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学生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幂函数;案例设计;创新
一、中职幂函数教学单元的定位
1.课程定位
2.教案设计理念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执教教师发现,若没有数学认知和自我总结的实践过程,而是仅仅以结论提供方式的记忆式学习,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解题时的困惑,这与其尚未真正掌握幂函数规律密切相关,故而本教案设计的核心原则在于避免以往的“告诉”式,而是以建构的理念,还学生以知识认知与理解掌握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幂函数基本规律及其性质、属性,并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对知识进行确认与巩固,通过反复的、源自于幂函数性质规律各角度的练习,进行幂函数深入学习。“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知识摸索与探求的基本学习规律和技巧。
3.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本节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中职学生,基于其对函数一定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认知,函数研究思路与方法也有所熟悉,幂函数课程是结合并运用已知指数和对数函数概念、性质和图象及结题运用,开展教学的知识模块。但由于刚步入中职,对初中学习阶段的各种学习特点及习惯仍有所保留,而且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发展仍属于转折成型期,所以教师须把握幂函数教学创新的体验、契机,对中职学生进行数学理性思维和类比等思维的培育,并获得幂函数教学的良好效果。
4.教材要求与目标设定
幂函数作为改革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现行中职类专业教学的数学教材中处于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后,主要目的在于比对上述函数的复杂性之后,鼓励学生结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本教案所涉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幂函数,主要以结合实例引用概括幂函数概念,在学生了解识记幂函数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其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区别,并通过特殊简单函数的图象比对进行观察、分析与总结。教学目标为结合一次、二次和指对函数的特性对比,培养学生数学的对比结合和相应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提升其数形结合、特殊上升到一般、归纳类比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案例实施过程
1.以学生业已熟悉的各类简单函数的引出,进行学生函数思维的重新建立,如运用(1)p=k,(2)S=x2;(3)V=ax3;(4)r=■;(5)v=s・t-1提问学生上述函数在其“形状”变化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进而引出y=x,y=x2,y=x3,y=■,y=■,y=■,再结合一定时间的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幂函数的变化特征为以x为自变量,a为特定常数作为其指数所构成的y=xa,这一函数称为幂函数。经过上述幂函数的引入教学,学生被自然地带入对于类似函数的思考研究中,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概念性认知。而且该方法突出了本教案设计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学创新原则,尊重教材的同时适当创新教材展示与教学设计。
2.基于幂函数引入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获得幂函数理解认知,并提示指出幂函数结构中的x自变量位置,并以其与指数函数的位置进行直观对比,从而将复杂的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结构易混淆问题变为简单且不易遗忘的形状识记。同时,可以配合一定量的各种幂函数举例辨别,分辨并总结各类幂函数,在此基础上又对幂函数的形式进一步探析。接着,对幂函数的一般形式进行进一步探析。当然基于课程的教案创新改革必须秉持一贯的教学目标及其实施,也不能一味地进行脱离教学规律的教法创新。
总之,作为逐步发展的教学教法创新过程中的教学革新,都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充分结合学生现实、教材现实、教学现实、教育发展现实,中职数学中的幂函数不能以简单的给定义、告性质、做练习的模式进行,更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及其自有知识结构体系与认知能力特性,进行综合性创新。
参考文献:
[1]黄邦杰.例谈幂函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的进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但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语文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更缺乏学习能力和兴趣。同时,从语文学科特点看,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学习,中职生对语文文本中的宇基本认识,也基本能读,因而要让他们深入研读文本,探究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普通缺乏兴趣。他们认为大概意思了解了,语文没什么可学了,生字生词可查词典,没必要把时间花在学习语文上。
(二)学习专业技能与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力相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以“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操作型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且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挂钩,进行合作办学。近年来,中职学校为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后,招生即为招工,学生入学即进企业,使学生有了更多进入企业学习的时间,有更多了解社会的机会。由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更多引向专业技能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将大部队精力放置于专业课及劳动技能的学习上,把语文当作一种负担和包袱。因而,激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放弃语文学习。使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一种形式,学生只在草草应付语文考试而已。
(三)中职语文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相矛盾
中职的教学任务是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和向高职院校输送人才两大任务,因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语言文字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任。但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专注于固有的话文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将语文知识通过文本统统塞置于课堂教学,让学生跟着教师思考,按着统一标准答题。即使是今天在推行探究能力的培养中,也往往教学目标定得过繁过高,因而促使学生无从下手,渐渐地将学习语文的兴趣消失殆尽。而语文能力的培养真谛在于“悟”,悟是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语文素养,价值层面得到改变。语文知识、语文学习能力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理解),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自我深思,悟有所得,让思想与知识进入认识本体,才能形成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即是一种智慧(道)。因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观设定的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兴趣出发,教学方法与途径必须与之相匹配。
二、“学中教”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语文“学中教”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教中学”转向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中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将传授与“学习”关系颠倒过来。前者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导),整个教学流程以“教”为中心设计和展开,学生“随教而学”。即使课改后的探究式教学仍是按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知识点,将学生牵引到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上来。呈现的是教师“教”为主动,学生“学”的被动的特征。“学中教”模式则主体是学生的“学”,整个教学流程以“学”为中心设计和展开。教师“依学而教”,呈现出学生“学”主动,教师组织和助学的被动特征。简而言之,所谓“学中教”,即是将传统的语文课堂的讲课,通过现代技术(视频)与配套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认识与基础能力,在课外提前完成,而将以往的“家庭作业”前置,变成课堂讨论和集体学习来完成。通过师生、生生讨论、争辩,相互启迪,在讨论与争辩中,形成知识迁移,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二)中职语文“学中教”模式的特点
1.学习的自主性
“学中教”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教师只是促进者和指导者,当然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推动者。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只不过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础与能力,心理情感,设计相匹配的作业,并参与讨论上点拨,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学的主动,学得快乐,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
2.课程的开放性
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无论从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还是课堂争论,呈现的是一个充分开放的特点。文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使文本知识开放;学习过程由学生为主争辩,不作统一的标准答案评价;最后作业由学生自我总结,形成各自能力展现等等,都是开放的,动态的,显示出活泼开放的特点。
3.教学的灵活性
学习手段丰富,充分注重学生兴趣,开设第二课堂。比如,通过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点视频,实时学习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时空和形式显得十分灵活,充分满足着不同学生的需要,达到更为理想的实践效果。其以自主学习和蓬勃展开的实践活动为形式与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充分体现着教育大师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理想——因材施教。
4.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
“学中教”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和注重方式多元化,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性。打破传统评价中以考分为主的结果性评价体系,建立由教师评学生、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课程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允许学生观看其他教师相同主题的教学内容。终结性评价以平时作业、参与课堂研讨频率,阶段性考核为参考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自我纵向发展情况,促使学生看到自我进步的成就。其建立在科学、民主发展的价值评价体系,充分凸显由传统的选拔功能向强化育人功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功能的转变。
三、“学中教”语文教学模式的操作
(一)精准设计好“课前习得”作业
“学中教”以学生先学为导向进行教学,学习语文又必须以课文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先学,还得根据课文设计学生摸得着,易人手的自学作业入手,让其首先自我获得“习得”,形成初学课文成果。在导入新课教学前,必须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实际基础、能力和学习兴趣,设计好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文本的作业,让学生阅读文本,完成作业,获得阅读所得,形成自我观点,也叫做“课前习得”。
设计学生先学练习内容,紧紧扣住语文教这大纲,将文本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与学所学专业结合,从浅入深地设计一两项阅读题进行练习,注重习题能引发学生课堂探讨,由浅入深阅读文本。例如教学《荷塘月色》,结合所教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和美学能力,则设计二人自习题。一是请根据课文描写的荷塘月色景物,画一张充分体现荷塘静态美景图;二是文中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与作者描写的眼前所见的荷塘美景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此二题紧扣学生实际,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先学的冲动和兴趣,且又能充分引发课堂辩论。
(二)放开手脚展开课堂充分论道
课前习得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在纠错中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因而,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展示所学成果,在展示中展开评论。各自论道,逐步统一观点。课前充分论道,一般设计三个环节。一是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展示自己所学成果。即作业。二是教师有意强化学生中不同“习得”,激起学生辩论,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精髓部分,也是本文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并随课堂再次阅读。教师点拨需要关注知识点,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展开争论。三是总结评判。总结评判中教师是把学生辩论中的几个不同观点,即各自所得,各自所读文本的理解依据进行梳理,不得呆板地统一标准答题要求对学生进行灌输,也不要统一标准答案,只要学生依据充分,均为有理,以强化学生文本的理解,获得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感,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合实际布置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从课堂评论后再思考,即将知识迁移,获得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后练习也是练习语文能力,内容既要紧扣课文,又要扣住课堂上形成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再思考,将知识形成能力。因而练习还得结合学生实际,即所学专业、语文基础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可以设置以下两题:一是有人说,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呈现“女性化”倾向,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看法;二是作者在文中说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平常的自己”,另一个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这两个“自己”有什么不一样?你也有两个不同的“自己”吗?这样的两题既是课堂内容的再迁移和再思考,又是符合中职学生要“自己”的心理特点。
(四)多元的发展化评价
“学中教”遵循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此对学生学的成果评价不以一次考试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应充分体现多元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其方式有以下几方面.
1.平时练习用符号评价
学生的课前习得、课后练习,不以传统的标准化答案为依据评价对与错,这里没有统一的对错评价,而是以说得是否有道理即形成观点(习得)有无理由。因而在批改作业中一改以往的“√”“×”符号评判,而是使用提示性符号或短语,以引导学生再思考,去掉学生的失败感。同时,多用赞扬性符号与短语,使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功乐趣。
2.阶段性评价多元化
学生语文学习的阶段性评价体系,其由四部分组成:(1)平时作业完成占30%;(2)课堂讨论参与数占30%;(3)阶段性测试占20%;(4)总结性考试可占20%。其中A、B根据这生完成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及参与辩论情况由学生民主评价为成绩计入。
3.学期学年成绩评价纵向化
对学生的学期、学年成绩评价由三方面综合成绩组成:一是学生自我总结学期、学年语文学习收获,并做出自我评价,占20%;二是阶段性评价成绩占40%;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四是学生自我纵向比较得分,即阶段性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以进步与退步为标准占10‰
(五)以《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验本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诗歌口语教学内容为例,试作说明
第三单元为诗歌单元,根据学生在前几单元“训练导图”进行口语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并通过“基于想象的解说”这一环节学习,对“解说”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再学习文本“基于赏析的解说”内容,学生一定提不起学习兴趣。因而,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特点,选取《子夜读信》作为赏析的对象实施“学中教”。
1.布置课前学习内容
学习《基于赏析解说》训练导图,按训练导图的要求赏析《子夜读信》,在此基础上写作剧本,然后制作微电影。
2.课堂论道
在学生完在课前练习后,用二个课时进行课堂教学。随机抽三位同学解说微电影,然后组织同学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理由,然后让解说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3.课后迁移
在课堂辩论互评后,布置课后反思练习。内容为:(1)各自修改自己撰写的微电影剧本。(2)修改微电影。(3)修改解说稿。(4)课堂表现反思。
4评价
将学生修改后《子夜读信》解读文本、微电影剧本、微电影上传至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并进行投票。依据票数,结合互评、自评、师评,课前习得即解读《子夜读信》、撰写微电影剧本占30%,课堂解说及互动论道占30%,修改后微电影评比占20%,课堂表现反思及后续进步占20%,给学生以文字性的综合性评价。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四、“学中教”语文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依据学生语文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学中教”教学模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实施一学期后对学生进行了司卷调查,实施一学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入学时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只有10%,到期末占61%。
(二)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高
1.思辨性问题成绩比较
从图3和图4可知,学生解答思辨性问题,以期初第一次月考和期终考试得分率比对,考核平均得分率从2分提高到6分,并且得满分的增多。
3.参赛得奖率。期初参加语言类竞赛从无人参加,到学期后阶段无论是学校的辩论赛,还是演讲比赛,甚至元旦文艺汇演的戏剧表演踊跃参加。
(三)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促进职业技能学习
利用网络及其他资源自学式课前习得,以及“习得”后在课堂论道时自己良好表现获得的成就感和课后反思带来语文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无疑会进一步促进职业技能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科护理;自学能力;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107-01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自学能力是一个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的基础,是让学生能够具有创造性思维以及适应社会的现实要求。中职学生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就是要熟练地掌握专业性的学科知识,因此在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大量冲击下,他们很难马上适应,因此引导他们学会自学,学会自我反思,是加强学生辅导、培养学习习惯和增强自信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教授給学生的是一些理论知识,并非专业技能,但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一定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医学教学中更是如此,要对所学的知识做到精益求精,因此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去查阅文献资料,去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对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并且具有内在稳定的学习动机的时候,才能更好地主动学习,只有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才能真正地去享受学习,因此在培养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中职学生所面对繁重的专业课程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这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在上课时,结合教育教学,组织安排好课堂学习,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开展积极的探索,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对所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也要融入鼓励和赞美式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生对课程进行预习,只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事先的预习,才能在自己的心里有一定的谱,才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哪里,内科护理专业需要结合其他的一些基础学科进行学习,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因此在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查阅一些资料,教师在课前也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以及需要参考的一些书籍,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查阅资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和自主获得知识的接受者,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对重点知识做到教师讲解,加之学生自学的方式,相互结合来进行教学。比如说教材中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对一些难题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还应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对内科护理这门课程的热爱。
三、中职内科护理应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所讲述的永远是一些理论性的学科知识,但是我们都知道中职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性强和可操作性强,因此护理学科要真正地做到和其他学科能够更好地相互渗透和交融,把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进行相互融合,才能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主动联系起来,找到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和独立建立学习系统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对比,总结它们的共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多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结合日常所讲的一些理论性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说明自己的理由,通过这样的理论分析再加上实践研究,学生在这样的复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入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内化于心。
总之,我们卫生系统部门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适应逐渐发展和变化的新社会。同时还要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来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自学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业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爱琴,邓双全.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的应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唐璟,吴静,李小洁,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9).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中存在着与时政脱节或压缩、取消时政演讲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1.时政演讲与课时内容相脱节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时政演讲与课时内容相脱节,使得演讲者只能应付了事,学生参与不积极,教师点评曲高和寡,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时政演讲成为困扰德育课教师教学的难题。
2.德育课老师刻意疏远时政演讲
由于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多、课时紧,有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擅自让四人小组合作一份时政演讲,甚至取消时政演讲,致使学生的演讲欲望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造成德育课的低效。中职德育课教师为了使课堂贴近学生,擅自取消时政演讲,请学生上台讲与该课时有关的小故事,长此以往,削弱了广大师生将时政用于德育课的兴趣和能力,造成德育课教师在时政教育中的曲高和寡。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加强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意义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其对时政热点的敏锐度。中职生普遍对时政热点很感兴趣。加强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时政敏锐度。
2.有利于减少德育课教师的备课量
能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思考和沟通,从而提升备课的质量。以前,德育课教师的备课量相当庞大,课程学生还不喜欢,而自从加强了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后,学生主动通过准备时政演讲来参与备课的过程,将德育课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教师有了更多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使得备课能提质增效。
3.有利于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德育课教材虽然经常修改,但与日新月异的时政相比普遍滞后。加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输入新鲜血液,从而弥补了教材滞后的弊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
4.避免德育课的一言堂
长期的德育课普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的容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德育课的低效,而学生的快乐主动参与最有利于高效的学习。加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师生结合教学知识点对时政热点进行热烈、多维、深入的探讨,从而有利于师生动态生成课程资源。鉴于以上意义分析,笔者呈现了以下对策。
三、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对策
1.学案导行,走进热点
中职德育课教师应设计适合中职生特色的学案来导行,从而做好上课准备。中职生不喜欢做太多的纸质练习,因此没必要设计纸质的习题练习学案,更没必要提前批学案。相比来讲,他们更喜欢收集播放时政热点视频、制作PPT、上台演讲、探讨热点。因此,笔者针对上课内容,结合他们普遍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设计开放的问题,请学生去准备时政演讲和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笔者每次在课间提前去教室,学生已经早早地将自己制作的时政演讲PPT和视频拷进班级的电脑里,想演讲的学生跃跃欲试,准备回答问题和点评的摩拳擦掌,气氛很积极。
2.层层递进,探究热点
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减弱了而是更强了,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巧妙地引领着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继续结合中职生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进行实践,使得实践不断深入、步步拓展、层层递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力,将课堂引向深入。
3.微课导航,演讲热点
上课铃一响,国内外时政演讲的两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依次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紧扣上课主题和同学们感兴趣的热点,生动有趣,并辅之以精彩的PPT,里面有精彩的图片、简约的文字、丰富的视频,还不时进行问题研讨;同学们讨论热烈、互评精彩,不断有新的生成。德育课教师坚持“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的原则,等学生评好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不断有互动生成。如笔者在上“经济政治与社会”时,都会将每堂课最前面10分钟让学生主动结合上课内容上台做时政演讲,特别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一课中,时政演讲特别精彩,大胆处理了教材,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是一堂生动的微课,起到了很好的导课作用。
4.源于学生,深究热点
如果从传统的复习旧知、新课讲授起,中职生根本就提不起兴趣。中职生中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型的都占相当比例,长期的讲授式教学较适合听觉学习型,而听觉学习型的中职生普遍不喜欢听理论说教,更喜欢听热点故事,听视频歌曲去体验内化升华。因此,笔者在热点演讲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对该热点进行深究。通过热点深究,一下子拉近了笔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深究。
5.认知明理,解析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在案例深究后就急切地进行理论说教进入认知明理阶段。殊不知中职生对理论说教具有天生的抵制力。因此,德育课教师应淡化理论,寓理论于热点解析中。对于刚才拓展的贴近学生的热点,教师应继续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深入地解析它。教师所设计的用于热点解析的问题不能过于理论化,而应生活化、实践化。让学生在热点解析中自然而然地明白理论,并能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笔者曾经在上职业道德课时请学生带着问题看了一段感动杭城的热点———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认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应像吴斌一样恪尽职守,还在清明节时主动给吴斌扫墓。
6.研讨立信,变形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在认知明理后就进行了交流研讨。其实,从理论到交流或为了研讨而设计出的脱离学生实际的案例进行问题探讨,学生并不喜欢,但对于大家普遍感兴趣的热点进行变形所引发出来的热烈探讨,学生便会意犹未尽,从而主动地树立正确的信念。因此,笔者针对导入的那个解析得意犹未尽的热点,趁热打铁地引入变形,设计出富有实践性的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地研讨,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推己及人,加强同伴教育,
自然而然地求真、求善、求美,水到渠成地树立起坚不可摧的正确信念。 7.小结升华,促行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的课堂小结阶段,只是单纯地请学生从理论方面总结一下本课的逻辑结构,然后教师说两句话总结提升一下,使得课堂平面化,片面强调理论逻辑,缺乏升华促行。而中职生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总结、升华和促行能力。课堂小结阶段,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时机,如果把握得好,能将课堂进一步递进并推向。因此,笔者在这个阶段,一改传统的从理论逻辑角度进行自我总结的方式,而是形成了升华促行的富有新意的小结环节。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笔者在这个环节设计了结合环保热点制作收纳盒的内容,在制作收纳盒的过程中,该课教学内容能够得以实践。在此基础上,播放与本课有关的励志升华的学生收集的歌曲视频,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升华,请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宣誓,教师进行总结激励,将课堂推向。
8.余音绕梁,践履热点
传统的德育课上到这里就戛然而止,然后是布置笔头作业了。可一堂好的德育课,应起到余音绕梁并不断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实践中运用的作用。因此,课后作业环节的设计相当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课后作业的设计应拒绝纯理论的抄抄写写,而应结合热点重在日常践履,应有充分的广度、深度和实践度。如,在“文化传播”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实践拓展,课后延伸”环节,即布置课后作业“实践拓展———请为迎接G20在杭州召开,制作一份形式活泼的介绍杭州概况的10分钟欢迎词,并制作成课件,下堂课择优上台展示。”该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热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加强杭州人文寻根、积极宣传杭州文化的习惯。
关键词:中职生;班主任;管理;情感教育
如今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差、逆反心理强、自控能力弱、习惯自由散漫等问题。所以中职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我国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认为:“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用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用真诚的爱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和感化学生,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情感教育成为了班主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应该成为其核心的一部分。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
一、与学生交流
教育从交流开始,成功的交流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而正确交流的方式方法与技巧会将教育推向高效、推向成功。情感的沟通交流是师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剂。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成功的交流,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问题,还要选择交流的地点,因为合适的交流地点往往使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在寝室里和学生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学生回到寝室会很放松,话题会变得轻松愉快,可能会将在教室里说不出的话语脱口而出。这时只要你用心体会、用眼多观察,在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过程中会了解到班级学生的许多优点和缺点,就搭起了沟通桥梁。
二、学会宽容
中职学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差,普遍受到社会、家长和老师的忽视、轻视甚至鄙视,加上自身长期积累的惰性,行为习惯差从而形成自暴自弃、反抗情绪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中职生更要用宽爱的情感进行教育,不嫌弃、不放弃,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持之以恒的转化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而产生动力,达到转化的目的。
对于中职学生犯的错误要反复宽容,由于他们长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长期积累的惰性,往往表现出言而不实、出尔反尔、容易反复。中职班主任要运用发展的眼光容忍与宽容地对待其反复表现,并有耐心和信心,相信其能够转化好。同时要发掘其潜在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成绩,用“放大镜”看其长处,对其进步中的过失多一份宽容与谅解,多给予适当的期望和评价,不断激励他们,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多表扬和欣赏学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走出失败者和弱者的阴影,重拾人生的信心。
三、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中职教师要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宗旨,在教育实践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榜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比如在学生集体劳动时,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安排指导工作,而且要主动参与,决不站着指挥。另外班主任还应做到言而有信,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说过的话就要做到,决不食言的形象。
四、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情感教育的成败。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之上。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师生之间不只是简单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只有打破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学生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才会认定班主任不仅是值得信赖的老师,更是可以信赖的朋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对于班上“听话”的学生就更多信赖、热情和关爱,而对于班上“不听话”的学生就排斥、冷漠甚至轻视。实际上,“不听话”的学生才是更需要得到关心、关爱和帮助的人,他们的这种“不听话”实际上是想得到你的关注。
五、良好的班级管理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要成员,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主动为班级荣誉而努力。在制订班规制度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订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量化管理,使学生心服口服。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赏识和惩戒有机结合,只有惩戒,会使学生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只有激励,容易造成放纵。要奖惩分明,宽严适度。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应用;意义;实验研究
翻转课堂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翻转课堂和一般的课堂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在课前利用教师发出的教学视频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通常是回答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使得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领地。这种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并以实验研究为例,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应用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一、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从某个角度来看,翻转课堂可以减少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压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轻松了,而是意味着教师需要对课堂有更好的掌控能力,需要具备更专业的教学技能。在学生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和学生一样学习,并且要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更加深入地研究计算机操作知识,为课堂上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奠定基础。翻转课堂激励着教师努力增强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因此,对于教师而言,翻转课堂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前学习时,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前学习,学生能够做好充分的预习,能增强自学热情,学会自我总结,提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可见,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多学多练的机会,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更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二、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以江苏省邳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实施为例,总结出以下三个教学步骤。第一个步骤:调查阶段。该课题详细调查了邳州市两所中职学校师生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和运用,并整理出一份调查报告。在此阶段,调研者对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和其他中职学校的师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整理出调研报告。此报告能够为接下来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提供很好的依据和方向引导。调研者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8份。经过数据分析可知,76%的学生期望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约20%的学生持有再观望一下的想法,不到5%的学生同意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下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55%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觉得自己拥有较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且乐于制作翻转课堂课件,构建相关教学内容。29%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同意用别人做的材料。16%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觉得自己不能利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第二个步骤:准备阶段。任务组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翻转课堂教材、资料的制作和准备。在此阶段,研究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教研组共同研究课程,共同准备课程。根据各章节主要知识点,每位教师负责编写一章或几节的教学内容,然后利用学校在线教学平台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分享这些教学资源。这样,计算机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使用同样的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第三个步骤:比较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将准备好的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应用于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并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探索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本研究中,研究小组选取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17级平面设计班、17级计算机(1)班和17级电子班这三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教师分别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Excel以及Word软件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水平更高,使用能力更强,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掌握效果一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对于Windows操作章节,学生掌握得更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PPT应用程序,学生显然没有真正掌握,无法有效使用它。
【关键词】学校;学生;德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69-02
一位企业负责人曾经这样说:“一个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如果技能不行,企业可以培训;如果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不合格,企业很难培养”。这段话反映了社会对中职德育工作的期待。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他们的素养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发展和我国技术工人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德是基础、是教育的根本。
1 德育教育观念创新
1.1 树立“德育为本”的理念。“教育即德育”,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灵魂、根本,确立德育与智体美劳相融合的思想,把德育过程和智体美劳各育过程看作是同一过程。中职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关心他人和生命的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其次强化教师自身的道德形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本职工作,就要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2 树立了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树立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必须根据适应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形势的需要,发挥学生个人潜能的积极因素,在学生的成就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健康心理意识等方面不断拓宽德育内容。
1.3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工作,不能谈到德育工作就认为是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事。只要见有学生违纪行为,无论教师、职员、工人都有责任去教育、跟踪,努力构建一个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新局面,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四位一体。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职工既是施教者,又是示范者,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全校广大学生。
2 德育教育内容创新
2.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中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中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德育教育内容的创新,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注重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国际化意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
2.2 抓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一是通过每年新生军训规范学生的规范学生的站、坐、行习惯;二是通过教职工的德育工作、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升华班”学习活动等,增强学生诚实守信、语言文明、仪表仪容端庄和有礼有节的行为意识。三是抓寝室、教室的卫生,通过检查、评比,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观念,养成讲懂文明、讲卫生的习惯。
3 德育教育途径创新
要实现德育目标,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长此以往,便能潜移默化的培养提升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积极、健康、向上、稳定的道德品质。
3.1 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多渠道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的重要途径。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成立了28个社团组织,每天下午5点—6点,以及周四下午3点20—5点30分作为社团活动时间,并以“社团发现学生特长、健康学生心灵、找回学生自信、增进同学友谊、丰富学生生活”作为社团活动的目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营造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素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并感受到成功的幸福——我行,我真行!
3.2 实行班、团例会制。每周星期天晚上,班主任组织班、团干部开班级管理会,学生提出本周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要改进,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下周工作要点,怎样落实。班级例会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管理中的困难、困惑,提高他们的觉悟和管理水平,以此来带动全校学生积极、健康、向上。
关键词:中职学生;竞争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61-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竞争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竞争意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对前途感到希望渺茫,缺乏学习信心和热情,没有前进的动力。面对这种状况,中职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地认识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就是个人或团体间力求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为了满足完善自身、实现自我需要的社会,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竞争意识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由外因和内因引起,外因即他人或环境的刺激;内因即由外因引起的自我发展、自我扬弃的过程。
竞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它催人上进,拼搏进取;它使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在当今社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尽管我们倡导竞争,但在树立竞争意识的时候,要防止不择手段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要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值得全力以赴去竞争的,哪些又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刻意为之的。这样才能使学生体味到竞争的意义与价值,使他们避免由于过度竞争造成心理压力。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高涨。正确的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各学科的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又由于对当前的社会形势、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往往抱有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状态,以至于对任何事情都抱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了兴趣,没有了激情。所以,他们需要竞争的刺激才能把激情释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可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体验到竞争的残酷,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积极上进。
(二)丰富集体生活,促进学生之间团结互助
一个没有对手的民族,必定成为一个不思进取的民族。同样,一个人,一个集体,如果没有了对手,没有了竞争,也会像一潭死水,最终只会走向没落。而竞争则能使集体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名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员,因此必须依靠集体每一个人的力量,齐心协力。在学习中做到既有竞争,又互相帮助。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努力竞争的过程中同别人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共同克服困难的风气。在竞争的激励下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有些学生需要竞争的刺激才能将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把握正确,竞争意识可以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与竞争力紧密联系,具有良好个性的人,对待竞争问题会更理智、更积极。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出发,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渠道
(一)开展竞争教育,引导竞争意识
现在的教育正逐渐变为与市场紧密相连的教育。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所以,教师可常用社会上成功人士参与竞争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认识竞争的意义,并教育他们勇于竞争、善于竞争,要让他们明白竞争已成为当今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竞争意识而没有竞争实力也会一事无成。
(二)创设竞争环境,强化参与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条件和机会。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适合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规律的竞争机制,创造竞争环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针对造成他们不思学习的原因,在提高趣味性的同时提出适当要求,给其创设成功的机会。
在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能一概否定,应该正确地引导,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竞争的自信心。(2)采用开放式教学,针对教学内容搞些与之相关的难易适中的小比赛。例如,在《设备管理》这门课中好多内容都是管理理念,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课堂内容纲要,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主角。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异质性的基础上,按优、中、差协调组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设立各小组目标,让小组成员自学,最后各小组分别选出代表给大家讲解相应内容,教师可作评委进行组间评比。
技能是中职学生毕业后安身立命的根本。大多数中职学生片面地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只要混个文凭,技能学习过关就行,根本不愿意自主钻研技能,更谈不上追求技能上的精益求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在技能实习课上,教师也可采用多方面、多层次的竞争激励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竞争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发挥学习主动性,认真揣摩自身技能缺失,并适当分析竞争对手,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在技能训练中建立激励机制,要让学生认识到竞赛成绩的好坏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如对学习成绩优秀、技能突出的学生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优先录用等。
此外,教学比赛后,教师一定要认真搞好总结点评,特别是对那些尽了全力,但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更要加以肯定,引导学生自我总结,从中取长补短,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丰富第二课堂,提高竞争素质
第二课堂可以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又一大舞台。它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得到调节和放松,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利用课余时间,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经常举办主题演讲会、技能竞赛或组织一定水准的技能兴趣小组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同时,采用优胜劣汰的办法让学生感到能参加这些活动是令人无比自豪的,并让佼佼者参加校级以上的比赛。这样,形成层层选拔的良性循环的竞争环境,让学生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并体会到竞争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综上所述,竞争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竞争又是一种追求,是自我实现的追求。所以,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竞争当中,培养并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爱美.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竞争意识[J].职教论坛,1994(11).
[2]杨代聪.如何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9).
[3]徐伟.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J].科技信息,2006(S2).
[4]吕光金.加强职校技能教学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考试周刊,2008(4).
关键词:“面对面” 综合评价 职教特色
“面对面”评价是学校对学生全部课程学习情况和平时表现的一种综合评价,是笔者学校学生工作和学业评价综合实施的亮点工作,充分体现职教特色。其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的评价,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
笔者学校每学期期中开展“面对面”评价活动,将传统的教学评价、学生作品展示、家长会、师生恳谈会、专业辅导员活动融为一体,由学生、教师、家长、企业辅导员“面对面”,通过交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一、“面对面”评价实施过程
1.准备
(1)学生自评。班主任事先安排、辅导学生写自我评价,学生对在校的表现作全面自我总结,评价自身的进步、优点(尽可能多)和存在的不足,并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简单的职业规划,或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另外要准备好展示作品。
(2)教师准备。班主任利用家校通或“告家长书”,通知家长做好准备。提前将参加评价的学生名单告知科任老师,老师本着鼓励学生的目的,尽可能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评语要精心准备,要有书面表述,多表扬,不批评,提希望,不可以是概念化、公式化的平淡语句。另外,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评价现场展示。班主任要做好现场的各项准备和家长的到场安排,做好等候学生及家长的秩序安排。
(3)现场布置。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摆放在指定区域,供大家参观学习和评价。以服装专业为例,不仅有学生作业展示,还有学生现场服装秀的表演等。
2.评价现场
(1)参观作品。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带领参评人员参观学生作品,适时讲解。还可请家长投票选出最佳作品,为学生在父母面前争取被认可的机会。每次评价活动中,学生都热情高涨,认真准备,既紧张又兴奋。
(2)学生自评。展示结束后,学生逐个向家长、老师及企业人员汇报自己的综合表现和职业规划,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
(3)家长评价。请家长介绍孩子在家的表现及进入学校前后的对比,大多数家长都能感受到孩子进入学校以来的点滴变化。有时家长会讲到孩子感恩父母的一些小事,常常让学生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评价会促进了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也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所花的心血,为下一步家校共管作好铺垫。
(4)老师评价。以班主任为中心的课程教师团队根据学生进校后的综合表现给予评价,情真意切,尊重学生,对不足之处以提希望的形式当面委婉地告知家长和学生本人。
(5)企业评价。企业人员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学生的自评,结合平时掌握的信息,在专业上给予评价和中肯的建议,为学生专业学习指明方向。学校定期聘请企业辅导员到校参与教学,企业订单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在每个模块过程中都有企业辅导员跟踪,模块结束后,辅导员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评价。这样既检验了教学质量,也为企业下一步引进人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学生毕业后,企业可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为毕业生合理安排岗位,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无需进行二次培训。
二、“面对面”评价的注意点
首先,评价可采取主题式、深度交谈式、作品展示与评价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在逐个评价时,其他学生的家长可以旁听。这样方便家长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了解自己孩子在班级整体处于什么位置。对于问题学生,出于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尊重,常采取“一对一”形式进行(一群教师和一对亲子)。
其次,针对一对一评价时间长的特殊性,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专门定于双休日举行。二年级学生由于即将顶岗实习,要求全部家长一起参加活动;一年级则根据需要,一次可选择30%~50%的学生和家长参与活动。
再次,评价会完成后也要安排学生写小结或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反省,促进学业进步。
三、“面对面”评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