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内科常见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总结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本科40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疾病情况,对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40例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除了与患病有关外,还与老化过程、心理、环境、社会等因素有关。结论要想给病人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就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
【关键词】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护理对策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体质虚弱。由于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不断增长,故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应有足够的估计和重视。为了给病人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现对我科40例60岁以上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老年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2~85岁,平均(68.8±8.8)岁,均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14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8年,平均入院次数4次,本组病人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25例。
2 护理问题及对策
2.1 心理问题:(1)焦虑: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体质逐渐虚弱,加上担心病情加重产生的经济负担等,易导致恐惧、焦虑心理的产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出现焦虑较普遍。(2)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常为小事发火,顽固,不合作,逃避甚至有攻击行为。(3)所有的慢性病几乎都会使病人心理上造成或多或少的失落感。(4)罪恶感、自尊低落:因患病给家庭带来很大影响,甚至觉得活着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负担,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心理护理心理疏通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对于患者来说,对疾病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要消除不良的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身体的康复。医生和家属应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关心和心理疏导,还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教会患者正确的应对方式,同时,应提供相关疾病及心理学信息,改变给病人压力的环境,指导病人避免一些具有危害性的行为,引导病人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和转移注意力,寻求适当的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完成对社会有意义的贡献,并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纠正不正确的认识,以客观与良好的心态正视患者问题。
2.2 皮肤问题及对策: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易感因素及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其压疮发生率很高。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消瘦、病情重或因活动时气促而拒绝翻身,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除了常规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措施外,应注意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或者使用刺激性的皂夜或沐浴液,并跟患者和家属解释好翻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设翻身登记卡,详细记录翻身时间、皮肤颜色等,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气圈、棉垫等,必要予上气垫床防褥疮护理,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注意营养支持。
2.3 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2.3.1 跌伤:跌倒致伤是危及老年患者健康的严重问题,其中跌倒所致股骨颈骨折是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由于患病引起身体不适,常有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受限且反应慢,自我估计不足,在日常活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所以病房内、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留陪人,上、下床及变换时动作宜缓慢,床边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2.3.2 走失:老年患者本身视力、记忆力下降,因为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注意给老年患者一种特殊的、格外的安全保障。因此患者外出检查时应有人员陪伴,必要时给患者戴上手镯并在其上写清楚患者姓名、疾病、联系电话,并要求家人陪伴,医护人员加强巡视病房,并且患者在入院时必须要留取其监护人或亲属的联系方式,万一患者走失时,容易被人发现送回,且便于医院启动追踪制度。患者外出时,必须保证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并告知患者或监护人外出的可能风险。
2.3.3 自杀:患者由于对慢性疾病缺乏信心,无法忍受因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及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丧失自理能力,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等原因而自杀。无论哪一种自杀原因,都需要护理人员及家人在耐心的心理护理的同时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并做好交接班,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患者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药物等。
2.4 用药安全及对策:老年期生理功能改变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和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改变,故老年人用药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有统计资料表明,老年患者多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残疾,往往长期使用多样药物,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患者常忘记吃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并且要监督患者将药全部服下,不能将药放置在患者身边。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吞咽困难的或病情危重的患者,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药片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应经胃管注入药物。服药后注意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在用药行为方面,应给予准确的服药指导,解析依从治疗计划服药的重要性。
2.5 饮食护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食物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减少,而且慢性疾病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因此,针对我科老年患者,更应该合理调配饮食,以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注意病人的饮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增强食欲。病情容许的情况下,一般每天饮水1500ml以上,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2.6 睡眠障碍及对策: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住院病人的睡眠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执行护理措施时应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尽量安排在白天,在执行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
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等,不要给老人饮浓茶、咖啡、吸烟,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白天要让其有适度的活动,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觉,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使他们能在夜间休息,避免整天卧床。
2.7 日常生活问题及对策: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逐步且尽可能地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安排并鼓励其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多陪患者聊天、帮助他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等。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心病病人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建议患者添减衣服,经常为病房开窗换气。
2.8 康复期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应采取措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易患感冒患者鼓励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活动,增加有效通气量。注意有氧呼吸,对有烟、酒嗜好者要鼓励戒烟戒酒,以利改善呼吸功能。
3 小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病情反复发作,对病人学习、工作、心理或日常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通过护理干预来改善呼吸科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维持和增强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 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10-1
上消化道疾病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器官发生的疾病,在正确治疗的同时,恰当的护理工作也是患者及早康复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38例进行消化内科的护理时常见问题作出了分析及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38例进行内科护理,其中男72例,女66例,年龄22~78岁,平均42.7岁,138例患者中胃溃疡出血者32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者28例,食道癌者18例,急性胃穿孔者42例,上腹部外伤者6例,胃癌者12例。其中经内科治疗者113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者25例,均住院经内科护理。
2常见问题的护理
2.1恶心及呕吐
分析:恶心和呕吐是上消化道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胸腹部器官炎症及上消化道肿瘤有关。
护理对策:(1)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病人有无继续呕吐,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以及气味。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例如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观察病人有无烦躁、神志不清以至昏迷、软弱无力、口渴、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准确测量和记录每日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直至稳定。(2)病人呕吐时应帮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吐毕给予漱口,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开窗通风以去除异味;告诉病人坐起或站起时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性低血压,而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
2.2腹痛
分析:腹痛的产生常于胃肠道溃疡、炎症及肿瘤有关,提示病变已经损伤机体组织,需及早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护理对策:(1)体贴细致的对病人进行相关护理,谈话要恰当温柔,让病人从心理上得到放松,给病人讲解腹痛产生的可能原因,缓解病人焦虑的心情,提高自身的痛阈值。(2)采取措施止痛,采用药物或穴位针灸止痛,应用药物止痛时,应根据病情、疼痛的性质及疼痛的程度有选择性地用药,如给予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止痛。病因不明的疼痛用止痛药物应慎重,忌用哌替啶等强力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3)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病人腹痛性质以及部位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等并发症出现,定期检查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腹肌紧张以及反跳痛、Murphy征是否阳性、肾区有无叩击痛等。
2.3上消化道出血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溃疡破裂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另外上消化道肿瘤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发症状,当上消化道发生大量出血时还可以引起黑便。
护理对策:(1)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面色、呕吐物及粪便量、颜色和性质,每日随访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注意有无肝性脑病先兆。(2)饮食:可止血后给予流质,小量出血一般不需禁食,可给予少量流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需禁食一段时间,一般出血停止36―72小时后可先试给半量流质。(3)治疗措施:根据引起出血病因和病情迅速采取止血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和输血,并积极配合医生用药,注意补液滴速,用药间隔时间,观察有无药物副作用,保持静脉通路的畅通等。
2.4焦虑不安
分析: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会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而鉴于上消化道疾病的特殊性,焦虑的发生更加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中多为危险重症,如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消化道肿瘤等,这些危重的病情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所以通常会表现出焦虑不安、悲观绝望等心理状态,这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临床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护理对策:(1)护理中对待病人要富于同情心,并提供安全与舒适的环境,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避免病人与其他焦虑的病人或病人家属接触。发现病人焦虑时,提供一些措施如散步等缓解焦虑。(2)帮助病人正确应对焦虑。首先帮助病人承认自己的焦虑,了解病人平时如何处理不愉快的经历。帮助病人分析本次产生焦虑的原因,了解病人内心的需求和愿望,然后共同探讨这些要求能否实现和得到满足,对病人的一些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加以说明并纠正。(3)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发挥自身的潜力,克服消极情绪,加强意志锻炼,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期锻炼。组织类似病人相互交流经验与体会。并合理应用社会力量缓解病人心理的压力及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结果
护理前后13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13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n(%)]
护理前后 恶心呕吐 腹痛 上消化道出血 焦虑不安
护理前(n=131) 47(35.8) 35(26.7) 16(12.2) 18(13.7)
护理后(n=131) 6(4.5) 3(2.2) 1(0.7) 9(6.8)
由表1可以看出护理前恶心呕吐者47例次,腹痛者35例次,上消化道出血者16例次,焦虑不安者18例次,总计116例次,占88.4%;护理后恶心呕吐者6例次,腹痛者3例次,上消化道出血者1例次,焦虑不安者9例次,总计19例次,占14.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
本组138例病人均得到有效治疗,其中131例患者疾病康复或在家疗养出院,住院时间7d~136d,平均48.9d,7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其中3例死于胃癌,4例死于食道癌,所有患者均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十分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小翠.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J].网络财富,2010,2(3):26.
[2] 李海涛.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42例护理[J].临床医学,2010,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161
在临床上, 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后, 及早采用肠内营养(enteralnutirtion, EN), 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时常常会引发并发症,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护理具有临床意义[1]。本科室选取了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82例外科重症患者进行了观察护理,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82例外科重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 女19例, 年龄49~73岁, 平均年龄(56.3±5.8)岁;观察组男21例, 女20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57.4±5.5)岁。所有患者中34例脑梗死, 11例重度复合骨折, 23例脑出血, 14例脑炎。经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 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外科重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 主要是延迟肠内营养, 在3 d以内采取完全肠外营养, 之后慢慢过渡为肠内营养。
1. 2. 2 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肠内营养, 在24 h后对患者使用输液泵输入营养, 由低量低速开始增加速度和剂量, 直至达到最大剂量, 对患者灌注营养液, 第1天剂量为20 ml/h, 每天增加20 ml, 注意鼻饲液的温度, 尽量控制在35~37℃, 在每日的鼻饲前后均用温开水对胃管进行冲洗, 连续灌注如果超过4 h则应该冲洗胃管。在护理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 若出现不良反应, 应及时处理, 防止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同时产生并发症。观察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 并且对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2]。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身体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较护理治疗前患者的症状有明显好转, 身体基本恢复正常;无效:较护理前后, 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的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在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现今大多数的研究均认为对于条件符合的危重症患者, 应该及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3]。实行早期肠内营养, 能够对胃液黏膜进行保护, 使胃肠激素加速分泌, 还可以对胃肠道功能提供保障, 促进患者的康复, 但是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容易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并发症, 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患者的护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恶心、呕吐及腹胀护理:患者的胃肠功能下降, 容易造成恶心、呕吐, 护理人员应该使营养液的湿度和滴速保持适宜, 并且合理的搭配营养液, 防止菌群失调。②腹泻护理:腹泻是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注速度的调整, 并对营养液的湿度、滴速、浓度以及剂量进行调整;对鼻饲加强消毒程度, 对患者产生腹泻的原因进行排查。③返流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鼻饲时, 可以调整床头的高度, 严密观察患者的吞咽反应, 对患者适当进行胃部按摩用以防止误吸发生。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0引言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逐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若仅仅考虑到生理方面的护理,并不能完全使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得到真正的健康,同时还要考虑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相对于其他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难度较大,呼吸内科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通气换气困难以及胸闷气短等,同时这些症状会令患者焦躁不安,所以呼吸内科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加需要耐心[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人们对护理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们提出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施加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2]。如: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对患者多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治愈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对患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在61~86岁左右,平均年龄为(69.3±7.6)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4例,平均病程13.5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6例,平均病程7.9年,其他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患者75例。
1.2方法。
对呼吸内科患者均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在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对患者多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治愈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对患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摔伤、坠床等隐患: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下床行动的时间减少,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情况,造成患者股骨颈骨折,因此应指导患者家属定期搀扶患者进行下床运动,避免出现摔倒跌伤等问题;窒息、误吸等隐患: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常出现咯血、痰液等不易咳出的患者,易造成窒息的情况;此外,有些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易造成误吸的情况。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医护人员在日常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拍背等动作,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辅助,以促进患者痰液等的排出;此外,医院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反映的情况进行理性评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患者更加注重术后健康的恢复情况,渴望术后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类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也多为一些老年人,老年人患者因其自身年龄较大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他们在患有呼吸类疾病的同时往往伴有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就增加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大了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难度,为了给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人们提出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的新型护理方法[4-5]。如: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主要与患者患病年龄、心理、环境等问题有关,在临床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对症处理。综上所述,在患者在呼吸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包旭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3:2267-2268.
[2]柳玲玲,翟琳.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8:112-113.
[3]吴春香.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213.
[4]张国玲.如何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1:170.
【关键词】血液内科;急诊;脑出血;护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水土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污染等[1]。这些环境问题都可能诱发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癌等。同时,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以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致使脑出血的患者不断增加[2],血液内科的急诊护理作为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的一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36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为例,探究优质有效的急诊护理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36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范围在18~79岁,平均41.6岁。其中出血性疾病最多占52.21%(71/136),以脑出血为主,红细胞系统疾病占16.91%(23/136),白血病系统疾病占30.88%(42/136)。1.2急诊护理:对于血液内科急诊的患者,时间是抢救的关键。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熟练的掌握急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分工明确,并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即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再进行呼吸系统管理、循环系统管理,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指标并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各项护理措施[3]。1.2.1评估病情:当患者进入急救阶段时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首先通过患者的症状初步进行归类,如急性出血、高温发热、贫血等[4]。再依靠家族病史或患者的既往病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判断患者所属的疾病类型,如较为常见的脑出血症状,应先对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依据CT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等,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指导。做到从整体上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2.2呼吸系统管理:呕吐是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一般呼吸道会被患者的呕吐物堵塞,造成的呼吸不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急救诊治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呼吸的通畅。如患者呼吸道有异物应及时清理,如患者仍在呕吐阶段应将患者的身体侧倾,以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如以上工作进行后患者仍然呼吸受阻,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呼吸的顺畅,防治缺氧造成的损伤。1.2.3循环系统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容量往往不足,医护工作者应检测患者的颈动脉以及桡动脉,当患者的收缩压低于60mmHg时,医护人员感觉不出颈动脉搏动,当患者的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医护人员感觉不出桡动脉搏动。此时应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1.2.4急救成功标准: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恢复,如心跳正常,呼吸正常,循环系统正常(动脉收缩压高于80mmHg),送往住院部无生命危险。
2结果
通过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手段,我院136例急诊患者中118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6.76%,抢救失败18例,病死率为13.24%。死亡18例中,9例为脑出血患者,4例为血友病患者,3例为白血病者,2例为淋巴瘤患者。
3讨论
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的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很多血液病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院遵循急救白金十分钟的标准,利用最高效的护理手段配合及时的救治挽救患者的生命。护理工作者合理的安排站位,及早的进行严密的组织分工,并在抢救过程中有秩序的配合。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呼吸系统管理、循环系统管理,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指标、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各项护理措施等链式并联样的操作,把握急救过程中最宝贵的10min。为了抓住抢救的宝贵时间,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多项措施同时进行,护理工作者由曾经的被动执行医师的安排转变为主动执行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使护理工作有预见性。如患者持续的呼吸不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护理工作者应提前帮助患者开放气道,并打开呼吸机,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合适的参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气管插管。同时另一位护理工作者可以建立静脉通道,并采血化验,同时操作保证护理的高效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急救护理时也要注意对症护理、对因护理,在不能明确患者病因的情况下要谨慎护理。对血液内科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正确、优质、有效的护理以及安全迅速的治疗,我院抢救成功率达到86.76%,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应该受到临床的推广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翠云.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5):60-61.
[2]徐丽珍,廖玲丽.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111-117.
[3]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19):1758-1759.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149-03
当前临床领域中,呼吸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一旦用药不合理就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如烦躁、情绪失落、呼吸困难、咯血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临床医疗人员不仅要切实做好对该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该院为了研究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对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对观察组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发现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5~74岁,平均(44.7±7.3)岁;阻塞性肺气肿38例,支气管扩张12例,支气管炎7例,阻塞性肺病3例;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5~76岁,平均(45.4±6.8)岁;阻塞性肺气肿39例,支气管扩张11例,支气管炎6例,阻塞性肺病4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保持病房通风、空气新鲜,避免患者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维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注意保暖;告知患者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积极预防感冒等。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①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等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规律;加强夜间病房巡视,对可能在午夜发病的患者加强观察与护理,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呼吸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缺氧症状,应当及时采取吸氧措施;②心理护理。很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复杂、病情严重,加上长期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最终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为此,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开展心理疏导,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③饮食指导。由于呼吸内科重症能量消耗较多、呼吸负荷较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少使用产气食物。同时告知患者饮食宜少食多餐,并且进食速度要缓慢,切忌进食过饱。一旦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应当即刻停止进食,待患者充分休息后再行进食;④排痰护理。部分重症患者会发生痰堵或咯血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咳痰方式,依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宜咳痰的,并且护理人员还可以协助患者咳痰,从而使呼吸更加顺畅。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而有效稀释痰液,降低痰堵的发生率。对于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或排痰机辅助护理;⑤口腔护理。由于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大量抗感染药物,加上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疾病,导致口腔菌群失调,诱发霉菌感染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时刻保持口腔卫生;⑥药物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同时还要谨遵医嘱,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一些药物使用过量诱发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康复积极性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统计,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逐渐恢复;②好转。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③未好转。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④死亡。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数据采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X2=10.56,P
2.2 两组康复积极性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康复积极性指标中生活自理分别为35例(58.33%)、26例(43.33%),X2=5.83,P
3 讨论
【关键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程长、反复发病[1]。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可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且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我科2012年5月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2012年5月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了调查,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7-78岁,60岁以上患者有65例;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11例,初中61例,高中(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5例。
1.2方法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开展问卷调查。在治疗方面,医生要对所有住院患者均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治疗,护理方式主要以呼吸道护理、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为主,并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并及时做好通气,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掌握好雾化吸入治疗时间,随时随刻监控患者病情,第一时间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上内容称为综合护理干。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足够的交流以及详细的沟通,通过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其正确的看待疾病及治疗;使患者知道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过程,并了解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疏导其心理情况以及生理困难,协助其缓解不良情绪,战胜心理障碍,树立起自信心,主动参与治疗以及配合医护工作。
2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主要是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其,其比例为88.1%;对健康知识宣传栏形式的需求是65.4%;对宣传手册形式的需求是54.5%;对电话咨询形式的需求是46.3%;对其他形式的需求率最低为22.8%。
3讨论
3.1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的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主要是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其,其比例为88.1%;对健康知识宣传栏形式的需求是65.4%;对宣传手册形式的需求是54.5%;对电话咨询形式的需求46.3%;对其他形式的需求率最低为22.8%。说明患者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仍是传统的“医患交流”方式,他们认为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更有针对性,语言更通俗易懂。而对其他形式的需求低可能与呼吸内科患者大多数是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有关,他们的听力和视力水平下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使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医患交流”方式。
3.2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3.2.1药物治疗护理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但氨茶碱的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浓度、血药浓度;β2受体兴奋剂此类药物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促进排痰。多选用定量吸入气雾剂,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有效惯用药物,它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应充分认识其作用及副作用。医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时,多主张雾化吸入或者静脉注射。为了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安全的输入,应立即建立两个静脉通路,一条专用于特效药的输入,另一条用于一般药物的输入。在做静脉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用药史,如48h内有口服茶碱者,静脉使用茶碱应予避免或减量,且应监测其血药浓度。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毒性反应。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吸入制剂时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
3.2.2氧疗及卧床护理患者应取半卧位,这样腹部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膈肌下降可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为防止呼吸抑制,常使用于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速为1-2L/min,浓度在24%-28%之间。持续低流量吸氧是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之一。给氧方式为鼻导管或鼻塞。氧疗过程中需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开鼻塞再调节流量,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塞,再关闭氧气开关。氧气可缓解气急,增进食欲及睡眠,又可降低动脉及左心负荷,对此,患者常感舒服。但也造成患者心理上对氧的依赖。所以,在病情好转时应逐渐减少吸氧时间,直到完全撤去。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
3.3健康教育应以传统医患交流为主针对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因人而异,针对具体情况因人施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呼吸内科患者的特点,制订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内容,以传统的医患交流为主,并利用辅助手段进行健康教育,如图片、宣传栏、小册子、录像等。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各种方式,反复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产生的护理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呼吸内科住院的病情、年龄、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环境相关,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加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情。但是通过适当的解释、教育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改善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09-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中出现各种各样先进的器械,更多的介入性器械投入使用【1】,呼吸内科的感染比例成年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的机能逐渐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逐年下降,使老年人极易引发呼吸内科的感染。此外,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也是造成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2】。逐渐升高的呼吸内科感染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引起医学界的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分析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易感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对110例呼吸内科老年感染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探究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0年10月-2011年12月间就诊的患有呼吸内科感染的老年患者110例,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58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67±4.5)岁。入选患者均确诊为感染疾病。
1.2 方法 对患者病情进行回顾性探讨,患者的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共同探讨引起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包括患者的痰培养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的据录入SPSS 13.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易感因素。
2 结果
2.1 感染的类型。在110例患者中,呼吸系统的感染最多,有85例,占77.3%;泌尿系统感染有11例,占10.0%;消化系统感染有9例,占8.2%;其他系统感染有5例,占4.5%。
2.2 痰培养结果。89例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菌,占80.9%;13例培养结果为革兰氏阳性菌,占11.8%;8例培养结果为真菌,占7.3%。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3.1.1 疾病方面的因素。大多数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都患有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或者存在其他老年疾病,极大影响患者的免疫水平,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患者长时间使用广谱类抗生素使患者的机体敏感菌株被抑制,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3】。
3.1.2 心理因素。老年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社会人群,容易出现孤独、焦虑紧张的情绪。在出现呼吸感染后,病情往往复杂反复,并且伴随咳嗽、咳痰或者胸痛等一系列的表现。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紧张、恐惧以及焦虑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呈现恶化,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治疗效果。有些住院的老年患者,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产生孤独恐惧感,甚至会抗拒临床中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不能进行积极的配合,增加患者感染呼吸内科感染的几率,加大了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的难度。
3.1.3 环境因素。老年患者在入院后往往会许多有家属探视或者进行陪护,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空气的污染。除此之外,同一病室的患者往往患病类型相似,患者之间的飞沫传播很难避免,容易导致患者的机体的反复感染的发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有些病房的管理不佳,呼吸器械易污染,尤其是与气道有关的操作,增加了患者真菌感染的几率【4】。
3.2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预防措施
3.2.1 加强病房的制度管理。对患者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以及接受的教育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患者住院期间要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卫生以及环境的安静,进行定期消毒。严格执行家属探视制度,规定探视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避免污染空气以及交叉感染的发生,减少诱发因素。可以适时的结合中医的养生方法进行宣教。
3.2.2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疏导。老年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孤独无助感,加上病情的反复,咳嗽胸痛的发生,更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焦躁、恐惧的心理反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随时了解患者的想法以及担心的内容,积极帮助患者进行解决。让患者保持心情的舒畅,怀着积极的心态应对临床的治疗以及护理,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信息,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3.2.3 合理应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患者的自身内部菌群的失调,产生细菌的耐药性,降低药物敏感度。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结合应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如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使用润肺止咳制剂、肺炎合剂以及抗敏合剂等中药物。可以选用适量的活血化瘀的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这些中药的使用和治疗方式的改进能够降低患者的抗生素的副作用,避免了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而导致的患者的免疫能力的下降,增加患病率。除此之外,在必要应用抗生素时要严格使用制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不盲目应用广谱的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情况[5]。
通过本研究表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主要的类型是呼吸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通过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规范用药管理制度,增加患者心理护理以及辅助治疗,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等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呼吸感染的发病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才好,刘江爱,冯丽娟.130例院内肺部感染病人易感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4):91-92.
[2] 陈晓英.呼吸内科病房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9, 33 (12):906-907.
[3] 曹淑钧,房玉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0,6(5):171-173.
关键词:护理保护;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86-01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通过与医生的相互配合,采取正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1]。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者在其工作环境中对呼吸道致病菌的接触较多,所以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是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高危人群[2]。如何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是护理工作管理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护理保护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6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片确诊均属于呼吸道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试验组年龄范围为23~67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男26例,女22例。对照组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3.7岁,男25例,女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相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管理方法 ①提高护理管理制度的质量。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保证了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护理工作者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实际工作中,建立和健全《查对制度》、《病区管理细则》、《护理工作细则》等制度。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按章办事,责任到人,最大程度护理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②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和防护知识宣讲。呼吸内科疾病往往具有传染性。而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注射器、输液器或其他医疗器械所弄伤,加强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对于废弃的医疗器械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操作[3];③加强防护知识宣讲。在平时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安全知识的宣讲,定期举办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降低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④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加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者是日常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员,是医生和患者的有效桥梁,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对患者细心沟通,注重细节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病程,提高满意度,同时也可以降低从业风险的发生。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记录 制作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不大于60分为不满意,得分大于60分且不大于80分为一般满意,得分大于8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同时在治疗周期内,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工作者的从业风险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的结果比较 治疗完成后,试验组总满意度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在总满意度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人员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工作者共发生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3%;对照组则有1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2.9%。两组在危险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者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又是患者病情的直接反馈者。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工作者一定会是患者密切接触。呼吸内科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4],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临床保护管理,预防和降低风险的发生[5]。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本试验中,试验组总满意度率为97.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赖彩琴.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医学,2014,35(6):1278.
[2] 安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2:156-157.
[3] 赖遂华.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