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第1篇: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校企联合运营;转化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15-02

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高职教育也有了近二十年的历史,在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学校教育具有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也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深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即使是在学校也不泛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特别是敢想敢做的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尤其突出,并且在实践课堂就能创造性地设计出出色的设计作品,也就是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成果,这些成果只要稍加润色就能成为适用艺术市场需求的艺术作品,这种作品如果有合适的渠道就能进入市场就能使成果转化成为商业性艺术品,而实现这种成果的实际价值。因此,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将是这种成果转化成功的必备条件,毫无疑问,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就是沟通这种渠道的先天条件。那么这种架构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校企业也将是校企合作的深化。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校企联合运营转化服务平台是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同协作的平台,也是为专业实训创新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它的服务对象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和学校,它是艺术设计相关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前提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为把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过学过程中师生所创作的艺术设计作品转化为艺术设计商业性产品服务有偿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企业或者提供项目,或者把艺术设计作品进行量产,或者把艺术作品推向市场。学生在这个平台中主要是提供合适的设计作品,或者是设计的方案,或者是独立的原创艺术设计作品,让平台始终有足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作品。学校在这个平台中主要是协调学生的学习与设计作品的关系,协调学生提供作品与企业运营作品的关系。企业是这个平台的关键,学校是这个平台的纽带,学生是这个平台的基础。作品在平台的转化过程中,这三者的协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转化的效果,和平台运行是否持续的可能。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校企联合运营转化服务平台的搭建的可行性。

1.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校企联合运营转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基础。校企合作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更是离不开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这种合作更为深入,企业协助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相关专业课程,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是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联系的。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是如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每一种新型的艺术设计类型的出现也是与企业的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每一个课程也与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联系在一起。学校的人才培养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人才,因此,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为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校企联合运营转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2. 普通高校的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经验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校企联合运营转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借鉴。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成果转化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并没有既定的模式和既成的方法可供借鉴,但是对于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的校企业合作却是由来已久,并根据不同的学科探索出了相应的合作模式,这些模式或方法虽不能直接应用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成果转化的校企业合作平台搭建,但至少可以为这种平台的搭建提供思路和参考,便于在服务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少走弯路。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校企联合运营转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条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实训室教学方式,从2005年推广以来,到现在已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成熟运行了近十个年头。这种项目工作室应该说已具有了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模型,因为项目工作室的项目来源也大多来源于合作企业,同时工作室的项目大多也是由学生来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也掌握了工作技能,获得了知识和能力,同时项目成功完成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奖励。但是这种项目并不是大面积的,也不可能进入课堂,成为所有学生的工作项目,即使进入课堂也并不能将所有的学生作品都转化成为商业性设计产品,但至少也为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提供了转化的机会,同时也为搭建项目实训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了思路与经验,特别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成果与课程协调的经验。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校企联合运营转化服务平台搭建的实施。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现在有足够成熟的条件搭建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训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发展,艺术门类也在发生着变化,很多的艺术形式在慢慢地淡出,也有很的新的门类在诞生。然而不管怎么变化,我们可以根据其产品呈现形式对其进行归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必须结合其特点搭建相应的转化平台。

根据艺术设计作品的呈现形式,我们太致可以分为:直接产品型、设计方案型。直接产品型又可以分为可复制产品型和不可复制产品型,设计方案型又可分为独件设计型和量产设计型。

直接产品型艺术作品是指艺术实践过程结束后的实践成果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商品,它不需再进行加工和制作,课程结束,作品也就完成。它主要是指手工工艺品,如装饰性绘画作品、雕刻作品、陶瓷艺术品、刺绣艺术品、纺织艺术品、毛绒工艺品等等。这些作品既要求具有相应的工艺水平,更注重艺术个性和审美内涵,它们将直接面向最终受众,即使这其中还存在可复制性和不可复制性作品的区别,也只有那些能直接得到大多数受众喜爱的作品才有复制量产的可能。那么针对这种直接产品型的实践成果,我们要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能实现成果转化呢?根据其直接面向最终受众的特点,就必须让其具有与最终受众认识的机会,这种机会和获得当然是展示。展示的方法可以是展览会、宣传册、网站和商业销售展示等等,也就是说直接产品类形的成果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就是要创建成果与最终受众接触的机会,这样才有转化的可能。但这只是一种单向性的服务,即是指学生-产品-平台-受众的线程,这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来说还是不够的。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我们除了要把项目实训创新成果转化成艺术市场产品,更要从转化过程中收集到最终受众对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所回应的评价、意见等信息,这些信息将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信息回馈到学生,学生可以进一步对其成果进行改进,使其技艺和修养得到提升;回馈到学校,学校可以进一步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后续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供依据。因此,服务平台不单是一个商业平台,而且是一个信息集散平台和教学科研平台,它是一个循环线程的平台。对于这样的平台,它要求拥信息的企业,产品展示的企业,产品销售的企业或市场。

方案设计型项目实训创新成果是指艺术实践课程结束后的实践成果还只是一个艺术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只有再进一步经过后期实施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而这些最终产品大多不可能直接在学校完成,有的即使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但在课程完成时还不能形成一件市场产品,它可能只是一个模型或者是一个量产的原型。象室内设计、环艺术设计、工业品造型设计、印前设计、网站设计、动画设计、交互媒体设计等等。对于这种类型的项目实训创新成果,如果工进入市场,首先就必须有一个项目的来源,而不是在课程中的一个虚拟项目,如果只是一个虚拟项目那就必须有特别的创新之处可以成为企业量产的原型。由此可得,针对于方案设计型项目实训创新成果转换平台则要求平台首先拢集足够多的实训项目来源,然后还要有相应的项目应急处理条件。因此,对于这种服务平台来说,拥有足够多的相应行业生产企业的资源十分重要,资源越丰富,项目实训创新成果转化机会就越多。这种类型的服务平台,首先收集的是企业的项目资源和生产标准与要求,然后是把这些项目分散到教学之中,课程实践中不断地通过服务平台向企业回馈项目进程信息和向项目执行人回馈企业的需求,不断完善项目设计和完成教学进程,最后使项目实训创新成果转化成为项目来源所需的成果,使教学与市场完全融为一体,而达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完美统一。因此,这种类型的服务平台服务的内容就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的回应,以及项目的管理,它就相当于一个中转系统。

第2篇: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教师要想方法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创新的基础在于平等、自信和突破传统思维习惯的理念,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KAB的引进提高了高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理念、方法和效果方面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亮窗。如今,许多高校也都以社团或协会的形式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俱乐部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引导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为使命,使许多在校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BPC中导入创业教育

BPC是创业计划竞赛的简称,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活动。它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一)依托学生创业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在经过了大一上学期对《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后,大一下学期可以从中挑选一些有创业热情、有特长的学生加入学校的学生创业园。学生进入创业园后,根据特长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室。由各自工作室的学生组成开发团队并由团队携带项目入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和开发。此举可以很好地为后续要举办的创业竞赛、“挑战杯”大赛培养好的苗子。依托学生创业园中独有的“专业培养+团队搭建+项目孵化+职业能力训练+创业意识培养”的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将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

学校应当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别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借助“挑战杯”大赛的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创业计划大赛,例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金点子征集”、“商业计划大赛”、“商务策划大赛”等创业竞赛,来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学校主要从学生创业园中挑选出大二大三的优秀学生组队参加创业竞赛。通过参加此类创业竞赛,可以使他们很好地发挥出自身的爱好、能力和特长,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同时创业设计大赛也可以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激活,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创业技能。因此,通过创业计划大赛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会让参赛选手将创业意识深深的植入心中,二者的有效结合对高校的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创业计划大赛也成为了高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将YBC项目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

YBC即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简称,是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起的旨在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国际合作项目,它源于英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扶助青年创业模式。YBC的扶助对象是18-35岁之间、具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失业、待业青年。对通过评审的青年创业者,将为其提供3-5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并提供为期三年的一对一导师支持。

(一)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指导

现如今,许多高校都成立了YBC服务站,通过服务站对YBC的创业理念进行宣传、组织和推广YBC创业品牌,举办YBC创业培训,创业大讲堂,接受大学生创业青年创业项目计划并完成校内初审等。在大一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大二大三激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通过学校的YBC服务站不定期地举办YBC创业励志大讲堂、创业教育论坛、大学生基层创业沙龙、YBC海西青年创业培训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论坛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增强主动性,提高自信心。同时也应深入挖掘本校已毕业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通过师兄师姐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创业,正确处理创业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借助YBC,带领学生参观由YBC扶持的青年校友企业,让他们了解师兄师姐的企业经营状况和成长历程,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邀请YBC创业青年或创业成功校友担任校外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讲解企业运作过程中遇到的财务、法律、银行贷款、注册登记等问题,分享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创业心得。

(二)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创业资助

对于应届毕业生中有很好的商业点子和创业激情但缺乏启动资金和经验技术的,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基金申请表》后上报学校YBC服务站,服务站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申请人取得联系,并完成项目计划书与申请表的校内审核与辅导工作,之后转交至上级YBC工作站。只要通过了评审,YBC将为创业青年提供“3-5万元无息贷款+企业家导师3年帮扶”。而这些导师主要由成功的企业家、各类高水平专业人士、有条件的公务员志愿担任,他们对青年创业者的帮助是自愿无偿的,他们是这些应届毕业生的教练、领路人,更是他们的朋友。此举降低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创业风险,大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同时,为了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面向全国本科高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改革

第3篇: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迄今为止,“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很多获奖项目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结出了累累硕果。仅以2006年首届“春晖杯”创业大赛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底,在137名获奖者中,已有53人的项目开始在国内启动或快速发展。其中有33个项目在留学人员创业园正式注册创办公司,其余20个项目与国内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有45个项目得到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的资助,其中有2个项目获得国家“863”重点项目支持,有4个项目获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有3个项目获得江苏省优秀领军人才计划支持。

以上数据清晰地表明“春晖杯”创业大赛这一平台,切实地推动了参赛项目的前期孵化,不仅为留学人员提供了项目对接及融资的渠道,而且为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创造了条件。同时,参赛过程本身就是参赛者不断接受培育,使项目的商业计划不断得以完善的过程。

参赛者对这一平台更是有口皆碑。张小莺博士是首届“春晖杯”创业大赛的二等奖获得者,参赛时他尚在德国攻读医学博士学位,而现在他的参赛项目获得江苏省的专门资助和淮安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生物制品公司,落户江苏淮安国家留学生创业园。如他本人所言,“从对创新创业的好奇到向往,从芜杂的思路到较为清晰的创业计划书,从不知所措的初次洽谈到胸有成竹的立项谈判,“春晖杯”创业大赛总是适时地给我提供帮助,搭桥铺路。更有意义的是,入围“春晖杯”创业大赛,给我的项目以及个人提供了更好的品质和信誉保障,是我进行项目推广的金名片。”

留学人员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的科技立项以及崭新的创意理念,但如何将项目在国内物化出来、转化为生产力,并最终形成一个具备竞争力的企业,这就需要切合国内相关行业实际情况的商业运作模式。“春晖杯”创业大赛正是帮助参赛的留学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与国外、技术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留美学人李和平说,“大赛的举办,一方面,为我们这些海外学子提供了展示自己所拥有的创新性的思想和技术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的平台,为我们今后更好地报效祖国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007年3月,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中明确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部和科技部定期举办“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活动。通过“春晖杯”创业大赛,充分调动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热情,鼓励海外留学人员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创造条件支持参赛者与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和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根据项目技术水平、投资前景、效益预测和产业化情况,组织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和国内企业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洽谈和择优颁奖,推动留学人员回国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届“春晖怀”启动在即

第三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在即,本文意在为在外留学人员了解并积极参与大赛提供一些帮助。

参赛条件:“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对象是中国留学人员。参赛的形式分为个人和团队。须提醒注意的是以团队形式参赛的,如因队内分工的需要,其团队可包括部分非留学人员,但第一参赛者必须是中国留学人员。第一参赛者是团队的参赛代表人,通常也是所申报项目的核心技术持有人,个人参赛的即为第一参赛者。参赛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易于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就参赛项目的行业领域而言,大致可划分为门类,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科技农业,其它高新技术领域。须着重说明的是,参赛项目一定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所申报的项目/创意属于职务发明,此类项目参赛前要和就职单位说清楚产权关系,同时报名材料中须阐明项目的知识产权状况。

在线报名:大赛的流程大致分为在线报名,项目评审、公示,项目对接、洽谈、颁奖等几个主要阶段。报名参赛的程序十分简洁,那就是首先登录大赛网站注册用户,而后在线填写报名表格并且上载项目书/商业计划书。报名表格分为《参赛者基本信息》和《参赛项目信息》。报名材料不必一次性填充到位,参赛人员可先将报名表中的内容大致填好,暂存在系统中,待内容逐步完善以后于报名截止前提交即可。由于大赛的目的是为留学人员搭建回国创业的平台,项目潜在的对接方多是国内的投资人及企业等机构,因此填写报名表格及撰写项目书/商业计划书须用中文,以便于项目的推广,其中涉及到学习或工作单位、专业术语等可使用外文。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大致涉及项目概述、管理团队、技术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分析、项目实施方案、财务管理、风险和应对措施、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在撰写商业计划书这一环节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以偏概全,即仅仅强调所述项目的技术如何先进,而缺少对项目实施方案及盈利模式的描述,这一点需要参赛者们高度重视。商业计划书应当传达的一条最直接的信息就是讲明该项目/技术是怎样转化为成品、做成企业、形成产业化并最终实现盈利的。所有的参赛项目须在报名截止前完成在线提交。报名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逐一核对报名材料,开始项目的受理工作。具备详实的参赛信息以及完整的项目书,商业计划书的参赛项目将进入评审环节。

评审、公示:大赛评审委员主要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人员创业园、风险投资机构及留学人员企业三方面的专家组成。大赛评审的标准以是否具备创业的可行性为主,即市场是否认可这个项目,项目未来的前景如何。严谨的评审程序是保证评审结果公平、公正的基础。所有参赛项目按照所属的行业领域进行分组评审,评审环节通常要经过初审、复审和通审三个步骤。通审会上,全体评委重点对各评审组确定的未入围的项目逐个进行复议通审,以确保评审的公正、全面。在整个评审过程当中,大赛组委会高度重视参赛项目的保密工作。参与大赛评审的专家及任何一名可能接触到项目的工作人员均要签署保密承诺书,保证参赛项目的任何创意及智力成果不得外泄。评审的材料也完全是打印、装订出来的纸制文件,评审结束后,所有材料大赛组委会均要悉数收回。评审结果公布后,入围项目将在大赛网站上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公示期内,大赛组委会将每个项目的评审意见反馈给参赛者本人,对未入围的项目提出未能入围此次大赛的原因,对入围的项目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公示期过后,确定无异议

的入围者的名单将通知留学人员各自所属馆区的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

项目对接、洽谈、颁奖:公示期以后,入围项目的项目概述将在网站上公布,用以进行项目的宣传、推广,项目概要还将印制成项目汇编,广泛地发往国内的投资机构、创业园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而为项目寻找对接的机会。为严格做好参赛项目的技术及商业保密工作,对外公布的项目信息一律以参赛者本人确定的可对外公开的内容为准。大赛组委会还运用个性化的项目推介方式一按照入围者提供的合作意向向国内相应的机构推荐其参赛项目,从而使项目推广工作更加富有针对性。当收到社会上对参赛项目的洽谈意向后,大赛组委会将于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参赛的留学人员本人,以促成项目供、需双方直接联系。至于洽谈的深度、提供多少有关项目的信息,完全由参赛者自己来把握。

12月下旬,入围项目的第一参赛者将在“春晖计划”的资助下回国汇聚广州,参加以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为平台的“春晖杯”创业大赛交流及洽谈会。会上参赛人员将与国内的投资人、企业、创业园、行业协会等机构进行项目对接、洽谈。项目洽谈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根据参赛人员的洽谈成果来评定最终的奖项。大赛设有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具体评奖办法是凡是获得入围资格且回国参加项目洽谈合作的留学人员即被评为优秀奖,在项目洽谈过程中与留学人员创业园签订入驻意向的留学人员即被评为二等奖,在项目洽谈过程中获得投资机构(投资人)投资的留学人员即被评为一等奖。凡是入围且回国参加项目洽谈合作的第一参赛者都将得到一次回国往返国际旅费及在回国培训、洽谈和颁奖期间食宿的资助。除个人奖项之外,大赛组委会特设了组织单奖,以表彰在创业大赛中积极组织留学人员参赛的使领馆教育处组以及在外留学人员联谊会、校友会、专业技术社团等组织。

“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在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广大留学人员必将在回国创业的沃土上挥写出更加美丽的篇章。“春晖杯”创业大赛将继续发挥其专业化平台的优势,为广大留学人员铺路、导航,疏通天使资金投资渠道,为留学人员创业园输送优秀项目,促进项目的前期孵化,努力造就出更多成功的留学人员企业,为我国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自主创新战略贡献力量。

目前,第三届“春晖杯”创业大赛的启动工作正在积极的筹备之中,了解相关动态可登录大赛网站(中国留学网WWW.cscse.省略,省略)。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投资处 电话 +86-10-82370953

+86―10-62317331

传真+86―10-82370953

电子信箱cyds@cscse.省略

cyds@cscse.省略

第4篇: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 创业指导 创业服务 创业基地 创业研究

课 题: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高校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3Y453;2. 云南农业大学2013年就业创业工作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ZD04。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来,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特别是有知识有学历的大学生成为了创业的主力军。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各地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力促大学生创业,积极营造创业氛围,不断完善创业支持体系。

云南农业大学虽地处西部,但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挖大学生创业潜能,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创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集“政策引导、项目建议、经费支持、创业孵化、跟踪帮扶”等为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学生们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

一、点面结合,广泛铺开创业教育

1.课程体系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将创业教育列入学生教学计划和方案中,从2008年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36个学时、2学分,其中安排有专门的创业专题。2009年,学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选修课,32学时、2学分。2011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创业教育课程进入常态化轨道。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课程学分的办法。

2.开办专题培训班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团省委首批“青帆创业夜校”试点单位,已举办四期培训班,每期学员180人。2012年,学校与昆明市就业促进会合作举办了SYB创业免费专题系统培训班,首批培训学生86人;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培训创业学生400多人。同时,学校还购买了时代英杰公司开发的“职前网络学堂”,进一步丰富了课内外创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3.宣传创业典型

学校每年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参加各类创业讲坛、论坛、讲座以及沙龙活动,举办特色访谈节目――“赢在校园 对话职场”,不定期地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和创业起步的校友,给在校生讲述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中创业人数已占毕业生总人数的近2%。

学校的创业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涌现出来。“毕业伙伴”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入选2008年感动云南十大人物;毕业生吕春华2009年创办的“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受到团中央、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黄涛创办的“富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带领群众致富,获得当地乡亲一致好评;2010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熊云,获云南省2011年“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回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猪倌濮玉涛,企业的年产值接近100万元;新科创业者、2012届毕业生马成高创办的“花样保鲜花”主要做出口生意,年销售额超100万元;2012届研究生李林辉在网上开办鲜花产品淘宝店,年销售额过100万元。

二、修炼内功,稳步推进创业指导

1.夯实队伍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外创业导师的聘用。目前,长期在就业创业教学一线、工作一线的专职教师达60人,大部分教师获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创业导师资格证。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教师、企业家、行业骨干的资源,聘用50多名专家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此外,学校鼓励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加强政策解读

为了让教师队伍吃透政策,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培训会,首先做到教师了解、熟悉政策,不留死角,能将相关政策内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然后通过各种座谈会、咨询会、宣讲会、主题班会、宣传展板、网站问答、短信平台、QQ、微博等,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和解读创业政策,讲明讲透、熟知熟悉、能懂能用。平时在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设立咨询点,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

咨询。

3.活用创业大赛

以赛促氛围,以赛固基础,以赛强发展,是云南农业大学坚持的创业原则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学生参加了一系列创业大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在“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全国优胜奖、云南省冠军,在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在云南省2011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2012年“城投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鼓励奖,在“青春彩云南动感地带MM杯”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1个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奖。

三、做实做细,积极提升创业服务

1.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云南农业大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资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不断加大在创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奖励资助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学校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组员。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保障了创业服务的高效运行和落实。

2.饱含真情,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

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自主创业资助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专项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创新。同时,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安排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家开展分类指导,跟进服务创业项目。2009-2012年,学校共奖励资助创业项目26项。云南省政府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实施后,学校积极组织自主创业毕业生项目计划书的征集、论证,筛选部分创业项目重点奖励、资助,主动和各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联系,为毕业生申请工商登记、申办创业贷款等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宣传办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截至2013年7月,共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1423本。

3.想方设法,畅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息通道

目前,学校已建立三条信息渠道。一是学校招生就业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专职就业创业工作队伍之间的传递渠道,二是学校就业互助协会与各学院学生会就业部之间的传递渠道,三是学校就业网、“职场情怀”QQ群、微博、微信与各学院就业网、QQ群、飞信群之间的传递渠道。

四、狠抓落实,有效整合创业基地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初步建立了一个集教育、指导、服务、培训、帮扶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园区主于学校东校区,共计有35间工作场所、1260平方米,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园区有规范的管理章程和办法,聘请了50多位校内外专家担任创业导师,设立了20万元创业园专项基金,为入驻创业园的优秀创业企业(项目)提供帮扶和服务。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申报的企业(项目)经过严格的审评后方可入驻,对入驻企业(项目)进行年度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机制。目前已有23个项目入驻园区,学生创业积极性高涨。此外,学校还与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双方互派创业导师、政策互通、帮扶结对、资源共享,成为学校定点输送创业项目的基地。2011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成为首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2年,成为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并获批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五、着眼未来,有序开展创业研究

1.力争出版专著

为了宣传学校学生在创业之路上的奋斗历程,引导更多的学生认识并走上创业之路,云南农业大学积极走访、收集校友的创业事迹。2010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追梦彩云南――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纪实》;2012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就业与创业――建筑类毕业生成功案例解析》。

2.课题项目引领

云南农业大学积极争取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已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课题5项。同时,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2万元设立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课题,仅2011年一年就发表就业创业论文20篇。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学校启动了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工作。2012年,在云南农业大学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中,全校共有401项作品申报,最终有140项获得学校资助。

第5篇: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提到90后创业者,很多人都会想到马佳佳和余佳文。前者以店创始人身份登上了TED讲台,后者则在《青年中国说》中以狂放言辞而成为焦点。

他们是90后创业者的代表人物――在信息高度发达、创业氛围浓厚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个群体,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成名趁早”,他们敢想敢做,不墨守成规。

他们是90后,但更是创业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默默打拼,踏实耕作。

在深圳市南山区智恒产业园19栋4楼,邱秋正在与他的创业伙伴正在颠覆足球订场,在绿茵场上开疆辟土。这个90后青年和他的国内首款订场约球工具“乐奇足球”在圈里已经小有名气,在获得千万元A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2.5亿元。

而在上海市宝山区川北路988号B198室里,1993年出生、大二辍学的杨震凯,正带领着“新媒体管家”团队为超过50万用户打造手机端公众号管理工具。他创立的上海政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IDG百万美元的投资。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新态势;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2015年4月,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鼓励年轻的创业者。

美好时代开始

“深圳一位投资人曾经跟我感慨地说,90后小鲜肉们确实遇到了一个好时代,鼓励政策多,市场上资本充足,创业门槛比80后和70后降低了。”邱秋告诉《t望东方周刊》。

当下,创业似乎成了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自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新增登记企业485.4万户,平均每天1.06万户。其中,创新创意能力强的青年群体成为主体。

在2015年刚毕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王一真看来,青年群体有着巨大的创业热情。

“但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都不乏创业者。朋友圈里充斥着获得百万元投资的创业明星,身边的朋友都在忙着创业,生怕落后一步。”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

所以,王一真也被裹挟进了这股创业浪潮中。他正在挖掘法学院资源做公益法律援助、小微及初创企业定制化法律服务项目,线上承接业务,线下则对接律师事务所,“既提高效率,又实现了资源整合”。

他并不为钱发愁,因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创业者基本都“不差钱”,只要项目够诱人,投资人自然会主动寻上门。

科技网站36氪曾联合百度对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进行了线上调研,发现一线城市最受90后创业者青睐。根据参与线上调查的600多名90后创业者投票显示,深圳、北京吸引的90后创业者最多,分别为33.87%、30.65%。

创业须趁早

在邱秋公司附近的咖啡馆,人们开口闭口谈论的都是“商业模式”“估值”“免费”以及“粉丝经济”。2013年,邱秋就在这里拿下了关乎公司命运的百万元级天使投资。

但是,在此前的两年时间里,他还曾有过一次不那么成功的创业经历。

2011年,为了“赚外快改善生活”,在深圳大学学新闻的邱秋聚集了一大帮计算机系的同学第一次创业,开始为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国内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做App外包项目。

奋斗10个月,他们挣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元,一下子就过上了“租三层复式楼、月入三五千元工资的生活”。这之后,遭遇创业瓶颈的团队决定进入智能WIFI领域,接着,“开发失利、团队分崩离析”令邱秋第一次听到理想破碎的声音。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于2013年再次创业,开始了今天的事业。

同样是在2013年,还在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读大二的杨震凯也着了魔似的非要创业,为此不惜为自己盖上了“肄业”的戳儿。

大学期间,他组织开发了校园信息的O2O类App,因获取用户成本极高而放弃,他吸取了教训,转而创立微信公众号“外卖小王子”,主打校园O2O订餐平台,但终因不敌“饿了么”补贴政策败下阵来。

然而,创业理想不灭的杨震凯最终没有让机会溜走,他看准了微信自媒体蜂拥而至的时机,在2014年初开发了媒体管理类App“自媒体管家”。

也是2013年,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王锐旭还在为生活费发愁,他做保安、摆地摊,甚至做起模特经纪人。在经历了无数次兼职中介骗局后,他在广州大学城组建了创业团队,开始从事校园推广服务。

王锐旭是非常幸运的,他成了校园创业明星:注册了科技公司,并作为青年创客代表受到了的接见。

这些90后创业者,过着同龄人不可能有的充实生活:

邱秋几乎每日一城,早晨从深圳匆忙赶往某个城市,开完会后入住酒店已接近凌晨;杨震凯代表90后创业嘉宾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电视访谈,下了节目之后仍要处理公司事务;王锐旭经常顾不上喝一口水,助理就已经开始提醒他下一个日程到时间了。

“政策来了,抓住便是”

“中关村有一条创业大街,创业氛围极其浓厚,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圈子一应俱全,定期会有诸如李彦宏、周鸿t这样的互联网大佬出席讲座。只要你的创业项目计划书打动了他,一切皆有可能。”王一真说。

在他看来,北京处处“占得先机”: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兼具地缘优势、资本活跃,又依托中关村,创业者需要的资源在这里都能找到。

而地处珠三角的广州自改革开放起就成为了创业基地,遍地机遇。

2014年7月,“口袋兼职”创始人张议云决定在广州大学城租房子创业,那一年他19岁。产品上线不久,公司获得了比亚迪联合创始人、蓝魔数码董事长夏佐全200万元的天使投资,其后更是受到互联网大佬雷军力挺,赞其具有“老鹰”般敏锐的判断力。

其实,1995年出生的张议云13岁便实现了财务自由。

初二时,他靠设计木马程序挣了30万元的人生第一桶金;高一时,又联合网友创立了线上黑客培训平台,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自开始创业到2014年创办广州极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6年时间中,他经历了5次创业,期间积累了超过200万元收入。

和其他人比起来,张议云的创业可谓一路坦途,目前还是大三学生的张议云,已经带着他的“口袋兼职”获得了2000万元的投资。

投资人徐睿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90后创业繁荣景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政策倾斜。“全国高校都热衷于创建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为创业实践提供场所,减免收费,甚至扶持90后创业的基金动辄百万元。创业者只需做一件事,政策来了,抓住便是。”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广东省141所高校几乎都有创业基地。广东佛山2012年有527位大学生创业,占总创业人数比例不到8%,而2014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9.35%。

张议云、余佳文所在的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立了广东省内首家创新创业学院,在校生选修创新创业课程修完规定学时,可获相应学分,并在城市近郊租赁整栋大型物业,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孵化支持。

在与父辈的较量中胜出

许多人更愿意把这些创业者的年少成功归因为“基因”。

“余佳文也好,张议云或王锐旭也好,这些广东地区的大部分90后创业者都成长在潮汕地区,家里本身就经商,一是骨子里透着重商、崇商基因,二是这部分创业者的家庭环境都较为宽松,不会给予他们过重的就业压力。”徐睿分析说。

王锐旭告诉《t望东方周刊》,“父母原本希望我读研深造,最不希望我经商创业。”

他的父母在家乡经营一家羊毛厂,生意忙时,年仅7岁的王锐旭便会担起“账房先生”的重任,为100多工人发工资。在破产之后,父母不想他继续走自己的老路。直到拿到创业大赛100万元天使投资后,王锐旭才鼓起勇气说服父母。

在别人看来,是“从商基因”成就了王锐旭,但这远远不够。至少,张议云并不这样认为。

“互联网创业一定要和有传统行业背景的人合作,这是我坚信的成功必备要素。”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我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就是一位拥有兼职中介经验丰富的行业内人士。”

在与父兄辈的较量中,90后创业者丝毫不畏惧,甚至信心“爆棚”。

“未来是我们的。”张议云根本不担忧70后、80后竞争者,“与90后创业者相比,他们并没有优势,因为我们都是从初中开始做互联网,到现在已经有六七年的行业经验了,不会比他们少。”

第6篇: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众筹模式 游艇消费 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的游艇消费市场依然有待开发,现只有500―600人拥有自己的私人游艇,与一般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游艇价格高昂,且不能像其他不动产那样进行质押贷款,前期必须投入比较大的资金购买游艇,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游艇消费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游艇消费模式,即基于众筹模式的游艇消费模式,通过扩大出资主体的范围、聚合各方面的资金和资源、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促进国内游艇消费市场的发展。

一、众筹模式的含义

众筹源于众包,是众包的一种类型。Jeff Howe指出众包与业务外包存在一定的关联。业务外包意味着企业将一部分内部业务承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与业务外包针对外部专业机构不同,众包向更广泛的群体寻求支持,如通过互联网向大量的个体寻求支持。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众包使广大消费者参与企业的创新过程。这符合开放创新的理念,当大量独立、分散、多样化的想法被聚集到一起,通常能取得比单个个体更好的成果。众所周知,维基百科就是一个志愿者合作参与的众包成功范例。

让大量的个体为实现一个目标合作努力的理念也是众筹的基础。不同之处在于,众筹中的大众由于各自提供了少量的资金而联系在一起。与向少量的专业投资者寻求资金支持不同,众筹从大量的提供少量资金的大众那里获得外部资金,通过少量资金的积累在总量上达到所需金额。将少量资金集聚在一起并不是众筹的创新之处。纽约自由女神像基座的资金就来源于纽约民众,其80%的资金来自于出资额少于1美元的捐赠者。众筹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媒介,用户可以发起一个项目并呼吁大众支持其项目。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并将小额资金汇聚成大额资金。

Mollick(2012)对众筹给出的定义为:融资者借助互联网上的众筹融资平台使大众参与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每位投资者提供少量的投资金额并从融资者那里获得实物(例如预计产出的产品)或股权回报。众筹是2007―2008金融危机的产物,也是金融政策收紧和私人、公司资金减少的结果。自2009年第一个众筹平台Kichstarter上线以来,基于网络的众筹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涌现。截至2012年4月共有452个众筹平台,这些众筹平台在2011年募集到了15亿美元的资金,超过1百万个项目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筹得所需资金。

除了微小的差异,大多数众筹平台具有相同的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项目发起人为使公众参与众筹项目,需要创建一个描述项目的网页,描述项目的方式可以是视频、文字描述或者展示创意的影像。此外,众筹平台通常会给定一个时间限制,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已筹金额低于目标金额,筹资项目失败,已筹款项也将返还给出资者。

二、游艇众筹消费模式的构建

游艇众筹即由多人合伙购买游艇。游艇众筹由项目发起人、公众和众筹平台三个相互关联的有机部分组成。项目发起人是游艇消费市场开发的引导者、策划者、实施者,负责规划游艇消费项目,引导消费者参与其中,并负责游艇的日常营运与维修保养。游艇众筹的项目发起人是游艇俱乐部,其拥有的游艇服务范围包括生日联谊、同学聚餐、社交联谊、婚纱摄影、节日庆典、商务联谊、滑水训练活动、潜水训练活动等众多服务项目,广泛的游艇服务范围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游艇俱乐部拥有游艇的管理权与运营权。同时,游艇俱乐部也要履行以下义务:为船东配备船长和水手;负责游艇的保养与维护;组织、策划、执行商务出海活动;为船东发起各类海上活动及赛事;为船东出海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

公众是游艇众筹成功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公众关心的不是项目的期望收益率,而是项目所带来的情感价值。游艇作为兼顾休闲度假、健身旅游、户外运动的载体,可以满足公众提高生活品质、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需求。游艇众筹以更加经济灵活的方式连接消费、经营、旅游、休闲等各种资源和需求,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参与游艇众筹的公众需要履行出资义务。同时,公众也享有以下权利:拥有游艇产权;成为游艇俱乐部会员;每年可免费使用游艇出海一定时间;免费使用完之后,可享受成本用艇,并每年额外享受分红;可参与游艇俱乐部组织的出海赛事活动,享有俱乐部人脉圈和平台资源。

众筹平台是实现游艇消费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平台,也是项目发起人的监督者和公众的利益维护者。众筹平台为游艇众筹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在项目上线之前对项目的价值和可执行性进行细致的审核,在筹资失败时退还款项给出资者,在项目筹资成功后监督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游艇众筹面临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一)发展游艇众筹面临的制约因素

1.游艇政策还未完全放开。首先,航行水域受限,中国的法律对私人游艇的航行范围做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其只能在少数区域航行,其中大部分为湖泊。而对广阔的海洋水域,我国采取了类似低空空域一般严格的控制措施,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私人游艇使用。其次,行政配套服务滞后,开办游艇俱乐部牵涉的水上主管部门较多,包括海事局、港务局、税务局、水警、城管水上,有关职能部门审批手续繁琐,尚未开设相关的便民服务平台。最后,相关法规缺失,我国并没有针对游艇的专门法规,对游艇的设备和人员配备要求依照商船标准,游艇每次出航须报海事、边防等部门。

2.游艇租赁市场有待开发。据统计,在国外,一艘私人游艇一年的使用时间不超过50天,在我国,这一数字将更低。要使游艇众筹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回报,就需要游艇俱乐部在游艇闲置时将游艇对外出租,而这有赖于游艇租赁市场的繁荣。目前,高门槛、高价格、高消费、贵族化已成为我国游艇消费的主要特点,每小时游艇的租赁价格都在1万元左右,会员价在6 000―7 000元左右,而各大知名游艇会入会价格高得令人咋舌。高昂的消费门槛已成为制约我国游艇租赁市场发展的瓶颈,许多游艇俱乐部处于亏损状态,没有效益就谈不上优质服务,更无法吸引大众进行游艇投资。

3.缺乏专业的游艇众筹平台。当前,游艇作为一种奢侈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目前,在房地产企业及关联单位、机构、个人三类购买群体中,企业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了中国游艇市场80%的份额。个人游艇消费群体仍主要集中在高净资产人群中。游艇众筹需要聚焦于上述目标客户,综合性众筹网站并不是游艇众筹的最佳平台。以众筹网为例,截至2015年5月21日,该平台只进行过一次游艇众筹,筹资金额为0。Pavlo等(2014)对教育技术众筹项目的研究也证明,Kichstarter这个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网站并不是教育技术众筹项目成功最多的平台。

(二)促进游艇众筹发展的建议

1.完善游艇政策、法规。为游艇设计、制造、购买登记、航道管理、驾照考核、消费贷款等诸多环节制定游艇法规与行业标准,实施统一的游艇行业管理,建立网上办事平台,简化审批手续。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扩大游艇游览开放海域、游艇及随艇人员出入境边检、游艇检验、游艇入籍管理等实施细则或办法。打破商船安全监管的监管模式,科学界定游艇的性质与类别,合理、有效地监管游艇的安全。

2.发展游艇租赁众筹。游艇消费的繁荣有赖于消费群体的增加,这就需要吸引中小企业主及更广泛的中产阶级参与游艇消费。游艇租赁众筹通过互联网将游艇的租赁时间完全碎片化,分时段出租,将原本高昂的价格拆散分摊,可以大幅度降低游艇租赁的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2014年4月,青岛旅游集团联合众筹网推出“海钓达人”众筹项目,项目参与价从100元到2 000元不等,项目计划筹资30 000元,最终有25人参与并筹得43 100元。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游艇租赁众筹是一种可行的游艇租赁模式。

3.开发专业的游艇众筹平台。建立专注于游艇租赁、销售的安全、专业、好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利于游艇租赁众筹、游艇销售众筹的开展。游艇众筹平台以游艇从业人员、游艇拥有者、游艇企业为依托,面向全国游艇需求用户,联合旅行、摄影、景区、商务会议等商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市场,可以实现传统游艇企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效结合,打破时间、空间、地域及行业的限制。

四、小结

众筹模式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创新融资方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将有效发挥其融资优势,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但同时要注意到,众筹项目的成功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项目的目标金额、投资回报、信息传递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众筹的成功。de Witt(2012),Gerber、Hui、&Kuo(2012),Steinberg(2012)指出,回报是大众参与众筹的主要动因。回报众筹是发展最快的众筹模式(Massolution,2012)。Pavlo等(2014)和Mollick(2012)分别对2013年5月1日至15日的207个教育技术众筹项目和筹资总额超过2.37亿美元的48 500个众筹项目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一致表明,众筹项目的目标金额应当适度,太少无法吸引投资人,太多无法实现;短期项目(30天)比长期项目(60天)更容易筹资成功;使用视频展示项目也能增大募集成功的可能性;同时,具有层次性的回报体系增加了众筹成功的可能性,不同的出资额度应伴随不同层次的回报;此外,项目信息更新的程度也会影响到众筹的成败,成功的众筹项目会及时更新信息以使投资者及时了解项目最新进展,特别是在筹资期限的最后几周,更新的信息更能吸引大量的新投资者。

此外,众筹成功之后,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将资金交付给项目发起人管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使得投资者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估项目的经营业绩。项目发起人作为人掌握着资金的使用权,使其有机会成为机会主义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为了减少众筹项目中的委托-问题,推动众筹项目的长期发展,项目发起人应当与投资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其一,建立优秀的管理信息汇报系统,既要保证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投资者,又要保证重要信息不会被多余细节所淹没。特别是在项目经营出现困难时,项目发起人要及时向投资者反映情况,主动与投资者沟通,虚心听取投资人意见,尽早想办法解决困难、扭转局面。其二,共同参与商业计划的修改。商业计划书虽是项目发展的既定方针,但随着市场的变化,新事物不断涌现,商业计划需要适时加以修订,投资者自身的经验和商业关系可以为众筹项目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多有益的帮助。X

参考文献:

[1]Enrico W,Ulrich B and Jan M.L..Fund

ing from the crowd:An internet-based crowdfunding platform to support business set-ups from univers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operative Systems.2013,(22):1-12.

[2]肖本华.美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2013,(1):52-55.

[3]杨新发.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综述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