛并非没有听见,却依然如故埋头吃草。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

可见,“对牛弹琴”实非牛之错,而是弹琴人之错。由此我想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埋怨学生像头“笨牛”,实在是冤枉了学生。教师如何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向公明仪好好学习。

一、人弹琴牛吃草,人牛和谐相处

“对牛弹琴”是一幅宁静的“人弹琴牛吃草图”,公明仪在宁静的空间里弹琴,牛在旁边低头啃吃青草,这是一副人牛共生、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

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人说:“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全部意义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做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环境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之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让课堂成为具有生态性的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二、弹奏“蚊虻之声、孤犊之鸣”,激发牛的兴趣

前文讲到,公明仪给牛弹奏高雅的琴曲,牛埋头吃草依然如故;当他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可见,兴趣是对学习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虽然几易其版,但存在诸多问题:教材内容理论化、概念化比较严重,不适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另外,很多学生的生活只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当今国际国内大事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一问三不知,知识面狭窄,造成学生对原本深奥抽象的内容更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贴近学生”。在剖析观点时,教师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通过案例、寓言典故、成语俗语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教学。

例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原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用“脚与鞋的关系”打比方:“我们把生产力比做脚,把生产关系比做鞋。人的脚在发育停止之前会不断长大,原来的鞋穿不下了,怎么办呢?”学生答:“买双大的鞋啊!”“很好,可见我们的脚长大了要更换鞋的尺码,而不是削足适履,这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谁决定谁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很好,我们再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脚在长大而鞋的尺码一直不变又会怎样呢?”“肯定会束缚脚的生长。”“那要是换上了合适的鞋呢?”“脚当然就能健康发育啦。”“那看来鞋对脚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讲的生产关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就这样我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让学生在简单的比喻中深刻理解了这一原理。

2.回归生活,从生活实践入手。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贴近生活”是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将政治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和参与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针对高一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我选取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事例:王大叔在我市一家化肥厂工作,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10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王大叔每天要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常常上班,还不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化肥厂因经营不善倒闭了,王大叔下岗。但由于其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我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当地城管与王大叔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王大叔、化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

第4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这好像在大学里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是无聊的也好,有用的也好,在其中多多少少都会学到一些东西,只要你认真听,愿意听仔细听的话。

可是不同的是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和反应的。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对着这样的人,对牛弹琴,或者是说着一些他永远都理解不了的话,超出他的能力接受范围之内,那么这件事情就是你的错了。

即便是你产生再多的抱怨,别人也未必能够听得进去,你一个人憋在这里憋死,别人也不会知道。

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存钱的时候我真的很讨厌,可是我现在就觉得人生或许就应该有那么一点点狂的味道。一直这样中规中矩的生活,这要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跟何况你感觉不到生活的精彩之处,又该如何去论道理呢?

第5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一、从思想上: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误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厌弃他们。这样,无形中在自己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了条鸿沟。如果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后进生,久而久之,鸿沟会越来越大,后进生会越来越远离集体。相反,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后进生,使他们感到温暖,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联系,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鸿沟就会逐渐填平,从而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条件。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学习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所谓“教师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在今年的家长会上每个老师都找几个后进生的家长并和孩子一起分析该生的学习情况,首先肯定孩子的学习潜力,并多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老师和学校对孩子的殷切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发现,孩子在家长和老师面前信心十足,动力十足,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成功。

二、 具体实施策略

第6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一次看图作文课上,老师挂出一张不要捕蜻蜓的图片,辅导我们作文。她深情地告诉我们蜻蜓是益虫,要保护它。当时我将信将疑,老师说得对吗?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有看见许多蜻蜓在空中盘旋着,我决定仔细这些蜻蜓。突然一只大黑蚊子飞了过来,蜻蜓一个俯冲,把蚊子紧紧叼住,一眨眼就吃掉了。这下子我才看清了蜻蜓的真面目。心想:这小精灵真可爱,我们不应该伤害它。这时小伙伴们有拿着粘胶的杆来粘蜻蜓了。我急忙上前,把刚刚发现的“新大陆”告诉伙伴们。可是他们嘻嘻哈哈地不当一回事,继续粘蜻蜓。小蜻蜓好像在叫:“救命呀,救救我。”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保护蜻蜓。

第二天上学,我把小伙伴们粘蜻蜓玩的事告诉了总辅导员,请求帮助救救蜻蜓。老师发动同学们讨论蜻蜓该不该捉,并写出了自己的看法,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了同学们的来稿。伙伴们粘蜻蜓玩的坏习惯纠正了,可是未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怎么办呢?他们不懂事,还经常去沾蜻蜓。给他们讲道理,真是对牛弹琴。我坐在家门口冥思苦想,总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村里的农技员李伯伯路过我家门前,我眼前一亮,从凳子上跳了起来,三步并做两步跑到李伯伯跟前说:“好伯伯,你见识广,制止未上学的小朋友粘蜻蜓玩,保护可怜的蜻蜓吧。”李伯伯搔了后脑勺,乐呵呵地答应了,还表扬了我。我心里乐滋滋的,心里暗暗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下蜻蜓得救了。

第7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第一次见到他时,是在吉他教室里。他身着一件白色秋衣和一条破洞牛仔裤,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黑色自来卷的头发无精打采地垂到耳边,而那双星星眼更为他增添了几分搞笑的风采。而其人,正如他的长相――“二”得很!

“初次见面,做一下自我介绍吧!”老师边说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时,他正盯着乐谱发呆,站起来后,一脸茫然的样子。旁边的同学悄悄地对他说:“老师让你做自我介绍……”他愣了一会儿,还是一脸木讷,老师只好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他咳嗽了几声后,便开始了“深情”的讲述:“吾乃刘天润,十六岁矣,吾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是五好学生的最佳人选……”他边说还不忘摇头晃脑。同学们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有几个同学咬住嘴唇已是双肩耸动。他或许是看到同学们“狰狞”的表情了吧,不一会儿,“哈哈”地笑了起来。他这突如其来的笑,让同学们吃了一惊。最后,老师和同学们都捧腹大笑。他又简单地说了几句,终于老老实实坐下了。老师刚要揭示课堂的主题,他又突然站了起来,“老师,我刚才忘了对我的自我介绍收尾,能不能再给我几秒钟?”老师肯定也对他口中的“收尾”感到好奇,便答应了。他站起来几秒钟后,摆出“耶”的手势,大喊一声:“我二我快乐,耶!”这一刻,我们都醉了。收尾结束后,他挠了挠头,依然笑靥如花,或许是过于激动了,一不小心把吉他都撞倒了……这种“二”,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学习吉他的过程中,这个“二货”也是磕磕绊绊,空两拍开唱的歌曲,他却非要直接开唱。老师对他也很无语,只有他自己毫无感觉,一直不停地追问老师:“我学得怎么样啊?您肯定觉得我很有天赋吧,老师?”老师不知道如何作答,于是说:“七窍已经开了六窍了,努力吧!”他听了老师的话后,满是喜悦地说:“太棒了!”他一个人傻傻地乐着,谁都知道,老师是在讽刺他一窍不通啊!

第8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早晨起了雾,森林里的动物们还没有出门。小刺猬想起生病的妈妈,不免着急的喊开了嗓子:“大家快来买呀,新鲜的果子做成的糖葫芦咯,象征幸福和团圆的糖葫芦咯,吃一串你就没有愁来没有烦。。。”

歌虽好听,糖葫芦虽好看又好吃,却没把森林的小动物们吸引来,反而招来了狡猾的狐狸。狐狸一向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这不昨儿个晚上他去鸡妈妈家,想把鸡妈妈家的几个宝宝抓来打牙祭,无奈鸡爸爸刚修了篱笆,任由狐狸怎么想尽办法,都只能空肚子而回。唉声叹气的准备回家吃点蔬菜做一天和尚。

“走过路过的别错过,象征幸福团圆的糖葫芦咯,新鲜出炉的糖葫芦,只要两块钱一串啦”,小刺猬卖力的唱喊着,希望快点开张,等下卖完了糖葫芦,给妈妈去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小刺猬做着美丽的梦,一点都没有留意到身边来了只狡猾的狐狸。狐狸口水直流,饿扁的肚子抗议着,也顾不上装腔作势了,扑上去就叼了两串糖葫芦,在一边美滋滋的吃起来。小刺猬一看狐狸这样的不要脸,生气的骂道:“你怎么这样呢,没有给钱就直接偷吃别人的东西?”狐狸一边吃,一边狡辩:“不是你自己喊着走过路过别错过嘛。”森林的动物都知道,跟他讲道理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可是再不想点办法的话,这一早的光景只怕是要白忙活了。小刺猬想对策的这点时间,狐狸又叼走了几串糖葫芦,还死皮赖脸的边吃边说着甜甜甜。

小刺猬想到了办法,他把糖葫芦全部从竹签里抽出来,身子一滚,糖葫芦都扎在了身上,脚下生风往大象伯伯家跑去。到嘴的美食哪能这样轻意放弃,狐狸紧追不舍,离小刺猬2米远的时候,狐狸使劲一跃,张大嘴巴,对着糖葫芦就一口咬了下去。糖葫芦是被咬到了嘴巴里,可是狐狸的嘴巴却被小刺猬的刺给扎了个满嘴巴。“疼死了疼死了”狐狸鬼哭狼嚎,吐掉了糖葫芦,还有满口的血。小刺猬一见,哈哈大笑起来:“活该,谁让你天天想着不劳而获的。”

第9篇: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

让1岁前的宝宝明白,“现在是妈妈说了算。”

从小不受约束,当心乖宝贝变成“小霸王”。

随着不断长大,半岁以后的宝宝越来越活泼可爱,越来越好奇好动,宝宝已经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可爱”。对于宝宝的好奇好动,爸爸妈妈应该欣赏和鼓励,不能随意对宝宝说“不”,否则宝宝感觉自己经常受到限制。

从这个时候开始,爸爸妈妈的欣赏和鼓励对宝宝建立自尊非常重要。

不过,这并不意味对宝宝的任何行为都可以不加约束。一旦不懂事的宝宝想做危险的事情,或做打搅和影响别人的事情,就十分需要爸爸妈妈加以适当的约束。

约束不是束缚

适当的约束可以――

*慢慢使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和怎么说;

*慢慢使孩子明白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

*当规矩逐步变为孩子内在的自觉性时,可以给孩子增加安全感。

前两点父母比较容易理解,后者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举例来说,这好比行人过小桥:当小桥上安有栏杆,对这样的约束,行人非但不觉得行动受到限制,反而会产生安全感,前进自如;反之,过一座没有护栏的小桥,看上去毫无限制,却让人们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明白了行动的界线和规则,他就会知道怎样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界线和规则以内,以获得安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的行为常常会出格。他们冒险冲动,不知天高地厚。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引导孩子服从规矩,了解界线。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他们反而会产生安全感,从而积极勇敢、自由大胆地探索周围的事物。

所以,给宝宝一些适当的约束并不是为了束缚他们的行动。

约束的核心是爱,不是惩罚

许多爸爸妈妈把约束看作惩罚,担心约束宝宝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虽然惩罚是约束的一部分,但约束的核心却是爱心。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是父母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表现。

如果爸爸妈妈自己的言行举止能成为宝宝良好的榜样,如果爸爸妈妈言行一致,那么,表率的作用就会大大超过惩罚和批评。

对1岁前的宝宝,你大声叱责管教,滔滔不绝地说道理,都是“对牛弹琴”。

转移注意

这是相当管用的办法。你可用玩具和宝宝感兴趣的活动来使他的注意力转移。

如果孩子使劲摔家里的遥控器,你可以把他的玩具拿出来,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玩具上。

如果孩子对熨斗之类的危险品发生了兴趣,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把他抱到另一间安全的屋子里去。

如果你抱着他,而他发怒打你,你就把他从你的怀里放下,让他自己玩玩具。

如果孩子想拿你手上的热水杯,你可以一边说:“宝宝不能拿咖啡杯,烫手。”一边找一个塑料的空杯子给他。

强化和消退

这一个技巧也值得父母经常使用,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奖励和鼓励,使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在行为不当的时候停止奖励,从而使不好的行为淡化和消退。

宝宝没有理由地哭泣、吵闹,在确认他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后,你不妨暂时做出听而不闻的样子,平静地面对他。在他停止哭泣和吵闹时,立即给予格外的关注,以亲切的语言和拥抱作为鼓励。

宝宝拉妈妈的头发,或伸手扯爸爸的眼镜,大人应该用平静的语气对他说,“不可以拉妈妈的头发”,让他知道这是被限制的举动,然后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大惊小怪、反应剧烈都会引起宝宝的兴趣,强化他的行为。

明确的制止信号

这个年纪宝宝的过失行为一般都不是故意的,你的责骂和惩罚他并不理解,他需要的是你的冷静和坚定,明白“现在是妈妈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