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农业大学课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大学课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第1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现状调查及分析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探讨 试论高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探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北华大学林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 产学研结合模式在中医骨伤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从硕士学位论文引文透视研究生的信息能力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析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现状分析 国家“特需项目”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发展探析 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构想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实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药物分析方向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 研究生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1-07.

[2]王润莲,杜柄旺.养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0,03:5-7.

[3]沈伟,李兰,闵令江,等.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同培养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8-69.

[4]李文红,程光平,胡庭俊.浅析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J].高教论坛,2011(12):95-107.

[5]林桂娟,於朝梅,宫佳,等.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72-74.

[6]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EB/OL],2014-02-26.

[7]姜怀志,孙永峰,刘树明,等.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全日制养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0):58-60.

[8]闻晓波,冉旭华,朱战波,等.基于产学研联合的兽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5):98-100.

[9]教育部.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化倾向[EB/OL].育龙在职研究生网,2011-03-25.

[10]徐云,陈莎莎.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04-205.

[11]常宝英.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70-171.

[12]尹荣焕,何剑斌,白文林,等.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农学学报,2014,4(6):97-100.

第2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2):04-07

[2]韩长赋.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农业改革发展成就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2015年10月10日

[3]孙科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2010(20):1-2,17

[4]华树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题,2012(12):18-19

[5]万春雷.市场条件下农技推广创新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4(4):27-28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4-29.

[2]鹿丽,周洁明,闫叙.促进渔业发展的渔业科技创新的浅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16.

[3]何爽,谢富纪.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及相应政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29-32.

[4]汤天滋,王文翰.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J].海洋科学,2002(6):30-32.

[5]孙建富,吕丹凤,王博.“十二五”渔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2012(6):69-72.

[6]胡志斌.激励农业科研院所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路径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1-65.

参考文献:

[1]兰祖利(美).《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2]陈丽华.实现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平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年14期.

[3]王晓茜.高中生创造性人格特质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参考文献

[1]覃肖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问题的本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闫振红.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3]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

第3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与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72-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门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以及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检测以及地理地质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国内有116所高等院校开设有此专业。根据教育部于2012年9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被拆分为两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专业皆可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在这样的专业调整背景下,新疆农业大学立足于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学科优势,优选和确定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今后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如何重新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成为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内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原专业及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初设立的目的与初衷是为了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与管理过程中,但从新疆农业大学开设多年的实际效果来看,该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学生就业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

(一)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乍一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个专业,会感觉该专业定位宽泛、培养目标囊括多个专业领域、学生就业去向定位多方向,优势体现非常明显。但正是这些“优势”导致该专业发展至今弊端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所在,就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难以明确、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设计、规划、评价、决策、策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规划、环保、国土、测绘、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管理、科研、教学、技术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要求学生兼具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致使学生业务培养目标过于多元化,也使学校面临着专业难以准确定位、难以突出品牌特色,而学生面临着什么都需要学、却什么都学不精的尴尬困境。

(二)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如上所述,正因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口径太宽、学生业务培养目标过于多元化,导致该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该专业学生要求毕业后能够胜任规划、环保、国土、测绘、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科研、教学、技术等工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设置需要面面俱到,包括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惯行的本科专业(学分制)四年制难以保证如此庞大的课程体系设置,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而不精,形成专业不“专”的窘境。

新疆农业大学依托自己的学科背景,在2012级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定的专业主干学科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主要课程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生态学原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与规划、村镇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测量学、地理数学方法、新疆地理与旅游资源概论等。从设置的这些课程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囊括资源、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等多方面,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杂乱无特色,重点不突出,在社会上找不到完全与之匹配的部门、行业。可见,按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来全方位设置课程并不符合科学发展原理与规律,也违背市场规律,课程设置应当针对市场需求与相应的行业部门,有的放矢。

(三)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

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知识繁多而驳杂,就业前景并不理想,毕业生多从事与其专业不符的职业,据麦克斯-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主要本科专业中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十大专业之一,排名第八,对口率为44%。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专业口径太宽,学生学的杂而不精,似乎什么都会又都不会,社会上也没有完全匹配的部门、行业,导致就业市场和各用人单位难以认可并接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而用人单位更愿意吸纳与其完全对口的专业的学生,例如,规划部门愿意吸收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环保部门愿意吸收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国土部门愿意吸收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专业的学生等。泛而不精使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前述诸多专业的学生相比几乎毫无专业竞争优势,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专业对口率很低。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2012年以前就多年未招生。

二、学科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带来的机遇

如前所述,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我国开办多年以来,各地各高校都面临着许多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学生就业方面的困境。鉴于此,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个专业。此次学科与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帮助该新专业明晰了专业内涵、理顺了学科关系、明确了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明晰了未来城乡规划教育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使地理学科参与城乡规划实践,用地理学理论统筹指导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成为了新专业的具体内涵。这正好适应了城乡规划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地理学的专业性发展趋势,也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定位上更加细化、明确,承担起了培养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使命。

其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明确了该新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使得其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都较强。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与优势,优选特色方向,显得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新疆农业大学就优选和确定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掌握基础人文地理知识和理论的,精通基础城乡规划知识和技能的,面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部门以及相应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新专业方向确立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体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与课时结构,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

再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对学生来说,改善了原专业学生学而不精以及专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的境况,使得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也有了更加对口和明确的用人单位,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面临机遇的同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挑战,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与结构的优化、在学时有限前提下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等。各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优势,并以此组织教育实践,实现规划人才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基于以上问题兼顾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新疆农业大学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微观居住区的管理规划,从事城乡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业务能力要求

在上述培养目标指导下,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前沿发展、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GIS、计算机和绘图等技术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协同攻关能力;外语要达到能较顺利地查阅外文期刊以及运用外语交流的水平。

(三)课程体系构建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综合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是主要的理论教学环节,构成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基础。除了提升基础素质能力的课程如思政、大学英语、高数、体育、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和普通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之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主要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以及任意选修课,具体课程主要是结合学校的学科背景与社会需求设定。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自然资源学概论、生态学原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地统计学、遥感概论、地图学、城市地理学、地理数学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及专业限定选修课主要有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村镇规划、旅游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资源调查与评价、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和资源环境经济学;任意选修课主要包括维吾尔口语、专业英语、建筑美学、新疆地理与旅游资源概论、矿产资源管理概论、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城市规划制图技术、公文写作、专业文献检索以及文献综述与科技论文撰写方法。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课堂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用人单位及社会搭建起一个桥梁与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和设计4个环节。其中,课堂实验根据各门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实习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实习、遥感实习、地图学实习、土地利用与规划实习、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习,前三者各一周、后两者各两周;专业实习为校外城乡规划综合实习,为期12周,集中安排在大三暑期及大四学年初始;此外,还有8周的毕业实习和累计10周的专业文献综述及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同时进行),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的具体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就业为宗旨。

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则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包括公益劳动与支农劳动)、社会实践(含社会志愿者工作),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等环节。另外,学校还出台了《新疆农业大学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参加学校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支农劳动获奖,参加自治区和国家组织的各类公共考试,职业资格与技能认证考核,阅读学校推荐的课外书目、学术论文,以及听取学术报告与专题讲座等,取得成绩者,由学校认可并以学分形式记载在学生学习档案中,要求至少应取得8个学分(其中非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至少2学分),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综上,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重在明确专业内涵与方向,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当然,新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也一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还将历经一个不断反馈与修正完善的过程。

结语

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并进行的学科和专业调整,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给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承办高校及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汲取以往教训,结合社会需求,重构专业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专业竞争力,促进新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城乡规划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颁布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新规.中国教育,2012-12-04.

[2] 2011年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排行榜[N].网易教育,2011-06-08.

[3] 彭位华,张勇,刘雪艳.专业调整背景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皖西学院学报,2013,(1):134-137,156.

[4] 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5] 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6):22-25.

第4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我国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局限:①一是学科专业单一,知识面狭窄;二是在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相互脱节与重复现象突出;三是忽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四是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脱节,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缺乏;五是缺少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从业观及能力培养。这些问题导致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本专业人才缺乏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因而需要改革与创新。

表1华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现状分析

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完善程度来看,东北农业大学最为完善。东北农业大学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了:②办学指导思想;分析优势所在;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方面分析办学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改革成效;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培养。

就华南农业大学而言,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得到调整,在摸索中日臻完善(见表1)。但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国内理论、轻国外理论。具体而言:①课程涉及面很广,但缺乏深度。课程涉及通识教育、基础教育等近70门课。老师只能点到为止,学生学得不精。②课程安排不合理。有一些学时数较多的课程集中时间上课,导致学生听课疲惫,影响教学效果。③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够。在实际教学中却以传授知识型的课程为主导,重点介绍农林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而与农林经济管理实践结合较紧密的应用型课程则很少涉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明确的教学实践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效果难以保证。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校的实习指导和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多以短时参观为主,学校对实践环节投入太少,补助标准太低,实习计划的拟定受到经费的严重制约。究其原因,一是实习基地建设滞后;二是教师的实践能力本身有限;三是学校实验设备明显不足;四是实践教学内容本身不明确。③

(3)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相对宽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以“考试”为导向的专业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将重心摆在考试分数上,专注于考试范围内的知识,而非对于学术的研读深究。而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大部分同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心存侥幸未认真对待。这一方面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冲突,面对就业压力,同学们将更多的精力置于后者;另一方面则与目前对于毕业论文较为宽松的考评机制有关。

(4)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专业的就业局限性较大。学生们反映:在农林经济管理四年本科教育中,最大的体会是什么都学,什么也没学。客观上,除了农口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29页)业生有直接需求之外,毕业生们经常遭遇招聘限制。

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建议

2.1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注重合理性与综合性。注重课程结构的科学化、课程内容整合衔接的合理性和知识结构的整体性。(2)注重深度性与学术性。优化专业课的课程体系,要深入浅出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3)注重实践性与社会适应性。提供平台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课程设置应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就业人才方向相适应。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农林经济管理类选修课比例,扩大选择范围,尤其是人文教育类课程比例。④二是强化农林经济管理课程的深度,打造专业化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4)注重政策性,与时俱进地关注农林方向政策的更新,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分析。

2.2 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本科生导师制学长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生通过比较系统地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而提高创新、分析和研究能力。华农的“红满堂计划”和“助理班主任”制度已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辐射范围不够大,约束力度不够大,仍需要改善。此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一平台,实行“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的制度,着力培养研究型人才。

2.3 完善实习制度

(1)在内容上,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更新,突出对农村经济研究的科研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2)在体制上,要将实践教学固定到人,责任到人,每个实习由专人负责,长期在实践领域有所成就。(3)在经济力度上,加大经费投入以改善实验实习条件。⑤(4)在对象上,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考虑与村镇以及涉农企业磋商,充分挖掘资源,如华农经管的长期合作伙伴温氏企业等。

2.4 培养开发教师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构建公共管理框架体系,以及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师首先需要换脑,重新学习更新知识,并在改革、更新、探索中创造新知,提高教师创新素质与能

第5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设施园艺学是涵盖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等多门学科和多种系统的一门科学,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它要求从事设施园艺领域的人才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技能和实践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施园艺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积极探索设施园艺实验教学新思路。因此,必须对设施园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设施园艺研究的基本素养。

实验室开放运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新举措[2]。通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开放实验,能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的能力,帮助他们亲身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实验室开放内涵和形式

实验室开放,一般可以分为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和实验对象开放等,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3]。中国教育部于2007年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学校的各类实验室要对本科生开放。安徽农业大学的设施园艺实验室是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最近几年,实验室开放工作实现了有序、生动、持久地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建设

完善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设施园艺学实验室有序、持久地开放,安徽农业大学先后出台了《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申报指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施园艺学实验室结合自身情况配套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学院领导很重视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与实验室主任一起,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实验室;由全院老师和实验中心技术人员一起编写仪器的采购计划,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全院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实验室开放工作模式和管理措施。

建立促进平台共享的管理制度

通过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以全院实验中心实验资源为核心,连接各实验室形成一个开放式共享实验平台。学生通过网络选自己喜欢的实验课、实验授课老师等。教师也可以浏览平台成员实验课、实验内容安排情况,预约自己的实验和进行网上回答学生的疑问。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也为构建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实验氛围创造了有力条件。

优化实验室设备配置,加强技能培训

我院的实验中心建设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极大地资助,学校给学院拨了一笔专款用于中心建设和仪器采购。学院把实验室分为教学平台和研究平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仪器购置,使得实验室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鉴于设施园艺实验的特点,我院在校农场建设了实验基地,为设施园艺学实验室配备了一批能够室外研究的器材和温室大棚,邀请所购仪器厂家技术人员为全院师生开展仪器安全、正确使用讲座,定期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创新开放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建设是开放实验教学的灵魂,资源丰富的实验项目也最能够体现开放教学模式的优点[4]。我院是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士学位论文”挂钩的示范院系,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模式为:综合性实验在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为学生开展实验技能和方法综合训练的复合型实验,实验时间可以在一门课程一个循环结束之后,也可以在几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有一定规模较长时间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学生经过常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条件、教学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积极探索,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可喜成绩。自2008年以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全国、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多篇入选“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均在核心期刊。目前,我校设施园艺实验室正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参考文献】

[1] 李式军,郭世荣.设施园艺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向远明,王伏玲.心理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56-358.

第6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沈阳农业大学一、二年级体育选修课学生随机抽取100名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近几年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30余篇,相关著作20余部,特别对关于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发展方面的论文。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并发放《沈阳农业大学健美操课程情况调查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经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均能够达到研究要求。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0份,问卷回收率90%,有效率100%。

3.访谈法对副教授以上教师进行访谈,交换意见。主要了解对健美操课开设的看法,以及完善健美操教学环境的想法和计划等。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的统计方法,对回收调查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沈阳农业大学健美操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对健美操喜爱程度的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健美操综合排在第一位。其中女大学生首选率占24%,排在第一位;男大学生排位选择率第五,占10%(见表1)。这一数据表明,女大学生对健美操项目的选择态度是积极的,健美操运动更符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大学阶段是女大学生身体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一方面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另一方面,大学环境彰显出女性对完美外表形象的追求更加强烈。正是在这一特定时期,女大学生追求一种既能锻炼身体,达到体形健美,又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轻松愉快的健身项目,即健美操运动。这充分体现了现代女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渴望。〔3〕相比较而言,男大学生更喜欢篮球、足球这样需要集体配合和身体接触的、具有竞争性的运动项目。通过这些集体项目更能体现男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广泛的、有兴趣的可供选择的运动项目,为大学阶段树立“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大学体育的价值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沈阳农业大学学生选项健美操课程目的调查与分析大部分大学生对健美操项目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明确,这为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和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见表2)。健美操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的同时,还在继续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健美操对于培养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艺术素养,实现形体美和心灵美的完美追求,提高体育人文意识方面,是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4〕

3.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对健美操教学内容多样化需求的调查分析在大学生对健美操教学内容喜爱层次上,男、女大生首选率集中在选择街舞(见表3)。街舞的灵魂是自由和快乐,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断超越,是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气概。运用肢体动作和别具一格的表现力,成为现代健美健身的主流。同时街舞是一种健康的文化,具有通过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弹性、增强韧带柔韧性的功效,还具有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塑造优美体态,提高人体协调能力,陶冶美感的功能。

4.沈阳农业大学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健美操实践课的定位是侧重基本技术,课程目标是通过健美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美操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并能熟练地完成具有一定艺术展示性的单个动作及成套动作,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柔韧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肢体表现力,为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6〕健美操根据其目的任务可分为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和表演健美操三大类。而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健身健美操为主。健身健美操又称大众健美操,是集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娱乐身心为一体的群众性、普及性较强的健身运动。〔7〕通过分析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现状的调查可见,沈阳农业大学在安排健美操课程内容上,比较能够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特点,满足学生对健康活力健美操学习的需求,使21.1%的同学喜欢该教学内容;其次是大众健身操,有17.8%的学生喜欢;这说明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动感强烈并且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这样的健美操课上放松自我,减轻学习压力(见表4)。但是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也应该加强理论课的传授和健美操动作创编的能力培养,以体现出健美操“锻炼身体,维护健康,塑造形体,娱乐身心”的特点。

5.沈阳农业大学健美操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内容,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构不成教育过程。体育教师是开展体育教学主要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教师才可以开展。〔8〕沈阳农业大学健美操教师师资人数较多,有5名教师担任健美操课程,占全体教师的10%。但是教师高职称比例较低,只有1名副教授,占20%;教师队伍年轻化,而且有3名教师不是健美操专业教师,是由其他项目兼课转来的(见表5)。调查分析表明,沈阳农业大学健美操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但是健美操教师整体职称不高,教学研究不深,对于学生“求新、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需求就无法满足。因此健美操教师应该在工作中积极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健美操专业水平,加强继续教育和在职学习,积累教学经验。

(二)沈阳农业大学健美操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1.构建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必须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发展思想为指导方向,把健美操教学与健康教育以及终身体育融为一体。建立全新的健美操教学课程体系,使健美操课程具有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多元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技能展示熟练化、教学实践系统化等特点。

2.优化健美操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健美操课程体系应该建立一种与学生学习兴趣密切结合、突出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健身健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健美操技能展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体系。为构建这一体系,高校不但要优化健美操课程的实践内容还要优化其理论内容,使理论与技术并重,符合时代的需求,跟上健美操的发展节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同时还要优化健美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组合,从而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系统化、综合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是解决健美操教师短板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健美操人才的引进机制和培训体系,增强健美操教师的后备力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健美操知识,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参与到健美操的运动中去。科学合理、自觉、自愿地去进行健美操锻炼,并能融入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健身美体、陶冶情操的最终目标。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健美操是沈阳农业大女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女生首选率高,健美操课程学习动机明确,态度积极,参与意识强烈。教师需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和特点的、具有较高锻炼和学习价值的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与积极性。要加强理论课的传授和健美操动作创编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健美操的运用和参与能力。沈阳农业大学健美教师专业技能还有待于提高。

第7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项目基金:2013 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农事训练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构建”;2014 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改攻关重点项目“信息化背景下文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2014 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2014 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交叉学科应用型的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创新设立农事训练课程,使得非农科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程度的农业知识。但作为全国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都区别于传统实践教学,现有的评价体系难以改善教学质量。文章以现有评价体系局限为起点,讲述了构建“三棱锥”评价体系的内涵及监控指标内容和权重。

关键词 :农事训练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能否顺利成长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中国知网以“实践教学”为篇名进行文献检索,能搜索969篇论文。对这些论文进行整理发现,本科实践教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1988)以农业技能训练为主。农业学科领域的教师最早关注实践教学,关注农业课程实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为目标,在这一时期,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第二阶段(1989-1999)实践教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大中专院校、各个学科逐步开展实践教学,逐步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之外的必要课程体系。第三阶段(2000至今)实践教学理论成熟。主要表现在关于实践教学的专著出现,研究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校管理者、企业、政府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随着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共识,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很多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举措。此外,对实践教学质量的关注尤其显著,各高校先后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标准或评估办法,为推进实践教学提供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参考。

华南农业大学作为一个有着农科背景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在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路径时发现,对学生实施农事训练课程可以成为当前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从前期准备到政策制定,华南农业大学终于在2013年下半年正式实施农事训练课程。华南农业大学是以农学为主要特色,新实施的农事训练课程参与者不仅包括农学专业的学生,也涉及到其他非农学院的学生。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事训练实践教学工作,有效跟踪教学实践的结果,供全国农科院校共同学习,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质量监控管理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有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局限

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是监控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以课后问卷评价为主要判断依据。但是现有的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对于新型农事训练课程有较大的不适用性。

1.评价指标统一,缺乏公正性

传统评价模式不管是什么专业,不管是理论课程还是实验课程均使用同一个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而且在制定评价表时,又不能全面考虑各种类型课程的特殊性,导致评价指标体系对某一类课程来说是合理的,而对其它类型课程来说却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农事训练课程的教学手段是利用整一周时间让学生接触13个与农事相关的模块,包括农田类、参观类和机械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与农业国情接轨,大大区别于传统的专业实践课。没有过长时间让教师深入教学,也不能要求学生短时间内通过严格考核,因此学校现有的课程反馈体系并不适用于农事实践课。

2.评价内容陈旧,缺乏公正性

传统评价模式考虑到管理成本和实施的可行性,评价表一旦确定,往往是长时间不会进行修订改进的,甚至可以说不顾及课程的发展和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动态变化的农事训练课缺乏公正性的评价,其结果不具有客观公正性。

3.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完整性

在传统评价模式中,往往以学生反馈为主,缺少教师同行、领导、教师本人对课程的评价。但是,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只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执行者,是不可能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修订。这种评价体系无论对于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对象都是盲目而不是自觉的。

4.评价结果处理存在着误差,缺乏客观性

在评价结果的统计处理过程中,对于一些统计处理如不合理分数的剔除、评价总分的累加、求均值、计算标准差等,都有可能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统计误差大,有时甚至发生随意改动评价结果的现象使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

二、建构三棱锥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关注点应该是在教学环节中最核心的三个对象:学生、教师以及行政部门。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是教育传授者,一方是教育获得者,一方是教育资源提供者。正如市场上的买卖数量相当才能达到一个好的状态,在教学上三者既是需求者,也是供给者,而当他们之间的供需达到平衡时,整个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是良好的。

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要考虑这三者之间供需是否平衡,我们需要注意的平衡有两点:一是“学生的需求与教师可教授的是否相对等”;二是“教师所需要资源与行政部门能给予的是否相对等”。基于此,“三棱锥”评价体系被正式构建。

在教学质量评估中有四个主体——教师、学生、学校行政以及专家督导组。如下图所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为双向或单向,教师与学生间可互评,教师与学生可评价行政部门,而督导属于外部力量,能够客观评价教师与行政部门。

1.前馈控制

为了适应课程的发展和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前馈控制是关键一环。前馈控制指的是在课前先调查学生感兴趣的模块在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是使整个体系动态适应教学进步的关键。

2.教师与学生互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直接接触的,学生能够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方式、态度等,而教师也能清楚学生上课的态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去判断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继而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明白学生需求,从而改进教学内容或者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3.对学校行政的评价

行政部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想要了解行政部门提供的教学硬件是否能够符合教学要求,能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由直接使用者评价。因此师生有权利向行政部门反馈现有教学硬件在质量、数量以及种类上的不足,也能够向其提出建议。

4.外部专家督导的不定期检查

专家督导组是独立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监督方,同时因为他们需要从整体上评价教学质量,需要去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行政三个方面的情况,才能给出客观且综合的意见。因此,在三棱锥模式中,如果学校等三个组成一个底面,那么专家督导就属于正上方的那个顶点,他们单向去评估这三个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也能够给出专业的改进方法。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

有了体系架构就需要填充合理的监控指标。

适应现在高等教育中相似教学手段下的差异化教学,应该在同一套评价体系下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农事训练课程是一门在全校不同学院同时开展的实验课,并不专门针对农科专业学生,专业程度不深,使用专业课程是评价指标显然不适合。而且这门课程是单独的实践课,并不依赖于理论课程,多个模块涉及的领域极广,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块使用统一指标体系也是不合理的。选取适用全校性农事训练课程评估指标,应该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和量化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组成。

1.评价指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评价指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方便监控指标的选取,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对参加过农事训练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总体分析

通过上面的折线图我们不难发现,农事训练课程前后,学生的关注点有较大的变动。根据上图我们有以下分析:

第一,加大实践性权重。由图可以看出,在开课前学生对于实践性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却上升了10%。结合我们在调查学生中抽样进行的访谈记录得出:农事训练是一门在室外进行的课程,学生希望能够真正动手了解。由此可见,针对课程的实践性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加大。

第二,增加教学资料和讲师经验的指标。在开课前,学生并没有考虑到教学资料,如场地、工具设备等硬件设施,但当其在农事训练课堂上实践,却发现这些都是训练效果好坏的关键。而在农事训练中,讲师不一定是专业教师,有可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他们的经验直接影响到授课内容的丰富程度。

(2)不同种类的模块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开设的农事训练课程共有13个模块,根据我们的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农田类、参观类和设备类的模块。根据前期分析,我们选取了在农事训练中学生较为关注的方面进行了不同类型的模块的分析。不难看出,在不同类型的农事训练课在场地、工具和师资的需求方面是相差无几的,但是在安全性方面却又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该类模块的安全性指标方面权重要较高。

(3)教学成果考核方式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和技能,因此怎么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根据农事训练课的特殊性,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成果考核方式的期望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书面考核已经不再是主要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在课堂过程进行成效考核。收获也不单纯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与个人感受相关的。由此可见,评价教学成果考核的指标也应该以学生感受、实践方面为主。

2.指标权重

目前评价体系中,每一道题的分值所占的比重是一样的,没有从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出发,容易导致评价侧重点失衡的情况,偏离教学反馈的客观性。我们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规范列平均法,测算出由教学态度、方法、内容、效果等衍生出一系列的子评价因子的权重。

经过整合,主要选取指标及权重计算结果如下:

综上所述,本文从我国当前农事训练教学情况与教学调研实践出发,对老师教学及学生课堂效率反馈实施实时监测教学质量有着指引性作用;通过统计分析,完成农事训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具体量表,提供具体数据说明,达到加强教学管理的质量提高,和不断信息收集工作,保证分析数据结果的灵活性和可信任性。

通过三棱锥评价体系的应用,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交流的重视,不仅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堂效率,也给学校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真实数据,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永宏,贺恩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67-188

[2]金立新.基于熵权法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7)

[3]中山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手册.2008(5)

[4]华中农业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2004年第3次修订[5]广西大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5

[ 6 ] 潘桂仙. 近代广西农事试验的兴办及其成效[ J ] . 理论月刊,2010(9):170-173

第8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 创业指导 创业服务 创业基地 创业研究

课 题: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高校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3Y453;2. 云南农业大学2013年就业创业工作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ZD04。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来,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特别是有知识有学历的大学生成为了创业的主力军。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各地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力促大学生创业,积极营造创业氛围,不断完善创业支持体系。

云南农业大学虽地处西部,但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挖大学生创业潜能,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创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集“政策引导、项目建议、经费支持、创业孵化、跟踪帮扶”等为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学生们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

一、点面结合,广泛铺开创业教育

1.课程体系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将创业教育列入学生教学计划和方案中,从2008年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36个学时、2学分,其中安排有专门的创业专题。2009年,学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选修课,32学时、2学分。2011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创业教育课程进入常态化轨道。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课程学分的办法。

2.开办专题培训班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团省委首批“青帆创业夜校”试点单位,已举办四期培训班,每期学员180人。2012年,学校与昆明市就业促进会合作举办了SYB创业免费专题系统培训班,首批培训学生86人;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培训创业学生400多人。同时,学校还购买了时代英杰公司开发的“职前网络学堂”,进一步丰富了课内外创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3.宣传创业典型

学校每年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参加各类创业讲坛、论坛、讲座以及沙龙活动,举办特色访谈节目――“赢在校园 对话职场”,不定期地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和创业起步的校友,给在校生讲述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中创业人数已占毕业生总人数的近2%。

学校的创业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涌现出来。“毕业伙伴”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入选2008年感动云南十大人物;毕业生吕春华2009年创办的“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受到团中央、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黄涛创办的“富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带领群众致富,获得当地乡亲一致好评;2010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熊云,获云南省2011年“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回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猪倌濮玉涛,企业的年产值接近100万元;新科创业者、2012届毕业生马成高创办的“花样保鲜花”主要做出口生意,年销售额超100万元;2012届研究生李林辉在网上开办鲜花产品淘宝店,年销售额过100万元。

二、修炼内功,稳步推进创业指导

1.夯实队伍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外创业导师的聘用。目前,长期在就业创业教学一线、工作一线的专职教师达60人,大部分教师获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创业导师资格证。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教师、企业家、行业骨干的资源,聘用50多名专家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此外,学校鼓励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加强政策解读

为了让教师队伍吃透政策,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培训会,首先做到教师了解、熟悉政策,不留死角,能将相关政策内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然后通过各种座谈会、咨询会、宣讲会、主题班会、宣传展板、网站问答、短信平台、QQ、微博等,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和解读创业政策,讲明讲透、熟知熟悉、能懂能用。平时在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设立咨询点,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

咨询。

3.活用创业大赛

以赛促氛围,以赛固基础,以赛强发展,是云南农业大学坚持的创业原则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学生参加了一系列创业大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在“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全国优胜奖、云南省冠军,在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在云南省2011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2012年“城投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鼓励奖,在“青春彩云南动感地带MM杯”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1个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奖。

三、做实做细,积极提升创业服务

1.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云南农业大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资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不断加大在创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奖励资助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学校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组员。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保障了创业服务的高效运行和落实。

2.饱含真情,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

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自主创业资助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专项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创新。同时,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安排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家开展分类指导,跟进服务创业项目。2009-2012年,学校共奖励资助创业项目26项。云南省政府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实施后,学校积极组织自主创业毕业生项目计划书的征集、论证,筛选部分创业项目重点奖励、资助,主动和各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联系,为毕业生申请工商登记、申办创业贷款等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宣传办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截至2013年7月,共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1423本。

3.想方设法,畅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息通道

目前,学校已建立三条信息渠道。一是学校招生就业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专职就业创业工作队伍之间的传递渠道,二是学校就业互助协会与各学院学生会就业部之间的传递渠道,三是学校就业网、“职场情怀”QQ群、微博、微信与各学院就业网、QQ群、飞信群之间的传递渠道。

四、狠抓落实,有效整合创业基地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初步建立了一个集教育、指导、服务、培训、帮扶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园区主于学校东校区,共计有35间工作场所、1260平方米,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园区有规范的管理章程和办法,聘请了50多位校内外专家担任创业导师,设立了20万元创业园专项基金,为入驻创业园的优秀创业企业(项目)提供帮扶和服务。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申报的企业(项目)经过严格的审评后方可入驻,对入驻企业(项目)进行年度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机制。目前已有23个项目入驻园区,学生创业积极性高涨。此外,学校还与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双方互派创业导师、政策互通、帮扶结对、资源共享,成为学校定点输送创业项目的基地。2011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成为首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2年,成为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并获批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五、着眼未来,有序开展创业研究

1.力争出版专著

为了宣传学校学生在创业之路上的奋斗历程,引导更多的学生认识并走上创业之路,云南农业大学积极走访、收集校友的创业事迹。2010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追梦彩云南――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纪实》;2012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就业与创业――建筑类毕业生成功案例解析》。

2.课题项目引领

云南农业大学积极争取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已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课题5项。同时,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2万元设立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课题,仅2011年一年就发表就业创业论文20篇。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学校启动了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工作。2012年,在云南农业大学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中,全校共有401项作品申报,最终有140项获得学校资助。

第9篇:农业大学课程论文范文

(1)凝练专业特色,准确定位专业目标。各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定位,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2)强化专业和实践教学。各专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适当增加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学分,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践、突出专业特色。要保证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理、工、农类专业)。

(3)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在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培养框架。科学合理地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

(4)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改革公共课程,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云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自2003年成立并招生以来,高度重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研究工作。2010年,根据学校《云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意见》,工业工程系在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学习和参照国内外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要求,反复讨论并充分征求本专业教师及学生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2.1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应用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在各级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决策、运营、评价、优化等工作;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管理工程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接受应用工业工程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规划、开发、设计、运营和评价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能力。

2.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系统掌握机械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

2.3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

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机械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其主干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生产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等。

2.4工业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工业工程专业要完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服务)系统实习、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训练、运筹学课程设计、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2.5工业工程专业的修业年限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有条件的学生在按要求修满规定学分的前提下可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对不能在4年内按要求修完规定学分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延期毕业,但修业年限最高不得超过6年。

2.6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时应修学分为176个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模块35学分,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类课程选修12学分,学科公共课模块20学分,专业基础课模块25学分,专业课模块21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实践教学33学分。工业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工业工程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既有鲜明的工程属性,也有明显的管理特征。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对各种类型的系统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够对系统问题进行规划、解决和阐释,使系统优化,系统效率明显提高,并因此具备领导跨学科团队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研究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工业工程学科的课程体系,协调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与工程专业、管理专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云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课程体系是平台式和模块式相结合的复合型结构。课程纵向设置包括公共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横向设置以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形成纵横交错的复合结构。工业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数理统计、工程技术、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其研究领域从制造业扩展到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及政府部门。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包括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大平台。

3.1素质教育平台

包括公共必修课模块(35学分)和公共任意选修课模块(不低于12学分),这部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也是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公共体育基础课、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

3.2专业教育平台

(1)学科共同课模块。包括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普通物理学、普通物理学实验等5门课程20学分。

(2)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机械制图、管理学、机械制造基础、运筹学、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基础工业工程、工程经济学等8门课程25学分。

(3)专业课模块。包括人因工程学、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欲质量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项目管理、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等9门课21学分。

(4)专业选修课模块。提供CAD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微机原理与运用、市场营销学、应用统计学、控制工程原理、产品开发技术与管理、专业英语、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专业系列讲座等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0学分。

3.3实践教育平台

(1)公共实践模块。包括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军事训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毕业论文(设计)等,共计11学分等内容。

(2)专业实验课模块。包括普通物理学课程试验、工程力学课程试验、电工与电子学课程实验、数据库技术课程实验、运筹学课程实验、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实验、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等,共计12学分。

(3)实习实践模块。主要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服务)系统实习、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习以及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等,共计22学分。

4问题及建议

工业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培养,培育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虽然我们对云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修订和研究,力求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云南省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云南地处西南边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知程度有限,制造企业中几乎不设工业工程部门和工业工程师岗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对口就业困难。

(2)区域内缺少以集中化管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技术创新提供服务,为工业工程教学提供高新技术教育训练平台的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学生少有机会接受工业工程专业先进技术培训和实践的机会。

(3)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学校实验室建设不能满足课程建设的需求,教学过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理论性、系统性、专业性、知识性,结合实际的案例式教学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训练不足。要解决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工业工程是系统的综合优化技术,是解决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效率的学科专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加强工业工程专业的宣传,让社会充分认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②切实加强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工业工程作为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其生命在于实践。学校的实验室是学生实践的第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