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英语教育机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育机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育机构

第1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已在国民中普及,中国人已将英语学习放置在与汉语学习相等同的地位。由此有关如何更有效地对各个年龄层的人进行英语教学的讨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对幼儿英语教与学的关注。由于现有的英语教育中并没有把幼儿英语教育纳入课程标准中去,致使市场上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不断涌现,他们担任着幼儿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和英语教育体系的关系出发,探寻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教育体系中的幼儿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英语培训机构;英语教育体系;幼儿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64-02

一、前言

中国的蓬勃发展催促着英语成长为国内第一外语。能用英语交流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英语已成为中国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同时,随着对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国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本文就中国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教育体系中的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作简要分析。

二、现状及研究成果

至今,英语教育体系对于幼儿的英语教学的规划并不系统和完整,社会上、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这使得许多幼儿和家长只能盲目借助幼儿英语培训机构,让孩子来学习英语,以求得幼儿能在义务教育阶段跟上英语学习的节奏。同时,市面上的许多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为幼儿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教材和环境做出了努力。也有一些幼儿英语培训机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对幼儿的英语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的增加,幼儿英语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当今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对我国英语教育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一)弥补英语教育体系中幼儿英语教育规划的缺失

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可以为英语教育体系提供丰富的幼儿英语启蒙教学资源。由于幼儿英语教育还没有被纳入现行的英语教育体系中,社会上对于以什么方式开展学龄前幼儿英语教学活动,选择什么样适合于幼儿英语学习发展规律的辅助手段来幼儿英语学习发展,或是幼儿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还没有统一清楚的认识和可供借鉴的成熟的案例。

现行市面上所用的幼儿英语学习教材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Finger Print》。它是美国麦克米伦进口幼儿英语教材,专为幼儿园小朋友的英语学习而设计。并且它是由美国教育博士Dr.Caroline编写的Teach in English全美语教材,可激发幼儿语言、数理逻辑、艺术、科学四大领域的学习智能。至今已在我国台湾地区广泛使用并受到热捧。

第二种是《走遍美国幼儿英语》。它是英语培训机构使用的教材,结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适合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具有高度模仿能力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第三种是《新概念幼儿英语》。它是由英国剑桥大学语言教学专家哈鲁尔库・凯勒和国内多所幼儿园的一线英语教师编写的幼儿英语学习教材,且符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其学习特点。

(二)为英语教育体系中对低年级英语教育存在的弊端提供参考性建议和改进方法

1.运用更适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幼儿处在智力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感知运动开始内化为以表象或形象图示来认知。虽其思维发展速度加快,又不局限于具体形象的感知,但思维仍依靠具体物示来约束,以自我知觉为主要学习方式,还不具备运算性质,不可反向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

交互式教学方法是现代幼儿英语培训机构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内容是指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听教师讲解,而可以采用更多的形式,利用更多途径来学习,教师也并不是单一的灌输知识,而是更多的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

全身反应法又称TPR教学法。是指英语学习者通过肢体动作来加深外语学习的记忆。由于幼儿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但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对于英语的学习更多的需要靠形象记忆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配以相应的肢体动作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明了地感知到英语背后所蕴含的实际意义和文化内涵,以调动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并主动地跟随教师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参与英语的学习,加深对英语知识的印象。同时低年级学生还欠缺一定的自控能力,m注意力难以集中,但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大,求知欲较强。将交互式英语教学方法和全身反应法应用于英语教育体系中的英语教学,可以相应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提升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参与度和投入程度,使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有效率。

2.注重低年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体系中,英语课程的授课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学生跟从老师的步调学习为主,且注重课堂上的书本内容的学习。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英语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学生学习重点也是教科书上的知识,教育考查的内容也以教科书为核心。由此,老师和学生以有关教科书的测验成绩作为检验英语学习好坏的标准,忽视教科书以外的英语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所谓的更高的教学效果。其结果往往就是学生注重书面知识的学习,但不会与他人交流,甚至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至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只停留在课堂范围内而没有延伸到课堂外,一旦离开课堂就寸步难行。

四、总结

当今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在探索幼儿如何更好地学习英语和如何更好地教授幼儿英语方面获得了颇丰的成果。在教材上,英语培训机构大胆引进国际上公认的优秀教材,或投入大量精力研发丰富和实用的英语学习资料以满足幼儿英语学习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多的采用给学生讲解和与学生互动交流互相穿插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英语认知能力,增加幼儿的英语知识储备,使他们能够将英语自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所以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英语教育在弥补英语教育体系中幼儿英语教育规划的缺失上,可为英语教育体系的幼儿和老师提供丰富的幼儿英语启蒙教学资源,为幼儿适应英语教学体系下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在为英语教育体系中对低年级英语教育存在的弊端提供参考性建议和改进方法中,可以使教师运用更适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低年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和义务教育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是教师的强制要求下所做出的反应,而是由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产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引发的。其目的不是成为哑巴英语,而是可以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对于教师来说,英语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满堂灌,也不是只注重刻板的讲解,更不是将幼儿或义务教育中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局限于英语课程标准教材而忽视在实际生活中的输出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知识。学校更应该以这一目标来进行英语教学,而不单单为了考试成绩,否则,中国的英语教学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琳琳,葛忠强,刘岩.中国内地英语教育体系新方案探究――基于《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的共同参考框架》[J].考试周刊,2014,(61):83.

第2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关键词】 交际能力 听说能力 第二课堂 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04-01

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D.Hymes)指出,“一个学语言的人,他的言语能力不仅是他是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还包括他是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他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著名的概念。随着我国加入WTO,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语言的社会交际性。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的外语适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听会说就是外语适用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教育部亦将旨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验的四大工程之一。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部分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在全国普通高校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目前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比较弱,主要表现在听、说能力相对薄弱。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往的四、六级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法知识,这就导致我们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的题型设计上也以考察这两方面内容为主,从而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以讲解语法知识点和单词的用法为主,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四级考试即将进行重大调整,听、说能力将成为考察的首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听、说能力亟待提高。

2. 受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的班型对英语教学而言显得很庞大,学生的知识程度良莠不齐,使得教师很难做到在几十分钟的时间内除了讲解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以一个学期下来,部分同学基本上没有多少开口练习的机会。

3. 学生操练的机会太少,学到的生词、句型没有用武之地,必然很快遗忘,词汇量难以扩大,新的句型结构难以掌握,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4. 缺少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5. 缺少教师耐心、细致和准确、到位的指导以及纠正。

针对学生目前英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的状况,我们应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逐步建立起的扎实的语言技能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同时也是应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转向以听、说能力为考察重点这一重大改革。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采取哪些方式呢?

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仅靠每周四个学时远远不够,这既不符合学习规律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因此,我们设计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同时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学习小环境,使得课上教学与课下训练相结合,形成一个相互配套的完备的科学的循环体系。

1.第二课堂中以交际活动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课堂活动可采用双人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短剧、讲故事、采访等形式。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扮演了管理者、示范者、监控者、辅导者、信息提供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积极创造外语环境,设法培养学生对听、说英语的兴趣,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取得的进步,知道自己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克服缺点,取得新的进步,进一步坚定他们的自信心。

2.我们还邀请外籍教师走入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进行细致的指导和纠正,并且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学生的听、说、写作的能力给予循序渐进和有较强针对性的培养。

3.积极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组织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接触最新的英文时讯;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广播和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和英语交际能力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定期地多种形式地检测学生听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对检测结果予以讲评,不断总结并给予微观指导,使学生看到成绩和不足,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可以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班级与按照以往教学方式教学的班级进行对比,以考核的方式来提供分析数据。

海姆斯进一步说明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运用语言表达什么思想,即内容;二是怎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即语言表达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 首先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形成创造性地、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新的场合中重新组织,创造性地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明确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英语作为交际工具,要通过英语交际活动和有兴趣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第3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对认知学习理论的认识不断加深,它在我国教育改革以及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使得我国的教育理论更加的完善,同时也为我国目前正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长期以来,人们都不明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将建构主义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相关措施,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借鉴。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

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学习理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皮亚杰曾经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认知”是一种在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前提之下,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普遍认为,认知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指个体能够把外界所提供给的新知识、新信息同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整合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将外界新知识、新信息进行整合之后,使自己原本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并且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这三个过程互为基础,每一个阶段都是建立在之前的阶段之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使人们的认知过程更为紧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更进一步揭示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通过对该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能够使人们更加准确地掌控学习的过程,遵循学习认知规律,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当前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因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教育目标也不断倾向于“使人人有学可上”,不仅仅在初等教育阶段大力实施了义务教育,也在普及高等教育,因此,采取了“高校扩招”这一政策。高校扩招的政策自实施以来,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步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这样的转变有益处,也有坏处。一方面高校扩招能够使得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给予了更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为了使得更多的人得到入学的机会,就不得不降低录取的标准,这就使得高校生源的水平普遍下降。很多教师也反映,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也确实随着高校扩招而降低了,学生英语基础的降低使得教师的英语口语教学变得更加的困难。

2.教师方面的原因

我们上文提到了传统教育给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的阻碍,此外,应试教育在中学阶段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阻碍,在高校阶段也同样如此。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水平普遍下降,而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社会用人单位以及高校不得不用一系列的考试作为衡量人才标准的重要指标。比如说大学英语四、六级成为学生大学必过的考试,通过这样的考试来证明学生的英语水平。而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也以是否过四、六级作为一个筛选的标准。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比较偏向于考试层面,更多地去强调词语、句型、语法等,也可能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听力。

除了环境导致教师的教学重点远离口语教学之外,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一大因素。传统教学观念对我国的教育影响早已根深蒂固,要实施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目前,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也意识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老师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则是接受者,“满堂灌”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特色”,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时间很少。这就不必说与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了,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没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说英语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填补了我国教育理论的空白,传统英语教学中,教育教学更多的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认识。对于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我们更是缺乏经验,以下将讨论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当中,相信这样的教学实践能够使得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实现一个大的突破。

1.树立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是前提

“学习者的自我感觉,对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如此认为。换言之,即是树立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有积极的学习自信心,那么学习者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这样的积极体验又能够反过来赋予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但是,如果学习者在一开始就缺乏学习的自信,认为自己没有办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焦虑、紧张,整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是煎熬的过程。

2.打造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基础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建构”,即是注重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能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一个新的组建,即我们所说的“同化、顺应和平衡”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构建,学习者就能够将新的知识完全转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接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打好基础。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学生学习更上一层楼的坚实保障。要为学习英语口语打好基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词语、句型,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和背诵这些词语和句型,不但可以起到积累的作用,还能够训练语音、语调等,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口语连贯、表达流畅等能力。

3.为学生创造口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特别是对于口语学习,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也认为,学习者只有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情景中,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口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学习口语。首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课堂语言环境。课堂学习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效率最高的时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比如说,教师上课尽可能地采用英语授课,尽可能地与学生用英语交流,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听课的习惯。

就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客观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理论,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该教育理论的应用能够使得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总而言之,善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不仅仅能够使得我国目前的英语口语教学实现一个大的突破,还能够使得我国的教育理论更加完善。

第4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高职生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知论”,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和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的主要因素等。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人的活动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受认知结构支配的智慧活动。人类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吸纳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并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扩充,是量的变化;顺应是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是质的变化。随着同化和顺应的循环,知识的建构过程逐渐形成。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教学观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新知识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新知识,而不是依赖外界的输入和灌输形成新知识。个体的认知发展与主动学习密切相关。

2.创设有效的实际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情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学生对真实的学习情境或类似真实学习情境的体验,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建构新知识。

3.注重协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主动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随机进入(通达)式(random-access instruction)学习。

源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或弹性认知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在不同环境与时间的条件下,针对不同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多方面认知。它的优点是不再简单重复同一内容,而是力争对某一问题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支架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学习。

源于维果茨基(Vygotsky,1978)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维果茨基以他的辅助学习(assisted-learning)理论为基础,借用“脚手架”的概念,逐步建构起整体知识的概念,达到全面、深刻的认知后,撤走“脚手架”。支架式教学模式包括预热(etudes)、探讨(exploration)和独立探索(excursion)三个环节。它的优点是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和掌握。

3.情景式(或抛锚式)(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也叫“实例或案例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像轮船被锚固定”,以具有代表性的实例(“锚”),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及相互关系,建构认知图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合理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感受深刻,从而更有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再认知,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自上而下式(Top-down)。

这种教学模式是先呈现教学的整体性任务,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完成总任务所需要的子任务。它的优点是促进学生主动理解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状知识结构。

四、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是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学习主动性差。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高职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掌握学生具体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管同是高职生,具有相同的学习基础和大致相当的学习特点,但是学生之间仍然具有差异性和成绩的悬殊性。知识的建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通过测试和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主观经验、信念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具体情况,并关注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讲授新课、确保学生有效构建新知识的前提。

2.巩固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基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直接影响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构建过程。因此,不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Warm-up环节要复习原有基础知识,更要通过辅导课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以巩固基础知识。

3.创设有效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境、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Jonassen,1992)。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学习环境中的情境须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识,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

意义建构指比较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合作和会话是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通过合作和会话,让每一位学习者在活动中得到有效学习和提高。

(1)游戏教学法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处于真实的情境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主动与周围沟通,获得自己的理解,有效地建构知识。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积极有效的构建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

在组织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的快乐城堡,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玩中主动构建新知识,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们乐于参与,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2)感知生活法

设计高职英语教学时,把语言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结合课程内容,将时事热点、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将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量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为学生创设可感知的语言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完成有效地知识建构。

(3)情景再现法

根据教学内容,将单元所学知识点融合在预设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编写对话或根据情景分角色表演,其他同学观看、点评和打分,类似的情景再现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情景的参与活动使学生完成有效的意义建构。

4.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和互动学习,学习过程是在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同伴之间通过协作与互动发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的关键。互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真实或者类似真实的情景,在协作和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情景进行语言表达,这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协作和互动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创造性使用语言的机会,也为学生建构语言新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Jonassen.Marra.R.& D Jonassen.Whither Constructivism[M].Englewood:Libraries Unlimited Inc,1992.

[2]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72.

[3]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33-35.

第5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关键词】强化表达 奠实基础 策略思考

多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感到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课程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交流和沟通的基本功能。但平时我们却忽略学生学习在听、说基础上的表达,只在重视学生的读写上做文章,弱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造成学生运用英语和他人沟通能力的极为薄弱。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崇尚素质教育和学以致用的今天,我们必须全面重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劈开不利因素,创设有利因素

我们所在区域的学生一般都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环境中学习英语,除去英语课堂中以英语形式(有的还不完全)进行学习的活动交流外,其余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方式都是以汉语形式进行的,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太少;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活动的开展中,也比较多地考虑为学生升学服务的活动训练,譬如,让学生制作手抄报等等,那样的活动比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要容易得多,易于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意义上的实践。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些是教师所无能为力去排除的,譬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机制就是这样。但是否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呢?窃以为办法也还是有的,只要我们努力思考,教学的课堂也不完全就是禁锢学生口语表达的场所,而是适合学生的口语表达恰似一种植物生长的土壤。

二、跳出认识误区,实现全员参与

在平时口语表达的诸多学习乃至实践活动中,我们总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是那样的难于启齿,原因何在?是这些学生性格内向且自信心比较弱所致。再加之口语表达时,我们过多地放任了绝大多数不大愿意表达的学生,总认为他们永远是口语表达中的“朽木不可雕也”,那诸多学生成为口语表达中的懒惰者也就不为奇怪了。作为规范化办学、强化师德规范的大气候下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有这样的良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也必须秉承这样的理念:英语教学的口语表达没有平庸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口语表达的自身禀赋、特长和潜能。笔者以为了解学生要是能够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影响的了解,必须是充满爱心和启迪、激励意义的了解,必须是对学生口语表达的心灵世界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全面深入的了解。爱因斯坦所曾这样说过:“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说:学生口语表达成就的获取完全取决于一个个学生坚持口语表达之伟大的性格。作为教师必须因人施练,逐步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平时我们学生的口语表达,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对每个学生都严格要求。如果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口语表达的内容,如每日见闻,可以让学生畅谈所熟悉的人,让学生畅叙自己的爱好,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描叙景色,不拘一格,则大有喜降众多口语表达人才的良好趋势。我们所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其内容板块有很多是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尤其是对话课文占据教材的很大一部分,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引领下进行对话,这样的效果可以说是最佳的。

三、运用灵活方法,促使表达高效

笔者曾拜读过《剥开教育的责任》,书中的诸多话语意味儿深长,极富启迪意义。“真正的教育一旦实现,学生就会成为主人。”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学生不能成为主人的教育,肯定算不上是“真”教育。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不能为学生奠实交流和沟通的基础,那也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表达。平时,虽然也在让学生去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但多半是不能形成学生乐趣的训练,也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高效的训练。所以,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口语表达的训练其方法应当必须是极为灵活的。首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关的抢答题,在学生开展的英语课堂课外活动时多以一些抢答形式出现,是比较适宜初中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的。其次,学生进行口语表达,需要通过倾听去捕捉相关的信息,那么我们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能够从听力材料中准确捕获相关有用的信息。譬如利用Integrated skills的课型教学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内容,应当说本节课听力材料难度不大,但是fact sheets中的有些句子有一定难度,笔者在教学时就比较充分地做好引领的工作,引导学生去认真倾听,从具体而又认真的倾听中弄懂含义,通过了解野生动物面临的危险,表达自己保护、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第6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关键词:听力零课时;4C教学模式;成人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171—03

一、引言

有学者就零课时模式下的教学与训练框架模式进行了初探(如汪红,2003;刘清玉,2006),学者重点关心的问题包括零课时的特点及实行零课时对软硬件的要求(如王黎生,2009)、零课时教学模式的优势(安铁汉、田仙枝,2008)、以及听力零课时的可行性(刘猛、霍红,2011)。听力零课时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听力教学,具体指教师和学生不在课堂上接触,学生在课下完成教师开学初布置的听力任务,对学生每月进行一次统一测试并针对听力技巧以及测试中反映出的问题每月进行一次讲座。零课时教学符合教育的个性化原则,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刘猛、霍红,2011)。文献回顾表明,针对继续教育学生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模式的构建还缺乏全方位、系统的探讨。鉴于此,笔者针对成人教育特点,提出建构听力大环境(contextbmlding)、指导听力内容(content directing)、连续检测(continuedness in checking)、学生个体监控(control of individuals)等有空间、有内容、有延续、有个体关照的4C教学模型,以便优化成人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二、成人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成人英语专业学生相对于普教英语专业学生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张蓝丹,2008)。从生理上看,成人已经过了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不擅于语音的模仿和纠正,捕捉和运用有声材料信息的能力差;从心理上看,成人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自信心不强,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语言焦虑等负面情感;从学习背景来看,成人学生的学习经历复杂多样,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别较大;从外部学习环境来看,影响他们注意力的因素较多,由于是在职学习,要处理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的问题,外语学习时间的稳定性和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成人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听力学习容易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成人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只在一年级开设,每周一次,两到三个课时左右,由于以上提到的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上课时间和质量不能保证,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较慢,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目前,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模式主要在重点高校英语专业实行,并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王颖、王微萍,2009),然而在继续教育听力英语教学中,零课时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重视和运用。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4C听力零课时教学模式,该模式值得在成人英语听力教学中大力推广。

三、成人英语听力零课时4C模式解析

(一)理论基础

听力零课时4C教学模式是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人本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

1.教育心理学的认知主义

认知心理学以美国著名语言学者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应与学习者进行丰富的多向交流。认知学派认为:行为是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奠来建构知识。认知心理学派关注和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动机及观念是推动学习的驱动力。

2.教育心理学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者主要研究和关心的是人的本性、内在情感、智能、潜能、目的、爱好、兴趣和价值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他们认为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人本主义学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倡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基于“人本主义理论”,重视学习者的本性、了解其内在情感、学习目的、个人兴趣爱好及价值观等听力零课时教学模式下关注的重要方面。

3.社会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论

20世纪末,英国学者Williams和Burden(2000)正式提出了外语教学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极大地借用了认知心理学的思想(包括人本主义思想、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社会互动理论),是心理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的精妙结合,其主要观点包括:学生外语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由学习者自己个人构建,而非他人传递;这种构建是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四个方面的因素为学生、教师、任务、环境。这四个因素中,在学习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知识构建的主体,即学习者本人。教师作为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除了提供过程和经验,还在于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氛围和环境,并同时帮助筑构学习者的积极的学习动机。认知心理学思想反映在社会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观上,就是特别注重外语教学中学习者自身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如学习动机、经验背景、个人关注、价值去向、学习方式、学习目的等(张安律、刘安洪,2010)。

(二)英语听力零课时4C教学模式内容

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从而实现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构建此模式的核心。学生作为零课时教学的主要群体,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构建从“大环境”到“关注学生个体”的、环环相扣的、由空间到点线的模式可以将零课时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最大化。

1.“构建听力大环境”(context building)是4C模式的首要环节

“大环境”指学生所存在的与英语学习相关的生态环境,即学生周围的学习氛围。“听力大环境”指在学生所存在的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听力学习的整体背景状况,涵盖听力人文环境、听力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因此,听力大环境的构建也需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创建顺势人文环境。听力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对听力这项语言技能重要性的认可、推崇、驱策,它是帮助建构学习者意识的至关紧要的手段。“学习者形成的学习理论对他们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如要调整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行为,必须使他们的观念发生变化”(文秋芳,1995:62)。刘猛、霍红(2011)在关于英语专业听力零课时可行性的研究中也发现,学习者的意识倾向对学习行为有指导性意义。构建强势的、对听力意识形成有裨益的人文环境为成人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筑造了无形的空间。第二,创建优质自然环境。学习者的自然环境,一般来说,是指学生能够便于接触使用的硬件设施,包括校方为学习者提供的各种多媒体设备、网络支持、能够随时与任课教师沟通的时间和空间。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及时的疏导可以明显激发其学习能动性,提高其成绩。

2.“教师指导听力内容”(content directing)是4C模式的重要方面

大环境的建构对学习者进行了思想、意识、观念上的强化,但仅有理念的引导而没有学习者实践是难以提高学习者水平和成绩的。学习者所接受的训练内容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教学空间的缺位、学生个体性格及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情况,笔者建议:第一,指定部分听音内容,包含教材、指定网络听音内容等。教师对成人学生在听音内容上的规范,一方面可以缓解一部分学习者对高度的“自学式”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以求“依者有所依”;另一方面为教师做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平台,倘若放任听音范围,教师则难以评估听音的量和质,甚至无从评估“听音行为是否进行过”。第二,层化听音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受益。教师应根据高校英语听力教学大纲,并依据本校学生的语言能力,把庞杂的英语听力资料按照各个不同的听力级别细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出正确的级别,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是听力零课时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的一点(刘长青、陈静,2004)。第三,注意指导听音内容的方式,笔者建议以鼓励的态度而非高压的方式同学生交流,因为我们要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3.“连续检测”(confinuedness in checking)是重要的驱策环节

测试是检查学习者学习进度和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有规律、持续的听力测试是确保听音行为有效执行的关键途径。测试是对学习效果的有力检测,也是对学习行为的有效驱策。简言之,没有定期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查,教师精心营造的大环境及为学生制定的听音内容将无法发挥其理想的功效。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指定测试时间,使测试周期化。定期的测试为学习者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可以强化其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考试、比赛等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自我满足感实现的重要途径。第二,及时的反馈是重要的测试后续步骤。没有成绩反馈的测试是没有意义的测试,因为学习者的自我满足感没有通过成绩表现出来。及时的成绩反馈可以使学习者积极查询成绩,学习热情得以保持;反之,学习者对成绩反馈会形成“不太重要”、“教师不重视测试成绩”等不利于强化学习动机的认识。因此,成绩反馈实质上是测试的组成部分,反馈的及时性是完成测试效能的重要一环。第三,所有测试成绩必须真实地体现在最终成绩里,让每次测试体现出其价值。这是确保学习者认真对待所有考试的有效手段,故而也是驱使其坚持日常听力的保障。笔者建议:每学期进行四次考试(每月一次),每次测试占期末总成绩相同的百分比,其中:期末测试成绩比重稍高。学习者想获得较理想的总成绩,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4.“个体监控”(control of individuals)是确保学习者整体水平提升的重点环节

在缺乏固定教学空间的条件下,教师须自行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是确保其感受到教师存在的重要途径,既是4C模式宏观自然环境的营造,也是对学习者微观个体监控的方式。这是听力零课时4C教学模式有效实行的重点环节。教师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的投入是本环节重中之重。具体地说,教师对学习者的尊重、重视和热情,对学习者微观世界的了解、理解和引导,对学习者思想观念意识动态的把握,以及对学习者进步的认可,都能够增强学习者对教师的好感及信任,使其产生自我实现感,客观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注意尊重学生,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以表扬为主,重视寻找学习者的闪光点,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

四、成人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的实施难点及对策

成人英语听力零课时的教学实施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固定教学空间,与学生交流难度加大。对教师来说,听力课零课时最难的环节在于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较少,教师难以在适当之际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而只能通过有限的、小范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如通过预约单独面谈时间,电子邮件、QQ或飞信等聊天工具等方式进行。小范围指导必定导致辅导次数的增多,因此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第二,教师难以操控学生课外的听力自主学习。听力技能的训练与“读”、“说”、“写”、“译”训练的不同在于其不可示范性。听力练习是学习者的个人听音行为,“听与不听”教师难以监控,“听懂与否”教师无法示范。在零课时的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无法监督学生“把耳机放在耳朵上的时间”,更不要说监督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策略意识,想方设法提高其学习兴趣,改善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效果。第三,学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教学任务的布置要求较高。成人学生往往处于不同水平层次:能力不同、认知层面不同、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布置听力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和水平,例如,可以采用分级布置学习任务的方法,满足不同类型的成教学生的需求和期待。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两个问题需要面对:第一,教师观念改变。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听力课教师能否抛开传统的听力教学观念,接受并大胆尝试听力零课时教学模式,是零课时听力教学顺利开展的第一步,而这一步不容易轻易迈出。第二,教师的投入回报不成比例。由于不进行课堂授课,听力零课时教学的计人工作量报酬一般只算作传统课堂听力教学三分之一或一半,但是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并未减轻。4C教学模式特别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需要在学生身上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尤其是需要做大量隐性工作,比如,音频试题的制作,听力试卷的批改,对学生多途径的个性化辅导以及每月一次的听力辅导讲座的筹备等等,但是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并不给教师带来额外的收益,尤其是经济上的回报。这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对所有承担零课时课程的教师是一个挑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校管理层面对教师大量额外的隐性工作予以正面认可并给予相应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回报。

五、结语

第7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的文化价值 口语交际教学 梯度训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构成的部分。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在民族语言照亮而透彻的深处,不但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人们一代跟着一代传下去,但是每一代生活的成果都得保留在语言里,成为传给后一代的遗产……总之,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这就意味着重整体、重和谐、重意合的汉语言不仅传承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且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载体,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情感的符号,是我们民族繁衍生息的生命传递。因此,以母语为教育对象的语文学科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责任,而最佳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普通话推广至今,没有人会去怀疑初中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听说能力。最起码就他们听说的生理机制而言,他们中的绝大多是健全的。但是有健全的生理机制,未必能说明他们就有其年龄阶段该有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更好地了解本班学生的听说能力情况,在初一的下半学期笔者有意做了一个调查。内容如下:

1.三分钟讲演“我熟悉的他/她”。要求:围绕主题,突出人物性格,语音标准,表达流畅。

2.《松鼠》课堂提问互动。内容: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有哪些?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说明的?②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③表达了作者对松鼠怎样的情怀?试用原文中的一个短语说明。④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

3.《松鼠》课堂听课笔记反馈,考察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捕捉能力――听的能力。

结果当然是不容乐观的。多数孩子的讲演不能围绕主题展开,思维停顿、辞不达意、用语不规范;能积极参与《松鼠》课堂提问的学生不满班级总人数(45名)的四分之一,他们的课堂发言或辞不达意、心口不一;或声小如蚊,不能辨其音;或是不得问题之要领,答非所问;而更多的却是沉默是金,连举手发言的勇气也没有。而听课笔记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法捕捉教学重点,甚至个别孩子只有寥寥几语,根本不知该如何记下内容。他们通常也是各科学习中都有很大困难的学生。

(二)“多重因素”的影响

造成当前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弱,听、说能力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多重的,这其中既有民族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家庭教养和学校教育的缺位等其他因素。

1.民族观念熏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泱泱大国的地位,使其民族性格内敛含蓄,不肆张扬,传统地认为“沉默”是美德,“争辩”是胡闹。所以,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会因为孩子在客人来访或公众场合大声言语而惭愧,贬斥其不乖;而会夸奖一个文静、不喜欢交流的孩子为“乖小孩”。在这种长期的“不说话是乖小孩”的传统观念的熏陶教养下,孩子们长大后又怎能敢于在公众场合大声展现自我呢?他们说的能力又能有多大呢?

2.家庭教养不当。一般来说,讲究民主精神的家庭会尊重孩子的言论,能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精神;而刻板传统的家庭,会在不经意间束缚压制孩子喜说的天性。因此,来自前者家庭的孩子往往自信,擅长于口语交际表达;而后者家庭的孩子往往自卑,缺乏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此外,九十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他们承载了来自家庭多方面的关爱。有些家长们因溺爱而娇宠孩子,当他们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总是会非常有耐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强调这个要求,即使是“吃饭”、“洗手”等这样简单的要求,而逐渐养成孩子无法在第一时间捕捉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听的能力日益退化,却养成重复听几遍才能明白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来到中学之后,又怎能适应相对课时紧张、教学速度快的学习生活呢?

3.学校教育缺位。客观讲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比以往的教学大纲要更多关注口语交际教学,它正式把“听话”、“说话”整合成―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更着意于以“听说”为核心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具体明确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而且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口语交际与训练目标,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编排时,把原“基础训练”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单列出来安排,在每册中编成单元专项训练;每个单元大体有学习重点、表达指导、口语交际练习、借鉴实例等几个部分。但是,在初中阶段的教材编排上对口语交际训练却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只有前四册教材中分别有三个专项的口语交际训练而已,和阅读写作的训练比明显少了许多。

应该说这是造成今日的中学生听说能力不如人意的主要因素。由于这种教材编排和学时安排指导理念上的不重视,造成了在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缺位。更由于中考制度的改革,语文学科由过去的满分120变为125,其中阅读和写作占了四分之三左右,致使许多老师都更愿意把教学时间用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上,而忽视口语交际教学。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怎可能达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呢?

4.网络文化的冲击。21世纪是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文化冲击着现代中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对于喜欢新事物、张扬个性的学生来说,网络语言如火星文字,对他们有着无法阻挡的吸引力。但是,许多网络语言是极其不规范的,长期使用这种虚拟语言,必将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三)梯度训练的策略

尽管,新课程纲要对初中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教材编排有不妥之处,但是,教师对此并非无计可施。在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有赖于教师的独创性设计和能动发挥。遵循口语交际训练的自身顺序和层次――“梯度”,力图使学生达到:听到听清听透;说出说清说好。这既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也是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标准。为此,不妨做出以下尝试:

1.专项训练――掌握技巧。为了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可以进行专题训练,采用多样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如每周开设一节课,设计练习课、鉴赏课、指导课、情境交际课等,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使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听记、学会捕捉,以诚恳的“注意”表示对交际对方的尊重,并能结合表达者的身体语言准确理解其意图和观点;或自信勇敢地进行自我表达,真诚面对聆听者。表达力求做到条理清晰、话题集中,适度有效地利用目光、表情、手势、语音语气节奏的变化来辅助口语表达,增强言语的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懂得倾听与解意、复述与陈述、独白与答问、应酬与交谈、致辞与讲演等都是口语交际的行为规则,如果在言语实践中掌握了这些行为规则,必将逐渐形成熟练的言语技能和良好的言语习惯,最终形成言语能力。

2.旁敲侧击――熟能生巧。开设口语交际课不是唯一的规范语言的途径,还可以在语文和其他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演练。如果前者是达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初级目标:让学生听到和说出,让学生掌握了听说的技巧;那么,后者则让学生逐步做到听清、说清,并最终实现听透、说好的终极目标。主要做法有:

(1)全面渗透,即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渗透口语交际教学。如课前三分钟讲演、新闻播报、诗词赏析、成语故事讲读等。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答问、品评等。作文教学中交流作前设想、评议作文等。

(2)活动强化,即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采取多样的形式,如生活诱导式、课堂拓展式、学科联系式、综合实践式等。例如,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出课堂、学校,来到社区、街道,进行访谈、调查,学会与陌生人交流沟通。鼓励学生不怕“碰壁”,大胆实践,解放“嘴”,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第8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幼儿园 英语教育

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不少幼儿园实施了双语教学,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首先这是好现象,英语就应从娃娃抓起,早一点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让其有英语发音的体验,可以给其将来正式学习第二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浅析

目前的幼儿园英语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态势,但不少地方的幼儿园的英语教育缺乏理论指导,进入了教育误区。

1,师资力量的薄弱。

在生源紧张的今天。许多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的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也匆忙“上马”,开始招收英语兴趣班,大有趋之若骛之势。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没有受过英语教育专业训练,有些虽然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却从来没有学过幼教理论。

2,认识的偏差。

在一些人的眼里,幼儿英语只是学学英语字母和一些单词,以及少量的日常用语,只是丰富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园的课程更全面,吸引家长的眼球而已;有些教师在教单词时,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不加限制地扩充教学内容,将一些对于成人来说尚感到困难的发音、相近的词放到一块教,这样教只会增加幼儿的记忆负担。

3,教学方法值得商榷。

有的幼儿园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使用小学甚至中学的教学法,如授课制、翻译法等中小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运用“物体一中文一英语”的三段式教学,如:先出示苹果,问幼儿:“这是什么?”“苹果。”“苹果的英文名字是什么?”然后告诉幼儿单词“apple”。这种教学法加重了孩子负担,使之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造成快速的遗忘。

4,达成目标不明确。

不少幼儿园英语教学目标不明。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有联系的课程体系,只重视了知识,忽略了幼儿对多元文化的感受。同时,教学时间根本得不到保证,一周两到三节英语课,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且不说难以训练幼儿的语音语调,就连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恐怕也难以保证。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英语教育优化的浅思

1,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滥觞于18世纪的建构主义理论经过皮亚杰等人的努力,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建构主义理论为幼儿英语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建构主义为幼儿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能。皮亚杰的建构论表明,“幼儿是在与外界客观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是幼儿认知产生的源泉和发展语言的基础。语言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而获得。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以此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英语,以幼儿的主动建构为重点,改变英语教育呈现方式。这样,教师不但注意观察幼儿的个体探究能力,而且更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幼儿与教师一起在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快乐,体验着小组合作、协商。与同伴共同交流、分享的快乐。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育策略浅探

1,运用多媒体,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克服时空的限制,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信息刺激,创造适宜的环境,同时也能弥补师资力量窘迫的境况。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如:在学0n和under的用法时。教师设计了“小动物捉迷藏”这一课件,直观、形象、可爱的小动物游戏,使幼儿很快区分了0n和under的意思和用法。另外,利用电视录像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内容放给幼儿看,录像的可控性、可重复性对幼儿反复学习、巩固有极大的帮助。

2,组织游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学习英语。应经常采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动口,师生、生生互动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如“钟表、钟表几点了”的游戏。通过让幼儿扮演时针来掌握句子“It’s…”,使他们掌握英文数字1―12。请12名幼儿分演12个钟点,围站成一圈,请一名幼儿扮演时针。游戏开始,教师说“钟表、钟表几点了?”“时针”要用英语讲“It’sone…”。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玩的愿望,又可以使幼儿在集体的环境中。在相互协作的情况下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自然习得英语。

3,走进实践,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应用英语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幼儿会说许多英语,既流畅又标准,但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哑”了,而且在生活中还不会应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创设打电话、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尽量符合英语文化特点,使幼儿不借助汉语的中介直接理解教师的英语含义。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幼儿既能理解又能学以致用。

第9篇:英语教育机构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词汇 概念隐喻 认知构建

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渐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创造和更新了大量的新鲜事物,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位列其中。科学技术领域新事物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快速发展,新事物的发展和隐喻思维方式是新词语产生的催化剂(赵艳芳,2001:113)。计算机词汇作为新创造、新发明,基本上是通过隐喻为人类所认知和理解的。隐喻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感知和概念客观世界诸种事物的一种重要认知活动(王文斌,2007)。隐喻通过将已有的、具体的概念进行心理加工,将认知领域中本无关联的两个或多个事情进行联系,借助表示具体物体的词来表示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人们更进一步掌握和应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提供了捷径。

一、计算机词汇概况

严格意义上,计算机词汇属于科技词汇的范畴,具备专业性强,概念抽象的特征。对于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人来说,科技词汇的认知和理解难度相对较大。认识事物首先是从感知信息开始的,感觉到的事物要经过加工、组织才能被理解和记忆(赵艳芳,2001:96)。与抽象难懂的科技词汇相比,计算机词汇的特点却是形式简单、通俗易懂。由于计算机科学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性及普遍应用性,简洁明了的术语概念对于缺乏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普通人更易接受,计算机词汇与日常生活词汇便通过隐喻的手段紧密联系起来。日常使用的词汇构成方式不是单一的,计算机词汇同样如此,例如,便携式计算机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只要把计算机放在膝盖上,不论何种场景,都可以使用,人们就把这种计算机称为“laptop”;“menu”通常指在餐馆或饭店点菜用的菜单,人们发现计算机显示器上数据信息的排列与菜单相似,就用menu指排列的数据选择项;“mouse”不仅仅指一种动物,也可以指与计算机相联接的、用于光标移动的设备。计算机词汇通过合成和引申等构成方法,帮助普通人群认识相关新事物、理解相关新概念。

二、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 & 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语言与隐喻认知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概念和行为的构建是隐喻性的,因此语言的构建也是隐喻性的。之后,Lakoff & Turner(1989)对隐喻中两个事物间的映射作了解释,即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对应集。Ungerer & Schmid(1996)又从认知的角度将单个的隐喻理解为某一始源域模型的结构映射到一个目标域模型的结构。 Fauconnier(1997)进一步指出,隐喻中两个域间的映射,是人类认知能力中意义形成、转换和加工的重点。隐喻是能够对经验加以诠释的工具。束定芳(2000)指出,在人类认识事物时,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者由于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语句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其结果就是隐喻。隐喻的实质是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表达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在隐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达到认识未知事物的目的。隐喻不仅仅是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在人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束定芳,2003:28)

新的隐喻之所以可以被人们所理解,是因为人类具有共同的经验、想象力和理解力,具有相似的隐喻概念(赵艳芳,2001:113)。相似性的联想是隐喻认知方式赖以生存的前提。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是利用事物之间的人们已感受到的相似性;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则将原来并不以为其间存在着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从而使人们获得对其中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或新的认识。可见,相似性是隐喻赖以成立的基本要素(束定芳,2003:172)。正因为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相似的特点,人们才可能在始源域与目标域间搭起认识的桥梁,才可能在两物间寻求一个或多个共同点,达到认识的目的。人类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者由于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语句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其结果就是隐喻(束定芳,2000)。隐喻是人类借用对事物某一领域的认知来诠释或解读另一领域的认知,可见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是隐喻赖以生存的生命基石。(王文斌,2007:229)

三、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概念隐喻认知构建

计算机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无法在人类普通词汇中找到相应表达,所以就通过人脑中的意象图式寻找类似的词汇来谈论新事物。在新词语或旧词新意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发源于西方,本文将计算机英语词汇作为文本,研究计算机和互联网词汇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英语间的隐喻映射关系,进而理解计算机英语词汇的认知构建过程。

(一)计算机是人(THE COMPUTER IS A HUMAN BEING)

人体是由各器官共同协调工作的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的职责不同,都由大脑进行控制。计算机是一个由不同的部件构成的系统,每一个部件都有自己的作用,缺一不可,都由CPU(中央处理器)指令,进行操作。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把人的特征投射到计算机词汇方面有利于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和理解。computer翻译成“电脑”就是典型的隐喻。人脑能够通过其他感官进行阅读并保留记忆,电脑也能读取数据信息以及存储数据,这样就完成了由始源域“人脑”到目标域“电脑”的映射。如“card reader”(读卡器),“command”(命令),“instruction”(指令),“edit”(编辑),“run”(运行),“record”(记录), “virus”(病毒),“bug”(漏洞)皆属于这类隐喻的词汇。

(1)My computer reads and stores data quite quickly.(我的电脑读取和存储数据都很快。)

(2)The memory is very large.(内存很大。)

(二)计算机是办公室(THE COMPUTER IS AN OFFICE)

计算机最初广泛应用在办公室,使用最频繁的是一般办公软件。人们首先就有计算机是用在办公室这类场所中的相关联想。那么,将办公室与计算机作为始源域和目标域进行映射后,“办公桌”(desktop),“文件夹”(folder),“文件”(document),“垃圾桶”(recycle bin),“打印机”(printer)这些计算机词汇就非常容易理解。计算机使用者可以对文件进行“set up”(建立)、“edit”(编辑)、“save”(存储)、“sort”(分类)、“retrieve”(恢复)和“print”(打印),就像是在真实的办公室里进行一样。

(3)The file takes up too much storage spaces.(文件占了很大的存储空间。)

(三)计算机是建筑(THE COMPUTER IS A BUILDING)

建筑和计算机之间的隐喻映射可以从“sign in/log in”(进入),“sign out/log out”(退出)看出。用户可以在计算机界面上打开不同的“window”(窗口),可以更换屏幕的“wallpaper”(墙纸),同时在不同的网络“platform”(平台)进行学习、交友、娱乐。“workstation”(工作站),“port”(端口),“library”(图书馆)等也是有关建筑物被映射到计算机领域的隐喻。

(4)You can log in the library without password.(不用密码也可以登陆图书馆。)

(四)计算机是工厂(THE COMPUTER IS A FACTORY)

在这个概念隐喻中,工厂的生产与计算机的运作构成了映射。计算机同样具有生产设施如“CPU”(中央处理器),“processor”(处理器),“device”(设备),“household”(仓库),“modulate”(模板)等。同时,“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可以进行资源 “distribute”(分配)和“manage”(管理)。另外,为了保证预期的“quality”(质量),还应对产品进行 “debug”(调试),最后产品才能“package”(打包)出厂。

(5)Most of the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computer communicate with CPU in order to carry out a task.(大多数连接到计算机上的设备通过与中央处理器通信完成作业。)

(五)计算机是容器(THE COMPUTER IS A CONTAINER)

计算机就像一个容器,可以“input”(输入)文字, “output”(输出)文本,它甚至还有“entrance”(入口),可以“log in”(进入)或“log out”(退出)该容器,“save”(存入)或“retrieve”(调出)你所要的资料。同时,它还拥有一定的“capacity”(容量),如果内存太满,就会出现数据“fill out”(溢出)。这时,就要“delete”(清空)回收站或“free”(释放)一些磁盘“space”(空间)。

(6)Low disk space.(磁盘空间不足)。

(7)Delete some unused files to free some disk space.(删除一些没用的文件,释放一些磁盘空间。)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成为最大、最重要的计算机网络。许多网络词汇也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应运而生。这些词汇简洁形象、易于理解,为使用者提供了很多便利。

(六)互联网是高速公路网(THE INTERNET IS A NET OF HIGHWAYS)

高速公路网是对互联网较为贴切的隐喻描述。遍布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互相联系、彼此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高速公路上,各种车辆高速行驶,畅通无阻。遇到收费站要交费,遇到事故可能会致使交通堵塞。高速公路网映射到“Internet”(互联网),有运行“path”(路径),“shortcut”(捷径),“access permission to information”(信息准入许可),“web speed”(网速)和“download speed”(下载速度)。如果迷路,还可以寻求“guide”(向导)和“map”(地图)的帮助。

(七)互联网是战争(THE INTERNET IS A WAR)

战争和互联网间的映射是后来出现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计算机用户有时会受到“hacker”(黑客)的“attack”(袭击),“virus”(病毒)的“threaten”(威胁)。为了“defend”(保护)个人计算机的“security”(安全),用户可以设置自己计算机的“password”(口令)或者“code”(密码),确保个人信息的“safety”(安全性)。

(8)The website has been attacked by hacker.(网站让黑客袭击了。)

(9)My file was destroyed.(我的文件被毁了。)

(八)互联网是本书(THE INTERNET IS A BOOK)

很多要素构成了始源域书和目标域互联网的隐喻映射。如当人们在浏览或阅读“web page”(网页)时,可以调节屏幕“brightness”(亮度),“contrast”(对比度),“font”(字体)等,也可以通过“category”(目录)进行“retrieval”(检索),或者“page up”(前进翻页),“page down”(后进翻页)。

四、结语

隐喻无处不在,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多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后来人们又用它们命名其他相似的具体事物,当人类从具体概念中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赵艳芳,2001)。计算机作为人类的新创造、新发明,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人类认知理解进而广泛运用。隐喻普遍存在于计算机英语词汇中,因此对计算机英语词汇的认知构建十分重要。借由概念隐喻的映射,我们可以对现有的计算机英语词汇进行理解,也能为理解将来产生的计算机英语词汇提供有效的认知途径。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 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Lakoff, G & 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9.

[4]Ungerer, F. & H. J. 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td, 1996.

[5]范立云.计算机英语隐喻的认知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2004.

[6]李阳、刘著妍.计算机隐喻词汇的功能与翻译[J].海外英语,2012,(10).

[7]林丽芳.论计算机英语的隐喻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8]刘淑容.计算机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9]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1]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2]许满云.计算机英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13]张俭,王桂华.浅析计算机英语词汇的隐喻机制[J].大学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