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

第1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病房;应用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13-01

有效识别风险并实现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直接性、动态性等特点,导致医院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接触较多,护士的素养高低也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产生了直接影响。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其机体功能较差,并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在护理过程中困难重重,由此也就会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现在选取我院的呼吸内科护士,对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病房的24名护士,年龄在23-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岁,本科学历以上的有14名,大专学历的有7名,中专学历的有3名。将24例护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12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

1.2 方法 观察组护士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首先是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然后针对护理风险实施相对应的防范策略,防范策略主要有:实时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提高重点环节及薄弱环节的安全性。确保各种仪器的正常运转。护理应用各种警示标识。坚持查房制度。对照组护理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对症护理[2]。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于(P

2 结 果

通过指导两组护士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护士实行的常规护理。观察组12名护士中,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的有9例,一般满意的有2例,不满意的有1例,满意度为91.7%,对照组12名护士中,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的有5例,一般满意的有4例,不满意的有3例,满意度为75%。两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临床上对于呼吸内科疾病,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及对患者的基本疾病治疗,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实行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护理,以帮助患者快速改善病情,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患者给药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给药准确性及给药途径等方面的风险,在常规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对涉及到患者血管及体内管腔等部位的操作时,会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对于此种风险,护理人员应当加强防范,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过程中,隐藏着较多的风险,如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如果由于护理缺陷导致风险发生,则会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加强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迫在眉睫。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其自身素养的影响,导致其与患者出现矛盾后并不及时进行解释,致使矛盾越积越深,不仅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造成了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通过对护理人员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达91.7%,效果显著,而对照组护理人员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虽然对于满足患者需要,减少护患纠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较差,不利于护理人员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4]。由此可见,临床上在对呼吸内科患者实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护理的风险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治愈疾病的需求,实现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并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同时降低护患之间发生纠纷的几率,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永乐,单美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1(02):56-57 .

[2]张明霞.加强风险管理 保障医疗安全[J].重庆医学,2008,65(09):54-55.

第2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对策

近几年,随着医院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和发展,不论是医疗技术水平还是医疗护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对应的是,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也更多了。作为接触患者最频繁的医院职工群体,医院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1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1.1意外事件类

1.1.1误吸、窒息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占多数,年龄因素使老年患者肌肉组织减少,结缔组织弹性下降,吞咽速度下降,当有疾病影响时,高龄老人的吞咽功能更容易失代偿。研究报道称住院高龄老人中误吸的发生率为57.9%。再加上部分老年患者曾有脑梗死病史,吞咽肌功能不同程度降低,进食时易呛咳,极易造成误吸,甚至窒息。咯血患者如无力咳嗽,或情绪高度紧张、屏气,当一次性咯血量大时,极易出现窒息而危及生命。

1.1.2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患者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如果出现局部固定不当、过度牵拉、接口处松动等易导致管道脱落而出现意外。其他管道如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等,都可能因各种意外出现计划外拔管。

1.2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技术方面

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各种医疗新技术对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和护理操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2.2护理操作执行不严谨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细心,缺乏慎独精神,导致一些护理缺陷的发生。临床第一线的护士大多数是90后的年轻护士,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主动护理服务的理念。

1.2.3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低

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抢救中缺乏预见性,导致工作忙乱无序,且协助能力差。

1.2.4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易产生烦躁和焦虑情绪,忽略了与患者和家属的有效沟通,不注意服务态度,导致患者和家属产生误解、反感、甚至与患者和家属发生冲突。

1.2.5护理记录存在隐患

抢救患者和护理重病患者时,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与医疗病程记录不一致等。

1.2.6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紧张的工作环境与人力资源的不足使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大,服务不到位,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暴力事件发生后,缺乏组织及同行支持等使护理人员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干预措施

2.1意外事件防范

2.1.1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对易呛咳患者进行饮水实验,正确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决定患者的饮食种类。若有必要,行鼻饲营养。对存在潜在误吸的风险、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进行监护,重点交接班,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班班落实。

2.1.2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进行防呛咳、误吸的宣教。

2.1.3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予翻身拍背,也可以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的排出。

2.1.4对咯血患者做好宣教,嘱其再次咯血时避免紧张及屏气,轻轻将血咯出。

2.1.5对窒息风险高的患者,床头准备吸引装置。告知家属24h陪护,并在晨会上和全体医师、护士沟通,以加强医务人员对潜在误吸、窒息风险患者的重视和监护。

2.1.6对兴奋、烦躁、谵妄易发生坠床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使用床拦和束肢带。

2.1.7制定并学习呼吸内科常见意外事件预案:充分考虑呼吸内科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制定详细的处置流程,利用每月业务学习的时间进行情景模拟,严格规范各种流程细节,不断提高护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安全护理的关键

2.2.1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和优质护理活动的要求

认真落实核心制度,完善疾病的护理常规,优化、细化护理服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强调护理安全工作的细节管理,加强护理安全工作细节的关注度,使每位护理人员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做到对护理安全隐患防微杜渐。

2.2.2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按照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采用不定期检查、经常性提问、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强化,并按条例给予相应的奖惩。

2.3设立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登记本

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对检验结果进行复述,确认后再及时准确无误地向医生汇报,使患者能及时予以治疗。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要经过主管医生的同意,并且由医生护送陪同。病情稳定的老年体弱患者外出检查由工人护送并使用保护带,以确保患者安全。建立护理缺陷主动报告本,除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外,还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

第3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 呼吸内科; 责任制整体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doi:10.14033/ki.cfmr.2016.34.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66-02

众所周知,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患病年龄层次较高,拥有较长的治疗周期,加上各种患者的情况也不近相同,因此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直接影响了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医护队伍的不断壮大,注入了新的元素和人员,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医护人员的经验不足,质量也就不能够保证,所以护理的好坏就成了所有医护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在这里,就注重探讨了新的护理模式,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模式的运用,对其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把运用这种护理模式的整体护理效果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观察,做出分析总结。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1~70岁;疾病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弥漫性肺部疾病3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10例,哮喘病4例,肺部感染1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1岁;疾病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弥漫性肺部疾病4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8例,哮喘病15例,肺部感染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或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对以上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如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康复护理等。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包括组建护理小组、分配责任组长、分配各级护士及护理的实施。科学合理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提升每位护理人员对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责任意识,具体如下: (1)组建护理小组。由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培训相关护理人员,定期对该小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考核,结合护理员工的职称、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进行科学的排班,对可能或已出现的漏洞与不足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应用的措施进行集体讨论,并评价护理的效果,从而保障护理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2)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对护理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及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对呼吸系统内科病患进行实时监护,加强病房巡视工作,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患者更多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念。若患者在临床护理程序中出现问题,应当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作好记录工作。(3)护理人员还应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帮助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症状,起因、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等。其中包括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计划,例如健康教育宣教形式及热荩从而提升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组长需要对所有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并对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护理质量能持续上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此方法的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同时对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进行评分。对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两组均发放45份,回收45分。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对两组护理方法的感受和意见,具体划分成不满意、一般、满意及非常满意4个标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不满意9例,一般17例,满意与非常满意合计19例,护理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中不满意2例,一般3例,满意与非常满意合计40例,满意率为95.5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

2.2 两组护理人员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责任护士责任评分较对照组的满意程度显著改善,对照组护士护理考核平均评分为(75.9士4.9 )分,观察组为 (91.8士5.1)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众所周知,临床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就是呼吸内科,而对于呼吸内科来说,许多患者属于慢性疾病的范围,并且患者的情绪不稳定,非常焦虑不安,对自身的病症极度的失望和失落,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或者在治疗中引发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疾病,后果不堪设想。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革新,新时期的护理服务工作涵盖内容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并且患者的自身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护理质量有相应要求,还对护理效果及护理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本文所探讨的新型临床护理方法即责任制整体护理,是指通过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对患者进行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服务内容,方便对临床护理和以后的管理做出全方位的监督及指导。优势明显,特别是对因慢性病反复发作的住院患者来说,他们是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人群,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患者得出这些因为久治不愈、病情反复,而表现出体质虚弱等的临床症状。这样一来,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就越发繁重,医护人员就更加忙碌。尽管这些年,我国的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医护人员也逐渐纳入年轻的元素,但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却良荞不齐,导致了护理质量的下降和护理满意度的降低,因此如何提升护理水平成为当前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首要难题。临床试验表明,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和信任。责任制整体护理临床实践时,医护人员首先应当对病患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还应做好病患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取得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是将责任进行严格划分,明确各部分的职责所在,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对其接受的护理服务非常满意。

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的护理过程是由资历较深的护士带领管理,所以可以带动年轻的护士,帮助其学习护理方法和稳定心态,进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职业素质。这种方法还能够使传统护理中被动检查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模式,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各方面指标。同时,也能够促使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能够得到主管医师的认可。就上述的方案就可以体现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整个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好处和优势,对临床医学拥有极大的效果和得到一致的好评。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服务领域中推行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有着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方法的出现不但对于病患的康复起到了极佳的辅助效果,还有利于加强病患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因此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苏琳珠,王招娣.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8(2):112-115.

[2]蔡克,王萌.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2):145-146.

[3]郭丽霞,张莉,刘晓兰.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12):170-171.

[4]陈心容,何剑.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3):263-265.

第4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1

  时间真的过的很快,一个星期的外出学习就这样结束了,我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给了我这么一次好的机会,能够到我院急诊部去学习,虽然时间很短暂,可是却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我以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是急诊科的环境。

  急诊主要分四块区域,包括抢救室、输液室、急诊病房和留观室,我主要在抢救室和输液室上班。

  第二是急诊科的管理制度,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例如抢救间分为三个班次,8-18,18-8,18-3,四人为一组,新老搭配,这样减少交接班次数,从而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从而保证了各班的护理质量。

  2、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3、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到位

  各种急救药品及毒麻精放药品,急救仪器设备,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并相互监督,而且班班清点,定期检查执行情况,从而使病人能够随到随治,及时抢救. 第三业务学习

  急诊科制定自己的学习制度和计划,每周都有一到两次业务知识学习,病例讨论或急救专业培训,提起胸外按压都知道,可是我才了解到胸外按压还会有那么多的并发症,比如肋骨损伤,损伤性血气胸,心脏创伤,胃肝脾破裂,以及栓塞.

  四是他们有着团结协作,争分夺秒的精神

  抢救间要求护士的各项基础技能操作都要非常熟练,准确迅速,要能快速执行医生的医嘱,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需能体现着医生与护士,以及护士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团结协作精神。

  我在抢救间见到很多急性病患者,有蛇咬伤的,心梗的,呼吸衰竭的,多发性创伤的,肺部感染的,换气过度的,药物服用过量的,急性胰腺炎的等等,这就考验了护士对专科知识的把握,以及应对能力及其团队的协作能力,我很是佩服。记得刚到抢救间第一天,有一个心脏病突发的75岁的爷爷,病人在家属的哭喊声中被推进了抢救间,医生与护士赶紧跑上前,医生边与病人家属询问病史,查体,边与护士下达口头医嘱,2名护士立即床旁心电图,测血压,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按医嘱给药,采血检验,安装心电监护及吸氧装置,进行护理记录。这一系列的过程在两名护士的配合下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同时又有护士约床旁B超,联系心内科医生会诊,结果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需要马上进行心脏手术,再晚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又与心导管室联系准备急诊手术,几分钟后老爷子在护士与医生的护送下进了手术间.手术很顺利,患者现在ICU观察,家属也感激万分。

  另外我在输液区也学习了一段时间,输液间白天平均要有二百多人输液,护士只有3名,可是查对制度很严格,还帮助患者存药,一人一巾一带,在输液间两天,共输液130人,穿刺失败1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输液速度也有所提升.

  总而言之,在急诊科呆的这5天,我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不仅看到了急诊科的优点,以及的我们的不足,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急诊科护士步伐那么快,技术那么娴熟,那都是在与死神赛跑!为什么说话语速那么快, 动作那么熟练,那是在与死神争分夺秒!

  我们门诊虽然节奏没有急诊那么快的节奏,但是分诊,抽血也已经渗透在我们的血液中,如何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我觉得急诊给了我启发,那就是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的背后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能力,同时加强与同事间及其病人的沟通,建立门诊护士的美好形象,那就是真诚主动的态度,热情服务的微笑,亭亭玉立的站姿,稳重端正的坐姿,轻盈机敏的步态,按照总医院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门诊成为医院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2

  为期3个月的进修生活转眼已经结束,收获颇多,故而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期间收获令我受益匪浅并将受益终身。来天津市人民医院后,进入内镜中心学习ERCP及其相关诊疗技术,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严格律己,关心患者的要求和痛苦。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几点是我进修期间感受最深也是收获最大的体会:

  一、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内镜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是一个在李文主任带领下的良好的协作团队,同事之间关系和谐融洽,即便刚来的进修医师进入团队之中也倍感温暖。李主任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进修医师不要把自己当外人,我们是把你们当自己人来对待。经常提醒刚来的进修医师注意无菌观念,对放射线的防护等细节,所以手术时手术医师、助手、手术护士、麻醉医师、影像医师及进修医师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协助,从手术前准备到手术后患者麻醉复苏井然有序,确保了最重要的手术质量和病人安全。

  二、先进的设备及高水准的技术水平:

  该内镜中心ERCP手术室内设备完善、配备非常合理。内镜、各种监护设备、吸引器、供氧设备放置合理,附件如导管、导丝、切开刀、取石篮、碎石器、取石气囊、鼻胆管、支架、活检钳等配备齐全,且放置于固定位置,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此外,更重要的是李文主任带领下的手术团队技术精湛,对于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黄疸疑有肝外胆道梗阻者、疑有各种胆道疾病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诊断不明者、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或胆囊术后症状再发者、胰腺疾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情况均能完美的处理,尤其是对于防范术后并发症更有独到的水平。

  三、严谨的工作作风:

  对于新到的进修医生由老师带教,了解内镜中心的环境和各类物品的存放地点,掌握各个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严格无菌观念,通过手术演示、讲座等方式提高下级医师的技术水平。

  经过3个月的进修,了解掌握了ERCP的插管技术及注意事项,熟悉了解ERCP相关的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较好地完成了进修的学习任务,未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进修结束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当中去。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3

  20xx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20xx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XX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在心内科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工作总结想做好一名内科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较,呼吸科的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生活环境、吸烟史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统肿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与流行病学有密切的关系,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天气变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学问题存在。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第5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模式向心理与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背景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5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痊愈和病情好转的患者共52例,占91.2%。结论 相比较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整体护理更能满足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存在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整体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与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公众对于健康保健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管理不能停留于功能制护理的基本要求,要逐步于部分科室或病房临床应用整体护理模式,适应21世纪的保健服务需求,为重症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通常病程长、病情反复性明显,极易导致患者长期精神紧张、意志消沉,对常用药物治疗形成抵制情绪;疾病晚期患者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除有效的医疗措施外,还需要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配合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包括康复锻炼,专业的呼吸道、口腔护理及心理支持、病情观察等。2010年3月~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重症患者57例,采用整体护理后,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3月~8月的重症患者,共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24~76岁,平均(43.5±5.7)岁。基础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4例,肺癌6例,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病37例,支气管扩张10例。

1.2 方法

1.2.1 病情监测护理:观察患者的先兆症状是医师预判病情的重要依据,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输液观察进行严密观察,严格遵循操作规程。①意识观察:对患者出现意识朦胧、嗜睡、双手扑击样震颤等情况的,要加强巡视观察,及时向医师汇报;②呼吸观察:快而浅表的呼吸表示可能存在肺部病变感染的可能,呼吸过慢、过快属于早期呼吸衰竭现象,等;③咳嗽咯痰观察:根据患者咳嗽、痰粘稠的症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如粉红色泡沫痰表示急性肺水肿,要注意协助痰排出,确保呼吸道通畅;④生命体征观察:对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低血压、神经系统紊乱、循环衰竭等要作密切的临床观察。

1.2.2 临床护理: ①氧疗及卧床护理:注意使患者保持半卧位,降低患者腹部及下肢的回心血量和心脏负荷,持续低流量给氧要将流速控制在为1~2 L/min之间,氧浓度约24%~28%。氧疗时要注意避免患者出现对氧的心理依赖,病情好转时要逐渐减少吸氧时间。②口腔护理:为防止抗生素临床应用时患者出现口腔菌群失调,引发霉菌感染,护士要注意清洁口腔,并观察口腔粘膜变化。③通气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急救、治疗的关键因素[1]。本项护理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吸氧时避免损伤患者黏膜,促进痰液引流;呼吸机等仪器的使用应注意观察各项参数变化、功能预警及同步效果,及时排除异常情况。

1.2.3 环境与心理护理:按病因给患者分配病房,病房做到湿式清扫、定期消毒,保证房间的通风和光线。重症患者注意采用当卧位,衣着、被褥及各项用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宣教呼吸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树立信心,消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其主动配合临床治疗,促进疾病转归。

1.2.3 饮食护理:呼吸科重症患者多数年老体质衰弱,饮食方面存在消化功能低下,营养吸收不良,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低钠、低钾等情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营养知识,给予其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少量多餐。

2 结果

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及康复情况见表1。57例患者中,痊愈和病情好转的患者共52例,占91.2%,证明本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方法可行有效。

3 护理体会

在5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整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和降低病死率的方法形成了更新的认识与见解。

首先,护理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密切关注,掌握相应疾病症状,与患者、医师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才能使基础护理工作做到万无一失,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护士对病人健康问题的了解观察,满足病人的主观身心需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其就医心理得到良好调适,促进病人的康复[2]。

再次,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将护理工作区分为治疗室护士、治疗班、护理班等,其功能化的硬性区分使心理护理的实施面临着客观上的阻碍,单个护士对科室病房全体病人的部分护理工作负责,不能为病人的全部护理工作提供全程的人性化服务,在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就可能存在有一些疏漏,甚至于酿成医疗事故。同时,功能制护理仍局限于疾病为中心的技术性护理人物,以单纯的执行医嘱和生活护理为业务目标,护士无法在工作真正落实对患者身心护理的整体性目标,护士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言语沟通,病人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更谈不上心理护理了。整体护理则是“病人为中心”指导下的护理理念,将病症与患者视为视为整体,护理范畴由生物学延伸至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病人由入院至出院被作为连续的整体进行疾病护理[3],从身心护理两方面进行病人的康复治疗。由此,护理工作不仅能够配合医疗医嘱的执行,还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绪影响等有关疾病治疗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正确的护理方式,进而消除家庭、环境等方面对患者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朱元珏,陈文彪.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4-876.

[2] 艾惠霞,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9,8(8):21-23.

第6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非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技术;掌握现状;调查分析

心肺复苏术[1](CPR)是针对呼吸、心搏停止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实施CPR技术对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2]强调首先把基础生命支持(BLS)做好。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和患者医疗需求的增加[3],门诊、住院患者在候诊、检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晕厥、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意外。分析此类事件,我们发现当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在现场的大都是非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由于平时他们面对的大都是病情平稳的患者,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地实施BLS,因慌乱、转运而延误最佳急救时机,最终导致患者抢救失败。结合文献回顾,发现目前针对非急诊科护士CPR技术掌握现状和培训需求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开展覆盖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CPR技术的培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2月,便利抽样法抽取新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9个非急诊科的护士162人为调查对象。包括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手麻科、门诊、心电图室、B超室、放射科、CT及核磁室。162名护士均为注册护士,年龄21~54岁,平均(28.82±6.46)岁;学历:中专21名,大专101名,本科及硕士41名。职称:护士71名,护师32名,主管及副主任护师59名。工作年限:1~3年32名,4~10年60名,11~20年42名,>20年28名。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162名护士进行调查。依据《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和询问院内急救专家的意见,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方面:①一般资料:科室、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②CPR技术掌握现状,共30道题,合计30分,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指标、进行CPR急救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复苏有效的评估内容以及2010与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区别,是否参加过CPR急救技术培训及有无CPR急救的经历等内容。该调查问卷在使用前经专家进行内容效度、信度测评均符合要求。发放问卷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为96.91%。

1.3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软件并对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非急诊科护士对CPR技术的掌握情况的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护士对实施BLS操作前让患者平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复苏有效的指标掌握较好;而对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深度、频率掌握不足。重症医学科、手麻科、心内科的护士对CPR技术的掌握较其他被调查科室护士好,掌握率分别为100%、93.3%。

2.2不同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的护士对CPR技术掌握情况存在差异,见表2。

3 讨论

3.1不同科室的护士对CPR技术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在重症医学科、手麻科、心内科的护士对CPR技术的掌握现状较其他被调查科室护士好。因为这些科室大多为急危重症患者,要求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一旦患者突发意外,立即实施心肺复苏、除颤等措施。而门诊及功能检查科的护士一般认为抢救都是急诊科的任务,基本与她们无关。分析原因[4],门诊相对劳动强度轻,不倒夜班,故门诊护士大多属于因年龄、疾病而需要照顾的对象。由于平时参与重大抢救的机会较少,致使她们对CPR技术的掌握不甚理想。

3.2不同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的护士对CPR技术掌握情况存在差异。调查表明,学历为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护士对CPR技术的掌握要好于中专学历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年的护士对CPR技术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参加过CPR急救技术培训及有CPR急救的经历的护士CPR技术掌握情况存在差异。调查表明,参加过CPR急救技术培训及有CPR急救经历的护士对CPR技术的掌握要好于未参加培训及无CPR急救的经历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肺复苏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作为医疗服务最前线的护士,应关注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动态,一定要掌握、更新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为在医院内突发心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5]。

参考文献:

[1]江观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2]Nolan JP,Hazinski MF,Billi JE,et al.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J].Resuscitation,2010,81(suppl 1):el-25.

第7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方法:选择100例呼吸内科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科分组护理的护理服务。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专科分组护理服务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适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专科护理呼吸内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9-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死亡率较高,因此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社会进步,呼吸内科的护理临床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关系着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整个过程,是临床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服务理念,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理解,对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专科分组护理的服务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与康复有着促进作用,为了深入研究专科分组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我们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科分组护理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满意度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呼吸内科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6月收治的呼吸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5-70岁,平均年龄61岁,男性34例,女性1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是18-68岁,平均59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针对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针对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专科分组管理式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要求为:

专科分组工作的组织:组员组成包括专科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具有2年以上护龄的护士3名;其中3名主管护师及1名专科护师相对固定。各小组服务机构人员由科护士长统一管理,护理部负责监督考核;我科根据本科疾病特点制定专科记录卡,上有患者姓名、住院号、电话号码、住址、伴发病名,家属联系方式,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师记录上述内容,统一交专科组长保管,责任护士或专科组长负责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专科的健康宣教及所有治疗与护理,并每周进行一次小组专科护理业务查房,每2周进行一次科内护理业务查房,以便及时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和评价各专科小组的护理质量。

布置家庭式医院环境,实施管理方式的人性化;我科结合本科室自身条件,着重于细节,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整洁、安全、可靠的住院环境。自患者入院时起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专科的各种人性化护理服务[2]: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在提供专科护理时,首先要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要进行自我介绍和向患者简要介绍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消除医患间的陌生感,建立起患者的归属感;责任护师和专科护师通过治疗、巡视、护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以各种不同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深入了解,改变不良习惯,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保护措施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家属起监督、管理的作用,逐步建立起患者对医院的信任,针对需要接受各种特殊检查与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检查与治疗前详细告知患者各注意事项,并确保患者全部听明白并接受。对于情况特殊、病情较重的患者,要积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在临床治疗的全过程中,正确的指导患者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正确氧疗及长期氧气疗法的重要性,尤其告知COPD患者家庭氧疗、有氧运动训练、呼吸肌锻炼对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3]。患者康复出院时,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必要的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差异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调查,包括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两个选项的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的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专科分组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延伸与升华。为深入研究专科分组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使用情况,我们随即抽取我科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针对观察组,在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之外,实施专科分组护理服务;而对照组仅提供了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在疾病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远远低于观察组(统计差异P

参考文献

[1]高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应用.医学信息.2010(07)

第8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问,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结论:必须认真对待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呼吸内科管理,尽量避免药物滥用,对抗菌素的应用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医疗和护理管理水平,以减少感染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医院感染问题也引起了医疗界的极大关注。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样、严重,呼吸道抗病能力差,其呼吸道发病率最高。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群已成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为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现选取2006―2011年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12±6.12)岁。

1.2 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5年来关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通过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病例,分析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情况: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详见下图。

2.2 影响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

2.2.1 生理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在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体质虚弱且有多种疾病并存,极易反复发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减退,与其他人群相比,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同时许多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其体内的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杀死、抑制,并且存在直接促进真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2.2 心理因素:呼吸内科感染后,老年患者常会伴随反复咳痰、咳嗽、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长期饱受这种状态的折磨,多数老年人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烦恼、焦虑、恐惧、失眠、紧张、情绪低落,在长期反复住院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会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老年患者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至直接影响预防的效果,这也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的概率。

2.2.3 环境因素:老年人住院患者探视多、陪护多,导致空气污染重;同时同一病房的患者室内飞沫间的传播也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反复感染;医护人员实施了不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真菌定植感染的机会增加;护理措施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食物、呼吸器械污染、手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3 讨论

针对本次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控制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呼吸内科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做好患者以及陪护人员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工作以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②尽量避免药物滥用,对抗菌素的应用迸行严格控制。抗菌素的过多使用是导致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要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展开病原学检查,从而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而导致患者菌群失调;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③加强医疗和护理管理水平。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加强老年患者的全身支持治疗,提高其机体抵抗力,此外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尽量减少因医护操作而带来的感染。心理护理必须认真落实,对老年患者主诉都应关心,做到及时处理。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老年患者不能性急,必须耐心对待,应耐心静听,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在其叙述完之后,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以积极主动配合感染的预防。总之,必须认真对待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从上述三方面入手,以减少感染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腾维亚,宁昌,章涛,等.呼吸内科患者呼吸道带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23―1124.

[2] 孙阳,张友玲。林萍,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1):97―99.

[3] 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4,(4):53.

第9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摘要】口腔内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各类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锐器污染比较严重,护士在回收和分类污染的器械时容易受到伤害,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相关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属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而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群体(1)。内科护士的工作暴露于各种职业损伤因素之中,其中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口腔内科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口腔内科;职业损伤;防护措施

1 口腔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1.1.1 病毒:临床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乙肝性病毒、丙肝性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而口腔内科护士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和受到污染的器械,护士在回收分类器械过程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如口腔镊子、探针、拔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锐器不慎刺伤皮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国内大量研究证实(2):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而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重的国家。

1.1.2 细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中,通过血液、呼吸和皮肤传染护士。

1.2 化学性因素:口腔内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化学消毒剂,而是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2%戊二醛,戊二醛为中等毒性消毒剂,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浓度过高可引起皮炎和过敏;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伤;银汞充填材料,在常温下易蒸发为蒸汽,在调制和填充过程中,如操作不慎撒落地面,以及丢弃的汞和磨除旧填充物时产生的汞尘,均能附着在墙壁、地面、用具和衣服上,这些汞蒸汽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分布在机体各脏器,医务人员如长期暴露易形成慢性汞中毒,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记忆力减退、失眠等,还可引起牙龈炎、牙齿松动、过敏性皮炎、脱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口腔科常用药物对人体的危害,如三氧化二砷糊剂、丁香油酚、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等,这些药有难闻的刺鼻气味,对呼吸道、鼻、眼、皮肤有强烈刺激性,长时间接触可产生头晕、恶心,甚至引起皮炎和过敏等

1.3 物理性因素

1.3.1 紫外线的影响: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直视可造成眼炎,皮肤可能水肿,红斑、皮炎等。

1.3.2 噪音的影响:口腔内科的噪音来源于涡轮机、吸吐器、洁牙机、电话铃声、器械车轮摩擦产生的噪音、医患人员对话和患者声等,噪声可导致精力分散,对人体听觉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损害 可致血压升高,导致判断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精力分散,降低灵活性,工作中容易出差错。

1.3.3 负重伤: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体力劳动多,强度大,特别是口腔内科护士在配合医生的工作中,每天都在治疗椅和牙科椅位旁来来回回行走,传递器械和补牙材料,并站立调拌各种补牙材料,有时还要搬运器械,体力消耗非常大,易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损伤,长时间的行走是口腔内科的工作特点,易得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站立调拌各种补牙材料,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1.3.4 心理社会因素: 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着很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也导致职业倦怠。由于各种因素,使某些患者、家属对护士存在偏见,导致护士与患者之间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

2 加强操作中的防护

2.1 生物危害的防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加强对病人的治理和筛查,操作前对可疑病人进行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操作过程中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接触血液、唾液的操作时戴手套。配合医生操作过程中尽量保管好口腔各类锐器等,正确的摆放和传递拔髓针、各类锉、针筒、刀片等,避免伤及自己或他人。如不慎有锐器刺伤,迅速敏捷地按常规立即脱下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直到挤出部分血液,需保持情绪镇静,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相对减少受污染程度,对伤口清创用碘伏消毒并严格处理。如怀疑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时应于当日及1个月后注射丙种球蛋白,并确定有无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存在,定时追踪进行医学观察。如疑为艾滋病毒要定时进行医学观察。

2.2 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提高防护意识,改善诊室通风换气条件,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 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和使用。解决好消毒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前应先了解该消毒剂的性能和不良反应。进行消毒操作时戴好手套,可有效避免皮肤与消毒剂的接触,并注意将消毒液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 处理污染的器械时,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围裙,避免溅入眼中或吸入。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物表时,30 min后通风。

2. 3 物理因素防护:噪音与辐射的防护? 吸吐器、洁牙机、涡轮机、推车等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剂。操作时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吸吐器不用时及时关闭。在无法躲避时尽量使身体不进入紫外线中,开启紫外线照射时,工作人员应离开,检查紫外线灯管的强度,应戴防护眼镜。加强搬运技巧掌握相关力学原理,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长时间行走时适当活动腿部,预防过久走动产生的危害,经常站立调拌补牙材料时,活动颈部,防止颈部不适。

2.4 心理因素的防护:调整心态,防止身体疲劳? 口腔内科护士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对治疗步骤、患者状况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配合的准确性,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明确职责范围,提高法律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工作得心应手,自身从工作中发现并找到乐趣,才能做到心情愉快。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工作之余尽量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以消除身心疲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减少损害的发生。 在工作管理上,护理人员要配备充足,尽可能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平时加强个性锻炼和心理素质训练,增强适应能力、耐受能力,加强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和专科学习,以减轻护士因学习新技术及知识更新带来的心理压力。均衡膳食,保证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只有健康才有一切。

3 讨论

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可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其最终目的是关爱自己、关爱社会、关爱自身及他人的健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护理专业的进步,我们应高度重视口腔内科护士职业的防护问题,制定可行性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我们应熟练掌握预防环节、安全操作、加强消毒技术规范及严格的管理措施,只有护理人员自身健康,才能为患者提高更满意的健康服务。护理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在多种危害因素之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本文依据口腔内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对口腔内科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上述防护措施更好地保证口腔内科护士自身健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

参考文献

[1] Do AN,Ciesielski CA,Metler RP,et al. Occupationally acquir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infection:national case surveillance data during 20 years of the HIV epi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idemiol,2003,24(2):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