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作文立意范文

作文立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作文立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文立意

第1篇:作文立意范文

考生如果对这些要求语视而不见,弃之一旁,任意行文,就会陷入偏离题意的误区,导致全盘皆输。

写文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表意。古人云:“意犹帅也。”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考场作文优劣的关键。我们要让学生善于激活思维,勇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使得充满个性色彩的立意成为文章的第一得分亮点。

要写好考场作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立意要正确,遵守题目要求,不能跑题偏题

作文是考生主观对自身及周围反映的产物。主观认识有多高,反映客观的准确程度就有多高。立意时,思想认识明确到什么程度,作文的中心思想就能达到什么程度,作文也就有怎样的思想境界。作文必须有鲜明的旗帜、显豁的观点,必须符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时代的审美情趣。要从所给的材料出发,紧扣题旨,不牵强、不偏颇,这是对文章立意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立意要深刻,态度鲜明,富有哲理

深刻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的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立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具有“过人之处”,才能称得上深刻。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笔者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必须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考试作文,时间和字数都有限制,因此你文章的立意必须看准目标,有的放矢,做到明确单一。二是写作要抓住要害,把那些关键性的内容充分展开,说清楚、说透彻,把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坚决剔除掉。三是必须富有哲理,不能浅尝辄止。有一句话叫做“透过表象看实质”,我们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将现象总结成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文章富有哲理。

三是力求新颖,不要随波逐流

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文章所以精警动人,往往因为它所传递的思想是深刻而新颖的;相反,如果文章所传递的思想肤浅、陈旧,尽管文辞优美,也很难唤起读者的共鸣。”考场作文,针对同一材料和条件限制,千万个考生来写,立意相同或相近的自然很多,只有独辟蹊径,写出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的文章,才会出奇制胜,受到老师的喜爱。比如,有一年某地的中考作文题是《母爱》。一位考生写道:他见母亲将买回的虾按大小分拣了出来,心中窃喜,心想这下可有大油爆虾吃了。哪知母亲竟命他将大的给祖母送去,考生悻悻然,但母命难违。祖母见后十分高兴,说她有这样孝顺的媳妇真有福气,祖母预言他也一定能成为好孩子。

下面介绍几种立意的小技巧:

(1)多维立意

所谓多维立意,是指在审视思维客体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进行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万事万物,由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应单一、片面地看问题,要视野开阔,从多角度立论。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得出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2)融旨于景和物

这是一种散文的立意方法,是指作者把要表达的主旨融于所写的景物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如满分作文《为自己撑起一片天》,采用的就是融旨于景的方法。文章通过描写高山上的雪松、沙漠里的白杨与环境拼搏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笑对失败、笑迎人生挑战的积极生活态度。借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如中考作文题之一是要求以“真好”为题写作。一个考生写的是《做一片云真好》,文章融旨于物,借“一片云”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摆脱了常规写法的单调乏味,精巧而自然。

(3)反用其意

反用其意是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要求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写作。一位考生写的是《给诸葛亮的一封信》,文章“旧瓶装新酒”,围绕“失街亭”这一事件,巧妙联系当今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之风,借古讽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个性十分突出。

(4)虚实结合

有些东西是具体的,有些东西则是抽象的。值得我们珍惜的对象有许多,可以从“实”立意,如珍惜大自然、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植物、珍惜朋友……也可以从“虚”立意,如: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个性、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时间……许多题目既可以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意,如:窗――房屋的窗户、对外的开放,桥――山涧的桥梁、感情的沟通;脚印――地上的脚印、人生的足迹。

第2篇:作文立意范文

那什么是立意呢?立意实际上就是确定文意,是对文章主旨、写作意图及动机、思路构想进行思考的复杂心理活动。“意”决定着文章的主题,而主题又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立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立意是关键。

考场如战场,时间贵比金,同学们分秒必争。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确定一个独特的立意,让文章脱俗,引人注目呢?当然是要掌握一些立意的秘诀了。

秘诀一:寻找一个“反”字。一反常规,从侧面或反面进行立意,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例如2013年江苏连云港的中考作文题“成长的力量”,同学们一般会从正面着笔,写关爱、鼓励,写勇敢、坚持。但是,如果能从反面立意,写某个人的批评、嘲讽给自己带来的鞭策、激励,写跌倒、失败给自己带来的反省和教训,文章必然能让人耳目一新。

秘诀二:关注一个“小”字。在立意时,着眼于细微之处,或“小题大做”,或以小见大,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立意通常简洁明了,便于写作,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可谓一箭双雕。例如2013年广西柳州的中考作文“心在更远处”,许多同学会将立意定为比较远大的人生目标,像成为歌星、当科学家等。但若从小处立意,把题目中的“远处”定位为当新型农民、货车司机、导游,这样的理想虽小,却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第3篇:作文立意范文

当下,中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评分标准中“立意新颖”是最重要的评分标尺,考生都想拿到这一分数,可是事与愿违――很多考生很不小心地失去了这一分数。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都发现不少考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表达基本功,但是立意陈俗,人云亦云,老套程式,平淡寡味,缺少新鲜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没有感人的领悟和启迪人的睿智,显得平庸无奇,很不起眼而被判了低分,令人怜惜。

作文“立意”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意犹帅也”,即主题是作文的“统帅”,它是作文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必须合乎准确、正确、明确。作文立意一旦蹈人足迹,落于窠臼或囿于俗见、陋见、成见,那就谈不上新鲜生动、别开生面、醒人耳目,富有魅力了。

作文立意新颖是中考作文成功的基石,是思想内容显得深刻的依据,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因素。中考作文满分者无不在立意谋篇上费尽心意,再三斟酌,反复推敲。为了方便中考考生能快速学会立意新颖之法,提高写作能力,笔者意欲率尔操觚,结合平时写作教学与阅卷的实践,给考生指点几种重要路津:

一.发他人所未发,言他人所未言

立意新颖,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写出自己特有的感受和独到发现。

大文豪柳宗元听到知友王参元家中失火遭灾后写信说,“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乃至“将吊而更以贺”,并说,如果家产“荡然泯然而悉无有”,还“尤贺”!这种态度乍看不近人情,有悖常理,令人震惊。但读完全信,不禁拍手称绝。原来进士王参元是个颇有才华的人,但“京师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现在大火一烧,“积货”化为灰烬,“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不污”。这样一场大火倒反使王进士令名显扬,他人的顾忌消失,这岂不可贺?这种超常的构想,真是新颖独到,令人击节称道。这也就显得见解深刻,发人深思。

在中考作文里只有“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巧辟蹊径,才能找到新角度,悟出新道理来。如此既切合原意又具有作者独到的发人深省的感悟,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然作文分数就高了。

二.独辟蹊径,反其意而用之

在构思以“竹”为话题的作文时,有人想到竹子终年常乐,傲霜凌雪,与松、梅为岁寒兰友,高洁纯净,令人敬佩;有人想到竹子一身是宝,从细芽竹笋的鲜美可口到成竹后的多种用途,处处说明它为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有人甚至赞美竹“掏尽红心为人民”,袁鹰笔下的“井冈翠竹”不就是井冈山军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吗?可有一个同学偏偏独辟蹊径,反弹琵琶,另立新意。他认为竹子徒有其表,内心空虚,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典型。这正和那些夸夸其谈、志大才疏者相似,和那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者逼肖。而我们应该做一个内心充实、精神富有、朴实无华、表里一致的进步青年。这一“反其意而用之”的立意,我们认为言之有理有据,是深刻的,独到的,有意义的。作者的求异思维闪射出了熠熠光彩。

三.变化选材视角,改变描写角度

作文时巧妙地变化炫彩视角,改变描写角度,是在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目标。中考作文切忌尾随人后,而要“鹤立鸡群”,立意要求运用变向思维,选取最新最佳角度,提炼出独特新颖的见解。运用此法的思路是:先以文题或材料为中心,借用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列出可供写作的众多立意子项;然后对这些子项进行分析筛选,排除别人文章用的子项,眼前考生可能写的子项;最后从剩下的子项里,选出独特的、最佳的、自己最擅长发挥的一项构思行文。

例如写当今农民的假日生活,一般离不了洗衣、带孩子、提篮买菜、下地干农活。可有的同学改变视角,重点写老年人意兴盎然地打太极拳,一会儿“白鹤晾翅”,一会儿“乌龙探海”,令人目不暇接;年轻的武术爱好者耍棍弄枪,龙腾虎跃,或是静静地晨读,他们全然不顾街上熙来攘往的人流,或者享受一下逛公园的乐趣,他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补回因孩子和家务而丢失的锻炼和学习时间。这样的描叙视角,不但表现了新型农民抓紧锻炼、学习时的特有心态和神态,而且昭示了当今农民改革开放后的一种新的意趣和精神境界,展现他们内心世界的进取、奋发、乐观和自在。这样的视角描写,就很有新意,充满时代气息。

四.联想迁移,扩散引伸

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别出心裁的妙文佳作,采用联想法是很有效的。联想的方式很多,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引伸联想、类比联想、表里联想、否定性联想等。一般地说,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可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加深思索;由表面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拓宽思路。

总之,这种联想迁移扩散引伸,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可泛起圈圈层层的涟漪,把浪花的层次和风采展露得美丽动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这种联想迁移和扩散,常常是避免选材枯涩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例如中考作文题“记住这一天”,翻看众多的作文,很多考生都把“这一天”定位在“自己”“家庭”“朋友”“学校”等狭小的范围里,可是其中一位考生联想到了“七七芦沟桥”爆发的历史性纪念日。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不寻常的日子引起的联想,就把考生的思情引向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即将熊熊燃烧的战场,就把他们的情思之弦紧紧扣牢在抗日救亡的爱国琴键上,它弹奏出了激越、深沉、雄浑、悲壮的旋律,将多么强烈牢固而又久久地萦回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头啊!这样一联想,事件的选取就有了独特的意义,细节的选用就有了思考的深度,感情的喷涌就有了时代的光泽,斗争的风云变幻就在你面前的稿子上活鲜鲜地跳动了起来!这样的立意谋篇当然是新鲜而又深刻的。作文的命意有了这一深层思考,此时,考生们感受到的就决不是紧张、慌乱、担忧和无从下笔,而是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激发起了民族自尊自强自豪的澎湃情思,这样从心中流出来的文字就能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启人奋发,激人力量!

五.成语新解,求异思维

诸如“开卷未必有益”――看你开的是什么“卷”,“班门可以弄斧”――对师傅对徒弟均不失为一种考验;“不知足者常乐――对精神世界美好东西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永不知“足”;“言多不一定失”、“近朱不一定赤”、“近墨不一定黑”、“龟兔不可进行赛跑”等等,都可以写出立意新颖且又深刻的好文章来。当然,立意新颖并不都要求“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主要还是应该对寻常习见的、熟悉的材料能作出新的处理,新的思考,提出新的见解,设计新的角度来,以收到深刻隽永、新鲜有力、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

六.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

要使中考作文立意新颖,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即与时俱进。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喻作“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泰斗鲁迅先生的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就是因为他们所写文章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可见写文章扣住时代脉搏,才能引起读者共鸣,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常写常新。

山西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围绕“换位”这一话题写作,有位考生避开师生间、父子间、母女间换位的老套路,将想象的触角延伸到当时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写出了《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作者与阿富汗儿童“换位”,并要求布什与阿富汗儿童“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您的子民正颠簸流离,衣衫褴褛,忍饥挨饿,你会作何感想?……请听听阿富汗儿童的呼声吧!”这是作者在一种正义感的驱动下对“换位”作的深层次的思考,你说,凭作者对“换位”这一话题内涵的诠释,凭作者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亲切感人的文字,能不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吗?

第4篇:作文立意范文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四自”和“三不”。“四自”(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体现了写作高度的开放性,而“三不”(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则体现了写作严格的限制性。

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主要方法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2.由果溯因: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3.舍次求主:有些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4.:如果是多则材料,审题时要鉴别材料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或从共同点出发,或将不同点对比,或将不同观点补充叠加,提炼出正确的主旨。

四、方法例说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扬扬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从猪八戒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打击报复;要勇于接受正确意见;不要因小失大,或不要把宝贵的精力放在无谓的小事上;胸怀宽大才能集思广益。

从镜子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要实事求是;要坚持真理;光明磊落难能可贵;有理走遍天下;要不畏;委婉胜于直言;讲究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忠言顺耳利于行。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审好这个题后,从以下角度去写: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本材料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概括语是对三则事例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三则事例都可以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事例是三个不同的角度谈人才成长的三个规律:①人才成长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②好奇心很重要,人才成长必须具备一种探索精神,要勇于拼搏,不断体验,百折不挠,表现出对新知的极大渴求,有努力创新的愿望,这是成才的内因。③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才成长有积极作用。

第5篇:作文立意范文

一、借用材料主旨法

这是材料作文立意通用的方法。即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材料,概括其主旨,直接拿材料主旨做文章立意。这是材料作文立意最常见,最稳妥的方法。

例如:《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抓关键句法

适用于叙述和议论或抒情相结合的材料。我们要把握的关键句主要是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具有提示性、暗示性、概括性。把握这些句子也就把握了材料的中心,然后根据中心确定立意。

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领会寓意法

适用于哲理名言、寓言故事、漫画等材料。这些材料往往更含蓄,更难懂。但是理解了其中的寓意,也就可以确定立意了。

例如: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导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四、求同求异法

适合多则材料作文。这些材料之间往往有共同的中心,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是材料之间有相同的观点,一是材料之间表达的是相反的观点。我们找到了它们之间相反或者相同的地方,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立意。例如: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第6篇:作文立意范文

一、分析词语,品悟语义,把握内容,符合要求

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含蓄深刻,跳跃性强。作为作文材料的诗歌,往往又是哲理诗,内涵丰富。因此,要读懂所给诗歌,我们就要对重点词语进行筛选,结合其所处的语境恰当分析,把握其含义。

诗歌的语言有时为了表达或合辙押韵的需要,常常在语法上改变其词性(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颠倒词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省略句子成分(如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品悟时,我们要注意这些特殊现象。

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我们就要统观全诗,全面具体地分析归纳,切忌断句取意,以偏概全,遗漏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后,我们可依此发散思维,确定出作文的角度,恰当立意,以写出符合要求的高分作文。如: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这是泰戈尔的《错觉》。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住诗歌的寓意,才能正确立意,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诗歌的题目是“错觉”,其意思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我们可知诗题“错觉”的意思是:双方都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却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于是处在自怨自艾中。我们在把握诗歌寓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展开联想,便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这种错觉现象到处都存在着。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不要羡慕别人,要做好自己;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不要好高骛远;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二、抓住意象,明确寓意,善于联想,化大为小

诗歌中的意象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作者常常运用意象借物抒情,表明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类材料作文中的诗歌,其意象大都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要抓住意象由表及里进行分析,从而展开联想与想象,明确其包含的象征义和寓意。如果诗中的意象较多,就要分类比较,抓住最能揭示中心、最具象征义的意象进行分析,然后对号入座,巧妙联系现实,化大为小,写出角度准确、立意深刻、思想深邃、中心突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高分作文。如: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这首诗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属于哲理诗。诗歌中的物象是镜子,意思也不难把握。我们只要按照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步骤,通过抓关键词语、品悟语义、把握主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能准确立意,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诗中“照了一辈子人”是褒;“就是没有照见自己”和“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中,作者借助“就是”“才”这两个关联词语,使语意发生了转折,其意为贬。作者先褒后贬,欲褒实贬,从而定下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于惋惜、责备、批评中由物及人,告诉我们: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明确了诗歌的深意和感情基调,文章立意就迎刃而解。我们可以依据深意,化大为小,深刻论述“以人为镜,看清自己”,还可以从“以史为镜,吸取教训,认清自己”等方面来确定立意。

三、提炼主旨,辨明是非,注重方法,立意深刻

只有准确把握住诗歌的主旨,作文的立意才能不脱离所给材料,才能准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题目,品悟关键词语,抓重要意象,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然后总结归纳,提炼出诗歌的主旨。

我们只有结合全诗内容和命题者的要求,才能把握好命题者的意图。我们可以通过辨明是非、善恶、褒贬,使提炼出的主旨更加准确全面。如能从辩证方面来确定角度,所写出的文章会立意深刻,其语言会更有说服力,思想内容会更为深刻。如:

第7篇:作文立意范文

素材1

一个旅人行走在路上,在一条大河旁,他看到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而发愁。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的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结果过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匆匆走了。旅人很懊悔,他觉得不值得耗尽气力去帮助婆婆,因为他连“谢谢”两个字都没有得到。哪知道,几个小时后,就在他寸步难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追上了他,年轻人说:“谢谢你帮了我的祖母,祖母嘱咐我带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说完,年轻人拿出了干粮,并把胯下的马也交给了他。

立意角度一: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就一定营造出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

立意角度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立意角度三: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需要拿出耐心等一等。等一等后生活就有可能会由阴转晴,由暗到明,“等待”会带来惊喜,展示一片崭新的天地。

素材2

我而立之年时上了一所夜大。一天傍晚,突然暴雨如注。我穿上了雨衣,冲出屋门。风雨中,雨衣鼓胀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到云中去。我扔了雨衣,连滚带爬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包括我在内,还没来三分之一呢!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老人见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缓缓地说:“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立意角度一:在人生旅程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拥有胆识、毅力和自信,克服包括暴风雨在内的一切困难险阻,经得住考验,最终就能走向成功。

立意角度二:生活中如果遇到艰难险阻,只是胆小怯懦或瞻前顾后,就会被淘汰或一事无成。

立意角度三:学贵有恒,既然树立了志向,就要持之以恒,以实际行动来见证,这样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对话】

素材1

有一位青年,他的生活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暗淡和贫困。

一天,他遇到一位经常和别人谈论命运的禅师。于是,那青年向禅师询问:“您说人真的有命运吗,那么我的命运在哪里?”

禅师就让他伸出左手,笑着给他指看爱情线、事业线和生命线之后,让他将手掌再慢慢地紧握起来,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

那青年答:“在我手里啊!”

禅师沉默不语。

片刻之后,那青年恍然大悟:“啊,我的命运原来就在自己手里啊!”

立意角度一:当身处逆境的时候,不要寄托希望于他人,而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立意角度二:做事情要有执着、坚忍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敢于向命运挑战,用自己的不屈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书写人生的辉煌。

立意角度三: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都会面临许多抉择,当你紧紧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努力奋斗,最终一定能够摆脱平庸,有一定的建树。

素材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一些名山胜地都完善了配套的设施,譬如架起了缆车,方便旅客上下。而且,一般的旅行活动都采取了上山乘缆车、步行下山的方式。在这种活动中,有三种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甲说:“上山坐缆车,啥也没看到,下山下了千级台阶,腿肚子都抽筋了,找罪受!”

乙说:“上得太快了,只好慢慢下了,也算软着陆嘛!”

丙说:“一边下山,一边看风景,这辈子的下坡路我全走了,今后就一定顺了!”

……

立意角度一:心态决定命运,对待问题的态度,不仅关系到事业是否成功,甚至还影响着健康与生命。与其悲观消极、自怨自艾也于事无补,不如调整心态,获得一份快乐。

立意角度二:既然某种现实已客观存在,我们也无力扭转,倒不如转换一下思路,化悲观为乐观,追求一种自身的快乐与幸福,达成一种和谐境界。

立意角度三:生活中为人做事,都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样就能造就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乐观的人就会积极地寻找攻克的方法,加以化解,从而收获成功。

【小场景】

素材1

有这样一个电视节目片段:山间小学通往外界的唯一的一座石桥被洪水漫没,老师带领孩子们扶着栏杆过石桥,但孩子们看着脚下肆虐的洪水,惊恐得无法迈步。老师要求“抬起头,望着蓝天”,孩子看到了蓝天白云,暂时忘却了惊恐,勇敢地通过了石桥。

其实,生活中的险境有时无法回避,与其悲观地停滞哭泣,不如豪迈地欢歌前行。

立意角度一:人在旅途,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境。此时,如果你悲观丧气,放大困难而停滞不前,或者选择了逃避与退缩,便会陷进人生僵局而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立意角度二:在生活道路上,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要树立必胜的信心,积极乐观地大步向前迈,一路欢歌,走向辉煌。

立意角度三:对待人生要有一种处事不惊的从容与镇定,抓取希望与将来,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获得信心与力量。

素材2

看!他来了,身着精致的灰色礼服,简约而又优雅。他自信地走到钢琴前,坐在特制的琴凳上,安静地脱鞋,抬脚,轻盈地移动脚尖,原创钢琴曲《希望》的旋律从他的脚尖潺潺流淌出来……在场的所有人不得不叹服他无可挑剔的实力与才气。于是,用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对他的敬意。他就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精彩地去活”就是他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是他埋在心底最强烈的信念。

立意角度一:逆境是一所大学,当厄运降临到你的身上,不要叹息生命的悲哀,而要始终以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去努力奋斗,去追求精彩的人生,从而感动世界,见证奇迹。

立意角度二:身在福中要知福,健全的人们更要学会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打开动力,去创造奇迹,从而顽强地战胜生命中的一次次磨难,获得最后的胜利!

立意角度三:拥有理想固然重要,但是要梦想成真,还需用信心来创造,用行动来验证,相信自己“我能行”,展现当代中学生蓬勃向上的情怀和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

以尊重生命的名义公示遇难者的名字

西班牙2013年10月28日为因沼气中毒而死亡的6名矿工举行了多个悼念活动,其中煤矿业28日在遇事矿场所在的小镇举行了悼念集会,西班牙全国矿场28日和29日停工两天,而卡斯蒂亚・莱昂大区政府也宣布举行3天的官方默哀。据了解,经过初步调查,此前一天的事故大约是在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发生的。由于沼气泄露太突然,距离泄露地点太近的矿工既没能及时逃出也没能戴上防毒面具。最终6名矿工在此次事故中丧生,这是西班牙18年以来发生的最大矿难事故。

2010年美国矿难,奥巴马在悼念致辞中逐个念出遇难矿工的名字,甚至叙述了29条曾活在世间的生命细节:凌晨4点半起床,最迟5点,他们就开始一天的生活,他们在黑暗中工作。穿着工作服和硬头靴,头戴安全帽,静坐着开始一小时的征程,去到五英里远的矿井,唯一的灯光是从他们头戴的安全帽上发出的,或是进入时矿山沿途的光线。每一个名字,每一个细节,总能触动他或她的亲人,这就是生命被重视的重量。

2002年在“9・11”一周年追悼仪式中,3000余名遇难者的名字,主持人足足念了2小时28分钟。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他们,但每一个名字总能触动他或她的亲人,那是一种生命被重视的重量。而在之后的“9・11”纪念活动中,诵读遇难者名单也是经常出现的仪式。

第8篇:作文立意范文

二、 对生命顽强的礼赞

生命是脆弱的,那么多的人一下子魂归天堂。生命又是顽强的,被埋100小时后而被成功救出的生命奇迹一次又一次燃烧起人们的希望,震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激动流泪之余不得不喟叹生命的顽强。这些生命奇迹源于被救者强烈的求生愿望。他们为了生存,宁肯喝自己的尿,吃作文本纸,这种对生的坚守和永不放弃让人肃然起敬。

【 立意关键词 】 顽强 求生 奇迹 生存 勇气 坚守 信念 震撼

三、 对于奉献爱心的提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灾面前,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起来,这让世界在此见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和不可摧毁。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截至2008年5月21日,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财物160.9亿元。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一人捐出一亿港元,李嘉诚先生在第一批捐款一千万元的基础上,再捐款一亿元。这种行为的后面,传递的是爱心。灾难是不幸的,然而灾难又是幸运的,他让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蜕变和重生。

【 立意关键词 】 奉献 爱心 捐助 无私 传统 伟大 互助 合作

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族精神的回归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这是地震发生以来主流媒体的宣传主题。是啊,我们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万众一心。从捐款捐物、绿丝带到全国哀悼日,全中国13亿人生活中好像只存在一件事情: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市场经济下因物质利益诱惑冲蚀而缺失的人文素养,被汶川地震生生地揪扯出来,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斗志,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得到回归。

【 立意关键词 】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民族精神 回归 斗志 忧患 安乐 人文素养 血浓于水

五、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在灾难面前,灾区人民忍受着家园被毁,家人罹难,家财殆尽的多重痛苦。但是生活总是要进行下去。他们没有陷在痛苦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而是奋起抗争,生产自救,和灾难较量,和时间赛跑。外来的爱心援助让他们感激,然而 他们 自己更是学会了坚强。许多村民开始清理废墟,村外的水田里农民已开始插秧工作……伟大的人民。

【 立意关键词 】 自力更生 自强 抗争 自救 坚强 勇气 超越 超脱

六、难忘师恩

灾难袭来,许多学校正在上课或午休。灾难是这样的残酷,顷刻间要把这些花朵统统摧毁。危难关头,教师们用自己柔弱的脊背、纤细的胳膊,为学生撑起一方狭小的天地。谭千秋、吴中红、张来亚……一长串已逝的、未逝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至生命诠释着师恩如山。谁是最可爱的人?谁在生死关头坚守着道义、责任、良心?他们都用一种生命的美丽姿势成就了生命的永恒。

【 立意关键词 】 师恩 责任 道义 良心 生命的美丽 永恒 美德

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思

文传地震再次让人们见识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弱小、无助。虽然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得到拓展,然而,当大的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人类仍然显得那么的束手无策。印度洋海啸、缅甸风暴、文传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人类就应该就此止步,听天由命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人类需要更好地发展科学研究,更好地研究自然、利用自然,和自然和谐发展。

第9篇:作文立意范文

选择赞成燃放,可以从民间习俗、人情需求、文化传承等角度正面阐述;同时还可以由禁放原因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出发,指出暂时性燃放的烟花爆竹并不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原因,而安全隐患主要与产品|量和自身安全意识有关等。

选择禁止燃放,可以正面例证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也可以论证“年味”也能换一种形式,不健康的习俗可以休矣。

选择限制燃放,则更容易写作,只要结合前两者即可。

要注意的是,对燃放烟花爆竹的三种不同态度,实质上是传统民俗与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的激烈碰撞和博弈。行文时除了罗列理由,最好能再提出几点解决方法,比如提高烟花爆竹“国标”、改善城市规划布局、改变经济和能源结构等,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这个题目将成语“买椟还珠”放到了当下的社会环境来思考。

“还珠”的行为固然愚笨,但制作精美的“椟”的确能吸引顾客的目光,增加“珠”的价值,所以,适度的包装会“锦上添花”。但过分的包装只会“喧宾夺主”,无端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久而久之会失去消费者,得不偿失。由此出发,可以立意为:产品需要包装,但要“适度”。

当然,也可以从材料的对立面出发立意:不需要在意外在的包装,内在的品质最重要,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还可以做更深层的思考:剖析内在品质和外在包装的辩证关系,引申到“文”与“质”的关系。

在这个作文题中,陈道明反驳的话语是关键句,从中可以挖掘主题,如:(1)世界是由平凡的人组成的,没有这么多英雄,正是看似“平庸”的人通过努力奉献了精彩,所以,要看到平凡的人的价值;(2)孩子们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获得了集体荣誉,个人英雄是英雄,团体英雄也是英雄;(3)孩子们的动作虽然整齐划一,但“每一张脸是不一样的”,在群体表现中也可以体现个性,“集体荣誉”与“个人英雄”并不矛盾;等等。

题目中的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理想”的。第一则材料揭示了孩子们的理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科学家”变成了“明星”“老板”这类受人关注、收入丰厚的职业。第二则材料进一步说明,当下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极少与科学相关。

材料的内在指向在于引导同学们思考物质与精神、名利与理想的关系。科学家的物质生活未必丰富,但精神往往是富足的;而明星、老板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名有利、物质生活不错。所以,人们应该更多地追求精神的富足还是物质的富有?是追求名利还是理想主义?写作时,应该就此话题展开辩证思考,可以赞同追求物质,因为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可以提倡人应该有点理想主义,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阐述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并非矛盾对立的双方。

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全面、真实地揭示了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面对大数据,你有怎样的思考?你会怎么办?”不外乎三种态度:其一,看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并且全力投入这种生活;其二,更多地看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弊”,于是远离大数据,保持大数据出现之前的生活状态;其三,辩证看待大数据的利与弊,不拒绝,但也会小心,更重要的是学会应对和运用大数据。

相对来说,第三种态度更客观。大数据存在隐私安全问题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的,关键看人们如何应对和运用。只要我们学会变大数据之弊为利,就能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比如可以这样立意:不做数据的奴隶;趋利避害,让大数据造福人类;让大数据为我所用;以敬畏之心面对大数据。

在具体写作时,好的文章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追求思想的深度。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大数据,不仅关系到自我将来的生活,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能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思考,文章自然就会走向深刻。举例来说,如果数据分析能预测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他将来适合怎样的工作……那么,这个孩子该如何生活下去呢?如果数据分析能预测迎合观众或听众的口味,那么,创意、灵感和惊喜还会存在吗?

写作立意的方向可以有:

(1)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利。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类“善假于物”,可以“绝江河”,可以“致千里”,何乐而不为?

(2)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弊。以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很难从纯科学的角度对这一新技术做精细的弊端评估,所以不妨切换视角,从科技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在科技生活中丧失的东西如人文情怀等角度着笔,更易成文。

(3)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利弊皆有,弊端要在发展中去解决。许多人类自身的价值,如创新、审美的能力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这是人类的信心与优势所在。古往今来,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人类发展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力量。

应该说,最后一种立意是这个作文题比较好的立意。

材料从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出发,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利弊给出了三种意见:(1)网络流行语是对汉语文化的丰富;(2)长期误用、滥用网络流行语是对汉语文化的一种亵渎;(3)语言有其固有规律,应包容地看待网络用语。

三种意见,各有道理。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综合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立意如:

(1) 赞赏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因为网络流行语虽有不成熟之处,但其时代性、创新性不容抹杀。

(2) 包容地看待新的语言形态。我们应该相信汉语的自我净化能力,可以在欢迎美好的、有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的同时,坚守好汉语言文字的纯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