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有机蔬菜;技术推广;种植
1有机蔬菜的概述
在进行有机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自然界的植物生存发展,维持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有机蔬菜都是需要经过农业食品认证机构专业认证和专业食品安全鉴定的,在鉴定合格后期再颁发相应的视频安全合格证明,由此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取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不断推动和引导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选择
2.1完整性有机蔬菜的种植基地与常规的蔬菜种植基地有一定的区别,同时也不可以进行混合种植,需要在种植基地的交界地点明确划分,也就是山丘和河流等,需要保持好蔬菜种植基地的整体完整性。2.2转换阶段普通蔬菜生产系统如果想转变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处理,蔬菜食品认证机构需要将认证日期作为有机蔬菜的种植转换期,在该期间,需要明确有机蔬菜的种植人员每项任务都需要符合有机蔬菜的生产需要来实施,由此才可以经有机蔬菜销售到蔬菜市场当中。2.3避免污染为了进一步预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发生污染问题,需要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管理者采用安全的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对应采用合理措施,例如,可以在有机蔬菜种植区域设置隔离带和不同的障碍物,避免因为地域环境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更加值得重视和关注的是,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对有机蔬菜的认证较为严格,有机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缓冲带长度较高。通常都需要维持在5~7m之间。
3有机蔬菜品种的要求与肥料的使用
3.1栽培蔬菜技术的管理有机蔬菜在栽培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配套性的蔬菜种植技术,应用到两种以上的蔬菜品种进行轮流尝试性种植,而且还需要保持好蔬菜的清洁干净。在进行品种轮流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将有机蔬菜的残留物质进行彻底清理,防止第二年进行有机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受到残留病虫害的影响和危害。所以也需要有机蔬菜的种植人员在蔬菜的生长和成熟阶段细心照看蔬菜,需要综合运用到嫁接换根以及保温地膜覆盖等不同技术,由此来保障蔬菜幼苗的分布均匀。3.2有机肥的注意事项蔬菜种植人员在有机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将植物肥料和动物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备出有机蔬菜肥料,以此来促进蔬菜的根系生长和水分吸收,还应该尽量保证少施肥。在进行有机蔬菜根外追肥的过程中,严格分析有机蔬菜的微量元素需求量,按具体需要进行施肥。具体是以667m2为单位,用硫酸锌1.5kg左右,拌细干土15~20kg,苗期至拔节期条施;用硼砂0.4kg,若使用硼酸的话,还需要再减少l/2的用量,拌细干土15~20kg。
4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有机蔬菜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有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可以利用除草剂和机械等手段来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做到科学、高效种植和管理,保持好种植区域的温度和稳定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是在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需要结合先进种植生产技术手段,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提升有机蔬菜品质。结束语通过近些年的调查表明,人们对于有机食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机蔬菜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有机蔬菜种植引起关注。有机蔬菜种植需要先进种植技术的引导,不断提升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价值,以此来确保有机蔬菜的安全。有机蔬菜的未来整体市场发展前景乐观,所以,为了不断扩大有机蔬菜市场,避免有机蔬菜持续供不应求,需要不断研究和推广出新的有机蔬菜品种,提升种植技术含量。
参考文献:
[1]王利利,董民.不同碳氮比有机肥对有机农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09:1073-1077.
[2]孔立,朱立志.有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基于我国台湾地区数据的空间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06:103-109.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实施
目前我国整体农业种植业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进行发展,而且有机农业产品作为一种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具有极其重要的商业价值。所以必须积极应用与推广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不仅可以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恶化程度进行减轻,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进而大力推动我国农业种植事业的发展。
一、有机农业的作用
为确保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作用,必须积极应用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此技术主要是以土壤自身条件为基础,通过利用相关自然物质,以及实施肥料对农作物进行培养。但是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要求相关种植工作人员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对不同土壤的特性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种植技术开展有机农业的种植[1]。因此,在开展有机农业种植时,积极应用土壤培肥技术,不仅更加利于农作物对营养进行吸收,也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农作物的侵害,从而使农作物能够进行更加健康的生长。
二、有机农业种植土壤的培肥途径
1、农作物培肥。因为植物具有十分广泛的来源,草木农作物经过发酵可以作为施肥材料,主要是发酵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木炭与木灰等腐植酸物质,就可以产生肥料,但是经过农作物培育的一般情况都是绿色植物所制作的,从而可以将这种肥料叫做绿肥[2]。同时绿肥可以改良土壤,逐渐成为有机肥栽培技术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及绿肥具有来源广泛、良好的适应性、成本低的优势,所以农民在使用绿肥时,不仅需要掌握绿肥的实际使用情况,也需要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才能够确保科学合理的使用绿肥。
2、动物培肥。通过微生物可以降解某些物质,这样所产生的物质能够直接进行施肥,微生物所制作的肥料与根瘤菌、硅酸细菌相比较,微生物所制作的肥料可以对钾、磷等进行释放,使有机肥得到良好的分解,进而避免过度破坏环境。同时微生物降解施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含量,也使土壤的养分越来越高,有效避免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进而不断加快农作物的生长[3]。
3、天然物质培肥。有机农作物的种植对化肥的标准较高,为确保满足其标准与要求,可以将有机肥料与矿物肥料作为培肥肥源,如果只是对一种有机肥料进行使用,改变没有办法满足有机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同时将矿物肥料划分为石膏、石灰石等钾矿肥料,以及没有经过处理的窑灰与硼酸等氯化钙、硫化物,都可以将其作为无机矿肥料。
三、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1、提前耕种对环境进行改善。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机农业才能够进行发展,例如协调土壤温度、空气与水分等,有机改善土壤耕层使土壤始终保持一定的松散度,能够更加利于农作物根系的发育,从而大幅提升土壤的肥力。同时通过开展间作与轮作,可以大幅提升土壤中有机物物质的含量,具有十分充足的氮肥含量,而且需要选择适当的灌溉方式,才能够确保土壤含有充足的水分,进而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加快。
2、科学施肥对土壤进行改善。因为通过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法不仅可以对收入进行增加,也可以对开支成本进行降低,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肥料,进而达到农作物增产的目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分析农作物对肥料的实际需求,以及肥料的利用率、养分量,才能够确保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空间,从而对肥料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失衡问题进行有效缓解。并且有机结合土壤肥力与施肥,不仅可以对不同养分元素进行平衡,也可以对因施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减少,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3、因地制宜平衡施肥。在对有机农作物进行施肥时会被各种因素所影响,例如土壤性质、种植技术等,在开展施肥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土壤性质,确保通过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案,使施肥达到最佳的效果。例如砂质土壤需要在肥料中添加土壤渣非,不仅可以对土壤质量进行保障,也提高土壤的肥力;而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添加石灰,对酸碱平衡进行实现,在确保土壤酸碱平衡之后,在对其他养料进行添加能够更加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为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特质属于极其重要的因素,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微生物量、湿度、温度等具有紧密关联,所以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施肥。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现阶段,整体农业种植业逐渐趋于市场化,而作为一种高品质、无公害的商品,有机农业商品具有非常突出的商业价值。与此同时,有机农业种植方式也是一种有利于生态的良好的种植方式。在无药、无化肥的前提下,作为确保农作物获取充分肥力及有效抵抗病虫害的一种种植方式,土壤培肥技术不容小觑。
1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关键点
1.1科学耕作
科学使用化肥耕作相应的种植物,是有机农作物最大种植特征,而有机农作物生长的好坏与土壤情况紧密相连,特定的农作物适合生长在特定的土壤环境中,这也是因地制宜的主要体现[1]。假设强行耕种不适宜的农作物在不适宜的土壤环境中,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土壤资源,进而产生不好的效果。对农作物进行科学耕作,可显著协调土壤中的各种因素如水源、肥料。通常情况下,农作物适合在土质比较稀疏的土壤结构中生长,这样也更容易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在种植农作物期间,农户也更偏向于轮流耕作、套作等种植模式,使用上述种植模式可大幅度提升土地利用率,避免浪费现象发生[2]。除此之外,经常采用地下水源排灌、滴灌及灌溉农作物,可对土壤育肥效果进行显著改善,增强植物生长发育能力,并提供丰富的水源及营养给农作物,进而显著降低因为自然灾害如干旱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度提升和保障农作物的生长效果。
1.2科学施肥
人粪是速效有机肥,其中有很高的含氮量,施肥时农户需要掌握最佳的施肥时间。此外,人体排泄物中有机物含量较低,易产生病原微生物。因此,在人类粪便的应用中,需要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处理有机肥时容易增加肥料中的腐殖酸,所以,多数有机肥较适用于基肥而非追肥。同时,农户需要融合不同性质的土壤,选择最佳种类的有机肥料,进而丰富土壤养分,对土壤培肥进行更好的实施。比如沙性土壤,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土壤培肥能力,因此若想有效改良沙性土壤结构,提升培肥能力,农户需要尝试将土杂肥及沼杂肥掺入其中[3]。此外,为增添有机质、改良土壤,需使用有机肥培肥地力,使用无机化肥补充大量元素的养分。在杀虫剂方面,最简捷的方式是使用无机药剂。纯有机生产中也含有机农药,其从植物源、矿物源中提取的更多残留物毒性较低,通常3d后就失去药性了。除了有机药剂方式外,还有杀虫灯、性诱剂以及黄板诱杀方式。在农药方面,较为单一的农田系统会引起虫害肆虐,重茬时会引起更大的危害,因此可以几年一换种植的农作物,这样可大幅度降低虫害的出现率[4]。可以不使用毒性太大的农药,或是危害环境太大的农药,再或是无残留的农药。
2加强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有效提高施肥水准
土壤各方面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比如土壤湿度、温度及盐分等,在东北,土壤不仅温度较低且微生物少,所以需要应用有机肥料将土壤转变为有机物,进而促使农作物对有机物进行更好的吸收,所以对微生物肥料进行适当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其能有效分解有机质,还能进一步改进农作物生长条件,绿色环保的效果十分显著,更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施肥水准,为我国农业种植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5]。
2.2在实践中巧妙运用测土配方技术
该技术在有机农业种植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不仅能有效提升有机肥料的使用率,同时还能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节约。所以,农户要科学地运用此种技术,研究肥料的特征及功能,同时与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相结合,高效把控肥料的使用量,进而保障肥料的充足运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100多个国家内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其面积与种植人数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有机产品主要为植物类产品,动物性产品较少,野生采集产品增长速度最快。其中主要出口品种包含有机茶、有机大豆等。截至2010年底,我国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都已达到26家,发放证书4 800张,获得认可的企业超过4 000家,有机产品认证面积在260万公顷以上。2013年,我国有机食品销售额在50亿美元以上,但相比前几年出口规模逐步减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机农业的发展市场也逐步转向国内,当前,我国有机食品消费额每年增长速度都达到了30%~50%之间,但仍供不应求。为更好地了解有机农业,提高有机产品质量,就必须重视土壤质量。土壤培肥是利用人为措施,如合理轮作等,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及生物活性,促进农产品向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
1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概况
1.1 有机农业的概况
有机农业即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生产环节无需任何或基本不选取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如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与畜禽饲料添加剂等,为满足作物营养需求,可选取有机肥、动物排泄物等作为肥料的种植业,或为满足畜禽营养需求,选取有机饲料的养殖业都可看作是有机农业。相比常规农业,有机农业的特点如下:第一,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环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第二,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第三,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第四,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1.2 土壤培肥的概况
土壤培肥是指利用人为方法达到土壤肥力提升的过程。要求在相应耕作条件下,利用精耕细作,采取合理施肥、灌溉等方法,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农作物稳产、高产。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基础关系为根―微生物―土壤,选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土壤的各项特性进行改善。
2 有机农业对土壤培肥的要求
伴随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有机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环节,科学、生态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有机农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对生态土壤不产生任何损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环境良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绿色、健康的食物。相比常规农业生产,有机农业的优势在于营养、安全及健康更佳,且无污染。此类农业生态生产结构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做好土壤培肥在有机农业发展中极为重要。
通过土壤培肥措施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都会施用化肥,主要以氮肥为主,此类肥料不但会对农产品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还会出现农产品硝酸盐、亚硝酸盐过量现象,甚至会严重污染农业面。大力推行有机农业土壤培肥工作,可最大限度减少农业化学肥料使用量,防止以上问题产生。
有机农业强调土壤培肥选用豆科作物、绿肥植物轮作、土地修正及肥料施用等方法,通过以上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据相关要求表明,有机农业生产田块轮作作物必须在3种以上,且包含豆科作物、绿肥等,如部分地区一年仅能生长一茬时,则轮作作物可选取2种,且包含豆科作物。除多年生作物及牧草等意外严禁相同田块持续种植一种作物。
3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的途径与技术分析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进而促进了有机农业的迅速发展。土壤培肥是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培肥效果直接影响着有机农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合理选择培肥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机农作物绿色、无公害。
3.1 不断扩大有机肥源
目前,往往选取化学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其特点为见效快、施工方便等,因此,传统农家肥、施肥方法应用越来越少。基于此,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行动力,合理选取有机肥,拓展肥料来源,且对禽畜粪便与农作物秸秆等资源进行合理收集及充分利用,将源源不断的肥源提供给有机肥生产,实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同时满足冬季绿肥有机结合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为有机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2 加强生物肥料的施用研究,提高肥料施用技术
有机肥具有丰富的营养物,利用土壤各种特性作用,如化学、物理反应及微生物发酵、分解等,可逐步释放肥料内的养分,这种材料具有稳定及较长肥效,为此,必?加大生产及施用有机肥量。目前有机肥生产应用最多的是酵素菌发酵技术,原料主要为猪粪、鸡粪,选取好氧发酵技术,形成高质量酵素生物有机肥。其特点如下。第一,充分发酵。选取好氧发酵技术,发酵腐熟可分两次完成,2~3个月为发酵时间范围,酵素生物有机肥充分发酵后可安全使用,作物种植中,一般可用于基肥及追肥,也可用于种肥,可避免对根、苗造成伤害。第二,彻底除臭。充分发酵禽畜粪便后,可达到无公害功效,并能够将臭味彻底消除。第三,消毒效果良好。经过重复发酵禽畜粪便,尤其是在高温下,如70℃发酵,能够将病菌、寄生虫彻底消除,防止病害加重。第四,具有丰富的养分。根据相关检测要求,酵素生物有机肥内含有40%有机质,11%为氮磷钾,如3%为氮含量、6%为磷含量及2.5%钾含量。第五,活性酵素有益菌较多。据相关数据显示,酵素生物有机肥内高活性酵素有益菌极为丰富,每1kg内酵素有益菌超过500亿。
3.3 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为土壤测试与肥料田间试验,需严格按照作物肥料需求、土壤肥料供给能力及施肥效应等条件,在有机肥合理施用的前提下,计算出氮磷钾与微量元素施肥量、方式等。换言之,在科学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保证配方肥施用的科学性。
有机农业种植选取测土配方施肥,不仅能够提升肥料利用率,还能实现稳产、高产的目的,是农产品质量有效改善的重要途径。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中,应严格遵循植株、种植时间等要求合理施肥。且对所有营养因子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协调,合理配置使用氮磷钾与微量元素,进而提高作物产量。要求做到以下几?c:
1)按照有机肥特性施肥。秸秆除外,农作物需堆积处理有机肥,保证其腐熟充分,且与农作物生产要求相符。禽畜粪尿含有大量氮素,可作为追加肥应用。施肥前需先做到无公害化处理,为保证土壤内养分充足且平衡,需适当进行磷、钾元素的补充。基肥也可选取富含腐殖酸的堆肥、沤肥。
2)按照作物品种及生长需求施肥。农作物品种较多,品种不同则对土壤营养需求也存有极大差异。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农作物生长需求,及时掌握其养分配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选取的肥料、施加量等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才能避免浪费,提高经济性。
3)按照土壤性质施肥。作物施肥环节,如土壤性质各异,则其选取的施肥技巧也存在极大差异性。为此,施肥前必须先了解土壤的性质,根据性质特点合理选取施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肥效率,达到良好效果,保证作物健康成长。例如土壤为砂性土,则肥料需增添适量土杂肥、沼渣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如土壤酸性过强,则需将适量石灰添加进入,中和酸性。如土壤碱性过高,则需掺加硫酸粉,综合酸碱性,为作物生存、生长提供良好土壤环境。
3.4 合理轮作、间作,提升土壤自身培肥力
利用合理轮作、间作,不仅能够确保土壤生物多样性,还对地力肥力增强及病虫害防范极为有利。如相同田块多年连续进行一种作物种植,将出现相同代谢物质积累现象,也可能由于缺少某类养分,出现严重的重茬病。选取豆科作物和其他种类作用进行轮流耕作、间作,土壤内的氮素可通过豆科作物根瘤菌加以固定,还可提高土壤内氮素的含量,增加养分。除此之外,作物成熟收割后,其残存根部及根瘤等也可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
关键词:有机农业;面源污染;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可以影响气候变化、大气平流层臭氧消耗及对流层臭氧的积累,造成主要流域和近海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已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农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2012—2014年农药每年平均使用31.1万t(折百),较2009—2011年增长了9.2%。201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912万t(折纯),1hm2均施用量328.5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我国还存在着有机肥利用率低的现状,目前,全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t,实际利用率还不到40%,其中,畜禽粪便利用率仅50%左右,畜禽粪便对农村河流污染严重,是河流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还田率仅为35%左右,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造成严重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此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农村环境安全,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2有机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2016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在全国范围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要求各地制定化肥、农药零增长工作方案,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2017年中央1号文《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范围。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比较注重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体系的建立,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作物生长调节剂,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生物、生态的防治措施代替单纯依靠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有机农业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比较安全的农产品,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需要。
3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有机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较少,但从现有研究发现,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有机农业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土壤环境质量,并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另一种是在不同有机农业种植系统中,有氮、磷流失量增加的风险,从而未减少污染程度。黄惠英[1]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对有关北京市有机农业及其产业化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请有关专家对3种不同模式的有机农业所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影响3种效益的不同指标赋值,结合评分表和问卷数据,用层次分析法分析3种效益在综合效益中的比重、重要性系数以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有机农业产业化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3种效益中,生态效益比重最大,其次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各项指标表明,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促进作用,并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刘世梁等[2]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全过程分析有机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明确了各环节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对有机产业链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比较了有机与常规农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有机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影响程度为68%,常规农业生产为50%,体现出有机农业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优势。卢东[3]以有机农业的生产基地作为研究内容,分析比较了有机与常规农业生产体系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生物学指标和水质指标差异性。研究表明,相比较常规农业,有机农业生产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透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自然含水量和吸湿水含量。有机农业通过生产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利用,如豆科植物作物轮作、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氮磷钾与有机质的含量,提高氮磷钾转化效率。同时研究发现,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可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席运官等通过对比有机和常规稻田排水污染情况研究,发现有机水稻生产有利于降低排水中的氮含量,也可以减少总磷浓度,但有一定的磷积累风险[4]。也有研究发现,有机农业生产中,如果技术使用得不正确,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面源污染风险,如Vagstad等认为有机氮是农业生产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种植系统中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判断有机农业可以降低氮素流失[5]。
4发展有机农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近几年,有机农业在我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但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一直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有机农业种植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调整好人口与农业之间的关系。由于农民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阻碍了一些生物的生长发育。比如DDT,上到老叟下到儿童都听过这一词语,因为它很难在空气中进行降解,且在动物的体内难以排解,致使大量生物出现中毒现象,如一些鸟类无法繁殖后代,造成部分鸟类濒临灭绝。
2病虫害在有机农业种植中防治的原则及方法
2.1采取多样化种植,保护生态平衡
采取多样化种植的方式,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进行种植,使得有机农作物种植处于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同时也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传统的农业种植,通常是在某一区域内种植一种农作物,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一旦出现农业病虫害,将会迅速发展,对此类农作物带来巨大伤害。所以,需要选择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的区域里合理地规划农作物种植,使得这些农作物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能够起到抑制害虫侵害的目的。此外,在安排农作物种植时也要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结合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时间,合理规划种植,以达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1]。
2.2加强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在选择种子与树苗的时候,要优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禁止选择转基因品种。确定种子及树苗以后,要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温水浸泡去除那些带有病虫的种子,然后通过晾晒增加种子质量。在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规划种植制度,尽量避开病虫发生高峰期,选择害虫与益虫同步生长的时期进行种植,也可以是气候条件不符合害虫生长的时期。在完成播种之后,要及时喷洒治理病虫害的药物,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中。待植株生长到某一高度时,要对枝杈进行合理修剪,及时定花定果,去除带有虫害的枝杈,加强田园管理,确保作物生长场所干净卫生。
2.3合理选择防治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都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通过大量施加化学农药杀死害虫,尽管见效快但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化学农药中存在大量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人们一旦食用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身体状况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其次,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也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威胁,破坏生态系统,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如果选择生物防治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以上问题。比如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内,养殖一些鸡、鸭等能够捕捉害虫的家禽,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业病虫害。其次也可以根据病虫的趋性,在种植农作物周围设置灯光,这样集体捕杀害虫,可有效控制病虫害[2]。
2.4提高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研究、深入群众、走入田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沟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归纳总结出当前农业病虫害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些难题,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培训、讲座,或者是通过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部门要定期组织技术研究人员参与培训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指导,增强他们对先进农业知识的利用率,加强研究,以找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2.5综合治理病虫害
对于有机农作物中产生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思考。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化学农药破坏环境生态平衡及土壤质量。采取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数量。其次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病虫害防治并不是根除一切病虫害,实际上也达不到这一点,所以只需要控制好病虫害,使其不会危及到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即可。总之,从长远的角度看,有机农业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面对我国的实际现状,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大量耕地被重金属污染。为此应积极改进种植策略,努力发展有机农业,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友见.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9):70.
1.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将农业资源和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它将农业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过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浪费的问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效应。
1.2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时代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生产绿色环保农业产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积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良性的农业种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附加效益。
1.3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所谓有机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等,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积极使用有机物质,实现自我循环,运用天然植物性的农药和杀虫剂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且建立农作物的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人畜粪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机农业经济能够将农业生产发展归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中去,因此属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且能够降低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机农业通过使用人畜粪便以及生态系统自我循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绿色环保型农业产品。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问题。有机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且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要求,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而也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4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应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市场上关于农产品的信息,降低农民盲目跟种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1.5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经济不仅仅具备了食品保障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原料供给、生态保护以及观光休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日趋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趋向于走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放松生活压力、增进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能够拉近城乡居民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还能够积极培养城市儿童尊重农业生产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都市休闲农业还能够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结语
农业种植中,如何在学结中国传统农业精髓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科学的技术以及欧美发达管理思想的替代农业,是每一个农业种植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环境问题;思路;新技术
一、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85年,在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不仅全面铺开,其效应也已开始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现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进口在全部进口总额中只占很小比重,这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和不足。总体上说,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中国农业仍是一个低收入行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受到工业化能力的限制。这两大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维持着中国农业投入产出的低水平均衡。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的低收入使农村劳动力流出,极大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这对主要依赖人力资本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造成了致命打击。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尽管中国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所增加,但中国农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没有显示出来,更没有显示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强大竞争力。
二、农业种植中的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现阶段下,由于土壤使用不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化学药品,导致了现代农业种植出现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量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而土壤板结导致植物营养不良;肥料的不恰当使用破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使生物多样化锐减。这一切都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而因此使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工业“三废”污染急剧向农村蔓延。环境监测表明:在全国7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流经城市河段82%受到严重污染。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农业污染,中国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农药超量使用使得农药残留超标率和检出率很高,化肥的使用已使粮食增产出现了边际负效应。农药、化肥等的滥用不仅使土壤、水体和大量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不少农作物高产地区的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病虫害越治越多,耕地污染、水污染及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
中国农业的未来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如开展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建立健全资源产权制度、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估方法和有关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等,节约农业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业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就可以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农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相关思路
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人们为了改造自然,甚至发展到与自然相对抗的地步。自然界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遭劫、环境进一步恶化,而用来进行现代农业的土壤、农业资源等也被进一步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农业就需要选择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努力发展中国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选择无污染的生产环境,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肥料污染自然条件。农业种植不单单是施放有毒肥料才能使农作物生长迅速。中国的农业要实施全过程监控,使食品能够洁净生产,让百姓吃得放心。农业种植要在满足所需的生产条件下,充分发挥植物营养的因素,让农作物栽培能够在恢复土地生产力的状态下健康成长。农作物的栽培要能在抗御天气灾害,施放无毒有机肥的基础上,实现优质生产,使农作物好吃不减产。中国农业种植中,要倡导人类、自然的和谐共处,要能在注重土壤保健和植物保健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施用有机肥,才能确保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种植物的产量。
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不同。农业种植者要能在依靠自然的恢复力量提高土壤的系统生产力,充分利用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的使用技术充分调动土壤植物本身的潜能,并根据栽培的有效方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弥补土壤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植物产量和优质性。在农业种植中,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解决了高产问题。
四、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要适应中国有机农业的新技术
现阶段的中国农业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来,虽说产量上去了,但是土壤却搞坏了。植物的营养需求对化肥和植物营养产生了重要依赖,不施化肥庄稼无法长好,而病虫草害没有农药也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种植的投资越来越大,但是种植的产量却没有得到正增长。农产品品质越来越差,土壤的板结程度也越来越厉害。因此,农业种植要充分发挥各因素在种植结构中的作用,采用有益的新技术。
五、依靠科技,提高栽培农作物的单产量,奠定种植业的调整的物质基础
1.采用良种良法配套,积极推进单产水平
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调整种植结构,从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等方面调整种植结构。要最大限度挖掘现有粮食作物的品种遗传潜力。要加强标准化生产,从整地、种植、植物营养、栽培形成配套,让农民看得见,学得来,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证产品质量。同时,粮食标准化的实施需要专家到田间地头搞好技术培训。
2.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要做好节水改造项目、灌区续建项目等处的建设,建成高产稳定农田。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种植物抵御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总之,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栽培得当,才能保证高效高产的种植。将种植与现今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相信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一定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参考文献
1有机农业定义
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有三个原则:health(健康),ecology(生态),careandfairness(关爱与公平)。它是一种新农业生产方式,按照规定的有机农业生产准则,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含化学成分的化肥、农药、生长剂、添加物等物质,也不使用转基因产物及其有关生物,农业生产中不破坏自然规律与原生态,同时平衡养殖业和种植业,使农业生产维持续稳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有机水稻的种植生产,是指人为制造适合水稻生长的自然生态条件,利用生物之间循环产生的有益物,增强水稻自身同化能力与优良特征遗传能力,从而增强对外界恶劣环境抵抗能力,提高其产量与质量。
2品种选择
有机水稻品种选择十分关键,选择的品种需具有适应性广、耐冷性强、稳产性好、抗病性高和熟期适中的优点,选择好稻种需做去除杂质、病虫害与杂草种子的筛选处理,籽粒饱满、粒型整齐纯度高的稻种发芽率更高[1]。
3种植地选择
有机水稻种植地选择非常重要,这与国家制定的有机水稻标准有直接关系。所以,选择种植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三项标准,其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92三级标准,国家空气环境一级质量标准。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有机水稻种植地土壤需有较高肥力,便于排灌水,其他地块与之有自然隔离屏障,周围不能存在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或污染源[2]。
4播种
有机水稻播种宜选择在晴朗温和,平均气温维持在12.5~13.0℃的天气进行。地面有冻土时需待冻土完全融化后再播种,以免影响出芽率。旱作床面必须过水浸床,使床底土和盘土最大程度浇足浇透,排水晾床后方可进行播种,防止发生营养土落干导致“秃疮”缺苗的情况。水作床面根据床面水分可选择适当过水或不过水,保持床面水分饱和均匀。覆土厚度一般为0.8~1.0cm,覆土完成后,总厚度应为2.5~3.0cm,过厚或过薄都不利于水稻生长。插秧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地土质情况、气候等不同因素,控制在适合范围内。
5稻田管理
水稻生长过程中应对稻田及时管理。首先是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期间,适当的增加覆盖进行保温处理。出苗初期多通风,保持田间温度,不得超过28.0℃;秧苗1.5~2.5叶期,加大通风量,注意日夜温差带来的冻害,温度维持在20.0~25.0℃,防止高温烧苗或秧苗徒长;秧苗2.5~3.0叶期,需昼夜通风,时同对秧苗昼揭夜盖,温度维持在20.0℃,最低气温不得少于7.0℃[3]。育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低温冻害,温度过低进及时加厚覆盖物,如出现高温或大风天气,对其采取相应遮阴通风措施。其次是水分管理,出苗前使稻种保持一定湿度,但不能出现积水,对出现的积水或干裂进行晾床或浇水。根据秧苗发芽不同时期需要及时补水,可早晚浇水或者一次浇足浇透[4]。
6施肥
有机水稻施肥有严格要求,主要包括生物肥和有机肥,通常施用的有饼肥鸡粪等非化学类肥料。插秧前需做好施肥工作,可将发酵的鸡粪均匀撒入田中,尽量避免肥料堆积造成烧苗。对于条件许可的苗床地可结合整地,有机肥与腐熟饼肥作为基肥,旋耕平地,田面高低差异保持在3.0cm以内。播种后再施适量有机肥,提高出苗率与成活率。秧苗的分蘖始盛期、搁田中期、促花期及保花期需进行追肥,16:00以后喷施新宝佳,如果喷施内6h出现降雨,必须重新喷施。有机水稻所施底肥要量足品质优,追肥宜少量多次,同时根据地力、底肥、秧苗不同情况合理追肥,分蘖肥、调节肥和穗粒肥的追施非常重要,追肥不当可影响水稻生育期营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