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17-01
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陆续成立了相关部门管理和服务于本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本文结合学校双创项目的研究情况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1)双创项目评审应该以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业能力为基础。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会萌生自己搞科研的想法。大学生申报项目初期,在选题方面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创新项目类似于科研项目,主要是对某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发现可行性及可持续性,找到解决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题要符合大学生的研究水平,结合所在学校的研究条件和发展实践。各大高校的评审部门除了要考虑以上的问题以外还要思考哪些项目有利于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即可行性,关注研究项目是否符合大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范围。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研究全程应得到主管部门的辅助和指导教师的建议。大学生能想到有创意的点子,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有经费资助的项目,大学生团队要合理地按照规定使用。项目指导教师要为项目研究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对项目指导教师应该计一定的工作量,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主管部门的辅助形式来说,主要包括:第一,将各项通知下发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及时了解项目研究在某个时间节点应该推进到何种程度,以便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结题。第二,当大学生有疑惑时,主管部门应该责成专人予以解答。除此以外还应该与指导教师及时沟通,达到三方信息互通。第三,经费使用要灵活一些,只要保证大学生将钱花到实处,确实应用于研究即可。经费使用的诸多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研究方式和研究效果。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实际情况而不是本着万无一失、各种防止的原则来控制和监督经费的使用。第四,指导教师应定期与项目主持人进行沟通,询问项目进展情况和帮助大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将教师在科研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传递给大学生。
(3)主管部门要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尤其是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很多大学生的项目都十分有创意,能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往往项目结题后就没了下文。当前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而相关优惠政策也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否则大学生创新创业就容易夭折。
二、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策略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任何一项事业或者活动,都不能缺少激励机制。激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颁发获奖证书,互换学习项目,现金奖励,创业支持,专利申请以及企业对接等等。大学生群体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他们想做事情并不容易,调研活动或是材料费用对于他们来说都很难自己解决。因此,资金或是政策等非常实用的资助形式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部门应提升服务意识,让辅助研究成为基调。大学生虽然能将项目申请下来,但是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终究不是很强。除了项目的指导教师要及时指导以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部门也要本着服务项目的理念处理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辅助大学生及时解决。大学生的研究项目不容易管理和指导,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指导。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要耐心解答大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法,不要让大学生感觉困难重重,既想做好研究又不知道如何去做。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主持人应切实承担起主持工作,带领成员提升科研能力。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作为项目主持人应积极向曾经做过项目的同学学习、了解相关要求,能在项目组内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提交给指导教师和主管部门,这也是对项目主持人组织和沟通能力的一种锻炼。项目主持人在遇到困难时要先想着如何解决而不是抱怨和放弃,要团结所有成员,群策群力。因为项目所体现的本质就是大学生团队的共同锻炼,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学有所得。
三、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锻炼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主管部门以及指导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步骤来认真完成。在研究的过程中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能有所获得,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工作能力提供锻炼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阚雨沐.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9).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2802
0 引言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另一方面大学生“睡课堂”现象层出不穷,二者相互胶着促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湖北省于2013年启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提出不仅要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而且也应将创新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提供平台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我校申请的“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被立项为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选用C#作为开发语言进行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过项目实践,组员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战中学习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整合所学课程知识、查找网络资源、选取开发工具,无一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体会到大学生创新性计划训练项目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1 计算机类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还要具备软件项目的整体管理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为辅。通过调研发现,高校中95%的实践类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比例低于1:1,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加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被分散到在大学四年中,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分散,不利于整合性学习,学生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团队合作。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1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有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高校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阶段,学生多完成验证型实验,以C语言为例,验证型实验同设计型、拓展型实验比例为8:1,教学目标并未以自主分析和创新为核心对整个课程进行有效掌控。绝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完整项目实践。
1.2 教学时长和项目不匹配
一周4课时为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通常1-4周)后,转为一周2课时理论加2课时课内实验的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实践的紧密性与知识的不连贯性之间的矛盾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知所措的倦怠情绪,学生不能有效地深入知识体系。一周2次课的时间间隔,使得在下一次上课时不得不重新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课时短、间隔长导致无法用项目背景去引导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因知识的零散和抽象感到迷茫,因知识的不连贯和脱节而感到浮躁。
1.3 专业课程分散难以整合为开发能力
由于在大学里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被分散到四年的课程中进行学习,课程在结构上较为松散。如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为:大一开设计算机导论和C语言程序设计,大二开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Web应用系统设计,大三开设Hibernate、Struts、Spring框架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大四主要为选修课。由于在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涉及技术上的问题就感到困难和排斥,不能进行深入的自主式学习,学习的驱动性不强。
1.4 目标不明创新意识匮乏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入校选取专业时具有盲目性,并不明确自身的就业规划方向,因此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惰性在三本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创新意识淡薄。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的缺失,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应用型大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锻炼,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断地自主探索新技术,通过实践掌握系统开发的完整知识体系。
2 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在计算机课程建设中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将“创业”提到一个新高度,要求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创业的前提是具备创新意识,但是由于高校缺少创新训练环节,学生缺乏实际创业环境与经验,所以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因此在校内提前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孵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湖北省从2013年起每年开展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创业项目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各高校也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加大校级学生科研、教研项目扶持的力度,设立素质学分,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建设校内人才孵化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
2.1 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内容
我院承担了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多项项目。以“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为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项目组成员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深入学习实践,激发了学生对前沿技术探究的兴趣。本项目具有四个优点:无弹窗无后门,安全性高;内置校园广播和网络电台;独有的一键进入夜间模式和轻松休闲的动感娱乐游戏。从选题、可行性论证、资料收集、软件开发、运行测试,项目组成员全面感受了创业流程,将以前所学的分散的知识有机融合到实际项目中,打破了课程之间的桎梏,在实际应用中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对目前主流音乐播放器所采用的技术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撰写技术文档,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完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编码,设计测试用例及小范围地用户体验调查。系统采用MVC设计模式,对于视图层(View)进行界面的统一设计,控制层(Controller)进行统一管理,根据用户操作发送的命令请求一层一层的进行判断选择,最后调用模型层(Model)提供的接口响应用户的具体操作。
2.2 项目依托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知识
C语言、C#、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编程语言类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算法类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等系统原理课程,及软件工程、专业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均为项目实践提供知识基础。安装Microsoft Office Visio、Power Designer等建模工具,展开分析设计、绘图等。项目组成员以项目为依托进行自发性探索学习,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践,将原本分散的课程知识汇聚到一起,不仅巩固原有知识,而且对各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掌控力。
3 探索计算机专业建设改革思路
德国教育宣言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以后创业积累经验。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3.1 课程模式调整
扩大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可采用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放到课外,通过慕课、微课、网络课堂等形式让学生自学,而将项目引入课内进行讨论,学生在实践时产生疑问,以疑问带动讨论,激发学习兴趣。翻转课堂时间以4个课时为宜。
3.2 鼓励大学生科研立项
高校应多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内,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校内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一新生跨年级、跨专业进行联合项目的申报。
3.3 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
校内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引入企业支持,迎合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实现项目推出的产品市场化,以产品保障项目进一步完善。在大三阶段可挑选部分学生率先进入基地,参与企业级项目的实践。
3.4 建设计算机专业课程圈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体系庞大,不利于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提出课程圈的概念,即针对每个年级设立不同课程圈,相关课程组成
圈,圈圈环绕形成整个计算机课程群。图1表示课程圈详图。圈与圈之间用课程设计相连,课程设计采用企业工程师和专职教师联合授课的形式。大一学生可围绕C或者Java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完成不带界面的简单项目,如运动会计分系统、校园歌手大赛系统、银行系统等;大二可进行Web项目实战,如教师工资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大三下学期部分学生可进入企业扶持的校园孵化基地;大四争取所有学生进入孵化基地锻炼。
图1 课程圈
4 结语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需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课程知识,在团队协作和沟通中相互促进。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的角度,为今后的计算机建设改革提供了思路,对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桂兰,覃志东,董国胜,陈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积极意义[J].计算机教育,2012,(12):5659.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3]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96.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管理机制
教育部计划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希望通过此计划转变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这种计划项目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坚持中期考核、经费变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中期验收项目的管理模式,给予科研成果有显著成效的团队更大的支持,同时也适当终止不合格项目的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做出了合理化分析,并对新的政策下对项目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师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化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项目训练,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爱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
(一)基层组织的严格评审管理
学院单位关于团队申报的科研项目评选标准应该做到统一化、公平、公正、公开,它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研究态度,并且对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单位教师评选的良好环境下,申报项目的团队会更加认真严谨的进行项目设计和论证。
公正合理的评选制度和认真的学术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培养了学生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二)应对挫折的教育和心态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充满兴趣和激情。但是,科研计划的进行过程中充满失败的风险 ,因此大学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科研创业的起点很低,同时受到政策支持能力、社会认同度、大学生经济能力、技术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对风险信息的预判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过程相当困难。在高校的科研工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耐住寂寞、不求功利、受得了失败、能重新科研训练的思想。
(三)创建奖励机制
对学生的奖励。在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工作,学校应该适当在保送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方面对于参加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团队给予相应的倾斜,以此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的热情。
对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大学生的指导影响了学生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对项目付出的精力多少、是否与学生团队进行负责任的沟通都关系到项目的完成水平。因此学校在教学劳酬分配过程中对指导重点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贴。
奖励机制的创建能够对学生和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研究激情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为指导学生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并且能够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增强专业素质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四)大学生实践与科研的促进作用
理论文献、实物对专业的学生来说很熟悉,通过直接接触学术资料,结合实践内容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促进与结合。
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
(五)宣传科研申报的流程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项目意识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学院教学组织的公平评审,另一方面需学院管理人员关于申报的组织和获批项目的良好管理。学院副书记和教学院长领导下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严谨、及时、有新意。教学秘书应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侧重宣传,使新生入校的时侯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清新、全面的了解,然后介绍培养科研能力对大学生全方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锻炼的价值。
(六)创设科研资金,营造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用来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能高效的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学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需采取严谨、公正的态度去进行过程管理、宣传、评审等,然后不断探究创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方面培养模式,最后达到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务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62-02
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是我国近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拟以项目为基本载体,遵循“立足兴趣、鼓励创新、交叉联合、突出重点、注重过程”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开展,最终达到培养出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该项目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积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代社会对高等院校的迫切希望。国内各高等院校在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同时,结合各校学生的培养特色,纷纷提出各具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中国民航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综合性的民用航空院校,同样也在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结合民航科技的特殊性,阐述中国民航大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后归纳分析中国民航大学近三年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效果。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是当前世界民航科技发展的需要
民航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尖端科学技术之一。随着当代国际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世界各技术强国纷纷发展新型的运输飞机和先进的航空科技,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等先进理念引入航空科技领域,将机场及其配套、航空公司、飞机设计制造单位联合为一体,实现各类技术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民航技术的快速发展,亟需各国在保障航空器安全和经济的要求下,大力推行民航创新技术。反观我国的民航科技水平,与国际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且由于这种差距,导致我国民航创新能力低,科技水平落后,进而导致在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我国民航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等,但归根到底在于科技人才的匮乏,在于科技人才队伍力量的薄弱。这不但与我国民航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而且已成为我国民航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成为制约建设民航强国的“瓶颈”[5-7]。
(二)创新是我国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科目
我国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工作,目前存在以下急迫需求。
1.高精尖人才十分短缺。我国是民用航空大国,但不是民航强国。现阶段,我国民航系统中的飞行员、机务人员、空中管制人员等特色专业人才初步能满足行业的需要,但由于我国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业内的高精尖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机务行业中,极度缺乏对行业内能完全掌控的人才,导致深度维修技术大部分由国外来掌控。
2.民航研制技术较为落后。民航技术的落后,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落后,是人才创新意识较为落后造成的。
二、民航机务类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提高学校自身政策扶持
1.学校对批准立项的项目给予研究经费资助,此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按照项目的级别和难易程度划拨经费。
2.积极鼓舞大学生参加天津市各项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对民航机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审核,对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组成合理的团队,以学校的形式积极推荐给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和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以第二届天津赛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大赛从2013年5月20日接受报名到8月底完成决赛,历时3个半月,包括项目征集、初赛、复赛和决赛等环节。9~10月,大赛将择时举行颁奖典礼表彰获奖企业和团队。大赛组委会为获奖企业和创业团队设置一系列的奖励和支持政策。对在决赛中获奖的企业和创业团队,大赛将通过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立项的方式进行奖励,符合其他相关科技计划要求的,纳入备选项目库,给予优先支持。另外,大赛还通过投资推荐,给予授信额度,提供指导和培训,予以减免房租等方式为获奖企业和团队提供奖励和支持[8]。此次大赛鼓励在校大学生参赛,报名阶段尚未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的但具有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符合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计划赛后6个月内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等条件,即可报名参加创业团队组的比赛。
3.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学校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批准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在基地申报、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遴选“航空工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11个基地为首批“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分别为各个建设基地配套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基本设备设施,努力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为现实成果。
(二)加强师生申报条件要求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时间为1至2年。项目研究期间,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组员,但原则上不允许更换负责人。项目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申报,团队总人数不超过5人。鼓励组建学科专业交叉、年级交叉的学生团队。项目负责人(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7)为中国民航大学全日制在校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每年度每名学生只能申报或参与一个项目。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指导教师须具有较强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能力,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指导教师每年参与指导项目不超过两项。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效果
(一)项目申请逐年提高
自2012年第一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下发《关于组织申报教育部2012年度“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组织并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审批工作。中国民航大学2012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工作已经结束。本次立项得到中国民航大学各学院领导、教师及学生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有效申报207项。经组织答辩和专家评审,批准立项68项,立项成功率为32.9%,并将立项结果上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中,经各学院初审后上报学校的共258项,通过学校形式审查、校级专家评审、学生现场答辩等环节,拟批准国家级立项38项,校级立项40项。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经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初审后上报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的项目共430项,通过形式审查、学生现场答辩、校级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批准国家级立项38项,市级立项50项,校级立项61项。
(二)严格项目验收
对每一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国民航大学都从严验收。
1.项目负责人提交《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报告书》,要求指导教师提出审核意见。
2.验收答辩。在答辩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汇报,然后评审专家进行提问,专家组要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成果形式给出评价意见。
3.必须有对研究成果的实证材料。有研究实物的,须将其带至现场进行展示或操作演示。不能带到现场的,要求学院领导小组安排专人提前到研究场所实地考察,保留每组的实际考察照片或视频,出具现场考证人员的签字证明。
4.对于未能按期完成项目而需要延期的,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导师签署意见,院领导同意,统一上报学校审核。
5.学校审查。学校根据结题答辩时专家评价意见及平时考核效果评定项目的最终成绩,确定为优秀、通过、延期及不通过四个等级。
四、结语
民航技术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的相关技术掌握在欧美等先进国家。为了我国早日实现民航强国的梦想,亟须提高我国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引导和支持,为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提供平台,最终实现我国民航强国的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1]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蒙贺伟,李辉,古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1):140-143.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欢迎大家来到石家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展演现场,本次展演以“凝聚双创氛围,培育创新人才”为主题。
男:在校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的大力组织下,我校参加“挑战者杯、创青春、学创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均获优异成绩,今天我们在这里将部分获奖参赛项目进行公开展演并为所有获奖项目颁奖。
女: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他们分别是xx老师,xxxxxx
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合:下面,我宣布,石家庄***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展演活动正式开始
男:活动第一项,请获奖学生代表上台进行项目路演
女:首先有请第一组获奖项目,羊毛毡工艺文化创意团队的学生代表xxx进行路演
男:感谢xxx同学的精彩演讲。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始终坚持以“用心做文化,用爱做教育”把亲近自然的理念融入到学前教育当中。下面有请第二组获奖项目,一凡团队的学生代表xxx同学进行路演
女:感谢xxx同学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了自然和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下面有请第三组获奖的项目 国艺轩传统文化艺术创新创意产业的学生代表xxx同学进行路演
男:感谢xxx同学的精彩演讲,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工制作被流动生产线所代替,但手工制作却凝聚了制作者的创意和灵感,所以愈发显得珍贵。下面有请第四组获奖的项目童趣创意手工坊的学生代表xxx同学进行路演
女:感谢xxx同学的精彩演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下面有请第五组获奖的项目臻爱幼教的学生代表xxx同学进行路演
男:活动第二项,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
女:活动第三项,有请校领导xxx发表讲话
女:本次获奖展演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创新与梦想齐飞,创业与时代同行。
男: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创新创业的道路越走越宽,越飞越高。
女:祝我们石家庄***越来越好,因创新而美丽,因创业而更加幸福!
男:最后衷心祝愿大家
关键词:农学 实践 创新 科研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1 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必要性
农学专业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学生在作物生产、遗传育种,病虫害监测,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基本理论和技能。但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专业素质,没有创新思维。这也在一定方面导致了农学专业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同志指出,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断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的教育家普遍认为,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的关键能力[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2]。国内外大学都在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在国内高校逐渐开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农学专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仅仅依靠课程传授给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如果没有实践的话,将毫无用处。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重要途径。
2 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意义
大学生实践创新是让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整个过程,让他们明确科研的基本要求,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1]。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推动专业发展,也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首先,通过探索现实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对学术前沿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使其实践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其次,大学生实践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树立强烈的创新动机,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通过实践创新,大学生有机会接触现实世界,学会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从而提高了专业技能。最后,这种以项目为支撑的探索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经费和良好的实验平台,可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3 实施过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1 教师角色的转变
项目指导教师的作用需由原来的单纯课题教学变为辅助指导功能。实践项目由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后,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让他们在充分了解国内外进展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提出研究方案。教师可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大学生充分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原有知识体系间的隔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定期主持召开小型探讨会,就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展开深入的探讨,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不仅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也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让他们有敢于对传统理论提出质疑的勇气。教师还应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因人施教,让他们大胆向科学未知的领域进军[3]。
3.2 合理的选题
首先,项目的方向应由学生根据兴趣和专长确定。考虑到大学生通常有较多的理论课程,实践创新项目最好是选择时间安排较为灵活的,占用时间相对较少的类型。同时,因为经费、场地等的限制,在选题方面,还应该尽量选择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的项目。例如,由于所在院校以气象研究为主要特色,我负责指导的农学专业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确定了利用地面高光谱遥感监测作物物候期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试验田开展研究,学生不需要跑野外,节约大量时间。光谱的测定在中午1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完成,而且是间隔4 d进行一次。物候的记录虽然需要学生每天记录一次,但是不限具体时刻,学生可以灵活支配时间,充分利用课下空余时间进行监测。此外,该项目还锻炼了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发育期观测的技能,所需经费少,观测周期也短。
3.3 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实践创新应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的同时,应举例分析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原理,并归纳总结出自己的体会与心得。例如,“基于高光谱遥感监测作物物候期的研究”实践创新活动使得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本中所讲的不同发育期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而且学生通过农田作业、插秧、灌溉,生育期观测等一系列探索,专业技能得到大大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的训练,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分散思维的训练,以尽快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
3.4 完善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
学校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改变单纯依靠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现状[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校还应在实验经费和平台上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和成果。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奖励。奖励可以在学分上予以体现,或者颁发证书,或者在奖学金评价方面给予倾斜。只有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
3.5 提倡专业交叉和团队合作
鼓励学生跨院系自由组合[5],聘任不同学科教师组成指导小组。专业和学科的交叉,可以使得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大量专业知识,扩宽学生视野。遇到困难,他们相互之间可以探讨,进行合理分工,共同解决难题。这有利于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 尹喜云,南.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6):99-100.
[2]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3] 高慧,焦红.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25(4):29-30.
关键词:创新实践项目;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已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当前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已经暴露出一些实际问题影响到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计算机专业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代课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只有遇到难点问题才认真讲解,其余一概而论,不会顾及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课时少。计算机专业各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当紧密,但随着教学的改革,理论课不断地减少,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加紧教学进度,忽略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缩短师生互动时间,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影响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3)缺少真实的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各课程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教学大纲一味地灌输知识点,缺少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降低学生的自主发挥和创新能力,造成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
(4)检验学习成果不合理。通常教师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率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这三项指标进行学生一门课程的评估,降低了对学生实际编程、调试运行以及独立创新方面的能力的要求,更不能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5) 实践环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于各种因素,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环节验证性内容多,系统性、项目化的实践环节很少,更缺乏真实的企业开发项目,这就注定了学生学习与需求的矛盾,社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能直接开发项目,完成实际工作需要的人,而学校提供的学生在这方面能力很差。
2.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学校只有培养充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实际开发能力与项目开发经验的学生,才可以改变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状,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改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教师应采用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即课堂―实验实训―实习单位三方,完成教学任务,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贯彻基本知识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情况下,将传统教学方式转为实验实训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之后到企业一线直接实习,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中勇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将学生当作课堂主体,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编程指令在计算机上进行输入操作,并运行该指令程序,一旦出现运行错误,教师立刻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与讲解,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所在,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构建以实际应用为向导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确保各课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此,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将在掌握基本知识理论的前提下,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为引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自主设计能力,努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3.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带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上面阐述的改革思路,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带动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形式如下所述:
(1)采用新型教学模型。将计算机专业各类实验实训室实行全天开放式政策,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作合理的教学幻灯片,存入计算机内供学生翻阅。其中,将每课时的教学课程分别制作为课前预习课件、课中实践课件、课后复习课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下节课教师将要讲解的基本教学内容,标记出难理解的知识要点,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学习要领。为了避免课后遗忘本节课时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课中课件进行多次学习,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翻阅课件,直到掌握为止。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后复习课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不断加深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另外,开通互联网检测通道,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模式的多样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项目需要用多样化的思维进行创新,这些创新思维可以从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资源的分配模式、教师引导学习的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式,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3)采用教学与考试分开的评价形式。在通常情况下,主要采用教学与考试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但这种考核的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教学形式僵化,学生厌学等。因此需要将教学与考试分离进行评价。教学与考试分开的评价形式如下所述。教考分离有两种形式:第一,各门课程的考试以题库的形式抽题进行;第二,某些专业课程的考试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同科目替代。通过上述教考分离的措施,能够实现下述目标:①避免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②改变了过去既不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又无法主动学习的被动学习结构。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4)和实习单位直接对接的教学方法。采用和实习单位直接对接的教学方法也是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手段之一。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因此新知识的接收速度较快,与实习单位的对接也较为顺畅,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差,因此对新知识掌握速度较慢,对接过程存在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互助学习小组的方法,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按照优良差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自由搭配组合,结合成不同的互助学习小组,在学习和后期的对接过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坐在一起,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对每章节的教学任务,按照每堂课90分钟计算,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对教学任务进行划分,可以利用前10分钟进行本节课教学知识的演示,接下来的20分钟用于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演示,剩余60分钟让学生自由学习,可以先熟悉新知识,然后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已经会了的同学请教。在上述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掌握好讲课的速度,并在操作的过程中清楚地展示每一个操作步骤,并与学生做好互动。同时,要求互助学习小组中接受新知识能力差的同学向学习好的同学认真请教,学习好的同学在对学习差的同学的帮助的过程中,要不厌其烦,认真指导,清楚地演示每一个操作过程。由于在实际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紧张感都会消失,因此,可以组织所有的互助学习小组进行操作技能比赛。通过竞赛结果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对于学习小组中的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使得其计算机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使他们真正对计算机产生了学习兴趣。
4.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带动实践教学的优势
上述的创新步骤能够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水平,具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由于计算机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计算机互助学习小组这一模式,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使所有的大学生真正融入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成为真正的计算机知识的主人。教师也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模式,而成为大学生的指引者和帮助者。通过计算机互助学习小组这一模式,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过程,同时教师对互助学习小组进行有效评价和考核,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新知识掌握得更快更好。
(2)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通过自由的沟通实现教学目标,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够使所有的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以致用,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耐心展示和指导,小组中的学习好的同学给学习差的同学耐心帮助,学习差的同学以虚心求教的精神积极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如果学习好的同学对于学习差的同学提出的知识难以回答,就直接问老师,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小组之间也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了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3)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通过大学生创新时间项目,带动了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项目开发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5.结束语
针对当前高校中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带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思路。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关键的教学环节进行创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利军.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式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202.
[2]刘伯红,阎 英,方义秋.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21―123.
关键词: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设计
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尤其需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和教育,引导大学生自我评估,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挥自我价值的社会创业机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创业的竞争为。实施"创新训练计划",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达到发现为牵引、寓教于研的效果,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度,提前让学生参与诸如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等逸些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化会提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一、江西中医药高专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该系统将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功能贯穿于大学生创新练项目管理的全部流程,包含时间、参数设置模块、项目申报(审核)模块、此系统还能实现系统管理功能、大学生创业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功能、大学生创业项目网上操作功能网上审核并通过操作功能、项目进展情况记录并检查功能、项目进展中期汇报操作功能等。利用此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可方便进行互动交流,院级专家与校级专家可分别组织项目评审,项目数据可自动汇总统计和查询,项目进度可实时管控。
需求分析要将该系统细化为各个子系统,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项目立项、项目运行进展、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经费管理、项目成果、项目孵化应用等全过程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在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现有以及将来可增加的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库设计,最终进行各个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功能。
二、江西中医药高专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由于信息不对称、退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风险投资与孵化器合作的有效性不高,双方具有融合趋势,其融合的产物即为综合孵化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是指在传统孵化器提供物业服务的基础上,以投融资服务体系为平台,“孵化+风险投资”为经营模式具有投融资功能的孵化器,是由风险投资部门、孵化服务部门以及孵化对象构成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作风险,改善了合作效率,具体表现为孵化器直接投资、风险投资、控股孵化器投资以及组建孵化器管理公司等形式。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仿真模型中,运行主要分为四大步骤:(1)环境初始化并为每个主体分配资源等参数;(2)风险投资部门(Risk)和孵化对象(Corporation)作为可移动主体随机进行搜索匹配过程;(3)根据匹配对象产生的不同匹配结果对Fund值做相应调整;(4)对模型中所有主体Fund值进行检测判断以决定是否可以进入下一周期。具体过程可表述如下:首先初始化模型并生成孵化服务部门、孵化对象、风险投资部门三个系统主体并分配相应资源值;然后进行搜索匹配过程,当孵化对象与孵化服务部门匹配时,判断后者的资源状态并对资源Fund值做相应调整;当孵化对象与风险投资部门匹配时对二者分配合作收益,孵化对象获得生产收益,险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接着检测孵化对象的资源值,当资源丰富时分化出新主体并添加到系统中;最后检测系统中所有主体的资源值并清除小于零的主体,剩余主体进入下一匹配周期。与外部环境的合作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网络组织三个层次中的最高层,因此协调好与环境系统网络组织成员的关系十分重要。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要形成整体优势需突破传统的系统边界,利用网络组织的核心优势来吸引更多的外界资源。在非W络组织下,单独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以资源和信息的融合为基本内容,主要考虑内部运行。在网络模式下,需要协调多方孵化系统的利益平衡,注重内部资源配置的同时,也要注重共享服务网络的协调,只有提高了多方的协调效率,才能使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网络整体获得更大收益,巩固合作网络的发展。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对于组织变革的影响,以及创新组织的扁平化与网络化、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技术等组织技术的出现,使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网络化有了构建的基础。在这样的技术基础上,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网络节点之间的合作更为紧密而有效。
结论
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生产的数量和传播的速度不断提高,使得网络化的概念逐步渗透到许多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网络化是指网状系统不断完善、优化、进化的动态过程,具有共享服务、优化质量、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蔡君文. 类众筹众包形态下互联网孵化平台的分析与设计[J]. 时代金融,2017,(02):270-271.
[2]于涛,郭秀娟,张朝.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1):55.
[3]熊云龙,张汗洁. 基于WEB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 科技创业月刊,2016,(16):49-50.
关键词:导师制;大学生创业;实践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更好地实现我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目标。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教育,为大学生日后的创业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导师不仅能够对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进行训练、规划、设计以及统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们之间、与导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
一、基于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的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努力完成某项项目或者是创新项目的所有过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准备、实施以及成果交流等。这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主导和努力来完成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在步人社会之后能够顺利实现创业梦想。另外,这种基于导师制的创新创业,还能够帮助学生申请一定的项目经费,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但是,在当前的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很大一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没有抓住重点,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出发,普遍存在意识、认识偏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所以很多学生对这方面仍然缺少理解,甚至不知道是怎么运作的,导致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践教育中,大部分导师只注重项目的实践和最终的项目研究成果,而没有对教育工作足够重视,没有充分发挥出“导师”的作用。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项目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整个项目的研究和创新比较了解,却对创业不够了解,创新创业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与教育部所制定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宗旨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相违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需要长时间的申请,而在申请的大部分阶段,学生都不能开始项目的实施,这就导致学生们没有充足的实践,容易出现任务无法按时完成的问题。
第二,在对经费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困惑,无法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用。
第三,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创新项目可以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而创业项目,却会对学生的学业造成影响,因此,在当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中,几乎不存在创业项目,存在一定局限性。
第四,在教育实践中,很多高校教师对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在整个创新创业训练中,只注重研究的进程和最终的研究成果;在整个项目的进行中,教师不会话太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成长造成影响。
(三)在管理上存在问题
无论是对导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若想确保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有效开展,就需要对其进行高效管理,而在当前的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教育中,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管理问题,影响其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对信息存储没有进行分类、系统性的保存,е麓罅啃畔⒉荒艿玫接行Ю用,降低了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没有对项目导师进行有效管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导师是重要导向,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最终实施结果,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学科,理论作为基础支撑力量,而实践则作为导向,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校方还应该加强对导师的管理,确保在教育实践中导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学校都没有对导师进行管理,任由其自由发挥和引导,这也就导致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导致只注重最终结果,而注重引导和教育,无法确保最终的教育实践效果。
二、提高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将教育与实践进行统一
在导师制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统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导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而不能只注重最终的研究成果,要与实践进行相对应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训练计划的意义。“项目参与式”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首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要项目目标,其次加入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并且根据这些课程将一些真实的项目、案例融合进去,将项目任务与基础学习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个性化需求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以后真正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而且能够让学生自主对项目进行设计、定位、实施、完善等一系列的工作,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让大学生在训练计划中充分体验创业,在掌握理论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自己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方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第一,校方应该鼓励教师和相关人员积极创立创新创业项目,并全程对其负责,充分发挥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校方应该鼓励所有45岁以下,拥有创立项目资质和水平的导师以及相关人员创立项目,并每年对所有项目进行综合评比,对优秀者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导师们的积极性。
第二,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当导师或者其他相关教育人员设立专项实验项目之后,学校应该先对其性质、形式以及内容进行研究和估测,如果认为其有研究价值和具有代表性之后,可以申请省级的创新创业项目。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对导师项目的支持,校方应该将所有导师的项目公布在学校网站上,由学生自行选导师和选题目。
第三,校方应该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申报以及创立上,并将其与学科成绩和奖学金挂钩,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原则上项目的申报和参与应该以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为主,一个项目由2~5个学生组成,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只能同时申报和参与一个项目;但是为了鼓励和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进行,对其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工作进行有效落实,校方和导师应该酌情考虑,在学生能力和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根据具体要求合理选择。
第四,除了鼓励导师设立实验项目之外,校方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立题,以学生为主开展项目训练,并由导师对其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对学生训练项目的开展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教育。同时,为了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含金量,校方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年级和跨学科合作。
(三)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做好实践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大力宣传创新创业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开展,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需要获取高校的大力支持,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做好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工作。当前,经过对以往学科竞赛的举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就能够看出,举行科学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业学习效果以及推动学生的成长和成长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而当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导师没有对教育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效结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在基于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在提升参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生形成榜样和借鉴作用,以此来带动所有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工作开展并取得一定教育成果之后,高校应该将其和学科竞赛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对所有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首先要由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自身的优势进行总结;其次由其他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评比打分,并由代表发表对所有研究成果的看法以及评分原则;最后,则由导师对所有研究成果进行评分和排比,并对所有成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提升b]。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将创新创业训练教育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